垦殖场安监工作制度

2022-08-18

制度是共同遵守的办事规程或行动准则。制度对实现工作程序的规范化、管理方法的科学化,起着重大作用。以下是小编为您整理的《垦殖场安监工作制度》,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第一篇:垦殖场安监工作制度

养殖场制度

附件1

养殖场防疫制度

一、动物免疫制度

一、根据当地动物疫病流行情况,制定切合本场生产实际的免疫程序,并按程序实施免疫,建立免疫档案。

二、定期开展免疫抗体监测,进行免疫效果评估,适时调整免疫程序,保证免疫科学。

三、按照国家强制免疫计划,做好强制免疫病种免疫工作,并自觉接受兽医主管部门和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的监督检查和监测。

四、对体弱、有病、发育较差的畜禽,在病愈、体况健康后,及时补针免疫;对新补栏的畜禽,在隔离观察结束后进行一次强化补针免疫。

五、遵守国家兽用生物制品管理规定,使用来自合法渠道的合法疫苗产品,不使用实验产品或中试产品。

六、经向当地兽医主管部门备案自行采购或政府发放的强制免疫疫苗只限本场使用,不向场外销售。

七、建立疫苗出入库制度,严格按要求储存、运输疫苗,保证疫苗质量。

八、免疫接种时,严格按照疫苗使用说明书使用疫苗。疫苗开启后在规定时间内用完。使用注射用疫苗时,严格消毒,防止交叉感染。

九、对失效、使用残余的疫苗,以及用过的疫苗瓶、药棉等废弃物,统一收集,进行无害化处理。

十、真实记录疫苗采购、使用情况,记录保存至疫苗有效期满后2年。

二、检疫管理制度

一、出售、运输动物前3天,向当地动物卫生监督机构申报检疫,经检疫合格后方可出场;未经检疫的,禁止调离本场。

二、出售、运输种用、乳用动物及其精液、卵、胚胎、种蛋,以及参加展览、演出和比赛的动物,提前15天申报检疫。

三、向无规定动物疫病区输入相关易感动物,除按规定向当地动物卫生监督机构申报检疫外,在起运3天前向输入地省级动物卫生监督机构申报检疫。

四、凡从无规定动物疫病区以外引入继续饲养的动物,必须严格执行《山东省无规定动物疫病区管理办法》规定的报批、指定通道进入及隔离观察制度。

五、跨省引进种用、乳用动物及其精液、胚胎、种蛋前,向当地动物卫生监督机构申请,填写《跨省引进乳用种用动物检疫审批表》,办理审批手续,取得山东省动物卫生监督所批准后方可引进。

六、跨省引进种用、乳用动物到达后,向当地动物卫生监督机构报告,在其监督下,在隔离场或隔离舍进行隔离观察,合格的方可混群饲养;不合格的,在官方兽医的监督下,按照有关规定处理。

七、跨省引进种用、乳用动物隔离观察合格后继续在省内运输的,申请更换《动物检疫合格证明》。

八、跨省引进非种用、乳用动物到场后,在24小时内向当地动物卫生监督机构报告,并接受监督检查。

九、按规定保存本场动物检疫受理单和检疫处理通知单。

三、防疫消毒制度

一、结合本场实际,制定消毒程序,并严格执行。

二、选择低毒、高效的消毒药品,按照使用说明进行消毒。

三、场区出入口、生产区出入口、各栋舍出入口的消毒设施、设备能正常使用。定时更换消毒药,保持有效药液容量和浓度。

四、进入场区的车辆及随车物品经消毒池或消毒通道消毒后进场,随车人员经人行消毒通道消毒后进场;进入生产区的人员必须更衣,经消毒池和消毒室消毒后进入生产区。

五、场内工作服、鞋帽、手套实行专人专用,并定期清洗消毒,不得带出。

六、所有生产资料进入生产区都必须严格消毒;运输动物、动物产品的车辆,在装载前和卸载后,及时进行清洗,消毒。

七、定期对圈舍、场地、用具及周围环境进行清扫、冲洗和消毒,必要时带畜(禽)消毒。同时,结合环境消毒,消灭老鼠,割除杂草、填干水坑,防止蚊、蝇孪生,消灭传播媒介。

八、发生一般性疫病或动物突然死亡时,立即对圈舍、处理场所及周围环境进行强化消毒。发生重大动物疫情时,按重大动物疫情处置规定进行消毒。

九、按规定做好消毒记录。

四、动物疫情报告制度

一、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条例》和《动物疫情报告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发现动物疫情按规定时限、程序上报。

二、确定专人负责重大动物疫情的报告管理工作。

三、发现重大动物疫情或疑似重大动物疫情时,立即向当地畜牧兽医主管部门、动物卫生监督机构或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

四、报告动物疫情时,以书面形式真实报告发病的时间和地点,发病动物种类和数量、同群动物数量、免疫情况、死亡数量、临床症状、病理变化、诊断情况,已采取的控制措施,报告疫情的单位、负责人、报告人和联系方式。紧急情况时用电话报告。

五、发现重大动物疫情或疑似重大动物疫情时,应当对发病及其同群动物进行隔离控制,禁止动物、动物产品流出场(厂)区,并对相关场地、圈舍、用具等进行消毒。

六、任何人员不得瞒报、谎报、漏报、迟报动物疫情,对于因瞒报、谎报、漏报、迟报重大动物疫情造成疫情扩散的,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追究责任。

五、无害化处理制度

一、遵守国家病死或死因不明动物处理规定,不随意处置、出售、转运、加工和食用病死或死因不明的动物。

二、根据养殖规模,在生产区下风处建设病死动物及粪污无害化处理设施设备。

三、对病死或死因不明动物,在官方兽医的监督、指导下,按《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技术规范》的要求进行无害化处理。

四、发生重大动物疫情时,服从重大动物疫病处置决定,扑杀染疫动物或同群动物,对病死、扑杀的动物和相关动物产品、污染物进行无害化处理。

五、染疫动物、病死或死因不明动物污染的饲料、垫料、排泄物、废弃物等,喷洒消毒剂后,与尸体一并进行无害化处理。

六、无害化处理结束后,对动物圈舍、用具、道路等进行彻底消毒,防止病原传播。

七、定期做好动物粪污清洗、处理、收集工作,未经无害化处理,不许随意排放或施用。

八、参与无害化处理的人员,做好个人防护,防止受到人畜共患病感染。

九、按规定做好无害化处理记录,详细记录数量、原因、方法、时间等。

六、投入品使用管理制度

一、加强养殖场(小区)投入品管理,确保生产的动物及动物产品质量安全。

二、严格兽药采购登记,真实登记兽药品种、数量、生产厂家、批准文号、有效期、采购单位、采购数量、采购日期。

三、建立兽药使用记录台账,做好领用详细记录,记载发病数量及原因、兽药使用种类、使用剂量、时间、兽医人员签字等。

四、严格执行休药期规定,供屠宰食用的动物在休药期内禁止出售。奶畜在休药期内的奶禁止出售。

五、禁止使用假、劣兽药以及农业部规定禁止使用的药品和其它化合物。

六、禁止使用不合格的饲料和饲料添加剂。

七、禁止在饲料和动物饮用水中添加激素类药品和国务院兽医行政管理部门规定的其他禁用药品。

八、禁止将人用药品用于动物。禁止将兽用原料药直接添加到饲料和饮用水中或直接饲喂动物。

九、禁止使用未取得生产许可证的动物源性饲料产品(如肉骨粉、血粉、乳清粉、肠渣、羽毛粉等);牛、羊等反刍动物禁止使用动物源性饲料(乳及乳制品除外)。

十、对投入品实行专库专用、专人管理。各项采购、使用记录按规定保存。

七、牲畜耳标使用制度

一、根据养殖数量,定期向当地动物卫生监督机构或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申领牲畜耳标。

二、按规定时间对牲畜加施耳标。新出生的牲畜,在出生后30日内加施;30日内离开养殖场的,在离开前加施;从国外引进的牲畜,到达养殖场10日内加施耳标。

三、对牲畜首次加施耳标,在左耳中部进行;需要再次加施的,在右耳中部加施。

四、耳标严重磨损、破损、脱落的,及时加施新的耳标,并在养殖档案中记录新耳标的编码。

五、未加施耳标的牲畜,不得进行检疫申报。

六、做好耳标使用管理,建立真实的耳标入库、出库、使用档案,不得买卖、转让和重复使用牲畜耳标。

八、人员、车辆、物品进出管理制度

一、养殖场(小区)人员、车辆、物品进出,应严格进行消毒,本场以外人员、车辆进入,需进行登记。

二、人员进出:人员进出应通过独立的通道进入,进出场均须在消毒室消毒后方可进出,除本场饲养人员和特殊情况需要进入养殖区人员外,其他非相关人员禁止进入养殖区,养殖人员在进入饲养区前应更换衣物并彻底消毒,离开饲养区,需更换饲养时所穿工作服。来访者如需要进入饲养区,经过有效消毒后,须穿戴具有隔离防护作用的防护服装进入饲养区。

三、车辆进出:车辆进出应进行严格消毒,实行净道入场、污道出场,除运送动物车辆,其他运输药品、饲料等物品车辆禁止进入动物饲养区。

四、物品进出:物品进入场区,需要消毒处理的,应严格进行熏蒸等消毒措施消毒,进入饲养场后,存放于生活区、饲料加工区、诊疗室等独立区域,非饲养动物直接接触饲养用具不得进入饲养区 。

九、外引动物隔离制度

一、养殖场(小区)兽医主管责任人负责外引动物管理工作,兽医技术人员具体负责外引动物隔离观察、强制免疫等工作。

二、养殖场(小区)在动物卫生监督机构的监督下,在指定的隔离场对外引动物进行隔离观察。大中型动物隔离期为45天,小型动物隔离期为30天。

三、隔离期间,每日进行 1 次群体健康检查,每两天进行 1 次个体测温;每两天进行 1 次活体消毒和环境消毒。

四、隔离期间,配合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做好监测工作。

五、隔离期间,发现动物发病、死亡,立即向动物卫生监督监督机构报告,并做好消毒工作。

六、外引动物在隔离期满,无动物疫病发生,经动物卫生监督机构许可,方可与养殖场动物混养。

七、做好外引动物隔离记录。

第二篇:养殖场防疫制度

一、养殖场谢绝参观,严禁闲杂人员及车辆进入畜禽养殖场。

二、养殖场所有职工必须严格遵守养殖场各项工作制度,认真执行消毒制度。定期对养殖场及其周围环境进行消毒;动物饲养舍要保持通风,坚持每日打扫舍内卫生,保持料槽、水槽干净,消毒程序和消毒药物的使用等按规定执行。

三、养殖场职工在自己家中不得饲养与所在养殖场同类的动物,不应到市场购买与所在养殖场同类的动物产品。养殖场内不得饲养与本场不相关的动物。不得承接场外其他养殖场动物诊疗和现场指导。

四、坚持自繁自养,引进畜种前调查产地是否为非疫区并有产地检疫证明,新引进的畜禽必须隔离饲养一个月以上,确认无传染病后,方可混群饲养。

五、畜禽养殖场内发生重大疫情,要及时上报当地兽医防疫部门,经确诊后,应配合有关部门采取紧急有效的防制措施。

六、对病死畜禽应采取妥善办法在场内进行无害化处理,禁止出售和食用或流入它处,防止疫病扩散。

七、严格执行本场动物免疫程序,所用疫苗均来自正当渠道,每次免疫都应详细记录,且通过免疫识读器上传本场动物免疫情况,初免动物加施二维码耳标。

八、认真填写养殖档案,其内容包括:动物来源,饲料消耗情况,发病率、死亡率及发病死亡原因,无害化处理情况,实验室检查及检疫结果,用药及免疫接种情况。所有记录应在清群后保存两年以上。

九、禁止饲喂发霉、变质等不清洁的饲料和动物副产品。 定期对所饲动物驱虫,搞好灭鼠、灭蚊蝇及吸血昆虫等工作。患病动物选择适当药物进行疫病防治,严格执行休药期。

十、积极配合上级动物防疫监督部门的检疫监督和病源检测、免疫抗体水平检测。

第三篇:养殖场消毒制度

1.牛场大门和生产区入口处设置消毒池,并保证有效的浓度,车辆、人员都要从消毒池经过。严格隔离饲养,杜绝带病原的人员或被污染的饲料、车辆等进入生产区;火碱每天更换一次,氯制剂每3天更换一次。场内应设有更衣室、淋浴室、消毒室、病畜隔离舍;

2.根据消毒目的、对象选择高效低毒人畜无害的消毒药,严禁使用对环境、生态及人畜有危害的消毒药;

3.经常保持圈舍卫生整洁,周围环境每周清扫一次,及时清理污物、粪便、剩余饲料等物品,保持圈舍、场地、用具及圈舍周围环境的清洁卫生,对清理的污物、粪便、垫草及饲料通过生物发酵、焚烧、深埋等方式进行无害化处理;

4.定期开展消毒灭源工作,一般圈舍和用具每周消毒2次周围环境每周至少消毒一次,发病期间做到每天消毒,对转移、死亡而圈舍或疾病治愈、疫情过后,对圈舍进行一次彻底消毒;

5.场内工作人员进出场须更换衣物鞋帽,严禁穿着场外的衣物鞋帽进入场内。场内衣物鞋帽严禁带出场外,并定期消毒;

6.非工作人员不得随意进出生产区,如需特殊情况,进出时须经过消毒室进行消毒,禁止非本单位车辆进入场区和生产区,本单位车辆须经过消毒后方可进入。

第四篇:养殖场免疫制度

1、养殖场严格按照规定的羊疫程序进行疫苗免疫。

2、使用的疫苗要分类保管合理储存保证疫苗的有效性。

3、疫苗使用前应仔细检查发现破损或者物理性状改变的严禁使用。使用前要认真阅读使用说明书按照规定的剂量和使用方法进行。

4、防疫器机械使用前要严格消毒更换针头以免交叉感染出现免疫反应时要及时救治。

5、每次免疫要做好登记工作注明免疫日期、疫苗名称、生产厂家、批号、疫苗生产期、有效期、免疫剂量等。

6、按照国家关于免疫标识管理的规定在应当加施标识畜禽的指定部位加施标识。

7、定期对主要病重进行免疫抗体检测落实常年补免措施确保防疫质量。

8、按规定做好免疫记录记载、填写免疫证。

9、自觉接受县动物卫生监督所或挂牌兽医的监管。

养殖场用药制度

一、正确配伍,协同用药 使用兽药时,正确配伍,合理组方,协同用药,增加疗效,避免产生拮抗作用和中和作用。

二、辨证施治,综合治疗 经过综合诊断,查明病因以后 要迅速采取综合治疗措施。

三、按疗程用药,勿频繁换药 一般情况下,首次用量可加倍,第二次应适当减量,症状减轻后使用维持量,症状消失后,要追加用药1—2天,以巩固疗效,用药时间一般为3—5天。使用药物预防时,7—10天为一疗程,均匀拌料于饲料中进行饲喂。

四、合理采用给药方式 选择不同的给药方式要考虑到机体因素、药物因素、病理因素和环境因素。以取得最佳治疗效果。

五、严格实行休药期规定 休药期是指畜禽最后一次用药到该畜禽许可屠宰或其产品(乳、蛋)许可上市的间隔时间。生产中,在使用有休药期的兽药时,要严格实行休药期,尽量减少动物产品兽药残留,确保广大人民群众吃上安全放心的动物产品。

六、禁止使用禁用兽药 严格按规定使用兽药,决不使用盐酸克伦特罗等β-兴奋剂类、已烯雌酚等性激素类、玉米赤霉醇等具有雌激素作用的物质、氯霉素及其制剂、呋喃唑酮等硝基呋喃类和安眠酮等催眠镇静类等21类药物。

养殖场无害化处理制度

1、当养殖场的羊发生疫病死亡时,必须坚持“五不一处 理”原则,即:不宰杀、不贩运、不买卖、不丢弃、不食用,进行彻底的无害倾处理。

2、养殖场必须根据养殖规模在场内下风口修一个无害化处理化尸池。

3、当养殖场发生重大动物疫情时,除对病死生羊进行无害化处理外,还应根据运行防疫主管部门决定,对同群或染疫的生羊进行扑杀和无害化处理。

4、当养殖场的生羊发生传染病时,一律不允许交易、贩运,就地进行隔离观察和治疗。

5、无害化处理过程必须在驻场兽医和当地动物卫生监督机构的监督下进行,并认真对无害化处理的生羊数量、死因、体重及处理方法、时间等进行详细的记录、记载。

6、无害化处理完后,必须彻底对其圈舍、用具、道路等进行消毒,防止病原传播。

7、在无害化处理过程中及疫病流行期间要注意个人防护,防止人畜共患病传染给人。

养殖场消毒制度

1、规模养殖场应严格按照消毒规程进行场地消毒。

2、生活区:办公室、食堂、宿舍及其周围环境,每月大消毒一次。

3、售羊周转区:周转宿舍、出羊台、磅秤及周围环境每售一批羊后大消毒一次。

4、生产区正门消毒池:每周至少更换池水、池药2次,保持有效浓度。

5、车辆:进入生产区的车辆必须彻底消毒,随车人员消毒方法同生产人员一样。

6、更衣室、工作服:更衣室每周末消毒一次,工作服清洗时消毒。

7、生产区环境:生产区道路及两侧5米范围、羊舍间空地每月至少消毒2次。

8、各栋羊舍门口消毒池与盆:每周更换池、盆、水、药至少2次,保持有效浓度。

9、羊舍、羊群:配种怀孕舍每周至少消毒一次,分娩保育舍每周至少消毒2次。

10、人员消毒:进入羊舍人员必须脚踏消毒池、手洗消毒盆消毒。

养殖场检疫申报制度

1、本场饲养的生羊在本镇内出售或迁移,提前向靖边县动物卫生监督机构或派出的报检点申报检疫,并取得动物检疫合格证明。

2、本场饲养的生羊迁移出市外,应将生羊运至指定地点,向靖边县动物卫生监督机构或派出的换证处申报,并取得《出县境动物检疫合格证明》。

3、自宰自食生羊,在屠宰前向靖边县动物卫生监督机构或者派出的报检点申报检疫,经检疫合格后,方可屠宰、食用。

4、引进种用公、母羊,在引进之前,须向靖边县市动物卫生监督机构申报备案并办理审批手续,经依法批准后方可引入。引入后按规定进行隔离、观察、加免,期满后经检疫合格再合群。

5、跨省引进商品型饲养生羊,在引进前须向靖边县动物卫生监督机构申报备案,引入后按规定进行隔离、观察、加免,期满后经检疫合格再合群。

疫情报告制度

一、养殖场成立疫情防控指挥小组,指挥养殖场负责人对疫病防控的工作同时做好报告工作。疫情防控小组指挥体系:

二、养殖区日常工作用具每天清洗消毒一次,保持干净。

三、养殖场负责人做好海上日常养殖工作。

四、外来人员未经场地负责人批准,不得进入养殖场地。做好外来人员出入记录。

五、结合《辽宁检验检疫局出口水生动物疫病疫情有毒有害物质监控计划》定期对养殖区域进行疫病抽样检测。

六、发现疫情后,及时向公司防控疫情小组报告,同时向检验检疫机关和海洋渔业部门报告,养殖场负责人要及时安排养殖场人员对养殖场进行隔离、捕杀、防疫消毒等紧急处理,做好记录,建立档案

养殖场畜禽标识制度

一、严 格 规 定 在 当 地 动 物 卫 生 监 督 机构申领畜禽标识。

二、并按照下列规定对畜禽加施畜禽标识:

1.新出生畜禽,在出生后30天内加施畜禽标识;30天内离开饲养地的,在离开饲养地前加施畜禽标识。

2.羊、羊、羊在左耳中部加施畜禽标识,需要再次加施畜禽

标识的,在右耳中部加施。

三、畜禽标识严重磨损、破损、脱落后,及时加施新的标识,并在养殖档案中记录新标识编码。

四、畜禽标识不得重复使用。

畜禽养殖场养殖档案

单位名称: 畜禽标识代码: 动物防疫合格证编号: 字第

号 畜禽种类:

畜牧中心监制

第五篇:养殖场免疫制度

内容简介:

一、猪场免疫的目的: 一是控制或净化"猪场内"危害大的病原微生物 (病毒、细菌、支原体等); 二是产生或加强“猪群对外界”流行疾病的抗体。

为了搞好猪场的卫生防疫工作,确保养猪生产的顺利进行,向用户提供优质健康的种猪或商品猪,必须贯彻“预防为主,防治结合,防重于治”的原则,杜绝疫病的发生。现根据猪场的实际情况,参考养猪公司制定的有关免疫制度,本人将猪场免疫的目的、原理、疫苗使用应注意的问题与大家分享,同时整理了一个猪场免疫的详细表格供大家参考与学习。

一、猪场免疫的目的:

一是控制或净化"猪场内"危害大的病原微生物 (病毒、细菌、支原体等); 二是产生或加强“猪群对外界”流行疾病的抗体。

二、制作免疫程序的原理:

1、后备猪: 在配种前,产生一些主要繁殖疾病的抗体,为了减少微生物繁殖病的发生。主要免疫对象蓝耳病、伪狂犬、细小病毒、猪瘟、乙脑和口蹄疫。

2、经产母猪: 一般在怀孕后期接种常见病(非繁殖性病苗)的疫苗,可以提高初乳中的抗体;使乳猪在哺乳期不易发病,主要的免疫对象--大肠杆菌、链球菌、副嗜血、支原体、放线杆菌。

3、空怀母猪:免疫繁殖性的疫苗,避免在怀孕期使用繁殖性疫苗引起严重后果。主要的免疫对象:蓝耳、伪狂犬、猪瘟、细小 。

4、季节:每年的3—4月、10--11月份天气好,也是猪群体质最好的时候。免疫后产生的抗体较高,公猪所要免疫的苗,都安排这断时间,一年两次。主要免疫的苗(猪瘟、蓝耳、口蹄疫、传染性胃肠炎、流行性腹泻、二连苗、伪狂犬、乙脑、),母猪: 主要免疫的苗、口蹄疫、传染性胃肠炎、流行性腹泻、二联苗、乙脑)

5、哺乳仔猪: 主要免疫场“内外”常见病的苗.可以为断奶后抵抗疾病打下基础。主要免疫的苗、支原体、副嗜血、链球菌、防线杆菌、猪瘟、蓝耳、口蹄疫)

6、断奶仔猪:加强常见病的抗体,主要免疫的苗(口蹄疫、蓝耳、猪瘟、支原体、副嗜血、链球菌)

三、疫苗的使用注意问题:

1、同类性活苗或弱毒苗的疫苗,不可以同时接种. 如猪瘟和蓝耳(活),链球菌(活)和副嗜血(活) 活苗之间可能互相干扰, 降低抗体的产生.

2、病猪,弱猪不接种

3、病在潜伏期或隐形感染时,不要接种疫苗特别是活苗

4、非同类性的苗,可以同时免疫,一边打针。如猪瘟和链球菌

5、接种苗时,可以加一针转移因子,提高抗体的产生,特别是紧急接种时

四、疫苗的保存注意问题:

1、不同的苗,保存的环境也不一样,所以按说名书上来操作。

2、苗在配制后,最好两个小时内用完,尽量减少光照、在放苗的箱子里,放冰块,用纸壳隔开。上面建议使用的苗,根据场"内外"的情况来加减疫苗,随机应变的改变免疫程序,来保护我们的猪群。

群别 日龄

后备100 免疫品种 口蹄疫 剂量 3ml 使用方法 耳后根肌肉注射

种母

150 乙脑 口蹄疫 伪狂犬 猪瘟 乙脑

2ml 2ml 2 头份 4 头份 2ml 2ml

配专用稀释液耳后根肌肉注射 耳后根肌肉注射 耳后根肌肉注射

配专用稀释液耳后根肌肉注射 配专用稀释液耳后根肌肉注射 耳后根肌肉注射

配专用稀释液耳根肌肉注射(若 180 日龄接

猪、种160 公猪

170

180

每年 3-4 月份( 180 日龄以上) 妊娠 85 天

细小病毒 乙脑苗 加强免疫 大肠四价 伪狂犬

2ml

种离本次接种时间不超过 2 个月,则本次不需加强免疫)接种两个星期以后才能配种

1 头份 2 头份 3ml 3ml 4 头份 4 头份 2 头份 2 头份 1ml 2ml 3 头份 3 头份

配生理盐水稀释液,耳后根肌注 耳后根肌注 耳后根肌注 耳后根肌注

配生理盐水稀释液,耳后根肌注 配生理盐水稀释液,耳后根肌注 配生理盐水稀释液,耳后根肌注 配生理盐水稀释液,耳后根肌注 耳后根肌注 耳后根肌注

配生理盐水稀释液,耳后根肌注 配铝胶水水稀释液,耳后根肌注

经产

妊娠 93 天 口蹄疫 腹泻二联 猪瘟

母猪 妊娠 100 天

产后 23 天

链球菌 猪瘟

23 日龄

链球菌

40 日龄

仔猪

60 日龄 70 日龄

肺疫 A

每年 3 、 9 月份

种 公 猪 种母猪

每半年

口蹄疫 猪瘟 口蹄疫

猪瘟( 4 头份)、肺疫 A ( 4 头份) 伪狂犬苗( 2 头份)

每年 2 、 7 、 11 月份 口蹄疫苗( 3ml ) 每年 3 、 9 月份 每年 3 、 9 月份

乙脑 (2ml)

猪肺疫 A ( 4 头份)

上一篇:考研中医综合中药学下一篇:老板与员工相处语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