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小学教育论文

2022-05-12

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自考小学教育论文(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摘要:在电力行业人才需求层次不断提升的新形势下,自学考试能否延续其社会服务功能为行业人才培养继续发挥作用,需要自考制度的改革与创新。自学考试与普通高等教育相结合,面向普通高校在校生开展“助学二学历”教育培养社会需要的复合型人才,是自学考试人才培养的创新实践。

第一篇:自考小学教育论文

网络教育应用到自考助学中的体系研究

摘 要:在调研的基础上,根据目前网络助学的特点和广大学生的需求,构建了一个网络助学应用体系。所建立的网络助学网站功能齐全,比较符合自考学生的需求。关键词:网络教育;自考助学;应用体系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创建于20世纪80年代,是个人自学、社会助学和国家考试相结合的高等教育形式。但是直至今天,高教自考的教学形式、教材编制、学生自学辅导、社会助学以及管理手段等,与创建之初相比没有很大发展。多年来,许多专家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然而就“网络教育在自考社会助学活动中的应用”这一问题来说,研究的学校和人员还不太多,整体上还处在探索、尝试阶段,理论上尚不完备,理论与实践脱节等问题都比较突出。加强这一课题的研究能够丰实自考助学理论研究成果,更好地培育和谐社会所需的未来人才。

一、前期调研

本课题在前期调研时,访问了100多名自考生,得到以下结果。

(1)多数考生还是想学到技能,不仅仅是为了取得文凭;

(2)绝大多数学生希望通过网络助学获取知识;

(3)绝大多数学生希望当前的网络助学有所改观。

教育已经出现了新的变革趋势,高等教育的发展,更注重提高质量和效益,把培养高素质人才,尤其是把培养社会责任感、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摆到突出位置。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广泛运用,已经引起了教育思想、观念、手段、方式乃至人才培养模式的深刻变化。

为此,要达到真正意义上的网络助学,必须从如下几方面进行思考和探索。

1、加强制度建设,规范自考社会助学行为。目前,自学考试管理部门仍然以考试为工作重点,虽然有助学管理机构,但没有投入更多的精力对自考助学整个学习教育过程的监督管理。

2、加强专业化的自学考试辅导网络建设和管理。教育主管部门应加大对自考社会助学工作的投入,构建自上而下自考信息网络。有国家或省建立自学考试助学网络为中心的网络平台,主考院校利用校园网,通过互联网,形成以自学考试助学网络为核心、主考院校参与教学辅导的完整的全国或全省的自学考试助学网。

3、发挥高校教学资源优势,加强网络资源建设。自学考试助学网站建设要依靠和吸收高等院校特别是自学考试主考学校的教学名师和教育专家参与“网上课堂”建设,建立专家库;同时积极吸取高等学校网络学院的远程教育成功经验,大力开发多媒体、互动式精品课件,为考生提供优良的学习服务;要針对自学考试考生缺少校园文化熏陶的实际,开辟虚拟教室、虚拟校园环境,构建和谐的人文学习环境。

4、发挥自考助学网络的优点,激发广大考生的学习兴趣。网络是一个巨大的资源库。网络具有如前所述的特点,要让考生真切体会到网络的无穷魅力,从根本上接受网络这种学习方式,真正调动起考生利用网络学习的积极性。

5、网络助学要注重教学过程,促进考生综合能力的提高。进行网络助学的目的不仅仅是让考生掌握所学的专业知识,提高自学考试通过率,更重要的是让考生的获取信息能力、独立学习能力、思维能力等都得到全方位的提高。这就要求助学网站在栏目设置方面不要仅仅局限于网络课堂、政策信息、考试题库、辅导答疑等传统栏目,还要进一步开发与完善考生互动、网络学习社区、虚拟课堂、模拟实验室等更具挑战性和吸引力的栏目,不仅能让考生体会到课堂学习氛围,还能让其学到好多课堂中学不到的知识,从而使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高。

二、网络助学系统的构建

为此,课题组成员专门设计了一个网络助学的网站。具体结构如下:

1、首页。主要是新闻、国家相关政策、考试安排等资源。

2、登录控制。设置有注册、登录、找回用户名和密码等功能。

对考生可以使用准考证号或身份证号进行注册或登录;对教师可以使用身份证号进行注册和登录。

3、教学管理。主要功能是课件、视频等上传以及资源的审核。

4、在线课堂。与以往的教育网站不同,本栏目是进行创新的重点。结合本课题上述,本栏目下设三个分栏目,分别为:课程教学视频(包括课程精讲视频、考前串讲)、模拟实验(针对实践性、应用性很强的课程)、虚拟课堂(针对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考生根据课程代码进行搜索所需学习的课程。另本栏目还具有统计学生在线学习计时、下载等功能。

5、在线测试。设有试题库、自动评分、在线答疑、计时、统计、下载等功能。

6、讨论区。供广大考生之间及师生之间进行交流。

7、反馈:考生和教师对网络课程的评价。

三、网络助学平台构建的注意事项

1、利用网络教育强化学生的技能培训、树立为学员终身化学习服务的思想

为培养应用型人才以及培养学生的能力和创新精神,不仅需要“第一课堂”的教学,同是需要“第二课堂”的支持、配合,需要利用网络及时将最新的技术和实用技术制作成课件,使广大在校生和自考生可以在网上学到最新的知识。

2、网络课程建设统筹规划

网络课程建设要充分发挥教育管理部门的行政职能,加强对网络课程申请、招标、立项、建设开发、评价验收、应用推广等环节的管理,建立完善的网络教学、指导、服务与管理体系。重点建设的网络课程,需组织专家进行论证,以规范其操作流程,并加强中期检查,保证建设质量。

3、网络课程的组成结构

网络课程要按既定的教学目标与教学策略组织起来。一门网络课程应包含这样几个基本的构成要素:

教学内容系统:课程简介、教学目标、教学计划、章节内容、课程重难点、典型实例、多媒体素材。

实践系统:实验要求、操作细则、结果、数据分析。

成绩评定系统:章节练习、综合练习、达标测试、成绩显示、答案解析。

4、建立定期的资源评价反馈机制,及时补充修正教学资源

教学资源建设的目的是为了服务广大考生,必须重视在教学中的效果,只有对所建设的教学资源不断评价、不断地从教师和学生中得到使用情况的反馈、不断征求教师和学生的意见,才能了解到教学资源建设的内容、质量及应用效果,从而修改、补充、完善教学资源的内容,提高教学资源的质量,满足学生需求。

5、强化课程实践性教学设计

实践教学侧重对学生素质技能的补充完善,本着以必要的校内基础实习实验为基础,以在岗位实习实训为主要形式,以网络在线实训为补充,建设实用性很强课程的实践教学课件和视频资料。■

作者简介:

佘学兵(1982-),男,汉,江西南昌,江西科技学院数字技术系。硕士,讲师,主要研究方向:数据库、人工智能。

作者:佘学兵

第二篇:浅谈自考创新教育与人才培养

摘要:在电力行业人才需求层次不断提升的新形势下,自学考试能否延续其社会服务功能为行业人才培养继续发挥作用,需要自考制度的改革与创新。自学考试与普通高等教育相结合,面向普通高校在校生开展“助学二学历”教育培养社会需要的复合型人才,是自学考试人才培养的创新实践。应积极引导学生以社会、行业对人才的要求作为自身培养目标,充分利用自考创新教育平台的优势,促使自己在知识、能力、素质结构方面进行新的构建。

关键词:自学考试;创新;电力行业;人才培养;第二学历

作者简介:王祖伟(1963-),男,江苏宜兴人,南京工程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助理研究员。(江苏 南京 210013)俞卫新(1973-),男,江苏海门人,南京工程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实验师。(江苏 南京 211167)

中圖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制度自20世纪80年代初创立至今,为社会各行各业培养了大量人才,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电力行业以委托开考的形式先后开考了“电力系统及自动化”、“电厂热能动力工程”、“电力市场营销”等专科或本科专业,以其灵活性适应性等特点成为学历补偿教育的有效途径,充分利用其整合社会教育资源的功能成为电力人才培养的有力补充,为提升电力员工专业技术水平及综合素质,为电力行业的跨越式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但近年来,随着电力行业用人层次的不断提升,电力行业员工参加自学考试者大幅减少。有人认为电力行业人才培养已不再需要自学考试,甚至有部分自考工作者也认为自学考试为电力行业人才培养服务已到尽头。

一、社会的需要是自学考试创新发展的动力

纵观自学考试制度的形成、发展、直至辉煌的各个历史时期,其社会服务功能贯穿始终,社会需要以自学考试的形式培养大批人才,个人也需要通过自学考试提高自身的素质以满足社会的要求,自学考试规范的制度及严密的考试组织确保了毕业生的质量和水平,得到了社会的公认,形成了良好的社会声誉。社会的需要就是自学考试不断完善发展、长盛不衰的原动力。

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对人才需求的格局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例如,由于电气工程领域所涉及到的技术领域发生了深刻变化,信息技术、电力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自动控制等技术在电气工程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使电气设备和电力系统向数字化、信息化方向发展,电气工程领域所涉及到的行业管理向高效益、市场化发展,[1]需要基础知识厚实、多学科知识、具备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专门人才。电力企业体制改革带来了电力企业重组、“厂网分家”的变化,需要更多在知识结构上既懂技术又懂管理、既懂生产又懂流程的复合型管理人才。[2]无论是专门人才还是复合型管理人才都要求高校培养的学生具备知识面广、实践能力强且知识结构更具系统化的特点,而目前具有电力行业背景特征的多数普通高校缺乏这种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机制。

是否可以继续发挥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灵动特征等优势来弥补普通高等教育的不足,多渠道多途径为社会、行业培养所需要的人才呢?但就目前的形势来看,自学考试与以往各发展时期相比较面临着截然不同的社会环境,必须在创新性思维引领下,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改革现有的自学考试制度,找准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设置相应的专业及其课程体系,融入行业发展、融入社会发展。[3]在全国考委《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专业和课程改革方案》指导下,2010年江苏省启动在普通高校在校学生中开展自学考试自办助学专业本科第二学历(简称“助学二学历”)教育试点工作。学生在学好主修专业的同时,选读一个自学考试本科专业,符合毕业条件者可获得自学考试第二学历专业本科毕业证书,符合学士学位授予条件者授予自学考试第二学历专业相应的学士学位。并于2012年推出了《普通本科院校开展自学考试自办助学专业本科第二学历教育试点工作暂行规定》。其重点就是调整人才培养目标,探索自学考试与普通高等教育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促使普通高校在校学生在知识、能力、素质结构方面进行重新构建,从而成为掌握多学科、综合性知识和较强实践能力的复合型人才,适应就业市场的要求。

二、自考创新实现了自学考试与普通高等教育等多种人才培养模式相互融合

普通高等学校拥有雄厚的师资力量和完备的教育教学设备,专业体系完备,教育优势明显。但是也曾有学者认为目前高校教育只是以教师为主体的“传道、授业、解惑”,过于偏重知识的传授,学生缺乏独立思维,缺少个性的培养及自我发挥的空间,考试模式单一,专业设置不能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的要求。[4]

自学考试制度创建30多年来,充分发挥普通高校的优质资源作为主考校,整合社会教学资源开展助学辅导,采取“个人自学+社会助学+国家考试”的模式取得学历。在专业设置和课程设置方面具有较大的灵动性、适应性等特点。但自考学生普遍存在认识偏差,缺乏对自身培养目标的深层次认识,其认识共性是“唯学历”,同时“以考试为手段”的运行模式在适应新时期教育发展的需求上也暴露出越来越多的局限。

江苏省在普通高校中试行自学考试“助学二学历”创新教育模式,在传承自学考试优势的基础上将自学考试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于应用型人才,其核心是突出课程体系由知识的积累向能力与技能的培养转变,从传统的学科型专业和课程体系向以核心课程为主体内容的应用型、职业型、实用型和技能性专业和课程体系转变。[5]与之前的自学考试相比较,其创新主要体现在:

1.组织主体与助学方式的创新

组织者是作为主考学校的普通高校;参加对象是本校学有余力的全日制二年级本科生或一年级研究生;助学的方式是利用学生的业余时间进行提纲挈领式的讲解。

2.专业学科与课程体系的创新

专业课程体系由公共基础课、专业核心课、选考课三部分构成。在课程设置上增加了独立设置的实践课程;在尊重专业知识体系完整性和系统性的同时面向职业教育,加大了实用性课程设置的力度;加大了选考课的比例。

3.考试与评价方法的创新

改变了单一化考试方法,引入了多元化的评价体系,部分课程考试成绩采用国家统一考试成绩与过程性考核成绩综合评定的方法。

4.多种教学制度、培养形式相兼容的创新

结合社会、行业对人才的要求,在某些有条件的专业实行“双证书”模式,相关职业资格证书或职业技能证书可以替代所对应的课程。

从以上自学考试“助学二学历”的创新内容中可以看到该创新是以打造终身教育体系和创建学习型社会的视野来改变自学考试的惯用模式,既实现了大众化开放性教育又兼顾了应用型人才培养;既传承了自学考试的特色又兼容了普通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的优势特点;既结合了新形势下社会、行业对人才的需求现状又兼顾了学生个人学习和成才的愿望;既有必要的理论知识考试也有素质和能力的评估。

三、自考创新是高校学生成为复合型人才的可选途径

自学考试“助学二学历”教育创新,其特定对象是普通高等学校的在校学生,所以在校学生应充分利用各种教育资源的优势,拓展学习思维,按照社会、行业对人才需求的规格作为自身的培养目标,积极培养自我学习、创新发展的能力。在校学生参加二学历学习具备以下优势:

1.政策优势

新形势下教育行政部门推出的自学考试“助学二学历”教育创新是在结合社会、行业需要的基础上使学生能够成为复合型人才所量身制订的新型学习平台。这实际上是在政策层面上引导在校学生按照自身的学习意愿,把自己培养成为思维开阔、知识面广、知识结构更具系统化、具备一定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職业型、应用型高素质人才。其专业学科与课程体系结构的调整、过程性考核的引入、职业资格证书和职业技能证书“双证书”模式的实行均是其政策支持的体现。

2.学生自身优势

(1)学习精力充沛。一方面,在校大学生精力充沛,记忆力强,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另一方面,学校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开展学习,每学期考试课程是由学校负责制订教学计划并做好教学安排,报名考试、课程免考、成绩公布等也均由学校负责,这一有组织有计划的有序助学特征更利于学生能将更多的精力集中于学习中。[5]

(2)节省学习时间和成本。学生可以充分利用大学四年黄金学习时期,用业余时间完成多学科的学习。

3.学校教学优势

自学考试“助学二学历”教育,其办学的主体就是普通高校。这一新的教育模式需要普通高校改变教育理念,改变教学与管理方法。

(1)促进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管理和教学指导思想,改变过去以教师为中心的思想,使学习更加符合学生的个性、条件和发展的需要。

(2)教师指导学生学习本课程,系统性地进行知识梳理,有利于学生自我学习、独立思考能力的提高。

(3)高校具有优质教学资源的优势,能提供实践课程及技能训练的设备、场所及指导教师,有利于实践动手能力的提高。

几年来,江苏省推广的自学考试“助学二学历”教育创新模式已经逐步被省内普通高校及其在校生所接受,至2012年9月全省开展“助学二学历”的普通高校已拓展到26所,在读学生人数已达12200余人。笔者所在的南京工程学院(以下简称“我校”)2011年开始试点,现“助学二学历”在读生 610余人。

四、积极引导学生利用自学考试创新教育平台打造成为复合型人才

我校是具有电力行业背景特征的普通高校,招生的电力类相关专业有“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及所涵盖的“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供用电技术”、“输配电工程”等专业方向、“智能电网信息工程”等十多个专业,近年每年招生人数均超过1200余人,约占当年新生人数的20%。这些专业的学生具有以下共性特点:入校时平均分数与其他非电力类专业相比要高,有些学生的入校分数甚至超过重点本科录取控制线以上,反映了学生的学习能力较强;进入电专业学习的目标和毕业就业方向较明确,就是为电力行业作贡献,容易集中精力到学习中。在设想中,这些学生成为复合型人才的愿望比其他非电力类专业的学生更为强烈。然而从调查统计的数据来看不尽如人意。

2011年,我校在2010级学生中开展了有关“助学二学历”的问卷调查,设置“是否了解二学历”、“是否有意向参加二学历学习”、“希望选择的二学历专业”三个问题作为调查题项。表1所反映的是我校电力工程学院(均为电力类专业)有意愿参加与全校有意愿参加“助学二学历”学习人数的对比情况。表2反映了2010年、2011年我校全日制招生人数情况与参加“助学二学历”学生人数的对比。从表中可以看出电力类及相关专业有意向和实际参加“助学二学历”的人数比例明显低于全校的平均比例。

如何充分利用自学考试“助学二学历”创新教育平台的优势,利用电力类专业学生自身的优势,为电力行业的人才培养做好服务?在加大自学考试“助学二学历”教育创新的宣传力度的同时,还应从以下几方面做好学生的引导工作:

按照行业需要的专业技术人员的知识体系要求出发,引导学生增加时代紧迫感和历史使命感的同时,明确自身培养目标,使学生认识到自考“助学二学历”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主地选择专业。这种选择有利于学生扬长避短,发挥各自优势,是学生个性发展的有效途径。

从电力行业所需求的人才职业素质的角度出发,引导学生通过自学考试培养坚强的意志品质和道德修养。电力行业是一个学科性非常强的行业,在这个领域里从事任何工作不但要有宽广的知识面,还必须要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与职业操守,严谨细致,踏实肯干,默默无闻。这些良好的品质只有在大学校园里就形成才有可能在将来的工作岗位上始终保持并发扬光大。学生选择二学历就意味着比其他没有参加的学生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付出更多的学习劳动,有利于良好品德的形成。

从电力行业从业人员的能力要求出发,引导学生强化自身实践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在大学时期就积极参加职业技能培训,努力获取行业所需要的职业资格或职业技能,成为实践动手能力强、能从事工程技术开发的应用型人才。

从学生自身的发展后劲出发,引导学生提升自己的创新能力。学生通过自学考试形成善于学习的能力,在学好主修专业、具备扎实的专业能力的基础上兼修其他的学科,开拓自己的思维,提升不断开拓前进的创新能力。

自学考试“助学二学历”的创新教育才刚起步,作为一种新的人才培养教育模式,改革成功与否还需要实践的检验,需要社会、行业对其毕业生就业质量进行评价。参加“助学二学历”学习仅仅是学生增加成为复合型人才所需知识及能力储备的开始,真正成才还需要更多的实践锻炼。

参考文献:

[1]胡敏强,等.新形势下电气工程及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与知识体系框架[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3,(4):44-46.

[2]乔民,孙振华.电力行业人才培养浅析[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0,(33):136.

[3]本刊编辑部.自学考试制度30年反思:在发展中明确定位,不断创新[J].考试研究,2011,(4):17-24.

[4]李勇齐,陈有禄.以社会需求和就业为导向的高等教育改革探析[J].中国电力教育,2012,(16):1-2.

[5]王祖伟,马吉玲.浅析江苏自学考试“助学二学历”教育之创新[J].成人教育,2013,(1):89-92.

(责任编辑:王祝萍)

作者:王祖伟?俞卫新

第三篇:智慧教育视域下的高职自考专本衔接助学模式研究

摘要:在我国互联网以及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大环境之下,云计算以及物联网等各种信息技术应运而生,在教学教育以及教学管理方面也得到了更新,我国的教育逐渐迈入了智慧化的发展行列,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都与互联网有着紧密的联系。高职自考专本衔接是我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在发展过程当中改革创新的一种教学模式,有着成本低廉以及效率高、灵活性强、文凭认可度高等多种优势,该模式有效地解决了职业教育存在的断头路难题,为我国助学助考提供了合理高效的发展平台,对于解决学生学业以及就业等方面问题,也有着重要的作用。本篇文章基于智慧教育的角度,对高职自考专本衔接助学模式展开了针对性的研究和分析,提出了该模式在发展运营过程当中所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有效的建议和对策,旨在进一步推动我国自考教育的发展,为社会培养和输送更高水平的优质型职业人才。

关键词:智慧教育;互联网;高职自考专本衔接;助学模式

前言

高职自考专本衔接是我国进一步完善教育体系,构建学习型社会的必然要求。对于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来说,高职自考专本衔接助学模式是其制度改革的关键措施,能够将自学考试所具有的灵活性和普通高等院校的学科优势进行融合,从而促进不同高等教育形式之间的沟通和衔接。而在互联网以及各项信息技术的发展之下,信息化教育以及智慧教育成为了教育行业改革和发展的重点部分,并成为了全球教育领域发展的新方向。在自学教育发展的同时,如何有效地运用智慧教育革新原有的学习模式以及管理模式,成为了高职自考专本衔接助学模式应用所面临的问题。本篇文章主要基于智慧教育的视角,对高职专本衔接这一高等教育自学考助学模式进行了深入的探究,旨在通过智慧教育的相关理念,进一步创新和发展高职专本衔接助学新模式,培养更多职业型人才。

一、智慧教育视域下高职自考专本衔接助学模式创新点分析

(1)增强学生学习自主性和自觉性

“互联网+”的发展理念深入到各行各业之中,高职自考专本衔接助学模式,在其发展过程当中,也离不开互联网的运用。借助于互联网平台而发展的智慧教育理念,能够有效的转变原有的自考发展模式以及教育理念,从根本上对其体制进行革新,而在此情况之下,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应运而生,打破了传统的教学发展方式。学生能够在高职专科学习的基础之上,通过自考专本衔接助学模式兼修本科的课程,不仅能够有效的提升学生的学历水平,还能够充分的调动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自觉性,在智慧教育的发展视域之下,教学信息变得更加信息化和网络化,从而有效地增强了教育事业所具有的开放性,学生能够接触到的知识面更加广阔[1]。通过智慧教育而搭建的学习管理平台,能够促进学生学习方式和学习内容的进一步优化,使学生能够在高职学习的过程当中有效的衔接和过渡到本科课程的学习中去,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2)促进多种教育资源的有机整合

当前,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对于学生的能力也提出了更高层次及多元化的要求,学生在经过高职教育之后,其相关能力仍然有一定的欠缺。而通过智慧教育的层面构建的高职自考专本衔接助学模式能够有效地促进多种教育资源的有机整合。智慧教育能够有效的解决人才培养多元化的问题,可根据专业开设的实际情况以及学生的实际水平进行针对性的培养,在培养的过程当中,智慧教育可充分调动各种教育资源。智慧教育有着全面化的信息技术手段,能够将各种教育资源进行有机整合和优化配置,在很大程度上节约了经济和时间方面的成本,促进了高职教育和本科教育之间的有效衔接[2]。除此之外,智慧教育也是一种极其珍贵的教学资源,在高职自考专本衔接模式的应用中,可充分通过智慧教育发挥互联网+以及物联网的作用。

(3)进一步促进产、学、研的深化发展

在高职的教育过程当中,尽管运用了一些措施促进教学与科研和产业化之间的联系,然而,运用的效果却不明显,彼此之间仍然有着十分明显的界限和隔阂,并没有起到联动的作用,另外,由于高职教育在管理理念方面有一定的滞后性,因此,也进一步造成了产、学、研之间脱节现象的发生,使得整体的教学管理效率和人才培养质量不高。而高职自考专本衔接助学模式在借助智慧教育的前提下,能够有效的促进产、学、研之间的深化发展,增强彼此之間的联动性。首先,智慧教育带动了高职教育在管理理念上的转变,使其能够朝着更加科学的本科教育管理理念上发展;其次,智慧教育充分的体现出了信息化媒介时代所具有的“互通互联”性质,将产、学、研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深度的融合和发展,对于教学方式的转变以及科研水平和教学质量的提升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二、高职自考专本衔接助学模式在智慧教育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1)人才培养方面的认识偏差

高职自考专本衔接助学模式是在终身学习的发展理念之下,所构建出来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其创建的本意主要是为了能够促进教育的公平性,尽可能的满足个体多样化的学习需求[3]。然而,对于人才培养方面仍然存在着一定的认知偏差,一些人对于自考并不认可,认为其文凭在社会的接纳程度太低,不便于之后的就业,因此认为该模式的应用是无意义的。部分学生认为,在通过了该模式的学习之后,获取到的学位证书,在专业水准以及竞争力方面,远远低于全日制本科毕业生,这种观念也进一步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压力。

(2)服务和管理方面的行动偏差

一些高职院校在开设自考专本衔接助学模式的过程当中,过分追求利益,违背了该模式创办的初衷和意义,在该模式具体应用的过程当中,对于服务和管理方面,整体表现为能力不足的情况,并没有结合教育的发展理念进行课程的开设,仅仅只是为了追求利益而将办学功利化,在课程设计方面,存在不合理的情况,并没有根据专业的实际情况以及学生的学习水平制定教学计划和方案,最终导致的衔接过程的不顺利[4]。除此之外,对于教材以及教学的方式和学习方法,都没有进行良好的革新,只是对该模式有了一个模糊的定义,并没有根据实际情况对各个方面进行优化和改进,出现了十分严重的行动偏差,最终导致应用的效果不佳,学生的学习能力不能够得到良好提升,应用的反馈效果也较差。

(3)人才能力提升方面的结果偏差

由于在教学方案以及教学内容设计方面都没有结合实际情况开展,在教学方式的应用上,仍然沿用着传统的教学规律,并没有真正运用到智慧教学方面的平台和内容,最终使得人才能力提升方面出现了严重的结果偏差,学生普遍表现为课程合格率以及就业率和自主学习能力方面的不足。

(4)各平台之间的融合偏差

在高职自考专本衔接助学模式应用的过程当中,助学知识服务体系间出现了系统化低以及关系松散和协同创新能力低等各种问题,不仅如此,自考行政管理部门本身也没有良好的运用信息化手段,整体的信息化建设程度较低,有着严重的本位思想。借助智慧教育所搭建的网络助学平台以及助学管理平台存在管理上的涣散,平台的建设进度十分缓慢,并且智慧化应用的程度较低。

三、高职自考专本衔接助学模式,在智慧教育应用中的措施分析

高职自考专本衔接助学模式在于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自主性和自觉性,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使学生能够在立足于终身学习发展的理念下,不断提升自我、发展自我,从而更好的适应社会,而对于该模式的应用来说,有效地培养高职学生可持续发展方面的能力是最为关键的部分。

(1)增强宣传力度,保障智慧教育管理理念落到实处

为了能够更好地推进自考专本衔接助学模式的进一步应用,那么智慧教育就必须要与管理模式进行深度的融合,进一步发挥出其真正的作用和价值。

首先,院校必须要对智慧教育的基本内涵和作用进行深入的了解,选派有经验的人员对该领域的发展动向和前沿信息进行学习,不断树立起智慧教育发展的正确理念,在对硬件设施进行不断建设的同时,也应当加强对设备的维护,才能够建立起长效使用机制,使智慧教育能够真正的落到实处,避免流于形式以及内容空洞的问题出现。

其次,高职院校必须要进一步加强对全体师生在思想方面的引导,使全体师生对智慧教育理念有更深刻的认识。最后,我国的智慧教育仍然处于发展和探索的阶段之中,因此,高职院校在进行衔接的过程当中,必须要注意方式方法,应当实事求是,量力而行,从而有效的促进智慧教育和高职衔接模式的深度融合[5]。

(2)构建学平台和助学管理平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升教育管理水平

在对专业实际情况以及学生学习情况进行考察的前提下,有效地构建起学平台和助学管理平台,从而加强对学生的学习管理,除此之外,智慧教育还有利于搭建起教师与学生之间沟通和互助的平台,使二者之间拥有完全平等的关系,学生能够在智慧教育的前提下,拥有更多的学习自主权。另外,结合实际情况,有效地构建起学分银行以及学分互认体系,发挥出教育“立交桥”的作用,学生在智慧化学习管理体系的帮助下,能够更加清晰自身的学习水平,明确自身的发展目标,进行针对性的提升。智慧教育能够实现课程管理的优化,将互联网学习资源进行共享,有效地突破了时空的限制,让学生拥有更加多元的学习环境,在此种情况之下,教师的教学模式应用能够更加科学、合理,促使高职自考专本衔接助学模式能够得到顺利的衔接,增强该模式应用的实际效果。

另外,必须要对数字化资源进行有效的建设,进一步提升数字化资源整合和共享的水平,对教学课程的设置进行不断的优化和调整,如此一来,才能够使教学模式得到根本性的转变,助学模式的衔接也能够更加顺利的推行。

(3)加强校企合作,促进产、学、研的深化发展

把科研与生产实践与智慧教学进行深度的融合,促进校企之间的深度合作,不断提升学生的实践应用水平。在高职自考专本衔接助学模式的应用之下,学生是否能够掌握更高水平来适应社会的需求,是该模式应用和开展的重要目的,也是学生发展和适应社会需要的关键所在。可将院校以及企业和科研单位进行有效的联动,构建起多方智慧教育管理平台,如此一来,不仅能够充分的体现出智慧教育平台所具有的各项优势,还能够在实际教学的环节当中融入生产实践以及科学研究等领域的知识和技术,这对于学生的学习和理解来说,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更能够促进学生核心技能的掌握,让学生形成自我的核心竞争能力。这也是助学模式开展和应用的真正目的所在。

(4)搭建智慧教育管理平台,促进各管理部门的深度融合

在高职自考专本衔接助学模式的应用下,一些院校存在严重的行动偏差以及认知偏差,对于服务和管理方面,存在严重懈怠的问题。可通过智慧教育管理平台的搭建,进一步加强各管理部门之间的深度融合。首先,应当建立起一个及教务处以及就业处和学生处等多个系统于一体的综合性平台。智慧教育有著互联互通的优势特征,而为了能够充分发挥其作用,必须要促使各个部门之间进行协作,进一步加强平台的兼容性,使得管理的整体效率能够得到提升。在助学模式应用的过程当中,始终秉持着教育为先的理念,对于学习功利化的情况,应当严格禁止[6]。在传统的教学管理过程当中,各个单位始终都只负责某一个板块,并没有做到真正的沟通和联动,所以没有建立起统一的标准,院校应当借助智慧教育的优势,进一步制定统一的制度体系,使各个单位以及各个平台都能够为一个目标所服务,有效的杜绝了管理效率低下以及学习功利化等不良情况的出现。

为了能够有效的消除人们对于助学模式的认知偏差,可通过智慧教育管理平台,进一步加强院校以及人社部门和就业市场之间的沟通与交流,不断拓展就业信息平台,借助智慧管理平台所具有的大数据分析功能,对地域的经济规模以及产业结构等情况进行综合评估和分析,科学的预估和判断在一定时期内,该地域需要的人才数量以及结构等,从而为各专业的需求人数以及人才培养方案提供科学的数据支撑,提升就业率,转变人们的固化认知。

(5)建立监督和评估系统,促进人才高质量发展

在助学模式应用的过程当中,必须要加强监督和管理,可根据实际情况,建立起监督及评估系统,有效的借助智慧教育的优势特征,对应用的各个环节以及实际效果进行有效的监督和管控,使整个助学模式能够在科学合理的范围内运行。

四、小结

综上所述,在信息化时代快速发展的背景之下,与信息技术有着紧密联系的智慧教育,已经成为了当前教育行业发展的新趋势,对各种教育类型都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自学考试也是如此。自学考试也应当在时代发展的潮流之下,不断创新和改革传统的学习、管理、教学模式,有效的运用智慧教育所具备的各项优势,不断推动高职自考专本衔接助力模式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葛瑶. 高职教育专本衔接模式研究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J]. 赤子, 2019, (028):107-108.

[2] 施金锋.移动互联网时代自学考试考生服务平台建设探索[J].中国考试,2017(11)68-69.

[3]苏美颖. "专本衔接"自考助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 市场论坛, 2019, No.185(08):88-90.

[4]吴晓莲. 自考"专本衔接"教学模式探究[J]. 信息周刊, 2019, (037):426-426.

[5] 刘永浪, 杨小东, 洪年芳. 自学考试学习支持服务体系建设的探讨[J]. 2021(01):82-83.

[6]郭兴华,杨洪涛.基于移动学习的自考专本衔接助学系统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7(08)18-20.

作者简介:毛建云(1980年4月14日,性别:女,民族:汉,籍贯:浙江江山,学历:矾硕士研究生,职称:实习研究员,研究方向:教育管理

作者:毛建云

上一篇:科技论文科技论文下一篇:企业文化毕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