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屏障功能研究进展

2023-01-28

第一篇:皮肤屏障功能研究进展

第十九课 皮肤的功能与保健

教学目标:

1、认识皮肤的功能与保健。

2、知道皮肤的功能与保健。

3、掌握皮肤病的基本结构,保护好皮肤。 教学重点:让学生知道皮肤病的基本结构 教学难点:知道皮肤的功能与保健。 教学过程:

一、情境园

1、师:我们时刻和自己的皮肤打交道,有时感觉细腻,有时感觉粗糙……这些都是皮肤反映着身体内部的问题,你了解吗? 学生:观察,交流,并全班汇报。

2、你对皮肤了解多少?

二、智慧屋 (1)了解皮肤的基本结构(2)了解皮肤的生理功能。

三、训练场

1、体验皮肤的温度觉

2、锦囊小卷

3、我的收获

4、总结交流:如何保护好自己的皮肤?

第二篇:汉语功能语法研究

说文解字注

古文字学导论

不对称与标记论

古代汉语语法变换研究

古汉语语法及其发展

汉语认知功能语法

系统功能语法导论

汉语语法化的动因和机制

汉语语法化的历程

上古语法语法

汉语功能语法研究-张伯江方梅

汉语语义语法范畴问题-马庆株

语言与文化的现代思考--申小龙

语言论[美]布龙菲

语法的认知语义基础--石毓智

现代汉语语法分析--范开泰张亚军

现代汉语语法理论研究

现代汉语语法探索

现代汉语语法问题研究

现代汉语配价语法研究(第二辑)

现代汉语配价语法研究-文集

三个平面的语法观-范晓

确定筹委会委员名单(等待确定)

会议议程(基本不变)

会议须知(基本不变)

开幕词(其他组员)

第二届研究生会筹备工作报告(自己写 大头) 第一届研究生会工作报告(其他组员)

选举办法(基本不变)

监计票人名单(我们去找不是候选人的计票) 监计票人工作职能(不变)

(一定程度上改写)倡议书

闭幕词(其他组员)

候选人简介(其他组员)

代表名单(等待确定)

就这些 最麻烦的就是阿哥筹备报告了 其他都好做 李璐琳15874100349

第三篇:高度近视眼视功能研究进展

高度近视眼又称病理性、进行性、变性近视眼等。既往报告其发病 率约为2%,现有逐年增加趋势。在日本发病率为2.16%,高居视觉 障碍的首位,美国则为3.2%(-5.01~-10.00D),0.2%在-10.00D以 上。我国近视总数已超过3亿,病理性的约为1%。因其眼底可有脉 络膜、色素上皮萎缩,黄斑区漆裂纹样病变、Fuchs斑、出血、新 生血管,可并发白内障、青光眼、视网膜脱离等,使视功能明显受 损,因此早在1949年Duke-Elder就明确提出需将高度近视区别于单

纯近视来研究,其诊断应主要依靠眼底镜而非检影镜。近年随光电 诊断技术的迅速发展,从视功能角度阐明其病变规律及发生发展机 制成为一个新的探讨热点,现概述如下。

1、 视力

高度近视眼远视力降低,近视力可正常,在一定范围内,视力降低 程度与屈光度、眼轴有关,屈光度越高,视力越差,且明显受眼底 病变影响。有研究发现在矫正力≥1.0的近视眼中,轻度近视眼占 99.7%,中度近视眼占98.9%,>-6D的近视眼占57.6%,而近视为- 12.25~-20.00D者,矫正视力均<1.0,其中<0.5者占62.96%。表明 高度近视黄斑中心凹有不同程度的敏感度降低。关征实认为矫正视

力主要取决于眼底病变的类型与程度,弥漫性病变矫正视力多<0.7 ,晚期可降至0.5左右,斑块状病变则因黄斑区脉络膜变性、视细 胞层受损,视力矫正多不及0.5,且与视网膜成像情况、中心暗点 及并发症有关。

2、视野

高度近视眼视野生理盲点可见扩大,周边视野早期也可异常,但临 床上常被忽略。既往发现眼轴超过30mm者,视野异常主要表现为周

边缩小,早期多见于颞侧,亦可见局部缩小,环形、中心或旁中心 暗点,个别甚可呈管状。Huang发现豹纹状眼底的视野即有改变, 屈光度、眼轴长与视野丧失明显正相关;年龄、性别则与视野无明 显相关;随访观察,视野进行性受损,尤其在颞上象限及11º~20º环

形区域,其最早期的病变可能开始于近视盘的颞下方。有学者分析 静态中心视野,发现生理盲点扩大与眼底视神经斜入、近视弧、牵 引弧及视盘周围脉络膜、视网膜萎缩等病变相吻合;64%有中心及 旁中心暗点,说明黄斑病变对视功能影响较大;另有发现中心视野 损害与患者屈光度、年龄及眼底病变有关,形态、程度各异,与眼 底病变形态不完全对应,提示高度近视眼有神经纤维束型的视野损 害。值得注意的是,这些研究均发现其视野改变早于眼底镜下改变

3、光敏感度及暗适应

高度近视眼光敏感度下降,与眼轴、屈光度有关,能较敏感地反映 黄斑功能。Martin发现在中心30º范围内,平均分辨阈值有增加, 与近视程度显著相关。Rudnicka等发现仅有近视弧及豹纹状眼底改 变的近视者,随屈光度、眼轴、近视弧面积的增加,光敏感性降低 越明显,多见于眼轴>26mm、屈光度>5D者。另有研究≥6.0D者黄斑

部光敏感度明显降低,矫正视力正常时即出现,尤以>-15.0D眼光 觉障碍严重,与眼轴长度明显负相关。说明光敏感度较矫正视力敏 感,其降低多由于眼轴延长使巩膜伸展扩张导致眼内循环障碍所致 ,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眼轴长度。大多学者认为近视眼有暗适应障 碍,姚克发现-8.25D以上或眼轴26mm以上暗适应敏感度均降低,a 曲敏感度降低,认为:(1)-8.25D近视眼的杆体和锥体暗适应功 能均明显下降,屈光度越高,功能越差;(2)眼轴<26mm的近视眼 杆体暗适应功能不受影响,>26mm则功能下降,眼轴越长,功能愈 差;(3)近视眼眼底变化越明显,杆体暗适应敏感度越低。

$$$

4、色觉

早先有报告约70%近视眼有黄-蓝色觉异常,黄斑及其周围脉络膜、 视网膜有病变时,红色觉亦可异常,这种色觉障碍均为后天性。异 常程度与屈光度呈正相关,明显受眼底后极部病变的影响,也可能 与晶状体改变有关。Mantyjarvi等对无退行性眼底改变的高度近视 患者同时用Nagel色觉镜、假同色图(色盲图)、FM-100色彩试验 及712-色觉镜检查发现,仅在FM-100试验中发现蓝色觉错误分较高

,认为系由于眼轴延长、眼球后极部伸展导致视网膜光感受器的细 微损害所致。Kawabata等用蓝-黄色对比视野检测发现随屈光度的 增加,光敏感性显著降低,能更灵敏地发现近视眼的早期视功能改 变。

5、对比敏感度

对比敏感度(contrast sensitivity function,CSF)是一种形觉 检查法,反映视觉系统对外界物体空间频率的分辨能力,其高频区 敏感度代表黄斑区功能,低频区敏感度代表周边视网膜功能。 Collins等对矫正视力正常者(>-7.0D)检测发现,CSF下降,尤其 高频段,即黄斑受损,有空间频率分辨力的丧失。黄小瑛等发现非 黄斑病变组CSF的高频段下降,而黄斑病变组全频段明显下降,受

损规律由高向中、低频扩展,矫正视力在1.0时已出现高频端异常 ,认为高度近视首先影响黄斑部,随发展逐步到达周边部。Risse 等发现屈光度≥8D,眼轴≥26mm,视力≥0.1的近视有全频范围下 降,高频端显著,随近视程度、眼轴长增加而愈明显,但非正相关 ,眼镜对光线的折射对结果有一定影响。高度近视眼的CSF曲线较 正常人的CSF曲线低,降低的程度与屈光度的增加、矫正视力的下 降直接相关,表明与光学系统及视网膜神经系统有关。

6、视觉电生理

视觉电生理是一种客观的检查方法,可反映视功能状况,推测发病 机制。早先以视网膜电流图(ERG)研究为主,有记载Karpe最先报

道近视眼b波下降,后来的研究证实了这一点,但对于a波则有争议 。目前逐渐扩展到眼电图(EOG),视诱发电位(VEP),局部、多 焦视网膜电流图及联合应用研究。

Blach等发现高度近视眼ERG-b波降低,a波可深大、下降,甚至消 失,a、b波呈正相关。EOG比值与ERG-a、b波无直接相关,随眼底

变性程度加深,比值进一步下降,与屈光度无关;暗适应异常者, EOG比值也下降,说明脉络膜及其血循环、色素上皮、光感受器早

期都可发生病理性改变,不同患者病变部位、层次不同。有研究联 合ERG、EOG,发现眼底尚未出现变化时,检测即有异常,二者各项

指标间无明显相关,说明高度近视眼功能损害早于眼底的改变,表 现为多层次、多部位性。Tokoro等则发现EOG比值、ERG-b波振幅与

眼轴长度呈负相关,小波幅ERG-b波于眼底改变早期出现,推测早 期病变可能在视网膜色素上皮和视细胞层。

Ishikawa等研究黄斑局部ERG,豹纹状眼底者(矫正视力在0.8或以

上),a、b波振幅降低,潜伏期正常;后极部葡萄肿者,则不仅a 、b波、OPS振幅下降,且潜伏期均延长,推测早期病理改变为视锥

细胞数量减少。

Kawabata等分析多焦ERG,随屈光度啬,振幅降低,峰时延长,提 示近视眼最先是视锥功能的丧失,眼底没有明显改变时即可出现; 中、高度近视眼,短波敏感性视锥细胞反应的改变先于眼底镜下所 见,与屈光度及眼轴长明显负相关,仅有豹纹状眼底改变时,明适 应ERG-b波及b/a波比值明显下降,说明随屈光度的增加,视网膜内

层的改变较光感受器更明显,b波下降部分是由于眼轴增长影响电 位传导,但最主要是视锥细胞功能的丧失。

高度近视眼VEP振幅有所下降,潜伏期延长,尚缺乏系统的研究。

7、小结

高度近视眼因其特殊眼底病变及对视功能的严重危害而日益引起广 泛关注,随着先进技术的引进,从视功能角度阐明其眼底病变的规 律,探索发病机制成为可能,心理物理学与客观性检查从不同角度 显示了优越性,但其眼底病变复杂,凭

一、二项检查尚不足以说明 病变特点,需多项应用,并结合形态学方面的检测如视网膜荧光造 影、脉络膜吲哚靛氰绿造影、B超等综合分析,以期为临床诊断、 早期治疗、评估预后提供切实依据。

第四篇:红枣营养成分与保健功能的研究进展

(海南医学院)

作者:陈xx 指导老师:闫xx

摘要:红枣属于药食同源食物,不仅具有丰富的营养成分,而且还含有极强的医疗保健功能。本文就红枣所含的的营养成分及其主要的医疗保健功效进行分析探讨。

关键词:红枣;营养成分;保健功能。

红枣,又名大枣、是鼠李科枣属植物枣树的果实[1]。据史料记载,红枣是原产我国的传统名优特产树种。经考古学家从新郑斐李岗文化遗址中发现枣核化石,证明枣在中国已有8000多年历史,自古以来就被列为“五果”(桃、李、梅、杏、枣)之一。红枣属于药食同源食物,大枣中含有丰富的糖类、脂类、蛋白质、有机酸、维生素C 、维生素B1 、维生素B2 、维生素E 、维生素A 、维生素PP及生物碱、黄酮类物质,还含有钙、铁、硒、锰等36 种微量元素和十几种氨基酸 [2]。在护肤美容、抗癌、防治心血管疾病等方面有着特殊的作用。作为药用,早在《本经》、《名医别录》、《本草纲目》、《齐民药术》、《百华子本草》等书中就有记载,红枣味甘性温,入心、脾、胃,久食有补气养血、安神、益脾胃、通九窍、和百药、润肤养颜、强志延年、养生保健等功效[3]。 1红枣的营养成分 1.1 一般营养成分

红枣的营养成分丰富而全面,深受人们的喜爱,据研究分析,红枣(干枣) 含水量25~30g/100g、糖50.3~86.9g/100g (以还原糖

为主)、蛋白质2.92~4.0g/100g、脂肪0.2~0.96g/100g、粗纤维1.6 ~3.1mg/100g、钾0.61~1.05g/100g、磷 55mg/100、钙 1mg/100、铁 1.6mg/100g、胡萝卜素0.4 mg/100 g、核黄素0.15 mg/100 g、尼克酸1.2 mg/100 g、无机酸1.4mg/100 g、硫胺素0.66 mg/100 g、维生素B1 10.05mg/100 g、维生素B2 20.15 mg/100 g。红枣鲜果中维生素C 含量尤其突出,100 g 鲜枣中维生素C 高达500mg~800 mg,是苹果、桃子的70~80 倍,比柑橘高7~10 倍,维生素PP也高达330 mg/100 g 以上[4-6]。在国外的一项临床研究显示:连续吃红枣的病人,健康恢复比单纯吃维生素药剂快3倍以上。因此,大红就有了“天然维生素丸”的美誉。此外,枣果中还含有人体必需的18种氨基酸,其中包括人体8种必需氨基酸[7],丙氨酸、苏氨酸、色氨酸、蛋氨酸、赖氨酸、缬氨酸, 以及儿童体内必需又不能合成的组氨酸。 1.2 特殊营养价值 1.2.1 黄酮类化合物

红枣中含量较高的黄酮类物质是芦丁,据测定,红枣中芦丁含量高达3385 mg/100 g。在食品工业中常用作抗氧化剂和食用黄色素,在医药上芦丁能降低血管的脆性,及改善血管的通透性、降低血脂和胆固醇,用于防治老年高血压、脑溢血,及败血症、冠心病、血小板减少症等疾病的辅助治疗[8]。此外,黄酮类化合物的成分还具有止咳、祛痰、平喘、抗菌、抗病毒活性、抗衰老、抗癌、护肝、增强免疫力等作用,具有极大的开发利用价值。 1.2.2 环磷酸腺苷

环磷酸腺苷是细胞内参与调节物质代谢和生物学功能的在机体中广泛存在的一种重要活性物质,被称为生命信息传递的“第二信使”,在体内具有增强免疫、改善肝功能、促进心肌细胞的存活,增强心肌细胞的抗损伤、抗缺氧缺血、改善心功能、扩张外周血管的作用。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心功能不全、冠心病、心肌梗塞等。据报道,红枣成熟果肉中环磷酸腺苷含量高达300 nmol/g~500 nmol/g,是已测植物中含量最高的。 1.2.3 三萜类物质

国外学者分析出红枣中的一组三萜类化合物抗癌有效成分,有抑制癌细胞增殖的作用,也能防止癌细胞转移、扩散,具有较广泛的药理活性,是红枣中的特殊营养物质[9],具有良好的抗肿瘤、保肝护肝等作用。 1.2.4 多糖

红枣多糖是多种水溶性多糖的中性多糖(JDP- N)和酸性多糖(JDP- A)两种。红枣多糖是红枣中重要的天然活性成分,具有多种生理活性,可作为免疫促进剂。能控制细胞的分裂和分化,调节细胞的生长与衰老,研究表明红枣多糖具有明显的止咳、祛痰、止血、增强免疫等功效,还具有抗衰老、抗癌、抗艾滋病等生理活性功能。 2 医疗保健功能 2.1 补气养血

中国草药书籍《本经》中记载到,红枣有补中益气,养血安神,缓和药性的功能。红枣营养成分丰富,现代药理研究现,红枣能使血

中含氧量增强、滋养全身细胞,是一种药效缓和的强壮剂。对贫血、腹泻、躁郁症、倦怠无力、哭泣不安、心神不宁、心悸失眠者有很好的补益作用。 2.2滋补壮阳

红枣不仅是一种水果,而且是很好的滋补食物,更重要的是它还有壮阳的作用。红枣富含多种维生素、氨基酸和微量元素,还含有三萜类化合物,具有抗疲劳作用,可提高人体的忍耐力。此外,红枣富含的环磷酸腺苷,这一物质有扩张血管的作用,可以为心肌提供营养,还能改善阴茎供血,增加勃起的硬度。《名医别录》中就明确指出,红枣能“坚筋骨,助阴气,令人肥健”,有性功能障碍的男性吃些红枣明显能提高性欲。 2.3 护肤美容

红枣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又称“活性维生素C丸”,能促进肾上腺素分泌荷尔蒙激素与皮肤结合,既增加皮肤抵抗力和弹性,又防止皮肤血管出血、脸面雀斑、痤疮、口疮、唇炎等病患。还可以使皮肤黑色素合成降低,促进胶原物的形成,使皮肤洁白细嫩,富有弹性,从而起到护肤美容的功效[5]。 2.4抗衰老抗氧化

研究表明,红枣多糖可明显减轻衰老模型小鼠免疫器官的萎缩及大脑的老化,表明红枣多糖具有抗衰老的作用。另外,红枣提取物可以显著提高机体内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 活性,降低血浆(二氨基二苯甲烷,MDA)含量,说明红枣提取物具有清除氧自由基和增强

抗脂质过氧化作用[3-5]。 2.5 抗癌抗突变

红枣含多种三苷类化合物,其中烨木酸、山植酸均发现有抗癌活性,对肉瘤S-180有抑制作用。枣富含的多糖具有明显的抗癌活性和促进淋巴细胞的增殖作用,能控制细胞分裂和分化,调节细胞的生长和衰老。含有的三萜类化合物和二磷酸腺苷,也具有抑制癌细胞生长和繁殖的功能。红枣中的环磷酸腺苷的含量丰富而稳定,研究表明环磷酸腺苷是调控细胞增殖分化的生理物质,能够增强人体免疫功能,抑制癌细胞生长,对于防癌抗癌和维持人体脏腑功能都有一定效果。 2.6 防止心血管疾病

红枣含有的丰富维生素,具有维持毛细血管通透性、改善微循环、防治脑溢血及毛细血管出血的作用, 而且还是治疗高血压、心血管疾病的有效成分。红枣中含有的黄酮类化合物也有明显的降压作用。红枣中的环磷酸腺苷具有增强心肌收缩、扩张冠脉血管、改善心肌营养、抑制血小板凝集的作用。红枣中含有尼克酸还能扩张血管和降低胆固醇含量, 因此对心绞疼、高胆固醇血症及动脉粥样硬化等心血管疾病有很好的防治作用[10]。 2.7 抑菌和护肝

据报道,红枣中的小檗碱可抑制多种细菌而具有抗菌作用[5]。红枣黄酮类物质可抑制小鼠体内氧自由基的生成,降低SOD 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增加血清总蛋白和白蛋白水平。实验证实,对四氯

化碳肝损伤的家兔,每日喂给大枣煎剂共1周,结果血清总蛋白与白蛋白较对照组明显增加,表明红枣有保护肝脏的功效。 2.8 抗过敏抗变态

临床研究发现,红枣中含有大量环磷酸腺苷(cAMP),具有抗过敏作用。此外,红枣中的乙基- D - 呋喃葡萄糖苷衍生物对S-羟色胺和组织胺有对抗作用,因而也具抗过敏作用[11]。红枣中含有一种有效成分可以调节内分泌系统,食用红枣可使白细胞内的环磷酸腺苷(cAMP)和环磷酸鸟苷(cGMP) 的比值增高,提高抗过敏性,抑制白三烯释放,起到抑制变态反应的作用[3, 5]。 2.9 增强免疫及抗疲劳

红枣含有大量的糖类物质和多种维生素,具有较强的补养作用。研究表明,红枣能显著提高小鼠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对环磷酰胺所致的白细胞、血小板含量减少均有增加和恢复作用,且红枣多糖能促进淋巴细胞增殖,所以红枣具有增强免疫力的作用。药理研究发现,红枣还有抗疲劳作用,能增强人的耐力。 2.9 补充营养物质

枣中富含钙和铁,它们对防治骨质疏松产贫血有重要作用,中老年人更年期经常会骨质疏松,处在生长发育高峰的青少年和女性容易发生贫血,大枣对他们会有十分理想的食疗作用,其效果通常是药物不能比拟的。 参考文献:

[1] 曲泽洲,王永惠.中国果树志;枣卷[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1993 [2] 张雅利, 郭辉. 红枣补血作用的物质基础探讨[J]. 中国食物与营养,2005(2): 46-47. [3] 杨永祥,陈锦屏,吴曼.红枣营养保健价值及其加工利用的研究进展[J]. 农产品加工,2009(1):56-57 [4] 雷昌贵,陈锦屏,卢大新. 红枣的营养成分及其保健功能[J].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06,6(3):55- 57. [5] 王爱蓉. 红枣的营养与药用价值[J].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5,12(23):143- 144. [6] 孙灵霞,张秋会,陈锦屏. 红枣的营养保健作用及其综合利用[J]. 农产品加工,2008(4):55- 57. [7] 饶国华.酸性红枣松仁复合蛋白饮料加工工艺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3,19 [8] 樊君,吕磊,尚红伟. 大枣的研究与开发进展[J]. 食品科学,2003,24 (4):161- 163. [9] 张文杰,陈锦屏,马娟峰,等. 红枣主要活性成分及其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J]. 农产品加工,2008(10):48- 50. [10]王志文.天天吃红枣防病抗衰老[J].中国野生植物,1991,7(5):24-25 [11]王永寿.红枣;补血健脾[J].医药与保健,1998,(2):30-32

第五篇:黄秋葵功能成分提取技术的研究进展论文

摘 要

:黄秋葵是一种富含蛋白质,维生素,黄酮及碳水化合物等营养与功能成分的绿色新型保健蔬菜,具有极高的食用和药用价值。本文综述了黄秋葵功能成分物质的提取方法与技术,为其综合开发利用提供科学基础。

关键词:

黄秋葵;功能成分;提取;研究进展

黄秋葵(Abelmoschus esculentus),俗名羊角豆、咖啡秋葵、毛茄、补肾果等,为锦葵科、秋葵属一年生草本植物,性喜温暖,原产于非洲,素有蔬菜王之称,其嫩荚富含果胶及多糖组成的粘性物质,其茎、叶、芽、花、种子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及矿物盐等活性成分物质,具有极高的营养食用价值和经济价值,而且还能作为一种园林绿化观赏植物,因此,近几年在国内越来越受欢迎[1]。

由于黄秋葵功能活性成分具有极大的应用价值,笔者就提取其多糖、果胶和黄酮等功能成分的方法与技术进行综述,旨在为黄秋葵功能性成分的开发与利用奠定基础。

1 黄秋葵功能成分作用

黄秋葵多糖可作为营养强化剂、增稠剂、悬浮剂和澄清助剂,具有增强体质和抗疲劳等保健作用[2]。其果胶能促进机体内有机物的排泄,减少体内毒素,还能降低体内的胆固醇含量;果胶和多糖等组成的粘性物质,对人体具有促进胃肠蠕动、防止便秘等保健作用,适当多食可增强性功能,还可以增强人体的耐力;另外黄秋葵低脂、低糖,可以作为减肥食品[3-4]。由于其含锌和硒等微量元素,可增强人体防癌抗癌能力;且含有较多维生素A能有效保护视网膜,确保良好的视力,能防止白内障的产生。黄秋葵中富含维生素C,可预防心血管疾病,能提高机体免疫力,而且维生素C和可溶性纤维(果胶)结合,有利于皮肤的保健,可以代替一些化学护肤用品[5-7]。植物多酚具有抗氧化、抑制酶活性、抗致突变、抑菌、消炎和降血压等多种生物活性[8]。生物类黄酮是一种具有较强清除自由基和抗氧化能力的物质,其抗氧化作用甚至比维生素C、维生素E还要高,还具有降脂、抗心血管疾病、抗骨质疏松和防癌抗癌等作用,可在医药、化妆品、食品方面广泛应用[9]。

2 黄秋葵功能成分提取方法与技术

2.1 多糖的提取

2.1.1 超声波辅助法

超声的机械化学作用可破坏细胞壁,加强细胞内的传质作用,从而提高植物中有机化合物的提取速率,同时超声波产生的“空化”作用可极大提高有效成分提取率。黄诚等采用超声波辅助提取黄秋葵多糖[3],得出最佳料液比、时间、提取液pH值、和温度分别为1∶50、20 min、9和70℃,并在该条件下黄秋葵多糖的得率达6.8%。刘怡彤等利用同一方法提取黄秋葵多糖[10],得到最佳超声时间为90 min,超声温度为45℃,料液比为1∶45,超声功率为84 W,并在此条件下多糖的含量可达2.671 mg/g。

2.1.2 微波辅助法

微波辐射加热导致植物细胞内的极性物质产生大量的热,液态水汽化,产生的压力将细胞膜和细胞壁冲破,进而导致胞外溶剂进入胞内溶解并释放胞内多糖等物质,较大程度提高了多糖等物质的萃取效率。高愿军等以蒸馏水作为提取剂[11],采用微波辅助法提取黄秋葵多糖,在微波功率为650 W,料液比为1∶25(g/mL),浸提温度90℃条件下提取5 min,多糖含量可达2.64%。该方法显著缩短了提取时间。

2.1.3 纤维素酶法

酶法是利用酶反应将原料组织分解加速有效成分的释放和提取。高愿军等采用纤维素酶法浸提黄秋葵多糖[11],不仅高效、易操作而且对环境友好,最佳工艺条件为:酶解温度45℃,酶解pH4.8,加酶量2%,料液比1∶35(g/mL),在此条件下得到多糖提取率为6.32%。

2.1.4 水提醇沉法

任丹丹等采用水提醇沉法提取黄秋葵粗多糖[12],经此提取方法得到黄秋葵粗多糖的产率约为0.40%。水提取的缺点是耗时长且效率低。

2.2 果胶的提取方法

2.2.1 酸解盐析法

黄诚等采用酸解盐析法[13],以黄秋葵去籽干果为原料提取果胶,通过正交实验得出最佳工艺条件是pH=4,料液比为1∶10,温度70℃,酸解时间110 min,无机酸类型为硫酸,在此条件下黄秋葵果胶的得率能达到29.10%。

2.2.2 微波辅助酸提醇沉法

李加兴等运用微波辅助酸提醇沉工艺[14],以黄秋葵干果为原料提取果胶,通过响应面分析法优化工艺参数得到最适宜的微波功率为590 W,pH为2.9,浸提温度为74℃,在该工艺条件下浸提30 min可得果胶提取率为24.81%,与传统直接加热法相比大大缩短了浸提时间并提高了提取效率。

2.2.3 酸解醇沉法

刘晓霞等以黄秋葵花粉末为原料[15],采用酸解乙醇沉淀的方法提取黄秋葵花果胶,并通过响应面分析法对提取工艺进行优化,得到最佳料液比为1∶30,提取温度为90℃,盐酸溶液的pH=1.60和提取时间为2.76h,在此条件下提取果胶的平均得率达32.46%。酸解醇沉法虽然提取率高,但提取温度也高,且耗时长,安全性低,酸提取易破坏果胶多糖的空间结构及活性

上一篇:平凡的世界不平凡的我下一篇:平安交通百日自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