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标签系统投标方案

2022-11-10

在一份优秀的方案中,既要包括各项具体的工作环节,时间节点,执行人,也要包括实现方法、需要的资源和预算等,那么具体要如何操作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电子标签系统投标方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第一篇:电子标签系统投标方案

《电子招标投标系统检测认证管理办法(试行)》

《电子招标投标系统检测认证管理办法(试行)》所称检测认证,是指基于实验室依照相关要求对电子招标投标系统进行符合性检测结果,由第三方认证机构评价和证明电子招标投标系统能够持续符合相关要求的合格评定活动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规范电子招标投标系统检测认证活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及其实施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认证认可条例》、《电子招标投标办法》等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电子招标投标系统是指按照《电子招标投标办法》及所附《电子招标投标系统技术规范》(以下简称《技术规范》)相关要求建设和运营,由软件、硬件及软、硬件的组合产品所组成的电子招标投标交易平台、公共服务平台和行政监督平台。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检测认证,是指基于实验室依照相关要求对电子招标投标系统进行符合性检测结果,由第三方认证机构评价和证明电子招标投标系统能够持续符合相关要求的合格评定活动。

第四条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以下简称国家发展改革委)负责指导协调全国电子招标投标活动,会同工业和信息化部、住房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水利部、商务部等有关部门编制电子招标投标系统检测技术规范,作为本办法附件一并印发。 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国家认监委)、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工业和信息化部、住房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水利部、商务部等有关部门依法建立电子招标投标系统检测认证制度。

国家认监委负责电子招标投标系统检测认证工作的组织实施、监督管理和综合协调。 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发展改革、工业和信息化、住房城乡建设、交通运输、水利、商务等部门负责对检测认证结果建立采信和运用的监督机制。

第五条 国家认监委牵头组建电子招标投标系统检测认证技术委员会,对涉及电子招标投标系统检测认证技术的重大问题进行研究和审议,为建立完善电子招标投标系统(以下简称招标投标系统)检测认证制度提供技术支撑。

第二章 检测编辑 第六条 负责招标投标系统日常运营的机构(以下简称运营机构)向认证机构提出检测认证委托,并在认证机构签约的实验室名录中自主选择符合本办法规定的实验室进行检测。运营机构应当与其委托的实验室签订检测委托合同,合同应当包括检测范围、检测内容、检测费用、检测期限、出具检测报告的时间,以及技术保密事项等内容。 第七条 运营机构应当依据所签订的合同向委托的实验室提供以下资料:

(一)受检招标投标系统的检测需求、设计方案、使用维护等相关说明;

(二)受检招标投标系统能够实现的基本功能定位、网络结构拓扑图及运行环境软硬件配置说明;

(三)受检招标投标系统符合《电子招标投标办法》及《技术规范》规定的要求,并能在线完成招标投标交易或公共服务流程的证明材料以及平台标识代码;

(四)受检招标投标系统与电子招标投标公共服务平台和行政监督平台实现对接并具备数据交换功能的证明材料;

(五)受检招标投标系统符合国家有关招标投标法律法规并与实际运营的招标投标系统相一致的声明。

第八条 实验室应当依法经过资质认定,符合《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评审准则》的要求,并具备从事招标投标系统检测工作的相关技术能力。

实验室检测人员应当通过专业能力培训,掌握招标投标系统相关的标准、技术要求和认证规则要求,具备招标投标系统检测能力。

认证机构应在其网站上公布与其签约且符合上述要求的招标投标系统检测实验室名录,并交互至国家电子招标投标公共服务平台。

第九条 实验室应当依照本办法及《电子招标投标系统检测技术规范》(以下简称《检测规范》)等确定的检测内容、要求和程序进行检测。

招标投标系统检测应当包括数据项、业务规则、功能、接口、性能、安全性、可靠性、易用性、运行环境等内容,并对招标投标系统的需求、设计和使用等相关文档进行审核。

第十条 实验室发现受检招标投标系统不具备检测条件或者招标投标系统中有部分检测项不符合《检测规范》要求的,运营机构应当在修改或者重新设计后再次进行检测。运营机构可以根据招标投标系统建设情况和实际需要,请实验室提前进行部分检测,但实验室只对受检招标投标系统一次性出具最终检测报告。 第十一条 实验室应当确保检测结果的真实、准确,并对检测全过程做出完整记录,归档留存,保证检测过程和结果具有可追溯性,配合认证机构对获证招标投标系统进行跟踪检查。

第十二条 招标投标系统经检测合格后,实验室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向运营机构出具数据电文形式且经过电子签名的检测报告,并交互至省级以上电子招标投标公共服务平台公布。检测报告至少包括以下内容:

(一)受检招标投标系统名称、版本及运行环境;

(二)受检招标投标系统的建设、运营和开发机构身份、资格和相关负责人姓名;

(三)检测时限、范围;

(四)检测工具及环境说明;

(五)实验室名称、检测人员;

(六)检测内容、检测方法及检测依据;

(七)受检招标投标系统可以实现的全部功能以及与电子招标投标公共服务平台和行政监督平台实现对接并具备数据交换功能的验证证明及平台标识代码;

(八)运营机构提供的受检招标投标系统符合国家有关招标投标法律法规并与实际运营招标投标系统相一致的声明;

(九)检测结论。

实验室对其作出的检测报告以及结论负责。

第十三条 招标投标系统检测合格后,运营机构应当在获得认证证书前自行组织招标投标系统试运行。招标投标系统试运行期限从出具检测报告之日起计算,不少于两个月但不得超过半年,在试运行期限内应当达到至少3个成功运行的案例。

招标投标系统试运行期间,实验室应当依据合同对招标投标系统整改给予支持和配合,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招标投标系统试运行结束后,运营机构应当编写招标投标系统试运行报告,报告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一)验证和记录招标投标系统实际试运行过程、与电子招标投标公共服务平台和行政监督平台的对接和数据交换情况,招标投标系统存在问题和整改情况等;

(二)根据《技术规范》的要求,为保证招标投标系统持续符合技术标准及招标投标法律法规规定所制订的技术、管理措施及风险防范措施的文件。 第三章 认证编辑

第十四条 运营机构可以自主选择和委托符合本办法规定的认证机构对其招标投标系统进行认证,并与认证机构签订认证委托合同。合同应当包括认证内容、认证方法、认证费用、认证时限,以及技术保密事项等内容。 第十五条 运营机构应当向认证机构提交以下材料:

(一)认证委托书,包括运营机构及其相关专业负责人的身份、资格等证明材料;

(二)招标投标系统检测报告及相关附件;

(三)招标投标系统试运行报告;

(四)保证招标投标系统合法、安全、规范运营及数据真实性、可靠性的技术措施和管理制度,运营岗位人员和职责设置方案;

(五)用户投诉及监管部门处理情况;

(六)认证机构要求的其他材料。

第十六条 认证机构应当依法经国家认监委批准,符合国家标准中关于产品认证机构技术能力的通用要求,并具备从事招标投标系统认证活动的相关技术能力。

认证人员应当通过专业能力培训,掌握招标投标系统相关的标准、技术规范、检测规范和认证规则要求。

从事招标投标系统认证活动的认证机构名录由国家认监委公布,并交互至国家电子招标投标公共服务平台。

第十七条 认证机构依据招标投标系统检测认证技术委员会相关要求,制定认证规则,经检测认证技术委员会审议后发布实施,并于认证规则发布后30日内报国家认监委备案。

第十八条 认证机构受理运营机构的认证委托后,应当按照认证规则要求,对运营机构提交的招标投标系统检测报告、招标投标系统试运行报告、持续性符合措施进行文件审查,并可根据情况对招标投标系统的持续符合保证能力进行现场审查。

符合认证要求的,认证机构出具数据电文形式和纸质形式的认证证书,并将数据电文形式认证证书交互至省级以上电子招标投标公共服务平台公布。不符合认证要求的,认证机构应当以书面形式告知其原因。

第十九条 认证机构应当对认证全过程作出完整记录,并归档留存,保证认证过程和结果具有可追溯性。 认证机构对其作出的认证结论负责。

第二十条 认证机构应当在认证证书有效期内对获证招标投标系统及运营机构每年至少实施一次跟踪检查,以确保获证招标投标系统能够持续符合认证要求。

第二十一条 认证机构通过省级以上电子招标投标公共服务平台公开认证规则、收费标准、获证招标投标系统和运营机构等信息,接受社会的监督和查询。

第二十二条 认证机构应当定期向国家认监委报送招标投标系统检测认证的实施情况及认证证书暂停、撤销或者注销的信息。 第四章 认证证书和认证标志编辑 第二十三条 认证证书至少包括以下内容:

(一)认证委托人名称,地址;

(二)招标投标系统名称、型号版本和网址;

(三)运营机构名称、注册地址、受审核地址;

(四)认证依据的标准、技术要求;

(五)认证模式;

(六)证书编号;

(七)发证日期、换证日期和有效期;

(八)发证机构的名称、印章及其标志;

(九)发证机构法定代表人或者其授权签字人的签字;

(十)其他需要标注的内容。

第二十四条 认证证书有效期为三年。有效期届满前6个月内,认证委托人应当办理重新认证。

第二十五条 在认证证书有效期内,招标投标系统功能、架构、运行环境等发生重大变更、出现重大事故,或者由于运营机构原因导致无法持续与电子招标投标公共服务平台和行政监督平台进行数据交换时,运营机构应当及时向认证机构报告,认证机构根据实际情况可以作出变更、注销、暂停、撤销或者重新认证的决定,并对外公布。 第二十六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运营机构应当向认证机构提出变更认证证书的申请,认证机构作出相应处理:

(一)获证招标投标系统名称或者网址发生变更的;

(二)运营机构名称、地址发生变更的;

(三)认证委托人名称、地址发生变更的;

(四)本办法及《检测规范》、认证规则等发生变化的;

(五)认证机构规定的其他应当变更的情形。

第二十七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认证机构应当注销认证证书:

(一)认证证书有效期届满,运营机构未申请延续使用的;

(二)获证招标投标系统不再运营的;

(三)运营机构申请注销的;

(四)其他依法应当注销的情形。

第二十八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认证机构应当按照认证规则规定的期限暂停认证证书:

(一)获证招标投标系统适用的认证依据或者认证规则发生变化,运营机构在规定期限内未达到变化后要求的;

(二)运营机构无正当理由拒绝接受跟踪检查,或者在跟踪检查中被发现违反有关规定的;

(三)跟踪检查中发现获证招标投标系统发生变更且不能持续符合认证要求的;

(四)运营机构申请暂停的;

(五)其他依法应当暂停的情形。

第二十九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认证机构应当撤销认证证书:

(一)跟踪检查中发现实际运营的招标投标系统与办理检测认证时运营机构提供的招标投标系统不一致的;

(二)认证证书暂停期间,运营机构未采取整改纠正措施或者整改后仍不合格的;

(三)运营机构以欺骗、贿赂等不正当手段获得检测报告和认证证书的;

(四)其他依法应当撤销的情形。 第三十条 招标投标系统认证标志的式样由基本图案和认证机构识别信息组成。认证标志的基本式样如下图所示,其中ABCDE代表认证机构简称。 ABCDE 认证标志应当嵌入到获证招标投标系统中,并在获证招标投标系统及运营机构网站首页予以明示,同时在标志下方标明获证日期和有效期。 电子认证标志由认证机构发放和管理。

第三十一条 运营机构应当建立认证标志使用管理制度,对认证标志的使用情况如实记录并存档,按照认证规则的规定在其招标投标系统网站、广告、产品介绍等宣传材料中正确使用和标注认证标志。

第三十二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伪造、变造、冒用、买卖和转让认证证书和认证标志。 第三十三条 认证机构发布的认证规则、出具的认证证书、对外公布的认证处理决定及相关检测报告应同时交互至国家电子招标投标公共服务平台。

第五章 监督管理编辑

第三十四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强制要求招标投标系统增加违反法律法规的服务功能,并作为在一定地域、行业注册登记、运营、招标投标系统对接和数据交换的前置条件。 第三十五条 国家认监委组织开展招标投标系统检测认证专项监督检查,包括对认证机构、实验室的监督检查和获证招标投标系统的质量抽查等。发现违法违规行为的,依法查处,并通报有关部门。

第三十六条 社会公众和电子招标投标当事人对检测认证过程中的违法违规行为可以向国家认监委投诉、举报。国家认监委应当依法处理,并将处理决定交互至国家电子招标投标公共服务平台。

第三十七条 认证委托人对认证机构的认证活动和认证决定有异议的,可以向认证机构提出申诉。对认证机构处理结果仍有异议的,可以向国家认监委申诉或者投诉。 第六章 附则编辑

第三十八条 本办法施行前已经投入运营的招标投标系统,按照本办法要求进行检测认证期间,运营机构应当采取必要措施保证招标投标系统安全运营。 第三十九条 招标投标行政监督部门应当按照《电子招标投标办法》及《技术规范》的要求建设行政监督平台。行政监督平台的检测认证参照本办法执行。

电子招标投标交易平台与有关行业行政监督平台对接时,应当符合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部门规章以及行业行政监督部门的规定。

第四十条 本办法由国家认监委、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部门负责解释。 第四十一条 本办法自2015年9月1日起施行。[1]

第二篇:电子招标投标系统交易平台认证流程图

认证委托人可以直接联系认证机构,也可通过检测机构与认证机构建立联系认证委托人向认证机构提交认证申请不通过一般5个工作日左右认证机构对申请资料进行审核通过一般30个工作日内(因检测项目不符合,进行整改和复测的时间不计算在内,整改时间一般不超过3个月)检测机构对交易平台进行检测不通过运营机构整改通过2~6个月,不少于3个招标投标案例运营机构自行组织交易平台试运行认证机构组织进行文件审核15个工作日内完成文件审核和文本现场审查(对不符合项进行整改和纠正措施验证的时间不计算在内)不通过运营机构整改通过认证机构组织进行现场审查(必要时)通过不通过运营机构整改一般不超过10个工作日认证机构做出认证结果评价与批准不通过不予颁发认证证书,认证终止通过认证机构向获证机构颁发认证证书国家招标投标公共服务平台公布认证证书、认证标志和检测报告,协助证后监督,提供监测数据。认证机构开展获证后监督证书维持、暂停、注销、撤销

第三篇:弱电系统投标培训方案

十三、培训方案

1、培训目的

为了使甲方对系统布局、各子系统之间的关系以及系统整体构成有清晰、完整的认识,提高甲方自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确保系统日常故障能在第一时间内由用户自行解决,从而提高设备和系统的有效性。同时,通过培训可提高用户使用、维护和管理整个系统的能力,从而提高用户技术人员的业务水平,确保整个系统可靠、稳定的运行,提高系统的可用性和可维护性。

我公司承诺技术培训满足甲方系统运行、维护的要求,采取现场技术培训方式和集中培训的方式相结合进行,分为日常操作人员的培训和系统维护人员的培训。

1) 现场培训:在设备系统到位时,将有针对性的对于不同的人员进行现场的实际培训,主要包括所安装的各项系统的基本安装步骤、维护、性能调试的数据指标;

2) 集中培训:准备好培训相关培训资料和教材,对日常操作人员和系统维护人员进行集中培训,培训时间为1周。

2、培训费用

针对本工程培训费用全部免费。

3、培训师资力量、教材、教具

为甲方提供的培训包括系统培训和设备培训,其中我公司将联合设备供应商共同进行培训工作,整个培训由我公司召集和组织,由各设备供应商协助举办。

我公司提供整个培训内容中的系统培训,设备供应商提供各自相关的设备培训。 3.1、师资

经多年的工程实践,我公司建立了严格的培训管理制度,造就了经验丰富的培训教师。专门设立一个培训组负责本次工程的培训任务,所有教师由资深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担当,所有主要培训教师都具有三年以上的实际教学经验。 3.2、教材

1) 各子系统基础构架; 2) 各子系统用户使用手册; 3) 各子系统常见故障及排除手册;

4) 各子系统管理维护规范、安全操作使用规定。 3.3、教具

培训期间使用的教具均由我公司提供,包括投影机、电子白板等。

4、培训内容

我方工程人员将对甲方的系统管理人员进行现场培训,培训内容主要包括基本理论培训和设备及系统的使用、维护培训等。

5、工程同步培训内容

在本项目进场时,在工程正式实施前,我公司现场施工技术人员将对用户相关子系统的技术人员进行简单的培训,实施前培训之后在实施过程中,我公司要求用户派相关子系统的技术管理人员全程参与项目的实施现场,进行全程工程同步培训。

本项目涉及到的系统培训:

1、综合布线铺设流程及模块安装、简单故障诊断与排除;

2、视频监控系统设备安装调试、简单故障诊断与排除;

3、机房环境监控系统设备安装调试、简单故障诊断与排除;

4、UPS及精密空调设备安装调试、简单故障诊断与排除;

5、门禁系统设备安装调试、简单故障诊断与排除;

6、服务器及网络设备安装调试、简单故障诊断与排除;

7、系统软件安装调试、简单故障诊断与排除;

6、产品培训

公司在完成整个工程实施后将对甲方整个项目中涉及到的且由我公司提供的产品功能、操作方法、注意事项等方面进行系统性的培训。

7、培训人数

根据项目的实际情况,本次培训的人员数量将以甲方的需求为准。

8、培训方式

1) 课程培训:即集中培训,在工程实施完工后培训;

2) 集中培训:在工程施工完成后对整个系统进行课堂式的集中培训; 3) 现场工程同步培训:从工程开始到工程结束这一阶段,用户可指派多名名技术人员参与工程实施现场,在我公司工程实施人员实施的同时对技术人员进行同步培训。

9、培训时间及地点

培训时间上分为两类: 1) 随工程实施进行现场培训;

2) 集中系统的培训,时间定于试运行完成前5天开始,培训时间双方根据项目情况、用户技术人员技术基础情况协商; 培训地点因培训时间的划分也分为两类:

① 在工程实施期在施工现场作为培训地点予以手把手的培训; ② 集中培训地点由双方协商安排培训会址。

10、培训计划

培训时间为:

1) 工程现场培训:施工到系统安装调试完成,进行全程同步培训; 2) 集中培训时间:1周左右。

投标人授权代表签字:

投标人公章: 年 月 日

第四篇:电子监控系统设计方案

治安监控等系统设计方案

一、 整体架构

整个监控系统主要由前端摄像机部分、传输部分和各级监控中心等几部分组成。

前端设备:主要实现视频信号采集,每个派出所按治安环境的实际情况设有不同数量监控镜头。

传输部分:所有镜头通过光纤、光端机以模拟图像的方式分别接入到派出所监控室,所有监控图像不直接接入分局监控中心,而是通过现有公安的派出所至分局的千兆光纤网将数字化图像接入分局监控中心。具体实现上采用每台硬盘录像机直接以以太网方式连接到公安系统网上。

监控中心:监控分中心系统主要实现对来自前端的视频流进行实时显示、存储和回放,并提供系统管理功能,主监控中心完成图像的集中存储、显示和回放,主监控中心设置电视墙和矩阵设备以及操作终端;分监控中心从主监控中心调用图像在本次电视墙显示和控制。

系统说明:

1. 前端摄像设备:设计时充分考虑了室外摄像机的防灾措施,特别是设备的防雷接地 处理。依靠先进的集成技术,各监控点全部采用快速球形一体机,内置变焦镜头、变速云台、防护罩、解码器和相应的防护罩等,使结构更紧密、拍摄效果更好,更美观更具隐蔽性。

2. 数字传输方式:前端监控信号通过光端机、光纤传送到派出所监控室。

3. 图像存储在派出所监控室:派出所监控室进行实时监控并通过嵌入式NVR设备进行 图像存储,系统图像压缩采用MPEG4/H.264标准:H.264是最新视频技术压缩标准。图像录像质量可达四路全实时1080P(1920*1080分辨率),或向下可设置兼容DCIF格式(528*384分辨率),解决了1080P在码流过大和CIF图像不够清晰的问题,每台录像主机配备所需容量的硬盘,可在1080P格式下提供30天的数据存储的要求,同时通过该联网设备将数字图像经网络传输到派出所监控中心。

4. 派出所监控中心图像实时清晰:派出所监控中心通过矩阵设备将图像上电视墙,通 矩阵切换,操作界面简单易用具人性化。

5. 集中与分控管理:整个系统在控制中心实施对所有前端设备的操作及功能设置,保 证系统高效、方便、可靠的运行;分局监控中心和派出所监控中心可以对管辖范围内多个本地和远程监控前端进行实时监控,不同的用户可根据预置或需求分配不同的控制权限。现场图像可根据需要分成若干个监控组,以4分屏、8分屏或者16分屏方式显示,组内图像可自动轮巡,切换时间可以任意调节,可设置手动录像、计划录像和报警自动录像等多种录像方式。当发生报警时,可任意联动其他设备,如警灯、报警器,同时可在客户端弹出报警提示。

6. 权限和访问级别控制:系统以所有的网络硬盘录像机(NVR)作服务器,以许可进 入数字视频系统的计算机作为客户机,在管理服务器上分配每个不同用户的图像浏览权限,所有对监控系统的访问需通过管理服务器的认证,包括控制监控前端摄像机、云台、镜头等的画面监视与控制。进入软件系统需要有口令验证。从网络级、用户级和软件级多层次保障系统的安全性。

7. 主监控室系统设计: 主监控室对所辖所有监控点实行总控管理。主监控分中心基本配置: 将各个地点的监控信号接装到各个派出所的现有设备上,分别传到公安局监控中心,实现远程监控和管理功能。

1)分控中心基本配置: 1台液晶监视器,1台电脑主机。分控中心可通过电脑对前端球机,控制以及对主监控室录像。

监控中心控制室是电子防控系统工程的神经中枢,是实现人机对话的场所,中心控制室是整个系统的重要部位。

2)供电要求 :电源的供给对于保证整个电子防控工程的正常运转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一旦电源 受破坏及会导致整个系统处于瘫痪状态,在此我们整个系统的电源供给提出如下要求: 要求送入控制中心智能化系统的电源必须接在整个建筑主体电源供给的第一回路上,且 不受任何漏电保护器的开关的控制;

因此我们配备了在线式UPS电源,如果停电后能正常工作八小时以上的不间断电源,

以保证系统的正常连续的工作。

3)消防部分:整个机房应具有安装设烟雾、温度检测装置、自动报警警铃和指示灯、配备电子专

用灭火器2支。机房火灾报警主机设在值班室。

4)设备安装:设备安装严格安装施工标准。UPS电源与 监控设备机柜之间保持1200cm的距离。前后两排设备之间保持1200cm的距离。设备机柜到位后进行垂直度调整,采用水平仪调整。机柜的安装要求竖直平稳与间接角垫实。设备机柜不能直接安装在防静电地板上,需制作支架进行固定在地面。机架安装垂直偏差度应不大于3mm。大列主走道侧必须对齐成直线,误差不大于5mm。相邻机架应紧密靠拢;整列机面应在一平面上,无凹凸现象。连接螺丝(比如:连接地线与紫铜排的螺丝)必须采用要有弹簧片和垫片;机柜、操作台等设备的风扇要求正常工作。每个公安监控设备都要单独的层板(目的:保证散热)。操作台位于电视墙机柜的中心线上。

四、前端供电解决方案

目前同类城市监控系统的供电方式只有两种:一种是集中供电方式,即电源都引自一处;另一种是分布式供电(单点),摄像机等前端设备在安装位置附近取电源。综合考虑合理利用现有通信管道和光纤资源、工程施工、取电的便利等因素,本方案采用分布式就近分片集中供电模式:

分布式就近分片集中供电模式。片区大小可以是一个监控点,也可以是靠近的几个监控点组成,片区汇聚点具体位置及覆盖区域(即多少监控点)依据现场查勘来定。各个片区共用一个电源源点,通过管道和电缆将电源分别引到摄像机等前端设备。

本方案要求政府负责出面协调片区汇聚点的具体位置及电费等与业主相关的问题,施工方依据现场查勘提出建议。

在管线查勘和工程实施时,充分考虑片区汇聚点到前端图像采集点的电源管道及电缆工程。

本工程电源管道采用铠装电力电缆直埋式,开挖路面标准不低于(混凝土路面150MM以下)300*500,敷设PVC管道(20MM),对于穿越道路的管线,为了增加抗压度,需在PVC管外加套SC25镀锌钢管,设备箱内配装两位自动重合闸漏电保护开关。

五、传输承载解决方案

所有监控镜头均按照管辖范围以模拟图像的方式接入所属派出所监控室,分局监控中心通过网络实现对监控镜头的调用。

1、 逻辑架构

以从逻辑上分为一层:接入层。

接入层:负责从前端监控点到派出所监控室,传输采用高质量光纤。

具体实现,利用中国电信布设4芯、12芯、24芯、36芯、48芯、96芯光缆,就近选择最佳路由,连接至派出所监控室,对未能衔接到市政管道段,则新建管道。

六、防雷接地解决方案

监控系统直击雷防护分为前端设备的直击雷防护、传输线路的直击雷防护、终端设备的机房直击雷防护三部分。

1、 前端设备的直击雷防护

前端设备有室外立杆安装和室外墙装两种情况,安装在室外墙壁上的设备因旁边

的房屋存在一般不会遭受直接雷击,但需考虑防止雷电过电压对设备的侵害,而室外

立杆的设备则需同时考虑防止直击雷和感应雷,如广场、马路边的摄像机,处于相对

开阔和位置较高的地方,遭受直击雷风险较大,应安装避雷针。

派出所电子监控系统前端设备摄像机绝大部分安装于室外金属杆上,需安装

避雷针使其置于避雷针或其它接闪导体有效保护范围之内。为了施工方便,避雷针一

般架设在摄象机的支撑杆上,引下线可直接利用金属杆本身或选用Φ 8的镀锌圆钢或

35mm2铜导线,系统采用专用接地装置时,其接地电阻不得大于10Ω。为防止电磁感

应,沿支撑杆引上摄像机的电源线、信号线、控制线应穿在钢立柱管内敷设,钢立柱

可靠接地.

摄像机避雷针安装示意图

注:避雷针采用Φ=12mm圆钢制作,针长L=500mm。

2、地下部分采用:

a、在监控设备的旁边埋设一组镀铜钢棒垂直接地极。镀铜钢棒接地极之间的连接采用特制连接器连接(见图)。

b、将镀铜钢棒垂直接地极与设备立杆之间连接好。

c、金属立杆与镀铜钢棒垂直接地极之间采用黄绿铜绞线连接。铜绞线与镀铜钢棒之间的连接采用放热焊接,如不能采用放热焊接则可以采用栓接的方式连接。

七、传输线路的直击雷防护

为使传输线路免遭直击雷的侵害,传输线路应尽量避免架空线敷设,尽可能的套金属管埋地敷设,保持金属管全长电气连接,且双端口可靠接地。特别是安装于空阔广场处的摄像机,其传输线缆必须套金属管引至摄像机,且金属管全程电气连通,两端口可靠接地。

八、终端设备的机房防雷

在安防监控系统中,监控室的防雷最为重要,应从直击雷防护、雷电波侵入、等电位连接和电涌保护多方面进行。监控室所在建筑物应有防直击雷的避雷针、避雷带或避雷网。

进入监控室的各种金属管线应接到防感应雷的接地装置上。架空电缆线直接引入时,在入户处应加装避雷器,并将线缆金属外护层及自承钢索接到接地装置上。

监控室内应设置一等电位连接母线(或金属板),该等电位连接母线应与建筑物防雷接地、PE线、设备保护地、防静电地等连接到一起防止危险的电位差。各种电涌保护器(避雷器)的接地线应以最直和最短的距离与等电位连接母排进行电气连接。

由于有80%雷击高电位是从电源线侵入的,为保证设备安全,一般电源上应设置三级避雷保护。在视频传输线、信号控制线,入侵报警信号线进入前端设备之前或进入中心控制台前应加装相应的避雷保护器。

良好的接地是防雷中至关重要的一环。接地电阻值越小过电压值越低。监控中心采用专用接地装置时,其接地电阻不得大于4Ω。

控制中心机房内所有设备采用单点接地法,即所有地线全部接到接地汇集排上,再由汇集排与主接地线相连。接地汇集排采用厚实的铜排,各设备的接地线采用多股铜导线。接地线两端的连接点的电气接触良好,并采取防腐、防氧化处理。

九、前端监控点的防灾考虑

对于室外监控设备来说如何防灾,是系统长久稳定运行的关键,以下几点是对于各种自然和人为灾难的应对方法:

(1) 动物、雨水、防潮和防尘

前端的摄像机护罩采用全封闭铝合金护罩。室外设备严格密封接

口,避免动物(如昆虫、鸟、鼠)可能会造成设备损坏。所有的室外设备接缝处都上防水胶,同时要保证室外设备箱的进线要从箱体的底部引入箱体;室外设备箱上部的接缝处全部用防水胶做防水处理;供电线路以及设备的连接安装都应该在箱体内完成并保证尽量靠近箱体上部,防止水浸。对于前端的摄像机的保护我们选用带电暖加热机和风扇的防护罩,这样可以保证摄像机在正常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工作,保证摄像效果和设备使用寿命。所有摄像机的护罩都是防尘的。

(2) 雷电防护

因为这次是以就近取市电对前端所有设备进行供电,所以我们要在前端安装电源防雷器来防治浪涌电流对前端设备的损害,同时因为视频信号线和控制信号线也能传导感应雷电,我们在所有的控制信号线和视频信号线商都安装有防雷器来抗包括可能出现的寄生电流、感应电流、电磁辐射。另外我们还在立杆顶部安装了避雷针来引走雷电传导入大地。

(3) 太阳辐射

室外设备能承受室外的太阳辐射。 (4) 风力和振动

立杆的地上高度为8米,地基安装基座并浇灌了混凝土,保证安装的设备能在90英里/小时以下风速时正常工作。设备能够经受得住来自过往车辆产生的振动作用。

(5) 防暴

除了管线和电缆线外,安装在前端的设备和室外箱体都能遭受频

率介于10Hz--50Hz之间的大量冲击和振动。

(6) 电磁、静电

因为护罩和前端的室外设备箱体都是金属结构并且有地线引入到地网系统,所以能抗包括同时出现的电磁辐射和静电作用。

(7) 人为因素

因为监控点大部分是位于主要路口或者是人车流量大的地点,所以监控杆必须安装牢固,底盘在固定好后用水泥进行处理使其能抵抗一些简单人为因素的灾害。例如:车辆擦碰、人为破坏。

第五篇:电子政务系统建设方案

为加快我县电子政务建设进程,促进政府转变职能,提高工作效率,增强政府监管和服务能力,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电子政务建设的指导思想和建设原则、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推进电子政务建设,发挥电子政务在促进政府效能建设、改进为民服务、建设和谐社会中的积极作用。通过推进电子政务,推行网上为民办事和普及党政机关文档电子化,通过推进电子政务,提高政府及部门的办事效率和管理水平,提高服务社会能力,促进政务公开和廉政建设;改善招商环境,扩大吸引外资,促进我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二)建设原则。

以实用为主,以应用促发展;统一规划,政府主导;统一平台,联合建设;互联互通,资源共享;统一标准,保障安全;突出重点,分步实施。

(三)工作目标。

以《安徽省“十一五”电子政务建设发展规划》为指导,到20xx年,全县电子政务系统框架基本形成。通过统一的电子政务网络交换平台,推进政府机关内部办公自动化、公文交换无纸化、管理决策网络化、公共服务电子化,实现政务工作全面信息化。建成连接各乡镇及县直各部门、各单位的信息网络系统;建立政府电子信息资源库,实现信息充分共享和广泛使用;建立政府辅助决策和指挥调度系统,提高政府决策和应变能力;初步建立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在网上提供方便、快捷、透明的“一站式”政务服务。

二、电子政务系统建设规划

电子政务网络包括对外服务的政务外网、党政内部办公的政务内网,在政务内网之间进行数据交换、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网络拓扑图见附件)。

政务外网:在互联网上建立公共行政部门统一的门户网站,为各公共行政部门政务公开、网上办事、对外宣传交流提供平台。政务内网:建立党政职能部门内部办公自动化系统,运用先进的数据交换、共享、采集、发布手段,使得各部门在同一平台上开展业务。通过政务内网为党政机关日常电子化办公提供服务,实现包括公文收发、会议管理、人员管理、项目管理、资产管理、档案管理等政务活动电子化。

政务内网与政务外网之间进行隔离,保证政务数据资源及应用的安全性。

三、电子政务建设的重点任务

(一)完善电子政务网络平台,提升电子政务基础设施水平。

根据《国家电子政务网络建设意见》及《国家电子政务总体框架》的要求,充分利用现有资源,用2年的时间建立基本满足政府机关业务应用需要的电子政务网络,为对接国家、省、市政务骨干网络以及其它电子政务网络提供条件。

20xx年5月底,完成光纤线路铺设、硬件安装调试,各乡镇及县直各单位通过专线与县政府网络中心连通,各信息终端通过网络中心防火墙联接国际互联网,各单位通过省电子政务专网与上级实现业务联系;建立全县电子邮件系统。

20xx年下半年,启动党政办公自动化系统,年底前实现网上公文收发、会议管理、信息发布、视频会议等功能。

20xx年上半年,实现各乡镇站所通过专网与上级业务联系。20xx年底,在全县各村委会建立信息收集和发布点,通过专线或拨号方式与本镇内网相连,初步建立起县、镇(乡)、村三级信息网络。

(二)加强政府门户网站服务体系建设,大力提高政府行政效能。

1、县政府公众网站。对政府门户网站进行完善和改进,使政府门户网站内容丰富、更新及时、富有特色。根据企业、居民办事的特点和需求,设立简便明了的办事指南和服务栏目,建立表格处理数据服务中心,开发网上联合审批办事系统。逐步增设在线受理,在线服务功能。

适应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做好农村信息化工作,办好为“三农”服务的特色栏目,为农民提供涉农政策、科技知识、气象、农产品市场信息等方面的服务。

2、各乡镇政府,县政府各部门、各单位要逐步在县政府网站上建立二级网站,介绍本单位行政服务职能、办公业务流程等政务公开内容。积极推行网上审批、网上办事等,切实提高办事效率。要确定专人负责,制定网站的日常管理制度和责任目标,建立网站的内容保障工作机制。20xx上半年,建设完善好招商引资网、农业信息网、太和信息港等推介太和的特色网站。具体工作由县信息化领导小组办公室会同有关职能部门共同承担。

(三)推进党政机关办公业务上网,促进应用系统建设。 积极推进各单位业务办理在网上运行,加大信息系统开发应用力度。逐步建立党政主要管理部门的纵向业务网络系统。党政部门要利用县电子政务网络平台,建设各系统的纵向业务网。对各单位已建立的纵向业务系统进行梳理、完善,逐步统一到县电子政务网络上来。 建立党政部门视频会议资源共享系统和服务平台。利用县电子政务网资源,建设党政部门专网视频会议服务系统,逐步实现各类工作会议用网络视频会议方式召开。

建立全县党政部门专用短信服务系统,逐步实现会议通知、情况通报、突发事件指挥等信息通过短信平台快捷、方便发布。

(四)建设“三库一中心”,实现政务信息资源共享。按照国家电子政务总体框架中信息资源采集、更新、共享的要求,从信息资源开发的现有基础出发,逐步建设完善“三库一中心”,全面推进信息资源开发和共享。“三库”是基础数据资料库、党政办公业务文档库、共享信息资源库;“一中心”是公益性信息资源交换服务中心。

(五)建立安全可靠、经济实用的电子政务安全体系。

以安全可靠、经济实用为原则,逐步建立起全县电子政务安全保障体系,重点做好政府门户网站、电子政务内外网络、数据库等三个方面的安全保障,保护政务信息资源不受侵犯。

1、保障政府门户网站安全。一是应用安全技术,确保政府网站网页的不可更改性。二是确保政府网站上公开的政务信息准确性。对发布的信息进行程序限定,限制带有某些不良词汇的信息发布,建立信息发布和审核制度,对在政府网站发布信息的单位及个人进行登记注册。三是各政府门户网站与互联网等要采取逻辑隔离。四是政府门户网站的业务处理和服务内容,采用身份认证技术来解决应用安全性。

2、数据资料安全维护。对全县电子政务网络的数据备份容灾系统统一规划、集中建设、资源共享。要根据实际需要配备备份服务器,实现本地同步备份。

3、逐步建立电子政务安全防护体系。建立网络病毒防治服务体系。全县电子政务网络采用网络防病毒系统,并与单机防病毒软件相结合,构建完整的防病毒体系。建立数据备份和容灾体系。党政各部门对本单位的关键数据必须备份。

四、电子政务建设保障措施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做好规划。

电子政务建设,要在县信息化领导小组的指导下,统一部署,稳步推进。各乡镇、县直各单位要根据本方案的要求,制订好本部门、本单位的电子政务网络建设实施方案,明确责任,狠抓落实。

(二)统一平台,统一软件,稳步推进我县电子政务建设。

电子政务建设要从实际出发,逐步规范业务流程。各乡镇、县直各单位已建成内网的,要主动与县政府网络中心衔接,做好与县电子政务网络平台互联互通。实行全县统一的办公自动化系统,各单位除业务系统外,不得自行开发办公软件,避免重复浪费。各党政部门凡构建跨单位和本系统的网络,都要尽可能依托县电子政务网络,不得自行铺设独立线路和组成传输骨干网。对业务量大,行业和部门管理系统要求高的单位采用虚拟专网技术在县电子政务网上建立专用通道和虚拟专网。

(三)统一技术标准,加强信息安全。

为共享信息资源,实现互联互通,各乡镇、各部门和县直各单位在进行网络建设时遵循国家制定的电子政务相关技术规范;网络建设要注意统一标准,充分考虑网络安全,加强日常安全管理和监控工作。

(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增强电子政务建设的核心能力。 按电子政务技术和管理的特点,建立多层次的人才队伍。要按照国家有关公务员信息技术和电子政务培训要求,加强对公务员信息管理、信息使用能力的培训,提高公务员队伍的信息化和电子政务技能。

(五)多渠道筹措资金,保障电子政务的建设和运行。

电子政务建设资金采取以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筹措资金的办法,确保建设资金投入。 本期县电子政务专网建设新增设施由电信公司太和分公司投资购置,然后由县政府办公室负责统一租用。财政拨款单位电路租用费由县财政按月打包支付;条管单位电路租用费按电信部门规定的标准按月缴纳。

各乡镇、县直各单位网络接入设备的购置资金由各单位自行负责(指光纤转换设备以外的设备,如交换机、电脑及其他设备等)

上一篇:党支部工作条例最新版下一篇:党支部建设的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