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创新

2023-02-05

第一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创新

设计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创新

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也是企业发展的原动力。任何一个企业如若立足于市场经济的不败之地,都必须创新:观念的创新——创新的思维方式、制度的创新——创新的企业组织形式、产品的创新——不断向社会推出新产品,创新是企业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美国经济学家熊彼特曾在《经济发展理论》一书中指出:“创新”是生产要素的重新组合,创新的形式包括五种:①改进一个新产品;②开辟一个新市场;③找到一种原料的新来源;④发明一种新的生产工艺流程;⑤采用一种新的企业组织形式。只有不断的创新设计,才有不断的市场和不断的高额利润。

1.1 设计现状

随着中国经济近二十年来的飞速发展,对于设计的需求也日趋旺盛,同时中国企业对设计的认识也逐渐深刻,由过去对海外产品的简单模仿到如今意识到独特的设计对于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胜所起的决定性作用。创新要求设计公司会用全新的视点关注企业的议题并产生构想为企业寻找新的突破口。我国的市场经济起步较晚,因此企业创新设计的概念并不十分清晰,设计企业的发展明显滞后于世界发达国家。即使进入了市场经济,处在经济高度增长时期,设计也没有像预想的那样迅速发展。对设计观念含糊不清,也导致了我国设计发展道路的崎岖。许多企业为追求效益而“急功近利”,甚至“抄袭”或“模仿”国外的产品,重视了加工技术,而忽视了对开发创新产品的创造性人材与技术力量的培养。

当然,国内也不乏一些在工业设计上做得比较成功的企业,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例如:海尔集团早在1994年就成立了自己的设计公司,长期聘用国外知名专家,每年投入开发设计费用多达8000多万元,不断有新设计的洗衣机、电冰箱、彩电、电脑等产品推向市场,促进集团每年销售额平均以80%以上的速度增长。美的、联想等集团也都成立了自己的工业设计中心,为他们的企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尽管如此,我们的对工业设计的认识和开发,与工业设计本身应有的影响和所应发挥的作用相比,仍远远不及国外。

中国的建筑设计企业的实力与国外存在很大的差距,在创新设计上更是不能与国外的建筑设计企业相比,现在我们国家的一些重大项目反而让国外的设计单位

1.2 设计发展

曾有一位美国教授谈到:50年前,企业是价格上的竞争,如今是质量的竞争,而未来则是设计上的竞争。企业是一个系统,如果说产权设计、战略设计、组织设计、营销设计四项设计造就了企业成功的基础。也就是说现在的市场竞争已经向设计竞争方面转化,而创新是设计的灵魂,他是企业最具竞争力,也是最能体现一个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方面。所以在未来的社会里,设计竞争会越来越激烈。

2 设计管理

随着设计的不断发展,它对于企业的作用也逐渐增大,设计已成为增加企业生产力,使商品具有独创特性的战略手段并发挥其功能,也就是说,设计开始在经营活动中直接发挥作用,设计管理正是使设计有效地发挥这种作用的方法。今天,设计管理已不仅停留在企业自身的管理,如组织、人事、经费、设计方法、程序、评价等的管理,而且更重要的是从企业的总体观念出发,使设计在构筑企业战略和企业文化、新产品开发和新的生活价值的创造性做出贡献。

2.1 设计管理的重点――创新

设计管理在不同的成品周期有它不同的重点,在不同的时期要解决不同的问题。而创新是设计管理中重中之重的任务,每一个时期都不会缺少创新活动。产品的生命周期一般分为五个阶段:开发期、导入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设计管理在不同的阶段参与的设计领域重点不同。

设计管理可以通过概念设计,提出有核心性的概念。比如汽车公司每年提出的概念车,以及在设计竞赛中的概念设计。通过概念设计可以把对未来的设想可视化,从而把概念明确化,从而可以直观地进行判断。通过这种概念的创造与发想,引导技术进行革新,创造出新的核心产品,可以为公司树立真正的核心竞争力。

2.2 创新的作用及效果

80年代的英国,当时首相撒切尔夫人在分析英国经济状况和发展战略时指出,英国经济的振兴必须依靠设计创新。她这样断言:设计是英国工业前途的根

本。如果忽略优秀设计的重要性,英国工业将永远不具备竞争力。英国在这之后,大力发展设计创新,有利的推动了工业的发展,经济也逐步的恢复了活力。日本二战后,从50年代引入产品设计,提出“设计立国”,将设计创新作为日本的国民经济发展战略,从而实现了日本经济70年代的腾飞,使日本从经济落后国家一跃而成为与美国和欧共体比肩的经济大国。1994年海尔集团与GK公司合资建立了海高设计公司,投入5000多万元,长期聘请国外知名专家,进行设计创新,每年投入设计创新费用8000多万元,不断有新设计的洗衣机、电冰箱、彩电、电脑等产品推向市场。海尔产品广泛行销海外世界市场就是一个证明。在洗衣机市场竞争十分激烈的情况下,海尔开发设计出了小容量洗衣机——“小小神童”,不但填补了市场空缺,极大地满足了消费者需求,而且也填补了世界空白。像如此的产品设计创新,其意义不仅仅局限于市场利益,而是带来了整个行业的革新和消费者生活观念与生活习惯的革新。这些高投入获得了高回报,促进集团每年销售额平均以80%以上的速度增长。

以上的事实说明,创新不仅仅能够挽救一个即将倒闭的企业,它更是企业在以后的发展过程中保持竞争优势的决定力量。设计创新活动为他们创造了无与伦比的竞争优势。因此说创新是设计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一点也不为过的。 参考文献:

《企业创新管理理论与实践》,电子工业出版社

《技术创新与企业竞争》,华夏出版社

第二篇:基于企业文化创新的核心竞争力的提升

在当前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都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赢得主动,就必须大力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全面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企业的竞争力具体表现为战略策划能力、组织管理能力、技术研发能力、生产制造能力、市场营销能力和客户服务能力等方面,而其中最核心、最根本的能力,是一种能将各种竞争能力要素进行整合的能力,即核心竞争力。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是造就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动力之源,它不仅能够增强企业内部的向心力和凝聚力,而且是企业应对市场竞争、创建一流企业的内化动力,对企业整体竞争力的提升和对外扩张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因此,企业能否持续地发展,取决于企业能否通过不断加强企业文化创新来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管理文化创新,注重以人为本

人是企业发展的根本,如何通过实施人本管理来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企业必须解决的重要问题。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是强调以人为中心的管理,即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依靠人、发展人和服务人,所以我们在管理中要把尊重员工的个人意愿和企业的经营实际有机结合起来,通过人性化管理机制的有效激励来充分发挥每一名员工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以最大限度挖掘员工的潜能,从而实现员工个人价值目标和组织目标的有机融合。一个员工只有当他被看作是被信赖的人而受到尊重、受到依赖时,他的主观能动作用才能在企业经营活动中得到充分体现。因而通过富有感情交融气氛的管理方式激发员工的工作欲望和工作热情,不仅是企业文化建设的手段和方法,更是企业文化建设的目的和宗旨。

制度文化创新,规范员工的行为模式

制度文化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精神文化的基础和载体,并对企业精神文化起反作用,而制度文化的重要内容是企业的各项管理制度。企业管理制度作为员工行为规范的模式,既是使员工个人的工作行为和非工作行为得以合理进行,同时又是维护职工共同利益的一种强制手段。因此,我们在制定各项管理制度时,要在确保企业生产经营正常运行的前提下,从制度的制定开始,就要充分尊重员工的行为习惯,在执行、评价、激励等环节中,也要把以人为本的管理

思想贯穿始终,全力打造企业稳定和谐的制度文化氛围。

精神文化创新,培育群体行为

企业员工是企业的主体,企业员工的群体行为决定企业整体的精神风貌和企业文明的程度,因此企业员工群体行为的塑造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培育企业员工群体行为除了组织员工政治思想学习、企业规章制度学习、专业技术培训,以及开展文化、体育、读书以及各种文艺活动外,还应包括以下三方面的内容:第一,激励全体员工的智力、向心力和勇往直前的精神,为企业创新做出实际的贡献;第二,把员工个人的工作同自己的人生目标联系起来,有利于员工形成事业心和责任感;第三,让每个员工认识到,企业文化是自己最宝贵的资产,是个人和企业成长必不可少的精神财富,以积极处世的人生态度去从事企业工作,以勤劳、敬业、守时、惜时的行为规范指导自己行为。

组织文化创新,建立学习型组织

建构企业文化,其核心就是要塑造企业的精神文化。企业精神是企业全体员工共同一致、彼此共鸣的内心态度、一致状况和思想境界,而这一切唯有通过建立学习型组织,不断的进行学习培训才能达成。未来最成功的企业将是个“学习团体”,学习型组织发展的潜力主要集中在人的身上,而不在技术、资金、信息等优势上;只有促使所有组织成员不断学习,不断完善自我,员工队伍的整体素质才能提高,才能有效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实现组织的永续发展。

营销文化创新,提升产品的附加值

营销文化指企业在营销过程中所形成的价值观念、行为习俗等文化成果,这种成果被传播给其他组织或个人,并部分被物化在所生产的产品或提供的服务中,以达到“以文兴商”、“以文制胜”的效果。产品的价值文化、包装文化、广告文化所反映的艺术形式和风格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了人们的消费观念和生活方式,也为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提供新的途径。当前,企业仅靠产品的使用价值已远远不够,还必须靠文化的亲和力来提升产品的价值,要将企业文化寓于产品的设计、生产、包装、经营等环节中,把高知识含量的产品与知识化营销方式结合起来,增加产品的附加值。

第三篇:基于创新文化的企业核心竞争力构建研究

为了响应号召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理念,为了栽培新一代的创新人才,为了在未来的就业竞争中占据优势,本学期我们开设了《创新文化论》,在胡老师的带领下我们通读了这本书,了解了什么是企业创新文化?企业创新文化的核心和灵魂之所在,企业创新文化的价值观和创新的哲学理念,向我们展示了企业创新的理念的培养,如何能够有效快速的利用创新带动企业的发展,同时也让我明白了创新理念的重要性,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更加注重创新思维的训练与培养。

随着经济全球化,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新技术的快速传播,一个企业也不能完全靠提高质量,提高生产效率来带动企业的长久发展,这种方法也只是短暂的,转眼即逝的,不能够长久地带动企业的发展。那么如何能让企业能够得到长久发展呢?经验告诉我们,只有创新才能发展“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动力”。正如比尔盖茨所说:“企业繁荣中孕育着毁灭自身的种子,要防止这种毁灭的唯一对策就是坚持不断创新。”而构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最有效、最根本的途径,那就是创新,只有创新企业才能赢得更多的市场,收获更多的经济效益,如果一个企业连一点创新意识都没有,那么它必将退出历史舞台,走向衰亡,被激烈的市场竞争所淘汰,企业有了创新,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创新好比人的血液,是企业发展的源泉,是企业发展的动力之所在,企业创新是企业发展的根本,企业文化则是企业生存得根本,培养一个企业创新理念和企业创新你氛围则显得尤为重要。 在各企业激烈竞争的今天,越来越突出了创新的重要性,如果一个企业能够自主研发创新,他就能生存,而在这当中,创新人才则被视为企业最重要的资源,而建立激发创新人才的企业,创新文化氛围则更加重要,那么如何才能有效地创造出一个良好的企业创新文化氛围呢?关键就在于企业管理制度的建立于完善,构建一个有利于创新的现代化企业制度,要使其从“物化管理”转变为“人化管理”,从而从创新管理人员自身创新素质的提高等方面入手,做到尊重人才,尊重知识,激励创新的创新文化氛围,以适应企业的发展的需要。创新文化氛围的营造,当今世界做的最好的要数美国,他们崇尚科学,崇尚自由,个人主义,实用主义盛行,造就了美国人喜欢冒险,乐观自信的性格,从而敢于创新,勇于创新,而在我国,一些创新的人才却被扼杀在了摇篮之中,认为那些敢于创新的人是爱抢风头,对创新失败的人,不但没有鼓励反而受到领导的批评,有时还会给予一定的经济处罚,甚至是下岗的危险。从这种种方面导致了过人不愿也不敢再去大胆的创新了,在这种情况下,当下首行而且必须为企业创新文化氛围的营造创造一个良好的条件。只有这种引导不断创新氛围里,每一个人的创新积极性才能更好的被调动起来,真正做到全民参与,鼓励员工在个人的学习成长和日常的工作中要有新的创意,让每个员工都有一种创新意识,具有创新观念,这样才有利于企业创新文化的建设。

企业创新文化的建设具有很重要的作用,它是一切创新的前提和动力的源泉,它能推动创新的发展与实现,能够使企业具有蓬勃向上的创新精神,能够保证创新在企业内能够健康的发展。另一方面,建立创新文化,能够加强企业的综合实力,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率,从而推动整个社会的进步,促进国家经济的发展。企业创新文化的建设能否得到成功,它的关键之处就在于能否建立一个公正合理,能激励企业内部员工的生产积极性的用人制度,是否能够做到人尽其才,各尽其能,创新发展,各个员工在各个岗位能够团结一致,众志成城,齐心协力地以企业的发展为最终目标而努力奋斗着。其中企业创新文化建设的核心是企业创新精神文化的建设,他是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活动中形成的独具自身创新特征的意识形态和文化观念,是与企业的个性相结合的一种群众意识,如果一个企业没有了创新精神文化,则企业只会被动的进行创新,得不到真正意义上的发展,企业有了创新精神文化则企业就能够自主的创新,才能拥有尖端技术,才能稳重,繁荣的发展。

在企业创新中,创新人才是关键,只有一个好的创新环境才能培养出创新人才,可以看出创造创新环境的至关重要。拿二战后的日本来说,受战争的影响,物质经济空前的匮乏,加上美国在其本土投放的两颗原子弹,一个国家基本毫无经济活力,但他为什么在后来短短的几十年里,经济却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制国家。这与他们当时人才的培养是离不开的,在二战以前,日本就特别重视教育,注重人才的培养,战后的物质是没有了,但他们有的是技术创新人才,以至于后来的发展,在这当中建立激发创新人才成长的企业创新文化氛围则显得更加重要。而在我国由于长期以来的各方面的种种原因,对企业人才的培养却忽视了对企业创新文化的营造,很多的国有企业包括一些民营企业都缺乏创新的核心价值观,更别说是维持一个创新的良好运行机制了,有了企业人才资源,没了企业创新的活力,是不能使企业得到发展的。企业有了创新而没了企业的创新人才那是万万不可的。只有这两方面有机的组合到一起,才能使企业在新一轮的市场竞争中获得较大优势,并长久发展,在知识经济的时代,许多企业都已经认识到人的重要性,不会简单的认为人只是赚钱的工具,只会认为人是企业最大的财富,是企业的发展资本。

创新环境的建设不是一代两代人就能建设成功的,甚至是要花掉几代人才能建设成,而这一建设的成功,将是空前绝后的,像英国工业革命的产生,美国的电子技术的发展,日本后来的崛起,哪一个不是靠创新发展起来得,也让我们这些发展中国家意识到唯有创新技术才能使国家繁荣富强,国家的经济建设才能飞速前进。

江泽民同志曾说过:“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创新是人类历史进步的本质,创新是知识经济发展的强劲动力,一个民族如此,一个企业不更是如此么”。记得今年的暑假我去了江苏一家民营机械加工厂打工,这家厂也是当地一家规模最大,最具有影响力的厂家之一,它的产品远销国外,年收效率为几千万,我想这与他们的企业管理机制和创新文化塑造所分不开的,无论是在经营制度,生产管理及新产品技术的研发,在各个部门之间,以研发部即创新部,销售部为核心,以生产部为主体,构建了一个统一的整体,各部门相互独立却又紧密相连,谁也离不开谁,相互影响着彼此,在我看来,他们的创新理念和体制机构完善是非常好的。能够很好的以研发部的创新理念带动企业的内在发展,以一个全新的姿态来面对市场的竞争压力,以至发展的越来越好,关键就在于他们重视了技术的开发,注重了员工素质的培养,注重企业文化的输入。

创新是企业发展的灵魂,是企业进步的阶梯,是使企业得到发展的活力,韦尔奇曾说:“如你想列车再快十公里,只需加一马力,若想车速增加一倍,你就必须更换铁轨了。资产重组可以一时提高公司的生产力,但若没有组织制度上的改变,则无法维持企业高速发展的战略主动。”这就告诉了我们,创新是有前提条件的,不是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能创新的,创新企业总是在建立了具有创新环境下发展起来的,有创新文化背景的支持,有创新的源泉,如上海的家化公司他们公司的生存理念就是创新创造生存力,光有生产力没有创新,再好的公司也只是昙花一现。

从另一个角度,我们又不得不去思考,现在有的一些大的企业,在他的发展生存时也注重了创新,也有一定的创新环境,但最终还是在众多的企业的激烈竞争下站不脚而倒闭了,是的,光有创新是不够的,何况是停留在创新的表面,要有实质性的创新,企业创新是最终的结果是使企业具有企业核心竞争力,只有拥有了企业核心竞争力,企业才能得到真正意义上的发展,那么什么是企业核心竞争力呢,它是在一定历史条件下,有本企业通过创新,自主开发的一项专有技术,别人是学不会的,难以模仿的,像美国的苹果公司,像可口可乐,肯德基,虽然别人能够仿照,但找出来的东西却是畸形的,不一样的,之所以可口可乐在饮料界能够发展到今天,就是因为他具有他自己独特的核心技术,饮料的秘密配方,别人是怎么也创造不出哪个味的,所以直到今天可口可乐饮料的配方也只有公司内最高且为数很少的几个领导知道,是他们把握了机遇,经受住了这么多的考验,最终拥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而构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有效,且唯一的途径那就是创新,而企业的创新文化在一定程度上支撑着企业核心竞争力,否则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就不会长久,通过企业创新文化的塑造,企业核心竞争力则变为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致胜的法宝,也就能够使企业得到发展。

按照传统的企业办理模式,一个企业拥有了创新人才,掌握了核心技术,还要靠一定的手段来打响企业的知名度,当今世界,最有效最直接的方法就是做广告,其实也可以通过企业自身的形象来提高企业的名气。

我想在当前形势下,开设这么课是很有必要的,这也正好响应了胡锦涛总书记在北大一百年校庆上的演讲。要务实,创新,做个新型人才,一个创新的世纪接班人,一个国家需要创新的人才能得到更好的发展,一个民族才能进步,从我们的校训中也可以看出要实践,要创新,创新真的很重要,而我现在最缺乏的是什么?是创新!以后走上了工作岗位,缺的是什么?是创新!创新对我们来说,是必须培养的。营造创新氛围,构建创新思维,不管是对自己还是以后走上了工作岗位,都是有意义的,是的,我们不能做的像瓦特,爱迪生,牛顿那么伟大。我们只是个平凡的人,但平凡中也透露着创新的韵味,像我学得是机电专业的,以后和机械接触的较多,如果不会创新,不敢创新,很难在企业得到发展。如果思维敏捷了,敢于创新了,比如说一些机械经过自己的一番改革,领导采纳了意见,经过改组加工之后,机械的性能变好了,加工更精确了,或更节省时间了,肯定能得到领导的重视,得到企业的中庸,从而推动企业的发展,个人的发展也就可想而知了。

教学是短暂的,学习确实长久地,虽只有为期六个星期的课堂教学,但对我们来说意义深远,创新的理念常驻我心,不管是在以后的生活,学习和工作中,要时刻注重创新,敢于创新,创造出一个良好的创新氛围,使自身得到发展,以带动企业的发展,国家的进步。

第四篇:技术创新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

张聪

(.沈阳化工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工商管理专业,0702;)

摘要:当今市场经济中,如何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已经成为企业面临市场考验的重要问题,要想在这生死博斗中站住脚,生存和发展下去,技术创新将成为提高企业核心竞争能力的关键。但是目前,提高技术创新能力依然存在许多困惑和难点,传统观念的限制;资金投入的不足;市场变化快;管理人才紧缺都成为限制因素。那么面对当今竞争激烈的国内外市场,我们通过要增强企业的创新意识; 增加R&D经费投入,以及结合市场和培养人才的途径来解决。

关键词:技术创新;企业;核心竞争力;

在世界经济逐渐一体化的今天,企业间的竞争已不再停留于规模、营销额和市场份额等指标体系之上,而更多地在不断选择、培育和强化自身“核心竞争力”。中国加入WTO以及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中国企业越来越面对市场,而面对的这个市场不仅仅是我们传统意义上的国内市场,而是一个国际市场。当然,这时的中国企业也变成为国际性企业,更加激烈的国际竞争将更多发生在国内,面对来自世界巨型企业集团竞争对手,中国企业若不去提高自身“核心竞争力”,其前程是不可想象的。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竞争作为市场经济的必然产物,迫使每个企业服从它的制约。竞争的结果是汰弱留强。随着国内市场的对外开放程度将进一步扩大,国内市场的竞争将更加激烈,在经济全球化的条件下,中国企业原有的一些优势如廉价的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等将逐渐被冲淡与边缘化,从而给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营造带来诸多的困难。中国企业在加速国际化的过程中,要想在这生死博斗中站住脚,生存和发展下去,技术创新将成为提高企业核心竞争能力的关键。“十七大”提出的科技发展观,为企业的创新发展指明了方向,国家并提供了大量的科技创新发展基金。可以说企业科技创新发展进入了最佳的发展时期。

为了鼓励企业技术创新,使企业重视创新,了解技术创新的意义,《商业周刊》再次和波士顿咨询集团联手,评选出了第二张年度创新企业25强排行榜。共有1000多名企业高级主管参加了这次全球调查,使之成为迄今为止在这一问题上最深入的调查。仔细读读上榜企业,你会发现,企业的类型各式各样,自然,它们的创新内容也不尽相同。其中不乏技术创新者,比如,“黑莓”手机制造商ResearchInMotion公司。

1999年年中,RIM开始提供黑草莓企业服务器,作为企业邮件无线化的网关,使得大量商务人士喜欢上了这种Push email的概念。2002年11月,黑草莓将技术授权给诺基亚,把黑草莓邮件接收器集成到它的手机上,作为一种软件功能来提供,从此其市场发展开始一日千里。 现在在财富500强企业中,黑草莓已

1经成了无线电子邮件的代名词。它的成功不是偶然,除了归功于公司管理之外,更重要的是在于它打破了传统技术的限制,技术创新出新型邮件接收器,从而带领黑莓走向成功之路。

技术创新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在广东经济发展中尤为显著。

近年来,广东的技术创新优势企业一直呈良好运行态势,去年,经认定的全省前三批技术创新优势企业69户(实报65户)工业总产值累计1861亿元,同比增长14.3%;销售收入累计1202亿元,同比增长10.4%。在这种态势下,这些企业对技术创新的执着也有增无减:全年研发投入累计40.5亿元,同比增长高达31%。

科龙有两次很有代表性的经历。一次是六年前欲聘请一家德国企业为其改造生产线,但对方却开出天价和苛刻条件,以致科龙放弃聘请;另一次是四年前科龙派员赴日本商谈“果菜中心藏”、“自动制冰”等新技术的引进,但对方却将所有有价值的新技术全部封锁,只提供一种普通的无霜冰箱产品。科龙终于看清:单纯的技术引进时代已经过去,没有自己的技术创新就无法办企业。在与德方企业谈判失败后,他们自己动手改造了生产线;而在赴日引进技术未果后,公司花一年多时间自主开发,在智能化制冷、节能保鲜、模糊控制等领域均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近年来,科龙公司每年都推出新开发和改型的冰箱产品数十个,并拥有了600多个型号的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

技术创新是一个企业拥有主动权的必备条件。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靠“引进”起家的广东风华高新科技集团公司将此铭刻在心。当广东大力实施“产学研联合工程”时,风华公司又大力引进人才组建国家级和省级技术中心,并依托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大搞技术创新。几番努力之后,公司不仅拥有了自主知识产权的项目100多项,还使公司的技术从“引进”阶段迈入了“被引进”阶段。

技术创新还是广东不少国企改革的成功经验。20世纪80年代中期,珠江钢琴公司头一次参加德国法兰克福国际乐器博览会,只有一个摊位,而且门可罗雀;如今它再次参加法兰克福和美国洛杉矶的国际乐器博览会,却是十几个摊位一字排开,而且个个门庭若市。公司专家说,近年来,公司确立日本YAMAHA为“靶子”,对其进行技术与工艺“解剖”,又投资5000多万元添置检测、科研仪器,新建6000多平方米的技术中心。在这里,研发经费有保障,项目开发的时间目标与质量目标、项目成败等皆与经济效益挂钩。通过这一机制,公司的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每年都开发七八个新产品(新品种),技术开发成功率达100%。

由此可见,技术创新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前提和决定性因素。企业技术创新首先是产品技术开发的创新,产品的技术性能的提升决定产品在市场中的品牌和定

位,也决定企业对市场的依存度,围绕产品技术创新必然伴随着理论突破、加工工艺的改进和创新,新材料、新工艺的推广、使用,各种新技术的集成使用和转化,以及人才的培养,所以企业技术创新既有专项突破,同时也会带动综合能力、系统工程的发展和进步。技术创新最终必然推动系统工程的发展,系统工程的发展必然为技术创新奠定坚实和可靠的基础,但是当前在企业技术创新中仍然存在不少困惑和难点。

困惑之一,对于传统成熟的专业企业,经过上百年的发展,理论比较成熟,结构比较完善,门类比较齐全,无论是门类、理论、结构上要突破传统都不容易,首先突破传统观念就不容易。

难点之二,对于一般中小企业财力薄弱,对技术开发、创新想开展但投入不足,研发经费不到位,工作难开展,奖励机制难推行,工作积极性难持久保持。

难点之三,选题难,企业创新项目的选择决定成败与结果,没有充分考虑到未来市场需求的改变,和市场脱轨,通常创新试制周期少到一年半载,多到

二、三年,市场变化快,风险大。

难点之四,领军式人才难寻。所谓领军式人才,就是要有很深的专业造诣,有丰富的综合知识,有很强的组织协调能力,有献身精神,有不屈不挠的斗志,综合素质高,培养选拔这样的人才比较困难。

由于存在以上的困惑和难点,那么面对当今竞争激烈的国内外市场,我们又应该如何提高技术创新的能力呢?

1.要增强企业的创新意识

良好的企业文化是企业进行技术创新的一种动力,又是实现创新目标的一个重要保证。

(1)树立“危机意识”,让员工明白不创新则亡的道理。美国知名企业家比尔·盖茨在公司网上发布信息:“微软公司将在18个月以后宣布倒闭。”一时间令全体员工哗然,几天后,比尔·盖茨出面向员工解释说,这是根据“摩尔定律”做出的假设,IT产业技术更新太快,18个月为1个周期,目前,微软公司面临的市场压力巨大,若没有技术创新的危机意识,恐怕倒闭就在眼前。微软公司就是通过“制造”危机使公司员工时刻保持“危机感”,为企业进行技术创新营造一种氛围,从而不断焕发企业全体员工的创新活力。

(2)营造“人人思创新”的环境。首先,企业家是技术创新活动的主要倡导者、决策者和组织者,负有创新的重任。因此,企业领导的素质要提高,要有敢于创新、敢于开拓、敢于冒险的精神,积极参与技术创新活动。其次,在企业中培育一种拥有者意识,让员工感到自己是企业的主人,自己是在为自己的企业奋斗,员工的创新热情和创新想法要被充分尊重和保护,让员工时刻想着创新。

(3)在企业中建立体现创新精神的速度文化。新经济时代是“快鱼吃慢鱼”的时代,速度往往是成败的关键。“速度”就是最先发现最终消费者并能最先满足最终消费者的需求。在企业建立速度文化,就是要营造出充分发挥知识和智能效率的企业文化氛围,在快速变动的商业环境中提供员工最快速的反应机制,让员工充分发挥潜力,主动掌握不断流动的信息所透露的商机,并能使其顺利到达需要的人。

(4)营造一种宽松的、相互支持并且富有情趣的氛围。人们愿意在宽松的、相互支持并且富有情趣氛围的环境中,进行创造性的工作,并为共同的目标努力奋斗。

2.要增加R&D经费投入

R&D活动是企业进行技术创新的龙头,对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起着带动的作用,是高科技企业富有生命力的保证。因而一定要舍得投入,要保证把企业折旧和利润的绝大部分作为R&D的投入。

高科技企业除了依靠自身的积累之外,还应广泛地多渠道筹集资金,可以通过吸引技术入股、吸引社会的风险投资机构投资、上市发行股票、发行债券等方式融资。

3 .科研立项要与市场相结合

高科技企业的技术创新追求的是效益水平而不是技术水平,因为企业不同于科研机构,企业更关注市场价值,因此企业应根据市场需要进行科研立项。

企业所有员工根据自身能力掌握的市场情况等均可申报研发项目,经企业技术委员会批准立项的项目,通过企业内部招标、自由组合、企业指定等方式,可以跨部门组成项目小组,小组负责人对技术委员会负责,所需项目经费由企业解决。项目完成后,项目小组要对产品进行试生产,并对试生产出的产品负责试销,开拓市场。经试销效果良好的产品,才可以正式生产。另外,可以广泛发动群众,鼓励职工主动收集分析信息,发现市场,寻找项目,使全体职工都参加到发掘市场的工作中来,可以较好地弥补管理层专业面、信息渠道、准确性等方面的不足。

4 提高企业对技术创新的管理水平

(1)重视高科技人才,提高人力资源管理水平。科技人才是创造新技术的开拓者,也是新技术转化为新产品、新产业的实践者。科技竞争的实质是人才智力的较量。海尔集团总裁张瑞敏说:海尔集团追求的“第一产品”是企业人才,而销售出去的家电等则是“第二产品”。因而,高科技企业首先应该想方设法拥有一批高科技人才。高薪是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一种最简单的办法,但其时效性是有限的,而强化企业的用人机制和激励机制才是长效的。提高人力资源管理水平的做法有:第一,对科技人员实行动态管理,定期考核、聘用,并鼓励科技

人员在公司内部流动,人员可以按课题需要动态组合,合理配置。第二,奖励与激励相结合,效益分配与实际工作挂钩,要重奖有突出贡献的科技人员。同时奖惩结合,赏罚分明,这样才能真正达到激励效果。但奖惩要建立在科学评估的基础上,因而企业要建立一套科学的、切实可行的评估体系,并且在执行过程中一定要做到公正、公平、公开。第三,企业还应为员工创造培训、晋升条件,每年按计划选送员工外出学习培训,同时大力支持员工在职学习提高,特别要注重培养懂技术、善管理的复合型人才。

(2)建立科学的组织结构,提高各部门协调能力。根据1988年对美国41家大型公司的调查发现,成功的公司比失败的公司平均要少4个管理层数。据有关专家分析,高科技手段的应用可以使企业的管理层次从原来的6~7层减少到2~3层。这表明,对于高科技企业,管理层次的减少不仅不会造成管理失控,反而能加强企业各组织部门的协调能力,并且降低了企业的管理成本,提高了管理效率。另外还要打破企业中的生产、研发、销售部门之间的壁垒,实现开发、生产和市场的有效结合,让这些职能部门不再单独为企业服务,而是很多部门结合起来共同为企业服务。

(3)完善信息网络,强化信息管理。信息条件是影响企业技术创新成效的关键因素,企业要注重采集相关技术的最新动态、发展趋势等信息,并对这些信息进行优化和处理,在此基础上才能做出正确的创新决策。企业还应为员工搭建信息交流平台,加强技术人员与生产、销售人员的联系,相互沟通信息,使研发人员及时、准确地了解市场情况和技术发展情况。

5 注重与其他单位的合作

新经济时代是一个讲求合作、共享、多赢的时代,对于高科技企业来说则更不应该“闭门造车”,要加强与外界的联系。多与其他企业进行资金、技术、生产等领域的合作,可以实现资源的互补与共享。与高校、科研院所主要是进行技术方面的合作,因为高校、科研院所的科研实力比较雄厚,其科研成果也是比较成熟的,与他们合作,会获得较高的技术起点。企业还可以与社会中介机构合作,这些中介机构可以为企业提供技术项目信息、技术信息和资金信息,发布政府采购和科技招标信息,为技术信息提供完整的、多方面的服务,包括竞争趋势信息,建立行业产品销售排行榜等。另外企业研发成果的中间试验阶段可以交给社会上的中介机构完成,这样可以降低技术创新的成本和风险。

只有不断的进行技术创新,才能使企业在变换莫测的市场经济滚滚风云中不被淘汰。技术创新为企业带来的经济利益不容小觑,于此同时为经济领域带来空前的进步,因此技术创新当之无愧的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

参考文献

[1] 傅家骥.技术创新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8.

[2] 杨晓峰,杨晓荣.技术创新——中国企业核心竞争力经典[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

[3] 峰岭.高科技企业的技术创新理念[J].中外企业文化,2000(2):59-60.

第五篇:管理创新是国有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源泉

在经济全球化和我国加入WTO的新形势下,国有企业要加快发展,必须拥有核心竞争力。核心竞争力是企业竞争优势的根源,是企业发展壮大的基石。而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形成,离不开管理创新,管理创新是国有企业蠃得核心竞争力的动力源泉。

管理创新在培育国有企业核心竞争力中的重要作用

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同样,一个企业如果没有创新能力,就很难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立於不败之地。企业创新活动主要包括制度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三个方面,而企业制度创新、技术创新归根结蒂都要通过管理创新来实现。管理创新对企业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党的三代领导集体都非常重视国有企业的管理创新问题。毛泽东同志指出,所有制问题基本解决後,国有企业最重要的问题是管理问题。他强调干部要以普通劳动者的姿态出现,与工人建立平等关系,要改革束缚群衆积极性的不合理的规章制度。邓小平同志一贯关心企业领导体制和管理体制的改革和完善,提出要有准备、有步骤地改变党委领导下的厂长负责制,实行厂长(经理)负责制。他强调企业管理是一件大事,一定要抓好。要健全企业经济责任制,把权力和责任统一起来,发挥主动性和创造精神。江泽民同志更是重视企业管理创新,他强调国有企业第一是管理,第二是管理,第三还是管理。并指出有没有创新能力,能不能进行创新,是当今世界范围内经济和科技竞争的决定性因素。这些真知灼见爲我们诠释了这样一个道理:管理是企业永 的主题,创新是企业前进的动力。时代在发展,管理创新必须与时俱进。

当前,国有企业管理创新的中心任务在於培育核心竞争力。核心竞争力是建立在企业核心资源基础之上,企业的智力、技术、産品、管理、文化的综合优势在市场上的反映。它就像一棵大树发达的根系,能使树干粗壮、果实累累,有了它企业就有了牢固的根基和茁壮的生命力。核心竞争力对企业的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功能:一是规范改造功能。规范改造是形成核心竞争力的途径,核心竞争力又促进企业规范改造,两者具有双向互动关系;二是效益增长功能。核心竞争力是市场竞争的“重磅炸弹”,能帮助企业战胜对手,获取稳定的超额利润;三是持续发展功能。核心竞争力是企业前进的“发动机”,能爲企业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促进企业长期稳定地发展。而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这些功能,都可以通过管理创新来获得。管理创新对国有企业核心竞争力形成发挥着以下三大作用:

(一)管理创新是国有企业实现规范改造的有效途径。

党的十五大以来,国有企业的改革与发展取得了长足进展,但与国外先进企业相比,仍然存在较大差距,企业普遍缺乏核心竞争力,突出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企业规模小,在我国经济发展中,还缺乏一批能够支撑和带动经济结构优化升级的大企业和企业集团,我国520户国家重点企业的销售收入之和,仅相当於世界500强前两名(美国通用汽车、德国克莱斯勒)年销售收入之和的98%,差距十分明显;二是运行质量差,特别是国有中小型企业存在的问题很多,据有关部门材料,目前我国国有中小型工业企业超过5万户,职工人数约1400万人,盈亏相抵已连续5年净亏损。在流通领域中,除粮食企业亏损挂账2000多亿元之外,国有物资企业和商业企业也已连续多年亏损,形势不容乐观;三是盈利能力低,我国企业的盈利能力不尽人意,从1998年世界500强的统计资料看,中国石化集团(73位)总收入达340亿美元,利润仅有1 94亿美元,在石化行业27家入榜

企业中利润排在倒数第7位;收入利润率仅爲1%,排在倒数第6位,这与排在第一的埃克森石油高达6%的收入利润率形成鲜明对比。这些问题都表明,我国国有企业在新世纪的改革之路仍然相当漫长,发展任务依然十分艰巨。对国有企业进行规范的公司制改造,增强国有企业核心竞争力,这是国有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时代呼唤。要实现这样的目标,关键在管理创新:惟有实行管理思想创新,才能摒弃陈旧观念,引进先进理念,启动管理思维;惟有实行管理制度创新,才能突破传统体制,建立现代机制,带来管理活力;惟有实行管理组织创新,才能超越僵化模式,优化组织结构,提高管理效能┅┅总之,管理创新能带来企业系统的革新,是企业实现规范改造的有效途径。

(二)管理创新是国有企业实现效益增长的重要法宝。

企业作爲经济组织,以实现效益最大化爲自身奋斗目标。而推动企业效益增长的驱动力主要来源於两个“轮子”:一是管理,二是技术。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管理高於技术,这就是通常所说的“三分技术,七分管理”。企业效益状况与企业管理水平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效益显着的企业一定是管理出色的企业,如沃尔玛在企业内部管理上遵循“日落原则”,海尔在内部管理上遵循“日清日高”原则,都突出了工作紧迫感,强调今日事今日毕,异曲同工的管理之道造就了两个同样卓越的企业。反之,效益低下的企业一定是管理有着漏洞的企业,如在国内曾经辉煌一时的猴王集团、亚细亚集团,其流星般殒落的命运,向世人昭示了管理“黑洞”必然带来的惨重代价。而美国王安公司、英国巴林银行的破産,更是告诉人们,即使是成功的跨国企业,也承受不起管理漏洞的侵蚀。再审视我们的国有企业,其亏损、破産、低效的根源,固然有着体制的弊病,但管理落後也是重要原因:管理观念的落後导致企业缺乏开放竞争的意识,使企业保守经营、错过机遇、丧失市场;管理制度的落後导致企业经营管理失控,“跑、冒、滴、漏”现象严重,国有资産大量流失;管理手段的落後导致企业人浮於事、负担沈重、效率低下┅┅凡此种种,使国有企业效益增长受到了严重制约。通过管理创新,着力解决国有企业管理中存在的观念不新、机制不活、手段不力等问题,使国有企业的效益增长获得观念支援和机制保障。管理创新必然促进国有企业的效益增长,如战略管理创新能使企业获得长期效益,成本管理创新能使企业获得直接效益,形象管理创新能使企业获得间接效益。

(三)管理创新是国有企业实现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

着名管理学家德鲁克认爲,现代企业管理的一项基本职能就是创新。创新是知识经济的本质特徵,也是企业生存和持续发展的灵魂。富於创新精神是美国企业的基本特徵,美国的企业和企业家都十分推崇管理创新,认爲企业“不创新,就死亡”。他们从不陶醉在已有的成就之中,也不墨守成规、安於现状,而是时刻有一种强烈的忧患意识和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危机感,普遍视创新和变革爲企业最高价值,在创新和变化中寻求和把握机会。凭藉这种执着的创新精神,英代尔公司得以长期雄居世界晶片市场王座,微软公司始终控制着软体市场的主动权,可口可乐公司称雄全球饮料市场,麦当劳独领世界速食文化风骚┅┅创新成爲美国企业纵横国际市场的不败秘诀。我国的国有企业脱胎于传统的计划经济,观念落後、机制僵化导致一些企业因循守旧、墨守成规、固步自封、停滞不前,企业的成长受到抑制,有的甚至走向衰老死亡。通过实施管理创新,启动一潭死水,引进涓涓清流;去除陈腐之气,注入新鲜活力。加速企业新陈代谢,促进企业持续成长,使企业永葆蓬勃生机。长虹集团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军工企业发展成国内彩电行业的“航空母舰”,红塔山集团从偏僻西南的一家地方小厂发展成国内烟草行业的“龙头老大”,其成功的经验都离不开管理创新。

通过管理创新培育国有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主要途径

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因而管理创新是一项系统工程的创新,主要包括管理观念、管理制度、管理组织、管理文化、管理技术等方面的创新,它们构成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决定着管理创新的实践效果,也直接影响着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形成。爲此,企业管理创新应当坚持以下主要途径:

(一)以观念创新爲先导,拓宽管理视野。观念是行动的先导,先进的管理观念总会带来先进的管理模式,而落後的管理总是与落後的观念紧密相联。因此,管理创新首先要求在观念上进行创新。观念的创新是企业一切创新活动的动力之源,海尔“只有淡季的思想,没有淡季的市场”、“永远战战兢兢,永远如履薄冰”、“人人是人才,赛马不相马”等一系列观念的创新,成爲海尔超常规发展的强大动力。管理观念的创新要求我们必须树立四种眼光:一是世界眼光,不能将管理视野局限在一个地区、一个国家,而应放眼整个世界,关注世界的风云变幻和发展动态,这是经济全球化的客观要求;二是时代眼光,牢牢把握时代脉搏,密切关注当代企业管理领域出现的新趋势、新动向,使管理紧跟时代步伐,打上时代烙印;三是辩证眼光,理性看待管理中出现的正负效应,合理使用管理手段,发挥管理最佳效应;四是发展眼光,时代在发展,管理也在发展,必须顺应时代潮流,使企业管理与时俱进。

(二)以制度创新爲基础,增强管理活力。管理制度的创新能爲企业带来持久深远的影响。美国工程师弗雷德 克 温斯洛 泰罗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创造性地把科学方法引入管理实践,提出了工作标准化和科学管理,创立了影响深远、惠及後人的泰罗制。在泰罗之後,虽然各种管理思想层出不穷,但其核心思想通常都可以在他的着作和实践中找到。即使在人类进入新千年的今天,泰罗制仍然闪烁着科学的光芒。

(三)以文化创新爲灵魂,塑造管理特色。从管理科学的发展来看,管理经历了三个阶段,即经验管理阶段、科学管理阶段和文化管理阶段。目前,文化管理是管理的最高境界。文化管理的内核是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是企业独特的经营理念、企业精神、组织形式、管理风格和员工素质的综合体现。文化是企业不老的灵魂。没有文化,就没有合力;文化不老,企业才能永生。持之以 的企业文化建设能发挥凝聚力、生産力、形象力的作用,先进文化与企业管理的有机结合,必然给企业管理注入无限活力。

(四)以组织创新爲保障,优化管理模式。企业管理组织的创新包括组织机构的基本形式、部门设置、权力分配、岗位设立、人员配备等方面的创新,它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管理水平、管理效率和管理成效。在当今复杂多变的市场经济环境中,一个高效灵活、适应性强的管理组织是企业快速应变市场的重要保障。当前,国有企业管理组织的创新必须坚持“精简、合理、高效”的原则,通过减少管理层级,压缩职能机构,裁减富馀人员,增强机动性能,建立起一种紧凑而富有弹性的新型团体,最大限度地发挥管理组织的效能。

(五)以技术创新爲动力,提高管理效率。目前我国企业界存在一个认识上的误区,认爲技术创新就是指生産技术的创新,而往往忽视了管理技术的创新。生産技术是企业打造名牌、蠃得市场的前提和基础,管理技术是企业完善管理、提高效率的强有力手段,两者都直接影响着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形成。管理技术包括硬体技术和软体技术两方面的内容。管理硬体指的是管理设施、设备、手段,如:监控设备、通讯设备、办公设备等;管理软体指的是管理理论、方法、经验,如:麦格雷戈的“X─Y理论”、马斯洛的“需求层次决定激励方法”、张瑞敏的“斜坡球体理论”等。管理技术的创新对企业的管理成效发挥着事半功倍的作用。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高新技术、管理思潮广泛渗透到企业管理的各个环节,谁率先进行技术创新,率先引进先进管理方法、手段,谁就会在竞争中处於优势。这就要求我们的国有企业必须加大科技创新和资讯化建设力度,积极主动地将先进管理成果转化、应用到企业、管理的各个环节中。

上一篇:区域经理先进事迹材料下一篇:企业内部管理标语口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