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蒙台梭利教育法

2022-08-16

第一篇:简述蒙台梭利教育法

蒙台梭利教育法

蒙氏教法于1994年在中国幼儿教育界开始流行。如今我国己有约300多个蒙氏教室。蒙台梭利关于教育内容,教育目的和教育方法的独到看法是她教育体系的主要组成部分,是世人所谓的蒙台梭利教育法的三根支柱。

蒙台梭利教育方法是以“又准备的环境为核心 作为导师的教师 作为活动对象的”工作材料三个要素组成的。幼儿可以通过自己操作教具来自我学习,蒙台梭利按儿童的需要所设计的教具的“自我纠正错误”的功能,使幼儿自我教育、自我提高变为可能。比如,以带插座的圆柱体为例:通过与圆柱体直径、高度相对应的圆洞的帮助,幼儿会发现,粗的圆柱体无法放入细的圆洞中,细的圆柱体放入粗的圆洞中会转动,长的圆柱体放入短的圆洞中会凸出圆洞,短的圆柱体放入长的圆洞中会凹进圆洞。幼儿在感知、操作教具时,经教师的提示,通过幼儿的再行尝试,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作用不容忽略,教师是环境的提供者、观察者、示范者。教师在准备好的环境中,在儿童操作教具的过程中是个观察者,对儿童进行引导,观察儿童对教具的兴趣及持续的时间,甚至还要注意他们的面部表情。儿童有需要时,教师随时出现在其身边,必要时及时给予指导或适当的刺激,让儿童达到自我发展的目的。同时,教师在儿童操作教具的过程中是个示范者,在儿童自由选择、使用教具时,教师要做简单的示范,示范教具的操作方法。当儿童模仿出现错误时,教师不要直接告诉儿童解决的方法,而是在一次示范或引导其选择另一个新玩具。

如果移植蒙台梭利教育法只追求其形式,不了解儿童的需要,或者忽略了教师的作用,就不能达到教育和发展的目的。比如有的幼儿园在移植蒙台梭利教育法时,引进与移植中的形式主义非常严重,误认为将蒙台梭利的教具摆放在教室的各个区域就是蒙氏教育法了。实质上,蒙氏课程的核心在于观察、了解儿童发展的内在需要,以确定其个别化教育的目标,而后提供适宜的环境,满足不同儿童的需要。儿童,是课程组织的中心,而不是教具的操作。 总而言之,蒙台梭利教育进入中国需要以“本土化”的模式,需要结合中国的经济、文化特点进行“本土化”研究,取长补短,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做出适合自己的最佳选择。结合蒙台梭利与我国幼儿发展情况总结以下几点:

一、热爱儿童,尊重儿童学习独立的意愿,让儿童通过自身努力自主自由地学习。

二、用心创设适宜的环境是教育者的重要职责。环境是儿童自我成长发展的决定 因素。

三、儿童在“工作”中练习独立,完成自我成长的使命。

四、顺应儿童自然成长的规律,不强求、不施压。

五、教育者要学会“静观等待”、“克制”、“公正无私”和保障儿童自由的实现。

六、以教具和教具以外的人类活动的领域,促进儿童整体性地发展。蒙台梭利教育法是我们在幼儿教育阶段全面推进的。在借鉴蒙台梭利教育法的过程中,我们应该遵循两个思路,一方面,借鉴蒙台梭利教育法中一切可以为我们利用的地方,另一方面,使蒙台梭利教育法“中国化”。我们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应该是使蒙台梭利教育法为我国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服务。

第二篇:蒙台梭利教育法

蒙台梭利教育法是一种全面提升儿童素质,发展儿童潜能的教育方法。她巧妙地利用儿童自身的成长要求,在不损害儿童的自由与快乐的前提下,实现教育的目的。蒙台梭利认为儿童存在着与生俱来的“内在生命力”,这种生命力是积极的、不断发展的,具有无穷的力量;而教育的任务是激发和促进儿童的“内在潜力”的发展;儿童不是成人进行灌注的容器,也不是可以任意塑造的泥和蜡,教师和父母必须认真研究、观察儿童,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在儿童自由与自发的活动中,帮助儿童获得身心发展。据此,蒙台梭利为学前儿童创造设计出一整套有效引导儿童迅速成长的训练方法。

蒙台梭利把幼儿的学习活动称为“工作”,她认为:工作使儿童肌肉和肢体动作协调,手脑并用,促进身心协调发展;通过儿童自由选择作业,独立操作,专心致志,从而磨练了意志,增强了自制力、勇气和自信心,培养了独立自主精神,并且受到了严格的纪律训练;同时也满足了自己的心理需要。蒙氏教法非常好地解决了孩子的纪律问题。通过儿童连续完成手头分级推进的工作,儿童完善了自己,磨练了自己。随着能力的增长,儿童满足其愿望的自由度也增加了,儿童的纪律与自由意识也获得了共同成长。 蒙台梭利非常重视儿童的早期智力开发,但反对以教师为中心的填鸭式教育,蒙台梭利学校主张以自我教育为主,在教育活动中,儿童是主体,是中心;主张从日常生活的训练入手,配合良好的学习环境,丰富的教具,让儿童自发地主动学习,独立思考,自我发现,自我教育和成长。教师和家长只是儿童活动的观察者和指导员。这种教师不教,孩子自己探索的教育模式比灌输式教育,其效果要好得多。蒙台梭利班的孩子在6岁前不但轻松、愉快地掌握了阅读,计算的基本能力,还掌握了相当多的自然知识,而且更重要的是对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蒙台梭利还有一个重要的发现,即儿童智力发展的“敏感期”问题,这对儿童的早期教育具有重要意义,蒙氏发现儿童在6岁之前的不同阶段对语言动作、细节、程序、书写、阅读等会分别表现出强烈的敏感,这段时间相关的学习十分容易、迅速,是教育的绝好机会,但这一段时间过后,这种强烈的兴趣会消失。抓住时机,进行教育,就可以奠定孩子一生的发展基础。

第三篇:蒙台梭利教育法结构专题

蒙台梭利教育法

一、蒙台梭利的儿童观

(一)儿童具有“吸收的心智”

(二)儿童的发展具有敏感期

(三)儿童的发展是在工作中实现的

二、蒙台梭利教育方案

(一)教育目的

1.帮助幼儿形成健全的人格

2.建设理想的和平社会

(二)教育内容

1.日常生活的练习

2.感觉教育

(1)应该重视视、听、触觉特别是触觉的训练

(2)把握感觉教育的适宜期

(3)感觉教育的刺激应该孤立化

(4)感觉训练有具体的步骤和程序

3.语言教育

(1)读的教育

(2)写的教育

4.数学教育

5文化科学教育

(三)教育方法

1.有准备的环境

2.教师——导师

3.教具——工作材料

蒙台梭利感觉训练教具具有如下特点

(1)刺激的孤立性

(2)操作的顺序性

(3)工作的趣味性

(4)教育的主动性

三、蒙台梭利教育方案的局限性与其进一步的发展

(一)孤立的感官训练

(二)对创造力的忽视

(三)过于强调读写算,忽视幼儿实际的经验

(四)缺乏增进社会互动与发展语言的机会

一些新一代的蒙氏教育思想的追随者对原有的方案进行了改进和发展

1.扩展了课程的内容

2.强调了课程的实质,而非形式

3.关注儿童的现实生活与经验

第四篇:《蒙台梭利儿童教育手册》蒙台梭利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指南

《蒙台梭利儿童教育手册》蒙台梭利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指南2009/6/4

《蒙台梭利儿童教育手册》蒙台梭利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指南

请人将字母刻在木板上,让孩子顺着沟纹临摹时,他们很快就能认得了。

对于数学,我们有三种理念:

1、 算数:数字的科学

2、 代数:抽象的数字

3、 几何:抽象的抽象

我们观察到的事实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显示孩子的心智在相当幼小的时期就可以吸收文化,而且只是凭借自己的活动来吸收。另一类是个性的发展要及早开始。3-6岁是性格发展的关键时期。

我们必须选择正确的途径,用我们的敏锐力去了解孩子,并能正确地判断什么样的行动才是帮助孩子发展所必须的。做出创造的人应该是孩子,而不是大人。

当我们因为怕孩子吵闹而不让孩子和我们在一起时,我们就表出对孩子的不够尊重。 儿童的生理和精神发育应该遵循自然,教育方法也遵循以下三个部分:

1、 运动神经培养

2、 感知培养

3、 语言训练

肌肉训练包括以下方面:

1、 基本运动(如日常生活中的走路、站立、坐、操纵小物件等)

2、 照顾自己

3、 家务处理

4、 园艺劳动

5、 手工劳作

6、 体育活动

7、 韵律活动

老师的教诲只不过是一种暗示、一种点拨,而这足可以给孩子们一个良好的开端,剩下的就是孩子的自我发展。

我们会注意到孩子有一种极力向外扩展的个性,他有主动性,他选择自己要做的事并坚持做下去,他根据自己内在的需要来改变它。他不逃避做任何努力,相反是努力探索并满怀喜悦地靠自己的能力克服困难。

心理学家也一致同意,教学方法只有一个,那就是必须保持学生的高度兴趣和强烈而持续的注意力。因此,教育所要求的只有一项:通过孩子的内在力量来达到自我的学习。

第五篇:《蒙台梭利教育法》读后感

读《蒙台梭利教育法》的几点体会

谢巧鸿 小学教育111 1108110028

摘要 蒙台梭利建立的“儿童之家”从地理位置、培养目标和家校合作方面都赋予了它家的含义,给予儿童如家庭般的身心发展需要。“儿童之家”的课程设置、教育方法都遵循着儿童的天性,这集中体现在其纪律教育、感觉训练以及智力教育当中。“儿童之家”的教师不仅具有一般学校教师的专业知识、专业能力,还具有如住在家长所在的居民楼里的要求以及热爱教育事业、愿意为教育奉献自己的专业情意。

关键词 “儿童之家”;蒙台梭利;天性;教师

一、“儿童之家”——真正的儿童的家

《蒙台梭利教育法》里的“儿童之家”主要是指圣洛伦佐区的儿童之家。

圣洛伦佐区是其所在城市的平民窟,是经常要上报纸的充满安肮脏、犯罪、疾病和死亡的黑暗地区。这里不仅物质匮乏,精神也贫瘠。最初,蒙台梭利及其伙伴们尝试用派发书籍的方式改善他们的生活,但是失败了。他们认识到,对精神的发展的渴望是建立在基本生存需要的物质条件被满足之后。罗马住宅改善协会为了满足贫民的这一生存需要,实行了改善住宅计划,即改善住宅本身的条件和居住地的环境,租给人们。当父母们住进改善的住宅之后,物质生活需要被满足了,对文化的需要也增加了,“儿童之家”就相应而生了。

“儿童之家”建立在父母们所居住的大楼里,所有经费来源于居民的房租(其中的一部分)。其入学条件很宽,无特殊情况,基本上所有适龄孩子均可入学。从地理位置上看,“儿童之家”是儿童居住的大“house”里的“home”,是儿童的家。

“儿童之家”的培养目标是:运用科学的方法,促进“人类的潜能”的发展,使他们能够独立思考、独立判断和独立工作,并能适应现代科学技术和工业发展的时代潮流,保持社会文明和科学进步,促进人类和平的强有力的新一代。“科学的方法”是在实验心理学、生理学以及形态人类学的发展的基础上,蒙台梭利借鉴伊塔德和塞昆对特殊儿童的教育的经验,结合自身教学和工作实践,总结和创造出来的。这些教学方法与传统的方法截然不同,它尊重儿童的天性,是符合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的科学的方法。(在后面的纪律教育中能找到证明)。蒙台梭利把孩子当成了完整的生命体,充分尊重孩子的自然需要。“儿童之家”是儿童自己当家做主的自由地生活和成长的环境。

“儿童之家”真正实现了家校合作。家庭教育是人的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家庭环境对幼儿的影响是决定性的。所以,学校对孩子的教育中应该把家庭列入计划中,改善家庭氛围,提升家长素质才能最大限度完善对孩子的教育。“儿童之家”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成功典范。一方面“儿童之家”通过对孩子的教育要求促进家长对自己的教育。以下是“儿童之家”的几条规章制度: „„必须履行以下义务:

1.家长必须按照规定的时间把孩子送到“儿童之家”,保证孩子的身体和衣服的清洁,并提供一件合适的围裙。

2.家长必须尊重“儿童之家”的女教师及所有的工作人员。在儿童教育方面必须与女教师很好地进行合作。母亲必须每星期至少与女教师交谈一次,向她介绍孩子在家中的表现,并听取女教师的有益建议。

凡出现下列情况的,孩子将被“儿童之家”开除:

„„

3.那些家长不尊重“儿童之家”工作人员、或家长的恶劣行为破坏了“儿童之家”的教育工作的孩子。

这些条例一直督促着家长的行为。家长在监督孩子行为的行为的同时能够反思自身的行为,能改善自身的言行举止。对于“儿童之家”的贫困的文化素养不高的父母来说,这就显得尤为必要。

另一方面,“儿童之家”邀请家长常来观摩,与教师交谈、讨论。这样父母不但能了解孩子的教育情况,也能配合学校的工作,共同合力对孩子实行更完善的教育。

二、最大限度地尊重儿童天性的教育

为什么是“最大限度”呢?因为时空的不同,心理学、教育学发展的历史限制,蒙台梭利的教育思想还存在着不足之处,况且“儿童之家”也只是她的一次史无前例的尝试,所以,她的理论和实践难免存在着不足。但是,蒙台梭利在她所处的年代(20世纪初),还是尽其最大可能地建立了“儿童之家”,并在“儿童之家”中实现了超越传统的教育理念,即尊重儿童天性地发展。在本书中,这一理念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即纪律教育、感觉训练教育和智力教育。这三个方面也不是完全独立的,三者互相渗透,互相影响。

关于纪律教育,蒙台梭利批判了传统的教育方法。她指出,解决普通学校孩子们脊柱会变形的方法不在于设计新的各式科学的板凳,这只是治标而不治本,根本的方法是改变他们的学习方式。奖励和惩罚是“刺激着学生进行非自然的吃力的学习”,是灵魂的板凳,是对精神进行奴役的工具。蒙台梭利用赛马和野马的速度对比来比喻强制性的纪律对儿童的作用。职业赛马骑师会在跳上马鞍之前给他的马一块糖果或者打他的马以让它对缰绳的信号有所反应,然而,在这两种情况下,他们的马都不如田野上自由奔驰的骏马跑得雄伟壮观。所以,传统的奖励惩罚都是束缚孩子天性的措施,并不能真正从内心征服孩子,而“人的所有进步都取决于内在力量”。

在蒙台梭利看来,感觉训练教育具有其生理学依据。“„„这个图代表了神经系统的功能。当外部刺激作用于感觉器官时,所产生的信号就沿着神经通路到达神经中枢,产生相应的运动神经脉冲,这种脉冲通过发散神经通路到达运动器官,产生运动„„”(参加图1)

图1 感觉器官运动机制

即使蒙台梭利没有详细解释感觉训练的医学原理,但是现在,我们已经可以找到关于感觉统合训练的比较完善和系统的科学解释了。

传统的教育总是从智育开始,从并不被儿童感知到的理念开始教育,这是违背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的。感觉训练的目的在于通过反复练习改善对不同刺激的感知力,这是满足幼儿身心发展的教育需要。并且,感觉训练依靠的是客观的教具,感

S M S——感觉器官

C——神经中枢 M——运动

C 觉训练过程就是孩子自主教育的过程。

蒙台梭利例举了厨师的职业发展需求来说明感觉教育的重要性。厨师需要拥有敏感的味觉嗅觉等特质才能煮出美味的食物,但是,我们已经很难找到顶级的厨师,因为现在的厨师大都是在后天进行感觉训练,这其实已经迟了,因为幼儿才是人感觉发展的敏感期。因此,幼儿感觉教育应该是幼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儿童之家”的智力教育包括阅读,写字、算术和语言教育等。这些教育都和传统的教育不同,首先是教育目标,不是一定要让孩子在特定时间内掌握定量的知识,“儿童之家”的教师不能强制要求儿童会哪些东西,如果今天这节课教师检查孩子学习情况,发现孩子并没有掌握,那么,教师要立即停止对孩子关于这块知识的询问和教学,必须等到明天。智力教育依靠着感觉训练。例如教授孩子写字的课程中,调动了孩子的视觉、触觉和听觉等多感官进行学习,有利于孩子的理解和记忆。

三、“儿童之家”的教师——真正的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现在社会已经不是“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了,而是“条条道路通罗马”,“三万六千行”都有了。但是,不管哪门哪派的人都往“T型人才”方向发展了,也就是所谓的专博相宜了。自从教师越来越专业化后,教师已经不单单是传播知识或者传道授业解惑的老师了,教师的要求也有学者做了更为系统的总结,名为教师的重要专业素质。这若干的专业素质当中,教育学专业书籍中,主要谈论三点,即专业知识、专业能力和专业情意。不管哪一门职业,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都是最基础的,“儿童之家”的教师也不例外。

教师需要掌握“儿童之家”中所有课程的内容和教学方法。因为“儿童之家”的课程内容是十分宽泛的,包括儿童的感觉训练、读写和算术、陶艺和建筑为主的手工劳动、动植物培育等。虽然说这些都是十分基础的,每一门课程都不需要教师掌握精深的知识和能力,但是,教师至少要了解,要自己会一些,要有所体会,才能理解这些课程设置的意义和作用,才能在教学中把握要点。因为是学前儿童,所以教师更要把握好如何利用课程给予孩子教育的影响。

专业能力方面,蒙台梭利就特别强调老师的观察能力。她还把教师对孩子的观察与科学家对植物或动物的观察做了对比,指出,教师与观察的对象是具有情感联系的,并且观察的对象是有生命和自主意识的儿童。所以,对人类的观察比对动植物的观察更困难,有独特的艺术性。教师的观察需要耐心和细心,要掌握观察的技巧。蒙台梭利请普通学校的一些教师到“儿童之家”教学并提前告诉他们要观察孩子。但是,这些老师往往并未履行好这一任务,他们没有观察的意愿也没有观察的习惯,因此,造成了许多对孩子错误的责备和不当的教育。

在第五章中,作者例举了很多相关场景。其中有一个是这样的:在准备做祷告时,一个小女孩在几个孩子面前一直用手势比划着。这时,教师看见了,就严厉地呵斥了女孩,要求她认真做祷告。但实际上,这个女孩是在示范着教其他小孩如何做祷告。这就需要教师不要急切地由自己第一眼看到的行为而做出对孩子的判断,应该观察后采取措施。但是,我们知道,这是很困难的。因为我们不可能一直都在观察一个孩子,老师同时要管理班上所有的孩子,难免会有做得不好的地方。不过,随着经验的积累和训练的增加,教师的观察能力应该会越来越强。

教师的能力还包括儿童各门课程的教学能力、和家长协调沟通的能力、组织管理能力等等。这些都是“儿童之家”的教师所必须具备的。

我认为,“儿童之家”的教师最突出的一点是他们的专业情意。在第一章里,蒙台梭利就强调,“在教师的培养中,对这种精的培养要远远重要于对机械操作技巧的培养”。“这种精神”即教师热爱教育事业的精神。“儿童之家”里的教师需要把成为一名完美的教师作为自己的专业理想,并且在从事教育事业的过程中,具有专业意志,能坚持不懈,有不灭的热忱。

“儿童之家”对教师工作的客观要求是,教师要居住在居民楼里,白天在“儿童之家”教育孩子,晚上还要欢迎家长们的拜访或自己常去家长家里坐坐。这样,教师可以全面了解儿童,了解身心发展状况和学业情况,更重要的是了解家庭教育的情况。无疑,对孩子的教育来说,这是十分有效的教育举措。然而,这样的教师真的只是孩子的老师这一身份了吧?老师应该有自己的家庭、自己的私人空间、自己的兴趣爱好,像“儿童之家”这样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事业之中的教师根本就没有空间去发展自己其他需求了。在教育经济学中,教育机会成本的构成中有社会和学生两方面的内容,但是却不包括教师的。从事教育行业的教师们,虽然也获得了工资,虽然有着一般行业所没有的寒暑假的福利。但是,如果老师不当教师了,那么,他就不会有更好的工作并获得更高的劳动报酬?他从事其他行业可能增强的能力和扩大的眼界不也是一种机会成本?所以,我认为,“儿童之家”对教师的要求适用于“儿童之家”,而并不能推广到广大的公立教育中。

参考文献

[1] 蒙台梭利.蒙台梭利教育法[M].北京:京华出版社,2008.15-165. [2]蒙台梭利.《蒙台梭利幼儿教育科学方法》(上册) [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12-13. [3] 王卫东等.教育学纲要[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9.115-117.

上一篇:教师两学做心得体会下一篇:建设局执法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