黑地膜覆盖水稻田坎田壁防止杂草技术

2022-09-10

南方丘陵地带斜坡地较多, 经祖辈以来建造的田块土块面积小、数量多, 由此产生的田坎、田壁、土壁也多, 田坎、田壁往往是杂草丛生。在南方春夏秋季节, 雨水充沛, 温度适宜, 杂草种源丰富, 在水稻田坎、田壁、土壁生长的杂草特别茂盛, 杂草与作物生长同季同期, 严重影响作物的生长发育, 乃至造成农作物减产减收。为了防止、防除水稻作物田四周的杂草, 人们想出了很多的方法, 从原始的用锄头、镰刀等工具进行铲除, 到近代的使用化学除草剂防除。由于化学除草剂连续多年使用, 残留有害物质会对作物带来不良影响, 因而需要一些生态、环保、安全、有效的防除方法来取代, 本文实践探讨采用黑地膜覆盖不失为防止杂草的一种较好方法。

1 基本要求

1.1 黑地膜选择

选择应用原生黑质胶材料生产的韧性好、不透光、无砂眼、幅宽1~2 m的黑地膜作覆盖材料。

1.2 覆盖对象

水稻的田坎、田壁。

1.3 准备工作

准备竹条与竹钉, 长度竹条为30 cm左右, 竹钉为20 cm左右 (见图1) 。

1.4 覆盖时间

黑地膜覆盖水稻田坎、田壁最佳时间, 是在开春季节, 铲除田坎、田壁头年生长的老杂草后, 在杂草未生长出来时, 就要对水稻田坎、田壁进行黑地膜覆盖。

1.5 注意事项

黑地膜覆盖水稻田坎、田壁后, 需尽可能保持黑地膜不受破损, 保持时间越长越好。

在水稻收获后, 应及时收回覆盖的黑地膜, 集中存放或处理, 不让黑地膜在田间地头形成黑色垃圾污染。如果在作物生长季节, 覆盖的黑地膜受到破损时, 应修补破损复原, 确定无法修复, 需及时清除废旧黑地膜, 换用新的。

2 覆盖技术要点

2.1 覆盖水稻田壁

在水稻未插秧前, 进行水稻田壁覆盖, 选择应用宽幅2 m的黑地膜进行覆盖, 需要2人配合完成。黑地膜下端至田泥表并多出10 cm, 便于用泥压严实, 不易被风吹刮走;上端用黑地膜卷裹竹条1~2圈, 然后用竹钉反扣黑地膜已裹竹条下沿, 钉牢压实竹条与膜;上端尽量做到不留缝。覆盖的黑地膜宜松, 不宜拉得太紧 (见图2) 。

2.2 覆盖水稻田坎

在插完水稻秧苗后, 及时对水稻田坎进行黑地膜覆盖, 方法与覆盖水稻田壁相同 (见图3) 。

3 试验示范

3.1 试验

笔者在綦江区金桥镇的青山村苏家岗社作了黑地膜覆盖水稻田坎、田壁试验, 参与试验农户有3户, 试验田块12块。对试验的全过程设置表格记录。记载项目有: (1) 种植面积与品种; (2) 处理类型 (田坎或田壁) ; (3) 处理田坎、田壁的长度; (4) 预留对照长度; (5) 田坎和田壁的高度统计; (6) 对照靠边2行的种植窝数; (7) 单打单收对照靠边2行产量; (8) 单打单收处理, 靠边2行相同长度以及 (同等窝数) 产量; (9) 处理与对照的对比值; (10) 处理平均1 m田坎、田壁水稻增产量。

试验结果见表1。试验面积共 (6.31×667) m2, 对试验田块12块分项进行统计。水稻田坎总长度576 m, 水稻田壁边总长度978 m。其中, 处理水稻田坎总长度506 m, 水稻田壁边总长度882 m;预留对照田坎长度70 m, 田壁长度96 m。田坎、田壁的处理比对照增产总量23.8 kg、23.0 kg, 平均处理1 m田坎、田壁分别增产0.34 kg、0.24 kg。按照加全平均法计算, 试验平均每667 m2增产60.8 kg。

3.2 示范

2015年在金桥镇的青山村、三台村、金堰村3个村的4个联社水稻高产示范片上, 选择面积33.33 hm2进行了示范推广。应用效果得到了全部用户的肯定和赞许。

4 效益分析

4.1 经济效益

按照试验测产边际效应产量, 处理1 m长度的田坎比对照增收稻谷产量0.34 kg, 处理1 m长的田壁比对照增收稻谷产量0.24 kg, 计算得出每667 m2增收稻谷43.32 kg, 折合人民币103.97元, 扣除每667 m2黑地膜成本42.16元, 实际增收61.81元。如果将人工除草消耗的劳动力成本计算在内, 由于覆盖黑地膜消耗的人力很少, 故所增加的经济效益将大于上述数值。

4.2 生态效益与社会效益

应用黑地膜覆盖水稻田坎、田壁防止杂草, 减少化学除草剂的使用, 从而减少了化学除草剂对土壤环境的残留污染, 特别是一些高残留、残留时间长的化学除草剂;通过使用黑地膜覆盖田坎、田壁, 可以减少雨水冲刷和铲除杂草时带走泥表土的流失。

注:水稻于2014年9月10日收割。

摘要:通过试验示范表明, 利用黑地膜覆盖水稻田坎、田壁, 能有效防止水稻田周边杂草生长。简介了覆盖的基本要求和技术要点。对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作了简单分析。

关键词:黑地膜,覆盖,水稻田坎,水稻田壁,杂草防止

上一篇:现阶段石油化工管道安装中的常见问题分析下一篇:诗歌翻译中的不可译因素及对策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