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经济合法地位

2022-07-10

第一篇:民营经济合法地位

一、公有制经济的地位

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经济特征,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起主导作用。

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两方面: 第一,就全国而言,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既要有量的优势,又要注重质的提高; 第二,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为什么坚持公有制经济

( 1 ) 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是由公有制的性质以及它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决定的。第一, 社会主义公有制是与社会化大生产相适应的, 同社会发展方向相一致的。第二, 公有制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特征, 是社会主义本质的内在要求。公有制主体地位的确立, 是我国社会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的根本标志。第三, 公有制经济控制着国民经济命脉, 拥有现代化的物质技术力量, 控制生产和流通。它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支柱, 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和国家实行宏观调控的主要依靠力量, 是我国经济自主的主要物质基础和保持社会安定的主要经济条件。第四, 公有制还是实现劳动人民经济上、 政治上的主人翁地位和全体社会成员共同富裕的物质保证。

怎样支持鼓励公有制的经济的发展

1、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中央确定的方针政策,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化改革,

2、消除影响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体制性障碍,确立平等的市场主体地位,实现公平竞争;

3、进一步完善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依法保护非公有制企业和职工的合法权益;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政府监督管理和服务,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4、进一步引导非公有制企业依法经营、诚实守信、健全管理,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促进非公有制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经济发展动力发生变化的原因

怎样坚持依法治国,人民当家做主

一要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切实把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坚持好、完善好、发展好。要按照宪法精神和党的十八大要求,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

二要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全面推进依法治桂。全区各级领导和广大干部群众要按照总书记的要求,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形成全社会自觉学法守法用法的良好风尚,扎扎实实把党的十八大精神落实到各项工作中去,提高我区法治建设水平。

三要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实现和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必须紧紧抓住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个重要环节,以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为根本,以增强党和国家活力、调动人民积极性为目标,进一步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形成富民强桂新跨越的强大动力

中国共产党一党执政,多党参与的理评

中国的一党制是历史的选择。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政治体制里的领导地位,是在中国革命的实践中形成的,并在实践中证明了其一党执政的可行性与优越性。新中国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推翻三座大山所建立起来的。中国共产党对新中国的贡献,以及中国的国情,决定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多党合作的首要前提和根本保证,同时避免了政党更迭可能带来的社会动荡。

1、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都以宪法为根本活动准则,负有维护宪法尊严、保证宪法实施的职责。这项民主制度的最大优势,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多党派合作,中国共产党执政、多党派参政,从而能够把社会各方面的政治力量整合成朝同一目标作用的正向力量。

2、最大的优点,便是政策的连续性。

3、长期执政导致体制内的优胜劣汰和新陈代谢成了难题

4、一党执政缺乏一个纠偏机制

5、一党执政反腐难度大

6、民主与法制推行比较困难

一党制可以制订国家长远的发展规划和保持政策的稳定性、连续性 一党制能够高效率管理社会的,维护社会稳定 一党制可以真正地代表全民的利益

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一党执政多党合作的政治体制,才能保证中国的稳定。才能真正实现人民的幸福

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的内容、性质、特点和基本任务是: (1)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的内容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的广泛的政治联盟。 (2)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是建立在社会主义和爱国主义基础上的,是社会主义性质的统一战线。

(3)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的特点是:具有空前的广泛性,是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

(4)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的任务是:高举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旗帜,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同心同德,群策群力,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为维护和发展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服务,为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服务,为促进"一国两制"、和平统一祖国服务。

怎样加强党的执政能力

一、树立忧患意识,分析党建难题

二、总结执政经验,阐释党建原则

三、提升执政能力,建设学习型政党

四、保持活力统一,发展党内民主

五、着力固本强基,夯实执政基础

六、弘扬优良传统,突出反腐倡廉。

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要求:

“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方式”。

目标是把“建设生态文明”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明确提出要使主要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 建设生态文明的目标就是实现可持续发展,明确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的主要目标,即: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循环经济形成较大规模,可再生能源比重显著上升;主要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

新社会阶层: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程中产生的新的社会阶层,包括以下六个方面的人员:民营科技企业的创业人员和技术人员、受聘于外资企业的管理技术人员、个体户、私营企业主、中介组织的从业人员和自由职业人员。 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P241-P246 坚持党的领导的重要性,必要性,两个先锋队P241

1、必然性: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领导核心,这是由它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决定的

2、其领导地位的确立是中国革命发展的必然结果

3、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从根本上说中国共产党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由我国的国家性质和党的性质决定的。离开了其领导,国家的社会主义性质就会改变。

重要性: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①才能始终保持现代化建设的社会主义方向;②才能维护国家的统

一、民族的团结,并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造稳定的社会环境;③才能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搞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第二篇:突出工业主导地位 壮大县域经济实力

(2005年1月12日)

中共xx县委

xx县人民政府

在州委、州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州直各部门的大力支持下,xx全县上下牢固树立工业强县意识,大力发展工业经济,壮大了县域经济实力,创造了改革开放以来最快的经济发展速度。2004年,全县实现GDP11.25亿元,比上年增长20.9%,其中

一、

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为2.55亿元、6.35亿元、2.35亿元,分别增长3.2%、41.4%和7.2%;财税总收入首次突破亿元大关,实现16070万元,增长70.92%;实现工业总产值20.16亿元,其中国有及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工业总产值17.4亿元,增长66.4%,实现增加值5.44亿元,增长52.5%,实现销售产值17.2亿元,增长 64.3%。工业增加值占全县GDP的比重达53.45%,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68%。

一、强化工业主导意识,切实加强领导加快工业发展

一是推行工业经济“一把手”工程。明确党政“一把手”是抓好工业经济的第一责任人,成立了以县委书记为组长,县长和5个副县级领导为副组长,22个部门和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工业经济协调领导小组。明确了县委常委会、县政府常务会定期研究工业制度和县级领导挂点联系骨干企业制度,34个副县级以上领导分别挂点联系县内34家重点骨干企业,对重点骨干企业实行全方位支持和保护,及时解决工业经济运行中的各种矛盾和问题。全年共召开6次县委常委会、10次县政府常务会、18次现场办公会议研究工业发展,40多个矛盾和问题得到有效解决。二是出台支持工业发展的优惠政策措施。制定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工业发展的决定》,进一步明确了工业经济在县域经济发展中的主导地位,明确了加快工业发展的目标任务、政策措施、奖惩办法,鼓励各种形式的经济组织投身到加快工业发展中来,全县上下形成了大抓工业的合力。

二、强化服务意识,积极创造条件加快工业发展

我县工业经济发展的实践,使我们深刻体会到,要促使企业家安心生产经营,关键在于县委、县政府要不断提高为企业服务的水平,加大对企业的支持力度。一是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先后完成了城南工业园区“三通一平”工程,连接民乐镇、龙潭镇、xx镇三个重点工业重镇的花民公路一期改造工程、三条矿山公路改造工程和虎渡口至洞溪坪110千伏输变电工程。二是切实加强协调服务。积极为工业企业排忧解难,成立了县企业投诉中心,年内共妥善处理各类污染事故纠纷12起,解决各类投诉案件21件次;积极为企业协调解决用电问题,争取优惠电价,在全省取消目录电价和超基数电价优惠的情况下,年内仍为工业企业争取到优惠电价近3400万元;积极为企业协调解决运输困难,先后向铁路部门争取增加运输车皮200个以上,并有5户工业企业纳入全州铁路运输重点保障企业行列,占全州重点保障企业总数的55.56%;积极为企业协调核销银行债务,先后为东锰、铁合金、纸厂、印刷厂、水泥厂等企业核减债务1.9亿元。通过以上措施,切实解决了困扰企业生产经营的一系列实质性问题,促进了企业的达产增效。去年,全县独立核算国有及规模以上企业实现利税总额达1.22亿元,同比增长91.5%,对全县财税收入的贡献率达78.1%。

三、强化竞争意识,培育规模优势加快工业发展

去年,与我县相邻的贵州省松桃县、重庆市秀山县凭借其低电价、低税费、低地价甚至零地价等优势,加快工业开发,对我县工业经济形成了巨大冲击,一些企业老板纷纷到秀山、松桃去兴业发财。为应对竞争,我们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一是营造总量优势。通过优化配置矿产资源,加强矿产资源税费管理,鼓励矿产品就地加工增值,我县矿业经济形成了采、选、冶一条龙的生产格局。目前,全县共有大小矿业企业100余家,具有年产电解锰11万吨、电解锌18万吨、硫酸26万吨、硅锰合金3万吨的生产能力,成为全国较大的电解锰生产县、全省较大的铅锌冶炼基地和全省最大的出口创汇县。二是着力营造企业优势。一年来,县财政共投入350万元支持工业发展,鼓励企业积极内引外联,加大融资力度,扩充总量,提升质量,效果十分明显。目前,全县共有规模以上企业34家,其中年产值过亿元、利税过千万元的企业8家,产值过5千万元、税利过5百万元的企业6家,产值过千万元、利税过百万元的企业10家,一批锰锌下游产品项目正在抓紧开发和实施。三是大力营造外向优势。积极为矿业企业搭建对外贸易平台,鼓励矿业企业开发对外贸易。目前,全县共有自营出口企业6家,全年完成出口交货值4.97亿元,同比增长32.2%;完成出口创汇4095万美元,同比增长7.76%。

四、强化持续发展意识,调整优化结构加快工业发展

针对县内工业经济结构单

一、科技含量低等实际,我们坚持科技创新和体制创新,着力优化工业结构。一是以科技创新为手段,大力调整产品结构。鼓励企业改造传统工艺,提升产业层次,全年共完成工业技改投入9925万元,同比增长6.9%。鼓励企业开发锰锌下游产品和农副产品,提高产品科技含量,着力培育新的工业经济增长点。年内纳入省规划产业项目笼子的5个工业项目有3个进入实质性建设阶段,累计完成投资1.96亿元。其中东锰集团年产2万吨无硒高纯电解锰项目完成投资9600万元,振兴公司年产4千吨微细球型铝粉项目完成投资6500万元,湘源公司天然药用有效成份提取项目完成投资3500万元。二是以国有企业改制为重点,大力调整所有制结构。围绕盘活国有资产、拓宽就业渠道、增加财税收入的目标,坚持依法依规、因企施策,大力推进国企改革。年内启动改制企业19户,目前已全面完成2户,其余17户正在加紧进行改制工作。年内共置换职工身份785人,安置职工174人,企业资产变现后上缴县级财政3370万元。在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改制的同时,我们还鼓励外资、民资以参股、控股、兼并、收购等多种形式参与国企改制,大力发展民营企业。目前,全县共注册民营工业企业173户,其中规模以上企业20多户,从业人员1.28万人,全县民营企业实现产值12.1亿元,增长19%,实现增加值3.22亿元,增长45%,上缴税金7130万元,增长26%,民营企业对工业经济的贡献率达68%以上。三是以工业园区为载体,大力调整工业布局。以县城高新工业园区为中心,以工业基础好、区位条件好的民乐、龙潭、团结等工业产值亿元镇为轴点进行重点开发,鼓励高新技术产业向县城集中、向园区集中,大力发展园区经济。通过努力,目前县城高新工业园区已基本完成“三通一平”,拥有110千伏变电站3座,35千伏变电站2座,已有振兴公司、湘源公司2个高科技项目入园建设,2005年意向入园的高科技项目5个,园区建设初具雏形。

我县围绕加快工业发展、提高工业化水平、壮大县域经济实力做了一些工作,也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我们清醒地看到,我县工业还处在高能耗、低附加值的粗加工阶段,工业产品的科技含量还很低,企业效益还不十分明显,受电力、资金、原材料的瓶颈制约短期内还难以打破。2005年,我们将坚持工业主导地位不动摇,以科技创新、体制创新、协调服务为手段,着力扩充数量、提高质量、培育优势,抓好锰锌下游产品开发,抓好国有企业改革改制,抓好达产增效,努力打破电力、资金、原材料的瓶颈制药,力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产值20亿元以上,实现增加值6亿元以上,实现出口创汇4500万美元以上;通过工业发展的带动,确保GDP实现1.26亿元,增长12%;完成财税收入1.75亿元,增长12.2%,为xx县及湘西自治州经济的快速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第三篇:略论旅游经济在县域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旅游经济是龙头产业,对县域经济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我们须站在全局的高度来认识这一新兴产业。

1、改变经济流向,形成末端市场。

在市场经济的网络中,边远山区一般总是处于网络的末端,各种经济资源总是向网络的中心(沿江、沿海、大中城市)流动,致使边远山区始终难以完成资本的原始积累。然而,旅游经济发达的地方却是一个例外。奇山异水和独特的民俗文化可以改变经济资源的流向,使之由市场中心向市场末端流动,进而形成末端市场。大别山作为一个旅游吸引物,具有任何名山不可替代的特性,世界许多旅游胜地的实践证明,只要我们开发、营销得当,罗田就完全可以形成资金、人才、信息、货币流向的洼地和末端市场,从劣势变为优势。

2、一流带动八流,激活县域经济

社会经济的发展,概括起来就是各种资源在不同区域和产业间的配置和流动。也即人流、物流、货币流、信息流、人才流、商务流、科技流、文化流。而这八流中最本根的就是人流。在市场经济中所有资源都是向下游汇聚,而只有旅游胜地相反.在旅游胜地由于大量人员的逆向运动,必然带动其他七种资源的逆向运动,从而激活县域经济中各种存量资本的运动活力。近几年天堂寨开始旅游开发后,当地民间资本600多万元投入到旅游中来,建起了几十座农家旅馆。

3、就地出售罗田,降低经营成本。

大量游人进入旅游目的地,欣赏风景、享受服务、品味文化、购买商品,大把大把的抄票在漫漫旅游途中静悄悄地从游人腰包流进了当地人的钱袋之中。当地居民基本上做到足不出当地就实现了商品的流通和销售过程,运输成本为零。云南人的一句口头禅就是“要让所有游人来时小包鼓鼓大包瘪瘪,走时大包鼓鼓小包瘪瘪。旅游业具有就地出售风景、就地出售劳务、就地出售文化、就地出售农副产品的功能,可以大大降低我县各行各业的经营成本,从而进一步提高罗田区域经济的市场竞争力。过去几个林场山野菜、腊肉只是自制自用,现在变成了游人抢购的绿色食品了,而且成为周围几个乡镇土特产品的销售中心。随着旅游经济的发展,我们许多土特产品和民间工艺、民俗文化都可以成为热门的旅游商品,就地出售给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

4、提高资源价值,增加社会财富

游目的地各种经济资源进行科学的整合包装,以一种灵活、新鲜的方式推销给大众,对于消费者具有更强大的震憾力。其他产品都具有可替代性,而旅游目的地具有不可替代性,日本的富士山再好也不能取代中国的大别山,通过旅游目的地营销,可以大大提高罗田的区域优势,从而提高我县各类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力。

传统的旅游资源就是自然风光和历史遗迹,而现代旅游资源已发展成为一切具有客源吸引力的时空组合产品,如民俗风情、耕作农业、采摘农业、科学考察、传统教育、森林保健、登山运动等等,最重要的是通过新理念的组合包装,让游人增加参与性、感受性、教育性、康体性体验。也就是说,我们过去认为没有价值或价值极低的一些资源比如沙滩、溪流,原始森林、古朴民居、传统民俗经过包装整合,都可以变为极为珍贵的摇钱树,按照专家计算,森林的总价值中木材占5%,生态和观赏价值占95%,我们开发生态旅游等于丢掉5%,获得的是95%,使资源的价值得到大幅提高。贾平凹投资建设西部影城出卖荒凉也是使资源升值的成功典范。平湖的沙滩漂流、圣人堂的峡谷漂流都积累了很好的经验。由于旅游业的发展可以使无效资源转化为有效资源,使潜在资源转化为高附加值产品,使旅游产品转化为有效的市场需求,通过满足市场需求转化为较高的经济效益的功能。通过旅游开发,可以不断提高各种资源的附加价值,大大增加社会财富。

5、促进资源整合,加快产业升级。

根据世界旅游新的发展趋势,一二三产业资源都可以成为旅游资源或为旅游业所用,旅游产业链条长,带动作用大,突出地发展旅游业,可以迅速改变县域经济中一二三产业的结构布局,提前实现局部地区产业结构的升级换代。然后,再回过头来,通过旅游业的发展带动第二产业和农村内部产业结构的升级。我县是全国著名的多种经营先进县,民间工艺资源也很丰富,通过开发竹木根雕、森林野菜、甜柿板栗、药物保健、民间工艺五大系列旅游商品,可以大大加速农村各种资源的整合速度和效益,从而加快县域经济产业结构升级换代。

6、利用区域分工,完成资本积累。

旅游业具有财政收入和国民收入在区域间和产业间进行再分配的功能。因为一般来说,旅游目的地大多是贫困落后地区,而旅游客源市场都是经济发达的国家和地区,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游客到不发达的旅游目的地去旅游,不仅增加了当地居民的民国收入,同时也增加了当地z府的财政收入,为不发达地区实现资本的原始积累提供了最可*和最有效的途径。张家界原来是湘西一个十分贫困的地区,旅游开发后,每年外地游客送去十几个亿的资金,使当地一跃成为驰名世界的旅游城市。如果每年有100万游客到罗田,平均每人消费400元就等于每年获得4个亿的直接资金。并且帮助相关产业增收20亿元左右。这将大大缩短我县经济发展的原始资本积累的过程。使我们提前跨入小康社会。

7、参与国际竞争,提高区域优势

世界经济已经一体化,未来经济中广告和品牌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而县一级的单个广告和品牌要想在国际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难度是可想而知的。但是,以旅游目的地的形式进行整合营销,将会产生聚合效应。旅游目的地营销是以旅游产品为载体,将旅

8、建设旅游胜地,促进全面发展

旅游目的地建设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牵涉到社会经济的方方面面,旅游目的地不仅仅是建几个景点修几座宾馆,它包涵旅游胜地的一系列软硬环境和文化品质。旅游目的地建设可以全面促进当地生态环境建设、小城镇建设、地方财源建设、精神文明建设,极大地提高罗田的知名度、美誉度,促进罗田经济社会全面快速发展。

第四篇: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法律地位探析

【摘要】:在我国,作为农村主要经济组织形式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产生于20世纪50年代的农业互助合作化运动。经历了六十年的发展历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为了加快农村经济发展与繁荣的重要力量,肩负着维护农村社会保障事务的重大使命。但是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法律地位却始终是一个困扰其有效服务“三农”的大问题。尽管国家在涉农文件中多次提到发展和完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重要性,并在法律层面给予相关规定,但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律地位模糊的问题并未得到很好的解决。本文通过对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律地位的探讨,从名称、财产、成员和治理机构等方面进行分析,力图明确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法律地位,使其能够充分的发挥经济和公共服务职能,为农村的持续稳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本文除前言外共分三部分。第一部分:“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法律地位模糊”。结合我国现行法律法规的规定,对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律地位的模糊现状进行分析,并对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在概念、性质、财产、成员和治理机构中的抽象和空白进行检讨,从而分析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律地位模糊的实质。第二部分:“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律地位模糊的原因”。通过分析发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律地位模糊的历史原因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革过程中对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这一“统方”经营者的忽视。而另一个重要原因是我国法律法规规定的不细致,不仅缺乏对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律地位的明确表述,甚至还存在相互矛盾的法律规定,加之行政权力

的干预越权和政府扶持力度、农民认识的不足,使得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处境十分尴尬。第三部分:“完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律地位的建议”。针对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律地位模糊的现状,提出了完善其法律地位的建议。笔者认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应该由法律确定为独立的民事主体,并且作为一类经济组织要有明确的财产、成员和治理机构,才能保证其在市场经济活动中的正常运转,才能使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更好的服务于我国的“三农”事业。【关键词】: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律地位财产权成员资格 【学位授予单位】:山西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D922.4 【目录】:摘要5-7ABSTRACT7-13引言13-1

4一、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法律地位模糊14-22(一)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概念不确定14-17

1、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定义不确定14-1

52、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外延不确定15-17(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法律性质不明晰17(三)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法律名称不统一17(四)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财产权规定不清晰17-19

1、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财产范围缺乏法律的明确规定18

2、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经营管理集体财产的权利存有争议18-19

3、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收益不稳定19(五)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资格存有争议19-20(六)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治理机构设立不明确20-2

2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律地位模糊的原因22-25(一)家庭联产承包

责任制改革不彻底22(二)法律法规规定的不细致22-23(三)行政权力的干预越权与政府引导不足23-2

41、行政权力的干预越权2

32、政府的引导与扶持不足23-24(四)农民参与程度低24-2

5三、完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律地位的建议25-32(一)明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概念25-26(二)明确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性质26-27(三)健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财产权27-29

1、明确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财产范围27

2、保障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经济自主权27-28

3、完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资金筹措机制28-29(四)界定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成员资格29-30(五)合理设置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治理机构30-32结语32-33参考文献33-35致谢35-36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36-37

本论文购买请联系页眉网站。

第五篇:中国在世界经济格局中的地位

经济法系0744崔晓潇0720201442

中国在世界经济格局中的地位

当代世界经济格局正在由美国一极向美、欧、亚三极方向发展,其中亚洲的中国经济持续的快速增长尤为令人瞩目。国内一些媒体乐观地将21世纪称为“中国世纪”,而西方一些人士则将中国的崛起视为威胁,认为中国的生产与消费造成世界能源的短缺、价格的上扬、它国就业机会的丧失、世界粮食紧张、环境恶化„„如何看待中国在当代世界经济格局中的地位?影响中国和平崛起的主要因素又有哪些?

一、中国还不是一个经济强国

毫无疑问,中国的国际地位正在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而逐步提高。从1979年到2003年,中国GDP年均增长率超过9%,人均GDP从181美元提高到1090美元,2003年GDP达到3.4万亿美元;出口从世界第33位上升到第4位,进口从第24位上升到第3位(见表1)。2004年1-9月中国进出口贸易达到8285亿美元,全年突破1万亿美元,成为继美国、德国之后世界第三大出口国。此外,年中外汇储备达到4700亿美元。2002年中国成为世界最大的服装出口地。2003年中国钢铁产量达到2.2亿吨,位居世界第一位。由于拥有13亿人口,进入小康水平的中国呈现出巨大的消费能力:世界第一大铁、钢、铜消费国,第一大手机销售市场,第二大个人计算机消费市场,第二大石油进口国,第三大汽车销售市场;第五大白金消费国„„旺盛的需求吸引跨国公司纷至沓来。2003年中国成为外资直接投资最多的国家,达到530亿美元。显然,中国已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经济大国,其经济增长对世界其它地区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中国进口的激增成为许多国家和地区增长的引擎。不过,应该看到:中国正在走向富裕,正在成为一个消费大国和某些产品的生产大国,但她还不是一个经济强国或世界强国。从表1中可以看到,中国出口在世界出口比重不到696。2004年中国在世界经济论坛发表的《全球竞争力报告》中发展竞争力指数排名第44位,企业竞争力指数位居第46位;在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学院发表的国际竞争力排名中位居第24位。根据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发表的《2003年世界投资报告》显示,2002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仅28.5亿美元,为引进外资额的5.4%。根据中国海关统计,2004年1-9月中国境外投资只有12.6亿美元,为引进外商直接投资的1.2%。据联合国统计,2003年中国累计在海外投资300多亿美元,而美国在世界的资产总量是7万亿美元,日本是3.5万亿美元。目前中国每生产一个单位的GDP,消费的原油是发达国家的2.3倍;环境问题每年消耗ODP的8%—12%;城乡差距从80年代的1.8:1扩大到3:1;此外,较高的失业率、贪污腐败等问题的存在,使得中国仍未摆脱发展中国家的基本特征。

二、中国正在向地区经济强国迈进

虽然,中国仍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但她正在向地区经济强国迈进,政府明确表示要为地区和平与繁荣承担起义务。

首先,中国国内充满活力的需求不断地为地区创造出新的市场,2003年中国在亚洲地区的进口超过出口,贸易逆差505.2亿美元;2004年1-9月中国在这个地区的进口与出口同比上升37.9%与32.796(见表2),贸易逆差扩大到622.3亿美元。

前9个月中国10大贸易逆差伙伴中有6个在亚洲,其中对韩国的贸易逆差达到263.3亿美元,对日本的贸易逆差达到177.9亿美元,对东盟贸易逆差达到155.5亿美元。前三季度日本已经超过美国与德国,成为中国最大的进口来源,而韩国和东盟则成为中国第四大、第五大进口来源。对华出口的猛增,进一步刺激了这一地区的经济增长,尤其是日本和韩国国内经济的复苏。

根据日本财务省的贸易统计,2003年日本对美贸易减少1.46万亿日元,但对华出口却增长了33.3%,加上对香港的增长额,该年总出口增长中80%源于中国的贡献。2004年1—?月日本对华(包括香港)的进出口总额比上年同期又增加17.7%,达到12.39万亿日元,超过日美双边贸易,这意味着中国替代了美国,成为日本最大的贸易伙伴。显然,在亚洲地区内部贸易中,中国正在发挥着中心作用,她已成为亚洲地区经济增长的火车头。

其次,“上海论坛”、“10+1”等政治与经济上的区域合作,以及“和平崛起”理念的提出,反映出中国在推进地区和平与繁荣上的承诺与愿意承担起地区大国的责任。2002年11月中国与东盟签署了经贸合作框架协议,争取在2015年全面实施自由贸易协定。根据该协定,中国与文莱、菲律宾、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新加坡和泰国6国之间的自由贸易协定将在2010年生效,中国与缅甸、老挝、越南、柬埔寨4国之间的自由贸易协定将在2015年生效。2003年10月8日温家宝总理在印尼签署<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与东盟国家领导人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与东盟国家领导人联合宣言》,宣布建立“面向和平与繁荣的战略伙伴关系”,重点加强在政治、经济、社会、安全以及国际和地区方面的合作。为了在2010年以前建立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中国与东盟将加快降低一些产品的关税,其中主要是农产品计划的一部分。到2010年人口近20亿、国内生产总值S万亿美元的贸易自由区将在亚洲形成,其影响力不容忽视。中国承诺:从2004年1月起降低对东盟国家的部分农产品和工业品关税;从2004年到2006年,东盟中6个较为发达的国家的600种向中国出口的商品的关税将削减至零;对后加盟的缅甸和柬埔寨实施经济援助。2003年10月1日起中国与泰国已串先废除蔬菜和水果等188种商品的关税,巨大的自由贸易区的一部分开始启动。

2003年10月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指出:中国的发展将为亚太地区以及全球经济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也将为各国提供更加广阔的市场空间。中国将继续加强同各国的友好合作,致力于亚太地区和世界的和平和发展。中国永远是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积极力量。同月7日,温家宝总理在《中国的发展和亚洲的振兴》报告中提出:积极促进亚洲的发展振兴与和平稳定,是中国的既定方针。“睦邻”、“安邻”、“富邻”是中国实现自身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切表明,中国正在向地区强国迈进,并正在承担起地区大国的责任。

三、中国发展成为世界强国进程中的阻碍因素

中国经济正在高速增长,但是国内外一系列因素不断地在阻碍着中国经济更快地发展。美国兰德公司国防研究所高级经济顾问查尔斯·沃尔夫曾列举出未来中国经济要保持高速增长的八大陷阱:失业、贫困和社会不安定;某些官员的腐败对经济的负面影响;艾滋病和“非典”等传染病;水资源不足和环境污染;能源消费和能源价格;金融体系和国有企业脆弱;海外资本直接投资的缩小;台湾海峡及其他冲突。这八项因素都可能阻止中国成为世界强国。这里仅列举能源和生态环境方面的问题。

(1)能源紧张。其中以煤、电、油、水的短缺尤为突出。经济规模的扩大,消费需求的旺盛,带来了原油、成品油、铁矿沙、塑料等原材燃料和粮食进口量的猛增。根据海关统计,2004年1—9月进口的大豆、天然橡胶、氧化铝、原油、铜材、塑料、钢材(甚至废钢铁)平均单价同比上涨了18.1%-50.6%,铁矿沙则上涨了107.9%。尽管如此,铁矿沙的进口数量同比增加36.6%,原油增加34.4%,成品油增加28.6%。

燃料需求的旺盛,刺激了国内煤炭价格的上涨,也带来小煤窑安全事故的不断。由于煤炭在中国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重占到75%左右,80%的煤炭都是通过铁路来运输,加上60%的食品也由铁路来运输,增产造成铁路运输压力过大和运输能力不足。而这一压力又转移到公路运输上,带来公路运价的不断攀升,粮食、蔬菜、肉类等农畜产品价格大幅度的上升。

当然,粮食等农产品价格上涨的部分原因还来自农作物的减产。高速公路的修筑,城镇规模的扩大,开发区的一哄而上,都使农业耕地日益减少。1998年中国的粮食生产为5.12亿吨,到2001年下降到4.5亿吨,2003年又进一步减少到4.367亿吨。根据农业部统计数据,2004年1-6月中国粮食出口106.2亿美元,同比增长10.7%;进口143.5亿美元,同比增长62.5%;逆差37.3亿美元,中国已经从粮食的净出口国变为净进口国。

原材燃料和劳动力价格的上涨使得国内汽车、家电厂家的生产经营环境变得严峻,尤其是对那些已将销售价降到成本价接近点、微利生产的企业,不涨价意味着亏损,而行业的竞争,又迫使这些企业不愿将价格大幅度上涨。

另一方面,经济的过热,也带来电力供应的紧张。目前中国水力发电在能源消费构成中只占7%左右,电力主要依靠火力发电,石油、煤炭的供应紧张带来的是电力供应的不足。从2003年开始,一些大城市在用电高峰时不得不拉闸限电,而国内能源利用串较低(高耗能)的状况(能源利用率比国外低1/4左右),又夸大了经济增长所需能源的消费量。能源瓶颈问题,使得我们不得不反思成为一个制造大国所需的必要条件与现有的出口贸易方式。

(2)生态环境。中国的经济增长正在付出环境代价,2000年一位记者在当年某期的《人民画报》上对中国的生态环境作了这么一种描述:“黄河断流,长江污染;森林减少,湿地萎缩;耕地锐减,荒漠化土地扩大;赤潮频发,酸雨增多,红树林逐渐消失„„这就是我们今日的家园!”2004年上半年中国GDP增长率达到

9.7%,但专家指出,中国每年环境污染严重。20世纪下半叶,中国为自然灾害付出了2.5万亿元的代价,人们在破坏环境的同时,也遭到了环境的报复:对成熟林和生态林的过分砍伐,导致严重的水土流失,1998年长江洪水泛滥夺去4000人的生命;而矿产资源的过度开采,更加剧森林的消失和沙漠的推进,沙漠化以每年2400平方公里的速度发展,占到全国国土面积的18.6%,因沙漠化而退化的耕地达到772.2万公顷,全国有5万多个村庄经常受到风沙危害,成千上万农牧民成为“生态难民”。此外,全国700多条主要河道有一半以上受到中度污染和严重污染,2万多个湖泊、10多万个水库中1/4已经富营养化,水资源的破坏加重了淡水资源短缺的矛盾。全国每年因为水质污染、大气污染、生态环境破坏和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高达2830亿元。20世纪90年代后期,中国有6个城市被列入世界十大污染城市行列。2000年中国政府颁布了《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确立了新世纪生态建设目标,将国家生态安全问题提到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下决

心治理环境。2000-2002年污染程度一度好转,但2003年又有反弹。由于一些地区和企业只追求局部利益和眼前利益,而无视国家利益、社会利益,国家法律法规明文禁止的敞开式焦炉和渗透排放、土法炼焦等落后的工艺还在使用,继续危害着我们生存的环境。燃煤发电释放出来的大量二氧化碳成为中国所排温室效应的主要来源,加上其它污染气体导致酸雨并引发呼吸系统疾病,使得许多人得病而死。在世界银行所列的20个空气质量最差城市中,中国占了16个。环境问题使得我们不得不反思我们的经济增长方式。

上一篇:门诊季度质控小结下一篇:民主党派基层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