架构科技桥梁助力扶贫攻坚

2022-09-11

“十三五”规划提出“扶贫攻坚”战略, 党中央立下脱贫军令状。为此习近平总书记在扶贫大会上提出了“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如何退”扶贫总策略, 各级政府在组织上助推扶贫工作, 大力选派扶贫“第一书记”。“第一书记”解决了农村党组织涣散, 为扶贫工作注入了强大的组织力量, 在强大的组织推动之下, 农村精准扶贫开展“扶真贫”、的决心和“真扶贫”的举措, 但目前贫困的地区和贫困户属于攻坚贫困“硬骨头”, 易脱贫的早脱贫了, 现在剩下的贫困户属于难啃的“硬骨头”, 要啃下贫困地区脱贫“硬骨头”, 在派驻好“第一书记”的同时, 更应选拔好、派驻好“科技特派员”, 调动其科技能力, 用科技利器助力扶贫攻坚。

从各地的实践来看, 科技特派员在促进农业发展, 推广农业科技, 助力农村扶贫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科技特派员制度最早可追溯到1999年福建省解决“三农”问题时期的实践。目前全国大部分省市开展了科技特派员工作。但就科技特派员开展情况来说, 仍然存在诸多问题

1 科技特派员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1“科技特派员”量少, 主要表现覆盖量低, 与现有农业推广机构脱节

从科技特派员的相对量来看, 目前该制度事实上仅覆盖了全国36%的县, 6%的行政村和农业从业人员的2.3%, 覆盖面小。当前“三农”领域发展最大的问题是农业现代化的迟缓, 根治这一顽疾, 需要科技的力量。而科技特派员是恰如其分的切入口, 但按照目前的覆盖面和人数来说, 科技特派员还不能解决这问题。同时, 科技特派员的主要职责是将农业技术带到农村, 使技术能直接服务于农村生产, 特别是农业技术推广、农产品种植。从宏观层面看, 科技特派员的服务范围不够宽。这需要解决投入少和选拔面窄的问题, 一是投入不足。工作经费靠地方财政, 经济发达的地区, 经费投入就能够保证, 落后地区, 特别是急需要科技的地区, 极度缺乏科技特派员投入保障机制;二是选拔面窄。当前的科技特派员基本由基层公务人员和事业单位在职人员担任。存在人数少, 与派出单位工作冲突, 科技特派员的科技推广时间很难得到充分保障, 特别是在付出与回报之间很难挂上直线关系, 存在俩个单位、俩个地区来回奔波, 工作都要兼顾但都干不好的现状。三是科技特派员的服务与现有公益类推广机构建设相脱离。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残缺不全, 在农业科技推广的过程中退居“二线”, 科技特派员制度未能与传统科技推广体系相融。

1.2“科技特派员”只派问题

1.2.1 选拔标准随意化。

科技特派员是由政府按照程序选聘, 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农业技术咨询和农技开发的科技人员。科技特派员的择优遴选是核心, 但在选拔的过程中, 未严格执行选拔规定, 为完成选拔人数, 以行政人员代替专业技术人员。

1.2.2 工作职责宽泛化。

科技特派员初衷就是向落后农村地区推广先进科技, 以科技带动农业发展, 农民致富, 其核心任务和职责就是宣传科技知识, 推广科技技能, 推动农业信息化、科技化。事实上, 科技特派员的工作任务已远远超出“科技”的范畴, 除农技推广工作外, 夹杂农村行政、乡村建设, 甚至计划生育工作等, 基本涵盖了“三农”工作, 混同于基层行政人员, 科技特派员职不清, 科技特派员不“科技”, 科技特派员不特, 失去其本来拥有的科技助农价值。

1.2.3 科技特派员的激励制度建设问题。

缺乏牵头机构和执行部门, 很多激励措施无法得到落实。主要表现在:一是科技特派员的知名度不高。为扶持“三农”工作, 各地相继选派了驻村干部、科技副职、“第一书记”等各类人才到农村, 各类派驻人员都为农村致富、农业发展从不同层面贡献了力量, 但社会知晓度和政府重视程度上, 科技特派员还远远不够, 工作绩效难获肯定, 工作业绩难以获得相应的物质奖励, 也很少有精神激励。二是在原来的单位对科技特派员的任职规定、职称评聘没有特殊规定。让其参与扶贫的同时, 未能保障其原有单位的正常晋升, 而针对科技特派员的职称评聘激励措施又没能出台。三是科技特派员的工作经费严重不足。科技助农需要技术, 也需要资金, 而助农和扶贫资金较为分散, 科技特派员在派出去的同时, 没有相应的推广配套资金, 农业技术推广在资金上难以保障, 农技推广因“钱”而止。

1.2.4 科技特派员的缺乏培训问题。

随着信息社会的高度发展, 技术的日新月异, 农村产业机构的优化升级, 农村技术需求逐渐多元化、多样性, 下派的科技特派员在网络信息服务、资金筹集、新技术发现等方面或多或少的存在不足, 未能引领农民的持续大幅增收。而这需要集中的培训, 定期的学习和相关部门的统筹推进。培养出懂技术、又懂管理的全能型科技特派员是科技助农成功的关键。当然, 增强服务和自我学习也是急需解决的问题, 这都需要主管部门的统筹协调。

同时, 科技特派员制度是新时期农业技术推广实践中涌现出的新生事物, 各地都做了大量的探索并取得了很好的成效, 但宣传推广不力, 社会认知度不够, 老百姓知晓度不高。

2 对策措施

2.1 整合资源, 形成合力, 成立省级层面的科技特派员管理部门

在科技特派员制度的实际推行中, 需要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而目前科技特派员的组织管理部门以县域为基本单元, 要革新现有体制, 成立由省级部门主导的科技特派员管理体制, 统筹管理省、市、县三级科技资源、科技人才和科技资金, 统一选拔选派科技特派员, 统一考核政策, 统一奖励考评, 统一推出机制。以科技扶贫为目的, 以科技特派员选派为契机种倾向, 整合农村科技推广体系, 在全省域无缝隙的推广农业科技, 当然, 在该制度的实行中要防范完全靠政府的力量去盲目推动, 使科技需求内容和科技推广供给内容之间的不匹配。

2.2 把好关口, 双向选拔, 让科技特派员深入到最需科技支持的地方

科技扶贫的关键在人才, 人才要靠选拔。建立以需求为导向的科技特派员选拔机制, 让真正需要科技的农村得到科技能手。这需要俩方面的保障, 一是要摸清农民的真实科技需求, 二是选拔拥有真材实料的科技能手。使二者相铺相成, 相得益彰, 共同推进农村科技前进, 为扶贫攻坚添砖加瓦。按照农民自愿、农业需求, 由乡级政府调查申报和县级政府统一向社会和科技特派员组织部门公开需要的农业科技人才和科技推广能手。要重视科技特派员的选拔, 特别是要选拔懂科技, 熟悉农业, 对农村有感情的科技人才, 让科技特派员下得去、沉得住、干得好, 当然, 也要为社会留出服务的空缺, 让社会各类组织参与到农业科技扶贫中去。

2.3 明确制度, 形成机制, 让科技特派员在农村大显身手

2.3.1 制定完善的农业科技调查制度。

可设立由县域政府组织, 统计局牵头的科技需求调查小组, 集中摸清农业科技的需求点, 让科技特派员的选拔能够有精准的参照系。

2.3.2 规范科技特派员选拔制度, 明确选派机制。

架构科技桥梁, 助力扶贫, 科技的桥梁需要人才搭建, 目前人才靠选拔, 在选拔人才的过程中, 要明确选拔标准, 选拔条件, 工作要求。让拥有科技扶贫抱负的科技人才选得上, 让身怀科技能力者拔的出。

2.3.3 明确科技特派员的考评激励制度。

让多劳多得, 不劳不得的风气深入科技特派员的工作氛围中, 需建立考核监督机制和考评奖励机制, 让定期考评成为常态, 让物质奖励与精神激励激发科技特派员在扶贫的征程中挥洒汗水。

2.3.4 明确科技特派员的工作保障机制。

扶贫攻坚不是一时之力能够解决的, 是需要钉钉子精神, 久久为功的坚持。改变目前科技特派员重派出轻管理, 重短期轻长远的现状, 首要着力的是科技特派员的工作保障机制, 要明确科技特派员的选拔和工作出路, 工作待遇和工作前景, 让干的好的有前途和钱途, 让安心从事科技扶贫的科技人才安心从事科技扶贫。

摘要:“十三五”提出“扶贫攻坚”战略, 要完成扶贫攻坚重大战略, 要举全国之力, 更要搭建科技之桥, 助推扶贫。本文从推动扶贫的科技供给角度, 提出科技助力扶贫的支持举措。在已存在的科技供给形式—科技特派员的基础上, 提出进一步加大科技特派员的派出力度, 在农业全领域普及科技特派员, 让科技特派员成为农业科技推广的中坚力量。本文也分析了目前科技特派员存在的问题, 针对问题, 提出成立省级部门统筹管理科技特派员的良药。

关键词:扶贫,农业科技推广,科技特派员,省级统筹管理

参考文献

[1] 刘冬梅.关于推广农村科技特派员制度的思考[J].农业技术经济, 2008, (6) :105-108.

[2] 刘冬梅, 苗冠军.科技特派员社会化管理实践与思考——宁夏科特派协会案例研究[J].中国科技论坛, 2014, (11) :16-19.

[3] 余德亿, 姚锦爱, 李坚义, 郭运孝.福建省科技特派员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与推进新思考[J].中国农学通报, 2010, (18) :443-447.

上一篇:小产权房转让合同的效力与责任下一篇:领导干部要有宽广的胸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