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得德鲁克的著作

2022-06-22

第一篇:彼得德鲁克的著作

彼得德鲁克的经典管理语录(共勉)

1、管理者,就必须卓有成效。

2、“认识你的时间”,只要你肯,就是一条卓有成效之路.

3、卓有成效是可以学会的

4、卓有成效是一种习惯,是不断训练出来的综合体.

5、一个重视贡献的人,为成果负责的人,不管他职位多卑微,他仍属于“高层管理者”.

6、谁必须利用我的产出,以使我的产出卓有成效?

7、有效的管理者在用人所长的同时,必须容忍人之所短。

8、有效的管理者用人,是着眼于机会,而非着眼于问题。

9、我们该知道运用自己上司的长处,这也正是下属工作卓有成效的关键。

10、有效的管理者会顺应自己的习性,不会勉强自己

11、有效的管理者坚持把重要的事放在前面做,每次只做好一件事。

12、管理者的一项具体任务就是要把今天的资源投入到创造未来中去。

13、有效的管理者打算做一项新的业务,一定先删除一项原有的业务

14、决定优先要点的原则

重将来而不重过去

重机会而不只看到困难

选择自己的方向,而不跟随别人

目标要高,要有新意,不能只求安全和方便

15、“专心”是一种勇气,敢于决定真正该做和真正先做的工作。

16、有效的管理者不做太多的决策。他们所做的,都是重大的决策。

17、有效的管理者需要的是决策的冲击,而不是决策的技巧;要的是好的决策,而不是巧的决策。

18、有效的决策人,首先要辨明问题的性质:这是一再发生的经常性问题呢,还是偶然的例外?

19、要看“正当的决策”是什么,而不是“人能接受的”是什么。

20、我们应该将行动纳入决策当中,否则就是纸上谈兵。

21、有效的管理者都知道一项决策不是从搜集事实开始的,而是先有自己的见解。

22、决策的反面,是不做任何决策。

23、除非有不同的见解,否则就不可能有决策。

24、有效的的管理者会问:“我是不是真需要一项决策?”

25、决策需要熬受痛苦

26、有效管理者的自我发展,是组织发展的关键所在。

27、智力、想像力及知识,都是我们重要的资源。但是,资源本身所能达成的是有限的,惟有“有效性”才能将这些资源转化为成果。

28、今天的组织需要的是由一群平凡的人,做出不平凡的事。

第二篇:读彼得[1].德鲁克《管理的实践》有感——读后感

读彼得.德鲁克《管理的实践》有感

“全世界的管理者都因该感谢这个人,因为他贡献了毕生的精力,来理清我们社会中人的角色和组织机构的角色,我认为彼得.德鲁克比任何其他人都更有效地做到了这一点。”这是通用电气前首席执行官杰克.韦尔奇对德鲁克的评价。“在所有的管理书籍中,德鲁克的著作对我的影响最深。”这是比尔.盖茨对德鲁克的评价。安迪.格鲁夫这样评价德鲁克:“德鲁克是我心中的英雄。他的著作和思想非常清晰,在那些狂热追求时髦思想的人群中独树一帜。”美国管理协会也给了他很高的赞誉:“如果说20世纪最伟大的发明是管理的话,那么彼得.德鲁克无疑是最伟大的发明家。”一代管理学大师德鲁克用他的智慧和思想为世界的管理学做出了伟大的贡献。

初次接触德鲁克的书,就被他书中阐述的管理思想所吸引。德鲁克以其深厚的人文素养,强调人的理想性、价值观及判断力,成了组织绩效表现的关键资源。他指出:管理是一种器官,是赋予机构以生命、能动、动态的器官。最欣赏他的一句话:管理是一种实践,其本质不在于知,而在于行;其验证不在于逻辑,而在于成果;其惟一权威就是成就。他的管理思想深深的影响了我整个管理学的思想基础,可以说他的思想已经扎根在我的思想中。他在管理的各个方面阐述了他独特的观点,形成了一整套的思想体系,从而创建了管理这门学科。

〈〈管理的实践〉〉是我看的第一本德鲁克著作,是德鲁克经典的一部著作,是第一本将管理视为一个整体的管理书籍。我的管理思维也从他的这本书开始,也许会影响我这一生。〈〈管理的实践〉〉提供

了观念、原则和工具,是一套极具系统化的管理知识。以管理的本质切入,就管理者的角色、职务、功能的认知及未来面临的挑战,有着精辟独到的见解,掀开了管理的奥秘与务实。在本书中德鲁克提出了三个经典的问题:我们的事业是什么?我们的事业将是什么?我们的事业究竟应该是什么?还率先提出“企业的社会责任”这一概念。德鲁克认为:如果企业不尽社会责任,政府一定要强制企业去履行这个责任。他反复的强调,认真负责的员工确实会对管理者提出很高的要求,要求他们真正能胜任工作,要求他们认真地对待自己的工作,要求他们对自己的任务和成绩负起责任来。责任是一个严厉的主人。如果只对别人提出要求而并不对自己提出要求,那时没有用的,而且也是不负责任。如果员工不能肯定自己的公司是认真的、负责的、有能力的,他们就不会为自己的工作、团队和所在单位的事务承担起责任。进入德鲁克管理世界的捷径就是认识管理者的责任、员工的责任和企业的责任开始。德鲁克的管理思想的核心就是责任,责任是维系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根本原则。德鲁克在〈〈管理的实践〉〉中阐述了管理的本质,以一些成功的企业为例指出管理者怎样去管理一个企业,以及管理者如何去自我管理。他在书中分析了企业应该建立怎样的管理结构去发展 ,介绍了管理者对员工和工作的管理方法。从德鲁克的书中我们可以看出,管理是一种观念而非技术,自由而非控制。管理是实务而非理论,绩效而非潜能。管理是责任而非权利,贡献而非升迁。管理是机会而非问题,简单而非复杂。

在图书馆看了其他的一些管理书,总感觉它们所阐述的管理思想

有点浅露,零零散散的,没有形成系统的理论。对所探讨的一些问题没有做深入浅出解释,有些解释也过于复杂化,很难理解。德鲁克的书正好相反,对我来说,他的思想理论清晰而富有内涵,他提出的观点总让我去深刻的思考和了解,然后被我所接受。在书中他经常用一些经典的成功的管理案例说明他的观点,而且举的例子都很贴切,这也是他的书容易读懂的原因之一。总觉得德鲁克的思想给我有一种源远流长的感觉,在我脑海中不时的呈现出来。真的有些无法言语他的管理思想对我的影响。在读书的过程中或者是在实践中遇到一些管理问题,我总是无意识的采用了他的管理思想去分析问题,他的思想总是第一时间出现在我的脑海中。他是一个多产的管理理论大师,他一生写了几十本管理著作,这也使我能够充分的分享他的管理思想。从第一本的〈〈管理的实践〉〉开始,还拜读了他的另外几本书,比如〈〈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这也是一本经典的著作,里面阐述了许多如何做一个伟大的管理者的观点,很深刻。

说到这里想到了我国目前的管理理论的发展。像一些老师所说的,我们国家还没出现一个像样的管理大师,我认为这可能是我们国家企业管理的起步比较晚吧。很多理论都是从西方那边“引进”的,没有形成自己的管理理论和发展方向。对于中国的管理者,中国有许多成功的管理者,但是没有一个伟大的管理者。成功的管理者注重的是管理的具体方法,而没有重视管理思想在整个企业中的凝聚,而伟大的管理者是让他们的管理思想在企业中慢慢沉淀,算是一种企业文化,但又区别于企业文化,它是一种抽象的哲学。我个人认为,管理

不仅是一种方法更是一种思想沉淀。方法是随时可以改变的,可思想是要经过很长的时间才可以转变的。具有管理思想的沉淀,方法是可以随时凭借我们的探索制定出来的。伟大的企业,是要有伟大的管理思想和理念来支撑的,它是企业的基石,它是企业一切的浓缩。德鲁克的管理思想,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没有过时,而且延伸到了未来。

从德鲁克的管理著作中,自己得到了很多收获,他的思想建立了我的管理思想基础,深深的影响了以后的学习与发展,在此基础上,在以后的实践过程中不断的领悟和发展德鲁克的管理思想,实际运用到自己的工作或者是事业中去。

德鲁克的书,从此一生相伴。

第三篇:《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彼得·德鲁克 - 读书笔记

善于利用别人的长处,兼听则明,所以要听,听别人的建议

成功靠不住,有效方长久

力行得以真知,真知才能力行

有效性只是知识工作者的一种特殊技能,体力工作者重视的是效率

管理者面对的现实

1、 管理者的时间被他人占用,且这种占用未必产生效益

2、 管理的复杂使管理者投入的精力未必在其责任上,却往往在其熟悉的方面上

3、 管理者的有效性依赖于被组织和其他知识工作者利用

4、 管理者的关注焦点集中于部门或企业内部,而对外部关注不足

有效性:做好该做的事情的能力

有效性是一种后天的习惯,因反复实践而习得 卓有成效要求的只是能胜任自己的职务,而非其他过高要求

要卓有成效,需在思想上养成的习惯

1、 知道可控的时间有限,要有系统的工作,善用有限时间

2、 为成果而工作,而非为工作而工作,关心别人的期望与贡献

3、 善于利用自己的长处,以至于身边人的长处,做擅长的事情

4、 要事第一,集中精力于少数重要的事情或领域

5、 按正确的次序采取正确的步骤,将决策重点放在战略而非战术

有效的管理者不以计划为起点,而是认识自己的时间用在什么地方为起点

判断一件事是否可以不做的依据

不做有什么影响? 做了贡献在哪里?

管理时间要从结构上来,这要比从事情上开始规划层次高~!

1、 由于缺乏制度或远见而浪费时间的

2、 因为人员过多而彼此牵制的

3、 组织不健全,表现为会议多等

4、 没有规则保证信息传递的通畅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都把人际关系建立在贡献基础上

重视贡献才能使管理者的视野从企业内部、工作内部专向外部组织的成果 内部关系要以事为重心,而非以人为重心,以免只关注谁好谁坏,而忽略了什么好什么坏 以事,以贡献为中心,适当与下属保持举例,公事之外才是朋友,以免受感情影响 有效人际关系的四项基本要求

互相沟通 团队合作 自我发展 培养他人

充分发挥人的长处,是组织存在的唯一目的,管理者的任务就是要充分运用每个人的长处,共同完成任务

求其发挥所长,不求其为完人 之所以用人,是用人来做事,而不是用来投主管之所好 认识不到用人之长的原因:往往以为首要任务不在因人设事,而在因事用人因人设事的结果必将产生恩怨派系

决策,要分辨什么问题是例行性的,什么问题是策略性的,而不重视解决问题

有效的决策者碰到问题,先假定这是“经常性”问题而非特例

先假定其为表面现象,另有根本问题存在,要找出真正的问题

―――――――――――――――――――――――――――――――――――――――――――――― 德鲁克指出一位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一般具有以下六个特征:

第一、重视目标和绩效,只做正确的事情

第二、一次只做一件事情,并只做最重要的事情

第三、作为一名知识工作者,知道自己所能做出的贡献在于:创造新思想、远景和理念;他的原则是:我能做哪些贡献?

第四、在选用管理者时,要注重出色的绩效和正直的品格

第五、要知道增进沟通的重要性,但要有选择性地搜集所需要的信息

第六、只做有效的决策。

怎样才能做一个好的管理者,必须养成五个好习惯:

1、时间管理非常重要,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因此合理分配自己的时间很重要,能决定个人的成效。

2、“我能贡献什么?”永远强调的是责任。我们重视勤奋,但忽略成果。重视贡献的人,有把工作干得更好的心理动力,会让别人充分了解自己,也总想了解别人需要什么,发现了什么以及理解了什么,因此会重视互相沟通、团队合作、自我发展以及培养他人。

3、“见人之所长以及用人之所长” ,就是要知己知彼,古人言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充分沟通,了解自己,了解他人,善于利用不同的人的优点,共同完成任务。

4、把握要事第一的原则。重要的事情先做,不重要的事情放一放,否则反倒一事无成。1)重将来而不重过去;2)重视机会,不能只看到困难;3)选择自己的方向,而不能盲从;4)目标要高,要有新意,不能只求安全和方便。化机会为成果,肯定比解决旧问题更有生产性。

5、善于做有效的决策。决策,并不是为了适应当时的临时需要,而是战略性考虑。1)要确实了解问题的实质,如果问题是经常性的,那就只能通过一项建立规则或原则的决策才能解决。2)要确实找出解决问题时必须满足的界限,换言之,应找出边界。3)仔细思考解决问题的正确方案是什么,以及这些方案必须满足什么条件,然后再考虑必要的妥协、适应和让步事项,以期该决策被接受。4)决策方案要同时兼顾执行措施,让决策变成可以被贯彻的行动。5)在执行过程中重视反馈,以印证决策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总之,要想把管理工作做好,最重要的是培养一种好的心理素质。首先,要养成不急不躁的心理,这样才能考虑长远利益;其次,要有一颗包容心,这样才能不至于为了自身利益而不顾全局利益,才能让他人充分发挥他人的长处,容他人之短处。

第四篇:彼得·德鲁克的创新与企业家精神读后感

读彼得·德鲁克的《创新与企业家精神》一书有感

什么是彼得·德鲁克认为的创新?

熊彼特是最早论述企业家精神的经济学家。他认为创新是经济发展和进步的核心动力,市场经济长期活力的根本在于创新,而创新则源于企业家精神,来源于企业家开发新的产品,创造新的生产方式。

1985年美国经济学家彼得·德鲁克在他的《创新与企业家精神》一书详尽的为我们描述了什么是创新以及怎么才能创新,最后创新在企业中应用应该注意哪些方面的问题。

创新是一种可以应用的工具,而且和企业家精神密不可分。企业家精神是企业创新的前提,有了企业家精神,创新就可以成为一门学科,能够供人们学习和实践。一个企业从建立---发展---生存的过程都离不开企业家精神的创新行为。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企业家精神的发挥使得企业不断的寻找企业创新的机遇,挑战企业的外部威胁,最终达到为客户创造价值。客户价值的创造是衡量企业存在的标准,只有为客户创造价值的企业才能不断的存在下去。

创新不仅仅是指知识和技术的创新,其中还包括产品的创新—即产品和服务的创新;管理的创新—即制造产品与服务,并且将它们推出上市所需要的各种技能与活动的创新;社会的创新—即市场、消费者行为和价值的创新。创新也不是单个高层,中层和员工个人的事情,而是“集体的创新”—企业家精神。通过企业家精神的创新,使得企业创新成为一种可以加以训练、可以学习和可以实地运行的。当创新的内外部环境出现时,企业家必须有目的

1 的寻找和拽住创新的机遇,使企业和谐有序的生存下去。

创新的来源

在彼得·德鲁克《创新与企业家精神》一书中,创新是系统化的创新,创新机遇的来源有七个方面:前面四个来源于企业的内部,不论它是商业性机构还是公共服务机构,或是存在于某个产业或服务领域内部。后面三个来源涉及机构或产业外的变化。(1)意料之外的事件—意外的成功、意外的失败、意外的外部事件。(2)不协调的事件— 现实状况与设想或推测的状况不一致的事件。(3)基于程序需要的创新。(4)每个人都未曾注意到的产业结构或市场结构的变化。(5)人口统计数据(人口变化)。(6)认知、意义及情绪上的变化。(7)新知识,包括科学和非科学的新知识。

创新机遇来源一:意外事件

交流电的发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习惯,使得人们在夜间的生活更方便了,随后各种电器的发明给人类的生活方式带来了革命性的变革。那么电是怎么发现的呢?从物理学历史的发展我们不难看出电的发现是一系列意外事件的组合:1780年,伽伏尼在做青蛙的应激性反应的实验时发现了青蛙在死亡状态下仍能对外界刺激发生反应,他研究后发现了青蛙腿中存在一种化学液体物质—生物电。1800年,伏打电池的面市意味着稳定电流的产生。1820年,丹麦科学家奥斯特发现了电流周围有磁场存在,小磁针在电流周围会发生磁针偏转现象。1831年,法拉第发现切割磁场后会产生一正一负两种方向相反的电流—交流电。

创新机遇来源二:不协调的事件

在数据挖掘这门学科中有一个经典的案例:沃尔玛(W-mart)的啤酒和尿布销售案例。啤酒是一种男性偏爱的饮料,尿布是孩子在婴儿时期所使用的东西。从表面上看,两种商品无论是在用途和外观方面根本没有什么实质联系性。按照商场对商品归类摆放的要求,两种商品绝对没有摆放在一起的可能性。然而,在沃尔玛对大量的客户消费清单的研究中,惊奇的发现在同一张消费单中同时出现啤酒和婴儿尿布的概率相关性排在第一位。人们对这种不协调的事件的发生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发现买啤酒的男性客户中很多都是年轻的父亲,当年轻的母亲没有时间去买婴儿尿布的时候,年轻的父亲不仅买自己喜欢的啤酒还有给家里的孩子带上婴儿尿布。基于对这种现象的反馈,沃尔玛尝试将啤酒和婴儿尿布排在一起销售,随后销售额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沃尔玛认为他们只是把这种不协调的事件变成了协调事件看待而已。

创新机遇来源三:程序需要

需要也应该是一种创新的源泉,这种需要主要是程序的需要。中国糖网在2015年末公布的甘蔗的收购价格为5380元每吨,制糖企业的农户收购价为5400元,然而这个价格相较于2013年--2014年的每吨7000多元每吨,甘蔗的收购价格跳水幅度较大。相较于5400元每吨的甘蔗收购价,按照现在的农产品种植水平的成本投入,种甘蔗的农民已经处于亏本状态。因此,就算国家政策在蔗农的投入中给了相当大的扶持力度,但蔗农的数量还在加剧减少,甘蔗面积在广西省境内一年减少8%左右。甘蔗价格低,蔗农种植亏本,糖产量少等等问题亟待解决。2014年,中国太平洋保险广西分公司根据

3 糖产业市场的调研,专门设计设计出了针对甘蔗农户的保险制度,就是说当甘蔗的收购价格低于某一标准时,保险公司将给以多少的补偿。在现在看来,补偿的数额是足以抵补农民的损失的。这也是在市场需要的前提下,提供的保障糖业的重要举措。

创新机遇来源四:产业和市场结构

中国国内的手机市场中,国外品牌有IPHONE、SUMMUNG等,国内有华为,中兴,海信和锤子手机等,应该来说中国手机市场的竞争是非常激烈的。就在这样的竞争市场中,雷军的小米手机异军突起,针对的人群被定义为“手机发烧友”,小米手机一上市很快被年轻一代所接受,从寻找到的一个市场细分点中直击要害。近年来小米手机的发展很迅速的,占据了市场23%的份额,不得不说小米的营销是最大的亮点。另外,格力电器的总裁董明珠也在随后推出了格力手机,她也想像小米手机一样在市场中分一杯羹。但是似乎市场并不欢迎格力手机,使用的人更是找不见人。市场和产业结构相对脆弱,一旦发生产业变动,企业应该拽住机遇适时地调整企业自身适应市场和产业的变动。

创新机遇来源五:人口统计数据

商界有句名言“女人和孩子的钱好赚”。那么是否就是说女人和孩子才是消费的主力群体呢?按中国的人口统计数据,男人是女人的约1.06倍,中国的人口呈现出“橄榄球”状的人口分布,孩子占的比例小于1/3。从统计数据中知道中国的消费群中女人和孩子的人口比例占很小一部分,那么企业

4 又怎么才能从这种消费心理中发现创新的机遇呢?人们在消费时都会表现出各种各样的心理状态。有经济学家指出消费心理主要有从众,求异,攀比,其实。消费者心理特征也包括消费者兴趣、消费习惯、价值观、性格、气质等方面的特征。

创新机遇来源六:认知的变化

柯达公司是世界上最大的影像产品及相关服务的生产和供应商。柯达公司在影像拍摄、分享、输出和显示领域一直处于世界领先的地位,一百多年来帮助无数的人们留住美好的回忆、交流重要的信息以及享受了娱乐的时光。柯达公司长期依赖他们对胶片的领先技术优势而欣欣自喜。在柯达公司还在研究胶片的感光技术时,外部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数字科技对传统影像的影像。人们开始接触数码科技带来的好处,数字芯片对相片的存储及处理技术远远优于胶片的效果,在价格方便更是优于柯达胶片。人们已经开始向无胶片时代转变,而柯达公司却没有对这种消费市场的改变提前认知,所以柯达失去了它在世界影像的一家独大的地位。

创新机遇来源七:新知识

人们通常认为的创新,就是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三新”)的创新。因此新知识的创新在现代企业中显得尤为重要。以人们生活相关的数字信息化的创新中,手机从单纯的打电话—2G上网—3G技术—4G技术智能手机。4G的改变不仅仅是手机上网速度的提升,而且手机的功能已经可以同电脑的功能相媲美。电脑的文字编辑功能Microsoft office,手机有了WPS,手机

5 以其便捷和方便易带的特点正逐渐替代人们的上网习惯。

哪些创新更容易获得成功呢?

作为具有企业家精神的企业,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战略更容易获得成功呢?彼得·德鲁克认为有四种企业家战略:(1)孤注一掷;(2)攻其软肋;(3)找到并占据一个专门的“生态利基”;(4)改变产品、市场或一个产业的经济特征。

彼得·德鲁克认为“孤注一掷”的战略的风险性最大,犹如一场豪赌。但是它一旦成功,它所带来的回报是不可估量的。相反,如果“孤注一掷”没有命中目标,所带来的损失也是不可估量的。

攻其软肋中一个重要的战略是创造性模仿。一个创造性模仿的范例是我国“万燕”VCD的发展与消亡。“万燕”VCD是我国自主研发设计的第一款家用影音电器。万燕作为技术开创者,本应该是自主创新,产业自强的先行者,却成为了先烈。被后来的步步高等企业领先市场。万燕VCD的技术是最先进的,消费的价格在刚进入消费者市场的时候也是令消费者望尘莫及的。当步步高等企业掌握了VCD 的技术后,也就是说技术不再成为进入障碍的时候,步步高等企业利用自身的生产能力很快实现了规模经济,大大的降低了产品价格,也快速的占领了市场。而万燕只能成为“革命先烈”。

找到并占据一个专门的“生态利基”,“生态利基”战略的目标就是取得控制权,包括收费站战略,专门技术战略,专门市场战略“五星”级酒店的定位在于它只提供高端客户的服务,它的客户接受的服务称得上是贵宾级待遇,包括客房的舒适度和整洁度,客房的装修,客房的服务,客房的订餐,

6 客房的附加服务等等。“五星”级酒店的服务针对的人群都是上等的地位的高端人士,放弃了中端和低端的消费群体,避开了和一般酒店的直接的针锋相对的竞争。同时,“五星”级酒店的客户所付出的服务费用也是相对高昂的。以高昂的酒店服务费得到贵宾的待遇是高端人士选择“五星”级酒店的原因。

最后改变价值和特征,能为客户提供价值的产品才是具有强大生命力的市场产品,为客户创造了价值带来的是创造更多的客户。在英国的茶具市场中,英国人泡茶时遇到的最大的问题并不是茶壶,而是与茶壶互补的水。因为水中含有碳酸钙成分,在水煮开的过程中不断的沉淀,最后混入泡好的茶中,影响了茶水的口感。飞利浦公司发现了水的问题,随后发明了一个新的茶壶,壶口有个过滤器,在倒水的时候能够有效的过滤碳酸钙。这样英国人很快接受了这款新产品。这款茶壶的设计带来了新的价值提升,很快在市场上创造了很多客户,这个产业也进入了高速发展的阶段。

2005年2月由哈佛商学院出版的研究结果《蓝海战略》(Blue Ocean Strategy)中提出了另一种无人竞争的市场战略—蓝海战略。蓝海战略的基石---价值创新。它并非着眼于眼前竞争(红海战略),而是力图使客户价值和企业价值都出现飞跃,由此开辟一个全新的,非竞争性的市场空间。开辟蓝海战略的路径有:(1)审视他择产业;(2)跨越战略群体;(3)审视界定产业的买方群体;(4)放眼互补性产品或服务;(5)重设客户的功能性和情感性诉求;(6)跨越时间。蓝海战略既可以产生在现有产业的疆域之外,也可以产生于现有产业的“红海”之中。

7 最后,通过我们对《创新与企业家精神》的深刻思索,创新不再是遥不可及的东西,而是我们可以跟随着模仿,学习和实践的。只有具备了企业家精神的企业,无时无刻不再寻找着企业家社会中存在的机遇,当机遇出现在企业家面前时应当牢牢地拽住,并利用自身的有利资源从内部和外部两方面努力进行创新,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新的源泉。

第五篇:彼得德鲁克

彼得德鲁克----旁观者

我一直在寻找真正的老师。我不遗余力地在探访他们的身影,观察他们的教学方式,并从中得到无穷的乐趣,我一听说谁是“大师级”的老师,就设法留进这位老师的课去旁听,观看。 在我还是孩子的时候就已经发觉:人真是形形色色,无奇不有。因此,我从未认为哪个人有趣。墨守陈规的也好,传统的也罢。甚至及其无聊的人,若谈起自己的事、熟知的东西,或是兴趣所在,无不散发出一种特别的吸引力

上一篇:保安考勤管理规定下一篇:办公室主任培训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