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城管业务培训

2022-07-17

第一篇:数字城管业务培训

数字城管积极开展业务学习,增强服务能力

2月24晚,县数字城管组织全体工作人员进行了一次学习活动。学习分为三个方面:第一,毛主任向大家传达了系统工作会议的内容;第二,向大家传达了物联网电视电话会议的内容,并就什么是物联网,物联网的应用进行了讲解,还播放了三段关于物联网的视频以便大家更加形象生动的了解。通过学习,让中心成员了解物联网在城市管理中的应用实例,以便结合遂昌县实际展开新的工作内容,以提高遂昌数字城管的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率;第三,学习幻灯片的制作及使用,使大家掌握更多的工作技能,方便直观有效的进行工作汇报,以便工作更好的展开,并要求大家在学习之后以PPT的形式展示每个员工的工作内容。本次培训中全体成员学习热情高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此外,大家讨论了岗位量化考核的方案,对方案提出了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岗位量化考核的实施,更能调动工作人员在工作中的积极性,以便能够出色的完成工作,也为年底的个人考核提供了一个依据。

第二篇:关于数字化城管培训的学习心得(范文模版)

关于数字化城管培训的学习心得

2004年北京东城区在全国率先进行了城市管理新模式的探索,实行网格化城市管理新模式。这种新的管理模式以其先进的管理理念、管理方法和现代化的实现方式取得了明显的成效,而被国内外业内人士认可。数字化城管的前身就是北京市东城区的“网格化城市管理新模式”,所谓网格化是将城市划分为若干单元网格进行管理,优点是将责任区细分,便于量化考核,这种做法跟目前我支队采用的路长制管理有异曲同工之妙,只是它的责任划分更加细化明确,且可完全杜绝管理上的盲区和死角。数字化城管标准制作完毕后,住建部率先在杭州市对数字化城市管理新模市进行了试点推广,获得了巨大成功,现已在江、浙、沪一带实现了完全覆盖,得到显著成效。

一、数字化城管的优势及作用

数字化城市管理,是对传统城市管理体制的重要变革,其管理体制架构的设臵和管理模式的选择是灵魂所在。数字化城市管理模式就是以需求和应用为导向,以万米单元网格为城市管理基本单位;研究设计一种新的信息实时采集传输工具;创建指挥与监督既分离又统一协调的“双轴化”的管理体制;建立闭环的城市管理流程;整合资源,集成多种数字城市技术,搭建新型的城市管理信息系统;实现一种精确、敏捷、高效、全时段监控、全方位覆盖的城市管理模式。在城市管理新模式的实施中,凸显精细化、网格化、信息化、人性化的管理理念。

采用数字城管信息系统的地理数据,将城管执法的相关业务整合于数字化城市理的处臵流程中,执法队员使用“执法通”进行实时巡查、实时处臵。城管执法部门通过“执法通”对城管执法队员进行实时监控和调度。

对户外广告可实现实景影像管理:广告牌、灯箱、LED看板、霓虹灯、户外电视墙及景观灯等需要以直观的方式进行管理的部件进行重新普查入库,将数据状态由点变为面,提高监督管理的规范化和时效性。

采用摄像头视频监控对城市路面、建筑外观实时监控,发现违章现象和证据采集工作同步完成,可对占道经营、道路违章停车、野广告乱涂乱贴现象做到实时发现、即时处理。

二、数字化城管的组成部分和建设内容

数字城管新模式建设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系统平台建设,二是体制机制建设。严格地讲,数字城管不仅仅是技术问题,更重要的是管理体制问题,甚至在某种程度上讲,其根本是城市管理体制和机制的改革与创新。管理体制机制是数字城管新模式的最重要核心。高位监督、监管分离、注重考核、务求实效是建立数字城管的基本原则。

1、数字城管的核心包含四个方面:机制创新是实施数字城管的核心。应建立独立的监督制度、量化的处臵制度、量化的考核制度和长效考核制度。高效监督是实施数字城管的根本。明确一个隶属政府综合部门相对独立的监督和考核部门是数字城管建设的有力保证。标准贯彻是事实数字城

管的基础。全面贯彻数字城管的相关标准是建设、运行数字城管的规范化基础。技术集成是实施数字城管的保障。在体制、机制、标准巨大变革的背景下,只有采用数字化集成技术,才能保证和维持数字城管体制、机制改革成果和标准的贯彻,实现新体制机制下的城市管理高效率。

2、组织体系建设:

监督中心:按照本规范所限定的城市市政监管需求,实现问题信息收集、问题处理结果监督及管理状况综合评价等功能的组织体系。

指挥中心:按照本规范所限定的城市市政监管需求,实现指挥和协调专业部门、派遣问题处理任务、反馈问题处理结果等功能的组织体系。

专业部门:管理部件和事件问题的主管部门、部件的权属单位和养护单位。

监督中心、指挥中心和专业部门之间应实现不低于2M带宽的内部网络互联。实现监督、管理功能分离与协同,通过监督中心实施市政监管问题的核查监督;通过指挥中心实施市政监管问题的指挥处臵;支持相关专业部门根据指挥中心的指令,及时处臵市政监管问题并反馈处理结果。

3、信息系统建设:

按标准规定,建设数字城管中心机房、网络基础设施、信息安全体系、数据库系统和地理信息系统等基础软硬件平台。

监管数据无线采集设备,即城管通应依据部颁标准,选用适宜机型。在采购时,可先对厂商提供的样机进行测试,择定符合标准的机型,进入政府采购程序。在选择机型时,应考虑拟定的运行网络,根据需要确定采用2G或3G手机。

视频监控设施可采用全部共享其他部门资源,如公安系统摄像头视频监控,或者采用部分自建、部分共享的方法建设视频监控系统。设臵视频监控设施,对特殊状态下的应急处臵具有重要意义。

大屏幕指挥系统有条件的话可以建设大屏幕,但建设中应力戒贪大求洋,做到量力而行。经济条件不允许宜设臵价格较为低廉的投影仪,也可实现大屏幕的指挥功能。

4、基础数据建设:

建立完善准确的地理信息、单元网格、管理部件和事件、城市地理编码数据库。地域编码普查应使用恰当的密度,地形图至少1年更新一次,部件更新不超过6个月,监督员日常监管巡查中,当发现新的部件、普查中遗漏的部件以及位臵或属性发生变化的部件时,应报告相关部门。相关部门经核实后,应组织对这些部件数据及时进行更新。

5、专职队伍建设:

专职队伍包括信息采集员、呼叫中心坐席员、指挥中心派遣员。宜采用对自有队伍的培训为主,市场化运作为辅的原则,组建高素质的专业化队伍。

三、数字化城管系统业务流程

系统业务主要流程应包括信息收集、案件建立、任务派遣、任务处理、处理反馈和核查结案6个阶段

信息收集阶段,信息来源应包括监督员上报和公众举报。

案件建立阶段,监督中心应审核接收的市政监管问题信息,经审核立案后批转到指挥中心。

任务派遣阶段,指挥中心应接收从监督中心批转来的案件,并派遣至相关专业部门进行处臵。

任务处理阶段,专业部门应按照指挥中心的指令,迅速启动案件处臵机制完成案件处臵,然后将处臵结果反馈给指挥中心。

处理反馈阶段,指挥中心应将专业部门送达的案件处臵结果反馈给监督中心。

核查结案阶段,监督中心应将案件的处臵结果通知监督员进行核查,待监督员报送核查结果后,监督中心比对核查信息与处臵信息,两者一致时予以结案,否则重新派送处臵。

四、如何组建数字化城管

组建数字化城管需要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

财:资金保障(包含后期数据更新的费用),充足的资金是数字化平台的立足之本,争取地方财政支持,包括一次性的建设费用和上线后的运行费用,在不能一次性到位的条件下,可以分期解决,每年支付一部分服务费用的形式,按年分包给相关的服务机构。

人:对现有机构进行适当调整,对人员合理调配。对自有队伍的培训或采用市场化运作的方式,信息系统的很多环节都需要高素质的熟练工作人员,要想办法留住人才。

事:须先考察数字城管示范城市,尤其是各方面环境与本地相似的城市,搞好调查研究,制定合理的建设方案,工作有序推进,切合实际,落足自身城市的管理,真正利用这个平台去优化周围环境,做到行之有效。一期工程不宜追求覆盖范围大和管理内容多,应循序渐进,逐步扩展。应拿出足够的时间搞好试运行,通过试运行发现在技术路线、网络连接和上报数据以及业务流程各环节中的矛盾和问题,有的放矢地加以整改,保证技术路线正确、网络运行畅通,问题结案率不断提高,做到规范、务实、可行。

综上所述,数字化城管,必须先建成高位监督的多级考评机制,以机制创新来弥补体制的不足,否则就是穿新鞋走老路,达不到数字化城管所能发挥的最大效果,还要采用地方法规或政府文件的形式对数字城管监督指挥机构的职能及其业务流程予以确定和固化,以保证数字城管新模式长期有效的运行。

第三篇:区分“数字环卫”与“数字城管”

区分“数字城管”与“数字环卫”

自04年北京东城区推出了全国首个数字城管以来,近十年内数字城管的发展势头可谓强劲,全国先后有200多个城市推广了数字城管,也从侧面反映了数字城管的建设效益显著,这是国内城市管理方式的一次重要的革新。将信息技术与管理融合,这也是在计算机技术快速发展的情况下必经的一个过程。 而07年业内又再次产生了一个新名词“数字环卫”,顾名思义,可将其解释为环卫信息化管理。随着数字环卫的迅速推广与运用,业内出现了越来越多这样的声音,既然已经有了数字城管,为什么又要建一个数字环卫呢,有画蛇添足的嫌疑,为了更清楚的了解两者之间的关系,我们从以下几点分析“数字城管”与“数字环卫”之间的联系。

应用范围关系

数字城管:井盖、路灯、邮筒、果皮箱、停车场、电话亭等城市元素

数字环卫:环卫工作中所包含的设施如垃圾桶、中转站,硬件如垃圾运输车、洒水车,业务如垃圾运输过程、终端处置过程。

管理效果差异

数字城管:以“发现问题”→“回传”→“处理问题”为整个业务流程,以快速响应模式及时处理城市管理中遇到的问题。

数字环卫:“源头管理”→“过程监督”→“杜绝问题”,以防微杜渐为目标,从根本上“铲除”环卫管理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应用技术异同

相同点:两者均借由信息化手段及移动通讯技术实现事件及部件管理 不同点:“数字城管”采用技术较为单一,主要有数据采集技术,地理信息技术,GPS定位技术; “数字环卫”所引用的技术比较多元化,除了包括上述技术外,还有物联网技术(RFID技术、数采技术等),车载称重技术、无线数传技术等。

使用心得举证

“元旦小长假,在宣城市城市管理监督指挥中心大厅内,工作人员在一排排电脑屏幕前身影忙碌:水阳江大道发现肆意倾倒的建筑垃圾、五星乡庆丰村加工厂附近有新增违法建设行为、昭亭南路非机动车道一处窨井盖“不翼而飞”„„一条条问题信息采集、核实,迅速立案处置。脏了马上清、乱了及时整、坏了赶紧修,数字城管时刻守望着“家”的洁净、有序。”

——摘自宣城官网《数字城管:城市环境的守望者》

“近年来,市市容市政管理局逐步加大了对信息化的投入建设。市环卫部门也通过信息化监管手段的引入,有效弥补了之前过分依赖人工操作等传统工作模式而导致办事效率偏低等问题的产生,大大提升了环卫部门的办事效率。同时,环卫部门也在进一步提升信息化应用水平,使信息系统更为便捷地服务于环卫日常生产工作,有效监管我市垃圾收运体系,确保我市城市生活垃圾的全量无害化处置,为我市“打造全国最干净最整洁城市”保驾护航。”

——摘自环卫科技网苏州市环卫处《以数字化、信息化管理为抓手 构建生活垃圾收、运、处体系》

结论

对于两者之间被包含关系的理解,我们可以将之解释为“行业概念上‘量’的包含,业务层面上‘质’的细化”。从大的行业角度分析,环卫确实属于城管的一个重要分支,但不等同于“数字城管”可覆盖“数字环卫”。因为“数字城管”有着面广而疏、“亡羊补牢”的特点,“数字环卫”则更倾向于对环卫业务细节的关注,“未雨绸缪”。

如今,在市民对于市容环卫质量要求提高的情况下,相关环卫部门的传统监管手段面临挑战,而已有的“数字城管”并不能完全满足业务需求,而与早年的数字城管一样,在在分支环卫管理引进专有信息化是必然选择,这成就了“数字环卫”快速推广的一重要因素。

最后,经过分析我们看出,“数字城管”与“数字环卫”并非相互包含,也非独立关系。“数字环卫”作为“数字城管”关于环卫管理的升级体现,“数字城管为”的发展为“数字环卫”的建设奠定重要基础,两者相互依存,缺一不可。

伏泰科技 潘慧

第四篇:数字城管

核心系统

监管数据无线采集子系统:供监督员使用,实现通过无线数据采集设备采集、报送问题信息,接收监督中心分配的核实、核查任务等功能。

监督中心受理子系统:使用人员为监督中心接线员。通过信息传递服务引擎将监督员报送的问题信息传递到接线员的工作平台,接线员通过系统对各类问题消息接收、处理和反馈,完成信息收集、处理和立案操作,为“协同工作子系统”提供城管问题的采集和立案服务,保证问题信息能及时准确地受理并传递到处置中心。

协同工作子系统:提供给监督中心、指挥中心、各个专业部门及各级领导使用,系统提供了基于工作流的面向GIS的协同管理、工作处理、督察督办等方面的应用,对城市管理实现图、文、表、业务管理一体化管理。

监督指挥子系统:为监督中心和处置中心服务,该系统通过大屏幕能够直观显示城市管理相关地图信息、案卷信息和相关详细信息等全局情况,并可以直观查询显示每个社区、监督员、部件等个体的情况,实现对城市管理全局情况的总体把握。

综合评价子系统:通过一整套科学完善的监督评价体系,对城市管理的各方面进行考核评价,既能监督城市管理中发生的具体问题,又能监督管理和执法质量。

地理编码子系统:为无线数据采集子系统、协同工作子系统、监督指挥子系统等提供地理编码服务,实现地址描述、地址查询、地址匹配等功能。

应用维护子系统:负责整个系统的配置、维护和管理工作。该系统采用工具化思想,实现组织机构、工作流、输入表格、输出表格、地图使用、查询统计等城市管理相关信息的灵活配置,使用系统提供的各种工具和组件,可以配置形成相应的资源信息、业务规则和数据操作定义。

基础数据资源管理子系统:实现对空间数据资源的管理、维护和扩展功能,并对空间数据的显示、查询、编辑和统计功能进行配置。

数据交换子系统:建立全市统一标准的数据交换子系统,建设统一规范的市区两级交换标准规范,使得市级平台实时获得区级平台的包括问题信息、多媒体信息、业务办理信息在内的全面的城市管理信息。

拓展系统

城市部件在线更新子系统:依照部件编码规范,提供管理工具用于在部件编码规则发生变化时的快速更新;提供专门的权限控制模块以满足有权限专业部门能够通过IE浏览器来对部件数据进行简单的更新和维护。

专项普查子系统:专为政府利用监督员进行专项普查提供全方位手段。借助无线采集器、无线网络传输和专项定义工具、专项分析工具等实现专项普查的快速实施和普查数据的快速分析。 工地管理子系统:对建筑工地现场进行动态监测,结合视频监控设备,利用数字化管理模式来辅助建筑工地管理。

视频监控子系统:充分整合城市视频资源,结合城管问题位置信息,实现城市管理全天候,全时段的动态追踪。

GPS监控指挥子系统:通过GPS技术实现城管车辆、环卫车辆、运渣车辆的监控;实时掌握监督员、各种城管资源的分布情况,实现高效的指挥调度。

移动执法子系统:图文一体化的城市管理移动执法系统是给专业部门研发的专用移动办公工具,可以通过无线通信网进行联网办公。

移动督办子系统:专为领导研发的专用移动办公工具。使用移动办公系统,领导可以随时随地查阅城市管理的宏观状态、处理城市管理中的紧急事件。

业务短信子系统:通过业务短信功能与协同办公系统的紧密结合,实现案卷到达提醒、催办短信提醒、超时短信提醒等。

数据挖掘子系统:通过挖掘运行产生的数据,从城市管理的不同角度,提供包含图文一体的评价统计分析,类型信息、趋势信息,为决策提供全面的、直观的依据。

公众信息发布子系统:向公众用户实时发布城市管理相关信息,主要发布问题处理状态及结果反馈信息;提供在线投票功能,对投票信息进行统计和分析,生成综合评价所需的数据。

1、利用无线通讯技术、定位技术和嵌入式地理信息引擎技术,创新信息实时传递手段,实现了移动式的数字化城市业务管理和数据管理。

系统具备良好的可扩展性;自主研发的嵌入式地理信息引擎,提供了基于手机终端的地图浏览、查询和定位功能,是实现全方位的城市管理的先进终端平台。

2、利用GIS和地理编码技术,实现基于网格地图的精细化城市管理。

基于GIS应用,整合包括地形图、正射影像图在内的各类基础数据,对城市管理区域网格进行精细划分,实现了图文一体化的协同工作环境;同时,利用地理编码技术,实现了城市管理对象在管理区域中的精确定位。

3、基于MIS、GIS、OA一体化技术建立政府职能部门间的信息共享协同工作环境。 给政府各级领导、城市管理监督中心、指挥中心、专业部门提供协同工作、协同督办的智能化终端平台。不仅可以根据权限查阅某个事件办理情况、相关信息,通过红绿灯显示该事件的办理时间是否超时,而且还提供了相应的监控工具,向有关部门和人员发送督办意见。

4、强化空间信息管理和利用,为综合评价提供可靠依据

提供强大的结构化数据与非结构化数据的查询统计和数据分析功能。业务人员可通过多种查询方式进行事件和案卷的查询和统计;系统具有空间数据综合分析评价功能,通过该功能,可以有效利用系统的信息资源,为城市管理的决策分析提供帮助。

5、基于构建技术的开发模式,保障数字城管项目的高效实施和长效维护。

业务构建:基于构建技术的工具化数字城管系统,具有快速搭建、不断扩展的适应能力。

数据构建:基础数据资源管理系统实现地理信息资源的整合、扩展、维护和更新。 深化应用

1、数字城管深入社区——“街镇网格化”

以上海浦东新区街镇网格化管理系统为例,“街镇网格化”的主要特点为:建立街镇网格化服务中心,受理社会管理与服务的相关问题;在数字城管的管理内容基础上,扩展了社会管理与服务的业务内容,包括劳动和社会保障、综合治安、社会服务等方面关系老百姓生活的内容;建立与数字化城市管理模式一样的闭环的街镇网格化工作流程;与市级、区级网格化管理平台一体化应用。

2、城管执法新动力——“数字执法”

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整合执法管理资源,通过移动信息终端实现对执法目标的现场移动执法,使执法过程更加规范化、透明化、科学化。其中数字城管监督员的巡查网格转化为城管队员的管理网格,数字城管的“城管通”即转化为数字执法的“执法通”。

“数字执法”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整合执法管理资源,通过移动信息终端实现对执法目标的现场移动执法,使执法过程更加规范化、透明化、科学化。可以解决数字城管深层问题挖掘力不够、处置力量不足、缺乏长效手段、处置中信息化程度低的瓶颈问题,完整对接数字城管系统。

3、网格化管理技术深入“数字市政”

网格化管理技术的应用范围拓宽深入到市政专业部门,其中“数字城管网格化”管理发展为市政各个专业公司的“专业网格化”管理,城管监督员转化为专业公司的巡查员,数字城管的“城管通”即转化为数字市政的“市政通”。

运用空间网格技术,将全市地下管线、道路桥梁、绿化园林等市政公用设施所在区域划分为单元网格进行实时监管,实现责任范围内的精细化管理,提高城市市政管理的精确、高效。

一、客户价值

数字化城市管理是应用和整合多项数字城市技术,采用万米单元网格管理法和城市部件管理法相结合的方式,实现城市管理空间细化和管理对象精确化。

通过实施数字化城市管理,实现城市管理由被动管理型向主动服务型转变,由粗放定性型向集约定量型转变,由单一封闭管理向多元开放互动管理转变,实现对城市的“科学、严格、精细、长效”管理。实施数字化城市管理,能够创新城市管理模式,再造城市管理流程,及时发现并有效处理城市管理中的各种问题,进一步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率。

力维数字城市管理系统率先提出城市管理的监督、执行、管理三个主体理念;系统共享和开放以及解决对城市部件的依赖问题,大大降低系统投资和维护难度;创新的效能统计和绩效考核体系解决了人员管理问题,提升人员的工作效率和工作态度;使城市管理走向数字化、智能化、可视化、科学化、规范化,为数字城市向智慧城市迈进提供坚实的基础。

二、应用领域

数字城管管理范围包括市容环境卫生、城市规划管理(无证违法建设处罚)、道路交通秩序(违法占路处罚)、工商行政管理(无照经营处罚)、市政管理、公用事业管理、城市节水管理、停车管理、园林绿化管理、环境保护管理、施工现场管理(含拆迁工地管理)、城市河湖管理、黑车、黑导游等13个方面。

三、方案特色

力维数字城管系统建立以数字化城市管理监督和指挥为基础的双轴化管理体制。监督轴由城市管理监督中心和呼叫中心坐席员、城市管理监督员队伍构成,监督中心主要负责信息收集及监控评价处理结果。指挥轴由城市管理指挥中心和各专业部门、公共服务企业、街道(地区)办事处构成,指挥中心负责向各单位派遣任务,调度协调各单位间协作关系。

力维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综合平台基于SOA框架和组件式开发技术,搭建了统一的管理和服务平台,提供统一的应用访问入口,为数字城管的深入应用提供更强的扩展能力和适应能力。

(一)城市管理数字化

城市管理从传统靠人力管理迈进数字化管理,将所有前端采集、管理到后台处理等所有环节进行数字化管理,提高工作效率,保障所有事件及时准确处理。

(二)城市管理智能化

数字城管采用先进的智能化处理机制,保障各种处理环节智能化处理,保障城市管理有效的管理。

(三)城市管理可视化 系统采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现代通信技术集成应用的业务管理系统。同时融合了实景三维影像地图,使得构建的信息系统从原有的符号化实现了影像化,从平面网格管理走向立体影像网格管理,能使管理者可在电脑面前自如地查看所关注的城市细节,调用相关信息,从而获得更充分的洞察力,更好地满足在业务处理、监管服务与决策指挥方面的需要。

(四)城市管理科学化

数字城管将国家各种城市管理规范结合本地市实际情况进行城市管理,既完成国家法律法规要求的城市管理要求,同时结合本地要求对城市管理进行科学化管理。

(五)城市管理规范化

根据大部制改革,重点调整了管理内容、归责和相应处置要求,着力强调重点区域、内容及要求,进一步规范工作流程和督办制度。围绕数字城管制度规范,全面提升人员素质和业务水平。

第五篇:数字城管文章

“数字城管”成效探析

“数字城管”自“诞生”以来,经历了从试点到逐步推广的过程,因城市规模的不同,建设动因的区别,对“数字城管”理念的理解差异,各市建设的模式、实施的方式也不尽相同,取得的效果也千差万别,有的通过实施“数字城管”实现了城市管理水平的大飞跃,有的实施“数字城管,引又成了一种形式。从全国51个试点城市(区)的情况来看,“数宇城管”的实施主要取得了文中八个方面的成效(主要以杭州市、常州市为例)。 一理顺了城市管理体制

城市管理体制是指城市的管理组织设计、管理法规制度和管理运行机制的总称。其核心是对城市管理主体之间的权利、义务和责任的配置和互动方式的制度化、程序化的规定。理顺城市管理体制是“数字城管”能否有效运行的前提条件。从部分试点城市来看,在实施“数字城管”之前,已着手开始理顺管理体制。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建立了大城管的格局

“数字城管”的内涵和范围要大很多,是属于大城管的范畴。它的体现和载体——城市管理委员会的成立,将涉及城市管理内容的部门全部纳入了其中。

(二)设立了高位监督机构

在实施“数字城管”之前,各个城市都根据本地实际,成立了城市管理监督中心、指挥中心,或者监督指挥中心,作为监督、指挥、协调城市管理问题的机构,但因各地情况不同,在监督机构的行政职级上有一定的区别。

(三)实现了“两级政府、三级管理”

“数字城管”的实施,促进了“两级政府、三级管理”的真正实施,市一级主要是监督,而区、街道主要是落实,真正实现了重心下移、属地管理、以区为主,突出街道一级的城市管理职能,发挥了街道在城市管理中的基础性作用。

(四)明确了各部门的职责

“数字城管”的实施,理清了市和区、市相关部门的职能,也理清了区和街道、区相关部门的职能。各个城市都根据本市实际制定了《城市管理指挥手册》,规定了每个具体城市管理问题由谁来处置,具体的处置时限和处置标准,为城市管理问题的快速派遣和处置莫定了基础。 二创新了绩效评价机制 “数字城管”绩效评价包涵了内部评价和外部评价,内部评价是内部的工作绩效考核,相对来讲比较容易控制,而“数字城管”运行效能的体现关键在外部绩效评价,在体制理顺、问题责任单位明确、处置力量配备到位的情况下,还需要建立高位评价机制、科学评价办法和强有力的奖惩措施等,才能确保“数字城管”的高效运行。

(一)建立了高位考评机制

在我国的行政体制下,市级主要领导是否关注“数字城管”,是否关注绩效评价结果,直接关系“数字城管”运行的效果。目前部分城市已经建立了高位评价机制,书记、市长亲自过问、参与“数字城管”工作,将绩效评价结果作为衡量各个部门领导工作能力的指标,这大大促使了各部门真抓、狠抓城市管理工作。如常州市成立了由市政府秘书长为主任的考评委员会,市长每月定期进行暗查、暗访。杭州市建立了数字城管运行情况直报制度,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每期必批,对部门无法协调的问题,由市政府分管秘书长亲临协调。

(二)制定了科学评价办法

绩效评价办法是否科学合理,直接关系到评价结果的权威性,各地都根据本地实际,建立了自己的绩效评价体系,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提高。如常州市根据其管理特点,采取了多样化的考评方式,确保了“数字城管”的评价结果的权威性。

(三)实施了可行的奖惩机制

通过落实一系列的奖惩措施,将绩效评价结果落到实处,从而调动各部门参与“数字城管”的积极性。如常州市,各区政府年初需缴纳200万元单位保证金,区党政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缴纳2万元个人保证金,根据年度评价结果,分别给予双倍奖励、返还保证金和没收保证金。各区年终“数字城管”绩效评价成绩列入市委、市政府对各辖区全年工作目标考核体系,权重占到6%。常州市天宁区实行末位淘汰制,绩效评价成续连续两个月最后名次的街道,其分管主任予以免职,三次主任免职;定期召开由市长、分管市长及各区区长、分管区长以及市各职能部门主要负责人参加的城市长效综合管理考评点评会,考评成级及存在问题在电视合、常州日报、晚报等媒体上公布;鄂尔多斯市东胜区区委、采取每年年初预算安排“数字城管”专项奖励资金100万元,向各职能部门收取一定管理基金的办法进行激励;烟台市政府将数字城管的绩效评价结果纳入对各区的《年度城市经济工作考核办法》的指标体系,为数字城管健康运行提供了强有力的制度保证。(来源:城市发展报告)

三提升了问题发现能力

“数字城管”的首要环节是发现问题。因城市管理的职能分散于各个部门,以往没有一个专门的部门来统一发现和受理城市管理问题。“数字城管”的实施,构建了这样一个统一的平台,组建了一支专门的巡查队伍,使城市管理问题发现的能力大大提高,时间大大缩短。在实践中,不同的城市所采取的方法有所不同,有直接招聘监督员,有采取市场化运行,也有分级发现问题等。

(一)市场化问题发现模式

杭州市以信息采集市场化为主渠道,大胆创新,建立一整套全面发现问题的机制,率先在全国走出了一条实施市场化采集的新路子。政府“花钱买信息”、“养事不养人”,按区域设定五个标段,向社会公开招聘具有良好社会信誉和人力资源管理资质的公司从事信息采集。引入了竞争机制,加强了对采集公司的管理,按月对采集公司采集情况进行排名。建立了“周例会、月考核、季兑现”制度,加大对漏报、错报、失报的校核力度,设定了“两条高压线”,杜绝虚假信息和吃拿卡要行为的发生。信息采集走市场化之路,确保了街面事、部件问题的及时、全面发现;同时也确保了发现问题的公正与中立,大大阵低了运作成本。

(二)分级化问题发现模式

常州市在问题发现上采取分级负责的办法,市、区、街道各自巡查,发现问题。市一级由三个方面的问题来源,一是由12319电话24小时被动受理城市管理方面的问题,二是通过自建的100个视频探头,全方位监控城市管理重点区域的问题,三是由市级监督考评员抽查、专项检查发现问题,除部件外,被市发现的问题将直接扣分。所有问题都将及时通过市一级平台下派到区二级平台;区一级也都有专业监督考评员队伍对所辖区域进行巡查,及时发现城市管理问题,并通过视频及时发现重点区域的问题,区巡查的目的就是提前发现、解决问题,不让市一级发现本区的问题;街道一级则管理力量都在自己的网格内不断巡查,及时发现和处里问题,不让市、区发现其管辖区域的问题,如涉及市级职能部门的问题及时报到市平台。目前全市每天有近1200个监督巡查人员在发现城市管理问题,问题发现的数量和及时性都大大提高,其管理水平也有了质的飞跃。 四确定了城市管理标准

什么才是城市管理问题?这与各个职能部门管理的标准相关,不同的管理标准,产生问题的数量就有很大区别,如窖井盖的下陷,有的城市作为问题上报,有的城市则不作为问题上报。“数字城管”是精细化的城市管理模式,因此对城市管理标准提出提高了更高的要求。 城市管理标准化。常州市在“数字城管”取得成效的基础上,市长提出了“五个化”,其中就有一个标准化,就是说城市管理要有自己的标准。由市各相关主管部门根据本行业的实际悄况,结合工作重点、难点及政府导向等实际,并围绕民生,制定出具体的管理标准,由市监督指挥中心进行归纳汇编,出台了《常州市城市长效管理规范标准及实施细则》,如护栏管理,原来可能一年才进行一次清洗,现在规定城市中心区域每周一次;如外墙粉刷,原来需要几年才进行一次,现在重点区域规定每年一次;如报刊亭的管理,原来只要求不占道经营就行,现在要求定期更新,不能超范围经营;如夜排档原来都是临时点,现全部进入室内疏导点等。因此“数字城管”的实施,大大提高了城市管理标准,而标准的提高,必然促使管理水平的提高。

五提高了问题处置效率

城市管理问题处置情况怎样、是否及时,在实施“数字城管”前,没有哪个部门来监督,各个职能部门(单位)既是运动员又是裁判员。“数字城管”实施后,各个城市都制定了《城市管理指挥手册》,由监督指挥中心按照部颁标准“立案、处置、结案”中的要求,明确了本市城市管理的问题具体处置要求和时限。“数字城管”的实施,使原来许多城市管理问题处置标准得到了提高,处置时间也大大缩短。

(一)结案的标准明晰

杭州市实施“数字城管”后,将问题处置的要求和结案的标准定位在“眼睛能看到”,也就是说问题需得到解决后,才能结案,改变以往“已派人去处理”、“将要去处理”等敷衍做法,常州市对市民举报的问题,处置完毕后,需要由平台回访市民,得到“满意”的答复后才能结案。这都对处置的标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处置的时限缩短

在处置时限上,杭州市的问题及时解决率从原来的26.7%提升至95.11%;数字城管事、部件单件问题的平均处置时间由去年的5.78和16.38小时缩短到现在的3.17和14.67小时,改变了过去“发现问题靠举报,处置问题靠突击,解决问题靠批示”的做法,每天通过专业的信息采集员队伍的不间断巡查,促进了街面管理问题的及时发现、处置和解决。

六建立了市民诉求平合

一个城市的管理离不开公众的参与,如果说原来的城市管理模式对公众参与的渴求还是一种形式的话,“数字城管”的实施,真正实现了市民参与城市管理的目标。“数字城管”的信息系统平台,实现城市管理问题的快速受理、快速派遣、快速处置,使市民对城市管理的诉求得到了及时的回应。

常州市设立的12319监督指挥平台,将受理子系统与呼叫中心相结合,将所有部件、事件以及与民生有关的城市管理问题全部纳入受理范围,24小时接受市民来电,并重点突出咨询和事件类的管理,所有问题都进行回访,真正实现了“替政府分忧,为百姓解难”的宗旨。开展了城市管理“百人找差”活动,邀请市民、网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对城市管理工作找不足、提意见。所有问题由专门人员进行梳理、派遣,处置结果一一在常州本地论坛、监督指挥中心网站上予以公布,做到了事事有回音。 七整合了社会管理资源

“数字城管”作为城市公共管理的重要信息平台,涉及范围广、数据种类多、网络覆盖全,它依托城市原有信息化进行提升,整合了社会公共资源,节省了政府投资同时也为各地“数字城市”的建没提供了数据、网络支持。

如常州市,整合了市规划、国土部门的电子地图,与部件普查相结合,形成了全市的基础设施数据库,不仅满足了自身需要,也为公交、电力、通信等部门的设施管理提供了翔实数据。该市利用公共无线信号,建成了无线视频监控系统,避免了因租用运营商网络而产生的高昂费用。杭州市借助数字城管GIS、GPS等关键技术,建立了环卫车载GPS、自来水远程抄表、权力阳光许可审批等系统,实现了信息资源的互通共享,为强化行业监管提供了技术支撑。 八实现了长效管理目标

因城市管理问题的动态性、随机性、复杂性,传统的管理模式属于粗放型和突击型,城市管理人长期都在孜孜不倦地寻找一种模式,来解决城市管理“抓反复、反复抓”的困境。“数字城管”的出现,为城市提供了一种真正的长效管理城市的模式,不再需要突击、不再需要运动战,城市管理问题随时发现、随时派遣、随时处置。 如常州市,以绩效评价为基础,建立了一套符合自身实际并切实有效的“数字城管”长效管理机制,突出事件类管理和考评,各区、各部门都努力做好本部门的基础性工作,随时接受市监督指挥中心的考评,从而真正实现了检查与不检查一个样,节假日与平时一个样,在中央领导来常期间,城市管理工作仍然和平时一样,坚持不搞突击。200

8、2009连续两年征询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新闻媒体、行政主管部门的意见建议,并通过入户调查、现场问卷等形式,征求市民群众对“数字城管”运行成效的评价,两年的群众满意度都在92%以上。城市长效管理的目标真正得以实现。

“数字城管”是一个新生事物,它给城市管理带来了一场革命,它的实施,使各个城市的管理水平都有了明显的提高,但在试点和推广的过程中,还有许多课题,有待于每个“数字城管”人去探索和研究。 (来源:城市发展报告)

上一篇:商业银行实训心得下一篇:素质拓展活动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