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教育管理论文

2022-05-12

近日小编精心整理了《自考教育管理论文(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摘要]高校充分利用优势教育资源举办自考助学是高等教育发展的一种新的尝试,对促进社会发展与稳定,促进自考生成才有着重要的意义。由于自考助学学生存在种种缺点,自我管理能力较差,影响了他们的全面发展。加强自我管理是促进他们成才的有效途径,其自我管理的途径是明确奋斗目标、提高学习与能力的自我管理、注重身心健康、合理安排时间。

第一篇:自考教育管理论文

浅谈自考创新教育与人才培养

摘要:在电力行业人才需求层次不断提升的新形势下,自学考试能否延续其社会服务功能为行业人才培养继续发挥作用,需要自考制度的改革与创新。自学考试与普通高等教育相结合,面向普通高校在校生开展“助学二学历”教育培养社会需要的复合型人才,是自学考试人才培养的创新实践。应积极引导学生以社会、行业对人才的要求作为自身培养目标,充分利用自考创新教育平台的优势,促使自己在知识、能力、素质结构方面进行新的构建。

关键词:自学考试;创新;电力行业;人才培养;第二学历

作者简介:王祖伟(1963-),男,江苏宜兴人,南京工程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助理研究员。(江苏 南京 210013)俞卫新(1973-),男,江苏海门人,南京工程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实验师。(江苏 南京 211167)

中圖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制度自20世纪80年代初创立至今,为社会各行各业培养了大量人才,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电力行业以委托开考的形式先后开考了“电力系统及自动化”、“电厂热能动力工程”、“电力市场营销”等专科或本科专业,以其灵活性适应性等特点成为学历补偿教育的有效途径,充分利用其整合社会教育资源的功能成为电力人才培养的有力补充,为提升电力员工专业技术水平及综合素质,为电力行业的跨越式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但近年来,随着电力行业用人层次的不断提升,电力行业员工参加自学考试者大幅减少。有人认为电力行业人才培养已不再需要自学考试,甚至有部分自考工作者也认为自学考试为电力行业人才培养服务已到尽头。

一、社会的需要是自学考试创新发展的动力

纵观自学考试制度的形成、发展、直至辉煌的各个历史时期,其社会服务功能贯穿始终,社会需要以自学考试的形式培养大批人才,个人也需要通过自学考试提高自身的素质以满足社会的要求,自学考试规范的制度及严密的考试组织确保了毕业生的质量和水平,得到了社会的公认,形成了良好的社会声誉。社会的需要就是自学考试不断完善发展、长盛不衰的原动力。

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对人才需求的格局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例如,由于电气工程领域所涉及到的技术领域发生了深刻变化,信息技术、电力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自动控制等技术在电气工程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使电气设备和电力系统向数字化、信息化方向发展,电气工程领域所涉及到的行业管理向高效益、市场化发展,[1]需要基础知识厚实、多学科知识、具备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专门人才。电力企业体制改革带来了电力企业重组、“厂网分家”的变化,需要更多在知识结构上既懂技术又懂管理、既懂生产又懂流程的复合型管理人才。[2]无论是专门人才还是复合型管理人才都要求高校培养的学生具备知识面广、实践能力强且知识结构更具系统化的特点,而目前具有电力行业背景特征的多数普通高校缺乏这种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机制。

是否可以继续发挥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灵动特征等优势来弥补普通高等教育的不足,多渠道多途径为社会、行业培养所需要的人才呢?但就目前的形势来看,自学考试与以往各发展时期相比较面临着截然不同的社会环境,必须在创新性思维引领下,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改革现有的自学考试制度,找准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设置相应的专业及其课程体系,融入行业发展、融入社会发展。[3]在全国考委《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专业和课程改革方案》指导下,2010年江苏省启动在普通高校在校学生中开展自学考试自办助学专业本科第二学历(简称“助学二学历”)教育试点工作。学生在学好主修专业的同时,选读一个自学考试本科专业,符合毕业条件者可获得自学考试第二学历专业本科毕业证书,符合学士学位授予条件者授予自学考试第二学历专业相应的学士学位。并于2012年推出了《普通本科院校开展自学考试自办助学专业本科第二学历教育试点工作暂行规定》。其重点就是调整人才培养目标,探索自学考试与普通高等教育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促使普通高校在校学生在知识、能力、素质结构方面进行重新构建,从而成为掌握多学科、综合性知识和较强实践能力的复合型人才,适应就业市场的要求。

二、自考创新实现了自学考试与普通高等教育等多种人才培养模式相互融合

普通高等学校拥有雄厚的师资力量和完备的教育教学设备,专业体系完备,教育优势明显。但是也曾有学者认为目前高校教育只是以教师为主体的“传道、授业、解惑”,过于偏重知识的传授,学生缺乏独立思维,缺少个性的培养及自我发挥的空间,考试模式单一,专业设置不能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的要求。[4]

自学考试制度创建30多年来,充分发挥普通高校的优质资源作为主考校,整合社会教学资源开展助学辅导,采取“个人自学+社会助学+国家考试”的模式取得学历。在专业设置和课程设置方面具有较大的灵动性、适应性等特点。但自考学生普遍存在认识偏差,缺乏对自身培养目标的深层次认识,其认识共性是“唯学历”,同时“以考试为手段”的运行模式在适应新时期教育发展的需求上也暴露出越来越多的局限。

江苏省在普通高校中试行自学考试“助学二学历”创新教育模式,在传承自学考试优势的基础上将自学考试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于应用型人才,其核心是突出课程体系由知识的积累向能力与技能的培养转变,从传统的学科型专业和课程体系向以核心课程为主体内容的应用型、职业型、实用型和技能性专业和课程体系转变。[5]与之前的自学考试相比较,其创新主要体现在:

1.组织主体与助学方式的创新

组织者是作为主考学校的普通高校;参加对象是本校学有余力的全日制二年级本科生或一年级研究生;助学的方式是利用学生的业余时间进行提纲挈领式的讲解。

2.专业学科与课程体系的创新

专业课程体系由公共基础课、专业核心课、选考课三部分构成。在课程设置上增加了独立设置的实践课程;在尊重专业知识体系完整性和系统性的同时面向职业教育,加大了实用性课程设置的力度;加大了选考课的比例。

3.考试与评价方法的创新

改变了单一化考试方法,引入了多元化的评价体系,部分课程考试成绩采用国家统一考试成绩与过程性考核成绩综合评定的方法。

4.多种教学制度、培养形式相兼容的创新

结合社会、行业对人才的要求,在某些有条件的专业实行“双证书”模式,相关职业资格证书或职业技能证书可以替代所对应的课程。

从以上自学考试“助学二学历”的创新内容中可以看到该创新是以打造终身教育体系和创建学习型社会的视野来改变自学考试的惯用模式,既实现了大众化开放性教育又兼顾了应用型人才培养;既传承了自学考试的特色又兼容了普通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的优势特点;既结合了新形势下社会、行业对人才的需求现状又兼顾了学生个人学习和成才的愿望;既有必要的理论知识考试也有素质和能力的评估。

三、自考创新是高校学生成为复合型人才的可选途径

自学考试“助学二学历”教育创新,其特定对象是普通高等学校的在校学生,所以在校学生应充分利用各种教育资源的优势,拓展学习思维,按照社会、行业对人才需求的规格作为自身的培养目标,积极培养自我学习、创新发展的能力。在校学生参加二学历学习具备以下优势:

1.政策优势

新形势下教育行政部门推出的自学考试“助学二学历”教育创新是在结合社会、行业需要的基础上使学生能够成为复合型人才所量身制订的新型学习平台。这实际上是在政策层面上引导在校学生按照自身的学习意愿,把自己培养成为思维开阔、知识面广、知识结构更具系统化、具备一定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職业型、应用型高素质人才。其专业学科与课程体系结构的调整、过程性考核的引入、职业资格证书和职业技能证书“双证书”模式的实行均是其政策支持的体现。

2.学生自身优势

(1)学习精力充沛。一方面,在校大学生精力充沛,记忆力强,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另一方面,学校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开展学习,每学期考试课程是由学校负责制订教学计划并做好教学安排,报名考试、课程免考、成绩公布等也均由学校负责,这一有组织有计划的有序助学特征更利于学生能将更多的精力集中于学习中。[5]

(2)节省学习时间和成本。学生可以充分利用大学四年黄金学习时期,用业余时间完成多学科的学习。

3.学校教学优势

自学考试“助学二学历”教育,其办学的主体就是普通高校。这一新的教育模式需要普通高校改变教育理念,改变教学与管理方法。

(1)促进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管理和教学指导思想,改变过去以教师为中心的思想,使学习更加符合学生的个性、条件和发展的需要。

(2)教师指导学生学习本课程,系统性地进行知识梳理,有利于学生自我学习、独立思考能力的提高。

(3)高校具有优质教学资源的优势,能提供实践课程及技能训练的设备、场所及指导教师,有利于实践动手能力的提高。

几年来,江苏省推广的自学考试“助学二学历”教育创新模式已经逐步被省内普通高校及其在校生所接受,至2012年9月全省开展“助学二学历”的普通高校已拓展到26所,在读学生人数已达12200余人。笔者所在的南京工程学院(以下简称“我校”)2011年开始试点,现“助学二学历”在读生 610余人。

四、积极引导学生利用自学考试创新教育平台打造成为复合型人才

我校是具有电力行业背景特征的普通高校,招生的电力类相关专业有“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及所涵盖的“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供用电技术”、“输配电工程”等专业方向、“智能电网信息工程”等十多个专业,近年每年招生人数均超过1200余人,约占当年新生人数的20%。这些专业的学生具有以下共性特点:入校时平均分数与其他非电力类专业相比要高,有些学生的入校分数甚至超过重点本科录取控制线以上,反映了学生的学习能力较强;进入电专业学习的目标和毕业就业方向较明确,就是为电力行业作贡献,容易集中精力到学习中。在设想中,这些学生成为复合型人才的愿望比其他非电力类专业的学生更为强烈。然而从调查统计的数据来看不尽如人意。

2011年,我校在2010级学生中开展了有关“助学二学历”的问卷调查,设置“是否了解二学历”、“是否有意向参加二学历学习”、“希望选择的二学历专业”三个问题作为调查题项。表1所反映的是我校电力工程学院(均为电力类专业)有意愿参加与全校有意愿参加“助学二学历”学习人数的对比情况。表2反映了2010年、2011年我校全日制招生人数情况与参加“助学二学历”学生人数的对比。从表中可以看出电力类及相关专业有意向和实际参加“助学二学历”的人数比例明显低于全校的平均比例。

如何充分利用自学考试“助学二学历”创新教育平台的优势,利用电力类专业学生自身的优势,为电力行业的人才培养做好服务?在加大自学考试“助学二学历”教育创新的宣传力度的同时,还应从以下几方面做好学生的引导工作:

按照行业需要的专业技术人员的知识体系要求出发,引导学生增加时代紧迫感和历史使命感的同时,明确自身培养目标,使学生认识到自考“助学二学历”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主地选择专业。这种选择有利于学生扬长避短,发挥各自优势,是学生个性发展的有效途径。

从电力行业所需求的人才职业素质的角度出发,引导学生通过自学考试培养坚强的意志品质和道德修养。电力行业是一个学科性非常强的行业,在这个领域里从事任何工作不但要有宽广的知识面,还必须要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与职业操守,严谨细致,踏实肯干,默默无闻。这些良好的品质只有在大学校园里就形成才有可能在将来的工作岗位上始终保持并发扬光大。学生选择二学历就意味着比其他没有参加的学生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付出更多的学习劳动,有利于良好品德的形成。

从电力行业从业人员的能力要求出发,引导学生强化自身实践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在大学时期就积极参加职业技能培训,努力获取行业所需要的职业资格或职业技能,成为实践动手能力强、能从事工程技术开发的应用型人才。

从学生自身的发展后劲出发,引导学生提升自己的创新能力。学生通过自学考试形成善于学习的能力,在学好主修专业、具备扎实的专业能力的基础上兼修其他的学科,开拓自己的思维,提升不断开拓前进的创新能力。

自学考试“助学二学历”的创新教育才刚起步,作为一种新的人才培养教育模式,改革成功与否还需要实践的检验,需要社会、行业对其毕业生就业质量进行评价。参加“助学二学历”学习仅仅是学生增加成为复合型人才所需知识及能力储备的开始,真正成才还需要更多的实践锻炼。

参考文献:

[1]胡敏强,等.新形势下电气工程及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与知识体系框架[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3,(4):44-46.

[2]乔民,孙振华.电力行业人才培养浅析[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0,(33):136.

[3]本刊编辑部.自学考试制度30年反思:在发展中明确定位,不断创新[J].考试研究,2011,(4):17-24.

[4]李勇齐,陈有禄.以社会需求和就业为导向的高等教育改革探析[J].中国电力教育,2012,(16):1-2.

[5]王祖伟,马吉玲.浅析江苏自学考试“助学二学历”教育之创新[J].成人教育,2013,(1):89-92.

(责任编辑:王祝萍)

作者:王祖伟?俞卫新

第二篇:高校自考助学学生自我管理研究

[摘要]高校充分利用优势教育资源举办自考助学是高等教育发展的一种新的尝试,对促进社会发展与稳定,促进自考生成才有着重要的意义。由于自考助学学生存在种种缺点,自我管理能力较差,影响了他们的全面发展。加强自我管理是促进他们成才的有效途径,其自我管理的途径是明确奋斗目标、提高学习与能力的自我管理、注重身心健康、合理安排时间。

[关键词]高校 自考助学学生 自我管理

[作者简介]王永利(1964- ),男,河北保定人,江苏工业学院,副教授,硕士,主要从事高等教育管理研究。(江苏 常州 213164)

[课题项目]本文系江苏省教育厅2007年度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课题“80后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培养”的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07SJD710016)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是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个人自学、社会助学和国家考试相结合的高等教育形式”。当前,许多高校合理配置并充分利用自身教育资源,积极发展自考助学,为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高校成为自考助学的主体,深入研究高校自考助学的特点和科学有效的管理模式,对于推动自学考试与其他教育形式的良性互动,促进自学考试的可持续发展有重要的意义。

一、自考助学学生的特点

由于自考助学学生宽进严出,其中绝大部分学生在高考中发挥并不理想,因此,相对于普通本科生,他们在心理、思想和行为等方面有以下特点:

1.自卑心理较重。自卑感是不少自考助学学生存在的一种心理倾向。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三方面:一是多数学生经历了高考落榜或求职无路的挫折,普遍有自卑感,对能否通过自学考试成才缺乏信心。特别是那些在中学学习基础较好,但由于高考的失误而进入自考班的学生,这些学生存在心理不平衡,甚至感到耻辱的倾向,这种倾向如果得不到及时、正确地引导,可能会导致他们由自卑转为自弃。二是由于自考学生与普通本科生在同样的环境中学习,传统观念使他们最怕别人称他们为自考生,他们最忌讳学校、教师不能一视同仁,把他们和普通本科生区别对待。三是由于自考助学学生底子薄、基础差,虽然同样是在普通高等院校学习,但由于学生注册、考试、教材使用都是统一按照省级自学考试委员会的规定执行,与其他普通本科生不同,使他们感到了真正的差距,所以这些自考助学班的学生不仅没有“天之骄子”的心态,还会有一种自卑心理。这种心态既损害了他们的自尊心,也影响了他们的自信心,从而对学习产生了消极的影响。

2.文化基础知识不够扎实,未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由于客观的原因,参加自考助学的大多数学生在学习上缺乏自觉性和吃苦精神,学习目标性不强,毅力不够,不能严格要求自己,自我约束能力较差。还有部分学生迫于家长和社会的压力而参加自考助学。这些学生在主观上就认为是家长等外界因素让他们来学习的,因此,他们缺乏主动学习的热情,学习积极性不高。他们与普通高校的学生相比,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

3.自我约束能力较差。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四方面:一是由于家庭宠爱。现在的自考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且许多家庭经济条件相对较好,家长的溺爱导致他们的环境适应能力、自我调控能力、生活自理能力差,也造成了他们自我管理能力的低下。二是在中学阶段,这些学生在学习、生活方面的自我管理能力没有得到充分的锻炼。三是部分高校自考助学的规章制度、机制、措施不到位,放松了对学生的要求。四是这些学生自我要求不高,尤其是遇到挫折之后容易放弃。

二、自考助学学生自我管理的必要性

自考助学学生自我管理是指学生在校期间对自己的目标、思想、心理和行为等表现进行的管理,是自己把自己组织起来,自己管理自己,自己约束自己,自己激励自己,最终完成自我奋斗目标的一个过程,是社会发展、学校管理、自身成长和家庭稳定共同的需要。

1.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要。大学生自我管理是实现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需要。高等教育的目的是把学生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综合性人才。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各种人才越来越多地面向市场。社会要求学生能够独立地完成有关专业的设计和研究工作,能够独立地处理自己的学习、工作和生活,能独力地进行各种各样的社会活动,从而成为在工作中能够独当一面的业务骨干。因此,学生在学校期间应该有意识地通过自我管理培养自己的这种能力,以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要。

自考助学学生大部分是高考落榜、没有机会直接升入大学的学生,如果他们过早进入社会,不论在年龄方面还是在就业所需要的知识技能方面,他们在就业市场上都处于劣势。高校把这部分人组织起来,通过有效的自我管理,把他们培养成社会所需要的人才,这对社会发展和家庭稳定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的历史意义。

2.学校科学管理的需要。高校办学理念的转变要求学生实行自我管理。素质教育的核心是以学生发展为目的的主体性教育。主体性教育充分尊重受教育者的能动性、自主性和自觉性,主张通过自我教育、自我管理促使学生自我实现,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在学生心灵深处无不存在着使自己成为一个发现者、研究者和探索者的愿望。”他甚至强调说:“没有自我教育就没有真正的教育。”因此,离开了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高等教育是不可能成功的。

目前,我国高校自考助学管理模式大多沿用的是普通本科的管理方式,但与对普通本科生的管理相比,对自考助学学生的管理在学校的重视程度、机构设立、辅导员和班主任的配置及素质、各种学生组织的建立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此,加强自考助学学生的自我管理就更具有特殊的现实意义。

3.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从主观意识上,自考助学学生渴望独立,希望自我管理。自考助学学生自卑心理重,自尊心和逆反心理强,对于传统的学校管理和教育方式有很强的抵触情绪。在家庭里和中学阶段,传统的教育管理方式没有收到良好的效果,到大学后靠单纯的管、卡、压更不可能成功,因此,应根据这些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从自我管理入手,让他们去体验成功,找到不足。

自考助学学生已经初步具备自我管理的能力。自考助学学生大多处于青年期(18~23岁),生理发育已趋成熟,这为他们独立、自主地生活和学习提供了生理前提。按照法律的规定,他们都已达到了法定的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的年龄,他们应该独立地行使权利、履行义务并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自考助学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使学生在各项活动中获得更多、更全面的锻炼,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这种自我管理模式使每个学生作为主体自觉参与到活动中,既发挥了学生主人翁的作用,提高了管理工作的效率,也培养了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意识与能力。

三、自考助学学生自我管理的有效途径

高校在自考助学学生中实施自我管理,涉及自考助学学生的奋斗目标、思想品德、学习与能力培养、身心健康、日常生活等方面,相对于普通本科生应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1.明确奋斗目标。清晰、明确的目标是自考助学学生获得成功的前提。自考助学学生进入大学后,要认真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尤其是大学四年的学业规划。根据自身的优势和环境的变化确立自己的奋斗目标。一般设定目标的程序为:一是列出符合“SMART”标准的目标,即可确定的(Specific)、可衡量的(Measurable)、可接受的(Acceptable)、现实可行的(Realistic)、有时间限制的(Time Indication);二是列出上述目标带来的好处;三是明确目标实现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与阻碍,以及相应的解决方案;四是明确实现目标所需的技能及知识;五是为达到目标必须合作的对象;六是目标完成的日期。

明确目标后,就要善于把时间和精力集中在目标方向上。一是要学会放弃。大学的诱惑很多,要想有所为,必须有所不为。二是要检视积极性。检视自己是否正在为实现目标而积极努力。三是经常检视自己的责任感,是否尽了应尽的责任。四是及时评估进展情况。五是发现偏差及时纠正。同时,要实现目标必须有韧性,要具备挫折忍耐力、压力忍耐力、自我控制力和意志力等。能够在艰苦的、不利的情况下,克服外部和自身的困难,坚持完成任务,坚持自己的目标和信念。

2.提高学习与能力的自我管理。自考助学学生学习的首要任务是通过所有课程的考试,并取得文凭。然而,相对于普通本科生,自考助学学生基础差、统考难度大、就业困难。因此,学习与能力自我管理成为自考助学学生自我管理的最重要内容。从教师的角度来看,教师不能照搬本科的教学方式,对待自考助学的学生教师应将重点放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调控好课堂秩序,指导学生学习方法,检验学生学习效果,最终落实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提高课程的通过率上。从学生的角度来看,第一,作为一个自考助学学生应当根据不同年级、不同学习阶段、不同学习任务确定自己的学习与能力锻炼目标;第二,根据确定的目标制订切实可行的计划并加以实施;第三,要掌握一定的学习和能力培养策略;第四,要对所学内容掌握的程度和能力有切实可行的检验办法;第五,要掌握一套适合自己克服考试焦虑的训练方法;第六,当学习和能力培养遇到困难或障碍时,要具有能够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克服困难或障碍的能力。

3.注重身心健康。对健康进行管理也是自考助学学生的一项重要的管理。正如培根所说,人是自身幸福的设计师。身体和心理是自考助学学生健康的两个有机组成部分。目前,高校自考助学学生身体素质测试成绩普遍下降,心理疾病时常发生。如前所述,自考助学学生心理问题普遍多于普通本科学生。许多学生身心健康两者不能兼顾,甚至两者都不关心。要加强学生身心的自我管理:一是要有豁达的心态。自考助学学生要志存高远,心胸开阔,乐观向上,善待自己,宽容他人,这是身心健康的前提。二是要培养健康向上的爱好。在大学期间要有意识的培养自己一项或两项体育、音乐或书画等方面的爱好,既可以锻炼身体、提升素质、培养团队精神和协作品质,又可以广交朋友、愉悦心情。三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对自考助学学生身心健康至关重要。如经常和朋友、家长、教师交流的习惯,注重早餐和饮食平衡的习惯,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习惯等,而减少上网包夜、酗酒、不用早餐等不良习惯。四是有问题要主动寻求帮助。身体上哪方面有不适,或心理上有情绪低落或焦虑、紧张不安等状态时要主动寻求医生或教师的帮助。

4.合理安排时间。日常生活的管理突出表现在自考助学学生对时间的自我管理方面。著名管理学家德鲁克曾大声疾呼:“时间是最稀有的资源。除非时间被妥善管理,否则,任何其他事务皆无法被妥善管理。”同时,他还指出:“有效的管理者要知道他们的时间应花在什么地方。”我国古人也曾用“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来警示后人要管理好自己的时间。时间的管理是否得当足以影响一个人事业的成败以及对社会的贡献。自考助学学生更是如此,相对于一般本科生而言,他们在校期间的课程安排少,业余时间多,因此,他们对时间管理尤其是对课余时间和假期时间的管理上显得更为重要。

自考助学学生应明确时间的管理应着眼于学习。根据学习工作的轻重缓急可以把所要从事的事项分为四类:紧急又重要的事项、重要但不紧急的事项、紧急但不重要的事项、不紧急也不重要的事项。然后,记录并检查自己的时间利用情况,哪些是必要的,哪些是可以减少的,哪些是不必要的,在此基础上,统一管理安排自己可支配的时间。成功的人只会有少量非常重要且须立即处理的紧急事件,他们把焦点放在重要但不紧急的事项上,他们对四类事项在具体时间上的分配为:第一类20%~25%、第二类65%~80%、第三类15%、第四类小于1%。因此,自考助学学生应该养成“做要事而不是急事”的良好习惯,这也是成功人士的思考方式和行为模式——把时间用在重要的事情上。这些事情虽不紧急,但它却决定了未来的发展、受教育程度、工作成绩等。对于自考助学学生而言,这些事情包括考研、取得文凭、能力锻炼、通过某门课程等。我们所做的就是为了更好地接近目标,并将时间的弹性拉到最大,以此为尺度确定在有限的时间内,自己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必须放弃什么。

我们强调自考助学学生的自我管理,但并不排除学校对学生的严格管理,而是应该把两者有机结合起来。一所优秀的大学要培养的是专业知识扎实、社会适应性强的全面型人才,这就要求高校在对大学生的教育、管理中,克服放任自流的弊端,建立完善、科学、严格的规章制度和监督制度,规范大学生的行为,使学生在自我管理中做到有章可循、有章可依、按章办事、违章必究。

[参考文献]

[1]国务院.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暂行条例[Z].1988-03-03.

[2]陈先念.以强化管理确保育人质量[J].中国成人教育,2001(8).

[3]范爱明.成功自我管理的29个工具[M].北京:京华出版社,2008.

作者:王永利

第三篇:高职院校“专衔本”自考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专衔本”自考制度从2002年建立以来,各高职院校通过多种形式与主考院校(本科学校)联合举办,受到众多学生、家长关注,报读人数逐年增加,已成为高职院校学生提升学历层次的主要渠道。目前,受多方面影响,“专衔本”自考管理仍存在宣传解释不够、管理手段落后、教学质量不高等问题。本文就上述问题提出加强“专衔本”自考管理的相应对策。

关键词:自学考试 专衔本管理 问题 对策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制度自1981年建立以来,经过30多年的发展,全国历年参加自学考试学历教育累计有近5726万人(不计重复)、2.26亿人次,累计报考科次约5.31亿,累计培养本、专科毕业生1050万人。目前,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已遍及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及军队系统和港、澳、台地区,事业不斷发展,报考人数逐年增多,已经成为中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以其严格的质量和良好的声誉得到了社会的普遍关注,影响波及海外,已成为我国规模最大的开放的高等教育形式。1999年1月1日起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第二十一条明确规定:“国家实行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制度,经考试合格的,发给相应的学历证书或者其他学业证书。”以法律的形式规定了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制度的性质,以及它在我国高等教育基本制度中的重要地位。

国民教育专科与自考本科衔接(简称:“专衔本”自考)是2002年由全国自学考试委员会举办的一种全新的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模式,它是通过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使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与其他国民教育形式相结合,搭建高等教育互通式立交桥,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更多的高级应用型人才的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形式,也是构建全民终身教育,实施继续教育的有效形式,已经成为高职院校学生提升学历层次的主要渠道。

1 “专衔本”自考管理存在的问题

高职院校的办学主体是举办全日制普通高职专科学历教育,但各高职院校在明确学院发展定位时,都将继续教育作为发展的辅助支撑,其中,“专衔本”自考就是继续教育的主体。“专衔本”自考因其不需要参加入学考试、考试灵活、费用便宜、学习自由、过程享受、学历文凭含金量高等诸多特点深受学生、家长和社会认可。但各高职院校在迎来生源充足,发展势头良好的阶段,“专衔本”自考管理仍存在很多问题,逐渐开始影响到自考的形象和声誉。

1.1 宣传解释不够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普通高等教育和成人高等教育是中国三大国民系列教育。“专衔本”自考作为一种新的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形式,不为大众所知,各高职院校都会在新生入学后进行招生宣传。通常的做法是:第一,由管理部门编印招生简章在入学时分发给学生或家长;第二,在新生进校当年的第一学期末或第二学期初进行集中宣传。这两种方法操作方便,但对高职生来讲,效果不理想。究其原因:其一,新生进校时还沉浸在感受进入大学的喜悦中,对提升学历层次的需求愿望不强烈,仅此了解而已;其二,在集中宣传阶段,宣传形式、宣传队伍和场所单一,对内容和关注点知道较少。同时,受学生偏见、教师错误观念和相关系部及职能部门的不关注、不重视,宣传效果不理想。

1.2 管理手段落后

“专衔本”自考是学生自愿报读,受全日制教育建制班的影响,报读学生较为分散、层次类别多,管理难度相当大。由于“专衔本”自考性质的特殊性,考试次数多,考生报名、报考数据信息多,统计、复查工作量大,工作程序和手续繁杂,出差错频率高。而这些信息又是“专衔本”自考考籍管理的重要内容。因其继续教育管理机构在学院处于边缘地位,学院对继续教育管理投入不足,不被学校重视,管理人员少,很多管理工作仅限于应付。由于考生参考次数多、学生学习进度不一致和考试成绩差异等,这对其考生考试进程状态信息掌握非常难,根本无法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专衔本”自考所有信息都纳入考籍管理过程,无信息化管理系统,所有报名报考还处于手工阶段,统计不准确、程序不规范,整个管理手段比较落后。

1.3 教学质量不高

“专衔本”自考在高职院校中属附带教育,学生从报名到毕业,不管规模大小,通常都由继续教育管理机构全程式服务。主要存在聘请辅导教师难、学生到课率低、学习时间受限、其它学业任务重、辅导过程监控难等许多复杂问题,以致出现了“招生热、过程凉、结果冷”的现象。从历年学生考试数据分析,通过率低,与期望的教学质量和效果差距大,在学生中印象不佳,形成连锁反应,导致很多学生失去信心弃考,形势较为严峻。

2 加强“专衔本”自考管理的对策

“专衔本”自考作为高职院校学生提升学历的主要渠道,已成为高职院校不可缺少的学历教育主体,为经济社会培养了不少应用型人才,越来越多的受到国际国内的关注和认可。学校作为培养人才的地方,为社会培养合格人才是学校的责任和义务。在“专衔本”自考日益受到学生和社会关注的今天,如何加强“专衔本”自考的管理,提高质量,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对继续教育管理工作者来说,值得深思。笔者结合所在单位实际,对加强“专衔本”自考管理提出如下对策。

2.1 加大宣传力度

2.1.1 用好宣传媒介 学生关注最多的媒介是宣传栏、广播站、网站和学生社团组织等。根据学生关注点,可以采取以下方式加大宣传。一是在学院网站开辟专栏,定期发布和更新“专衔本”自考招生简章;二是利用学院广播站设立“专衔本”自考互动问答栏目;三是编印《“专衔本”自考指南》放置在学生集中且随处可取的地方;四是在宣传栏和教室、实训室、寝室外张贴“专衔本”自考招生海报;五是选拔和培养一批学生宣传队伍。力争把“专衔本”自考宣传做到不留空隙,实现人人知晓。

2.1.2 组织宣传队伍 结合学生管理特点,可以组织“三级”宣传队伍。一是学院层面的继续教育管理部门领导和工作人员,因其管理职责和掌握权威信息,主要负责解答政策和疑难问题。二是系级层面的辅导员和班主任,由于学生与辅导员、班主任接触多,学生信赖辅导员、班主任,系级层面的辅导员应作为主要宣传队伍。三是学生层面的学生干部,高职院校学生组织是学生活动的发起者,学生干部在学生中有一定影响力,学生干部可以作为辅助宣传队伍,能发挥示范效应。

2.2 改进管理方式

2.2.1 健全管理制度 管理制度是使工作有序进行的保障。“专衔本”自考虽属相对独立于学校的教育,但必须有健全的管理制度,方可使管理规范化、程序化。制定《“专衔本”自考考籍管理办法》,从报名注册、课程报考、考试考核、毕业管理等方面加以规定,让考生和管理人员遵章办事。制定《“专衔本”自考辅导教师选聘办法》,从任职条件、教学能力、科研能力等方面加以规定,选聘教学能力强、责任心强、乐于为考生服务的优秀教师进行辅导,提高考试过关率,塑造自考品牌形象。

2.2.2 强化管理队伍 管理队伍的状况决定“专衔本”自考事业发展的成败。首先,按规模和工作需要配备足够管理人员,做到人有其责、权责对等;其次,要求所有管理人员必须吃透政策、熟悉流程,能随时解答考生、家长和老师关注的任何疑问,当好政策解释第一人;再次,所有管理人员一定要用学习和发展的眼光对待考生,掌握考生所有考试进程状态信息,做好动态跟踪管理,针对出现的不同问题提出合理解决方案;最后,管理人员必须不断学习、了解和掌握与考试有关的最新情况,尽力为考生提供帮助与服务。

2.2.3 使用先进手段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给现代管理带来了极大方便。“专衔本”自考随着规模的扩大,数据信息量大,统计、分析难度高。为进一步提高“专衔本”自考考籍管理工作效率,设计开发“专衔本考试考籍动态跟踪管理系统”是解决数据收集、分析和统计的有效手段。系统可以从报名信息、课程信息、报考管理、计算机考试、英语考试、毕业论文和毕业办证管理等方面全方位掌握考生考试进程状态,形成对考生动态跟踪管理机制。具体做法是,让学生在每次考试后,自行在系统中登录和记载考试成绩状态,管理人员随时对考生状态进行跟踪和分析。根据统计分析结果,实施分类有效管理,进而提高考试通过率,为学生早日实现“本科梦”提供周到服务。

参考文献:

[1]于建坤.2011年自考总规模2080万人次[N].中国教育报,2012年6月4日第7版.

[2]侯丽琼.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存在问题与对策探讨[J].重庆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03).

[3]王秋麗,张祥兰.当前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J].成人教育,2010(4).

[4]谭慧婷.我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管理体制创新的思考[J].高教研究:西南科技大学,2009(1).

基金项目:

本文系重庆财经职业学院院级科研项目“专衔本考试考籍动态跟踪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项目编号:2012ky08)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

蒋世军(1983-),男,重庆巫山人,重庆财经职业学院教务处副处长,讲师,硕士。

作者:蒋世军

上一篇:教师专业标准论文下一篇:农业专家系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