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企业的地位和作用

2023-01-22

第一篇:民营企业的地位和作用

企业报的地位和作用

一、企业形象和旗帜的作用

从某种意义上说,一张企业报就是一面象征本企业形象的旗帜。透过一张企业报,可以看到一个企业的精神、企业的理念,企业的经营发展战略;透过一张企业报,还可以看到企业文化建设的水平、企业的两个文明建设的成果;透过一张企业报,还可以展示企业的风貌、企业的形象、扩大企业家的知名度、企业产品品牌的知名度,还能扩大企业的知名度,为企业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

二、沟通作用

企业报的沟通作用,主要体现在它是企业联系职工的一条重要纽带和桥梁。企业报是由企业自己创办的,立足于本企业,报道的是,企业身边的人和事,反映的是,企业内部的风貌,宣传的是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等,是为企业两个文明建设服务,为企业职工服务的一种重要的工具和宣传阵地。

因此,企业报必须担负企业上情下达,下情上报,内外交流的重要职能。成为沟通交流的信息的中枢。沟通是企业报一项重要任务,首先是企业的性质所决定的,能办企业报企业一般都是规模较大,人员部门繁多的大中型企业,职工对本企业情况了解的渠道有限,而当前企业改革和市场竞争的形势要求,又必须做到企业的重大情况要让职工了解,知情和参与,而职工群众中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又必须让上级和决策了解和掌握,这是企业改革发展和民主建设的需要,而企业中重大问题,中心任务和工作目标要让职工参与和讨论,就必须有沟通的渠道和途径。

第二,是由企业的任务决定的,我们企业肩负着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的重要任务,增强广大职工民主管理意识,提高职工参政议政的能力。增强企业透明度,加快企业民主进程等等是两个文明建设的重要环节,而沟通则是实现其任务的直接、有效的途径之一。实践证明,许多冲突事件的发生往往是由于联系与沟通渠道不畅而造成的,而有效的沟通对于加强企业管理,增强企业凝聚力,稳定人心都是至关重要的。

作为企业新闻媒介的工具,企业报在沟通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它既有信息传播的渠道,又有不受连接系统限制的条件。可以把群众的呼声直接反映到有关领导,以能够把领导的意图通过各种报导形式原原本本地传达到群众中,它是搞好沟通的有效形式,是企业领导联系群众的一条重要纽带,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和作用。

三、宣传作用

企业报作为宣传工作的重要工具相比之企业中的网站、广播、电视、黑板报来说,具有明显的宣传优势和广泛的群众基础,它是企业工作和各种传播信息的最好媒介,企业报作为宣传工具的优势在于:

(1)可以成为对外宣传的窗口。企业报可以根据企业宣传的需要,将反映企业生产经营、改革进程、职工精神风貌的发送到上级领导、新闻单位、兄弟企业和客户的手中,由于企业报的可读性及全面、客观、立体的报道内容,可收到比当前汇报,文件呈报而更直接、更有效、更便利的效果,既发挥了让外界了解企业,又为企业进行了宣传的作用。

(2)是企业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加强企业管理和深化改革的主力军。企业报由于与职工群众距离上有一种亲切感,刊登的又是职工所熟悉的人和事,而且有广

泛的群众性,所以企业报往往是企业职工首选报纸,发挥它的这一广泛的群众性的优势。将职工关心的热点、焦点、难点问题,将企业改革的思路、步骤,将企业管理的中心工作的目标任务,通过企业报的的记者采访、专题报道、领导与职工对话等各种职工喜闻乐见、通俗易懂,灵活多样的形式刊登出来,将会收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对企业各项工作的开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和和促进作用。

(3)是企业重要的宣传舆论阵地。营造一种健康向上的良好的舆论氛围是企业宣传工作的重要任务,也是企业健康发展的的必要条件,而企业报作为企业舆论宣传的载体,肩负着为企业中心工作服务创造一个改革、发展的良好舆论氛围任务,营造一个良好的舆论氛围,首先是在观念上的引导。是为企业改革发展超前宣传的引导,要在企业形成一个论改革、思想创新、议发展的舆论环境,企业报应为企业的改革发展吹响奋进的号角。其次是要贴近职工的生活,宣传发生在他们身边的先进人物和先进事迹,使大家学有榜样,对受到报纸报导表彰的人员激励作用也往往在于一个部门领导的表扬,更容易激发起他们的工作热情,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这也是企业报宣传的意义所在。

企业报还肩负着舆论监督的作用和责任,一些企业报经常能收到职工群众的来信、来稿,这些职工反映的问题往往是对企业在生产管理,在职工生活中由于管理人员的失职或失误而造成对企业或职工利益的损害。这也是企业报监督的重点,企业报对有代表性、影响全局的问题,要进行调查研究,对其需要曝光的要在报上进行批评报导,对一些个性的,不适合报道的要区别情况分别向有关部门进行监督,可对采用写调查报告,思想动态,内参等方式进行监督,使企业报的监督作用到位、尽责。

四、提高职工的素质的作用

企业报为企业提高职工素质,提供了一个可以尽情发挥才智的阵地,企业报在宣传党的各项方针政策的时候,通过一些政策的刊登,通过开展各种群众性的知识竞赛活动,宣传职工的权利、职责、义务,增强参政意识,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自觉性,同时企业报还关心企业发展,热爱通讯报道的职工提供了一个学习写作,提高文学素养的舞台,企业有不少职工就是通过企业报这个小舞台而走向大舞台的,从而为企业和社会培养了人才。

五、增强企业凝聚力的作用

一个企业是否具有凝聚力,是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能否取胜的重要因素之一。在增强企业凝聚力方面,企业报也有其独到之处。企业报经常开展助人为乐,援助困难职工的活动和通过评选企业优秀员工、文明职工、模范家庭和刊登职工子女高考的状员榜,为企业营造了一个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道德氛围,使企业成为一个大家庭。大家通过企业报宣传感受到集体的温暖,体会到企业的关心,在寓教于乐中增强主人翁意识,提高职工的凝聚力。

六、史册存档的作用

一张报纸生命只有一天,但一个时期的报纸却是一部历史的时代档案,是一代人生命的轨迹的生动见证。在改革发展大潮中,我们的工人阶级为中国改革开放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和牺牲,企业报在这个世纪的大发展中,责无旁贷地承担起见证时代的责任,企业报是企业活动的缩影,一年年的企业报装订成册,体现了历史的轨迹,反映了企业奋斗的足迹,是一本众人写成的企业史。翻开一本本装订成册的企业报,从中能倾听到中国经济发展的脚步声,能看到工人阶级突飞猛进的矫健身影和坚定向前,不畏艰难险阻的脚步。企业报大中国发展史上是

一部真实纪录的企业发展的史册。

第二篇:我国中小企业的地位和作用

在我国经济界十分流行的一种观点,认为经济是否强大,主要就靠有一批大公司、大集团。人们曲解“抓大放小”的方针,认为应把主要精力投入于搞好大企业、大集团,而不怎么重视搞好中小企业。亚洲金融危机的沉重后果使我国经济界受到震惊,国家面临着经济增长率下降、需求难以启动的窘境,促使决策层把更多关注的目光转向中小企业。在我国发展中小企业的问题最初是在1998年4月专家学者讨论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分流出路的时候提出来的。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 《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要重视发挥各种所有制中小企业在活跃城乡经济、满足社会多方面需求、吸收劳动力就业、开发新产品、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等方面的作用。在我国的企业改革中,继续贯彻“抓大放小”的方针,在发展大企业、大集团的同时,高度重视发展小企业,采取更加有效的政策措施,为各种所有制小企业特别是高新技术企业的成长创造必要的条件。要进一步放开搞活国有小企业。

中外经济发展的实践表明,中小企业的大量存在是一个不分地区和发展阶段而曾遍存在的现象,是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和必然结果,是保证正常合理的价格的形成、维护市场竞争活力、确保经济运行稳定、保障充分就业的前提和条件。无论是在高度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还是处于制度变迁的发展中国家,中小企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加快中小企业发展,可以为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奠定坚实的基础。

中小企业的更要作用和地位具体表现任以下几个方面:

一、中小企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增长点,是推动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

中小企业在我国的国民经济发展中,始终是一支重要力量,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小企业作为市场竞争机制的真正参与者和体现者,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说是经济发展的基本动力,反映了经济分散化、多样化性质的内在要求,体现出中小企业的先进性、革命性和生命力之所在。同时,中小企业以其灵活而专业化的生产和经营,给配套的大企业带来协作一体化的好处,大大节约了成本,减少了风险,增强了盈利性。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0余年来,中小企业始终是多数,担负着经济增长的重要任务。中小企业量大面广,分而在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并且日益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对国民经济起到了有效的辅助和补充的作用。有关资料显示,中小企业对各国经济的贡献率在不断上升。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小企业得到了迅速发展,对国民经济发展的贡献越来越大,我国经济持续增长,中小企业功不可没。据有关部门统计,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小企业的年产值增长率一直保持在30%左有,远远高于总的经济增长速度。据第三次全国工业普查资料显示,“八五”期间国内生产总值净值的30%,工业净增加值的50%,来自于各种类型的中小企业,1996年我国中小企业的工业增加值占全部独立核算工业的56%以上。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工业新增产值的76.7%是由中小企业创造的。如目前我国的食品、造纸和印刷行业产值的70%以上,服装、皮革、文体用品、塑料制品和金属制品行业产值的80%以上,木材、家具行业产值的90%以上,都是由中小企业创造的。因而,经济学家吴敬链曾指出:几十万个国有和乡镇政府所有的中小企业的放开和搞活,将是近期国民经济的主要增长点。

二、中小企业是增加就业的基本场所,社会稳定的重要基础

世界各国都十分重视中小企业的发展,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中小企业在解决就业方面的更要作用。就业问题,始终都是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一大制约因素。中小企业一大特点就是面广量大,开业快,投资少,竞争激烈,经营灵活,对劳动者劳动技能要求低,且大部分是从事劳动密集型产业,因而吸纳劳动力的容量相对较大,能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据美国联邦众、参两院中小企业委员会和中小企业管理局介绍,在美国平均每10个人就拥有一个中小企业,美国1993年以来新增的就业机会中的2/3是由中小企业创造的,美国就业人口的52%在中小企业。大量中小企业实际上早自我雇佣,降低了政府安置的压力,也是扩大就业的主要增长点。

我国作为一个工业化水平较低、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妥善解决劳动力的出路问题是国家长治久安、社会稳定的根本保障。据统计,1995年上海大型工业企业人均固定资产净值10.3万元,小型工业企业人均固定资产净值2.1万元;同样的资金投入,小企业可以比大企业多吸收4倍的人员就业。形成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合理地位,有利于解决就业问题,有利于矫正现行的就业结构和产值结构的偏差。从资源配置的角度看,也有利于发挥我国人力资源数量多的这一特点。中小企业是社会就业的主要承担者。据测算,对于相同的固定资产投资,国有中小企业占用国有资产仅17%,吸纳就业量却达74%,吸纳的就业容量为大型企业的14倍,而对于相同的产值,中小企业吸纳的就业容量为大型企业的1.43倍。我国面临着新增劳力和存量劳力就业问题,特别是下岗职工再就业的压力越来越大。目前我国中小企业就业人员占城镇就业总量的75%以上;在工业领域,中小企业全部就业人员1.1亿人,占全部工业就业人数的83%。1992-2000年,个体、私营企业新增就业人员4777万人,年均净增600多万人,占全社会新增就业岗位的3/4。随着大企业技术构成相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加上企业的优化重组,大企业已经很难再提供新的就业岗位,富余人员和下岗、失业人员会越来越多。解决这批人员的就业或再就业问题,主要靠中小企业的发展。中小企业稳定发展,就可以稳定一支庞大的产业队伍,这将对整个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和民族关系等起到很好的影响和作用,是国家长治久安的根本保证,对缓解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与扩大就业的矛盾具有重要意义。

在基于中小企业发展基础上的扩大就业,目前在我国还有一定的潜力,需要做的事无人做的现象还有所存在,有些潜在的需求市场还有待于人们开发。特别是一些高新技术企业,如信息产业等,更适台于规模小、经营灵活的中小企业。伴随着信息技术的扩散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推进、以现代科学技术为核心的知识经济的发展,信息的获得更为简便、快捷,社会需要多种多样,瞬息万变,中小企业与知识经济有着某种协调性,更易于更新和创造新的就业岗位。中小企业的这种吸纳就业和再就业人员的蓄水池功能,对社会肘稳定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三、中小企业是促迸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和增加地方财政收入的重要财源

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问题。支援农业,促进农业和农村的发展,对于我国具有特殊的意义。中小企业是农村城镇化的先锋队,是提高农民收入的重要场所。我国的中小企业相当部分是乡镇企业或私营企业。这些中小企业尤其是乡镇企业把分散的农户集中起来实现大规模、集约化生产,吸纳了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1978年以来,从农村转移出来的2.3亿劳动力主要是由中小企业吸纳的。这不仅有利于社会稳定,而且对我国农村城镇化进程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农村工业化、农村城镇化是任何一个现代化国家在其发展过程中不可逾越的历史阶段。从西方发达国家和我国沿海发达地区城市化进程来看,工业化和城镇化过程都离不开中小企业发展的促进。国有中小企业、城乡集体企业、“三资”企业和私营企业大多分布在中小城市和农村城镇,其发展壮大关系着一个地区农村工业化、农村城镇化的发展迸程,所以说中小企业是农村城镇化的先锋队。

中小企业是地万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我国各级政府80%的财政收入来源于中小企业。尤其是在我国的县域经济中,中小企业占有很大的比重,中小企业的发展,直接为地方财政提供税源。事实上,哪个地区的中小企业效益好,那里的财政收入就比较宽松,群众的负担就比较轻,干群关系就比较协调,社会稳定也有了牢固的基础。

四、中小企业在技术创新方面的生力军作用

中小企业是科技创新的重要源泉,是推动科技尽快转化为生产力的重要力量,中小企业往往是一个国家技术进步的重要载体。中小企业是经济发展中的增长点,是技术创新的重要力量,这不仅体现在中小企业呈现出以知识和技术密集型取代传统的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的发展趋势,而且由于中小企业经营灵活、高效的特点,把科学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所耗费的时间和经历的环节也大为缩短。在美国比较重视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自20世纪初到70年代,美国小企业完成的科技发展项目占全国科技发展项目的55%。进入80年代以后,大约70%的创新是由小企业实现的,小企业的人均创新发明是大企业的两倍。科技创新大致可分为四个方面:产品创新、服务创新、工艺创新和管理创新,小企业对服务创新的贡献率最高,达到38%;其次是产品创新为32%;对工艺创新和管理创新的贡献率分别为17%和12%。在20世纪许多新产品是小企业发明创造的,如复印机、胰岛素、真空管、青霉素、直升飞机、彩色电影、圆珠笔等。事实上20世纪主要发明中60%是由独立发明人或小企业贡献。因为高科技产业是高风险产业,大企业一般注重常规生产,不愿意丢冒风险。而小企业往往成为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的“实验田”。我国中小企业中的高新技术企业,在科技创新、技术开发等方面意识强、行动快,成为名副其实的技术创新生力军。典型的如山东青岛海尔、江苏春兰集团都是由中小民营企业发展起来的,其科技水平现已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据悉,深圳市首批认定的9家“深圳,国家科技成果产业推广示范企业”竟全是中小企业;深圳考核认定的94家技术先进型企业中,中小企业占76%,124家高新技术企业中,中小企业也占90%。

五、中小企业对活跃市场具有主导作用

社会需求的多层次决定了商品市场的多层次。在这方面与大企业比较,中小企业大多是纺织、鞋帽、家电等行业,具有贴近市场、经营机制灵活等优势。尤其是在外部环境恶化时,大企业的应变比较慢,中小企业船小易掉头,对经济变化能作出迅速反应。中小企业的存在和发展,还可以保证市场活力,促进市场竞争,避免少数大公司对市场的垄断。中小企业可以利用其经营方式灵活、组织成本低廉、转移进退便捷等优势,更快地接受市场信息,及时研制满足市场需求的新产品,尽快推出,占领市场。中小企业本钱小,风险大,但机制灵活,富于创新,可以利用自己的优势,活跃在竞争十分激烈的领域,参与那些大型企业不愿涉足的 “多品种”、“小批最”、“微利多销”和维修服务领域,以及新兴领域,从而使整个市场活跃起来。

改革开放以来的实践表明,哪些地区的中小企业发展较快,哪些地区的市场也就相对活跃,哪些地方的中小企业不发展,那里的市场就相对呆滞。之所以如此,其原因就在于中小企业在创新中起了十分关键的作用。只要利用中小企业灵活善变的优势,引导它们放开搞活,对活跃市场能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中小企业在中国经济改革中起看“试验田”的作用,中小企业改革成本低、运作简便、引发的社会震动小,相对较易进入新体制。诸如承包、租赁、兼并、拍卖、破产等企业改革的经验,往往是先任中小企业试行取得成效后,再逐步问国有大型企业推广的。中小企业是市场经济公开、公正、公平原则的最积极的维持者。正因为其弱小,竞争力相对较弱,所以更容易受到强大的外部势力和不公平竞争的损害。市场经济的繁荣是来自竞争的繁荣。现代经济发展中既存在着集中化的趋势,同时也保持着不断分散的制衡过程,主要表现为分布在几乎所有竞争性行业和领域中的大量中小企业不断涌现。采自中小企业的竞争长期存在,是推动经济繁荣相市场活跃、成长的基本力量。

六、中小企业成为产品出口的重要力量

世界各国的中小企业的产品出口,活跃了国际市场。日本在20世纪50-60年代的经济腾飞时期,中小企业产品出口的比重达40%-60%,对日本成为世界贸易大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我国的对外出口产品中,工业制成品的比重逐年增加。其中一些大宗出口产品,如服装、手工业品、五金工具、轻工、纺织、玩具等产品,主要靠中小企业提供。我国的众多中小企业利用机制灵活优势和低劳动力成本优势,生产出口了大量劳动密集型产品,为我国出口创汇的提高和外贸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在出口产品增长的同时,引进外资逐年增加,在境外开办企业也有了新发展。这说明,随看我国对外开放的逐步发展,中小企业经营也在逐渐走向世界。

七、中小企业是大企业健康发展的保证

大企业是由中小企业发展而来的。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企业走上了自主发展道路,今天的中小企业很可能成为将来的大企业。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很有影响的海尔、四通、科龙、红豆等集团等檬谴又行∑笠捣⒄苟吹摹C拦瓿鱿值奈⑷怼⒂⑻囟⑺伎啤⒛涂说戎蠊疽捕际怯芍行∑笠捣⒄蛊鹄吹摹4笃笠档姆⒄估氩豢行∑笠档闹С抛饔谩V行∑笠捣⒄沽耍欣诖笃笠到泻侠淼牟怠⒉方峁沟髡谋洹按蠖钡纳峁梗勾笃笠蹈玫胤⒒佑攀疲糯邮鹿婺=洗蟮纳H毡镜闹行∑笠涤氪笮推笠档墓叵当冉暇哂刑厣唤鲇行矶嘀行∑笠低ü跋虑胫啤蔽笃笠堤峁┝悴考蚬ひ占庸さ确瘛6一褂幸恍┲行∑笠滴笃笠堤峁┲钊缜迳ā⑹程谩⒈0驳壬缁峄窆ぷ鳎佣勾笃笠导跎倭艘恍┎槐匾目В黾恿舜笃笠刀灾行∑笠档囊来娑取?/P>

八、中小企业能够更有效、更经常地利用地方性的资源

大企业由于生产规模巨大,采用多层次集中控制的方法对生产实施管理,有利于使用大宗资源。对量少、分散的资源不易有效利用,或者造成运输或管理成本过高,中国幅员辽阔、国情复杂、发展很不平衡,适合中小企业开发、利用的资源很多。即使在大都市中,贴近居民生活、为都市消费与工商业服务的许多经济事业与项目,都具有浓重的地方化、社区化特色。这些活动很难由少数大企业做好,更不用说包办。这正是广大中小企业的用武之地。

九、中小企业在制度创新中可发挥重大作用

在市场经济导向的体制改革中,中小企业因其改革成本较低,可以起到改革“试验田”和“前驱”的角色,率先进行各种改革尝试,为更大规模的改革提供经验。中小企业还可以提供就业机会,吸收在改革过程中从国有大企业中精简出的人员,从而减少改革带来的社会压力。另一方面,通过大量中小企业的创办与充分的市场竞争,能够培育出大批企业家人才并培养企业家精神。这种宝贵的企业家资源和精神,对中国社会具有极为深远的重大历史作用。而国有大企业,因其与传统体制、政府机构的关系,很难从中培育出足够数量与质量的企业家,更难以形成企业家精神的氛围。

十、中小企业能更好地提供个性化的服务

随着社会经济的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追求适合自己个性的生活。中小企业以其机制灵活、贴近市场、规模较小、沉没成本和退出成本均较低等特点,可以直接为顾客提供个性化的服务,满足客户定制需求,提高消费者的生活质量。

在我国经济界十分流行的一种观点,认为经济是否强大,主要就靠有一批大公司、大集团。人们曲解“抓大放小”的方针,认为应把主要精力投入于搞好大企业、大集团,而不怎么重视搞好中小企业。亚洲金融危机的沉重后果使我国经济界受到震惊,国家面临着经济增长率下降、需求难以启动的窘境,促使决策层把更多关注的目光转向中小企业。在我国发展中小企业的问题最初是在1998年4月专家学者讨论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分流出路的时候提出来的。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 《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要重视发挥各种所有制中小企业在活跃城乡经济、满足社会多方面需求、吸收劳动力就业、开发新产品、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等方面的作用。在我国的企业改革中,继续贯彻“抓大放小”的方针,在发展大企业、大集团的同时,高度重视发展小企业,采取更加有效的政策措施,为各种所有制小企业特别是高新技术企业的成长创造必要的条件。要进一步放开搞活国有小企业。

中外经济发展的实践表明,中小企业的大量存在是一个不分地区和发展阶段而曾遍存在的现象,是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和必然结果,是保证正常合理的价格的形成、维护市场竞争活力、确保经济运行稳定、保障充分就业的前提和条件。无论是在高度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还是处于制度变迁的发展中国家,中小企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加快中小企业发展,可以为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奠定坚实的基础。

中小企业的更要作用和地位具体表现任以下几个方面:

一、中小企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增长点,是推动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

中小企业在我国的国民经济发展中,始终是一支重要力量,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小企业作为市场竞争机制的真正参与者和体现者,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说是经济发展的基本动力,反映了经济分散化、多样化性质的内在要求,体现出中小企业的先进性、革命性和生命力之所在。同时,中小企业以其灵活而专业化的生产和经营,给配套的大企业带来协作一体化的好处,大大节约了成本,减少了风险,增强了盈利性。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0余年来,中小企业始终是多数,担负着经济增长的重要任务。中小企业量大面广,分而在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并且日益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对国民经济起到了有效的辅助和补充的作用。有关资料显示,中小企业对各国经济的贡献率在不断上升。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小企业得到了迅速发展,对国民经济发展的贡献越来越大,我国经济持续增长,中小企业功不可没。据有关部门统计,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小企业的年产值增长率一直保持在30%左有,远远高于总的经济增长速度。据第三次全国工业普查资料显示,“八五”期间国内生产总值净值的30%,工业净增加值的50%,来自于各种类型的中小企业,1996年我国中小企业的工业增加值占全部独立核算工业的56%以上。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工业新增产值的76.7%是由中小企业创造的。如目前我国的食品、造纸和印刷行业产值的70%以上,服装、皮革、文体用品、塑料制品和金属制品行业产值的80%以上,木材、家具行业产值的90%以上,都是由中小企业创造的。因而,经济学家吴敬链曾指出:几十万个国有和乡镇政府所有的中小企业的放开和搞活,将是近期国民经济的主要增长点。

二、中小企业是增加就业的基本场所,社会稳定的重要基础

世界各国都十分重视中小企业的发展,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中小企业在解决就业方面的更要作用。就业问题,始终都是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一大制约因素。中小企业一大特点就是面广量大,开业快,投资少,竞争激烈,经营灵活,对劳动者劳动技能要求低,且大部分是从事劳动密集型产业,因而吸纳劳动力的容量相对较大,能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据美国联邦众、参两院中小企业委员会和中小企业管理局介绍,在美国平均每10个人就拥有一个中小企业,美国1993年以来新增的就业机会中的2/3是由中小企业创造的,美国就业人口的52%在中小企业。大量中小企业实际上早自我雇佣,降低了政府安置的压力,也是扩大就业的主要增长点。

我国作为一个工业化水平较低、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妥善解决劳动力的出路问题是国家长治久安、社会稳定的根本保障。据统计,1995年上海大型工业企业人均固定资产净值10.3万元,小型工业企业人均固定资产净值2.1万元;同样的资金投入,小企业可以比大企业多吸收4倍的人员就业。形成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合理地位,有利于解决就业问题,有利于矫正现行的就业结构和产值结构的偏差。从资源配置的角度看,也有利于发挥我国人力资源数量多的这一特点。中小企业是社会就业的主要承担者。据测算,对于相同的固定资产投资,国有中小企业占用国有资产仅17%,吸纳就业量却达74%,吸纳的就业容量为大型企业的14倍,而对于相同的产值,中小企业吸纳的就业容量为大型企业的1.43倍。我国面临着新增劳力和存量劳力就业问题,特别是下岗职工再就业的压力越来越大。目前我国中小企业就业人员占城镇就业总量的75%以上;在工业领域,中小企业全部就业人员1.1亿人,占全部工业就业人数的83%。1992-2000年,个体、私营企业新增就业人员4777万人,年均净增600多万人,占全社会新增就业岗位的3/4。随着大企业技术构成相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加上企业的优化重组,大企业已经很难再提供新的就业岗位,富余人员和下岗、失业人员会越来越多。解决这批人员的就业或再就业问题,主要靠中小企业的发展。中小企业稳定发展,就可以稳定一支庞大的产业队伍,这将对整个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和民族关系等起到很好的影响和作用,是国家长治久安的根本保证,对缓解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与扩大就业的矛盾具有重要意义。

在基于中小企业发展基础上的扩大就业,目前在我国还有一定的潜力,需要做的事无人做的现象还有所存在,有些潜在的需求市场还有待于人们开发。特别是一些高新技术企业,如信息产业等,更适台于规模小、经营灵活的中小企业。伴随着信息技术的扩散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推进、以现代科学技术为核心的知识经济的发展,信息的获得更为简便、快捷,社会需要多种多样,瞬息万变,中小企业与知识经济有着某种协调性,更易于更新和创造新的就业岗位。中小企业的这种吸纳就业和再就业人员的蓄水池功能,对社会肘稳定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三、中小企业是促迸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和增加地方财政收入的重要财源

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问题。支援农业,促进农业和农村的发展,对于我国具有特殊的意义。中小企业是农村城镇化的先锋队,是提高农民收入的重要场所。我国的中小企业相当部分是乡镇企业或私营企业。这些中小企业尤其是乡镇企业把分散的农户集中起来实现大规模、集约化生产,吸纳了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1978年以来,从农村转移出来的2.3亿劳动力主要是由中小企业吸纳的。这不仅有利于社会稳定,而且对我国农村城镇化进程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农村工业化、农村城镇化是任何一个现代化国家在其发展过程中不可逾越的历史阶段。从西方发达国家和我国沿海发达地区城市化进程来看,工业化和城镇化过程都离不开中小企业发展的促进。国有中小企业、城乡集体企业、“三资”企业和私营企业大多分布在中小城市和农村城镇,其发展壮大关系着一个地区农村工业化、农村城镇化的发展迸程,所以说中小企业是农村城镇化的先锋队。

中小企业是地万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我国各级政府80%的财政收入来源于中小企业。尤其是在我国的县域经济中,中小企业占有很大的比重,中小企业的发展,直接为地方财政提供税源。事实上,哪个地区的中小企业效益好,那里的财政收入就比较宽松,群众的负担就比较轻,干群关系就比较协调,社会稳定也有了牢固的基础。

四、中小企业在技术创新方面的生力军作用

中小企业是科技创新的重要源泉,是推动科技尽快转化为生产力的重要力量,中小企业往往是一个国家技术进步的重要载体。中小企业是经济发展中的增长点,是技术创新的重要力量,这不仅体现在中小企业呈现出以知识和技术密集型取代传统的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的发展趋势,而且由于中小企业经营灵活、高效的特点,把科学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所耗费的时间和经历的环节也大为缩短。在美国比较重视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自20世纪初到70年代,美国小企业完成的科技发展项目占全国科技发展项目的55%。进入80年代以后,大约70%的创新是由小企业实现的,小企业的人均创新发明是大企业的两倍。科技创新大致可分为四个方面:产品创新、服务创新、工艺创新和管理创新,小企业对服务创新的贡献率最高,达到38%;其次是产品创新为32%;对工艺创新和管理创新的贡献率分别为17%和12%。在20世纪许多新产品是小企业发明创造的,如复印机、胰岛素、真空管、青霉素、直升飞机、彩色电影、圆珠笔等。事实上20世纪主要发明中60%是由独立发明人或小企

业贡献。因为高科技产业是高风险产业,大企业一般注重常规生产,不愿意丢冒风险。而小企业往往成为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的“实验田”。我国中小企业中的高新技术企业,在科技创新、技术开发等方面意识强、行动快,成为名副其实的技术创新生力军。典型的如山东青岛海尔、江苏春兰集团都是由中小民营企业发展起来的,其科技水平现已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据悉,深圳市首批认定的9家“深圳,国家科技成果产业推广示范企业”竟全是中小企业;深圳考核认定的94家技术先进型企业中,中小企业占76%,124家高新技术企业中,中小企业也占90%。

五、中小企业对活跃市场具有主导作用

社会需求的多层次决定了商品市场的多层次。在这方面与大企业比较,中小企业大多是纺织、鞋帽、家电等行业,具有贴近市场、经营机制灵活等优势。尤其是在外部环境恶化时,大企业的应变比较慢,中小企业船小易掉头,对经济变化能作出迅速反应。中小企业的存在和发展,还可以保证市场活力,促进市场竞争,避免少数大公司对市场的垄断。中小企业可以利用其经营方式灵活、组织成本低廉、转移进退便捷等优势,更快地接受市场信息,及时研制满足市场需求的新产品,尽快推出,占领市场。中小企业本钱小,风险大,但机制灵活,富于创新,可以利用自己的优势,活跃在竞争十分激烈的领域,参与那些大型企业不愿涉足的 “多品种”、“小批最”、“微利多销”和维修服务领域,以及新兴领域,从而使整个市场活跃起来。

改革开放以来的实践表明,哪些地区的中小企业发展较快,哪些地区的市场也就相对活跃,哪些地方的中小企业不发展,那里的市场就相对呆滞。之所以如此,其原因就在于中小企业在创新中起了十分关键的作用。只要利用中小企业灵活善变的优势,引导它们放开搞活,对活跃市场能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中小企业在中国经济改革中起看“试验田”的作用,中小企业改革成本低、运作简便、引发的社会震动小,相对较易进入新体制。诸如承包、租赁、兼并、拍卖、破产等企业改革的经验,往往是先任中小企业试行取得成效后,再逐步问国有大型企业推广的。中小企业是市场经济公开、公正、公平原则的最积极的维持者。正因为其弱小,竞争力相对较弱,所以更容易受到强大的外部势力和不公平竞争的损害。市场经济的繁荣是来自竞争的繁荣。现代经济发展中既存在着集中化的趋势,同时也保持着不断分散的制衡过程,主要表现为分布在几乎所有竞争性行业和领域中的大量中小企业不断涌现。采自中小企业的竞争长期存在,是推动经济繁荣相市场活跃、成长的基本力量。

六、中小企业成为产品出口的重要力且

世界各国的中小企业的产品出口,活跃了国际市场。日本在20世纪50-60年代的经济腾飞时期,中小企业产品出口的比重达40%-60%,对日本成为世界贸易大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我国的对外出口产品中,工业制成品的比重逐年增加。其中一些大宗出口产品,如服装、手工业品、五金工具、轻工、纺织、玩具等产品,主要靠中小企业提供。我国的众多中小企业利用机制灵活优势和低劳动力成本优势,生产出口了大量劳动密集型产品,为我国出口创汇的提高和外贸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在出口产品增长的同时,引进外资逐年增加,在境外开办企业也有了新发展。这说明,随看我国对外开放的逐步发展,中小企业经营也在逐渐走向世界。

七、中小企业是大企业健康发展的保证

大企业是由中小企业发展而来的。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企业走上了自主发展道路,今天的中小企业很可能成为将来的大企业。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很有影响的海尔、四通、科龙、红豆等集团等都是从中小企业发展而来的。美国近年出现的微软、英特尔、思科、耐克等著名大公司也都是由中小企业发展起来的。大企业的发展离不开中小企业的支撑作用。中小企业发展了,有利于大企业进行合理的产业、产品结构调整,改变“大而全”的生产结构,使大企业更好地发挥优势,专门从事规模较大的生产。日本的中小企业与大型企业的关系比较具有特色,不仅有许多中小企业通过“下请制”为大企业提供零部件或工艺加工等服务。而且还有一些中小企业为大企业提供诸如清扫、食堂、保安等社会化服务工作,从而使大企业减少了一些不必要的开支,增加了大企业对中小企业的依存度。

八、中小企业能够更有效、更经常地利用地方性的资源

大企业由于生产规模巨大,采用多层次集中控制的方法对生产实施管理,有利于使用大宗资源。对量少、分散的资源不易有效利用,或者造成运输或管理成本过高,中国幅员辽阔、国情复杂、发展很不平衡,适合中小企业开发、利用的资源很多。即使在大都市中,贴近居民生活、为都市消费与工商业服务的许多经济事业与项目,都具有浓重的地方化、社区化特色。这些活动很难由少数大企业做好,更不用说包办。这正是广大中小企业的用武之地。

九、中小企业在制度创新中可发挥重大作用

在市场经济导向的体制改革中,中小企业因其改革成本较低,可以起到改革“试验田”和“前驱”的角色,率先进行各种改革尝试,为更大规模的改革提供经验。中小企业还可以提供就业机会,吸收在改革过程中从国有大企业中精简出的人员,从而减少改革带来的社会压力。另一方面,通过大量中小企业的创办与充分的市场竞争,能够培育出大批企业家人才并培养企业家精神。这种宝贵的企业家资源和精神,对中国社会具有极为深远的重大历史作用。而国有大企业,因其与传统体制、政府机构的关系,很难从中培育出足够数量与质量的企业家,更难以形成企业家精神的氛围。

十、中小企业能更好地提供个性化的服务

随着社会经济的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追求适合自己个性的生活。中小企业以其机制灵活、贴近市场、规模较小、沉没成本和退出成本均较低等特点,可以直接为顾客提供个性化的服务,满足客户定制需求,提高消费者的生活质量。

第三篇:工会在企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工会工作在企业职工中要长期坚持开展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创先争优;在企业发展中工会要转方式,优化结构,工会有所作为。

在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不只是一个提法变化的问题,而是历史发展中的必然性问题。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一战略的提出,为我国经济更好更快发展,坚持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方法论指导,使工会工作在转方式、调结构、工会有作为方面提出重要的意义。

工会在企业的发展中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工会工作在企业中要长期坚持开展爱岗敬业、诚实守信、服务社会、自觉奉献、提质增效的职业道德教育,使职业道德教育制度化;要在抓好经营、服务的同时,坚持人文关怀原则,关心职工生活,办实事、求实效、送温暖,维护职工队伍的团结和稳定;关心弱势群体,开展“助难、助困、助医、助学”等扶助活动。通过不懈努力,全方位折射出工会在企业、社会中的形象。

围绕企业工作目标、任务,工会要发动和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充分发挥工会积极分子的作用,争取得到更多“热心人”的帮助和支持,使工会的“亲和力”、“感召力”在职工心目中永驻。注重开拓创新,着力从学理论、促发展、建机制、办实事、上水平等方面寻求突破,搞好经济技术创新工程、员工队伍素质工程、企业文化建设工程等“三个工程”建设。

稳定职工队伍,提高职工干劲,实现企业效益与职工收益的同步增长,让职工过上好日子,是创建和谐二建一项重要工作。实施“三三工程”,用“三负责、三满意”作为标准衡量职工工作质量,即对企业负责,恪尽职守,积极主动完成各项任务,让组织满意;对客户负责,优化服务环境,提高服务质量,让客户满意;对自己负责,服务中打造品牌,服务中树立形象,服务中提高素质,让自己满意。员工对企业做出贡献,也就对社会做出奉献。强化员工责任感,激发员工对企业的热爱和创业的激情,增强员工的荣誉感和自信心。

工会工作者需关注人,对人满怀热情,诚恳宽厚,消除对立感,引起心灵上的震动与共鸣,增强责任感、信任感和团结意识,打造一支充满蓬勃朝气和昂扬锐气的队伍,保证企业改革、发展的顺利进行。要在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上下工夫,从而达到团结一致、群策群力。引导广大职工把事业、企业、个人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牢固树立服务就是经营,服务就是效益的思想观念,进一步明确只有事业繁荣昌盛,企业兴旺发达,才有个人生活的提高,才能更多地分享企业发展的成果,得到更多的实惠。

搞好服务工作,努力树立工会形象。继续搞好“树、创”活动,积极推行承诺服务和规范化服务,以围绕生产、经营服务为重点。工会组织需在创新中激发基层工会活动,加强对生产经营的服务,把优质服务标准全面落实在行动上,做到“一天一个样,天天有改观”,力争每年都能登上一个新台阶。强化稽查、视察工作,加强基础管理,切实解决好工会服务中的“难点”、“热点”问题,围绕着“整体推进,重点提升、专项整治”的工作思路,全面提高服务质量。搞好企业形象宣传,为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树立企业良好形象。创造性地做好本职工作,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去。创新各种活动的方式方法,将活动的目的、意义、作用融合到活动的整个过程。平时注重广大职工中的先进事迹和典型的人物,采取多种形式进行宣传,鼓励他们入会、入党,年终评选出有代表性、有说服力的职工作为先进个人、标兵进行表彰,并将好中精选出的优秀人员推荐到上级部门表彰。 增强持续创新的能力,对理念、载体、宣传活动、职工培训等的创新,及时发现工作中的新思想、新动向,不失时机地学习、改进,并不断运用到工会工作中去,不断解决遇到的新矛盾、新问题,着力提升执行力,持续保持工会工作的活力,与企业党支部、行政、共青团组织一道,实现企业再创新的辉煌,攀登新的高峰。

第四篇:论企业文化在现代企业中的地位和作用

摘要: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的原动力,企业文化体现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企业文化具有很强的渗透力,企业文化能提高企业制度的生命力。

关键词:企业文化;企业发展;企业管理

企业文化是指一个企业长期形成的一种稳定的文化传统,它是企业员工共同的价值观、思想信念、行为准则、道德规范的总和。它的实质是企业员工的经营理念、价值观和企业精神。

现代社会已进入“文化制度”的时代。当今世界,文化与经济和政治相互交融,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企业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现代市场竞争已越来越表现为企业文化的竞争,竞争的结果是拥有先进文化的企业得到生存和发展,拥有落后文化的企业被淘汰出局。用先进文化全面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引领企业在新型工业化道路上持续健康发展,这是新时期企业文化建设的方向。

一、企业文化对企业发展的重大现实意义

1. 企业文化能形成先进企业理念。先进企业文化在提炼核心价值观时,应该以企业发展的现实阶段为背景,以企业发展的目标为根据,努力使企业的价值观切合企业实际,显现企业个性,反映企业特色。在此基础上提炼出来的核心价值观,对一个企业来说是它的灵魂,是一种理念力。这种力量直接决定着企业的经营管理成败,关系到企业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决定着企业的品位、品格和文明程度。

2. 企业文化能体现企业核心竞争力。俗话说“一年企业靠产品,十年企业靠人才,百年企业靠文化”。一个企业独特而先进的文化,是其核心竞争力的体现。有人把市场竞争力强的企业概括为七大要素:真实稳健的财务状况,内外一致的企业形象,真实诚信的服务态度,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理念,公平、公正善待员工,激励员工开拓创新,这七大要素无一不与先进的企业文化直接相关。

3. 企业文化具有更强的渗透力。先进的企业文化强调把文化渗透到企业各个环节,把先进理念渗透到制度文化、物质文化和行为文化之中,渗透到企业管理体制、激励机制和经营策略之中,渗透到企业经营管理的每一个环节和整个过程之中,企业文化“力”的作用才会真正显现出来。

4. 企业文化能提高企业制度的生命力。企业文化建设离不开企业制度建设,企业精神的提炼、培育乃至倡导、发扬,需要企业制度的全面支持。在企业精神与价值观的熏陶下,通过树立典型人物与先进事迹,使企业具有了生命力。所以,在企业文化建设中,要围绕企业目标建立健全乃至创新各项规章制度,形成严密的制度体系,使员工的各种活动、相互关系的协调以及行为效果的评价等都有章可循。

二、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的内在驱动力量

优秀的企业文化对企业发挥着重要作用。首先,企业文化具有凝聚作用。企业文化是一种“粘合剂”,可以把广大员工紧紧地粘合、团结在一起,使员工明确目的、步调一致。从根本上来说,企业员工队伍凝聚力的基础是企业的事业目标。企业文化的凝聚力来自于企业根本目标的正确选择,如果企业的事业目标既符合企业的利益,又符合绝大多数员工个人的利益,即是一个集体与个人双赢的目标,那么说明这个企业凝聚力产生的利益基础就具备了;否则,无论采取哪种策略,企业凝聚力的形成都只能是一种幻想。其次,企业文化具有导向作用。导向作用包括价值导向与行为导向。

企业核心价值观与企业精神发挥着无形的导向功能,能够为企业提供具有长远意义的、更大范围的正确方向与重要方法,从而把企业与个人的意志统一起来,使企业更快、更好、更稳定地生存与发展。第三,企业文化具有激励作用。激励是一种精神力量或状态。企业文化所形成的文化氛围和价值导向是一种精神激励,能够调动与激发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把人们的潜在智慧诱发出来,使员工的能力得到全面发展,并提高下属机构和员工的自主管理能力、自主经营能力及活力,增强企业的整体执行力。第四,企业文化具有约束作用。企业文化包含规范管理的相关内容,而且管理本身也体现着企业文化。在企业行为中哪些不该做、不能做,正是企业文化、企业精神发挥的“软”约束作用的结果,是一种免疫功能。约束力能够提高员工的自觉性、积极性、主动性和自我约束,使员工明确工作意义和工作方法,从而提高员工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提高核心竞争力是企业在市场竞争取胜的关键性要素,而在企业实际运作中,文化纽带、精神纽带、道德纽带、产权纽带、物质纽带、利益纽带则对形成核心竞争力起着重要作用。建设优秀的企业文化提高核心竞争力无疑是企业制胜的法宝。[ ]

三、按照现代企业要求建设企业文化

1. 营造“以人为本”的文化氛围。泰勒管理模式的特点是“物本管理”,即把企业看作是一个大机器,企业员工则是这一机器中的零部件,把人当成物来管理。自20 世纪80 年代以来,企业管理理论出现了“人本管理”思想,认为人不单纯是创造财富的工具,人是企业最大的资本、资源和财富。这对于确立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管理思想,开发人力资源和人力价值,起到了重要作用。当今,确立员工的主体地位,发挥员工的创造力,成为企业的首要工作。重视员工再教育,加大提升人的能力方面的投入,重视人的资源性管理,解放被管理者,是营造“人本管理”的文化与环境氛围的必然要求。

2. 创新知本经营文化。知识经济时代,知识资本成为企业成长的关键性资源,企业文化作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的根基将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事实证明,企业只有形成了优秀的企业文化,才能打造出一支用知识武装起来的战无不胜的员工队伍。企业要生存与发展,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就必须强化知识管理,充分发挥企业员工个体与团队的整体效应,通过持续不断地学习来掌握新科技、适应新变化,加强跨文化管理,促进跨国家、跨地区以及跨行业企业文化的融合和重塑,从根本上提高企业的综合素质,是迎接知识经济挑战的积极战略。

3. 着力营造百年企业文化。随着经济全球化与知识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企业间的竞争将是学习力的竞争,或者说企业间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实际上应该是学习能力的竞争。如果说企业文化是核心竞争力,那么,其中的关键是企业的学习能力。建立学习型组织,是当今最前沿的管理理念。世界500 强企业发展的历程表明,思想比资本更重要,领先时代的经营思想是企业繁荣的先决条件,而思想来自于实践,来自于学习。知识经济时代,知识资本将成为企业成长的关键性资源,企业文化作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的根基将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成功的企业将是学习型组织,学习越来越成为企业生命的源泉。学习不仅要掌握知识,而且要善于开发智力、开发智慧。比竞争对手学得快的能力,也许是唯一能保持的企业竞争优势。这正成为人们的共识,作为学习型组织的企业文化塑造将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企业要生存与发展,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就必须强化知识管理,更好地开发、利用和共享知识,从根本上提高企业综合素质。建立学习型组织,充分发挥企业员工个体与团队的整体效应,通过持续不断地学习来掌握新科技、适应新变化,加强跨文化管理,促进跨国家、跨地区以及跨行业企业文化的融合和重塑,是迎接知识经济挑战的积极战略。在知识更新周期越来越短、科学技术发展越来越快的时代,只有通过培育整个企业的学习能力,在学习中不断实现企业的变革,开发新的企业资源和市场,才能应对经济全球化的挑战。

4. 要与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相承接。任何一个企业的文化底蕴来自本民族的传统文化。以儒家思想为主的中国传统文化着眼于以规范引导人们的日常行为,其精髓是“诚为本,和为贵,信为先”。这种文化的包容性和开放性,使中国的民族文化具有与时俱进和兼容并蓄的特征,这在经济全球化和市场经济条件下同样有着现实指导意义,能够为先进企业文化建设提供肥沃的土壤。因此,培育先进企业文化必须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并根植其中,吸取其精华。我们应该学习和借鉴一切有益的先进经验,不能生搬硬套,还应该学习和借鉴一切先进的文化,创造出适合我们国情、具有中国特色和力争世界领先的企业文化。

5. 要与市场经济和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锤炼企业的根本在市场,打造企业的关键则在体制创新。在发展市场经济、建设现代企业制度的过程中,必然会伴随企业文化的提升和转型,培育先进企业文化必须与市场经济和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用这种文化确立公平竞争原则,把握迅速变化的市场需求,构建企业技术、管理和体制创新的机制。

6. 要与经济全球化和社会信息化趋势相融合。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趋势,是当今时代的主要特征。在这种背景下,不同企业文化的碰撞和交融越来越频繁,成为决定企业发展命运的无形之手。所以,培育先进企业文化必须融入经济一体化潮流,了解国外企业的运作方式,特别是要注重吸收国外优秀企业的先进文化,取长补短,扬优避劣,构建有中国特色的企业文化。

四、要围绕市场竞争抓好企业文化建设的着力点

1. 企业文化的核心是企业价值观和企业精神。企业精神是企业价值观、经营哲学、员工思想道德、心理状态等各方面的有机结合。一种价值观被企业的全体员工所接受,并转变为促进企业发展的内在驱动力,就成为企业精神的重要构成。这样的价值观和企业精神,在增强企业内部凝聚力、竞争力和开拓力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 塑造创新理念增强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企业文化建设重在创新。由于企业文化的独特性将越来越表现为企业差别化战略和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创新变成了企业的生命源泉。创新是知识和经济发展的第一推动力,是企业文化经营活动中的主导文化。

3. 把企业培养成学习型组织。成功的企业将是学习型组织,学习越来越成为企业生命的源泉。学习不仅要掌握知识,而且要善于开发智力、开发智慧。比竞争对手学得快的能力,也许是唯一能保持的企业竞争优势,这正成为人们的共识,作为学习型组织的企业文化塑造将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现代企业必须是一个不断学习的组织,才能“善于创造、寻求及转换知识,同时能根据新的知识与领悟而调整行为”。而且,传承与创新一个都不能少,创新应该植根于传承,以传承和创新把企业文化带到未来。创新的起点在于学习,环境的适应依赖学习,应变的能力来自学习,这就需要一种重视学习、善于学习的文化氛围,因而企业是一个“终身学习的组织”。

4. 实施文化制胜战略。文化制胜,已经成为新世纪企业管理变革的新趋势。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价值观,这是企业文化的灵魂。文化制胜还必须有效地同企业管理创新、体制创新、科技创新结合起来,切实提高员工队伍整体素质,迎接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挑战。企业文化建设是创新的重要内容,也是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企业竞争范围不断扩展,必然会推进企业应变能力逐步提高和升级,这对企业制度创新提出了更高要求。同时,经营理念影响企业管理和规章制度,企业文化的构建,不仅与企业制度和管理构成一个互补的整体,而且独创了一种管理意境,以一种柔性管理的文化形态,构筑了个性约束与柔性导向相结合的管理机制,从而使企业在未来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主动。

企业文化促进企业精神发扬光大,为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发挥了重要作用。文化建设实践中不断提高对企业文化建设的认识,要将企业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工作有机结合与有效融合,构建一个相互促进机制。推动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的和谐文化建设与水利施工行业核心价值体系向实践转化,把构建价值理念体系作为文化融合的过程;健全行为规范体系,完善各项制度;丰富载体,推动水利企业文化建设有声有色地开展。

企业文化在企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有这样一个故事,说两个好朋友同时创业,几年后其中一个人的公司已经小有名气,而另外一家则还是举步维艰。于是后面这家公司的老板就问他的朋友:“我们是同时创业,条件和机会差不多,为什么你发展得那么快,我到现在却还是那么艰难呢?”他的朋友并没有正面回答他,反而问了他三个问题:“你的企业有没有足以令员工激动并愿意与你共进退的发展目标?你有没有将你的思路与价值观与你的员工分享?你有没有经常刻意去创造一种让员工充满激情的工作氛围?”听完朋友的问题,这个老板陷入沉思之中。

其中这应该是所有的企业家都要回答的三个问题,体现了企业文化在企业发展中的重要性。每一个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不管规模大小,都有其独特的文化意识,这些意识刚开始可能是来自企业家的某种直觉,它是用来指导和约束员工的各种条例和规范,并有意识或无意识地对企业员工进行灌输,使之融入员工的潜意识中,自觉自愿地遵守所形成的约束激励机制。久而久之,就逐渐形成了企业自己独特的价值观、道德观,从而形成一种企业凝聚力,使之推动企业高速发展,成为企业文化。所以,企业文化是企业在工作过程中形成的一种共同的行为方式和价值观,无论企业规模的大小,凡是企业都有企业文化。如通用电气推崇的三个传统“坚持诚信,注重业绩,渴望变革”,沃尔玛的基本信仰“尊重每位员工,服务每位顾客,每天追求卓越”,诺基亚的价值观“科技以人为本”,英特尔精神“只有偏执狂才能生存”等等,他们不断发展的动力就在于他们具有不可替代的优秀企业文化,他们独到的经营哲学,共同的价值观念和规范的行为准则,使企业与员工休戚相关,荣辱与共。一切目光短浅,不能正确定位并具备战略管理能力的企业,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就像一艘没有舵手的船一样,不可能如期到达胜利的彼岸,更不可能成长为绿树常青的优秀企业。改革开放二十多年发展起来的私企,平均寿命不到3年,就是一个最好的证明。 海尔集团的张瑞敏认为自己在企业里的主要工作之一是做一个“布道者”。海尔是最早设置“企业文化中心”这一专门机构的企业,“海尔报”不像有些企业的报纸,主要是给外面看的,“海尔报”揭露问题、批评起人来毫不留情。海尔“吃休克鱼”兼并红星电器的案例,成为知名的企业管理案例之一。该案例展示海尔的兼并是以文化为先导的,海尔正是通过这种以无形资产盘活有形资产的方式,将企业文化转化成一种生产力资源。 联想的领导人柳传志有两个著名的比喻,一个是“房屋图”,柳传志认为如果把企业比作一栋房屋,那么地基是企业文化与企业制度,房体是资金流、信息流、物流等,屋顶是各种技术性的职能管理;另一个比喻是发动机,公司提倡每个员工都成为“发动机”,而不是“螺丝

钉”。 TCL集团从1997年开始全面推进企业文化建设,提炼出了适合TCL发展的核心价值观、企业经营目标和企业精神,形成了以“合金文化”、“创新文化”和“危机文化”为特色的TCL文化,提出“文化是明日经济”的时代命题,大力推行李东生总裁提出的“变革创新

自从哈佛商学院终身教授麦克尔·波特提出“thinkdifferent”———差异化竞争的口号,很多企业也都在提倡这一点。究竟应该如何运用差异化战略?对这种战略是一拥而

上,还是结合自身思考再三?

从苹果公司实施差异化战略的成功和IT零售企业采用“渠道扁平化”的差异化战略失败的案例中,我们可以窥见“差异化”一词的精彩和沉重。我们需要用差异化来使我们变得不同。但同时也要警惕踏入差异化的误区。

与众不同的思考苹果起死回生

如何让差异化战略得到最好的实施?无他,唯有让创意倍增,那就势必得打造创意空间。“在„差异化‟战略上,最经典的实施差异化战略取得成功的案例就是苹果公司。”曾供职于国际品牌调研机构的陈先生对苹果公司有过多年的跟踪研究,他认为,差异化战略是苹果公司能够起死回生的重要原因。

进入20世纪90年代,由于一连串判断错误和内部组织问题,苹果像是无法抗拒地心吸引力直线下坠。1997年初,苹果计算机的PC占有率仅剩3%,曾经是众人崇拜的偶像品牌,沦为挣扎求生的局面,格外令人唏嘘惋惜,美国《商业周刊》封面直接宣告:“一个„美国象征‟的殒落”。但这个“美国象征”在史蒂文·乔布斯重回苹果后,再次闪耀着光芒。重回PC领域1997年,具有传奇色彩的乔布斯重新执掌危机四伏的苹果后,实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为了彻底改变苹果公司以往的不良形象,乔布斯决定加大公司的广告投入。1998年公司的广告预算提高到1亿美元。而“ThinkDiffer-ent”(不同凡想)的概念也在这时正式被提出。“ThinkDifferent”(不同凡想)系列广告的问世,将乔布斯对于苹果公司走差异化战略的思想表现得淋漓尽致。

该方案是由广告人克劳构思,将“与众不同的思考”(ThinkDif-ferent)的标语,结合许多在不同领域的“创意天才”,包括爱因斯坦、甘地、拳王阿里、理查·布兰森、约翰·蓝侬和大野洋子等人的黑白照片。在各种大型的广告路牌、墙体广告和公交车的车身等随处可见该方案的平面广告。当这个广告刺激消费者去思考苹果计算机的与众不同时,也同时促使人们思考自己的与众不同,以及通过使用苹果电脑,而使得他们成为创意天

才。

乔伯斯说:“与众不同的思考代表着苹果品牌的精神,因为充满热情创意的人们可以让这个世界变得更美好。苹果决定为处处可见的创意人,制造世界上最好的工具。”

1998年,乔伯斯差异化战略的秘密武器iMac尚未正式推出之前便接到15万份订单,沉寂了多年的“苹果”重放异彩。其后多种新颜色及加强功能的iMac陆续推出,使原本对“苹果”彻底失望的用户们又回来了,“苹果”再次成为IT界的焦点。而这款i计算机上市仅六个星期,就销售了27.8万台,以至《商业周刊》把iMac评为1998年

的最佳产品。

iMac的“姿色”让所有的电脑迷眼前一亮:它的外壳是半透明的塑料,有蓝绿橙红紫五种颜色;机身是弧线造型,显得胖嘟嘟的,十分可爱。外型是乔布斯让iMac人性化的第一步,为了让外型更加别致,设计人员特地请教了糖果公司的包装专家,这种设计

在当时引起设计界一阵塑料狂热。

在个人计算机的杀戮战场上,苹果计算机始终是个异数,虽然市场占有率小,但却是近年除了戴尔与索尼外,唯一能成长的品

牌。每一代新产品的推出,都有PC厂商争相仿效,苹果其实是靠着“设计创新”,保留着这产业中纯真的工程师性格,以及人小声大的发言位置……乔布斯在接受《时代》杂志采访时特别提到:“设计一台与众不同的计算机很简单,难的是如何让使用者感到贴心好用。”这正是一窝蜂跟进的PC大厂,无法参详之处,学了半天还是不伦不类。

个性化公司

“事实上,苹果真正成为电脑尖端人物的首选是在20世纪90年代末期,独立的macintosh操作系统和先进的工业设计理念使苹果真正奠定了自己的地位。”陈先生表示。乔布斯深知只有创新才能让苹果充满活力,于是集中技术力量开发新产品,在不到3年时间内继“i-Mac”台式电脑外,“iBook”笔记本电脑和“PowerG4”台式电脑纷纷问世,试图夺回被PC占据的市场。iMac网络电脑只是乔布斯战略变革的开始,即:不把苹果电脑当做一个纯粹的PC制造商,而是瞄准个性化追求。此后,乔布斯开始超越计算机领域,向着音乐和电影两大市场迈进。1999年,苹果推出iMovie,这种Mac机上使用的视频编辑程序为大众带来了专业化数字编辑平台;2001年1月,苹果又推出视频编辑软件iTunes;十个月后,再推出它的首款iPod;2002年,苹果还就势推出了

Windows版iPod。

毫无疑问,苹果的战略在改变,而这种偏重于“个性化”的战略柔性使乔布斯尝到了甜头。作为一个卓越的实战派领导者,乔布斯渐渐坚定他对苹果公司的战略变革:不再把苹果塑造成一个纯粹的PC制造商,而正在把它打造成一个高端消费电子与服务公司。自1998年推出iMac以来,苹果每一次发表新产品都像是高磅数的火药,把大家炸得天翻地覆,乔布斯似乎也乐在其中,接受群众一次又一次的惊叹欢呼。

渠道扁平化IT零售败走京城

以连锁直营为标志的一群IT零售新兴力量早在2003年开始就冲击着以中关村以及华东的传统电子卖场,要在IT领域掀起扁平化风潮的口号曾被众多新兴模式的尝试者

们频频喊起。

但这股强调差异化的新兴模式并没有取得预想的成绩。时至今日,领军者们的命运都十分不堪。北京赛博彻底失败,外地经营店亦连连告急;华人数码门槛冷落,无奈转型做回物流;鸿利多的尝试更是昙花一现,甚至没有多少人记住这个名字;而灿坤3C店也经历了黯然关门的惨败……,以至诸多传统卖场经营者们在多种场合均不约而同地表示:“所谓扁平化的直营新模式在短期内绝对难以真正见效。”

然而,当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客户需求日益多元化,整个外部环境越来越复杂,原本处于IT供应链各个环节的厂商们,终于开始试图在摸索的过程中寻找自己全新的角色定位与核心价值,并由此产生出诸多新思路、新做法的相互碰撞与融合。“扁平化”

成了差异化竞争的核心词语。

“台湾和大陆的3C商业环境差距很大,以前灿坤全盘照搬在台湾的商业模式,比如商品按类型而不是品牌来陈列、不设导购员等,结果与大陆消费者的购物习惯产生了落差。”上海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家电卖场负责人认为,“另一方面,大陆消费者一般对价格很敏感,而灿坤则注重会员这样的长期客户培养。虽然强调会员制,但是打折幅度一般都不大,很少有10%以上的折扣,和国美、苏宁以及当地百货大楼动辄高折扣、抽巨奖的刺激形式比起来,显然对消费者难以形成吸引力。”

“地区性的差异很重要。在台湾,由于地域限制,制造商一般不需要经过中间环节就能直达销售终端,以家电制造起家的灿坤反客为主并开设灿

坤3C通路就是典型案例。在这样的上游渠道习惯下,灿坤进入大陆市场时忽略了作为中间商的利润点,这也吃亏不少。”赛迪顾问的分析师李磊说。

渠道扁平化的差异化很先进,传统的家电卖场取得了不错的业绩,即使是涉足数码产品,家电卖场也有不错的表现。元旦三天,以连锁直营为特色的IT新兴卖场们赚了个“盆满钵满”。位于中关村的国美,凭借扁平化渠道大幅度降低采购和营业成本,通信数码产品销量较去年同期增长158%,其总量由去年的20%上升到目前的28%。苏宁大量采购索尼、佳能、奥林巴斯、三星等著名品牌的数码产品,充足的货源确保了元旦期间的销售业绩迅速提升,同比增长超过200%。

为什么家电卖场能够取得不错的成绩,而采用同种方式的真正意义上的IT零售企

业却举步维艰?

“仔细观察家电卖场和IT零售企业的不同,会发现在产品类型上还是有很大的差别”,李磊表示,“家电卖场主要是卖数码产品,而IT零售企业主要是卖电子元器件、IT

设备,虽然也有不少数码产品。”

“虽然这种渠道扁平的差异化很先进,但由于对消费者购买习惯不适应,在短期内仍然难以为继。但对于IT这个领域,由于长期以来形成的消费环境与别的品类不同,所以即使很好的差异化理论,都不足以支持企业盈利。中关村这些地方是卖电子元器件、IT设备为主的。因为专业人士去买,或者年轻人买,对关系、产品的专业性比较看重,他们懂得去淘,懂得去熟悉的店家、懂得长期合作。”而现代渠道的强项,是把客户当作“傻子”、用导购、用舒适的环境、用产品多样性来取得成功,这种强项在中关村这个IT产品聚集散地失去了它的作用。

宣称去年销售额达到50亿元的鼎好营销总监李忠晋的话,对李磊的分析做了最好的总结:“消费者来中关村购买IT数码商品的固有消费习惯和观念很难被谁迅速打破,因此无论新兴力量怎样努力,中关村作为中国北方地区IT产品重要集散中心的地位,

在短期内是不可撼动的

、知行合一”的理念。TCL进行了大规模、高强度的企业文化创新,并将企业文化建设工

作纳入干部考核指针之中。

一个好的良性企业文化建设,要树立社会认可职工自愿为之奋斗的企业目标。像贵阳煤气气源厂建立之初,是以为贵州人民争气,实现一次开车成功,结束贵州省会没有煤气的历史为目标,2000年后,该厂又以确保向贵阳供气,展开“二次创业”,实现“减亏、持平、盈利”为目标,紧接着又提出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建立一流煤化工企业,为实现建设生态经济市的大贵阳而奋斗,以此鼓舞着广大员工。该厂的主要举措有:

1、建立参与式管理机制,鼓励员工积极参与到企业的管理中来,完善以职代会为主要形式的民主管理,以厂务公开为平台的民主监督机制,有效地实现了企业改革、改制,在实现大多数人意愿,维护多数人利益的前提下,实现了投资主体多元化,为企业发展装上了助推器。

2、建立民主式管理机制,公司领导让员工知道企业不是哪一个人的,是集体共有的。

3、开通批评渠道,激励员工敢于提意见。

4、培养学习型企业,树立和增强文化意识,面对知识更新加快时代,必须树立全员学习、终身学习的意识,企业才能永立潮头。为此厂里开办电教室,为职工学习政治文化、技术、管理提供条件,不断创造企业发展的主动力。

第五篇:论企业文化在现代企业中的地位和作用

作者:张晓梅

文章出处:论文网发布时间:2009-6-1

5论企业文化在现代企业中的地位和作用

摘 要: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的原动力,企业文化体现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企业文化具有很强的渗透力,企业文化能提高企业制度的生命力。

关键词:企业文化;企业发展;企业管理

企业文化是指一个企业长期形成的一种稳定的文化传统,它是企业员工共同的价值观、思想信念、行为准则、道德规范的总和。它的实质是企业员工的经营理念、价值观和企业精神。

现代社会已进入“文化制度”的时代。当今世界,文化与经济和政治相互交融,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企业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现代市场竞争已越来越表现为企业文化的竞争,竞争的结果是拥有先进文化的企业得到生存和发展,拥有落后文化的企业被淘汰出局。用先进文化全面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引领企业在新型工业化道路上持续健康发展,这是新时期企业文化建设的方向。

一、企业文化对企业发展的重大现实意义

1. 企业文化能形成先进企业理念。先进企业文化在提炼核心价值观时,应该以企业发展的现实阶段为背景,以企业发展的目标为根据,努力使企业的价值观切合企业实际,显现企业个性,反映企业特色。在此基础上提炼出来的核心价值观,对一个企业来说是它的灵魂,是一种理念力。这种力量直接决定着企业的经营管理成败,关系到企业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决定着企业的品位、品格和文明程度。

2. 企业文化能体现企业核心竞争力。俗话说“一年企业靠产品,十年企业靠人才,百年企业靠文化”。一个企业独特而先进的文化,是其核心竞争力的体现。有人把市场竞争力强的企业概括为七大要素:真实稳健的财务状况,内外一致的企业形象,真实诚信的服务态度,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理念,公平、公正善待员工,激励员工开拓创新,这七大要素无一不与先进的企业文化直接相关。

3. 企业文化具有更强的渗透力。先进的企业文化强调把文化渗透到企业各个环节,把先进理念渗透到制度文化、物质文化和行为文化之中,渗透到企业管理体制、激励机制和经营策略之中,渗透到企业经营管理的每一个环节和整个过程之中,企业文化“力”的作用才会真正显现出来。

4. 企业文化能提高企业制度的生命力。企业文化建设离不开企业制度建设,企业精神的提炼、培育乃至倡导、发扬,需要企业制度的全面支持。在企业精神与价值观的熏陶下,通过树立典型人物与先进事迹,使企业具有了生命力。所以,在企业文化建设中,要围绕企业目标建立健全乃至创新各项规章制度,形成严密的制度体系,使员工的各种活动、相互关系的协调以及行为效果的评价等都有章可循。

二、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的内在驱动力量

优秀的企业文化对企业发挥着重要作用。首先,企业文化具有凝聚作用。企业文化是一种“粘合剂”,可以把广大员工紧紧地粘合、团结在一起,使员工明确目的、步调一致。从根本上来说,企业员工队伍凝聚力的基础是企业的事业目标。企业文化的凝聚力来自于企业根本目标的正确选择,如果企业的事业目标既符合企业的利益,又符合绝大多数员工个人的利益,即是一个集体与个人双赢的目标,那么说明这个企业凝聚力产生的利益基础就具备了;否则,无论采取哪种策略,企业凝聚力的形成都只能是一种幻想。其次,企业文化具有导向作用。导向作用包括价值导向与行为导向。

企业核心价值观与企业精神发挥着无形的导向功能,能够为企业提供具有长远意义的、更大范围的正确方向与重要方法,从而把企业与个人的意志统一起来,使企业更快、更好、更稳定地生存与发展。第三,企业文化具有激励作用。激励是一种精神力量或状态。企业文化所形成的文化氛围和价值导向是一种精神激励,能够调动与激发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把人们的潜在智慧诱发出来,使员工的能力得到全面发展,并提高下属机构和员工的自主管理能力、自主经营能力及活力,增强企业的整体执行力。第四,企业文化具有约束作用。企业文化包含规范管理的相关内容,而且管理本身也体现着企业文化。在企业行为中哪些不该做、不能做,正是企业文化、企业精神发挥的“软”约束作用的结果,是一种免疫功能。约束力能够提高员工的自觉性、积极性、主动性和自我约束,使员工明确工作意义和工作方法,从而提高员工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提高核心竞争力是企业在市场竞争取胜的关键性要素,而在企业实际运作中,文化纽带、精神纽带、道德纽带、产权纽带、物质纽带、利益纽带则对形成核心竞争力起着重要作用。建设优秀的企业文化提高核心竞争力无疑是企业制胜的法宝。[论文网 Www.LunWenNet.Com]

三、按照现代企业要求建设企业文化

1. 营造“以人为本”的文化氛围。泰勒管理模式的特点是“物本管理”,即把企业看作是一个大机器,企业员工则是这一机器中的零部件,把人当成物来管理。自20 世纪80 年代以来,企业管理理论出现了“人本管理”思想,认为人不单纯是创造财富的工具,人是企业最大的资本、资源和财富。这对于确立以人为本的企

业文化管理思想,开发人力资源和人力价值,起到了重要作用。当今,确立员工的主体地位,发挥员工的创造力,成为企业的首要工作。重视员工再教育,加大提升人的能力方面的投入,重视人的资源性管理,解放被管理者,是营造“人本管理”的文化与环境氛围的必然要求。

2. 创新知本经营文化。知识经济时代,知识资本成为企业成长的关键性资源,企业文化作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的根基将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事实证明,企业只有形成了优秀的企业文化,才能打造出一支用知识武装起来的战无不胜的员工队伍。企业要生存与发展,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就必须强化知识管理,充分发挥企业员工个体与团队的整体效应,通过持续不断地学习来掌握新科技、适应新变化,加强跨文化管理,促进跨国家、跨地区以及跨行业企业文化的融合和重塑,从根本上提高企业的综合素质,是迎接知识经济挑战的积极战略。

3. 着力营造百年企业文化。随着经济全球化与知识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企业间的竞争将是学习力的竞争,或者说企业间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实际上应该是学习能力的竞争。如果说企业文化是核心竞争力,那么,其中的关键是企业的学习能力。建立学习型组织,是当今最前沿的管理理念。世界500 强企业发展的历程表明,思想比资本更重要,领先时代的经营思想是企业繁荣的先决条件,而思想来自于实践,来自于学习。知识经济时代,知识资本将成为企业成长的关键性资源,企业文化作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的根基将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成功的企业将是学习型组织,学习越来越成为企业生命的源泉。学习不仅要掌握知识,而且要善于开发智力、开发智慧。比竞争对手学得快的能力,也许是唯一能保持的企业竞争优势。这正成为人们的共识,作为学习型组织的企业文化塑造将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企业要生存与发展,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就必须强化知识管理,更好地开发、利用和共享知识,从根本上提高企业综合素质。建立学习型组织,充分发挥企业员工个体与团队的整体效应,通过持续不断地学习来掌握新科技、适应新变化,加强跨文化管理,促进跨国家、跨地区以及跨行业企业文化的融合和重塑,是迎接知识经济挑战的积极战略。在知识更新周期越来越短、科学技术发展越来越快的时代,只有通过培育整个企业的学习能力,在学习中不断实现企业的变革,开发新的企业资源和市场,才能应对经济全球化的挑战。

4. 要与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相承接。任何一个企业的文化底蕴来自本民族的传统文化。以儒家思想为主的中国传统文化着眼于以规范引导人们的日常行为,其精髓是“诚为本,和为贵,信为先”。这种文化的包容性和开放性,使中国的民族文化具有与时俱进和兼容并蓄的特征,这在经济全球化和市场经济条件下同样有着现实指导意义,能够为先进企业文化建设提供肥沃的土壤。因此,培育先进企业文化必须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并根植其中,吸取其精华。我们应该学习和借鉴一切有益的先进经验,不能生搬硬套,还应该学习和借鉴一切先进的文化,创造出适合我们国情、具有中国特色和力争世界领先的企业文化。

5. 要与市场经济和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锤炼企业的根本在市场,打造企业的关键则在体制创新。在发展市场经济、建设现代企业制度的过程中,必然会伴随企业文化的提升和转型,培育先进企业文化必须与市场经济和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用这种文化确立公平竞争原则,把握迅速变化的市场需求,构建企业技术、管理和体制创新的机制。

6. 要与经济全球化和社会信息化趋势相融合。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趋势,是当今时代的主要特征。在这种背景下,不同企业文化的碰撞和交融越来越频繁,成为决定企业发展命运的无形之手。所以,培育先进企业文化必须融入经济一体化潮流,了解国外企业的运作方式,特别是要注重吸收国外优秀企业的先进文化,取长补短,扬优避劣,构建有中国特色的企业文化。

四、要围绕市场竞争抓好企业文化建设的着力点

1. 企业文化的核心是企业价值观和企业精神。企业精神是企业价值观、经营哲学、员工思想道德、心理状态等各方面的有机结合。一种价值观被企业的全体员工所接受,并转变为促进企业发展的内在驱动力,就成为企业精神的重要构成。这样的价值观和企业精神,在增强企业内部凝聚力、竞争力和开拓力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 塑造创新理念增强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企业文化建设重在创新。由于企业文化的独特性将越来越表现为企业差别化战略和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创新变成了企业的生命源泉。创新是知识和经济发展的第一推动力,是企业文化经营活动中的主导文化。

3. 把企业培养成学习型组织。成功的企业将是学习型组织,学习越来越成为企业生命的源泉。学习不仅要掌握知识,而且要善于开发智力、开发智慧。比竞争对手学得快的能力,也许是唯一能保持的企业竞争优势,这正成为人们的共识,作为学习型组织的企业文化塑造将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现代企业必须是一个不断学习的组织,才能“善于创造、寻求及转换知识,同时能根据新的知识与领悟而调整行为”。而且,传承与创新一个都不能少,创新应该植根于传承,以传承和创新把企业文化带到未来。创新的起点在于学习,环境的适应依赖学习,应变的能力来自学习,这就需要一种重视学习、善于学习的文化氛围,因而企业是一个“终身学习的组织”。

4. 实施文化制胜战略。文化制胜,已经成为新世纪企业管理变革的新趋势。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价值观,这是企业文化的灵魂。文化制胜还必须有效地同企业管理创新、体制创新、科技创新结合起来,切实提高员工队伍整体素质,迎接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挑战。企业文化建设是创新的重要内容,也是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企业竞争范围不断扩展,必然会推进企业应变能力逐步提高和升级,这对企业制度创新提出了更高要求。同时,经营理念影响企业管理和规章制度,企业文化的构建,不仅与企业制度和管理构成一个互补的整体,而且独创了一种管理意境,以一种柔性管理的文化形态,构筑了个性约束与柔性导向相结合的管理机制,从而使企业在未来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主动。

企业文化促进企业精神发扬光大,为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发挥了重要作用。文化建设实践中不断提高对企业文化建设的认识,要将企业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工作有机结合与有效融合,构建一个相互促进机制。推动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的和谐文化建设与水利施工行业核心价值体系向实践转化,把构建价值理念体系作为文化融合的过程;健全行为规范体系,完善各项制度;丰富载体,推动水利企业文化建设有声有色地开展。[论文网]

上一篇:描写小物品的英语作文下一篇:绵阳美食节活动策划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