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本科自考论文

2022-04-16

【摘要】近年来,自考学历人员在就业中遭受越来越多的歧视。这一歧视的形成可以分成首轮歧视和次轮歧视两个过程。首轮歧视源于人们在教育扩招背景下形成对自考学历人员的社会刻板印象,次轮歧视受到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理论和实践的影响。解决这一问题的当务之急在于加大对自考教育的宣传力度,改变社会对自考教育的刻板印象。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法律本科自考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法律本科自考论文 篇1:

高职院校法律专业发展之道

在2007年浙江省普通高等教育高职高专招生专业名单中,浙江金华职业技术学院是唯一具有法律事务专业的一所综合性高职院校。经过几年的实践与努力,金华职业技术学院逐渐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发展之路。

一、制订符合实际需要的专业培养模式

法律事务专业于2001年开始招生时,恰逢国家司法考试改革的实施,统考资格提高到大学本科毕业。为了满足广大学生从事法律职业工作的愿望,经研究我们采用了“全日制专科加法学本科自考”的教学模式。从已经毕业的四届学生的情况来看,他们中50%以上的学生能在三年或者略长的时间里通过本科自考课程,拿到本科文凭,为参加司法统一考试奠定了基础,为学生日后从事专门的法律职业做好了准备。

二、制订符合需要的专业建设具体方向

根据上述专业培养模式,结合学生的实际特点和社会需要,法律事务专业的定位必须接近本科教育,同时,法律专业的基础课和专业技能课要并重,因此建立了法律职业人员和法律辅助职业人员培养并重的专业方向。一方面十分注重法学理论基础教育,制订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时主要参考本科法学院校,同时和自考课程接轨;另一方面,亦十分重视培养学生的实际解决问题能力,建立法律辅助人员培训中心,要求学生毕业后能马上从事书记员、律师助理等法律辅助职业工作。对上述两方面的建设的另外一个重点是培养学生的法律职业道德。

三、建立专任教师与外聘教师实践授课相结合的教学机制

根据上述专业建设具体方向,考虑高职院校的特点,我们要求专任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十分突出实践教学,因此积极培养具有“双师型”素质的教师,鼓励专任教师从事具体办案工作,为社会服务。同时,聘用学校之外的具有高级职称以上的人员,参与到法律事务专业的教学中,并逐步提高外聘教师教学授课参与比例,专任教师和外聘教师共同参与编写实训教材,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接触实际问题,并培养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开展项目化校内外实训,建立多种形式的合作方式

我们根据高职法律事务专业学生毕业后,就业单位相对较多的法律纠纷来确定实习项目。分别成立民商事法律问题实训、行政法律问题实训和刑事法律问题实训等,通过模拟法庭、模拟仲裁庭,让学生在高度的仿真性训练中打下良好的基础。而建立多种形式的校企合作则进一步强化了学生的实战能力,专业现有校外基地法院3家、检察院2家、律师事务所3家。这些校外实训基地已成为我们专业学生的实训岗位,通过这样的顶岗实习,为学生今后就业实现理论与实务的“零距离接触”。

五、建立法律服务平台,在服务社会中育人

目前我们法律事务专业在校内设立了法律咨询工作室,设有《法协杂志》,接受在校学生和社会咨询,还要进一步拓展服务社会领域,准备建立专业法律诊所网站,与当地司法局、社区、企业联系,建立法律服务中心或弱势群体法律援助中心,积极送法下乡,为农村、农民和农业服务,从学生中选派人员,组成不同的小组,在教师的带领下,积极为社会服务。同时我们亦将与更多的企业联系,为企业提供培训或法律服务。通过这样,真正做到在服务中育人,提高学生和教师运用法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作者:方刚成

法律本科自考论文 篇2:

自考生就业歧视问题分析

【摘要】近年来,自考学历人员在就业中遭受越来越多的歧视。这一歧视的形成可以分成首轮歧视和次轮歧视两个过程。首轮歧视源于人们在教育扩招背景下形成对自考学历人员的社会刻板印象,次轮歧视受到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理论和实践的影响。解决这一问题的当务之急在于加大对自考教育的宣传力度,改变社会对自考教育的刻板印象。

【关键词】自考 就业 歧视

自考是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的简称,是我国自学者进行以学历考试为主的高等教育国家考试,同时也是个人自学、社会助学和国家考试相结合的教育形式。自考没有招生规模和学制限制,采用分科考试、学分累计的方法,不合格的课程允许多次重考。对于通过规定课程考试的人员,由自考主管机构颁发自考专科或者本科文凭,同时这些人员还可以向自考主管机构提出申请参加学士学位论文答辩。

1980年,北京市率先实行了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三十多年来,自学考试在全国各地纷纷实行,成为高等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在这期间,许多没有机会进入大学脱产学习的人通过自考的方式获得教学文凭;同时,在较长的一段时间内,自考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提倡,自考学历人员能够有幸进入怀仁堂参加毕业典礼。①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社会对自考学历人员的态度正在慢慢转变。尤其是进入新世纪以来,社会开始出现对自考学历人员的就业歧视问题。

自考学历人员就业歧视分析

就业歧视是一种社会现象,也是人们对一种社会问题的认知,同时还是一个法律界定问题。不过,对于什么是法律上的就业歧视存在着不同意见。比如,王文珍(2004)指出,就业歧视从法律的角度讲有着严格的界定。他认为,劳动歧视至少应该有四个特点:一是差别对待,即对劳动者的不当排斥;二是指对劳动者广义就业权的侵犯,这既包括在员工招聘过程中,还包括在就业服务和员工管理中。第三,劳动歧视是以与维护公共秩序和职业内在需求无关的因素为条件对劳动者平等就业的权力进行限制和剥夺。第四,歧视的主体可以是用人单位,也可以是政府部门和社会中介机构。周伟(2006)则认为,根据宪法和劳动法关于劳动权利平等的规定,所有依据劳动者技能和能力之外的因素进行的劳动限制都是就业歧视。本文中所提到的对自考学历人员的歧视主要指如下情形:用人单位因为应聘者或者员工的学历为自考方式取得,从而在其他条件没有明显差异的情况下,对员工的招聘或者管理进行区别对待的行为。由于有关管理过程的调查数据难以获得,笔者将主要分析招聘过程中的就业歧视。

在招聘环节表现出的自考学历歧视主要是通过对应聘资格进行限制来实现的。这一限制过程既体现在明文规章制度中,更体现在职能部门工作人员的集体共识中,通过发挥人力资源职能部门的“看门人”作用,自考学历人员被拒之于众多单位的大门之外。这种拒绝机制通过人力资源理论关于人才鉴别机制的共识,产生一连串反应,从而形成一种笔者称之为“双轮歧视”的机制,并最终将大部分自考学历人员的就业前景限制在低级职位、低技能职位和低收入行业职位。

就业的制度分析可以回溯到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大中学生毕业就业分配制度。在新中国成立后的相当长时间中,由于招生、就业和居民的户口管理等社会制度紧密相连,中高等教育以及毕业学生就业一直属于国家计划范围之内的事情。直到现在,教育部每年还要下达招生计划。大约在1992年以后,在全日制应届学生的就业分配上出现了“双向选择”机制,这对学生来说增加了就业的自主权,但在单位方面,尤其是政府和事业单位,在录用人员方面的要求却没有太大变化。对于靠财政拨款的单位来说,仍然沿袭一系列原来的人事管理规章制度。在这样一种制度框架下,只有那些全日制院校的应届毕业生才有可能从学校毕业后通过制度渠道进入这些单位。毫无疑问,自考学历人员被排除在这样的制度通路之外。实际上,这种对自考学历的排除和某些情况对毕业生的籍贯和户籍制度进行限制的性质是完全一样。这种在国家的制度层面做出的就业规定,带来的后果就是形成制度化分割的劳动力市场。

此外,制度歧视的另一方面表现在,单位在招聘过程中直接对岗位的任职条件作出限制。在许多单位的招聘广告中,直接要求应聘者为“全日制高校毕业”,这实际上是将自考学历者拒之门外。如果说,国家制度层面对自考学生的限制主要是来自当前的人事和就业制度,那么用人单位层面对自考学历人员的排斥在很大程度上来自于对自考学历人员身份获得途径的刻板印象。人们对于自考生的突出印象是“没考上大学才去读自考”;在近年高等教育大幅度扩招的背景下,对80后、90后来讲,升入全日制大学的比例较之70年代出生人群大为增加。此种情况下,人力资源部门对自考学历人员的能力和素质做出“从整体上来说还是要差一些”的判断应该说是有一定道理的。但这里有两个问题:一是人们不能在进行个体比较时,以此来断定某个全日制高考毕业生一定优于另一个自考生,这样的一种推论至少在逻辑上是不成立的;二是目前不少全日制高校都经历了扩招的浪潮,与此同时,不少全日制大专由原来的中专简单改制而成,一些本科院校由专科升级而成,存在着师资、教学和管理水平参差不齐的情况,这种情况下培养出來的学生未必一定比自考学生更优秀。而自考教育体制中,按照现行的管理体制,自考委员会是一个考核机构而不是教育实施机构,国家对自考委员会并无毕业率和就业率的考核和限制,学生和老师以及学校之间相对保持距离,一定程度上反而使得自考的考试标准维持在一个比较稳定的水平。即便是从知识掌握的水平上衡量,自考学生也不一定和某些全日制学生有明显差异。当自考生作为个体应聘时,如果根据刻板印象去评价他的能力和素质,实际上就构成了一种歧视。但是,目前对自考学生的排斥却恰恰是忽略了这两个问题。

现代人力资源理论也和当前自考人员的就业歧视有着紧密的关联。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理论普遍认为,当学生毕业进入社会工作以后,职业经历是影响个人能力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学历因素不再是重要的因素。因而,人力资源理论倡导人才管理中分析职业经历中的经验,尤其是行业经验(强调一个人在同一个或相近行业的经验而不是笼统的工作经验)、职位生涯中各阶段岗位的工作技能相关度以及职业生涯的晋升表现等相关要素,并以此作为衡量一个人胜任目标职位的初步判断。由于这一理论强调职业经历而非教育背景,因此看上去有利于自考学历人员摆脱学历因素影响而获得职业发展空间;但实际上,这样一种理论使自考人员进一步陷入了就业困境。这是因为,这里悄然掩盖了一个重要的事实,即大学生初次就业时差异甚大。全日制的大学生有机会进入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国有大中型企业和全球500强企业等工作待遇、工作环境、社会知名度和社会声誉较高的单位,而自考学历人员则只能选择那些民营企业或者小规模的企业单位就业。随着时间的推移,当进行再次职业选择时,先前的经历成了他们能力和社会资源的指示符号,从而影响下一份工作的获得。因此,注重职业经历的现代人力资源招聘理论在理论上有助于自考学历人员摆脱学历的不利影响,但在现实中,却潜在地放大了由初次就业带来的效应,并恶化了再次就业的境遇。对于身处其境的自考学历人员来说,往往只有两种选择,要么接受现实,在规模较小的企业中选择就业;要么采取非正常甚至是违法的手段来试图改变不利于自身的竞争局面。

根据上文分析结果,可将对自考学历人员歧视的一般模式总结如图1:

图1:自考学历人员的就业歧视机制分析

图1表明,我们实际上可以将自考学历人员就业歧视的问题分为两个阶段来分析,首轮歧视发生在他们获得文凭并寻找第一份工作的时候,这一阶段对他们的歧视主要来自于制度规定和社会刻板印象;而次轮歧视发生在自考学历人员再次就业时,此时,歧视发生的主要基础为现代人力资源理论和实践以及自考学历人员的先前职业经历。

结语

高等教育自考制度目前仍然是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一部分,许多研究者探讨性别歧视、应届学生就业歧视,但极少有人提到自考学历人员歧视。这一现象更加深刻地表明了自考学历人员这一群体目前不被社会所关注的现状,自考生在主流话语中消失的事实使自考学历人员的就业境遇更加容易被人忽视。要改变对自考学历人员的歧视现状,应从多方入手。从现实可操作性的角度讲,最急迫的还是在于自考管理机构加大对自考教育的宣传力度以纠正社会已有的刻板影响。实际上,真正能够坚持到底并通过国家自考课程的毕业生,其素质是有保证的。在中国人均收入不高和教育欠发达的情况下,高等教育自考无疑是一项发展高等教育的重要措施,促进自考生就业问题的解决有利促进自考制度长期稳定发展,从而有效地发挥这一制度的社会功能。

(作者单位:北京电视台,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

【注释】

①http://news.xinhuanet.com/edu/2005-11/06/content_3738499_3.htm,2013年7月27日。

责编/王坤娜

作者:郗蒙 赵联飞

法律本科自考论文 篇3:

自考助学质量提升的有效对策探究

摘要:随着成人教育和管理工作的兴起和不断发展,在当代,自考助学的教学质量问题受到了普遍关注,本文通过对现代自考助学的特点的分析,找出自考助学的教学活动中所存在的缺陷,同时对症下药,探究提高自考助学质量的良策,使得自考助学适应社会需求,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蓬勃发展。

关键词:自考助学;教学质量;有效对策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给自学者提供了一个上升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上他们可以通过进行国家规定的相关学历考试来提高自己的起点,它是一个适应社会需求,把个人的积极自学,社会提供助学服务和参加国家考试三者结合的教育模式。在这个不断实现飞跃发展的时代,教育市场的竞争愈演愈烈,高校的大规模扩招,成人教育的飞速发展,都是这场无硝烟战争的推手。那么,自学考试助学班要想在这场战争中保持生机,就必须把办学的质量问题放在首要位置,这样才能满足社会需求。

一、自考助学的主要特征

1.特殊性。自考助学是一种不同于普通本科院校教学模式的教学活动,有其特殊性:首先,受教群体不同。通常来说,走上自考这条道路的多数是因为成绩不理想而高考失利以及毕业于专科、职高的学生,或是想要提高自己的起点、追求更高学历的成人。其次,自考助学的教学手段不同,由于大多数的自考助学学生的学习能力较弱,学科基础水平较差,因此,自考助学的主要手段是以多课时慢进度的方式传授少量知识,力求提高知识掌握程度,把基础打牢,同时结合大量课外作业的布置,让他们能够真正地消化所学知识,提高教学质量。

2.自考助学的主体多元化。自考助学并不像本科高校一样有着丰富的教学资源,以前刚刚兴起的自考助学通常被称为社会助学,因为其主要的教学方式是针对不同需求群体开始培训机构,对自考生进行各类培训辅导。随着时间的推移,当代的自考助学演变为有组织、受到国家肯定的教学活动:现在的自考助学有着丰富的教学资源,如各类普通高等院校、成人高等学校、高等职业教育学院等高等教育组织和机构,自考助学也被纳入国家管理规范内,必须要经过省级自学考试委员会的授权,才能开展有利于自学考生学习,提高自考生学历层次的教学活动。

3.自考助学与考试命题相分离。教考分离是自考助学最重要的特点,要想得到国家的认可,自考助学活动就必须遵守相关法律规定,把命题人和教学人员区别开来,不能身兼两职。这样有利于教学公平,提高教学质量,从而符合自考助学的教学宗旨。

二、自考助学面临的主要问题

1.学生的基础知识及层次都不同,很难达到预定的教学目的。现阶段各高校都在不断扩招,也有更多的人开始重视高等教育,因此自考的生源相对就减少了,自考助学单位在招生的过程中减少了很多的选择性,与此同时,学生的素质大不如以前,成为了教学目的达成的绊脚石。很多自考助学单位只有那些没有参加过高考、高中中途辍学以及高考成绩相当不好的学生可供选择。而这种素质的学生基础知识很不扎实,想要在预定的时间内学习完规定的课程,达到专科的水平具有很大的难度,更不用说本科程度了,这是助学单位必须要解决的一个问题。

2.师资不够完善,很难确保教学质量。自考助学专业相对全日制本专科的专业来说,其受重视的程度不够,其是由一般的高等院校经过申请,政府相关部门授权批准的自考专业,学校的注意力大多放在全日制专业的教学工作上,对自考助学专业提供的人力物力等各方面都有不足。尤其是各高等院校都在不断扩招本科与专业。在这种背景下,高等院校的老师已经有了很大的工作量,根本没有过多的注意力来进行自考助学专业的教学,也因此会对这类专业的教学不够重视。高校的老师甚少有对自考生专门开展教学活动,师资力量非常不足,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自考助学的发展。

3.管理很多环节都非常薄弱,助学教学不够规范。如今的很多自考助学机构都是依托于高校而存在的,一般都是设置了院系两级来进行自考助学的管理工作。有的自考助学机构设置了独立的学院来管理教学工作,而有的自考助学机构是在高校设置成人教育学院来管理教学,而大多都是在院系机构设置的支撑下开设助学班的。在一般情况下,普通高校不仅负责普通本专科学生的招生和教学工作,同时也要监管自考生的教学工作,两者之间比较混乱。院系想要建立专门的教学管理和运行机制在很多程度上来说具有一定的困难,需要额外花费很多精力,因此自考生的管理现状不容乐观。

4.精力大多放在理论的教导上,对实践的重视程度不够。目前已经有一些高等院校开始重视自考助学的教学质量,但是缺乏足够的人员来从事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更多的老师都只注重教导理论知识。这个问题导致的直接后果就是学生的动手能力不够,对学生将来进入社会进行工作没有什么有用的地方,难以从事相应的工作。而自考助学的宗旨本身就是让学生具备一定的从事工作的能力,这个问题违背了这个初衷。

三、提升自考助学质量的途径

1.对学生进行疏导,重视学生的管理,从各方面来提升自考生的素质。自考生的底子相对而言相当薄弱,也没有足够扎实的基础,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也不高,更重要的是没有足够好的自制力,而且很多学生都比较自卑。从这些问题出发,必须要采取一定的措施来提升学生的素质,结合实践经验来看可以采取下列措施:(1)给自考助学班配备专门的班主任,且班主任必须要有很强的责任心。班主任的责任心强不强,对自学班的学风有着直接的影响,责任心强的班主任能够更好地管理和组织好学生的教学与学习工作。所以说,必须要给自考助学班配备管理能力强、工作积极性高以及具有丰富的学生管理经验的班主任,来负责自考生的日常学习管理和生活。在这种氛围下,学生能够更好地进行学习,并不断增强自我管理和学习的意识,形成好的学习方式。(2)举办各种有针对性的讲座,请名师来对自考生进行讲解。虽然说自考生的学习地点也是在各地的高等院校,但是大量的自考生根本就不清楚自己学习的专业用途或者是前景等方面,因此自考助学单位必须要在这方面采取一定的措施。学校可以请一些名师或者是专家来指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让学生有明确的学习方向。(3)开展各种文化体育活动,提升学生的积极性。自考助学单位可以将本科生与自考生组织起来,开展各种各样的文体活动,让自考生减少自卑心理,提升学生自助学习的积极性。开展各种文体活动还能在一定程度上使得班级的学生更加团结,让学生们毫无顾忌地进行交流,使得其具备一定的集体荣誉感以及归属感。

2.提高师资水平,确保教学目标的实现。教学质量就是自考助学最需要把握的方面,而教师在保证教学质量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为了能够实现预定的教学目标,就必须要提高师资水平。学校要配备充足的师资力量、组织不同专业的老师成立教研室,形成教师团队来研究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如今的高校管理机制有很大的不足,专业教研室要同时负责自考生和普通本科生的教学工作,精力相对而言会比较缺乏,因此要分开来进行管理,使得其教学工作更具有针对性。

3.教学工作必须要规范,以便提升教学质量。(1)教研室制订有针对性的教学计划,教师必须严格遵循。对于某些学生学习起来具有一定难度的课程,需要增加一定的课时,来给学生进行答疑或者是给学生进行复习指导。(2)自考生学习的相关制度必须要健全,让学生具备一定的自我约束意识。只有健全了相关的规章制度,自考生才能顺利地进行学习。因此,对于自考生的日常管理来说,必须要形成一定的管理制度,比如请假和考勤之类的制度,以制度来为实现教学质量提供支撑。

4.重视实践,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自考助学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让学生能够在日后的工作中游刃有余,能够让自考生有足够的能力解决就业问题。因此在学习期间,必须要高度重视学生的动手能力的培养,并将其加到考试审核的科目。只有这样,才能最终实现自考助学的宗旨。

四、结语

现代中国教育事业日益发达,自考助学要想顺应时代潮流,就必须要以普通高校教学的一般规律为前提,寻找提高自考助学质量的有效对策,全面考虑自考助学的特点、缺陷,充分落实相关改良措施,提高教学质量,满足社会人才的需求,为现代化教育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林静新.自考助学管理问题研究及对策[J].中国成人教育,2012,(17):89-90,37-38.

[2]刘宁宁.如何提高高教自考通过率[J].北方文学(下半月),2012,(08):256-257.

作者:王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