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厌学问题分析

2024-05-17

小学生厌学问题分析(精选十篇)

小学生厌学问题分析 篇1

1. 1 学生自身原因

调查数据显示, 10. 5% 的学生几乎没有学习目标, 一部分有学习目标的学生, 对目标的结构以及可实现性的认知都不明确。大部分高职学生缺乏相应的学习能力以及科学的学习方法, 以至于努力的结果并不尽如人意, 这是高职学生厌学的主要原因之一。这有两方面的因素, 第一, 高职学生在高中时期并没有打下良好的学习基础, 无论是知识结构还是学习心理的发展, 都处于较低水平, 这给他们在高职院校的学习造成了不利影响; 第二, 一部分高职学生对学习本身存在误解, 认为高职院校是学习技术的地方, 因此不喜欢学习书本知识, 因而导致理论不够扎实, 技术学习也存在一定阻碍, 因此在学习过程中很难取得成就, 也会产生厌学情绪。

1. 2 教学机制的原因

在学习过程中, 学生接触到的教师、师生关系的状态、教师的授课水平以及授课模式、教学环境以及课程安排等都会影响到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这些存在于高职院校教学机制中的各种细节成为学生厌学的原因之一。例如一个授课方式刻板、枯燥的教师, 很难取得学生的信任和喜爱, 那么, 学生对该教师所讲授的课程兴趣也不高, 学习状况自然不佳; 而由于一门课程的学习效果不好, 导致与之相关的其他课程的学习受到影响, 学生再难以取得一定的学习成就, 难免会产生厌学情绪。又如, 有些实践性很强的学习内容, 由于缺乏相应的条件, 学生只能观看视频, 不能动手操作, 自然该课程对学生的吸引力降低, 也容易引起厌学情绪。

1. 3 社会环境的原因

高职院校与大学有所不同, 无论是在办学条件、师资力量还是在生源素质方面都有很大差别, 但这并不代表高职院校培养出来的人才不如本科学生。然而, 目前社会上有些人对职业教育存在偏见, 以学历作为评价个人素质能力的唯一标准, 这样的教育观以及价值观影响了高职学生的自我判断, 有些学生认为自己进了高职就注定低人一等, 因此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 进而出现厌学情绪; 另外, 现在社会拜金、享乐的思想盛行, 加之就业局势愈发严峻, 导致一些学生接受了“读书无用”的理念, 还有些学生将读书的目标放在“谋取物质利益”上, 曲解了高职教育的意义, 在这些观念的影响下, 一旦学生的目标达不到, 他们自然就产生了厌学情绪。

2 应对高职学生厌学问题的对策

2. 1 提高学生的个人素质

提高学生个人素质是从根本上解决高职学生厌学问题的手段, 高职学生能够建立良好的学习心理、掌握适当的学习方法并形成自觉学习的习惯, 学习也会成为他们最自然的事情, 而并非是一项任务, 在学习中取得成就也就更加容易。学校和教师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入手对学生个人素质的提高进行教育。第一, 加强对新生的入学教育。在入学教育的过程中, 除了以军训以及班级会议的方式帮助学生融入新的集体之外, 应该用一定的规章制度以及高年级学生引领等方式, 帮助学生认识到高职学习的意义和价值, 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学习情绪; 第二, 帮助学生拟定学习规划。

2. 2 积极进行各项教学改革

改善高职院校的教学条件, 使教育机制与学生的学习心理发展相匹配, 是解决学生厌学问题的另一个有效措施。实际上, 高职院校不断进行的教学改革, 就是解决学生厌学问题的一种方法, 因此, 各项教学改革应该继续积极实施下去。首先, 高职院校应将改革的重点放在教学资源的更新以及师资力量的加强方面, 为学生争取到更多的实习、实践机会, 建设人本化的课堂, 能够使学生们明显地感受到学习中的乐趣, 进而减轻厌学的可能; 其次, 高职院校应该重点做好课程改革, 从教育目标入手, 从能力本位出发安排学生的课程内容以及课时, 尽量体现出高职教育的特色。

2. 3 提倡学校、家庭和社会共同教育

教育并非是学校单独承担的责任, 社会以及家庭都在个体发展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由于社会原因导致的学生厌学问题, 也应该由社会和家庭负责解决。因此, 我们提倡学校、家庭和社会共同进行教育。从学校角度讲, 辅导员老师以及执教教师应该注意在日常教育中对学生进行渗透式的社会教育, 并积极与学生的家长进行联系, 寻求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目标一致性, 不给学生在学校里炫耀财富、忽视精神发展的机会和空间; 从家庭和社会角度来讲, 应提倡一种重视个人素质而非学历的个人评价标准, 给高职学生一个能够公平竞争的空间。并且, 高职学生的家长应该意识到子女受教育的重要性, 鼓励子女学以致用, 关心子女的心理发展, 而并非一味地要求子女取得哪些物质财富。

3 结语

高职学生厌学的原因比较复杂, 学校作为教育主体, 需要从厌学情绪形成的各个角度去考虑并且采取相应的措施, 只有这样, 高职教育才能真正有效。

摘要:对高职院校学生厌学的原因进行分析并说明应对厌学的策略, 希望能够为高职教育的发展提供帮助。

关键词:高职院校,厌学问题,对策

参考文献

[1]王栓军.高职院校学生厌学原因及对策研究[J].河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 (3) :131-132.

小学生厌学问题分析 篇2

我担任三年级的班主任以及语文教学工作,谢智浩是我的学生,上课的时候总是听一会儿,就不自觉地东瞧瞧、西看看,桌面上有什么东西都想玩,一枝笔、一块橡皮都能让他玩上半堂课,每堂语文课,我都要提醒他几次。自然,没少挨批评。家长方面也很重视。可是,他还是老样子。一堂课上要溜几回神,等到老师提醒而转过神来听课时,由于没听到前面的知识而跟不上,所以又去玩手边的东西。考试成绩自然不好,教师和家长都着急。他自己也知道上课应认真听讲,想改掉这个坏毛病,可一上课就不自觉地又神游了。厌学原因分析:

一、家长教育方法不当

中学生,其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受家庭教育的影响很大,父母的主导倾向是什么,对孩子有何期望和要求,往往是孩子愿不愿意学习和怎样去学习的指示器。家长不当的教育方法主要表现为:

1、过分溺爱或放任自流

由于父母的放任自流和过分溺爱,导致该生缺乏责任心与个性散漫,独立性较差,把不良的生活习惯(自己该做的小事不做)带到学习中来(自己该完成的作业不完成),久而久之,学习自然跟不上了,越是跟不上,越是不愿学习,形成了恶性循环。

2、要求过严或态度粗暴

对孩子严格要求固然重要,但过分地严格特别是用粗暴的手段对待孩子,非但达不到要求,反而会使孩子产生逆反心理。学生的厌学情绪完全是因父母的过分期望和粗暴的惩罚手段引起的。孩子考试考得不错了,父母还不满意,课内学习和课外作业本来就够紧张的,达不到父母的要求就要被责骂,受皮肉之苦,结果使孩子疲于奔命,以致造成严重的身心疲劳,在现代的家庭教育中还存在中这样传统的棍棒式教育,孩子怎么会视学习为乐事呢?

3、父母感情不和,缺少家庭温暖

我们都明白,温馨的家庭生活和良好的家庭学习氛围是孩子成长的阶梯。在这样自由、平等、和谐、充满着爱的环境中,孩子心情会舒畅、精神振奋,容易产生愉快的情绪体验和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在这种环境中成长的孩子往往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探求欲望,同时往往也能充分认识自我价值,其独立学习、解决问题和适应社会的能力都能得到较好的发展。反之,一个充满“战争”气氛的家庭,只有给孩子带来焦虑和不安。孩子没有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心理上有压力,就容易引起厌学情绪。许多资料都表明,“问题家庭”中存在的“问题子女”的概率要大大超出正常的家庭,同样,产生厌学情绪的孩子也较多地出现在“问题家庭”中。

二、教师教育教学手段不妥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小心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里有爱迪生。”今天教师承担的教学压力固然很大,但是如果教师为了片面地追求分数,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方法,不顾学生的身心健康,不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而是对学生进行“疲劳轰炸”或者冷嘲热讽,或者体罚(变相体罚),那么学生对这门功课就会产生厌倦、畏惧心理。一位厌学的学生来信说:“知心姐姐:我原本是一位很爱学习的孩子,但是自从换了新老师后,有一次我因一道题不会做,老师随口就是一句:‘你怎么像猪一样笨!’难道我真的那么笨吗?从那以后,我不想再上数学课了„„”老师的一句漫不经心的话严重地损伤了学生的自尊,严重地打击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位学生从此不再喜欢数学课了。

三、学生的学习障碍

1、缺乏学习动机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习动机是影响学生学习活动的重要因素,它不仅影响学习的发生,而且还影响到学习的进程和学习的结果。在中学阶段,学生的学习动机往往和学习的积极性密切联系着。学习效果

好,就能增强学习动机;长期学习效率不好,就会使原有的正确的学习动机减弱或消退。

从心理学的角度讲,初中三年级的学生虽已发展了有意注意,但还是容易受其他事物的影响而分心。这个年龄的孩子自我控制能力还较差。上课不专心听讲,有其自身的年龄特点。小刚虽已上了六年级,却还未养成上课专心听讲的良好习惯。另外,客观因素方面也会影响小刚上课专心听讲。例如,对上课所讲的内容不感兴趣。不适应教师的讲课形式或不喜欢任课教师,而“迁怒”于听课。或者,平时他很少受到教师的关注,而教师的批评正是一种关注,潜意识想得到教师的关注,所以不认真听讲。不管是主观原因,还是客观原因,小刚是不会听课的学生,这点对他的成长是极为不利的。

方法:

1、由于张慨不会听课的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因此,在采取方法之前必须进行成因分析,找准原因,才能对症下药。

2、根据学生年龄特点,上课时多采用新鲜、有趣、生动、形象的事物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如小动物、童话、实物等会使课堂生动活泼。另外也可适当增加活动性的内容,让学生参加,会使他们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上。

3、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评价、外部奖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并给予及时、积极的反馈;鼓励学生提各种问题等来激发学习动机。

4、养成良好的听课习惯。上课前调整好情绪,有良好的精神状态,是听好课的基础。课前预习,把不懂的问题记下来;在课堂上带着问题听课,寻找答案。为了不分散注意力,将与上课无关的东西放在书包里。在听讲时,思考哪些是重点,认为重点的就记下来,准备课后复习。同时,对一些没听懂的也要记下来,以便下课问教师或同学。

5、教师对于不认真听讲的学生,平时应给予较多的关注。学生都希望得到教师的关注,比如,平时交往中,摸摸学生的头,拍拍学生的肩膀,都会让他们感到自己在教师心目中是有位置的。在上课的时候,可以经常提问,让他们回答问题可以有三个好处:一是可以使他们集中注意力听课;二是可以促使他们思考问题;三是经常受到教师提问的学生,不会以不注意听讲或搞小动作而吸引教师的注意。

6、应用报酬效果集中注意力。首先,可以给学生定个奖赏,作为学习的报酬,这个报酬可以依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制订。其次,遇到困难内容可让学生用假想的敌人来处罚和激励自己。

7、利用目标明确化集中注意力。将大目标明确化,能够明确目标,从而集中注意力。另外,让学生把目标用文字或图形来表示也有助于提高注意力

辅导效果 :

青少年厌学问题的分析研究 篇3

关键词:青少年;厌学;个案介入

中图分类号:P71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2-0152-01

青少年是人类发育过程中的一段重要时期,无论是在社会交往能力,问题的认识能力,社会活动的参与度,问题的解决能力,自我实现等等各个方面都有了巨大的提升。但由于涉世未深,社会和生活经验不足,他们的思想行为没有完全成熟。如今青少年厌学问题不断恶化,已成为当今我们不得不重视的问题。大力发展青少年社会工作,尤其是关注青少年教育问题的社会工作变得举足轻重,是目前对青少年在社会化过程中的重点工作之一。

从有关资料来看,到目前为止,还很少有青少年厌学问题的介入去探讨具体的原因并得出相关对策。研究主要是单方面对网瘾问题、亲子关系问题和朋辈群体的亚文化影响的原因进行探讨,并没有专门去讨论青少年厌学问题。

本文运用文献研究法和个案工作的介入来干预青少年厌学问题,希望通过了解案主不同的需求来进行不同的干预措施。旨在希望该案例能为社会工作个案介入青少年厌学问题的案例提供一些新的思路和参考。

一、个案基本信息

案主姓名A,一名14岁的初二男生,籍贯是江西省南昌市,性格比较外向,独生子女,家境富裕,和环境互动也很正常,但是表现出比较严重的厌学情绪,上学经常迟到,逃学,甚至有时候去网吧夜不归宿。

二、问题的分析

笔者通过了解知道,案主初二转学以后才出现厌学行为,所以笔者认为,如果解决了导致其产生厌学行为的事情,案主的厌学问题就会被解决。笔者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得出了案主产生厌学行为的相关原因。

首先是案主与父母之间的亲子关系。父母长期以来的关爱主要表现在物质上的支持,与案主缺少精神上、心理上的交流。初二直接转了学,让案主心里面产生了极度的抗拒感,没有适应新环境的案主与父母的关系非常紧张。

其次是老师们的低关注度。现在学校的老师不像以前的老师时时关注案主,这使得案主产生一种强烈的挫败感和失落感,失去了对学习的兴趣。

最后是案主负向的朋辈支持以及网瘾的产生。转校之后失去了以前朋友的联系,又因为受到负面的朋辈群体影响,课后经常去网吧上网,染上网瘾,后来发展到逃学,夜不归宿。

三、工作目标

本次个案服务次数一共8次。个案工作的目标:

(一)总目标:调适良好的亲子关系,帮助案主在学校与他人有正确、很好的互动,巩固案主已重建的正确的认知系统,能够学会自己认识问题并且解决问题,树立恰当的人生目标。

(二)分目标:

1.疏导案主的情绪,首先先让其父母意识到应该重视沟通,建立平等关系,并指导案主如何与父母进行有效沟通,达到家庭双向互动;

2.联系到老师,让老师能多一些耐心和包容,帮助其适应学校生活;

3.帮助案主认识到自己交友方面的问题,远离朋辈群体带给自己的负面影响;

4.使案主意识到网络的危机和染上网瘾的危害,远离网络;

5.认真学习,挖掘案主潜能,学会自己面对问题。

四、介入過程

根据工作目标,笔者分为六个阶段对案主的厌学问题进行介入。

第一阶段:与案主初次见面,主动其进行互动,与其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

第二阶段:提前与其父母交流,希望他们能改变教养方式,慎用家庭惩罚,主动的去支持,包容案主,消除案主抵触情绪,再教给案主一些与父母沟通的技巧,鼓励他主动与父母交流。

第三阶段:与老师进行联系,和老师交流案主的情况,希望老师能主动发现案主的闪光点,在学习上多一些指导,尽量多给一些课堂表现机会。

第四阶段:帮助案主认识到自己交友方面的问题,交给案主交流中的沟通技巧,寻求正面支持,而远离朋辈群体带给自己的负面影响。

第五阶段:转移案主对网络的兴趣点并远离网络,鼓励并帮助他找回学习的兴趣。

第六阶段:挖掘案主潜能,协助案主制定长期计划,设定目标,明确自己未来的道路。

五、服务总结与反思

青少年这一年龄段独有的特点,使得青少年容易发生认知偏差,行为偏差,而青少年厌学问题的产生会阻碍其精神健康,阻碍其具备健全人格。当青少年产生厌学问题时,不要过分只关注这一现象,而是应该了解案主的具体情况,找到厌学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

对于笔者而言,对社会工作个案介入的应用还不够,所做的社会工作有限,并且笔者清楚,个案工作是有它局限性存在的,单一案主的问题具有偶然性,实践经验并不能很好的起到总结的效果。但是笔者也在尽量的将效果做到最好,在个案介入的过程中,找了很多同学和老师的帮助,尽量使自己跳出一个人的惯性思维和主观判断。

但是笔者认为,虽然社会工作的方式多样化,但是在时间和条件的允许下,个案介入更加适用于个案的差异性。像青少年厌学这样的社会问题复杂,表现多变,其他的工作方式也是不可或缺的,才能达到更好的效果。社会工作不是单一的,而是许多理论的整合,也是许多方式方法的整合,社会工作本身就是伴随着社会问题的产生而出现,也会在不断的应用中总结经验不断进行完善,创造出越来越适应社会的社会工作理论,希望青少年的厌学问题能够引起更多的关注,希望人们能对青少年问题有更多的探索,开辟研究青少年更为专业的工作领域。

参考文献:

[1]袁书华.不良亲子关系对青少年社会化中问题行为的影响及其对策[J]. 青少年研究, 2003(2): 45-46

[2]安伯欣.父母教养方式_亲子沟通与青少年社会适应的关系研究[D]. 西安:陕西师范大学, 2004

[3]吕颖.社会个案工作方法介入青少年网络成瘾研究[D]. 武汉:华中科技大学, 2012

[4]邓林园.家庭环境、亲子依恋与青少年网络成瘾[J].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13(3): 305-311

[5]胡婷.网瘾青少年亲子关系研究[D]. 武汉:华中科技大学, 2009

[6]赵琨.论同伴群体对青少年社会发展的影响及对策[J]. 视点, 2011: 8-9

[7]程福财.青少年网络成瘾与社会工作的介入[J]. 上海社会科学院,18-22

[8]刘海鹰.改善青少年亲子关系的干预研究[D]. 济南:山东师范大学, 2007

基于厌学问题的实证研究和策略分析 篇4

作为高等职业教育领域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五年制高职在我国已经举办了二十多年的历史,其培养目标定位于“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培养目标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文化基础、专业技能、情感态度以及信息素养等各方面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但在五年制高职教育发展的过程中,学生的厌学现象从不同程度上阻碍了培养目标的顺利实现。

2 问卷调查基本情况

2.1调查目的

了解五年制高职计算机专业学生厌学的基本情况以及相关成因,并围绕如何改变厌学的现状提出相关解决策略。

2.2 调查对象

调查对象为南通市区、海门市区、如皋市区三地的五年制高职计算机班,每个地区按照年级顺序各分发问卷90份,共分发问卷270份,回收有效问卷218份,回收率为80.7%。

2.3 调查内容

(1)五年制高职计算机专业学生厌学的主要表现

A课堂表现B对待学习、生活的态度

(2)导致五年制高职计算机专业学生厌学的因素

A自身因素B学校因素之教师因素

3 调查结果统计与分析

3.1 五年制高职计算机专业学生厌学的主要表现

3.1.1 课堂表现

首先,从整体上看,学生上课的态度集中在“积极”与“一般”,一共只有不到15%的学生选择“不太积极”或者“不感兴趣”;说明大部分五年高职学生基本愿意听老师讲课;然而,对待老师的课堂提问,大部分学生的态度却集中在“不太积极”,说明目前五年制高职学生的学习存在一定的被动接受性,满足于看会、听懂;缺乏主动参与性,也即主动求知的欲望。

3.1.2 对待学习、生活的态度

对待学习和生活的态度主要基于学生的课后表现展开。

从整体上看,选择A的同学偏少,大部分选择集中在B和C,说明学生课后的主要时间不是花在与学习有关的事情上;以“课余时间的利用”为例,分别有48.6%和35.2%的学生课余时间选择上网聊天和进行文体运动,只有7.4%的学生课余时间围绕学习展开,说明大部分高职的学生对上课的学习内容缺乏进一步巩固、钻研和探索的精神。

3.2 导致五年制高职计算机专业学生厌学的关键因素调查

3.2.1自身因素调查分析

1)归因

归因理论告诉人们,当发生坏事的时候,人们往往将原因归为自身无法控制的因素,但这却是一种消极的认识。同时,研究表明,在学习方面,积极的归因是提高学生积极性的最有效手段。[1]

通过对厌学的归因调查发现(如图2),将不喜欢当前专业的原因归为自身原因的学生数占总人数的35%,仍然有65%的学生将原因归为自身以外的原因,从而导致错误归因。长此以往,势必导致厌学情绪。

2)学习动机

通过图3发现,虽有47.1%的学生选择高职的原因在于“学习技能并从事相关工作”,而另外仍有52.9%的学生选择计算机高职的原因与技能和学习无关。另外,通过图4可以进一步发现,由于缺乏明确的学习动机,90%的学生认为好好学习不一定能找到满意的工作,其中79%的学生只抱着“可能”能找到满意工作的侥幸心理在学习,这无疑会降低学习的积极性。

3)学习习惯、方法

通过表2可以发现,坚持制订学习计划的学生只占总人数的13.2%。这一结果也验证了笔者的教学发现,在从事高职计算机专业课教学过程中发现,很多学生在上课的时候能认真听讲,但是很多人是抱着“随大流”的心态,对自己的学习没有明确的计划性。

3.2.2 学校因素调查分析

通过调查发现(如表3 所示),仍然有超过一半(57.4%)的学生认为教师对教学内容的组织以“知识点教学”居多;通过表4可以进一步发现,在专业课学习中,一共只有27.9%的学生感觉课堂动手操作和互相讨论的时间充分,约占课堂总时间的三分之二;另外,有36.8%的学生感觉教师的课堂教学占据了三分之二的时间。

4 改变五年制高职学生厌学现状的对策

4.1 加强心理素养培养,引导学生正确归因

4.1.1 在开设的课程中渗透心理教育的知识

实际上,目前很多职业学校包括我校已经在学生的课程中设置了类似《心理健康》的课程,借助老师的引导作用,动员学生克服心理障碍,树立自信,走向成功。

4.1.2 借助信息技术手段,对学生进行头脑风暴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职业教育最终也将走向信息化和市场化。借助于信息技术的直观生动性,可以从学校层面为学生定期播放宣传片,通过日积月累,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引起学生的共鸣;由于心理问题的复杂性和难以预测性,因此,学校需要将这项活动变为常态,达到对学生进行缓慢而长久的心理渗透效果。

4.2以信息化手段改进教学模式,推动课堂教学改革,实现课堂翻转

信息化教学可以变革教师的教学理念,能从根本上变被动地接受学习为主动的参与学习,因此构建以网络平台为支撑的新型信息化教学模式是未来教育发展也是职业学校发展的趋势,势必能从根本上改变学生厌学的现状。

借鉴Robert Talbert教授关于翻转课堂的思想[3],笔者初步制定了基于bb平台的课前自主预学习、课中实时交互、课后及时在线评价一体的职教课堂新模式,旨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根本上变革传统的以“教”为主的教学模式。

5 结语

本文对职业学校学生厌学因素的研究还处于比较浅显的层次,仅仅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对南通地区三所学校部分高职学生进行了初步了解,并从学生心理以及教育信息化的角度,初步构想了基于网络教学平台的新型职教课堂教学模式,以期从根本上调动职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改变厌学的现状。

参考文献

[1]刘葺.金昌市初中生厌学现象研究[D].兰州:西北师范大学,2003.

[2]冯玉军.浅析中职学生厌学成因[J].职教研究,2008(8).

中学生厌学问题调查问卷 篇5

在此先感谢你们腾出宝贵的时间来完成这份问卷!

我们是“中学生厌学现象调查”研究小组的成员,为了能够更准确地找出中学生厌学的原因,我们设计了此问卷,希望大家能大力支持与配合我们的调查。认真对待此问卷,让我们共同努力,找出厌学根源,为改善我们的学习作出一点贡献吧!谢谢合作!

中学生厌学原因问卷调查

一、个人信息

1、你的性别是()A.男 B.女

2、你所在的年级是()A.七年级 B.八年级级 C.九年级

3、作为一名学生你认为厌学是否正常()A.正常 B.不正常

4、你有过厌学的现象吗?()A.有过 B没有 C.有时有

5、你认为学生本人产生厌学的原因有(可多选)()

A.基础差,想学力不从心,听不懂课 B.怕吃苦

C.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D.学习压力大 E.没有明确的学习目的F.学习压力大 G.对学生不感兴趣 H.自制力差I.经努力成绩仍提不高自暴自弃 J.父母不支持 K.老师看不起我,经常批评 L.网络的诱惑 M.辍学学生的诱惑 N.其他

二、学校、教师方面

1、你是否觉得自己学习总受到其他某些同学打扰?()

A.是,有些同学总在附近干扰我学习B.否,我学习时没有人能打扰

2、你曾经受到过同学的欺负吗?这样欺负你,对你学习会有影响吗?()A.有,有影响 B.有,但没有影响 C.无

3、一个上课很平淡的老师会使你对那门课不感兴趣,甚至不想学吗?()A.会的 B.不会 C.说不上

5、如果某门课作业太多,会使你对这门课产生厌恶,不想学吗?()A.会的 B.不会 C.说不上

6、你认为你所受到的学校方面的压力大吗?()A.很大B.一般C.没压力

7、你觉得在校老师对你的态度如何?()A.很好 B.一般 C.不好

8、你对现在的教育制度满意吗?()A.满意 B.不满意 C.一般

9、你有不喜欢的科任老师吗?()A.有 B.没有 C.不确定

10、你认为现在的作息时间表合理吗?()A合理 B不合理 C马马虎虎

11、你有放弃学习的想法吗?()A.有 B.没有 C.偶尔会有

12、你觉得什么样的课堂气氛才是好?()A.同学积极发言 B.无人发言 C.专听老师讲课

14、教师的教学方式不当使学生产生厌学现象(可多选)()

A.教师对学习成绩差的学生不关心 B.教师的教学方法枯燥C.教师对学习成绩差的学生挖苦讽刺 D.其它

15、学校管理过于严格,让你感觉不自由()A.是 B.否 C.说不上

16、学校课外活动少,你没有机会发挥特长()A.是 B.否

17、作业负担重,你无法完成()A.是 B.否 C.有时是,有时不是

18、教师不能平等对待学生,偏爱优秀学生()A.是 B.否 C.有些是,有些不是

19、教师经常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A.大多数老师是 B.个别老师有 C.否

20、教师经常与你谈心沟通()A.是 B.否

三、教材方面

1、你对现在所使用的教材有什么看法?()

A.很好,很实用 B.一般 C.很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明原因)

2、你认为哪些学科容易导致厌学(可多选)()

A.语文 B.数学 C.英语 D.体育E.各类专业课 F.音乐

3、你认为现行教材哪些方面容易导致厌学(可多选)()A.陈旧 B.偏难 C.不实用 D.其它

四、家庭方面

1、你认为家里对于你的学习有影响吗?()A.有 B.没有

2、你家里的人对你的学习都很关心吗?()A.是的 B.不是的3、如果你对学习没有兴趣,那么你觉得跟家里关心和不关心有很大关系吗?()

A.我觉得是这样的 B.我觉得不是

4、产生厌学现象与家庭教育的不当有关。(可多选)()A.家长对孩子的学习不关心 B.家长忙于工作/生意,难以教育孩子C.家长对孩子提出不切合实际的要求 D.家长放纵孩子的要求E.家庭成员间关系不和谐 F.其它

5、你父亲的文化程度()A.文盲 B.小学 C.初中 D.高中及以上

6、你母亲的文化程度()A.文盲 B.小学 C.初中 D.高中及以上

7、你的父母在身边情况()A.都在家 B.一方在家 C.都不在家

五、社会方面

1、你有在家里或者外面的网吧上网吗?()A.有 B.没有 C.有时有

2、你经常在星期

六、日的时候跟朋友一起到外面玩吗?()

A.有 B.没有 C.有时有

4、你觉得花花世界会使得你无心向学吗?()A.会 B不会 C.有时会

6、你觉得如果一个学生对学习没有兴趣,会与下面哪些因素有关?(多选)()A.老师上课没有吸引力 B.学习成绩差C.家庭关心不足 D.玩游戏

7、现在社会上的诱惑很多,你认为哪些诱惑导致厌学。(可多选)()A.看电视 B.上网,玩网络游戏 C.玩手机 D.听MP3、MP4 E.看流行小说 F.QQ聊天 G.其它

8、高校扩招造成一系列问题对产生厌学现象有影响的有(可多选)()A.大学生就业难 B.大学生工资低C.读书无用 D.考大学比较容易 E.其它

1、你认为最容易产生厌学的时候是()

A.考试成绩不理想 B.老师的批评 C.家庭父母争吵D.父母管教太严,每天唠叨 E.自己的心情不好时 F.其它

2、你认为让厌学现象发展下去会产生什么样的后果()A.被社会淘汰 B.受到老师家长的批评 C.同学看不起D.学习成绩越来越差 E.从未想过

3、你认为产生厌学的原因还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认为怎样的学习方式能够有助于我们?(如题海战术、丰富课余生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何解决农村中学生厌学问题 篇6

一、发挥学校教育阵地,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激发学习兴趣

(1)进行正确的学习目标教育,树立远大的理想

学生没有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自然也就不会有明确的学习动机,学习过程盲目而且机械地应付,所以在遇到困难时就产生了逃避的想法,从而导致厌学。那么作为育人阵地的学校,特别是农村学校平时的文化活动少,学校就应该将学习目的的教育与理想教育相结合,多开展励志演讲比赛,宣扬名人奋发读书的故事,召开有关“远大的理想”的主题班会。

(2)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给学生空间发挥特长

农村学生一般性格比较内敛、保守。学校应开展文体活动、技能竞赛、故事比赛,组织学科兴趣小组和一些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在这些活动中,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热爱生活,让学生在这些活动中充分地挖掘自己的潜力,发挥自己的特长,让他们将兴趣劲头潜移默化地转移到学习方面来。笔者在教育过程中发现,很多厌学的学生,虽然学习成绩欠佳,但他们在其他方面还是有自己的特长的。笔者班上有个后进生,很多学科成绩都不好,厌学情绪严重,但体育成绩很不错,笔者就鼓励他发挥体育特长,后来他考上了广西师大体育系。

(3)利用多种途径,提高课堂教学艺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教师要根据教材和学生的特点,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中学生最佩服和喜爱语言生动、表达简洁、幽默风趣的教师,课堂中如果教师的语言生动风趣,将使学生学习效果倍增。另外,教师可以多使用投影、实验、录音、录像、电脑、多媒体等形象直观的现代教学手段,适当布置作业,减少学生的负担,有意识地科学地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4)创造成功机会,及时表扬学生,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

孔子说:“吾心信其可成,则无坚不摧。吾心信其不成,则反掌折枝之易补不能。”信心是前进的源泉,进取是成功的根本。农村中学生的学习基础较差,体验成功的机会较少,特别是厌学的学生,他们几乎丧失信心。如何给学生创设成功机会呢?笔者觉得教师应适当地降低学习要求,让每一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以满足他们的自尊心,从而纠正厌学情绪。

(5)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给学生营造一个和谐的人际关系

农村学生来自不同文化、经济和涵养的家庭,他们的性格亦有很大差异,有些学生性格孤僻,不善交往,人际关系自然就差。如果教师和同学再对他冷漠,他们就更会感到孤僻和不安,产生不良情绪,影响学习。因此,对于这些性格存在缺陷的学生,要伸出友爱之手,关心帮助他们。特别是教师应注重每一个学生的性格差异,爱护和尊重每一位学生,帮助每一个学生树立信心,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要耐心地对待每一位学生,避免出现过激的语言。多用一些鼓励性和表扬性的话,做到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对较差的学生要多一些关心,让他们感受到你的真诚与你交心,从而改变他们的学习态度。

二、争取家长配合,形成教育合力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位教师,在帮助学生纠正厌学心理的过程中,不能忽视家庭对孩子的影响。作为学校来讲,要通过家长学校、家长会等形式向家长宣传如何教育孩子做人,如何指导孩子学习,如何指导孩子进行自我心理调适,承受挫折,培养自控能力等。作为班主任教师更要勤于跟家长沟通交流,特别是学生思想波动大的时候,与家长沟通联系尤为重要。笔者班有一位叫李某的学生,原来学习成绩相当不错,性格开朗、活泼,歌唱得很好听。但他有一段时间沉默寡言,学习经常走神,甚至产生厌学情绪。笔者发现后赶紧与她的父母联系,才知道原来其父母一定要她考重点高中,不让她唱歌,甚至劝她不再担任班上的文艺委员,导致该生心理负担沉重。笔者及时做其父母工作后,其父母最终同意让女儿自主发展,现在她的学习兴趣高涨,成绩越来越好。教师指导家长与学校配合教育,能帮助学生消除厌学心理。

总之,排除厌学心理是一项长期、艰苦、复杂的工作,需要社会、学校、家庭等各方的共同努力。尊重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切实减轻学生负担,实现对学生的心理辅导,才能有效地消除厌学情绪的蔓延,使学生健康全面地发展。

学生厌学问题之我见 篇7

一、学生厌学的原因

1. 家庭原因。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 父母是人生的第一任老师。家庭对子女身体的发育、知识的获得、能力的培养、品格的塑造等都是至关重要的。不良的家庭影响对一个人的发展起消极作用。学生厌学, 与不良家庭影响有着很大关系。

(1) 家长外出打工, 对留守家中的孩子无法监管, 引发厌学。农民工孩子因无法随其到异地就读而留守在家, 由爷爷奶奶或亲戚监护。爷爷奶奶大多因溺爱或方法不当管教不了孩子, 有的甚至管不住孩子, 而亲戚往往只管吃、穿、住, 较少过问品、学、行, 缺乏有效监管。如此使这些孩子思想上松懈, 行为上散漫, 久而久之, 孩子便模糊学习目标, 丧失学习动力, 觉得学习无味, 以致厌学。

(2) 家长对子女过于娇宠。有的父母视子女为掌上明珠, 物质上无限满足, 品行过于放纵, 但学习上却任其自然, 既无高标准, 又不严要求。这些子女过于“幸福”, 只图享乐, 不愿吃苦, 遇难而退, 自然就厌学。

(3) 单亲家庭的孩子心灵受到伤害, 削弱了学习的信心。一个完整和谐的家庭是孩子健康成长的保障。目前, 单亲家庭剧增, “爸爸一个家, 妈妈一个家”的现象屡见不鲜。许多单亲家庭孩子因缺少家庭温暖与关怀, 身心受到极大伤害, 以致行为“失常”, 思想变态, 迷失方向, 丧失信心。他们在学校胡混度日, 不思学习, 成绩不好, 问题很多, 难免厌学。

2. 学校原因。

(1) 应试教育, 忽视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 扼杀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传统教育太看重分数, 忽视了人本身发展的需要。有些学校为了追求升学率, 对所谓主科教学抓得很紧, 马虎不得, 但对辅科的教学则蜻蜓点水, 随便应付。以分数分良莠, 那些应试为弱项分数不如人的学生, 只能望考兴叹。由于特长得不到发挥, 个性得不到张扬, 老师要求做到的做不到, 自己想做的不让做, 所以这些学生消极面对书本, 虚度光阴。

(2) “热”对待, 催生厌学情绪。对待学生厌学, 一些教师急火功心, 对这些“懒虫逛鬼”施之以罚, 或拳脚相加, 或喝喊嘲讽。体罚加心罚, 伤口上撒盐。这样, 不但挽救不了“懒虫逛鬼”, 反而逼出抵触情绪, 结果是懒者更懒, 逛者更逛。

(3) “冷”处理, 不能有效化解学生的厌学情绪。有的老师对好学的学生总是喜爱有加、偏食常喂, 对厌学的学生则态度冷淡、疏而远之, 学习上由其自便。这种“冷”实际上是一种放弃, 是对学生不负责任的体现。厌学情绪非但没能消融减轻, 反而更加严重。

3. 社会原因。

社会对厌学行为孩子的影响更为明显。游戏厅、卡拉OK厅、歌舞厅、网吧、酒吧等消费娱乐场所, 青少年学生很容易受此感染。受此影响的学生, 不思学习, 只图非为, 或打架斗殴, 或偷盗行窃, 或吸毒喝酒, 或逃堂旷课等, 厌学就不足为奇了。

二、学生厌学的解决措施

1. 想方设法消除家庭对孩子产生的不良影响。

各级政府要出谋献策, 切实解决农民工子女就学难问题, 确保农民工子女能随父母到异地上学;倡导社区开办家长学校, 定期或不定期地聘请教育专家举办有关子女教育的讲座, 帮助那些素质欠高且教子无方的父母走出教育误区, 戒除溺爱娇宠, 掌握一些“规矩”, 教育好自己的子女;强化社区精神文明建设, 开展文明家庭创建活动, 通过集体的力量, 使那些不文明的家庭, 告别陋习, 合理娱乐, 优化家风, 为孩子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建立抚养监护责任追究制度, 对那些不养育、不监护子女的父母苛以法律责任, 令其履行好对子女抚养教育义务。

2. 改正教育教学方法,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

把要学生学、逼学生学变为学生要学、学生乐学。首先, 学校要摆脱应试教育, 积极推进素质教育, 不断创新教育模式, 进一步优化教育环境, 帮助成绩不好、应试无望的学生消除心理压力、走出成长困境, 施以“适应教育”、“需要教育”和“成功教育”, 最大限度地挖掘其潜力, 发展其特长, 鼓起求进的勇气。其次, 教师要加强师德修养, 以爱心和公心对待学生, 耐心帮助, 文明施教, 给以和风细雨的滋润, 使厌学学生在不经意中痛改前非, 心向学习。再次, 教师要提高认识, 转变观念, 树立“消厌”意识, 强化“消厌”责任。要改变教育方法, 讲究施教艺术, 多关爱、多鼓励、多引导, 排除他们的心理障碍。最后, 教师要发扬甘为人梯无私奉献的精神, 亲和与厌学学生的感情, 既当解惑的老师, 又做他们的朋友, 建立平等、互助、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用真情沟通心灵, 真正使厌学学生“亲其师而信其道”。

3. 政府职能部门应加强对文化娱乐市场的监管。

大力开展“扫黄打非”工作, 铲除各种社会丑恶现象, 规范有关业主的经营行为, 在源头上禁止各种精神垃圾的产生, 切断各种精神病毒的传播, 还青少年学生一个干净的精神环境和健康的思想空间。同时, 学校应与政府执法部门建立“越轨学生”监管机制, 情况互通, 联手施教, 促使那些学生心归学业, 认真学习。

解决学生厌学问题的方法 篇8

那么如何消除学生的厌学情绪, 培养好学、乐学的心态及良好的行为习惯呢?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 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转变教师观念, 抹去“落后生”的概念

美国哈佛大学的心理学教授加德纳博士, 提出了一种关于智力的新理论——多重智力理论。根据加德纳的理论, 每个人都有多种彼此独立的智力, 这些智力之间的不同组合表现出个体间的智力差异, 问题不在于一个人多聪明, 而是怎样聪明、在哪方面聪明。少数学生在智力方面都出类拔萃, 但大部分学生在各个方面的表现是不均衡的, 有的学生传统科目可能表现平平, 学习不够理想, 往往被传统的教育称为“落后生”, 造成学生心理上的负担, 抑制了学生个性的发展。教师首先应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客观、公正地对待学生的各种能力和水平上的差异, 对学习困难学生不能一味地埋怨、讽刺、挖苦, 甚至歧视, 而应耐心地予以指导, 帮助他们克服各种困难, 鼓励他们奋发向上。教师要尽可能地做好家长的工作, 争取家长的支持与配合。在教学中应注意进行分层教学让他们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选择学习任务, 使他们在学习中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产生乐观向上的积极情绪, 逐渐树立起自信心。同时, 还应鼓励同学间互帮互学, 采取“结对子”等方式, 让学习好的学生帮助他们, 形成团结友爱、浓郁的学习风气, 营造一种轻松、和谐的学习气氛。因此, 作为教师, 应抹去“落后生”的概念, 把每一个学生都看作有无限发展可能的好学生。

二教师要公正

中小学生的一大烦心事就是教师偏心, 在5000多份问卷中, 有13%的学生认为“老师偏心”或“班主任对我不好”, 这就暴露了教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因此, 作为一名教师一定要公正、公平对待学生。

三重点培养学习兴趣

第一, 古人云:“爱屋及乌”, 日常生活中, 教师应关心爱护每一位学生, 做学生的朋友。教学中, 教师和学生之间要以平等的身份真诚相待, 实行民主教学。

第二, 降低门槛, 引入殿堂。厌学生情绪低落, 难以培养其学习兴趣, 对学习容易失望。作为教师要降低门槛, 放宽对他们的要求, 让其很容易地完成学习任务, 让学生轻松掌握符合他们现实状况的知识, 这样就会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极大地调动其积极性。

第三, 主动帮助, 促其前进。厌学生对学习悲观失望、缺乏兴趣, 当然就不会主动请教。作为教师要主动关心、帮助他们。并借助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 将其分入优秀小组, 发动优秀生主动帮助他们, 把帮助厌学生当成自己的一项任务。

第四, 培养自信, 感受成功。厌学生不一定是差生、学困生。他们的头脑往往比较灵活, 并有一技之长。其他特长与学习并不矛盾。众多事实证明:有特长的学生, 他的学习一般也不错。因为它们可以相互影响, 可以借助学校组织的各种活动, 如书法、绘画、运动会等让学生充分发挥才能, 利用学校和家庭的表扬和鼓励, 重新认识自我, 增强自信心, 由厌学变为乐学、好学。

第五, 感受学习的快乐。愉快教学的思想源远流长, 远在两千多年前孔子就明确指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些论述说明了精神愉悦在学习过程中的重要性。愉快教学是一种高超的教学艺术手段和境界, 只要我们全身心地投入自己的热情和精力, 并在实践中不断地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和思想素质, 就一定会让愉快、和谐成为课堂教学的主旋律。

四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经常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方面的教育, 依据不同厌学生存在的问题, 开展相应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要认识到对学生不仅要传授知识, 还要力图使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的科学性、重要性, 并通过各种途径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还应根据学生的不同需要, 以分主题的形式对他们进行深入教育, 帮助学生提高自我认识水平, 正确认识自我, 使学生形成对心理问题的正确认识。还可以通过心理咨询, 了解学生的内心, 倾听学生的心声, 了解和把握学生产生厌学心理的原因, 帮助他们解决心理问题, 正确地加以引导, 促进他们身心的健康发展。

总之, 教师要高度重视学生的厌学问题。要以鼓励为主, 批评为辅, 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增强自信心, 要抓住要害, 对症下药, 切实解决学生的厌学问题。

大学生厌学问题研究综述 篇9

2009年初, 笔者在中国期刊数据库以“大学生厌学”为题名, 不限学科分类和来源库, 搜索1915年至今的所有文献, 共搜到111篇。之后, 又查了以“大学生学习障碍”“大学生学业不良”“大学生学习困难”“大学生学业失败”“大学后进生”“大学差生”为题名的相关文献作为参考, 它们分别为15篇、8篇、19篇、1篇、4篇、0篇。

(一) 从多角度、多层面进行研究

已有研究在研究内容和方法方面存在着研究角度、特点和水平上的差异。

1 研究内容

有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上研究的, 其中从宏观层面上讨论大学生厌学问题的产生原因和相应对策的文章占绝大多数, 微观研究占极少数。

有研究某一地区大学生厌学问题的, 例如台湾、重庆、哈尔滨、兰州、甘肃、西藏、宁夏等地区。

有研究某类院校或某一专业学生厌学问题的, 如体育院校、医药类高校、高职高专英语专业等等。

有以研究不同性别大学生厌学为题的, 主要集中在女大学生厌学体育方面的研究。

有研究大学生厌学某门学科方面的, 如大学体育课、“两课” (马克思主义理论课为主) 和应用文写作等。

有从某一角度分析大学生厌学问题的, 如大学批判精神缺失对大学生厌学的影响等。

有从某一角度或方面谈应对大学生厌学问题的, 如利用大学图书馆资源应对厌学。

2 研究方法

已有研究采用了很多种研究方法, 其中采用查阅文献法、经验分析法、观察法进行研究的最多, 而采用访谈法、座谈法、问卷调查法进行研究的很少。

(二) 对厌学现象的含义和表现的阐述

1 厌学现象的含义

关于厌学心理, 几乎所有的研究者都是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给厌学下定义的。

具有代表性的观点有以下三种:

第一, 厌学定义为学生对学校的学习生活失去兴趣, 产生厌倦情绪, 持冷漠态度及其在行动中的不良表现。[1,5]

第二, 厌学是学生对学习的负面情绪的表现, 是学生由不想学习到不喜欢学习, 甚至发展为对学习产生厌倦, 厌恶, 从而逃避学习的一种心态。轻度厌学者表现为不想学习和不喜欢学习;中度厌学者表现为逃课, 逃学:重度厌学者就是所谓的厌学症, 需要进行专业的心理辅导和咨询。[2]

第三, “厌学心理”理解为学生厌恶学习或学业的心理, 包括厌学态度、厌学情绪和厌学行为。[3]

2 厌学现象的外在表现

笼统的描述:学生学习劲头不足, 学习情绪低落, 上课迟到、早退、甚至旷课、逃课, 自习时间看电影、看录像、打麻将、打扑克、上网、打游戏、谈情说爱、下海经商, 考试想方设法抄袭, 已有的相关文献大多为此类描述。

从学习表现上概括:学习被动, 缺乏主动;学习激情消退, 刻苦自觉的学习风气淡化;心有旁鹜, “见异思迁”, 往往不喜欢本专业;“差生综合症”, 讨厌教室, 讨厌老师, 讨厌课本, 讨厌考试。[4]

在思想上概括为:对理想的淡漠、对道德的轻视、对纪律的放松。[5]

(三) 比较全面深入地分析了大学生厌学现象产生原因

在寻找大学生厌学的原因方面, 已研究出现如下研究倾向:

从宏观方面寻找原因, 主要包括:学生自身因素, 如意志力薄弱;家庭因素, 如父母的教养方式;学校因素, 如教学内容陈旧, 教学管理不科学;社会因素, 如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影响、社会不良风气等。

从重要性方面探讨主要原因, 观点略有分歧。有人认为, 大学生厌学, 主要原因是就业难, 就业难的根源是教育改革不彻底, 教学内容、方法不适应社会的要求, 学校没有特色。[6]有人认为, 在普通高校中, 入学教育不够充分、基础学习不够扎实、教师素质偏低及学生参与科研的渠道不畅是造成大学生厌学的主要原因。[7]有人认为, 灌输式教学式引起大学生厌学的直接原因。[8]也有人认为, 出现部分大学生厌学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他们不论在思想上还是行动上, 都还没有做好上大学的准备, 不能很快适应大学的学习生活。[9]

(四) 得出了一些有价值的研究结论

通过大量的实证研究, 获得了一些重要的研究结论:传统的教学方式直接导致同学的厌学情况比较严重[10];自我意识的强弱直接决定厌学比例的高低[10];女性大学生厌学心理总体比男性大学生低。[3]

此外, 陈雪松编制了测量大学生厌学情况的大学生厌学心理初步量表, 通过探索性研究分析和验证性研究分析确定确定大学生厌学心理的结构维度, 即家庭成因厌学态度, 社会成因厌学态度, 学校成因厌学态度, 自身成因厌学态度, 厌学情绪, 厌学动机, 厌学具体行为表现8个因子构成。[3]

(五) 给出了很多建设性的建议和具体可行的措施

大多数文献都是依据经验分析法, 从宏观上提出一些应对的措施, 主要包括:学校方面, 深入教学改革, 调整专业结构及其教学内容, 调高教师教学水平, 开展学生思想教育工作;学生自身方面, 提高适应能力, 正确定位自己, 培养正确的压力观;社会方面, 端正社会风气, 形成积极的社会主流意识, 重视大众传媒的作用, 为年轻一代大学生形成积极进取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创设良好的社会环境。家庭教育方面, 家长要重视大学生的学习生活, 积极沟通增进了解, 相互支持。

二 已有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一) 重视程度不够, 研究水平有限

以“大学生厌学”为题名的研究文献, 按来源数据库分类, 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104篇,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4篇,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2篇,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1篇;按学科类别分类, 高等教育66篇, 体育18篇, 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13篇, 心理学12篇, 职业教育5篇, 图书情报与数字图书馆3篇, 社会学与统计学2篇, 外国语言文字2篇, 计算机软件及计算机应用1篇, 中国语言文字1篇, 成人教育与特殊教育1篇, 数学1篇;按发表年度分类, 参见图1。以“大学生学习障碍”“大学生学业不良”“大学生学习困难”“大学生学业失败”“大学后进生”“大学差生”为题名的相关文献也很少。

从图1中, 我们可以发现1999年扩招之后的研究文献数量有上升趋势, 但与扩招之后厌学情况的急剧增长相比, 我们的研究文献, 无论在数量上, 还是在质量上, 增长都是相对较慢的。

(二) 研究不规范, 定量研究少

研究方法上, 多数论文不规范, 缺乏教育学和心理学科学的研究方法和研究程序。重复研究现象严重, 我所搜集的研究文献中有很多内容非常相似或相近。我国当前对大学生厌学心理的研究缺少操作化的定量研究。

研究内容上, 有很多论文没有明确分清厌学情绪和厌学症的不同, 笼统而谈, 一概而论。

(三) 研究结果不一致, 需要进一步验证

由于样本选择局限和研究过程不够科学严密, 有些研究结构出现不一致情况。首先, 在学校和专业与大学生厌学是否有关问题上结论不一致。杨辉等人认为, 大学生是否厌学与“学校”有关, 与“专业”有关。而陈雪松的研究显示, 大学生厌学心理在不同学校和专业上没有差异。其次, 大学生厌学与年级的关系方面存在不同看法。杨辉等人认为, 一年级的同学与四年级的同学厌学者较少, 而二、三年级的同学厌学情况却相对比较严重, 可以称之为“塌腰”年级。陈雪松认为随着大学生在校时间的增加, 厌学状况有增加的趋势。出现这种不一致的情况, 有可能是样本选择的误差, 也有可能是地域或调查时间的不同造成的, 但是, 我们必须在以后的研究中反复验证, 去伪存真。

(四) 心理学视角的研究缺少

三 未来研究的趋势与展望

首先, 编制、修订并不断完善大学生厌学心理量表。科学测量大学生厌学情况, 为高校教育教学改革提供科学依据。

其次, 发现大学生厌学的内部心理机制及其发展变化的规律。研究对比大中小学生厌学心理, 并探索他们之间的关系。

再次, 用生态系统理论研究当代大学生的厌学问题。我们要把大学生厌学问题放到大学生生态环境中去考虑, 进一步研究探讨其微系统、中间系统、外系统、宏系统及事件系统对大学生厌学的不同影响, 为学生、家庭、学校、社会共同应对大学生厌学问题提供科学依据和理论指导。

最后, 针对不同程度厌学的大学生, 制定合理有效的矫正方案, 寻找科学有效的具体方法。

参考文献

[1]刘守旗.当代青少年心理与行为透视[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 1997:3-4.

[2]李静, 何琦.大学生厌学现象的调查及分析[J].兰州大学学报 (社科版) , 2005, 33 (1) :126.

[3]陈雪松.重庆市大学生厌学心理的初步研究[N].硕士论文.重庆:西南大学, 2008.

[4]李期.当代中国大学生厌学现象浅析[J].延安教育学院学报, 2001, (4) :18-21.

[5]郭兰.大学生厌学行为的心理学分析[J].社会心理科学, 1999, (4) :56-59.

[6]袁东华.大学生厌学根源初探[J].广西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4, 21 (1) :6-8.

[7]闫浩明, 解义云, 黄清世.大学生厌学原因及解决途径[J].武汉冶金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4, 14 (2) :67-75.

[8]唐芳贵, 肖志成.大学生厌学的教学因素分析[J].现代教育科学, 2004, (183) :105-106.

[9]文可.大学生厌学现状的成因分析及对策研究[J].天津工程师范学院学报, 2006, 16 (4) :58-61.

乡村初中学生厌学问题的探索 篇10

据调查, 90%的农村中学校外都办有网吧。现在是网络时代, 对中学生而言, 网络无言是一把“双刃剑”。在发展学生智力的同时, 又严重地危害学生的心理健康。学校周围的网吧为了吸引学生, 传播大量的色情、暴力、赌博、迷信等信息。使越来越多的中学生沉溺其中, 深受其害。据调查, 农村初中学校有50%的学生在校外网吧上过网, 有10%的学生浏览过色情网站, 还有5%的学生通宵达旦地上过网, 由于网吧的吸引, 学生的厌学率和逃学率大大增加。

二、影视对学生的厌学也有很大的影响

据了解, 农村的初中学生当中也流行“追星”的现象, 那些学生把自己崇拜的明星偶像照片贴在课本上、桌面上, 有的甚至贴在自己的手背上, 平时上课时心不在焉, 眼里看着明星, 心里想着明星。湖泉中学原166班学生颜某某, 原来成绩相当不错。后来迷恋上了超女, 她把自己的发型理成超女模样, 走路也学着超女的样子, 口哼着超女的歌“想唱就唱……”, 经常在班里宣扬明年要参加“超级女声”, 此后, 她的成绩一落千丈, 由“尖子生”退到了“潜能生”的行列。像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也有不少学生迷恋电视, 荒废了学业。

三、教师积极性不高, 学校管理不到位

当前, 我国正处于和平发展时期, 人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 人均收入一年胜过一年。人们的经济意识越来越强, 近几年来, 教师的工资增幅甚微, 相对于物价增长来说是负增长, 尤其是年青教师的工资偏低, 月薪一般在1000元左右。而农村35岁以下的正常劳力平均每月可挣到2000元以上。这种工资收入的不平衡, 大大地挫伤了农村青年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教师的工作责任感没有以前那么强, 上课不如以前那样积极主动而富有情趣。有些中学负债累累, 自然给学校的管理带来了巨大的阻力, 连正常的教育教学工作都无法开展, 别说给老师谋福利了, 这样, 无疑会影响教育质量。

四、各种普高、职高、中专乱招生, 扰乱了初中学生的正常学习

自从毕业班学生填报志愿后, 普、职高学生分流。一些填报职业高中的学生根本无心读书了。因为他们知道, 现在职业中专、职业高中遍地开花, 为了抢夺生源, 不择手段, 哪里顾得及学生的成绩呢?一些普通中学为了抢夺优等生, 放肆向学生做虚假宣传, 向“尖子生”许愿, 用减免学杂费等手段来诱骗学生, 这样本来发奋读书的学生也放松了学习, 并且这些学生也变得骄傲自大起来了。中考前夕, 那种发奋读书的浓厚气氛因此而冲淡了不少。

五、家庭方面的原因

据调查有60%的初中学生家长长期在外打工。把小孩托付给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照管。这些老人大多数因年事已高, 精力不济而照管不力。或老少两代年龄差别太大, 观念不同, 没有共同语言而照管不得当。如有个学生, 其父母长期在外打工, 她由奶奶照顾, 一次放学回家问她奶奶要钱, 她奶奶不问青红皂白, 就将她一顿臭骂, 这个学生不服就跟奶奶急起来, 祖孙俩的矛盾激化。自此以后, 这个学生总不想回家见奶奶, 经常在处逗留, 成绩显著下降。有的老人没有威信, 根本管不住自己的孙子, 听之任之, 这样就助长了学生那种任性好玩的性格, 对学习不屑一顾。

有些家长虽然在家照管孩子, 但做家长的责任感不强。他们大多数认为“孩子书读多了, 没有多大用处, 现在还有许多大学生都找不到工作呢。”他们这么片面的看问题, 对孩子也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这些家长对自己的孩子没有明确的培养目标, 对小孩的学业成绩漠不关心, 小孩读不读书, 家长无所谓。既然家长态度如此, 小孩就更加不想读书了。近几年来, 农村“麻将”成风, 有些家长同志整天围着麻将桌转, 把自己的孩子置之度外, 孩子饿了, 就塞几块钱给他了事。据调查, 这样的家长在农村占了18%。常言道: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 这样的家长对子女的教育看得比鸿毛还轻, 就更加助长了学生的厌学情绪。

综上所述是学生厌学的几大原因, 它来自家庭、学校、社会各个方面。如果要扭转学生的这股歪风, 树立良好的学习风气, 并非易事。要彻底铲除它, 就要动员全社会的力量来关注中国下一代的健康成长。

1、政府和社会各界要大力支持教育, 对那些学校周边的非法网吧坚决取缔, 严禁未成年人进入网吧。

2、影视要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 多播放一些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适合学生口味的影片。

3、有关部门要增大对教育的投入,

提高教师待遇, 不要空喊口号, 要落实在行动上。教师本人要全身心的投入到教育教学中去。

4、规范招生制度, 各级各类学校要加强内部建设, 强化内部管理。

5、家长要对子女的成长肩负起重要责任, 家长和学校要相互配合。

要举办家长学校, 使得家长、学生、学校有比较固定的联系方式和相互沟通的渠道。

我相信, 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 农村教育的春天一定会来到。

摘要:近几年来, 乡村中学学生的厌学情绪日益高涨, 普遍成风, 有如“甲流”之势, 难以遏制。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 不仅有社会的也有学校的, 更有家庭的, 因此要扭转学生的这股歪风, 树立良好的学习风气, 并非易事。要彻底铲除它, 就要动员全社会的力量。

上一篇:交互技术的应用下一篇:杂草防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