膳食行为干预

2024-05-07

膳食行为干预(精选九篇)

膳食行为干预 篇1

为了解宜兴市中小学生对合理膳食知识的认知及相关行为情况,并评价健康教育等干预活动的效果,宜兴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于2014年3—6月对该市中小学生进行抽样调查和干预分析,结果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采用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从宜兴市56所小学和32所初中随机抽取3所小学和3所初中,再从每所小学的四、五年级各随机抽取1个班级,从每所初中的初一、初二年级各随机抽取1个班级,共12个班级666名学生作为调查对象。由经过统一培训的人员对问卷进行判读,筛除无效问卷,包括答题不完整、明显随意答题的问卷。同一学生干预前和干预后的问卷均有效才视为有效问卷,共筛除26份无效问卷,获有效问卷640份,其中小学生312份,年龄10~12岁;中学生328份,年龄13~15岁。

1.2 方法

2次调查均采用现场问卷调查的形式,由调查对象独立完成,调查结束后当场收回。2014年3月10—12日进行基线调查,然后对6所学校的学生进行干预。干预活动包括“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1年版)[2]和“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2007年版)[3]的健康教育大讲课,利用“5.20全国学生营养日”[4]举办关于合理膳食知识和行为的展板宣传和讲座。2014年6月4—5日对同批学生再次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内容与培训前一致。调查问卷根据“江苏省人群合理膳食指导方案”“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统一编制,内容涉及基本情况、膳食营养知识和日常饮食行为习惯等,题型包括单选和多选题。问卷中列入5题有关合理膳食知识的多选题,每题5或6分,满分27分。

1.3 统计分析

利用Excel建立数据库并录入数据,用SPSS 17.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统计方法主要为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干预前学生对“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或“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知晓人数为423,占66.09%。其中通过媒体知道占18.44%(118人),通过社区、公共场所等地区的宣传活动知道占25.78%(165人),通过家人、朋友知道占21.87%(140人)。

2.2 干预前后学生对合理膳食知识知晓情况比较

2.2.1 合理膳食知识总体得分

干预前总均分为(17.54±2.69)分,其中小学生平均得分(16.50±2.72)分,中学生平均得分(18.53±2.26)分。干预后总均分(23.37±3.05)分,小学生平均得分(22.72±3.27)分,中学生平均得分(23.99±2.68)分,均较干预前明显提高(Z值分别为-25.666,-17.987,-19.047,P值均<0.01)。

2.2.2 合理膳食知识知晓率

干预前,中小学生的合理膳食知识知晓率较低,特别是对“萝卜、西兰花、卷心菜中含有的物质能抑制多种致癌物质”“食盐过多与高血压有关”和“钾是人体必需的元素,钾盐可部分代替钠盐”知晓率很低;干预后,除对“坚持家庭定量用油和做菜不油炸是控制烹调油摄入的好办法”的知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中小学生对其他合理膳食知识的知晓率均有很大提高(P值均<0.05)。见表1。

2.3 干预前后学生合理膳食和身体锻炼行为比较

见表2。

注:()内数字为知晓率/%。

注:常饮牛奶是指每天1次或以上;多吃水果指每周吃水果3~7次;每天20 min以上锻炼是指放学后跑步、球类运动、跳舞、游泳等,不包括在校期间的运动。()内数字为报告率/%。

由表2可见,干预后学生合理膳食和身体锻炼行为总体比例明显升高,小学生从干预前的63.06%上升至干预后的77.88%,中学生从干预前的57.77%上升至干预后的76.98%(χ2值分别为65.895,110.105,P值均<0.01)。干预前中小学生“调查前1周常饮牛奶”“平时以白开水为主要饮水来源”及“调查前1周内多吃水果”报告率较高,干预后均有明显升高(P值均<0.01)。干预前小学生“调查前1个月每天进行20 min以上身体锻炼报告率较低,干预后报告率升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8);干预前中学生“调查前1个月每天进行20 min以上身体锻炼”报告率也较低,干预后报告率升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3 讨论

合理膳食不但能促进健康、促进生长和智力发展,而且对肥胖、营养不良、贫血等营养相关性疾病和肿瘤、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病的预防有长期作用。近年来我国中小学生膳食营养水平虽然有显著提高,但是营养不平衡仍是一个突出问题[5]。有研究表明,在学校开展合理膳食知识和行为的健康教育活动能有效提高中小学生合理膳食知识水平,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膳食行为[6]。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干预前中小学生的合理膳食知识知晓率较低,尤其是对合理营养与慢性病发病关系知之甚少,原因可能与学校不重视膳食营养知识教育和家庭不重视营养健康有关。干预后,无论小学还是中学,知识平均得分均高于干预前,且大部分合理膳食知识的知晓率都有显著提高,说明干预活动取得明显成效,学生对合理膳食知识有较大的兴趣。但中小学生对于“坚持家庭定量用油和做菜不油炸是控制烹调油摄入的好办法”的知晓情况却没有明显提高,可能存在以下原因:(1)此条目问题设置没有考虑到小学生的理解能力,存在难以理解的缺陷。(2)在对烹调油摄入知识的干预过程中,宣教内容模棱两可。(3)不排除小学生对于家庭烹调用油根本没有具体概念而存在随意勾选答案的情况。

干预的目的不仅是为了提高学生对合理膳食知识的知晓率,还应该促进学生改善相关行为,培养良好的膳食习惯[7]。由结果看出,干预前中小学生“常饮牛奶”“以白开水为主要饮水来源”以及“多吃水果”的报告率较高,“干预前1周内吃水果3~7次”报告率与北京市某小学的调查相近[8],主要与近年来生活水平提高、媒体宣传力度加大和家庭逐渐重视学生营养有关;干预后“常饮牛奶”“以白开水为主要饮水来源”以及“多吃水果”的报告率均有提高,可能与干预后学校改善学生饮水设施和饮水来源,学生向家长反映要求常饮牛奶、多吃水果及多喝白开水有关。干预前学生每天身体锻炼20 min以上的报告率较低,尤其是中学生报告率仅为3.05%,可能和家长不重视课外生活、对身体锻炼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和学校课程紧张课后作业过多有关;干预后中小学生每天身体锻炼20 min以上报告率虽有升高,但仍较低,提示学校和家长应为学生增加适量的身体锻炼时间和丰富的锻炼形式,学校可以增加学生每日的跑步、球类活动等时间,假期中家长可以安排学生进行游泳、跳舞、各种球类等活动,以多样化的形式提高学生对身体锻炼的兴趣。

健康教育的形式可以多样化,除了开展讲座、展板宣传等,还可以开设辅修课、举行知识竞赛等[9],宣教对象不能只针对学生本身,更应面向学校、家长、社区,全方位提高学生营养健康认知能力,改善合理膳食行为。

有研究显示,健康促进学校干预模式与学校健康教育相比,在改变学生的营养与健康知识、态度方面有着更为显著的效果[10]。健康促进学校是把所有决定学生健康水平的关键性因素组织起来,通过在学校的整体环境中规划和组织相关的活动,使学生得到外界有力的帮助,从而改进学习和健康的策略与技能[11]。宜兴市每年均有多所学校积极参与申报健康促进学校,建议教育、卫生部门利用此契机,鼓励各学校以膳食营养健康为切入点,系统地规划和组织各类活动,提高学生膳食营养知识的知晓水平,改善相关行为,帮助他们养成良好膳食习惯,从而让儿童青少年身体和智力得到全面良好的发展。

摘要:目的 了解宜兴市中小学生合理膳食认知及相关行为健康教育效果,为探索有效的合理膳食健康教育模式和改善学校、家庭膳食行为模式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宜兴市3所小学和3所初中的666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健康教育大讲课、展板宣传、讲座等形式进行干预。以问卷调查的形式进行基线调查,3个月后再次对同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以评估干预效果。结果 干预前学生对“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或“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知晓率为66.09%。合理膳食知识得分,小学生干预前为(16.50±2.72)分,干预后为(22.72±3.27)分(Z=-17.987,P<0.01);中学生干预前为(18.53±2.26)分,干预后为(23.99±2.68)分(Z=-19.047,P<0.01)。干预前后合理膳食行为和身体锻炼行为报告率,小学生从干预前的63.06%上升至干预后的77.88%,中学生从干预前的57.77%上升至干预后的76.98%(χ~2值分别为65.895,110.105,P值均<0.01)。结论 健康教育后中小学生合理膳食知识知晓率明显提高,合理膳食行为也得到明显改善。应从学校、家庭、学生全方位开展健康教育,帮助他们养成良好膳食习惯。

关键词:膳食,健康知识,态度,实践,干预性研究,学生

参考文献

[1]汤红梅,苏华林,方红,等.上海市闵行区居民膳食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J].中华疾病控制杂志,2010,14(11):1119-1121.

[2]中国营养学会.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01年)[M].拉萨:西藏人民出版社,2010.

[3]邬志薇,董加毅,童星,等.中国居民膳食宝塔(2007)的评价[J].现代预防医学,2011(23):4835-4839.

[4]卫生部,教育部.关于开展中国学生营养日宣传教育活动的通知(卫疾控发[2001]120号)[R].2001-04-19.

[5]季成叶,陶芳标,武丽杰,等.儿童少年卫生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78.

[6]何政,缪国忠.江阴市中学生合理膳食知识、行为健康教育干预效果调查分析[J].动物医学防制,2011,27(1):40-43.

[7]蓝晓芳,夏燕琼,秦祖国,等.广东省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村中小学生营养知识和行为健康教育干预效果评价[J].中国健康教育,2013,29(5):441-444.

[8]徐春燕,张倩,刘娜,等.北京市某小学学生蔬菜与水果消费及认知状况[J].中国学校卫生,2012,33(10):1160-1163.

[9]张文杰,王翠玲,朱世泽,等.泉州市大学生营养KAP对营养状况评价的影响分析[J].实用预防医学,2014,21(12):1423-1425.

[10]陈慕磊,胡小琪,李艳平,等.健康促进学校干预模式对学生营养与健康知识、态度影响的效果评价[J].中国预防医学杂志,2009,10(2):106-109.

膳食行为干预 篇2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27.292

健康教育是社区服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居民健康水平的重要措施之一。本社区以合理膳食为主题实施健康教育,并抓住家庭做饭这一关键环节进行行为干预。本文针对本社区肥胖和高血压患病率高这一现状,组织社区居民学习合理膳食的科学知识并把它落实到家庭做饭中去。在工作人员的服务和督导下,居民经过了知-信-行的过程,改变习惯了的不科学行为,逐渐养成良好的习惯,为进一步开展此项工作提供参考。

资料与方法

社区居民的健康问题是肥胖和高血压,患病率分别是为27%、32%,高于北京市平均水平。面对这一现状,组织社区居民学习合理膳食的科学知识并把它落实到家庭做饭中去;把每个家庭中负责买菜做饭的人员作为重点服务对象,鼓励他们参加此项活动。

准备工作要充分:社区工作人员在健康教育中扮演着教育者和指导者的角色,在思想认识和专业知识上要做好充分准备,需要学习心理学,社会学和演讲等专业知识。此项工作最终目的是让居民养成科学合理的做饭习惯,站在居民角度就是要改变个人习惯了的不科学行为。首先要了解什么是习惯:习惯是指生活中相对稳定的部分,由长时间逐渐养成的,一时不容易改变的行为倾向,是被强化了的行为,没有新的相似的行为取代旧的行为,习惯很难改掉。其次要知道:改变旧习惯只能是本人提高认知,端正信念,下定决心自愿改变才能实现。再次要熟悉:习惯行为是由人的潜意识支配的,要改变这个习惯了的行为,在行动时要集中注意力把它提到有意识中来执行,用新的行为替代它,并反复多次逐渐才能养成新习惯。改变居民习惯了的不科学行为需要有一个知-信-行的过程,在改变的过程中必然会有反复,工作人员要统一思想,认识充分,有打持久站的准备。进行行为干预时要做到科学合理,喜闻乐见,耐心细致,让居民乐意接受。

服务的方式与干预的方法:①方式:健康教育的多种方式并用以听讲座和组织座谈为主,发放宣传资料和工具为辅。在社区定时定点开展健康大课堂活动,由专业医生做合理膳食的主题演讲。发放的材料有“中国居民合理膳食指南”“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贴画;“盐勺”和“油壶”等日常用工具(以上材料与物品每户1份)。②方法:社区居民通过听讲座看资料,会认识到合理膳食是健康的基础,家庭做饭能达到科学合理就能使一家人受益。在社区工作人员指导下,居民根据自家的实际情况对照“中国居民合理膳食指南”找到自己不标准的行为,亲自制定出可行性的改变计划,写下来贴在厨房,告知家人或朋友,让他们提醒,下定决心按计划遵照执行。社区工作人员的工作是督导执行,电话回访2次/周,组织座谈1次/月,座谈时居民要相互介绍经验,出改变行为的好办法,断提高,促使居民逐渐养成科学的做饭行为习惯。

健康教育的内容:①明确什么是合理膳食及其标准:合理膳食是指1天3餐所提供的营养必须满足人体的生长发育和各种生理体力活动的需要;重点是吃得不多不少,质和量恰到好处。中国营养学会根据国情提出的合理膳食指南,是一个科学的标准,每个人的膳食行为都应该向这个标准看齐。②讲解合理膳食对肥胖、糖尿病、高血压的预防治疗具有不可替代地位和对个人保持健康状态具有重要的好处。③把合理膳食的科学知识落实到家庭做饭中去,要做到科学性与实用性相结合,要贴近生活,简单易行,执行起来有的放矢。首先是采购食材:食材选择要品种多样化,蔬菜水果要新鲜,选择优质蛋白为主,如鱼虾、鸡鸭;猪羊肉含脂肪多要少采。其次是做菜的方法要注意:提倡能凉拌的不蒸煮,能蒸煮的不烹炒;少放盐,标准是6g/(人?日),就是1个菜只放2勺盐;炒菜时少吃油,1个菜15ml。再次是个人吃饭习惯:不吃可疑食品,不吃剩菜,不吃菜汤;以上的行为习惯需要改正就要做到坚决果断。主食的控制,摄入总热量的改变要循序渐进,主食少做10%,提前准备好水果做零食。

结果

参与人员经过了3个月的学习和训练,逐渐养成了科学合理的做饭习惯,使全家人的膳食贴近了平衡膳食标准。开展这项工作5个月以来,围绕这一主题的组织多次的讲座,不断扩大影响,使本社区35%的家庭能够参与到这项活动中来。

讨论

在社区开展健康教育向居民传播科学健康知识,有计划有目标,组织重点人群,抓住关键环节,改变居民习惯了的不科学行为,要经过一个知-信-行的过程。社区工作人员要重视这一点,在自己思想和专业知识上做好充分准备;先让居民提高了认识,找出差距,再树立正确的信念,下决心改变行为,最终把学到的科学知识落实到自己的日常生活中,反复训练逐渐养成良好习惯。这样做对圆满完成社区健康教育工作,促进居民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金大鹏,吕一平,张超,王培玉.健康科普演讲教程与实践[W].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

2俞国良.社会心理学[W].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3沈国红,王丽.浅谈健康教育在社区护理中的作用及意义[J].社区医学杂志,2011,9(21):63-64.

4李艳青,周东华,于焕新.老年人健康分析及健康教育实施探讨[J].社区医学杂志,2011,9(21):65-66.

膳食行为干预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采用随机抽样法选取150例调查对象,研究对象纳入标准: (1) 18~65岁; (2) 在家做饭的家庭成员; (3) 当地常住居民。排除标准: (1) 排除肾病患者; (2) 排除每周在家吃饭次数少于10次的居民。

1.2 调查内容

包括问卷调查、健康教育和主动干预,问卷调查包括: (1) 研究对象一般情况调查; (2) 限盐减油适宜技术使用现况调查; (3) 调味品和高盐食品用量调查; (4) 家庭3日盐及调味品消费量调查。健康教育:开设健康相关知识讲座课堂,印发限盐减油膳食指导相关宣传单册。主动干预:发放控盐勺、控油壶。

1.3 调查方法

采取现场集中调查和入户调查相结合的方式对调查对象进行调查

1.4 统计学处理

资料分析应用SPSS 10.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用t检验、方差分析,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字2检验、秩和检验。

1.5 质量控制

为了减少调查中的偏差和失误,本次调查做了下列工作: (1) 组织调查员对调查问卷进行及时自查,检查调查项目的完整性与逻辑性,及时纠错补漏。 (2) 调查前向被调查对象详细阐明此次调查的目的、意义和内容,使其充分理解,求得合作。 (3) 现场调查时,对调查问卷的部分内容进行了解释,同时保证问卷的完整率。 (4) 回收问卷后及时复核,逻辑校对,并进行抽样检查,对存在问题及时更改和补充错漏。

2 结果

2.1 基本概况

经统计,干预后150户家庭中高盐、油饮食危害知晓率较干预前上升了18%,控盐勺使用率上升83.33%,控油壶使用上升89.33%,干预后愿意坚持使用的有97.34%,并希望相关工作人员能定期对其进行督导。见表1。

2.2 干预效果

150户家庭限盐减油膳食行为干预前后的效果比较,经限盐减油干预后,居民盐油摄入量均有下降,人均摄入量盐5.92 g、油24.52 g。见表2。

3 讨论

限盐减油是针对人们相关膳食行为的干预,健康膳食行为在社区慢性病防治中的作用越来越大,在社区把膳食行为控制措施从单纯的宣传知晓,提高到以量化为主的层次,使人们不仅停留在卫生知识水平的提高上,而更强调树立健康意识,建立科学的生活方式与健康的饮食习惯,最终通过合理膳食行为,达到防控慢性病,提高社区居民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的远期目标。

经过限盐减油饮食干预人们的膳食行为已经初步发生改变,盐、油摄入量均控制在正常范围内,生活中盐、油摄入更多的是一种以家庭为单位的集体行为,个人摄入量的多少往往与家庭的饮食习惯密切相关,调查结果显示,97.34%的居民愿意继续使用控盐勺、控油壶,并希望相关人员能定期对其使用情况进行督导,可见控盐勺、控油壶的使用是易于为社区居民所接受的,量化盐油摄入量使广大居民有据可依,对预防居民慢性病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总之,通过量化干预,社区居民的限盐减油意识得到明显提高,健康行为有了初步的转变,但合理膳食行为模式尚未形成,仍然需要逐步长期的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行动。

参考文献

[1]黄敬亭.健康教育学[M].第3版.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4:4.

[2]龚兰生.第十二届国际高血压会议概况[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1989, 17 (l) :57.

[3]心血管病人群防治及流行病学科研协作组.全国常见心血管病流行病学研究及人群防治工作1979~1985年规划[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1979, 10 (7) :81.

[4]李立明.流行病学[M].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4:192-210.

膳食行为干预 篇4

【关键词】住院病人;营养知识及行为;膳食调查

【Summary】 purpose:to actively cooperate with the clinical treatment, and promote disease recovery. Put forward the reasonable dietary advice through investigation of patients’ nutrition knowledge and dietary behavior as well as natritional problems.method:use 24h dietary review merhod. Do a random questionnaire survey for 135 patients. The results of the survey with SPSS software statistics. Put the 135 patients into two groups accoring to the different degree of the occupation and cultural. The patients’ answer about nutrition knowledge is very different. The highest right answer rate is food sources of dietary fiber 91.8%. the lowest one is the best food choices of iron-deficiency anemia, which is only 14.1%. the right answer rate of two group patients on the health food choice is only 61.3%. patients with differdnt occopations and different of culture have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p<0.05). result:patients’ nutritional knowledge is relared to their level education. Their correct answer rate for healthy food choice is very low.[the situation of dietary intake of patients] lack of ingestion of vegetables, legumes and soy products, milk and dairy products. High intake of protein and fat. Excess nutrient and nutrient deficiency exist at one time. Conclution:enhance patients’ health education. Medical institutions should guide the patients do reasonable diet through dissemination of nutrition knowlege and intervention of dietary behavior in order to establish healthy dietary behavior. In the face to abundant food, patients have the ablility to choose the healthy food. So that to enhance the effect and to promote rehabilitation.

【key words】 patients. Nutritional knowledge and behavior. dietary

【中图分类号】R【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1)05-0032-03

住院病人由于疾病种类不同。膳食营养配方一定要根据疾病的病理、生理变化及病人的膳食习慣而设计,要充分体现膳食设计个体化,营养素配方合理化。设计的膳食能通过适宜途径实施于病人。从而改善患者营养状况, 增强机体免疫力, 提高综合治疗效果, 促进康复[1]。为了解住院病人的膳食营养素摄入情况, 我们于2010 年6~12 月对医院住院病人135名进行了24小时膳食回顾调查。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2010年6~ 12月选择住院病人135名,其中神经内科脑梗塞病( A组)患者33人(男23人,女10人);心血管内科冠心病(B组)患者42人(男25人,女17人);消化内科胃肠道疾病(C组)患者35人(男19, 女16人);其它疾病(D组)25人( 男15人,女10人)。患者年龄17~ 83 岁。

1. 2方法 采用24小时膳食回顾调查表,对住院病人进行问卷调查,调查结果用SPSS13.0软件计算膳食摄入情况及三大营养素产热比指标。

2 结果

采用随机的方法调查150例,回收140份,回收率为93.33%,经复135份为有效问卷用于统计分析,有效率为90.00%。

2.1不同职业,不同文化程度的住院病人对营养知识调查结果

膳食营养素摄入情况4 组患者人均每天能量和蛋白质摄入分别为7.8 MJ 和74.1 g, 各占RNI的102.9%和84.3%,基本是合理。但不同疾病的内科病人差异较大,存在不同程度的营养素摄入不足或过剩。B组患者的蛋白质、热能摄入呈中度不足; A组患者脂肪摄入偏高( 供热比为28.4%); B组、C组和D组的钙摄入量呈现重、中度不足。见表2表2各组住院病人膳食营养素摄入量均值与RNIs比较(%)

2.3 摄入膳食中三大营养素产能比4组患者碳水化合物产能比例为55%~ 65%,基本合理;A组、D组患者蛋白质产能比例偏高( 超过15%);A组脂肪产能比例过高( 27.2%)。 见表3 。

表3各组住院病人膳食三大营养素产能比

3 讨论

从临床营养治疗的角度考虑,A组、B组患者均需控制膳食热能及脂肪摄入量,由于患者不懂合理营养搭配,在进食低热能膳食时导致蛋白质和大多数维生素无机盐的摄入不足,长期如此将对健康产生不良影响。A组患者同样由于不懂营养知识,住院期间仍然进食大量高蛋白食物,脂肪提供能量偏高, 但钙的摄入仍不足,对疾病康复不利。C组患者由于疾病本身特点,摄食与消化吸收障碍,对食物选择较为注意,但维生素、无机盐和微量元素摄入仍有不同程度的缺乏。D组患者除钙外,其他营养素摄入都能达到RNIs要求。上述结果表明,不同病种的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营养素摄入不足或过剩,尤其是心血管疾病患者存在的营养问题更为严重,营养过剩与营养缺乏同时存在。主要原因是住院病人营养知识缺乏,膳食搭配不合理。膳食中的蔬菜类、豆类及豆制品、奶类摄入不足,而这些食物在心血管疾病的防治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对住院病人进行营养知识宣传教育,使患者能根据病情正确选用食物,科学合理的搭配膳食。积极配合营养治疗,达到增强疗效,促进疾病康复的作用。

3.1住院病人缺乏营养保健知识问题突出从调查结果显示,135例住院病人的营养知识与其受教育程度有明显的相关性[2],营养的态度和行为也不尽相同;住院病人在营养知识的问卷中反映出较大的问题就是:病人对营养知识的正确回答率差异很大,最高是膳食纤维的食物来源为92.8%,最低是缺铁性贫血的最佳选食仅为13.1%,两组病人对健康食物的选择正确回答率也仅占61.3%。其中哪类食物富含胆固醇、高蛋白质低脂肪食物的选择、膳食纤维的食物来源,不同职业、不同文化程度的病人出现了显著性差异(P0.05)。关于主副食的搭配和合理膳食构成方面的问题上,认识存在明显的偏差,片面认为吃得贵、精、细就是吃得好;对常见病、多发病的营养治疗和保健知识了解甚少。住院病人部分营养素摄入不能达标的主要原因是缺乏营养知识、有偏食习惯。也和传统的饮食营养误区有关。对重要营养素的食物来源认识不足。

3.2加强住院病人营养知识健康教育,帮助患者改变生活方式,纠正不良饮食习惯,消除或减轻影响健康的饮食营养危险因素[3] 。从表1可以看出患者的营养知识、行为和文化素质有明显的关系,说明文化素质的提高有助于更好的吸收营养保健知识,增强理解能力和判断能力,提示应加强文化素质教育,从而提高全民的健康保健意识,把营养保健当作自觉行为而不是被动行为[4]。

3.3住院病人的营养保健知识的宣教工作亟待加强我们的调查表明:大多数的患者都有强烈的营养保健需求,但往往缺乏必要的指导,在患者营养知识来源的调查中,大多数患者的营养知识来源于书本、电视广告和长辈的经验,显然这就很容易导致患者营养知识的片面和误区;因此普及营养保健知识,全面提高住院病人的营养保健知识和意识。使他们充分认识到营养与健康的关系。科学、合理的膳食搭配,对降低慢性病的发病率都具有重大意义[5]。对临床各科疾病的预防和辅助治疗更有一定的重要性[6]

3.4按照中国居民膳食指南要求,加强住院病人营养健康教育的干预措施,平衡膳食可以全面提高住院病人的营养行为[7]。健康教育干预对于住院病人的的膳食行为有良好的影响。营养健康教育等干预对营养改善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营养咨询指导,可以提高病人的营养知识和健康保健意识,最终明显改善病人的营养状况[8]。

3.5建立和健全各级的营养健康教育机构,医院和各级医疗机构应举办各种营养知识讲座营养宣教不能以书刊杂志、收音机、网络等非感性的途径进行[9]。应以咨询讲座的形式满足主体患者的需求,并可根据患者的文化水平和理解能力、安排适合于患者个性化的教育形式,通过开设多种营养咨询项目,如门诊、专题讲座、电话咨询、社区宣传、信函咨询、网络咨询,建立营养保健的信息网等综合方法,这样效果较好[10]。使调查对象有着接受营养教育的良好态度,这是实现从态度→ 行为转变的基础[11]。以点到面,扩大影响力,增加营养教育的受益面,系统提高住院病人的营养知识,全面改善营养不良行为,促进健康。

参考文献

[1]吕利,等:住院病人营养状况调查[ J ]中国临床营养杂志,2001,9(4):238 .

[2] Ferraz EM et al.Interpregnancy interval and low bieth weight:findings from a case-control study.Am J Epidem 1988,128(5):1111.

[3] 蔡东联。实用营养学[ M ]。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3。

[4] 李建,等.成都地区部分社区NIDDM患者的营养知识、态度和行为调查.华西医学.2001;16(2):187-189.

[5]王长秀.浅谈学习兴趣在《营养与食品卫生学》教学中的 重要性[ 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6.12(7):12

[6] 何志谦。人类营养学[ 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8.

[7] 陈仁惇。营养保健食品[ M ] .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1。45。

[8] 李建,等.成都地区部分社区NIDDM患者的营养知识、态度和行为调查[J].华西医学.2001;16(2):187-189.

[9]張怡红,等.对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需求调查及分析.现代护理.2001;7(1):73

[10]Gwatkin DR. Nutrition education:an overview of the issues.Food Nutr Bull 1985,7(2):55

[11] 贾伟廉主编.健康教育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8.80-87

膳食行为干预 篇5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干预对象为公司全体员工。包括一线生产线工人、管理人员及文职人员,共3500人。调查对象为工作满一年的员工,基线调查1564人,男823人,女741人,终期调查1657人,男960人,女697人。

1.2 方法

1.2.1 问卷调查

根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07版)设计调查表[3],并结合企业职工访谈结果,自行设计问卷,经预调查后修订而成。问卷内容包括基本信息、各类食物的摄入频率和摄入量以及一般健康状况的调查。

1.2.2 膳食营养干预

进行为期1年的膳食营养干预。开展系列讲座:以预防超重、肥胖为中心,围绕健康生活方式展开。培训:厨师、食堂管理人员培训,开展营养与健康、科学膳食及营养餐方面的理论和技能培训,制定健康食谱;掌握制作低盐少油菜肴技能;提供品种丰富的菜品及水果。环境支持:制定每周健康食谱,按食谱烹饪每日每餐食物,大致算出热量,并设置健康提醒。摆放身高体重秤和体重指数(BMI)转盘。在活动室建立健康指标自助检测点,提供身高、体重、血压测量服务。食堂窗口LED,滚动播放健康饮食知识。宣传:在活动室、宿舍区楼梯张贴健康提示,随处提醒员工进行合理膳食的重要性。每季度发放一次健康生活方式小传单。

1.2.3 质量控制

为保证调查的真实性和可靠性,调查前张贴海报进行宣传,说明调查的目的和意义。开发APP,统一采用平板填写调查问卷,尊重调查对象,签署知情同意书。

1.3 统计学处理

平板APP上传电脑导出数据。数据库建立后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数据管理和统计分析,对指标变量进行频数描述等统计学分析。检验水准α=0.05,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基线调查1564人,男性占53.62%(823/1564),女性占47.38%(741/1564),终期调查1657人,男性占57.94%(960/1657),女性占42.06%(697/1657)。与基线调查结果相比,终期调查中男性比例略有增加,女性比例略有减少。20-24岁年龄组比例略有减少,25-29岁年龄组比例略有增加。

2.2 每周进食蔬菜频率的比较

职工近一年来每周进食蔬菜的频率未见有统计学显著性的改变(P>0.05)。不足每周一天及每周6-7天的比例略有减少,每周1-3天及4-5天的比例略有增加(表2)。

2.3 每周进食水果频率的比较

职工近一年来每周进食水果的频率未见有统计学显著性的改变(P>0.05)。不足每周一天及每周6-7天的比例略有减少,每周1-3天及4-5天的比例略有增加(表3)。

2.4 每周进食豆类及豆制品、干果、枣类频率的比较

职工近一年来每周进食豆类及豆制品、干果、枣类的频率增加(P<0.05)。不足每周一天及每周6-7天的比例略有减少,每周1-3天及4-5天的比例略有增加(表4)。

2.5 每周进食含糖饮料频率的比较

职工近一年来每周进食含糖饮料的频率未见有统计学显著性的改变(P>0.05)。不足每周一天及每周4-5天的比例略有减少,每周1-3天及6-7天的比例略有增加(表5)。

3 讨论

合理营养是健康的物质基础,而平衡膳食又是合理营养的根本途径。我国居民目前受到与膳食营养相关的慢性疾病的威胁愈加明显。在高速发展的时期,对膳食营养问题适时干预,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新鲜蔬菜、水果是人类平衡膳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维生素、矿物质、膳食纤维和植物化学物质的重要来源。对保持身体健康,保持肠道正常功能,提高免疫力,降低患肥胖、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疾病风险具有重要作用。我国成年人推荐每天吃蔬菜300-500g,水果200-400g。大豆含丰富的优质蛋白质、必需脂肪酸、B族维生素、维生素E和膳食纤维等营养素。是重要的优质蛋白质,建议每人每天摄入30~50 g大豆或相当量的豆制品[4]。大量饮用特别是含糖量高的饮料,会在不经意间摄入过多能量,造成体内能量过剩。减少油炸食物、膨化食品使用频率。安排零食作为一日三餐之外的营养补充,可以合理选用,但来自零食的能量应计入全天能量摄入之中。膳食应清淡少盐,建议每人每天食盐摄入量不超过6g,减少高盐食品的食用。

豆类及豆制品、干果、枣类进食频率较少,含糖饮料、油炸食物、膨化食品、高盐食物、非正餐时吃过零食(不含饮料)食用频率较高。分析原因:①该职业人群年龄均较小,大部分为30岁以下年轻人员,上海交通大学营养系调查北京、上海、广州的6000人研究显示随着年龄增加,人们的饮食习惯越来越好。②职业人群膳食结构与平衡膳食宝塔有一定差距,且不易被干预改变。职工食堂为迎合年轻人的口味,提供的菜品丰富多样,虽提供健康饮食,单不受欢迎。有调查显示,二三十岁者的饮食缺点最多:喜欢高糖、高脂、高盐食物,喜欢各类调味品,饮食时间不规律,食用快餐频率高。③职业人群营养知识正确率较低,在营养知识水平方面认识不足[5]。

经过一年的干预效果无显著差异,干预未取得理想的效果。相关营养行为无明显改变,仅饮食习惯与健康关系的认知有所上升。职业人群接受能力强,饮食与健康的关键性问题的认知上能较快得到提高,但要形成健康的饮食行为还需要较长时间的干预。国内外也有较多在在工作场所开展膳食干预工作,研究结果引起社会的重视。

职业人群作为将来心脑血管的潜在人群,及早开展长期的膳食营养干预工作,不仅能让职业人群长期获益,影响终身,还能辐射家庭及人际关系中的其他人员,使其获益。信息化时代,单位有高效集中发布信息优势,员工更能获得准确、科学的营养健康知识,倡导健康生活理念。

根据分析结果,建议加大在职业人群中开展膳食营养调查与干预工作调查研究,合理利用职业平台开展在职员工的营养宣教活动,促进职业人群采纳有益健康的营养相关行为习惯,平衡膳食,合理营养,提高健康水平,从而减少未来一系列慢性相关疾病如肥胖、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等的发病率。

摘要:目的:探讨在工作场所的职业人群中实施健康干预项目的可行性,通过干预活动,提高职工健康膳食行为习惯。方法:开展基线和终期调查并进行比较分析分析,开展为期一年的关于膳食营养相关干预工作。结果:相关膳食营养行为改变无显著差异,饮食习惯与健康关系的认知有所上升。结论:职业人群的蔬菜、水果摄入,豆类及豆制品、干果、枣类摄入均较少,含糖饮料、油炸食物、膨化食品、高盐食物、非正餐时吃过零食(不舍饮料)频率均较高。一年的干预效果不显著,需广泛在职业人群中长期开展膳食营养干预。

关键词:营养,职业人群,营养干预,饮食习惯,健康关系

参考文献

[1]李立明,饶克勤,孔灵芝,姚崇华,向红丁,翟凤英,马冠生,杨晓光,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技术执行组.中国居民2002年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5,07:478—484.

[2]常改,李静,潘怡,郑文龙江国虹.天津成人膳食结构及与慢性病的关系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09,11:2125—2127.

[3]陈隽,郑晶泉,顾梅蓉,沈丽娜.上海市浦东新区某企业员工营养知信行的干预效果[J].职业与健康,2012,23:2849—2852.

[4]徐金平,李朝林,周安寿.工作场所健康促进工作进展[J].中国工业医学杂志,2010,05:360—363.

膳食行为干预 篇6

1资料与方法

1.1对象

2012年6月—2014年6月在金坛市城东医院住院就诊的初诊为2型糖尿病3个月内的患者54例,诊断均符合1999年WHO的糖尿病诊断标准。

1.2方法

采用问卷形式对 入选的初 诊糖尿病 患者进行 膳食营养认知方面的调查,由床位责 任护士与 患者一对一逐条询问并记录,总共54份,回收有效 问卷54份,回收有效率100%。问卷主要内 容有食物 交换份法、三大营养物 质的合理 搭配、食物的选 择和禁忌、标准体重的计算、每天所需 总热量、固定进餐 时间、能否吃水果。在患者住院期 间,发放 《糖尿病患者膳食 指导手册 》等宣传资 料,由专人 (责任护士)进行营养健康 教育,主要包括 糖尿病的 饮食治疗原则、糖尿病的饮 食疗法和 血糖监测 、糖尿病防 治的相关知识、中国居民 膳食指南、平衡食物 种类及其营养价值等,干预后5天再次进 行相同的 问卷调查。

1.3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1.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s描述,计数资料采用构成比描述,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

2结果

入选患者男性25例,女性29例,平均年龄(52.17 ±10.72)岁,文化程度:小学及以下15例(27.78%), 初中22例(40.74%),高中及以 上17例 (31.48%)。 之前受过糖尿病健康教育8例(14.81%)。表1为54例患者干预前后的膳食营养认知情况。

3讨论

糖尿病是目前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已有大量研究证实健康教育特别是饮食指导在糖尿病治疗中的重要作用。然而研究发现约有60%的初诊糖尿病患者不知道饮食的分配、方式,致使患病后生理、心理、社会适应能力等受到影响[2]。初诊糖尿病的患者对糖尿病饮食的重视、认识程度不够,患者很难改变日常养成的饮食习惯,认为自己目前仅仅是高血糖状态,许多人无明显的“三多一少”临床症状,尚未发生糖尿病的急、慢性并发症,自认为无需严格糖尿病饮食。从本调查看出,受过糖尿病健康教育仅仅只有8例(14.81%),广大患者并没有得到合理、规范的糖尿病健康宣教、治疗,也没有引起患者本身足够的重视。因此,为能增加患者对糖尿病知识的了解,提高患者自我保健意识和生存质量,应向初诊糖尿病患者实施正确、及时的膳食营养指导。

合理饮食是糖尿病规范治疗的基础,对控制病情发展和预防并发症有重要作用。但相当部分的患者认为得了糖尿病,就是少吃甚至不吃,长期错误的观念导致贫血、营养不良,往往低血糖频发,甚至有可能威胁生命。长期的饮食治疗,合理选择食物种类和各种食物的合理搭配,对控制糖尿病是最基本也是最有效的, 三大营养物质的合理搭配,膳食总热量的20%~25% 应来自脂类,55%~65%来自于碳水化合物,蛋白质提供的热量占总热量的10%~20%[3];首先计算出病人的标准体重,然后计算每天所需总热量,每日所需要总热量=标准体质量×每公斤体质量需要的热量,少量多餐对糖尿病而言是一种较好的进食习惯,一日至少三餐,定时定量,宁可多餐,三餐热量可按1/3、1/3、1/ 3或者1/5、2/5、2/5分配。本调查中,干预前患者的认知情况不容乐观,经过住院期间的护理干预后,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膳食营养知识的总体认知优于干预前, 与相关文献报道一致[4]。

食物交换份法是目前国内外医院应用最为广泛应用的饮食教育 方法之一。凡能产生376.56kcal(90 kJ)热量的食 物即为一 个 “FEL”(Food Exchange List)。相当于米面25g,绿叶蔬菜500g,牛奶125 ml,瘦肉50g等。该方法是将食物按照来源、性质分成4大组、8小类,不同类食物所提供的能量相同,同类食物提供相同的能量,所含的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相近,患者通过食物交换份表可以变换食谱,保证了饮食的多样化,提高了生活质量[5]。

在糖尿病所有治疗方案中,饮食治疗是糖尿病治疗重要的基础措施,必须严格和长期执行,但是在实际操作中,饮食治疗一直是糖尿病教育、治疗的难点[6], 周琴琴[7]等的研究发现,许多糖尿病患者自身的饮食习惯、认知根深蒂固,很难改变,有些患者不以为然,抱着轻视的态度,有些患者认识片面之后走极端,对于饮食的控制过于严格、苛刻,限制饮水、禁吃水果,这些都给诊疗带来困难。多项研究表明[8,9,10],通过对患者的健康教育、提高患者对膳食营养等方面的认知、从而提高治疗依从性是解决这一难题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膳食行为干预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上海市某社区流行病学调查所获得的120名IGR居民作为研究资料, 符合2003美国糖尿病协会 (ADA) IGR的诊断标准 (静脉血浆标准) , 即:空腹血糖≥5.6mmol/L且<7.0mmol/L为IFG, 服糖后2h血糖≥7.8mmol/L且<11.1mmol/L为IGT, 排除妊娠及哺乳期妇女、精神疾患的病人、重要脏器严重功能衰竭者。

采用掷硬币法 (正面为干预组, 反面为对照组) 将研究资料按1:1的比例随机分为对照组 (60例) 和干预组 (60例) 。由于搬迁, 拒绝干预等原因, 最终研究的样本量为对照组58例, 营养干预组57例, 所有研究资料均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研究内容和方法

1.2.1 干预方法

干预时间为6个月。干预组在干预的前三周每周开展时长1h的集中教育, 共3次, 以专家授课、播放视频和分发资料的方式, 先后介绍糖尿病的相关知识和膳食指导 (包括基本营养知识, 食谱配置方法等) 。干预期间开展个体营养指导:采用24h膳食回顾法, 在膳食调查表上记录连续3d每人进食的食品种类及数量, 膳食调查表录入专业软件《营养之星专家系统》, 评价每人的膳食摄入情况, 计算出每人每日各种营养素的摄入量、三大营养素 (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 的供热比, 结合个人喜好制订科学食谱每月发放1次, 共6次, 并每两周上门或电话随访进行营养膳食指导。对照组仅给予健康教育, 照常饮食起居按常规随访管理。

1.2.2 评价方法

对照组与干预组分别在干预前后开展相关指标评价, 包括:每日摄入总能量、三大营养素每日摄入量及其供热比、每日膳食纤维摄入量、每日胆固醇摄入量。

1.3 质量控制

为保证研究方案的顺利实施, 本研究建立了课题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分管院长 (科长) 和社区医师组成的二级管理系统。在研究实施前, 对社区医师进行严格培训。

1.4数据分析与处理

本研究采用Epidata 3.1软件对所有数据进行录入、核实和整理, 然后运用SPSS 13.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和统计检验。两组人群干预前、后膳食指标的显著性差异采用t检验。

2 结果

2.1 基本情况

对照组与干预组的男女比例分别为1:2.05与1:2.17, 其构成无统计学差异 (P>0.05) 。对照组与干预组的平均年龄分别为:57.07岁与67.98岁, 干预组年龄略大于对照组。文化程度以初中以上文化为主, 干预组和对照组分别占93.1%和84.75%。职业方面, 离退休人员所占比例为:对照组62.07%, 膳食组87.72%, 两组的职业构成无统计学差异 (P>0.05) 。

2.2 两组干预前膳食摄入情况比较

干预前干预组与对照组每日的膳食摄入情况无统计学差异 (P>0.05) 。见表1。

干预组干预前后的膳食摄入情况比较, 干预后脂肪摄入与脂肪供能下降明显, 膳食纤维摄入显著增加, 碳水化合物供能显著增加, 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1) 。见表2。

注:*:P<0.01

干预后比较干预组与对照组膳食摄入情况, 干预组能量的摄入、脂肪的摄入、胆固醇的摄入、脂肪供能明显低于对照组, 膳食纤维的摄入、碳水化合物供能明显高于对照组, 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1) 。见表3。

注:*:P<0.01

3 讨论

合理饮食的关键之一就是控制饮食总热量。如果摄入的总热量过多, 将导致体内脂肪堆积引发肥胖, 从而可能导致糖代谢障碍[6]。本研究显示, 干预6个月后, 干预组与对照组相比, 每日总能量的摄入明显减少, 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

脂肪是重要的供能物质, 糖尿病条件下对脂肪的关注主要在于摄入不同种类/剂量脂肪后对糖代谢、胰岛素抵抗及血脂的的影响, 及其随后表现在各系统器官的后果。有关研究表明[7], 脂肪的过多摄入, 可使血脂水平增高、降低糖耐量、增加胰岛素抵抗的作用, 从而增加了糖尿病发生的危险性。本研究显示, 干预后与对照组相比, 干预组脂肪摄入量明显减少, 脂肪供能也明显降低, 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1) , 但是仍高于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30%的上限;碳水化合物供能比明显提高, 可见经过干预后社区糖尿病前期人群的膳食结构有了较大改善, 但是还需继续提高。

膳食纤维可有效控制餐后血糖上升幅度及改善葡萄糖耐量, 并可控制脂类代谢紊乱。膳食纤维的降血糖机制可能主要为: (1) 膳食纤维减慢胃排空速度, 从而延缓糖类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 (2) 膳食纤维增加食糜形成大胶团从而限制食物营养成分与消化酶接触, 使消化过程减慢。 (3) 膳食纤维可使肝细胞上胰岛素受体数目增多, 对胰岛素有亲和力[8]。因此, 英、美、加拿大糖尿病协会, 都主张糖尿病病人食用来自天然食品的膳食纤维, 并认为应给予20~35g/d[9]。本次研究中, 干预后干预组膳食纤维的摄入量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1) , 且基本符合参考摄入量标准[10]。建议糖尿病前期人群多食用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 如水果, 蔬菜, 豆类及全谷食品 (如全麦面包) 等。

临床前瞻性队列研究发现, 大量摄入胆固醇将显著增高糖尿病患者心血管病患病风险[11]。限制膳食胆固醇摄入有助于控制血胆固醇水平。干预后干预组胆固醇的摄入量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

糖尿病前期人群是糖尿病发展过程中的重要阶段, 在此阶段采取有效干预措施可预防糖尿病的发生发展。大庆研究[5]也证实单独的膳食营养干预可使IGR患者的糖尿病危险度下降31%。因此, 营养干预作为重要的干预手段, 值得在糖尿病前期人群中推广。

摘要:目的 探讨营养干预对糖尿病前期人群膳食摄入的影响。方法 将社区流行病学调查所获得的糖尿病前期人群随机分为营养干预组 (n=57) 和对照组 (n=58) 。干预组接受6个月的营养干预, 对照组仅接受健康教育。结果 干预组经过6个月的营养干预后, 能量的摄入、脂肪的摄入、胆固醇的摄入、脂肪供能明显低于对照组, 膳食纤维的摄入、碳水化合物供能明显高于对照组, 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1) 。结论 营养干预能有效改善社区糖尿病前期人群的膳食摄入结构, 值得推广。

膳食行为干预 篇8

关键词:健康知识, 态度, 实践,营养状况,学生

近年来, 我国对青少年营养的重视度越来越高, 从1985年开始至今把减轻儿童青少年营养不良和预防儿童青少年肥胖作为重点工作在全国进行大规模研究[1]。有研究显示, 近20 a来, 我国一些大城市的学龄儿童超重、肥胖率已上升了4 ~6倍, 比某些发达国家的流行早期更迅速[2]。

延边地区学生超重和肥胖发生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主要与能量和营养摄入过多、膳食结构不平衡、体育锻炼不足等有关[3]。科学、合理的膳食不仅能促进儿童健康成长, 也可以预防成年期疾病及减少社会负担[4]。为此, 笔者对延边地区小学生的营养知识、态度与膳食行为现状进行调查, 为进一步探索学生营养相关健康教育模式奠定基础。

1 对象与方法

1. 1对象采用方便抽样方法, 选取汪清县、安图县、延吉市各1所小学。纳入标准为自愿参加本次研究, 能够独立完成汉语问卷的四年级学生, 排除智力低下学生。共发放调查问卷720份, 收回有效问卷720份, 有效回收率为100%。其中, 汪清县学生196名, 安图县学生207名, 延吉市学生317名; 男生388名, 女生332名; 年龄8 ~13岁, 平均 ( 9. 84±0. 78) 岁。

1. 2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收集资料。由接受过培训的调查员进入到每个班级进行问卷调查, 向研究对象说明调查目的, 说明调查的匿名性与资料的保密性, 在获得同意后完成资料收集。

1. 2. 1一般人口学资料包括一般特征 ( 性别、年龄) 、家庭经济状况 ( 自己有居室、交通工具) 、业余时间安排 ( 放学后做什么、学校休息时间做什么) 等。

1. 2. 2营养知识、态度及膳食行为营养知识部分包括15个条目, 有对、错2种选项, 每条答对记1分, 答错记0分, 总分在0 ~15分之间, 分数越高, 表示学生营养知识掌握度越高; 该部分Cronbachα系数为0. 712。营养态度部分包括13个条目, 采用李克特式5分制计分, 总分在13 ~63分之间, 分数越高, 表示学生持有的营养态度越积极; 该部分Cronbachα系数为0. 753。膳食行为部分包括9个条目, 总分在9 ~ 26分之间, 分数越高, 表示学生营养行为越好; 该部分Cron- bachα系数为0. 736。

答对每个部分的80%, 认为具有良好的营养相关知识、态度及膳食行为。

1. 3统计学方法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 17. 0软件。对一般人口学特征、营养知识、营养态度及营养行为得分进行描述性分析; 对小学生一般人口学特征与营养行为的差异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及单因素方差分析; 对营养知识、膳食行为与一般人口学特征相关性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

2 结果

2. 1营养知识、态度及膳食行为得分延边地区小学生营养知识、态度及膳食行为平均得分分别为 ( 9. 12±1. 95) 、 ( 46. 32±5. 35) 、 ( 20. 68±2. 36) 分。掌握良好营养知识的小学生仅占10. 6%, 具有良好营养态度的小学生占12. 4%, 有42. 2%的小学生有良好的膳食行为。

2. 2膳食行为单因素分析膳食行为在不同性别、居住情况、自己是否有居室、交通工具、业余时间安排情况小学生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 P值均 <0. 05) 。女生膳食行为比男生好, 以私家车为交通工具的学生膳食行为比走路或采用其他交通工具的学生好, 在学校休息时间玩的学生比学习的学生膳食行为差。见表1。

2. 3营养知识态度及膳食行为与一般人口学特征相关分析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表明, 营养相关知识与膳食行为无相关, 与交通工具相关有统计学意义 ( P < 0. 05) 。营养相关态度、性别、居住情况、自己是否有居室、交通工具、业余时间安排与膳食行为相关均有统计学意义 ( P值均 <0. 05) 。见表2。

注: * P <0. 05, **P <0. 01。

3 讨论

本次研究发现, 延边地区小学生营养知识掌握度并不高, 营养态度也不令人满意。我国近年来很多研究结果均显示, 青少年营养知识掌握度差, 对食物成分的关注不足, 从而导致各种不良的膳食行为, 严重影响其生长发育[5,6]。此次研究中仅42. 2% 的小学生有良好的膳食行为, 且女生比男生好, 可能与女生平时更注重自身形象、关心个人身材有关, 与刘淮玉等[7]的研究结果一致。由于生理上的区别, 男孩对食物的摄入远远高于女孩, 并多偏向于肉类及薯条类, 从而更容易造成肥胖及超重。

小学生因年龄小, 认知功能尚未完善, 容易受周围环境及家长的影响, 很难自觉形成健康的膳食行为。本研究显示, 与父母同住的学生膳食行为得分比跟其他人住的学生更好, 父母相对其他人更注重孩子的健康, 直接有效地对孩子膳食行为产生影响。延边地区作为中俄朝3国交界的特殊地区, 外出劳务的人口多。有调查显示, 延边地区留守儿童在2007年人数便有5. 3万, 相应人群心理、生理健康问题更需要引起关注[8,9]。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也显示, 家庭经济状况及业余时间安排与小学生营养相关态度、膳食行为具有相关性; 家庭经济状况越好、业余时间安排越有效的学生, 其营养态度越积极、膳食行为也越好。与Long[10]和Colleen等[11]的结果一致。

丰富的营养知识、积极的营养态度、健康的膳食行为是合理营养的基础。王运良等[12]对2 039名大学生进行调查时发现, 营养态度和知识与其营养行为呈正相关。在本次研究中, 延边地区小学生膳食行为只与营养态度呈正相关, 与营养知识无相关。这可能与本次研究对象为小学生、年龄小、知识接受能力差有关, 原因有待进一步探讨。小学生处于生理、心理飞速发展的关键时期, 此时形成的膳食行为影响着一生的健康, 更是学生正常生长发育的保障。延边地区小学生营养知识、态度及行为得分并不高, 提示有效而及时的健康教育是必不可少的。应从健康教育进入学校课堂、家长及学生共同参与等多方面着手, 长期广泛进行, 并实现从获得知识、转变态度到改变膳食行为的过程, 引导学生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

参考文献

[1]米杰, 程红侯, 冬青.北京市2004年2~18岁儿童青少年超重和肥胖流行现状[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2006, 27 (6) :469-474.

[2]陈芳芳, 米杰.儿童肥胖的评价标准及流行现状[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2007, 23 (12) :1837-1840.

[3]方今女, 全贞玉, 崔莲花, 等.延边朝鲜族与汉族中学生生长发育状况比较研究[J].中国学校卫生, 2000, 21 (6) :448-449.

[4]卢巧艺.长沙市某区小学生营养KAP现状及宣教试点研究[D].长沙:中南大学, 2009.

[5]王文祥, 蒋东勇, 洪晓东, 等.福建省中学生营养知识态度和行为现状[J].中国学校卫生, 2012, 33 (1) :21-25.

[6]潘茜, 李晓辉, 冯敏, 等.成都市小学生营养知识水平调查分析[J]预防医学情报杂志, 2012, 28 (11) :875-877.

[7]刘淮玉, 单成迪, 刘红, 等.中小学生饮食行为与超重、肥胖关系的研究[J].中华疾病控制杂志, 2010, 14 (7) :603-605.

[8]金明淑.朝鲜族中小学单亲、无亲家庭学生教育初探[D].延吉:延边大学, 2004.

[9]李春玉, 葛秀杰.朝鲜族留守儿童问题研究进展[J].护理研究, 2012, 26 (3) :760-761.

[10]LONG DL.Nutrition knowledge of sports physical therapists[J].J Orthop Sports Phys Ther, 1989, 10 (7) :257-263.

[11]COLLEEN A, SSSAN J.Nutrition knowledge, attitude and practices of older and younger elder in rural areas[J].Am Diet Assoc, 1991, 91 (11) :139.

膳食行为干预 篇9

关键词:孕妇,膳食调查,营养保健

孕妇在妊娠期间不仅要维持自身的营养需要,还要保证胎儿的生长发育及乳房、子宫和胎盘发育的需要,也为分娩和产后授乳作好营养储备,所以适宜的孕期营养直接关系到胎儿、婴幼儿乃至青少年及成人体格、智力的全面发展,对母体及婴幼儿的健康有重要意义[1]。为了保证胎儿的正常发育、促进孕妇健康,顺利分娩及产后的乳汁分泌,孕妇必须注重自身的合理膳食和营养补充。本研究对孕妇的营养知识水平和饮食行为进行调查,旨在为孕妇的营养和膳食指导工作提供参考。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9年9月-2010年6月在我院接受检查和住院治疗的孕妇400例,采用随机方法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姓名、年龄、文化程度、职业、体质量、身高、孕期、体质量指数(BMI)评价。

1.2 调查方法

营养知识采用问卷式调查方法,问卷参照国外问卷,依据中国人的实际情况作了必要的增减,项目及答案选项经过专家讨论确定,每个项目的权重由TELPH法确定;问卷经过信度、效度检验,可靠系数为0.78,营养知识的测量难度经过难度、正态性、区分度检验适中。饮食行为通过问卷和膳食回顾采用理想膳食模式(DDP)来评价,DDP总分为100分,实际膳食DDP总分接近100分,表示膳食营养良好,<70分则表示该膳食模式较差。

1.3 统计学方法

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营养知识水平和饮食行为情况

营养知识问卷调查信度、效度和区分度能较好的反映,营养知识和DDP的总体得分较好,说明我市孕妇健康保健知识、意识及饮食行为较好,但标准差较大也提示营养普及工作的不平衡。见表1。

2.2 营养知识和饮食行为的关系

2.2.1 营养知识水平和DDP得分间的关系:

孕妇的营养知识水平得分越高,其饮食行为的DDP越接近理想模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注:与<70分和70~80分比较,*P<0.05

2.2.2 膳食构成与营养知识水平的关系:

孕妇营养知识水平得分越高膳食构成越合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注:与<70分和70~80分比较,*P<0.05

2.2.3 饮食规律性与营养知识水平间的关系:

孕妇营养知识水平得分越高饮食越有规律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注:与<70分和70~80分比较,*P<0.05

3 讨 论

本资料显示,400例孕妇尽管总体营养知识和饮食行为得分情况较好,但标准差较大。文化程度和其他相关因素的影响,孕妇的营养知识掌握程度差别较大,营养的行为也不尽相同[2]。孕妇在营养知识的问卷中反映出较大的问题就是:(1)对营养在孕期和胎儿发育中的作用认识不足,并缺乏一定的重视;(2)关于主副食的搭配和合理膳食构成方面,认识存在明显的偏差;(3)对孕期常见病、多发病的营养治疗和保健知识了解甚少。上述营养知识的欠缺和误区也直接反映在其营养行为上。偏食、不重视妊娠期营养素的合理补充、营养不均衡、结构不合理以及妊娠并发症或合并症导致的孕妇营养不良,即使营养充足,但缺乏一些必要营养素,仍会影响胎儿的生长发育[3]。

本资料显示,孕妇的营养知识和行为存在明显的相关性,说明孕妇的营养知识可以支配其及家人的营养保健意识,而营养保健意识又可以引导其营养健康行为;同时营养保健知识也可以直接作用于她们的实际生活,特别是饮食生活。有研究表明:孕妇文化程度与其血红蛋白值呈正相关,孕前1年菌藻类及肉、蛋、禽类摄取频率,孕期乳品、蔬菜、水果、蛋白质及动物性蛋白质、钙、铁、铜、锌、维生素A、维生素B1、维生素C摄取量等变量与孕妇文化程度呈正相关,提示文化程度高者具有较高的营养保健知识,这对于提高孕妇的血红蛋白值有间接的影响[4]。本调查结果显示,孕妇的营养保健知识水平参差不齐,若要整体上大力提高人群的营养知识水平,大力开展营养宣传则是应用多、受益广、花费小的有效措施。在宣传中要结合年龄、性别、职业等特点,加强针对性,广泛深入地宣传不良的饮食习惯和行为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同时,把合理、科学和有益健康的膳食结构、饮食方式、饮食习惯等传授给大众,要注意宣传内容的通俗性、丰富性、可操作性、多样性、趣味性和形象性。把营养保健的科学知识同现代传播手段有机结合起来,以加强宣传的广度和深度,并且还要注意专业力量与社会力量相协调、经济性与即时性相结合、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结合。全面提高孕妇的文化素质教育是保证孕妇健康保健的根本措施。本资料显示,孕妇的营养知识、行为和文化素质有明显关系,说明文化素质的提高有助于更好的吸收营养保健知识,增强理解能力和判断能力,提示应加强文化素质教育,从而提高全民的健康保健知识意识,把孕妇营养保健当作自觉行为而不是被动行为。

在孕妇的营养知识来源的调查中,大多数孕妇的知识来源于书本、电视广告和长辈的经验,显然这就很容易导致孕妇知识的片面性和误区。有研究显示:1/3的孕妇存在明显的孕期保健误区,特别是营养保健方面[5]。在农村应普及三级保健医疗服务,除了爱婴医院的建卡教育外,在社区还应普及营养保健知识,全面提高孕妇及家属的营养保健知识和意识。使其充分认识到孕期营养与胎儿健康及优生密切相关,从而保证孕期科学、合理的营养。

产科工作者应努力提高孕期营养的相关知识水平,对孕妇进行正确的营养评价及合理的膳食指导。随着产前保健系统的逐步规范,产科工作者应成为孕妇直接获取合理膳食指导的源泉。逐步做到根据妊娠的不同时期以及每个孕妇的情况,进行定期个体化膳食营养指导[6]。

建立和健全各级孕期健康教育机构:(1)凡在爱婴医院住院的孕妇应得到医师、护士、营养师的营养保健知识服务,责任护士注重孕期营养健康宣教;(2)医院应充分利用孕妇学校举办各种营养保健知识讲座,加强卫生健康宣教,对孕妇、家属进行必要的营养知识教育;(3)可开设多种孕妇营养咨询项目,如门诊、专题讲座、电话咨询、社区宣传、信函咨询、网络咨询等,建立孕妇营养保健的信息网;(4)有条件的社区应组织孕妇联谊会等多种形式的教育,对孕妇进行随访,做营养知识宣传、膳食指导等。营养专家和儿保专家在社区进行孕期相关知识的讲座,可以以点到面,逐步扩大影响力,增加营养教育的受益面,孕妇之间也可进行以经验交流;(5)大型医院可通过医药下乡和送科技书籍下乡的方式,向农村孕妇普及营养保健知识。做好了孕期营养保健工作,才能避免营养不良导致的并发症、合并症,从而降低孕产妇病死率及病残儿出生率。

参考文献

[1]吴玲.孕妇与胎儿发育[J].国外医学·妇幼保健分册,1997,8(2):49-51.

[2]尹如铁,李建,靳伟.孕产妇的营养知识、态度和行为的相关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02,10(5):641-642.

[3]漆洪波.妊娠期营养对胎儿生长发育的影响[J].实用妇产科杂志,2006,22(5):257-258.

[4]徐广飞.中晚期孕期营养状况与贫血调查[J].营养学报,1997,19(3):316-320.

[5]吴清平.湖北省971例产妇孕期与生育观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1994,9(2):38-40.

上一篇:环境景观规划下一篇:粮食直补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