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艺术类专业英语教学论文

2022-04-22

【摘要】针对民办高校艺术类专业学生呈现的对英语排斥、学习动力不足等一系列英语学习问题,试将定向动机流这个二语学习的动机新理论应用到民办高校艺术类专业学生的大学英语教学中来,试图达到激发与促进民办高校艺术类专业学生的英语学习动机,解决他们的问题,进而提高对民办高校艺术类专业学生进行大学英语教学的效果。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高校艺术类专业英语教学论文(精选3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高校艺术类专业英语教学论文 篇1:

高校艺术类专业学生英语教学的几点思考

摘  要:近年来,随着国家文化事业的发展与繁荣,中国艺术与世界艺术的交流日趋频繁与密切。中国艺术需要走向世界,世界艺术也需要被更多的国人了解和认识。因此国家需要大批具有艺术专业的人才能够懂外语、易沟通。我们需要把中国的文化和艺术传播出去,同时也需要学习更多国外优秀的艺术作品。目前,我国高校艺术类专业的招生规模不断呈上升趋势,而其文化课的学习特别是英语语言的学习仍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和重视。笔者通过分析艺术类专业学生的学习现状,结合其学习特点,找出影响其英语学习的障碍,结合学校自身的定位,探索出适合本校艺术类学生学习英语的方法,从而更好地提高艺术类专业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进而培养出符合国家需要的国际型艺术类人才。

关键词:英语学习;教学模式;能力培养

近几年来,随着我们国家对高等教育的投入力度不断加大,一大批新建本科类院校的教学硬件条件都有了明显改变,专业配套设施的不断完善,师资力量的不断壮大,在校学生对于专业学习的热情也不断提高。学生的语言学习能力也比从前有了明显的提高。然而,对于艺术类专业的学生来说,英语语言学习的被动局面依然没有得到改善,英语学习依然是困扰艺术类专业学生继续深造的一大主要因素。本文试图对本科院校艺术类专业学生英语学习的现状进行分析,结合艺术类专业学生的学习特点,找出影响艺术类学生英语学习的问题所在。同时结合学校自身的教学定位,找出适合本校艺术类学生学习英语的方法,从而更好地提高艺术类专业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更好地满足国家和社会对艺术类人才走向世界的需求。

一、艺术类学生英语学习存在的问题和产生的原因

(一)长期以来,我国高等院校艺术类招生以专业课成绩为主,文化课成绩所占总成绩的比例偏低

甚至有些学校的某些专业把文化课成绩只作为参考。这些客观原因使得考生从某种程度上逐渐形成了重视专业课,不重视文化课的学习,特别是轻视英语的学习。同时这类学生进入大学阶段学习时,文化课成绩低于非艺术类学生,特别是英语学习。这些现象及产生的原因,使得艺术类专业的学生在未来继续深造或就业方面,都不同程度的受到影响和制约[1]。这样的现实情形,使得绝大多数的艺术类学生在整个大学阶段对英语学习持否定和消极的态度。

(二)由于艺术类考试的特殊性,艺术类专业学生需要花费大量集中时间来练习和训练

正因如此,此类考生通常更加关注专业课的学习而忽略和忽视对于文化课的重视与学习。进入大学校园学习的艺术类学生由于长期只重视培养专业技能,加之高中英语学习底子薄,词汇量少,基础薄弱及不善于对文化课特别是英语的学习。这些原因使得学生想学不会学,并逐渐放弃对英语学习的念头和兴趣,从而形成对英语学习恐惧的恶性循环。

(三)艺术专业学生长期对英语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较差

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外界长期对于艺术类专业学习固化的认识及高等院校在招生和报考中的招生标准及培养目标。这些客观原因使得大多数学生自然地形成了专业课要比文化课更重要这样的“共识”。同时,很多艺术类专业学生认为他们毕业之后的工作对英语的需要不多甚至觉得毫无用处。这些消极的主观内因与之前提到的客观原因使得艺术类专业的学生没有了对英语学习的动力。

二、高校艺术类学生英语学习的现状

一方面,我们要增强本科院校艺术类专业学生对于学习英语的热情和兴趣,克服教学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另一方面,作为高校教师,我们应当充分认识到艺术类专业学生与非艺术类专业学生对于英语学习的差异性,探索出适合高校艺术类专业学生学习英语的有效方法。以下是对解决目前高等院校艺术类专业学生英语学习困境的几点思考:

(一)培养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树立英语学习的信心

科学家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说一个人一旦对事物有了浓厚的兴趣,就会主动去求知、去探索、去实践,并在求知、探索、实践中产生愉快的情绪和体验,古今中外的教育学者都非常重视对于兴趣的培养。

然而,在现实的教学实践中,有不少艺术类专业的学生表示,现在的大学英语学习非常的乏味和单调,教学方法比较单一,教学内容同非艺术类专业的学生使用的教材一样,对于艺术类专业的大学生来讲,感觉偏难,所学内容毕业后用处不大等现实因素,使得他们中的大部分失去了对英语学习的兴趣。他们在课堂上总是无精打采,更谈不上与带课老师相互配合,努力学习了。长此以往,学生对于英语学习处于一种被动学习的恶性循环。我们只有根据艺术类专业学生的自身特点,选择适合其学习的学习教材,在英语教学的过程中融入其专业相关的知识,甚至是行业前沿动态,运用灵活的教学方法等策略激发我们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让学生在对其专业学习和精进的过程中,不自觉地培养了对英语语言的需要和兴趣,这样的学习过程可以说事半功倍,使学生愉快积极主动地融入英语和专业学习的过程中。如在对播音主持与艺术专业的学生英语学习的过程中,任课教师如能充分利用该专业学生表现力强的特点,让学生在某次适合的课程教学过程中,分角色表演故事情节,让学生在实际参与过程中体会到英语语言学习的特点与专业学习相结合的乐趣。

(二)针对艺术类专业学生的特性,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策略

在大学英语教学的过程中,很多大学英语教师同时也是艺术类专业学生大学英语教学的老师。由于艺术类专业学生与其他非艺术类专业学生的教学目标、课程设置、学生基础、学习能力、学生心理和毕业后的打算等方面有很多不同的地方,表现在英语教学方面也自然有着很大的差别[2]。可是现实的情况是,由于新建设学院的发展,其教师队伍的增长远远赶不上学生数量的增长,这样的现实情况,使得大学英语教学中,合班上课的现象普遍。教师使用同样的教材,相同的教学内容,陈旧的教学方法,对不同专业、不同基础的学生同样授课,其教学的针对性严重打折。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把教学策略渗透到教学安排和教学之中:

1.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方面要加强自身专业的水准,让学生对其专业能力持信任和欣赏的态度,同时还应当努力营造轻松平等的教学气氛。在对艺术类学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更加注重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缩短与学生的心理距离;注意自身师德师风的培养,不断丰富和强化自身的知识结构,促进教学相长;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意见,尽量改变课堂气氛死气沉沉的模式,教师应当对学生的积极表现采取肯定、欣赏的态度。

2.培养学生爱提问的习惯,启发学生的思考

艺术类专业的学生形象思维强,思维较活跃。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思辨力。著名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曾说过:“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中开始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注意有意识地为学生设计问题,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善于思考的能力;培养其主动探索、敢于创新的能力。带着思考去学习、带着问题去学习,学生的学习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都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开设相关实践性较强的专业英语选修课

结合艺术类专业学生专业特点,开设相关专业的英语选修课。选修课内容的选择要符合其专业学习的外延需要。不仅可以使学生对其所学专业的外延知识有更好的了解,同时也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如在对我校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学生开设导游实务课程,教学内容会涉及一部分英语导游的内容,这样的形式和内容相结合,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一方面拓展了专业以外的知识,同时也可以使用外语进行播音专业的训练。这样一来,学生的专业水平有了不同维度的训练之外,还可以为部分学生未来进入下一阶段学习英汉双播提供一个难得的机会。

(三)培养学生使用正确有效的学习策略

外语学习是一个复杂而艰难的过程,学习策略运用的好坏一定程度上成为影响学生英语学习的关键因素之一。这也是平时很多学生提到的为什么有些同学会学习,花费时间少,效果却很好;而有些同学花费很多时间,成绩却不理想。因此,培养学生使用正确的学习策略是非常有必要的。有意识地培养学生使用学习策略,激发学生对于英语学习策略的兴趣,制定适合其学习的学习策略,并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采取相应的学习策略。这些学习策略可以在老师的指导下获得,并及时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指导学生在不同的学习阶段和不同的学习要求下运用不同的学习方法,及时将其学习结果与教师进行评价和反馈[3]。通常教师可以通过语言表述的形式将前人总结出来的学习策略教授给学生,如果遇到新的或更高深问题解决的策略时,需要学生在具体的实践中去体验去总结。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语言学习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只有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观能动性和有效学习策略,才能使得学生更加主动地去投入到英语学习的过程中。因此在教师的教学过程中,一方面要培养学生的学习策略,同时,也要鼓励其在具体的学习实践中反复使用,不断自我调适,探寻出适合自己的一套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

三、结 语

本文对目前高校艺术类专业学生英语学习的现状和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对如何解决现阶段高校艺术类专业学生学习英语的困境提出了适应该专业学生的学习特性和专业特性的几点思考。从改变和调整过去的教学模式、教学内容以及教学策略,到更多的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利益为出发点,发挥学生学习英语的主观能动性,充分调动其学习英语的兴趣和积极性,并配合反复使用有效的学习策略。只有这样相结合,艺术类人才的培养才能更好地满足国家和社会对中国艺术走向世界的需求,才能为国家培养适应艺术发展的国际型人才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 朱彦.艺术专业大学英语教学的现状及对策分析[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4).

[2] 王振平,陈建生.艺术类学生大学英语教学的现状和对策[J].中国轻工教育,2005(3).

  • 程晓堂,郑敏.英语学习策略[M].北京:外语教学语言与出版社,2004.

[责任编辑:艾涓]

作者:史慧琴

高校艺术类专业英语教学论文 篇2:

将定向动机流理论应用于民办高校艺术类专业学生的大学英语教学实践研究

【摘要】针对民办高校艺术类专业学生呈现的对英语排斥、学习动力不足等一系列英语学习问题,试将定向动机流这个二语学习的动机新理论应用到民办高校艺术类专业学生的大学英语教学中来,试图达到激发与促进民办高校艺术类专业学生的英语学习动机,解决他们的问题,进而提高对民办高校艺术类专业学生进行大学英语教学的效果。

【关键词】大学英语教学 定向动机流 动机 民办高校 艺术类专业学生

一、背景和概述

影响外语学习的因素包括内在因素与外在因素,而影响学习者个体的,心理性质的内在因素对外语学习的成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目前艺术类专业学生的英语能力是非常令人担忧的。他们中的大部分人在英语学习中存在学习动力不足、对英语有排斥感、认为英语与他们无关,英语很难,自己学不会等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在民办院校的艺术类专业学生中表现就更为突出了。针对民办高校艺术类专业学生英语学习中存在的这些问题,本人试将D·rnyei的定向动机流这个二语学习动机理论的新概念应用到民办高校艺术类专业学生的大学英语教学实践中,试图从动机这个角度来解决民办高校艺术类学生英语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外语动机理论研究始于20世纪50年代末Robert Gardner和Wallace Lambert的社会心理模式,之后经历了认知情景模式、过程取向模式、自我系统模式和社会动力模式几个时期。关于我国外语学习的动机研究始20世纪80年代末期,此时研究者主要介绍国外的理论和研究,然后遵循着Gardner的经典模式,把学习动机作为一项重要的社会心理因素来考虑,研究它在中国学生的外语学习过程中产生的影响和作用。自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内的研究者们主要从生理学、行为主义、认知和社会学等多视角来研究第二语言学习动机。他们有的是从动机类型角度出发来研究动机的,还有的扩大了研究视角,对已确立的动机成分进行分类,然后根据时间关系与逻辑关系形成了外语学习动机的概念模型。而在2014和2015年D·rnyei et al.新提出了定向动机流这一概念,它将以往的动机理论的特点集中于一身,标志着二语动机理论研究的新进展。这种定向动机流的共同模式是,一个清晰可见的目标与一条动机行为的具体路径相结合,使一种本处于休眠状态的情景焕发新的生机和活力。定向动机流融合了学习动机的愿望、认知、情感、行为四个范围,形成了四位一体的全人化外语学习动机理论框架。而这个新的动机理论为解决民办院校艺术类专业学生在大学英语学习过程中呈现的对英语排斥,学习动力不足等一系列英语学习问题找到了突破口,也为本人找到了值得研究的领域和空间。本人将定向动机流理论应用到我对艺术类专业学生进行大学英语教学的实践中,期待能解决民办院校艺术类专业学生英语学习过程中呈现的对英语排斥,学习动力不足等一系列英語学习问题,能帮助激发与促进民办院校艺术类专业学生英语学习动机,进而提高民办院校艺术类专业学生的大学英语学习效果。

二、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

1.研究目标

改进民办高校艺术类专业学生在大学英语学习过程中呈现的学习动力不足、对英语排斥等一系列英语学习问题,主要把“定向动机流(Directed Motivational Current)”这一新的动机研究理念应用到民办院校艺术类专业学生大学英语教学中,激发和促进这类学生的英语学习动机,从而提高对民办院校艺术类专业学生进行大学英语教学的效果。

2.研究内容

主要把“定向动机流(Directed Motivational Current)”这个二语学习动机研究理论新概念应用到大学英语教学中来,试图激发和促进艺术类专业学生的英语学习动机,进而解决我校民办院校艺术类专业学生英语学习动力不足、对英语排斥等一系列英语学习问题,。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将量化研究和质化研究结合起来,随后对引入新教学理论后,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表现和学习效果进行评估,最终通过教学评估结果来证明“定向动机流”这个二语学习动机理轮新概念适合应用到民办高校艺术类专业学生的英语教学中来,激发与促进这类学生英语学习动机,进而改进并提高对民办高校艺术类专业学生进行大学英语教学的效果。

三、研究思路、研究方法

1.研究思路

首先,对我校不同层次以及我省不同民办院校学生英语学习动机进行问卷调查,同时对现在所教授的学生的学习动机进行问卷调查。接下来,将定向动机流(Directed Motivational Current)理念应用到所教授的学生中,首先定期给学生设定具有挑战性质的目标,期间会定期考核,给以学生反馈,和鼓励。坚持半学期下来再进行问卷调查,考察下学习效果、和学生的变化。坚持一学期后再进行一次问卷调查,考察下学习效果和学生的变化。最后,通过对比定向动机流实施到英语教学前后的数据分析,来说明将定向动机流(Directed Motivational Current)这个二语学习动机理念应用到民办高校艺术类学生的大学英语教学中来,是可以激发并促进这类学生的英语学习动机,解决我校民办院校艺术类专业学生英语学习动力不足、对英语排斥等一系列英语学习问题,从而改善并提高对民办高校艺术类专业学生进行大学英语教学的效果。

2.研究方法

(1)文献法。利用图书馆,因特网等查阅相关文献,为本课题提供参考资料。

(2)问卷调查法。向学生发放问卷,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使本课题研究结果更具全面性和科学行。

(3)访谈法。对有关学生进行访谈,搜集有关课题的第一手资料,保证研究结果的真实性和实用性。

(4)调研法。对我省不同层次民办院校进行实际的调查研究,从而使本研究结果具有推广价值。

四、结论

定向动机流是一个全人化学习动机理论框架,同时也是宏观角度的全人化教学理论框架,对于外语教学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对于民办高校的艺术类专业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呈现出来的英语学习动力不足,排斥英语学习等问题,本人试D·rnyei的定向动机流这个二语学习动机理论的新概念应用到艺术类专业学生的大学英语教学中,感觉这个新的二语学习动机理论是适合应用到这类学生的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来激发与促进她们的英语学习动机,进而提高对这类学生大学英语的学习效果。因为绝大多数艺术生都对英语有排斥感,认为英语与他们无关、认为英语很难,自己学不会。要想提高对艺术生进行大学英语教学的教学效果,首先得让他们对英语改观、产生兴趣,突破心理障碍。这样定向动机流这个二语学习新理论是十分适合应用到这类学生的大学英语教学中。本人针对艺术类专业学生存在的问题,在我的大学英语教学中首先从学生的愿景培养入手,对于愿景的培养我是分阶段来培养的。即创造愿景、巩固愿景、强化愿景,把愿景转化为行为,保持愿景之活力,并使用恐惧自我来制衡愿景,以获得愿景的最大效果。对于民办院校的艺术类专业学生来说,为他们创造愿景,可以解决他们对英语排斥这一心理障碍,逐渐改变他们对英语的观念--英语与她们无关,并且逐渐培养他们对英语的兴趣。在为学生创造了愿景之后将定向动机流理论运用到实际教学中,来巩固学生的愿景,强化学生的愿景,最终把愿景转化为行为来保持愿景的活力,从而达到解决民办高校艺术类专业学生英语学习动力不足,认为英语很难,自己学不会等问题.在为学生培养愿景的同时我也帮助学生创设学习目标,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动机。我在给民办院校艺术类专业学生设定目标时围绕着以下三个问题来创设的:第一,在创设目标的时候努力把目标的挑战性这一问题放在首位,这一点对于民办院校艺术类专业学生来说很重要,因为他们的英语学习缺乏主动性,只有她们觉得这个目标具有挑战性,才可以激发艺术类学生的兴趣,这是符合艺术类学生的思维特征的。第二,我在给学生设定目标时考虑到挑战度把握的问题。对于民办高校艺术类专业的学生来说,挑战度过低,不足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就没法改善他们的学习动力不足这一问题;而挑战度过高又会打击学生的自信心,民办院校艺术类专业的学生普遍对英语学习缺乏自信心,这样就更削弱了学生们的英语学习动机。第三,我在目标设定的时候尽量要做到长期和短期目标相结合。我在给艺术类学生进行大学英语授课的过程中尽力让学生们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让学生们发出属于他们自己的声音,对于这类艺术类学生来说提高她们的拥有意识十分必要。因为这类学生的英语基础相对薄弱,如果让她们有了拥有意识,突出他们的主体地位也就相当于帮助学生克服了她们认为英语难,自己学不会的心理状态。我在给艺术类学生进行大学英语授课过程中一直及时提供积极反馈,努力提高他们的自我调节能力,提升他们自我效能感。使学生对子目标的完成充满信心。因为消极的,模棱两可的反馈有损于学习者自我效能(Mill et al.2007),也有损于理想自我(D·rnyei2005,2009)。在我将定向动机流运用到艺术类专业学生的大学英语教学实际中后对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和访谈.许多同学在调查问卷中反映到:将定向动机流这个二语学习新理论应用到大学英语教学中后,学生对大学英语学习的兴趣有所提升,在不断的目标实现过程中体会到从来没有的愉悦感和成就感,他们不那么排斥英语了,变得自信了很多,而且学习动力变得大了许多。各别同学反映自己现在处于高效产出状态,且他们的英语学习能力远远超出他们的想象。但是,在我将定向动机流理论运用到艺术类专业学生大学英语教学的实际过程中这半年多的时间里真切体会到,定向动机流是一个全人化学习动机理论框架,是一个构成要素多样,内涵极其丰富的系统,具有多维度、跨学科、多层次的性质和特征。这就对教师的理论水平、教学水平和激发学生的自觉性和活跃度方面有较高的要求,针对艺术类专业学生英语基础弱,排斥英语等问题,老师要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为他们创设英语学习目标培养英语学习的愿景,要不断为他们巩固愿景,强化愿景,把愿景转化为行为,保持愿景之活力。因此,该教学模式需要长期、逐步地完善。

参考文献:

[1]高一虹.中国大学生英语学习社会心理——学习动机与自我认同研究[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4.

[2]李绍鹏,杨连瑞.社会动态视角的二语动机研究[J].山东外语教学,2015,(01):50.

[3]李绍鹏,杨连瑞.二语系的动机理论研究新进展[J].当代外语研究,2012,(05):43.

课题项目:辽宁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民办高校学生英语学习动机的激发与促进研究”(项目编号:JG17DB144)。

作者:张惠琰 许娜

高校艺术类专业英语教学论文 篇3:

浅析高校艺术专业学生的英语课程

摘要:高校艺术专业学生的英语学习一直是一个难题,英语学习困难成为了艺术专业学生升学及专业发展的阻力。高校的英语学习主要包括两个阶段:一是基础英语,二是专业英语。基础英语的学习和专业英语的学习有区别也有联系。本文通过对基础英语和专业英语学习的比较,对基础英语和专业英语课程提出改革建议,以解决艺术专业学生英语教学中的问题,使艺术专业学生英语学习状况有所改善。

关键词:基础英语;专业英语;艺术专业;课程改革

一、艺术专业英语学习现状

当今社会是世界经济全球化的时代,而英语以其特有的国际通用语言的地位,在当今和未来社会都会起到重要作用。我国艺术专业学生由于高考时过分关注专业成绩,忽略文化成绩,导致英语基础弱,进入高校之后的英语学习更加跟不上課程进度,形成恶性循环,在英语等级考试,专业发展以及就业问题上因为英语水平不高而造成的遗憾比比皆是。归根结底,是因为高校中艺术专业的英语学习课堂上,存在着严重的教与学的矛盾。

二、高校艺术专业《大学英语》与《专业英语》教学的比较

在高校中,英语学习包括基础英语和专业英语两方面。基础英语通过《大学英语》课程完成,专业英语通过《专业英语》课程完成,现将两个课程进行比较以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1.课程性质及开设时间。《大学英语》课程是高校本科学生必修的公共基础课程,而《专业英语》则定位于专业基础课。《大学英语》的教学时间一般为一至四个学期,而《专业英语》一般安排在《大学英语》修完之后,在第五学期。一般院校之所以这样安排课程开设时间,是因为《大学英语》是公共基础课程,大学生在大学四年需要完成四册《大学英语》的学习,达到全国大学英语四级英语水平,而对于艺术生来说,需达到高等院校英语应用能力测试合格水平。《专业英语》安排在《大学英语》之后是因为考虑到艺术生能在大一和大二两年打好学习英语的基础之上进行与专业知识结合紧密的《专业英语》学习。其实实际情况不然:艺术生在高中阶段忽视英语学习,英语基础不牢靠,进入高校学习后,大学英语难度更上一个台阶,需要在高中英语学习基础上进行,然而艺术生在基础不牢的条件下进行英语学习,吃力且无明显的效果,这就使得艺术生挫败感更强,更加惧怕英语,形成了恶性循环,对英语形成了抵触心理。

2.课程大纲、课程目标及课程内容的比较。《大学英语》的课程大纲是根据全国大学英语教学大纲而制定的,一直以来,我国大学英语的重点放在教学内容,教学大纲和考试形式上,而不是将教学重点放在学生学习的效果,学生的性格、兴趣、情绪等方面的培养和控制上,也不强调以人为本教学,却是以教师教学方便为本,设计一个大纲一套教材教学,却忽视了对学习的最终结果起决定作用的是学生本人。自2004年以来,我国教育部制定并颁布了新《大学英语课程要求》。新《课程要求》将大学英语分为三个层次:一般要求、较高要求、更高要求。区别于传统意义上的“一刀切”教学模式,实行摸底考试分班,分级教学分级考试。分级教学只是第一步,但是分级教学并没有达到很理想的效果。对于艺术生来说,学校并没有一个专门针对艺术生的课程要求。艺术生所用的教材与其他文理本科专业教材一样,其难度大大超过艺术生所承受的能力。而艺术生也使用同样的教材并要求通过高等学校英语能力测试或是学校组织的期末考试。在全国大多数高校里,并没有特别为艺术生定适合他们水平的教材,所以在艺术生的大学英语教学中,教与学矛盾尤其突出。《专业英语》是大学非英语专业普遍开设的一门课程,涉及专业领域的英语教学课程。《大学英语教学大纲》规定:大学非英语专业的英语教学是分两个阶段来完成,即基础阶段和专业英语阶段。专业英语是基础英语的后续课程,作为一门选修课程,保证了学生后两年的英语学习的延续性,是大学英语更进一步的重要性环节。《专业英语》的学习侧重于英语的使用及在专业领域的实用技能培养。学生通过英语的使用来掌握听、说、读、写、译等基本技能,尤其是翻译与阅读能力。艺术生的英语基础薄弱已经造成了大学英语教学中的矛盾,何谈教学要求更高的《专业英语》课程学习?艺术专业对外交流日益频繁,人们认识到了专业英语人才的缺乏,而艺术生的基础较弱,造成了社会需求与供给的不平衡。

3.课程设计模式的比较。一般来说,课程设计模式有三种:以语言为中心、以技能为中心以及以学习为中心的课程设计模式。《大学英语》的授课模式一般是以语言为中心进行的课程设计,即尽可能地把“目标需要”分析所得到的语言项目变成ESP课程的内容;《专业英语》的授课模式一般是以技能为中心或者以学习为中心,即通过听、说、读、写技能的训练来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或者通过动态过程强调学生的学习方法。相比之下,以语言为中心的设计模式是最直接最普遍的课程设计模式,这种设计模式有一定的局限性,忽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的培养;以技能为中心的课程设计模式强调语言各技能所起到的作用,相对于以学习为中心的课程设计模式也有一定局限性。以学习为中心的课程设计模式,关注到学习者与外界一切因素之间的关系,是一个动态过程。

三、关于艺术专业的英语课程设置相关思考

根据上述比较,笔者认为艺术专业英语课程可以根据艺术专业以及艺术生的特性针,有针对性地开设基础英语教学及专业英语教学,从艺术生艺术专业就业方向考虑,在教材,教法及教学手段上进行创新改革。

1.优化课程时间及学时的设置。建议《专业英语》课开设于第四学期,即《大学英语》所开设的最后一个学期,这样艺术生有一个频繁接触英语的环境,对于《专业英语》课程的兴趣会提高一些。关于学时方面,可适当加大《专业英语》课程的学时。

2.加强教材的建设。教材建设包括教材的选择和教材的整合以及开发校本教材。针对艺术专业学生的英语基础水平以及专业特性,可以和文理科学生选择不同的教材,难易程度上适合于艺术设专业学生的教材。如果没有合适的教材,可以选择不同版本教材的内容,适当加以整合。再者,根据实际情况需要,开发适合地方高校专业的校本教材。

3.改善课程设计模式。课程模式是受到多重因素影响的,因此教师在进行课程设计的同时可以根据不同的学习需求来进行设计。艺术专业学生的英语学习需求是不同的,有些只是为了基本的英语课程考试,有些为了就业,有些为了出国及专业发展。根据不同地需求来进行课程模式设计,是比较合理的。

参考文献:

[1]Marianne Celce-Murcia.Teaching English as a second or foreign language[M].北京:外语与研究教育出版社,2006.

[2]蔡基刚.ESP与我国大学英语教学发展方向[J].外语界,2004,(2).

[3]刘慧莉.试谈ESP的课程设计问题[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3,(2).

[4]石教旺.艺术类专业大学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考试周刊,2008,(13).

[5]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4.

作者:秦欢

上一篇:基于流行音乐的音乐教育论文下一篇: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策略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