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镇银行信贷发展现状

2022-10-26

第一篇:村镇银行信贷发展现状

村镇银行发展现状[1]

“新政”试点运行良好2006年12月21日,银监会制定发布了调整放宽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政策的新政,允许各类资本在农村地区设立村镇银行等新的农村银行业机构。2007年3月1日,全国首家挂牌开业的村镇银行——仪陇惠民村镇银行在四川仪陇落户,这标志着一类崭新的农村银行业金融机构在我国农村地区正式诞生。随即,吉林东丰诚信村镇银行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如雨后春笋般地在中西部地区“扎根发芽”。2007年10月,经国务院同意,银监会决定将试点省份从现在的6个省(区)扩大到全部31个省市区。“5·12汶川大地震”后,银监会特批四川省都江堰、绵竹、什邡等9个灾区县新设的9家村镇银行也相继开业。2008年12月26日,注册资金达2.5亿元的国内资本规模最大的村镇银行——中山小榄村镇银行在广东省小榄镇正式开业

据了解,外资银行将根据内地农村市场的特点,开发和提供量身定制的农村金融服务,以满足当地市场的需求。不同于传统的抵押贷款,汇丰村镇银行的贷款更注重对现金流和还款能力的分析,以此解决中国农村的企业和农户缺乏抵押品的瓶颈问题。如按照“公司+农户”的价值链模式提供融资。这一模式是基于与当地农业龙头企业的合作,为农户和经销商提供贷款,这些龙头企业与农户或经销商通常有长期的合作关系。国家开发银行、农业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民生银行、浦发银行等在中西部省份设立13家村镇银行。汇丰银行、花旗银行、渣打银行先后设立了6家村镇银行,开启了外资进入农村金融市场的先例。“这些中外资银行没有简单照搬移植现有的管理模式、运行机制和激励约束制度,而是利用自身公司治理结构完善、风险内控机制健全、管理技术领先和客户网络产品完善等优势,引入多样化、有特色的金融产品,创新服务品种和抵押担保方式,努力将服务延伸到更广大的县城和村镇。”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金融学院卫新江教授如此说。诸多问题需要实践中探索十七届三中全会和2009年中央一号文件上都明确要求加快发展新型农村金融组织。因此,试点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是为破解我国城乡二元难题在农村金融领域实施的一次重大改革创新,进一步加快发展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加大对“三农”金融的支持,意义尤为重大。但在试点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也引起政策制定和监管部门的重视。服务“三农”能否真正落实为村镇银行的根本宗旨。作为独立企业法人—村镇银行的发起人,“利润最大化”是其追求最终目标,与“三农”经济的风险高、效益低存在冲突和矛盾。村镇银行的风险控制问题仍然比较突出。村镇银行服务对象是当地的农户或者涉农类小企业,以信用贷款为主要的金融产品比较容易发生风险损失。村镇银行的资金来源相对匮乏。来自新疆新疆五家渠国民村镇银行信息显示,农牧团场棉农生产费资金缺口达到3—4亿元。村镇银行的发展与高素质的管理人员缺乏矛盾比较明显,操作人员与后台业务培训、辅导平台的缺乏影响和制约了自身的发展。村镇银行技术支持远远落后于其它农村金融机构。目前,在异地结算、大小额支付、信用卡、网上银行、区域通存通兑、柜面通等功能的实现存在不少的困难。村镇银行监管难度较大。村镇银行主要设于农村地区,经营规模和业务复杂程度不同,监管难度大、费用高。国家将给予更多的扶持政策科学规划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发展目标。目前,银监会已初步编制完

成了《新型农村金融机构2009年-2011年发展规划》,近期将上报国务院批准。初步思路是,在范围上,扩大开放面,提高开放度,使试点范围覆盖我国大部分县及县以下农村地区;在布局上,继续鼓励试点向金融网点覆盖率低、金融服务不足的农村地区倾斜,同时支持在中小企业较为发达的东部地区和中西部经济较为活跃的县域适量布局;在进度上,在防范风险的前提下,大规模增加试点机构数量,争取再通过3年的努力,与现有农村金融机构一起,基本实现县(市)及以下乡镇、行政村金融服务全覆盖。各银监局要提前做好准备工作,待规划批准后立即部署实施,统筹安排好试点机构的类型、数量、布局和进度。调整完善新型机构准入试点政策。在坚持审慎原则基础上,一是研究完善村镇银行管理体制。探索组织管理新模式,允许试验主发起行参照银行小企业金融服务专营机构模式,组成专司村镇银行管理事业部性质的专业化机构,以解决投资一定数量以上的新型机构出资人管理成本高、管理效率低等问题。二是制定银行业金融机构到中西部不发达地区发起设立新型机构的监管激励政策。探索“东西挂钩、城乡挂钩”的准入办法。三是协调人民银行、财税、工商等部门制定有关政策。现在,人民银行已明确了货币、支付结算、会计和征信管理等方面的政策,财税政策总体确定,工商登记注册政策也基本达成共识。着力强化对新型机构风险监管工作。一是合理调配监管资源,加强基层监管力量,建立属地监管局和并表监管局的联动机制。二是指导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加快建立与其业务性质、规模及复杂程度相适应的风险管理框架和组织机构,建立规范主要业务的内部控制制度。三是落实主监管制度,建立监管日志和定期现场走访制度,重点强化对大额贷款的风险监管,督促机构对大额贷款逐笔逐户落实风险防范措施,确保主要风险指标在任何时点均达到监管要求。四是允许村镇银行、农村资金互助社的存贷比指标在开业5年内逐步控制在75%以内。

第二篇:村镇银行发展对策探讨

当前村镇银行发展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当前村镇银行发展中的制约因素

(一)控股模式单一,导致各方利益主体动力不足。《村镇银行管理暂行规定》要求村镇银行最大股东或惟一股东必须是银行业金融机构,且持股比例不低于20%。而在河南被调研的22家村镇银行中,超过一半的发起行拥有51%及以上的绝对控股权,部分银行持股比例达到80%。民营资本股东的话语权太小,对村镇银行采取观望态度的居多,客观上阻碍了民间资本和证券、保险等非银行业金融机构发起成立村镇银行的积极性。国有商业银行出于经营效益,不愿发起设立村镇银行;农信社也在农村没必要再成立村镇银行,现有村镇银行大部分是地方商业银行设立。这种制度设计在一定意义上对繁荣发展村镇银行、促进支农机构“广覆盖”不利。

(二)村镇银行有偏离目标的现实外在条件。但“村镇”一词刻画了其应“在农村地区设立,主要为当地农民、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提供金融服务”。现实中,大多成立的村镇银行都将其支行设在行政中心所在地,多是县城。村镇银行最终呈现“冠名村镇,身处县城”的格局。这并未完全符合在农村这个金融服务空白地区布局的经营思路。另外,长期身处县城或发达地区城镇,村镇银行成立之初,肯定会严格执行有关政策和法规,以服务“三农”为己任开展金融服务工作,但时间一长不可避免会“移情别恋”:偏离服务“三农”和支持新农村的办行宗旨,寻求新的市场定位。不排除会青睐于大、中型企业上,在某种程度上偏离设立村镇银行的政策初衷。

(三)先天不足,制约村镇银行发展。目前从现实看,一是结算系统孤立。部分村镇银行至今没有单独的行名行号,无法加入人民银行的大小额实时支付系统,只能进行资金的手工清算,汇划到账速度较慢,不能满足客户快速、便捷的服务要求,而且容易出现差错事故。二是网点少,便民服务上不去。由于村镇银行目前多是在县城的一个孤零零的网点,村民存款、取款都必须要到网点来,任何一笔从外地汇入的款项都是跨行跨区,汇费昂贵,村镇银行在汇兑业务上竞争不过农行、邮储银行、农信社。此外,村镇银行的通存通兑没有开通、银行卡业务缺失,汇路不畅也是一个大问题。三是力量小制约发展。从目前看,绝大多数村镇银行人员偏少,多为10来个人,加之都是新来人员、成分素质不一,对本银行的发展理念认识不一,这些都势必加剧“万事开头难”。

(四)客观要求创新经营与观念陈旧化的矛盾。村镇银行要想在农村市场实现可持续发展,真正闯出一片新天地,必须创新方式、适应农村实际,如创新贷款风险管理制度,创新贷款审批流程,创新具有农村特色、真正符合农村实际的金融产品等。但由于目前村镇银行的从业人员大都是其他金融机构的人员或社会上的招聘人员,老观念多,很容易把自己的业务模式照搬过来,但农村市场具有自身的特点,照抄照搬很难开辟新天地、实现大发展。如何避免村镇银行走四大商业银行的老路,如何使控股股东向村镇银行输出经验并使之适应县域市场的特点是一大难题。

(五)宣传不够,公信力低。一方面由于村镇银行成立的时间短,农村居民对其缺乏了解,与国有商业银行、邮政储蓄银行、农村信用社相比,农村居民对村镇银行的认可程度较低,担心存款安全性。另一方面由于村镇银行经营网点少,大多数只在县城有一个点,极少数能开设一两个支行的,服务不够方便,就很难争得农民市场。特别是河南省不少农村地区是典型的“打工经济”,外出务工收入是当地经济支柱,村镇银行失掉这笔业务,就失去了大部分存款来源。而且员工数量、网点覆盖方面的“软肋”也导致其自身运营成本较高、盈利空间较小、竞争力不足。

推进村镇银行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一)加大对村镇银行发展的政策扶持和支持力度。建议一是适当地放松利率管制,允许村镇银行根据当地实际发展状况和资金供求状况在一定范围内自主地确立贷款利率;二是在3至5年实行减免营业税和所得税的优惠政策,支持其发展初期不断壮大;三是由当地财政出资建立奖励基金,对发放涉农小额贷款达到一定比例的村镇银行给予奖励,鼓励村镇银行加大对“三农”的投入。四是央行要像支持农村信用社一样,支持村镇银行,给予其同等支农再贷款的优惠政策,监管部门应出台促进村镇银行与邮政储蓄、农村信用社竞争和发展的有关政策,帮助村镇银行增强竞争力和发展活力。五是要尽快建立村镇银行与其他商业银行相嫁接的支付清算和通存通兑体系,适应科技网络时代便捷高效的资金周转需要。

(二)探索村镇银行子银行管理模式,引导大中型商业银行牵头批量发起村镇银行。适应新的农村发展要求,就要大量设置村镇银行等新型机构,以实现“增机构,广覆盖”的要求。要进一步鼓励民间资本和企业等多种经济主体到村镇银行参股,适当改进股权设置规定,调动多方主体投资积极性。要探索村镇银行子银行模式,让国有大银行或全国股份制商业银行专业化、规模化地发起设立村镇银行,避免母银行直接单个投资设立村镇银行的繁琐程序。从实际经营角度,鼓励大银行到县域设立村镇银行,以便利用其遍布全国的网络,成熟的风险管理制度与文化,推进村镇银行规范发展。同时,要加快村镇银行“下乡”步伐,多设基层网点,真正俯下身去,深入农村,服务农民。

(三)加强监管,真正让村镇银行走好走稳。加强村镇银行股东和高级管理人员任职资格的审查,要加强培训,提高他们的管理和运营水平。要加强村镇银行人员企业文化理念培训,增进认同感和归属感,将个人主人翁意识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银行监管部门加强对村镇银行的检查考核,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突出村镇银行支农指标的考核,保证村镇银行对农民适当的贷款比例。要积极引导村镇银行逐步建立健全完善的治理结构,建立健全完善的内控和风险管理制度,不断提高村镇银行应对风险的抵御能力。

(四)加大务实性宣传,让百姓主动为村镇银行宣传。创建初期,村镇银行应不断地利用各种广告和公关媒体,深入农村基层,宣传村镇银行性质、服务宗旨和自身特点。还要坚持深入农村经常拜访客户,不断提高影响力和美誉度。另外,还要以实绩、以成效宣传,真正扶持一些有能力、有前途、符合市场的农村家庭企业,让他们先富起来、带动一片,以优质服务带来的优质客户献身说法宣传村镇银行,让“先吃到螃蟹”的人成为村镇银行的义务宣传员。时间长了,就会不断增强村镇银行的影响力和辐射力,增进自身的发展和服务能力。

(五)完善农村金融生态环境,奠定村镇银行发展的信用基础。大力推动当地信用户、信用村与信用镇的评价制度。对农户和农村中小企业的信用状态进行调查评级,建立信用登记咨询系统。督促村镇银行尽快建立电子化的信用记录和办理银行代码,将客户资料及时录入人民银行征信库系统,实现与其他金融机构的信息共享。政府要积极引导农民参加农业保险,引导农民成立互相提供担保的担保基金,鼓励农民自由结对,相互提供担保。要充分利用政策倾斜,鼓励有实力的企业参与建立一批专业性的农村信用担保机构业提供担保服务;还要积极探索实行大型农机具、农业机械等动产的抵押、质押等多种担保形式,从各个方面降低村镇银行发展面临的外部市场风险。我们相信,只要村镇银行真正俯下身去,“躬耕于"三农"之中”,支农发展天地才会越走越宽。

第三篇:我国村镇银行发展现状及建议

谢卫星

摘 要:自银监会2006年底放宽农村金融机构准入政策后,我国村镇银行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截至2009年3月末已成立了97家。针对村镇银行在设立过程中出现的各种趋势进行分析,提出了促进村镇银行发展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村镇银行;发展;趋势;建议

村镇银行是中国银行体系中的新生儿,它的诞生为原本单一的、缺乏活力的农村金融服务注入了新的活力,是解决我国现有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覆盖率低、金融供给不足、竞争不充分、金融服务缺位等“金融抑制”问题的创新之举。目前,全国各地正在兴起建设村镇银行的高潮。本文主要阐述了村镇银行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提出了发展村镇银行的意见和建议。

1 我国村镇银行发展现状

2006年12月,银监会出台了《关于调整放宽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政策更好地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首批选择四川、吉林等六省区进行试点,2007年10月又将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试点扩大到全国31个省份。从2007年3月初首批3家村镇银行开业,到2009年3月初,全国已有97家村镇银行,短短两年时间实现了数十倍的增长速度,而这一数字还将迅速壮大。两会期间,中国银监会主席刘明康表示,银监会对村镇银行的发展目标是2000家,凡是有条件的县都可以有一家。2 我国村镇银行的发展趋势

2、1 注册资本规模逐步增加

根据银监会《村镇银行管理暂行规定》,在县(市)设立的村镇银行,其注册资本不得低于300万元人民币;在乡(镇)设立的村镇银行,其注册资本不得低于100万元人民币。但在目前已成立的97家村镇银行中,注册资本有逐渐增大的趋势。全国第一家村镇银行四川仪陇惠民村镇银行成立时注册资本仅为200万元。而去年年末成立的广东中山小榄村镇银行的注册资本为2.5亿元,规模居全国村镇银行之首。注册资本的逐步增加,主要原因是一方面村镇银行开业之初吸储比较困难,缺乏营运资金;另一方面高额的注册资本可以在短时间内使各项指标满足监管标准,有利于村镇银行拓展业务。

2、2 金融机构发起人范围逐步扩大

村镇银行成立之初,多以当地的城市商业银行和农村金融机构作为主发起人。同时,外资银行在这轮农村金融机构布点中表现活跃,2007年12月,汇丰银行发起设立了第一家村镇银行,随后它马不停蹄地在重庆大足、福建永安、北京密云和广东恩平设立了5家村镇银行。渣打、花旗等外资银行业巨头也在摩拳擦掌,将目光投向了中国农村的村镇银行,并且在积极布局,设立网点。相比之下,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在这场金融布局中的态度反而不是非常积极,2008年8月,由中国农业银行发起设立的湖北汉川农银村镇银行和克什克腾农银村镇银行在湖北、内蒙古同时成立,开创了国有商业银行发起设立村镇银行的先河。

建设银行紧随其次,同年12月在湖南省发起设立了桃江建信村镇银行。截至目前,工商银行、中国银行均未发起设立村镇银行。

各类金融机构积极发起设立村镇银行,说明了我国银行业整体实力上升,特别是城商行和农村金融机构经过几年的改革重组,资本总量、内控制度等已具备了跨区经营的实力,而发起设立村镇银行正是一个很好的平台,有助于城商行和农村金融机构抢占农村金融市场,实现资产规模的迅速扩张,从而实现跨区域经营。

3 促进我国村镇银行发展的建议

目前,我国的村镇银行已经开办了97家,实现有效贷款40多亿元。但是在村镇银行设立以来,吸储困难、业务品种单

一、社会影响低等问题也随之产生,困扰着正在发展的村镇银行。现对村镇银行的发展问题提出以下建议:

3、1 合理限制村镇银行的发展规模

虽然较大的注册资本可以增强防范风险能力。但目前我国已开办的村镇银行多数坐落于贫困的乡镇,业务量有限,容易造成村镇银行单户贷款额度过大,不良贷款压力很大。因此,建议监管部门合理限制村镇银行的资本规模,初次设立时最好不要超过1亿元,以后随着资产规模的可以适当增加,从而达到控制风险的目的。

同时,监管部门应充分考虑各地区经济条件、人文环境、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差异性,以及金融服务需求的多样化,坚持因地制宜,稳步推进。在经济发达地区,可设立多种所有制的村镇银行,采取市场化方式促进民间资本投资参股,促进规模型村镇银行的发育在经济欠发达区域,可设立小型化的村镇银行。

3、2 村镇银行应明确服务对象,坚持走“尤努斯”模式

村镇银行作为一种微型金融,起源于尤努斯乡村银行模式,类似于国外的社区银行。尤努斯模式在孟加拉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它的主要业务是为穷人发放小额信贷,帮助穷人脱贫。我国的村镇银行是由金融机构做为主发起人,人员构成也多由发起人指派,这种诞生的模式必定会将发起银行的经营模式带人村镇银行。目前国内已经成立的90多家村镇银行中,大多数存在着“放大不放小、放富不放贫”的问题,偏离了办行初衷。这种经营模式还易造成单户贷款比例过大,一旦发生风险,将对村镇银行产生巨大的威胁甚至破产。因此,我国的村镇银行必须明确自身的市场定位,服务对象必须是“三农”、小型企业和微型企业,并在此基础上提高风险管理水平,才能巩固村镇银行的客户群体,千万不能为了短期的利益放弃了农村这个广阔的市场,同时也可以将村镇银行与城市商业银行区别开来。走出一条具有自身特色的发展之路。

3、3 村镇银行应放眼未来,积极提高自身实力

部分村镇银行成立之初,即面临着吸储困难、放贷无门的境地,当年甚至第2年将面临亏损。尽管如此,我国村镇银行应坚持自身的市场定位,致力于为广大农户提供金融服务。成立初期,董事会应制定三年的发展规划,将工作重点放在拓展客户上,宣传自身的服务,培养忠实的客户群体。其次,应积极为农户和小企业量体裁农,设计具有自身特色的业务品种,不能简单延续以前大银行的传统做法,而是要改造自己的工作流程,调整自己的经营机制,在客户信息的搜集、贷款风险的甄别、抵押担保品的设计、客户沟通方式等细节方面,要进行切实的“转型”。最后,必须建立并完善风险控制机制,在贷款流程和日常管理中严格控制,降低经营风险,只有这样,村镇银行才不会陷入坏账泥沼,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

3、4 监管部门与地方政府共同打造和谐的发展环境

由于村镇银行个体小、资金实力弱、网点少,在当地的社会名气较低,普通百姓对这类新兴的金融机构比较陌生,往往被当作“个人开的银行”,规模又远不及其他机构,这样的新面孔较难建立起足够的信誉。监管部门应逐步完善结算环境,对村镇银行出台优惠政策,使之尽快加入支付系统、银联系统、个人征信等系统,帮助其完善银行功能,可以为广大农户提供更加丰富的金融服务。

同时,由于我国村镇银行多在贫困地区设立,当地信用环境不完整,缺乏担保机构。当地政府应尽快完善农村地区的信用环境建设,营造诚信的氛围,制定对农户的贴息或保险政策;降低农户贷款风险系数;适当时机成立针对农户贷款的担保机构,扩大农户的受益群体。

参考文献

[1]阮勇,村镇银行在我国农村金融市场中的定位问题研宽[J],安微农学通报,2008,14(23)

[2]蒋桂波,闻一文,尤努斯“乡村银行”的发展对我国城市商业银行的启示[J],海南金融,2007,(3)

第四篇:村镇银行发展现状与管理思考

我国于2006年底金融政策做出重要调整,银监会放宽了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政策,首批选择四川、吉林等六省区作为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试点,2007年3月在四川成立了第一家村镇银行,同年10月在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又将试点范围扩大到全国31个省份,截至2009年底全国已有110多家村镇银行。近三年的运营实践表明,村镇银行积极发展联保贷款,创新金融担保模式,有效缓解了农村金融长期供应不足、金融服务产品短缺的问题,在构建和完善现代农村金融体制上发挥了重要作用。根据中国银监会的工作安排,至2011年全国35省市将共设村镇银行1027家,意味农村金融市场正蓄势待发。

但是,村镇银行由于资金规模、机构规模、结算功能等等客观因素制约,其“小”而“弱”的先天特性决定其不可能和金融大鳄出手过招,面向农村、服务“三农”的政策框架决定了其经营的目标和方向。尽管如此,村镇银行的经营管理绝不能有“小而卑”、“小而散”的思想,卑则微、散则乱。村镇银行在经营中应着力实现“四个优”:

一、管理模式优。村镇银行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的相关规定设立,采用股份有限公司形式的村镇银行以发起方式设立。村镇银行应实行简洁、灵活的公司治理,按照运行科学、治理有效的原则,建立和设置公司组织架构,要科学设置业务流程和管理流程,精简设置职能部门,实现机构高效、安全、稳健运行。村镇银行在设立之初就着眼于建立公司治理机制和现代金融运行机制,达到最优的管理模式。

二、服务质量优。村镇银行由于受功能限制无法在结算功能和结算渠道上与大型银行比功能服务,但可以在服务态度和服务效率上做到最优。

三、资产质量优。作为新设立的商业银行,村镇银行应借鉴大型商业银行信贷管理经验、引进一流管理人才,实现资产质量的最优化。这点是应当且必须做到的。

四、经营效益优。作为没有任何历史包袱的村镇银行,实现经营效益的最优化不仅没有任何借口,而且责无旁贷。这不仅是任何一个经营管理的最终目标,也是村镇银行发展壮大的有效途径。

目前,由于村镇银行成立的时间较短,农村居民对其缺乏了解,与国有商业银行、邮政储蓄银行、农村信用社相比,农村居民对村镇银行的认可度和接受度也需要一个过程。因此,村镇银行要成功,还有相当长的路要走。

让我们衷心祝愿这朵金融新葩绽放出绚丽之花。

第五篇:广西村镇银行发展问题研究

村镇银行是指经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依据有关法律、法规批准,由境内外金融机构、境内非金融机构企业法人、境内自然人出资,在农村地区设立的主要为当地农民、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提供金融服务的银行业金融机构。它是我国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遵循盈利性、安全性、流动性的原则进行经营,自担风险、自负盈亏,具有商业银行的职能和特征。

为解决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网点覆盖率低、金融供给不足、竞争不充分等问题,推动农村地区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家先后出台多项政策鼓励和引导社会资金进入农村地区。2006年12月20日,中国银监会出台了《关于调整放宽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准入政策更好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并以四川、青海、甘肃、内蒙古、吉林、湖北六省为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试点。2007年1月22日,中国银监会进一步出台了《村镇银行管理暂行规定》,规范了试点地区村镇银行的设立、公司治理及经营管理等问题。2007年10月12日,中国银监会把农村新型金融机构试点范围扩大到全国31个省市区。为了促进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的建设,2010年5月18日,财政部颁发了《中央财政农村金融机构定向费用补贴资金管理暂行办法》,该办法规定:当年贷款平均余额同比增长、年末存贷比高于50%且达到银监会监管指标要求的村镇银行,按其当年贷款平均余额的2%给予补贴。2010年9月25日,财政部又颁发了《财政县域金融机构涉农贷款增量奖励资金管理办法》,该办法规定:财政部门对县域金融机构当年涉农贷款平均余额同比增长超过15%的部分,按2%的比例给

予奖励。对年末不良贷款率高于3%且同比上升的县域金融机构,不予奖励。2011年7月25日,中国银监会发布了《中国银监会关于调整村镇银行组建核准有关事项的通知》,进一步完善村镇银行组建的相关规定。在国家政策的引导下,各地都开始积极设立村镇银行,截止2011年第一节度末,全国开业的村镇银行已达400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农村地区金融供给不足的问题。

目前,国内已有学者分别对我国农村金融服务体系中存在的问题[1],村镇银行的发展现状[2]和村镇银行的可持续发展[3]等方面的内容进行研究。李晓健根据广西农业特征、从拓展东盟市场的视角,提出要加快村镇银行的发展,从而支持广西特色农业的发展,增强广西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4]同时,他还对广西村镇银行的可持续发展问题进行了研究,给出了促进广西村镇银行可持续发展的建议。[5]

一、 广西村镇银行发展概况

随着全国农村新型金融机构的快速发展,广西也积极地进行村镇银行的组建,满足农村地区发展对金融服务的需求。2008年6月30日,广西首家村镇银行——平果国民村镇银行的开业拉开了广西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序幕。平果国民村镇银行注册资本为2000万元,是由宁波鄞州农村合作银行发起组建的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它的成立为广西农村金融市场带来了挑战、竞争和活力,并对广西农村金融改革产生了良好的示范效应,具有重大的意义。同年,注册资本为5000万元,由桂林银行作为发起人成立的兴安民兴村镇银行于11月26日开业。

截止2011年第二季度末,广西已有13家村镇银行,分别为:平果国民村镇银行、兴安民兴村镇银行、田东北部湾村镇银行、柳江兴柳村镇银行、东兴国民村镇银行、临桂国民村镇银行、钦州灵山泰业村镇银行、田阳兴阳村镇银行、桂林国民村镇银行、横县桂商村镇银行、南宁江南国民村镇银行、容县桂银村镇银行、宾阳北部湾村镇银行。其中,宁波鄞州农村合作银行发起成立的有5家,桂林银行发起成立的有3家,广西北部湾银行发起成立的有2家,柳州银行发起成立的有1家,广西兴安农村合作银行发起成立的有1家,东莞银行发起成立的有1家,如图1。

图 1 截止2011年第二季度末,各银行在广西发起成立村镇银行的数量(略)

至今,广西村镇银行取得了良好的发展,拓宽了农村地区的融资渠道,为三农、个体工商户、中小企业的发展提供了便捷的金融服务。比如,平果国民村镇银行始终坚持村镇银行“小额、分散、流动”的原则,根据该县的经济特点来开发贷款产品,先后开发了农户联户担保贷款、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农业企业担保贷款、林权证质押贷款、个体工商户抵押贷款、小企业流动资金贷款、可循环流动资金贷款等产品,并根据产品特点采用不同的担保方式,有效解决平果县域的“三农”、个体工商户和小企业资金需求,增加了企业和农户的经济收入。2011年,平果国民村镇银行获得全国首届“十佳村镇银行”称号。截止2010年12月末,平果国民村镇银行各项存款余额20611万元,贷款余额22935万元,实现净利润856万元。户均贷款余额为34.82万元,其中贷款余额在50万元以下的有462户,占全部贷款余额的

73%;个体工商户贷款、农户贷款、小企业贷款占总额比例分别为44.23%、16.08%、14.26%,如图2。[6]广西兴安民兴村镇银行截止2010年12月31日各项存款余额6.41亿元,较年初增加3.31亿元,增幅106.96%;各项贷款累计发放742笔,贷款余额4.2亿元,较年初增加2.19亿元,增幅108.95%;其中涉农贷款余额2.98亿元,占贷款总额70.84%,贷款市场占比跃居全县第四位。[7]据《2010年广西壮族自治区金融稳定报告》中公布的数据,截至 2010 年末,广西村镇银行各项存、贷款余额分别为17.86 亿和 13.37 亿元,同比分别增长 186.18% 、和 135.47% ,存贷比为 74.86% ,同比下降16.17 %。

图 2 2010年末,平果国民村镇银行贷款余额构成情况

二、 广西村镇银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 社会信誉低,吸存能力差

村镇银行是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公众对其了解还不够,部分人认为村镇银行是“私人银行”,缺乏信誉,不愿到村镇银行存款,而更愿把钱存到国有商业银行、农村信用社、邮政储蓄银行等。这导致村镇银行在吸收存款的业务上处于劣势,竞争力不如其他农村金融机构。

广西村镇银行的社会信誉低究其因,主要有三个原因:一是,广西村镇银行2008年才成立,成立时间较短,还未形成足够的影响力,实力有待进一步的提高;二是,宣传力度不够,公众对村镇银行的定位、意义及其金融产品缺乏足够的认识;三是,村镇银行的注册资本比较低,各出资人均以其出资额为限承担责任,这与以国家信用为后

盾的商业银行相比缺乏“安全感”。另外,村镇银行主要设立于农村地区,居民收入水平不高,农户和中小企业的闲置资金有限,客观上造成了村镇银行筹资困难。目前,村镇银行还存在支付清算渠道不畅通,网点少等问题,这导致其便利性不足,对潜在存款客户的吸引力下降。

(二) 经营成本高,盈利水平低

广西村镇银行的客户主要是农民,个体工商户和小企业较多,利润率本身较低,而风险较高。农民居住比较偏、散,客户贷款具有频繁、额度小等特征,导致经营成本高,影响村镇银行的经济效益。村镇银行机构的小型化、分散化,在应对储户提现和其他日常运营问题上,所需的高流动性资产与总资产的比例相对较高,形成活期存款、各种汇兑头寸较少,资金成本相对较高。与国有商业银行、农村信用社等金融机构相比,广西村镇银行经营规模偏小,缺乏规模效应,盈利水平比较低。

(三) 面临情况复杂,经营风险较大

广西村镇银行所面临的风险主要有信用风险、农业自身的风险政策风险和政策风险农业自身的风险。信用风险是由信息不对称造成的,村镇银行的主要客户是农户、个体工商户和中小企业,这些对象的信用记录不完善,大多未纳入征信系统,因此无法运用传统的评估方法对客户的信用状况进行评估,这使村镇银行面临的信用风险高于一般商业银行。政策风险主要是由于村镇银行的成长时间比较短,相关的政策具有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比如,人民银行对村镇银行的存贷款利率浮动区间是否放宽这一问题并未给出明确的规定。2010年5

月,财政部在《关于农村金融有关税收政策的通知》中规定“农户小额贷款的利息收入,免征营业税,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按90%计入收入总额”,然而其有效期为2009年1月1日至2013年12月31日,不具有可持续性。在组建村镇银行的挂钩政策方面,中国银监会在2011年7月25日下发的《关于调整村镇银行组建核准有关事项的通知》中规定“在地点上,由全国范围内的点与点挂钩,调整为省份与省份挂钩”,也是政策不确定性的表现。农业对自然环境依赖程度比较高,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比较低,具有较大的风险。另外,广西在农业生产方面还缺乏科学的规划,未能按市场的需求进行规模化生产,农业发展存在盲目性趋同性,而且农业生产具有很强的季节性。这些特定因素都将会对农民按时还款的能力产生影响,给村镇银行的发展带来风险。

(四) 贷款投向难以保证,偏离目标定位

在《村镇银行管理暂行规定》的第三十九条中指出:“村镇银行在缴足存款准备金后,其可用资金应全部用于当地农村经济建设。村镇银行发放贷款应首先充分满足县域内农户、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确已满足当地农村资金需求的,其富余资金可投放当地其他产业、购买涉农债券或向其他金融机构融资。”这并未对村镇银行的资金投向给出强制性的规定,很难保证村镇银行的资金流向。村镇银行的目标定位是为“三农”服务,缓解农村地区金融供给不足等问题,但同时它也是以盈利为其经营目标,由于农业具有收益低、风险大的特点,因而这两个目标是存在一定矛盾的。作为村镇银行的股东,他们的目标就是赚钱,为了实现利润最大化,村镇银行他们将会把贷款

投向悄悄转向城市地区,从而背离了村镇银行设立时的目标定位,支农效应被削弱。因此,必须制定相应的政策、制度以使村镇银行有足够的内在动力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金融服务,保障实现其目标定位。

(五) 业务种类单一,缺乏吸引力

根据银监会的规定,村镇银行拥有许多与普通商业银行基本相似的功能。 但在实际中,与一般商业银行相比,村镇银行的业务种类还比较单一,其业务处理系统还是基于简单的内部网络。目前,广西的村镇银行还没有接入中国人民银行的清算系统,现代银行的结算方式还没有形成,信用卡及电子银行等业务都很难开展。另外,村镇银行的网点也比较缺乏,无法给客户带来便捷的服务,这些都使村镇银行的吸引力减弱,无法跟普通商业银行竞争。

(六) 管理水平不高、人员素质较差

广西村镇银行从业人员管理水平与业务素质是制约村镇银行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目前,村镇银行在管理水平和从业人员素质方面与一般商业银行有一定的差距,。以广西柳江兴柳村镇银行为例,今年8月12日其在网上发布的招聘信息中对学历的要求为大学专科(含)以上学历,而一般商业银行大多要求要本科(含)以上学历。然而,农村金融问题比较复杂,这对从业人员的管理水平与业务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这两者之间的矛盾使村镇银行无法根据其市场定位和农村金融需求的特点进行金融创新和提供有效的金融服务。

三、 促进广西村镇银行发展的建议

(一) 结合广西特色农业,加强金融产品创新

自2010年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成后,当年广西与东盟贸易双边额达到65.3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1.9%,这将给广西带来巨大的商机。广西拥有丰富的农产品,具有发展特色农业的优越条件,这也为村镇银行在广西农业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提供了基础。因而,广西村镇银行应努力结合东盟市场、结合特色农业进行金融产品创新,支持特色农业的发展,增强广西农产品的竞争力,从而形成金融、经济之间相互促进式的发展。在日常经营管理中,村镇银行要“以市场为主导,以客户为中心”,结合特色农业进行金融产品创新,以灵活的方式提供更能满足客户需求的金融服务。

(二) 提高吸存能力、扩展资金来源渠道

政府和村镇银行要利用各种媒体和平台向公众加大宣传力度,介绍村镇银行的性质及其开展的相关业务,增进社会公众对村镇银行的了解。建立存款保险制度,从而使客户能放心的把钱存到村镇银行。存款保险制度是一种保护存款人的利益、维护银行的信用、稳定金融秩序的制度。它指的是由各类存款机构按一定存款比例向存款保险机构缴纳保险费,建立保险准备金,一旦成员机构发生经营困难或倒闭时,即可受到存款保险机构的救助,从而起到保护存款人利益的作用。该制度对不同规模、性质、背景的存款机构的保护程度都是相同的,因此提供服务的优劣,将成为客户选择存款银行的主要因素,这更加有利于促进存款银行的良性竞争和健康发展。另外,为进一步扩大村镇银行的资金来源渠道,人民银行可给予村镇银行一定的支农再贷款,扩大村镇银行的资金实力。在资产业务方面,村镇银行应加强自身的业务水平,积极与农村信用社和邮政储蓄银行等金融机构进行竞

争,争夺市场份额。同时,村镇银行应当培养自身优势,重视其他银行所不擅长的小额贷款业务,填补市场空白。

(三) 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由于村镇银行起步晚,实力有限,盈利水平低,因而政策支持在村镇银行发展过程中是必不可少的。在税收政策方面,国家应给予村镇银行的营业税率与农村信用社的优惠税率相同,即3%,从而减少村镇银行经营成本。同时,政府还应提供一定的财政补贴政策来提高村镇银行开展农村业务的积极性。一方面要对完成目标的银行给予奖励和补贴,另一方面对有违规行为的银行进行处罚,建立一套完整的奖、罚激励机制。中央银行可放宽村镇银行的利率政策,使其定价更加灵活,帮助其拓展市场。针对农村金融高风险、低收益的特征,政府通过建立这种风险和收益相称的激励机制,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激励村镇银行农村金融服务的开展。

(四) 健全风险监控机制

借鉴平果国民村镇银行的成功经验,村镇银行可以用农户联户担保贷款、农业企业担保贷款、林权证质押贷款、个体工商户抵押贷款等多种方式控制农村信贷风险。在具体的实践当中,应结合本地区的实践情况,建立符合实际的担保机制,进一步扩大农村抵押担保品范围。根据制度经济学的观点,明晰产权,建立公开透明的农村土地使用权、牧场及其他不动产的抵押登记、交易制度,扩大抵押品的范围,从而使农村的金融需求更容易得到满足,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另外,为了分散农村地区生产经营中的风险,可以引入保险机构进入农村金融市场,为农业提供保险服务,降低农业生产的风险。最后,要完善

农村地区信用记录,加快农村信用体系建设,为资金需求者的信用风险评估、监控奠定基础。

(五) 切实加强金融监管

金融监管机构应按照2007年银监会出台的《关于加强村镇银行监管的意见》中提出的“宽进入、严监管”的标准,严格根据其中规定的监管内容对村镇银行进行监管。村镇银行的经营具有高风险性和较低抵御风险能力的特征,监管部门应要求村镇银行建立起合理的法人治理结构,建立健全风险控制机制。对村镇银行发展中出现的偏离“三农”目标的问题加强监管,保证村镇银行将绝大部分的资金用于农村建设,保障辖区内的农户、个体工商及小企业对资金的需求。

(六) 加强员工培训

金融业是知识密集型的服务性行业,员工职业素质和服务水平的高低对村镇银行的竞争力有重大的影响。因而,村镇银行应重视对员工的理论知识、业务技能、服务态度进行全方位的培训。理论知识是从事金融行业所必备的基础,对员工的工作质量及其自身发展有重大的作用,同时也是村镇银行培养中高层经营管理人才必不可少的内容。在为顾客提供服务的过程中,员工的业务技能和服务态度综合反映了村镇银行的整体实力和形象,是员工培训中的重要内容。(作者单位:武鸣县财政局,广西大学)

上一篇:初中语文中考必考知识下一篇:初中学生个人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