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蒙台梭利的语言教育

2023-01-14

第一篇:论蒙台梭利的语言教育

论蒙台梭利的感观教育

一、蒙氏教育的概述

1907 年蒙台梭利在罗马贫民区建立“儿童之家”。招收 3 ~ 6 岁的儿童加以教育,她运用自己独创的方法进行教学,结果出现了惊人的效果;那些“普通的、贫寒的”儿童,几年后,心智发生了巨大的转变,被培养成了一个个聪明自信、有教养、生机勃勃的少年英才。蒙台梭利崭新的、具有巨大教育魅力的教学方法 ,轰动了整个欧洲,“关于这些奇妙儿童的报道,像野火一样迅速蔓延”。人们仿照蒙台梭利的模式建立了许多新的“儿童之家”。

二、蒙氏教育法基本原则

(一)以儿童为中心

反对以成人为本位的教学观点,视儿童为有别于成人的独立个体。

(二)不同的教育

反对填鸭式教学,主张从日常生活训练着手,配合良好的学习环境、丰富的教具,让儿童自发性地主动学习,自己建构完善的人格。

(三)把握儿童的敏感期

顺着敏感期学习的特征,得到最大的学习效果。

(四)教师扮演协助者的角色

教师须对孩子的心灵世界有深刻的认识与了解,对孩子发展的状况了如指掌,才能提供对孩子适性、适时的协助与指导。

(五)完全人格的培养

幼教的最大目的是协助孩子正常化。

(六)尊重孩子成长步调

没有课程表和上下课时间,使孩子能够专注地发展内在的需要。

(七)混龄教学

不同年龄孩子会相互模仿、学习,养成儿童乐于助人的良好社会行为。

(八)丰富的教材与教具

教具是孩子工作的材料,孩子通过“工作”,从自我重复操作练习中,建构完善的人格。

(九)摒除奖惩制度

采取尊重孩子的方式,培养孩子正在萌芽的尊严感。

(十)爆发的教学成果

采取尊重孩子内在需求的方式,让孩子适时、适性地成长,短期内不易察觉成果,但却会在某一时间以爆发的力量彰显出孩子内在心智的成长。

三、感官教育的内容及特点

(一)感官教育

重视幼儿的感官(或称感觉)训练和智力的培养,这是儿童之家的重要特色,也是蒙台梭利方法的一大特点。蒙台梭利重视感官教育主要是基于以下原因。

1、幼儿正处在各种感觉的敏感期,为了不失时机,使感官得到最充分的发展。

2、感官是心灵的门户,感官对智力发展具有头等重要性。蒙台梭利认为,儿童在入“儿童之家”以前,已在无指导的情况下吸收和积累了大量杂乱的印象,而正确的智力活动是建立在清晰的概念之上的,故整理印象应是“智力发展的第一步”,这也需要通过感官教育才能办到。

3、与蒙台梭利早期从事特殊教育时所形成的一个基本信念,即“智力低下与其说是医疗问题,不如说是教育问题”有关。她认为通过感官教育,可以对某些因感官存在缺陷而影响心智发展的儿童进行及时补救。只要这些感官缺陷在敏感期之前被发现,就有可能通过感官教育得到较大的改善。

(二)感官教育的特点

1、教具根据其用途分为不同的种类

每一类教具基本上都由若干部件组成。所有部件除了某一维度(如大小、重量、频率高低等)有量的差异外,其余的性质相同。例如,训练感知重量的教具,所有的部件均同质、同形,只是每个部件之间存在量的差异,以便使儿童通过操作这套教具,训练对重量感觉的敏锐性。

2、每种教具各训练一种特殊的感觉 蒙台梭利要求在训练时,应尽可能排除其他感官的干扰,以便使所要训练的感官得到的印象尽可能纯正、清晰。例如,为了训练触觉,要求儿童将眼睛蒙上,或者在暗室中操作触觉教具,以便排除视觉的干扰。

3、教具能控制儿童犯使用不当的错误 即使儿童在操作过程中能根据教具的“暗示”进行“自我教育”,一旦使用不当,就要推倒重来,直到正确为止。 “自我教育”是体现蒙台梭利方法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则。她一再强调:“人之所以成人,不是因为教师的教,而是因为他自己的做。”

四、感官教育的重要性

蒙台梭利认为,对于幼儿来说,是“刺激,而不是对事物的思维,吸引着他的注意”,因此感官教育符合幼儿心理发展的需要,是重要的;蒙台梭利还认为,“智能的培养首先依靠感觉„„感觉练习是初步的基本的智力活动。通过感觉的练习使儿童能辨认、分类、排列顺序,这就是智能和文化学习”(蒙台梭利:《高级蒙台梭利教学法》,第1卷“教育上的自发活动”,1917年英文版,第198~205页)。算术、书写、言语,甚至实际生活能力、良好秩序的规范都由感官教育引出。还有,通过感官教育可以在早期发现某儿童在感觉机能的某方面所存在的欠缺,以便及时治疗和纠正。

五、感官教育的实施

首先,蒙台梭利根据儿童对不同的感官刺激存在不同敏感期的原理,将感官训练细分为触觉、视觉、听觉等的训练,每种训练单独进行,并创制了一套教具,共26种,供除嗅觉外的感官练习之用。例如,供视觉练习用的一种教具是:三组圆柱,第一组高相等而直径不同,第二组直径相同而高不等,第三组高与直径均不同,要求儿童分别将其嵌入钻在木盘上的相应孔中。

其次,蒙台梭利认为,感官教育要给儿童以活动的自由,成人尽量不予干涉,让儿童各人根据自己的意愿和进度选择(按等级顺序排列的)教材、教具,并自行操作,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儿童的内在动机,同时使教具与儿童的敏感期相配合,达到最好的学习效果。蒙台梭利创制的教具能控制错误,她主要是通过这套教具让儿童进行自我教育。例如,上面讲到的视觉教具,如果儿童把一个圆柱体放进一个比它小的孔,则放不进;若放进一个比它大的孔,则到最后,终将至少有一个圆柱体放不进孔中,整个过程只要有一个错误,就需重新调整。所以说:“这套教具控制了每一个错误,要求儿童能进行自我纠正”。

再次,根据生命力活动服从一定节律的原理设计的整套感官训练教具,试图按儿童的水平和兴趣,根据物体的外形特征(形状、颜色、大小、声音„„)提供有等级的顺序的系统刺激(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少到多„„)以引起儿童的自由反应和自导学习。

六、对感官教育的评价

近年来有不少实验证明认识能力的培养应从感觉训练开始,感觉发展得越好,带来的外界信息越多,认知能力就越能得到发展,因此不少心理学家和教育家认为蒙台梭利强调儿童的感觉训练是符合人的认识发展规律的。有些实验研究还证明蒙台梭利学校的儿童经过“斯坦福—比奈智力测验”,智力一般有所提高,在知觉方面尤佳。从教育史角度讲,蒙台梭利方法确有创见。例如,卢梭的自然教育论以自然后果作为道德自我教育的方法,蒙台梭利将其从德育扩大到智育,主张让儿童在自我操作和摸索中,通过“教具的控制错误”,达到智慧的自我教育,这对以后的个体化教学是一个启发。又像文字书写的学习,裴斯塔洛齐主张通过绘画对形的掌握过渡到文字的书写,蒙台梭利则让幼儿从进入“儿童之家”的第一天起,就通过有计划的感官训练,在不知不觉之中“爆发式”地学会书写,效果比常规的要好得多。

当然,蒙台梭利的感官训练也存在着明显的缺陷,这主要是“感官的单独刺激,对特定材料的有关刺激果然敏锐了。但由于强调单一的器官的孤立训练,必然使个体与丰富的社会生活和现实世界相脱离,影响儿童全面地认识世界,从而也就影响儿童的认识发展,因为知觉的整体并不是色、形、声等感觉的简单总合。其次,蒙台梭利进行感觉训练所用的教材、教具过于死板划一,都是按严格的分类、等级的排列、固定的方法进行的,每种教具只有一个目的,不能变化,不能用来做游戏、发展语言或进行其他创造性的独立活动,这必然不利于发展儿童的想象力、创造力、情感和语言等。此外,单纯掌握物体的外形特征以及大小、长短高低等的顺序,并不一定能促进概念的形成,因而未能有效地培养儿童的思维。

第二篇:论蒙台梭利教育思想

摘要: 玛丽亚 • 蒙台梭利(Maria Montessori)女士是意大利医生、儿童教育家,,曾被誉为世界学前教育史上自福禄贝尔以来影响最大的人物之一,也是世界上第一位杰出的女性学前教育家。她通过实际对儿童的长期接触与观察,因而提出新观念的教育方法,不仅改变当时人们对儿童教育的看法与做法,也深深的影响后代。终其一生她全部身心倾注于教育工作。于1952年辞世时已备受世界各地的尊重与瞩目。

关键词:敏感期、教具、秩序性、儿童中心

一、蒙台梭利的儿童观

(一)遗传与环境的关系

蒙台梭利强调人的发展不仅与生理胚胎有关,还和心理胚胎有很大程度上的联系。她强调环境的主导作用,发现儿童心理的变化是通过机体和环境的相互作用产生的。蒙台梭利指出,正如作为生理胚胎的儿童的发育需要母亲的子宫这一特殊环境一样,作为心理胚胎的儿童的发展也需要一种相适应的特殊环境.这种特殊环境要求要尽可能排除有害生命力呈现的任何不利因素,要尽可能专门设置能满足儿童各种内在需要的环境。

(二)儿童发展的敏感期

儿童在发展的过程中对特殊的环境都有一定的敏感期。敏感期与生长环境密切相关,并和一定的年龄相适应,儿童发展就是建立在敏感期所打下的基础之上。蒙台梭利强调说:“正是这种敏感性,使儿童以一种特有的强烈程度接触外部世界。在这时期,他们容易地学会每样事情,对一切都充满了活力和激情”。

根据蒙台梭利长期的观察和研究,她发现了一些科学性的敏感期。0-5岁感觉发展敏感期、3个月-6岁语言发展敏感期、2-4岁秩序感发展敏感期、1-4岁肢体协调敏感期等等。 蒙台梭利指出了多种敏感时期,并要求教育工作者在儿童发展的敏感时期对幼儿进行教育、引导和帮助,从而促进幼儿身体心理各个方面得到协调及时的全面发展。

(三)儿童发展的阶段性与教育重点

蒙台梭利指出儿童发展分为三个阶段,家长和教育工作者要通过对这三个阶段的认识,从而了解自己在阶段性教育的重点是什么?怎么教?等等专业问题。

她认为孩子的第一阶段是(出生-6岁)这个时期是儿童个性形成的重要时期;第二阶段(6岁-12岁)开始具有抽象思维能力,产生道德意识和社会感,从以前的感觉练习转向抽象的智力活动;第三个阶段(12岁-18岁)青春期。孩子的身体逐渐成熟,心理也把自己放在了小大人的位置上,希望自己能够想成人那样被教育。

(四)儿童发展是在工作中实现的

蒙台梭利反对游戏,她觉得儿童内在生命力的驱使和心理的需要产生一种自发性的活动,认为游戏会使儿童引入不切实际的幻想以及抑制了儿童自发性的需要。她认为孩子应该投入到“工作”中,为以后的工作和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蒙特梭利教育观

(一)教育的目的

在对儿童天性、发展和环境的信念下,蒙台梭利的培养目标是:运用科学的方法,促进儿童身心均衡发展,形成健全的人格,并建设理想的和平发展。

(二)教育的内容

根据自己的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蒙台梭利主要为儿童确立了以下教育内容,并在“儿童之家”进行了长期实验。

一、感觉教育 她认为,感觉教育的主要目的是通过训练儿童的注意、比较和判断的能力,使儿童的感受性更加敏锐,准确和精炼。

二、生活教育 在教育的过程中养成一些好的生活习惯,懂的如何照顾自己,社交礼仪等。

三、读写算教育 里面包括了书面语言教育,和交谈语言教育。会做10以内的加减法等。

四、自然文化教育 了解更多的科普知识而不局限在书本知识。

(三)教育的方法

一、重视环境的作用 蒙特梭利认为,儿童的发展是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进行的,因此她非常重视环境的创设,即为儿童提供一种有准备的环境。

二、教师的作用 教师是儿童活动的观察着和指导者,他必须以科学教精神,运用科学的方法观察和专研儿童,揭示儿童的内心世界,发现儿童的秘密。

三、教具 儿童的玩具,教学用的教具都必须贴近儿童身心发展的需要,在教育和训练中提升孩子。

三、蒙台梭利思想启示

蒙台梭利的儿童观——儿童心理发展是天赋能力的自然表现、儿童心理发展存在敏感期、儿童心理发展具有阶段性、儿童心理发展是通过工作实现的,基本上可以比较完整地反映蒙台梭利对于儿童及其发展变化的看法,它是蒙台梭利教育法的基础。蒙台梭利教育观——儿童的发展是全面的是有一定的教育目的的,并且要准备好教育所需环境,教师以及教具,通过科学的教育方法来引导幼儿那么,上述蒙台梭利关于儿童及其发展变化的看法可以给我们今天哪些有益的启迪呢?

(一)重视儿童自我发展

蒙台梭利主张不应该把儿童看作是物体来对待,而应作为人来对待。在她看来,儿童有自己的兴趣和需要,会能动地积极地同外界环境相互作用,是不断发展的活生生的人。

(二)适应儿童发展的敏感性和阶段性

蒙台梭利不仅重视儿童发展的联系性,也十分注意儿童发展的阶段性。因此教师和父母必须随时留心观察儿童的实际生活及其表现,发现和把握儿童在各个阶段出现的心理现象,及时引导、帮助和鼓励,否则将对儿童的发展造成难以弥补的缺憾和遗憾。

四、评析蒙台梭利思想

每一种思想自然有它存在的价值,但是我们也应该辩证的看待一些问题。不要每一种思想我们都完全引进,要分析其中的优缺点,针对性教育。

蒙氏思想它结合了前期教育家们的教育思想,站在了以幼儿为中心的角度,来分析问题,固然优点是必然存在的。蒙式方案中强调个人特色,强调每个孩子依据自己的需要选择教具,材料,自己进行操作,自我发展,自由活动,反对家长教师的强制干预,但是这也会造成幼儿缺乏与同伴协商和合作的机会。这对于儿童的社会交往技能和语言的发展显然是不利的。

她认为儿童发展是在工作中实现的思想虽然把个体发展认为先天后天相互作用的结果,揭示生命发展阶段性特点,揭示了主观能动性的作用,但是她太理想化了,夸大了儿童的本能,扩大了儿童的作用,忽视了教师家长存在的价值。

她的感官训练,对于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味觉、每个方面都考虑到位了,但是她唯一没有考虑的是把这些感官训练有机的结合起来,帮助幼儿统一的发展,而是孤立的感官训练,不仅缺乏趣味性,价值也不会很高。她反对儿童幻想游戏,这一点就把孩子的创造力、想象力抹杀在了摇篮里,用自己的规则来约束孩子让幼儿并没有得到真正的自由。对于教学内容中的生活联系,蒙氏教育主要强调的是秩序性,和礼节问题,但是我觉得通过这样训练的孩子,他们只是机械性的条件反射,而没有做到去理解,我们为什么要这么做,忽视了同幼儿的实际生活经验向结合,等等。

总之,蒙台梭利教育方案是建立在对儿童内在的发展潜能和能够通过自发,自动的活动来进行自我教育的信念之上的,因而主张给儿童以充分的自由,反对成人的强制性干预。但多年的实践并未能真正实现蒙台梭利的教育理想。关键问题可能在于:蒙台梭利一方面主张儿童的自由教育和自由发展,另一方面却为儿童创设了一个过于刻板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材料,以至于限制了儿童潜能的实现。这固然是蒙台梭利自身的矛盾,但部分后来者机械地搬用蒙台梭利的形式,而未能真正领会其精神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而且将蒙台梭利教育由原先的面向贫苦家庭的儿童变为面向社会上层的高收费教育,恐怕也是创始者本人始料未及的。

五、结论

事物都有两面性,作为中国人首先我们应做到不要崇洋媚外,我们要择其善者而从之,善于理性的思考蒙氏思想的价值在哪里,到底应该怎么开展蒙氏教育。不要挂羊头卖狗肉,为了利益打着假的旗号,这不仅毁了蒙氏教育,更毁了我们祖国的花朵。作为幼教工作者,我们应该站在专业的角度去评析,找到最适合我们幼儿的方法,然后运用在教育之中。

现在有很多幼儿园,在运用蒙台梭利教学法之前,并未彻底的探索蒙台梭利教学法的原理,就直接运用教具来指导孩子。这是一个相对危险的行为,因为它会误导幼儿,是幼儿养成一种不要思考,生吞活剥知识的习惯,也会误导教具,使教具成为呆板的玩具。所以只有对蒙特梭利心领神会后,才能正确教育孩子,才能达到效果。

作为幼教工作者,或者是家长,一定要明白让孩子自由发展不是放纵式发展,要适当观察、教育、引导。告述他怎么做,为什么这么做,有什么意思。还有就是孩子的发展,一定要提供给他一个空间,让他自由自在的创作,这比什么别人教的来得实在多了。孩子的潜力是无法想象的,所以为了孩子的将来,我们就应该多学学,多对比,把最好的方法提炼出来。 把中国的幼教事业做大做好。 参考文献

[1]许卓娅、张晖:幼儿园课程理论与实践[M].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8) [2]黄人颂:学前教育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

[3]王诗堂:对单亲家庭子女教育问题的探讨[J].江西教育科研.2005.5

第三篇:蒙台梭利教育对当今教育的启示

蒙台梭利教育是由意大利著名的幼儿教育家玛丽亚·蒙台梭利博士所创建的。它以其独特的教育法和富有成效的教育魅力风靡世界,影响了整个20世纪。21世纪,蒙台梭利教育依旧在全世界100多个国家幼儿教育领域独领风骚。蒙台梭利教育模式在当今学前教育体系重要地位以及对当今世界各国学前教育发展与改革所产生的积极影响,已经越来越多地被我国幼教界人士所认识。全面了解蒙台梭利教育理论的内涵,借鉴蒙台梭利教育理论的先进之处,用于我国当前的幼教工作,是摆在我们每一位幼教工作者面前的任务。下面就我对蒙台梭利教育的一些感触,写出来与同仁共享。

一、权宜的教育策略

蒙台梭利的教育思想是智慧的,是在顺应人本发展的基础上,使教育活动与个人的自由发展有机而巧妙的结合,使教育活动容易显现出来的枯燥乏味力,必须遵守的一些规则规章制度的痛苦与吃力尽可能的淡化下去,把可能发生的教育活动中的劣势降到最低,而充分发挥教育活动中的优势与积极方面。与此同时,个人的自由发展被充分的重视与强调,最大程度的让个人自由的发展,顺应个人的自由,个人的充分发展,让个人的幸福感与快乐的感觉自觉的向着最大化发展。比如,蒙台梭利批评了在纪律教育中不恰当的强调纪律,贬抑儿童自由,使纪律和自由二者完全对立的做法,在她看来,纪律教育的目的不是限制、惩罚、控制和命令儿童,而是通过激发儿童的“内在纪律”,以给他们带来更大的自由。蒙台梭利认为纪律教育的前提是:一个人能够成为自己的主人,能够根据情境的变化、按照自己的准则调节自身行为[1]。可以说,这种纪律的维持靠的不是由外而内的灌输和压抑,而是基于“内在纪律”之上、由内而外的自然生发。通常的教育很难的把教育与被教育的矛盾如此智慧的淡化,并从同一的方面去机智的结合,充分发挥教育与被教育的优势,并结合起来体现更大的优势,使两方面都向着最大利益化靠近,互相促进,互相支持。这充分体现了教育与被教育的双赢。这种教育思想应用在教学中,充分体现了人性化与智慧的力量,使教育成为一件让儿童感到快乐的事,对当前我们的教育来说应该体会到这一点,并作为教育的基本原则来执行,应用于实际的教学中,灵活的处理教育活动中的各种矛盾,实现教育最大利益化。

二、敏锐的观察与适宜的指导

蒙台梭利以女性特有的视角,细致入微的观察、分析来了解儿童,深入幼儿内心去探索儿童的世界,真真切切认真的把儿童当作研究的对象,不把成人的一些看法随便的来看待儿童。蒙台梭利认为,幼儿在教育活动中是处于主动地位的,教师则是幼儿活动的观察者、指导者。蒙台梭利说:“应用我的方法教师教得少,而观察得多;教师的作用在于引导儿童心理活动和他的身体的发展。”[2]。我们实际的教学中应树立这种观点:儿童有自己内心的看法、观点。这种观点是非成人的,有时让人感到费解,为什么儿童会有那样与成人不一样的看法,对于这些教师有必要顺应儿童的观点来从事教育活动,在儿童以有的观点平台上教育与思考。每一位幼儿教师在教育过程中都要努力扮演好观察者这一角色。因为只有通过观察,才能真正摸清楚每位幼儿的“不同水平”。因此,我们要切实提高观察水平。观察作为一种方法,要求教师既要掌握观察的技术,又要有正确的观察态度和强烈的观察欲望。要通过不断的实践去提高自身的观察水平,发挥观察为教育服务的功用,提高教育的质量。教师要学会敏锐地观察幼儿、分析幼儿的行为,还要学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灵活地调整教育方法和策略,教师要在教育过程中不断锤炼与锻造自己的专业素养,学会敏锐捕捉、分析、统整来自各方的信息,充分研读幼儿,学会根据实际情况择取适宜有效的教育方式和策略实施教育。

三、适宜的环境创设

蒙台梭利认为“环境”是她的教学法中所必须强调的第一要件,是为了满足儿童的需要及自我建构而设计的。环境材料都是由教师精心筹划和提供的,有儿童按照实际生活的要求和规则操作的真实材料、实验器材和一系列教具[3]。蒙台梭利理论在材料的提法上强调儿童的需要,根据幼儿的不同认知水平投放材料,激发儿童的内在需要,给予儿童独立工作和获取经验的机会。儿童可以按自己的需要和兴趣使用它们,引出自发的能力,使智力、意志力和个性都得到发展我国在环境材料的提供和投放上盲目性、随意性较大,在教具材料使用的永久性上也欠缺,这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在这方面我们应以蒙氏理论材料提供的原则和方法丰富我们的环境材料,使幼儿在与环境相互作用中得以提高,真正发挥环境的积极作用,强调环境对儿童发展的作用,通过对环境的创设,尤其是活动材料的投放,实现儿童教育的目标。

四、深邃的反思

教师对信息的反思能影响到自身知识结构、教育教学理念的建构,进而影响到教学;教师对技术技能及方法的反思能影响所采用的教育手段;教师对教育活动过程与结果的反思能影响到是否要调整教学行为的判断。反思的基础足自我认知,客观、正确的评价。评价是教师反思是否有成效的前提,教师有意无意地扩大自己的优点或者掩盖和缩小自己的缺点和错误,只会使反思流于形式。教师的评价尤其是教师的自我评价是教师反思的内在动力机制,培养教师的评价能力是培养教师反思的有效途径之一。而一个具有良好信息素养的教师,应具有很强的评价调控能力,不仅能对信息、技术、技能、方法的要素进行评价,而且能综合多种评价,对所进的教育活动过程与结果形成客观的认识,并根据评价结论重新反思活动要素,调整和驾驭活动过程。

蒙台梭利教育注重对儿童的观察与观察结果的反思。在实践的基础上,反思幼儿的心理,探讨童年的秘密。对幼儿有很强的敏感性和洞察力,只有当教师对其有深刻的理解、感悟、认同时,才能以批判的态度反思个人教学实践的合理性,才更容易提高个人的自我意识。而良好的反思意识能使教师主动地、有意识地去捕捉、获取有关的信息,经过甄别,将其融入自己的知识基础,促使自己的知识结构产生变化。这又进而帮助教师开阔视野与思路,使教师在评价判断时多一双眼睛、多一此参考、少走弯路。这种能力能帮助教师迅速有效地发现、掌握有价值的教育信息,并善于从他人看来足微不足道、毫无价值的信息中发现其隐含的意义和价值,善于从信息中找出问题信息;鉴别信息,并根据白己的需要在浩如烟海的信息海洋中选择信息;对所获得的信息进行整理、变换、重组、综合,并创造性地生成新的信息;更为重要的是运用经整合的信息做出评价,提升知识、教学的质量,并产生新信息的长点,培养教师对信息的感受力与洞察力,培养他们从细微处发现有用信息、能见人之所未见的能力,激发教师的批判、反思与创造性思维。

第四篇:二、蒙台梭利教育法的教育精髓

(一)教育要顺应儿童的内在需要。

在她看来,生命力的冲动是通过儿童的自发活动表现出来的。通过活动,儿童的生命力和个性得到了表现和满足;通过活动,儿童的生命力和个性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基于这种儿童观,蒙台基于这种儿童观,蒙台梭利课程由一系列操作活动来实现,这些操作活动按其目的与所发展的儿童能力,分为不同的领域,主要有日常生活、感官、数学、语言、历史地理、文化科学、艺术表现7个领域,强调儿童主动学习和自我纠正,顺应儿童生命力发展的内在需要,促进其自我发展。 儿童发展存在敏感期

(一)语言敏感期(0-6岁)

(二)秩序敏感期(2-4岁)

(三)感官敏感期(0-6岁)

(四)对细微事物感兴趣的敏感期(1.5-4岁)

(五)动作敏感期(0-6岁)

(六)社会规范敏感期(2.5-6岁)

(七)书写敏感期(3.5-4.5岁)

(八)阅读敏感期(4.5-5.5岁)

(九)文化敏感期(6-9岁)

蒙台梭利认为要根据研究的九个敏感期的划分,把握儿童的敏感期,进行适当的教育,在适当的敏感期内给与幼儿相应的适当的刺激,才能为儿童将来的发展提供很好的基础。而实现这个目标,必须通过幼儿与外界世界的接触和探索,从而要为幼儿创设一个有利于发挥幼儿敏感力的环境。 正是这些思想的指导下,才有了蒙台梭利的教学和教具。

(二)特别重视教育环境的设置与运用。

蒙台梭利非常强调环境在儿童心理发展中所起的重要作用,认为儿童的发展是有机体与“有准备的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因此,“有准备的环境”是蒙台梭利教育的核心和精髓。 “有准备的环境”主要由两部分构成:一是物质环境,二是人文环境。物质环境主要是指蒙台梭利教具、各种符合儿童体形尺寸的室内设施以及教师自制的各种教学材料;人文环境则主要是指各种有价值的人类文化遗产。

三、蒙台梭利教学与教具 1.蒙台梭利教学法

蒙台梭利教学法的主要内容。在她的教学法的内容里,有五个教育法则:

第一个法则是秩序法则。秩序法要求孩子的物品摆放要规范、要有秩序。,这种规范要及早建立,应该满足儿童对秩序的追求,促进儿童秩序的完善,实施这一法则,教师应该首先做到,维护和制造这种环境有秩序感。

第二个是独立法则。蒙台梭利认为,教育者少帮助孩子,应让孩子独立的做事情。所以,蒙台梭利在她创造的教具里,就训练孩子独立,如生活教育部分,孩子自己会脱衣服,会扣扣子,系带子,在生活教具中,如味觉筒,拧瓶盖,拧螺丝钉,这些教具都是让孩子学会动手后独立。孩子一般拒绝成人帮助,喜欢自己探索。

第三个法则是自由法则。蒙台梭利认为应让儿童自由的选择工作,不要老师或成人去选派,自由选择可以增加自信心,可以导致自我控制,应提倡孩子学会自我控制,不是你硬压制他,给他种种限制,蒙台梭利认为要改变他律为自律,让孩子学会自律。

第四个法则是专心的法则。由于儿童选择了自己喜爱的工作,所以就导致了专心的法则。蒙台梭利在儿童之家里做了一个实验,当一个孩子在玩插座圆柱体时,当他在专心工作时,蒙台梭利用一种声音干扰他,但这孩子没有受到干扰,因为是他喜欢的,他非常专注。蒙台梭利又换一种方法,拿走他的地毯,这个孩子看老师拿走自己的地毯,抬头望着老师微微一笑,跟着老师走,老师拿到那,他就跟到那,坐下来继续他的工作。

第五个法则是重复练习法则。孩子干什么事情都喜欢重复,如果是他喜欢的,他就重复,这主要是建立在自由的基础上的。孩子对自己喜欢的工作,就反复去做,在不断的重复工作中得到发展。

2.蒙氏教育的教具

蒙氏教育不是辅助上课的物品,它是儿童成长工作的材料,她设计的这些教具都是供单个儿童操作的,因此,具有鲜明的特点。她的教具的特点是:

(1)具有孤立的特性。如温觉板,让孩子体验温度。

(2)容易搬动。

(3)教具美丽。

(4)每一种教具的单独使用或联合使用,这些教具在工作时有其顺序和步骤。如果没有按照她设计的步骤走的话,就会出现错误,出现错误就有一个自我控制的方法,所以在设计上或使用方法上,都由简单到复杂,培养孩子了解步骤,重视秩序,养成内在的纪律,她有规律的。

(5)在设计上具有控制和纠正错误的特性。可使儿童自行发现错误,自行改正错误。比如插座圆柱体,再如粉红塔,每一块相差1cm。

(6)具有数学的属性。由步骤和秩序当中培养孩子逻辑习性和推理能力。每一种教具都有它等差的数学关系。如长棒,每一长棒之间都相差10公分,有等量的、等差的关系,有数学属性。

(7)间接的预备性。每种教具都具有直接与间接的教育目的,帮助孩子准备,适应未来的生活,如在教具的形体变化上,象几何图形在操作上让孩子掌握,而且拿着几何图形还可以变化。用纸画各种形状,为将来学习做准备。有间接的预备性。 感官教育教具:

1.视觉教育教具。通过视觉练习,使孩子掌握形状、面积、体积。

视觉教具里有:

(1)插座圆柱体(高低粗细大小的比较组合)

(2)粉红塔(认识大小等差)

(3)棕色梯(认识宽窄)

(4)长棒(认识长短、数量的等差)

(5)彩色圆柱体(颜色识别、高低粗细组合)

(6)色板(颜色的种类、色调的明暗度、颜色搭配)

(7)几何图形相嵌板(三角形的种类、组合)

(8)构成三角形(三角形的种类、组合)

(9)几何立体组

(10)几何嵌板

2.触觉教具

(1)触觉板(体验物体表面的粗糙与光滑)

(2)温觉板(触模温度的感觉)

(3)重量板(大小相同及不同、拈重量)

(4)触觉布(棉布、麻沙布、毛料等)

3.听觉教具(训练孩子听力、强弱练习)

(1)发音筒(训练听力强弱)

(2)音感钟(韵律和节奏的训练、)

(3)弦乐器(管乐器、键盘乐器、打击乐器)

4.味觉教具:如味觉瓶(感受酸、甜、苦、辣、咸)

5.嗅觉教具:如嗅觉筒(生活中有味道的食品、香油、醋,感官教育教具在操作中强调分类、配对、秩序)

数学教育教具

蒙氏数学教具的内容,有8个方面:

1.数量概念的基本练习,定位在10以内的量,以10为基础的数,这部分的教具有:

(1)数棒。以长度1—10的量,量对应数名。

(2)砂数字板。掌握1—10的数字,用手摸。

(3)仿锤箱。1—10认识的游戏。

(4)数字与筹码。了解奇数与偶数。

(5)彩色串珠棒。连续数的认识。数量名的结合。

2.十进位法的练习

认识十进位从1变10,从10变100,从100变1000,数具主要有数字卡、串珠。

3.使用数棒的基本计算练习,认识数的合成与分解,初步学习加减法。

教具主要有:金色串珠棒、黑色串珠棒、灰色串珠棒,引导儿童认识算式,利用接龙游戏,认识加减法和十进位的初步运算,加强10的构成和分解练习。

4.连续数的认识,主要让儿童认识连续数

教具主要有塞根板,主要是11到19的数,十位数和个位数的排列,11—19,11—99,1—100的连续数板,主要记1—100的数字排列,100串珠链,认识1—100的数,1000的串珠链

5.导入初步的平方和立方

教具主要有:彩色串珠链。1千立方体,邮票游戏。大串珠组,(包括平方珠链,立方珠链、框架)

6.基本四则运算,主要掌握加减乘除法的原理,主要教具:加法板、乘法板、除法板、减法板

7.分数。教具主要是:分数,了解整体与部分的概念。

8.几何。教具主要有:几何图形卡片(主要认识浅角名称)组成三角形(掌握名称和认识图形的组合与分解)立体几何组,二项式、三项式(发展幼儿三维空间的能力。帮助儿童理解代数概念,引导平方根。

数学教具要求教师在使用中,要求教师要做系统的示范,特别要注意循序渐进,要有一定的流程、顺序。

语文教育教具

孩子的语言发展分三个阶段,听→说→应用三阶段,根据这个特点,蒙氏制作教具有:为学习和书写做准备和教具。

1.砂纸字母板,大写小写各一套,主要练习发音、认写、写是用手触模,做书写的准备。

2.印刷字母板。

3.活动字母箱。

4.双字母沙子字母板。

5.金属嵌板。

四、如何做一个蒙台梭利教师

蒙台梭利教师必须具备的素质和能力:蒙台梭利教师不是传播知识的,主要是心理学家、教育家、是指导员、协助者、管理者,她要求蒙台梭利教师:

1.必须懂得蒙台梭利的教学原理和教学方法。

2.必须懂得如何操作使用教具。教具的介绍必须依靠教师,适当的提示,示范使用的方法,观察儿童的反映和需要。

3.具有为儿童设计适合其成长环境的综合素质。老师为孩子提供环境,对孩子专注的工作起到很重要的作用。所以老师应观察分析研究儿童的能力,尽心环境的保护,蒙氏要求教具有损坏的马上更换,教具上不能有灰尘,经常保护,老师有设计环境的能力素质。

4.参与和引导。在孩子还没能达到专心操作教具时,教师要参与进去,老师要激发、诱导孩子,激发孩子的活力,所以要参与进去。

5.尊重与服务。尊重孩子的专注力。蒙氏认为孩子在专注工作时,不能干预他,他这种专注力是很弱的,很容易消灭,所以他要求老师认识到,孩子的专注力就象泡沫一样,一碰就消灭。所以要求老师不能赞赏他,干扰他,在他困难的时候,服务于他。先观察孩子,孩子需要时,老师就给予帮助,以爱为出发点,付出爱,蒙氏教育认为不是正面的夸奖而应该用分享的态度。如果他做错了,老师表示也很痛苦,和孩子分享快乐和痛苦。

6.与孩子一起成长。老师了解孩子越深入,就会领悟不同的爱,老师对孩子的爱是真诚的。

7.具有对儿童的爱心、耐心的优良品质。

第五篇:蒙台梭利式教育对特殊教育的启示

摘要:

蒙台梭利认为儿童个性形成的最重要时期是0~6岁。它包含心里胚胎期和个性形成期,这也是发现特殊儿童和对他们进行初期干预与治疗的关键时期。在此阶段我们特殊教育工作者应该对特殊儿童进行尽早发现及初期干预,以为后来更好的教育这些特殊儿童奠定基础。家庭的积极参与与配合、学校的专业素质与培养方式、社会的支持与环境对特殊儿童教育与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蒙台梭利的儿童之家教育模式对当今的全纳性教育有着引导与启发的作用。另外,蒙台梭利重视的感官教育启示我们要在特殊儿童发展早期对其进行必要的感观教育与培训,她注重儿童的独立发展,希望通过儿童自主学习来形成自己的独立人格启示我们在特殊教育中,特教老师也应做到注重特殊儿童的独立发展,培养他们的独立自主能力,让她们更好的适应社会的发展,更好的在社会中生活。

关键词:蒙台梭利、教育阶段、早期干预、环境联系与影响、全纳性教育、独立发展

蒙台梭利教育的五大理论

一、环境适应论

“适应环境”是幼儿一切智力和能力成长的主要驱动力量。蒙台梭利认为:儿童是精神胚体,有赖于环境的保护、滋润;儿童是个探索者,依赖吸收环境中的各种印象来建构其心智;童年之秘隐藏在儿童的环境中,唯有透过开放的环境,才能将真正内在的潜能发展出来;环境是教育的工具,所以预备一个适合儿童各项能力发展的环境,是教育的重要环节之一。教育环境是由家庭、学校和社会共同构成的,要让孩子适应着三方面的环境的同时驱动孩子的成长。

所有的儿童不管是正常儿童还是特殊儿童都会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尤其特殊儿童因为特殊的心理或生理构造、会更容易被敏感的事物产生影响和不同方面的作用。现在我们从侧面参考著名教育家蒙台梭利的教育思想来探讨一下:家庭、学校以及社会这三大要素对特殊儿童的影响。

首先,家庭是一个人最早接受教育、最早受到启发和影响、最早形成习惯和思维的场所。蒙台梭利提出:“儿童的生长是由于内在的生命潜力的发展,使生命力显现出来,儿童的的生命就是根据遗传确定的生物学的规律发展起来的。针对时弊,人们面临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他们没有意识到生命自己的发展规律,没有给儿童一个积极的精神生命。人们有意无意的压制儿童。”当然这句话主要是针对大多数正常的儿童提出来的,但是我们把知识迁移运用,就会发现这句话同样适用于特殊儿童。由于各种原因造成的先天或后天的生理心理缺陷给整个家庭造成各方面的影响。这时候家庭对这个孩子的态度和认知想法会决定孩子的一生。

有的家庭对自己的孩子失去希望把孩子圈养家里不与外界进行联系,不给予正确的方法引导,不再去咨询治疗方法。那么这个孩子就失去了存在和生活的意义,这样的家庭把孩子的世界完全垄断了,永远只是一个带着缺陷无法生存和自理的特殊人。然而有的家庭有比较正确思想和认知,对待自己的孩子也有一个比较正确的态度。虽然自己的孩子存在缺陷也没有彻底绝望还存在希望,希望自己的孩子有一个好的未来、去咨询治疗和引导方法努力让自己的孩子接近正常人的世界、为自己的孩子营造一个丰富多彩的人生。以上便是家庭对孩子截然不同的思想态度、不同的思想态度必定会给孩子不一样的人生。后者会对孩子产生积极的影响会帮助孩子消褪对世界的恐惧和不安,慢慢养成良好的思维认知和生活习惯。这就是不同家庭对孩子的不同影响和不同作用。另外家庭参与对特殊儿童教育有很大的益处,朱迪斯.班杜拉-乌兹就提出,它的益处在于:“它提供了儿童信息的来源;最少限制环境;家庭对干预方案的投入;儿童的安慰和安全保障”。

其次,学校是一个人接受专业教育、受到深层次的培养、接受适合自己和逐渐养成人生态度的场所。蒙台梭利有这样的信念:儿童智力缺陷主要是教育问题,而不是医学问题。他声称:“低能儿童非社会之外的人类,他们即使无法得到比正常儿童更多的教育,也应和正常儿童所得得教育一样多”。这个时候,学校尤其是特殊学校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一个好的特殊教育学校,会用自己良好的专业素质和强烈的责任感为自己的学生打造适合他们自己的教育方式和方法,了解他们的生理和心理的弱点和长处,从而量身定做的教育方式会给予他们很大的良好影响和作用。蒙台梭利还主张供给学生一个能激发其活动动机的有准备的环境。儿童的内在潜能是在环境的刺激帮助下发展起来的,是个体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因此,在这个过程中,老师便起到了一个极为重要的桥梁作用。老师的专业素质和品质以及对学校教育规划的执行在引导学生的过程中起着决定作用。老师的动作和举止都对学生有巨大的影响力。学校不仅不要拘泥于传统的教育开启新的思维和教育方式,老师也要树立全新的观念和教育方法、全方面发展学生的技能、引导学生接近正常人的世界。

最后,社会是提供一切资源、蕴藏一切机遇、造就成功与失败的场所。针对特殊儿童、社会中的福利帮助机构、教育机构、医疗机构等方面要给予特殊的照顾和关爱。蒙台梭利提出要给儿童一个真实和谐的发展环境。这就要求人们在社会中要树立一个平等尊重的社会观念,这样特殊人群的价值才会得到社会的认可,才会开拓自己的一片天地。福利机构要给予困难家庭一定的资助。教育机构要降低对特殊儿童的要求,积极引导家庭让孩子入学。医疗机构要定期检查这些孩子的状况帮助他们的康复和治疗。只有这样,特殊儿童才会得到更好的发展。相反如果社会贬低他们、忽视他们,就会使无数人失去了发展的机会,自身的意义和价值将无从体现。

其实这三个要素之间有着相互的联系,其中若哪一方面存在极大的不合理都会很大程度的阻碍特殊儿童的发展和进步。

二、个别化的教育

独立是儿童成长的主要目标,独立是儿童成长的必要条件。帮助孩子独立的方法:放手让孩子去做、尊重的态度、适时的指导、最大的耐性、最多的鼓励。在蒙台梭利的幼儿教育内容中,她极为重视感官教育。蒙台梭利重视感官教育主要是基于以下原因:①.幼儿正处于各种感觉的敏感期,为了不是良机,使其兴趣爱好得到最充分的发展。②.感官是心灵的窗户,感官对智力发展具有头等重要性。③.与蒙台梭利早期从事特殊教育时所形成的一个基本信念,即“智力低下与其说是医疗问题。

她认为通过感官教育,可以对某些因感官存在缺陷而影响心智发展的儿童进行及时补救。这也启示我们要在特殊儿童发展早期对其进行必要的感观教育与培训,这对智障儿童的性格培养,审美能力的提高也同样具有重要作用。实施智障儿童感官教育时,还必须充分考虑智障儿童的心理发展特点,通过智障儿童感官教育原则和方法,因此我国在学习和借鉴蒙氏感官教育方法时,要做好感官教育的本土化工作,正确对待特殊儿童的个别兴趣爱好,努力创造条件予以最大限度的利用。

另外,她反对以教师为中心的填鸭式教学,主张由日常生活训练着手配合良好的学习环境、丰富的教育,让儿童自发地主动学习,选择自己喜爱的科目去学习,让他们自己建构完善的人格。这一点体现出他很注重儿童的个别化发展,希望通过儿童自主学习来形成自己的独立人格。在特殊教育中,特教老师也应做到注重特殊儿童的独立发展,培养他们的特长,让她们更好的适应社会的发展,更好的在社会中生活。此外,她认为应把握儿童的敏感期的发展才能更好的让儿童获得学习效果。所以在特殊教育中,老师应及时把握学生的敏感期,布置丰富的学习环境 当孩子某项敏感期出现时,应尽力为孩子准备一个满足他成长需求的环境。 鼓励孩子自由探索 当孩子获得了尊重与信赖后,就会在环境中自由探索、尝试。适时协助而不干预 当孩子热衷于有兴趣的事物时,"应放手让孩子自己做"避免干预,但并非要丢下孩子完全不管,而是适时予以协助指导。这样才能更好的促进特殊儿童个别的兴趣爱好的发展。

孩子的成长像一盆植物一样,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兴趣和爱好,我们要了解它的性能,给它营养,适当照顾,它自己就会不断茁壮成长。

三、循序渐进的儿童发展理论

蒙台梭利认为儿童是一个发育着的机体和发展着的心灵;儿童发展的时期是人的一生中最重要的时期。幼儿处在不断生长和发展变化的过程之中,而且主要是内部的自然发展。在这个连续的自然发展过程中,幼儿的发展包括生理和心理两方面的发展——这是蒙台梭利对儿童最深刻的认识。

根据蒙台梭利对儿童的观察与研究,我们可以归纳出以下八种发展敏感期:

1、语言敏感期(0-8岁)

2、秩序敏感期(1-4岁)

3、感官敏感期(0-5岁)

4、对细微事物感兴趣的敏感期(1.5-4岁)

5、动作敏感期(0-6岁)

6、社会规范敏感期(2.5-6岁)

7、书写敏感期(3.5-4.5岁)

8、阅读敏感期(4.5-5.5岁)

由这些儿童的发展阶段看来,我们对待特殊儿童的教育应该遵循的是循序渐进的教育方法,同时,我们身为教育工作者也不能够心急,要对他们充满耐心和信心。只有通过大量的积累才会有质的飞跃。

四、阶段性吸收性心智理论

儿童的心理是有吸收力的心理。儿童不仅是一种肉体的存在,更是一种精神的存在。儿童从一出生就进入了心理胚胎期(0—3岁),她认为,儿童这时凭借下意识的感受能力,能积极从外部世界获取各种印象和文化模式,并有选择地进行吸收,使之成为他们心理的一部分。

0—3岁是无意识吸收,3—6岁是有意识吸收。蒙台梭利描述到:从出生到6岁,儿童具有像“干”海绵一样的吸收的大脑。但又不同于海绵,海绵能吸满水,而大脑的吸收是无限的。在这时,我们就应该对孩子施加一些正确的引导和帮助,让他的心智达到更好的水平。

儿童的这种心理特点决定了他们可根据周围的环境来塑造自己的性格,并成为他们个性的一部分。因此,处于心理胚胎期的儿童需要适宜的环境时,成人应为儿童提供一个充满爱的、健康和谐的环境,多感受美好的事物。美好的环境是靠多方面来共同构建的,家庭 学校和社会都应为了孩子的发展而去努力做到这一点。

由蒙台梭利的儿童发展阶段理论对我们特殊教育工作者来说得到了这样一种启示,对特殊儿童来说起着重要作用的是第一阶段即0~6岁这个时候。它又可分为心理胚胎期和个性形成期,蒙台梭利的儿童发展观是建立在生物本能论基础上的。由此来说,儿童心理、生理发展同步,儿童成长受其内部潜能驱使,每个儿童都有创造本能,可以通过环境来构建自己的心理世界。

同时,每个儿童具有心理胚胎期和吸收力心理,在0~3岁时儿童的心理受到一种内在生命力及创造力的驱使而吸收外界刺激进行发展;这种发展是通过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来获得信息,教育者要应为儿童心理发展的敏感期,提供有准备的良好环境和条件,以促进儿童心理发展。

在3~6岁这个时期,蒙台梭利观察到了儿童承受急剧的身心发展。他们发现第一阶段的孩子是实际的和感性的发现者,同时也是参与心理自我构建和建立功能性独立的学习者。蒙台梭利介绍了几种学说来解释这个工作,包括吸收性的头脑,敏感时期和正常化。同样,特殊儿童也存在这一时期,并且,这一时期是发现特殊儿童和对他们进行初期干预与治疗的关键时期。与学龄儿童不一样,婴幼儿不能集中在学校一地进行分组和观察。因此与这些婴幼儿经常接触的家长和专业人员对他们表现出的任何需要早期干预服务的征兆都要保持高度的敏感性。“特殊儿童的发现是一项系统工程,它的目的是确认婴幼儿是否需要早期干预或者是潜在的需要”。在这一发展阶段里,我们特殊教育工作者应该对特殊儿童进行尽早发现及初期干预,以为后来更好的教育这些特殊儿童奠定基础,让他们在以后的生活里能够更好的融入和适应这个社会。

五、全纳型的教育:

蒙台梭利曾在其医疗实践经验中形成这样的信念:“儿童智力缺陷主要是教育问题,而不是医学问题”。她曾阐述了她对低能儿童教育的看法,声称:“低能儿童并非社会之外的人,他们即使无法得到比正常儿童更多的教育,也应和正常儿童所得的教育一样多。”这与当今特殊教育中倡导的全纳性教育有着密切的联系。全纳性教育就是对每个儿童在其应进入的班级进行教育的承诺。而且,它意味着给予学生更多的支持,而不是像传统的特殊教育模式中所做的那样让学生离开教室。特殊教育教师和支持人员要同普通教育教师紧密结合,提供所需要的服务。蒙台梭利曾创立“儿童之家”,儿童之家是可以给孩子们提供一个开展活动的环境,更具可调配的资金和学校能够给孩子提供的机会,它可以多样化,儿童之家应该是一个真正的家。这对全纳性教育有着很大的启示:

第一,我们应当尊重每个孩子,平等地对待他们,让他们能接受应有的教育。全纳性教育应当给予孩子充分自由,让儿童体验到自己的力量。

第二,全纳性教育应当创立和谐温馨的学校环境,让学生的身心能在放松的环境下得到发展。

第三,在这一全纳性教育模式中,特殊教育工作者应当要培养自己接纳的胸怀。“为了让全纳性实践成为现实,所有的工作人员——管理人员、教师、治疗师、辅助人员——必须接受教育所有儿童的责任。但是这非常困难,因为教师已经对只教部分学生产生了习惯。只要教师和管理人员拘泥于这些过时的范式,全纳性环境就不能发展”。 蒙台梭利教育的核心价值观

蒙台梭利教育的核心价值观:爱和自由、规则和平等

爱——是安全感、是关注、是接纳、是认同。爱的意义:是人生命的基本需求,是儿童成长的一切。

自由——是儿童的行为、意志、心理、情感、不受外力的支配和压迫。自由的意义:表达了儿童在环境中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同时也表达了儿童在人格上的尊严和身体上的尊严。

规则——是大家共同遵守的具体约定。规则的意义:为儿童建构安全感,保护了儿童成长的空间,排除了暴力与权力。

平等——是保护和构建文明、公平精神的唯一方法。平等的意义:保障儿童的人格不卑微、不狂大。

蒙台梭利核心价值观的具体体现——以儿童为主。为孩子打造一个以他们为中心,让他们可以独立“做自己”的“儿童世界”。

蒙台梭利教育的理念:①以儿童为中心;②提供充分的教具;③不“教”的教育;④教师居于协助启导的地位;⑤把握敏感期的学习

1、将儿童置于教育的中心

为孩子打造一个以他们为中心,让他们可以独立“做自己”的“儿童世界”。蒙台梭利说:“每个儿童都可以选择适合他自己发展阶段和当时学习兴趣的材料学习”。

儿童也是老师——蒙台梭利说:“儿童是成人之父,我们每个人都要走一程儿童之路。”“教师必须不断向儿童学习”

2、提供教具支持教育手段

孩子是靠感官来学习的,提供给孩子的良好刺激愈多就愈能激发其内在潜能。蒙台梭利教室为孩子提供了丰富的教材教具(包括自然的、人文的„„),以诱发孩子自我学习的乐趣。

3、不“教”的教育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

蒙台梭利反对传统以教师为中心的填鸭式教育,主张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亮丽丰富的教具,让儿童主动去接触、研究,形成智慧。蒙台梭利说:“学习动机来自儿童的内部,为了满足内在成长不同层次的需要,逐渐产生内在学习动机”。

4、将教师居于主导的地位

教师必须放弃传统的自以为是的教育方式,而是从旁适时地给予儿童协助与引导,让儿童成为教育的主体,使他们开动脑筋、挖掘潜力。蒙台梭利说:“提供孩子的需要和满足孩子的需要,首先要知道孩子有哪些需要。”“老师不必说什么,不必花太多力气,也不必严厉,但是,她必须有敏锐的观察力。能够适时的上前去帮助儿童或离他远一点。

5、把握敏感期的学习

0~6岁的儿童,在不同的成长阶段,会出现对不同事物的偏好,也就是所谓的“儿童敏感期”。蒙台梭利教育强调掌握儿童的“敏感期”,而给予孩子恰当的引导。蒙台梭利通过对幼儿自然行为的细致、耐心、系统地观察后指出:儿童在每一个特定的时期都有一种特殊的感受能力,这种感受能力促使他对环境中的某些事物很敏感,对有关事物的注意力很集中,很耐心,而对其他事物则置若罔闻。蒙台梭利研究发现:当幼儿处于某个敏感期时,会产生一种敏感力。当敏感力产生时,幼儿内心会有一股无法抑制的动力,驱使他对他所感兴趣的特定的事物产生尝试或学习的狂热,直到满足需求或敏感力减弱,这股力量才会消逝。蒙氏称这段时期为“敏感期”。有些教育家则称为学习的关键期或教育的关键期。

敏感期与环境的关系:蒙台梭利研究指出:敏感期是在一定的外界环境(包括教育)中出现的,环境提供了心理发展的必要条件。当环境与儿童的内部需要协调一致时,一切都会顺其自然地实现。如果儿童不能在敏感期从事协调的活动,或者说缺乏适宜的环境,儿童将永远失去这个自然取胜的机会。

蒙台梭利教育在我国特殊教育中的应用

1、宣扬蒙台梭利教育,弘扬蒙台梭利精神

2、为特殊孩子提供有准备的教学环境

3、关注与把握特殊孩子的敏感

参考文献:

a朱迪斯.班杜拉-乌兹 《特殊需要婴幼儿评估的实践指导》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P205-206

b朱迪斯.班杜拉-乌兹 《特殊需要婴幼儿评估的实践指导》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P30

c利,哈米尔;卡罗琳.埃弗林顿《中重度障碍学生的教学——在全纳性教育环境中的应用》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P102 组员:鲍文 陈辉 付丽丽 冯驭宇 高少华 高晓晓 分工:

鲍文:担任组长,负责给各个组员分好所需查找的资料,其次进行筛选与整理。组织组员进行商讨,并且整理成系统的小组看法。 陈辉:将整理好的资料进行组织和最后的审查与修补,同时查找好蒙台梭利在特殊教育工作方面的教育经验与发展。

付丽丽、高少华:负责收集蒙台梭利的生平事迹与幼儿教育的大致理论,并且收集好资料后与组员进行商讨形成我们这组对蒙台梭利的评价。

冯驭宇、高晓晓:负责查找相关资料,搜集蒙台梭利在幼儿教育中对幼儿教育方法的发展和创新,并将这些理论创新与特殊教育工作联系起来。

评价:

鲍文在组织组员工作的过程中组织能力强,并且,工作时认真严谨,工作效率较好。

高少华在工作中经常会提一些积极的建议,在最后将整个资料做得总结上也是做得十分突出。

付丽丽在此次小组活动之中,能够主动的去做事,有自己的看法和主见,收集材料的时候也是会表现出她强烈的合作精神。 陈辉同学,在小组中对待工作十分严谨,在对资料进行修补时十分有耐心。

冯驭宇在小组中,提出建设性意见,提出将全纳性教育融入特殊教育之中,创造力强。

高晓晓作量大,但还是耐心认真地继续完成她的工作,同时,高晓晓的工作效率在小组里也是十分好的。

上一篇:廉洁修身教育工作方案下一篇:绿景家园物业管理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