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平台学校管理论文提纲

2022-11-15

论文题目:基于微信平台的中小学家校沟通现状调查与优化策略研究

摘要:学生的成长过程是一个综合性的协同过程,这个过程需要学校、家庭及社会的共同参与,并且参与的程度越高,对于学生的成长来说效果越好,家校共育是保证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而家校间的有效沟通和真诚合作程度也影响着学生的成长。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学校和家长的沟通方式发生了一定的变化,传统沟通方式的效能并不能满足现代教育的需求,人们对于学校和家庭沟通的理解早已超越了传统模式,从以前的单调模式变成了系统性的联调模式,而微信在这个过程中则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本文是基于微信平台的家校沟通背景下,探索如何借助微信平台这一技术媒介更好地促进家校沟通发展。并试图寻找或研究出能够提升家校沟通效能的可供推广、可供借鉴方案。文章通过大量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以及实践探索的基础上,制定了《基于微信平台在中小学家校沟通使用现状调查问卷》教师版和家长版,应用整体随机抽样,分析数据、整理出具有研究性材料,通过研究的结论对基于微信平台的中小学家校沟通提出有针对性的优化策略。通过对基于微信支持家校沟通的现状调查中,各学校在实践过程中确实有许多值得学习和借鉴的地方,少数学校也存在一些不足和欠缺,作者经过大量查阅文献,在有关协同理论,责权统一理论,教育传播学理论认真研究的基础上,针对目前学校微信公众平台家校沟通方面遇到的问题,提出三点优化策略:第一,微信公众平台内部建设策略,建设科学的体系架,规划统筹、顶层设计、精准定位、规范指导、制度机制等一系列内部管理措施。从而规避建设中出现的盲目性和低效性,保证学校微信公众平台旺盛的生命力。第二,微信公众平台外部建设策略,运用产品思维运行家校沟通专栏,在活动的设计上要充分体现家校沟通的重要性,多渠道给予沟通机会,沟通是为了有效沟通,有效沟通是为了更好的家校合作,更好的家校合作是为了提供给孩子更好更优质的成长环境。第三,微信公众平台内容建设策略,丰富活动内容,应用综合技术,建设创新专栏,提升沟通质量,加强互动粘性,让家长积极参与,乐于参与,真诚参与学校的家校活动中来。微信公众平台应用于教育领域,是在不断的要求与改进中逐渐完善的,这需要对教育观念和专业知识的不断改进与更迭,社会各行业、各领域的重视与聚合,国家和各级教育部门的政策导向和专项资金扶持,试验点的先行建立,开发适合本地域、本地区的家校共育模式,理论研究人员和技术专业人员的有机组成,第三方团队的参与建设等等,应用好微信这一拥有强大技术功能、庞大用户群体的媒介,为家校合作开发出更多的创新模式,为家校共育提供更多的技术支持,为社会聚合多方力量助力家校合作良性发展提供更多的优质方案。

关键词:微信;家校沟通;调查;优化策略

学科专业:教育技术学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家校沟通是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1.1.2 现代信息技术为家校沟通方式带来新的变革

1.1.3 微信迎合了中国教育现实的需要

1.2 文献综述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

1.4.1 文献研究法

1.4.2 问卷调查法

1.4.3 访谈法

1.5 研究意义

1.5.1 理论价值

1.5.2 现实意义

第二章 研究的理论基础

2.1 协同理论

2.2 责权统一理论

2.3 教育传播学理论

第三章 微信支持家校沟通的现状调查

3.1 调查设计

3.2 实施调查

3.3 调查结果与分析

3.3.1 调查对象的基本信息分析

3.3.2 教师与家长在家校沟通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3.3.3 有关学校微信公众号的调查情况

第四章 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家校沟通案例分析

4.1 应用现状分类及案例分析

4.1.1 建立专栏,内容充实

4.1.2 建立专栏,内容不详

4.1.3 未建专栏内容创新

4.2 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家校沟通应用的问题

4.2.1 功能效果未达到理想效果

4.2.2 学校管理与建设仍有不足

4.3 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家校合作现存问题的解决方案

4.3.1 建立健全制度保障机制

4.3.2 家校合作需要社会各方面参与

第五章 微信支持家校沟通的优化策略

5.1 微信公众平台内部建设策略

5.1.1 科学规划微信公众平台

5.1.2 制度保障微信公众平台

5.2 微信公众平台外部建设策略

5.2.1 运行微信公众平台要有产品思维

5.2.2 以小学开展的亲子活动为例

5.2.3 以小学开展研学实践活动为例

5.3 微信公众平台内容建设策略

5.3.1 以榜样家长专栏为例

5.3.2 以家校课堂专栏为例

5.4 结论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研究总结

6.2 研究不足

6.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一

附录二

上一篇:道德教育模式论文提纲下一篇:阅读教学与小学语文论文提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