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黏膜心得体会感想

2023-01-10

当对生活有所感悟时,应当记录下来心得体会,这可以让我们在回首岁月时,了解自己的心灵成长之路。那怎么写出言辞合适的心得体会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口腔黏膜心得体会感想》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

第一篇:口腔黏膜心得体会感想

科目:口腔黏膜病学 教师:凌天牖

中南大学口腔医学院教案讲稿

科目:口腔黏膜病学 教师:凌天牖 授课对象:七年制口腔医学专业 授课内容:第七章 口腔肉芽肿性疾病 授课时数:70分钟 【教学目的与要求】

1、 了解口腔粘膜各种肉芽肿性疾病的病因、病理表现

2、 掌握口腔粘膜各种肉芽肿性疾病的临床表现、诊断标准及其治疗 【教学重点】:

1、口腔粘膜各种肉芽肿性疾病的临床表现及其治疗 【教学难点】:

1、口腔粘膜各种肉芽肿性疾病的病理表现 【教学方法】:讲授法

【教具】:多媒体课件、电脑、多媒体投影仪、粉笔、黑板、教鞭 【教学步骤】:具体内容几时间安排

口腔粘膜肉芽肿疾病概述 10’

  病理学概念 临床表现

   结节或肿胀 粘膜下肿块 溃疡

 病因与预后

    单纯刺激及一般感染——化脓性肉芽肿,预后好 特殊感染

感染因子或其他物质作为过敏原引起变态反应

原因不明恶性疾病 预后差

第一节 化脓性肉芽肿 (多媒体图10) 10’ 定义病因病理临床表现 诊断鉴别诊断 治疗

第二节 局限性口面部肉芽肿病 (多媒体图

15、16) 10’ 定义病因病理临床表现 诊断治疗

第三节 结节病 (多媒体图20) 10’ 定义病因病理临床表现检验诊断鉴别诊断 治疗

第四节 克罗恩病 (多媒体图

28、

29、

31、

32、33) 10’ 定义病因病理临床表现 诊断鉴别诊断 治疗 中南大学口腔医学院教案讲稿

第五节 浆细胞肉芽肿 (多媒体图35) 10’ 定义病因病理临床表现 诊断鉴别诊断 治疗

第六节 韦格纳肉芽肿病 (多媒体图

45、

46、47) 10’ 定义病因病理临床表现 诊断鉴别诊断 治疗 【思考题】:

1、各种口腔肉牙肿性疾病的临床表现 【教学参考书】

1、《口腔黏膜病学》2003年6月第二版,李秉奇主编 人民卫生出版社

2、《皮肤性病学》2002年11月第五版,张学军主编 人民卫生出版社 【课后记】: 【板书计划】: 口腔肉芽肿性疾病 第一节 化脓性肉芽肿 第二节 局限性口面部肉芽肿病 第三节 结节病 第四节 克罗恩病

第五节 嗜酸性肉芽肿和浆细胞肉芽肿 第六节 韦格纳肉芽肿病

附:

第七章

口腔粘膜肉芽肿疾病讲稿

导言:今天我们给大家介绍口腔肉牙肿性疾病,其主要内容有: 第一节 化脓性肉芽肿

第二节 局限性口面部肉芽肿病 第三节 结节病 第四节 克罗恩病

第五节 嗜酸性肉芽肿和浆细胞肉芽肿 第六节 韦格纳肉芽肿病

概述:口腔粘膜肉芽肿疾病

1、病理学概念

2、临床表现

 结节或肿胀  粘膜下肿块  溃疡

3、病因与预后 中南大学口腔医学院教案讲稿

    单纯刺激及一般感染——化脓性肉芽肿,预后好 特殊感染

感染因子或其他物质作为过敏原引起变态反应 原因不明恶性疾病 预后差

第一节 化脓性肉芽肿

1、定义

 组织对创伤及感染的一种反应性病变,为良性疾病

2、 病因

 慢性机械刺激(局部刺激或外伤史)  机体内分泌变化

3、病理

 血管增生性肉芽组织

4、临床表现

 牙龈区深红色肿块

大约为1cm左右  表面光滑或稍有分叶 有蒂或无蒂  中等硬度 扪时不变白 易出血  破溃后成较深溃疡

5、 诊断:

 病史、临床表现、检查、病理切片

6、鉴别诊断

 周缘性巨细胞肉芽肿 暗红色 硬

多核巨细胞呈灶性聚集 下方骨组织破坏  周缘性骨化纤维瘤

白色 硬

6、 疗

 去除刺激因素 消炎 对症  手术切除

第二节 局限性口面部肉芽肿病

1、定义

 一种慢性非干酪样坏死的肉芽肿病

2、病因

 遗传与免疫失调  过敏性疾病 食物和微生物  超敏反应

3、病理

 非干酪样坏死性肉芽肿

 组织细胞、淋巴细胞组成灶状结节 血管通过

 晚期纤维化 上皮样细胞变性、坏死 结节缩小、玻变

4、 临床表现

 唇肿大 弥漫性 触之韧感

 粘膜增厚 以颊粘膜为主 分叶形或圆块形 易产生溃疡  牙龈增生肿大

 粘膜下散在分布小结节  面部肿胀 面下半部分 中南大学口腔医学院教案讲稿

面神经 麻痹

5、诊断

 病史+临床表现+病检

6、治疗

 无特效治疗

 地塞米松2mg + 2%普鲁卡因2ml 局部 1-2次/w  (肿胀较广泛 + 粘膜下结节时)口服泼尼松 + 抗过敏药  注意隔离过敏原

第三节 结节病

1、 定义

 病因不明

全身多个系统及组织发生非干酪化上皮样细胞慢性肉芽肿性疾病

口腔科表现为巨唇 颊粘膜增厚 腭部出现结节

2、 病因

 感染结核、慢病毒  遗传 HLA  免疫 对结核菌素及其他抗原皮肤试验反应减低

对同种异体移植物不发生反应

3、 病理

 结节:

 主要由上皮样细胞组成 星状体 舒曼体  中心有小血管无干酪化  周围为网状纤维

4、 临床表现

 女性多于男性 20 – 40岁  肺受损: 咳嗽

5、 临床表现

 x线检查

 肺门淋巴结肿大

 肺纤维化、肺功能衰竭  骨:

 手指足趾肉芽肿破坏

 x线海绵状空间

6、 临床表现

 眼部病变 肝脾肿大 心肾受损  淋巴结病变

 唾腺、泪腺肿大 80%颈颌下淋巴肿大

 口腔唇部肿大 可触及硬结 皲裂 口周围皮肤紫红或暗红  颊、舌、腭粘膜增厚 牙龈增生、肿胀  皮肤 暗红色丘疹 结节或结节性红斑

7、 检验

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活性 ↓  血沉 ↑

嗜酸性粒细胞 ↑

5-8% 患者死亡  中南大学口腔医学院教案讲稿

8、 诊断

 主要根据临床特点

 全身性肉芽肿和结核菌素试验反应减弱  肺门淋巴结大  巨唇 粘膜或皮下硬结  Kveim试验阳性、血沉加快 

病理改变

9、治疗

 唇部肿胀同局限性口面部肉芽肿病  全身用激素 40-60mg/日 以后减量 5-10mg/日 一年  免疫抑制剂

氯喹 125mg Bid 1-3个月 后改为 250mg 一周两次

羟氯喹 100mg Bid

第四节 克罗恩病

1、 定义

 是一种非特异性肉芽肿性炎性疾病。由Crohn 1932年首先报告。又名节段性或局限性肠炎。以淋巴组织最丰富的末端回肠最常见

2、 病因

 病原微生物

 食物过敏或自身免疫反应  遗传因素  腹部损伤  精神因素

3、 病理

 组织水肿、淋巴管扩张

 慢性炎症散在分布的巨细胞  少数情况下的非干酪样肉芽肿

4、 诊断

 主要根据肠道发病的病史及临床表现  x线钡餐检查病变肠曲分段分布

5、 治疗

 外科手术

 保守治疗 休息  抗菌素控制继发感染 首选磺胺药  激素治疗

 口腔局部含漱,注射地塞米松或强的松龙

第五节 浆细胞肉芽肿

1、 定义

 一种炎症性肉芽肿性病变,为良性病

2、 病因

 不明, 可能与感染因素引起的变态反应有关 中南大学口腔医学院教案讲稿

3、 病理

 肉芽组织

 有大量密集的浆细胞浸润,形态正常,成熟  有浆细胞退化的鲁塞尔小体

4、 临床表现

 起病较急,有时病程迁延  牙龈肿大 触较硬 红色 易出血

5、 诊断

 临床+病理

 注意与恶性浆细胞瘤鉴别 (骨髓瘤 侵犯骨 血浆球蛋白升高 尿中可见特殊的本-周蛋白 骨髓穿刺异常)

6、 治疗

 去除牙石、牙垢、保持口腔卫生  局部病变抗感染

 严重者手术切除但易复发

第六节

韦格纳肉芽肿病

1、 定义

 1936年 由韦格纳报告的一种特发性慢性血管炎性病变,典型的侵犯上、下呼吸道,肺及肾,其口腔病变表现为形成坏死性肉芽肿性溃疡

2、 病因

 链球菌伴过敏样紫癜形成的脉管炎  药物变态反应

 抗原抗体复合物沉积血管壁 激活补体活化反应  血清c3,IgG沉积

3、 病理

 坏死性肉芽肿性病变 + 血管炎  血管壁炎细胞浸润

血管炎以坏死为主

管腔中血栓形成

 大片坏死组织存在

类纤维蛋白变形

肌层及弹性纤维破坏

4、 临床表现

 任何年龄都会发病

中年人多 男性 多于 女性

5、 临床表现  中年以后多见  男性发病2倍于女性  发病缓慢  起初为呼吸道感染症状  数周或数月后病损可发展到全身各个器官  最后形成尿毒症、肾功能衰竭致死。  坏死性肉芽肿性溃疡,好发于软腭及咽部、牙龈  溃疡深大,扩展较快,有特异性口臭,无明显疼痛 骨坏死 中南大学口腔医学院教案讲稿

皮肤改变 贫血 白细胞增高 血沉加快等

6、诊断

 口腔粘膜肉芽肿 溃疡 骨坏死  全身发热 消瘦

 早期呼吸道症状 晚期肾功能改变为特征

 组织病理表现为坏死性血管炎和肉芽肿性炎症

7、 鉴别诊断

 复发性坏死性粘液腺周围炎  口腔结核性溃疡 

结节病  恶性肉芽肿  嗜酸性肉芽肿

8、 治疗

 化疗  放疗  局部治疗

小结:临床表现、治疗 结束语

第二篇:给长沙楚雅口腔黏膜医院的一封感谢信

尊敬的长沙楚雅医院口腔黏膜诊疗中心的全体医护人员:

您们好

我患此病已有二年时间,起初口腔里面有一些发涩、发麻的粗糙感,也没有什么疼痛的感觉就没有在意,渐渐的有些烧灼疼痛的反角,而且还伴有口干,舌头发粘唾液发白,口腔内也出现了溃疡,给生活和饮食带来极大的不便和痛苦,之前我去了众多三甲医院的口腔科,有关医生不是说没办法医治就是配些漱口水打发了事,"挂号预约半个月,门诊时间三分钟"这是当时就诊的遭遇,治了一年亳无效果。一次坐公交偶然的机会,听到长沙楚雅医院口腔黏膜科有此专长,抱着有病乱投医的碰运气想法,去年年底慕名来到了贵院口腔黏膜科。在经过几周的中药调理后,能够明显的感觉到病情的好转,也没有之前那么疼了,舌头没有发粘的感觉了,而且溃疡也在慢慢的愈合。这增加了我治疗的信心和积极性,按时的复诊,大夫每次都按照我的病情恢复调整方剂治疗。

作为一名普通患者,我对医学一知半解,没少给医护人员提疑问、添麻烦,可是医生和医护人员从来不愠不恼。看着我的病情一天天好转,我和家属心里真是说不出的感激,由衷地对大夫精湛的医术感到钦佩。我感谢在治疗过程中所接触的每一位医护人员。虽然有的人我可能连他们的姓名都叫不出来,甚至有些人都未曾谋面,如毎周的电话回访人员,但正是有了他们默默无闻的奉献,才使得我得到良好的医治,更使我们体验到长沙楚雅医院良好的医风和医德。

现在,我的病情己基本痊愈,没有了病痛的折磨,使我的晚年退休生活又能阳光灿烂。在此,我对医院表示最衷心地感谢。最后,让我发自肺腑地说一句:祝愿主任和包括医院药房的全体医护人员身体健康、万事如意、全家幸福!

患者:张权 2018年7月27

第三篇:1例肠造口皮肤黏膜分离患者的护理

【关键词】 造口 皮肤黏膜 护理

造口皮肤黏膜分离是指肠造口处肠粘膜与腹壁皮肤的缝合处分离,属于肠造口手术后的早期并发症之一[1],多发生在术后1-3周[2]。临床表现为部分或整圈造口周围皮肤黏膜分离[3],可导致造口袋黏贴困难、黏贴不牢;患者有不安情绪,增加患者痛苦;手术切口与造口较近,增加感染的危险[4];愈合后由于瘢痕收缩会导致造口狭窄[5],如过度狭窄影响排便,需再次手术方能解决[6]。因此造口皮肤黏膜分离的治疗及护理是否正确有效,对减轻患者痛苦、预防感染、促进其身心健康十分重要。 1 临床资料

患者陈某,男,32岁,诊断为直肠恶性肿瘤。2014年6月17日在全麻下行了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Dixon),患者及家属不接受造口,要求保肛。

术后第三天持续高热,腹腔引流浑浊,双侧双套管持续冲洗,B超示盆腔少量积液,6月26日行剖腹探查术见吻合口瘘,行乙状结肠造口术+冲洗引流术,7月13日更换造口袋时发现肠造口皮肤黏膜分离。 2护理 2.1护理评估

2.1.1全身评估:患者食欲差,体重指数19.38,精神萎,情绪焦虑,腹腔感染,持续高热,腹部伤口有少量渗液,造口排便排气,造口内有少量黄色稀便排出;病理报告:(直肠)溃疡型中分化腺癌侵及外膜外,癌组织侵犯神经,前壁与精囊腺及部分前列腺均有浸润;白蛋白36.1g/L,血红蛋白97g/L,WBC 12.1*10^9/L,C-反应蛋白14.0mg/L。

2.1.2造口评估:正常的肠造口应当是微凸、 红色、 有光泽的, 肠造口黏膜与周围皮肤对合紧密, 肠造口周围皮肤完整, 颜色与周围正常皮肤相同。该患者肠造口为圆形, 直径 3cm, 颜色深红、 有光泽,略高于皮肤 1cm。在肠造口 7 点到 12 点方向, 有 一2.0× 1.0× 0.6cm的伤口,大于75%的红色肉芽组织,小于25%的黄色坏死组织,周围皮肤完整。从评估可知, 该患者的肠造口血供正常,肠造口黏膜与皮肤有部分相连, 但由于伤口分离范围广, 有肠造口回缩的危险。 2.1.3社会支持:患者已婚,生有1子1女,家庭和睦,经济状况良好,医疗费用参保。 2.2护理问题

2.2.1造口皮肤黏膜分离。全身因素:二次手术,机体损伤严重;术前肿瘤细胞侵犯,术后腹腔感染,持续高热,患者处于高消耗状态;病程较长,患者情绪焦虑。局部因素:手术缝合太少,腹腔感染致腹壁肌紧张,腹压改变,肠造口黏膜缝线脱落。

2.2.2疼痛:患者腹腔感染腹膜刺激征(NRS评分6分),肠道排泄物浸润伤口,换药时的刺激,导致伤口疼痛(NRS评分4分)。

2.2.3焦虑:二次手术,病程较长,患者担心愈后,肠造口的存在会正常生活,甚至可能会影响到其工作交际,生活质量下降。

2.2.4有造口狭窄的危险:造口皮肤黏膜分离愈合后可能会形成瘢痕组织引起造口狭窄。

2.2.5知识缺乏:患者未接受规范的健康教育,缺少造口护理、造口并发症等相关知识。 2.3护理目标

2.3.1造口皮肤黏膜分离处创面得到及时保护和处理 2.3.2控制基础疾病,减轻疼痛 2.3.3患者焦虑情绪缓解 2.3.4造口狭窄得到有效预防 2.3.5患者掌握造口康复相关知识 2.4护理措施

2.4.1造口局部处理。2014年7月13日评估伤口情况后,采用湿性愈合方法护理结肠造口皮肤黏膜分离,可以减少瘢痕形成,减少其他并发症的发生,减少患者的痛苦,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伤口处理步骤:(1)清洁及清创,用生理盐水棉球彻底清洗造口黏膜。然后拆去造口周围残余缝线,用保守性锐器清创,清除造口周围的少量黄色坏死组织,再用生理盐水彻底清洗洗分离处伤口;(2)用无菌纱布或棉球吸干创面,观察创面大小及渗出情况;(3)分离伤口处洒康维德(施贵宝)造口护肤粉。造口护肤粉的主要成份是竣甲基纤维素钠(CMC),瓜尔豆胶(Guar gum)和黄原胶(Xanthan gum),为粉末状产品,能在皮肤表面形成一层天然保护屏障,具有良好的吸收能力,与伤口渗液水合后形成凝胶,保持伤口湿润,促进肉芽生长及伤口愈合;(4)用康维德防漏膏填平造口周围,防止渗漏,防漏膏含少量酒精,会有短暂的刺痛感,但可以防止渗漏,减少因皮肤受侵蚀所造成的炎症,保持造口周围干爽,防止排泄物侵蚀造口袋粘胶。(5)用造口尺测量造口大小,规则圆形约3 cm× 3 cm,予水胶体敷料(多爱肤超薄型),按造口大小裁剪后覆盖创面。水胶体敷料有吸收渗液的能力,透气不透水,促进伤口的气体交换,防止细菌和排泄物侵入,预防感染,保持伤口创面的稳定,促进伤口从基底部愈合,达到深部隔离的作用。征求患者同意后,更换两件式造口袋,效果良好。7月16日取下两件式造口袋,在皮肤黏膜分离处洒造口粉,补防漏膏,评估造口8点到9点钟方向有一1.4cm ×0.7cm ×0.4cm 的伤口。7月18日,更换两件式造口底盘,处理伤口方法同前,评估肠造口 8点到 11点方向, 有 一1.0cm×0.4cm ×0.3cm 的伤口,基底颜色100%红色组织,处理分离伤口,及时处理伤口。7月20日、7月22日在皮肤黏膜分离处洒造口粉,补防漏膏。7月23日,更换两件式造口底盘,分离处皮肤黏膜完全愈合。

2.4.2患者于6月26日持续腹腔双套管冲洗,抗生素治疗,控制腹腔感染,同时间隔予人血白蛋白输入,营养支持。

2.4.3放松疗法。在疼痛时取舒适体位休息,听轻松音乐、闭目深呼吸、看幽默电视等转移注意力,以减轻疼痛。

2.4.4每次换药时动作轻柔,与患者交谈,转移注意力,减轻疼痛。

2.4.5心理护理。耐心向患者解释病情,讲解当前治疗的目的和方法,说明尽管发生了并发症,但只要给予正确、合理的处置,问题会得到有效解决。与患者建立相互信任的护患关系,鼓励患者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担忧。在护理过程中伤口好转的情况及时反馈给患者,使其增强信心。由于在护理中达到了预期目的,从而有效缓解了患者的各种不良情绪,促进了患者对治疗护理的配合。

2.4.6,预防造口狭窄。伤口创面愈合后指导患者扩肛以有效预防造口狭窄,带上:手套示指涂液体石蜡轻柔的插人造口,沿肠腔方向逐渐深入,至第2指关节,感觉是否有箍指感和观察造口黏膜颜色的变化,每次3~5 min,如有明显狭窄则保持5—10 min,每日1次。同时指导患者观察排便情况,如出现排便困难、腹胀、腹痛,及时汇报医生配合处理。 2.4.7健康教育。向患者造口相关知识及造口并发症的预防,指导患者及家属注意观察肠造口及其周围皮肤,如果出现伤口变深、 变紫, 渗出液增多, 伤口周围皮肤发红、 破溃等情况应及时处理,指导患者正确饮食,增强营养,合理选择造口用具。 2.5护理效果评价

2.5.1十天分离伤口完全愈合。 2.5.2患者疼痛缓解

2.5.3患者情绪焦虑减轻,配合治疗。 2.5.4患者未发生造口狭窄。 2.5.5掌握疾病相关知识。 3讨论

本个案特点患者是患者二次手术,病程长,长期营养不良、轻度贫血,术后发生吻合口瘘、尿瘘造成腹腔感染。根据综合评估的结果,我们运用湿性愈合理论,采用新型湿性敷料处理皮肤分离处伤口,愈合率高,愈合时间明显缩短,明显减少疤痕的形成,较浅的分离用水胶体粉剂或糊剂,吸收渗液的同时形成凝胶,保持伤口湿润,促进肉芽生长及伤口愈合。

从这案例中让我们能深刻体会到:伤口不是独立的而是人的整体的一部分,不能将伤口作为一个局部来处理,而应作为一个整体来处理,影响伤口愈合的因素除局部因素外,还有全身因素:如原发病、年龄、营养不良、长期使用激素、感染、糖尿病、腹压改变等,因此,在处理患者局部伤口的同时,建议医师给予积极治疗原发病、增强营养和抗感染等全身治疗,做好医疗配合[7]。

伤口的愈合是一个持续而动态的过程,每次的伤口评估伤口处理都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伤口是局部的,而影响却是全身的;需根据实际情况来合理选择处理方法和敷料。

参考文献

[1]万德森,朱建华,周志伟,等.造口康复治疗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6::213-249. [2]喻德洪.肠造口f1治疗.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94-195. [3] PATRICIA B.pratical stoma wound and continence management[M].Ausalia: Research Pulbbieations Pry Ltd,1998:174-190 [4] 张慧芹,朱亚萍,袁秀红.造口皮肤黏膜分离一造口并发症的护理7例[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6,22(7):32-33. [5] 赵琦.回肠造口皮肤黏膜分离患者1例护理[J].上海护理.2009,9(1):89-90. [6] 万德森.肠造口的并发症及处理.实用肿瘤杂志,1998:13(4):195 [7] 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化学药与生物制品卷[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438-439 [8] 陈秀君. 藻酸盐银离子敷料治疗重度肠造口皮肤黏膜分离的护理.护士进修杂志,2012,27(18):1710-1712.

第四篇:口腔实习心得体会

一年的实习已经结束了,那么在实习中我获得了什么

呢?

首先我了解了实习是做什么的。以为是和在学校一样,一心等着老师去教这样的心态是不对的。实习必须自己发挥主观能动性,自己去学、去揣摩,这样才学的踏实,老师才会用心去教。在实习过程中切勿抛掉课本,实习不意味着书本学习的终结,相反它是书本学习的另一种形式,是我们检验书本知识的重要途径。只想着一心一意去学带教老师的技术而忽略了课本,这样学下来的结果和一个纯粹的学徒没什么两样,只学得皮毛而未得其精髓,这与我们实习的初衷是相违背的。

其次,实习学什么?因为我们学习专业的特殊性,从踏入门诊的那一刻起就意味着我们已经脱离了相对封闭的小环境要投入去一个更大的环境中去。在科室里,除了与我们一起的同学,还会有其他学校的实习生,还有医生、护士,当然还有我们所要接触的患者等等。我们要面临的是如何独立地去处理同学、同事、师生、医患之间的关系,将这些关系处理好,我们的专业学习之路才能更加顺畅。另外,科室里每个医生理论、临床、操作习惯等都不尽相同,都有各自的特色,我们在实习时有机会就可以多学几位老师的东西,取长补短才能学的更好。实习要学细节、勤动脑,遇见不懂的要赶紧用自己随身带的笔记本记下来,下去后先查书,书上没有的再问老师,这

样印象就会更深刻,学的更扎实。还有就是学接诊,这关系到

一个很重要的医患沟通问题,这个问题做好了,后期的临床工

作就好处理的多了。除此之外,还有医生的气质培养等等。

除了以上所说的,还有实习临床操作问题。以前去口腔

门诊见习过,或者见过别人的操作。到了实习单位刚开始还好

一点,可是后来就开始急躁了:这么简单的东西为什么不让我

动手操作(在这里分配去大医院的同学可能好点,因为大医院

不愁病号,可能动手操作要早一点、机会要多一点,地方门诊

可能要晚一点)?不让动手操作不是意味着我们所学的东西就

差,我们的动手能力就不行。这其中就有带教老师对一个学生

职业生涯的考量。刚去一两个月老师就让站在一旁观察,什么

也不做就让把这最简单的操作烂熟于心时再去操作,我们才可

能不会出错。临床出错对一个长年在临床的医生来说是不可避

免的,但是对于一个像我们这样的新手来说,还没处理几次患

者就出现错误是一个很沉重的打击,这将给我们以后的职业之

路蒙上阴影。这是一个很严肃的事情,我们得为自己负责。

踏上实习岗位,就应该以一名医生的道德标准严格要求自

己,对待患者要像对待自己的亲人一样,这样才能获得长足的

发展。

努力学习,认真工作,我的实习之路虽然辛苦,但是收获

很多。

第五篇:口腔护理心得体会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进步,世界各国人口出现了寿命延长和老年人比例增多的趋势,口腔科的老年患者也日趋增多,老年从生理意义上讲,是生命进程中组织器官和生理功能走向衰退的一个阶段。口腔组织和身体的其它组织一样,明显地随着朽迈而变化,对疾病的易感染性增强,修复能力降落,身体某些全身疾患等,都是影响口腔健康的不利因素,我们在工作中积累一点有关老年人口腔护理的经验,报告以下。 1 老年人易患口腔疾病

老年人最突出的口腔题目是蛀牙后遗症和牙周病,牙体组织的增龄化变化主要是咬合磨损,牙齿色彩逐渐变暗,牙釉质较弱易碎,髓腔和根管小而细,牙髓质不断新生,牙龈组织逐步萎缩,牙槽骨发生生理性萎缩和弹性下降,在各种疾病的某些阶段老年患者经常会出现免疫和内分泌失调,造成机体内环境的改变,从而致使口腔并发症。 2 老年人口腔护理

2.1 常常保持口腔卫生,控制牙菌斑 嘱老年患者常常性漱口,饭后涮牙,或用一些温水和消毒性药液,一定浓度的双氧水、洗必泰溶液等,为老年患者进行口腔清洁护理;饮食营养调剂,对保持口腔健康极其重要。

2.2 清除牙周刺激物 清除包括龈上结垢,齿下刮根面平整及牙周袋的药物处理,手法要轻,清洁要完全。

2.3 口腔门诊健康教育 老年人要保持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刷牙与漱口要有科学规律,避免烟酒并尽可能少吃有刺激性食品,如有牙病及时就诊,平时要坚持叩齿运动和推拿牙龈增进局部血液循环,增强牙周组织功能和抵抗力,定时往医院进行检查,这样可延缓口腔老龄化,使牙龄与寿命大 致相等,进步生活质量。

现代医学以为,正确指导老年人保持口腔卫生,做好口腔护理,有益于创造出对老年人身心有益的诊疗环境。

口腔护理心得体会(2):

白血病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造血系统恶性肿瘤,白血病患者在疾病发展进程中常伴随发热、脱水等,使口腔唾液浓缩、变稠,口腔黏膜清洁作用丧失,自洁能力降落,细菌迅速繁殖并分解糖类,使堆积于齿缘软垢及嵌塞于牙间隙和蛀牙内的食品发酵***,产生吲哚、硫氢基和氨类物资等,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引发口腔肿胀、溃疡、糜烂。我们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深入体会到做好白血病患者的口腔护理,不但能够保持口腔的清洁,消除口腔异味,使病人感到舒适,促进食欲,而且能增加抗病能力,可预防和减少口腔并发症的发生。 1口腔感染的临床表现及其发生的机制 1.1临床表现

牙龈增生、肿胀,也可蔓延到咽部、扁桃体等部位,看到局部黏膜稍显苍白,中等硬度,无疼痛性的隆起或牙龈苍白,局部暗红色瘀血。 1.2机制

出血偏向,多发生在颊黏膜、上腭黏膜、舌面、舌下等,也能够呈瘀斑或黏膜下血肿,牙龈常有自发或损伤后出血表现,血色浅淡而黏稠,不容易止血,若有血块构成,出血速度减缓或暂时停止,其发生缘由是:(1)由于白血病细胞浸润骨髓,引发骨髓内天生血小板的巨核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细胞系统遭到抑制,而使血小板功能、数目发生变化;(2)继发性凝血因子如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ⅴ、ⅶ等减少;(3)纤维蛋白溶解亢进或弥漫性血管内凝血;(4)感染,以咽部及扁桃体为多见,其次颊部、舌面及舌下等,感染的局部充血及水肿,可附以脓性分泌物,如为霉菌感染常附以灰白色薄膜,难以用棉签擦掉。溃疡和黏膜糜烂发生的部位以舌面、颊黏膜及咽部多见,亦可以发生在口唇黏膜。 2口腔护理的方法

平常的清洁护理:(1)选用软毛牙刷,逐日早、晚各1次刷牙。每餐前、后要选用1:XX洗必泰漱口,以每2h1次为好。(2)必要时用棉签或棉球蘸生理盐水或苏打水在口腔内轻易积存污物处擦拭。清洁舌腭时,不要触及咽部,以避免引发恶心。(3)口有义齿者应取下义齿放在净水杯中保存,禁用热水浸泡。(4)制止化疗患者吸烟,鼓励咀嚼,增进细胞活动,增进唾液分泌。昏迷患者不能张口,用开口器撑开口腔,用具要每用1次清洁1次。操纵者操纵前、后要洗手。用的棉球不可过湿,且要经太高压灭菌。(5)测试口腔ph值选用适合的溶液。中性者选用1:5000呋喃西林液,偏酸者选用2%碳酸氢钠医治或0.3%双氧水,偏碱者选用2%硼酸溶液。(6)对所有病例事前收集口腔细菌进行培养并做药物敏感试验,针对性利用2%苏打水或朵贝尔液漱口,预防口腔黏膜炎的发生。 3感染时的护理方法

感染时的护理:(1)交替使用双氧水、洗必泰和制霉菌素护理口腔感染疗效甚佳。(2)口腔溃疡:①口腔出血:齿龈渗血者使用无菌棉球或明胶海绵局部压迫止血,或用2%碘甘油涂于齿龈边沿处,有消炎止痛和止血作用。肾上腺素稀释液、云南白药和大黄止血膜对口腔出血均有效。口腔黏膜及舌部有多个血泡者,口腔护理动作应柔柔,使用棉签时其尖端不可暴露于棉球外或缠上纱布,以冰水浸湿可有助于控制出血,用冰水和冰盐水漱口可以使血管收缩减少出血。严重出血者若血小板较低及时输进血小板悬液。②破溃表浅用锡类散、冰硼酸水2次/d.③破溃深者用75%酒精清洁溃疡四周皮肤后,用生理盐水清洁溃疡部位,有坏死结痂者先用金霉素软膏涂局部,痂皮软化后清除,创面涂1%~2%龙胆紫或用1:5000呋喃西林纱条湿敷2~3次/d. 4加强饮食营养

鼓励病人多进食。留意病人饮食的习惯和嗜好,针对病人的不同嗜好调理食品品种,保证高蛋白、高维生素摄取,引导病人多参加文娱活动,促进食欲以进步机体的免疫能力,同时要避免坚固或纤维多的食品,避免损伤黏膜或嵌进牙间隙,一旦食品嵌塞,应教会病人正确地往除嵌塞物,避免剔牙时损伤牙龈,用软毛牙刷刷牙及含漱液漱口。 5讨论

口腔黏膜炎的发生机制:(1)强烈的化疗可加重白血病患者的细胞和体液免疫功能缺陷;化疗可以使感染发生更加频繁和严重,延续时间也更长。(2)细胞毒药物易致使口腔的生理屏障受损,引发口腔炎、舌炎、咽炎,原本的致病菌可通过上述创面引发局部或全身的感染。(3)化疗药物对黏膜上皮细胞的直接损伤作用。通过抑制dna合成而影响细胞再生、成熟和修复进程,引发口腔黏膜溃疡。(4)化疗后骨髓造血功能受抑,常伴随中性粒细胞减少,造成口腔局部感染。(5)化疗后由于胃肠道毒副作用使患者饮水、进食减少,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口腔内寄生的正常菌群大量繁殖,口腔自洁作用减弱,产生吲哚、硫氢基、胺类等破坏口腔内环境,致使口腔黏膜受损而构成溃疡。(6)由于大量抗生素及糖皮质激素的利用,使口腔正常菌群受抑,某些致病菌、真菌异常繁殖,引发口腔溃疡感染。(7)有研究证实初期口腔溃疡与单纯性疱疹病毒i型有关,为机体内潜伏病菌被激活而至。(8)初诊白血病患者及化疗后骨髓造血功能受抑,常有中性粒细胞减少,加上饮水、进食少,口腔寄生的正常菌群大量繁殖,口腔自洁作用减弱,产生吲哚、硫氢基及胺类等引发口臭,破坏口腔内环境,致使口腔黏膜受损而构成口腔溃疡。

上一篇:科室医院感染工作计划下一篇:科室消防安全应急预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