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资源管理结论和启示

2023-03-05

第一篇:水资源管理结论和启示

日本的水资源管理及启示

摘要:日本水资源的利用效率比我国高。在走过一段重开源、轻节流,先污染、后治理的弯路后,转变思路和策略,从规划和法律着手,实施水资源综合整治利用。同样是“多龙治水”,日本的协同管理比我国好。在确定水权、水价方面富有经验。我国面临严峻的水危机,应从多方面借鉴日本。

关键词:日本;水资源管理;启示

日本是一个降雨充沛的国家,又是一个人均水资源稀缺的国家。多年平均降雨量为1 730毫米,是世界平均值(970毫米)的1.8倍,是我国多年平均值(660毫米)的2.6倍。因人口密度大,人均年降雨量仅为5 300 立方米,比我国的人均年降雨量5 907 立方米少,仅为世界平均值的1/5。但日本的水资源利用效率比我国高得多。据水利部2005年统计,中国年平均淡水利用量达5 600亿立方米,日本年平均淡水利用量为900多亿立方米,不到中国的1/6,而日本GDP总量是中国的8倍。日本的万元GDP用水量仅为我国的1/30—1/48。日本在水资源管理方面有一整套经验值得我国借鉴。

一、规划和法律

日本在20世纪50—70年代,为满足工业高速发展对水的需要,修建了许多大型水利工程,将水加以储存和调用。同时,大力开发其他水源,如开采地下水。但重开源、轻节流、轻治污,显现出难以为继:大量修建水库、水坝,周期长、占地多,适宜的库址、坝址越来越少;过多地抽取地下水造成全国性的地面下沉,土地盐碱化;“先污染、后治理”付出的代价,比事前防治污染的投资高出10倍以上。走过一段弯路后,日本政府从20世纪80年代起改变了思路,将开源为主的策略转向节流为主的策略,将先污染后治理转向事前防治、源头减污。他们从规划和法律着手,实施整套的水资源综合整治利用的对策。

日本一向注重对水资源的利用和长远的统一规划。早期的规划着重于河川水量的分配、调度,后来的规划着重于确保水质,明确整治的方向,实施可持续的开发。全国水资源总体规划由国土厅负责,与建设省、环境厅等部门和相关都、道、府、县的行政长官共同协商,拿出规划方案,经内阁讨论通过,最后由内阁总理大臣决定是否批准。规划具有长期性和稳定性,但由于水量、水质的不确定性较大,规划不可能一步准确到位,须依据新情况修订完善,20多年来日本水资源综合规划的重大修订就有3次。最近一次是2000年,以2010—2015年为目标,制定了《新的全国综合水资源计划》,简称“21世纪水计划”,重点是构筑可持续的用水体系,适应循环型社会的需要。

规划成功的典型案例是琵琶湖的综合整治保护。琵琶湖是日本最大的湖泊,横卧于京都之东,名古屋之西,大阪、奈良之北,处于滋贺县境内,是湖滨1 800万人生活、生产的宝贵淡水资源、水产资源和旅游资源,也是润泽人们心灵的精神之泉。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随着工业排污和生活垃圾的剧增,排入琵琶湖的COD(化学需氧量)和氮污染,大大超过水体的自净能力,水质逐年恶化。加之流域森林、农地不断减少,市镇街道增多,水源涵养功能减退,自1970年开始,琵琶湖经常发生赤潮、绿潮。日本政府在1972年制定了《琵琶湖综合开发特别措施法》,提出整治规划,1979年颁布《琵琶湖防治水体富营养化法令》,80年代继续开展《琵琶湖综合开发计划》。人工大堤、混凝土河床、入湖的下水道等都按规划建成,但水质并未根本改善。90年代后期,政府制定实施《琵琶湖综合保护整备计划》,从全流域着手,在水质、水源涵养、自然环境及景观保护上都严加要求。琵琶湖流域有甲贺草津、八日市、彦根、长滨、高岛、信乐大津、志贺大津共7个河川流域单位,在保护整备计划制定前,先组织河川流域的上、中、下游各区域互相考察,充分熟悉,达成深入的理解和共识。他们将流入琵琶湖的河川水路、水域外缘的山地、森林与琵琶湖通盘规划,形成生态回廊,谋求生态系统的修补和循环。经过全流域的综合保护整备,终于使琵琶湖重现30年前的容颜,恢复了防洪、供水、旅游等多种功能。滋贺县于2000年再度出台新的综合保护计划——“母亲湖21”,期限为50年,要在2050年实现琵琶湖的理想状态。

规划通过法律成为国家的意志,二者同步先行。日本水资源的法律调控起步较早,相应的法律、法规相当完善,立法、执法的经验十分丰富。早在明治维新后的19世纪后期就制定了《河川法》,规定河川为公共物,国家有权调度用水。之后,20世纪50年代制定了《工业用水法》、《上水道法》、《下水道法》、《特定多功能水库法》;60年代制定了《水资源开发促进法》;1967年通过《公害对策基本法》,制定了水质环境标准;1970年制定《水污染防治法》,规定都、道、府、县知事必须对公用水域的水质状况进行经常性监测,环境厅在公共水域的重要地点也设置水质自动监测仪器,每年公布“全国公共水域水质监测结果”。当排水达不到水质标准时,政府知事有权命令工厂或事业场改进装置,或停止排放,对违反命令不符合排放标准者,可进行处罚。由于执行严格的排污标准和法律管制,现在全国城市工业污水和生活污水的处理率在98%以上。法律还规定禁采和保护地下水,确保其充足,常清。

二、体制与管理

日本的水资源管理体制,属于“多龙治水,协同管理”模式,分别由国土厅、建设省、农林水产省、通商产业省、厚生省、环境厅(2000年升格为环境省)、科学技术省等部门,按照中央政府赋予的职能各负其责,衔接配合。几个部门依据法律办事,既分工又合作又制衡。全国的水资源综合规划由国土厅负责;防洪、抗旱设施的建设,河流水资源开发的审批,由建设省负责;水力发电、工业用水由通商产业省负责;灌溉和农业用水由农林水产省负责;生活用水由厚生省负责;国家水资源开发预算、地方水资源开发经费管理,由大藏省负责;水资源开发利用的科学技术及情报,由科学技术省负责。1962年,由内阁总理大臣指定了全国七大水系,由国土厅直接监督、管理,其他未指定的水系由都、道、府、县知事指定管理者。

在官方机构之外,还有许多半官方、半民间和民间组织。如水资源开发公团,是一个对日本7大水系进行统一筹划和开发治理的半民间组织,受内阁大臣的监督。

日本把水资源分为农业用水、工业用水、生活用水、水力发电用水、养殖用水、公益事业用水及环境用水等许多种类,分别制定不同的质量标准,由不同的部门进行建设,协同管理。

农业用水占全国用水总量的2/3,多年来一直较为稳定。85%取自河流,辅之以水库及原有的6万多个池塘蓄洪防涝,积水抗旱。政府大规模兴修水利和农田基本建设,干、支、斗、龙渠全部用水泥衬砌硬化,桥涵闸配套齐全。近十几年来大量铺设管道代替明渠,减少渗水、漏水。水田灌排分开,使灌溉水反复利用。旱地由以往的畦灌发展到现在的喷灌、微灌,其设施的配套率在30%以上。

工业用水多年来也保持稳定水平,每年平均550亿立方米,其中取用新水仅为120亿立方米,其余430亿立方米的水都是循环产生的。2005年,工业用水的重复利用率达78.2%,比20世纪60年代提高一倍以上,居世界前列。工业企业的废水各有专用的处理设备,从废水中过滤、提取出金属元素,既实现资源的回收,又减轻对水环境的污染。

生活用水多年来逐年上升,现占全部用水量的18.2%。全国人口基本上都使用自来水,自来水管普及率达96.1%。各地对自来水管防漏水抓得很细,东京水道局专门成立了700多人的“水道作业特别队”,对输水管道随时进行检查维修。水厂看到哪家用水激增,就寄去通知:我们发现您这个月用水激增,也许水管漏水了。只要您通知,我们马上前来检查。若无回音,水厂每天照样寄来,直到查清修好为止。政府采取减免税赋、进行补贴或提供政策性贷款等措施,开发、推广节水设备,商店规定像马桶这样的设备,必须是节水的才能卖。东京市民使用淡水十分节省,据世界水理事会提供的资料,东京每家每天的用水量仅为184升,只有北京市民的1/4。

中水的回用,日本在全世界做得最早最好。他们把自来水称为上水,把下水道的水称为下水,将下水加以处理分离,得到中水,用于冲洗火车、汽车,道路浇洒,清扫工厂,冲厕,森林消防,城市消防,灌溉绿地等。从20世纪80年代起就试从下水中提取中水,20多年建起城市下水道废水处理场1 300处,每年处理废水124亿立方米,其中1.3亿立方米经过处理的中水作为工业用水或其他回用。在农村,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废水增多,有半数以上的农村兴建了废水处理设施,用经过净化处理的水灌溉农田,但有严格的水质控制标准,防止对农作物和人体产生不利影响。中水设施按建设规模分三种类型,最多的是单体建筑物自建,即一栋建筑物设置一套废水处理装置,将厨房、盥洗室排出的废水加以净化处理,用来冲洗厕所,再排入下水道。也有几个建筑物合建一套中水设施,或整个区域如工业园区、住宅区等集中建设中水设施,在更大范围内进行废水处理和再利用。2006年,全国有2 200座饭店、政府机关、学校、企业、会馆、公园、运动场等公共设施以及大型住宅区的建筑物建立了中水系统,每天的杂用水供应量相当于全国生活用水量的1%。在缺水地区,建设中水设施成为强制性的规定。东京规定面积在3万平方米,或计划用水量每天100吨以上的新建项目,都必须建设中水设施。中水设施的投资,政府通过减免税金、提供低息融资和补助金等手段加以支持。

日本降雨丰富,积蓄、利用雨水成本低,收益高。过去对雨水的利用多在沿海岛屿,20世纪90年代以来,许多城市也着手利用,一般用导管把屋顶的雨水引入设在地下的沉淀池,技术处理简单。东京都在公园、校园、体育场、停车场等处的地下,修建了大量的雨水贮留池。凡是新建筑物,包括住宅楼,都要求设置雨水贮留设施。1989年开业的东京港区的野鸟公园,园内用水皆来自雨水,形成了湿地、芦苇荡、草地、树林等景点,成为东京地区的著名观光点之一。名古屋、大阪、福冈等地的大型建筑物下都设置了雨水利用装置,其中名古屋体育馆每年可积蓄雨水3.6万立方米。这些在建筑物之下地基之上的水池,在地震频发的日本还有一个特殊的作用:水的浮力可以支撑建筑物,降低其晃动的加速度,延长其震荡周期,减轻震动的程度。水池里水质较好,在发生地震灾害时可作为应急水源。北海道还大规模运集、贮藏积雪,既得冷源,又积水。

三、水权与水价

当水资源不足、短缺时,水权的概念和争执便凸现出来。《河川法》规定河川和水流是公共财产,不能占为私有,同时也确认了水权的存在。水权是水的使用权和收益权,是一种财产权。但它又是一种特殊的财产权,受许多约束条件的局限。水权根据其创立起源、使用目的进行划分。根据起源分为惯例水权(法律创立前就承认的水权)和依照《河川法》取得的水权。根据不同的用水目的,分为灌溉水权、工业水权、市政水权、水电水权、渔业水权等。水权的取得遵循“占有优先”的原则,法律允许水权有偿转让给其他人或团体,但必须向河川管理机构提出申请,得到批准,且不能改变水的用途,如灌溉用水不能改变为工业用水等。在行使水权的“占有优先”权时,又根据实际情况在引水量上进行控制和协调。为了保证河水在自然循环中的净化能力,规定只有在河水超过河流正常流量时才可取用,正常流量从航运、景观、保洁、渔业、水生动植物的保护等方面来确定。在干旱来临时,优先引水权要经过当地用水协调委员会的协商,先满足抗旱灌溉的需要,再兼顾其他方面。经过约一个世纪的教化,日本国民的水环境意识已很强,一般能自觉维护良好的水事秩序,违反取水许可及水法规的事件比较少。一旦发现水事违法、侵权行为,先是劝戒、警告;若不听,便新闻曝光,让其遭受社会各界的谴责,民众会不买这些单位的产品;对严重违法、侵权者依法惩处。

日本的水价较高,这是节制用水量的有力的经济杠杆,也是供水公司持续运转并得以发展的保证。不同用途的水有不同的价格,一般都高于其他发达国家的水平。每月20立方米市政生活用水的价格,是伦敦的1.36倍,巴黎的1.17倍,纽约的3.25倍。几乎所有的供水公司都归市政当局所有,公司独立核算,但无权像一般企业那样按照供给、需求的市场法则来定价,水价的涨落一律由当地的市政议会负责决定。决定水价的基本原则是:减轻使用量较少的消费者的负担,对超过平均使用量的消费者采用累进制收费。收费标准按水表口径的大小来制定,水表的口径分为小、中、大、特大4种,每一种口径再细分为几个等级,口径越大者收费标准越高。不同的口径即使用水量相同,大口径也比小口径的水费多。这样就有效地节制了大户的用水,同时以较低费用保障了最基本的生活用水。

一些基本的公共供水服务,为绿地浇水、道路喷洒、消防用水等,由相关部门买单。公共用水设施,如修建水资源工程,旧管道维修、更新等,均由市政机构从财政中支出。政府对供水公司的考核并不以经济指标作为首要,而是注重对水资源的保护、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中水道系统处理出来的水,成本比自来水高,价格比自来水低,但政府仍然斥资推广。

四、对我国的启示

我国现在面临着严峻的水危机,正在以历史上最稀缺的水资源和最脆弱的水环境支撑着最大规模的人口和经济发展。人均淡水资源量仅为2 200立方米,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1/4,有6个省、区(宁夏、河北、山东、河南、山西、江苏)人均淡水资源量(不包括过境水)低于500 立方米。我们应当从国外寻求多种借鉴,东邻日本的水资源管理至少给我们以下启示:

1.加快水资源管理的思路调整和制度创新。我国水资源危机的重要原因在于思路陈旧,管理制度滞后。水资源管理包括水量管理和水质管理,日本在这两方面都富有成效。我国长期以来重水量管理,轻水质管理,每年有1/3的工业废水和90%的生活污水未经处理就排入河湖,以至于现在水质危机已经重于水量危机。在水量管理上,重供给管理、轻需求管理,重调水、轻节水,以至于出现调来的水不加爱惜,粗放使用,甚至大搞城市水幕、水墙等水景观,模拟“江南水乡”。在水质管理上,重工程治理,轻社会治理,重河湖水体的治理,忽视流域周围工、农业的减排治污及山林的养护,以至于污染源增多、加剧,河湖水体无法“洁身自好”。这方面,日本琵琶湖的全流域综合整治值得我们效法。

2.“多龙治水”一定要配合协同。我国和日本都是“多龙治水”,日本有8个部门,我们有水利部、地质矿产部、环保总局等14个部门,这是无可避免的。差异在于他们能够配合协同,我们显得群龙无首,各行其事。管水源的不管供水,管供水的不管排水,管排水的不管水体水质。流域管理与区域管理权限不清,步调不一,前者弱而后者强。这样的“体制病”,寄希望于正在施行的大部委制改革加以解决,同时,还期望水法规体系的完善,像东邻那样依法治水、治污。2002年10月1日施行的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比以前完备,但协调性仍然不够,水资源管理和水环境管理还存在冲突。至今缺乏国家层面上的统筹流域综合管理的法规,亟须通过立法加强流域管理的权限,在此基础上建立流域与区域的会商机制。

3.将“先污后治”尽快转变为治污在先。日本也走过“先污染,后治理”的弯路,但很快转变为治污在先,源头保护。我国至今没有走出“先污染,后治理”的误区。应该知道,我国已经没有“先污染,后治理”的资本,如果污染的局面得不到扭转,我国淡水资源将面临消失,我们将失去改正错误的机会,让几代人付出巨大的生存成本。治污不光是指污水,也包括生活垃圾、工业垃圾等,不让污染物质进水。日本将生活垃圾分为七类,分别处理、回收,而我国的生活垃圾至今尚未分类。日本控制垃圾填埋,防止污染地下水,而我们的垃圾深埋仍在不断污染地下水。日本对工业固体废弃物、旧家电、旧汽车回收利用,已发展成全球领先的“静脉产业”和循环经济,值得我们认真学习。

4.把水作为商品,建立政府调控、市场引导、公众参与的节水型管理体制。河川是公共物,但上下游、左右岸、地区之间以及农业、工业、市政、水电等部门之间,应各自拥有不同空间、不同时间、不同用量的水权,同时拥有不同的排污权。建立水权制度,通过水权交易市场实现水资源的有偿使用和优化配置,这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又是绕不过去的一道坎。水权制度包括水量、水质、时间、空间的考量,包括初始分配和后来的转让以及排污权转让等,其界定相当困难。国务院水利部2008年2月1日公布《水量分配暂行办法》,首次对跨省、区、市的水量分配以及省、区、市以下其他跨行政区域的水量分配原则作了规定,标志着我国初始水权分配制度已经基本建立。但怎样准确地计算水量,检测水质,适时分配,有序转让?还需要做很多的探索。水权交易容易使人过度追求经济利益而影响环境质量,怎样保持足够的生态用水?尚须深入学习日本等发达国家的经验。不同的流域应有不同的水权安排,不同的水价,应由各地政府与公众会商决定。现在越权取水以及用清洁的自来水冲洗汽车等浪费现象到处可见,应通过水权和水价加以遏制。

5.与日本开展技术合作,节水、治污。日本在节水、治污方面拥有先进的科学技术,我们要努力引进、消化、吸收、再创造。政府宜出台政策鼓励企业与日商合作、合资,生产各种节水、治污的产品、设备供应市场。我们自己也有一些节水、治污的技术和产品,应加强这方面的集成创新和原始创新,力求中日互补、双赢。

参考文献:

[1]郭培章,宋群.中外节水技术与政策案例研究[M].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3. [2]娄鹏,刘建.东京下水道的可持续管理[J].水利发展研究,2007,(5).

[3]宋国君,徐莎,李佩洁.日本对琵琶湖的全面综合保护[J].环境保护,2007,(7). [4]蓝楠.日本饮用水源保护法律调控的经验[J].环境保护,2007,(1).

[5]吕守军.日本两部分水价制度对我国的借鉴意义[J].现代日本经济,2005,(3). [6]陈晨.中国水权制度建设大幕初开[N].科学时报,2008-04-02. [7]赵晓.中国要向日本学习什么[J].国际经济评论,2005,(11-12). [8]成金华,等.关于中国水资源管理问题的思考[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6,(6).

第二篇:新加坡水资源管理学习考察的启示

金红珍 (吴江市水利局)

【摘 要】:作者介绍了通过考察交流所了解的新加坡在水资源开发、保护管理、河道管理、节约用水、保护水环境等方面的先进管理经验和管理理念,结合吴江水资源水环境等方面的实际情况,论述在城市化发展战略实施、水资源保护管理、水环境治理和保护等方面必须借鉴新加坡经验,建立科学而有权威的长远发展规划,加强城市水管理立法、执法工作,采取多种形式的节水宣传活动,增强市民的节水意识和环境保意识。

【关键词】:新加坡 水资源 考察 启示

为了学习国外在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方面的先进经验,经吴江市人民政府批准,2005年10月24日至11月3日,由市委组织部组织吴江市中青干部城建培训班共30人赴新加坡,对新加坡的城市规划、环境保护与废弃物管理、污水与水资源管理、节约用水、交通规划与管理、绿化规划与管理、土地总体规划与控制、住房政策及公共住宅规划管理等方面的情况进行学习考察。通过为期十天的培训学习,我感到受益非浅,很值得借鉴学习。现重点就新加坡在水资源开发、保护管理、河道管理、节约用水、保护水环境等方面的先进管理经验和管理理念,结合吴江水资源水环境等方面的实际情况,将培训学习考察的体会、感受和启发阐述如下:

一、培训学习考察主要概况

1、水资源开发保护和管理

新加坡是一个美丽清洁的岛国,由一个大岛新加坡岛和60多个小岛屿组成。新加坡岛东西长42km,南北宽23km。地势平坦,最高海拔165m,环境十分清洁优美, 685平方公里的国土上几乎无处不见花,无处不披绿,真是一个花园城市。

作为一个岛国,新加坡的地势较高,基本没有防洪问题。但是新加坡的水资源十分匮乏。新加坡国内水资源总量6亿m3,人均水资源量仅211m3,排名世界倒数第二。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对水资源的需求量不断加大,水资源开发保护、开源节流、节约用水、水资源利用管理等方面的工作显得尤为重要。新加坡国内水资源主要来源为50%是从邻国马来西亚的柔佛水库经40km管线引入外购水,近50%为降雨蓄水。另外,利用高科技反渗透膜技术生产新生水约占1%,现在正在开发海水淡化。

以如此之少的水资源量支持发达的经济和社会,新加坡在水资源保护、水资源管理、节水措施、水务管理体制等方面卓有成效的管理经验,很值得我们在水资源管理工作中借鉴学习。

2、 水资源开发保护的主要措施

(1)建立科学而有权威的高标准的发展规划。由于新加坡水资源十分有限,新加坡一直将水资源视为国家的战略资源。高效经济地开发、利用、保护和管理水资源是新加坡水务部门的重要工作内容。新加坡建立科学而有权威的高标准的发展规划,并严格执行。为了防止地面沉降,新加坡严禁开采地下水。

新加坡国内水资源开发主要途径是采集雨水。新加坡是一个赤道型气候的国家,降雨量大约为2400mm/a。降雨的特征为密度高、持续时间短、分布面积小,这就造成了短时间、小区域内大流量水流的形成,因此,在城市发展规划设计中配套设计了一套现化化、高标准的完备的城市骤雨收集系统来收集这些雨水。新加坡有3条主要河流,建有14个蓄水池,总库容接近1亿m3。其中马洛蓄水池及其设施,是目前世界上唯一采集城市居民区雨水的现代化集水工程。在水资源长期规划中已考虑到2061

年从印度尼西亚引水和淡化海水。

(2)对河道实行非常严格的保护管理措施。 新加坡十分重视河道的保护和管理。首先是从源头上严格控制所有入河污染源,从基础设施配套上控制污水入河,要求工业、生活污水100%完全达标处理,否则会遭到十分严厉罚款;其次,迁移沿河所有的有污染的小摊贩,集中区域布置小摊贩,并对这些区域配套相应的环保设施,污水进行集中治理;再次,彻底清理河道淤积土方和河岸防护绿化,常年保持河道清洁河水清沏。 对两侧河岸在常水位以下部分都进行了浆砌块石防护护砌,防止水土流失,对常水位以上坡面上都进行大规模沿河生态绿化,河面长期进行保洁管理;还有就是沿河进行大规模生态景观绿化,还在不同地段开发成片的连续不断的环境十分优美的开放式滨河休闲公园和滨河居住区。新加坡每条河流河面清洁,河水清沏,沿河大面积绿化,景观环境赏心悦目、十分自然优美。

(3)严格控制污染。为了保存有限的水资源和保护环境,新加坡把污染控制做为国家的极其重要的任务。为了加强对水质的监测及污染的控制,环境部门执行各项反污染法令,还与公用事业局联合使用一套抽取水样本的完整网络系统来监测地面流水及蓄水池的水质。在集水区实行了严格的反污染措施,在蓄水池的周围建立绿化带,在所有的建筑物装置现代化的卫生设备,当发展新镇公共组屋时,建筑物的密度必须受到限制有效地控制,将有污染工业集中安置在沿海工业区等,通过各种切实措施减少了蓄水池的污染。在集水区水资源保护的主要措施有:雨污完全分流,所有住宅区内的排水沟渠都必须加盖,更新垃圾收集中心及垃圾槽的设计,以减少污水的泄漏,优化调整住宅区楼下地面倾斜度以便清洗地面后的水能够排入污水管,实行各项控制水污染措施。

(4)完备的环境立法和严格执法,确保了水资源和环境保护工作。为了保护集水区以确保原水的水质,新加坡制定了一系列严格的法律法规,其主要立法有:水污染控制和下水道法、工厂排放污水法规、清洁空气法、清洁空气(标准)法规、公共环境卫生法、环境污染综合法、国家公园法令与条例、公用事业(供水)条例、公用事业(中央集水区与集水区公园)条例。

(5)环境维护管理和规划建设并重。这是新加坡能建成花园城市、搞好环境管理的一大特色。新加坡是世界上人口密度最高的国家之一,精心的城市规划却创造了令人不感到拥挤的空间,优美的城市环境让人倍感舒畅,令人十分敬佩。新加坡人自称是弹丸小国,但无论在新加坡的工厂区还是居民区,高楼大厦之间都建有花园,空地都铺上草坪,连过街天桥上也不例外。近年来,新加坡政府在尚未开发的三分之一国土上不再搞建筑工程,转而依靠填海和拆旧建新来解决土地奇缺问题,把尚存的自然地段留给子孙后代。为减少对外国水供应的依赖,新加坡计划把全国70%国土上的雨水都收集起来。3 、节约用水主要措施

由于新加坡水资源十分有限,主要的地表水资源都已经被开发,再加上日益增长的发展需要及不可预见的干旱,节水成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为此,新加坡建立了完整的节水机构,并制定了详细的节水计划。新加坡下设公用事业局节水监查办公室和节水办公室,负责该国的节水管理职能。主要节水措施:

(1)、教育和宣传

公用事业局对节水教育和宣传的目标为:通过宣传教育,提高对节水的认识,改变低效率的用水习惯。他们制定了宣传与教育计划,举办了许多活动来向公众宣传节约用水。通过节约用水运动、限制用水训练、散发节水传单、播放节水广告及节水卡通片、举办节水展览及制作节水内容的互联网网页等方法来向公众宣传节约用水。他们还通过教育系统传播节水信息,通过学校对学生进行教育,在课本中及教师的讲座中加入供水及节水方面的内容,带领学生参观水厂和节水中心,举办节水知识演讲等。此外,公用事业局还帮助诸如工业协会和宾馆联合会等机构组织会议和展览,公开其节水做法和经验。出版社也经常出版一些消费者的文章来向公众公布他们的节水措施。

(2)、安装节水设施

由于水是新加坡稀有珍贵资源,为使水资源充分发挥效益及达到节省水资源之效果,从1983年11月开始,政府强制在公用洗手间内安装延时自关水龙头、水流调节器及减压阀等节水设施。公用事业局还定期检查这些设施,以确保其正确安装和正常使用。

从1978年起,高层政府组屋中间楼层的水表两侧开始安装节水套筒。所有的厕所必须安装复式冲刷水槽(4.5L半冲,9L全冲)。1992年,公用事业局连同HDB、ENV等部门在新的政府组屋引入了低水量冲刷水槽(每次冲刷用水3.5~4.5L),规定所有新的和正在进行的建筑也必须使用这种低水量冲刷水槽。我们所到之处的卫生设施均为自动感应节水冲洗水槽,既清洁卫生又方便节水。

另外,还有许多措施可以节约用水、减少浪费。比如节水喷头的使用,新加坡规定了一些节水的喷头在国内强制性推广使用。推展节约用水运动以控制总用水量,积极推动工业废水及生活用水回收再利用,作为冲洗马桶、洗地之用。

(3)、水费的调整

水费也是使消费者节约用水的一种重要并且有效的方法。水费的制定不仅考虑到生产和供应用水的全部成本,还要反映出宝贵的、有战略意义的水源的紧缺状况和超额供水的高成本。超额用水的水费还要加收节水税。

4、新生水的开发利用

新加坡还十分重视“新生水”的开发与利用,将其视为缓解水资源紧缺的主要增长点。新加坡从20世纪70年代就开始研发污水再生技术,即回收生活废水加以循环利用。2002年,新加坡新生水技术的研发正式宣告成功,并迅速投入生产,取得了明显的成效。新生水的生产采用了逆渗透薄膜和超声波科技两项先进技术,先用微过滤程序把污水中的粒状物和细菌等体积较大的杂质过滤出来,然后用高压将污水挤压透过反向渗透隔膜,将已溶解的盐分、药物、化学物质和病毒等较小杂质过滤出来,最后再经过紫外线消毒,就得到了可循环利用的新生水。新加坡从宣传教育公众的角度出发,在新生水厂设立了展馆,接待的访客络绎不绝。在展览馆,访客可观赏到有关新生水的多媒体介绍和电脑互动片,增加对新加坡和世界水资源课题的全面认识,同时还可观看水厂的实际运作情况。目前,新加坡有3座新生水厂,每天可提供约9万立方米的新生水。

二、学习体会和启发

吴江市地处江南水乡,水系发达,但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吴江城乡水资源和水环境污染日趋严重,水质型缺水是我们已面临的现实问题。新加坡在城市发展规划设计方面、水资源保护和管理方面、河道治理和长效管理、节约水资源、水污染防治控制等方面的先进经验和技术对我市在城市化发展战略实施方面、水资源保护管理、水环境治理保护等方面起到了很好的借鉴学习、促进提高作用,同时为对如何加强水资源管理、加强公众节水意识宣传、环境美化保护等方面也有不少可取之处。

(1) 建立科学而有权威的长远发展规划,并严格执行。新加坡国家建设成功之处,主要得益于建立了科学而有权威的长远发展规划,并严格执行。在制定城市发展规划中,我们一定要立足长远,以科学发展观来指导,高标准,高起点,全面规划,统筹兼顾,努力搞好吴江城市总体规划和城乡水资源、水环境保护利用发展规划。

(2)学习国外先进经验,加强城市水管理立法、执法工作。新加坡能够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严格控制水污染,广泛采用先进的节水技术和新加坡在管理方面完善的法律制度是分不开的。新加坡制定了许多完善的水管理法律、控制水污染法律条规及节约用水条令等,促进了对水资源的强有力的有效保护和利用。为了切实提高我市的水资源保护管理水平,控制污水和治理污水,节水用水,今后要努力学习新加坡的先进管理经验和方法,完善水资源管理制度,并要强化执法队伍建设,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

(3)采取多种形式的节水宣传活动,增强市民的节水意识和环境保意识。新加坡人有强烈的水资

源危机意识、环境保护意识和节水意识,连导游、出租车司机也会对游客进行节水、环保教育。新加坡在节水和环保的宣传上可谓是不遗余力,公用事业局每年都要从盈余中抽出数百万新元进行节水和环保宣传活动。并且针对各个年龄层次采取不同的宣传形式,还制定了节水宣传日,进行一年一度的宣传。新加坡进行全民节水教育,把节水作为人人遵守的社会公德,甚至列入小学教科书的公共课程。我们虽然处在江南水乡,但水质型缺水现象已较为严重,水资源状况不容乐观,我们每个公民都必须要有节水意识、环保意识,切实爱护水源、节约用水。

目前由于我们在宣传力度上还不够,人们的水环境保护和节水意识还不强,水环境污染情况还是比较严重,大量用水被浪费。因此,我们要学习新加坡在环保和节水宣传方面等方面的先进宝贵经验,加大环保和节水宣传力度,使环保、节水蔚然成风,时时要提醒人们要增强社会责任感,从我做起,积极参与水环境保护和节约用水的活动,使我们的天更蓝水更清,城乡环境更优美。

第三篇:外国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对我国的启示

外国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对

我国的启示

1

目 录

摘要 ..................................................3 关键词 ................................................3 Abstract ..............................................3 Key words .............................................3

1.国外人力资源管理的特点 ..............................4 1.1重视战略性管理 .....................................4 1.2重视开发与培训 .....................................4 1.3重视良好的工作环境 .................................5 1.4注重激励雇员,保留人才 .............................6

2.我国人力资源管理的特点与不足 ........................6 2.1教育与市场需要脱节 .................................6 2.2员工的选拔随意性 ...................................6 2.3员工培训体系存在问题 ...............................7

3.对我国的启示 ........................................7 3.1应注重战略性人才 ...................................7 3.2应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 ...............................8 3.3应珍惜人才 .........................................8 3.4应建立激励机制 .....................................8 3.5要中西结合 .........................................9

结语 .................................................10

参考文献 .............................................11

2

摘 要

本文通过观察国外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各种特点,分析其形成不同管理模式的原因,并指出我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热点与不足,在此基础上试着提出国外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对我国的启示。

关键词: 人力资源管理 , 企业, 启示

Abstract: This article mainly represent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management of human resources of foreign countries.

Key words: Human resources management; Enterprise; Enlightenment

3

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改革和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化,我国的大多数企业已经逐步认识到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性。但是相当一部分企业只是形式上的改动,而与原来无实质性的差异。从用工制度、人事制度、分配制度到企业经营者的任用制度基本沿用传统的方法。当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制度原因,有体制原因,也有管理水平和人员素质原因,但是,没有一支受过专门培训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队伍是其中最重要的原因之一[1]。所以,企业首先应该培养一批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管理人才,按照国际惯例建立人力资源管理机构,健全管理制度。只有这样彻底地改革过去不适应市场经济的人事管理制度,从基础做起,一步一个脚印地建立和完善适应我国国情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体系,才能尽快赶上和超过发达国家。以下我们逐步分析国外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特点。

1、国外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特点

1.1发达国家企业重视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

战略性人力资源,是指为了使组织能够达到目标,对人力资源各种部署和活动进行计划的模式。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是企业战略不可或缺的有机组成部分,包括企业通过人来达到组织目标的各个方面。发达国家的人力资源管理非常重视人力资源配置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企业的人事部门是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的策略性角色,其工作重点是积极参与企业的经营发展策略的拟定,

4 激励雇员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满足其成就感, 营造雇员和企业共同的企业价值观,帮助企业成功地实现战略目标。

1.2发达国家重视人力资源的开发与培训。

重视人力资源的培训与开发,把为员工提供培训机会既作为一种提高员工能力的手段,也作为一种重要的激励和保留员工的方式。发达国家企业非常重视职工的教育与培训,把教育培训看作是获取与保持企业竞争力的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人力资源活动,由于 科学 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职业教育和就业培训已成为提高劳动者素质,促进生产发展和经济增长的重要手段。在美国企业,每个雇员平均每年接受15个小时的教育培训,总计达150亿小时;小公司教育培训费用每年平均21.8万美元[2]。

1.3发达国家的人力资源部门注重为雇员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

发达国家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与雇员进行各种方式的沟通,例如通过参加雇员的生日聚会、家庭日聚会,了解雇员对企业文化的认识并听取建议,并使雇员了解企业的发展目标,引导雇员参与企业管理,使雇员感到自己与企业同呼吸共命运[3]。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还定期不定期的向管理层汇报雇员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帮助企业建立一个关心协作的和谐的工作环境。企业创造令人愉快的工作环境,关心员工的事业发展,为员工提供免费午餐和参加社会活动等,使员工提供住房以提高员工的归属感。

5 1.4发达国家的企业注重完善企业激励雇员、留住人才的激励机制。

发达国家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非常重视不断改进和完善员工工资福利对员工的激励作用,形成了比较灵活、有效的分配制度。近些年来,国外企业对有价值的战略性人才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企业间竞相通过提高薪水等待遇吸引优秀人才[4]。特别是那些跨国企业、合资企业,他们在吸引人才方面非常有经验,利用各种各样手段与国内企业竞争人才。

2、我国人力资源管理的特点与不足

2.1教育与市场需要脱节,人力资源流动性差。

我国尽管现在有着发展良好、要求严格的教育系统,但是学校教育与社会需求严重脱节,学校教育十分重视理论的学习,强调重视理论联系实际不够,大学毕业的新员工不能很快适应企业的工作需要,而是进入企业后才开始技能培训。毕业生实行统一分配制度,大多数人一生只在一个单位工作。由于需要办理复杂的调动手续,同时还得私下找许多关系,使得人力资本的流动性很差,很少有跨单位、跨行业以及跨城市的调动。在苏维埃时代所有的成年人都希望有一份正式的工作,并且许多工作岗位保证终身雇佣。

2.2员工激励和选拔有很大的随意性。

6

由于不重视赢利,企业不像西方企业那样重视对职工的激励以及能力的选拔。特别是在国有企业,工人的选择由国家劳动部门统一控制,多数工人的招聘是由劳动部门推荐提名,其中往往夹杂裙带关系、腐败行为。同样企业管理者的提拔也是通过政党推荐或通过裙带关系。人事主管的提拔不是凭他们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所受的教育和拥有这方面的知识与能力,而是根据工作态度和劳动积极性。这种制度必然导致对人的能力判断标准,往往成为对领导跟随的紧密程度和积极肯干程度。

2.3我国国有企业员工培训体系存在着严重的问题。 国有企业对员工培训重视不够,投资严重不足。一些国有企业仍然保持计划经济时的组织形式,没有专门的培训机构和培训人员,人事工作仍然是企业行政或后勤的一部分,没有单独设立人力资源管理部门。人力资源开发投资呈大幅度下降趋势。据对部分国有企业抽样调查的结果显示:只有5%的国企增加了对员工培训的投资;20%左右的国企年人均教育培训经费为10-30元;30%的国企每年只是象征性地拨一点培训经费,人均不足10元;其他国有企业因连年亏损早已停止对员工进行培训投资。可见,我国大多数国有企业在员工培训方面,不仅不能为员工提供发展的机会达到激励和保留员工的目的,而且连基本的为适应市场发展和产业升级调整需要对员工的业务培训都达不到。这些问题不能不引起企业界足够的重视。

7

3、对我国的启示

3.1我国企业应注重战略性人力资源的发展 。

我国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应通过人力资源的规划、政策和管理实践达到获得竞争优势的人力资源配置的目的,通过人力资源与组织战略的匹配,使人力资源管理活动与组织战略灵活运用,实现组织目标,战略性让人力资源管理把人力资源管理提升到战略的地位,就是系统地将人与组织联系起来,建立统一性和适应性相结合的具有我国特色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

3.2我国企业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

我国企业要重视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加强对人才的开发和管理,积极转变观念,转变为切实把人才作为企业最具有活力、最具有能动性和创造性的资源对待。企业要加强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沟通,做到上下沟通,重视情感的交流,形成和谐和团结的人际,视员工为企业核心的资源,经营好企业人才,建立健全企业民主机制,使员工有一种归宿感,同时为企业创造更多的价值。

3.3我国企业应经营好企业人才。

一方面要有高强度的优惠政策,加大吸引优秀人才的力度,另一方面要用好人才,通过为人才提供机遇将人才留住,使有才干的职工有用武之地。建立对关键人才进行特别保护的制度。保留关键人才是企业发展的根本,对管理者意义重大。调查显示,

8 80%的企业经理人认为, 现在企业中“人”的因素更为重要,67%的企业经理人相信保留合适的人才比起吸纳新鲜的生力军更为重要 目前 许多单位“一方面人满为患,一方面人才流失”、“有人没事干,有事没人干”,普遍缺乏一整套 科学 的人力资源评判标准,如工作 分析 、能力测试、绩效考核、性格测试等。

3.4我国企业应完善人才激励机制。

运用市场机制激发人才的创新欲望,激励人才的创新精神,激活人才的创新潜能。充分尊重人才的个性,使人才享有贡献 社会 的成就感、实现自身价值的满足感、得到社会承认和尊重的荣誉感;着眼于人才个体效能的充分发挥,建立劳动和贡献相适应的薪酬、保障制度,落实知识、技术、信息等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政策,使人才的贡献得到相应的物质回报;鼓励和支持企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才、经营管理人才和技能型人才以知识、技术、成果、专利、管理等要素,在国家没有明确限制领域中投资创业,并从中得到合法收益。设计合理的报酬激励体系能吸纳所需的人才,要科学地设计绩效考核与报酬激励体系,开发员工的潜能创造一个和谐的环境,提高劳动生产率。报酬体系的设计既要考虑到企业内部公平,也要考虑企业外部的平衡建立适当的激励制度。

3.5要中西结合。

一定要把人力资源管理的模式建立在与我国的文化的基础上。西方发达国家在文化的渊源上,具有理性的传统。从古典经

9 济学的亚当斯密,到政治学巨匠洛克,哲学家卢梭,管理学家泰罗、西蒙等。正是这些思想文化的土壤滋养了西方国家制度的伦理,强调尊重法律的作用;同时,在这个前提下,提倡人的自由,弘扬人的独立性,尊重人的个性和价值,形成了西方独特的伦理精神。反映到人力资源管理的模式中,突出制度为基础的市场导向[5]。与此相对应,我国由于是东方文化影响,提倡人际伦理道德,重视对人才心灵的关注,更重视心理的契约,因此,形成了以关系为根本的契约型人力资源管理的模式。在借鉴外国先进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时,要注意中西结合,要研究出适合我国企业自身特点的管理模式。

结 语

总之,人是企业发展中第一重要的生产要素。世界先进企业已经积累了丰富的人力资源管理经验。我们必须学习和尽快消化吸收先进的人力资源管理经验,在此基础上建立起结合我国特征的人力资源管理体制。这样才能促进经济的发展,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10

参考文献

[1]林新奇:国际人力资源管理,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版

[2]刘永安王芳:美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对我国企业的启示,企业 经济 ,2005 [3]张博:美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特点. 中国 培训,2005 [4]罗伯特·希斯. 危机管理. 北京:中信出版社,2001 [5]劳伦斯·S·克雷曼. 人力资源管理:获取竞争优势的工具.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9

11

第四篇:美国人力资源管理特点模式及对我国启示

一·特点

作为现代企业管理发源地之一的美国,其人力资源管理也在实践中更迭、创新、进步,不断地发展完善。以下将介绍当今美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一些新形式和新特点。

(一)国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已从辅助职能转变为企业的战略经营伙伴

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职能发生了重大的转变,从一种维持和辅助型的管理职能上升为一种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管理职能,并且成为许多美国企业赖以赢得竞争优势的重要工具。美国的人力资源管理非常重视人力资源配置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企业的人事部门是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的策略性角色,其工作重点不是对雇员问题进行急救处理,而是积极参与企业的经营发展策略的拟定。从雇员招聘到使用都作为企业发展战略举措来认真对待,激励员工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挑战性,满足其成就感;不断投资于培训和发展工作,营造员工和企业共同的企业价值观、经营理念和企业文化,使雇员更有效地进行工作,帮助企业、公司等部门成功地达到企业战略目标。如美国的微软公司,自成立之初就对招聘非常重视。公司的招聘宗旨是“招聘不是针对某个职位或群体,而是着眼于整个企业”。即要保招聘到长远来看适合企业、适合整个组织的人选,而不是考虑让他们担负某个具体的职位。

二、美国企业的人力资源虚拟管理趋势越来越明显

互联网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使美国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在行政管理事务方面所花的时间比重越来越小,一些人力资源服务可以越来越多地通过自助形式提供。人力资源管理外包现象在美国的企业中也越来越普遍。通过将日常的管理工作交给企业外包专业化程度更高的公司或者机构去管理,美国企业内部的人力资源管理者得以将更多的精力集中在对企业价值更大的管理实践开发以及战略经营伙伴的形成等功能上。如今在美国,很多企业已经把人力资源管理部门最基本的业务——工资发放外包给企业以外的专营业主,使得薪金支票发放率大为提高。同样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福利与津贴管理业务、档案保存、工作安置与咨询以及信息系统等也外包给专营业主或专业咨询公司。很多美国公司还将招聘工作交给专营业主,让他们帮助公司对众多的应聘人员进行前几轮的筛选,但是最终的决定权还是在公司手中。人力资源的虚拟管理)一方面会提高双方的效率,享受各自规模经济而带来的好处,另一方面还会因此而降低企业的经营风险。所以,可以说,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人力资源管理虚拟化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三、制度化、规范化是美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一个显著特点

美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规章制度非常完整健全,对个人素质和技术要求、工作职责,对每一个人的分工、职责、权利和突发性问题处理的过程和政策都有具体的规章可循。职务分工极为细腻是美国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上的最大特点。这种细腻的职务分工提高了管理效率,降低了管理成本,是现代企业经营的基础,同时也为美国公司高度的专业化打下了基础,特别是对员工的录用、评定,工资的制定,奖金的发放,以及职务提升等等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四、美国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非常注重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激励机制

美国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非常重视不断改进和完善员工工资福利对员工的激励作用,形成了比较灵活、有效的分配制度。美国企业的工资分配具有两个特点:

1.合理拉开员工的收入差距。美国企业十分重视人才,给予人才十分优厚的经济条件,如:给人才以公司股票、提供交通、住宿补贴,提供401K保险(相当于中国的补充养老保

险)和比较昂贵的牙齿保险等,对外国人才还可帮助办理移民手续。相反对没有技术、管理专长的人员,如工勤人员、普通雇员,仅提供十分有限的收入,甚至只提供政府规定的最低工资,而且一般没有机会得到公司的股票,很少有机会得到公司的特殊的医疗保险。

2.收入显性化、福利社会化。美国公司提供给雇员的收入主要是薪金(工资)及各种保险,薪金和保险均直接取决于个人的能力和贡献,而住房、医疗等福利则完全是雇员个人与社会房产公司和医疗机构之间的事,与公司无关。这种灵活的分配制度有效地调动了雇员的工作积极性。

五、美国企业将员工培训作为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极为重要的一部分

美国企业视人才为公司发展的第一决定力量,因此非常重视员工培训。一般只要员工在工作中有成绩、对公司有所贡献,美国企业都会鼓励和帮助雇员进行各个层次的培训和教育。美国的培训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新员工培训(new employee orientation),主要由富有经验的辅导教师对公司的基本情况和规章制度进行言传身教。

2.基本业务培训(on-the-job training)主要培训员工所在岗位所需的技术、技能等。

3.继续教育工程(continue education),主要帮助优秀雇员再修学位、提高学历层次的学习,并由公司支付全部或部分费用。

4.职业发展(professional development),主要帮助优秀雇员选择更好的职业。

5.特殊培训(special training),主要对一些特殊岗位上的雇员进行特别的培训。

六、美国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员的素质非常高

美国密歇根大学商学院乌里奇教授提出了人力资源管理职能角色模型,他明确地将美国人力资源管理职能所扮演的角色划分为战略经营伙伴、行政管理专家、员工激励者以及变革推动者这四大角色。同时指出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员要想在未来有效地承担起这些角色,从而实现对人力资源的有效管理,他们就必须在原有能力的基础上具备一些新的能力:经营能力、专业技术能力、变革管理能力及综合能力。这些观念被美国企业广泛接受。

可见,美国对人力资源管理从业人员要求是很高的。从业人员不仅需要具备相关的教育水平、从业经验,还要经过人力资源证书考试 (分为人力资源专业人员和人力资源高级专业人员两级)。“人力资源管理协会”是美国人力资源专业人员的专门管理机构,它负责向会员提供教育和信息服务、研讨会,向政府和媒体表达心声、在线服务和出版物,把人力资源专业人员训练成其组织的领导和决策者。“人力资源证书机构”是世界上最大的致力于人力资源专业的组织,该机构负责制定人力资源标准,负责颁发新证和换证,监督证书考试操作机构——评价系统有限公司的运作等等。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员的管理与认证机构在美国是一个庞大而完善的系统,这对美国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二·模式

1.灵活的人力资源配置

一方面,美国政府除反四大歧视行为之外,基本上不加限制,任意就业政策依然唱主角。这种松动的政策为美国员工在国内市场上高度流动打下了基础。另一方面,美国的劳动力市场非常发达,劳动力市场的竞争极为激烈,企业和个人都具有充分自由的选择。通过这种双向的选择流动,实现了全社会范围村的个人/岗位最优化配置。

2.以详细职务分工为基础的制度化管理

美国企业在管理上的最大特点是职务分工极为细腻。这种分工提高了管理效率,降低了管理成本,是现代企业经营的基础,同时也为美国公司高度的专业化打下了基础,特别是对员工的录用、评定,工资的制定,奖金的发放,以及职务提升等等,都有了科学的依据。而公司专业化的管理则对各行各业的专业经理人员的评估起到很强的监控作

用。这也是美国主要商业和投资银行在金融危机中之所以能够避免重大损失的主要原因之一。

3.强化培训

美国公司对员工培训工作极为重视,尤其是专业知识方面的培训,其主要方式有:公司内部短期培训,企业送培,在职学习,公司还会不遗余力地送有潜力的经理攻读高级经理商学班等等。但总的来说,美国企业还较为重视高层经理人员的短期培训,并且大公司每年花费在这种培训上的费用比例相当高。

4.强烈物质刺激为基础的工资制度

美国公司内部工资制定的基础是职务分工,不同级别的工作,不同专业的工种,不同性质的岗位,不同经历的经理,有着木同的职业要求和不同的工资水准,表现出强烈的刚性。美国人力资源管理中比较多地偏重于以个人为中心,强调个人的价值,主要是以个人为激励对象。因此,公司在制定政策时重点考虑的是工作的内涵及该工作对公司经营效率所做出的贡献,基本目标是激励员工的工作积极性。而且在奖励制度方面名目繁多,尤其突出的是高层经理的奖励制度。总裁的年收入(包括奖金)甚至可以达到上千万,是普通员工工资的几百倍。这些奖金计划对激励中高层领导实现自我价值,努力积极工作,不断增加公司的收入和价值起了较大的作用。然而,这种刚性的工资制度是建立在员工与企业之间纯理性的基础上,两者的关系完全是一种契约关系,这势必造成劳资关系的对抗性。 总的说来,美国公司是一个典型的职能经济机构。美国人仅把工作和劳动看作一种买卖关系,强调的是制度管人,缺乏一个以人为中心的劳动价值观,其管理模式的主流仍属于管理技术型的。

第五篇:论文摘要和论文结论格式

如何写摘要: 1.摘要的概念和作用

摘要又称概要、内容提要。摘要是以提供文献内容梗概为目的,不加评论和补充解释,简明、确切地记述文献重要内容的短文。其基本要素包括研究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具体地讲就是研究工作的主要对象和范围,采用的手段和方法,得出的结果和重要的结论,有时也包括具有情报价值的其它重要的信息。摘要应具有独立性和自明性,并且拥有与文献同等量的主要信息,即不阅读全文,就能获得必要的信息。对一篇完整的论文都要求写随文摘要,摘要的主要功能有: 1) 让读者尽快了解论文的主要内容,以补充题名的不足。现代科技文献信息浩如烟海,读者检索到论文题名后是否会阅读全文,主要就是通过阅读摘要来判断;所以,摘要担负着吸引读者和将文章的主要内容介绍给读者的任务。

2) 为科技情报文献检索数据库的建设和维护提供方便。论文发表后,文摘杂志或各种数据库对摘要可以不作修改或稍作修改而直接利用,从而避免他人编写摘要可能产生的误解、欠缺甚至错误。随着电子计算机技术和Internet网的迅猛发展,网上查询、检索和下载专业数据已成为当前科技信息情报检索的重要手段,网上各类全文数据库、文摘数据库,越来越显示出现代社会信息交流的水平和发展趋势。同时论文摘要的索引是读者检索文献的重要工具。所以论文摘要的质量高低,直接影响着论文的被检索率和被引频次。 2.摘要的写作注意事项

1) 摘要中应排除本学科领域已成为常识的内容;切忌把应在引言中出现的内容写入摘要;一般也不要对论文内容作诠释和评论(尤其是自我评价)。

2) 不得简单重复题名中已有的信息。比如一篇文章的题名是《几种中国兰种子试管培养根状茎发生的研究》,摘要的开头就不要再写:“为了……,对几种中国兰种子试管培养根状茎的发生进行了研究”。 3) 结构严谨,表达简明,语义确切。摘要先写什么,后写什么,要按逻辑顺序来安排。句子之间要上下连贯,互相呼应。摘要慎用长句,句型应力求简单。每句话要表意明白,无空泛、笼统、含混之词,但摘要毕竟是一篇完整的短文,电报式的写法亦不足取。摘要不分段。 4) 用第三人称。建议采用“对……进行了研究”、“报告了……现状”、“进行了……调查”等记述方法标明一次文献的性质和文献主题,不必使用“本文”、“作者”等作为主语。

5) 要使用规范化的名词术语,不用非公知公用的符号和术语。新术语或尚无合适汉文术语的,可用原文或译出后加括号注明原文。 6) 除了实在无法变通以外,一般不用数学公式和化学结构式,不出现插图、表格。

7) 不用引文,除非该文献证实或否定了他人已出版的著作。 8) 缩略语、略称、代号,除了相邻专业的读者也能清楚理解的以外,在首次出现时必须加以说明。科技论文写作时应注意的其他事项,如采用法定计量单位、正确使用语言文字和标点符号等,也同样适用于摘要的编写。目前摘要编写中的主要问题有:要素不全,或缺目的,或缺方法;出现引文,无独立性与自明性;繁简失当。 结论内容:

结论的任务是精炼表达在理论分析和实验验证的基础上,通过严密的逻辑推理而得出的富有创造性、指导性、经验性的结果。它又以自身的条理性、明确性、客观性反映了论文或研究成果的价值。结论与引言相呼应,同摘要一样可为读者和二次文献作者提供依据。结论的内容不是对研究结果的简单重复,而是对研究结果更深入一步的认识,是从正文部分的全部内容出发,并涉及引言的部分内容,经过判断、归纳、推理等过程而得到的新的总观点。主要包括:

(1)本研究结果说明了什么问题,得出了什么规律性的东西,解决了什么理论或实际问题;对论文创新内容的概括,措辞要准确、严谨,不能模棱两可,含糊其辞。不用“大概”、“也许”、“可能是”这类词,以免使人有似是而非的感觉,从而怀疑论文的真正价值。

(2)对前人有关问题的看法作了哪些检验,哪些与本研究结果一致,哪些不一致,作者作了哪些修正、补充、发展或否定。

(3)本研究的不足之处或遗留问题。如是否存在例外情况或本论文尚难以解释或解决的问题,也可提些进一步研究本课题的建议。

对于某一篇论文的"结论",上述要点(1)是必须的,而(2)和(3)则视论文的具体内容可以有,也可以没有;如果不能导出结论,也可以没有结论而进行必要的讨论。

结论段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应提供明确、具体的定性和定量的信息。对要点要具体表述,不能用抽象和笼统的语言。可读性要强,如一般不用量符号,而宜用量名称。行文要简短,不再展开论述,不对论文中各段的小结作简单重复。

研究成果或论文的真正价值是通过具体"结论"来体现的,所以结论段也不宜用如"本研究具有国际先进水平"、"本研究结果属国内首创"、"本研究结果填补了国内空白"一类语句来作自我评价。 长期以来,我国汽车产品主要靠集团消费,20世纪90年代以后,由于微型汽车的价格低廉、经济实惠,在市场中取得了好评。随之而来的是环境问题和燃油价格问题,所以市场下一步的导向应该是向小排放量,低消耗的经济型方向发展。为有效解决该问题,在本次前驱发动机装配设计,采用了电子燃油喷射系统。电子控制的汽油喷射系统由进气系统、燃油系统及包括传感器、电子控制单元、执行元件在内的控制系统组成。其优点在于可以根据控制燃油喷射量,使燃油在汽缸内完全燃烧,从而节约能源,降低有害气体排放。电喷车相对于化油器车具有功率高、省油、噪音低、一次点火率高等性能优点。

设计的任务是前驱发动机装配设计,从实际使用成本来说,前驱车传动路线比较简单,传动效率更高,整备质量相对也轻一点,它的燃油经济性比后驱车要好因为微型发动机具有成本低,用途广泛等特点,所以可以将其应用在农业,工业等其他领域。汽车作为代步工具,在舒适性上对内部空间有一定的要求,前驱车在这方面比较有利。

前驱发动机装配设计,也就是发动机装配的工艺。为了提高发动机工作效率、延长发动机使用寿命,最有效的提高产品价值。其设计步骤的合理性以及发动机的悬臵显得尤为重要。本设计采用液压悬臵目前在轿车上得到比较广泛的应用。

随着汽车工业在我国的发展,经济型汽车要占主导地位。由于能源问题,以及汽车在民间的普及,也只有经济型汽车才能更好的适应市场,只有适应市场才能更好的发展,走良性循环的轨道。

毕业论文摘要与结论的写作方法及样例 一,怎样写毕业论文摘要 (一)什么是论文摘要

摘要也就是内容提要,是论文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是建立在对论文进行总结的基础之上,用简单,明确,易懂,精辟的语言对全文内容加以概括,留主干去枝叶,提取论文的主要信息.作者的观点,论文的主要内容,研究成果,独到的见解,这些都应该在摘要中体现出来. 为了便于索引与查找,易于收录到大型资料库中并为他人提供信息,论文摘要应以第三人称写作,应是一篇具有独立性的短文. (二)论文摘要写作要求 1.摘要的字数

摘要字数要求在300~400字之间. 2.摘要的基本规范

(1)应以第三人称写作.摘要是完整的短文,具有独立性,可以单独使用.即使不看论文全文的内容,仍然可以理解论文的主要内容,作者的新观点和想法以及论文所要实现的目的,采取的方法,研究的结果与结论. (2)叙述完整,突出逻辑性,短文结构要合理. (3)文字简明扼要,不容赘言,采用直接表述的方法,不使用不必要的文学修饰,做到用最少的文字提供最大的信息量. (4)摘要中不使用特殊字符,图表以及由特殊字符组成的数学表达式,不能列举例证. 3.摘要的内容构成要素

目的,方法,对象和结论称为摘要的四要素. (1)目的:毕业论文研究的范围,目的,重要性. (2)方法:毕业论文的使用了哪些研究方法 (3)成果:陈述毕业论文研究成果. (4)结论:通过对问题的研究所得出的重要结论及主要观点(简写), (三)毕业论文摘要样例

(论文题目:个人所得税流失问题的探讨) 摘 要

自1993年统一个人所得税以来,个人所得税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个人收入的增加成为我国目前增长速度最快的税种.但同时个人所得税也是我国税收流失比较严重的税种之一,因此对个人所得税税收流失机理的探讨,流失规模的测算显得尤为重要.运用数量分析与规范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以黑龙江省为例初步测算个人所得税流失的规模,证明税收流失的严重性,解释个人所得税流失的主要原因是由于税收制度的不完善,税收法制建设滞后而造成的收入分配机制扭曲,加之信用制度缺失,传统文化的惯性等诸多原因加剧了税收流失的规模,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借鉴国外成功经验提出尽快出台税收基本法,完善个人所得税制度及建立个人信用制度的对策建议. 二,怎样写毕业论文结论 (一)什么是毕业论文结论

结论是一篇论文的收束部分,是以研究成果为前提,经过严密的逻辑推理和论证所得出的最后结论.在结论中应明确指出论文研究的成果或观点,对其应用前景和社会,经济价值等加以预测和评价,并指出今后进一步在本研究方向进行研究工作的展望与设想.结论应写得简明扼要,精练完整,逻辑严谨,措施得当,表达准确,有条理性. (二)毕业论文结论的写作要求

1.论文的结论作为论文正文的最后一章单独排写,不加章号. 2.论文结论的字数要求在600-800字左右. 3.论文结论的结构应包括论证的结果,主要对策与建议,并简要说明研究中所存在的不足,为他人继续研究指明方向,提供线索. 4.论文结论撰写应该注意:结论部分应起到结束全文的作用,一般不要提出新的观点或材料. (三)毕业论文结论样例

(论文题目:个人所得税流失问题的探讨) 结 论

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个人收入的不断提高使个人所得税成为增长潜力与空间最大的税种,个人所得税的流失也成为关注的热点.本文以黑龙江省为例尝试用税收收入能力测算法估测黑龙江省个人所得税税收流失的规模,并与浙江省税收流失规模作了比较,发现虽然两省的经济发展速度不同,但税收流失的相对规模趋同,从而证实了税收流失的严重性.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求税收流失的原因,发现分类所得税制强化了税收的收入功能,削弱了调节功能,造成收入分配机制扭曲,将工薪阶层推向个人所得税纳税人主体,税收相对负担较重,这与个人所得税的目标是相违背的.而信用制度缺失,传统文化的惯性等因素加大了个人所得税征管的难度增加了税收成本,税收流失进一步加剧.因此治理个人能所得税税收流失在我国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系统工程,本文认为从完善个人所得税制度入手,减少工薪所得税的累进级数,以混合课征制为过渡,缓解收入分配机制的扭曲.同时迅速建立起以身份证号码为基础的三号统一(身份证号,纳税识别号,社会保障号)的个人信用平台,配合税收征管制度的强化提高征税效率.加大税法宣传力度,借助新闻媒体的力量,使公民知法守法,从而逐步减少税收流失. 摘要:

本论文通过对垂天公司的客户关系管理进行研究,主要通过电话、网络、及时通讯工具等各种调查方法对垂天公司的客户进行调查,主要分析了企业客户关系管理中涉及到的客户开发、客户满意度、客户保持、客户投诉等方法,讨论了如何将现代信息技术和客户关系管理相结合,为企业的最终发展目标服务。本论文的核心是对客户开发、客户满意度、客户保持的相关策略进行研究,分析了现代信息技术对企业客户关系管理的重要作用,以及客户关系管理在企业中的长远发展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 客户关系管理 客户开发 客户满意度 客户保持

上一篇:淘宝美工设计个人简历下一篇:三种煤气化炉技术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