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台梭利早期教育法

2022-08-20

第一篇:蒙台梭利早期教育法

《蒙台梭利早期教育法》读后感

《蒙台梭利早期教育法》读后感 儿子已经快到了上幼儿园的年龄,便对幼儿教育格外的关注,尤其对近几年幼儿园兴起的蒙式教育方式更感到好奇。前年,身边一个朋友的孩子上幼儿园了,跟她一起交流时得知她的孩子上的幼儿园里的蒙式班,这是我第一次听说这个新式的教育名词,蒙式班是个什么样的班呢?蒙式班的教育方式和别的普通班的教育方式会有什么不同吗?我上网查找了很多关于蒙式教育的资料,才弄明白何为蒙式教育?原来,“蒙”指的就是蒙台梭利,她是世界著名的幼儿教育专家。近百年来,她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一直对世界幼儿教育产生着积极的影响。蒙台梭利教育法是对幼儿实施素质教育及潜能开发的一种优秀教育模式。随着对蒙式教育的了解,我对这种新产生的教育模式越来越感兴趣了,也逐渐明白了为什么蒙式班会这样受到家长们的青睐。一日,在书

在书中的作者简介里得知,玛丽亚.蒙特梭利是意大利现代教育的先驱,她因蒙特梭利教学法而声名远播流传至今。她是第一个获得罗马大学医学位的女性。毕业后她开始从事心智障碍儿童的教育工作,并在那段期间研究出她的教学法。她的教学法在于让孩童透过感官教育来发展智力,并强调让孩童选择自己的学习工具。她相信儿童透过学习成就并获得自主学习的快乐后,便能产生学习兴趣。她的著作被译成了37种语言文字,许多国家设立了蒙台梭利协会或蒙台梭利培训机构,以她名字命名的蒙台梭利学校遍及110个国家。读完全书,有这样两点感受:

一、尊重孩子,给他们自由

蒙台梭利把她办的学校称之为“儿童之家”,她认为儿童有种与生俱来的“内在生命力”,这种生命力是一种积极的、活动的、发展着的存在,它具有无穷无尽的力量。教育的任务就是激发和促进儿童“内在潜力”的发挥,按其自身规律获得自然的和自由的发展。她主张,不应该把儿童作为一种物体来对待,而应作为人来对待。儿童不是成人和教师进行灌注的容器;不是可以任意塑造的蜡或泥;不是可以任意刻划的木头;也不是父母和教师培植的花木或饲养的动物,而是一个具有生命力的、能动的、发展着的活生生的人。自由是儿童不受任何人约束,不接受任何自上而下的命令或强制与压抑的情况,可以随心所欲的做自己喜爱的活动,生命力的自发受到压抑的孩子决不会展现他们原来的本性,就像被大头针钉住了翅膀的蝴蝶标本,已失去了生命的本质。在平时的教学中,老师们总会再三强调学生们要守纪律,在课堂上不许随便乱动,或像哑巴一样不作声,也许孩子们会这样去做,但是这只是一种高压政策下的不容辩驳的“不许动”,此时的孩子们只是一个失去自我的人,而不是一个守纪律的人。那么作为老师的我们,为人父母的我们,究竟怎么样才能在给孩子自由的同时教会他们守纪律呢?蒙台梭利指出:只有当孩子成为自己的主人并遵循一些生活规则时,他才能管住自己的行为,我们才认为他是一个守纪律的人。但这里所谓的给孩子自由,不同于放纵或无限制的自由。蒙台梭利说:“让孩子学会辨别是非,知道什么是不应当的行为。如任性、无理、暴力、不守秩序及妨碍团体的活动,都要受到严厉的禁止,逐渐加以根绝。必须耐心地辅导他们,这是维持纪律的基本原则。”在儿童之家的教室里,我们会看到所有的孩子在教室里自由地走来走去,但都在做一些有益的、充满智力的自觉活动,没有任何的粗鲁行为,这些孩子才是真正遵守纪律的。

二、让孩子学会独立

没有独立就没有自由,因此,我们必须指导孩子的个性得到自由、积极的表现,使之通过自己的活动达到独立。蒙台梭利指出:有效训练小孩的所有教育活动,都必须帮助孩子们在独立的道路上前进。我们必须帮助他们学会走路,学会跑,学会上下楼梯,学会捡起掉落的东西,学会自己穿衣服和脱衣服,自己洗澡和吃饭,清楚地表达自己所需要的东西。所有这些,都是独立教育的一部分。可往往在现实生活中,作父母的总是习惯性的侍候孩子。就像我吧,儿子已经二岁八个月了,好多他本应该自己做的事情却都是我帮助做的。实际上很多时候,儿子都特别想独立,好多事情都一直要求自己做,但是作母亲的我总是担心他这做不好,那样不安全,所以好多事情总是拒绝他独立完成。而这种做法是极端错误的,这不是在爱孩子,用蒙台梭利的话说就是在奴化他们,这样还很危险,因为这将抑制他们有益的、自发的活动。作为家长的我们都倾向于孩子就像木偶,为此我们像对待洋娃娃一样给他洗澡,喂他吃饭。我们从来不会停下来想一想这些什么都不知道的孩子的感受。孩子必须自己做这些事情。大自然赋予了他们进行各种活动的身体条件和学会如何去做的智力因素。作为家长的责任应该是,在任何时候帮助他们征服大自然所赋予他们的有益活动。

《蒙台梭利早期教育法》这本书,是蒙台梭利博士对自己亲手创立的“儿童之家”的经验总结,她独特的教育观念——让孩子通过自己的努力去自由地学习,让我有眼前一亮的感觉。无论是在儿子今后的成长道路上,还是在今后的教学生涯中,我要做到的是:要给予孩子们充分的尊重与理解,让他们自自由地发展,健康快乐的成长。我想这是我能做到的,也是我应该做到的。

第二篇:《蒙台梭利早期教育法》读后感

纪律的真正面目

——《蒙台梭利早期教育法》读后感

从蒙台梭利的著作中,令我体会最深刻的是她的浓郁的人文气息。她尊重儿童,解读儿童,并且从不断的实践中摸索并得出教育真理。我在阅读中时刻能感受到内心受清泉一般的洗涤,每每在书中有所启发都激动不已,当我走出图书馆时那轻快的步伐和跳跃的心是满满的幸福感的体现。蒙台梭利就是有这样一股魔力,她使你满心欢喜地接纳幼教这份充满挑战和趣味的职业。我也正是在阅读中不断地确立了自己从事幼教的信念。现在,我怀着无比感激的心情,将读书当中的心得体会与大家一起分享。

浓浓人文,暖暖温情。现在社会最缺的不是什么GDP,而是民生,而是人与人之间的关怀和温情。蒙台梭利向我们阐释儿童的角度就俨然是我们面对社会的心态。真正的幸福是温情。

独立与自由

“没有独立就没有自由。”蒙认为,我们应该先教会孩子独立。独立体现在吃饭,穿衣等日常行为上。她反对人们溺爱式,保姆式的教养方式,这样是扼杀孩子自我发展的,是使之奴化,弱化的毁灭过程,成人应该建立这样一种观念:孩子有自发地完善自己来适应社会的力量,把他当作是有尊严有能力的个体,在孩子为了自我发展而各种自发活动时做一个被动的观察者和教育者。也许这样说有些绕,但是也确实是这样的,成人们要在不断地实践中不断反思不断把握这种“帮助”的力度。

纪律与工作

蒙认为,工作是通过教具来完成的自我教育。当儿童投入到工作时,一种安静地,高度自省的纪律产生了。“真正纪律的第一线光明来自工作。”纪律是通过自觉工作来发展的,而工作需要精确,必须是人类本能渴望的。蒙强调生命的需要,的确,我们应该倾听内心,不要被外界的浮云影响自己的判断。而儿童是未经历社会的最纯粹的个体,他们只追示最纯粹的东西,他们自律,他们工作,都是听从一种声音,那就是内心渴望自我发展的声音。

另外,成人需要谨记的,当你的孩子沉浸在重复的事物上时,你千万不要以为那是在浪费时间,那其实就是他在自我发展的一种途径罢了,仅仅是内心最真实的需要。有些成人也有过这样的经历,如果被认为是自己需要想做的事情,他会不辞辛苦地重复吧,尽管在外人看来是不可理喻的事,而你却自得其乐。我想,这也许就是所谓的“无所事是的快乐”,这时候的你恐怕也是最接近生命本初的样子,而儿童就是这样一批处于生命本初的人类,他们比任何都少看见浮云,他们追求的就是无比纯粹的,纯粹之于他们就是换得成长。

重复的工作是自律的萌芽。

纪律与内省

“所有的孩子在教室里走来走去,做一些有益的的事、充满智力的自觉活动,没有任何的粗鲁行为。在我看来,这样的孩子才是真正遵守纪律的。”纪律的本质是自律,一种内省之外有自己的行为选择,然后再有自己的独特个性。而我们如今奉行的迥然不同。在普通的教育机构中,我们所采取的往往是一种对教育对象的强迫式纪律。不对就阻,对就顺从。天哪!那些孩子什么都不懂,你如果遇到的是正好符合你纪律观念的行为倒也罢,但如果是被你否定的,你就立即采取否定的行为,那些孩子的自我发展探索就被阻断了。这种强迫是违逆人性自然成长的,显然地。那么,我们面对与纪律不容的行为,我们应该对孩子做些什么呢?蒙认为,我们是要做一个被动的观察者,指出幼儿哪些行为绝对要阻止,哪些行为要慢慢制止,哪些行为必须不能做,让孩子慢慢地辨别好与坏,对与错。并且教师跟家长必须在指导方向上保持一致性,以避免孩子处于手足无措的境地。在此过程中,不要让孩子在行为上有所束缚,我们要让他们明白,井然有序是好事,成人应当教育而不是对其强迫接受。

最后,总结一点,对于孩子的教育,蒙书中讲的就是遵循教育孩子辨别好与坏——有所选择地工作——自我教育——自律——纪律——个性——自由。

从来没有人否认教育是件不易的事,跟爱情一样千转百回,当中艰辛也只有当局者清了。不过幸好,世间还有一种所谓的教育的幸福感,也正是这个幸福感不断激励着我们前行。

第三篇: 《蒙台梭利早期教育法》读后感 邓飞

我是一名从事蒙台梭利教育五年的蒙台梭利导师,蒙台梭利女士的教育理念深深吸引着我,让我不断的追寻、探究它,为了丰富蒙台梭利知识,上学期末我让朋友帮我从省外带回《蒙台梭利早期教育法》这本书,寒假期间我好好的把此书细看一番,受益匪浅。

玛丽亚.蒙特梭利生平,玛丽亚.蒙特梭利是意大利现代教育的先驱,她因蒙特梭利教学法而声名远播流传至今。她是第一个获得罗马大学医学位的女性。毕业后她开始从事心智障碍儿童的教育工作,并在那段期间研究出她的教学法。她的教学法在于让孩童透过感官教育来发展智力,并强调让孩童选择自己的学习工具。她相信儿童透过学习成就并获得自主学习的快乐后,便能产生学习兴趣。她的著作被译成了37种语言文字,许多国家设立了蒙台梭利协会或蒙台梭利培训机构,以她名字命名的蒙台梭利学校遍及110个国家。对于创立了这样一套风靡全球的教学法的伟大教育家,她的精神和智慧永远值得我们去学习和尊崇!看完此书我的感触如下:

一、尊重孩子,给他们自由

蒙台梭利把她办的学校称之为“儿童之家”,她认为儿童有种与生俱来的“内在生命力”,这种生命力是一种积极的、活动的、发展着的存在,它具有无穷无尽的力量。教育的任务就是激发和促进儿童“内在潜力”的发挥,按其自身规律获得自然的和自由的发展。她主张,不应该把儿童作为一种物体来对待,而应作为人来对待。儿童不是成人和教师进行灌注的容器;不是可以任意塑造的蜡或泥;不是可以任意刻划的木头;也不是父母和教师培植的花木或饲养的动物,而是一个具有生命力的、能动的、发展着的活生生的人。自由指是儿童不受任何人约束,不接受任何自上而下的命令或强制与压抑的情况,不影响他人不影响环境不伤害自己的前提下,可以随心所欲的做自己喜爱的活动。生命力的自发受到压抑的孩子决不会展现他们原来的本性,就像被大头针钉住了翅膀的蝴蝶标本,已失去了生命的本质。在平时的教学中,老师们总会再三强调学生们要守纪律,在课堂上不许随便乱动,或像哑巴一样不作声,也许孩子们会这样去做,但是这只是一种高压政策下的不容辩驳的“不许动”,此时的孩子们只是一个失去自我的人,而不是一个守纪律的人。那么身为老师、父母的我们,究竟怎么样才能在给孩子自由的同时教会他们守纪律呢?蒙台梭利指出:只有当孩子成为自己的主人并遵循一些生活规则时,他才能管住自己的行为,我们才认为他是一个守纪律的人。蒙台梭利说:“让孩子学会辨别是非,知道什么是不应当的行为。如任性、无理、暴力、不守秩序及妨碍团体的活动,都要受到严厉的禁止,逐渐加以根绝。必须耐心地辅导他们,这是维持纪律的基本原则。”在儿童之家的教室里,我们会看到所有的孩子在教室里自由地走来走去,但都在做一些有益的、充满智力的自觉活动,没有任何的粗鲁行为,这些孩子才是真正遵守纪律的。

二、让孩子学会独立

没有独立就没有自由,因此,我们必须指导孩子的个性得到自由、积极的表现,使之通过自己的活动达到独立。蒙台梭利指出:有效训练小孩的所有教育活动,都必须帮助孩子们在独立的道路上前进。我们必须帮助他们学会走路,学会跑,学会上下楼梯,学会捡起掉落的东西,学会自己穿衣服和脱衣服,自己洗澡和吃饭,清楚地表达自己所需要的东西„„所有这些,都是独立教育的一部分。可往往在现实生活中,很多家长总是习惯性的侍候孩子。如现在我带的小班个别孩子,都已经两岁半上幼儿园了,不敢扶把杆上楼梯,不会自己脱裤子,帮他脱了裤子拉尿还尿到裤子„„好多他们本应该自己做的事情却都是别人帮助才能做。实际上孩子们都是想独立,但是很多家长没这意识,总认为他们小,总是担心他们这做不好,那样不安全,所以好多事情总是拒绝他们独立完成。而这种做法是极端错误的,这不是在爱孩子,用蒙台梭利的话说就是在奴化他们,这样很危险,因为这将抑制他们有益的、自发的活动,增加孩子心理压力,我们要想一想孩子的感受。孩子必须自己做他们力所能及的事情,只有这样才能不断的提高他们独立生活能力,才能让他们更自信!大自然赋予了他们进行各种活动的身体条件和学会如何去做的智力因素。作为家长的责任应该是,尽量的提供给他们征服大自然所赋予他们的有益活动,不断的提高孩子们的独立生活能力。

三、教育的顺序问题:自然教育--感觉教育--智力教育

1、自然教育,人类在成为社会人之前首先是自然人,所以教育之初应该顺应这种自然性,而不是去压抑或者使其与自然隔离。方法有:使儿童亲近自然,感觉自我是自然的一部分;种植植物,体会生命的过程,培养对生命的责任感。

2、感觉教育,事实上成人所从事的劳动都必须建立在“感觉”基础之上,“感觉”是一种体验,对于周围环境的一种灵敏度。是生物体的本能,而传统教育往往更注重智力和理论的教育,而忽略了增进这种生物本能的优越性,创造出的是“脱离世界而生活的人”所以蒙台梭利认为“感觉教育”应先于“智力教育”。教育方法较多,不一一累述。 3、智力教育,在幼儿期要注重孩子智力的开发,知识的学习、获得途径在于为什么是这样,而不是这是什么。

四、蒙台梭利还告诉我们老师、父母在育儿实践中的一些注意点:

1、蒙台梭利认为孩子的发展具有阶段性,每个阶段敏感期不同,我们要把握孩子敏感期对孩子适时教育,这样可起到事半功倍效果;每个儿童对不同事物的敏感时期不同,当我们指导他接触某种训练,而他却没有表现出兴趣,或老是出错时,我们需要换个别的时间再试,因为他还没有到达这个敏感期,强迫学习只会适得其反。

2、蒙台梭利还提醒我们对幼儿指导时语言要明确、清晰、简单,而不要用其他“复杂的语言”来对某一概念作进一步的说明。引导孩子进行物体识别时,要做到“从对比鲜明的开始”。

第四篇:《蒙台梭利早期教育》读后感

我是一名刚刚踏入正式教师工作岗位的新人。在大学期间,老师给作为学生的我们推荐了一本有关专业的好书。假期期间我好好的把此书细看一番,受益匪浅。

玛丽亚.蒙特梭利生平,玛丽亚.蒙特梭利是意大利现代教育的先驱,她因蒙特梭利教学法而声名远播流传至今。她是第一个获得罗马大学医学位的女性。毕业后她开始从事心智障碍儿童的教育工作,并在那段期间研究出她的教学法。她的教学法在于让孩童透过感官教育来发展智力,并强调让孩童选择自己的学习工具。她相信儿童透过学习成就并获得自主学习的快乐后,便能产生学习兴趣。她的著作被译成了37种语言文字,许多国家设立了蒙台梭利协会或蒙台梭利培训机构,以她名字命名的蒙台梭利学校遍及110个国家。对于创立了这样一套风靡全球的教学法的伟大教育家,她的精神和智慧永远值得我们去学习和尊崇!看完此书我的感触如下:

一、尊重孩子,给他们自由

蒙台梭利把她办的学校称之为“儿童之家”,她认为儿童有种与生俱来的“内在生命力”,这种生命力是一种积极的、活动的、发展着的存在,它具有无穷无尽的力量。教育的任务就是激发和促进儿童“内在潜力”的发挥,按其自身规律获得自然的和自由的发展。她主张,不应该把儿童作为一种物体来对待,而应作为人来对待。儿童不是成人和教师进行灌注的容器;不是可以任意塑造的蜡或泥;不是可以任

意刻划的木头;也不是父母和教师培植的花木或饲养的动物,而是一个具有生命力的、能动的、发展着的活生生的人。自由指是儿童不受任何人约束,不接受任何自上而下的命令或强制与压抑的情况,不影响他人不影响环境不伤害自己的前提下,可以随心所欲的做自己喜爱的活动。生命力的自发受到压抑的孩子决不会展现他们原来的本性,就像被大头针钉住了翅膀的蝴蝶标本,已失去了生命的本质。在平时的教学中,老师们总会再三强调学生们要守纪律,在课堂上不许随便乱动,或像哑巴一样不作声,也许孩子们会这样去做,但是这只是一种高压政策下的不容辩驳的“不许动”,此时的孩子们只是一个失去自我的人,而不是一个守纪律的人。那么身为老师、父母的我们,究竟怎么样才能在给孩子自由的同时教会他们守纪律呢?蒙台梭利指出:只有当孩子成为自己的主人并遵循一些生活规则时,他才能管住自己的行为,我们才认为他是一个守纪律的人。蒙台梭利说:“让孩子学会辨别是非,知道什么是不应当的行为。如任性、无理、暴力、不守秩序及妨碍团体的活动,都要受到严厉的禁止,逐渐加以根绝。必须耐心地辅导他们,这是维持纪律的基本原则。”在儿童之家的教室里,我们会看到所有的孩子在教室里自由地走来走去,但都在做一些有益的、充满智力的自觉活动,没有任何的粗鲁行为,这些孩子才是真正遵守纪律的。

二、让孩子学会独立

没有独立就没有自由,因此,我们必须指导孩子的个性得到自由、积极的表现,使之通过自己的活动达到独立。蒙台梭利指出:有效训

练小孩的所有教育活动,都必须帮助孩子们在独立的道路上前进。我们必须帮助他们学会走路,学会跑,学会上下楼梯,学会捡起掉落的东西,学会自己穿衣服和脱衣服,自己洗澡和吃饭,清楚地表达自己所需要的东西„„所有这些,都是独立教育的一部分。可往往在现实生活中,很多家长总是习惯性的侍候孩子。就像现在我看到,个别孩子,都已经两岁半上幼儿园了,不敢扶把杆上楼梯,不会自己脱裤子,帮他脱了裤子拉尿还尿到裤子„„好多他们本应该自己做的事情却都是别人帮助才能做。实际上孩子们都是想独立,但是很多家长没这意识,总认为他们小,总是担心他们这做不好,那样不安全,所以好多事情总是拒绝他们独立完成。而这种做法是极端错误的,这不是在爱孩子,用蒙台梭利的话说就是在奴化他们,这样很危险,因为这将抑制他们有益的、自发的活动,增加孩子心理压力,我们要想一想孩子的感受。孩子必须自己做他们力所能及的事情,只有这样才能不断的提高他们独立生活能力,才能让他们更自信!大自然赋予了他们进行各种活动的身体条件和学会如何去做的智力因素。作为家长的责任应该是,尽量的提供给他们征服大自然所赋予他们的有益活动,不断的提高孩子们的独立生活能力。

三、蒙台梭利还告诉我们老师、父母在育儿实践中的一些注意点:1、蒙台梭利认为孩子的发展具有阶段性,每个阶段敏感期不同,我们要把握孩子敏感期对孩子适时教育,这样可起到事半功倍效果;每个儿童对不同事物的敏感时期不同,当我们指导他接触某种训练,而他却没有表现出兴趣,或老是出错时,我们需要换个别的时间再试,

因为他还没有到达这个敏感期,强迫学习只会适得其反。

2、蒙台梭利还提醒我们对幼儿指导时语言要明确、清晰、简单,而不要用其他“复杂的语言”来对某一概念作进一步的说明。引导孩子进行物体识别时,要做到“从对比鲜明的开始”。

《蒙台梭利早期教育法》这本书,是蒙台梭利博士对自己亲手创立的“儿童之家”的经验总结,她独特的教育观念——让孩子通过自己的努力去自由地学习,让我有眼前一亮的感觉。无论是在我当蒙台梭利教师还是作为人母的生涯中,它将永远指导着我,我要做到的是:我要给予孩子们充分的尊重与理解,让他们自由地发展,健康快乐的成长。我想这是我能做到的,也是我一定做到的。

周叶

第五篇:蒙台梭利教育法

蒙氏教法于1994年在中国幼儿教育界开始流行。如今我国己有约300多个蒙氏教室。蒙台梭利关于教育内容,教育目的和教育方法的独到看法是她教育体系的主要组成部分,是世人所谓的蒙台梭利教育法的三根支柱。

蒙台梭利教育方法是以“又准备的环境为核心 作为导师的教师 作为活动对象的”工作材料三个要素组成的。幼儿可以通过自己操作教具来自我学习,蒙台梭利按儿童的需要所设计的教具的“自我纠正错误”的功能,使幼儿自我教育、自我提高变为可能。比如,以带插座的圆柱体为例:通过与圆柱体直径、高度相对应的圆洞的帮助,幼儿会发现,粗的圆柱体无法放入细的圆洞中,细的圆柱体放入粗的圆洞中会转动,长的圆柱体放入短的圆洞中会凸出圆洞,短的圆柱体放入长的圆洞中会凹进圆洞。幼儿在感知、操作教具时,经教师的提示,通过幼儿的再行尝试,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作用不容忽略,教师是环境的提供者、观察者、示范者。教师在准备好的环境中,在儿童操作教具的过程中是个观察者,对儿童进行引导,观察儿童对教具的兴趣及持续的时间,甚至还要注意他们的面部表情。儿童有需要时,教师随时出现在其身边,必要时及时给予指导或适当的刺激,让儿童达到自我发展的目的。同时,教师在儿童操作教具的过程中是个示范者,在儿童自由选择、使用教具时,教师要做简单的示范,示范教具的操作方法。当儿童模仿出现错误时,教师不要直接告诉儿童解决的方法,而是在一次示范或引导其选择另一个新玩具。

如果移植蒙台梭利教育法只追求其形式,不了解儿童的需要,或者忽略了教师的作用,就不能达到教育和发展的目的。比如有的幼儿园在移植蒙台梭利教育法时,引进与移植中的形式主义非常严重,误认为将蒙台梭利的教具摆放在教室的各个区域就是蒙氏教育法了。实质上,蒙氏课程的核心在于观察、了解儿童发展的内在需要,以确定其个别化教育的目标,而后提供适宜的环境,满足不同儿童的需要。儿童,是课程组织的中心,而不是教具的操作。 总而言之,蒙台梭利教育进入中国需要以“本土化”的模式,需要结合中国的经济、文化特点进行“本土化”研究,取长补短,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做出适合自己的最佳选择。结合蒙台梭利与我国幼儿发展情况总结以下几点:

一、热爱儿童,尊重儿童学习独立的意愿,让儿童通过自身努力自主自由地学习。

二、用心创设适宜的环境是教育者的重要职责。环境是儿童自我成长发展的决定 因素。

三、儿童在“工作”中练习独立,完成自我成长的使命。

四、顺应儿童自然成长的规律,不强求、不施压。

五、教育者要学会“静观等待”、“克制”、“公正无私”和保障儿童自由的实现。

六、以教具和教具以外的人类活动的领域,促进儿童整体性地发展。蒙台梭利教育法是我们在幼儿教育阶段全面推进的。在借鉴蒙台梭利教育法的过程中,我们应该遵循两个思路,一方面,借鉴蒙台梭利教育法中一切可以为我们利用的地方,另一方面,使蒙台梭利教育法“中国化”。我们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应该是使蒙台梭利教育法为我国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服务。

上一篇:美术特色幼儿园小结下一篇:描写秋天的散文名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