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与信息论文范文

2022-05-13

第一篇:网络与信息论文范文

信息化时代的网络舆论与网络监管

摘要:随着近年来互联网的迅猛发展,网络舆论的范围得到进一步地扩大,一方面为广大民众提供了前所未有的获取信息的渠道,使大众传递自己声音的方式变得丰富而多彩。另一方面由于网络的传播范围广、传播速度快、影响力度大等特点,使得网络舆论更容易在现实社会中激发矛盾。面对此种情形,如何建设网络舆论的正面形象并消解其负面效应,采取何种有效的监管手段,是我们当前所要解决的一大问题。

关键词:信息化时代;网络舆论;网络监管;规制

信息化时代的网络舆论是指网民以网络为平台,通过一些网上的即时通讯工具,以网络语言或其他方式对现实社会及各种现象表现出来的态度、意见、情绪等的总和,具有相对的一致性、一定的持续性。网络舆论是一把双刃剑,它改变了人们的交流方式,让言论表达不再单一,同时又滋生了新的矛盾,给社会带来不良影响。本文试图从网络舆论的正反两个面相分析,抽丝剥茧,探讨出网络舆论所需的多种监管措施。

一、“正”的面相:网络舆论在社会中的重要功能

信息化高速发展的今天,借助于网络这一全新的信息传播媒介,网络舆论得以快速的汇聚。它在给我们生活带来全新体验的同时,也在重塑整个社会,上到政府,下到公众百姓,无一不被网络舆论影响着。

(一)网络舆论有助于政府了解民意

互联网已经成为中国民众表达意愿、参政议政的重要平台,在提升执政能力、促进社会进步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而网络舆论是反映社情民意的公共舆论空间,它的出现,使人们有了更加自由宽松的话语表达权。一个典型的例子,自党的十八大召开以来,中央及各地方政府积极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力推“简政晒权”,打造“阳光政府”;尤其是最近一段时间,中央政府各部门集中晒出“权力清单”,引发舆论的广泛关注和热烈评论。而这种关注在网络上表现得尤为明显。从网络舆论中“我们可以看到各种利益诉求的表达,可以看到网络争论和批评中网民的情绪和倾向,也可以看到网民对党和政府的各种意见和建议”,社会力量形成势不可挡的民意洪流,在网上表达的淋漓尽致。“民惟邦本,本国邦宁”。政府通过察看网络舆论,可以清晰地了解民之所愿,从而做出相应的整改,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虽然这种舆论不能代表中国全社会各阶层人们的全部心声,但它至少为政府明社情、悉民意提供了有利的渠道,比实地考察来的更加迅速,更加全面也更加深入。

(二)网络舆论有助于公众知情权的扩大

知情权是指知悉、获取知识的权利。网络空间覆盖面广、信息量大,伴随着某一事件的发生,各种意见、言论、争辩充斥着网络,正反两方面观点大量汇聚,网民只需利用强大的搜索引擎进行资料的收集与整理,把相关的信息和文字材料汇于自己的关注之下,并通过阅读各方对此事件的报道,从而了解此事的发生经过及后续进展。相较以前的传统媒体而言,这种方式快速而又方便,网民足不出户就可以通过互联网熟知各种消息与政策,了解国内外的最新动态,进而在网上进行交流与讨论。

于2014年3月8日凌晨2点40分发生了马来西亚航班失踪事件,早上8点29分,法新社就报道了这一消息,在随之各大媒体、各大网站也陆续公布马航失联,此间获得了大量网民的关注。d)这个案例很好地诠释了在网络舆论的发展下,公众的知情权不断得以扩大并综合利用。

(三)网络舆论有助于监督权力的运行

网络舆论是中国民主进程中不可忽视的言语力量,如今,网络舆论监督已经作为一种新兴的监督方式在发生作用。以2009年云南发生的“躲猫猫”事件为例,在网络舆论的压力下,云南省委宣传部迅速组织事件真相调查委员会,并公开面向社会邀请网友和社会人士参与调查。最终敲定由15人组成委员会,其中有8人是网民和社会人士,主任和副主任均由网民担任,这在以前是史无前例的。云南省相关部门的这一做法,不仅在第一时间回应了社会公众,体现了对网络民众舆论的重视与尊重,也同时采取了实质行动,压缩了谣言滋生的空间,让权力没有跨越底线,始终运行在正常轨道上。

权力的运行必须得到公众的监督,而网络俨然已经成为一面镜子,一面公众监督的镜子,权力者的一举一动都在镜子中得到折射,可以说是一览无遗。正是有这种监督的存在,才能让权力暴露在阳光之下,让权力明白只要脱离正义轨道运行,就很可能被撞得粉身碎骨。

二、“负”的面相:网络舆论给社会带来的困境

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网络舆论在给社会带来积极作用的同时,也由于它的一些自身的特点引发了不利局面的形成。

(一)网络舆论容易造成信息误导,影响社会稳定

网上舆论众说纷纭,一时之间很难辨别真伪。许多人都是在盲目的从众心理的影响下,对所获取的信息不加思索和提炼就进行评论和转发。加之我国的网络用户众多,在这种情况下,错误的信息带着极强的煽动性和破坏性,以雪崩式的效果传播开来,从而引发信息传递的蝴蝶效应。信息误导的后果便是扰乱社会秩序,若任其发展,则可能引发群体性事件,影响社会稳定。2008年发生的贵州瓮安县“6·28”事件最终酿成严重打砸抢烧突发事件,就与网络舆论的引导不力有着密切的联系。

(二)网络舆论违法成本低,而执法成本高

在网络舆论违法这个问题上,“违法成本低”是指网民发表违法违规的言论,却没有获得应有的制止与惩罚,使其能肆无忌惮地在低成本的状态下继续发布大量虚假或违法言论,并让它们大规模扩散。与此相对应,鉴于网络的开放性、匿名性、后果无责任性等特点,若要对此种行为进行规制,需要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及财力,时间的长久性也是一个值得考虑的因素。但是非但处理效果不尽如人意,执法成本也远远大于违法成本,产生了所谓的高执法成本。正是基于这样一个形势,才会使得这一行为屡禁不止,并且往往有拔高的趋势。

(三)网络舆论对私人领域造成了侵害

无序、放任的网络舆论将可能给社会公众的私人领域带来某些根本性的颠覆。2007年7月17日,国内各大门户网站、知名论坛流传一篇《史上最毒后妈把女儿打得狂吐鲜血》的帖子,帖子援引江西某电视台的报道,讲述女孩被后母毒打吐血的事,引起激烈的讨论和巨大的反响,数百万网民的口诛笔伐,却致使当事人几欲自杀,然而最终证实媒体前期报道的是虚假新闻。这样一个原本普通的事件,却因为网络这一全新信息媒介的介入,迅速跨越时间与空间的障碍而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后母陈彩诗被推到了舆论风暴的中心。在网络舆论所呈现出的强大道德与社会压力面前,欲解释却无人信,欲申冤却无处说。除了忍受继女冤枉造成的痛心外,还要面对网络舆论带来严重的“二次伤害”,隐私权、人格尊严、名誉权等合法权利都遭到了严重的侵害。

三、建设“正面”与消解“负面”:网络舆论所需监管措施的多维度阐释

(一)建立健全网络舆论监管法律法规,整治网络秩序

完善健全的法律法规能使网民的行为更加地有序、理性、合法,也能保证网络环境的清澈明朗。但目前我国的相关立法依旧无法满足网络发展的需要。以下列举了一些法律条文来进行适当的说明(见表一)。

从上述所列法律条文可得知,虽然我国已经有不少关于网络舆论规制的立法,但依旧存在诸多问题。首先,从总体上看,这些法律法规都是从宏观角度提出要求,而没有配套的措施来规范实施,粗线条的立法无法解决实践中遇到的所有法律问题。其次,没有一部关于网络方面的“基本法”,所有法律法规阐述的内容都大同小异,各部门权责不清、职能交叉、立法重叠的现象严重。再者,法律的威慑力度不够,低惩罚性让传播不当舆论的网民卷土重来。因此,建立健全网络舆论监管法律法规颇具重要性,不仅可以为公众提供一个指引性的预测和评价标准,引导他们正确行使网上的言论自由权。而且可以为网络舆论确立权利的边界,在约束舆论的同时,为正当的言论自由提供制度保障,避免走入舆论管制的极端。

(二)加快完善互联网管理领导体制,明确意见领袖的牵头作用

网络环境是虚拟的,碎片化的议论可能会隐含着一些负面的情绪,甚至会扭曲事实。网络监管者的责任,旨在加强网络管理的力度,对网民发布的侵权信息尽到谨慎审核的义务,积极引导网民自觉维护网络空间的法律秩序,对于未认真履行自己职责监管者应予以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同时,根据网络传播学中的“马太效应”,要精心打造网络舆论的强势论坛,培养出一批优秀的网络舆论意见领袖。他们可以在关键时刻把握大的话语权,发布权威信息;可以及时澄清事情真相,防止以讹传讹;可以引领民众理性思考,启发群众不盲目跟风,引导正确的舆论方向;可以将松散的民意汇集起来,运用他们本身所积累的社会身份权力,为底层民意代言,进而促成国家与社会的互动和策略性调解。只有持续发力、深化行动,管理领导体制与意见领袖牵头双管齐下,才能使得网络空间逐步清朗起来。

(三)增强网民的道德自律意识,提升网络舆论的质量

在互联网这个大环境下,要改善网络舆论的现状,仅有网站监管者一方的努力是不够的,还需要广大网民的大力支持。网民良莠不齐的特点也让网络舆论意见的质量处于参差不齐的状态。面对此种情形,网络主体的道德自律意识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网络受众作为网络舆论的主体,要注重提高自身道德规范和理性精神,培养自主型网络道德意识,要明确自己的社会道义和责任,提升社会责任感,学会从公众的综合利益出发考虑问题,有效规范自己的网络舆论行为。其次,要养成公正、客观、谨慎的评论作风,不过度发泄不良情绪,自觉维护网络秩序,有序参与网络讨论。第三,要提高自己的信息辨别能力和认知水平,理性看待网络信息,做到不盲目跟风,不非法散播谣言,明智、理性的作出选择和判断,共同维护网络的良好秩序。只有人人都做负责任的网络公民,人人都拥有辨析和理性传播民意的能力,网络舆论的质量才会提高。

(四)推动网络媒体与传统媒体@相结合,发挥双重监管功效

基于专业化和职业化,传统媒体的意见品质明显高于网络舆论,因而具有较强的公信力,对网络舆论有显著的影响力。而推动网络媒体与传统媒体相结合,不仅可以使传统媒体的内容通过多渠道、多平台展现,让正面声音在网络空间进一步放大,而且可以提升网络舆论的质量,为网络舆论监管发挥效用。一些热点新闻经过传统媒体的过滤和积极引导后,网民偏激的意见会得到净化和沉淀,再由网络媒体进行适时的转播,效果远远超过直接转播。新旧媒体的融合,是传媒领域一场重大而深刻的变革,也是不可回避的发展趋势,要懂得如何利用这一趋势为网络舆论服务,才能找准落脚点,保护网络秩序的根本。

参考文献:

[1]王曙光.略论网络舆论的法律规制及其理论前瞻[J].法学杂志,2011,(4).

[2][3]半月谈.政府晒权力清单,舆论评改革之举[J].2014,(5).

[4]胡灵.网络舆论监督的法律边界[J].法学论坛,2010,(5).

[5]罗扬.网络与司法困境与契机并存—由药家鑫案引发的法律思考[J].河北法学,2012,(1).

[6][7][9]王海英.网络舆论与公正司法的实珊[J].法学论坛,2013,(2).

[8]曾繁旭.网络意见领袖社区的构成联动及其政策影响一以微博为例[J].开放时代,2012,(4).

作者:李梦黎

第二篇:深化网络与信息安全监管 助力网络强国建设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清晰描绘了未来五年国家发展的宏伟蓝图,明确提出“实施网络强国战略,加快构建高速、移动、安全、泛在的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推进数据资源开放共享”、“实施国家安全战略”等一系列重大战略要求,为“十三五”时期网络与信息安全工作指明了目标和方向。网络安全管理局将紧紧围绕网络强国建设总目标,创新思路、主动谋划、有效履职,深入推进行业网络与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建设,不断提升网络与信息安全保障能力与工作水平。

2015年主要工作

2015年,网络安全管理局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扎实做好重大活动网络与信息安全保障和网络反恐维稳工作,积极推进“十三五”规划编制研究和网络信息安全立法、网络安全示范工程、数据安全和用户信息保护、基础电信企业安全责任考核、新技术新业务安全评估、电话用户实名登记等重点工作,为推动电信和互联网行业健康发展发挥了应有作用。

一、坚持服务大局,全力做好重大活动网络与信息安全保障等工作。针对2015年党和国家重大活动密集,安全保卫工作责任重、压力大的情况,坚持打整体仗、打主动仗,积极加强同相关部门的沟通协调,组织行业认真做好保障方案制定、部署实施等工作,特别是结合安保工作新任务新要求,突出强化网络安全保障,扎实抓好基础网络和重点网站安全防护、网络威胁监测预警和应急处置等工作,确保网络基础设施和重点网站安全稳定运行,圆满完成抗战胜利70周年、西藏自治区成立50周年、新疆自治区成立60周年、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等重大活动网络与信息安全保障任务。同时,坚决落实网络反恐维稳各项工作机制要求,组织行业扎实开展暴恐音视频专项打击治理,有力净化网络环境。

二、坚持着眼长远,加强网络与信息安全工作整体谋划。在做好“十二五”规划评估的基础上,组织开展“十三五”网络与信息安全有关规划的编制研究工作,初步明确“十三五”时期工作目标、主线和重点任务。强化法律政策研究储备,参与做好《网络安全法》、《反恐怖主义法》等重点立法协同推进工作,积极反映行业立法诉求。建立行业网络安全态势季度研判、部省互联网新技术新业务安全风险监测通报等机制,进一步密切与各相关部门的沟通联系,形成安全监管合力。

三、坚持拓展深化,全面加强行业网络与数据安全管理。深入开展年度网络安全防护检查,完成2807个三级以上网络和系统定级备案调整和风险评估。开展行业网络安全防护试点示范,围绕云平台安全防护等8个重点领域征集并遴选出33个典型示范项目,并做好行业内经验推广准备。突出抓好数据安全和用户信息保护,抓紧研究制定加强行业数据安全管理指导意见。及时妥善处置多起重大网络安全突发事件,指导出台《漏洞信息披露和处置自律公约》,规范漏洞信息的发布工作。强化移动应用商店安全责任监督落实,推行第三方数字签名认证,从多环节加强应用程序安全管理。指导举办网络安全技术对抗赛,发掘和锻炼网络安全优秀技术人才,组织行业做好网络安全宣传活动,提升公众网络安全意识,取得积极成效。

四、抓好责任落实,提升信息安全监管水平。进一步完善并规范考核制度机制,组织开展年度考核中期检查,督促企业切实落实安全管理要求。强化事中事后安全监管,深入推进互联网新技术新业务安全评估,持续做好监测巡查和风险提示通报,完成38项重点业务安全评估工作,指导各管局开展属地化安全评估实践并取得积极成效。组织行业深入开展“防范打击通讯信息诈骗”专项行动,加大对有关诈骗违法犯罪行为的打击治理力度,同时扎实做好“扫黄打非”等专项工作,切实维护公众和用户利益。

五、强化监督检查,全面推进电话用户实名登记。联合公安、工商两部门深入开展电话“黑卡”治理专项行动,采取有力措施加大实名登记暗访抽查和责任追究力度,规范实体渠道监管,加强未实名老用户补登记引导,并配合及时关停电话“黑卡”等。

六、注重完善体系,大力推进网络与信息安全技术保障能力建设。加快IDC/ISP等信息安全技术管理系统建设等,推动部、省、企业三级系统对接联调,形成管理能力。积极推进互联网网络安全应急指挥调度平台建设,提升重大突发网络安全事件信息通报和处置调度能力。指导督促基础电信企业加强网络安全技术手段建设,提升企业自身安全技术能力和水平。

2016年工作思路

2016年,网络安全管理局将围绕加快建设网络强国这一总目标,坚持安全与发展并重,坚持维护国家安全、保障行业发展、服务社会民生并举,深入推进行业网络与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建设,着力抓好法律规划战略的落地实施,着力加强网络基础设施和数据安全保护,着力加强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与技术能力建设,着力做好网络反恐维稳工作,实现“十三五”良好开局。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坚持“谋整体”,立足“十三五”开局起步,全面做好法律规划战略等顶层谋划和落地实施工作。一是编制出台《信息通信网络与信息安全“十三五”规划》,明确“十三五”行业网络与信息安全工作的重大项目、重大工程和重大政策,指导各单位抓好贯彻落实。同时,立足职责扎实做好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及“互联网+”行动计划、《中国制造2025》等战略部署的落实工作。二是紧密跟踪《网络安全法》、《反恐怖主义法》立法进程并参与做好制定和落实等工作,制修订《互联网新技术新业务安全评估管理规定》、《通信网络安全防护管理办法》等。三是结合网络技术业务发展和工作实际,进一步完善网络与信息安全标准体系,强化网络与信息安全重大问题研究,提高科学决策水平。

二、坚持“促发展”,着力加强网络基础设施和数据安全保护,深入开展网络安全环境治理,营造安全可信网络环境。一是深入推进网络基础设施安全防护,深化网络安全试点示范。加大对互联网企业网络安全监管力度,完善针对主要互联网企业的重大网络安全事件报告、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等机制。二是建立健全数据安全管理制度,加强部署落实和监督检查,强化数据安全管理和用户信息保护。加强移动应用程序和应用商店网络安全管理,强化移动应用程序安全检测和对应用商店的监督检查,切实保护用户信息安全。三是深入开展网络安全环境综合治理专项行动,包括打击治理通信信息诈骗、网站安全专项整治行动等,进一步完善木马、僵尸网络等网络安全威胁的治理机制,净化网络环境,提升行业互联网网站风险防控能力,提高公众网络消费信任度。

三、坚持“强能力”,与时俱进地提升网络与信息安全监管和技术保障能力.提高工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一是围绕简政放权、电信市场扩大开放等,将安全监管作为重要要素和关键环节加强统筹设计,构建管理重心向事中事后转移的安全监管体系。二是抓好互联网接人等关键环节安全监管,深化互联网新技术新业务安全评估。三是深入推进电话用户宴名登记,强化对网络营销渠道、移动转售企业实名工作的监督管理,指导督促做好未实名老用户补登记工作,确保全部电话用户实名率达到95%以上。四是着眼于提升网络基础设施安全防护和网络安全威胁监测处置水平,统筹指导基础电信企业、各通信管理局和技术支撑单位开展网络安全技术手段建设。深入推进省级IDC/ISP信息安全管理平台建设、部省平台对接联动和规范使用。

四、坚持“重机制”,积极主动加强内外部机制建设,在新格局中树立行业安全监管地位。一是进一步密切与中央和国务院有关部门的工作联系,共同做好维护网络空间安全相关工作。二是围绕建立完善行业网络与信息安全整体监管格局,完善网络安全季度研判与态势分析、行业信息通报等机制,加强对各通信管理局、相关支撑单位的业务指导、信息共享和交流培训,形成工作合力。

五、坚持“保安全”,把维护国家安全稳定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毫不动摇地做好重大活动网络与信息安全保障等工作。坚持未雨绸缪,适应重大活动保障常态化要求,加强组织领导和工作部署,全力做好重大活动网络与信息安全保障、重大突发事件处置等工作。围绕网络反恐维稳工作需要,强化机制和预案建设,配合相关部门深入推进打击暴恐音视频等专项行动,全力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

作者:赵志国

第三篇:信息安全专业网络与网络安全课程群建设

摘要:围绕北京工业大学信息安全专业建设情况,详细介绍网络与网络安全课程群设置与建设情况,探讨网络安全课程群的教学方法和实践教学改革思路,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形成工程训练、自主学习、创新培养并举的特色教育理念,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信息安全专业;网络与网络安全课程群;工程训练;自主学习

1研究背景

随着网络及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和信息安全风险日益增长。在全球范围内,计算机病毒、网络攻击、垃圾邮件、系统漏洞、网络窃密、虚假有害信息和网络违法犯罪等问题日渐突出。据有关国家信息安全机构统计,我国每年被黑客攻击的网页达10万数量级,钓鱼网站数量占世界总量比例偏高,位于我国的僵尸网络的肉鸡数量位于世界的前列,分布式拒绝服务的受害者数量非常庞大。如何保证网络的安全性,已经成为全社会关注的问题。如应对不当,可能会给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带来不利影响。提升网络普及水平、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水平和信息安全保障水平,是国家近年来的信息化发展战略之一。

社会对网络安全人才的需求量在不断扩大,急需大量具有扎实理论基础并受过良好工程实践训练的网络安全人才。培养网络与网络安全人才,对推动国家的网络与信息安全工作有重要意义[1-4]。如何使高校的本科生教育与社会需求接轨,为社会培养有用的网络安全技术人才,是我们在网络与网络安全课程体系建设中需要考虑的重要问题。

本文主要围绕北京工业大学信息安全专业建设情况,对网络与网络安全课程群的设置与建设情况进行详细介绍,探讨网络与网络安全课程群的教学方法和实践教学改革思路。

2网络与网络安全课程群设置

北京工业大学信息安全专业于2003年在计算机学院成立,到2005年,建成了具有初步规模的信息安全专业教学与实验环境。近几年来,在国家和北京市的支持下,专业建设取得突飞猛进的进步。2007年,本专业被教育部批准为第二类特色专业建设点,2008年被北京市教委批准为特色专业,2010年被评为北京市重点学科。网络安全是北京工业大学信息安全交叉学科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

在沈昌祥院士的带领下,信息安全专业以“立足北京、服务北京”为基本办学定位,加强课程体系和教材建设,强化实践教学,紧密结合国家和北京市的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推进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该专业逐步形成了满足培养国家和北京市经济和行业发展急需的信息安全专业创新型应用人才需求的教学体系。网络与网络安全课程群是我校信息安全专业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该课程群主要培养信息安全系本科生在网络与网络安全方面的理论基础和实践能力[5-7],要求学生掌握网络和网络安全基本理论知识,学会规划网络和配置网络,并具备使用防火墙、VPN、病毒防治等工具维护网络安全的能力。在课程群的课程教学内容安排上,充分体现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教学规律,并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图1展示了信息安全专业课程的拓扑图,其中网络与网络安全课程群设置用灰色阴影文本框表示。

现行的信息安全专业的本科教学计划包括计算机网络基础、计算机网络基础实验、路由与交换技术、网络设计、网络安全防护、信息安全体系结构、信息安全标准、安全协议、安全协议课设、计算机病毒防护、无线网络安全、防火墙技术、应用服务器安全等系列课程,建立了一定规模的实验环境。为了更好地安排上述课程群的教学内容,我们结合信息安全专业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进一步制定每一年的教学目标,使整个课程群的教学内容成为一个有机整体。

针对一年级学生,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奠定专业基础。计算机网络基础是为信息安全专业新生开设的第一门专业课程,在信息安全整个课程体系以及网络与网络安全系列课程群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这门学科的内容博大精深,涉及到众多的概念、原理、协议和技术,它们以错综复杂的方式彼此交织在一起。为应对计算机网络在内容上的广阔度和复杂度,使学生能够在学习整个体系结构中某部分的具体概念与协议的同时,也能够掌握每一层协议在整个网络系统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我们采用自底向上和自顶向下相结合的方法。该方法能够使学生在对计算机网络的概念、原理和体系结构有深入了解的基础上,又能对协议和技术及其内在联系有一个全局的掌握,形成比较系统的知识体系。在该课的基础上,第二学期开设的计算机网络基础实验课程加深学生对计算机网络各层协议功能和基本工作过程的理解与掌握,以验证性和演示性实验为主,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一年级就能轻松接触到网络相关知识。

针对二年级学生,我们开设了路由与交换技术、网络设计、网络安全与防护,培养学生在组网和网络配置方面的能力,同时使其了解网络面临的安全威胁,并具有简单的安全防护知识。通过路由与交换技术课程的学习,学生将了解路由与交换的基本知识,掌握各种路由与交换技术的特点及其基本原理,培养学生的局域网组网与管理能力,使学生能够根据具体环境和应用目的设计合理的拓扑结构,组建网络,并具备解决网络中常见问题的基本技能。网络安全与防护使学生了解企事业网络中存在的威胁,掌握安全评测的基本理论与方法,掌握网络安全策略的设计与实现、安全事故处理的基本方法。通过该课程学习,学生将学会网络安全防护的方法,为学生从事企业安全网络设计与网络管理等工作打下一定的基础。

针对三年级学生,为了加深他们对网络安全知识的理解,我们开设了信息安全体系结构、安全协议、信息安全标准课程。信息安全体系结构课程围绕如何构建一个安全的信息系统,并对构建安全体系结构的关键三要素(技术、管理和人员)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详细阐述。使学生掌握信息安全体系结构中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在整体上认识构建一个安全的信息系统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通过结合具体的应用案例分析,提高学生的综合设计、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安全协议课程使学生能够对网络安全协议有一个系统全面的了解,掌握各层安全协议的概念、原理和知识体系,在实践中学会应用网络协议知识分析解决各种网络安全问题。课程包括了许多网络安全的案例分析,让学生将课堂理论与应用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学会解决实际应用中的工程技术问题,了解设计和维护安全的网络及其应用系统的基本手段和常用方法。通过信息安全标准的学习,学生对国际和国内信息安全领域制定的相关标准方面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并重点学习几个信息安全领域中的核心标准。

针对四年级学生,注重对其网络与网络安全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通过一些能反映网络与网络安全最新发展情况的计算机病毒防护、无线网络安全、防火墙技术、应用服务器安全等专业选修课程,开阔学生的视野,为学生实习和就业打下基础。计算机病毒防护课程既注重对病毒基本概念、作用机制和防治技术的阐述,又力求反映病毒防治技术的新发展,既兼顾课程的深度,又有一定的广度。通过学习该课程,学生将掌握防治计算机病毒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术,为进一步深入学习网络安全课程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无线网络安全课程则使学生对无线通信系统及其安全有比较全面的了解,初步掌握无线通信的分类和各种类别的基本原理,以及无线网络环境中的安全措施,为今后适应层出不穷的无线网络应用打下基础。防火墙技术课程使学生理解防火墙的基本知识,掌握防火墙的体系结构、关键技术以及构建、配置防火墙的基本方法,并对防火墙技术的未来发展方向有一定的了解。应用服务器安全课程主要讲解计算机应用系统面临的安全风险、应用安全涉及的相关技术和手段(包括数据存储技术及其安全)、应用系统安全解决方案以及方案的典型实现。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和实践,学生能够基本掌握设计计算机应用系统的安全方案应考虑的若干方面,能够从系统的角度看待安全问题,并能综合利用几年来所学的安全知识解决系统的安全问题。

3网络与网络安全课程群教学方法改革

在网络与网络安全课程群的教学中,我们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在抓好理论教学的同时,强化实践教学,形成了工程训练、自主学习、创新培养并举的特色教育理念。鉴于在实践教学和创新能力培养方面的有力措施和突出成绩,我们在2010年获得了北京工业大学优秀教育成果一等奖。

3.1强化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

2007年,信息安全专业对实践教学计划进行了全面修订,包括增加实践教学环节的学分比例、提高综合性与设计性实验比例、设置自选设计环节、强化综合设计和毕业设计环节、加强对实践教学体系各个环节的规范化管理。

针对某些比较重要的理论课程,如计算机网络基础,我们设置了专门的实验课程——计算机网络基础实验。针对技术性比较强的课程,我们设置了课内实验,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例如对路由与交换技术、网络安全与防护、安全协议、防火墙技术、计算机病毒与防护、应用服务器安全等选修课程,我们设置了课内实验(包括设计性实验和综合性实验),使学生掌握高级网络技术和具备维护网络安全的技能。

课程设计是锻炼学生系统设计能力的好机会,我们设置了安全协议课设课程。学生以小组形式进行课设,每个小组选出组长,负责一些协调工作,提高团结协作能力,使同学间互相帮助、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信息安全专业实习、信息安全综合设计和毕业设计是信息安全专业比较重要的实践环节,是促进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关键。我校信息安全专业与太极、瑞星等单位建立了校内外实习基地,为学生提供了实习条件。信息安全综合设计和毕业设计使学生能够有机会参加一些工程项目的研发。综合设计题目与内容选取有一定的工程实际背景,体现应用性、先进性、综合性。毕业设计的题目主要来自企业或学校的科研项目。一些学生在公司完成实习和毕业设计,为顺利就业创造了条件。一些学生在学校的科研环境中进行实习和毕业设计,为考研和进一步深造奠定了基础。

3.2提倡自主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自学课程的开设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教师改变传统教学模式,探索有利于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我们开设自学课程的教学理念是: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教师引导和启发学生为辅。这不仅要求教师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较好的教学效果,还要有较强的责任心。该课程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网络与网络安全新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能够适应社会和网络技术发展的要求。在网络设计自学课程中,我们采用国外经典教材《Cisco Network Design》,引导学生自己学习教材和阅读相关文献资料,通过小组分工协作完成一个真实的园区局域网络规划方案设计,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通过采用自评、互评、演讲等多种形式来激发学生的参与力度,使学生能充分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把学生的兴趣、爱好、学习、创新融为一体。

3.3通过创新活动,激发学生创新能力

结合网络安全课程群的建设,我们为学生开设网络与网络安全的创新活动和创新实践课程,利用第二课堂活动开展专业调查、社会实践和竞赛活动。具体采取了如下措施。

1) 以校企联合的形式为学生举办多次安全知识的讲座。邀请院士、总工程师、总裁等作相关报告,使学生更好地了解信息安全产业的发展状况,对他们后续的工程实践、实习就业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2) 各种科技活动和兴趣小组培养学生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验能力。例如,我们成立了网络兴趣小组,促进学生参加网络技能训练;鼓励学生申请“北京工业大学星火基金”,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3) 通过组织各种竞赛,引领学生在创新中成长。我们多次指导本科生参加思科网院杯全国大学生网络技术大赛、全国大学生信息安全竞赛。获得一等奖2次,二等奖3次、三等奖2次。

4) 安排高年级本科生进入专业实验室,鼓励学生参与到教师的教学科研项目,逐步引导学生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在指导老师的帮助下,一些学生已经独立发表学术论文或与老师合作发表学术论文。

4结语

培养网络与网络安全的人才,对推动国家的网络与信息安全工作有重要意义。我校强化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提倡自主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创新活动激发学生创新能力,形成工程训练、自主学习、创新培养并举的特色教育理念,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张焕国,黄传河,刘玉珍,等.信息安全本科专业的人才培养与课程体系[J].高等理科教育,2004(2):16-20.

[2] 王清贤,朱俊虎,陈岩. 信息安全专业主干课程设置初探[J]. 计算机教育,2007(19):12-14.

[3] 王伟平,杨路明. 信息安全人才需求与专业知识体系、课程体系的研究[J]. 北京电子科技学院学报,2006(1):47-49.

[4] 马建峰,李凤华. 信息安全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现状、问题与对策[J]. 计算机教育,2005(1):11-14.

[5] 李毅超,曹跃,郭文生,等. 信息安全专业计算机网络课程群建设初探[J]. 实验科学与技术,2008(3):90-93.

[6] 俞研,兰少华. 计算机网络安全课程教学的探索与研究[J]. 计算机教育,2008(18):127-128.

[7] 谌黔燕,郝玉洁,王建新,等.网络安全课程中的实践教学研究与探索[J]. 计算机教育,2007(1):38-40.

Network and Network Security Curriculum Group Construction for Information Security Major

DUAN Lijuan, LAI Yingxu, YANG Zhen, HOU Yarong, LI Jian

(College of Computer Science, Beiji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Beijing 100124, China)

Key words: Information Security; Network and Network curriculum group; engineering training; independent study

(编辑:张玥)

作者:段立娟,赖英旭,杨震,侯亚荣,李健

上一篇:环境社会学论文范文下一篇:教育统计学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