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微生物学实验指导书

2023-03-01

第一篇:水微生物学实验指导书

微生物学课程实习指导书--09生工

生物工程专业

微生物学课程实习指导书

邵阳学院生物与化学工程系

生物工程教研室

2011年08月

一、实习目的及要求……………………………………………………………3

二、实习内容……………………………………………………………………3

三、材料、仪器和设备…………………………………………………………3

四、实习原理或方案……………………………………………………………4

五、实习步骤……………………………………………………………………5

六、实习笔记和实习报告要求…………………………………………………6

七、实习成绩评定方法…………………………………………………………6

八、实习纪律要求及安全注意事项……………………………………………6

一、 实习目的及要求

实习目的:

微生物学课程实习是生物工程专业的核心课程,教学过程以实验教学贯穿始终,重点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是不可缺少的实践性教学环节。根据教学大纲要求,通过两周实习,学生应能掌握培养基的配制、包扎及灭菌;正确采集样品并对样品进行十倍稀释;划线分离、菌落观察、鉴定与培养;数据处理、分析等方面内容,并结合生产和科研技术的发展,开设较高水平的综合性实验为主,运用综合的实验方法、实验手段对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形成综合的培养。为学生今后从事各种与食品专业相关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实习要求:

1、 掌握培养基的制备方法;学会十倍稀释法;

2、 掌握样品的微生物学常规分离方法;

3、 学会正确地进行各项无菌操作;

4、 初步掌握酸乳饮料的制作方法。

二、实习内容

学生自主设计实验,将酸奶中的乳酸菌进行分离纯化并将乳酸菌作为生产菌株进行酸乳饮料的生产整合为综合性实验。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实验教学使学生掌握食品微生物的基本技术方法以及基本的实验技能,同时将微生物三大技术,即无菌操作技术,纯培养技术和计数技术,以及形态学观察和生化鉴定穿插各个环节。每组学生根据已学习的微生物学的基本知识和掌握的基本技能,结合自己的兴趣,设计一个实验方案,教师及全班学生参与讨论方案的完善,学生以组为单位自主实施,教师负责试剂支持和技术指导,最后撰写实习报告。

三、 材料、仪器与设备

1、 材料:

新鲜乳酸饮料(市售)、脱脂奶粉、蔗糖、1.6%溴甲酚绿乙醇溶液(溴甲酚绿、无水乙醇)、酵母膏、琼脂、革兰氏染液(结晶紫染液、卢戈氏碘液、95%乙醇、沙黄)、75%乙醇、香柏油、1mol/L NaOH、1mol/L HCl、碳酸钙等

2、 仪器与设备

高压蒸汽灭菌锅、恒压干热灭菌箱、超净工作台、光学显微镜、培养箱、pH试纸、酸乳瓶、培养皿(φ90或φ120mm)、试管、300ml三角瓶(带玻珠)、移液管、天平、牛角匙、电炉、量筒、 3

漏斗、漏斗架、玻璃棒、棉塞、吸管、线绳、标签、500ml锥形瓶、250ml锥形瓶、250ml烧杯、酒精灯、石棉网、接种针(环)、擦镜纸

四、 实习原理或方案

微生物学课程实习

——乳酸菌的分离及乳酸菌发酵型饮料的生产

1、 原理:

许多种类的微生物(主要是细菌)在厌氧条件下分解己糖产生乳酸的作用称为乳酸发酵。能利用发酵糖产生乳酸的细菌通称为乳酸细菌。乳酸细菌多是兼性厌氧菌,在厌氧条件下经过EMP途径,发酵己糖进行乳酸发酵。常见的乳酸细菌有链球菌属(Steptococcus)、乳酸杆菌属(Lactobacillus)、双歧杆菌属(Bifidobacterium)和明串珠菌属(Leuconostoc)等。酸乳是一种常见的乳酸饮料,它是以牛乳为主要原料,加入一定量的糖类,接入一定量的乳酸细菌,经过发酵后而制成的饮料。

2、 样品的采集

分离市场上出售的原味酸奶

3、 样品中微生物的分离纯化及酸乳饮料的生产 (1) 乳酸菌的分离纯化

1) 配制BCG牛乳培养基,分装三角瓶,包扎,灭菌备用。

2) 样品的处理:按照无菌操作要求,从市售新鲜酸乳中吸取10ml检样,放入装有90ml无菌水的三角瓶内,振摇混匀;用十倍稀释法稀释成

10、

10、

10、

10、10各种稀释度的样品液。

3) 倒平板。直接用接种环蘸取

10、10两个稀释度的试管中原液,在BCG牛乳培养基琼脂平板上划线分离,每稀释度做两个平皿。置40℃培养箱中培养48h。如出现圆形稍扁平的黄色菌落及周围培养基变为黄色者初步定为乳酸菌。

(2) 乳酸菌的鉴别

配制脱脂乳试管培养基,分装试管,包扎,灭菌备用。选取经初步鉴定的乳酸菌典型菌落,用接种环挑取转至脱脂乳试管中,40℃培养箱中培养8~24h。若牛乳出现凝固,无汽泡,呈酸性,涂片镜检细胞为杆状或链球状(两种形状的菌种分别选入),革兰氏染色显阳性,则可将其连续传代4~6次,最终选择出在3~6h能凝固的牛乳管,作菌种待用。 (3) 乳酸菌培养基的制作

-

4-5

-

1-

2-

3-4

-5 4

将脱脂乳和水以1:7~10(W/V)的比例,同时加入5%~6%的蔗糖,充分混合,于80~85℃灭菌10~15min,冷却至35~40℃,作为制作饮料的培养基质。 (4) 接种

将纯种嗜热乳酸链球菌、保加利亚乳酸杆菌及两种等量混合菌液作为发酵菌剂,均以2~5%的接种量分别接入培养基质中即为饮料发酵液。接种后摇匀,分装到已灭菌的酸乳瓶中,每一种菌的发酵液重复分装3~5瓶,将瓶盖拧紧密封。 (5) 发酵

将接种后的酸乳瓶置40~42℃培养箱中培养3~4h时。培养时注意观察,出现凝乳后停止培养。然后转入4~5℃冰箱中冷藏24h以上。经此后熟阶段,达到酸度适中(pH4~4.5),凝块均匀致密,无乳清晰出,无汽泡,获得较好口感和特有风味。 (6) 感官鉴定

将两种单菌及其混合菌液发酵的酸乳进行从色、香、味进行比较,将品评结果记录下来。品尝时若出现异味,表明酸乳污染了杂菌。

4、 实验结果记录

将发酵的酸乳品评结果记录于表中 乳酸菌单菌及混合菌发酵的酸乳品评结果

乳酸菌类 品评项目 结论 凝乳情况 口感 香味 异味 PH值

球菌 杆菌

球菌杆菌混合(1:1)

5、 思考题

(1) 发酵酸乳为什么能引起凝乳?

(2) 假如有杂菌污染,试分析杂菌污染的来源。

五、实习步骤

1、 教师实习前两周写出实习指导书,前一周将实习指导书发给学生;

2、 实习第一天上午8点在教室集合,教师重申实习目的、内容和要求,强调实习纪律和安全,说明实习考核和成绩评定办法;

3、 学生查找资料、制定方案,经教师审阅后,准备仪器和材料;

4、 学生进行实验;

5、 学生分析相关项目,完成实习报告;实习结束后一周内提交实习笔记及报告;

6、 教师批阅实习报告,写出实习总结。

六、实习笔记和实习报告要求

1、 根据实验要求,在实验时间内到实验室进行实验时,一边测量,一边记录实验数据。笔记要求及时、详细、真实;报告要求准确、美观。

2、 在实验中,如果发生实验测量数据与事先的计算数值不符,甚至相差过大,此时应该找出原因,不能不了了之。

3、 在报告的后面要完成指导书上要求解答的思考题。

4、 实习报告要求:

(1) 封面格式采用学校规定封面格式书写;

(2) 实验报告按照下面六个内容进行书写:实习时间、地点和实习单位;实习过程概述;主要实习岗位和实习内容;实习收获和重要心得体会;存在不足和建议;其他;

(3) 实习内容必须包括主要材料、仪器与设备、原理或方案;重点在于检测方法、结果与分析、结论。

七、实习成绩评定办法

本门实习考核成绩分别从出勤卫生(10%)、实验过程操作(包括实验方案制定、实验动手能力,30%)、实习笔记(20%)及实习报告(40%)四个方面进行考核。

八、实习纪律要求及安全注意事项

1、 实习中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服从领导,尊重指导教师,认真学习,勤于思考;

2、 每个实习小组选出组长一人,负责领发、清点实验材料、仪器及药品,登记班组人员考勤、填写实习记录表;

3、 实验仪器不得遗失、损坏,实习完毕如数归还。如有遗失,照价赔偿并写出检讨,以告诫他人爱护公物;

4、 现场清洁卫生:每天下课前应清理现场,检查仪器和材料;

5、 不准在工作现场喧哗,有事及时找教师解决。服从教师领导,遵守劳动纪律,如有违纪者,指导教师有权终止其实习行动,直到其认识并改正错误;

6、 实习期间不准请假,特殊情况必须经班主任同意并报告指导教师。

第二篇:《微生物学实验》试题

1、在进行高压蒸汽灭菌时,是否只要灭菌锅压力表到达所需的值时锅内就能获得所需的灭菌温度?为什么?

2、在手提式高压灭菌锅的盖上有哪些部件?它们各起什么作用?

3、高压蒸汽灭菌锅的操作有哪几个步骤?每一步骤应注意哪些问题?

4、在微生物学实验中,常用于配制固体培养基的凝固剂是什么?它有哪些特性?如何使用?

5、环境样品梯度稀释、涂布平板法分离微生物时,如何选择不同稀释梯度样品的涂布顺序?为什么?

6、在革兰氏染色实验中,为什么会出现假阳性和假阴性?如何避免?

7、在革兰氏染色实验中,不经复染这一步,能否区别革兰氏阳性细菌和革兰氏阴性细菌?为什么?

8、为何用计数板可以计得样品中的总菌值?如何计算样品中的菌体浓度?

9、血球计数板计数时,计数室内如有气泡会对结果产生怎样的影响?如何避免产生气泡?

10、 试分析血球计数板计数法的误差来源,并提出减少误差的方法和措施。

要求把题目和答案写在实验报告纸上,统一收齐后和第一次实验报告一起送到我办公室-生科楼104。

第三篇:微生物学实验教案

实验一 显微镜的构造和使用方法

一、实验目的及要求

1. 了解显微镜的构造和性能 2. 掌握显微镜的正确使用和维护方法

二、原 理

微生物最显著的特点是个体微小,必须借助显微镜才能观察它们的个体形态和细胞构造,熟悉显微镜和掌握其操作技术是研究微生物不可缺少的手段。本实验主要介绍目前微生物学研究中最常用的普通光学显微镜的结构和使用方法,目的在于使同学们通过本实验,对光学显微镜有比较全面的了解,并重点掌握明视野普通光学显微镜中油镜的使用。

三、显微镜的构造和性能

1. 构造(1)机械系统:镜座、镜臂、镜筒、转换器、载物台、

推进器、调节螺旋。

(2)光学系统:目镜、物镜、聚光器、反光镜、滤光片。

2. 性能(1)分辨力和数值孔径

分辨力用D表示,D=0.5×(λ/N.A)

N.A=n×Sin(α/2)

N.A为数值孔径;λ为入射光波长;n为介质折射率。α为镜口角。

(2)放大倍数

放大倍数 = 物镜的放大倍数×目镜的放大倍数

四、实验器材

显微镜、标本、擦镜纸、香柏油、二甲苯

五、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1、对光:光强时用平面镜,光弱时用凹面镜,视野明亮即可。

2、镜检:低倍镜——定位;高倍镜——观察;油镜——观察

3、镜检完毕后的工作:擦拭镜头(标本)等,还原显微镜,登记,洗手,离开。

4、总流程:安装—调光源—调目镜—调聚光器—镜检—擦镜头——复原—登记。

六、作业(可选)

1、哪些方法可以提高显微镜的分辨率?

2、

2、为什么有时候在低倍镜下可看到的目标,换用高倍镜则无法看到?

实验二 细菌、放线菌的形态观察

一、实验目的及要求

1. 掌握细菌的制片和染色技术 2. 掌握放线菌形态观察方法 3. 熟练油镜的使用方法

二、细菌染色的基本原理 1. 革兰氏染色

G+与G-细胞壁结构不同,当用结晶紫初染后,像简单染色法一样,所有细菌都被染成兰紫色,碘作为媒染剂,它能与结晶紫结合成结晶紫-碘的复合物,从而增强了染料与细菌的结合力。当用乙醇进行脱色时,G+细胞壁主要由肽聚糖形成的网状结构组成,壁厚,类脂含量低,乙醇脱色使肽聚糖的网状结构孔径缩小,透性降低,从而使结晶紫-碘的复合物不易被洗脱而保留在胞内,经脱色处理时,初染剂保留而呈现紫色。G-菌肽聚糖层薄,交联松散,乙醇脱色不能使其结构收缩,其脂含量高, 乙醇将脂溶解,缝隙加大,结晶紫-碘复合物溶出细胞壁,沙黄复染后呈红色。 2. 简单染色

细菌细胞小而透明,在普通光学显微镜下不易识别,必须对它们进行染色。细菌常用碱性染料来进行简单染色,这是因为在中性,碱性或弱酸性溶液中,细菌细胞通常带负电荷,而碱性染料在电离时,其分子的染色部分带正电荷,很容易使细菌结合使菌体着色,经染色

后的细菌细胞与背景形成鲜明的对比,在显微镜下更易于识别。

三、实验材料

1、菌种

金黄色葡萄球菌、巨大芽孢杆菌、大肠杆菌、灰色链霉菌

2、器材

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接种针、香柏油、碱性染料等。

四、方法和步骤 1. 细菌简单染色

取菌(要求无菌操作)——涂片——干燥——固定——染色(1min)——水洗——干燥——镜检(形状、大小、排列方式) 2. 放线菌菌落形态观察

(1)表面形状

大小、颜色、边缘、紧密程度等。 (2)区别营养菌丝、气生菌丝、孢子丝 3. 气生菌丝、孢子丝的活体观察

将培养皿盖打开,选择菌丝和孢子丝生长较薄的部位,直接用低倍镜和高倍镜观察。

4.气生菌丝、孢子丝的印片观察

载玻片——滴1滴美兰染液——盖玻片印片——印片面向下置于美兰中——吸去多余染液——镜检(用油镜观察)——维护还原显微镜。

五、作业

1、绘出所观察的几种细菌和放线菌的形态并注明名称和放大倍数。

2、放线菌菌落和细菌菌落有何不同之处?

3、放细菌的菌体为何不易挑取?

实验三 酵母菌和接合菌的形态观察

一、实验目的及要求

1、掌握酵母菌和接合菌菌落及个体主要形态特征。

2、掌握观察酵母菌和接合菌个体形态的制片方法。

二、实验材料

1、菌种

啤酒酵母,黑根霉,高大毛霉

2、器材

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接种钩,酒精灯,无菌水,乳酸苯酚,吸水纸等。

三、实验方法 1. 酵母菌菌落的观察

菌落颜色、光泽、质地、表面特征等。 2. 酵母菌细胞形态观察(水浸片法)

无菌水滴加于载玻片上——取菌——涂片——盖上盖玻片——镜检(10倍定位,40倍观察芽殖)。

注:亮的区域为液泡,看不到细胞核,核须染色才可见到。 3. 接合菌活体观察 (1)肉眼观察

(2)显微镜观察

打开培养皿盖,将盖倒置,在低倍镜下观察,注意假根和匍匐丝的结构,孢囊结构和孢囊孢子。 4. 接合菌制片观察:

载玻片——1滴乳酸苯酚——顺一个方向钩取少量菌丝——盖玻片剥离飘落于乳酸苯酚——加盖玻片——镜检 注意:乳酸酚不必加热,孢囊在制片时已大多被破坏。

区别孢囊与气泡在显微镜下的差别:气泡会吸附大量孢子,且中央亮,两边暗,而孢囊中间厚,整个区域都暗。

四、作业

1、画出供试菌典型结构(不是在一个视野可全部看到),并注明放大倍数和名称。

2、比较酵母菌、放线菌和细菌的菌落特征。

实验四 青霉和曲霉的形态观察

一、实验目的

1、掌握曲霉、青霉菌落和个体形态特征。

2、掌握观察曲霉、青霉的主要形态特征的制片方法。

二、实验材料

1、实验菌种

灰绿曲霉,黑曲霉,黄曲霉、青霉等。

2、器材

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接种环,酒精灯,乳酸苯酚,吸水纸等。

三、实验方法 1. 菌落的活体观察

取培养皿用肉眼观察菌落的大小形态,正反面颜色、质地、饰纹边缘、颗粒物(闭囊壳、菌核等)。 2. 制片观察:

(1) 制片:取干净载玻片——加1滴乳酸苯酚——在菌落中心与边缘之间钩出少量菌(带培养基)置于乳酸苯酚——加盖玻片煮微沸——镜检. (2) 观察:将制片放在显微镜下,用低倍镜观察菌丝的粗细、颜色、分生孢子头形态;曲霉顶囊大小、形态、可育面积、分生孢子梗粗细、

颜色、表面特征,有无横隔,小梗着生情况、大小、层数,分生孢子形态,大小,表面特征。

四、作业

1、出供试菌的形态并注明各部分的名称。

2、比较青霉和曲霉属霉菌的个体形态特点。

实验五 培养基的制备和常用器皿准备

一、实验目的

1. 学会培养基的制备和常用器皿的准备方法 2. 学会高压蒸汽灭菌及干热灭菌方法

二、原理

培养基是供微生物生长、繁殖、代谢的混合养料。由于微生物具有不同的营养类型,对营养物质的要求也各不相同。加之实验和研究目的不同,所以培养基的种类很多,使用的原料也各有差异。但从营养角度分析,培养基中一般含有微生物所需的C源、N源、无机盐、生长因子以及水等。另外,培养基中一般含有适宜的pH值,一定的氧化还原电位及合适的渗透压。

任何一种培养基制成后应及时的灭菌,以备培养菌使用,一般培养基灭菌采用高压蒸汽灭菌。

三、实验器材

1、试剂:马铃薯、葡萄糖、琼脂,营养琼脂、淀粉等。

2、器皿:移液管(1ml)、培养皿、试管、三角瓶、搪瓷缸、量筒等。

3、仪器:高压蒸汽灭菌锅、干热灭菌箱。

4、其他:牛皮纸、纱布、棉花、棉线绳。

四、实验方法与步骤

1. PDA培养基的制备

马铃薯削皮——切块——称量——加水煮沸——过滤——往滤液中加葡萄糖、琼脂粉等——煮沸——分装——加棉塞——包扎——灭菌(湿热)。

2、营养琼脂培养基的配制

称量45克营养琼脂,加水至1000毫升,煮沸后分装,加棉塞灭菌。

3. 灭菌水的制备(稀释用)

取9ml蒸馏水于试管中,塞棉塞,包扎后灭菌。 取225ml蒸馏水于500ml具塞三角瓶中,包扎后灭菌。 4. 常用器皿准备:

a. 移液管的包装 b. 培养皿的包装

五、作业

1. 高压蒸汽灭菌和干热灭菌各适用于哪些物品? 2. 两种灭菌技术应注意哪些关键操作? 3. 培养皿等干热灭菌前包扎的目的?

实验六 微生物的分离培养和接种方法

一、实验目的

1、掌握稀释分离和平板划线获得微生物纯种的方法

2、学会微生物接种技术

二、原理

从混杂微生物群体中获得只含某一种或某一株微生物的过程称为微生物的分离纯化。平板分离法普遍适用于微生物的分离与纯化,其基本原理是选择适合于待分离微生物的生长条件,如营养成分、酸碱度、温度和氧等要求,或加入某种抑制剂造成只利于该微生物生长,而抑制其它微生物生长的环境,从而淘汰一些不需要的微生物。

三、实验器材

1、材料:土壤、粮食或者食品。

2、培养基:PDA培养基、营养琼脂培养基。

3、器皿:三角瓶、移液管、试管、培养皿、玻璃刮铲、酒精灯、接种环等。

4、仪器:电炉、恒温培养箱。

四、实验方法

1、微生物的纯种分离

(1)稀释涂布分离法:制平板—制菌悬液—涂布—培养—获得纯种微生物。

(2)平板划线法:制平板—制菌悬液—划线—培养—获得纯种微生物。

2、微生物的接种 (1) 斜面接种

五步曲:a.接种环灭菌 b.拔棉塞及试管口灭菌 c.接种 d.塞棉塞 e.接种环灭菌

(2) 培养皿接种:(霉菌形态观察及鉴定用) 倒平板—接种(单/三点接)—接种环灭菌

五、作业题

1、为什么用稀释法和平板划线法能获得微生物纯种?

2、霉菌平板接种为什么要使平板倒置?

3、要求根据实验结果写一篇论文,字数在2000字左右。

第四篇:《医学免疫学与微生物学》实验报告 实验一

[实验名称]:沉淀反应

[实验目的]:通过单向琼脂扩散测定待测血清Ig含量

[实验材料]:1%离子琼脂、白喉类毒素、白喉抗毒素、载玻片、毛细吸管

打孔器

[试验步骤]:(1)将溶解后的离子琼脂冷却到450C,加入适当浓度的抗原混合

均匀,吸取3-4毫升加在载玻片上,使其均匀布满载玻片而又

不流失。

(2)琼脂凝固后制成凝胶板,然后隔适当距离打孔。

(3)在孔内滴加待测可溶性抗体。

(4)将凝胶平板放入带盖瓷盘中,下面垫一湿纱布以保持湿度,置于

370C恒温箱中24小时,观察沉淀环。

[实验结果]:(沉淀环直径)

测量沉淀环直径:。

[实验分析]单向琼脂扩散是一种定量试验,主要用来测定标本中各种免疫球蛋

白或补体成分的含量。

在孔中加入待测抗体使其向四周扩散,经一定时间后抗体与琼脂中

抗原相遇,在比例适宜处生成白色沉淀环。

沉淀环直径与抗体浓度成正比。根据测试样品沉淀环直径的大小,

可从已知的标准曲线中查出样品中抗体的含量。

第1页共6页

实验二

[实验名称]:间接凝集抑制试验(妊娠试验)

[实验目的]:测定待检尿液中是否含HCG(绒毛膜促性腺激素)以诊断妊娠

[实验材料]:孕妇尿液、非孕妇尿液、HCG致敏乳胶抗原、抗HCG血清、载玻

片等

[试验步骤]:

(1)取一片载玻片,标记出左右。

(2)在载玻片左侧加一滴待检尿液,右侧加一滴非孕妇尿液。

(3)在两侧尿液中分别加一滴抗HCG血清,摇动混匀2-3分钟。

(4)在两侧液滴中分别再加一滴HCG致敏乳胶抗原,摇动混匀2-3分钟。 (5)观察判定结果。

[实验结果]: (凝集和非凝集的描述)

左侧(待检尿液侧)呈现均匀的乳状液状态,无凝集颗粒。间接凝集抑制阳性。右测(非孕妇尿液侧)出现明显的凝集颗粒。间接凝集抑制阴性。

[实验分析]: (结合实验原理)

孕妇尿液中的HCG含量显著增高。尿液中的HCG与加入的抗HCG结合,抗HCG被消耗,使得加入的HCG乳胶抗原不能再与抗HCG结合,不出现乳胶抗原间接凝集反应(凝集被抑制),所以液滴呈现均匀乳状液,为乳胶间接凝集抑制阳性反应。

非孕妇尿液中HCG含量极少,不足以抑制抗HCG与HCG乳胶抗原发生间接凝集反应,所以出现乳胶颗粒的凝集,为乳胶间接凝集抑制阴性反应。

实验三

[实验名称]: 细菌形态、特殊结构观察及显微镜油镜头使用

[实验目的]: 认识细菌的基本形态和特殊结构,学会使用显微镜油镜头

[实验材料]: 显微镜、香柏油、二甲苯、镜头纸、球菌标本片、杆菌标本片、弧菌

标本片、荚膜标本片、芽孢标本片、鞭毛标本片

[试验步骤]:

(一)显微镜油镜头的使用

1、用油镜观察时光线宜强,可将聚光器升高,开大光圈。

2、在标本片上滴加一滴香柏油。

3、眼睛从镜筒侧面观察,同时缓慢将镜筒调至镜头浸入香柏油中(勿接触标本片)。 4、眼睛移至目镜。先用粗调焦螺旋缓慢将油镜调离标本玻片直至观察到模糊物象,

再用细调焦螺旋调至物象清晰。观察。

5、观察完毕后把油镜头擦拭干净,显微镜复位收好。

(二)细菌基本形态的观察

(三)细菌特殊结构的观察(示教)

[实验结果]:(绘图)根据观察结果绘制细菌基本形态、特殊结构图(不少于两幅) [实验分析]: (结合结构的功能)

1、细菌的基本形态有球形、球杆形、杆形、弧形、螺旋形五种形态。

2、某些细菌在生长繁殖时,可分泌一些粘液性物质包绕在细胞壁外围,称为荚膜,

用特殊染色法可将荚膜染成与菌体不同的颜色。荚膜具有抗原性,可以鉴别细菌或细菌分型;细菌的荚膜与其致病性有关。

3、某些细菌由细胞质伸出的细长弯曲的蛋白质丝状物,称为鞭毛。鞭毛是细菌的

运动器官,鞭毛具有较强的抗原性,有些细菌的鞭毛与其致病性有关。

4、某些G-的菌体上有比鞭毛细、短而直、数量多的丝状物,称为菌毛,主要成分

是蛋白质。菌毛分普通菌毛(与细菌致病力有关)和性菌毛(传递遗传物质、使

受体菌获得某些相应性状)

5、某些G+在体内外营养物质缺乏的环境下,细胞浆发生脱水浓缩,在菌体内形成

一个折光性强、通透性低的圆形或椭圆形小体,称为芽孢。用特殊染色法可将芽孢染成与菌体不同的颜色。芽孢的大小、形态和位置随菌种不同而有差异,有助于细菌的鉴别;芽孢对热、干燥、化学消毒剂和辐射都有较强的抵抗力。

实验四

[实验名称]: 细菌人工培养性状观察及革兰氏染色法

[实验目的]: 观察细菌菌落形态、溶血现象、色素;细菌标本的涂片和革兰氏染色

法检查

[实验材料]: 细菌人工培养性状观察示教片、大肠杆菌菌落、葡萄球菌菌落、载玻

片、生理盐水、接种环、酒精灯、结晶紫染液、卢戈氏碘液、95%酒

精、复红染液、显微镜等

[试验步骤]:

(一)细菌菌落形态、溶血现象、色素等观察(示教)

(二)细菌标本的涂片

1、取两张洁净的载玻片,分别滴加一滴生理盐水。

2、以无菌操作法,用接种环分别挑取少许大肠杆菌菌落和葡萄球菌菌落,分别涂

于两张载玻片的生理盐水中研成均匀混浊的菌膜(不可过厚)后自然干燥。 3、将干燥后的标本片在酒精灯的火焰上方快速通过三次,予以固定。

(三)染色将制好的标本片按下列步骤进行染色

1、在两片标本片上分别滴加结晶紫染液初染1分钟,水洗。

2、滴加卢戈氏碘液媒染1分钟,水洗。

3、滴加95%酒精,摇动载片0.5-1分钟脱色至恰无紫色退下,水洗。 4、滴加稀释复红染液,复染0.5-1分钟,水洗,干燥。

5、镜检。葡萄球菌(G+球菌)染成紫色,大肠杆菌(G-菌)染成红色。

[实验结果]: (描述不同细菌菌落的区别,绘图表示革兰氏染色的镜下结果) 1、液体培养基中:葡萄球菌呈均匀混浊生长,链球菌呈沉淀生长,枯草杆菌形成菌

膜;在普通琼脂平板上:金黄色葡萄球菌产生脂溶性金黄色色素使菌落呈现金黄色但培养基颜色不变,绿脓杆菌产生水溶性色素使培养基呈现绿色;在血琼脂平

板上:金黄色葡萄球菌菌落周围形成透明的溶血环,甲型溶血性链球菌菌落周围形成狭窄的草绿色溶血环,乙型溶血性链球菌菌落周围形成宽而透明的溶血环。 2、绘图表示大肠杆菌、葡萄球菌经革兰氏染色后的镜检结果

[实验分析]: (结合细菌细胞壁构造分析革兰氏染色法结果及意义)

结果:

G+菌的细胞壁由肽聚糖(三维空间结构)和磷壁酸组成,在酒精作用下通透性降低,而且G+菌的等电点较低,带负电荷多,结合碱性染料多,因此结晶紫与碘的复合物不易被酒精脱除被染成紫色。

G-菌的细胞壁由肽聚糖(疏松薄弱的二维结构)、脂蛋白、外膜、脂多糖等成分组成,在酒精作用下通透性增高,而且G-菌的等电点较高,结合碱性染料较少,因此初染的结晶紫被酒精脱色而被复红复染成红色。

意义:

1、鉴定细菌2、指导临床选择药物3、研究和了解细菌的致病性

第五篇:微生物学实验内容提要

内容提要:

本实验教程共选择编写了27个微生物实验,内容可区分为3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微生物形态特征的观察,包括细菌的各种染色实验和培养特征的观察,放线菌、酵母和霉菌个体形态和培养特征的观察等。第二部分是微生物的生理实验,包括环境、化学因子等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微生物对大分子物质的利用、糖发酵实验等。第三部分是应用实验,包括土壤微生物的分离与活菌计数、微生物菌种的保藏固氮菌和等。本教材可作为生物技术、生物科学、农学、植保、园艺、环境、草业科学、林学等专业的教学用书。

上一篇:市卫生防疫站年终总结下一篇:市委干部调研工作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