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战名师听课有感

2022-07-17

第一篇:挑战名师听课有感

浙派名师听课有感[范文]

“浙派名师”听课有感

11月

3、4日是双休日,原本这个双休日会和往常的其他任何一个一样没有什么可言说的:睡睡懒觉;看看电视;逛逛淘宝或超市;览览网页什么的,一天又一天不知不觉就浑浑噩噩地过去了。但是这次却因为“浙派名师”的听课而觉得异常的充实和富有意义。两天里听了8位老师的展示课。八位老师有来自省内的,有来自省外的;有经验丰富的特级教师,有踏入教师工作岗位不久的年轻教师;有男老师,有女老师;有的亲切随和,有的风趣幽默,有的慷慨激昂,有的内敛儒雅,但是不管怎么样,他们围绕着“新课标,新解读,新思考”的主题向大家诠释了他们对历史与社会课堂的独到解读和理解,让我们获益匪浅。

下面我想就两堂课谈自己的一点粗浅感受,以此来证明自己确曾参与过他们的课堂,或者说他们的课确曾引起过另外一个人的共鸣或者思考。

(一)方海东老师的《礼乐文明的确立》

这一课不好上,正像方老师在后来诠释这堂课的设计时所说的那样。我自己也上过这一个内容,也有过切身的体会。虽然内容很简单明确,就是分封制、宗法制和礼乐制,但是要上出味道来,上出深度来就有一定难度。但是这一节课方老师做到了。

通常情况下,我们都会从宗法制开始了解,但是方老师别出心裁,从礼乐制引入,并且以非常生活化的“根据图片找不同”的游戏方式,让原本抽象的主题变得具体而生动,学生的积极性也一下子被调动起来。整堂课方老师大量地引用古代文献,引经据典,信手拈来,历史底蕴深厚,知识渊博,并且能联系当下的实际生活,进行古今的对照,不断地进行时空的穿插和转换,对于学生是不断地进行引导启发。但是可能很多材料是文言文的,学生理解起来会有些晦涩,同时给学生看材料的时间也比较有限,所以使得这堂课的后面部分显得有些仓促和沉闷。可能真的是如后来专家点评的那样对于杭州学生的学情不了解或者没有了解。但是总体上我感觉这堂课是成功的。朴素但是有深度并且充满着人文的气息,就像历史本身。

(二)陈海旺老师的《议会对王权的胜利》

建筑——流动的时间。陈老师以建筑为线,链接起过去、现在和未来;以建筑为线,以事件为索,以建筑为提,以历史为纲,将学生所要了解的东西承载在几幅图片中,还原历史以现场感和生动。教学设计别具新意。我很喜欢这堂课的设计。与方老师的内敛憨厚不同,陈老师在课堂上极富激情,语言幽默,极富煽动性,和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那段跌宕起伏的历史极为吻合。陈老师也非常重视启发,提问步步为营,环环相扣,但是这样可能会造成像后来专家所点评的那样出现所谓的知识的碎片化。还有课堂后面的环节——对材料的探究,可能给学生的时间有点少,加之材料理解起来有很大的难度,所以要学生得出老师理想中的结论有些牵强。毕竟,没有完美的课堂,只有可以探讨的课堂。但是不管怎么样,这仍然不失为过程流畅注重细节学生参与度非常高的一堂好课。

第二篇:2014年数学名师课堂听课有感

让数学课堂更有数学味

----------淮北市第十七届小学数学教学观摩研讨会听课有感

淮北市人民路学校

宋士民

少一些形式,多一些内涵;少一些感性,多一些理性;少一些漠视,多一些尊重,让数学课堂回归本真,充满着生命张力,让听课者的内心受到震撼,思想得到洗礼,认识得以提升。这就是我参加市小学数学教学观摩研讨会的最大感触。

一、耐心等待

尊重生命个体

每个学生都是尊贵的生命个体,教学要承认尊重学生个性和学习差异,要耐心等待,给学生一个和谐、人文、可持续发展的“生态课堂”,让学生的心灵、情感、个性、智慧得到自由成长和张扬。

韩东老师的《认识小数》时,读“98.98元”,让孩子大胆的试读,静听学生的争论和思辨,在争论中让孩子得到正确的读法。在讨论由元、角、分事例能否引出小数与分数关系时,韩东老师一句话:“如果大家没有发现什么,我们再看一个例子。”便是耐心等待,等待学生认知上的成熟。

同样一节课,周卫东老师更是将等待的艺术发挥地淋漓尽致。比如再出示如下例题时:

周老师没有做任何的提示,用鼓励的语言“别着急,先讨论讨论”“慢一点,也没关系”引导学生自由的讨论,让学生的思维自由的碰撞。最终学生用自己的智慧解决这个问题,孩子们的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连周老师也竖起拇指佩服的说道:“你们太厉害了,本来老师想告诉你们的,你们却自己做出来了,真了不起!”有了老师的耐心等待和言语上的激励,接下来的教学效果不言自明。

正如俞正强老师所言:“慢数学”,关键课要慢下来,要让学生自已悟出来;教师要学会耐心等待,尊重学生的思维和个性。平时教学中,我们要尊重学生的话语权,还权与学生。我们要有“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坐望天空云卷云舒”教学心境,静听学生思维绽放和课堂生命拔节的声音。

二、删繁就简

标新方能立异

每年一次的全国名师观摩课,总能给与会的教师眼前一亮,耳目一新的感觉。本次活动的两节课俞正强老师的《用字母表示数》和周卫东老师的《小数的认识》便给大家带来视听觉上的冲击。

俞老师在授课之前对学生的学情做了大量细致的分析,抓住“用字母表示数的数学意义是什么?”和“字母表示数的教学难点在哪里?”这两个问题,立足学生的认识节点,帮助学生从“数字表示数”的基础出发,达到“字母表示数”的目标,让学生体会“数”的变化,即“数”从一种确定状态变成一种不确定的状态。抛却教材上的学习材料简单叠加,避免知识学习成为记忆与背诵的东西,让数学学习的乐趣不在于形式,而在于体验内涵。

把握住数学的本质,删去多余的枝节,让教学变得更加地简洁有效。周卫东老师的《小数认识》一课,在借助以“元”为单位引入一位小数后,绕开再借助以 “米”为单位强化小数认识的这一传统教学环节,另辟蹊径,转向在单位“1”的长方形纸上读、写、做一位小数,让学生真正体验到一位小数和分母为10的分数之间的本质联系。这节课学生既积累了活动经验,又掌握了数学思想与方法,整个课堂充满了数学味。难怪与会的老师会赞叹“我和我的小伙伴们都惊呆了”。(网络语)

“删繁就简三秋树,标新立异二月花”。 两位名师的课可谓别处心裁,匠心独具。从不同角度诠释数学知识的本质,注重学生认知难点上的突破,探究知识的形成本源,渗透解决问题的思想和方法。只注重知识的原始积累,远没有追求数学思考要有价值的多。这样的课会让我们的学生越来越会思考,越来越聪明,真正做到简约而不简单。

一天半的学习,可以说是受益匪浅,收获颇丰。它使我在思想和认识上得到提升,将指引我在教学道路上渐行渐远。

第三篇:名师之路听课心得

“名师之路”学习心得

十分有幸,短短的三天时间,我聆听了多位名师的讲课,领略了他们的风采,不仅感受到了他们对学生、对教育、对生活那深切的爱;而且感受到了他们身上所透露出来的无穷的知识力量。支玉恒老师的幽默诙谐,贾志敏老师的亲切自然,王文丽老师的细腻清新,武凤霞老师的朴实干练,窦桂梅老师的激情灵动,王崧舟老师的诗情画意。。。。。。这不仅是他们的教学风格,更是他们的人格魅力。他们就像一盏盏明灯照亮了我前进的道路,让我不再迷茫。作为语文老师,我深知自己要学习的东西还有很多,要走的路还很长。热爱自己的母语,感受她的博大、神奇,用一种实实在在、简简单单的方式去教会学生学习。回归语文教学的本真。同时,本次聆听了几位教坛新秀的课,他们各有所长,课堂教学异彩纷呈,同样值得我好好学习。作为一名语文老师,任重而道远。今后我将以名师和教坛新秀为榜样,研究他们的教学艺术与教学思想,为我所用,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更加努力,和学生一起成长。

第四篇:名师讲堂听课后感

再一次坐在名师的讲堂上,聆听那激情飞扬的教授 ,再一次为那精湛的教育技巧而折服,再一次为名师们因教育而疯狂感慨,再一次暗下决心,好好向名师学习^^可是时光流逝,我终究还是那个教书匠。有什么方法能使自己匠心更独具一点?这是在这一次名师讲堂听课回来后我的思考。

思考一:沉静与疯狂,是名师们能永葆青春的法宝。

很多年前就听过窦桂梅的名字,也看过几堂她的授课实录,更听同行们议论过,说是窦老师是为语文而生的人,她可以在马路上,在车上,在家里的电视机前,在所有给了她灵感的事物前练习上课。是啊,要做好一件事,没有那一份执着,怎么可能有所成就呢?相比之下,虽说是爱着教育这个词,平时也能尽职业尽责,可毕竟,我们还是把它看作一份养家糊口的职业。这里有环境的影响,也有对教育体制的失望,更是心中的懈怠在起着作用。

可是我知道,仅仅有疯狂是不够 的,窦老师的驾轻就熟,更多的得益于沉下心来做教育的心。面对浮躁的社会,几十年如一日的付出与积累,扎扎实实地训练,才是取得成绩的关键。

多年前就有一个美好的想法,每天抽出点时间带着孩子们背诵一点什么,或者是古典的诗词,或者是现代的散文与诗歌,让孩子在接受经典的熏陶。只是这个想法付诸实施时,因为应付各种繁琐,总是难以坚持。也想过坚持写教学日记,记下教学过程中的点滴,有 反思与困惑,更要记下教学所得。确实也记了一点,却是可怜得很。特别是那些反思的内容,那些困惑,再次实施教育时,仍有许多是绊脚石。应是少了窦老师的那一份疯狂劲吧。“如果你教不好孩子,先让他们写好汉字吧”窦老师是这样说的,好在今天,我已经在努力,我只希望我能从这方面开始,给孩子良好的学习与生活态度。“读诗吧,诗歌会给你最美妙的生活”不记得这是哪位名人的话,但我是深信不疑 的,在以后的教学中,在这一方面给孩子们更多的影响,应是我该做的事。

思考二:创新与永恒,是名师们致胜的武器。背着诗歌收拾书包,背着诗歌去排队,这些看似平常的做法,却是名师们独具匠心的创造。想起多年前我们做的导学程序,与现在很流行高效课堂,与江苏的王红梅介绍的科学用脑,与陈延军老师的给孩子们明确的学习目标,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可惜的是坚持不够,也没能加以创造性的改变,

让他更好地适应越来直现代化的教学,适应那些对各种教学手段越来越具有免疫力的孩子。

只有改造我们自己,让我们的教学更多地贴近生活,贴近现代社会,我们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第五篇:“名师大课堂”听课心得

聆听古志田老师《折扣》一课后感悟

新安镇小 杨清燕

2016年3月18到20日,在数学副科长黄洁老师的带领下,我到南宁体育馆参加“名师大课堂”观摩活动,听了8位名师9节数学课及各位名师的精彩点评,我对数学课堂教学有了新的思考,在新旧思维的碰撞中,自己显得有些无所适从。参加这次观摩后我感受颇深,受益匪浅。针对这次活动,下面我谈谈自己对古志田名师《折扣》这一节课的感受。

“打折”这个问题,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见到,但他们对打折的认识还只是停留在感性认识,真正能够解释清楚的并不多。

古老师的这节课是现实的,有趣的,在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是数学和生活联系的极好体现。他先让学生通过现实生活例子分析,理解折扣的意义,建立数学模型,再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学生从而真正体会到数学的价值。

1.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

古老师的导课从学生感兴趣的商场打折的广告入手,用小雨一家五一自驾旅游前到商场购物活动的方式展开全课的教学,平淡之中见真实。在师生的互动与讨论中,学生逐步理解“折扣”的认识,,从日常的感性认识上升为科学的理性认识。理解几折就是百分之几十,然后思考原价,现价,折扣三者的关系,得到数量关系“原价x折扣=现价”,利用这个数量关系,可以解决“已知原价和现价,求折扣”以及“已知现价和折扣,求原价”的问题。沟通了折扣与百分数的知识之间的联系,进一步完善百分数的知识体系。

2.采用了高效的“135”课堂教学模式,即教学要贯穿一条主线,达成三项要求,抓好五步教学的课堂教学模式。强调了知识的迁移。 古老师在引导学生学习例题解决有关折扣实际问题时,采取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知识迁移,去分析,去思考,想出了不同的解题方法,进行了方法的优化。他在依据教材的前提下,在“拓展新知”部分增加了探索性和开放性的问题,如“小雨要买原价是100元的运动鞋,商场采用以下促销方式进行清货,①打五折、②买二送

一、③买100送50元购物券”。如果你是一位聪明的顾客,你会选用哪种促销方式去购买,这样才能得到真正的实惠?说明理由。”学生们结合自己实际需要进行选择购买方式,都各抒己见,作出解答。还有“小雨要购买一套运动服,他从广告上了解到:A商场9折,B商场8折。你建议小雨上哪家商场购买?为什么?”两家商场打折的优惠措施不同,学生有说去A商场购买,有说去B商场购买,也有说不能确定,因为A、B两商场这套运动服的原价都还不知道。这时屏幕出现商品原价:A商场300元,B商场400元。现在你打算让小雨去哪个商场购买比较实惠?选择最佳方案与策略等,这样给学生提供了自主探索的机会,深刻体会数学的趣味与作用。

3.新教材和老教材的重要区别在于,取代了旧教材中大量的练习题的是训练学生能力及指导学生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相关知识,古老师在反思中提到了后面习题的改进,不觉眼睛一亮,如:⑴同样价格的商品,打一折便宜,还是打九折便宜?你是怎样想的?(打一折便宜);⑵小雨一家要买运动器材,发现同品牌、同型号的运动器材甲商场打九折出售,乙商场打八五折出售,哪个商场售价便宜? 你是怎样想的?(无法判断,因没有告诉这款器材的原价.);⑶一盒羽毛球和一副羽毛球拍都打七折出售,它们有什么异同点?(降价幅度相同, 降价的钱数不同)这样的开放性的题目更能体现打折的本质,更能帮助学生形成解决现实问题的策略。

总之,听了这节课,我收获满满。

上一篇:体育课程建设规划下一篇:统战工作自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