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图书馆参与智库建设研究现状

2022-09-11

高校图书馆拥有参与智库建设的先天优势:丰富的人才资源供给和充足的信息资源保障。在2014年教育部印发的《中国特色新型高校智库建设推进计划》和2015年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的形势背景下, 高校图书馆参与智库建设既是顺应时代需要, 又是发挥自身优势、抓住机遇、探索服务创新的新途径。本文拟对我国近年来高校图书馆参与智库建设服务的研究文献进行梳理研究, 总结出高校图书馆参与智库建设服务现今存在的问题, 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 以期为促进高校图书馆参与智库建设服务提供借鉴。

一、研究综述

截止到2018年5月31日, 笔者以“高校图书馆+智库”为篇名在CNKI中检索, 得到98篇文献;以“高校图书馆+智囊团”检索得到2篇文献;“高校图书馆+思想库”检索得到1篇文献。在研究时间方面, 从表1可看出, 1989年—2014年仅有少数学者对高校图书馆参与智库建设服务进行了探索。2015年以来, 随着《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的发布, 高校图书馆掀起了参与智库建设服务的研究热潮。从研究内容上来看, 高校图书馆参与智库建设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

一是高校图书馆参与智库建设服务模式的研究。陆雪梅在高校图书馆服务新型智库建设的思考一文中分析了高校图书馆成为高校智库成员的路径[1];二是高校图书馆在智库建设中的作用。李朝云在智库建设与高校图书馆馆员的素质一文中指出馆员在担任智库馆员这一职位时, 应具备的素质和能力[2]。由此看来, 这几年我国高校图书馆参与智库建设虽然取得了一些研究成果, 但是, 大部分学者都只停留在理论研究阶段, 缺乏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案例及实证研究。

二、高校图书馆参与智库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 观念滞后, 服务意识差

传统图书馆观念滞后, 由于受馆藏量、空间、来源、资金等多中因素的影响, 传统图书馆信息提供有限且资源不能共享。为了满足不同读者的需求, 高校图书馆更注重增加馆藏量, 花大量资金买各行各业的图书, 而图书的利用率却没有达到最大化。同时, 有的馆员习惯于传统图书馆的机械运作模式及服务方式, 服务热情低、工作效率下降、甚至消极怠工或敷衍了事, 全面的、全方位的服务意识欠缺, 影响图书馆的服务效率。

(二) 馆员素质偏低, 专业知识单一

高校图书馆馆员整体素质欠佳, 接受过图书情报专业教育的馆员较少, 专业受限, 因此深入专业服务的能力较差。由于历史等各方面的原因, 馆员中学历低的人员占大多数, 且专业知识结构老化。由于长期形成的思想理念和工作模式, 高校图书馆员一直从事繁重、单调、机械的工作, 由此导致馆员素质偏低, 缺乏战略眼光和敬业精神。纵然很多高校图书馆都已提高了人才引进的门槛, 同时还加大了对馆员培训的力度, 但仍然不能再短时间内改变馆员素质偏低、专业知识单一的局面。

(三) 管理模式滞后, 奖惩机制不合理

目前看来, 很多高校图书馆存在着落后、保守的管理模式与日益增长的读者信息需求量这一新矛盾。虽然有高校图书馆购置了先进的信息设备, 但仍只用于一些浅表性的服务。同时, 落后的管理模式不利于馆员专业素质的提高。没有奖惩机制或者奖惩机制滞后, 导致图书馆员缺乏学习新知识和接受新技术的激情, 甚至有些馆员会认为在图书馆工作不需要更新知识, 进而在图书馆员中出现安于现状、不思进取, 职业热情不高的现象。因此, 很多高校出现图书馆设备数量不断更新变化, 馆员的业务水平却跟不上新技术和新方法更新的现象。

三、高校图书馆参与智库建设的有效策略

(一) 资源优化配置, 最大限度共享

丰富的馆藏资源 (包括纸质资源和电子资源) , 是高校图书馆参与智库建设的先天优势。广泛而充分地做好文献信息资源的整合利用是图书馆基本职能, 更为其他职能的发挥奠定基础。互联网时代背景下, 信息技术在图书馆管理服务中得到广泛运用, 图书馆电子资源激增, 数字图书馆的转型发展也对电子资源纸质资源的整合提出了具体要求。避免出现大量文献信息重合的现象, 是高校图书馆参与智库建设首当其冲要思考的问题。高校图书馆在根据自身需要, 基于学科特色, 在国家方针政策的指引下, 进一步丰富馆藏资源, 确保馆藏资源的连续性, 也进一步带动馆藏资源的优化整合。或者基于学科主题的分类, 基于不同的学科标准进行馆藏资源体系的建构, 确保智库学者快速高效检索。同时, 高校图书馆需要引进并充分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 加强图书馆数字资源的建设和开发, 整合多方资源以更好地服务智库建设。

(二) 提升馆员素质, 建立人才知识库

高校作为科研主阵地, 更汇集了各领域的专家学者, 专业学科人才多, 因此高校图书馆建设发展中必须发挥自身的人才优势, 从馆员素质提升入手, 建立人才知识库, 奠定智库建设的人才及智力基础。高校图书馆也被认为是连接高校人才与智库的桥梁, 建立人才知识库, 实现不同学科, 不同专业学者和教师基本信息的流通互动, 实现特定研究领域、研究方向中学术成果的共享, 不同学术观点相互碰撞, 产生新的科研成果, 做好科研建设的推进。更在此基础上, 整合专业研究成果, 以科研报告或者期刊文章的形式进行集中展示, 为智库学者提供有效参考与指导[3]。在建立人才知识库的同时, 高校图书馆参与智库建设还必须着眼于不同专业背景下高素质信息分析队伍的打造, 只有这样才能确保高校人才优势最大限度的发挥。因此, 在信息化的社会背景下, 高校图书馆需要建立馆员培训长效制度和严格的考核机制, 督促图书馆馆员自觉学习, 提升自身素质和能力, 为智库建设提供更优质的服务支持。

(三) 增强服务意识, 提供优质服务

信息时代的迅猛发展, 对于高校图书馆建设发展来说, 必须增强服务意识, 改变以往的资源发现、文献保障和参考咨询的传统单一型的服务模式。数字化背景下的图书馆必须实现封闭服务模式到开放服务模式的转变, 做好社会化服务的转型, 在服务态度上也变被动为主动, 实现信息的主动推送。这就要求高校图书馆利用图书情报类的专业优势, 坚持以智库需求为导向, 以其丰富的馆藏资源, 快速有效的信息服务为智库学者提供优质的服务。技术发展提升了图书馆的服务效率, 并将图书馆的服务融入到研究与生活之中, 提升了研究者的工作效率。图书馆必须补充扩展服务内容, 为高校专家学者提供学术研究支持, 为企业成果创新提供科研帮扶, 为科技成果评价提供咨询指导, 也为政府战略决策提供参考。

(四) 加强合作, 协同共建

智库的打造必须以强大的信息数据基础为前提, 单一高校图书馆建设的人力、物力及财力是相对有限的, 如何利用有限的资源提供更加整合和优质的服务, 离不开各部门各图书馆的协作[4]。高校图书馆应充分利用自身人才和资源优势, 积极加强与政府部门、事业单位及研究中心以及情报机构合作, 借助智库成果转化平台, 为政府决策提供咨询服务, 不断提高智库的影响力。在合作中关注人才培养, 加强技术层面的互动交流, 引入先进的信息技术, 实现各方面资源的优势整合, 以此建构联合智库平台。企业之间优化项目合作, 基于科技创新的角度, 基于智库需求的角度, 创新思路, 提出对策, 实现多功能智库联盟的创建。进一步适应市场化需求, 提升智库的影响力和竞争力。

摘要:本文从分析我国高校图书馆参与智库建设研究现状出发, 从研究时间和研究主题两个方面综述研究现状, 指出高校图书馆参与智库建设存在的问题, 提出对策和建议, 以期为我国高校图书馆智库服务理论完善和实践指导作出贡献。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智库,研究现状,综述

参考文献

[1] 陆雪梅.高校图书馆服务新型智库建设的思考[J].图书馆学研究, 2016 (8) :79-82.

[2] 李朝云.智库建设与高校图书馆馆员的素质[J].大学图书情报学刊, 2016 (6) :16-19.

[3] 张结红.浅谈高校图书馆参与新型智库建设[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 2017 (9) :33-35.

[4] 戴莹.高校图书馆在智库建设中的SWOT分析[J].大学图书情报学刊, 2016 (6) :11-15.

上一篇:在生物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下一篇:影响大学生体育锻炼习惯形成的因素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