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台梭利教育的利于弊

2023-01-21

第一篇:蒙台梭利教育的利于弊

小学生上网的利于弊

我认为,小学生上网的利大于弊。

网络世界资源共享,它就像一个聚宝盆,在我们小学生眼里:网络可以让你可以从中最快地查找学习资料,可以学会更多课堂外的知识。

网络,是你获得信息的最快方法。他让全世界变成一个“地球村”,它的速度远远地超过飞机、火车,甚至火箭。网络,是一个现代人的标志,用一句不好听的话说:你不用网络就太out了。

我们现在已经进入信息化时代,我们21世纪的小学生难道只读圣贤书,不闻天下事吗?现代意义上的文盲不再是指那些不识字的人,而是不懂电脑脱离信息时代的人。

网络有坏处,那是我们自制力不强,所以我们要加强我们的自制力,以防被电脑给毒害了。

第二篇:大学生打工利于弊

各位主席,评委.对方辩友及在座的所有同学:大家晚上好!

很高兴能和对方辩友一起讨论关于大学生打工利与弊的命题,我方观点是大学生打工利

大于弊。

开篇立论,概念先行,所谓大学生打工,就是在合理分配时间的基础上,通过为特

定组织或个人付出体力和智力劳动而得到物质和精神回报的实践活动。它不需要整天都工

作,只需在课余时间里进行。衡量大学生打工利大弊大的标准在于打工对大学生自身发展所

起到的作用是促进还是阻碍。我方认为在校大学生打工利大于弊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从自身能力看,大学的学习包括理论学习,以及实践体验学习。我们既要高质量

地学习,又要全面的学习。著名教育家卡耐基说过:未来人才的标准是人际交往能力75%,

而学历只有15%。徐特立曾说过勤学简工的意义还在于他能够培养和发挥青年的创造性和

才能。而打工无疑是获得人际交往能力,培养创造性的最佳途径

第二。从动手能力看,我国应试教育的弊端就在于不能培养时间型和创造型的人才。我

国诗人朱熹曾说过人生伟业的建立,不再能知,而在能行。大部分的学生动手能力弱,理论

知识与实践操作严重脱节,社会经验少,思想肤浅,眼高手低现象极为普遍。而打工无疑又

是大学生积累社会经验提高动手能力的上佳途径。

第三。从物质角度看,近年来教育对高校收费作出了进一步调整,打工无疑成为家境窘

迫的同学减轻家庭负担缓解经济压力的有效途径。对于家庭宽裕的同学,打工所得可以让自

己逐步走向独立,并用自己挣来的钱孝敬父母,这种反哺现象是值得社会大力提倡的。

一个在大学期间从未打过工、缺乏创造性、人际交往能力差、动手能力很差的毕业生,

与一个在大学期间通过打工积累了丰富的社会经验、拥有创造性、人际交往能力强、动手能

力强的毕业生相比哪个能更快的适应社会?哪个更受企业青睐?哪个更符合我们追求的人才

要求?而且打工有可以获得一定的报酬,鱼与熊掌兼得,何乐而不为?

今天,大学生打工开始直线升温,复旦大学的一项调查显示约有52.3%的大学生是依靠

自己的劳动获得学习、生活所需要的经费。我们再看看有多少国家正在鼓励大学生打工,中

国、美国、法国、德国、泰国、日本、加拿大、新加坡、意大利、马来西亚等等。时下打工

已不再是枯燥、累人的代名词,我们已从那勤工俭学、家教、服务行业走向了一个多元化的

时代,大学生在打工中玩转着兴趣和人生体验上的满足,做业余主持人、做酒吧招待,做自

由撰稿人,他们在这里挥洒着青春、流动着激情,学历只代表过去,而能力才意味着未来,

读书万卷只不过是纸上谈兵,走出校园才能展示你的才华,来吧!如果你是金子,你就有发

光的那一天,如果你有魄力,你就是浪尖上的主宰,只要我们有信心,面对那区区的弊端,

我们敢说: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

至于由于盲目打工带来的不良现象并非打工这一客观事物本身的缺陷,制度的不完善也

不能掩盖打工给我们带来的巨大利益,正如车祸的存在不能否认车给我们带来的极大便利 。

综上所述,大学生打工的利远远大于所谓的弊,明智的你请睁开慧眼吧,你会发现打工

原来可以更美的。

第三篇:蒙台梭利教育对当今教育的启示

蒙台梭利教育是由意大利著名的幼儿教育家玛丽亚·蒙台梭利博士所创建的。它以其独特的教育法和富有成效的教育魅力风靡世界,影响了整个20世纪。21世纪,蒙台梭利教育依旧在全世界100多个国家幼儿教育领域独领风骚。蒙台梭利教育模式在当今学前教育体系重要地位以及对当今世界各国学前教育发展与改革所产生的积极影响,已经越来越多地被我国幼教界人士所认识。全面了解蒙台梭利教育理论的内涵,借鉴蒙台梭利教育理论的先进之处,用于我国当前的幼教工作,是摆在我们每一位幼教工作者面前的任务。下面就我对蒙台梭利教育的一些感触,写出来与同仁共享。

一、权宜的教育策略

蒙台梭利的教育思想是智慧的,是在顺应人本发展的基础上,使教育活动与个人的自由发展有机而巧妙的结合,使教育活动容易显现出来的枯燥乏味力,必须遵守的一些规则规章制度的痛苦与吃力尽可能的淡化下去,把可能发生的教育活动中的劣势降到最低,而充分发挥教育活动中的优势与积极方面。与此同时,个人的自由发展被充分的重视与强调,最大程度的让个人自由的发展,顺应个人的自由,个人的充分发展,让个人的幸福感与快乐的感觉自觉的向着最大化发展。比如,蒙台梭利批评了在纪律教育中不恰当的强调纪律,贬抑儿童自由,使纪律和自由二者完全对立的做法,在她看来,纪律教育的目的不是限制、惩罚、控制和命令儿童,而是通过激发儿童的“内在纪律”,以给他们带来更大的自由。蒙台梭利认为纪律教育的前提是:一个人能够成为自己的主人,能够根据情境的变化、按照自己的准则调节自身行为[1]。可以说,这种纪律的维持靠的不是由外而内的灌输和压抑,而是基于“内在纪律”之上、由内而外的自然生发。通常的教育很难的把教育与被教育的矛盾如此智慧的淡化,并从同一的方面去机智的结合,充分发挥教育与被教育的优势,并结合起来体现更大的优势,使两方面都向着最大利益化靠近,互相促进,互相支持。这充分体现了教育与被教育的双赢。这种教育思想应用在教学中,充分体现了人性化与智慧的力量,使教育成为一件让儿童感到快乐的事,对当前我们的教育来说应该体会到这一点,并作为教育的基本原则来执行,应用于实际的教学中,灵活的处理教育活动中的各种矛盾,实现教育最大利益化。

二、敏锐的观察与适宜的指导

蒙台梭利以女性特有的视角,细致入微的观察、分析来了解儿童,深入幼儿内心去探索儿童的世界,真真切切认真的把儿童当作研究的对象,不把成人的一些看法随便的来看待儿童。蒙台梭利认为,幼儿在教育活动中是处于主动地位的,教师则是幼儿活动的观察者、指导者。蒙台梭利说:“应用我的方法教师教得少,而观察得多;教师的作用在于引导儿童心理活动和他的身体的发展。”[2]。我们实际的教学中应树立这种观点:儿童有自己内心的看法、观点。这种观点是非成人的,有时让人感到费解,为什么儿童会有那样与成人不一样的看法,对于这些教师有必要顺应儿童的观点来从事教育活动,在儿童以有的观点平台上教育与思考。每一位幼儿教师在教育过程中都要努力扮演好观察者这一角色。因为只有通过观察,才能真正摸清楚每位幼儿的“不同水平”。因此,我们要切实提高观察水平。观察作为一种方法,要求教师既要掌握观察的技术,又要有正确的观察态度和强烈的观察欲望。要通过不断的实践去提高自身的观察水平,发挥观察为教育服务的功用,提高教育的质量。教师要学会敏锐地观察幼儿、分析幼儿的行为,还要学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灵活地调整教育方法和策略,教师要在教育过程中不断锤炼与锻造自己的专业素养,学会敏锐捕捉、分析、统整来自各方的信息,充分研读幼儿,学会根据实际情况择取适宜有效的教育方式和策略实施教育。

三、适宜的环境创设

蒙台梭利认为“环境”是她的教学法中所必须强调的第一要件,是为了满足儿童的需要及自我建构而设计的。环境材料都是由教师精心筹划和提供的,有儿童按照实际生活的要求和规则操作的真实材料、实验器材和一系列教具[3]。蒙台梭利理论在材料的提法上强调儿童的需要,根据幼儿的不同认知水平投放材料,激发儿童的内在需要,给予儿童独立工作和获取经验的机会。儿童可以按自己的需要和兴趣使用它们,引出自发的能力,使智力、意志力和个性都得到发展我国在环境材料的提供和投放上盲目性、随意性较大,在教具材料使用的永久性上也欠缺,这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在这方面我们应以蒙氏理论材料提供的原则和方法丰富我们的环境材料,使幼儿在与环境相互作用中得以提高,真正发挥环境的积极作用,强调环境对儿童发展的作用,通过对环境的创设,尤其是活动材料的投放,实现儿童教育的目标。

四、深邃的反思

教师对信息的反思能影响到自身知识结构、教育教学理念的建构,进而影响到教学;教师对技术技能及方法的反思能影响所采用的教育手段;教师对教育活动过程与结果的反思能影响到是否要调整教学行为的判断。反思的基础足自我认知,客观、正确的评价。评价是教师反思是否有成效的前提,教师有意无意地扩大自己的优点或者掩盖和缩小自己的缺点和错误,只会使反思流于形式。教师的评价尤其是教师的自我评价是教师反思的内在动力机制,培养教师的评价能力是培养教师反思的有效途径之一。而一个具有良好信息素养的教师,应具有很强的评价调控能力,不仅能对信息、技术、技能、方法的要素进行评价,而且能综合多种评价,对所进的教育活动过程与结果形成客观的认识,并根据评价结论重新反思活动要素,调整和驾驭活动过程。

蒙台梭利教育注重对儿童的观察与观察结果的反思。在实践的基础上,反思幼儿的心理,探讨童年的秘密。对幼儿有很强的敏感性和洞察力,只有当教师对其有深刻的理解、感悟、认同时,才能以批判的态度反思个人教学实践的合理性,才更容易提高个人的自我意识。而良好的反思意识能使教师主动地、有意识地去捕捉、获取有关的信息,经过甄别,将其融入自己的知识基础,促使自己的知识结构产生变化。这又进而帮助教师开阔视野与思路,使教师在评价判断时多一双眼睛、多一此参考、少走弯路。这种能力能帮助教师迅速有效地发现、掌握有价值的教育信息,并善于从他人看来足微不足道、毫无价值的信息中发现其隐含的意义和价值,善于从信息中找出问题信息;鉴别信息,并根据白己的需要在浩如烟海的信息海洋中选择信息;对所获得的信息进行整理、变换、重组、综合,并创造性地生成新的信息;更为重要的是运用经整合的信息做出评价,提升知识、教学的质量,并产生新信息的长点,培养教师对信息的感受力与洞察力,培养他们从细微处发现有用信息、能见人之所未见的能力,激发教师的批判、反思与创造性思维。

第四篇:二、蒙台梭利教育法的教育精髓

(一)教育要顺应儿童的内在需要。

在她看来,生命力的冲动是通过儿童的自发活动表现出来的。通过活动,儿童的生命力和个性得到了表现和满足;通过活动,儿童的生命力和个性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基于这种儿童观,蒙台基于这种儿童观,蒙台梭利课程由一系列操作活动来实现,这些操作活动按其目的与所发展的儿童能力,分为不同的领域,主要有日常生活、感官、数学、语言、历史地理、文化科学、艺术表现7个领域,强调儿童主动学习和自我纠正,顺应儿童生命力发展的内在需要,促进其自我发展。 儿童发展存在敏感期

(一)语言敏感期(0-6岁)

(二)秩序敏感期(2-4岁)

(三)感官敏感期(0-6岁)

(四)对细微事物感兴趣的敏感期(1.5-4岁)

(五)动作敏感期(0-6岁)

(六)社会规范敏感期(2.5-6岁)

(七)书写敏感期(3.5-4.5岁)

(八)阅读敏感期(4.5-5.5岁)

(九)文化敏感期(6-9岁)

蒙台梭利认为要根据研究的九个敏感期的划分,把握儿童的敏感期,进行适当的教育,在适当的敏感期内给与幼儿相应的适当的刺激,才能为儿童将来的发展提供很好的基础。而实现这个目标,必须通过幼儿与外界世界的接触和探索,从而要为幼儿创设一个有利于发挥幼儿敏感力的环境。 正是这些思想的指导下,才有了蒙台梭利的教学和教具。

(二)特别重视教育环境的设置与运用。

蒙台梭利非常强调环境在儿童心理发展中所起的重要作用,认为儿童的发展是有机体与“有准备的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因此,“有准备的环境”是蒙台梭利教育的核心和精髓。 “有准备的环境”主要由两部分构成:一是物质环境,二是人文环境。物质环境主要是指蒙台梭利教具、各种符合儿童体形尺寸的室内设施以及教师自制的各种教学材料;人文环境则主要是指各种有价值的人类文化遗产。

三、蒙台梭利教学与教具 1.蒙台梭利教学法

蒙台梭利教学法的主要内容。在她的教学法的内容里,有五个教育法则:

第一个法则是秩序法则。秩序法要求孩子的物品摆放要规范、要有秩序。,这种规范要及早建立,应该满足儿童对秩序的追求,促进儿童秩序的完善,实施这一法则,教师应该首先做到,维护和制造这种环境有秩序感。

第二个是独立法则。蒙台梭利认为,教育者少帮助孩子,应让孩子独立的做事情。所以,蒙台梭利在她创造的教具里,就训练孩子独立,如生活教育部分,孩子自己会脱衣服,会扣扣子,系带子,在生活教具中,如味觉筒,拧瓶盖,拧螺丝钉,这些教具都是让孩子学会动手后独立。孩子一般拒绝成人帮助,喜欢自己探索。

第三个法则是自由法则。蒙台梭利认为应让儿童自由的选择工作,不要老师或成人去选派,自由选择可以增加自信心,可以导致自我控制,应提倡孩子学会自我控制,不是你硬压制他,给他种种限制,蒙台梭利认为要改变他律为自律,让孩子学会自律。

第四个法则是专心的法则。由于儿童选择了自己喜爱的工作,所以就导致了专心的法则。蒙台梭利在儿童之家里做了一个实验,当一个孩子在玩插座圆柱体时,当他在专心工作时,蒙台梭利用一种声音干扰他,但这孩子没有受到干扰,因为是他喜欢的,他非常专注。蒙台梭利又换一种方法,拿走他的地毯,这个孩子看老师拿走自己的地毯,抬头望着老师微微一笑,跟着老师走,老师拿到那,他就跟到那,坐下来继续他的工作。

第五个法则是重复练习法则。孩子干什么事情都喜欢重复,如果是他喜欢的,他就重复,这主要是建立在自由的基础上的。孩子对自己喜欢的工作,就反复去做,在不断的重复工作中得到发展。

2.蒙氏教育的教具

蒙氏教育不是辅助上课的物品,它是儿童成长工作的材料,她设计的这些教具都是供单个儿童操作的,因此,具有鲜明的特点。她的教具的特点是:

(1)具有孤立的特性。如温觉板,让孩子体验温度。

(2)容易搬动。

(3)教具美丽。

(4)每一种教具的单独使用或联合使用,这些教具在工作时有其顺序和步骤。如果没有按照她设计的步骤走的话,就会出现错误,出现错误就有一个自我控制的方法,所以在设计上或使用方法上,都由简单到复杂,培养孩子了解步骤,重视秩序,养成内在的纪律,她有规律的。

(5)在设计上具有控制和纠正错误的特性。可使儿童自行发现错误,自行改正错误。比如插座圆柱体,再如粉红塔,每一块相差1cm。

(6)具有数学的属性。由步骤和秩序当中培养孩子逻辑习性和推理能力。每一种教具都有它等差的数学关系。如长棒,每一长棒之间都相差10公分,有等量的、等差的关系,有数学属性。

(7)间接的预备性。每种教具都具有直接与间接的教育目的,帮助孩子准备,适应未来的生活,如在教具的形体变化上,象几何图形在操作上让孩子掌握,而且拿着几何图形还可以变化。用纸画各种形状,为将来学习做准备。有间接的预备性。 感官教育教具:

1.视觉教育教具。通过视觉练习,使孩子掌握形状、面积、体积。

视觉教具里有:

(1)插座圆柱体(高低粗细大小的比较组合)

(2)粉红塔(认识大小等差)

(3)棕色梯(认识宽窄)

(4)长棒(认识长短、数量的等差)

(5)彩色圆柱体(颜色识别、高低粗细组合)

(6)色板(颜色的种类、色调的明暗度、颜色搭配)

(7)几何图形相嵌板(三角形的种类、组合)

(8)构成三角形(三角形的种类、组合)

(9)几何立体组

(10)几何嵌板

2.触觉教具

(1)触觉板(体验物体表面的粗糙与光滑)

(2)温觉板(触模温度的感觉)

(3)重量板(大小相同及不同、拈重量)

(4)触觉布(棉布、麻沙布、毛料等)

3.听觉教具(训练孩子听力、强弱练习)

(1)发音筒(训练听力强弱)

(2)音感钟(韵律和节奏的训练、)

(3)弦乐器(管乐器、键盘乐器、打击乐器)

4.味觉教具:如味觉瓶(感受酸、甜、苦、辣、咸)

5.嗅觉教具:如嗅觉筒(生活中有味道的食品、香油、醋,感官教育教具在操作中强调分类、配对、秩序)

数学教育教具

蒙氏数学教具的内容,有8个方面:

1.数量概念的基本练习,定位在10以内的量,以10为基础的数,这部分的教具有:

(1)数棒。以长度1—10的量,量对应数名。

(2)砂数字板。掌握1—10的数字,用手摸。

(3)仿锤箱。1—10认识的游戏。

(4)数字与筹码。了解奇数与偶数。

(5)彩色串珠棒。连续数的认识。数量名的结合。

2.十进位法的练习

认识十进位从1变10,从10变100,从100变1000,数具主要有数字卡、串珠。

3.使用数棒的基本计算练习,认识数的合成与分解,初步学习加减法。

教具主要有:金色串珠棒、黑色串珠棒、灰色串珠棒,引导儿童认识算式,利用接龙游戏,认识加减法和十进位的初步运算,加强10的构成和分解练习。

4.连续数的认识,主要让儿童认识连续数

教具主要有塞根板,主要是11到19的数,十位数和个位数的排列,11—19,11—99,1—100的连续数板,主要记1—100的数字排列,100串珠链,认识1—100的数,1000的串珠链

5.导入初步的平方和立方

教具主要有:彩色串珠链。1千立方体,邮票游戏。大串珠组,(包括平方珠链,立方珠链、框架)

6.基本四则运算,主要掌握加减乘除法的原理,主要教具:加法板、乘法板、除法板、减法板

7.分数。教具主要是:分数,了解整体与部分的概念。

8.几何。教具主要有:几何图形卡片(主要认识浅角名称)组成三角形(掌握名称和认识图形的组合与分解)立体几何组,二项式、三项式(发展幼儿三维空间的能力。帮助儿童理解代数概念,引导平方根。

数学教具要求教师在使用中,要求教师要做系统的示范,特别要注意循序渐进,要有一定的流程、顺序。

语文教育教具

孩子的语言发展分三个阶段,听→说→应用三阶段,根据这个特点,蒙氏制作教具有:为学习和书写做准备和教具。

1.砂纸字母板,大写小写各一套,主要练习发音、认写、写是用手触模,做书写的准备。

2.印刷字母板。

3.活动字母箱。

4.双字母沙子字母板。

5.金属嵌板。

四、如何做一个蒙台梭利教师

蒙台梭利教师必须具备的素质和能力:蒙台梭利教师不是传播知识的,主要是心理学家、教育家、是指导员、协助者、管理者,她要求蒙台梭利教师:

1.必须懂得蒙台梭利的教学原理和教学方法。

2.必须懂得如何操作使用教具。教具的介绍必须依靠教师,适当的提示,示范使用的方法,观察儿童的反映和需要。

3.具有为儿童设计适合其成长环境的综合素质。老师为孩子提供环境,对孩子专注的工作起到很重要的作用。所以老师应观察分析研究儿童的能力,尽心环境的保护,蒙氏要求教具有损坏的马上更换,教具上不能有灰尘,经常保护,老师有设计环境的能力素质。

4.参与和引导。在孩子还没能达到专心操作教具时,教师要参与进去,老师要激发、诱导孩子,激发孩子的活力,所以要参与进去。

5.尊重与服务。尊重孩子的专注力。蒙氏认为孩子在专注工作时,不能干预他,他这种专注力是很弱的,很容易消灭,所以他要求老师认识到,孩子的专注力就象泡沫一样,一碰就消灭。所以要求老师不能赞赏他,干扰他,在他困难的时候,服务于他。先观察孩子,孩子需要时,老师就给予帮助,以爱为出发点,付出爱,蒙氏教育认为不是正面的夸奖而应该用分享的态度。如果他做错了,老师表示也很痛苦,和孩子分享快乐和痛苦。

6.与孩子一起成长。老师了解孩子越深入,就会领悟不同的爱,老师对孩子的爱是真诚的。

7.具有对儿童的爱心、耐心的优良品质。

第五篇:蒙台梭利式教育对特殊教育的启示

摘要:

蒙台梭利认为儿童个性形成的最重要时期是0~6岁。它包含心里胚胎期和个性形成期,这也是发现特殊儿童和对他们进行初期干预与治疗的关键时期。在此阶段我们特殊教育工作者应该对特殊儿童进行尽早发现及初期干预,以为后来更好的教育这些特殊儿童奠定基础。家庭的积极参与与配合、学校的专业素质与培养方式、社会的支持与环境对特殊儿童教育与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蒙台梭利的儿童之家教育模式对当今的全纳性教育有着引导与启发的作用。另外,蒙台梭利重视的感官教育启示我们要在特殊儿童发展早期对其进行必要的感观教育与培训,她注重儿童的独立发展,希望通过儿童自主学习来形成自己的独立人格启示我们在特殊教育中,特教老师也应做到注重特殊儿童的独立发展,培养他们的独立自主能力,让她们更好的适应社会的发展,更好的在社会中生活。

关键词:蒙台梭利、教育阶段、早期干预、环境联系与影响、全纳性教育、独立发展

蒙台梭利教育的五大理论

一、环境适应论

“适应环境”是幼儿一切智力和能力成长的主要驱动力量。蒙台梭利认为:儿童是精神胚体,有赖于环境的保护、滋润;儿童是个探索者,依赖吸收环境中的各种印象来建构其心智;童年之秘隐藏在儿童的环境中,唯有透过开放的环境,才能将真正内在的潜能发展出来;环境是教育的工具,所以预备一个适合儿童各项能力发展的环境,是教育的重要环节之一。教育环境是由家庭、学校和社会共同构成的,要让孩子适应着三方面的环境的同时驱动孩子的成长。

所有的儿童不管是正常儿童还是特殊儿童都会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尤其特殊儿童因为特殊的心理或生理构造、会更容易被敏感的事物产生影响和不同方面的作用。现在我们从侧面参考著名教育家蒙台梭利的教育思想来探讨一下:家庭、学校以及社会这三大要素对特殊儿童的影响。

首先,家庭是一个人最早接受教育、最早受到启发和影响、最早形成习惯和思维的场所。蒙台梭利提出:“儿童的生长是由于内在的生命潜力的发展,使生命力显现出来,儿童的的生命就是根据遗传确定的生物学的规律发展起来的。针对时弊,人们面临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他们没有意识到生命自己的发展规律,没有给儿童一个积极的精神生命。人们有意无意的压制儿童。”当然这句话主要是针对大多数正常的儿童提出来的,但是我们把知识迁移运用,就会发现这句话同样适用于特殊儿童。由于各种原因造成的先天或后天的生理心理缺陷给整个家庭造成各方面的影响。这时候家庭对这个孩子的态度和认知想法会决定孩子的一生。

有的家庭对自己的孩子失去希望把孩子圈养家里不与外界进行联系,不给予正确的方法引导,不再去咨询治疗方法。那么这个孩子就失去了存在和生活的意义,这样的家庭把孩子的世界完全垄断了,永远只是一个带着缺陷无法生存和自理的特殊人。然而有的家庭有比较正确思想和认知,对待自己的孩子也有一个比较正确的态度。虽然自己的孩子存在缺陷也没有彻底绝望还存在希望,希望自己的孩子有一个好的未来、去咨询治疗和引导方法努力让自己的孩子接近正常人的世界、为自己的孩子营造一个丰富多彩的人生。以上便是家庭对孩子截然不同的思想态度、不同的思想态度必定会给孩子不一样的人生。后者会对孩子产生积极的影响会帮助孩子消褪对世界的恐惧和不安,慢慢养成良好的思维认知和生活习惯。这就是不同家庭对孩子的不同影响和不同作用。另外家庭参与对特殊儿童教育有很大的益处,朱迪斯.班杜拉-乌兹就提出,它的益处在于:“它提供了儿童信息的来源;最少限制环境;家庭对干预方案的投入;儿童的安慰和安全保障”。

其次,学校是一个人接受专业教育、受到深层次的培养、接受适合自己和逐渐养成人生态度的场所。蒙台梭利有这样的信念:儿童智力缺陷主要是教育问题,而不是医学问题。他声称:“低能儿童非社会之外的人类,他们即使无法得到比正常儿童更多的教育,也应和正常儿童所得得教育一样多”。这个时候,学校尤其是特殊学校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一个好的特殊教育学校,会用自己良好的专业素质和强烈的责任感为自己的学生打造适合他们自己的教育方式和方法,了解他们的生理和心理的弱点和长处,从而量身定做的教育方式会给予他们很大的良好影响和作用。蒙台梭利还主张供给学生一个能激发其活动动机的有准备的环境。儿童的内在潜能是在环境的刺激帮助下发展起来的,是个体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因此,在这个过程中,老师便起到了一个极为重要的桥梁作用。老师的专业素质和品质以及对学校教育规划的执行在引导学生的过程中起着决定作用。老师的动作和举止都对学生有巨大的影响力。学校不仅不要拘泥于传统的教育开启新的思维和教育方式,老师也要树立全新的观念和教育方法、全方面发展学生的技能、引导学生接近正常人的世界。

最后,社会是提供一切资源、蕴藏一切机遇、造就成功与失败的场所。针对特殊儿童、社会中的福利帮助机构、教育机构、医疗机构等方面要给予特殊的照顾和关爱。蒙台梭利提出要给儿童一个真实和谐的发展环境。这就要求人们在社会中要树立一个平等尊重的社会观念,这样特殊人群的价值才会得到社会的认可,才会开拓自己的一片天地。福利机构要给予困难家庭一定的资助。教育机构要降低对特殊儿童的要求,积极引导家庭让孩子入学。医疗机构要定期检查这些孩子的状况帮助他们的康复和治疗。只有这样,特殊儿童才会得到更好的发展。相反如果社会贬低他们、忽视他们,就会使无数人失去了发展的机会,自身的意义和价值将无从体现。

其实这三个要素之间有着相互的联系,其中若哪一方面存在极大的不合理都会很大程度的阻碍特殊儿童的发展和进步。

二、个别化的教育

独立是儿童成长的主要目标,独立是儿童成长的必要条件。帮助孩子独立的方法:放手让孩子去做、尊重的态度、适时的指导、最大的耐性、最多的鼓励。在蒙台梭利的幼儿教育内容中,她极为重视感官教育。蒙台梭利重视感官教育主要是基于以下原因:①.幼儿正处于各种感觉的敏感期,为了不是良机,使其兴趣爱好得到最充分的发展。②.感官是心灵的窗户,感官对智力发展具有头等重要性。③.与蒙台梭利早期从事特殊教育时所形成的一个基本信念,即“智力低下与其说是医疗问题。

她认为通过感官教育,可以对某些因感官存在缺陷而影响心智发展的儿童进行及时补救。这也启示我们要在特殊儿童发展早期对其进行必要的感观教育与培训,这对智障儿童的性格培养,审美能力的提高也同样具有重要作用。实施智障儿童感官教育时,还必须充分考虑智障儿童的心理发展特点,通过智障儿童感官教育原则和方法,因此我国在学习和借鉴蒙氏感官教育方法时,要做好感官教育的本土化工作,正确对待特殊儿童的个别兴趣爱好,努力创造条件予以最大限度的利用。

另外,她反对以教师为中心的填鸭式教学,主张由日常生活训练着手配合良好的学习环境、丰富的教育,让儿童自发地主动学习,选择自己喜爱的科目去学习,让他们自己建构完善的人格。这一点体现出他很注重儿童的个别化发展,希望通过儿童自主学习来形成自己的独立人格。在特殊教育中,特教老师也应做到注重特殊儿童的独立发展,培养他们的特长,让她们更好的适应社会的发展,更好的在社会中生活。此外,她认为应把握儿童的敏感期的发展才能更好的让儿童获得学习效果。所以在特殊教育中,老师应及时把握学生的敏感期,布置丰富的学习环境 当孩子某项敏感期出现时,应尽力为孩子准备一个满足他成长需求的环境。 鼓励孩子自由探索 当孩子获得了尊重与信赖后,就会在环境中自由探索、尝试。适时协助而不干预 当孩子热衷于有兴趣的事物时,"应放手让孩子自己做"避免干预,但并非要丢下孩子完全不管,而是适时予以协助指导。这样才能更好的促进特殊儿童个别的兴趣爱好的发展。

孩子的成长像一盆植物一样,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兴趣和爱好,我们要了解它的性能,给它营养,适当照顾,它自己就会不断茁壮成长。

三、循序渐进的儿童发展理论

蒙台梭利认为儿童是一个发育着的机体和发展着的心灵;儿童发展的时期是人的一生中最重要的时期。幼儿处在不断生长和发展变化的过程之中,而且主要是内部的自然发展。在这个连续的自然发展过程中,幼儿的发展包括生理和心理两方面的发展——这是蒙台梭利对儿童最深刻的认识。

根据蒙台梭利对儿童的观察与研究,我们可以归纳出以下八种发展敏感期:

1、语言敏感期(0-8岁)

2、秩序敏感期(1-4岁)

3、感官敏感期(0-5岁)

4、对细微事物感兴趣的敏感期(1.5-4岁)

5、动作敏感期(0-6岁)

6、社会规范敏感期(2.5-6岁)

7、书写敏感期(3.5-4.5岁)

8、阅读敏感期(4.5-5.5岁)

由这些儿童的发展阶段看来,我们对待特殊儿童的教育应该遵循的是循序渐进的教育方法,同时,我们身为教育工作者也不能够心急,要对他们充满耐心和信心。只有通过大量的积累才会有质的飞跃。

四、阶段性吸收性心智理论

儿童的心理是有吸收力的心理。儿童不仅是一种肉体的存在,更是一种精神的存在。儿童从一出生就进入了心理胚胎期(0—3岁),她认为,儿童这时凭借下意识的感受能力,能积极从外部世界获取各种印象和文化模式,并有选择地进行吸收,使之成为他们心理的一部分。

0—3岁是无意识吸收,3—6岁是有意识吸收。蒙台梭利描述到:从出生到6岁,儿童具有像“干”海绵一样的吸收的大脑。但又不同于海绵,海绵能吸满水,而大脑的吸收是无限的。在这时,我们就应该对孩子施加一些正确的引导和帮助,让他的心智达到更好的水平。

儿童的这种心理特点决定了他们可根据周围的环境来塑造自己的性格,并成为他们个性的一部分。因此,处于心理胚胎期的儿童需要适宜的环境时,成人应为儿童提供一个充满爱的、健康和谐的环境,多感受美好的事物。美好的环境是靠多方面来共同构建的,家庭 学校和社会都应为了孩子的发展而去努力做到这一点。

由蒙台梭利的儿童发展阶段理论对我们特殊教育工作者来说得到了这样一种启示,对特殊儿童来说起着重要作用的是第一阶段即0~6岁这个时候。它又可分为心理胚胎期和个性形成期,蒙台梭利的儿童发展观是建立在生物本能论基础上的。由此来说,儿童心理、生理发展同步,儿童成长受其内部潜能驱使,每个儿童都有创造本能,可以通过环境来构建自己的心理世界。

同时,每个儿童具有心理胚胎期和吸收力心理,在0~3岁时儿童的心理受到一种内在生命力及创造力的驱使而吸收外界刺激进行发展;这种发展是通过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来获得信息,教育者要应为儿童心理发展的敏感期,提供有准备的良好环境和条件,以促进儿童心理发展。

在3~6岁这个时期,蒙台梭利观察到了儿童承受急剧的身心发展。他们发现第一阶段的孩子是实际的和感性的发现者,同时也是参与心理自我构建和建立功能性独立的学习者。蒙台梭利介绍了几种学说来解释这个工作,包括吸收性的头脑,敏感时期和正常化。同样,特殊儿童也存在这一时期,并且,这一时期是发现特殊儿童和对他们进行初期干预与治疗的关键时期。与学龄儿童不一样,婴幼儿不能集中在学校一地进行分组和观察。因此与这些婴幼儿经常接触的家长和专业人员对他们表现出的任何需要早期干预服务的征兆都要保持高度的敏感性。“特殊儿童的发现是一项系统工程,它的目的是确认婴幼儿是否需要早期干预或者是潜在的需要”。在这一发展阶段里,我们特殊教育工作者应该对特殊儿童进行尽早发现及初期干预,以为后来更好的教育这些特殊儿童奠定基础,让他们在以后的生活里能够更好的融入和适应这个社会。

五、全纳型的教育:

蒙台梭利曾在其医疗实践经验中形成这样的信念:“儿童智力缺陷主要是教育问题,而不是医学问题”。她曾阐述了她对低能儿童教育的看法,声称:“低能儿童并非社会之外的人,他们即使无法得到比正常儿童更多的教育,也应和正常儿童所得的教育一样多。”这与当今特殊教育中倡导的全纳性教育有着密切的联系。全纳性教育就是对每个儿童在其应进入的班级进行教育的承诺。而且,它意味着给予学生更多的支持,而不是像传统的特殊教育模式中所做的那样让学生离开教室。特殊教育教师和支持人员要同普通教育教师紧密结合,提供所需要的服务。蒙台梭利曾创立“儿童之家”,儿童之家是可以给孩子们提供一个开展活动的环境,更具可调配的资金和学校能够给孩子提供的机会,它可以多样化,儿童之家应该是一个真正的家。这对全纳性教育有着很大的启示:

第一,我们应当尊重每个孩子,平等地对待他们,让他们能接受应有的教育。全纳性教育应当给予孩子充分自由,让儿童体验到自己的力量。

第二,全纳性教育应当创立和谐温馨的学校环境,让学生的身心能在放松的环境下得到发展。

第三,在这一全纳性教育模式中,特殊教育工作者应当要培养自己接纳的胸怀。“为了让全纳性实践成为现实,所有的工作人员——管理人员、教师、治疗师、辅助人员——必须接受教育所有儿童的责任。但是这非常困难,因为教师已经对只教部分学生产生了习惯。只要教师和管理人员拘泥于这些过时的范式,全纳性环境就不能发展”。 蒙台梭利教育的核心价值观

蒙台梭利教育的核心价值观:爱和自由、规则和平等

爱——是安全感、是关注、是接纳、是认同。爱的意义:是人生命的基本需求,是儿童成长的一切。

自由——是儿童的行为、意志、心理、情感、不受外力的支配和压迫。自由的意义:表达了儿童在环境中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同时也表达了儿童在人格上的尊严和身体上的尊严。

规则——是大家共同遵守的具体约定。规则的意义:为儿童建构安全感,保护了儿童成长的空间,排除了暴力与权力。

平等——是保护和构建文明、公平精神的唯一方法。平等的意义:保障儿童的人格不卑微、不狂大。

蒙台梭利核心价值观的具体体现——以儿童为主。为孩子打造一个以他们为中心,让他们可以独立“做自己”的“儿童世界”。

蒙台梭利教育的理念:①以儿童为中心;②提供充分的教具;③不“教”的教育;④教师居于协助启导的地位;⑤把握敏感期的学习

1、将儿童置于教育的中心

为孩子打造一个以他们为中心,让他们可以独立“做自己”的“儿童世界”。蒙台梭利说:“每个儿童都可以选择适合他自己发展阶段和当时学习兴趣的材料学习”。

儿童也是老师——蒙台梭利说:“儿童是成人之父,我们每个人都要走一程儿童之路。”“教师必须不断向儿童学习”

2、提供教具支持教育手段

孩子是靠感官来学习的,提供给孩子的良好刺激愈多就愈能激发其内在潜能。蒙台梭利教室为孩子提供了丰富的教材教具(包括自然的、人文的„„),以诱发孩子自我学习的乐趣。

3、不“教”的教育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

蒙台梭利反对传统以教师为中心的填鸭式教育,主张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亮丽丰富的教具,让儿童主动去接触、研究,形成智慧。蒙台梭利说:“学习动机来自儿童的内部,为了满足内在成长不同层次的需要,逐渐产生内在学习动机”。

4、将教师居于主导的地位

教师必须放弃传统的自以为是的教育方式,而是从旁适时地给予儿童协助与引导,让儿童成为教育的主体,使他们开动脑筋、挖掘潜力。蒙台梭利说:“提供孩子的需要和满足孩子的需要,首先要知道孩子有哪些需要。”“老师不必说什么,不必花太多力气,也不必严厉,但是,她必须有敏锐的观察力。能够适时的上前去帮助儿童或离他远一点。

5、把握敏感期的学习

0~6岁的儿童,在不同的成长阶段,会出现对不同事物的偏好,也就是所谓的“儿童敏感期”。蒙台梭利教育强调掌握儿童的“敏感期”,而给予孩子恰当的引导。蒙台梭利通过对幼儿自然行为的细致、耐心、系统地观察后指出:儿童在每一个特定的时期都有一种特殊的感受能力,这种感受能力促使他对环境中的某些事物很敏感,对有关事物的注意力很集中,很耐心,而对其他事物则置若罔闻。蒙台梭利研究发现:当幼儿处于某个敏感期时,会产生一种敏感力。当敏感力产生时,幼儿内心会有一股无法抑制的动力,驱使他对他所感兴趣的特定的事物产生尝试或学习的狂热,直到满足需求或敏感力减弱,这股力量才会消逝。蒙氏称这段时期为“敏感期”。有些教育家则称为学习的关键期或教育的关键期。

敏感期与环境的关系:蒙台梭利研究指出:敏感期是在一定的外界环境(包括教育)中出现的,环境提供了心理发展的必要条件。当环境与儿童的内部需要协调一致时,一切都会顺其自然地实现。如果儿童不能在敏感期从事协调的活动,或者说缺乏适宜的环境,儿童将永远失去这个自然取胜的机会。

蒙台梭利教育在我国特殊教育中的应用

1、宣扬蒙台梭利教育,弘扬蒙台梭利精神

2、为特殊孩子提供有准备的教学环境

3、关注与把握特殊孩子的敏感

参考文献:

a朱迪斯.班杜拉-乌兹 《特殊需要婴幼儿评估的实践指导》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P205-206

b朱迪斯.班杜拉-乌兹 《特殊需要婴幼儿评估的实践指导》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P30

c利,哈米尔;卡罗琳.埃弗林顿《中重度障碍学生的教学——在全纳性教育环境中的应用》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P102 组员:鲍文 陈辉 付丽丽 冯驭宇 高少华 高晓晓 分工:

鲍文:担任组长,负责给各个组员分好所需查找的资料,其次进行筛选与整理。组织组员进行商讨,并且整理成系统的小组看法。 陈辉:将整理好的资料进行组织和最后的审查与修补,同时查找好蒙台梭利在特殊教育工作方面的教育经验与发展。

付丽丽、高少华:负责收集蒙台梭利的生平事迹与幼儿教育的大致理论,并且收集好资料后与组员进行商讨形成我们这组对蒙台梭利的评价。

冯驭宇、高晓晓:负责查找相关资料,搜集蒙台梭利在幼儿教育中对幼儿教育方法的发展和创新,并将这些理论创新与特殊教育工作联系起来。

评价:

鲍文在组织组员工作的过程中组织能力强,并且,工作时认真严谨,工作效率较好。

高少华在工作中经常会提一些积极的建议,在最后将整个资料做得总结上也是做得十分突出。

付丽丽在此次小组活动之中,能够主动的去做事,有自己的看法和主见,收集材料的时候也是会表现出她强烈的合作精神。 陈辉同学,在小组中对待工作十分严谨,在对资料进行修补时十分有耐心。

冯驭宇在小组中,提出建设性意见,提出将全纳性教育融入特殊教育之中,创造力强。

高晓晓作量大,但还是耐心认真地继续完成她的工作,同时,高晓晓的工作效率在小组里也是十分好的。

上一篇:面试不得不说的小秘密下一篇:面试会问到的一些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