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研究的创新与不足

2023-01-06

第一篇:教育研究的创新与不足

中学性教育的不足与努力方向

【摘要】全国征集到的110个中学性教育教案的分析结果显示出教师在教学技法上的灵活运用,但也曝露出一些不足,比如:更多是性的污名与恐惧教育、社会性别刻板印象教育、一元化的爱情观教育以及异性恋霸权教育。未来中学的性教育应该是“性与性别教育”,要具有社会性别及性权利意识,强调对学生的赋权。在内容上,应该包括六大版块:性健康教育,防范性骚扰、性侵害的教育,恋爱教育,社会性别教育,亲密关系多样性的教育,性多元与反歧视教育等等。

【关键词】性教育;社会性别;性权利;赋权

【中图分类号】G479【文献标志码】A

基于征集一些优秀性教育教案,以此推进学校的性教育,由福特基金会提供资助,2013年1月至7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驻华代表处、北京林业大学性与性别研究所联合举办了“全国中学性教育优秀教案评比”的活动。

这次征集中学性教育教案活动是面向全国中学教师、性教育工作者的。总共征集到110件教案,作者是分别来自黑龙江、贵州、武汉、成都、新疆、云南、河南、北京等地区的中学教师。

这些投稿的教师,多数是在本地本校进行性教育多年,积累了丰富性教育经验的教师。他们的教案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中国中学性教育的现状。通过对这些投稿教案的分析,可以让我们更清楚地认识到中学性教育的困境,从而一起思考出路。

1教案的整体评价

针对110件教案,评委们经过评定,有13位教师的20余件教案获奖。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布的《国际性教育指导纲要》是进行教案评定的依据。但是,多数教案显然差强人意。

110件教案普遍的共同优点在教学技法上。教案均强调学生的参与和互动,通过游戏等形式以学生为主导展开。个别教案在青春期成长的议题上,教师还使用自我曝露法,与学生分享自己当年的成长经历。在笔者看来,这些完全符合了《国际性教育指导纲要》及主流性教育所倡导的学生主导和参与,赋权给学生的理念[1]。这也说明,我国中学教师的教学经验,应用在性教育领域,可以使性教育成为活泼、轻松、寓教于乐的教学。

有部分来稿教案体现出了社会性别平等意识,对社会性别刻板模式进行了反思。这些教案的作者,几乎全是经过性教育专业培训的教师。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社会性别理念已经开始在中学的性教育教师中初步形成。但是,相对于所有来稿教师,这样的教师所占比例非常低,所以大多数教师仍旧认识不到性教育是一项综合的教育[2]。

更多的教案则从不同的方面显示出不足。比如,来稿涉及的教学内容非常狭窄,主要集中在艾滋病与性病?A防、青春期生理发育、“早恋”、避孕、性骚扰和性侵害等议题上。教案普遍缺少“赋权”意识,大多是将主流社会、教师认为的“正确”、“应该学习”的性知识提供给青少年,而较少以关注他们的自我成长为出发点。

2教案的不足

通过分析不足,才能使我们更好地改进中学性教育。所以,本文不准备过多分析来稿中的优点,而将重点放在对这110个教案中存在的问题的分析上。在笔者看来,这些教案的主要不足体现在如下四点。

2.1性恐惧的教育

以艾滋病为主题的教案内容中,大多写的是有关艾滋病的危害及传播途径等,试图告诉学生预防艾滋病感染要通过“洁身自爱,遵守性道德,杜绝婚前、婚外性行为”等方式。但是把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人文关怀和反歧视等内容完全的忽略了,这是借艾滋病的主题在进行的非常明显的性的恐惧教育。

一则教案写到:“同学们都知道一旦患上性病后果不堪设想,一是身体病痛;二是羞于就医;三是严重影响身心健康和学业。那么我们就来了解一下性病的概念及危害„„”

另一个以艾滋病为主题的教案中写到的非常错误的说法是:“人一旦感染了艾滋病病毒,就再也没有可能回到过去,这是严峻的事实。”而真正事实是,对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而言,如果对其保证充足的医疗支持和没有歧视与偏见的社会环境,他们是完全能够正常生活的。

在以艾滋病为主题的性教育上,除了要普及艾滋病病毒传播以及预防等基础知识以外,重点应该放在去除其污名化上面,而不是利用艾滋病来恐吓青少年不要有性行为,应该要让学生懂得关爱、尊重他人。艾滋病、性病的教学,应该是关爱导向,而不是预防导向,更不应该是恐吓导向。

与此类似的做法,是利用“避孕”教育进行对婚前性行为的恐吓教育。这样的教案设计大讲怀孕、堕胎的可怕,偷?Q概念,好像一旦有性行为,就会导致怀孕、堕胎等。这样的性教育,其实就是臭名昭著的“守贞教育”。

遗憾的是,没有一个教案提到性的正面价值。这体现出对性的污名化,也是令人担忧的。

倡导青少年做出安全、负责任的行为选择的性教育才是我们主张的性教育[3]。

2.2爱情价值观教育的一元化

以青春期恋爱为主题的教案,明显都只是从其消极的一方面出发进行的恋爱教育。其教学目标大多定位于如何防止“早恋”上,并要学会“认识青春期恋爱的危害”。

多数相关的教案向青少年灌输的是“青春期的恋爱难长久,不是完整的爱情”的价值观。爱情对于青少年来讲其实是成长的过程,性教育中不是单单从成年人的角度进行价值判断,应该要体现对青少年的成长规律的尊重,更何况成年人的爱情同样很难做到“完整”和“长久”。大多数教案中仍然大量使用“早恋”这个词,进行恐吓性的恋爱教育,大谈早恋的危害,其目的仍旧在于打压青春期爱情。

很多教案着重强调“真正的爱情”是何等的美好,只是为了证明“早恋”的危害。在当今“忠贞的爱情”受到很大挑战的社会环境下,一些有关爱情的教案中大多数仍旧在大讲“真爱”,然而在内容上对于什么才是真爱的强调却是“永不分离”、“至死不渝”等等。爱情原本就是有得有失的,失恋也是人生很重要的经历和成长过程,进行浪漫化的恋爱教育只能让青少年对爱情抱有过高的幻想和期望,告诉青少年爱情的真实性才是当今性教育应该做的。

有的教案写到要“为恋爱、择偶、婚姻家庭生活作好准备”,这种把爱情作为婚姻预备的观点也是我们必须摒弃的,人类的情感本来就是复杂多样的,也不可能每一次恋爱都迈向婚姻。

有关性行为的一些教案从根本上来说是属于已经被摒弃的“守贞教育”的模式的。这些教案把“婚前性行为”当作一种不道德、不健康的行为的内容来讲授。

2.3性别刻板印象的教育

在一节以社会性别为主题的教案中,其教学目标是“保持生理性别与社会性别的一致性”,且最后还写道“生理性别与社会性别一致,最初担这一重任的家长最好在孩童时就要有意识的进行培养,这样才能少走弯路。”可见多数教案仍然缺少本应具备的社会性别的视角。性教育的目的不是顺从于社会性别的刻板印象,硬要把青少年从小就培养成主流社会所期望的社会性别气质,而是要给青少年一个自由的成长环境,尊重其发展的主体性,这才是目前国际的社会主流的性教育理念。

像“初中女生如何走出自慰和性幻想的阴影”这样的教案题目本身就是存在性别刻板印象。仿佛女生自慰和性幻想只能带来阴影,教案仍然向青少年灌输自慰的危害,我们应该讲的不是如何“战胜性幻想和自慰”,而是应该讲什么是正确、健康的自慰行为。再如针对女生的青春期性教育中,仍告诉女生“交友要慎重”,告诫女同学在“男女交往中”“要自尊、自重”,且“男同学要有自制力”,这种教案本身就渗透着性别刻板印象和性的双重标准。

在专门针对青春期的女生预防性骚扰或性侵犯的教案中,会假设所有的男性都是潜在的性骚扰的实施者,这样的观点反映出了对社会性别的刻板印象。例如,性骚扰被描述为“男性的猥亵的语言和行为”,并告诉女生要注意着装来保护自己。

性骚扰的教案,讲的全部都是女生应该如何保护自己,认为只有女生才可能遭受性骚扰,而且其内容明显是不全面的,它忽视了男生也可能是性骚扰的受害者的事实,且所有教案都没有涉及到相同性别间的性骚扰。

2.4性教育中的异性恋霸权主义

无论是有关恋爱教育还是有关人际交往的教案,几乎全部都是以异性恋为载体的,完全不提同性间的爱情。在以性别平等和针对性别刻板印象为主题的教案中也忽略了跨性别的存在,仅仅涉及两个生理性别的性别气质。

这些教案体现了异性恋霸权主义的特点,说明教师们缺少对性多元族群的认识和敏感性,教师的这种认识和敏感性会直接影响着青少年能否从小就建立起对性多元人群的尊重,所以更加的重要。

3中学的性教育应该有的理念与内容

笔者一直强调,我们的性教育不应该是单纯性生理的教育(sex education),因为它的视野过于狭窄;也不应该仅仅是“性健康教育”(sexual health education),因为这种主张基于“让青少年健康”的目的才进行性教育,它只是为了青少年“保护好自己”、“不得病”,这显然也是不够的[4]。最好的做法是,我们应该在sexuality 的意义上进行性教育,即强调“性”是一个全面的、综合的,会影响多种因素的,也受多种因素影响的社会建构对象,是从心理、生理、文化、社会等多角度综合地看待性以及与之密切相关的社会性别,这个视角下的性教育,是 sexuality education。为了强调社会性别的重要性,有时也会将其单独列出,这便是:sexuality and gender education,即“性与性别教育”。正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性教育指导纲要》中提到的:“若抛开性别,就无从理解什么是性。”

基于这样的出发点,笔者认为我们的性教育教案的教学目的和内容应该体现青少年的年龄和文化特征,并应该始终贯彻并体现该种理念:具备清楚的社会性别意识,致力于社会性别平等的倡导;应该具有清楚的性权利意识[5],尊重性多元的存在;应该具有清楚的赋权意识,力图培养青少年做出对自己和他人负责任的行为的能力。

在性教育内容上,则至少应该包括如下几大版块:(1)性健康教育:如何看待性幻想、自慰、性梦的教育,月经、遗精等基础知识,怀孕、流产方面的知识,预防性病和艾滋病的知识,等等。(2)防范性骚扰、性侵害的教育:识别各种形式的性骚扰,学会如何应对性骚扰和性侵害,不对他人实施性骚扰与性侵害,遭受性骚扰或性侵害后的应急处理及心理治疗,等等。(3)社会性别的教育:性别多元的基本知识,对社会性别刻板印象的质疑和挑战,挑战不同生理性别的性道德标准,识别并拒绝“约会强奸”,认识并拒绝性别暴力,等等。(4)性多元与反歧视的教育:帮助青少年学习如何看待色情品、性工作者、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性少数人群、跨性别等一切性多元的存在,等等。(5)恋爱教育:怎样处理爱情,怎样处理暗恋、单恋、三角恋等,失恋后的心理救助,友谊与爱情、如何协调学业与爱情,等等。(6)亲密关系多样性的教育:鼓励青少年以开放的心态去理解并接纳当事人所作出的自主选择的、不侵犯他人权益的亲密关系[6]。

最后想说的是,虽然有种种不足,在长久缺乏完善的支持体系的基础之上,教师们在各自的岗位上仍旧坚持进行着性教育,这是非常难能可贵且令人尊敬的。我们的性教育在艰难中起步,正是由于有着他们的努力。相信在这样的共同努力下,我国性教育的春天一定会到来!

参考文献

[1]UNESCO(United Nations Educational, Scientific and Cultural Organization). International Technical Guidance on Sexuality Education,2009.

[2]曹红梅,胡珍.中小学教师性教育素养存在的问题及提升策略.中国性科学,2011,20(2):17-20.

[3]方刚.赋权型性教育:一种高效性教育的新模式.中国青年研究,2013(10):92-95.

[4]吴晓晶.欧洲中学性教育的探索和特点.青年探索,2014(4):49-53.

[5]方刚.基于性人权与性别平等的高校性教育.中国青年研究,2012(6):92-95.

[6]吴晓晶.欧洲性教育的改革与创新――“全人性教育”之标准、特征分析.中国性科学,2014,23(7):85-87.

(收稿日期:2014-06-12)

第二篇:教育教学工作亮点与不足

亮点:

一、加强领导,把工作落到实处。本学期由于整合,原各个学校的教导主任在没有具体落实职位的情况下,充实在教导处工作。因此,本学期的教学工作按照计划有质量的完成。教导办几位教师,在教导处宋主任的带领下,除了完成自己所任的六节课外,参与了学校教学工作的实施和落实:“推门课”、观摩课、集体备课、以课代训活动等;对全校的各科作业、笔记、记录性材料的督促、考查、评比、指导、和收缴,对自己负责的各个指标组:督导评估、教育质量组、普及程度组、师资水平组、教育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过程性材料等,都按照要求有质量的完成。可以说教导办的设立对学校教研组、学科组的任务完成起到了促进作用。

二、加强教学管理,强化教育教学的长远发展效应。本学期开学就结合本校实际制定并公布了《教学工作常规要求》,对教师备课、教案书写、上课、作业批改、检测、教师的行为等都做了具体的要求。我们的老师能按照要求较好的完成自己的工作,注重自身行为,以德服人、以德育人,在教育教学中使学生既学到了知识又得到了行为习惯的养成的培养和教育,体现了一名教师对教学教学工作的热爱。

学期初每位教师都要制定出详细的教学计划,以保证教学工作有序进行。

三、加强教学过程管理,牢固树立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开学初教学领导深入课堂听“推门课”,对“常态课”进行研讨,组织进行聚焦课堂人人一节课的教学,在教学活动中,老师们大胆尝试多媒体教学,做到省时高效,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向课堂要质量,培养了学生的能

力。加强了教师的集体备课,采取说—做—评“以课代训”的形式,(英语教师王志超、金鑫、体育教师赵海鑫),提高新教师的教学行为,增强领导和指导教学工作的针对性,带动我校整体教学工作的提升。使得教学工作开展得真实有效。

本学期定期召开校本教研工作专题会议,对教师进行有关方面的培训,并通过观摩、研讨注重了备课,加强了课堂教学的质量,通过研讨也解决教学工作中实际问题,为今后的教学工作的进行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四、每月进行一次教案、作业检查,对优秀教案、作业提出表扬,号召大家学习。检查后已经总结。

五、教导处对期中、期末做到精心组织、安排,做好质量分析,特别是期末进行的全学科考试,各位老师比较重视,很多教师出题质量比较高,能针对自己本学科的实际,对学生应该掌握的知识进行考察,对今后学工作中的“精细度”有了明确的方向。

六、本学期教导处组织学生进行了背诵古诗、弟子规、限时作文、百字无错、百题无错的竞赛,在教导处的精心组织下,在各位班主任的积极配合下完成的比较好,从而督促了学生的学习。

八、存在的主要问题与今后工作设想

1、部分老教师教育观念还没有彻底改变,教案中二次备课体现不明显、反思简单;

2、作业中的纠错不是十分及时。学生作业书写格式、字体、作业本的保护不好要写好。

3、四月份“人人一节课”的观摩教学评比,过程安排得比较细,也对其进行了评析、评比,但是最后没有给大家一个结果,以后要有所改

进。

4、在教研活动中要涉及课题立项、案例分析、反思评比等内容,能完成,但是下载痕迹太多,虽然有的接近自己的教学经历,但是自己的思想较少,应该把自己的想法融进去,使得我们的教研活动内容要丰富些。

5、本学期的开展了教师传帮带活动,老师们对一些材料的准备按时完成, 但是具体落实到工作中好有欠缺,下学期加大力度,使此项工作起到一定的作用。

6、还要进一步加强学习网络运用的学习,现在,需要网络完成的东西很多,要不断学习、掌握方法,提高计算机的操作能力。其实,这学期我有这个想法,针对老师的实际,进行校本教研的培训的讲座,部分老师对计算机操作不熟练情况,请计算机老师给讲讲实际操作等,下学期微机室上设备后应该能完成。

7、个别科任学科试卷出题质量有待提高,考查学生的知识点太少,对自己所教学科的重点把我的不好。

第三篇:商行金融产品创新不足的原因及措施

产品是企业的命脉。只有不断的向市场提供适销对路的新产品或新的服务项目,企业才会保持旺盛的生命力与竞争力,求得长盛不衰的发展。商业银行金融创新产品的研发是商业银行的一项重要任务,它可以实现商业银行自身发展的需要,转移风险、规避管制、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达到利润最大化、提升商业银行的社会形象、创建银行品牌、增强综合竞争力。

一、商业银行金融产品创新发展存在的问题

1、银行产品创新的自主研发能力较差

近年来,我国银行创新产品的品种日益丰富,如目前已推出的理财创新产品就有百余种,但这些创新产品多以吸纳性、移植性为主,即通过模仿国外或同业的创新产品进行产品研发。例如,我国的保理业务、福费廷业务等,都是通过国外引进的。其次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一家银行自主研发出来的产品很快会被别的银行仿效。再则产品推出的动机很明显是为了抢占市场份额,而不是真正从本银行的利益出发,效益观念淡薄。

2、银行产品创新缺乏整体的规划性

商业银行产品创新缺乏长远的设计和规划,银行内部各个部门仅从本部门局部利益出发,彼此之间缺少信息的交流,使得产品的开发、管理不系统,产品标准化程度低,规范性差,影响了银行金融创新产品的整体协调性。

3、创新产品缺乏个性化,难以满足多样化的需求

我国多数银行缺乏明确的市场定位,产品研发前粗线条的市场划分对客户需求的认知仅停留在表面,导致部分客户的需求得不到满足。根据“二八定律”,银行20%的高端客户创造银行80%的利润,于是,许多银行的创新产品盯住那些垄断行业、大型企业,而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却得不到关注。另一方面来看,也因为缺乏合理有效的市场细分,银行推出的单一产品往往面向的是所有的客户群,缺乏为客户量身定做的能力,无法为客户提供个性化解决方案来满足其多样化需求。

二、商业银行金融产品创新不足的原因

1、国内法制及信用环境方面原因

近年来,我国经济金融环境正在发生巨大的变化,而相应的法律法规却跟不上步伐。例如,银行理财业务和电子服务业务缺乏法律的支持。产品创新的要求与相对滞后的法律法规建设之间的矛盾,会使得新兴的产品隐藏着一定法律风险。 其次,社会信用观念淡薄。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行以社会信用为基础,包括政府信用、银行信用、商业信用等。在我国,偷税、逃税、商业欺诈等现象时常发生。社会信用观念淡薄,信用制度的建立落后于国家经济发展的程度,从而制约了包括银行产品创新在内的经济金融活动的开展。

2、电子技术环境方面的原因

电子技术,网络,通讯技术等的发展和应用是商业银行进行产品创新的基础,信息技术能使金融工具的创新得到突破性进展。尽管近年来,我国商业银行的电子化网络建设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但受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我国信息技术在金融领域内的应用相比于西方金融业中经营的电子化,网络化还有着很大差距,仍停留在较为粗浅的技术应用阶段。由于我国银行业务发展与科技进步的融合不够,各银行之间技术的标准性,规范性有所差距,使得银行产品通用性差,产品深层次的创新受到制约。

3、管理体制方面的原因

一是行内缺乏专门的机构或部门对市场需求信息及同业的金融产品进行研究,从而做出灵敏的反应。二是管理职能没有适应市场要求及时做出调整。如在新产品推广营销等方面,由于管理部门职能的缺位,造成目前各银行普遍存在宣传报道多、业务宣传少,形象宣传多、产品宣传少的现象,产品营销严重滞后。三是体制不顺,没有在产品开发中形成合力,部门间职责不清,奖罚不明,导致各部门以各自利益为重,普遍存在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理。部门之间协调配合不够,遇到问题推托责任,敷衍了事。四是银行现有的人力资源部门对人力资源的运用观念淡薄,各项激励约束机制尚不健全。人力资源管理未能发挥应有作用,也在一定程度上延缓了产品创新的进程。

4、运营机制方面的原因

当前仍有许多银行对已经到来的金融产品营销时代反应迟钝, 没有意识到好的金融产品会大大提高一家行的市场竞争力。因而对金融产品创新的重要性缺乏足够的认识,产品的品牌意识比较淡薄。在发展的战略决策上没有把金融产品创新摆上重要的位置,产品开发和推广应用往往缺乏科学性,尚未形成一个有利于调动各级行、各部门和全行员工创新积极性的机制。近年来各行对科技人员的重视和对产品开发有功人员进行奖赏的做法,在稳定科技队伍方面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也与其他部门造成了反差。对产品创新中其他领域,如市场调研信息、产品设计、产品营销等领域有功人员却缺乏相应的奖励措施,挫伤了员工的积极性。许多基层营业机构对产品的不足及进行改善的合理化建议、市场真正需求等重要的信息也得不到应有的重视

三、商业银行金融产品创新发展策略

1、放松金融管制,加强金融

监管,保护金融产品创新的成果

金融管制是针对业内所有金融机构的全部行为进行管制;而金融监管是主管部门对金融机构的违法违规行为进行监督和管理。很显然,金融管制会对金融产品的创新加以限制,金融监管则给予金融机构更多创新发展的自由。目前国际金融创新的趋势是放松金融管制,加强金融监管。这是我国需要借鉴的地方,逐渐放松利率管制,推

进利率市场化进程,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稳步加强金融监管,其一,从监管理念由“法无明文规定即禁止”向“法无禁止皆可为”转变,这点实际上为商业银行留下了很多自主创新的空间。其二,监管模式上转向目标导向型,即只规定相应监管标准,商业银行在标准内根据情况自主创新。其三,建立合理的绩效考评制度,构造银行业的良好竞争环境,保护创新成果。

2、通过完善法律、提升社会信用促进商业银行进行金融产品创新

首先,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完善现有的法律法规政策体系。其一,取消一些已不再适用当今行业发展的法律法规。其二,制定能够推动产品创新的法律条款,界定清楚金融创新与违规的界限。其三,完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使创新银行的收益得到保障,避免银行间恶性竞争。这些措施为金融监管提供法律政策依据,鼓励银行产品在规范,公平的市场环境中得到创新发展。 其次,要提升全社会的信用基础。金融活动的正常开展是建立在信用的基础上,而市场上存在的各种商业欺诈造成的信用危机制约了我国金融的发展。推进经济立法进程,改善社会恶劣的信用环境,加快整个社会信用体系的建设,对欺骗市场的机会主义行为进行惩罚,从根本上解决我国经济金融秩序混乱、违约失信的问题,为金融产品创新创造良好环境

3、发展电子化建设,以技术创新作为银行产品创新的突破口

当代科技日新月异,在计算机、网络、通讯技术已被广泛应用的今天,金融产品的研发必须以电子技术为依托。依靠电子化平台,可以使银行产品的专业性和技术性大大提高,加大了产品模仿的难度,有利于银行维持产品创新的效益,同时也能使其服务向自动化、简约化方向转变。顺应国际银行业趋势,针对我国银行产品薄弱环节,笔者认为要应用技术作为产品创新的主要手段,完善现有的电话银行、手机银行、网上银行的各项服务,及时更新各项功能,切实满足客户的多样化需求。构建客户信息数据库,进行集中、有效的数据信息管理,应用数据挖掘,进行业务产品的研发。

4、明确创新战略,加强产品创新的统一规划

商业银行可在银行内部成立金融产品创新部门,制定产品创新的战略规划。该规划应结合银行自身的特点及市场定位来确定具体的实施步骤,充分利用银行内部的各种资源优势,调动一切力量,提高创新效率,在当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其次,进行科学的市场细分,坚持个性化,差异化原则。将具有相似需求特征的客户划分为统一类别,以此研发相应产品,也就是根据客户的业务量、资金量、信誉等方面的情况对客户进行分层管理。通过科学的市场细分可以使银行产品的开发更有针对性,更能实现银行效益。产品创新应坚持个性化、差异化的原则,有选择地为不同市场中的客户设计符合其需要的产品;最后,要不断巩固完善,提高产品质量。对现有的服务项目,应继续进行完善、巩固和提高。有些产品,质量可靠,运行正常,但需要进一步提高或改进。还有一些产品,质量低下,效果不理想,应尽快修改和完善。

5、建立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推行产品经理制与客户经理制

商业银行要建立一套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通过内部培养,对员工进行银行新业务,新产品的培训,充分挖掘员工最大潜能和创新意识;通过外部引进,聘用专业知识全面,通晓金融工程、风险管理、理财知识,业务能力强的复合型人才,并健全银行内部的激励约束机制,打造一支高素质的产品开发队伍。 重点推行产品经理制与客户经理制。银行产品的推出是为了迎合客户的需求,实行客户经理制,指定客户经理为特定客户服务,了解客户的需求,反馈到产品经理。产品经理负责设计开发,细分市场,制定推广计划,再配合客户经理进行产品营销,跟进后续服务。

6、与证券、保险行业合作,进行组合产品的创新

组合产品创新是金融创新上较高的层次,主要是银行、证券、保险产品之间的交叉研发。在我国,由于分业经营,分业监管的约束,银行、保险、证券停留在较为简单的业务合作阶段。因此,在现阶段,我国商业银行在组合产品创新方面的空间还很大,可通过与保险、证券行业合作,扩大业务范围、增加产品品种、拓展市场,通过全面合作,实现优势互补,满足客户的全方位需求,提供更加完善的服务。

第四篇:我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研发投入不足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曾 永 飞

(新疆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新疆 乌鲁木齐 830047)

摘 要 企业要发展壮大,必须要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技术创新是企业形成核心竞争力的必由之路,而技术创新能力的提高离不开研发投入的支撑。长期以来,我国中小企业的研发投入严重不足导致了其核心竞争力低,制约了中小企业的发展。就中小企业研发投入不足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了加大研发投入的对策。

关键词 中小企业 研发投入 技术创新

中图分类号 F273.1 文献标识码 A 从世界范围看,不论是在发达国家还是在发展中国家,中小企业在社会经济中均占有突出地位,受到各国家的高度重视。中小企业的地位之所以重要,不仅是因为其数量众多,还因为中小企业在增加人口就业、推动技术进步、促进国际贸易和稳定经济增长方面都是大企业所无法替代的。中小企业要承担好以上角色和稳定健康的发展,就必须要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有自己的自主创新产品,这样才能在国内和国际市场抢占先机。企业要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就要不断的进行技术创新,开发出新的满足社会需求的产品,开辟新的市场。在技术创新过程中,稳定的研发投入是关键,只有研发投入稳定,技术创新才能顺利开展,另据英国贸工部(DTI)发布的《2006企业研发排行榜》调查结果显示,盈利能力更强的公司一般是那些研发预算更大的公司。

1 中小企业发展及其技术创新研发投入现状

中小企业在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显著。中国中小企业协会会长李子彬2008年11月14日在接受《中国金融》杂志的专访时透露,近年来,我国中小企业数已达到4 200多万户,经工商部门注册的中小企业已达到430多万户。中国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占据了“半壁江山”,中小企业创造的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价值占全国GDP的58.5%,缴纳税金占全国的50.2%。中小企业是扩大社会就业的主力军,吸纳了75%的城镇就业人口和75%以上农村转移出来的劳动力。中小企业还是技术创新的生力军,发明专利占全国的66%,研发的新产品占全国的82%。据了解,规模以上中小工业企业增加值年均增长28%左右。

然而,中小企业总体在不断发展壮大的同时,2007年下半年到现在全社会经济的发展状况表明,中小企业的发展不容乐观,渐渐迎来了寒冬。国家发改委中小企业司统计表明,2008年上半年,全国有6.7万家规模以上的中小企业倒闭,作为劳动密集型产业代表的纺织行业中小企业倒闭超过1万多家,有2/3的纺织企业面临重整,导致超过2 000万工人解聘。大批的中小企业倒闭不能不引起人们的深思。对于这次中小企业大批倒闭的原因,除了外部因素如信贷紧缩政策、人民币升值、原材料涨价、新劳动法出台、出口退税缩减及当前世界范围的金融危机影响外,笔者认为,我国中小企业研发投入的不足从而影响技术创新的开展使企业不具有核心竞争力也是一大内因。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07》,我国2006年全社会的研发投入达到3 003.1亿元,研发强度(国家研发经费支出占GDP的比重)为1.42%,而中小企业的研发投入与产品销售收入比重普遍不到1%。 2 中小企业技术创新中研发投入不足的原因 2.1 中小企业的创新意识不强

企业要获得超额利润,必须要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有自身的自主创新产品。然而我国中小企业普遍没有自己的自主创新产品,多为劳动密集型企业,一些中小企业处于微利甚至是维持的边缘。大多数中小企业为了维持现有的利益,“不想”也“不愿意”进行自主创新,在生产过程中只是简单的模仿别的企业的成果,有的甚至构成侵权。有关数据显示,我国中小企业有研究与试验发展活动的企业比例只占28%左右,开展研发活动的企业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平均不到1%,而国际上一般认为,企业的研发费用占其销售收入的2%,企业才能基本生存;当达到5%以上时,才具有竞争力。由此可以看出,中小企业对技术创新的重视不够,创新意识还有待提高。 2.2 中小企业本身的技术因素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技术后进国,中小企业的技术工艺和生产设备都比较落后,如果它们要通过技术创新在技术上达到发达国家的水平,就会投入更多的研发投入来进行技术创新。由此也可以看到,由于技术上的落后导致创新过程中研发投入巨大使中小企业对技术创新望而却步。 2.3 资金不足

资金问题一直以来是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瓶颈,企业资金的缺乏严重影响了研发的投入。从中小企业的自有资金看,由于中小企业的规模小、利润不高,当前的利润率更是在5%以内,对于企业而言,日常的运转已经很难,因此,用于研发的投入就更少。从企业外部来看,首先,国家的财政科技拨款中绝大部分都是给了具有事业单位性质的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以及大型企业,中小企业很难从中分到一杯羹;其次,银行信贷政策偏重于大企业,银行普遍认为中小企业的贷款大多数是流动资金贷款,规模小且分散,工作量大,融资服务成本高且收益少,加上信用担保机制及其体系的不健全,因此,当前银行的信贷政策并未倾向中小企业。据银监会统计,今年第一季度各大商业银行贷款额超过2.2万亿元,然而只有约3 000亿元落实到中小企业,仅占全部商业贷款的15%,比去年同期减少了300亿元;而中小企业要想从民间融资,成本更高,例如在浙江民间融资的成本是银行贷款的10倍。 2.4 创新外部环境

企业进行创新的外部环境(包括法律、政策环境和崇尚创新的社会氛围)不够令人满意也是影响企业不愿投入进行技术创新的原因之一。2006年中国企业500强科技自主创新问卷调查结果显示,41.18%的企业的知识产权曾被侵权,只有4.41%的企业对目前企业自主创新的政策环境表示“非常满意”,有65.67%的人认为“缺乏鼓励自主创新的社会氛围”是阻碍企业自主创新的主要外部因素。从问卷调查可以看到,我国企业创新的外部环境不够令人满意,因而许多的企业不愿投入进行技术创新。 2.5 技术创新本身的风险因素

技术创新是一项高风险的活动,这些风险也会阻碍企业加大投入进行技术创新。影响技术创新成败的因素众多而且复杂,涉及政治、社会、市场、技术和生产经营、销售等多方面,因此在技术创新过程中可能会遇到政治风险、社会风险、市场风险、技术风险四类风险。①政治风险,如国家政局发生变化和国家制定的有关法律法规使企业的新产品无法进入市场,国家产业政策的调整变动给技术创新活动带来困难等。②社会风险,泛指其他一切社会因素如文化、宗教、民族等所引发的技术创新的风险的可能性,如企业研制的新产品与销售地域的文化传统和宗教习惯向冲突,造成销售失败。③市场风险,指技术创新后所生产的新产品投入市场得不到消费者的接受和认可,从而导致销售受阻,无法收回技术创新的投资的可能性。④技术风险,指由于技术创新的主体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不可能对创新技术的成果转化和投放市场做出准确无误的预测,加上技术创新所使用的技术装备水平、科研力量的限制,许多因素处于不确定状态,从而产生技术风险。

3 加大我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中研发投入的对策 3.1 加深企业对技术创新的认识

创新正日益成为企业生存与发展的不竭源泉和动力,21世纪的企业要想成功,必须从效率型企业、质量型企业、灵活型企业向创新型企业转变。因此,中小企业必须要认识到,企业要想发展壮大,成长为大企业,就要进行创新,加深对技术创新的认识,从而使企业能形成自己的核心技术,研发出高附加值的产品,才有更大的利润空间。加深对技术创新的认识,体现在企业内部,中小企业家要培养自身的创新精神,在企业内要建立创新激励机制,调动员工创新的积极性;而作为国家,更应该倡导创新精神,对中小企业家进行必要的培训,在全社会形成良好的创新氛围。 3.2 国家加大对中小企业的研发投入力度

由于中小企业的规模和利润空间限制,它们不可能向大企业那样每年投入销售额的5%~10%甚至更高的资金进行研发,因此,在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过程中国家应加大研发投入力度。一方面,国家应继续加大研发投入强度,目前我国全社会的研发投入占GDP的比重在1.5%左右,与发达国家还存在很大差距,然而这部分研发投入却大部分被科研机构和高校以及大型企业分割,真正落实到中小企业的很少,因此国家在进行财政拨付时还必须制定具体的细则并加以实施,使资金能落实到中小企业;另一方面,国家可以设立中小企业发展专项基金,专门为那些符合产业和环保政策,有市场、有技术和有发展前景的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提供资金。 3.3 拓宽融资渠道

拓宽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能使它们获得更多资金进行研发投入。首先,国家出台政策鼓励银行向中小企业贷款,但前提是政府要对一些担保机构进行必要的支持,设立信用担保基金,通过它支持担保机构为中小企业提供担保,或者建立国家级再担保机构,建立完善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其次,金融市场民间化,发展小额贷款公司。在我国的许多省份,民间资本数额巨大且非常活跃,而民间借贷在中小企业的融资中占了很大部分,有关数据显示为46%。但由于我国的金融体系不够开放,民间借贷一直处于“地下”状态,中小企业承担了较高的融资成本,所以能逐步使金融体系开放让民间的资本合法的进入市场,大力发展小额贷款公司将给中小企业提供大量资金,同时也能减少融资的成本。再次,大力发展风险投资业,建立风险投资机制。技术创新是一项高风险的活动,加上中小企业技术力量薄弱,承担的风险可能会更高。因此,政府应大力发展为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服务的风险投资机构,如设立中小企业的创业基金、中小企业的科技开发基金,积极开展风险投资业务,向有潜力的未上市科技中小企业进行风险投资。 3.4 对技术创新风险的规避

由于技术创新本身可能存在的风险,必须对其进行合理规避才能使中小企业敢于投入研发进行技术创新。首先,企业在进行技术创新之前要开展充分的市场调研,在开展创新过程中可与大企业、科研单位和高等院校进行合作,因为他们的设备更为先进、经验也更为丰富。其次,通过风险投资来融资进行风险分散。因为风险投资可以实现对技术创新风险的多层分摊,第一层是风险投资公司和进行创新的企业间,第二层是风险投资公司各股东之间,第三层是政府分摊一部分风险。第三,保险是对付风险的一种理想形式,企业就技术创新活动或项目向保险公司投保,实际上是技术创新风险的一种转移行为,但由于技术创新风险并非属于完全可保而是部分可保的风险,因此,企业技术创新风险通过科技保险方式只能实现风险的部分转移。另外,政府通过发布传播科技信息、对一些技术创新项目提供信贷担保和政府购买等措施也可以帮助企业降低风险。 3.5 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当前,我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外部环境有待改善,因此国家应努力为它们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只有创新的外部环境好了,企业才更有信心、才愿花更多的投入进行技术创新。外部环境的改善,主要是要完善中小企业的技术服务体系、健全知识产权法律体系和制定鼓励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税收优惠政策以及优先采购中小企业的创新产品等。 4 结语

中小企业在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它是推动、影响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本力量,它发展所依赖的核心竞争力与技术创新息息相关,因此中小企业必须加大技术创新中的研发投入力度,形成核心竞争力,有自己的自主创新产品,从而增大利润空间,进而发展壮大为大企业。否则没有自己的竞争优势,永远都是小企业,都只能在微利或维持甚至破产的边缘挣扎。 参考文献

1 陈凤杰.中小企业创新[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2 2 葛新权,李静文,彭娟娟等.技术创新与管理[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 3 王娟,丁森林.我国企业自主创新的现状、分析及评价[J].商场现代化,2007(12) 4 刘伟东,陈凤杰.中小企业现代经营[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2 5 陆世敏.中小企业与风险投资[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1

第五篇:空管的不足与改进

140146336 赵春年

从空管方面目前运存在的不足以及改进建议

经过我的学习与研究,我发现了我们空管体系中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其主要分为硬件和软件两个部分。

硬件部分:

一、 目前塔台主用频率不能很好的覆盖现有的全部空域,带来的问题就是机组到空域作业后不能建立畅通的通讯联系,使得塔台管制员无法及时掌握和了解机组的实时动态,对运行安全带来了很大的潜在威胁。

二、 目前的ADS-B监控系统、二次雷达监控系统以及北斗监控系统无法对机组实施全程、全高度的监控,安全死角很大。机组如出现大高度偏差或大范围偏航时塔台无法及时监控。当遇到特情时例如迷航、迫降时管制员无法及时为机组提供帮助。

三、 出于直升机训练的特点需要,经常有训练航空器在跑道上进行悬停训练。但悬停训练对于跑道的正常起降有很大的影响。目前解决的方法通常是让直升机偏执起飞或高进近、或者悬停训练直升机改飞起落或空域或者到土跑道进行悬停训练。但这些方法都存在较大的弊端。首先是偏执起飞/高进近。对于直升机且有一定飞行经验的飞行员来说不成问题,但是对于初始训练来说的飞行学员来说就不能很好的把握和掌握相关的技巧,容易带来一系列不安全的问题,例如离跑道周边障碍过近、降落失败等问题。而让悬停训练的直升机改飞起落航线或者空域则对其训练影响更大,甚至导致当天的训练无效,白白浪费了宝贵的训练时间。到土跑道训练主要的问题是发动机容易积尘,轻则多航空器产生过度损耗,减少航空器使用寿命,重者会导致发动机损坏甚至不安全事件的发生。另外当固定翼和直升机混飞时问题将更加突出。

软件部分

一、 部分机组人员陆空通话不标准,英语能力不足。由于我们不可能只在本场工作,还需要接触民航空管,陆空通话的不标准会带来一系列的问题,同时我们还有训练任务,而标准陆空通话本身就是训练中很重要的一项,这对于以后学员走出去参加日常工作是基本的内容也非常重要。同时管制人员英语能力的建设也有所欠缺,对于日后飞行保障上存在缺口。

二、 目前训练过程中存在随意性较强的问题。通常航空器作业前应当明确任务的性质、内容、范围、高度等等诸多要素。而目前实际工作中管制员往往对于这些内容没有事先具体的了解,只有等机组联系之后才能确定且经常出现临时改变的情况。虽说空中飞行时可以改变训练内容,但这应该是在预先计划的基础上进行的,且属于临时的运行方式,而不应该成为常态。训练前制定好当日训练内容本身就是培训的正常程序,体现了培训的计划性和正规性,也体现了培训的正规性和严肃性。

三、 机组训练时对天气的把握不到位。体现在每次出任务前几乎无人关注天气的情况,目前运控也无专人进行气象讲解。同时部分飞行员对于常用的天气产品不能准确的阅读和使用。

四、 目前本场及空域的组织与实施还处在比较初级的阶段。具体来说并没有明确的进、出空域,加入起落航线以及进离场的基本飞行规则。虽然目前机场运行基本以目视规则为主,但是基本的飞行规则和方法,主要的定位点等都不明确,管制员和机组往往只能采取见招拆招、临时调配的方式来处理飞行冲突。效率不高且安全隐患大,同时也不利于学员建立正常的空中交通规则的理念。

针对以上谈到的不足,我提出如下建议供参考:

硬件部分:

一、 在空域内选择合适的位置增加信号中继站,实现训练空域无线电覆盖。由于自建台站涉及到诸多的问题,例如征地、审批、供电、安保等,可以考虑跟移动公司合作,使用其现有通讯塔,增加我方的通讯中继站,实现信号的覆盖。同时也可以将ADS-B的信号天线加装在其上,实现监控的无死角覆盖,如能实现则会极大的降低运行风险,提高安全余度,保障安全运行和生产。

二、 将土跑道部分硬化,用于直升机悬停训练。这样不但可以解决悬停训练和本场起降的冲突,更重要的是跑道硬化后可以降低发动机进土以及飞石对航空器的威胁。此外还可以将其用做临时停机坪、应急降落区等,进一步增强机场的功能,提高机场的安全运行效率。

上一篇:教育脱贫攻坚工作总结下一篇:教育统计工作自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