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住房保障调查报告

2023-05-15

报告是日常生活与学习的常见记录方式,报告有着明确的格式。在实际工作中,我们怎么样正确编写报告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政府住房保障调查报告》,供需要的小伙伴们查阅,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第一篇:政府住房保障调查报告

关于规范保障性住房政府回购资金拨付管理的通知

《郑州房地产网》HTTP://WWW.ZZFDC.GOV.CN

( 日期:2011-11-09) 【字体: 大 中 小】

【推荐给好友】

局属各单位,机关各处室,各房地产开发企业:

为大力推动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确保保障性安居工程质量安全,现结合我市实际,决定将工程质量与资金拨付进行挂钩,以进一步激发企业参与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的积极性。

一、确保工程质量

廉租住房、公共租赁住房建设单位应严格按照国家相关规定,严格项目的规划、设计、施工,确保工程按计划进行施工,按标准保证质量,按预算控制成本。

二、分期拨付资金

(一)项目取得《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国有土地使用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且基础施工后,企业即可申请拨付20%的回购资金。

(二)形象进度达到预售条件时,重点把好质量控制资料和各种与施工进度同步、同条件养护试件、混凝土开盘鉴定等资料查验关,再行支付30%的回购资金。

(三)工程主体结顶后,重点把好结构验收资料查验关,再行支付30%的回购资金。

(四)房屋竣工经验收合格后,重点把好分户验收、节能专项验收资料查验关,再支付15%的回购资金。

(五)重点审查入住保障对象的认可签字以及房屋产权测绘报告,并在房屋交付使用满一年后,将剩余资金一次性划入企业账户。

三、实施分类建档

市保障性住房办公室在核拨资金前,应按照分期拨付资金规定,严查各种手续和档案资料,并根据进度实施分类建档,切实将资金拨付与工程质量挂钩,凡未达到资金拨付要求,须经企业整改到位后,方能实施拨付。

四、其他相关规定

廉租住房、公共租赁住房回购的其他事宜在双方签订的《公共租赁住房回购协议》中予以明确。廉租住房按规定实施产权划转的,市保障性住房办公室、项目所在辖区政府(或由其指定的保障部门)和开发企业三方签订《补充协议》予以约定市、区两级资金的拨付方式。

《通知》自下发之日起施行。政府出台新规定的,应从其新规定。

2011年8月16日

第二篇:吉林省城镇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廉租住房保障办法(吉林省人民政府第204号)

【发布单位】吉林省

【发布文号】吉林省人民政府第204号 【发布日期】2009-03-18 【生效日期】2009-05-01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吉林省

吉林省城镇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廉租住房保障办法

(吉林省人民政府第204号)

《吉林省城镇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廉租住房保障办法》已经2008年11月17日省政府第15次常务会议讨论通过,现予公布,自2009年5月1日起实施。

二○○九年三月十八日

吉林省城镇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廉租住房保障办法

第一条第一条 为完善城镇廉租住房制度,保障低收入及其以下(以下称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的基本住房需求,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第二条 本省城市和县人民政府所在地的镇(以下称城镇)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廉租住房保障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城镇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廉租住房保障,是指由市、县(市)人民政府采用发放租赁住房补贴或者实物配租的形式,向城镇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提供住房保障。

发放租赁住房补贴,是指由城镇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自行租赁住房,政府向其发放租金补贴或者核减租金。

实物配租,是指由政府向城镇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提供完全或者部分政府产权的住房,政府产权部分实行低租金或者零租金。

第四条第四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统一领导本行政区域内城镇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廉租住房保障工作,具体工作由政府设立的保障性住房领导机构负责。市(州)人民政府对所属的县(市、区)人民政府的城镇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廉租住房保障工作,实行目标责任制管理。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每年向本级人大常委会报告一次城镇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廉租住房保障工作情况。

第五条第五条 县级以上建设(住房保障)行政主管部门是同级政府保障性住房领导机构的协调办事部门,具体工作可以委托所属的城镇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廉租住房保障机构负责。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其他有关部门,按照各自的职责负责有关城镇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廉租住房保障工作。

第六条第六条 建设(住房保障)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城镇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的申请核准、材料公示和城镇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廉租住房项目申请、拆迁、建设、出租、部分产权出让、房改、租金收取等工作。

第七条第七条 市、县(市)人民政府应当根据财政状况和当地城镇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的实际情况,确定当地城镇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保障范围和保障面积、租赁住房补贴标准,并每年向社会公布一次。

第八条第八条 城镇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廉租住房保障实行申请、审核、公示、轮候、核查、退出制度。

省保障性住房领导机构根据本办法制定统一的程序规定;市、县(市)保障性住房领导机构根据省统一规定和当地实际,制定具体办法。

第九条第九条 取得城镇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廉租住房保障待遇,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一)在当地居住2年以上;(二)具有城镇常住户口;(三)家庭人均收入,属于当地人民政府确定的城镇低收入家庭范围;(四)家庭人均住房面积,属于当地人民政府确定的城镇住房困难家庭范围。

失去原有耕地,在城镇居住10年以上,符合本条(三)、(四)项规定,并具有居住地证明的农民家庭,也可享受当地城镇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保障待遇。

第十条第十条 享受城镇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廉租住房保障待遇的家庭人口,按照申请人户口簿上记载的人口数量计算,家庭实际居住人口少于户口簿上记载的人口数量的,按实际居住人口计算。

第十一条第十一条 实施城镇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廉租住房保障,应当优先面向孤、老、病、残、独生子女死亡等特殊困难家庭和最低生活保障家庭以及其他急需救助的家庭。

第十二条第十二条 申请城镇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廉租住房保障,应当提供下列证明材料:

(一)家庭收入情况;

(二)家庭住房状况;(三)居住情况;(四)家庭成员身份证和户口簿;(五)保障性住房领导机构规定的其他情况。

第十三条第十三条 申请城镇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廉租住房保障待遇,按照下列程序办理:(一)由申请人向居住地街道办事处提出书面申请;(二)街道办事处应当自受理申请之日起15日内,对申请人的收入、住房等状况是否符合规定条件提出初审意见。初审合格的,应当在当地公示,公示期限为15日;经公示无异议或者异议不成立的,将初审意见和申请材料报县或者区建设(住房保障)行政主管部门;(三)县或者区建设(住房保障)行政主管部门应当自收到初审意见和申请材料之日起15日内,对申请人的住房、居住状况是否符合规定条件提出审查意见,并将符合条件的申请人的相关材料转同级民政部门;(四)县或者区民政部门应当自收到建设(住房保障)行政主管部门转来的相关材料之日起15日内,对申请人的收入状况是否符合规定条件提出审查意见,并反馈给县或者区建设(住房保障)行政主管部门;(五)经审查,符合规定条件的,由县或者区建设(住房保障)行政主管部门列为县、区城镇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廉租住房保障对象;城镇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廉租住房保障对象由县或者设区城市的市建设(住房保障)行政主管部门统一登记,参加轮候,并向社会公开轮候顺序。(六)经审查,不符合规定条件的,县或者区建设(住房保障)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在3日内书面通知受理申请的街道办事处,由其书面通知申请人并说明理由。

市、县(市)人民政府可以采取集中、统一办公的方式,办理城镇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廉租住房保障待遇申请。

第十四条第十四条 建设(住房保障)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根据登记的城镇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的收入水平、住房困难程度、申请顺序和申请人意愿等,确定相应的保障方式及轮候顺序。

实施城镇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廉租住房保障已经确定的轮候顺序,不得擅自更改。

第十五条第十五条 对城镇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廉租住房保障对象实行定期核查制度,每年调整一次。

对行政机关实施的城镇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廉租住房保障对象的核查,有关单位和个人应当予以配合,如实提供相关情况。

第十六条第十六条 各级建设(住房保障)、民政行政主管部门,应当通过邻里访问和入户调查等方式对城镇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廉租住房保障对象进行日常监督。

任何单位和个人有权对违反本办法的行为进行检举。

第十七条第十七条 对轮候到位的城镇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市、县(市)或者区建设(住房保障)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与其签订租赁住房补贴协议或者廉租住房租赁合同,按协议或者合同发放租赁住房补贴或者实施实物配租,并向社会公布。

第十八条第十八条 租赁住房补贴协议应当明确以下内容:(一)租赁住房补贴期限;(二)租赁住房补贴额度;(三)停止发放租赁住房补贴的情形等内容。

第十九条第十九条 廉租住房租赁合同应当明确以下内容:(一)房屋的坐落、面积、结构、附属设施和设备状况;(二)租金及其支付方式;(三)房屋使用要求;(四)租赁期限;(五)房屋维修责任;(六)政府提供部分产权的廉租住房,应当明确使用权、所有权转让,个人所有权继承等内容;(七)申请人不再符合城镇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廉租住房保障对象条件时的处理方式;(八)违约责任及争议解决办法;(九)其他约定。

第二十条第二十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停止实施租赁住房补贴:(一)领取租赁住房补贴后,无正当理由连续6个月不在当地居住的;(二)连续1年家庭收入高于当地城镇低收入家庭收入标准的。

第二十一条第二十一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停止实施实物配租:(一)将承租的城镇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廉租住房转借、转租的;(二)将承租的城镇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廉租住房改变用途的;(三)无正当理由连续6个月未交纳城镇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廉租住房租金的;(四)无合理原因连续6个月以上未在承租的城镇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廉租住房居住的。

第二十二条第二十二条 政府拥有部分城镇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廉租住房产权的,按照按份共有方式办理房屋登记。

第二十三条第二十三条 城镇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廉租住房保障对象应当合理使用房屋,不得影响房屋建筑结构的安全和设备、设施的正常使用。

城镇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廉租住房的使用权不得自行转让。

第二十四条第二十四条 城镇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廉租住房保障资金,从下列渠道筹集:(一)政府财政预算安排的资金;(二)从土地出让净收益(按国家规定扣除相关费用后的余额)中核定不低于10%的比例,用于安排廉租住房建设的资金;(三)市(州)住房公积金增值收益扣除计提住房公积金贷款风险准备金、管理费用后的余额;(四)社会捐赠的资金;(五)一次性处理无籍房的收益;(六)廉租住房租金收入;(七)政府出让城镇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廉租住房产权的收入;(八)其他方式筹措的资金。

第二十五条第二十五条 城镇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廉租住房来源是:(一)政府建设、收购的住房;(二)腾退的公有住房;(三)社会捐赠的住房;(四)单位投资建设并按照政府租金标准,出租给城镇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廉租住房保障对象的住房;(五)其他渠道筹集的住房。

第二十六条第二十六条 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可以向当地人民政府提供住房,纳入城镇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廉租住房保障管理。

提供的住房被作为城镇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廉租住房使用的,可以享受国家和省规定的有关优惠待遇。

住房提供人如终止该住房作为城镇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廉租住房使用的,应当提前一个,书面通知当地人民政府建设(住房保障)行政主管部门。

第二十七条第二十七条 城镇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廉租住房建设用地,应当在土地供应计划中优先安排,采取划拨方式供应。

城镇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廉租住房建设用地的规划布局,应当考虑城镇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居住和就业的便利。

采用相对集中、配建、在棚户区改造中分散建设等方式建设城镇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廉租住房。

第二十八条第二十八条 新建商品房、经济适用住房、棚户区改造、危旧住房改造项目,应当在规划、土地出让条件中保证,用占规划建筑面积5%的面积用于解决城镇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廉租住房;该部分住房面积的建设成本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用土地出让金、行政事业性收费等折抵,产权属于政府。具体办法由省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同级财政等部门制定。

各地可根据城镇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居住需要,合理确定城镇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廉租住房套型结构,套型建筑面积一般为40平方米,最大户型不应超出50平方米。

第二十九条第二十九条 市(州)、县(市)人民政府的城镇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廉租住房,享受下列优惠待遇:

(一)建设廉租住房,免征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减半收取经营性收费;

(二)购买旧住房作为城镇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廉租住房的,办理产权过户时免收相关的交易费用;

(三)租金收入按照国家规定给予税费减免;

(四)按照国家规定享受其他税收扶持政策。

第三十条第三十条 城镇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廉租住房保障资金实行财政专户管理,使用有剩余的,结转下使用。审计、财政部门对该资金的使用情况实施审计和检查。

第三十一条第三十一条 市(州)、县(市)人民政府建设(住房保障)、民政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建立城镇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廉租住房保障档案及相关管理制度。

第三十二条第三十二条 申请人采用弄虚作假的手段,骗取享受城镇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廉租住房保障待遇,取消其保障待遇。

第三十三条第三十三条 当事人对行政机关不予登记为城镇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廉租住房保障对象,或者不按轮候顺序实施城镇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廉租住房保障及其他认为侵犯其合法权益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

第三十四条第三十四条 政府有关部门工作人员以及申请人的所在单位和社区,在实施廉租住房保障制度的工作中,玩忽职守、弄虚作假、徇私舞弊、滥用职权的,由其所在单位、上级机关或者有关主管部门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五条第三十五条 各地可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对林业、煤矿等独立工矿区内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参照本办法的规定给予保障。

第三十六条第三十六条 本办法自2009年5月1日起施行。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三篇:住房保障调研报告

调研报告

住房是重要的民生问题。2007年8月,《国务院关于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若干意见》(国发[2007]24号)颁布,紧接着《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完善和落实城市住房保障制度切实解决低收入家庭住房问题的若干意见》(苏发[2007]14号)和《苏州市市区保障性住房供应管理实施细则》(苏房改[2009]19号)文件相继下发。为落实上述文件精神,我街道按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以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为工作重点,大力展开我县住房保障情况调研工作。视察和调研的情况如下:

一、我街道家庭住房保障工作基本状况

(一)是完善住房保障政策。《关于调整住房保障相关政策的通知》。确定了基本的保障思路就是以发放购房补贴为主,实物配租公租房为辅,进一步完善经济适用房建设,多渠道、多方式保障低收入家庭的基本住房需求。对孤、老、病、残等特殊困难家庭主要以实物配租形式予以保障;对无购房能力的困难家庭主要以发放租赁补贴的方式予以保障;对具有一定购房能力的家庭主要以供应购房补贴的方式予以保障。

(二)是明确任务目标。我街道开始开展这项工作,以张贴公告、下发文件等方式下发到9个社区进行大力宣传。近年来我市又扩大了低收入家庭的住房保障范围,为此我们把保障对象应具备的条件放宽。由享受低生活保障或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在上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的1200元放宽到1600元以下。2014年内申请住房保障居民22户,保障廉租住房2套。截止去年底,完成了申请171户。

(三)是规范经济适用房建设。做好与廉租住房保障工作的衔接工作。

二、 问题及建议

住房保障工作刚刚起步,保障制度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在我街道住房保障工作中,我充分认识住房保障工作的重要性,具体操作中能够结合本街道实情,积极探索住房保障的新思路、新模式,科学决策,周密安排,超前部署制定运作的步骤,尽力让住房保障惠民政策惠及到最需要的困难群体。但在调研中发现我街道的住房保障工作也存在一定的困难和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住房保障工作的开展。

(一)是公共财政支出严重缺位的问题。调整完善城市住房保障体系,健全以廉租住房为重点、购房补贴和经济租赁住房为辅助的多层次城市住房保障体系是住房保障工作今后的发展方向,这就需要政府投入大量资金。而目前住房保障资金短缺,周转不开,将会影响着住房保障的下步发展。

(二)是在构建住房保障体系过程中,一些细节还需要进一步明确。我街道低收入家庭中需要政府提供住房保障的家庭底数要大力宣传尽快摸清,并要尽快建立起有效的信息系统,要使困难家庭住房保障做到应保尽保;经济适用房建设过程中的补贴、开发、分配等问题还要不断地完善操作标准;廉租房的进入与退出机制如何确定问题要尽快探索完成。

(三)是政府在住房保障工作中,对相关配套的优惠政策在条件允许的范围内应及时予以兑现。让它们尽快成为发展住房保障工作的推动力。

(四)是住房保障机构队伍有待加强。,住房保障工作是新的行业、新的工作运行机制,需要高水平高技能专业人才。

三、下一步工作安排

采取行之有效的方式扩大宣传,完成保障目标,做到应保尽保;继续做好入户核查工作,对符合条件的家庭早日公示;做好廉租住房保障资金发放工作;做好档案管理工作,对审批合

格的保障对象建立纸质和电子档案,做到一户一档,资料完整;做好廉租住房和经济适用房建设的前期准备工作,出台实施意见。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了"住有所居"的基本奋斗目标,并且把住房的基本社会保障确立为"健全廉租房制度,加快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这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民生的关注和对民意的尊重。所以进一步做好低收入家庭住房保障工作,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的重要举措,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客观要求,是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的重要途径,是政府履行公共服务职能的必然要求。建议政府在今后的住房保障工作中,要继续建立完善的住房保障制度,调整出台更为实用的廉租住房和经济适用房管理实施细则;严格规范操作程序。摸清底数、实行定期审核动态管理,并采取多种形式加强政策宣传,主动接受群众监督,确保公开公平公正;要合理确定廉租住房建设规模,稳步扩大廉租住房覆盖面。继续加大经济适用住房建设力度,认真落实有关优惠政策,加强住房保障机构队伍建设,培养造就一支懂技术、会管理的专业队伍,强化协调相关部门职能,形成齐抓共管合力,保证我市住房保障工作顺利进展。

第四篇:鞍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成立鞍山市住房保障工作领导小组的通知

【发布单位】鞍山市人民政府 【发布文号】鞍政办发[2009]58号 【发布日期】2009-12-29 【生效日期】2009-12-29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鞍山市

鞍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成立鞍山市住房保障工作领导小组的通知

(鞍政办发[2009]58号)

各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有关单位:?

为进一步建立健全住房保障工作体系,全面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和管理工作,市政府决定成立鞍山市住房保障工作领导小组,统一领导和协调全市住房保障工作。其组成人员如下:组 长:谷春立 市长?

副组长:戴恩彪 副市长?

梁 勇 副市级领导干部、高新区管委会主任?

徐刚毅 市政府副秘书长、市建委主任

成 员:杨 凯 市发展改革委主任?

何 方 市开发办副主任?

边长青 市监察局局长?

胡继民 市民政局局长?

韩 义 市财政局局长?

杜俊双 市审计局局长?

杨 君 市规划局局长?

胡谷会 市房产局局长?

付德民 市物价局局长?

赵忠太 千山风景区管委会主任?

周 钢 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主任?

周忠武 铁东区区长?

张立有 铁西区区长?

孙巨先 立山区区长?

汪洪溟 千山区区长?

郑成安 市地税局局长?

孙书鹏 市国土资源局局长?

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房产局,负责住房保障工作的政策指导、组织协调、督查督办、信息统计和其它日常工作。办公室主任:胡谷会(兼),副主任:刘克东(市房产局副局长、市房改办副主任)。???

二○○九年十二月二十九日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五篇:保障性住房调查报告

情意有,更要力度到

——关于我国保障性住房的现状浅析

未来五年,我国计划投资9000亿新建保障性住房3600万套,同时,每年改造农村危房150万户以上。通过大规模保障性住房建设,到“十二五”末,使全国城镇保障性住房覆盖率达到20%以上。就2011年计划来讲,全国将开工建设保障性住房和棚户区改造住房1000万套,比2010年增长70%以上,达历年之最。其中,含廉租房165万套,公共租赁房227万套,两限房和经适房193万套以及各类棚户区改造415万套,完成压力较大。

自从今年3月份将保障型住房建设任务分配到各个地区后,到9月底城镇保障性住房和棚户区改造房已开工986万套,开工率达98%,除西藏等少数地区之外,各省已基本完成本开工任务,全国完成1000万保障房开工目标已成定局。

但是,保障性住房从提出之日起便受到了诸多争议,加之实行过程中问题不断暴露,更有人一度呼吁取消保障性住房政策。本是惠民之策,何以遭受“嫌弃”,是富人参与其中的混水摸鱼还是穷人对公平的拷问鞭笞?是政府调控反而出现的腐败滋生还是市场自认“遭受”的不公平待遇?如今,保障性住房政策的实施已进入“加速跑”阶段,如果不对问题进行反省并力求根治之策,那这项本是惠及百姓的保障性安居工程只能遭受更多的嫌弃,甚至加剧社会的不稳定,走上与它的实施初衷相反的路途。

揭开保障性住房的面纱

在我国,保障性住房是指政府在对中低收入家庭实行分类保障过程中所提供的,限定供应对象、建设标准、销售价格或租金标准,具有社会保障性质的住房。根据居民收入水平的差异而导致的住房面积等不同,可将保障性住房氛围廉租房、政策性租赁住房、经济适用房和两限商品房。

从1995年国家实施“安居工程”以来,保障房逐渐出现在公众视野中。1998年,我国确立了新的住房体系:廉租住房、经济适用住房和普通商品住房,但主要以商品房的供应为主,保障房的建设逐渐走向萎缩。直到“十一五”期间,我国以廉租住房、经济适用房等为主要形式的住房保障制度才初步形成。2010年底,全国1140万户城镇低收入家庭和360万户中等偏下收入家庭住房困难问题得到基本解决,我国城镇保障性住房覆盖率已达7%到8%,城镇居民人均住房面积超过30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超过33平方米。“十二五”计划更是进一步加大了保障性住房的建设和投入力度,力争达到“十二五”末保障房覆盖率20%以上的目标。

保障性住房在我国由衰落到兴盛,都是紧贴时代背景,尤其是近几年保障性住房的火热都和经济以及行政手段调整息息相关。无疑,保障性住房的发展可以改善民生,稳定社会,促进一个国家的现代化水平。但更重要的,是近几年房地产市场的白热化,让房地产的泡沫经济日益严重,并且高房价、难买房也让民众怨声载道,而我国消费疲软、其他产业低迷等现状和经济发展的需要又让政府对此无法过度打压。这时,保障性住房这个沉寂多时的“挡箭牌”便可出来亮相了,既可以在一定的程度上促进经济增长、拉动消费,带动其他产业的发展,改善我国目前的经济状况,又可以安抚民心,进行国家民生建设。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

但是,由于我国保障性住房建设时间短,缺乏经验,所以并未像西方一些国家一样形成体系,问题层出不穷,发展现状令人堪忧。

问题也可以环环相扣

虽然,近几年中央对于保障性住房的财政支出不断加大,从2008年的276亿元到2011年的1030亿元,保障性住房的建设数量也从2008年276万套增长到了2011年的1000万套,但是由于政府过度倚仗土地出让金,让保障房建设的资金注入和土地供应等方面都出现了相应的难题。在分配方面,保障性住房也出现了结构性失衡,一方面是不符合条件的人不断“挤入”保障房,另一方面却出现保障房分配后闲置和转租转售等情况。

这些现象的出现,也能让我们很清晰地看到保障性住房方面问题的严重性和解决的迫切性:

一、建设前,土地供应紧张,资金投入不足,选址偏远,周边环境较差。

目前我国地方政府的收入很大一部分还是来源于“土地财政”,土地出让金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弥补地方财政赤字。拿2007年来说,地方政府财政赤字14766.67亿元,当年土地出让金收入12000亿元,占地方财政赤字的比例竟高达81%。而保障型住房建设中用地大多采取划拨和协议的出让方式,收益较少甚至没有,在财政本就紧张的前提下,对于这种本就缺乏经济效益的投资政府自然缺乏动力;就算土地进行了及时供应,但缺少了资金收入,关于保障房的后期建设投资依旧会成为问题,而除了中央财政投入,现今并无太多其他资金支持。资金和土地的博弈让保障房建设在一开始就状况百出。

而在保障房的选址上,部分地区也缺乏合理性。大部分的保障性住房往往处于城市的边缘地区,城市化水平偏低,周边连最基本的公共交通都没有,让上班一族也是煞费苦心,宁愿会城区租房。当然,这个也不得不说与土地供应紧张和资金不足扯上关系,只能选到相对偏僻的地区,忽略了人们的生存环境。

二、建设时,缺乏有效监督,质量参差不齐,进度不一,而且基础设施建设远远落后。

最近,各地的保障房频频爆出质量问题,比如安徽省安庆市太湖县最大拆迁安置小区龙安商贸小区的50多户居民从去年年底以来,房屋陆续出现承重梁、屋面、外墙裂缝和渗水等现象;北京的“明悦湾”保障性住房项目也在2010年出现了“楼歪歪”事件;以及广西廉租房工程被曝光的“瘦身钢筋”事件,都在向人们宣告保障房的质量问题正日益加剧。

今年,我们1000万套的保障房开工,各地早已紧锣密鼓地开始进行,由于任务重而艰巨赶工期、加进度的现象更是加剧了大家对质量问题的担忧,一旦质量监管不严,偷工减料之事发生也就在所难免。当然,归根结底来说,还是因为我们对保障性住房的投入不够,就拿今年的1000万套住房来说,按照每套60平米的面积计算,投入1.3亿元,折合每平米的成本仅为2166元,这样的投入显然有些单薄,再加上政府本身资金紧缺,难免出现一些内部勾当,保障性住房的质量也就可想而知。

建设前的选址不当,自然也会加剧基础设施的建设难度。现在大部分的保障性住房周围,交通不便,并且缺乏医疗教育等基础设施的建设,让居住居民十分不便,小区空置现象严重。

并且,保障性住房在建设中也出现了灵活度差、管理单一等问题,除了限定的户型大小,户型的设计通常十分单调,内部的空间结构安排也不尽合理,审美和使用都受到了影响。

三、建成后,房屋分配环节不匹配,保障性住房往往到不了需要保障的人群手中,保障房依然供不应求,但同时结构性失衡现象严重。

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又是层层嵌套,合力推之。

1.缺乏有效的信息公开制度和公开透明程序以及强有力的监督机制,暗箱操作、弄虚作假现象层出不穷。

“开着宝马住保障房”“被骗购”“被团购”虽是个案,却依然让我们至今难以忘却。正是因为保障性住房在公开性和透明性上始终做的“清高”,才会让内部运行出现问题,贪污腐败现象严重却得不到有效的监督和爆料。同时,由于其不透明性,为了满足部分人的不当要求,有些地区甚至将经济适用房“经济、适用”的要求抛在一边,一度出现超大面积、超高标准流行的风潮,将经济适用房变成200-300㎡的“经济适用复式房”和“经济适用别墅”。

加之现在保障性住房的报名十分火热,住保障性住房的难度加大,如果没有公开的信息和程序,便更容易出现弄虚作假现象,伤及百姓利益。

2.缺乏科学的准入制度、轮候制度和退出机制。 居民收入审查形同虚设,现在一些保障性住房被高收入家庭或已有一套或多套住房的家庭所租用或购买,就是因为无法科学合理地核实申请人的收入状况。按照我国目前的用工制度、收入分配制度,单凭一纸证明是很难核定准确一个家庭的收入和储蓄情况的,在核定上又没有明确的规定,加之上面提到的不透明的程序,导致瞒报、少报等现象的发生也就不奇怪了。就审计署2010年底公布的数据显示,在重点调查的32个城市中,有18个城市向2132户不符合条件的家庭分配了廉租房。

没有严格的资格准入制度,也缺少科学的轮候制度。在现在保障性住房依然供应不足的情况下,依然不能采取市场的办法。而现在我们所采用的基本是先到先得、排队抽签等有失公平的制度,很容易给不法分子可乘之机,滋生腐败现象。

当然,之所以轮候制度的不合理,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保障房中依然没有一个合理的退出机制。申请人的条件发生变化时难以进行有效监督,又没有健全的约束体系,当申请人没有自动退出时也没有相应的惩戒制度,也就是说,申请人是否继续使用保障房,完全取决于自身素质高低和自愿程度。而在我国现有的国民素质下,显然无法进行有效的衡量。

3.“定向分房”现象依然严重

保障性住房的建设应该最终面向大众进行出租或出售,以让更多符合条件的中低收入家庭按照正常的轮候秩序享受福利待遇,然而,很多地方政府所建设的经济适用房或者是两限房都部分或全部地制定给了特定单位或群体居住,甚至直接按照单位的职位高低、资历深浅进行福利分房。

在北京西郊的金顶北街有一个被命名为“锦合园”的项目,业主为中央某部位的局、处级干部,两栋六层板楼均配有电梯,一梯两户,共144套,坐南朝北,采光充足,新主人们一部分入住。但是,这两栋预售许可证号为“京房售证字(2010)限18号”的楼房,是明文标价的两限房,却从未在北京2010年公示的22个两限房项目中“露面”。流落谁家,大家了然于心。

与锦合园项目类似,近几年北京陆续有两限房项目,以定向安置的名义向公务员和事业单位等特定人群进行非公开发售。而这,不仅严重损害了保障性住房分配的公平性,也剥夺了社会中低层收入人群的保障权益。

四、保障性住房领域虽有条文规定,却至今仍未见法律规定“现身”主持说法。

虽然2005年发布了《城镇最低收入家庭廉租住房申请、审核及退出管理办法》,在其前后也推出过管理办法等规范性文件,但始终未能以法律形式对保障房领域的一些问题和相关的情况进行明文规定,也没有相应的惩戒措施,才从根本上造成了现在保障性住房领域混乱、腐败滋生、无法及时轮候等一系列问题。

五、缺少人文关怀,选址空间集中,阶层分化严重。

虽然在万象横生的保障房领域谈及精神上的人文关怀稍显矫情和不理智,但这却是我国保障房建设中切切实实存在的严重问题。

暂且不论保障房建设的选址如何偏僻与不合理,也不说实施过程中出现了如何的偷工减料和“掉包计”,现在这些在空间上聚集起来的中低收入群体就是这个社会对他们最大的歧视,也是随时可能爆炸的一颗定时炸弹。

在一个本就分化严重的社会,也许可以选择不像现在这样在他们的身上贴上一个叫做“另类”的标签。

看看国外,值得学习的经验

问题如果不解决,就像伤口,不但不会愈合,只会愈加严重,祸及全身。而在中国现有的国情下,从外国比较先进的保障房制度中寻求适合自己的出路,也许是最快捷的。

首先,我认为,就是建立多管齐下的立法保障。在美国,政府为了保障房的建设就先后通过了《住房法》、《城市重建法》、《国民住宅法》等法律,对在保障住房中出现的包括提供较低租金公房、提供低息贷款建房和帮助低收入者家庭获得房屋所有权等方面作了明确规定。只有这样,在遇到相关问题时才能更快速和正当地进行解决,也能起到更好的预防作用。

尤其在法律中要对资格准入制度和退出机制作明显的规定,对于虚报假报收入以及条件不满足时未及时退出保障房的人要给予严厉惩罚,从根本上减少这些乱象的发生。

其次,就是为一个衣不蔽体的人送去一件遮羞的衣服,保障性住房需要好的选址、分配和基本的设施保障。如果最好的地段留给商品房的巨大盈利,那么就把次要的位置分保障房一点。其实,保障房的位置选择要求也不是特别高,只要保证基本的交通便利便是一个不错的地方,毕竟会住保障房的人都是要拼命工作的,如果不能提供一个他们和工作地之间良好的互通方式,恐怕保障房就只是一个“救世主”一样的摆设,而无法提供很好的服务。

另外,如果房子已经盖完,就该让它封顶,在保障房附近的基础设施也是必不可少的。一个人离不开社会,而他所在的小区就是每天生活的小社会,如果没有基本的医疗、卫生、教育设施,生活是不完整的。

最重要的,是分散居住,或者合伙居住。在发达国家保障房建设中就曾出现过贫民窟现象,低收入、低教育水平、低社会服务质量和高犯罪率的社区。因此,在保障性住房的建设上,还是采用政府调控等手段,将住房建在正常的商品房小区或者采用政府补贴等方式让中低收入人群分散到城市中去租房,促进社会各个阶层的很好融合。

最后,政府要真正成为保障性住房实施的主体。充分发挥政府的作用,比如美国及时发放的住房租金补贴,瑞典实行的两种不同的住房补贴等,都是在尽力发挥政府在其中的主导作用。

另外,新加坡政府实行的住房公积金制度也是一个不错的尝试,我国现在虽然只是试点,且争议极大,但是如果能在政府的配合下良好运作,想必也能对保障性住房的发展发挥益处。

当然,政府对于资格准入制度、退出机制以及现在仍然存在的“定向分房”现象都能发挥基础性的巨大作用。只要政府肯用心,将保障性住房制度真正落到实处。

虽然问题多、风险大、争议广,但是,保障性住房的良好发展依然是一个国家尊重人权、走向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做好保障性住房制度建设是很好的安居工程,更是时代给每个人作为“人”的生存的基本权利的保障。

(2010710058

马媛)

上一篇:作风建设召开动员会议下一篇:作风效能建设实施方案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