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干预价值

2024-05-09

临床干预价值(精选十篇)

临床干预价值 篇1

关键词:糖尿病患者,诊疗,社区护理干预,临床价值

糖尿病为一组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胰岛素分泌缺陷或其生物作用受到损伤,则会导致患者血糖升高[1]。糖尿病患者长期出现高血糖症状,进而使患者眼、肾、心脏、血管及神经等各种组织出现慢性损害及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正常生活,消瘦、多食、多尿、多饮、肥胖及疲乏无力为该疾病的主要临床症状[2]。基于该疾病病理特点,该研究为详细了解分析糖尿病患者诊疗中社区护理干预的临床价值,特选取该社区在2012年7月—2013年6月收治的98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研究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社区收治的98例糖尿病患者,并按照抛硬币的方法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患者为49例,男28例,女21例;患者年龄为30~71岁,平均年龄为(50.24±1.74)岁;患者病程为1~16年,平均病程为(8.53±0.26)年;对照组患者为49例,男29例,女20例;患者年龄为31~70岁,平均年龄为(50.18±1.28)岁;患者病程为1.2~16年,平均病程为(8.55±0.31)年。

1.2 方法

1.2.1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后,每日餐后口服2次二甲双胍,2片/次;且医护人员每日早晚餐前为患者实施2次血糖监测。

1.2.2护理方法

“治疗组患者采用社区护理干预措施护理,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临床护理措施进行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效果。

(1)心理护理:护理人员应同患者之间建立良好护患关系,积极同患者进行交流沟通,及时了解患者病情及心理状况,有效减轻患者出现的紧张、焦虑及恐惧等不良情绪,为患者做好心理护理。同时为患者讲解糖尿病疾病知识,让患者充分了解该疾病病理知识,促使其积极配合医护人员工作,遵照医嘱。同时耐心、详细的倾听患者的倾诉,排除患者出现的不良情绪,促使患者以积极的心态面对治疗。除此之外,护理人员应为患者列举治疗成功的案例,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从而显著提高患者治疗效果及治疗效果。(2)健康指导:一般情况下,糖尿病患者及其家属对该疾病的知识了解较少,对发病主要原因以及治疗过程中应注意的事项不明确,从而不利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有效预防及控制疾病的出现。基于该种现象的出现,相关工作人员应为患者及其家属开展相应的讲座,让患者及其家属充分了解该疾病的相关知识,促使患者及其家属自觉主动遵守相关注意事项。同时,指引患者及其家属科学的饮食,促使患者多食低脂、低盐及易消化食物,鼓励患者做适量适当的运动,避免出现精神及体力过劳等现象,同时纠正患者吸烟及过量饮酒等不良生活习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3)并发症护理:护理人员应对患者出现的并发症状况进行有效的护理,有效预防患者出现并发症发生率。同时护理人员应提高警惕,密切关注患者临床症状及相应指标的变化状况,密切关注心电监护,做好有效预防工作。(4)家庭随访:护理人员应对患者实施定期的家庭随访,充分了解患者近期治疗情况,并对患者进行治疗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解决,提高患者治疗效果。同时,护理人员应同患者家属进行交流沟通,有效增强患者家属对患者的理解,以及在治疗过程中提高患者积极配合度,促使患者遵医用药行为,提高家属对患者的监督能力。

1.3 评价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血糖控制状况,将其分为优、良、差3个等级评价。差:患者实施治疗护理后,血糖平均监测值在7.8 mmol/L之上;良:患者实施治疗护理后,血糖平均监测值在6.0~7.8 mmol/L之间;优:患者实施治疗护理后,血糖平均监测值在4.5~6.0 mmol/L之间[3]。血糖控制优良率=(血糖控制效果为优的患者例数+血糖控制效果为良的患者例数)/总选取患者例数×100.00%。

1.4 统计方法

该研究所有资料均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处理,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对比两组患者血糖控制状况

治疗组患者血糖控制优良率为89.80%,对照组患者血糖控制优良率为71.43%,对比两组患者血糖控制状况,治疗组患者血糖控制优良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对比两组患者护理结果

对比两组患者护理结果,治疗组患者相关知识正确率、依从性及患者满意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糖尿病为一组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其病后较难彻底治愈,需进行终生治疗。该疾病主要因血糖升高,长期的高血糖导致患者眼、肾、心脏、血管及神经等各种组织出现慢性损害及功能障碍[4]。其严重影响患者正常生活,主要临床症状为消瘦、多食、多尿、多饮、肥胖及疲乏无力等。基于该疾病病理特点,医护人员应对患者实施及时、合理的治疗,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在患者进行治疗时,治疗过程较长,患者极易出现焦虑、紧张及恐惧等不良情绪,该种情绪严重影响患者治疗效果,因此,护理人员应对患者实施相应的护理措施,有效减轻患者出现的不良情绪,提高患者治疗效果[5]。常规临床护理措施主要为依据患者具体病情为其实施相应的护理措施,如为患者提供干净、整齐的病房,对患者病房进行常规消毒等,没有充分考虑患者心理状况及健康教育,因此,不利于患者康复。社区护理干预措施,不仅依据患者具体病情为其实施相应的护理措施,还充分考虑患者心理状况,并为其实施健康教育,有效减轻患者出现的不良情绪,提高患者治疗效果[6]。护理人员在患者实施治疗过程中,同患者及其家属建立良好关系,积极同患者及其家属进行交流沟通,及时了解患者具体病情及心理状况,有效减轻患者出现的不良情绪[7]。同时为患者及其家属讲解该疾病病理知识,让患者及其家属充分了解该疾病知识,从而提高患者积极配合治疗度,有效降低患者出现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治疗效果[8]。

综上所述,社区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具有显著效果,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如该研究中,采用社区护理干预措施进行护理的治疗组患者,其血糖控制优良率、相关知识正确率、依从性及患者满意度均显著优于采用常规临床护理措施进行护理的对照组(P<0.05)。陆安萍,刘桂华在进行老年糖尿病患者社区护理干预研究结果[9]和该研究的结果相符,因此,社区护理干预措施值得在治疗糖尿病疾病临床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刘晓芳.社区护理干预对老年高血压病的影响研究[J].临床医学工程,2013,20(9):520-521.

[2]何琼.社区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遵医行为的影响研究[J].临床合理用药,2013,6(9C):712-713.

[3]周燕君.社区护理干预对老年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保健营养,2013,13(3):1294-1295.

[4]包爱娥.社区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遵医行为和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0,26(5):615-616.

[5]苏红.社区护理干预对2型糖尿病老年患者的影响[J].实用医技杂志,2013,20(5):568-569.

[6]Bibiana C Chan.Upali W Jayasinghe,Bettina Christ,et al.The impact of a team-based intervention on the lifestyle risk factor management practices of community nurses:outcomes of the community nursing SNAP trial[J].BMC Health Services Research,2013,13(1):147-148.

[7]朱兰英.社区护理干预在老年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平[J].齐鲁护理杂志,2011,21(10):197-198.

[8]陆安萍,刘桂华.老年糖尿病患者社区护理干预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2010,24(22):207-208.

临床干预价值 篇2

(三峡大学仁和医院湖北宜昌443001) 【摘要】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和健康教育在辅助生育技术护理中的临床意义及价值。方法:以2011年5月1日~2011年12月31日在生殖中心行IVF-ET的20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和健康教育;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和健康教育的基础上给予系统的心理干预。观察两组病人的用药量、取卵个数、受精率、卵裂率及临床妊娠率。结果:两组病人的用药量、取卵个数、受精率、卵裂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观察组病人的临床妊娠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系统而良好的心理干预有利于提高IVF-ET的临床妊娠率。【关键词】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心理干预;健康教育【中国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5511(2012)04-0098-01 在生殖医学领域中,不孕患者的心理因素对生物学指标的影响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心理干预在辅助生殖技术(ART)中的作用已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我们对在我院进行IVF-ET的不孕妇女进行了系统的心理干预,观察心理干预对IVF-ET结局的影响,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11年5月1日~2011年12月31日在我院生殖医学中心进行IVF-ET的200例不孕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100例,年龄26~36岁, 对照组100例,年龄26~35岁。1.2方法(1) 两组患者均行常规IVF-ET治疗。观察组于IVF-ET治疗的过程中,对不孕症夫妻进行健康教育的基础上于治疗的各个阶段给予必要的心理干预。对照组实施常规的健康教育及护理。(2)控制性超排卵方案:临床用药方案、卵泡监测等操作均由同一组医生完成,所有实验室操作(包括捡卵、精液处理、受精、拆卵及胚胎培养等)均由同一组实验人员完成。临床操作(取卵手术及胚胎移植)为同一组医生完成。所用耗材及培养液两组相同。术后黄体支持两组相同。患者及其家属的心理干预和健康教育由同一组护理人员完成。(3) 心理干预方法:对照组按传统的健康教育模式对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和健康教育。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和健康教育的基础上,在IVF-ET的不同阶段实施侧重点不同的、系统的心理干预。 初诊时健康教育和心理干预 加强疾病的健康教育宣教,包括对病情、治疗及用药的指导。发放有关不孕相关知识的宣传资料。利用幻灯给患者讲解女性生理、解剖知识等相关医学知识,让患者对自己的身体状况有所了解, 更好的配合治疗。以减轻患者的盲目性。超促排卵用药前心理干预 接受IVF-ET的患者都曾经历过漫长的求医过程,IVF-ET治疗为他们带来的希望,所以患者对IVF-ET抱有极高的希望,护理人员应充分理解患者的心情,帮助患者客观委婉分析不孕原因和当前的医疗技术水平、给予耐心的解释,疏解降低患者的过高期望值。让患者了解,治療成功与否受很多因素影响,如女性的年龄、卵巢的储备能力和对药物的反应、配子的质量、胚胎的质量及宫腔的内环境和容受性等,对即将出现的问题尤其是手术的各项必要准备和流程、手术方法及失败的可能性有心理准备,对成功率有合理的期望[1]。促排卵过程中心理干预 针对不同的心理问题,给予健康教育和心理干预。详细讲解注射促排卵药物的作用及用药的方式、注意事项、促超排卵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及相应处理措施等。以取得患者信任,消除患者的不良情绪,缓解精神压力。同时,向患者丈夫做好宣传工作,利用家属良好的心理传递作用,使患者抛开家庭的压力,处于最佳的心理状态接受治疗[2]。 取卵手术前及手术过程中心理干预 取卵手术前让患者了解取卵的过程, 告知患者可能出现的不适,减少患者对取卵穿刺手术的恐惧和担心。增强其信心。在取卵手术中过程中播放舒缓优美的音乐分散患者注意力,稳定患者情绪,指导患者深呼吸,放松肌肉。以帮助患者减轻手术的不适和压力。胚胎移植手术前、及手术后心理干预 胚胎移植手术前主动给予患者关心照顾,使其能以平和之心对待移植手术。移植后,鼓励患者象往常一样生活,同时,注重患者家属的配合,让患者的丈夫给以更多的关怀和照顾,以顺其自然的态度对待能否妊娠的结果。并让患者及家属知道,保持心情愉快,减轻心理压力,对提高妊娠率有一定的意义。 术后随访心里干预 移植后给予随访,帮助患者解决疑难问题。随访血HCG日时,对于阳性患者表示祝贺,告知患者保持乐观情绪对妊娠期的益处。对于阴性患者给予更多给予精神上的帮助和支持,帮助他们尽早走出失败的阴影,鼓励病人对治疗坚定信心,我们应该让病人知道:只要你有信心和一定的经济实力,现代医学技术,总会给你一个健康聪明的孩子。1.3统计学方法:采用χ2检验。2结果两组获卵数、受精率、卵裂率、胚胎评分、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 两组的临床妊娠率比较。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显著性(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进行IVF-ET的临床情况3. 讨论大量文献显示不孕症患者由于受疾病本身和传统礼教的影响,具有特殊的社会心理特点[3、4],其心理负荷之重,心情复杂的程度是其他疾病很难比拟的。心理因素和不孕之间有着密切联系,一方面,不孕影响病人的心理活动;另一方面,消极的心理反应反过来影响病人的治疗效果[5]。因此,心理干预在不孕症病人的治疗过程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王苏梅提出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患者的心理干预包括术前干预和术中行为干预,术前干预包括认知干预和家庭干预,术中行为干预包括分散注意力法和情绪松弛训练法[6]。对接受IVF-ET治疗的不孕症夫妇进行的心理健康促进措施包括认知一行为治疗、护理危机干预和进行咨询服务等,这些干预措施不同程度地改善了不孕症夫妇的心理健康状况[7]。实验结果显示:在接受IVF-ET治疗的不同阶段,根据不孕女性患者面临的不同压力。实施有针对性的心理干预的护理措施。能有效地减轻患者的紧张情绪和思想压力。有资料提出:IVF-ET患者心理因素和IVF-ET的治疗结果是相互作用的,也就是说正性的心理状态可以提高成功率,但是治疗失败可以导致夫妻双方的负性心理[8]。因此,重视IVF-ET治疗过程中的健康教育和心理干预的护理,是IVF-ET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治疗IVF-ET的成功率的结果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和价值参考文献[1]张伟良,姚瑞芬.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中的配合与护理[J].现代护理, 2002, 8(8): 591.[2]OkazakiS, SekizawaA, PurwosunuY, eta.l Placenta-derived, celllarmessengerRNA expression in the maternal blood of preeclamptwomen[J]. ObstetGyneco,l 2007, 110(5): 1130-1136.[3]Klock SC, Greenfeld DA. Psychological status of in vitro fertilization patients during pregnancy:a longitudinal study. Fertil Steril,2000,73(6):159-64.[4]Eugster A, Vingerhoets AJJM. Psychological aspects of in vitro fertilization: A review. Soc Sci Med, 1999,48(5):575-89.[5]周荣,韩荣,闫香芹.慢性乙型肝炎病人焦虑与抑郁的调查及其心理干预[J].护理研究.2005,19(4):593.[6]王苏梅等.心理干预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术中的应用[J].黑龙江医药科学, 2004(5): 24-25.[7]吴泽俊.张洪波.体外受精一胚胎移植夫妇的心理健康问题研究[J].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06.17(4):331-334[8]European JournalofObstetrics&Gynecology andReproductive Biolgy, 2004, 117: 126-131.

临床干预价值 篇3

关键词:护理干预,慢性心力衰竭,临床价值

慢性心力衰竭是心脏病发展最为严重的阶段, 一旦出现心力衰竭, 患者的心功能就会迅速恶化, 症状加重, 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极大的影响。及时给予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综合性治疗及优质护理干预对于减少病死率、复发率有着重要作用, 笔者将我院近两年收治的55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作为对象进行研究, 观察其对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抑郁、焦虑症状以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1年12月至2013年12月我院收治的55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 29例为男性, 26例为女性, 年龄55~81岁, 平均年龄 (68.52±4.17) 岁, 所有病例均符合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相关诊断标准。这55例患者均排除了肾功能不全、急性心肌梗死、感染、肿瘤以及自身免疫性疾病存在。基础疾病:原发性高血压21例, 冠心病15例, 风心病12例, 原发性高血压7例, 病程4~20年, 平均病程 (11.35±4.37) 年。

1.2 方法:

患者入院后立即给予慢性心力衰竭的常规治疗, 同时给予患者优质护理干预, 具体如下: (1) 健康指导。患者入院后, 告知其及家属慢性心力衰竭的常规知识, 充分利用专题讲座、宣传栏等进行宣传, 使其明白疾病的相关知识。 (2) 心理护理。患者病情确诊后可出现不同程度、不同方面的担忧等, 因此医护人员要与患者积极沟通交流, 明确患者的担忧, 给予针对性的护理干预, 帮助患者克服悲观情绪, 树立自信心, 积极配合治疗。要求患者每天进行2~3次想象性放松疗法, 采用卧式或坐式, 慢慢闭上眼睛进行放松想象。可以让患者选择一些轻松、舒适的想象环境, 如森林中、小溪旁等。 (3) 药物指导。部分患者在治疗时, 可出现私自加药、换药等现象, 因此医护人员要将药物的详细情况告知患者, 使其明白药物的使用方法、不良反应等, 并指导其正确服药。 (4) 饮食干预。重要的饮食对于疾病的控制亦有着重要的作用, 因此医护人员要指导患者合理膳食, 主要根据患者体质量、身高、劳动强度等对需要摄入的热量进行计算, 严格控制钠盐摄入, 有效减少饱和脂肪酸比例、总脂肪摄入量, 同时适当摄入蛋白质, 鼓励患者多食用水果、蔬菜。 (5) 运动干预。待患者心功能明显改善后, 引导患者根据自身的综合情况适当活动, 从而促进患者心肺功能的改善, 体质的增强, 进而预防长期卧床时导致的体位低血压及血栓现象;患者活动尽量以耐受为宜, 散步为主, 避免大量过于激烈活动。

1.3 观察指标:

分别在治疗前、治疗后采用抑郁自评量表 (SDS) 评分对患者抑郁情况进行评估, 累计各条目得分为总分, 总分越高, 表明抑郁情绪越严重;从体功能、情绪功能、角色功能、社会功能及总体生活质量对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评估。患者治疗结束时, 分发我院自拟患者对护理质量满意表, 共20个条目, 主要分为非常满意, 满意, 不满意及非常不满意, 总分100分, 分数越高则说明满意度越高[1]。

1.4 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均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 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组间对比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具有显著性, 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患者治疗后抑郁自评量表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分别为 (38.52±6.21) 分、 (70.18±7.49) 分, 与治疗前 (57.64±6.98) 分、 (43.52±4.11) 分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2.2 患者对护理非常满意25例, 满意28例, 不满意2例, 患者对护理满意率为96.4%。

3 讨论

心力衰竭为心脏病变的终末阶段, 其主要是由于心肌病、心肌梗死、血流动力学负荷过重或者炎症等因素引起的心肌损伤等原因, 导致患者心肌功能、结构等发生变化。慢性心力衰竭为长期持续存在的心力衰竭。近年来慢性心力衰竭逐渐成为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严重心血管疾病, 疾病预后较差, 病死率较高。患者出现乏力、呼吸困难等症状, 患者一旦出现心力衰竭, 心功能急剧恶化, 患者症状加重, 导致其身心痛苦, 日常活动力明显下降, 最终引发严重不良后果, 治疗不及时可导致患者的死亡[2]。对于慢性心力衰竭, 由于需要长时间的用药, 患者自身心理压力以及经济压力增加, 往往会伴有焦虑不安、抑郁、消极情绪存在, 进一步加重病情, 使病症反复发作。采用护理干预的方式, 对患者进行有效的心理疏导、沟通, 注重患者的药物护理、饮食护理、运动护理等, 能够有效的保证患者各项生理功能处在健康状态, 更能减少慢性心力衰竭在运动、饮食等方面的诱因, 能够帮组患者早日康复[3,4]。

在本次研究中, 护士是患者治疗的主要帮助者以及指导者, 指导患者主动避免疾病诱因, 并观察疾病的体征与症状, 告知患者用药的目的以及用药量等注意事项, 对患者进行耐心的疏导, 使患者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护理中, 增强了患者对自我病情的观察能力以及自我护理的能力。在患者入院后, 医师立即采用有效的方式进行心理护理评估, 包括观察、会谈等, 对患者在疾病过程中的各种表现进行了解与掌握, 并针对患者的个性特点进行心理指导, 以热情友好、真诚友善的方式与患者迅速建立起相互信任的良好关系, 为进一步的护理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5]。本次研究结果显示患者接受优质护理干预后, 患者治疗后抑郁自评量表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均明显优于治疗前 (P<0.05) , 患者对护理满意度为96.4%, 由此可知, 给予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优质护理干预能够提高治疗依从性, 促进患者生活质量的提高, 同时护患关系明显改善, 有着显著的价值。

参考文献

[1]关梅菊, 曹清霞.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生活质量影响因素及护理对策[J].齐鲁护理杂志, 2010, 16 (9) :75-76.

[2]王玲玲, 杨兰菊, 张秀华.心理护理干预对心力衰竭患者疗效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 2010, 16 (7) :65-66.

[3]葛鸿庆, 陈文治, 余宇峰, 等.股骨近端髓内钉原螺旋刀片治疗高龄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报道[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2009, 17 (14) :1106-1107.

[4]林凯思.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焦虑状态的护理干预效果分析[J].护士进修杂志, 2013, 28 (14) :1298-1299.

临床干预价值 篇4

【关键词】 整体化护理干预;人工关节置换术

Application of systematization nursing interventions of artificial joint replacement patients in perioperative period

ZENG Hui(Departments of Orthopedic The First People's Hospital of Ziyang,Ziyang 641300,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therapeutic effect of systematization nursing intervention measures to artificial joint replacement patients in perioperative period.Methods: 71 patients were divided randomly into the observation group(41 cases) and control group(30 cases). The control group was applied for the routine nursing care,the observation group took the nursing intervention measures, and then compared the nursing efficacy of them. Results: Comparing the results of two groups of patients, the incidence rate of complication and length of stay of observation group were less than control group,but the gratification was better (P<0.05). Conclusions: The systematization nursing intervention measures can reduce the rate of complication, decurtate the length of stay and improve therapeutic satisfactory degree of patients.

【Key words】 systematization nursing intervention; artificial joint replacement

人工关节置换术是用假体置换因疾病或创伤而被破坏的关节面,以切除病灶、消除疼痛、恢复关节活动与功能的手术方法【1】。其能改善受损关节的活动度及稳定性,有效缓解疼痛,从而提高患者总体生存质量。主要适用于骨性、风湿、类风湿性、创伤性关节炎,股骨头无菌性坏死,股骨颈骨折,关节强直等疾病,多用于60-70岁的老年患者【2】。随着人工关节置换术的日趋成熟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观念的改变,其作为一种重要的终端手术方法,已被越来越多的患者所接受。目前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及翻修是临床急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从改进临床护理措施着手,对2008年12月-2010年12月于我院骨科行人工关节置换术的患者行整体化护理干预,并与同期采取常规传统护理的患者进行比较,临床效果满意,现将详细情况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文共引入2007年12月-2010年12月于我院骨科行人工关节置换术的研究对象71例。男性患者39例,女性患者32例;年龄54-76岁,平均(63.33±7.41)岁;其中陈旧性股骨颈骨折32例,股骨头无菌性坏死13例,风湿、类风湿关节炎11例,骨性关节病8例,关节强直4例,严重创伤3例;病程4-21年,平均(15.35±6.03)年;55例合并其他疾病,包括慢性支气管炎、肺心病等呼吸系统疾患者17例,高血压患者21例,冠心病13例,糖尿病患者4例。将引入的71例行人工关节置换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41例,对照组30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基础疾病种类、基本病情、并存的疾病、手术部位及临床治疗处理等方面比较,均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两组患者在同一治疗模式下,均采取连续硬膜外麻醉行病变部位人工关节置换术,植入材料分为不锈钢或钛金属2 种。对照组实施包括入院病区环境介绍、病室规范介绍、整理病史、术前准备、术后切口护理等骨科常规传统护理措施,观察组在上诉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还给予生活和心理;术前、术中、术后护理;针对性和广泛适用性护理措施相结合的整体化护理干预措施。具体护理干预措施包括:(1)心理护理。患者因长期病痛、行动不变,多伴有生活不能自理,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针对患者不同心理状态、文化程度及生活背景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给予有针对性的个体化心理护理措施。如针对抱有急于求成心理的患者,需向其说明此治疗具有创伤性,术后可能出现不同程度并发症,使其认识术前准备及功能训练的重要性,端正就医态度,能够正确认识手术的意义,做好术后发生不良并发症的心理准备;针对过于紧张和焦虑的患者,需向其解释基本病情、手术方式、预期效果及并发症发生后的应对措施等,使其了解手术的意义,通过图片资料或请有成功手术经历的患者“现身说法”,以解除患者思想顾虑,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主动配合手术和功能锻炼。(2)术前护理。①对患者一般情况和全身健康状况进行评估,判定患者手术耐受程度及术后恢复能力;②详细了解既往病史并进行全面体格检查,积极控制其他合并症,使机体各重要器官功能接近正常;③加强患者营养,给予高热量、高蛋白、富维生素、粗纤维易消化的食物,防止便秘发生;④完善术前相关生化、影像及心电图等检查,术野皮肤彻底清洁、备皮,肠道准备,并行交叉配血、皮肤过敏试验等;⑤术前功能训练指导,包括练习床上排便、深呼吸、有效咳嗽、抬臀训练、股四头肌舒缩活动及关节主动活动等训练;⑥预防性使用抗生素。(3)术中护理。继续安慰患者,并陪同患者进入手术室,缓解其紧张情绪。协助患者摆好麻醉及手术体位,观察其术中生命体征等变化情况,出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4)术后护理。主要强调防止并发症及功能恢复锻炼。其中并发症预防包括①及时更换切口敷料及引流袋,局部和全身应用敏感性抗生素预防切口感染;②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翻身叩背,必要时给予化痰或吸痰处理,并指导患者有效咳嗽,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避免肺部感染;③留置导尿者应保证导尿通畅,注意连接尿道的导尿管开闭时间,并每天呋喃西林液冲洗膀胱,碘伏消毒尿道口,预防尿路感染;④保证患者皮肤清洁,床单整洁干燥,随时翻身并按摩或热疗照射受压部位,骨突出部位垫气圈或气垫,以预防褥疮发生;⑤根据术后患者情况,鼓励并指导患者术后早期下床进行主动或被动运动,发生呼吸困难、胸痛等先兆症状者,立即给予吸氧、止痛、抗凝或溶栓等治疗,防止肺栓塞发生;⑥进行各项操作或治疗时,应托起整个手术关节,避免单纯牵拉和抬高患肢,固定患肢于功能位,预防人工置换关节脱位;⑦术后抬高患肢,加强患肢肌肉按摩和局部热敷,避免患肢或同一部位同一静脉反复穿刺,定期检查凝血功能,观察毛细血管复充时间,对出现患肢疼痛肿胀、浅静脉充盈曲张等及时给予阿司匹林等,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功能恢复锻炼遵循个体化、渐进性和全面性三大原则【3】,分阶段干预促进功能恢复。第一阶段(术后6天)以保持关节稳定性及肌肉张力为目的,防止关节僵硬或肌肉萎缩;第二阶段(术后14天)以恢复关节活动及进一步提高肌力为目的;第三阶段(术后14天后)关节功能初步恢复。

1.3 护理效果判断指标 (1)治疗疗效比较:以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住院时间为疗效判定标准。(2)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评价:采用经同行专家审定的自制满意度调查表,由患者出院时填写并当场收回。调查表设非常满意、满意、一般和不满意四个等级,总满意率=(非常满意+满意)×100%。

1.4 统计学方法 运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数据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量资料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检验标准设为α=0.05,当P<0.05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疗效比较 观察组术后各项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均<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2 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患者大多对整个护理服务过程满意,总满意率为95.12%,较之对照组的总满意率80.00%明显更高, 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随着人工关节置换术临床广泛应用,其术后并发症的预防越来越引起重视,成为临床研究的重要课题。而科学合理的护理对策与手术是否成功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密切相关,为探索更科学的护理措施,本文通过对71例行人工关节置换术患者分别采取常规护理和整体化护理干预两种不同护理措施,结果显示整体化护理干预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平均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单纯常规护理组,且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这说明整体化护理干预措施在处理人工关节置换术过程中可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及提高患者满意度。因此,根据患者自身特点给予针对性的护理措施,注重心理护理、术前病情评估及功能训练指导、术中协助醫生观察病情病变、术后注重并发症预防及功能恢复锻炼的整体化护理干预措施可维持关节的稳定性,减少对人工关节的磨损,延长人工关节的使用寿命,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并可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 付琨.老年患者人工关节置换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9,8(11):155-156.

[2] 纪晓秋,陈耀.人工关节置换术38例围术期护理分析[J].护理研究,2009,16(24):100-101.

临床干预价值 篇5

关键词:脑卒中,早期康复护理,功能独立性评定量表,改良Barthel指数

脑卒中是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 全国每年新发病例超过200万人, 年发病率为217/10万, 高于西方国家和日本;致残率为70%~80%, 是严重影响病人生活质量以及肢体运动功能障碍的主要原因之一[1]。脑卒中存活病人中, 仅有10%的病人能够恢复接近正常, 50%的病人有严重后遗症, 其中15%的病人日常生活不能自理。目前认为脑卒中病人早期接受及时的康复训练, 可实现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重塑。早期介入康复护理, 对病人的康复过程进行干预, 能使病人从生物-心理-社会功能方面达到全面康复, 有利于提高病人日常生活能力, 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促进肢体运动功能的恢复, 为回归家庭, 重返社会创造良好的条件。2009年5月—2012年5月, 我院对脑卒中偏瘫病人进行系统、规范的早期护理干预及康复指导, 并探讨其对病人肢体功能恢复和对生活质量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9年5月—2012年5月在我院进行康复治疗的脑卒中病人238例, 符合1995年全国第四次脑血管病学术会议通过的脑卒中诊断标准[2], 并经头颅CT或磁共振成像 (MRI) 检查证实为脑卒中。排除有严重意识障碍, 伴发心、肾功能不全或呼吸系统严重感染等。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38例病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试验组118例, 男65例, 女53例;年龄60.85岁±10.62岁;病程20.31d±15.66d;脑梗死72例, 脑出血46例。对照组120例, 男74例, 女46例;年龄62.2岁±9.98岁;病程26.68d±12.87d;脑梗死69例, 脑出血51例。两组病人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内科学药物治疗、功能训练、理疗干预。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了针对性的早期护理干预, 具体内容如下。

1.2.1 早期心理干预

脑卒中发病急, 病人往往对突如其来的生理功能障碍引起的日常生活困难难以接受, 易产生恐惧、消极、悲观、烦躁的心理反应, 病人往往陷入绝望, 表现为少言、淡漠、缺乏主动性, 日常生活过分依赖他人, 强化病人角色, 对治疗缺乏信心。针对这种心理状态, 责任护士要善于启发诱导病人正确对待疾病, 鼓励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给病人及家属讲解疾病的发生、发展及转归;为病人及家属提供有关的健康宣教资料, 可采用发放小册子或集体观看康复录像带的形式, 还可以请康复治疗效果好的病人现身说法。对于有语言功能障碍的病人, 护士要富有同情心, 要善于应用表情、手势、体态语言或应用写字板等沟通方法, 加强对病人的心理疏导工作, 为病人康复提供有利的社会支持系统, 激发病人进行康复的兴趣。康复护理从人力、物力角度出发均不宜采用一般临床护理中的“替代护理”模式, 而应该更侧重于“自我护理”模式。康复护理人员应充分调动病人的积极性, 诱导、鼓励、帮助和训练病人发挥其身体残余功能和潜在功能, 使病人最终能部分或全部照顾自己, 为病人重返社会积极创造条件。

1.2.2 良肢位摆放

体位的变换, 原则上要求2h更换1次体位。但需要根据病人的年龄、营养状况等恰当调整。卧位姿势包括: (1) 患侧卧位。是所有卧姿中最重要的体位。患侧卧位头部应在上颈段屈曲, 躯干稍向后转, 患上肢前伸, 前臂旋后, 腕被动背伸。肘关节伸展, 脚是迈步位, 健腿髋、膝屈曲, 患腿保持伸髋, 稍屈膝体位。 (2) 健侧卧位。躯干与床面成直角, 患侧下肢向前屈髋、屈膝, 并完全由枕头支持, 注意足不能内翻悬在枕头边缘。 (3) 仰卧位。应尽量少用, 头部置枕不宜过高, 患侧上肢前伸、伸肘、腕背伸和伸指, 使骨盆向前, 防患腿外旋, 患下肢伸直, 应避免用枕头支持膝或小腿。正确的姿势处理能预防压疮和肢体挛缩的发生, 还可以有效预防肩痛、肩手综合征、肩关节脱位异常模式的产生。

1.2.3 床上被动运动与主动运动相结合

病人病情稳定即可早期进行肌肉按摩及上肢关节的屈、伸、内旋、外展等被动运动, 每日可进行被动运动1次~2次, 每次20min~30min, 指导病人进行主动运动, 如Babath握手、床上桥式运动、床上移行和床上翻身, 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 训练病人自主翻身, 并指导病人床上坐位平衡训练, 并逐步进行站立平衡, 行走训练等。

1.2.4 日常生活能力训练

指导病人进行日常生活能力训练, 设计简单易行的康复训练, 如投球、拨算珠、套圈、搭积木、抓木钉、沙板磨等, 以及训练穿脱衣服, 使用餐具, 学习起床、刷牙、洗脸、饮水等, 减少辅助, 加强动作引导, 反复多次训练。每日1次, 每次30min。

1.3 评定指标

采用功能独立性评定量表 (FIM) 评定肢体运动功能, 改良Barthel指数评定日常生活能力, 24h内进行首次评估, 疗程治疗结束后再次评定。两次评估由同一医师完成。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包进行数据分析, 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3 讨论

脑卒中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和复发率高的特点。不仅对病人造成健康损害, 也对病人家庭造成严重的经济负担[3,4]。急性期病人的生命体征稳定, 意识清楚, 神经系统症状不再恶化, 48h后即可进行康复[5]。康复护理是根据康复医学神经功能重组的原理[6], 包括心理护理、良肢位的摆放、翻身训练、床上运动、日常生活锻炼等方面。进行早期康复治疗和护理, 可使衰竭的细胞复活, 对病人的康复有着重要意义, 可显著缩短病人卧床时间, 通过刺激人体感受器, 调节组织新陈代谢和神经营养功能, 从而达到预防肌肉萎缩, 减少致残率。早期康复护理的介入能够给脑卒中病人提供一个更加完善的治疗环境, 给病人的肢体康复奠定了一个良好的基础, 更能有效地改善病人的肢体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 为病人重新回归社会起到了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姜小鹰.脑卒中照顾者压力量表中文版的测试研究[J].中国护理杂志, 2006, 22 (12) :1-2.

[2]廖鸿石, 朱镛连.脑卒中的康复评定和治疗[M].北京:华夏出版社, 1996:178-179.

[3]戴红, 王威, 于右成, 等.北京市城区居民脑卒中致残率及对社区康复的需求[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2000, 15 (6) :344.

[4]李云鹏, 哈楠, 柳胜生.上海市945例脑卒中患者三年复发及死亡情况[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 2008, 16 (5) :512.

[5]朱镛连.加强神经康复学的研究工作[J].中华神经科杂志, 1998, 31 (6) :195-197.

临床干预价值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次研究选取的是我院自2012年6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94例脑卒中患者患者, 患者均符合相关诊断标准, 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各47例, 观察组中男26例, 女21例, 最小年龄55岁, 最大年龄83岁, 平均年龄64.9岁, 其中28例患者为脑出血, 19例患者为急性脑梗死;对照组中男25例, 女22例, 最小年龄56岁, 最大年龄86岁, 平均年龄67.3岁;其中27例患者为脑出血, 20例患者为急性脑梗死;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入院后均行常规药物治疗, 在此基础上给予对照组患者神经内科常规护理, 用药期间由患者家属协助患者自行训练;观察组则在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后及时给予患者心理护理、体位护理、被动训练、创伤训练、坐位训练等康复护理干预, 并对两组及治疗前后肢体功能评分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进行对比。

1.3 疗效判定

以第四次全国脑血管学术会议治疗的脑卒中疗效判定标准为依据对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评定, 将其分为显效、有效、无效三种;以简化Fugl-Meyer评价法为依据对患者的运动脑功能进行评定, 以Brathel指数为依据为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进行评定, 满分均为100分[1]。

1.4 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均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用 (±s) 形式表示计量资料。计数资料展开χ2检验, 计量资料展开t检验, 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 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效果对比

观察组47例患者中20例患者为显效, 24例患者为有效, 3例患者为无效, 观察组患者的症状改善总有效率为93.62%, 对照组47例患者中16例患者为显效, 19例患者为有效, 12例患者为无效, 对照组患者的症状改善总有效率为74.47%, 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 。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肢体功能评分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对比

两组患者治疗前肢体功能评分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P>0.05) , 治疗后两组患者均得到显著改善, 但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 , 见表1。

3 讨论

脑卒中又名脑血管意外, 也被叫做脑中风, 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脑血液循环障碍性疾病。其主要是指脑血管疾病患者因多种因素引起脑内动脉狭窄、闭塞或破裂现象, 从而引起的急性脑血液循环障碍[2]。据调查, 该病的致残率高达83%, 严重威胁着患者的生活质量。近些年来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的不断加快, 我国的脑卒中患者逐渐增多, 而约85%的脑卒中患者在治疗后会发生一定程度的功能障碍[3,4]。因此, 及时探讨行之有效的治疗方式, 从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恢复其功能就显得非常重要。

近几年来, 外内外研究结果显示在给予患者脑卒中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患者康复护理干预可有效的促进患者功能恢复[5]。因此, 我院为探讨脑卒中患者康复中护理干预对肢体功能恢复的临床价值, 在常规神经内科治疗的基础上对观察组47例患者行康复护理干预, 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其护理措施具体如下。①心理护理。由于脑卒中患者多伴有不同程度的紧张、焦虑、担忧等不良情绪, 因此, 护理人员应耐心的与患者进行沟通和交流, 了解导致患者产生不良情绪的原因, 并及时患者针对性的心理疏导;同时护理人员还要耐心的向患者讲解脑卒中的相关知识, 比如脑卒中的病因、危害、治疗方式等, 从而使患者对脑卒中产生争取的认识;此外, 护理人员还要告知患者治疗的相关注意事项及治疗的有效性, 从而有效的消除患者不良情绪, 增强其对抗病魔的信心和勇气, 使其以最佳状态接受治疗。②体位护理。为避免上肢屈曲及下肢伸展性痉挛现象发生, 护理人员应取患者拮抗位;在取患者平卧位时患者头部应枕枕头, 且不可过屈、过伸及侧屈。并且应适当垫高患者肩部, 避免肩后缩现象发生;同时指导患者前臂维持旋后状态, 且要适当垫高患髋, 从而避免后缩现象发生;此外, 还应在患者患腿骨外侧垫枕头, 从而避免外旋现象发生。③被动训练。对于处于昏迷状态或完全偏瘫的患者护理人员应协助其进行患肢关节被动训练, 从而避免关节挛缩及畸形现象发生;活动顺序应遵从由近端到远端的原则, 且活动幅度要以自小到大为原则, 协助患者进行四肢关节活动, 一天两次, 一次20~30 min, 指导患肢恢复自动运动能力。④床上训练。护理人员应指导患者双手十指交叉, 且将患手拇指置于健手拇指上, 并稍微外展, 由健手带动患肢进行肩关节前屈、内收、外展。腕关节背屈、桡屈、掌屈、尺屈、肘关节屈伸等活动;同时护理人员还应指导患者进行下肢训练, 即取患者仰卧位, 并指导患者双下肢保持屈曲, 将双足平放于床面, 双手交叉并上举, 同时嘱咐患者保持肩关节屈曲90°、肘关节伸展, 并辅助骨盆, 指导患者适当将臀部垫起, 从而达到缓解患者躯干及下肢痉挛的目的。⑤坐位训练。嘱咐患者自行移动至床边, 并利用健腿将患腿移至床边外, 同时将患膝处于自然屈曲状态, 向上抬起头部, 并向患侧旋转躯干, 并将健手横过身体, 用手推床直到坐位, 然后摆动健腿下床。

总而言之, 在常规治疗及护理的基础上给予脑卒中患者康复护理干预可有效的提高治疗效果, 改善患者肢体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 临床效果显著, 值得推广和应用。

摘要:目的 探讨脑卒中患者康复中护理干预对肢体功能恢复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94例脑卒中患者患者, 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各47例, 两组患者均行神经内科常规药物治疗, 并在此基础上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 给予观察组患者康复护理干预, 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改善效果及治疗前后肢体功能评分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进行对比。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改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 , 两组患者治疗前肢体功能评分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P>0.05) , 治疗后两组患者均得到显著改善, 但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 。结论 在常规治疗及护理的基础上给予脑卒中患者康复护理干预可有效的提高治疗效果, 改善患者肢体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 临床效果显著, 值得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脑卒中,护理干预,肢体功能恢复

参考文献

[1]韩斗玲, 虞晓琴, 丁丽华.护士主导家属参与的同伴教育在脑卒中患者康复护理中的应用[J].九江学院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12, 27 (3) :109-111.

[2]王香, 李凤英, 卜学文, 等.临床护理路径在首次脑卒中患者康复护理中的应用[J].护理与康复, 2009, 8 (1) :71-72.

[3]刘苏京.70例恢复期脑卒中患者康复护理的临床意义[J].安徽医学, 2010, 31 (8) :994-995.

[4]韩斗玲, 虞晓琴, 丁丽华.护士主导家属参与的同伴教育在脑卒中患者康复护理中的应用[J].九江学院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12, 27 (3) :109-111.

临床干预价值 篇7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本院2013年1月~2014年9月收治的55例急性黄疸型肝炎患者为研究对象, 按双盲法分为对照组 (27例) 与观察组 (28例) 。对照组男16例, 女11例, 年龄29~65岁, 平均年龄 (32.5±10.2) 岁;观察组男18例, 女10例, 年龄30~64岁, 平均年龄 (33.1±10.1) 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 观察组采用综合性护理干预, 主要包括: (1) 心理疏导:通常情况下患者心理状态会对病情发展及康复造成一定影响, 而急性黄疸型肝炎为传染性疾病, 因此该病多数患者存在孤独、失落、焦虑等不良情绪[2], 该种情况下护理人员应加强与患者的沟通交流, 及时了解患者病情及心理状态, 采用转移注意力法帮助患者调节心情、缓解其不良情绪。 (2) 病情观察:对患者前期、黄疸期及恢复期临床症状等进行密切观察, 遵医嘱进行对症处理。 (3) 饮食指导:叮嘱患者及家属饮食应以清淡为主, 多食用含糖量较高食物, 从而保持肝细胞内糖原含量;多食水果蔬菜等富含维生素食物, 加强补充蛋白质从而促进患者受损组织修复。 (4) 健康教育:叮嘱患者多卧床休息, 以此保证肝脏供血量充盈并促进肝细胞再生。询问患者及家属亲密接触情况, 对接触患者人员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 向患者详细讲出院后饮食、生活、运动等注意事项, 解答患者疑虑。 (5) 于患者出院前叮嘱患者按时服用药物, 定期进行肝功能检查, 注意日常饮食控制, 如发生异常情况应及时到医院就诊, 避免病情延误。

1.3观察指标观察记录两组患者出院情况、病情加重及死亡情况, 并统计护理有效率;对比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

2结果

2.1两组患者护理效果比较观察组康复出院24例, 病情加重3例, 死亡1例, 护理有效率为85.71%;对照组康复出院16例, 病情加重10例, 死亡1例, 护理有效率为59.26%, 观察组护理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2.2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观察组出现轻度恶心、呕吐各1例, 并发症发生率为7.14%;对照组出现恶心3例, 呕吐5例, 并发症发生率为29.63%,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3讨论

急性黄疸型肝炎主要是由肝炎病毒引起的全身性传染病, 其主要临床表现为黄疸、食欲消减、厌油等, 且急性黄疸型肝炎无症状感染率较高, 严重情况下会造成重型肝炎或慢性肝炎[3]。急性黄疸型病毒会对肝脏组织造成破坏, 从而严重影响肝功能, 因此该病的治疗关键在于去除肝病毒、修复受损肝脏组织。相关研究表明[4], 在该病治疗过程中做好预防及护理工作, 可有效控制病情, 提升治疗有效率。

黄疸型肝炎主要可分为前期、黄疸期、恢复期, 通常情况下病程为2~4个月患者为黄疸前期:多数患者伴有发热 (体温38~39℃) , 通常情况下持续时间≤3 d、畏寒等, 主要是由于甲、戊型肝炎起病。而乙、丙、丁型肝炎起病则相对缓慢, 仅伴随发热现象, 多数患者临床表现为头痛、四肢酸痛等, 症状同感冒类似[5]。黄疸期:患者自觉症状逐渐好转, 尿黄加深、发热消退, 巩膜及皮肤出现黄疸且在5~20 d内达到峰值, 另有部分患者可出现粪色变浅、皮肤瘙痒等, 部分患者伴有轻度脾大。肝功能检查结果显示胆红素升高、尿胆红素成阳性。恢复期:上述症状开始逐渐消失, 黄疸消退、肝功能逐步恢复正常, 平均持续时间为30 d。急性黄疸型肝炎患者严重情况下可发展为重型肝炎, 且患者病情在短时间内迅速恶化, 症状表现为黄疸短时间内加深、有出血倾向、肝萎缩、烦躁及计算能力障碍等神经系统症状, 部分患者可出现脑水肿。由于肝炎传染性较强, 因此加强对急性黄疸型肝炎预防及护理对减少传染、提升患者治疗有效率及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综合性护理从患者的要求出发, 在充分依照不同患者病情特点的基础上, 确保整个护理过程更加科学、全面, 在本次研究中对观察组患者采用综合性护理干预取得了显著效果, 结果表明, 观察组护理有效率为85.71%, 高于对照组的59.26%;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7.14%, 低于对照组的29.63%,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综上所述, 综合性护理干预在急性黄疸型肝炎患者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显著, 具有较高临床推广价值。

摘要:目的 探讨综合性护理干预在急性黄疸型肝炎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55例急性黄疸型肝炎患者, 按双盲法分为对照组 (27例) 和观察组 (28例)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 观察组采用综合性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护理有效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护理有效率为85.71%, 高于对照组的59.26% (P<0.05)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7.14%, 低于对照组的29.63% (P<0.05) 。结论 综合性护理干预在急性黄疸型肝炎患者中应用效果显著, 可进行临床推广。

关键词:综合性护理干预,急性黄疸型肝炎,临床价值

参考文献

[1]雷金艳, 贾建伟, 郭丽颖, 等.茵陈术附汤加减治疗肝衰竭导致的难治性黄疸临床疗效观察.中医结合肝病杂志, 2015, 25 (1) :24-26.

[2]李红萍, 李培培, 朱兆均, 等.溶血性黄疸患者实验室检测结果分析.临床肝胆病杂志, 2015, 31 (5) :758-761.

[3]萝莉丽, 周璐, 张洁, 等.血清自身抗体在诊断抗线粒体抗体阴性的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中的价值.中华消化杂志, 2015, 35 (2) :86-89.

[4]刘尹正泽, 刘志华, 冯筱榕, 等.原发性旁路高胆红素血症合并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一例.中华临床感染病杂志, 2015, 8 (1) :85-86.

临床干预价值 篇8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选取我院近年收治的78例肠造口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 并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 每组3 9例。观察组男性2 4例, 女性1 5例;年龄2 4~72岁, 平均 (4 8.7±4.5) 岁。其中包括肠梗阻8例, 直肠癌1 2例, 腹外伤9例, 结肠癌1 0例。对照组男性2 7例, 女性1 2例;年龄2 2~7 0岁, 平均 (4 6.5±4.4) 岁。其中包括肠梗阻1 0例, 直肠癌1 1例, 腹外伤7例, 结肠癌1 1例。两组基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实施常规护理干预, 护理措施:严密观察患者的病情 (造瘘口情况, 如颜色和水肿的情况) ;给予患者药物方面的指导按医嘱给药并严格药物服用方法和剂量;饮食干预, 平时多食用清淡、易于消化的食物, 忌烟酒、辛辣刺激的食物, 出院指导, 定期通过电话、短信的方式, 了解患者的病情状况, 给予其针对性的指导。

1.2.2 观察组

实施综合护理干预, 护理措施:心理疏导、健康宣教、饮食指导、并发症和排便干预。

1.3 观察指标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护理满意度、并发症情况, 同时做好相关的记录。

护理满意度, 按照非常满意、满意、不满意进行评判, 评判内容包括护理人员的服务质量和服务态度。护理满意度= (非常满意+满意) /该组例数×1 00%。

1.4统计学处理

通过S P S S 1 2.0统计学软件统计分析, 计量数据用±s表示,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的比较

生活质量主要包括:心理健康、正确护理肠造口、排便规律、适应社会几个方面, 两组生活质量比较,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n (%) ]

注:与对照组比较, aP<0.05。

2.2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的比较

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为1 00.00%, 明显高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的8 9.74%, 组间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2。

2.3 两组患者并发症情况的比较

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7.69%, 对照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2 8.2 1%,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3。

[n (%) ]

注:与对照组比较, aP<0.05。

[n (%) ]

注:与对照组比较, aP<0.05。

3 讨论

肠造口术, 属于腹外科急症治疗的主要方式, 这种手术可有效的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但对于肠造口会构成较大影响[3]。同时, 还会影响到患者的生活质量。所以, 对肠造口患者实行护理干预, 非常必要, 其可有效的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护理措施如下。

3.1 严格观察患者病情

对患者肠造口的颜色、水肿、排泄物等情况实行严密的观察。若肠造口黏膜颜色变为暗红色, 可判定肠造口为缺血的状态。这时, 应在第一时间上报主治医生实行针对性的处理[4]。肠造口更换的过程中, 需对患者的肠造口是否存在过敏和溃烂、皮损等情况实行密切的观察。

3.2 心理疏导

根据患者的心理状态, 基本信息 (性别、年龄、家庭、工作) 等, 实行心理护理干预。入院后, 为患者介绍医院的环境、病房的环境, 以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5]。手术前, 为患者讲解手术的方法、需要注意的事项、医生基本情况, 以帮助患者树立治疗的自信心, 加强治疗和护理的依从性, 积极配合医护人员开展工作。

3.3 健康宣教工作

为患者及患者家属介绍病症的基本知识, 以对病症有基本的了解。同时, 需告知患者肠造口术操作的方法、重要性和必要性。并通过以往成功治疗的案例, 鼓励患者积极配合手术, 消除疑虑, 以便获得最理想的临床疗效。肠造口手术前, 应指导患者实行精神放松方面的训练, 主要的目的为确保患者充分做好手术前的准备工作, 减少患者的不良心理和情绪, 提高手术后疼痛耐受能力。

3.4 饮食指导

手术后, 对患者的饮食情况进行正确的指导。叮嘱患者保证饮食的多样性和均衡的饮食, 进食应保持细嚼慢咽、少食多餐的原则。平时多补充一些新鲜的水果和蔬菜, 多食用一些含高纤维、维生素的食物, 并保证每日的饮水量。禁食不易于消化的食物, 以规避肠造口阻塞现象出现。

3.5 并发症干预

若患者发生感染的情况, 应在第一时间通过适量温水对造口部位进行清理, 以保证四周皮肤的干燥、清洁。与此同时, 还应加强对肠管造口袋的妥善保管, 并做好安装工作, 避免因分泌物/排泄物渗出, 对患者的皮肤造成刺激[6]。

若患者肠造口出现狭窄的现象, 需充分利用食指蘸取适量的润滑剂, 缓慢插于患者的造口位置, 并慢速向四周扩张肠造口。扩张的过程, 应保持力度均匀, 防止过大力度对造口部位构成严重的损伤。产生黏膜水肿者, 可采取5 0.0 0%的硫酸镁实行湿敷, 并定期更换敷料。

3.6 排便护理

加强患者腹壁肌锻炼, 同时提高其排便的控制力, 确保患者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 及早恢复肠造口功能。

3.7 行为指导

日常生活中, 尽可能少穿紧身衣物, 降低剧烈运动。平时, 可实行一些有氧运动, 如散步、慢跑、太极拳等。

3.8 出院后护理

出院后, 通过电话、短信等方式, 与患者保持联系, 以充分了解患者的病情恢复情况, 告知其需要注意的事项。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 观察组的生活质量、护理满意度, 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组间比较,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而两组并发症发生率进行对比,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由此能够看出, 肠造口患者实行综合护理干预, 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并提高其护理满意度, 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不会对患者的身心健康构成严重的影响, 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参考文献

[1]高春玲.护理干预在肠造口术患者中的临床价值分析[J].河南医学研究, 2014 (7) :145-147.

[2]曾范慧.护理干预在肠造口术患者中的临床价值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 2015 (27) :235-236.

[3]陈兰英, 祁爱保.护理干预对直肠癌结肠造口术患者的临床价值[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15 (5) :908-909.

[4]史晓蓉, 古秋燕.临床对直肠癌肠造口患者实施护理干预的效果分析[J].吉林医学, 2015, 36 (5) :1030.

[5]唐晓红.护理干预在肠造口术患者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医药, 2014 (3) :229-230.

临床干预价值 篇9

【关键词】执行股权;逆向否认法人人格;股权价值

一、问题的提出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2013年修正,以下简称《公司法》)第七十二条规定:“人民法院依照法律规定的强制执行程序转让股东的股权时,应当通知公司及全体股东,其他股东在同等条件下有优先购买权。其他股东自人民法院通知之日起满二十日不行使优先购买权的,视为放弃优先购买权。”这为股权强制执行提供了实体法依据,也为申请执行人(债权人)实现其债权提供了途径。在强制执行案件中,被执行人的存款、担保物等财产不足以清偿申请执行人的债权时,若被执行人在公司享有股权,法院可依申请执行人的申请或依职权强制执行被执行人在公司里的股权。但在强制执行股权过程中,被执行人为了逃避个人债务、规避法院强制执行,常采取非正常交易、虚假交易等方式,恶意处置公司财产,造成公司资产缩水,股权价值非正常减少甚至贬值的“假象”,从而达到逃避个人债务的目的。

在强制执行股权案件中,如被执行人是一人公司的股东或有限公司的控股股东,被执行人常会出现上述规避法院执行的情况。在现行法律制度下,由于公司法人人格和股东人格相互独立,法院强制执行股权,只能先行冻结被执行人股权,继而拍卖或变卖被执行股权,以股权转让价款清偿债权人债权。但如出现上述被执行人(股东)利用公司这一载体,恶意处置公司财产,造成公司资产严重缩水,股权价值贬损,甚至出现股权价值被评估为零、无人竞买该被执行股权的情况,债权人的债权根本得不到保障。因此,如何阻却被执行股权价值非正常减少,反规避被执行人(股东)恶意处置公司资产,逃避个人债务,规避法院执行,成为当前急需解决的课题。有鉴于此,本人拟从实体法角度和程序法角度,深入探讨被执行股权价值非正常减少的问题,以期为解决上述问题提供思路。

二、法律干预股权价值非正常变动的正当性

1.股权价值与公司资产的对应关系

资产指企业拥有或控制的能以货币计量的经济资源,包括各种财产、债权和其他权利。资产的价值决定着股权的价值,无论是协议转让还是拍卖转让,投资者总会对公司资产价值和股权价值进行价值评估。在价值评估中,股权的价值大小取决于公司资产价值的大小,尤其是净资产价值的大小。资本价值理论告诉我们,企业价值是由资本创造的,评估企业价值就是要评估企业所拥有的资本价值或资本可能创造的未来价值。

如公司资产在股东的操控下不断缩水,特别是实物资本的缩水,将会严重影响公司的价值,进而影响股权价值。在股权强制执行过程中,如股东利用公司恶意处置公司资产,就会严重影响公司的整体价值。虽股东在公司的股权份额并没有发生改变,但其股权价值却因公司价值的降低而贬损,甚至可能变得一文不值。法院在最后处置股东股权时,可能就无法将股权转换为执行款项,最终申请执行人的债权将不能实现。

同时,公司的治理结构会影响股权结构进而影响企业价值和股权价值。公司治理结构是一种据以对工商业企业进行管理和控制的体系。公司治理结构明确规定了公司的各个参与者的责任和权利分布及决策公司事务所应遵循的规则和程序。如果股东(被执行人)能够随意处置公司财产,表明该公司的治理结构不完全符合《公司法》的规定,公司的人格不能独立,公司的财产容易被侵犯,因而其股权价值也必然相应贬损。

因此,在强制执行股权过程中,为了保障顺利执行股权,必须保证公司资产得到维持,不被股东恶意处置。如股东恶意处置公司资产,法律就要对股东的行为和公司的行为进行否定性评价。

2.股权的内容允许法律干预股权行使方式

股权是股东因出资而取得的、依法定或公司章程参与公司事务并享受财产利益的、具有转让性的权利。股权内容具有综合性,不同于强制执行股东的其他财产,如动产、不动产、存款等,执行该等财产,如同剥夺其所有权,法院以被执行人对财产的所有权换取货币以清偿对债权人的债务。因公司人格和财产的独立性,公司不对股东的个人债务承担责任,强制执行股权,不能强制执行股权所对应公司的财产。

股权的内容具有综合性,是股东以实物、货币或知识产权等财产权转化为公司资本而换取的对价,资本性使股权具有价值和价格。股权在转让时,受让人必须支付相应的对价,因此其具有典型的财产性。在强制执行股权的过程中,法院通过在登记机关冻结其股权,限制股东转让其股权的权利,从本质上来说,是限制股东股权中自益权中财产性的一面。同时,股权又具有共益权的性质,共益权不是纯粹的财产权,但共益权仍是围绕财产权这一核心而设,股权总体上是一种财产权。根据强制执行理论,凡具有财产价值者,均可成为执行标的。

股权的财产性是股权可供强制执行的基础,法院在强制执行股权过程中,不仅可冻结其在登记机关的股权转让,还可向股东所在的公司发出《协助执行通知书》,载明上述内容,并注明公司违反此法律义务的后果。如被执行人(股东)在公司经营决策中实施了上述行为,债权人基于与股东及其所在公司的利益关系,有权请求法院宣告公司的上述行为无效,追回公司财产。至于受让人,因其属于低价或无偿受让,未按照市场规律支付合理对价,返还财产并不会给受让人造成重大损失。受让人因此而受到的损失,可依据缔约过失责任向公司主张损害赔偿。如有证据证明受让人是为了配合被执行人(股东)逃避个人债务、规避法院执行,其受到的损失不仅不能得到法律支持,反而应为此受到法律的制裁。

3.公司人格与股东人格相互独立的真正涵义

公司以独立的财产、独立的行为能力和责任能力,依法取得法人资格。公司对公司财产享有法人所有权,依法不受任何非法干涉。股东以其对公司的出资享有股权,但股东不得以其出资或享有股权为由,随意处置公司财产,否则即构成对公司财产的侵犯。因此,公司财产与股东财产独立,公司人格与股东人格独立。

被执行人(股东)利用其控股地位,操控股东会或董事会,作出非正常处置公司资产的决定。表面上属于公司行为,实质上此种“公司行为”已不再是公司独立地、善意地、为公司利益的理性行为,而是股东的行为。此行为,不仅造成公司资产缩水,严重损害公司的利益,同时也造成公司股权价值贬损,间接造成被执行股权无法正常有效进行,损害股东债权人利益,尤其是一人公司,普遍存在上述情况。

因此,在强制执行股权案件中,有必要在限制股东权利的同时,也限制公司的行为。此种限制,不是对公司人格的侵犯,而是从反面进一步保障公司独立的人格。也使控股股东、一人公司股东,不能利用公司这一载体损害债权人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成为逃避债务的天堂。由此,公司的独立人格将得到进一步尊重和巩固,公司制度也将显现出更强的社会推动力。

4.私法自治原则不排除国家干预

私法自治、契约自由是现代国家最基本的法理,体现在公司法领域,公司自治是一项一般原则,但是该原则所体现的自治和自由应当是法律范围内的自由,不应当损害第三人、社会和国家的利益,否则国家有权也有必要进行干预,以维护他人合法权益和社会公共利益。强制执行法属于公法范畴,公司法属于私法范畴,公法设立的目的在于保障私权。

被执行人(股东)利用公司恶意处置公司资产的行为,不仅直接侵犯了公司这一法人主体利益,同时还间接威胁着公司债权人利益、股东债权人利益以及整个社会公益。公司人格被蹂躏,也就丧失了公司成为法人赖以存在的基础,法律就应当在此时对其实施否定性评价,国家对其干预也就具备了合法性。因此,如股东的行为使其股权价值非正常减少,申请执行人可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否认公司的人格,并采取资产保全措施,禁止股东和公司作出有损公司利益的行为。

三、法律干预股权价值非正常减少的依据与方式

1.法律干预股权价值非正常减少的依据

本文认为,在解决被执行股权价值非正常减少问题的观点中,有一种观点认为:如在强制执行中发现被执行人可能存在滥用法人人格逃避其个人债务的,可由申请执行人向法院另行提起否定法人人格之诉,并在诉前申请对该公司财产采取诉前保全,从而防止股东将公司资产为他人提供担保或低价转移。

该观点具有一定合理性,若按该观点操作,既保证了公司财产的非正常减少,也保证了公司人格和财产的独立。本文认为,在解决被执行股权价值非正常减少问题的观点中,该观点不失为可选方案。但如何在强制执行股权程序中与诉讼程序对接,如何减少当事人诉累和司法成本,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2.法律干预股权价值非正常减少的方式

(1)股权查封

股权进入强制执行阶段,执行法院应当作出书面裁定,向被执行人发出《执行通知书》,同时应当向被执行人所在的公司以及公司登记机关发出《协助执行通知书》,要求不得办理被执行股权的转移过户手续及向被执行人支付股息或红利。

(2)股权评估

股权虽然具有财产价值,但是股权的价值并不像动产或不动产一样稳定,它随公司资产价值的变动而变动。当公司经营状况良好时则股权产生红利,股权价值抬升。当公司经营状况不佳时,股权价值“下跌”,但此时的股权价值波动尚属正常变动,不是股东恶意处置公司资产。

如申请执行人和被执行人无法就股权价值达成一致意见,执行法院在对被执行人的股权实施变价前,应当委托具有合法资质的评估机构对查封的股权进行作价评估。公司应当配合评估鉴定机构对公司现有的财产、债权债务、经营状况等进行全面统计,编制资产负债表、损益表、资产目录等,评估股权的价值,从而相对固定股权的价格。

(3)公司人格否认之诉

股权在进入强制执行阶段,如被执行人采取恶意处置公司资产、无偿或低价转让公司债权等手段,损害公司利益,有可能造成被执行股权价值贬损,导致申请执行人的债权无法清偿的。申请执行人可向法院提起否认公司法人格之诉,请求法院否认对被执行股权所在的公司的法人格。同时,法院可根据原告的申请采取冻结保全公司资产的措施,禁止公司低价或无偿转让公司资产。

参考文献:

[1]引自http://baike.baidu.com/view/1095551.htm?fr=aladdin.

[2]成京联、阮梓坪.企业价值理论与企业价值评估.求索,2005(10)。

[3]孙霞.浅谈股权价值评估的影响因素[J].当代经济.2014 (7 ).

[4]江平、孔祥俊.论股权[J].中国法学,1994(1)。

[5]何骧.有限责任公司股权强制执行的新问题研究[J].贵州社会科学,2010(3)。

[6]刘璐.民事执行重大疑难问题研究[M].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2011年版。

作者简介:

临床干预价值 篇10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2007年12月至2009年6月我院新生儿科收治的98例HIE新生儿,其中男51例,女47例,轻度31例,中度45例,重度22例;宫内窒息44例,产时窒息54例;所有患儿均符合HIE诊断标准[2],采用SPSS18.0产生的随机数字表,随机分成干预组和对照组各49例,两组患儿在性别、病情等资料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干预方法

对照组:止痉、纠正低血糖、低血压、纠正酸中毒、高压氧仓治疗、吸氧、吸净口鼻腔分泌物等常规治疗以及对症支持疗法,监测生命体征等常规护理,干预组对>4d的新生儿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之上还采用以下护理干预措施:(1)对专业人员进行培训:让专业护理人员更好的掌握HIE的特点、临床特征、护理要点、护理注意事项、护理技能等。(2)对家属的干预:给家属发放介绍新生儿HIE知识,婴幼儿发育规律,早期干预目的、意义、干预方法等资料。争取家属的支持与配合。对有心理压力及有心理问题的家属进行开导等心理护理方式。(3)感觉刺激:采用不同颜色以及能发出响声的玩具同时对患儿的听觉和视觉进行刺激,颜色以红、绿等鲜艳的颜色为主,玩具距患儿20cm,每日多次进行;采用音乐疗法以及换药时和患儿说话的方法对患者进行听觉刺激,音乐播放8min/次,3次/d;采用摇晃、摆动的方式对患儿进行前庭觉刺激;由经过专业培训练的护士给患儿进抚触对患儿进行触觉刺激,15 min/次,2次/d。(4)康复训练指导:从出院1~2周开始,根据0~3岁小儿智能发育规律进行早期教育,结合患儿的大运动、精细运动、语言、情绪、认知能力情况,在出院后的1~2周后指导家属进行康复训练,如被动运动,定期进行随访指导。

1.3 观察指标

采用新生儿20项神经行为评定量表(NBNA),分别在患儿出生第7d、第14d和第28d对患儿的神经行为进行评定,检查由专业人员进行。测量12个月龄患儿的身高、体质量。采用中国标准化的贝来量表测定12个月龄患儿的智力发育指数(mental develovment index,MDI)和运动发育指数(psychomotive development index,PDI)。统计两组患儿12个月内颅内高压、低血糖、惊厥、呕吐、呛咳、癫痫等并发症的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表示,采取t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P<0.05则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第7d、第14d和第28d NBNA评分比较

(分)

表1示:(1)两组患儿在第7d NBNA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14d和第28d干预组NBNA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干预组第7d、第14d和第28d患儿NBNA评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呈现出递增趋势。

2.2 两组患儿12个月时身高、体质量、MDI、PDI、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表2示两组患12个月时身高、体质量相差不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的MDI、PDI明显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对新生儿HIE的抢救率存活率不断增高,但智力障碍和肢体残疾的发生率不断增高,HIE是导致小儿智力障碍和肢体残疾的主要原因之一[3]。HIE主要是因窒息等因素,造成脑组织缺血缺氧,使得中枢神经细胞死亡,进而引起运动、言语、智力、视力、听力等障碍的神经系统疾病,这些并发症可伴随患儿终身,严重影响了患儿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同时也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一定的压力。据有关研究表明,低于2岁的小儿大脑处于一个飞速发展的时期,脑组织的一些区域还能生成新的神经细胞,是未成熟的脑组织,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具有可变更性和代偿性,早期系统的治疗和护理干预对于缺血缺氧造成损伤的脑组织的修复具有重要作用。

对专业人员的培训,可使专业人员更好的掌握HIE的有关知识,能正确的对HIE患儿的各个方面进行评价,找出患儿的问题所在,针对性的对患儿进行干预,给患儿制定出系统的干预计划。

新生儿期的视觉、听觉、触觉、前庭觉的刺激,可通过传入神经,将信息传递给大脑组织,对大脑组织产生一定的刺激,可促进大脑皮层的发育,增强患儿视觉、听觉、触觉、前庭觉的适应能力,促进患儿神经行为的发育。在本研究中干预组第14d和第28d NBNA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证实了这一点。

对HIE患儿的干预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康复训练指导,可促进患儿的运动发育及减轻一些异常姿势的发生。护理人员对家属进行心理疏导,让他们接受自己的孩子,减轻一些心理问题的产生。对患儿家属的指导,以及让家属主动参与整个干预计划的实施很有必要性。也让他更好的去了解患儿,学会与患儿交流,促进患儿条件反射的产生,学会如何抚摸患儿,提高患儿的认知能力[4]。

护理干预是促进患儿运动智能发育的关键[5],越早期的有效的护理干预可有效的促进缺血缺氧性脑病新生儿的神经发育,改善患儿预后,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摘要: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缺血缺氧性脑病新生儿各个方面的影响。方法 选择2007年12月至2009年6月来我院新生儿科住院的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患儿98例,随机分成干预组和对照组各4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和常规护理方式,干预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感觉刺激等护理干预,对比分析两组患儿的神经发育和智能评分、12个月时并发症发生率等。结果 干预组的第14d、第28d神经发育评分,第12个月的MDI、PDI明显高于对照组,12个月内干预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可有效的促进缺血缺氧性脑病新生儿的神经发育,改善患儿预后,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关键词:护理干预,缺血缺氧性脑病,新生儿

参考文献

[1]崔焱.儿科护理学[M].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19.

[2]韩玉昆,整理.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诊断依据和临床分度[J].中华儿科杂志,1997,15(7):99.

[3]李彦丽.护理干预对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并发症和神经行为测定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9,25(10):43-44.

[4]马桂珍.抚触按摩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影响[J].中外健康文摘,2010,7(28):305-306.

上一篇:韩国影视文化下一篇:中日经济现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