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干预模式

2024-05-14

不同干预模式(精选八篇)

不同干预模式 篇1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4月至2012年4月期间来我院进行治疗的高血压患者86例, 年龄在28~82岁之间, 平均年龄 (58.7±12.3) 岁。按照WHO的标准划分, 其中1级高血压患者23例 (男15例, 女8例) , 平均年龄 (56.9±8.3) 岁;2级高血压患者46例 (男29例, 女17例) , 平均年龄 (58.3±10.1) 岁;3级高血压患者17例 (男10例, 女7例) , 平均年龄 (59.9±6.7) 岁。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 每组43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高血压分级以及临床表现等其他一般资料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 干预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增加护理干预模式进行护理, 具体有以下4个方面的措施: (1) 健康教育干预:主动耐心的让患者及其家属了解高血压病的基本知识, 这其中包括高血压的常见症状、预防措施和相应的治疗原则, 提高患者和家属对高血压病的认知程度; (2) 生活方式干预:控制患者食盐的摄入量, 不超过6g/d, 少食动物内脏和鸡蛋黄等高胆固醇的食物, 多食含优质蛋白、粗纤维和膳食纤维素等食物, 控制体质量, 防止肥胖。同时督促患者进行合理适量的运动, 戒烟戒酒, 保持良好有规律的生活习惯; (3) 心理干预:积极主动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 消除患者由于对高血压病不了解而产生的巨大心理压力。同时给予患者足够的关怀和鼓励, 增强患者治疗的信心, 提高患者治疗的依从性。高血压是一种身心疾病, 让患者了解心理与血压的关系, 指导患者保持一个稳定和乐观的心态, 以消除患者心理情绪上的不安和对将来生活的惶恐。 (4) 药物干预:耐心向患者讲解高血压病的用药原则和正确用药的种种益处, 同时根据患者的病情尽量选择一些治疗方法简便、不良反应少、长效的控释片, 让患者变被动治疗为主动治疗, 以提高患者服药的依从性。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进行为期一年的随访, 并按以下指标进行临床疗效的观察。显效:患者的血压水平恢复正常, 舒张压的下降幅度在20mm Hg以上;有效:患者血压水平已基本恢复正常, 舒张压的下降幅度在10~20mm Hg;无效:患者血压的水平未恢复正常, 下降程度没有达到上述标准。患者治疗的有效率= (显效例数+有效例数) /总病例数×100%。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4.0统计软件包, 对各组数据的统计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 (χ—±s) 来表示, 组间比较使用配对t检验, 计数资料用卡方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对照组患者治疗的显效、有效、无效分别为12例、17例、14例, 总有效率为67.4% (29/43) ;干预组患者治疗的显效、有效、无效分别为17例、23例、3例, 总有效率为93.0% (40/43) 。两组患者的对比实验研究表明, 干预组患者治疗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一年随访结果表明, 对照组患者的高血压的复发率为30.0% (13/43) , 干预组患者的高血压的复发率为9.3% (4/43) , 干预组患者高血压一年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3 讨论

高血压是一种以动脉血压持续升高为主要表现的慢性终身性疾病, 同时也是脑卒中和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的重要诱因之一, 需要进行终身治疗[3]。目前我国高血压患者已经超过1亿, 其中90%以上的患者通过长期服用降压药物治疗即可使血压保持较为平稳的水平。影响高血压患者血压水平的因素很多, 主要包括患者神经和体液的调节水平以及社会环境心理等因素[4]。因此, 在对高血压患者进行常规护理的同时还应结合有效的不同护理干预模式进行护理, 改善高血压患者的临床疗效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本次研究结果表明, 增加护理干预模式进行护理的干预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3.0% (40/43) , 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67.4% (29/43) ,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同时经过一年的随访, 干预组患者高血压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高血压又被称为人类健康的“无形杀手”, 部分高血压患者并无明显的临床症状, 因此提高对高血压病的认识, 对早期预防, 及时治疗有极其重要的意义[5]。护理干预模式就是指通过健康教育干预、生活方式干预、心理干预和药物干预等多方面对患者进行护理干预的一种新的治疗手段[6]。它提高患者对高血压病的认知程度, 纠正患者不良生活方式和习惯, 让患者掌握高血压相关的防治知识, 增强患者治疗的信心, 变被动治疗为主动治疗, 提高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和生活质量。

总而言之, 应用不同护理干预模式对高血压患者进行护理的临床效果显著, 改善了预后, 降低了复发率, 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参考文献

[1]张珊爱, 舒春香.综合护理干预对Ⅱ级以上高血压患者生活方式及血压控制的影响[J].当代护士 (学术版) , 2011, 12 (13) :210-211.

[2]柯月兰, 黎观妹, 孙小霞, 等.综合护理干预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治疗依从性和血压控制的影响[J].实用医技杂志, 2008, 15 (23) :3034-3035.

[3]张淑风, 屈艳萍, 丛玉萍, 等.护理干预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的影响[J].中华护理杂志, 2009, 15 (16) :347-348.

[4]纪萌健.高血压患者的护理干预[J].青岛医药卫生, 2008, 40 (3) :235-236.

[5]杜海霞.老年高血压患者社区护理干预与自我管理研究[J].甘肃科技, 2011, 27 (3) :131-132.

不同干预模式 篇2

关键词 精神卫生 干预性对照实验 心理亚健康大学生 高职高专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30.140

据媒体报道,全国高职院校已达1200多所,其招生与毕业人数已占普通高校50%。高职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群体,其心理亚健康状况更具特殊性。有研究显示:高职大学生心理亚健康水平比国内普通人群高,心理障碍检出率17.8%,并有继续发展趋势。又有研究显示,有13%的高职学生存在各种明显心理问题。本研究针对高职学生心理亚健康问题,选取河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心理亚健康大学生,采用3种干预方案,进行为期8周干预,研究不同干预方案对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亚健康改善情况,为高职院校心理亚健康大学生的优化、转轨提供一定参考。

资料与方法

用有关筛查方法从河南省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大学生心理档案中选出心理亚健康大学生约80人[1],通过专业精神科医生逐一进行精神科结构性面谈,排除重大精神疾病、神经症及相关心理疾病,征得自愿参与本实验75人,并随机分为4组,平均年龄18.1±0.93岁,其中女38人,男37人。

方法:⑴太极拳训练干预组(简称太极拳组)15人,采用24式太极拳,集体组织在学校同一教室,由专业太极拳教练带领锻炼。具体要求:①每周固定时间、固定教师2名,安排固定场所锻炼。②锻炼强度基本控制在中等水平。③本干预8周,每周2次,每次时间60分钟,计16次。④累计缺席4次作为无效干预,不做统计学处理。⑵认知行为互动取向团体治疗干预组(简称团体治疗组)17人。干预要求:①由专职2名心理治疗师以认知行为团体训练为主,采用杨眉[2]、张新凯等治疗模式[3]。②本干预8周,每周2次,每次90分钟,计16次。③累计缺席4次,做无效干预,不做统计学处理。⑶综合干预组(简称综合组)17人,即进行太极拳训练同时结合认知行为互动方向团体治疗。干预要求:①结合以上两项干预要求,固定老师,固定心理治疗师,固定时间,即每周太极拳训练2次,60分/次,8周16次。每周错开时间认知行为互动方向团体治疗2次,90分/次,8周16次,合计综合干预32次。②累计缺席4次做无效干预,不作统计学处理。空白对照组(简称对照组)26人,不作任何干预,但与干预组同时进行测评。

评估方法:干预前后选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干预前后测评。此量表在干预开始前1周完成第1次测评,干预8周结束后实施第2次测评,干预3个月实施第3次测评。据干预后第2次测评结果评价干预效果。问卷回收率及有效率100%。

结 果

各组干预前后自身测评太极拳组除抑郁因子外,团体治疗除躯体化因子外,其余各因子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对照组Scl-90各因子得分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综合干预组干预后Scl-90总均分、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躯体化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干预后3个月后测评,综合组Scl-90各因子分与综合组干预后各因子分大致相同,说明其远期疗效较显著。见表1。

讨 论

太极拳组训练干预效果:调查显示太极拳组干预后Scl-90总均分、强迫、人际关系敏感、焦虑、恐怖均低于同期对照组,提示太极拳训练对改善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亚健康状况整体效果好,对改善焦虑、恐怖、人际关系敏感等症状效果明显。在本训练中,太极拳重要特点“体松心静”。这是一种很好的放松训练的独特方法,带领人进入放松自然身心状态。通过反复有意识练习形成固定的随意习得行为,使放松成为生活中习惯反应模式,可迅速改善症状,降低肌紧张,减轻焦虑。刘笃涛研究认为[4],太极拳独特运动形式对大学生心理具有很好调节作用,练习年限越长,心理健康水平越高。

团体治疗干预效果:经过8周团体干预,团体治疗组干预后Scl-90总均分、强迫、抑郁、焦虑、人际关系均低于同期对照组,提示团体治疗对改善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亚健康有其独特作用。团体所创设的社会心理条件一旦与个体心理问题产生的条件相一致或类似时,个体自我在一种全新的、深刻认识加上领导者的引导及团体成员互相接纳与支持,团体可提供“浸润式”治疗氛围。足以说明团体旨在改善人的认知,而不是简单注意“症状”。团体活动中引导各成员自我探索、自我暴露、协助成员更深入认识自己,在团体互动中挖掘个人潜能,经过比较整合,接纳更自信,体验到彼此不同,进行接纳、尊重别人,针对其非理性认识加以澄清,建立正确人际理念,用良好积极的认知获得个人成长及发展动力。由于其简便易行,在高职院校中易于推广并易被广大学生接受。

综合干预组:即两种干预方案的综合,研究结果提示,综合干预对大学生心理亚健康整体转化有显著效果,对焦虑、抑郁等情绪改善效果十分明显,对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等改善效果非常显著。表现在Scl-90总均分、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抑郁、焦虑等因子得分低于同期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综合干预中,太极拳组从行为治疗角度进行干预,团体治疗主要从心里支持、自我接纳、不合理理念暴露积极的多层次认知改变进行干预,综合干预是二者有机体,效果优于单一干预组。3个月后再测Scl-90各因子分显示综合干预组远期疗效明显且优于各单一干预组。

综上所述,在高职院校中应大力提倡通过设计实施团体训练与有氧运动相结合方案,提高高职院校心理亚健康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以利于更好走出校门,服务社会。

参考文献

1 裴雯.不同放松训练方法对改善研究生心理亚健康状况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

2 杨眉.大学生社交焦虑集体心理治疗[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7,4:247-248.3 张新凯,吴文源,张明园.社交焦虑障碍的认知行为集体治疗初步结果[J].上海精神医学,2005,3:129-130.

4 郭晗.体育运动对大学生心理亚健康影响[科学论坛].中国学校卫生,2006,3:242.

不同干预模式 篇3

关键词:无症状非梗阻性肾结石,医学干预,医疗费用

肾结石的临床表现多样,常见症状是腰痛和血尿,此外还可以出现发热、无尿、肾积水、肾功能不全等表现,不少患者没有任何症状,只在体检时偶然发现[1]。对肾结石采取综合治疗措施能达到最佳治疗措施。然而,因为综合治疗实施起来是一个相对繁琐、漫长、耗费的过程,在无症状非梗阻性肾小结石的患者群中,患者暂无任何不适症状没有影响工作生活,所以有一部分患者不愿意接受或仅部分接受治疗措施。为了给患者提供相对合适的治疗方案,以及为早防、早治提供参考信息,减少肾结石病导致的资源耗费,我们选取之前未出现过结石引起的任何症状以及肾积水,且结石直径<6mm的患者,对其采取从简单到复杂的5种医学干预方式,分别进行观察研究,以探讨性价比最高的治疗方法。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从2004年4月至2007年2月清远市阳山人民医院确诊的500例肾结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排除孤立肾、移植肾、异位肾、结构异常肾、曾经治疗肾、小儿肾、妊妇肾及初始肾功能异常者。男341例,女159例。年龄最小19岁,最大64岁,平均47.1岁。所有患者均为非梗阻性患者,结石直径均<6mm,且入组前均无结石引起的任何症状以及肾积水。所有患者随机分为A、B、C、D、E共5组,每组100例,各组在一般资料方面均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A组作为空白组,观察期全程不作任何治疗。B组给予预防措施和病因治疗,具体如下:(1)多饮水,多饮用自然生态开水;(2)饮食调节,维持饮食营养综合平衡,限制饮食中钙含量、草酸、蛋白质、嘌呤的过量摄入,适当控制体重;(2)注意个人尿道、外生殖器卫生,有尿路、外生殖器感染尽快治疗;(4)药物预防性治疗,尿钙高的服用降尿钙药,血尿酸高的服用降尿酸及中和尿酸药,尿偏酸性的服用碱化尿液药,有尿感染的予积极抗感染治疗。C组给予中西医排石治疗,具体如下:(1)每日饮水3000mL以上,饮水量14h内均匀分布;(2)服用双氯芬酸钠等非甾体类药物或α-受体阻滞剂、钙离子拮抗剂;(3)服用辨证施治中草药或中成药[1]。以上措施合并实施2个月为1个疗程,相隔1个月可实施第2个疗程,观察期全程实施3个疗程。D组在C组基础上给予ESWL排石治疗,有明显血尿的适当加用止血药,ESWL不超3次。E组给予预防、病因、中西医排石、ESWL综合治疗。

1.3 观察项目

在实施医学干预方式后,5组患者定期复查X线片和B超,并记录结石引发的症状,结石总体积变化,结石位置变化情况,肾积水程度,病情进展改变治疗方案情况,所需医药费用等,观察时间为3年。实施过程中因患者主观原因中途改变干预方式或放弃治疗的予剔除,另补足病例。因患肾病情进展需改变干预方式的仍归入原组统计,但仅采用其改变干预方式之前的数据。

注:★P<0.05,与A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与B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1.4 效果评价

进展:干预期间结石总体积增加>1/3,或结石总体积、位置变化,出现结石有关症状或肾积水。稳定:干预期间结石大小、位置、症状等无明显变化。好转:结石总体积缩小>1/3,或有结石位置下移超过输尿管第一狭窄以下。痊愈:结石全部排出体外。数据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以P<0.05为有显著性差异。

2 结果

5组患者经过干预后,临床效果和医疗费用统计如表1所示。从表中可以看出,A组医疗费用最低,但临床效果最差,B、C两组临床效果和医疗费用无显著性差异,各项指标在5组中大致居中。D、E两组临床效果最好,但医疗费用最高。

3讨论

目前多数国内文献报道直径<6mm无症状非梗阻性的肾小结石为排石治疗适应证[1,2]。体外冲击波碎石治疗肾盏结石最佳选择范围为5~20mm的结石,近年来有观点认为对直径<5mm的无症状非梗阻性肾小结石应用ESWL是合理的[3]。在我国特别是南方地区尿路结石的发病率高已被大家公认。据有关文献资料统计,我国肾结石在尿石症中所占比例逐年升高,至1983年已达86%,有资料表明肾结石新发病率仍在上升中[4]。众多文献资料表明结石无论病因、成分,其发生机制均有一个从小到大的过程。鉴于肾结石在尿石症中的高比占率,可以说早防、早治肾结石即是对尿石症的早防、早治。如果在肾结石较小、还未出现症状的时候就进行医学干预,对于稳定病情是有积极意义的。

对于部分病情稳定的无症状患者来说,花费大量的时间和金钱去做综合治疗是不必要的,但选择何种治疗方式对患者和医师来说,都是缺乏数据支持。我们的实验也正是在此背景下开展的,以便为患者选择最合适的治疗方案提供依据。从临床统计来看,A组有32例患者病情进展,21例患者改变干预模式,提示不采取任何干预措施是不可取的,因为肾结石是一个缓慢发展的过程虽然A组有3例患者自行好转或痊愈,但这毕竟只是少部分患者,不具有普遍性。

D组和E组临床效果最好,病情进展率分别只占8%和3%,说明综合疗法最适合于患者,但医疗费用也最高,对于部分经济困难的患者来说,是一个不得不考虑的问题。B组和C组各项指标居中,但综合各项指标,我们认为B组和C组的干预模式,即进行预防和药物治疗是最可取的,其从临床统计来看,虽然其治疗效果不占优势,但从病情进展率来看,B、C两组和D、E两组并无显著统计学差异。对于无症状结石患者来说,虽然能好转或痊愈最好,但由于其病情本身并不影响工作和生活,因此只要能控制病情进展和结石症状,就已经达到了干预的目的。因此对于无症状结石症患者来说,采取积极预防和药物治疗,对于控制病情是相对合适的治疗方案,可以显著降低医疗费用,稳定病情,值得在临床上应用和推广。

参考文献

[1]那彦群,郭震华.实用泌尿外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170-176.

[2]那彦群,孙光.中国泌尿外科疾病诊断治疗指南[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485-486.

[3]孙西钊.医用冲击波[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385.

不同干预模式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急诊科2010年6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需要进行急救的380例颅脑损伤患者, 男患者210例, 女患者170例, 年龄在16~80岁, 平均年龄为 (43.5±1.6) 岁, 其中车祸伤63例, 跌倒伤90例, 坠落伤33例, 锐器伤55例, 碰撞伤59例, 钝物击伤29例, 挤压伤28例, 其他伤害23例。将2010年6月至2011年12月期间进行抢救的197例患者分为对照组, 将2011年12月至2013年6月期间进行抢救的183例患者分为实验组, 对照组成员中, 男患者110例, 女患者87例, 平均年龄为 (44.3±1.2) 岁, 其中车祸伤32例, 跌倒伤47例, 坠落伤17例, 锐器伤28例, 碰撞伤30例, 钝物击伤15例, 挤压伤15例, 其他伤害13例。实验组成员中, 男患者100例, 女患者83例, 平均年龄为 (45.1±0.9) 岁, 其中车祸伤31例, 跌倒伤43例, 坠落伤16例, 锐器伤27例, 碰撞伤29例, 钝物击伤14例, 挤压伤13例, 其他伤害10例。以上两组成员在年龄、性别、受伤类型方面无明显差异, 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 对照组成员在急诊抢救中实施常规护理措施。 (2) 实验组成员在急诊抢救过程中实施综合护理干预:a.保持呼吸道的通畅:安置患者体位, 一般取平卧位, 头偏向一侧, 清除患者口腔分泌物, 必要时使用舌钳、吸引器等辅助工具避免窒息的发生。同时给患者吸氧, 一般氧流量为2~4 L/min, 浓度为40%[2]。严重呼吸困难者, 根据实际情况给患者进行气管切开, 必要时使用呼吸机。b.迅速建立液路:建立两条以上静脉通路, 使用大号留置针, 根据医嘱补充血容量, 及时留取血液标本以备检查。c.严密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 严防休克的发生。对于颅脑外伤的患者极易发生脑疝和休克, 接到患者后, 护士应严密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 尤其注意观察患者瞳孔、意识、神志、面色、血压的改变, 如果患者出现皮肤黏膜苍白, 皮肤湿冷、表情淡漠、神志不清、血压下降, 应考虑发生了休克, 此应及时报告医师, 进行抗休克治疗[3]。此外, 应格外注意患者的尿量, 从而对组织灌注量、血容量、肾功能状态做出准确的判断。d.伤口处理:首先评估伤口类型, 不要随意搬动患者, 配合医师进行CT扫描, 然后进行伤口的包扎, 骨折患者进行简单的固定, 有血管破裂导致持续出血可进行加压止血, 并记录出血时间、出血量, 止血时应注意间歇松缓止血带[4]。e.迅速完成术前准备:迅速进行药物过敏试验、血型交叉、留置导尿管、备皮等, 并将患者送往手术室。在护送过程中应注意轻搬轻放, 避免内出血的发生。在搬运过程中, 护理人员应注意导尿管、输液管道、氧管等管道的安置, 并随时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的改变。f.心理护理:患者面对突如其来的意外创伤, 多数会产生焦虑烦躁的情绪, 又加之颅脑损伤可能导致意识障碍, 患者甚至出现谵妄等病理性的情绪, 此时护理人员应及对患者的心理状态予以评估, 安慰患者, 缓解其不良情绪[5]。另外, 由于患者多数是意外受伤, 多数无家人的陪伴, 此时护理人员应想办法和家人取得联系, 并告知其患者正在进行治疗, 稳定家属情绪。家属来院后, 护理人员应热情接待, 向其介绍住院环境, 尽量满足需要, 做好相应的工作。

1.3 观察指标

(1) 根据受伤患者的病死率和治疗后功能障碍发生率评价抢救效果。其中功能障碍包括:语言障碍、智力障碍、运动障碍。 (2) 根据患者及家属的满意率进行评价, 满意程度分为: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其中满意率= (非常满意例数+基本满意例数) /总参评人数。

1.4 统计方法

将全部数据录入数据库。使用SPSS21.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数据用t检验, 数据比较用χ2检验。当P<0.0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实验组死亡发生率为2.2%, 治疗后障碍发生率为22.9%, 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0%和25.4%, 实验组成员的满意率为91.8%,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5.3%, P<0.05, 对比结果有显著差异, 有相关统计学意义。见表1。

3 讨论

颅脑损伤病情复杂, 而且极易发生颅内出血, 休克等并发症, 这也是患者抢救后出现功能障碍的重要原因之一。在疾病的抢救中, 时间就是生命, 护理人员必须强化抢救观念, 并且加强培训, 熟练抢救流程, 将抢救时间缩至最短, 这就要求护理人员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娴熟的技能操作、敏锐的观察病情的能力。我院非常注重急诊护士的抢救能力的培训, 这也是本次试验的基础要求之一。

本实验通过在护理人员“稳、快、准”抢救技能实施的基础上, 进行综合护理干预, 不但关注患者的生理方面给的需要, 还对影响治疗的心理方面进行维护, 将尽量减少一切不利因素, 最大程度的挽救患者生命。

综上, 在颅脑外伤患者的抢救过程中实施综合护理干预, 可明显提高抢救效果, 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摘要:目的 研究综合护理干预在颅脑抢救期间的临床实施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急诊科2010年6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380例颅脑损伤患者, 将2010年6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197例患者分为对照组, 在其抢救期间采用常规护理干预, 将2011年12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患者分为实验组, 在其抢救期间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措施, 观察两组成员的病死率、经治疗后功能障碍的发生情况、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结果 实验组成员的病死率和功能障碍发生率分别为2.2%和22.9%, 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0%和25.4%, 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率为91.8%,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5.3%, P<0.05, 实验结果有统计学差异。结论 在颅脑外伤患者的抢救过程中实施综合护理干预, 可明显提高抢救成效, 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

关键词:颅脑外伤,抢救,功能障碍,护理干预

参考文献

[1]程苏玲, 王朝刚.重型颅脑外伤急救中护理路径对病人的影响研究[J].中外健康文摘, 2008, 5 (9) :39-40.

[2]唐永仙, 郑芳.123例重型颅脑损伤在急诊科的抢救及护理[J].中国医学创新, 2009, 6 (24) :1-2.

[3]宋燕, 赵桂英.颅脑外伤重型患者临床急救应用新型护理程序研究[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0, 8 (23) :135.

[4]邹慧.186例重度颅脑损伤病人的护理[J].中国伤残医学, 2007, 15 (4) :81-83.

不同干预模式 篇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来自我院2005年1月至2009年10月收治的168例糖尿病足患者。全部病例均符合1997年WHO提出的糖尿病诊断标准及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分会第一届糖尿病足学术会议制定的糖尿病足诊断标准[2]。其中男性102例,女性66例。年龄46~88岁,平均年龄68.5岁;糖尿病病程4~25年,平均12.5年。

1.1.1 糖尿病足诱因

鞋内异物损伤27例,足癣感染13例,烫伤10例,剪趾甲伤14例,搓伤16例,局部外伤25例,搔抓伤15例,不明原因48例。

1.1.2 临床表现

下肢趾端疼痛、怕冷、皮肤苍白或发绀、肢端凉、水肿或干枯、颜色变暗、皮肤瘙痒,病足麻木及感觉迟钝或丧失,合并感染后,足部溃烂、坏死、创面经久不愈,不得不接受截肢手术。也可出现静息痛,足背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其疼痛可导致夜不能寐。严重者皮肤出现水疱、血疱、糜烂、溃疡、坏疽或坏死等

1.1.3 足部情况

按Wagner分级1级58例,2级40例,3级35例,4级2例,5级10例。

1.2 方法

1.2.1分组将168例糖尿病足患者随机分为综合护理组100例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对照组68例采用一般护理,2组在年龄、性别、病程、疾病程度上无差异,临床具有可比性。

1.2.2综合护理干预措施掌握糖尿病足的知识:采取定期开展糖尿病足知识讲座和针对性的个别患者进行知识问答等形式。让患者充分了解糖尿病足的发病机制、病理解剖、病理生理;和糖尿病足的临床表现、诊断、并发症、预后;目前治疗糖尿病足的方法和效果。

注:经统计学分析2组总有效率比较P<0.05有显著差异性

严格控制血糖:向患者讲解严格控制血糖、改善血脂代谢紊乱,解除血液的高凝状态对治疗糖尿病足的重要性[3],并督促和指导患者按医嘱规范治疗和用药。建立合理饮食结构,控制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比例,饮食宜清淡,少食多餐,指导低脂、低糖、低盐、高纤维素饮食。教会患者自测血糖,使血糖控制在理想水平。

1.2.4一般护理

1.2.5疗效评定[4]治愈:坏疽创面完全愈合,已形成痂皮或瘢痕者;好转:坏疽局部分泌物明显减少,坏死组织脱落,肉芽新生创面显著缩小;无效:坏疽创面无明显缩小,分泌物无明显减少,坏疽局部无显著变化。

2 结果

2 组病例均经治疗和护理4~6周后,依据疗效评定标准进行评定,并对总有效率进行比较,具体见表1。

3 讨论

通过本组病例观察,综合护理组总有效率96.00%明显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80.88%,两组总有效率比较P<0.05有显著差异性。充分说明在对糖尿病足护理过程中,制定详细、周密的护理干预方案,对患者进行正确的指导,耐心细致的护理措施能够促进糖尿病足及早的恢复,防止疾病的发展,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针对糖尿病足应该重点放在防止糖尿病足发生上,我们对糖尿病患者要求每日在35~38℃温水中泡足5~10min,完毕后用软毛巾擦干,每日观察皮肤表象检查足部皮肤是否有水疱、擦伤、裂口,局部皮肤是否有红肿以及皮肤色泽及温度、足背动脉的搏动和弹性。如皮肤温度降低肢端变凉,皮肤逐渐变白或由暗红色转为暗紫色,甚至黑色,足背动脉搏动逐渐减弱或消失,提示局部缺血缺氧严重,容易出现溃疡并形成坏疽。如足部皮肤干燥,每次泡脚擦干后用润肤露、凡士林等涂滋润足部皮肤。以达到能够尽早发现、及早治疗。防止糖尿病足发生发展。

参考文献

[1]范丽风,李峥,郑亚光.护理教育干预对糖尿病足预防的效果研究[J].现代护理,2005,10(17):1337.

[2]王玉珍,许樟荣.第三届北京糖尿病足及相关疾病论坛纪要[J].中国糖尿病杂志,2007,15(11):697.

[3]米雪梅.糖尿病教育对DM足护理的影响[J].临床中老年杂志,2002,5(4):297~298.

不同干预模式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在2013年9月至2014年9月收治的86例作为分析对象,男52例,女34例,年龄在46岁至89岁之间,平均(63.7±2.1)岁。所有患者均被确诊为糖尿病足,Wagner分级情况为Ⅰ级23例,Ⅱ级45例,Ⅲ级18例;糖尿病病史在6年至19年之间,平均(10.8±3.5)年。将86例分为两组,即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3例,两组的糖尿病病史、Wagner分级、年龄及性别等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在治疗两组患者的过程中实施不同的护理干预,其中对照组的护理干预方法为常规护理,在实施常规护理的基础上为观察组患者提供舒适护理。

1.2.1常规护理糖尿病足的常规护理方法如下:

(1)足部创面护理。采用胰岛素及山良菪碱湿敷足部,同时清洁创面,以便将脓性分泌物及坏死组织清除。清理创面后采用碘伏溶液进行消毒,消毒后再用生理盐水或双氧水冲洗创面。如创面分泌物较多或面积较大,则在湿敷前先在足部涂抹庆大霉素。此外,要对创面周围的皮肤温度、色泽等进行观察,发现足背动脉异常搏动或皮肤红肿时,及时进行处理。(2)饮食护理。根据患者体重及健康状况计算所需热量,对于足部严重坏死的患者,应增加食物供给的热量。在帮助患者制定食谱之前,应了解患者的饮食习惯,告知患者纠正不良饮食习惯;为满足治疗需要应制定多样化的食谱,保证定量、定时进餐,严格控制糖类食物的摄入量,禁止食用蜜糖、蔗糖及葡萄糖等,多食用山药、南瓜及绿叶蔬菜等含有丰富纤维素的食物。告知患者在注射胰岛素后0.5h及时进食,以预防出现低血糖[2]。

1.2.2舒适护理为了让糖尿病足患者感到舒适,在治疗中采用了以下护理干预方法:

(1)生理护理。优化住院环境,确保病房的通风及光照条件良好,根据患者需要严格控制病房中的湿度与温度,对于病房中的物品应摆放整齐,以便为患者创设相对温馨、舒适的治疗环境。为改善病足的舒适性,则叮嘱患者每天采用温水清洗双足,清洗后使用吸水性好、干净柔软的毛巾将脚趾间隙及脚部擦干。要穿着合适鞋袜,对于鞋内的异物要及时清除,并禁止光脚穿鞋、赤脚步行或远距离及长时间负重行走。修剪脚部趾甲时注意避免剪太深,如患者年老体弱或视力不佳,则告知家属帮助患者修剪。此外,要叮嘱患者适当活动足部、手部,以便使肢端循环状态得到改善,平时应保护好足部,避免发生创伤、冻伤或烫伤事件。(2)心理护理。积极与患者进行交流,在交流时注意言语温和、表情亲切,并保证外表仪容能够让患者感到舒适,从而以良好工作作风、积极精神面貌建立护患关系,让患者对医护人员产生信任感,并由此缓解内心的焦虑[3]。

2. 结果

观察组中显效37例,有效5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7.67%;对照组显效28例,显效10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88.37%,观察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明显(P<0.05)。在满意度方面,观察组满意40例,基本满意2例,不满意1例,满意率为97.67%;对照组中满意32例,基本满意7例,不满意4例,满意率为90.70%,两组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

3. 讨论

糖尿病足受伤后容易出现破溃症状,创口愈合速度极为缓慢,如创口无法自行愈合,则通常需要做截肢处理。本研究为两组患者提供护理服务时采用了不同的护理干预措施,观察组为舒适护理,对照组为常规护理,结果证实观察组的临床疗效及护理满意度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提示舒适护理对于糖尿病足患者的护理效果优于常规护理。舒适护理具有细节化、个体化、人性化及主动性的特点,有利于改善护患关系,同时还可以提高患者对于治疗与护理的依从性,对于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也有非常大的帮助,在临床中应注意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李淑华,李巨奇,贾晓林,刘树林,方志辉,沈创鹏,黄春容,李吉武.象皮粉治疗糖尿病足IV期4/4-D级临床疗效观察与护理体会[J].世界中医药,2012,7(14):316-318.

[2]赵文州,于艳,何陆,郎苏.不同Wagner分级的糖尿病足患者健康教育护理需求调查[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2,12(1):134.

不同干预模式 篇7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选取天津某家以川菜为特色的综合型餐厅为干预组, 以就餐人群与从业人员200人做为干预对象开展营养干预,在干预前后进行基线和评估调查,同时, 在相同条件和级别的另外一家餐厅同类型菜系的综合餐厅选取200人作为对照进行基线和评估调查。

1.2方法

1.2.1问卷调查采用面对面询问的方式, 对干预和对照餐厅就餐人群及从业人员统一进行基线和干预后的评估问卷调查, 问卷内容包括餐厅就餐人群营养知识、态度和点餐行为及饮食习惯的调查、餐厅从业人员与餐饮服务相关的营养知识及态度的调查、 干预餐厅每月油盐使用量的调查。 共发放503份问卷,问卷调查完成后全部回收,回收率达100%。 干预和对照餐厅日平均客流量分别为1 035、987人, 每日就餐高峰时间( 中午11:00~13:00、 晚上18:00~20:00) 进行调查,2周时间完成全部问卷调查。

1.2.2干预方法干预餐厅的厨师按照统一要求提供每道菜品的总重量及配料用量情况, 受过培训的服务人员收集干预前后就餐者连续7 d共84份点餐清单, 将就餐者人群按3类( ≤4人、5~10人、11~18人) 划分点菜单,分别记录每天就餐者午餐、晚餐点餐情况及用餐后每道菜品的剩余量、酒水量等;厨师按照统一要求记录餐厅每月油盐用量及每月客流量; 对干预餐厅进行综合的营养干预,联合媒体进行广泛宣传。 对照餐厅不采取任何措施。

1.2.3干预内容以《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 和《 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 为主要内容,利用餐厅大厅、走廊等就餐人群可及位置,设计并制作营养知识宣传折页、带有营养宣传标语的杯垫、 膳食指南及膳食宝塔内容的桌摆、张贴画及展架,营造餐厅良好的就餐环境,向就餐人群传播营养知识, 合理引导就餐人群科学选择健康营养菜品,改善其就餐模式及饮食习惯,促进其合理膳食的就餐行为。 对常见食物及餐厅主要菜品的营养素进行测算, 编制常见食物营养成分标识宣传单及主要菜品营养菜谱、增加有益健康的菜品种类的改变,指导就餐人群合理选餐, 促进其合理膳食的就餐行为和膳食结构;对餐厅的管理人员、厨师、服务人员进行合理膳食方面的营养知识培训, 重点强调与餐饮服务相关的内容,如低盐少油的烹调原则,培训厨师强化合理膳食的烹调技能, 增强餐厅内部从业人员营养知识水平,正确指导就餐人群点餐。

1.2.4干预周期对干预餐厅开展为期1年的营养干预。

1.2.5质量控制调查均由经过统一培训合格的专业人员按规定和要求进行,针对餐厅相关人群营养宣教均由营养专业人员负责。专业人员对餐厅营养环境建设进行每月1次的观察记录,并定期到餐厅检查点菜单的记录情况,针对存在估重误差较大的菜品如水煮鱼进行食用前后的用油量称重,以准确计算就餐人员的食用油摄入量。问卷数据录入采用双录入的方式,以保证数据质量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1.3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 11.5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用检验。 检验水准 α=0.05。

2结果

2.1餐厅从业人员营养知识知晓率的改变干预后, 干预餐厅的全部服务人员都能够做到主动了解合理膳食的营养知识、 向顾客介绍菜品的营养特点并引导顾客选择健康营养菜品, 营养知识知晓率在干预前后比较、干预餐厅与对照餐厅干预前后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1) 。 见表1。

注:与干预前比较,aP<0.01;与对照组1年后比较,bP<0.01。

2.2厨师营养知识知晓率的改变干预后所有厨师不仅学到了更多的营养知识,也都能够做到掌握低盐少油的烹调技巧, 并将它们运用到日常烹调过程中, 见表2。

注:与本组干预前比较,aP<0.01;与对照组1年后比较,bP<0.01。

2.3就餐人群合理膳食营养知识知晓率的改变干预餐厅的就餐人群膳食主题的营养知识知晓率均有明显提高,干预前后比较、干预后与对照餐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1) 。 此外,喜欢吃咸味重食物的人从干预前的44例减少到干预后的33例; 每天摄入蔬菜少于100 g的人数从13人减少到4例, 摄入300~ 500 g的人数从48例增加到83例,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9.85,P<0.01) ; 每天摄入水果少于50 g的人数从40例减少到15例, 摄入200~300 g的人数也从33例增加到45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12.05,P<0.01) 。 见表3。

注:与干预前比较,aP<0.01;与对照组1年后比较,bP<0.01。

2.4就餐人群点餐依据的改变干预前, 餐厅就餐人群点菜主要是依据菜品的口味, 其次考虑菜品的质量和营养搭配。 干预后,就餐人群点餐越来越多的依据菜品的营养搭配和健康作用,不再过多看重菜品的口味, 而对照餐厅无变化。 见表4。

注:与干预前比较,aP<0.01。

2.5每月用盐油量的情况干预后, 餐厅工作人员的健康意识有了很大提高, 逐渐开始有意识地控制和减少油盐的使用量,抵消每月客流量干扰因素后比较,餐厅每月用大豆油及食盐用量均出现了逐渐减少的趋势,见表5。

2.6有益健康的菜品种类的变化干预后,餐厅有益健康的菜品种类均有所增加,薯类菜品种类由4种增加到5种、蔬菜类由42种增加到49种、水果类由2种增加到6种、豆类由7种增加到8种。富含不饱和脂肪酸和优质蛋白的鱼虾类增加了7种,饮料中也加售了有益健康的保健酒。

3讨论

研究结果表明, 在外就餐是导致肥胖等主要慢性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4,5,6,7]。 餐饮机构的从业人员自身缺乏营养知识及合理膳食的相关技能, 不能指导就餐者从合理营养的角度去科学选餐, 同时为了满足食用者对色、香、味的要求,制作的菜品含有高出推荐摄入量若干倍的油、盐、酱等调味品,这将增加在外就餐者不良膳食行为的趋势及患慢性病的风险。 调查结果显示, 大多数就餐者在点餐时都会低估菜品的热量及脂肪含量, 因此, 向就餐人群提供主要菜品的各类营养素含量, 将会是减少肥胖及饮食相关慢性疾病的有效措施[6]。 本研究中我们编制了常见食物的营养素含量标识宣传单页及主要菜品营养菜谱, 让就餐人群能够清楚菜品的各类主要营养成分,供他们点餐时参考。 但是,如果不加以解释和引导, 就餐人群很难在有限的时间内接受、正确使用这些信息,并真正做到科学点餐。 我们对餐厅的管理人员、厨师、服务人员进行合理膳食方面的营养知识培训,提高餐厅内部从业人员营养知识水平, 正确指导就餐人群点餐。 通过营养干预,餐厅服务人员和厨师营养知识知晓率均有大幅度提升; 主动向顾客介绍菜品营养特点和能够引导顾客选择健康菜品的服务员比例干预后均增加到100%。

同时,通过利用餐厅大厅、走廊等就餐人群可及位置,设计并制作营养知识宣传折页、带有营养宣传标语的杯垫、膳食指南及膳食宝塔内容的桌摆、张贴画及展架、营造餐厅良好的就餐环境,广泛传播《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 和《 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 营养知识,干预后, 就餐人群膳食主题的营养知识知晓率均有了明显提高,就餐模式及饮食习惯得到改善:就餐人群在干预前仅有5.5%的人知道膳食宝塔, 干预后这一比例提高到20.0%; 干预前60.0%就餐人群的点餐首选依据为菜品的口味,干预后则先关注菜品的营养搭配( 58%) 。

干预后, 餐厅油盐的烹调用量和主要菜品种类也发生了变化,抵消每月客流量干扰因素后比较,餐厅每月用大豆油及食盐用量均出现了逐渐减少的趋势;有益于健康的菜品种类如薯类、蔬菜、水果、豆类均有所增加,为就餐人群提供了更多健康菜品的选择,帮助顾客更好地实践食物多样的原则。 厨师在烹调过程中也基本掌握了低盐少油的方法, 这将促进餐饮企业从制作有益健康的菜品、营造良好的就餐环境、传播正确的营养知识、合理引导消费者点餐等多方面入手,为在外就餐人群的健康服务。

综上所述,经过1年的干预,对在外就餐人群的营养干预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由此可见,提高在外就餐人群的健康意识和健康行为,主要针对餐饮业服务人员、 顾客、 餐厅环境等多方面的干预, 以期达到促进知— 信—行的连续变化。 真正做到通过改变在外就餐人群的不良膳食行为,降低慢性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作者声明本文无实际或潜在的利益冲突

参考文献

[1]李立明,饶克勤,孔灵芝,等.中国居民2002年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5,26(7):478-484.

[2]江国虹.天津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研究(2002年)[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4-62.

[3]马冠生,孔灵芝.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报告之九[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56.

[4]Hejazi N,Mazloom Z.Socioeconomic status,Youth’s eating patterns and meals consumed away from home[J].Pakistan J Biol Sci,2009,12(9):730-733.

[5]Mahadevan M,Feldman C.Factors influencing the food choices and eating habits of restaurant chefs in northern New Jersey:a pilot study[J].Ecol Food Nutr,2011,50(1):69-97.

[6]Reeves S,Wake Y,Zick A.Nutrition labeling and portion size information on children’s menus in fast-food and table-service chain restaurants in London,UK[J].J Nutr Educ Behav,2011,43(6):543-547.

[7]马冠生,胡小琪,栾德春,等.中国居民的就餐行为[J].营养学报,2005,27(4):272-275.

[8]Timmerman GM,Brown A.The effect of a mindful restaurant eating intervention on weight management in women[J].J Nutr Educ Behav,2012,44(1):22-28.

[9]Roberto CA,Hoffnagle E,Bragg MA,et al.An observational study of consumer use of fast-food restaurant drive-through lanes:implications for menu labelling policy[J].Public Health Nutr,2010,13(11):1826-1828.

不同干预模式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6月~2014年6月我院产科收治的186例难治性产后出血产妇。年龄22~37(26.8±5.8)岁;孕周37~42(38.8±3.5)w;初产妇89例,经产妇97例;阴道分娩82例,剖腹产104例;其中106例有妊娠并发症,含妊娠期高血压40例,瘢痕子宫26例,巨大儿15例,前置胎盘12例,妊娠期糖尿病和羊水过多各8例,胎盘早剥和双胎各2例。所有研究对象均符合关于难治性产后出血相关诊断标准。在征得本院伦理委员会审批同意的前提下将研究对象按照病例先后顺序随机分为A、B、C三组各62例。三组产妇在年龄、孕周以及产次、并发症等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本研究A、B、C三组均采用不同的干预性方法进行治疗。

1.2.1 A组

应用子宫动脉栓塞术进行治疗。患者进行局部麻醉后,在右侧股动脉穿刺并插管,应用非离子型造影剂详细观察血管解剖学分布情况,确定掌握情况后将明胶海绵碎片注入子宫动脉中,以形成栓塞,达到止血的目的。造影剂选用欧乃派克,在明胶海绵注入过程中,应用DSA监视器进行监测,直至造影剂外溢停止以及出血消失,实现治疗效果。

1.2.2 B组

应用宫腔纱布填塞术进行治疗。所用纱布为本院特制医用纱布,已经过严格消毒。针对阴道分娩产妇应用纱布填塞宫腔,要注意填塞至宫腔底部,应用压迫止血方式。针对剖宫产产妇在书中直视条件下塞入宫腔底部压迫止血。在24h后,取出纱布。

1.2.3 C组

应用盆腔动脉结扎术进行治疗。器材为大号圆针,从子宫下段前壁扎入,至少深入子宫肌层约三分之二位置,再从子宫下段后壁穿出,最后在阔韧带位置打结。针对产妇的实际情况,必要时予以双重结扎。

1.3 观察指标

将三组产妇的产后出血量、止血时间以及手术时间进行对比,同时比较三种干预方式的临床效果。

1.4 统计学处理

数据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例(百分率)表示,行χ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三组产妇产后出血量、止血时间以及手术时间比较

A组产妇产后出血量显著少于B组和C组,止血时间与手术时间均显著少于B组和C组;B组产妇产后出血量、止血时间及手术时间均显著少于C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三种产妇干预治疗效果比较

A组治疗有效率为100.00%,显著高于B组的74.19%和C组的38.71%,B组有效率显著高于C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产后出血主要是指产妇生产后24h内,其出血量在达到500ml甚至以上,难治性产后出血其出血则在产后1h内出血量超过1500ml。如未得到及时有效的控制,将造成产妇大量失血,严重时危及生命。难治性产后出血主要具备下列三个方面的显著性特点[4]。一是经过传统方法治疗和干预均无效,包括按摩子宫,使用宫缩剂、静脉推注钙剂、热盐水湿敷子宫等;二是出血速度较快,完成生产后1h吗,出血量就超过1500ml;三是出血已经导致产妇的凝血功能障碍甚至多器官功能衰竭。符合上述三点中其中两点就可以确诊。

导致难治性产后出血,具有多种原因。其具体因素包括产程延长或停滞、巨大儿、胎盘前置、宫缩无力、羊水栓塞等。学者研究表明[5,6],在导致难治性产后出血的原因中,产程延长或停滞的比例约为24%,巨大儿比例约为14%、胎盘前置的比例约为13%,上述三者共同构成导致难治性产后出血的三大诱因。羊水栓塞以及宫缩无力属于难治性产后出血的一般诱因。难治性产后出血是重度不良妊娠结局,也是产后最为严重的并发症。该类产妇在较短时间内存在较大的出血量,加之产妇出现的凝血功能障碍甚至多器官功能衰竭等,导致产后出血程度更加严重,其危险性显著增加,极易导致产妇死亡。

在既往临床实践中,针对难治性产后出血产妇,应用传统方式进行治疗,难以实现较为理想的效果,甚至部分患者没有效果。尽管应用子宫全切手术可以产生一定的效果,但该方式极易导致产妇内分泌功能受损,产妇在收到严重创伤的同时,还要丧失生育功能,这些缺点,为产妇带来生理和心理的双重伤害。最为稳妥的方式,就是进行干预性治疗。本研究中所采用的三种方法均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及良好的安全性,都可不同程度地实现止血的效果和目的。子宫动脉栓塞术可以实现立即止血,能够让出血量急剧缩减,一般情况下,不会出现重大的栓塞并发症。该方式可以避免切除子宫所带来的高风险以及严重后果,可以保留产妇的生育功能。子宫腔纱布填塞术操作较为简便,不会对患者造成创伤,被多数患者所接受。其作用机制为在宫腔内填塞纱条,对胎盘剥离面形成压迫,实现止血目的。该方式还可刺激子宫感受器,使其收缩,以迅速实现止血的目的。但也存在弊端,容易发生宫腔感染,填塞的时问越长,感染的机会越大。盆腔动脉结扎术包括子宫动脉结扎以及髋内动脉结扎,具有较高的技术含量,要求手术医生必须充分熟悉各种盆腔妇科手术且要具有一定的临床经验。该方式也可有效避免子宫切除以及凝血功能障碍,可以保留产妇的生育能力等。但该方式还是具有一定的风险性,可能由于动脉结扎失败而导致子宫切除。

本研究中,A组应用子宫动脉检塞术,B组应用宫腔纱布填塞术,C组应用盆腔动脉结扎术。A组产妇产后出血量显著少于B组和C组,止血时间与手术时间均显著少于B组和C组;B组产妇产后出血量、止血时间及手术时间均显著少于C组。A组治疗有效率为100.00%,显著高于B组的74.19%和C组的38.71%,B组有效率显著高于C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一结果证明,针对难治性产后出血产妇要予以及时有效的干预,应用子宫动脉动脉栓塞术可以取得显著的效果,应用子宫腔填塞纱布术也具有较大的安全性。可以根据产妇的实际情况,选择对应的干预治疗方法。

参考文献

[1]顾伟,苏琦梅.产后出血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实用妇产科杂志,2011,11(5):677-679.

[2]金雪娥,余凌.难治性产后出血干预性治疗力法的对比研究[J].中国保健营养,2012,22(11C):4342.

[3]曹泽毅.中华妇产科学[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806-809.

[4]许云平.难治性产后出血干预性治疗力法的对比研究[J].中国卫生产业,2013,13(4):166.

[5]高玉娥,康红梅.药物流产后持续阴道出血76例对比治疗临床观察[J].陕西医学杂志,2012,41(71):856-857.

上一篇:“四好”领导班子创建下一篇:中专护理专业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