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预咨询

2024-05-05

干预咨询(精选六篇)

干预咨询 篇1

一、高校心理咨询工作价值干预的必要性和必然性

1.高校心理咨询的性质和目标要求进行价值干预

第一, 高校心理咨询模式以发展性心理咨询为主, 前来咨询的大多是正常的大学生, 问题大多是在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如适应、人际交往、恋爱、学业问题等, 需要咨询者给予一定的指导和建议, 才能很好地解决心理冲突。第二, 高校心理咨询是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咨询目标必须服务于高校的育人目标。在实际工作中高校心理咨询目标不能和德育工作目标相背离, 必须和高校的培养目标相一致。因此, 高校心理咨询具有明显的教育功能, 要引导学生向着高校教育目标和社会所期望的方向健康发展。在高校, 咨询者不仅仅是咨询者, 同时也是教育者, 必须结合高校培养目标和社会主流价值开展咨询活动, 促使学生的价值观和社会主流价值观相融合。

2.高校心理咨询的特殊对象要求进行价值干预

高校心理咨询对象是处于过渡阶段的大学生, 在心理上表现出半成熟的特点, 价值观正处在逐步稳定和成熟的时期, 很容易出现自我价值迷惘, 容易对人、事产生极端的认识。且来访学生咨询的问题深层次往往是由于其还未完全建立或明确自己的价值观, 当来访学生带着这些问题来咨询时, 咨询工作者需要进行价值干预, 积极引导其认识自我, 帮助他们建立或明确自己的价值观。

3.来访大学生对心理咨询者的角色期待要求进行价值干预

我国大学生希望咨询者作为“权威”或者“专家”的角色出现, 受过系统、专业的训练, 具有相关的专业知识, 是他们的指导者、问题的决策者, 希望咨询者能够指点迷津, 为他们提供解决问题的建议与答案, 以缓解心理压力、解决心理冲突。正是由于这种角色期待, 要求咨询者在咨询中进行价值干预, 给予他们一些必要引导, 让他们感受安全、包容的同时, 能够从咨询中寻找到解决心理冲突的方法。

4.免费的高校心理咨询要求进行价值干预

几乎所有高校心理咨询是免费对学生开放的。免费的心理咨询具有有害的效果。付费的来访学生一般情况下具有较强的求助动机, 想要自我改变的意愿更加强烈, 更容易履行责任和义务, 一般不会轻易迟到或取消咨询。由于高校的心理咨询是免费的, 很多来访学生并不珍惜咨询机会, 容易依赖咨询者, 自我成长动机不强, 不愿意开放内心世界。

5.实际的心理咨询过程必然存在价值干预

在实际的高校心理咨询过程中, 不带有任何价值干预的心理咨询是不存在的。咨询目标、咨询方案都需和来访学生共同确定, 本身就带有价值导向;在咨询过程中即使咨询者受过再好的训练、职业道德再高尚也无法完全做到价值中立, 无法完全将自己的价值观隐藏起来, 在与来访学生沟通中, 会以言语、表情、手势、姿态等形式微妙地表达出来。

二、高校心理咨询价值干预的原则

在高校心理咨询中, 咨询者应该进行价值干预。但价值干预不是随心所欲的, 在干预过程中应遵循一些基本原则, 这样才能收到预期效果。

1.自觉原则

目前我国高校心理咨询队伍主要由心理学、德育、医务工作者组成, 这就更要求咨询者进行心理咨询时, 认清自己咨询者的角色, 加强自我认识, 理清自己的价值观, 清楚自己的价值观与社会主流价值观的符合程度。只有在这个基础上, 涉及价值问题时才能保持敏感, 才能意识到来访学生心理冲突后面的价值冲突和来访学生可能受到自己价值观的影响。

2.适时原则

在心理咨询过程中, 咨询者应根据咨询的进展情况, 选取合适的时机进行价值干预。价值干预得过早或者过晚, 都起不到应有的作用。心理咨询初始阶段, 应保持价值中立的态度, 不宜过早开展价值干预, 否则会妨碍建立咨访关系, 抑制来访学生的情绪宣泄和压力缓解, 阻碍来访学生的自我表露。心理咨询结束阶段过多地进行价值干预, 不利于来访学生在安全、轻松的氛围下结束咨询, 处理离别情绪。心理咨询中期阶段, 是适合进行价值干预的阶段。

3.适度原则

在心理咨询过程中, 根据来访学生的实际需要, 在充分考虑来访学生个性特征的前提下, 于必要的时候采取相应程度的价值干预手段。涉及价值问题时, 通常不对来访学生的选择加以评判, 应该公开、清晰地和来访学生讨论, 引导学生进行价值澄清和价值归因, 不把自己的价值观强加于来访学生。但当来访学生做出一个明显“不好的抉择”时, 咨询者有责任与来访学生讨论, 向其提供其他选择, 并帮助分析这些选择的利弊, 最后让来访学生自己做出选择和决定。

4.谨慎原则

当咨询者与来访学生的价值不一致, 尤其是两者相反的时候, 咨询者往往会从心底对来访学生产生排斥、不接纳的态度, 且会在会谈中无意中表现出来。这时, 咨询者应该能够迅速察觉到存在的价值差异, 并公开、清晰地和来访学生讨论。 此外, 还需谨慎遵守“保密原则”, 当来访学生做出如偷窃、攻击他人或自杀这些明显违背社会主流价值观, 损害社会、他人和自身利益的行为时, 虽经咨询者多方努力也不能使其放弃这种选择的时候, 咨询者有责任和义务将情况告知与来访学生有密切关系的人员, 如学校相关领导、辅导员以及来访学生的家长等, 采取积极的措施, 把可能产生的损害降到最低程度。这项工作需要十分谨慎地进行才不会导致来访学生对咨询员失去信任, 给心理咨询带来负面影响。

5.侧重价值的干预功能, 避免价值内容上的干预

江光荣概括出心理咨询中价值干预的总原则:侧重价值的干预功能, 避免价值内容上的干预。在高校进行心理咨询时, 咨询者应侧重引导来访学生把自我探索集中在个人选择与个人需要之间的关系上, 避免价值说教, 不轻易对来访者的价值观做好坏、正误判断。

三、结语

高校心理咨询中, 咨询者不可避免地要进行价值干预。但价值干预需在遵循基本原则的基础上, 去引导学生进行价值选择。这就要求高校咨询者应自觉意识到自己的价值取向, 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 并积极了解自己所属文化中绝大多数人认可的价值观, 包容多种价值取向, 掌握科学的技巧, 在此基础上对来访学生进行价值的功能干预, 从而成为一名高效的“助人自助”者。

摘要:在我国实际的高校心理咨询中, 不可避免地要进行价值干预。高校心理咨询属于发展性咨询, 咨询目标必须与高校的育人目标相一致, 咨询对象正处于价值观还不成熟的阶段, 高校的心理咨询是免费咨询等因素决定了需要在咨询中进行价值干预。且在进行价值干预的时候, 需要遵循自觉、适时、适度、谨慎、侧重价值的干预功能避免价值内容上的干预原则。

关键词:高校,心理咨询,价值干预

参考文献

[1]马建青.发展性咨询:学校心理咨询的基本模式[J].当代青年研究, 1998 (5) :7.

[2]林瑾, 赖小林.对高校心理咨询是否需要执行“价值中立”原则的思考[J].荆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8 (1) :64.

[3]张冬梅.关于“价值中立”在高校心理咨询运用中的思考[J].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2010 (2) :40.

[4]杨凤池.咨询心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9:127.

[5]王贵林, 马林芳.论高校心理咨询中价值干预的基本原则[J].广西社会科学, 2006 (12) :187.

沟通咨询在抑郁症治疗中的干预作用 篇2

沟通咨询在抑郁症治疗中的干预作用

文章主要讨论抑郁症的.各种发病机制、抑郁对人际关系的影响以及沟通咨询中使用的各种干预方法,并提出了使用沟通咨询的方法干预抑郁的治疗过程,为专业咨询师提供了治疗抑郁症的有效方法.

作 者:翟亚奇 杨爽 李利娜 ZHAI Ya-qi YANG Shuang LI Li-na  作者单位:河南大学,河南开封,475004 刊 名:忻州师范学院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XINZHOU TEACHERS UNIVERSITY 年,卷(期): 23(5) 分类号:B849 关键词:沟通咨询   抑郁   人际因素   干预方法  

干预咨询 篇3

关键词:心理咨询;运动干预;终身健康

20世纪80年代,心理咨询还是一个陌生的概念,在改革开放所带来的快速经济发展下,心理咨询也取得了很大的发展。在我国有1600万人有心理问题,快速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工作压力和心理冲突,导致越来越多的人有心理问题。有关调查结果表明,青少年人群中的心理问题呈上升趋势,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发生率为22.1%。近年来,全国约有1/3的高校相继建立了心理咨询机构和咨询室,开展了大学生心理咨询工作,然而主动寻求咨询的大学生不多。

一、相关概念界定

(一)健康

关于健康的定义有许多,都有其依据也都有其不完善之处。健康在当今的社会是指一个人在身体、精神和社会等方面都处于良好的状态。传统的健康观是“无病即健康”,现代人的健康观是整体健康。在众多的定义中比较权威性的一个,是世界卫生组织章程序言中提出的:健康是体格上、精神上、社会上的完全安逸状态,而不只是没有疾病、身体不适或不衰弱。

(二)运动干预

运动干预从辞源来看,它是一个外来词,在国内研究领域,尚没有学者和研究人员对“运动干预”的概念作出明确的定义。但是,运动干预一词却在众多研究过程中被广泛使用,而运动干预在众多学者的研究中被等同于体育疗法、运动疗法。

(三)心理咨询

心理咨询随着实践活动的发展而不断扩展,可以归纳为三个层次,一是作为实务工作的心理咨询,是指通过言语等手段、倾听等技术对来访者给予指导、帮助的过程。二是作为一门专业的心理咨询,它是经过专业、系统训练的专业人员,以维护人的心理健康状态为目标和内容的一项专门的职业。三是作为一门学科的心理咨询,致力于以科学研究促进实务工作和专业发展,是心理学、思想政治教育学、教育学和社会学(社会工作)等多门人文社会科学共同研究的领域。

二、心理咨询的作用

开展心理咨询,培养良好心理素质是大学生自身成长的客观需要。这一阶段比人生其它任何阶段的心理压力、冲突、矛盾都多。尤其在当今社会竞争日趋激烈、就业形势不容乐观的情况下,对人的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大学生迫切希望在大学期间消除各种不良心理现象,增强对社会的适应能力,主动迎合社会的需要。反过来讲,如果一个学生因为心理障碍而出问题,对一个万人大学来讲损失只不过是万分之一,可是对于一个家庭和本人来讲损失就是百分之百。因而,作为高校,一定要创造一种有利于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良好环境,培养他们成才。开展心理咨询、培养良好心理素质是高等教育工作新的突破口。

三、运动干预的作用

运动时血液循环加速,使肌肉获得更多的营养物质,使肌纤维增粗,体积增大,弹性增强,整个肌肉变得更发达,因此经常参加体育运动可以增加大学生的肌肉含量,同时增加瘦体重,避免皮下脂肪积聚过多,消耗多余的脂肪,这有利于大学生的健康成长,获得良好的身体形态。

在运动尤其是集体项目的运动活动中,每个人能力的高低、修养的好坏、注意、情绪等可以较为充分地表现出来,同时运动给个体提供了体验到控制感、成功感和竞争感的情境,增加了相互间的交往,从而有助于个人对自己有一个比较全面的正确认识,有利于自我评价的形成与发展。在锻炼过程中,如果想要实现既定的运动目标,学会对付艰难处境的各种技能,就必须付出汗水与努力,克服身体、心理上的惰性,克服恶劣的自然现象的干扰。经过这样较长时间的锻炼与磨炼后,不仅能增强体质,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勇敢顽强、勇于战胜一切的良好意志品质。

四、心理咨询结合运动干预的途径

(一)健康管理的构建

在体育教学中引入的大学生心理健康咨询是建立在总结和积累故有体系的基础上,是与大学生健康有关的诸多如健康教育、体育活动、家庭及社会等因素相结合的全方位、系统化的综合性健康管理。它将影响大学生健康的主要因素归为社会、学校、家庭三个大的方面。并提出学校除了要定期开展健康教育和健康监测工作外,还要对校园软硬环境(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进行建设,提供包括校内基本保健、心理咨询、营养指南、学习生活方式指导、体育锻炼(包括场地)等项目的服务。要求大学生在新生入学时即参加到健康管理的队伍中来,对他们进行持续的健康管理即不断的干预---咨询---再干预---再回馈。大学生健康管理把被动管为主动管,增加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提高了相关部门的工作效率,实现了健康信息的互动交流。

(二)健康管理档案建立

大学生健康管理档案的建立为我们根据学生的健康信息设定体育教学的内容和方式提供了依据。让每位参与健康管理的学生及时了解了自己的健康并实现了信息的回馈;帮助我们展开了个性化、人文化的干预指导及常规化的体育及健康教育,为大学生预防疾病和健康管理做出了积极的尝试,为改善大学生健康状况提供了参考的价值。通过提出建立针对大学生的健康管理档案,为在体育教学中实施大学生健康管理提供了有利的工具。

(三)运动处方建立

运动处方简便易行、效果显著且无副作用,是大学生调停心理问题、保持心理健康的有效措施。如能和心理健康咨询、心理健康教育等方法配合使用、效果会更加显著。高校体育工作者要加强组织领导和指导,本着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的原则和态度,开展这方面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尤其是要加强大学生心理效用运动处方的实验研究,从而用运动处方来科学指导大学生的体育锻炼,以增强大学生的心理素质,促进大学生的心理健康。

五、结语

心理咨询结合运动干预不仅促进了大学生终身健康发展,弥补了传统体育教学体系中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方面的不合理因素。将学校健康教育、运动干预、医院、家庭及社会健康影响等因素科学有效的结合到一起,构建出了全方位、系统化的大学生健康管理新局面。配合健康管理体系的应用,可将体育教学中的运动干预---医院的体检---心理咨询机构的大学生的健康信息综合化,健康评估全面化,健康教育互动化,为统计分析健康信息、收集整理评估结果、实施健康管理提供了有利工具。

【参考文献】

[1]王春燕.浙江省农村大学生的人格状况及体育运动干预价值[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2006(02):150-153.

干预咨询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参照《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工作实施方案(试行)》(卫生部办公厅制定)选取艾滋病免费咨询检测对象300人,其中男性183人,女性117人;实名检测261人,匿名检测39人;主要求询原因:商业异性性行为史103人,占34.33%;非商业非固定异性性行为史128人,占42.67%;其它如静脉注射吸毒、配偶或固定性伴阳性、血液或血制品输入者、母亲阳性、手术史及职业暴露史等69人,占23%。

1.2 方法

建立登记表,记录危险行为特征、主要心理问题等,以便制定干预方案。心理护理措施包括:(1)充分尊重求询者:求询者为VCT门诊的服务对象,应给予充分尊重,不在言行上歧视求询者的行为;“高危行为”导致求询者心存恐慌,未获得尊重者虽检测,但可能对结果持怀疑态度,增加检测开展的难度,或做出不明智选择,如有危险行为但拒绝HIV抗体检测,或不再咨询,使可能已感染HIV者无法得到治疗和相关支持帮助,进而自暴自弃,做出不利于社会、自身的举动,增加社会危害风险。(2)主动说明保密原则:求询者咨询前往往已经历激烈的思想斗争,其最担心隐私泄露,所以艾滋病咨询工作保密极其重要,其为重要的伦理学原则,是鼓励求询者畅所欲言及成功开展自愿咨询检测的基础,须尊重求询者隐私权及人格。咨询谈话采取一对一模式,即使性伴侣或配偶也需分开咨询,以增加求询者的安全感,便于求询者畅所欲言。(3)提高咨询员专业水平:求询者会询问各种问题,如检测HIV抗体的窗口期、艾滋病急性感染期的症状、艾滋病预后、管理感染者等,咨询员需表明自身见解并清楚解释,以提高求询者的信任感,为开展心理疏导提供有利条件。(4)环境干预:因艾滋病咨询多涉及敏感问题及个人隐私,VCT诊室应尽量选取无干扰、安静、保密、易于寻找的空间,确保不被他人看到求询者面容及听到交谈内容。(5)提高咨询人员综合素养:咨询员服装需清洁整齐,仪表大方端庄,站坐姿态端正,表情自然,语言委婉清晰,目光专注,缩短与求询者间的距离,增加其安全感、信任感;接待时应采取礼貌语言、自然态度,与适当的肢体语言配合,利于成功开展心理疏导。(6)改进咨询检测服务水平:VCT服务应易获得、可及,并满足社区和求咨者的需要,确保保密,完善咨询员的咨询技巧,从而提高咨询检测服务水平。(7)做好检测结果阴性求询者的心理护理:咨询员认真核对咨询者最后一次可能接触HIV的时间,推算其是否已过窗口期,确已过窗口期者可判定其没有感染,鼓励其改变危险行为,并与之商讨降低感染危险的可行方法,让求询者全面了解艾滋病的相关知识,正确认识相关症状与表现,切莫断章取义、捕风捉影、对号入座;有严重心理障碍的求询者或不相信阴性结果反复咨询和检测,必要时寻求心理医生帮助。(8)加强阳性求询者的心理护理:告知阳性结果时要努力帮助感染者重新建立生活的希望,耐心做其思想工作;强调改变危险行为的重要性,避免传染他人,必要时开展同伴教育,让其他度过心理困难的感染者与其沟通交流,使其树立积极的生活态度,增加感染者和家属之间关怀,提供心理支持,帮助解决实际困难,给予感染者更多关爱,以缓解压力,贯彻“以人为本”理念[2]。

1.3 观察指标

心理状况:采取《临床心理治疗学》制定的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评估咨询者干预前后心理状态,SDS、SAS评分均在50分以上则处于抑郁、焦虑状态。护理满意度:采用护理工作满意度调查表调查求询者干预前后护理满意度,共11个选项,0~100分,分值越高,满意度越高。

1.4 统计学方法

所有计量资料以均值加减标准差表示,两组间均值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t'检验,治疗前后自身对照均值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所有计数资料以频数(f)表示,无序分类资料采用χ2检验,采用SPSS13.0进行统计分析。α=0.05。

2 结果

干预后咨询检测者SDS、S AS评分均显著低于干预前(P<0.05)。见表1。干预前护理满意度评分为54.2±14.3分,干预后护理满意度评分为86.9±10.2分,干预后护理满意度评分显著高于干预前(P<0.05)。

注:与干预前相比,①P<0.05

3 讨论

依据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定义,VCT为公众咨询后可明智做出艾滋病检测选择的过程。接受咨询过程中,求询者心理需求居较高水平,咨询者多存在危险行为,如商业异性性行为史、非商业非固定异性性行为史、静脉注射吸毒、接受血液或血制品输入、感染者子女或配偶;或有其它自认为的高危行为,如坐公车时皮肤擦破,理发时头皮刮破,与感染者曾经密切接触等[3]。

高危行为求询者受报纸、电视等媒体影响,怀疑自身感染艾滋病,甚至觉得已具有艾滋病症状,尤其有是商业异性性行为史、非商业非固定异性性行为史者,其心理反应复杂,与他人较难交流,较难找到宣泄环境,心理问题较严重。①焦虑:睡眠多梦、惊恐不安、悔前怕后、虚汗淋淋,与艾滋病症状对号入座,如腹泻、疲乏、肌肉酸痛等;②忧郁型:少言不语、神情吊滞、疏远亲朋,疑似自身患艾滋病;③惊惧型:举止失常、乱问药,甚至怀疑医生不告知阳性结果;④绝望型:不相信检查结果、不相信科学,拟用报复方式向他人传播艾滋病[4]。因此,临床需加强对应的心理干预,如充分尊重,提高求询者心理依从;遵守保密原则,改善求询者与医务人员的沟通效果;加强环境干预,提高负责咨询的人员综合素养,全面改善咨询效果;完善检测阴性及阳性求询者的心理护理,以人为本,最大程度保障咨询质量。研究表明,咨询检测者心理状况明显改善,满意度较高。

综上所述,加强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者的心理护理可改变其不良心理状况,提高护理满意度,对保障咨询效果有积极意义。

摘要:目的: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过程中开展心理护理的效果。方法:免费咨询检测艾滋病对象300人,其在自愿咨询检测过程中实施心理护理,对比干预前后心理状况。结果:干预后咨询检测者SDS、SAS评分均显著低于干预前(P<0.05),护理满意度评分显著高于干预前(P<0.05)。结论:加强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者的心理护理可明显改变求询者的不良心理状况,提高护理满意度,对提高求询者依从性、保障咨询效果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VCT),心理护理,焦虑,抑郁,护理满意度

参考文献

[1]李洁芳,祖淑文,魏宁.国内外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研究进展[J].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10,44(8):748-750.

[2]高洪艳,郭剑,孙磊,等.大学生AIDS自愿咨询检测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卫生统计,2010,(6):606-607.

[3]黄运珠,叶晟,雷建萍大冶市2005-2009年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结果分析[J].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2010,21(5):81-82.

干预咨询 篇5

关键词:福利院,孤残老人,心理咨询,干预

根据调查, 从2000年到2007年, 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由1.26亿人增长到1.53亿人, 占总人口的比例从10.2%提高到11.6%, 占全球老年人口的21.4%, 相当于欧洲60岁以上老年人口的总和。人口老龄化年均增长率高达3.2%, 约为总人口增长速度的5倍。预计2020年老年人口将达到2.4亿人, 占总人口的17.17%;到2050年, 老年人口总量将超过4亿人, 老龄化水平推进到30%以上。面对如今老龄化的社会问题, 如何通过各种方式解决养老问题是我国面临的一项重要问题, 长期以来, 在许多人的心目中去养老院是不得已的办法, 只有那些孤苦无依的老人才去养老院, 因此住进养老院是一种不光彩的事情, 但是随着我国独生子女家庭越来越多, 一个子女负担四个老人以上的现象经常出现, 年轻人在负责打拼的同时难以兼顾养老问题, 因此也就出现了当前的养老院少, 门槛高, 人难进, 进去了也无法寻找到有效的心理疏导, 老年人的心理压力过大, 甚至出现自杀倾向的现象。于是我院针对上述情况联合一家有资质的心理研究机构—水木心理研究中心, 对福利院老人的心理问题展开了长期的义务心理疏导和团体咨询, 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月~2012年12月在福利院入住的60例孤残老人作为心理咨询对象, 其中女40例, 男20例, 年龄60~65岁, 生活能自理, 能与人进行有效沟通。

1.2 方法

采用团体咨询模式为主, 个别辅导为辅, 重点运用共情, 积极关注的技术, 并采用合理情绪和存在主义取向的疗法, 时间为6个月。

通过对福利院老人长期的聊天和跟踪, 福利院的老人们或多或少的都存在不够积极, 缺少沟通, 把自己封闭在自己的小圈子里的现象, 习惯性地把前来心理辅导的人员当作前来采访或一日工作的义工人员, 表述中多集中在“对社会主义的赞扬, 对党和人民支持的感谢”如此之类的话题之上, 老人们的话题已经成为一种惯性, 表示了老人们对社会变迁带来的生活状态充满了感激和得来不易之情, 另一方面, 老人们对访问之人之事形成了一种防御和应对机制。老人们相互之间缺少链接, 在小组最初, 老人们几乎很少有眼神和身体上的接触, 虽然每个老人有自己的方式, 有人喜欢听收音机, 有人喜欢来回走走, 有人喜欢在房间里发呆, 但这种每个人完全“独立”的空间, 让其产生了对“生命无意义”的孤独感, 甚至有老人直接给医护人员提出正在考虑“选择死亡”的问题, 然而医护人员能够看到, 这样的感受和思考也正是老年人渴望“活着”的最好证明。老人们会在孤独的时间里无限放大对生活里“无有”事务的理解, 如感觉没有子女是人生的缺失, 身体有病带来的生命无望, 担心外出带来的被社会不认可, 从而使这些因素增加了老人们对“死亡”问题的思考, 从而存在着自杀的倾向。

2 结果

随着几个月每周与老人们相聚和疏导, 越来越多的从老人们身上感受到一种积极、正向的力量。老人们更加在乎一个健康的身体对自己的重要, 积极学习健身的方式, 比如如何坚持做好扩胸运动, 可以感受到自己的呼吸更顺畅一些;如何在天气好的情况下, 每天坚持在室外进行一下活动和锻炼;如何每天找到阳光, 让自己享受一下日光带来的钙的补充和心情的放松。老人之间开始了一些日常的沟通, 主要集中在一些养生问题的交流上, 老人们进进出出会相互搀扶, 帮忙打水、拿东西, 并且对于其他人的帮助表示感谢之情, 让老人们相互之间能感受到温暖的存在。因为身体和交流渐渐存在, 老人们不再感觉孤独、无用, 将原来的“生命无意义感”逐渐转向渴望健康的身体、有意义的回顾过往时光、积极看待身边的人和事物。老人的积极变化说明了心理疏导的有效性, 也从另一方面说明了心理辅导的重要性。

3 讨论

干预咨询 篇6

一、高等职业学生的心理健康标准

高等职业学生作特殊的大学生,心理还表现出特殊性,因此,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高等职业院校工作的基本前提和基础。根据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的年龄特征、心理发展特点,高等职业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标准概括为以下几方面:

1、正常的智力

正常的智力是在高等职业院校正常学习,适应环境变化的最基本的心理条件,是主要的高等职业院校学生心理健康的指标。

2、平和的情绪

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应该具有乐观精神,理性、稳定和愉快的心情,宽宏大量的心,善于控制和调节自己的情绪。

3、和谐的人际关系

和谐的人际关系是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保证。心理健康的大学生,总是敢于接触,愿意接触,善于沟通,有一个广泛而稳定的人际关系,能与各种各样的人和平与相处。

4、高尚的人格

高尚的人格是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核心元素。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应具有稳定的正确的人生观和信仰,崇高的理想和远大的抱负。

5、坚定的意志

意志力是自我意识的行为,果断、坚强意志力是心理素质的反映。大学生有一个坚定的信念能够反映出足够的自信,决心和高韧性,独立自主和自我控制。

二、整个当代高等职业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

高等职业院校的学生与其他高校相比,学生的文化程度普遍较低,更容易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矛盾和冲突,造成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甚至导致心理障碍的出现。其中,常见的心理问题在以下方面:

1、适应性问题

对于绝大多数的新学生,面对陌生的校园,陌生的面孔,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和研究。远离家乡,离开长期依赖的父母和熟悉的环境,往往产生不同的压力和心理问题。

2、学习问题

有相当一部分学生由于学习目标,学习动机不明确,学习方法不当等原因,无法正常的学习,从而导致混乱的行为,不计后果,导致精神疾病。

3、人际交往问题

人际关系紧张或不和谐是最常见的心理问题,由于缺乏社会经验,在日常行为中往往以自我为中心,容易导致冲突和矛盾。

4、情绪问题

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的内心往往是丰富和细腻的,更加注重情感生活。但由于他们的情绪、情感两极性的特点,矛盾,可能会出现抑郁、恐惧、嫉妒、虚荣、无助、焦虑、甚至绝望等不良情绪状态。

5、择业的问题

学生从入学到毕业前,有一个潜在的危机,就是就业,这使学生产生一个大心理压力,特别是家庭普通的学生,发现对普通家庭来说,压力更大。特别是在职业选择方面,很难定位,表现出极大的迷茫和矛盾。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的不统一,很容易使学生产生不满学校、社会和现实,导致心理问题。

三、在当今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中的薄弱环节

心理健康教育在我国高等职业院校,有突出的弱点和薄弱环节。

1、教育的方法简单

现在许多高等职业院校曾经是中专,面临着越来越严重的学生心理问题,没有系统的心理健康教育,通常通过思想教育来解决,还是中专教育模式下,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只会停留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水平,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式太简单了。

2、教师的专业性不够

缺乏专业人员,是许多高等职业院校不能开展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原因之一,心理健康教育只靠说教,缺乏科学指导,是很难从根本上解决心理健康教育问题的。

3、认识不到位

心理健康教育在学校教育领域的实践并没有真正意义上引起注意。导致一些学生由于各种心理压力造成长期积压没有调整,发泄和释放,心身首创甚至误入歧途。

4、教育对象是片面的

很多高等职业院校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是针对缺乏自信,人际沟通有困难及有环境适应问题,情绪困扰更多的学生。然而,心理健康教育不仅是少数学生的心理问题,更应该注重对所有学生的心理健康监测。

四、高等职业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和系统建设

心理健康是一个重要的问题,由于高等职业教育的特点,决定了高等职业院校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特点,所以应该有针对性的教育工作。

1、建立良好的教育观

健康的心理素质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素质教育的基础和载体,通过个体与环境之间的交互的教育和一个稳定的心理活动的形成,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因此,心理健康教育是一种素质教育。

2、完善服务体系

高等职业院校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聚集成一个共识:关键是要建立三个相互关联的系统。

首先,学生的心理健康教学系统的建设。

这个系统的核心是课程,包括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过程中,根据目标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编写适合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特点的书籍,使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有操作性,保证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有序,确保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全方位、多层次的关注高等职业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第二,学生的心理咨询系统的建设。

高等职业院校建立心理咨询系统是客观需要。对于那些有心理问题和心理障碍的学生,必须参与咨询。学校心理咨询是增进学生心理健康、优化心理素质的重要途径,也是心理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三,心理疾病预防和危机干预体系的建设。

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心理健康问题,同时具有双重特征,一个公共卫生是问题,一个是社会问题,不能仅仅依靠教育和咨询来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学校积极组织力量,社会的有效使用,家庭的力量,加强大学生心理障碍早期预防工作。

所有三个系统在面对所有的学生,但功能上各有侧重,相互不能替代。第一个系统相关的增长一般心理困惑;第二个系统成了解学生的心理障碍,第三个系统关注学生心理和精神疾病。

3、加强专业队伍的建设

建立一个良好的职业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解决的根源是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系统全职和兼职教师培训,不断提高他们的水平基本理论、专业知识和技能。建立专职教师为骨干,专兼职结合,专业互补、相对稳定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团队。

总之,通过各种形式的高等职业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形成适应学生发展的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的模式,是所有高等职业院校中索要实现的目标,要普及心理健康知识,解决普遍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预防精神疾病,改善心理健康,全面提高高职院校学生的心理素质。

摘要:在当今社会,大学生不仅要有健康的身体,专业的技能,高尚的道德,也应该有良好的心理素质。高等职业学生是社会群体的一部分,但也有其特殊性,因此在心理上也不同于其他群体。心理健康教育是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

关键词:高等职业院校学生,心理咨询,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

参考文献

[1]李力.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和心理健康教育探析[J].三峡大学学报,2004(3):86-87.

[2]谷霞,赵应艳.关于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调查研究[J].教学研究,2006(1):119-120.

[3]华杰.新时期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D].重庆:西南师范大学,2002:8-11.

[4]梁次红.心理健康教育在高校德育中的地位与功能研究[D].武汉:武汉大学,2003:5-9,15-16.

[5]谷松.当代中国大学生心理特点的分析与教育[D].哈尔滨:哈尔滨工程大学,2003:14.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干预咨询】相关文章:

校园心理咨询干预体系03-25

联邦干预05-01

术后干预05-02

宣教干预05-08

教育干预05-09

适度干预05-17

团体咨询咨询者范文06-16

心理咨询师咨询方案08-31

干预论文题目05-03

防治干预工作05-12

上一篇:专家答疑诊断常见下一篇:销售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