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英语听力教学

2024-05-05

高校英语听力教学(精选十篇)

高校英语听力教学 篇1

一、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听力教学的优势

多媒体具有信息载体的多样性、交互性和集成性等特点, 它与外语教学的结合, 是外语教学的必然趋势。这一教学模式尤其适用于听力教学, 为改善英语听力教学环境提供了必要的条件。对于缺乏输入的外语学习者而言, 听力是最难掌握的一种技巧。利用多媒体教学模式, 进行各种积极有效的听力训练, 如可进行播放录音教材、师生交流、分组对讲、视频/ 音频节目任意切换、随机考试等活动。此外, 还可通过配套设备及大屏幕投影, 向学生播放录像、多媒体光盘内容, 进行多媒体课件演示等。教师可将丰富的信息资源与多媒体技术相结合, 使英语听力课堂教学既生动直观, 又具有交互性。通过图、文、声、像、动画等多种媒体, 将可输入的预料信息传递给学生, 充分调动学生的手、眼、耳、脑等多种感官, 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学习潜力, 使学生在主动积极的视听活动中得到锻炼, 也使听力课的教学质量与效率得到了提高。

二、多媒体听力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师方面。当前广大英语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听力教学在认知方面仍然存在误区。一方面, 有的教师错误的认为多媒体教学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全部替代, 传统教学方法应完全抛弃;另一方面, 有的教师对这种全新的教学模式还不够重视, 认为多媒体教学技术仅仅是辅助课堂教学的一种工具, 可有可无。教师对多媒体教学设计尚未给予高度重视。课件的制作水平与演示质量普遍不高。

2.学生方面。语言基础知识方面, 主要表现在语音、语法、词汇等方面。如学生发音不准就很难辨音;学生语法知识掌握不全面和词汇量不充足会导致学生理解速度跟不上听力材料的放音速度。非语言知识方面, 主要表现在学生自有的知识水平和学习方法或学习习惯。如对听力材料的文化背景知识、听力技巧的掌握都会直接影响听力理解程度。在听有声材料的时候, 要求听者不仅仅能辩音辩词, 同时也要对连贯话语表达的信息进行同步接收和准确解意。有的学生不善于利用听力技巧, 总是把注意力集中在单词单句上, 结果一篇听力材料下来, 抓不住文章大意和重点所在。

因此, 在多媒体听力教学模式下常常会出现两极分化现象。英语听力基础好的同学在多媒体语音室环境中如鱼得水, 体验如身临其境的真实语言环境, 听力水平不断长进。而听力基础较薄弱的学生, 由于中学阶段已习惯于以教师为中心这一教学模式, 很不适应这种节奏快、信息量大的新型教学模式。这就使得大部分学生在进行英语听力的多媒体教学上存在难以紧跟教学进度。结果, 他们对多媒体教学失去兴趣, 甚至产生抵制情绪, 学习效果不但得不到明显的提高, 相反还有可能下降。可见多媒体教学模式还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三、多媒体技术应用于听力教学的几点建议

1.转变教师观念和教师角色。在这种新兴的多媒体教学模式下, 教师要明确多媒体技术辅助听力教学的意义所在, 处理好多媒体技术的恰当应用与传统教学之间的关系, 实现自身角色的转变, 努力营造出一种既能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作用的新型教学模式。教学重心应转向学生, 重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体性, 强调自主学习。加大个性化学习的力度, 真正做到充分借助多媒体技术来提高听力教学的效率。

2.设计实用的多媒体教学课件。教师应根据教学任务及教学目的, 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 精心设计适合多媒体教学的电子教案、针对不同水平的学生推选不同的电子材料。理想的多媒体听力教学课件应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较强的交互性特点。使学生能够多角度去学习和理解英语听力材料, 让学生可以自由选择学习内容, 做到即时反馈, 实现真正的人机对话。营造优美的听觉、视觉效果, 创建良好的教学情景, 使学生完全沉浸在英语世界的真实氛围中, 在不知不觉中掌握语言。

3.注重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听是一种技能, 须经过长期的训练和实践才能达到一定水平。谈到听力训练, 有人会认为去听、去练就行了, 没什么好讲的。其实不然, 听力训练中如果不能正确地认识听力训练的内在规律, 没有有意识的实践活动, 听力训练就是盲目的而没有成效的过程。因此, 教师要摸清听力训练的规律, 指导听力训练的实践活动。帮助学生制定听力学习计划, 明确学习目标, 有目的, 有计划进行课上和课外听力训练, 并在听力训练中培养听力学习策略的意识, 掌握听力技巧。不断优化教学环节, 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语言学习环境,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随时觉察个别学生的差异需要, 对缺乏信心的学生要适时加以鼓励并协助探索有效的学习途径,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英语多媒体听力教学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方式, 对于教师、学生及课件开发都是一种新的考验。教师要针对教学中应用多媒体遇到的多种多样的问题, 探索多媒体英语听力教学规律, 摸索出适合学生实际水平的教学方法, 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程晓堂, 郑敏.英语学习策略论[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2.

高校英语教学论文 篇2

高校教育是要为社会培养实用型人才,表现在英语教学上就是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交际能力,即在不同场合与不同的人进行交流,所以交际教学法是非常符合这一要求的。教师应为学生创设语境,让学生处于情境之中,身临其境地感受英语氛围。用英语进行交际,是交际教学的核心,创设语境就是借助各种直观手段辅助教学,让学生理解掌握语言的运用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他们积极思考,主动运用英语表达思想,提高使用英语交际的能力。教师应借助表情、动作、手势、图片、实物等直观手段,合理使用录像、投影、录音等现代化教学手段,为学生创造相应的交际情境。教师要积极创设英语语言环境,促使学生养成英语交流的习惯。中国学生在学习外语时最缺少的就是语言环境,他们只有在课堂上才有机会用英语进行交流。教师在课堂上应运用英语来组织教学,因为这不但是师生间用英语交流的一种方式,还是真实情境中进行交流的一种形式。这保证了学生绝大部分时间能听英语、说英语,做到学中用、用中学,更增进了学生英语的听说能力。要想让学生形成用英语交流的习惯,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就必须找到激发学生积极意识的方法,具体如下:

1.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形成一种轻松、合作的语言氛围。尽管交际教学法的教材生动有趣,但课本毕竟代替不了教师,教师充当的角色是管理者、鼓励者、组织者、解难者、参与者。

2.对学生的错误采用积极的态度,要扩大和巩固学生的参与面,对学生的参与必须采取积极态度,少批评、多鼓励。如果学生喜欢开口,尽管存在错误、答非所问,教师也不要打断他们,而是不断鼓励学生,使他们克服恐惧心理,增强自信心,以便积极地参与到课堂中来。

二、计算机辅助教学

多媒体教学为语言学习者提供一个听觉、视觉交互式语言环境,有利于保持记忆。记忆内容在质的方面发生变化的性质,一般表现为:记忆内容中趋于消失的不是重要的细节部分,而能较好地保持主要内容及显著的特征,从而使记忆内容合理、概括、简略。新教材强调学生的主动学习和交叉式学习,计算机辅助教学不仅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而且促进了学生与计算机的.双向交流。学生参与到活动中去,能依据电脑的判断来改正自身的错误。另外,不同教师制作的优质课件,教师间可相互使用,还可以借助网络优化自己的课件,使教学内容更完善,这样更能保证优质、高效的教学课件信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达到设定的教学目的。高校英语专业主要培养英语翻译和英语教师,这一培养目标要求师生对英语语言口语十分重视,但是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创新能力被忽视。随着高校和地方经济之间的紧密联系,高校英语专业教学应以服务地方经济为发展方向,只有如此,高校英语教学才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的竞争中培养人才,打造品牌。在高校英语专业教学具体实践中,一是对于师范类英语专业的高校学生应有意识地提高其理论功底和科研能力。二是要对教学体系做出明确定义,以培养综合型人才为目标来强调英语的专业性和实用性。三是在英语考试中要突出英语的专业化,针对国际贸易英语、旅游英语、机电英语、计算机英语、医学英语、法律英语、英语翻译等不同专业来加强实践教学环节,以此提高学生的适应能力和英语综合能力。四是在合适的条件和时机下对课程设置进行优化改革,并重视校外实习基地的开发和校内实训平台的建设。

三、小结

浅谈高校英语听力教学方法 篇3

【关键词】 高校英语 听力教学 策略

听力理解能力是语言多种能力的综合反映。人们在语言文字的使用中,有45%的信息是通过听来完成的。因此国家教育部推行了高校英语教学改革,要求大学英语教学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下,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尤其是听说能力。这就意味着,在教学过程中,听力教学占据了主要地位。保障大学英语教学质量,提高学生英语听力水平,也即是说,高校英语的课堂教学中,听力教学法是占很重要的地位的。

1. 消除学的心理障碍:

许多学生在中学阶段一般很少接受过听力训练,在大学才开始上听力课,由于听懂的内容很少,便会产生紧张、急躁的情绪和畏难情绪,便对英语听力失去了学习兴趣。所以,教师首先应向学生阐明听力学习的特点和方法,让学生认识到听力学习的艰巨性和渐进性,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在教学过程中,所听内容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练习,让学生随时有一定的成就感,觉得自己在英语听力方面有进步,从而建立自信心。另外,也应该丰富听力教学的内容,比如插放一些经典英文歌曲、精彩电影对白等,以便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培养学生良好的听音习惯

在大学英语听力教学中良好听力习惯的养成具有长期性。在听力训练过程中,要纠正不良的听力习惯,把注意力集中在意群上,而不是停留在单词上。首先是预期的习惯,预期指听者根据已知的语言信息,对未知的信息迅速作出判断的能力,学生听前可以浏览一下问题,做到有的放矢,并根据环境、文化背景等对材料做出预测;另外,要注重培养捕捉关键词和重要信息的习惯。在快速语流中单词的发音受弱读、连读、失去爆破等影响,会发生一些变化,听者不可能听清每个词,应根据语言知识,有选择地去听,如听议论文,应注意开头或结尾处的主题句;故事性的短文,要搞清"who,where,when,what,why"等五个问题。同时,培养“英语思维”,摆脱母语的干扰。

3.注重视听教学

传统的听力课,往往是老师忙着放磁带和对答案,学生就动笔记记。这种教学方式根本无法提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变“听力教学”为“视听教学”或“视听说教学”,老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水平选取听力资料,还可以播放一些影像材料,使学生在视觉和听觉的双重刺激下,更真实地感受语言,接受更多的信息。比如:在用影视进行听说教学时,可以截取的一个片断,播放一遍后,教师进行必要的讲解,给学生提出一些问题,如:有关剧中人物(Who are these people?)、有关场景(Where are they?)、有关角色关系(What is their relationship?)、有关情景(Why are they there?)、有关剧情(What is happening?)、有关语言(What are they saying?)等。然后再放一遍,让学生针对影片回答问题,并要求学生对影片中的情节和人物的关系进行描述和评论。如果影片较易理解,也可在首次播放前给学生做必要的人物简介,提出相关的一些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观看影片,然后再做进一步的练习,如要求学生能背诵一些对白,并模仿影片进行表演。通过这样的影视学习、训练,学生不仅能提高发音的准确性、口语的流利程度和激发学生的创造力,更重要的是,创造一个生动的英语学习环境。如影片The Blue Bird《蓝色知更鸟》,Titanic《泰坦尼克号》。学生在欣赏影片的同时,学到了标准地道的生活中的英语,而且有种语感环境的驱使,使他们有种说的欲望,大大改善学生主动发言的现象,听说能力普遍得到了提高。

4. 选择难度适宜的听力材料:

听力材料的难易程度直接影响着听力训练的效果。如果材料过于简单,就达不到通过训练而提高的目的;如果材料过难,会使大部分学生在训练过程中遇到巨大的障碍,丧失继续训练的信心。因此,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听力成绩选择训练材料的难易程度,以便进行及时调整。每次训练结束后,教师都应根据学生的反馈对所选择材料的长度、生词密度、语体和题材以及听力教学的速度和方法进行反思与调整,以便找到最适合学生现阶段进行训练的听力材料。

5. 精听和泛听的结合:

在学生基本适应了听力课堂,对听力需求有了增长的情况下,要对学生进行精听和泛听练习。进行精听时应让学生先把录音内容从头至尾听一遍,再把听不懂的地方集中起来,一遍又一遍地反复播放。若有些地方实在听不懂,可以给学生一些提示,把新的单词写下来,甚至允许学生查阅有些影响理解的生词。接着让学生再从头至尾听,直到能够听懂全部内容为止。通过这样的听力训练,可促使学生提高辨音及听力理解能力。在这个时候可以让学生記录文本,锻炼他们记录的速度,随后进行复述练习。相对于精听材料要选择故事性强或者科普文章来说,泛听则相对灵活,可以让学生接触大量的原汁原味的英文材料,以求熟悉英语发音,感受英语的真实性和趣味性,扩大知识面,提高听力。

6. 培养答题技巧:

在上课时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学会忽视不熟悉的单词、善于抓住关键词、能够快速记录文本等听力技巧。大学听力测试主要有选择和记录两种形式。选择题又分为对话和短文,在做这一部分时,预览选项非常有必要。因为从选项中可以获得相应的词汇,尤其是关键性的表达,有时阅读完选项就会明白对话的大致内容或文章大意,这样听起来自然就顺畅多了。对于记录的试题,一般都会读三遍,因此,第一遍在听的同时要把握住要填写句子的长度,第二遍听的时候要把关键词都记录下来并增加写的速度,第三遍查漏补缺。最后,做完试题,还可以根据已有的语法知识进行完善。

结束语:

由此可以看出,听力教学在英语教学中占有主导的地位的,也就是说是全面提高学生英语交际能力的突破口。在进行听力教学的过程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辨音能力、记忆能力和识别文化差异的能力,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听力训练时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地安排听力训练内容,使听力真正成为一门技能课,从而最终实现提高学生听力理解能力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张俏.大学英语听力教学研究[J]. 现代教育,2011(12).

[2]郭丽.大学英语听力教学常见问题及对策研究[J].空中英语教室,2011(05).

[3]郑晓莉.新形势下再谈大学英语听力教学[J].北方文学.2011(10).

作者简介:刘晶(1973-),女,吉林长春人,吉林工商学院外语分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英语语言文学。

高校英语听力教学 篇4

一、高校传统英语听力教学存在的不足

长期以来, 我国高校的英语听力教学主要是以录音机为主, 通过播放录音磁带, 让学生回答相应的听力问题。但是, 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并没有一个良好的英语听力基础, 而且没有养成一个比较良好的听力学习习惯, 在进行英语听力学习的时候, 没有同时用手去记下来与用大脑去理解, 在听到关键点时并不知道这个地方是关键点, 或者是不知道关键单词或句子怎么拼写。还有一部分学生在看着文本上的单词和句子的条件下, 就能够将其与录音带中的内容联系起来, 但是, 若是听到文本上没有的单词和句子, 就听不懂录音带中的内容了。这就导致了目前我国高校的英语听力教学的教学效率、教学质量不高。虽然通过学习大量的英语单词、语法, 学生的英文写作能力、阅读理解能力都有所提高, 但是学生的英语听力能力仍旧不是很高。英语教师让学生反复地听、不断地听英语录音, 期望用反复练习的方式提高学生的英语听力能力与水平。但是, 学生长期被动地接受听力练习, 长此以往就会觉得枯燥乏味, 产生厌烦感, 从而导致失去对英语听力的学习兴趣。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态度以及学习兴趣都会对英语听力学习产生一定的影响, 学生对英语听力学习产生了厌烦感, 就会对英语听力教学造成严重的不良影响。

二、英语影视教学的应用

1.英语影视作品的合理选择。在高校进行英语听力教学的过程中开展英语影视教学, 首先应该对英语影视作品进行合理地选择。英语教师在对英语影视作品进行选择的过程中, 应当慎重地筛选, 并不是全部的英语影视作品都适用于进行英语听力教学, 教师应当选择人物英语发音正宗、规范, 影视内容与生活实际联系紧密而且具有比较大的英语信息量的富有正能量的英语影视作品。在开展英语影视教学的过程中, 英语教师应当将英语影视作品当做一种教学工具、教学方法, 并通过合理、有效应用英语影视作品, 使学生学到英语知识, 提高英语表达能力和听力能力, 而不能把英语影视教学当做一种娱乐活动。此外, 对英语专业的学生开展英语影视教学时, 可以选择一些具有社会文化背景的影片;对非英语专业的学生开展英语影视教学时, 可以选择一些浅显易懂的影片。

2.英语影视教学。开展英语影视教学的过程中, 在播放英语影视作品前, 英语教师应当先给学生简述影片的故事大概、背景知识与影片中难度比较大的词汇语句, 还要给学生安排与影视作品相关的问题, 让学生在观看影片的过程中寻找答案。在播放英语影视作品时, 英语教师应当有效利用字幕, 甚至可以给高年级学生播放没有字幕的影视作品;在播放到关键的地方时, 教师可以暂停影片, 并让学生总结这一阶段的内容、预示下面的内容;对于影视作品中非常经典的语句, 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模仿与朗读。在播放英语影视作品后, 学生应该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 教师可以让学生总结自己对影视作品的看法并写出观后感;还可以组织学生举行角色扮演活动, 重现经典桥段, 通过让学生模仿影视作品中人物的发音、语气以及语速, 从而使学生的表达水平、听力水平得到提高。

三、英语影视教学的有利作用

在高校进行英语听力教学的过程中开展英语影视教学, 可以帮助学生学习正宗、规范的口语表达方法, 而不是书本资料上的老套、常规的口语表达方法;通过利用不断更新的英语影视作品进行听力学习, 可以使学生学到最新的、最常使用的英语用语, 从而使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与时俱进;不同的英语影视作品包含着许多不同的内容, 不仅可以使学生的英语基础知识得到丰富, 还可以使学生加深对英语国家文化、历史的理解, 从而使学生对英语听力内容的理解能力、理解水平得到提高。

四、结语

综上所述, 在高校进行英语听力教学的过程中, 有效地开展英语影视教学, 可以提高学生对英语听力的学习兴趣, 提高学生对英语听力内容的理解能力和理解水平, 进而使英语听力教学的教学效率、教学质量得到提升。

参考文献

[1]范立彬, 王春侠.“翻转课堂”模式在高校英语听力教学中的应用[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 (高教研究版) , 2014, 04:57-58+135.

[2]赵小涛.论英语影视教学在高校英语听力教学中的应用[J].企业导报, 2015, 24:118+117.

高校英语教学探究论文 篇5

摘要: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改变了传统的信息传播方式,从而深刻的影响了以信息交互为基础的经济领域各行各业的运营模式。在教育界运用互联网这一不受时间和地域限制的载体进行知识的交流和传递,提高优质教学资源的利用率和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已经成为普遍现象。而在“互联网+”思维模式下,对高校英语教学进行内容的创新、教学方式的改革以及基于互联网的教学资源的整合,能够解决传统的高校英语教学长期存在的课时紧张、学生的英语基础差异大以及英语的实践应用能力得不到有效提高的问题。

关键词:高校英语教学;“互联网+”;资源整合;开放性;个性化

互联网的普及促进了人类生产和生活中各种信息资源的交流、共享和传播,而以计算机技术为主的人工智能、大数据和移动通讯技术的日新月异又带动了互联网上信息资源的整合,为各行各业的人们展现了一个基于互联网的全新发展视角。因此诞生了意在将不同的传统行业发展与互联网技术进行融合和创新的“互联网+”的全新思维模式,并且正在渗透到包括所有社会生活与经济活动当中。

一、高校英语传统教学的局限性

我国的高校英语教学通常做为学生专业教育的基础课程的一部分,意在提高学生对这一国际通用语言的应用能力,有助于学生根据学习和未来的工作或科研活动需要实现信息的交流,也能够让学生了解不同国家的文化和拓展学习的视野。但是由于高校的教学时间安排十分紧密,留给英语教学的时间通常只有一周两个课时。因此教师与学生仅有每周两次的课堂教学时间能够进行互动交流,教师除了讲授课本要求的教学内容,很难抽出时间为学生答疑解惑和带领学生进行足够多的会话练习,所以学生对于教学内容当中的新的语法和生词的掌握和运用往往达不到应有的熟练程度。另外高校学生原有的英语水平差距明显,而且一名高校英语教师负责的所有班级的学生加起来一般会在百余名以上,所以教师很难把握每一名学生的具体学习需求并给予精确的指导,因此很多学生在高校英语的课堂教学活动中得不到最亟需的帮助和指导。基于以上两个方面的状况,高校英语的传统教学对于教师和学生来说都存在明显的局限性,不利于教师根据教学目标传授英语知识,而学生也无法通过教学活动有效的提高英语的应用水平。

二、“互联网+”思维模式带来的高校英语教学改革契机

鉴于高校英语传统教学方式的局限性,进行教学改革已经是高等教育界的共识。并且面对互联网对人类社会知识和教育领域不可逆转的影响和发展趋势,围绕互联网技术探究和实践新的高等教育模式是教育工作者无法回避的现实问题。而“互联网+”的思维模式下教学资源和知识服务的开放性以及基于互联网的无线通讯、多媒体信息技术的普及,给高校英语教学改革带来了新的契机。探索依托网络通讯技术、丰富的共享教育资源和开放的网络教学环境,来解决困扰高校英语教学的典型问题。

三、“互联网+”思维模式下高校英语教学实践探究

(一)利用互联网资源对高校英语教学内容进行创新

创新是“互联网+”思维模式下不同行业实施改革的共同核心,基于互联网带来的信息资源全天候、无国界的交流和传递渠道,并且利用互联网上存在的开放性知识和技术资源,个人或者企业、团体可以根据自身的发展需要创造出更具个性化的产品或者服务,满足人们日益个性化的消费需求、创造需求与发展目标。而在教育界利用互联网做为信息沟通渠道,把教学资源整合并通过网络实时传递的`方式或者建立网络教育平台,开展远程教学已经是非常普遍的做法,给了学习者更加便利的时间选择和教学内容的选择权。高校的英语教学内容应当借鉴远程教学模式,围绕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和目标,在运用互联网建立教师和学生之间多元互动的基础上,对教学内容进行创新,增加有利于提高学生实践应用能力的教学内容,弥补课堂教学时间限制下口语训练和实践交流活动不足的问题,让高校学生能够真正具备运用英语进行交流的能力。

(二)以互联网为基础的高校英语教学方式改革

传统的高校英语教学仅限于课堂授课,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主要讲述新的知识点和带领学生做一些口头练习和解答部分习题,真正与学生深入探讨学习问题的时间非常有限。而在高校多学科的课业压力下,学生课余时间也很少用在英语学习方面。并且由于高校教师和学生在课余时间很少有机会能够见面,因此即便学生和教师有增加互动的意愿也很难实现。而在高校的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基于互联网的校园网络平台成为了学生、教师以及教学管理部门进行信息交流的主要渠道,并且个人智能终端的普及又提供了公共网络平台等多种联络方式,给英语教学方式的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1]。在实践教学中以组建社交群组的方式和建立英语教学网络平台,将教学内容制作成多媒体课件并且推送到网络平台,能够让学生根据需要在任何时间选择学习,并能直接与教师或其他同学交流学习,有效的解决了高校英语教师和学生互动时间不足的问题。

(三)整合互联网带来的优质教学资源实施个性化教学

对于互联网上丰富的英语教学资源进行整合并运用于高校的教学,能够针对不同水平和有不同的学习兴趣的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教学服务,让每一个学生在英语学习中得到最亟需的资源[2]。这就要求教师首先要通过日常教学互动掌握学生的个人情况,了解学生学习英语过程中的想法和潜在的兴趣,并且运用教师专业的眼观和知识优势对网络上的教学资源加以利用。

四、结束语

在“互联网+”思维模式下进行高校英语教学的全面改革和创新,需要在教学中的每一个环节进行探究和实践,并依据教学实际情况进行不断的反思和提高,才能最终取得满意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郑玮.“互联网+”思维模式下高校英语教学探究[J].安徽文学(下半月),(2):130-132.

高校英语听力教学 篇6

【关键词】高校英语专业 听力教学

众所周知,每年走向工作岗位的高校英语专业毕业生难以计量,但随着用人单位对英语人才要求的不断提高,促使听力在交际层面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这无疑为高校英语专业教学带来了很大压力,因为在听、说、读、写、译英语基本技能中,学生的听说技能相对薄弱,难以在交际场合中娴熟地应用所学知识。可见,采取有效措施切实提高高校英语专业听力教学质量势在必行。

一、高校英语专业听力教学现状分析

1.课程设置不合理

英语学习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应该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可是受中小学英语教学影响,学生在步入大学之前所接受的听力训练远远偏离了其语言接受和语言表达能力的需求,致使学生听力基础差。而高校英语专业听力课程难度较大,与学生实际水平严重脱节,不利于学生听力技能的提高,甚至严重挫伤了学生的积极性。

2.教学方法相对单一

当下很多高校在英语专业听力教学中采用的音频资源较为单一,而且普遍具有教师播放听力资料、学生听后练习的特点,相对而言,该种模式下的学生较为被动,加之时间有限,一旦脱离了英语听说氛围,学生很容易又回到汉语环境,因此听力效果差也是在所难免的。

3.学生基本功差

据调查,高校英语专业学生听力基础较为薄弱,这也是制约其听力水平提高的重要障碍之一,如词汇量有限,语法知识匮乏、不牢固,致使其无法正确辨析听力信息;语音语调不标准,加之难以得到及时纠正,故容易出现误听;因记忆有限,缺乏锻炼,致使学生跟不上听力速度,感觉吃力等。

二、高校英语专业听力教学对策探讨

1.注重听力教学的灵活性与丰富性

由于高校英语专业学生一时难以适应听力由基础性向专业性的转变,可能会由此出现畏惧心理,对此我们教师应努力为其营造充分、轻松的英语环境,尽量消除其自卑等不良心理,以此引导其自然过渡到喜欢听力、敢于听说的状态,进而为后续听力技能的提升奠定堅实基础。

如在课前导入环节,为吸引学生注意力,为其创设轻松的学习氛围,可以选取经典电影片段、英文歌曲、时政热点等为切入点,将其通过多媒体呈现出来,如《Forrest Gump》《Life As a House》等经典片段,《My love》《Far away from home》等歌曲,以及CCTV英文频道的热点话题或学生感兴趣的话题等,以期使学生在多重感官刺激之下培养兴趣和语感,但具体选择材料应根据学生听力的实际水平而定,并尽量采用委婉性用语引导学生一开始就愿意接受听力,如Would you please listen to…?I was wondering if you are willingto do……等,此外在设置听力材料答案时,应注重开放式,以此为学生创造更多的思考机会。

2.强化语音等听力基础性教学

针对高校英语专业学生听力基础差等问题,我们可以从语音训练着手,这就要求高校在设置课程时,应注重语音基础性教学,以此便于及时纠正学生语音语调问题,并借助系统性和科学性的引导方法,帮助其养成良好、标准的发音习惯,同时结合常用、典型错误、易犯错误等用语,如: “Chinese medicine can cure many pa-tients”中的“cure”和“kill”两个易混淆的单词等,督促学生在不断的练习和感悟中掌握连续、爆破、重音等语音知识,以此为听力能力的提升奠定基础。这就要求我们选用难易适中、篇幅较短、新颖有趣的材料,并层层递进,如首先采用VOA special English,然后采用BBC 新闻或VOA standard等,同时合理安排泛听和精听等,以此让学生在不断的锻炼和积累中掌握标准的发音,以及更多的词汇和语法知识。

3.注重传授听力技巧

听力技能虽然不是一蹴而就的,但也是有技巧可循的。当学生具备一定的听力基础后,我们可以在日常教学中逐步渗透一些听力技巧,那么对于学生而言,不仅利于其跟上听力材料速度,也利于较为准确地把握材料信息。如在“Where does it take place? Who are mentioned in the passage?” “How do they find the solution?”等类似提问方式,可引导学生掌握数量、关系、方式、质量准则;在语境理解中,可向学生介绍Conceptual、Connotative Meaning、Structural Meaning等。

结束语

总之,日益频繁的国际交流将英语听力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而我国高校英语专业听力教学现状不容乐观,难以适应人才培养要求,这就要求我们必须立足其教学现状和学生实际,革新教学策略,以此学生听力技能,促进其英语综合素质全面发展,进而为社会输送大批优异的英语人才。

【参考文献】

[1]赵娇娇.高校英语专业听力教学现状分析及教学方法初探[J].教育实践研究,2012(12).

[2]张晓娟.英语专业听力教学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J].海外英语,2013(07).

[3]彭杰.浅析高校英语专业听力教学效果的几个提升途径[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13(18).

高校英语听力教学 篇7

高校英语专业设置的听力教学, 因其具备适应社会需求, 注重实际应用等特点, 在复合式英语专业人才的培养过程及英语专业教育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在目前高校英语专业的听力教学中, 很难达到预期效果, 仍存在着诸多问题。

1. 学生听力水平对高校英语专业的课程难度设置存在鸿沟

语言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将其转化为实际运用能力的过程, 是素质的全面化和完整化。它的提升必然要遵循客观规律和自然规律, 不可一蹴而就。听力作为英语学习的基本技能之一, 是学生在基础阶段面临的一项具有相当难度和挑战的任务, 它的提升需要长期的大量的练习和积累。但是近年来, 由于高考在分数考核方面取消了英语考试听力分数, 使得一部分本来注重应试教育的中学放松甚至放弃了对学生英语听力能力的培养, 更不要谈及口语表达能力了。学生从一个相对较低的平台猛然进入专业性较强的听力课程学习中, 这种大跨度的难度跳跃让其一下子很难适应, 甚至对英语听力的学习产生自卑感和恐惧感。这种不自信主要来源于:中学阶段对英语应用和实践的缺乏, 造成更多纸上谈兵的学生。他们的听力能力和英语其他技能严重脱节, 短时期内受到的负面影响较多, 造成心理恐惧;对听力技巧的缺乏使得学生无法跟上正常的语速并抓住内容的中心词汇, 对非标准英语发音的陌生感让学生内心产生自卑感。因此, 这种不相匹配的教学目的与教学对象的对比, 是目前高校英语专业听力教学中面临的一个难题。

2. 高校英语专业听力课程设置与和考试制度之间存在差异

目前市场上出现的各类听力训练图书和高校选用的听力教材种类繁多, 综合分析, 这些训练都旨在体现新教学大纲精神, 注重基本功训练, 多以由易到难, 循序渐进的方式, 编写者致力于将功能性、知识性、趣味性和思想性融为一体, 注重“综合”“实用”等技能。但学校的考试制度和模式相对来说较为刻板, 不能随着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的变化, 无法及时、能动、准确地反映出相对客观的教学结果。而大多数院校的考试内容设置或以课本为基础或以英语等级考试为依托, 这从某一方面限制了教学内容和方式的多样性与灵活性。如果偏重于对课本内容的考核, 就容易使学生对课本产生依赖, 甚至死记硬背, 无法学以致用, 影响其听力能力的真正提高;如果过分重视对英语等级考试题型的模仿, 就会使学生误以为听力课程的设置只是为英语专业水平测试服务, 混淆听力训练的目的, 过分专注于对等级考试的钻研和训练, 更加不利于学生听力水平的提高。因此, 这种教与学的互动性和目的性之间的衔接不畅, 也是目前高校英语专业听力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3. 听力相对单一的教学模式和有限的教学设备与预期教学目的存在矛盾

传统的教学模式多为听力教师初放音频让学生熟悉语音和内容, 复听做题目, 教师做细节讲解, 终听做对比。经历了初步的教学改革之后, 仍旧是形式重于实质。从最初的教师放磁带给学生听音, 现在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 各个高校基本都配备了多媒体, 有专门的语音教室和听力设备, 师生之间或者生生之间可以通过专业的话筒和耳麦进行交流, 更加方便和清晰。但是大部分语音教室的电脑多用做承担播放音频和视频的载体, 并不连接互联网, 这在教学过程中产生了一定的障碍。教师的角色又进入反复播放和一味讲解的循环上来。想要同步更新实时英语视频或者浏览最新的外国优秀音频和影像资料, 这在课堂上很难实现。另外, 课下的追踪和长效的反馈又无法及时完成, 而这恰恰是需要长期积累和反复交流的听力课上不可或缺的。英语听力如果不能及时得到追踪, 偏离了和口语的结合, 甚至缺乏各种与时俱进的教学材料的辅助, 就很难获得良好的效果。而教学目的则要求学生不断地提高对有声语言的理解水平, 让学生从功能性、实用性入手, 获得人文性的提高。这在每周一次的听力课上是远远无法实现的, 和目前现有的教学状况之间存在一定的矛盾。

二、高校英语听力教学方法初探

《高等学校英语专业基础阶段英语教学大纲》要求加强培养及训练学生语言知识的转换能力, 其主旨是让学生通过读和听获得知识、信息和语言, 经过思维, 在原有知识及语言的基础上对所获得的内容和语言加工和重组, 并赋予新的内容, 然后输出, 从而完成教学的全过程。因此, 大量的听力练习是学生学会正确表达自己的基本途径。如何改变高校英语听力教与学的现状, 应该引起外语专业教师的深思。

1. 教师要从根本上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 面对挑战。

语言学习的发展一般而言, 以发展听说为先。想要克服入校新生对专业听力的自卑感和恐惧感, 教师的引导作用尤为重要。首先, 教师要让学生理解初次踏入英语专业的学习圈子内, 尤其是脱离了听力的专门训练, 猛然听不懂是相当正常的。教师要致力于营造充分的、良好的英语语言环境, 非必要解释时尽量做到全英教学, 多和学生进行英语交流, 由浅入深, 循序渐进地将学生带入自然的温暖的学习气氛中, 让学生对英语听力的学习心理放松但思想重视。教学之余, 教师可以利用课间或课前的时间, 给学生推荐或播放好听的有趣的英文歌曲或英语视频, 结合学生的喜好, 让学生从心理上逐步减少对英语听力练习的抗拒。

2. 教师要因材施教, 制订有针对型的教学计划。

虽然听力教学模式很难有较大的突破, 其目的都在于一听一析之间提高学生对有声语言的理解能力。但在具体的教学计划中, 教师应当针对不同学生听力水平的差异或根据不同语音材料的难易程度, 分析造成这种差异的具体原因, 设计有针对型的教学计划, 从而达到最终的教学目的。由于学生在中学期间受到教学环境, 地域差别和自身英语基础的影响, 大一新生在面对同样的语音材料之时, 第一感觉是有所不同的。教学初期, 在分析完一篇语音材料之后, 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思考造成听力困难的原因。首先, 这种听力困难或许来自于语言知识。这包括语速 (快速英语或慢速英语) 、词汇语法的陌生 (知识储备不足或固定习惯表达的障碍) 、语音 (某些词组的连读、弱读或失去爆破音) 等方面。其次, 听力障碍也许来自于内容。中西方文化存在较大差异, 很多学生在以前的学习中只注重了阅读能力的提高, 对西方的生活习惯、人文历史和社会禁忌等了解甚少。对文章背景知识理解的缺乏也容易成为学生听力的较大阻碍。再次, 有的学生在听材料之前就已经精神高度紧张, 这也大大局限了他的思维活动, 难以发挥出正常水平等, 这类心理障碍因素是教师应当注重的。最后, 听力理解能力从某种角度而言需要一定的技巧性, 如果没有经过专门的听力训练, 抓不住关键词或者力求抓住每个词, 甚至同步用母语思考, 就会影响理解的效果。因此, 教师不应当只充当播放员和翻译员的角色, 而应该在最初教师帮助分析听力障碍的基础上, 使学生逐步具备自我分析的能力, 构建自我提高模式, 从根本上弄清楚对某段音频材料存在听力障碍的原因。这样带有目的性的举一反三, 久而久之就会逐渐扫除障碍, 从而获得听力能力的提高。在制订教学计划上, 要根据学生身上反射出来的不同障碍类型, 因材施教。

3. 教师要做到有的放矢, 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在导入每次单元的主题时, 教师要充分利用好这段铺垫, 与实事相结合, 做出良好铺垫。从趣味性入手, 结合思想性和实效性, 进入到和教学内容相关的话题上来。另外, 教师需要充分发挥其创新和多维思考能力, 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在讲解“动物”单元时, 可根据材料内容适当融入图片、视频, 从视觉和动态上加深学生的印象, 并可从某动物的生活区域和习性等方面加以补充, 既可调节课堂气氛, 又可增加学生兴趣, 帮助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达到愉快教学的效果。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要按照步骤, 以课本为根基, 适当纳入英语等级考试的分类训练, 帮助学生两手抓, 合理安排教学内容。这样就不会顾此失彼, 一方面对课本的掌握有了一定的提高, 另一方面从分级考试中看到自己的进步。就笔者所在的学校而言, 我校大一大二开设英语专业听力课程, 选用的教材为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出版的《现代大学英语-听力》。该教程共4册, 每学期一册。仔细分析这本教材, 就会发现编者在选材上内容涉猎较广, 文体多样, 以不同话题为不同单元, 每单元7-10篇材料不等, 帮助学生在享受乐趣的同时提高水平, 学习知识。一、二两册注重各种微技能训练, 三、四两册较前两册在难度上有较大提升, 文章篇幅也大多较长。每本书后都配有相应的课下训练, 巩固话题。结合这样的教材特点,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具体听力水平、题目设置、内容类别和教学进度, 选择部分合适的篇章进行精听, 对另外一部分采用泛听甚至课后作业的形式, 张弛有度地进行教学。教师不但要帮助学生理解课本上出现的材料, 还要就听力技巧对学生加以传授, 并和学生进行讨论。这种“卷入式”教学使得学生认真参与其中, 更能加深其印象, 达到较好的效果。

4. 教师要致力于教学效果的追踪和反馈, 及时调整教学模式。

许多高校及教师都将每学期的期末考试作为检验学生听力能力和学习效果的唯一方式, 这是大有弊端的。其实, 与学生平日里的交流, 学生在课堂上所反映出来的效果及每个学生不同的进步跨度都是教师评价学生听力能力的重要指标。这就显示出教学效果的追踪和反馈的重要性。因此, 作为高校英语专业听力课程的教师, 要鼓励学生将听力和口语做适当结合, 并在教学中穿插对某一话题的讨论。另外, 每堂课要给学生补充一些听力材料让学生课下进行自主听力训练, 比如新闻 (音频和文本) 、与当次话题相关的趣闻、近日涉及的西方节日习俗介绍等, 并在下次课上抽出一小部分时间进行检测和讨论, 加大反馈力度。这一方面可以促进学生加强对英语听力的重视程度, 另一方面可以在加强语言训练之余丰富学生的背景文化知识。如果将听力仅仅局限在每周一次的两个课时里, 那么是远远不够的。这种呆板的模式无法适应瞬息万变的社会, 更不要提语言的实用性了。因此, 教师要调动起各方面因素, 逐步帮助学生建立一种自我分析、自我提高、自我反馈的构架, 进入到听力圆周运动的模式中去。教师可根据学生的追踪和反馈效果, 及时调整教学模式, 在平时的教学检测中及时发现问题, 做到多元化教学, 发挥互动性, 多角度评价学生的综合听力能力, 更好地促进学生英语听力的学习。

参考文献

[1]文菲, 杨晓梅.高校英语听力专业教学存在的弊端与解决方法[J].沈阳工程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07 (1) .

[2]刘思思, 王浔, 杨劲雯.浅谈陶晓英语专业听力课程教学中的问题和改进方法[J].教师, 2011 (27) .

高校英语听力教学 篇8

关键词:中国英语,高校英语教学,国际化,本土化

一、英语的全球化与本土化之中的“中国英语”

英语是当今世界的通用语言。据David Crystal (2001) 统计, 全世界有57个国家以英语为第一语言, 人口约4.5亿;67个国家以英语为第二语言, 人口约3.5亿;而在一些人口众多的以英语为外语的国家, 如中国、日本、俄罗斯、印尼、巴西等, 具有相当英语水平的人口达12至15亿。因此, 世界上几乎1/3的人口掌握了英语, 并且以英语为外语的人数超过了以英语为第一语言和第二语言的人数。英语在全球广泛传播的同时, 也受到世界各地语言与社会文化的影响。长期的影响使英语产生了变异, 产生了各类“新英语” (new Englishes) , 如印度英语、新加坡英语等。

在中国, 英语的本土化已有上百年历程, 其源头可追溯到18世纪的“洋泾浜”英语 (Pidgin English) 。“洋泾浜”英语是一种实用性很强的混杂英语, 是当时中英贸易往来的特定历史产物。自19世纪末开始, 随着学校英语教学的开展以及英语在中国的传播, 英语在中国逐步实现“非洋泾浜化”。新中国成立后, 出现了大量的政治色彩的表达方式。改革开放以后, 随着中国对外交往日益频繁, 英语在中国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 同时英语在中国的本土化程度也逐渐加深, 越来越多的中国文化和汉语言表达渗透到英语中, 如“typhoon (台风) ”, “kungfu (功夫) ”, “jiaozi (饺子) ”, “guanxi (关系) ”, “hukou (户口) ”, “fenqing (愤青) ”, “tuhao (土豪) ”, “dama (大妈) ”, “buzheteng (不折腾) ”, “taikonaut (太空人) ”。这些汉语借词已经在英语词汇系统中占据了一席之地, 成为其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2013年, 总部设在美国的全球语言监督机构 (GLM) 发布报告称, 自1994年以来加入英语的新词语中, 来自汉语的借词数量独占鳌头, 以5%~20%的比例超过任何其他语言来源 (信仁, 2013) 。

有关“中国英语”的大规模研究始于上世纪90年代。对于这一新兴的语言现象, 许多学者承认中国英语是一种客观存在, 并指出它是以标准/规范英语为核心, 表达中国社会文化诸领域特有事物, 具有中国特色的一种英语变体, 具有独特的不可替代的地位 (汪榕培, 1991;李文中, 1993;高超, 2006) 。还有学者考查中国英语的语言特征, 从语音、词汇、句式、语篇层次对中国英语进行描述分析, 证明中国英语的客观存在 (汪榕培, 1991;金惠康2004) 。

二、从“中国英语”反思我国高校英语教学

从“中国英语”的发展以及研究现状, 我们不难看出, 中国英语是一个毋容置疑且被广泛认可的客观存在。那么, 对高校英语教学而言, 是否有必要将中国英语融入到英语教学中去呢?

有关“中国英语”的研究登上历史舞台之后, 就有学者反对在英语教学中增加中国英语的内容, 如邱立中、宁全新 (2002) 认为“中国英语不利于外语教学现状的改善, 会进一步刺激中介语的流行与石化, 影响我国对外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之所以会有这样的观点, 是因为没有区分清中国英语与中式英语, 将两者混为一谈。虽然两者都受汉语语言和汉语思维模式的影响, 但是中国英语是能够被以英语为母语和第二语言的使用者所理解并认可的, 它是中式英语发展的高级阶段, 有别于英语学习过程中错误的中式英语。

另外, 从现实角度来看, 中国英语的存在已是不可否认的客观事实, 它的蓬勃发展也是大势所趋, 那么在英语教学中融入中国英语无疑是顺应历史潮流之举。当前, 世界政治、经济、文化的全球化和本土化相互依存和共生的发展趋势在不断地加强, 因此, 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 “我们的英语教学要强调英语国际化与本土化的有机结合, 要重视英语双向文化交流的功能, 要培养学生跨文化的交际能力” (文秋芳, 俞希, 2003) 。在这里, 英语双向文化交流不仅包含英语语言和文化的输入, 同时也包含我们本族语言和文化的输出。而中国英语作为中国语言和文化的载体, 无疑是让世界了解中国, 促进我们对外交往的主要渠道。因此, 英语教学中渗透中国文化因素, 这无论对于提高学生在跨文化交际中介绍自身文化的能力, 促进中国文化的传播, 还是对于强化学生的民族文化意识, 增强学生对本族文化的认同和归属感, 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无论是中国英语快速发展的社会现实, 还是跨文化双向交际的教育目标, 都要求我们在英语教学中融入中国英语及中国文化。然而, 反观我国目前的英语教学, 仍存在着过度强调美国英语、英国英语以及英美国家文化, 忽视中国英语和中国文化的现象。笔者就此问题对本校100名英语专业学生和20名英语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 结果表明, 有55%的教师认为英语教学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掌握纯正的英国英语或美国英语, 有60%的学生有刻意模仿英国英语和美国英语的经历, 更有高达78%的学生认为自己能学会纯正的英国英语或美国英语。在对待中国英语的态度上, 虽然大部分师生能认识到中国英语不能等同于中式英语, 并肯定中国英语的价值, 但是仍有23%的学生和10%的教师对中国英语持否定态度, 另外还有20%的教师认为我国高校英语教学中的中国文化内容可有可无。

对中国英语的忽视或错误认识导致了教学实践中有关中国社会现实及文化传统的内容偏少。调查表明, 73%的学生和75%的教师认为课堂教学中涉及中国英语的内容很少或者几乎没有, 这就导致了大部分学生无法用英语表达我们自身的文化。笔者对相同的100名学生进行了一个测试, 内容为将一些中国传统节日及习俗翻译成英文。结果表明, 只有一半的学生能用英文正确地表述出“元宵节”、“清明节”, 37%和30%的学生能写出“七夕节”和“重阳节”的英文, 而能翻译出“压岁钱”、“年夜饭”、“拜年”的学生就更少了, 只有20%、10%和寥寥的5%。

因此, 作为教学第一线的教师, 必须要正视中国英语, 树立对中国英语的正确态度, 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学生增强用英语表达中国文化的能力。那么, 具体该如何做才能使中国英语融入到英语教学中去呢?

首先, 在课程设置方面, 我们要多开设一些包含中国英语的选修课。例如, 大学英语可以开设英文版的中国文化选修课, 使学生了解中国文化的英语表达;英语专业则可增设旅游英语之类的课程, 使学生能够学习国内一些具有丰富人文内涵的景点的英文介绍;另外, 也可以借助学校的一些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学科开设一些特色课程, 如我校的中医英语就是一个很好地体现中国英语的课程。

其次, 在教材编写方面, 我们应该适当引入中国作家、学者创作的介绍中国文化的小说、散文、杂文等各类英语作品, 或者外国作家、记者创作的反映中国社会各个历史时期状况的英语作品, 以及国内外一流的翻译家翻译的中国文学作品的英文版, 这样可以使学生充分熟悉中国文化的精髓;在听力内容上, 我们应适当引入有关中国文化的英语电视, 或者国内媒体的英语广播, 使学生多接触一些涉及中国英语的真实材料。

最后, 在教学方法方面,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积极鼓励学生用英语表达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现象, 讨论一些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事件, 提高学生用英语表达自身文化的能力;在课文练习里, 教师可以根据课文内容设计有关问题, 引导学生关注中国社会文化, 对比中西文化, 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的敏感性和批判性思维;此外, 教师还应鼓励学生积极参加英语角、英语文化节等课外英语学习实践活动, 增加学生使用中国英语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接触和交流的机会, 促进学生加深对中国英语的了解。

三、结语

随着时代的发展, 中国的国际地位在不断地提高, 中国英语在国际社会得到了广泛认可, 并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此, 在英语教学中, 有必要加入中国英语相关内容, 这是顺应时代发展、响应时代号召之举, 对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学生民族文化自豪感、促进中国国际交往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Crystal D.English as a Global Language[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1.

[2]高超.世界英语理论与中国英语研究综述[J].国外外语教学, 2006, (4) .

[3]金惠康.中国英语[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4.

[4]李文中.中国英语与中式英语[J].外语教学与研究, 1993, (4) .

[5]邱立中, 宁全新.“中国英语”质疑——与杜瑞清、姜亚军先生商榷[J].外语教学, 2002, (6) .

[6]汪榕培.中国英语是客观存在[J].解放军外语学院学报, 1991, (1) .

[7]文秋芳, 俞希.英语的国际化与本土化[J].国外外语教学, 2003, (3) .

高校专业英语教学探讨 篇9

一、高校专业英语教学的目标与任务

对于高校专业英语教学的目标与任务, 长期以来在认识上存在着偏差, 未能充分体现出专业英语学科的性质、地位和作用, 盲目性与随意性较为严重。专业英语课只重视分析专业术语和研究专业写作方法两项任务, 忽视学生英语素质的全面培养。专业英语是人们进行交际和思维的最重要的工具, 英语又是民族文化的载体和组成部分, 它凝聚着有关语言民族的思想感情和人文价值, 英语教育在培养人才和传播文化、促进社会文明进步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在英语教学中培养英语语言素质, 根本宗旨就是要全面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专业英语素质与语言能力, 这也是当前专业英语教学的根本目标与任务。具体有不同的层次:初级阶段, 培养学生基本的听、说、读、写能力, 使其具备基本的专业英语运用能力和自学能力;高级阶段, 进一步强化听、说、读、写的能力, 同时要培养分析与评论专业英语的能力, 以便使学生形成初步的治学能力。

二、高校专业英语教学的基本原则

(一) 启发式原则。

启发式是教学方法使用的基本原则。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自觉性, 激发其思维活动, 主动探求知识, 增强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 启发式不是具体的教学方式或方法, 而是教学方法使用的原则。教学方式方法千变万化, 种类繁多, 但其本质都应是具有启发性的。坚持启发式原则的关键在于既要重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又要防止片面强调教师的权威性;既要尊重学生的自觉性、主动性, 又不放任自流。教师要特别注意在启发学生内在动力上发挥主导作用, 通过教师的启发引导, 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求知的欲望、探索的精神。

(二) 最佳组合原则。

现代教学方法一般认为教学任务包括三个方面:传授和学习系统的科学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发展学生的智力和能力;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和道德品质。这种高度概括的教学任务对选择教学方法具有方向性的意义。专业英语教学方法的特征是由其学科性质、目的和内容所决定的, 对教学方法的选择直接起作用的是教学目标, 所以教师在选择教学方法时应充分顾及到具体教学目标的规定。对教学方法的优选和组合应注意它的针对性和启发性, 多样性和选择性, 实践性和迁移性。

(三) 因材施教原则。

专业英语教学, 要注重因材施教原则。因为人与人之间存在差异, 所以教育既要面向全体学生, 又要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因材施教的目的是为了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 让每一个学生主动地、活泼地发展。在组织教学中把分班教学、分组教学与个别教学结合起来;在教育过程中, 贯彻个别对待的原则, 讲求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三、高校专业英语教学的基本方法

(一) 以教为主的教学方法。

这种教学方法主要是以英语语言为媒体, 传递知识信息, 靠教师的讲述和讲解, 使学生掌握语文知识:

1.讲授法。它主要是教师通过口头语言向学生系统地传授专业英语知识的一种基本教法。主要用于导语、指示语、结束语, 叙述教材基本事实, 提示重点, 阐明事物和事理, 评述专业英语写作范文和习作例文等。讲授法是传统的教学方法, 也是目前学校课堂教学的主要手段, 运用讲授法能使知识系统化, 在较短的时间内交给学生以全面而准确的知识。在具体教学中, 教师的讲解和示范目的是为了传授知识, 并让学生了解方法, 不要因为担心背上满堂灌的嫌疑而忽视对知识的系统传授。

2.串讲法。它是专业英语教学中有讲有串的传统教学方法。讲即讲解, 串即串连, 就是把上下文串通起来, 实质是讲, 讲的特征是串, 即把词、句、语段、段落、全篇连贯起来的系统讲解。串讲法一般有两种, 一种是翻译式串讲, 一种是概括式串讲。翻译式串讲, 就是以汉语释英语。翻译式串讲既要求忠实专业英语原作, 又要求译出的文字通顺、流畅、准确, 尽量反映出原作的风格特点和感情色彩, 浑然一体, 读来朗朗上口, 不能有支离生涩、前言不搭后语、文气不贯的感觉。概括式串讲, 是在理解专业英语原文的基础上, 对其意义加以概括, 用自己的话解释出来, 而不用语词对译的方式。当句子的含义比较丰富、深刻, 用翻译式串讲无法充分表达时, 就需要用概括式串讲。串讲法的应用有利于发挥教师讲的主导作用, 保持讲的整体性和系统性, 变单方面的教师讲为师生双边活动, 避免繁锁, 兴之所至, 信口开河, 而有利于提高讲的艺术性, 抓住重点, 以保持学生注意力的高度集中,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要防止教师唱独角戏, 主观注入, 平铺直叙。

(二) 以学为主的教学方法。

以学为主的教学方法就是教师努力培养学生乐于学习, 学会学习的方法:

1.讨论法。它是在教师指导下, 通过以学生为主体的集体对话和互学形式, 进行学生之间或师生之间多向信息交流, 借以实现语文教学目的的一种常用教法。它从根本上改变了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结构, 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体现了民主教学思想。

2.研究法。它是教师指导学生通过自学研究的方式, 借以掌握语文知识, 培养专业英语能力的一种有效教法。它突破了传统教法重教轻学的局限, 体现了现代教学思想的转变。

(三) 教、学兼重的教学方法。

1.问答法。

这是在专业英语教学中, 以问题为中心组织课堂教学的一种常用教法。主要通过教师提问, 学生答问, 或学生质疑问难, 教师引导学生解疑辩难的对话形式, 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情境教学法。

情境教学法是在现代教育培养全面型人才理论指导下创新的教学方法。强调要进行情感教育, 以情动人, 以美感人;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能力, 充分发掘专业英语课的教育功能。教师和学生的思想感情, 交融互渗于作品所描绘的客观景物之中, 形成主观情思和客观景物相统一的审美境界, 使学生获得美的感受, 培养其高尚的审美情操, 进而使学生思维水平不断提高。情境教学法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 促进学生主动和谐、生动活泼地全面发展, 优化了专业英语的教学效果。

四、高校专业英语教学中要构建师生互动教学模式

(一) 转变教师角色、创设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

教师的转变是推行新课程标准的前提。要彻底改变旧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 首先要转换教师的角色。教师不再只是知识的传播者, 而应是拥有现代教育观念、善于合作的探究者, 良好探究氛围的创造者, 学生探究活动的观察者和服务者, 学生才是教学活动中的主体。打个比方, 过去, 学生手中都拿着待点燃的火把, 等着老师给自己火种;当今时代, 应该是老师与学生都执有燃烧的火把, 老师的任务是引导众多的火把一起放出光和热。学生对教材也有自己的理解和把握, 教师对此应积极鼓励, 多方引导, 使课堂成为学生发表个人见解、展现自我风采的舞台, 唯有如此, 才能创建和谐平等的氛围。为此, 我们研究教学方法, 从中发现问题, 共同提高, 创设出更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模式, 走进学生心灵。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思考的价值, 老师也感受到师生和谐交流的乐趣, 这种和谐的氛围在我们的课堂上随时可见, 真正做到了把课堂还给学生。在这样和谐的氛围中, 学生们感到了学习的乐趣。

(二) 引入建构主义教学模式。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一种以“教”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这种教学模式以课堂、教材和教师为中心, 排斥一切课外活动, 忽视劳动职业训练;以传授课本知识为惟一目的, 忽视学生创造能力的发展和个性的培养;忽视学生在学习中的生体地位, 忽视学生认知能力的培养。显然, 这种教学模式已经滞后于社会的发展, 与素质教育的原则背道而驰, 不能适应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必然要为社会所淘汰。

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下的教学模式, 强调以学生为中心,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作为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 为学习过程创建必要的学习情境, 使学生在相互协作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精神, 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 实现意义学习 (即达到对知识的深刻理解, 而不是机械记忆) 。显然, 在这种模式下, 学生完全是认知的主体, 学习强调的不再是对知识的记忆, 而是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造能力, 以及从教师处联系社会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处理信息和利用信息的信息能力。

五、开展丰富多彩课外活动

学以致用, 开展丰富多彩的专业英语课外活动, 可以进一步加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激发兴趣, 对专业英语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 课外活动应该成为专业英语教学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课外活动, 要根据不同学生、不同层次进行有计划的课外活动, 注重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比如朗读比赛、智力比赛、即席发言、参观访问、讨论会、演讲会、辩论会等等。在课外活动中, 要注意培养和发挥学生的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 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结语

优化教学方法是推进专业英语教育的必要手段, 也是在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思维品质的重要途径。目前, 高校专业英语教学方法的改革已经探索和创造出许多成功的经验, 形成了风格各异的流派, 由此极大地丰富了教学方法论的理论与实践, 推动了专业英语教学改革的发展。教法改革的主题是变注入式教学为启发式教学,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专业英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要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自我设疑, 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大胆提出问题, 进行创造性思维, 引导学生开展讨论、讲述、演讲等语言活动和分析、归纳、推导等思维活动, 通过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多维的课堂结构,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创新精神。在教法改革中, 教师要善于把知识传授、能力培养、情操陶冶、思维训练等英语教学的任务熔于课堂教学中, 把教知识与教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 教会学生自己去学习, 努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使其尽早养成可持续发展的良好素质。

摘要:高校专业英语教师, 既要从理论上掌握教学方法, 又要在实践中灵活地运用, 善于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 也教会学生如何获得专业英语知识的方法。因此, 要探讨专业英语教学方法问题, 作综合研究。

关键词:专业英语,教学模式,教学设计

参考文献

[1].戴炜栋, 何兆熊.新编简明英语语言学教程[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8

[2].陈弘.ENGLISH BOOK[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7

[3].国家资格考试在线培训网编写组.2009全国专业技术人员职称外语等级考试用书-职称英语等级考试专项及综合训练[M].辽宁人民出版社, 2008

[4].刘正伟.国际语言课程与教学比较[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 2008

高校英语语法教学问题探析 篇10

高校英语教学的目的就是培养和提高学生英语听说读写综合能力, 而要想实现这一教学目标, 学好英语语法是基础和关键, 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学科, 学习者只有充分掌握和了解语法内涵, 才能正确的运用英语语法知识去有序、有效的开展听说读写的训练, 才能将英语更好的应用到实践, 但是纵观现阶段高校英语教学, 大多数教师为了急于求成, 忽视了英语语法教学的重要性, 直接导致英语语法教学成为高校英语教学的难题。因此, 这就要求高校以及英语教师要迅速转变这种教学观念, 采用相对比较灵活的教学方法、教学策略, 将语法教学与听说读写训练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 来为学生英语综合能力的提高打下扎实的语法基础。今天, 本文通过对高校英语语法教学相关问题的研究, 分析了语法教学的历史演变, 以及现阶段高校英语语法教学存在的问题, 并结合本人多年教学经验提出了创新英语语法教学的策略。

1.语法教学的历史演变

众所周知, 语法是语言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提高语言运用能力的基础。20世纪70年代左右, 人们普遍认为不学好语法就无法很好地学习一门外语, 也就无从谈起用语言进行交流。因此当时语法在英语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英语教学集中在对语言结构及词汇等语言知识的传授, 而对各项实际语言技能的培养被忽视。20世纪80年代, 随着功能语法的兴起, 以语言功能为主, 重视语言运用及交际能力培养的交际教学法开始盛行。因为这种教学法解决了人们逐渐认识到的“哑巴英语”的问题, 迅速受到国内外的英语教师及教育研究者推崇。语法教学的地位大大降低, 甚至被很多人当作是过时与落后的教学法, 从而在课堂上被冷落。甚至有些教师完全放弃对语法知识的讲解, 而是把所有精力放在对学生交际能力, 尤其是听说能力的训练上, 希望学生能够自然习得正确的语法结构。然而, 受学习环境所限, 英语学习缺乏足够的语言输入。在没有正确适当的讲解练习的情况下, 学生只能根据自己的母语知识推断某些英语结构, 从而产生大量与目的语差距较大的中介语。由于得不到及时的纠正, 中介语的石化现象成为英语学习的巨大障碍。

2.高校英语语法教学存在的问题

2.1语法教学目标不明确

语法教学的内容, 目标主要是向学生传授语法知识, 提高学生对语法的应用能力, 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水平, 这与应用教学目标存在异曲同工之处, 因此, 这一目标存在模糊性, 只是提出了一个总的目标, 而没有阶段性的目标, 导致教师多采用的教学方法单一问题的出现, 不利于高校英语教学水平、教学质量、学生英语综合能力的提高。

2.2教师和学生对语法教学重视程度不够

师生对语法教学不够重视, 是导致语法教学水平低下的重要因素之一, 一些高校教师认为, 学生经过中学六年对英语学科的学习, 已经形成了一套适合自己的系统学习体系, 就不需要重新给学生讲解相应的语法知识, 因此就忽视了大学英语所学的语法知识与中学所学的语法知识之间的区别, 我们知道, 中学与大学所接触的英语知识点相比, 少之又少, 且都是一些浅层的语法知识, 而大学英语是对中学英语的延伸和深化, 语法知识网络更加系统, 因此, 教师不能展开有效的语法知识教学, 学生就不能有效的提高自己的英语阅读水平、翻译水平、口语水平以及交际能力等, 不利于大学生英语综合能力的提高。

3.高校英语语法教学的创新策略

3.1“语法教学涉及任何能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某个特定的语法形式的教学技巧, 以帮助学生了解语言形式, 在理解或产出的过程中对语法形式进行处理从而将其内化”。因此, 教师要想把输入转变成摄入, 前提条件是注意。学习者把接收到的语言输入与他平时的中介语产出形式进行比较, 即所谓“注意差距”, 这是个有意识的自觉过程。这就要求经常提醒和鼓励学生注意语法的准确性。由此可见, 好的语法教学方法应该能提高学生的语法意识, 引导学生主动参与, 并能提供有意义的练习机会。以下是几个经研究表明能促进学生学习和内化语法知识的教学方法。第一, 建构式互动教学模式。在教学中, 教师创设具体的教学任务情境, 要求学生以小组辩论、角色扮演、独白、表演话剧、双人访谈等不同的课堂互动形式, 单个学生对全班同学、小组与小组之间、双人合作等方式, 分析解决问题, 完成任务, 并在这个过程中应用相关的语法结构, 通过相互之间的互动和交流建构对原有语法知识的新的理解

3.2明确教学目标能够对教师的教学工作形成指导, 有利于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对于高校英语语法教学中的教学目标, 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确立:第一, 以提高学生兴趣的教学方式为主, 可以通过增强教学过程中的趣味性等措施来实现, 以此提高学生的积极性。第二, 教师要更加系统的对相关语法知识进行讲解, 让学生对英语语法的相关内容更加熟悉。第三, 教师要培养学生运用语法的意识, 增加教学过程中的场景练习, 提高学生的语法运用能力。

结语

总之, 英语作为一门语言类学科, 其是离不开词汇、语音、语法这三个要素的, 因此, 要想学好英语, 要想提高高校英语教学质量、教学水平, 就必须牢牢抓住这三方面要素, 针对当前高校英语语法教学现状, 我们教师要迅速转变传统语法教学观念, 创新教学方法, 来能从根本上扭转当前语法教学不利局面。

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迅猛发展, 英语作为世界经济社会交流应用最为广泛的语言之一, 其所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凸显, 在此背景下, 高校英语教学为了顺应经济社会发展的大潮流, 在教学活动开展中, 加大了对学生英语的听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的综合训练, 逐渐削弱了语法教学, 语法教学成为了一项可有可无的项目, 这种现象就忽视了语法是语言发展形成的重要组成部分的规律, 这种教学模式的开展不仅不能提高学生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 反而还降低了学生组织语言的能力, 今天, 本文就是基于此背景下展开对高校英语语法教学相关问题的研究。

关键词:高校,英语语法,教学,问题,探究

参考文献

[1]麻欣.高校英语语法教学的改革策略探讨[J].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2, 11 (16) :185-186.

[2]曹生华.浅谈高校英语语法教学[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3 (06) :133-134.

上一篇:欧洲经验下一篇:高中体育特长班的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