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学论文范文

2022-05-08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林学论文范文(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摘要】现阶段,随着经济飞速发展,我国的林业工程的发展也突飞猛进。林学专业是我国森林保护专业的重要内容,它肩负着新时代实用性林业科技人员和技能型管理人才培育的重担。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发展和进步,社会复合型人才的需求逐渐增长,开始对人才的综合性素质、实践操作能力及创新创造能力都给予更高的标准。

第一篇:林学论文范文

林学专业遥感课程教学改革措施

摘要:遥感课程是林学专业的方向必修课,该课程理论、上机与实践相结合。随着遥感技术的迅速发展,卫星图像的分辨率逐渐提高,无人机应愈加广泛和深入。本文针对林学专业学生的专业知识结构及林业生产部门对林学专业毕业生知识和能力的要求,对林学专业遥感课程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结合实践教学三个方面进行了改革探索,希望能够为林学专业遥感课程的教学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林学专业;遥感课程;教学改革

遥感(RS)是20世纪60年代以来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边缘学科,其涉及现代物理学、空间科学、电子计算机技术、数学方法和地球科学理论等众多领域,是一门先进的、实用的探测技术[1]。遥感技术在林业规划设计调查、森林病虫害监测、森林火灾监测、林地变更调查及林地清收等工作中都得到了广泛应用。林学专业学生通过遥感课程的学习,可以了解遥感技术的基本原理及图像处理的一般方法,掌握遥感相关的概念、分类及应用。掌握遥感技术的应用技术理论、遥感图像处理一般方法,可以独立利用遥感图像处理软件对遥感图像进行几何校正、图像融合、图像增强及计算机分类等操作。从而为今后工作中,能够运用掌握的遥感知识处理和解决实际问题提供帮助[2]。本文结合北华大学林学院林学专业的实际情况,针对在遥感课程教学及实践过程中发现的问题,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结合实践教学三个方面进行了课程教学改革探索,希望这些改革措施能够为相关院校林学专业遥感课程的教学提供帮助。

1 遥感课程教学及学生学习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对于林学专业来说,遥感课程还没有全国统编教材,各院校会根据自身实际情况,结合教学大纲的要求而选择自己的遥感教学教材,使得教材各不相同。教材内容更新速度较慢,而遥感技术发展是迅速的,势必导致教材内容与实践脱节。遥感课程作为林学专业的一门专业课,基础设施相对欠缺,教学过程中使用的遥感资料不能及时更新,时效性较差。

林学专业的学生在学习完必修课的基础上,会选修一些与自己专业相关或自己感兴趣的专业课,在开始学习遥感课程之前,学生对遥感知识几乎不了解,遥感技术在林业实际生产工作中有哪些应用,怎么应用,需要学习和掌握哪些知识更是一无所知,所以学习兴趣普遍不高。

2 教学内容方面改革措施

2.1 选用适合教材,合理修改教案内容

由于林学专业遥感课程没有统编教材,所以有必要根据本校自身情况,合理选择遥感教材,选用了《遥感概论》作为林学专业的遥感课程固定教材,该教材内容比较全面,涵盖了遥感基础理论、遥感图像获取、遥感图像处理及遥感技术应用等几个方面。但没有突出林学专业特点,也没有侧重林业应用内容。为此选择《林业遥感》作为参考教材,该教材较为全面系统地介绍了遥感技术的基本原理与应用方法,将遥感基础理论和林业实际应用相结合,突出了林业特点。书写教案时,在考虑课时的情况下,以《遥感概论》教材内容为框架,对内容进行适当删减,增加一些《林业遥感》教材中与林业相关的内容,从而做到与专业结合,丰富教学内容。

2.2 结合网络不断更新教学内容

目前,遥感类教材大多较为陈旧、更新较慢,而遥感技术的发展是十分迅速的,不同类型的传感器不断涌现,卫星图像的分辨率越来越高,无人机及无人机数据应用也愈加广泛。导致教材内容无法与日益更新的遥感技术发展相一致,与社会对于毕业生的要求相距甚远[3]。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有必要利用网络信息快速更新教学内容。例如,现在无人机在林业调查、监测及各项工程中的应用已经非常普遍,而教材中却没有关于无人机及数据的相关内容;教材中第六章航天遥感在介绍SPOT系列卫星时只提到了SPOT5,而SPOT7都已于2014年6月发射成功了。这些新的知识有必要通过网络查询,及时更新教材中没有涉及的新知识、新内容,弥补因教材更新较慢而遥感技术发展较快的矛盾与缺陷[4]。在教学过程中涉及到的遥感图像数据,最好选择学校周边、近期拍摄的图像,例如,利用谷歌地球,选择学校范围内的高分辨率图像进行遥感图像目视判读,这样学生进行目视判读的积极性会更高一些,也有利于判读精度的实地验证。

3 教学方法的改革措施

3.1 通过课堂提问,让学生主动学习

在教室上课的时候,前排的学生基本能够主动学习,而坐在最后几排的学生往往学习积极性不高。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在提问题环节,改变以往提问前排学习好的学生问题的习惯。每次都是多次从后排反复提问,如果不认真听课就会影响学生的平时成绩。这样后排的学生慢慢的就主动坐在前排座位了,学生很自然的就会学到一些知识,整个班级对遥感课程的接收水平就提高了。

3.2 多媒体教学与实物教学相结合

现在教师基本上在上课的时候都会选择多媒体教学,多媒体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对象的特点,以多种媒体信息作用于学生,形成合理的教学过程,达到最优化的教学效果[5]。虽然多媒体教学比以往在黑板上书写板书的教学形式更为生动,充分利用图片等辅助教学,对教学效果的提高起到了一定作用。但多媒体教学毕竟还是利用二维空间。实物具有更形象、更直观的特点,如果能夠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选择多媒体教学与实物教学相结合,这样更有利于学生接受和理解知识点。

3.3 增加课堂讨论,提高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

对于遥感课程中的一些知识点,改变以往教师讲,学生记的方式。而是采用分组讨论,让学生自己去分析、总结知识点,教师对讨论的结果进行点评。例如在讲完第五章航空遥感和第六章航天遥感后,让学生分组讨论,总结航空遥感和航天遥感的优缺点。这样在分析、讨论的过程中,学生对知识点的记忆会更深刻,从而便于学生掌握和理解遥感相关知识。

4 结合实践进行教学,适应林业工作对遥感知识的要求

4.1 加强与毕业生沟通,了解林业实际工作对遥感知识的要求

对于以往林学专业的毕业生,需要加强与其的沟通和联系。通过相互的交流,了解在实际林业工作中,需要掌握哪些遥感方面的知识。例如通过与吉林省林业勘察设计研究院等林业相关部门工作的毕业生交流,了解到在林地清收工作中需要工作人员掌握遥感图像配准方面的知识;在林业征占地项目中需要结合时效性和分辨率都较高的谷歌地球影像进行实际工作等。通过以上与毕业生的交流与调查,在教学过程中就可以结合以上项目进行遥感知识点的讲解,由于贴近生活与实践,学生也比较容易接受和掌握。

4.2 加强与相关院校及单位交流,了解学科前沿动態

利用空余时间,多与相关院校及单位进行交流,了解遥感方面的前沿及动态信息。例如现在无人机技术及数据应用已经越来越普遍,所以利用暑假空余时间,去北京林业大学参观学习,与精准林业北京市重点实验室的成员一起进行外业无人机数据的获取,从而了解无人机外业操作过程及内业处理过程。同样利用假期时间联系相关单位,了解无人机及其数据的应用情况等。通过以上的交流与学习,将这些学科前沿方面的知识在平时授课过程中体现出来。由于是亲身经历的,有拍摄的照片及录制的相关视频,所以在讲解过程中,学生听起来也不至于枯燥、乏味。反而了解到了遥感知识应用的广泛性,遥感知识贴近生活,学习的主动性普遍得到提高。

5 结语

本文针对林学专业遥感课程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结合实践教学三个方面进行了教学改革方面的探索。通过选用合理教材,科学修改教案内容;结合网络不断更新教学内容使教学内容更加完善、合理。改变课堂提问方式,使学生主动学习;多媒体教学与实物教学相结合;增加课堂讨论等教学方法的改革措施使学生更能主动学习。加强与毕业生的沟通与交流,了解林业实际工作对遥感知识的要求;通过利用空余时间与相关院校、单位交流与学习,掌握学科知识的前沿、动态,同时将这些知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体现出来。通过以上遥感课程教学改革方面的探索,提高了林学专业学生学习遥感课程的兴趣,增强了对遥感知识的掌握程度,为今后林业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梅安新,彭望,秦其明,等.遥感导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1-2.

[2]芦少春.试析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遥感课程教学[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2,(10).

[3]姚高伟,姜蕊.高师遥感概论课程实践教学研究[J].考试周刊,2011,(50).

[4]李刚,万幼川.遥感应用模型实习创新型实验教学示范[J].测绘科学,2015,(02).

[5]刘坚.高校多媒体教学的现状与发展对策[J].教育学术月刊,2011,27(01):110-111.

作者简介:刘庆忠,硕士,讲师,研究方向:林业遥感。

作者:刘庆忠 张宇

第二篇:简述我国林学基础研究及其发展

【摘 要】现阶段,随着经济飞速发展,我国的林业工程的发展也突飞猛进。林学专业是我国森林保护专业的重要内容,它肩负着新时代实用性林业科技人员和技能型管理人才培育的重担。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发展和进步,社会复合型人才的需求逐渐增长,开始对人才的综合性素质、实践操作能力及创新创造能力都给予更高的标准。根据国家最新一轮的人才培养方案,当前林学专业的人才培养的目标是:首先培育学生掌握林学基础理论知识、基础操作技能,其次,加快培育一批,专业功底强、技能操作熟练、思想政治素养高,且具有创新实干精神的技术性人才,同时,还要加强培育具有能适应农林业、生态环保业和城镇建设管理等行业内进行森林培育、林木资源经营和管理、经济林栽培、资源开发及利用、森林生态建设等工作的综合性人才。

【关键词】我国;林学基础研究;发展

引言

近些年来,随着国家对林业与生态建设的重视,林业工程项目相继实施,林业科学研究与教育事业不断拓展,研究队伍渐趋壮大,研究水平明显提高,人才培养规模扩大,林学学科得到迅速发展。由此提出制定学科建设与发展规划,加强对涉林学科建设的指导,开展重点领域的科学技术研究,重点发展新兴交叉学科,建立品牌与特色学科建设的长效机制,加强学术交流,加强涉林学科信息化管理等学科体系建设思路和具体措施。

1当前林业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林学专业具有非常强的实践运用功能,它面向基层组织和企业培养具有可指导农林业生产的应用型人才。当前我国的林业专业实践教学因受制于传统教学理论和现实条件的制约,还有诸多明显的不足。

1.1政策因素,专业受限

因受国家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的要求:“拓宽基础,淡化专业,加强素质教育和能力培养”的影响,林业专业课学时受到较大压缩。例如,新的林学专业门类增多,但专业学习时间却出現大幅缩减,而缩短的学时又较多的集中在实验、实践等环节,造成林业专业学生实践参与机会减少,实践能力无法获得有效提高。

1.2教育观念陈旧,阻碍专业发展

传统教育往往比较注重应试培养,很多地方存在只注重理论教学而忽视实践操作的教学偏差,对于实验用的教学器材和设备投入较少,即是实践课程有所涉及也只是老师的一人讲评,学生依然不能动手操作。由此导致出现很多的“高分低能”毕业生,无法满足专业技术行业的人才需要。

1.3实践教学方法上的缺陷。

首先,实践教学中惯用的单科实习法,让实践教学受制于孤立的知识学习而无法做到多学科知识的交融,使得学生的学习面非常狭窄,知识点很少,学习缺乏系统性和外在联系,非常不利于学生思维的拓展和实用能力的培养。其次,教学中因采用比较死板的教学模式,造成学习兴趣大幅度降低,学习积极性大受打击,严重阻碍了林业专业人才的培养和学科的发展。

2优化措施分析研究

2.1我国国情变化对学科体系发展的影响

从一定层面上概括,我国国情变化大致有:一是在经济与环境的冲突性选择中越来越倾向于环境以及经济与环境的协调,选择走“生态文明”的发展道路。二是中国正在加速城市化发展进程,加大了林业服务于城镇化的比重。三是中国地域和地带的多样性和区域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各地社会科技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也将长期存在。但国家战略和总体趋向是缩小“三大差别”平衡地区发展。四是更加关注国家理性和发展观念的重建,如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可持续发展、节能减排、低碳经济、依法治国等。五是市场经济体制和全球角色定位。六是我国资源短缺、人口众多,经济发展阶段性高能耗、高污染等特点,生态环境脆弱问题多样化等情况对林业及学科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2加强涉林学科信息化管理

在新的发展阶段,学科建设出现人才汇聚、技术集成、知识汇聚、资源汇集等新的显著特征,学科体系的结构正从以学科单元为主向以学科单元、学科交叉、学科会聚的多元结构转变;学科建设的管理正在从单一垂直管理模式向垂直、横向、交叉并存的多元化管理模式转变。随着涉林学科类型、规模的不断扩大,对于学科建设管理工作的高效性和规范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国家林业局对涉林学科建设的指导还处于手工操作阶段,大量数据的重复采集与不共享,学科建设数据难以实时动态掌握,致使对涉林学科建设的指导工作处于滞后状态。因此,开发涉林学科信息管理系统软件,建立起涉林学科建设信息管理系统,将有利于提升对学科建设,特别是局重点学科建设指导和管理的有效性;有利于开展学科评估工作;有利于促进学科建设与发展水平的提高。

2.3加强教学方法和教学设计的革新

实践教学及实习运作模式革新是提升实践教学效果,增进应用性人才培养的关键措施。革新需要加强教学方法和模式的创新,需要广大教师认真分析教学事例,学习和引入优良的教学模式以丰富课堂内容增加教学品质,促进学生知识理解,提升教学成效。比如,实行“教习-学习-实践-反思-检验-再实践-再反思”的循环递进式模式,或者,采用多学科、多层级、多方位的立体教学,已达到关联更多,获取更多的实效。同时需要恰当的运用研究性实验教学方法,重点针对植物病理学、林木危害防治、植物管培等课程内容的知识进行有机组合、演示和验证。从实际的研究结论来揭示知识的内在真理,以结果指导教学设计指导教学方向。让学生明白研究的目的和意义。其次要注意深入实地,践行实践。比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入林木病虫害重点区域,进行调研,采集病害标本,通过分析和实验检测论证病害发生的原因和特点,同时组织学生参与病害防治措施的研究和实践,借助生物技术科技或者化学药剂以及高新技术防治装备进行林木护理实践。以此丰富教学内容,体现实践精神,培育实际动手能力,也实现了教学工作的深化。

结语

教学改革最终是要体现在教学实践里才有意义,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具有实践能力和研究能力的高级人才,这在传统灌输式教学中是无法实现的。林学专业的研究性实践教学目标是培养“宽口径、厚基础、高素质、强能力”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即,在培养学生学习林学和相关学科基本理论知识的基础上,通过一系列林业技术训练,使其具有森林资源保护、森林资源勘查规划、森林培育、森林生态环境建设管理等实践方面能力。

参考文献:

[1]张金超.林学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探讨[J].科创前沿,2016(5):23~25.

(作者单位:黑龙江省绥棱林业局)

作者:郭春娟

第三篇:加强林学专业德育的思考与探索

摘要:进入新世纪,林学专业的德育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果,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本文在对高校林学专业德育教育的现状讨论的基础上,提出了德育教学实施的几个有效措施和途径,旨在为推动高校林学专业德育教育的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林学专业;德育;有效措施

近年来,由于林学专业扩大招生,步入高校的众多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参差不齐。而相应的德育专业教师、课程及教学设备资源紧张。如何在有限的资源条件下提高教学水平,是一个需要深入研究的课题。笔者结合近年对林学专业学生德育和专业教育的实践体会,试图对加强林学专业的德育进行探讨。

一、林学专业学生德育的现状和问题

1.学生思想政治、道德品质现状及问题。根据笔者对高校林学专业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的调查,当前学生能够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进一步确立,勤奋学习、立志成才的行动更加自觉。但是,也存在许多问题,需要通过加强德育来解决。①个人主义思想比较严重。现在的在校大学生为“80后”、“90后”,绝大部分为独生子女。受家庭生长环境的潜意识影响,自我意识比较强,纪律散漫,没有团队精神。②金钱至上,道德贬值。有一部分学生拜金思想严重,认为“有钱能使鬼推磨”,钱是万能的,道德是骗人的,解决不了任何实际问题。认为林业行业挣不了大钱,专业技术学得再好也没用,不如搞好各种关系。③无远大的理想和目标。部分学生考取林业专业迫不得已,完全没有为林业献身的精神,特别是林业行业工作环境相对比较艰苦,更使得这些学生对林业行业没有兴趣甚至是厌恶。这样就失去了为社会服务、为个人长期发展打下坚实专业技术基础的可能,将来也就不会有太大的发展。

2.德育教育方面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新时期林学专业学生德育方面取得了一些进步,但也有突出的问题。①德育教育理念问题。目前,德育已不是高校一切工作的目的和归宿,而只是高校诸多工作内容中的一项,德育越来越不受关注,甚至只是高校教育的陪衬或点缀。②德育专职教师问题。由于专门从事德育的老师严重不足,目前林学专业的德育重担压在辅导员和专业技术教师身上。这些老师没有经过专门的德育方法和技能的培训,在对学生进行德育时不到位或效果不佳。③德育教育的方式问题。德育教育在许多学校已演变为空谈或说教,常常是老师们口头教育学生要怎么做,不要怎么做。至于说为什么要这样做而不能那样做,原因何在?“不知道。老师说的。”学生的回答反映了高校德育认知与道德实践相脱节的教育方式的弊端。

二、林学专业开展德育的必要性

林学专业是我国20世纪50年代就设立的传统专业,随着时代的发展,林业行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由于林业政策不活,机制不灵,造成林业经营行业的不景气,林业职工生活困难。后果是我国近年来林学专业毕业生就业困难,在林学专业学习的学生专业学习热情不高。如何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调动林学专业学习的积极性,培养适应新世纪中国林业行业发展的人才是一个有待解决的首要问题。

三、加强林学专业德育的有效措施和途径

1.提高专业技术教师的德育技能。教师的道德水平如何,知识能力如何,直接影响到其教学行为的投入程度和教学的质量、效果。教师的素质决定了学生的素质,决定了教育的水平。每个教师都应认识到,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科学文化知识,更要从政治上、思想上、品德上培养和引导学生,做到教书育人。为了提高专业技术教师的德育技能,教师自身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在向学生授业的同时,应该首先教会学生如何做人,这是对教师的起码要求:讲求师德,恪守师道,以自的行为举止影响学生;关心爱护学生,以真情对待学生,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之乐学。

2.道德的分层次教育。道德有三个层次,即道德理想、道德原则和道德规则。道德理想教育主要起激励作用,道德原则教育起指导作用,道德规则教育起约束作用。对于林学专业的学生,需要从这三个层次的教育来提高其道德素质。林业本身是一个艰苦行业,要完成国家和人民赋予的艰巨任务,需要一批又一批政治思想坚定、专业思想稳定的砥柱人才。对此林业高等院校要坚持把培养具有科学精神和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人才作为最基本的办学宗旨.注重人文素质和科学素质的共同提高.注重专业教育与品德教育的完满结合,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正确处理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正确处理好利益原则与道德原则的关系。使学生通过学习、实验、设计等多种方式,提高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掌握科学系统的思维方法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把学生培养成为既有稳定的专业思想,为林业事业献身的高尚品德,又有真才实学的人才。

3.大学期间的分阶段德育教育。林学专业一般是四年制。四年期间每个阶段学习的内容差别很大。德育教育方法和途径也应该相应的有所调整。①大学一年级一般是公共课程,这期间通常都包含有政治理论课和思想品德课。这两门课程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渠道,在培养大学生政治素质方面负有重要的责任。传统的灌输方式效果很差,必须对教学内容进行改革。要正确处理好两个方面的关系:首先是教学内容的相对稳定与不断更新,其次是教学内容的思想性与知识性的关系。另外,还要对教学手段和方式进行改革。随着电子、通信技术的发展,要充分利用电视、幼灯、计算机等多媒体教学功能。弥补传统教学方式中语言表达不清等缺陷,起到提高教学质量和节省学时的双重效果。②大学二、三年级是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程,林学专业都有进行德育渗透的优势和有利条件。专业课教师有意识、有目的地把德育渗透到各专业课程教学中,就会使林学专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在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提高思想道德素质。③大学四年级时相当多的时间用于毕业论文工作,此阶段应发挥指导老师的育人优势,加强德育工作,指导老师对毕业生的政治思想的影响可以说都是最直接的、最现实、也是最深刻的,因为毕业生要学习导师的思想、思路和人品,对导师的一言一行自然要细加品昧。同时,指导老师最了解自己带的毕业生的思想、学习情况,能对学生思想和行为进行全程跟踪指导,有利于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教育工作。

总之,在对林学专业学生进行德育过程中,要把林学专业教育和德育有效结合起来,不懈探寻使林学专业生思想政治素质得以提高的诸多措施,才能强化和提升林业德育教育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李玉江,王建明,李健.谈生态危机与林业发展[J].林业勘查设计,2009,(2):34-35.

[2]方乐金,曹万友.构建林学教育新体系培养实用型林业人才[J].黄山学院学报,2006,8(3):166-167.

[3]刘胜.当代高校德育教育的现状与思考[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24(5):192-193.

[4]谭世信,杨中刚,汤文侠.高校德育渗透到各学科专业教学过程探讨[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5,(3):28-29.

刘淑春.林业德育教育着力抓好“两课”[J].湖南林业,2002,(5):17-17.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000265)

通讯作者:郭平平(1982-),女,河南登封人,助教,硕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作者:郭平平 魏倩倩 赵西平

上一篇:期刊论文范文下一篇:艺术学论文范文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