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能功率讲解范文

2022-06-12

第一篇:机械能功率讲解范文

功功率及机械效率复习

复习课《功 功率和机械效率》教学设计

中考是初中学生的一个转折阶段,中考复习也就是这个阶段中重要的一环,每位学生都想在有限的中考复习时间里迅速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作为老师,对于如何提高复习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如何使知识系统化,结构化,技能化,是我们经常面临和思考的问题。下面,我就《功 机械效率和功率》的复习来谈谈我的教学设计。 【中考命题规律和趋势】

功 功率和机械效率的知识是力学的重点章节,也是中考的一个重要部分。从近几年考试情况来看,考查重点主要集中在以下两个方面:1.功和功率的理解和计算。2.机械效率的计算。考查的题型主要是填空题,选择题,计算题和探究题。 【复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深刻理解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明确功的公式, 掌握功的计算。 (2)知道什么是功率以及怎样计算功率的大小。

(3)知道什么是有用功,额外功,总功,机械效率的概念,计算公式,以及机械效率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过程与方法: 在交流与评估过程中,提高估测和运用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搬水活动,教育学生将小事坚持到底的恒心。

(2)体验科技进步及物理在生活中的应用。 【复习重点和难点】 重点和难点

重点:功,功率和机械效率的概念及机械效率的计算

难点:做功的两个因素;结合实际理解功率及机械效率的概念。 【设计思想】

这节课,我主要从两方面来进行复习的。一是基础知识的复习,二是应用知识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在基础知识的复习上,本人试图通过努力,能够探索出全新的复习课模式。根据本部分中的知识特点,采用了通过搬水等系列活动将所有知识点融入于这一问题情境中,引导学生导出所学的物理概念和规律,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巩固和加深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让学生在复习课上也能体会到学习的快乐,真正达到学以致用。

【教学方法】 问题引领法,启发法,

习题巩固法 【教学过程】

一、基础知识复习

活动一:1.展示工人师傅抗水图片看完图后思考:工人师傅将水桶从一楼扛到四楼教室的过程中,他对水桶做功了吗?以此导出该过程涉及到得物理知识。(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2.列题;判断图片中的情景做功吗?归纳不做功的情况 3.讲解功的计算及注意问题

活动二:1. .展示工人师傅搬水的两种图片,对比他们做功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

2.讲解功率的相关知识

3. 例题:计算他将水桶从一楼搬到四楼的所做的总功率为()

A.15W

B.150W

C.1500W

D.30W

活动三:1.展示两个工人师傅搬水的图片,左边若体重为60千克,右边为100千克,则他们将同一水桶搬到四楼,做的有用功与总功一样吗?

2.复习有用功

额外功

总功 机械效率

3.若把工人师傅从苦力中解脱出来,该怎么办?

4. 工人将185N的水桶运到四楼他用一个动滑轮,每个滑轮重15N,所受拉力为1200N,在5秒内将水桶匀速提高2米,则拉力的功率是多少? 若改为定滑轮呢,他们的效率谁高?

5.若改用滑轮组它的机械效率是多少?如何提高它的机械效率?

二、课外作业:

1.还有其它办法帮助工人师傅吗?学生搜集相关知识列表对比它们有用功

额外功

总功 机械效率

2. 物理兴趣小组的同学用图甲所示的装置来提升重物M,图乙是物体上升过程某段时间内的s﹣t图线.已知物

体重为1N,闭合开关后,在2.4s~2.8s 这段时间内,电流表和电压表的示数分别为0.2A和4V,则2.4s~2.8s这段时间内该装置提升重物做的有用功为 J,它的效率是 %.

【板书设计:】

一、

1、功的概念:

2、做功的两个必要条件:

3、功的计算公式:

4、功的单位

二、

1、功率:

2、影响做功快慢的因素有:

比较做功快慢的方法:

3、单位:

4、计算公式:

三、

1、有用功、总功、额外功的含义:

2、机械效率:

教学反思: 1.本课以学生熟悉的搬水活动为问题引领功 功率和机械效率的相关知识的复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注重情感渗透,教育学生将小事坚持到底的恒心,同时体会科技带来的进步。 3. 对学生的调动还存在很大程度的欠缺,评价学生的方式单一,课堂语言不够幽默。 4.对学生学情了解不够,课堂内容设计过多

第二篇:中考物理准备---简单机械 功与功率

选择填空

1. 下列情况下,有力对物体做功的是()。

A.用力推车,车不动;B.一只苹果从树上落下来;

C.举重运动员举着杠铃沿水平方向走了1 m;D.小车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匀速运动。

2. 如图1所示,一直杆可绕O点转动,杠杆下端挂一重物,为了提高重物,用一个

始终跟杠杆垂直的力使杠杆由竖直位置慢慢转到水平位置,在这个过程中直杆

()。

A.始终是省力杠杆;

C.先是省力的,后是费力的;

3.B.始终是费力杠杆;D.先是费力的,后是省力的。 图1

第三篇:复习课《功 机械效率和功率》教学设计

万安二中

刘燕妮

中考是初中学生的一个转折阶段,中考复习也就是这个阶段中重要的一环,每位学生都想在有限的中考复习时间里迅速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作为老师,对于如何提高复习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如何使知识系统化,结构化,技能化,是我们经常面临和思考的问题。下面,我就《功 机械效率和功率》的复习来谈谈我的教学设计。 【中考命题规律和趋势】

功,机械效率,功率的知识是力学的重点章节,也是中考的一个重要部分。从近几年考试情况来看,考查重点主要集中在以下两个方面:1.功和功率的理解和计算。2.机械效率的计算。预计机械效率和电现象,热现象的综合应用是2011年的主要命题方向。考查的题型主要是填空题,选择题,计算题和探究题。所占的比例一般为10—12分。 【复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深刻理解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明确功的公式, 掌握功的计算。

(2)知道什么是有用功,额外功,总功,机械效率的概念,计算公式,以及机械效率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3)知道什么是功率以及怎样计算功率的大小。

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的自编自答自导以及师生互动过程来达到对基础知识的复习要求。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2)培养学生的科学世界观。

【复习重点和难点】 重点和难点

重点:功,机械效率和功率的概念;机械效率的计算和怎样提高机械效率。

难点:做功的两个因素;结合实际理解功率的概念。 【设计思想】

这节课,我主要从两方面来进行复习的。一是基础知识的复习,二是应用知识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在基础知识的复习上,本人试图通过努力,能够探索出全新的复习课模式。根据本部分中的知识特点,采用了由学生“自编,自答,自导,”的一种复习模式,试图将所有知识点融入于一个探究性问题情境中,引导学生,自己编题,自己解答,自己导出所学的物理概念和规律,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巩固和加深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让学生在复习课上也能体会到学习的快乐,真正达到学以致用。

【教学方法】

“自编,自答,自导”法,启发法,习题巩固法 【教学过程】 一:基础复习 【展示材料一】:看完图后,请学生编一道题,请另一同学作答,再请以学生导出该题涉及到得物理知识。(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展示材料二】:把重为100N物体A从M举高到N,举高3米,想想你有哪些方法?

同学们的回答可能有以下情况:1.直接用手提。2.使用定滑轮。3.使用动滑轮。4.使用杠杆。5.使用斜面。6.使用滑轮组。 这时,可以问学生使用这些机械分别有什么好处。使用这些机械可以省功吗? 接下来,以滑轮组和斜面为例,一起来探究; 滑轮组:

(1)已知G=100N,h=3米,补充一个条件:F=60N

, 请自编一道题?

(2)在第(1)问的基础上,又补充一个条件,物体从M举高到N用了10秒,,你又能编一道什么题?

(3)若物体的重力变为200N,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如何变化?

(4)若把滑轮组改为水平拉物体,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又怎样求? 斜面:

已知物体重G=100N,举高h=3米。

(1)补充条件:拉力F= 80N,斜面长L=6m , 请编一道题?

(2)在第(1)问的基础上,又补充一个条件:

你又能求出什么物理量?

(3)若斜面的高度不变,改变斜面的倾斜程度,则斜面越陡,斜面的机械效率如何变化? 在学生自编自答自导的基础上,老师归纳总结出有关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概念。(设计目的:以材料为线索,引导学生编题,答题,同时导出相应的知识点,把平时所学的局部的分散的零碎的知识纵横联系,使之系统化,结构化,使学生进一步明确各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进一步巩固和加深对物理概念公式的理解。) 二:中考题赏析

课件展示,主要采用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以便于检测本节课的复习效果。(以以往中考题为基础,主要培养学生应用物理知识全面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挑战中考:学生的课外练习。 【板书设计:】

一、

1、功的概念:

2、做功的两个必要条件:

3、功的计算公式:

4、功的单位

二、

1、有用功、总功、额外功的含义:

2、机械效率:

三、

1、功率:

2、影响做功快慢的因素有:

比较做功快慢的方法:

3、单位:

4、计算公式:

第四篇:视在功率、有功功率、无功功率

视在功率是指发电机发出的总功率,其中可以分为有功部分和无功部分。有功部分是通过导线发热损失掉或纯电阻负载消耗的功率,这部分功率由于做了功而被称为有功功率。而无功功率则是损失在非纯电阻负载上的功率。可认为是电压与电流相位差变化的损耗。无功功率不做功,但是要保证有功功率的传导必须先满足电网的无功功率。 下面举例说明:(很清晰的解释)

三相异步电动机的有功功率和额定功率的区别和联系:

额定功率是电机运行在额定点输出的机械功率。

额定功率=sqrt(3)*额定电压*额定电流*功率因数*效率。这是特指额定点。

视在功率=sqrt(3)*电压*电流。

有功功率=sqrt(3)*电压*电流*功率因数,这个有功功率是电机输入的电功率,它不同于视在功率是交流电压电流的相交差造成的,或者说是电机中的储能元件电感造成的。

是电机中的定转子铜损,铁损和机械损耗造成的,完全不同的概念。无功功率没有功率损耗,只是有能量以磁场的形式储存在储能元件中,没有传递到机械功率输出,而效率的损耗全部转化成了热能,会使电机产生温升。

电动机从电网上吸收电能经过电磁感应定律的规定,变成电动机转子旋转,带动负载机械做功,这样就将电能转化成机械能。 电动机输出的能量为电动机的额定功率。

电动机运行时因线圈发热、轴承摩擦等很多损耗为电动机损耗。 将额定功率和所有的损耗加起来,就为电动机从电网中吸收的有功功率。

电动机的额定功率+电动机损耗=电动机从电网中吸收的有功功率电动机将电能转化成机械能是离不开磁场的,磁场的建立就是靠电动机线圈通电形成的,那么形成磁场也需要能量,这部分的能量并没有转化成机械能和热能,相当于媒介,此部分能量为电动机的无功功率。

有功功率+无功功率=视在功率,注意:这可是矢量相加哟。 效率=额定功率÷有功功率×100%永远小于

1一、 有功功率、无功功率、视在功率、功率因数及峰值因子的概念

1.有功功率:可以转化成其他形式能量(热、光、动能)的能量。以P来表示,单位为W。一般来说,有功功率是相对于纯阻性负载来说的。

2.无功功率:功率从能量源传递到负载并能反映功率交换情况的功率就是无功功率。以Q来表示,单位为(乏)Var。它的产生是由于感性负载、容性负载、以及电压和电流的失真。这种功率可导致额外的电流损失。

3.视在功率: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的几何之和(即平方和的均方根),它用来表示电气设备的容量。以S来表示,单位为VA。

4.功率因数:正弦交流电压与电流的相位差称为功率因数角,以Φ来表示,没有单位,而这个功率因数角的余弦值称为功率因数。它决定于电路元件参数和工作频率,纯电阻电路的功率因数为1(cos0=1),纯电感电容电路的功率因数为0(cos90=0)。功率因数cosineΦ=P/S。

5.峰值因数:如右图所示,蓝色正弦波为电压波形,红色为电流波形。峰值因数是指电流瞬时值的峰值与其有效值的比值。它用来描述冲击电流。如果供电设备的峰值因数越高,表明设备抗冲击能力越强。

有功功率:在交流电路中.电源在一个周期内发出瞬时功率的平均值(或负载电阻所消耗的功率).称为"有功功率".无功功率:在具有电感或电容的电路中.在每半个周期内.把电源能量变成磁场(或电场)能量贮存起来.然后.再释放.又把贮存的磁场(或电场)能量再返回给电源.只是进行这种能量的交换.并没有真正消耗能量.我们把这个交换的功率值.称为" 无功功率".

视在功率:在具有阻抗的交流电路中.电压有效值与电流有效值的乘积值.称为"视在功率".它不是实际做功的平均值.也不是交换能量的最大速率.只是在电机或电气设备设计计算较简便的方法.

关系:视在功率的平方=有功功率的平方+无功功率的平方视在功率S=UI 或者 S=P/COS∮ 而变压器的容量也是S=UI 因而.变压器的额定容量与额定视在功率是相等.或者说两者是等价的.如果额定容量是100kVA.那么额定视在功率也是100kVA

1、有功功率:保持电器设备正常运行所需要的电功率,也就是把电能直接转化为其他形式能量所需的电功率。在交流电中有功功率表示为:P=UIcosφP 表示有功功率 单位:瓦( W ) 千瓦( KW ) 兆瓦( MW )U 表示电压I 表示电流Cosφ 表示功率因数

2、无功功率:用于电路内部电场和磁场的交换,并且用来建立维持磁场所需要的电功率。它不对外做功,只是在电路内部进行能量转换。

(有功功率做功,无功功率不做功)无功功率用 Q 表示 单位:乏( Var ) 千乏( KVar )凡是有电磁线圈,需要建立和维持磁场的电气设备,就一定要有无功功率。例如: 40 瓦的日光灯,需要 40 瓦的有功功率,还需要 80 乏( Var )无功功率建立和维持电磁声场。

3、视在功率:即电路上的总功率。用 S 表示,单位:伏安( VA ) 千伏安( KVA ),就是交流电中电压和电流的乘积: S=UI

4、功率因数: cosφ 是衡量电器设备效率高低的一个系数。 0 ≤ cosφ ≤ 1 。是有功功率和视在功率的一个比值。 Cos φ =P/S 。φ代表电压与电流之间的相位差(相位角)。 cos φ值的大小与电器设备负荷性质有关。( 1 )纯电阻电器设备,因是直接消耗功率将电能转化为热能,就没有相位差,φ =0 cos φ =1 所以 P=S 阻性电器只消耗有功功率。( 2 )感性电器(有电感线圈的电器)相位差(相位角) 0 °<φ< 90 ° 容性电器(具有电容的电器) -90 °≤φ≤ 0 °视在功率、有功功率、无功功率、功率因数之间的关系(如图示1): S 2 =Q 2 +P 2Cos φ =P/S结论:提高了功率因数,就降低了线路上无功功率的输出,也就降低了视在功率,节约了电能,减少了视在功率电流。

5、无功补偿的原理

无功功率过大的危害:( 1 )降低发电设备有功功率的输出。( 2 )降低电线设备的供电能力。( 3 )造成线路上电压损的增加和电能损失的增加。( 4 )造成电器设备在低功率下运行效率低下,电压

下降乃至不能正常工作。采取人为的方法设置无功补偿装置,来保证用电设备所需要的无功功率,减少线路上提供的无功功率。无功补偿是把具有容性功率的装置和感性功率负荷并联在同一线路上

6、无功补偿的方法:( 1 )集中补偿:把容性功率负荷装置集中起来对所有电器设备进行补偿的方法。( 2 )就地补偿:针对单个电器设备 我们的节电器是运用无功补偿的原理就地对单个或局部用电设备进行无功补偿,提高用电设备的功率因数,降低线路提供的无功功率,从而减少由于无功功率造成的视在功率电流形成有功损耗,达到节约用电的目的。

第五篇:电功率教案-电功率教案 电功率教学

设计

电功率

整体设计

《电功率》一章是初中电学的重要内容,是初中电学知识学习的核心。而本节内容是本章的重点,学好本节内容是掌握好本章知识的关键。本节内容较多,包括:建立电功率的概念;根据P=Wt公式进行有关计算;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电功率的测量和利用公式P=UI的计算。

本节教学可分为4部分:

1.电功率。在学生的潜意识中,常认为用电器的瓦数越大越费电,即将

消耗电能的快慢与消耗电能的多少相混淆。教学中可通过将不同瓦数的灯泡分别接入电路中进行实验现象的观察,引导 学生对实验现象进行细致的分析,使学生正确理解电功率的概念。在此基础上可通过问题引出电功率的计算,引导学生认识电功率的单位。

教材通过小资料介绍了常用“家用电器的电功率”,这些数值对很多学生来说非常陌生,应使学生通过阅读对用电器的电功率分类了解,尤其要知道哪些用电器属于大功率用电器。

2.“千瓦时”的来历。对于此知识点,教材通过公式W=Pt直接介绍“千瓦时”的来历,简单易懂。教学中可让学生推导千瓦时与焦耳的换算关系,加深对这两个单位的理解。还要让学生知道通常在哪些情况下使用公式W=Pt,并增加适量练习,以提高学生正确使用该公式求解某些问题的能力。

3.“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看似很简单的知识点,但学生接受起来却

有一定的困难,是初中电学中的难点之一。突破方法:充分利用好演示实验。实验一:分别观察同一灯泡在额定电压、略高于 额定电压和略低于额定电压这三种情况下的发光情况,三次所观察到的亮度是用电器在各实际功率下所显示出的亮度,由此得出额定电压、实际电压、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的概念;实验二:探究额定电压相同而额定功率不同的两个灯泡(“220 V 40 W”和“220 V 15 W”)并联和串联接入电压是220 V的电路中的发光情况,引导学生分析讨论两盏灯发光时的实际电压、实际功率与额定电压、额定功率的关系。最终使学生明确:用电器只有在额定电压下才能正常工作,只有用电器正常工作时实际功率才等于额定功率。灯泡的实际功率影响灯泡的亮度。

4.电功率的测量。由前面的实验学生很自然地能想到灯泡的实际电压影响了灯泡实际功率的大小,电压越大,实际功率越大。根据欧姆定律,我们还

可以知道当电阻不变时,通过灯丝的电流大小与灯泡两端的电压大小成正比,它们都直接影响灯泡的实际功率。由此可推知,电功率P与灯泡两端的电压U和灯泡中的电流I有关系,由实验证明它们之间的关系满足:P=UI。

由于下一节学生将运用伏安法直接测量小灯泡在不同电压下工作时的实际功率,所以有必要在本节教学中对伏安法测电功率进行深入讨论,为下一节实验探究留出更充裕的时间。

教学重点:

掌握电功率的概念,理解额定电压与额定功率,理解电功率和电流、电压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

理解电功率和电流、电压之间的关系,能综合运用学过的知识解决简单的电功率问题。

课时安排:1课时

三维目标

一、知识与 技能

1.知道电功率的定义、定义式、单位;

2.理解额定电压与额定功率;

3.会用电功率的公式P=UI进行简单计算;

4.能综合运用学过的知识解决简单的电功率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1.观察体验电能表铝盘转动的快慢跟用电器电功率的关系;

2.观察体验用电器的额定功率与实际功 率的关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科学就在我们生活中。

课前准备

简易家庭电路示教板:接有电能表,一个保险盒,一个开关,一个15 W电灯泡和一个100 W的电灯泡(包括灯座),一个插座;学生用稳压电源、直流电流表、电压表、导线若干、开关、额定电压为 V的小灯泡一个、节能型电灯一只(功率16 W)、教学课件等。

教学设计

方案1:实验导入

引导:学过了电能和电能表后,谁观察过电能表的转动情况?不同时刻、不同家庭的电能表转动得一样快吗?

演示实验:在电能表后分别接不同的灯泡,一只灯泡上标有“220 V 15 W”,另一只灯泡上标着“220 V 100 W”,接通电源,发现后者比较亮的灯泡电能表的转盘转动得快,而前者比较暗的转动得慢。

同是灯泡,为什么有的消耗电能快,有的消耗电能慢呢?为了描述用电器消耗电能时的这种差别,我们引入一个新的物理量——电功率。

上一篇:机修工实习报告范文下一篇:检修工自我评价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