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如何减负

2024-05-06

小学生如何减负(通用8篇)

篇1:小学生如何减负

小学生如何减负增效

减负:顾名思义,就是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小学普遍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仍然是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社会各界群众对此反映十分强烈。

现在小学生课业负担比较重,怎样能让孩子愉快的度过小学的学习阶段,对于如何才能“减负不减质”,实现“减负”与“增效”的有机统一呢?作为一名小学教师,我一直在思考、探索与实践着,要实现“减负增效”、我认为应该做到:

减负首先要从提高效率开始,在学习中要学会应用快捷的方法。在课堂上要认真听讲,掌握知识的要点;在课间要放松,让紧张的思维放松一下以便于下一节课的学习;在课后要温习上课学到的知识,同时要预习下节课的内容,一方面巩固上课的内容和知识,另一方面提高下一节课的上课效率。

增效首先要合理安排自己的学习时间,关键是课后时间,如做回家作业的时候要合理安排好每门课的时间,同时要笔头作业和口头作业相结合;其次增效要从学习方法上入手,特别是对于数学等科目更要注重学习方法,对于一般的题目要学会举一反三地进行应用。

减负增效要从自己做起,同时也要爸爸妈妈的配合,要有选择性地学习一些课外知识,特别是对学习有帮助作用的课外知识,减负增效还需要老师的指导,指导我们用更快捷的方法。

从小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角度,着眼于为孩子终生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培养具有健全人格、有良好素质的社会公民为教育目标。真正落实素质教育的各项要求。教育要着眼于培养学生知识与能力并重,杜绝造就高分低能生。老师和家长们要有一颗平常心,真正尊重孩子,关心孩子,而不只是把他们当作学习机器。不苛求孩子,努力改变学生厌学的情况。培根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校老师和家长应努力在培养学生乐学方面下功夫,做好学生思想工作,培养学习兴趣,学生喜欢学习,自然学习效果就好,课堂上已经学会了,掌握了,还需要布置大量的作业吗?作为教师的我,不断加强自身业务能力,向课堂要质量,用知识魅力去影响学生,去征服学生。而不是仅靠多做作业、反复练习来提高成绩。

老师精心设计作业,控制学生作业量;

五、六年级最多不超过1小时,三四年级作业大概30分钟,一、二年级不留家庭作业,落实每天两个大课间活动。不让学生订购省、市、区教育局所规定以外的教材,教师不准统一或要求学生自行订购教辅读物;不让学生参加学科补习班,节假日、寒暑假不组织学生上新课或补课;保证学生在校一小时体育活动时间等等。小学阶段不举行面向学生的学科类竞赛。确保学生睡眠不少于9小时。全面评价学生,不以考试成绩给学生排名,不以学生的考试成绩作为唯一标准评价学生。要减去繁琐的教学设计、不恰当的课件和无效的非语文活动,提倡长文短教、精讲多练,多读书少做题。老师“有智慧”地教;按照“限时、分层、有效、校内完成”的作业设计原则,精心设计作业,控制作业量,避免学生机械地背诵、抄写和训练,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只有把减负落到实处,我们的孩子才会有真正快乐的童年,我们与孩子们的负担才会真正减轻。

我曾经也有过这样的矛盾之想”要马儿好,又要马儿不吃草,行吗?”而教改势在必行,因此,首先要解决的就一个思想上的问题,在学校领导和老师影响下,我渐渐地认识到,要推进素质教育,真正实施“减负增效”,就必须想方设法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经历学习过程,恰当地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

备教材。要反复看教材,吃透教材的组织结构,重点和难点,对每一章节的系统性和连贯性做到心中有数,领会教材所要达到的教学目标和素质教育的目的。要做到这些,就一定要静下心来,去研究、去比较、去熟悉。

备学生。要用心去充分了解班上的每个学生,通过多谈心、多交流的手段和方式弄清每个学生的兴趣,接受能力,理解水平,个别差异。弄清班级的整体差异和特点,然后,才能“以学论教”,“因材施教”。针对不同的学生应有不同的教学方法,针对不同的学生准备不同问题。例如:我的班上有几个学习不好的学生,做了很多工作,都没能起到作用。我找了班上的一个成绩较差的学生来担任科代表,但是一段时间后发现该生工作不负责任,几次教育后不见改观,便撤换了他。在撤换决定宣布时,班上许多同学说当初就应该用成绩好的。新的科代表宣布时,全班大吃一惊,这个学生的成绩更差。可几节课下来后我发现,这个学生当上科代表后,慢慢开始变化了,上课认真了,开始做作业了。当上科代表的责任感成为他学习的动力。他的行为转变慢慢地改变了其他同学对他的看法。但是时间长了,这位同学也有些松懈了,于是,我交给他更多的任务,让他做示范、鼓励他等等,使他感受到老师对他的喜爱和重视,他没有辜负老师对他的期望,期末考试时,他的确考出了好成绩。

备教法。教法应建立在学生学法的基础上,同时结合教材、学生的实际特点,从教学法的体系中,优先选上好一堂课的教学方法。实际上,不管什么方法,都应立足于“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实施寓教于乐,学生在愉快中接受知识,掌握知识。以达到激发兴趣、直观教学、轻松学习减负增效。

备练习。在以前,老师搞“题海战术”的很多,布置作业没有选择性,不管是有用无用,是否重复等,布置了一大堆,学生苦不堪言,穷于应付,事倍功半。我认为要减负,就必须精选习题,精心琢磨,自编自拟。这样的练习目的性更强,减负效果更明显。当堂作业是减负增效的重要措施,能真正地反馈到学生掌握和应用知识的程度,同时为了真正在减负增效,尽量留一些课堂时间(一般5-10分钟)给学生用来完成作业。同时巡视、察看学生当堂作业情况,获得正确反馈并可及时纠正学生错误的认识,学生也会最大限度的自己开动脑筋考虑问题,独立完成作业,真做到”做有成效”。认真批改作业和及时评讲、辅导,是减负增效的重要环节。及时批改课堂作业,决不拖拉,以获得及时信息进行评讲、和纠正典型错误。倘能长期地坚持这样做,定能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定能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充分条件,备好课不等于能上好课。备课中的主角是教师本身,而上好课的主角是师生双方。上好课除了课前的充分准备以外,课堂上要把握好以下几点。第一、课堂教学的原则要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在课堂上应师生互动,且动而不乱。教师要加强课堂组织教学,注意双边活动来引起学生注意。上课做到明白、准确、新颖、生动、启发学生积极思考,使学生处于良好的学习状态。试想,教师上得很认真,学生不积极参与,不认真听讲,有何效率可言?第二、教学手段灵活多样、综合利用。任何事物都应一分为二地看待,我们一方面要适当地应用现代教学技术,另一方面我认为,更不能忽视传统教学手段的继承和创新。在有限的一节课时间内,运用辅助工具不是越多越好,而要恰到好处,绝不能搞花架子。运用好的教学手段,能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发展智力,而不能把它们变成课堂教学上的娱乐,或分散了学生对学习知识的注意力。把现代化教学手段和传统的教学手段结合起来。“给人于鱼,不如授人渔”,教学生学习科学方法。让学生真正地变“学会”为“会学”,变“死学”为“活学”。

有了良好的、浓厚的学习风气形成一批勤奋学习的学生骨干和优秀生,就可以带领全班同学积极向上,好好学习。相反一个学风不正,教师单纯地追求升学率,只顾尖子学生,放弃对所谓”差生”的教育和f辅导,结果班级秩序混乱,即使是好学生也学不下去,怎能读好书!所以要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全面关心每一个学生的健康成长。

总之,我会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展现个性,增长才干,使学习成为具有多元化、多效性的活动,这样既可以补充学校教育的单一,缓解学校教育负担过重的现实。也让减负之后的学生更具学习的自主性,能更好地、更全面地发展自己。

篇2:小学生如何减负

如何看待学生“减负措施”?

 

黄作财

近日,教育部公布的《小学生减负十条规定》(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的时间就要截止了。近一周时间来,由此引发的全国范围的“学生减负”话题关注度颇高。(8月28日中新网)

笔者认为,小学生减负喊了很多年,收效甚微。相比之下,《小学生减负十条规定》让人有一种兴奋的感觉,尤其是其中“小学不留书面式家庭作业,可布置适合小学生特点的体验式作业”、“一至三年级不举行任何形式的统一考试;从四年级开始,除语文、数学、外语每学期可举行1次全校统一考试外,不得安排其他任何统考”等条款,如果能够严格落实到位,必将产生颠覆性的教育效果。

制定小学生减负措施,关键在于如何使用好“高考指挥棒”。听听家长们的担忧:作业没了,考试少了,升学选拔更扑朔迷离了,名校更遥不可及了。应该说,“减负十条”指向的,都是大家关注已久的.问题。学校之所以屡屡逆势“增负”,甚至连家长们都自愿给孩子加压,还不是因为那根高高举起的高考指挥棒。

要保证《小学生减负十条规定》严格落实,首先需要转变的是我们的传统教育观念。在古代,“唯有读书高”说白了是“唯有做官高”,做官了以后就可以不读书了。同样,我们现在教育孩子们小时候要苦读,也通常是以长大了找到好工作赚大钱作为愿景,言下之意还是有了钱有了地位就不用再那么辛苦读书了。于是,跨过高考这道门槛,很多学生就开始迫不及待地享受“混”的“成功生活”了。

篇3:小学数学中如何做到减负增效

但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往往把握不住分寸,特别是数学学科,课堂上该如何“减负”、怎样“增效”?

一、更新观念,追求效益

效益观念就是要以较少的课堂时间,使学生掌握最多的知识,使学生得到最大的发展。一直以来,很多讲究“实干”的老师非常热衷于上课堂外的课,热衷于埋在一大堆的作业里,热衷于利用一切时间帮学生补课,甚至连课间让学生上厕所的时间都用在补课上,这样反而加重了学生的负担,助长了后进生不动脑筋的坏习惯,很多后进生经常是上课的时候听也不听,一直拖到下课,拖到快放学的时候,然后等老师来讲解。

可见,我们老师的效益观念不强导致学生的效益观念也不是很强。其实在教学上,我们不能仅仅只是“实干”,更要在“实干”的基础上“巧干”,每做一样事情都要要求最大效益,跟时间赛跑。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尊重每一位学生,遵循民主的原则,让每一位学生在课堂上都有发挥特长的机会,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展示才华的地方。

二、认真备课,提高效益

如何在课堂上花最少的时间呢?那就要求我们在课前一定要认真备课。

备学生。学生是有个体差异的,如何来因材施教?我们要通过多接触、多谈心、多融洽的手段和方式弄清每个学生的兴趣动机,接受能力,理解水平,个别差异。例如针对不同班级应有不同的教学方法,针对不同学生准备不同问题等。

备教法。教法的选择是课堂上突破重点的重要一关,是提高课堂效率的重要手段,应该是经过了深思熟虑的,往往就是一个教师智慧的结晶。如:在教学平行线时要强调在同一平面内,我们就可以给学生看立交桥的图片,让他们明白因为不在同一个平面内,虽然不相交,但也不平行。又如:在让学生感受三维空间这个概念时,我们就可以用多媒体一次展示三个面,第一个是长方形,第二个面是长方形,第三个面是一个讲台的正面,分三次让孩子们猜是什么东西,让学生明白看一个物体要看清它的三个面。

备练习。很多老师认为“熟能生巧”,所以总是给孩子做许多练习。布置的练习不去择优,作业量很多,却没有代表性,学生苦不堪言。其实减负一个重要的内容就是要精简习题。一个教研组最好要统一作业,由全体老师根据学生掌握的情况来商讨并准备,必要时可以集体复印,这样更有针对性,更有效果。

三、课堂40分,创造效益

我们在课堂教学中,教会学生知识不是最终目的,最终目的是教会学生怎样学习,让学生学会学习的方法,让学生真正变“学会”为“会学”,变“死学”为“活学”。让学生能联系生活实际学习,能在生活中应用数学,这也正是素质教育所要达到的目标。因此,老师应该充分利用好课上的40分钟时间,把该讲的讲明白,把该做的做掉,该批的批掉,这样才能达到减负增效的目的。一定把不要把问题留到下课以后。

四、良好习惯,服务高效

叶圣陶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学习的习惯。”我们教育孩子的第一位就是培养孩子好的学习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是课堂上节约教学时间的一个好办法。那么我们平时应该注重培养孩子的哪些学习习惯呢?我认为有以下几点:

良好的读题习惯。很多学生到了三年级发现应用题不会做了,究其原因,其实是他们没有认真读完、读懂题目就下手了。所以平时我们要求学生捧起书就要手中有支笔,先读第一遍,要求不添字、不漏字;第二遍一边默读一边把题目中重要的字词划出来,分析题目意思,还要把自己不懂的句子反复地读,直到读明白为止。这样慢慢地培养学生的读题习惯,提高他们分析题目、解答题目的水平。

书写的习惯。米卢说过:“态度决定一切。”确实要想学习好就应该有一个好的学习态度。很多学生做错题目,是因为自己的字写得太潦草看不清。其实书写的态度就反映了学生的学习态度。我们要通过强化学生的书写,从而让学生端正学习态度。

记忆习惯。现在的教材没有确切的定义和公式,更多地强调了学生的主动建构。但是我们还是要培养学生的记忆习惯。

独立思考的习惯。现在的学生很多都是独生子女,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依赖思想十分严重,在思考的时候如果老师不多加要求和鼓励,他们就懒得动脑筋,喜欢照搬别人作业。所以,平时要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话来表达,不要照老师的背背说说。多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培养他们独立思考的好习惯。

篇4:如何给小学英语课堂减负

关键词:减负;厌学;预习;导入

英语是一门被国际上广泛使用的语言,英语学习已经受到人们的普遍重视,英语已从一种交流工具转变成了一种思想,甚至是一个重要的知识宝库,没掌握英语就好比缺少了一个知识宝库。换种话说,掌握了英语,不只是增加了一门语言,甚至是增加了一个头脑!

一、小学英语教学面临的现状

英语在中国是一门外语,小学生对英语学习有困难的原因不仅有内因,而且有外因。由于原因的错综复杂,一味简单地进行知识灌输,采取机械的反复操练,只能使学生对英语学习产生更加强烈的厌学情绪。只有弄清原因,对症下药,才能解决问题。

目前小学的英语课程是从三年级起点的,并且开设时间不长,小学生们的认知水平参差不齐,而且每个年级学习的教材不尽相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们的英语教师与优秀生的接触交流的时间要远超后进生,在课堂提问时也并没有面向全体,更没有特意去关注中等生甚至是后进生。那些“优秀生”还可以有所学,而有一部分学生对你的课就置身事外了。在课外只有优等生才会主动提问,而后进生原本就缺乏学习主动性,更别说提出问题了,最后只能是良莠不齐。

二、让预习成为课堂的“序曲”

在改革后的新英语课堂中,我们不难会发现,英语老师在每次新课之前都会给学生布置一项预习作业,以便让学生在第二天的课堂中能够更轻松、有重点的掌握教学内容,是预习让他们有了比较熟悉的、了解教学内容的基础。在教学过程中,學生的主体作用很难充分发挥,改革过程中我发现如何有效地、合理的分配课堂学习的注意力和思维,节省能力,这也可以通过预习来完成。根据实际课堂教学,我把整个预习的过程概括为尝试读音并猜测词意,听音辨音,跟读三步。

为了让学生方便了解单词和情景对话的涵义,我们现在的教材给所有的新单词和情景对话都配有图片,就要让学生学会使用这些图片。首先,让学生根据图片猜出相应单词和情景对话的大概意思(如果篇幅太长,学生恐怕记不住,可以让学生在这些对话和单词的旁边适当用中文做些标注)。然后,让学生来猜测这些单词和句子应该的发音,如果遇到读不出来或者猜不到意思的,可以借助书本后面的单词表。英语中很多单词的辅音和汉语拼音的发音是相似的,可以让学生根据他们所学的拼音去尝试发音。例如,单词book,辅音b和k的发音,其实对于学过拼音的小学生来说是很容易的。

听音辨音是要求学生第二步要开始跟录音进行听力训练了。前一环节已经让学生自己预习并猜测对话的含义和试读单词的发音,这次就要求学生听录音给对话编序号,让学生将发音和认读自主的紧密结合起来,以达到对课文的初步认知。跟读是指让小学生在初听录音之后,随录音跟读。跟读时要求学生要做到“手、心、嘴”要合一。最后,对于前面完成的比较好的学生可以进一步预习,不放录音,试试能否自行读出,是否能正确表达课文中所有的单词和对话的涵义。实在不理解的可以用笔做上记号,等待上课时老师的讲解。

预习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能在课前给孩子树立学习的信心。首先,预习环节能让孩子在课前就有了清晰的学习思路,对课文的重难点容易把握,容易解决自己对课文的困惑之处,上课听课时就有了信心,也有了一定目的性。其次,预习能够实现学生成功的欲望,增强他们对学习英语的兴趣。这个预习作业如果一开始设置时就让学生自己独立进行,是比较难完成的。因此,需要教师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进行针对性的训练和培养。在开始的能力培养和习惯养成阶段会比较费课时,但是如果能给学生形成有效的预习习惯,那样会更便于今后的教学工作。只要教师们用科学的方法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并持之以恒,同学们学会了自主运用预习,进而学会主动学习,最终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常言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对于我们活泼好动的小学生,如何能在一堂课的导入环节便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尽快融入到英语教学的课堂氛围中,是决定课堂胜负的关键。因此,英语课堂教学中导入这一环节也至关重要。

目前,小学英语课堂中的导入方式,我们最常用的也是最简单的一种就是:采用对话的方法引出新课程的学习。如PEP英语6A Unit3 My weekend plan。教师可以先问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简单用语,之后教师紧接着问:What day is it today?学生回答后,教师应根据学生的答案问:Do you like XX?一般学生都喜欢星期天,而非平时上学的时间,所以他们会回答:No,I don’t.教师应继续问:Which day do you like(best)?并多叫些学生回答,这时学生的答案基本集中在星期六和星期天。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说:“I like Saturday and Sunday,too.Because we’ll have a best weekend.Is it right?”学生理所当然会回答“Yes.”这时,教师正好可以开始新课,说:“Today,we’ll talk about your weekend plan.”然后把标题写在黑板上,并引导学生学习新单词“plan”。这种方式相对其他导入方式来说,较为通俗易懂,虽然不能激发学生太高的兴趣,但条理清晰。

简笔画导入也是深受小学生喜爱的方式之一,尤其是在教一些较为简单的单词的时候,如“fish”“ruler”“apple”等等,效果非常好。此外,在相作比较的时候,也可运用此法。简笔画形象直观,不失为一种好的导入方式,但要求教师必须基本功扎实。

情景导入法,利用形象、生动的教学情景,引发学生快乐、愉悦的学习状态,有了良好的教学情景烘托,学习活动自然就会轻松自如、一目了然。很多英语教师为了能激发起孩子们学习英语的热情在课堂上为学生营造英语文化气息,让学生身临其境,在实际生活中交流学习。

篇5:浅谈小学数学课堂如何“减负”

“减负”即减轻负担,多指减轻中小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减轻的是不合理、不必要的负担,但不是不要教学质量。通过减轻过重负担,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从而促进学生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和身心的健康成长。但学习是一项艰苦的劳动,需要付出艰辛的汗水。减负的同时要增效,教师要通过改变教学方式,学生要改变学习方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掌握高效的学习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一、激发学习兴趣,提高课堂的效率。

减负的关键是什么我们都知道要减轻学生负担,可减负不是喊出来的,而是需要我们广大教师和学生家长的共同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质,提高课堂效率。

很多老师课下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个别辅导学生,可谓废寝忘食,还是担心学生学不好,只好再布置大量的课下作业。仔细想想,这样做的效率是不是太低了?课堂上本该完成的任务为什么要付出如此大的代价课下弥补?得不偿失。试想,课堂上学生学的轻松,学的愉快,能顺利完成教学任务,还会有课下这太重的负担吗?究其原因,由于长期的课堂效率低,导致班内出现了太多的“差生”,不得不课下弥补。所以,要想真正减轻学生负担,还是需要我们教师努力提高自身素质,挖掘学生潜能,提高课堂效率。

学生学习数学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行为,需要有一种内部动力来达到学习目的。这种目的就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强烈愿望。只有当学生有了这种学习欲望时,才能积极地参与整个学习过程。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教师要采用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教学中,有趣的学习材料能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如:在教学完“列方程解应用题”后,我设计了一个“救救小羊”的情境练习,就在狼想吃小羊的时候,山大王老虎来了,老虎为了显示自己的“公正”,规定:“小羊如果做错了一题,狼可以前进一步,如果做对了,狼就后退一步,远离小羊。”在如此有趣的童话情境中,学生本能的一种“正义感”马上被激发出来,他们学习热情高涨,做题异常认真。随着学生一次一次正确的练习,狼被迫步步后退,当狼退至“河边”,逼进河里时,学生心底“惩恶扬善”的愿望终于得到了满足,全班禁不住高声欢呼起来,课堂气氛达到了高潮的极致,也极大地提高了课堂效率。

2、动手操作,激发兴趣

由于数学知识本身具有抽象性,又相对枯燥无味,与学生以具体形象为主的思维和生动活泼的特点构成矛盾。为了体现学生好奇、好动的特点,强化学生对每个知识点的认知和理解,使学生思维与能力有机结合起来,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参与实践,激发兴趣,使他们跃跃欲试。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中,学生通过剪一剪、移一移、拼一拼等方法进行操作,主动探索、观察、讨论、发现、交流、大胆推导概括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当学生通过割补法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后,问:大家认真观察,割补后的长方形与原来的平行四边形有哪些联系?根据上面的发现,你能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吗?学生通过操作后,已经明确了两个图形间的内在联系,建立了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空间形式,这样他们要说的话就很多,就有参与的兴趣,完全有可能进行加工、整理、进而推导出公式,课堂教学也更加有效。

二、作业布置宜少而精

(一)、因级而异,更新观点,适当布置家庭作业

“作业多,质量就高”。这是一些教师的观点。持这种观点的教师没有考虑到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和身心承受里,结果必定会使大部分不堪负重的学生产生“厌学”情绪,严重的还会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因此,教师布置家庭作业应从科学的角度,根据不同年级的年龄特征适当布置。一年级一般不留书面作业,二、三年级一般不超过二十分钟,四、五年级一般不超过四十分钟。作业难度要适中,目的要明确,要有利与学生通过学习形成良好的知识结构,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寓学于玩,富有趣味性,提高孩子的学习兴趣

家庭作业要富有趣味性,这是由孩子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决定的。如学习分数的四则计算后,可留下《涂颜色》的课外作业,要求通过计算,把图中计算正确的式子在空白处图上颜色,涂后你发现了什么?学生为了找到图中是什么,回家后顾不上吃饭就认真地计算起来。当学生全部算好图好后,发现一个活泼可爱的小动物出现了,学生脸上露出喜悦的笑容,而不是计算后的辛苦。布置带有童趣味的游戏性作业,把一道道计算题融合在故事情节中,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掌握运算的方法和技能,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学习的兴趣。

(三)、变换形式,适应孩子的年龄特征

教师要赋予家庭作业新内容,新形式,这样学生做起来才会乐此不疲。如:在教学长方体的认识之后,我布置了这样的家庭作业:

1、做一做:用萝卜或泥巴做一个长方体。

2、找一找:日常生活中,哪些物体是长方体。

3、说一说:长方体有哪些特征。

4、涂一涂:在它的外表涂上不同颜色。

这样,学生通过自己的做、说、涂形成了面、棱、顶点以及表面的深刻认识。

(四)、设计探索性的作业,抓住大多数孩子的好奇心理,让学生成为问题的调查者

学生完成数学作业也是一种数学学习活动,而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是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而是学生的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这样学生对数学知识、技能和 数学思想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才能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的经验。为此,在作业设计时,要根据教学的内容以及学生已具有的数学活动经验,设计一些以学生主动探索、实验、思考与合作为主的探索性作业,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成为一个问题的探索者。

1、观察作业。观察是思维的窗户,它可以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发现事物的规律和本质。如:学习“轴对称图形”时,可布置这样的作业:请你在家观察一些蝴蝶、天安门等平面图形的形状,有什么发现?对具有这种特征的图形你有什么感觉?

2、调查作业。让学生在生活中进行数学调查,可以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增强学生的数感。如:数学活动课“节约用水”教学后,可让学生调查家里或学校每月的用水情况,根据调查的结果,写一份合理用水的建议书。

3、实验作业。让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可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知识和发展能力。如:学习“按比例分配的应用题“后,可要求学生根据自家中消毒液的说明书自己配置一些消毒药水给厨房用品消毒。

(五)、设计生活性作业,让学生成为知识的实践者

生活是学习数学的场所,也是学生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场所。为此,在作业设计时,创设生活性的实际问题,促使学生尝试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体验数学在现实生活中价值,使学生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生活离不开数学,并逐步成为一个知识的实践者。

教师应从优化作业布置入手,在“精”、“新”、“巧”上下功夫(精:内容精;新:形式新;巧:设计巧),真正使家庭作业发挥它应有的效能,使家庭作业成为学生业余生活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把学生从繁重的作业堆中解放出来。

篇6:小学语文教学如何减负增效提质

小学语文教学如何减负增效提质?减负提质是课堂教学实践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理论与实践问题。一方面,基础教育改革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要“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

1.提高减负提质重要性与必要性的认识。认识是行动的先导,认识到位,才能为“减负提质”提供思想保证。要让小语教师清楚认识到“减负提质”的内涵、意义以及“减负”与“提质”的辩证关系。只有教师彻底转变片面追求升学率的观念,才能切实“减负”,真正意义上达到“提质”的目的。语文知识的学习与语文学习能力的提高,是学生全德、智、体、美和心理等方面素质培养的基础,更是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终身发展必要的前提条件,小语教学仍然是基础学科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结合紧密的教学。

2.开展减负提质的教学设计。减负提质不仅在课堂教学中,更在课前教学设计上。教师要在课前备课上下功夫,才能有效提高课堂40分钟的效率,培养学生的能力。小语教学需要备课做到教学目标和重难点明确无误,教学策略和教学过程定位恰当,教学思路和教学逻辑清晰可见。有语文教研组总结出课前备课的“四读”、“四想”、“四有”教学设计模式,对有效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产生了良好的效果。“四读”即读课标、读教师用书、读教材、读其他教辅书。“四想”即教一科想各科、教本节想本章、教小学想中学、教现在想将来。“四有”即脑中有纲(标准)、胸中有本(教材)、目中有人(学生)、手中有法(方法)。

3.改革课堂教学方式。小语教学要严格执行“减负”规定,以课堂教学方式改革为抓手,努力寻求高效教学方法,达到“减负提质”的目的。有教师探索具有小语教学特色的“自学自测,互学互助,导学导练”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自主的学习,自我的评价,多媒介体交流,教师设计主题性语文学习实践活动,学生开展生活问题式的语文知识运用等。还有小语教研组研究出课堂教学的“三创设”、“三处理”、“三体现”的教学方式,也大大提高了减负提质的效果。“三创设”即创设和谐氛围,让学生在乐中学;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在疑中学;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趣中学。“三处理”即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处理好过程与结果的关系、处理好知识与能力的关系。“三体现”即课堂教学体现基础性、民主性、趣味性。“三三”课堂,抓住了教材要点,抓住了学生特点,能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心境下学习。

2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1、指导学生预习,让学生养成课前预习的习惯。在学每篇课文时,教师先指导学生明确预习的目标(即问题)如:把课文中不认识的字都注上拼音、把自然段的序号标清楚,并概括每自然段的大意等;每周或者几周重点进行一种训练(如分段),感觉差不多了再进行下一个问题的训练;尝试学生自觉进行预习;对预习好的同学不吝啬语言进行表扬,树立标兵。

2、指导学生听说。(1)加强听说训练,听写结合。小学生语文的听说训练,应从辨音、听记练起。如:在学生听故事前提出一些听的要求,或让其听后复述,或说明所含道理,或让其概括故事大意,或续编故事……这样既训练了学生的听记能力,又促进了他们创新意识的形成,而且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2)开展活动,培养听说的创造性。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主导者和促进者,还可以结合教学在课外适当开展一些活动,使学生的创造能力得到进一步发展。如布置学生观看电视少儿节目,把最精彩的故事或内容讲给班上的同学听;即席抽题目开展说话比赛;给一个简单的故事情节,让学生展开合理的想象自编故事,要求编得具体,说得生动形象,鼓励他们创造性地表现自我。

3、指导学生读写。朗读在学习语言过程中十分重要,它不但能帮助记忆,而且还能帮助理解。作为教师,要经常要求学生大声朗读课文,读时要清晰、准确。除了读教材中的课文外,还要求学生每周至少读三篇文章,而对于文质兼美的文章则鼓励学生要多读,甚至熟读成诵。

3课堂让学生与老师互动

设计多向合作的学习活动,拓宽互动途径。学生互动受性别、性格、空间位置等因素的影响。一般性别相同,空间位置较近的学生之间容易产生互动,互补型性格的学生之间也较易发生互动。适当遵循互动规律,有利于建立积极适宜的互动。由于低年级学生组织能力和自控能力低,适合多设计同桌或者前后桌之间的两人合作学习活动。高年级学生适合多设计四人组学习活动,增大互动的人际空间。在设计合作学习活动时,要考虑到组与组之间的影响,教师对小组的影响,小组对成员个人影响,以此来开发更多种类的互动渠道。

设计“大问题”,扩大互动空间。所谓“大问题”即粗线条式的问题。这种问题有特别大的包容性和可选择性,它会使学生对解决问题作策略、材料和思路的选择,而不只是对某一具体操作方法的选择;可以使学生对解决问题的设计作多种假设与猜测,而不仅仅是按原有程序作一蹴而就的验证。当教师把“大问题”和发散性问题留给学生,就像把学生置于一个陌生领域,学生可以放开手脚,但在茫然四顾之际又必须加强联系才能找到救生之路。这样,就为学生扩大了互动空间和互动需求。

设计生活化、情境化、信息化的教学环境,丰富互动内容。在生动、多样的教学环境中,学生可以交流的话题更多,情感体验丰富了,思路也能打得开,相互影响,容易产生“触类旁通”之感,或“触一发动全身”的现象,感性上更容易产生沟通。因此,课堂上除了教师准备充足的材料、创设丰富的情境外,还要引导学生收集更多的信息资料,促使课堂上的每个学生都能成为信息源,让学生在充斥信息的环境中接受多方刺激、发生互动。

4吸引学生学习数学

拓展文本资源,激发大胆想象

1.充实文本,发挥想象。艺术讲究的是“着墨处是画,无墨处亦是画”。文学是一种艺术,教材中的很多文本在叙述描写时留下了诸多想象、思考的空间。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抓住这些空白,激发学生们大胆想象,让他们放飞灵性,以自己的生活经验去诠释“空白”,充实文本。教学《荷花》时,读到其中一段,我趁机问道:“还有谁会走过来告诉我它的见闻呢?”简短的沉默之后,学生们争先恐后地回答:“露珠在我身上滚动,告诉我溜冰的乐趣。”“青蛙跳上来,告诉我捉虫的快乐。”“蝴蝶飞过来,请我欣赏她优美的舞姿。”“小鸟飞过来,唱起动听的歌儿。”就这样,一句句充满诗意的童言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学生便可在他们独具个性的自由表达中描绘绚丽精彩的世界。

2.拓展文本,尝试创作。在学习文本的同时,如果能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延伸:从文本走向生活、从课内走向课外、从“学习”走向“讲述”,那么,在不知不觉中,学生表达的欲望就会更强烈,表达的兴趣会更加浓烈,表达所需的素材也会更丰富,个性化语言也能得到施展。如学完《珍珠泉》后,引导学生认真观察一处家乡的景物,借鉴文本的表达方法写一写;学了《争吵》后,让学生想想平时和同学相处过程中发生的事情,抓住当时的语言和心理想法进行描写。

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为学生创设体验成功的机会和条件

心理学认为:一个人只要体验一次成功,便会激起无休止的追求意念和力量。因此,促成学生从学习中品尝成功的乐趣,这是将激励转化为学习动力的最佳途径。 课堂教学中,由于学生之间在学习基础、学习能力、学习水平上存在着较大的差别,如果课堂教学按照统一的教学目标来要求所有学生,以相同的评价标准来衡量不同学生,势必会导致一部分学生无法达到课堂教学的要求,使其遭受学习上的挫折和失败。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应充分考虑到学生之间存在的个体差异,积极创设一种有利于全体学生进行自我表现和体验成功的机会,促进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办自暴自弃为自尊自信,办信心不足为充满信心,进而通过他们的努力体验到自己在学习上的进步与成功,亲身感受到成功所带来的欢乐。

篇7:小学生如何减负

一、读懂学生做好减负提质准备俗话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这句话同样适用于教学。有效减负提质必须建立在对学生全面、细致的了解之上,每接一个新班,开学第一周,就通过与原任课老师交流、与三类学生谈话、关注作业反馈、家校联系等途径,尽可能多地了解班级里每位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数学的习惯和方法、性格特点、特别重要的是,了解学生喜欢以什么方式与老师沟通交流,畅通学生与老师交流的渠道。

二、学年规划明确减负提质方向,毕业班是小学数学教学的最后一环,教学时间。在如此短的教学时间里,既要新授又要复习,还要承受来自社会、家长等多方面压力,如何做到忙而不乱、减负增效,学年规划是一项有意义、有价值的工作。通过学年规划能使减负增效方向明确、难点得到分散处理、措施得以稳步推进。具体做好三方面的规划:三类学生发展规划(名单、措施、预期达到发展的程度)毕业生应达到的基本技能阶段训练计划(如画图、计算、名数改写等)根据毕业考纲要求,规划新授与复习的有机融合与拓展(如:分数乘除法教学与整小数计算的融合、圆柱圆锥知识学习与几何形体的关联、正反比例知识教学与数量关系的链接等)从学年的视角整体规划,心中明确增效的方向,从而使教学从有效向高效推进。

三、强化学法,培养学生减负增效能力课堂教学是减负增效的主阵地。只有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才能在有限的时间内达成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从而减轻学生不必要的学业负担。为此,在做到课前认真备课、优化课堂结构、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转变学习方式的同时,我觉得加强对学生进行数学学法的指导,提升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是减负提质的长效措施。教学中可以从四个方面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加强直观操作,指导学生初步学会抽象概括的思维方法。数学知识具有不同程度的抽象性,为适应学生的思维方式,指导学生抽象数学知识和原理,就需要提供丰富的直观材料,通过观察、操作、比较、分析获得大量感知认识,建立表象,以此作为进行抽象数学知识的支柱。实践证明,这是指导学生逐步学会抽象概括的一个重要方法。、训练语言表达,指导学生学会有条理的思维。语言是思维的外壳,正确的思维方法离不开语言的支持。创造机会,鼓励学生敢说。特别是对于那些不善于言语表达的同学,更需要热心鼓励。教给方法,使学生能说。同时要让学生认真听别人说,提出自己的补充意见或不同意见,逐步使学生从敢说到会说、善说、善辩,从而达到促进思维发展的目的。指导学生用语言有条理地表达数学问题,引导学生从生活语言过渡到数学语言;然后借助适当的外部活动,来指导学生完整地表达数学含义,促进思维能力发展;最后再指导学生用简练的语言概括数学问题,这样就可以把用概括的语言进行表达的思维方法主动地迁移到其它问题学习中去。精心设计问题,指导学生逐步思考的方法和习惯。促使学生去寻求新旧知识间联系,抓住本质,寻找共同点,激活了思维,从中学到有用的思考方法。培养自学能力,指导学生学会看书,提出问题,归纳知识。从书本上获取知识是学习的途径之一,所以我在教学中注意指导学生养成看书的习惯,看懂书上的数学表达方式,抓住重要的词和句,自己去寻找答案,从而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为主体独立参与学习、发挥主体作用奠定基础。减负不是简单地让学生减少学习时间和学习内容,减负必须增效,珍惜每一节课提升学生的学习水平,才能获得教学长程的成功。

四、作业的设计数学作业的设计,是一件具有创造性的工作。在全面实施新课程的今天,数学课程需要数学的作业设计及策略。只有与数学课程相匹配的行之有效的作业才能促进课程的发展进而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选题要精,教师应根据自己班级学生对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精心挑选和适当地设计有针对性的题目,使学生通过做这些作业题得到所期望的发展,而且练得恰到好处。这样的练习不仅减轻了学生的作业负担,又提高了课堂的效率,同时也解决了教师批阅量大的问题,可谓一举多得。选题要源于生活,生活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场所,也是学生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场所。课外作业设计的根本是让学生能品尝学习的乐趣,而不是一种负担。在生活里找教育,为生活而教育是陶行知先生的一个重要的教育观念,更是告诉教师教育的材料,教育的方法,教育的工具,教育的环境,都可以大大增加。作业设计可以与儿童的家庭生活、社会生活及其他各科的学习活动结合起来,构成一个和谐的学习整体。选题要有趣,趣味性的作业设计,有助于学生的求知兴趣持续发展。延伸课堂空间,使学生研究、探讨数学的潜力在课后得以充分发掘。特别是对于学生而言,趣味性的作业更是让他们学习数学的过程成为了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学习过程。

篇8:小学音乐教育如何面对“减负”

一、音乐教育同样需要“减负”

关于“减负”,目前在人们心目中还存在着一个认识上的误区,大家普遍认为“减负”主要是针对所谓的“主科”而言,与音乐教育的关系不大。这反映了“减负”的真正意义还未得到人们普遍的理解。音乐教育是艺术教育,而艺术是以审美为核心的,因此音乐教育首先应该给人一种美的享受。但是在音乐教学中,简单地沿用过去那种单调枯燥的训练方式进行教学,甚至把音乐知识技能的传授与训练看成是音乐教学的全部,这使学生在音乐课堂上不但无法领略到音乐带给他们的快乐和美的享受,反而备受诸多非音乐因素的干扰,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对音乐课,对本应给人美的享受的音乐教育产生畏惧心理,无形中增加了学生的心理负担。音乐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在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中发挥着独特而不可替代的作用。正因为课时少又不留家庭作业,音乐教学就更应该注重提高教学质量,为全面提高学生素质而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让学生真正喜欢音乐课程,让美伴随着他们健康成长。所以,“减负”对于音乐教育来说,不是没有关系和不需要,而是同样重要。

二、音乐教学如何面对“减负”

我们认为,“减负”本身并不是目的,而是应使之成为学生乐意、家长满意、学校支持的有效的教育机制,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素质教育提供一个发展的平台。那么,音乐教学又如何面对“减负”呢?

1. 教师应该把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把学生看作是教师提供优质服务的对象,为学生提供宽松的、充满欢乐的学习环境。

为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我们可以通过多媒体等现代教学设备和科学的教学手段,使学生在美的熏陶下求知识、求发展。

2. 要善于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努力创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

要做到这一点,音乐教师必须彻底转变观念,不要让陈旧的教学模式扼杀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加重学生的心理负担。笔者在担任一年级几个班的音乐教学中,开始有一个班每当我一走进教室,学生就会习惯性嘻嘻地笑一会儿,他们不自觉地用笑声取代了向教师问好,后来整个年级的各个班,他们都采取了一些觉得开心、轻松的方式来迎接老师的到来,有的班喜欢用笑声、有的班喜欢用跳跃的小动作。对此,我从来没有责备他们,而是同样以微笑面对他们。我想,让孩子们从由衷的、自然的笑声中开始进入教学显然比让学生被动地、教条地听从老师安排要轻松得多。

三、音乐教师要为“减负”做些什么?

1. 作为音乐教师,要想尽一切办法,努力提高音乐教育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

不可否认,目前音乐教育从某种程度上说,一直不受人们重视,经常要为“主科”让路,许多人认为这是学校提高教育质量和升学率的一种有效举措,孰不知,这棒无形中使学生本来可以轻松愉快地接受美的教育却变成了课业的负担,学生不能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掌握全面的知识。因此,音乐教师要重视音乐教育,坚守音乐教育阵地,这本身就是为学生“减负”。当然,音乐教师还必须努力提高教学水平,让学生对音乐课程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2. 为了减轻学生的心理负担,课堂教学要丰富多彩,教师应采用先进、现代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比如在教音的高低这一概念,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这是一个比较抽象的音乐理论,他们很容易把音的高低与声音的大小混淆,因此,我先利用多媒体教具播放自然界多种叫声较高和较低的动物,使学生从视觉到听觉对音的高低的知识点进行全方位的了解,这些自然界的动物引发了学生极大的学习兴趣。然后让学生模仿、分辨,最后再总结哪一类是高音、哪一类是低音.同时再提问、学唱,让学生在声像俱全的环境中轻松地掌握了音乐的高低的概念。

3. 在校园内广泛开展课余音乐活动,以培养学生的兴趣,丰富学生生活。

通过“减负”,学生的课余时间多了,为了让他们的生活更充实更丰富,使他们在轻松愉快中掌握更多的知识,音乐教师理应担负起这一重任。如最近我们在学校开展的竖笛教学就比较成功,第一花钱不多,才几元一支,家长满意;第二器乐轻巧易带,学生乐意。第三竖笛不像学钢琴、小提琴那样要看个人的基本素质条件,它可以面向全体,使所有的学生都能参与音乐活动。学生通过学习,不但掌握了一门技能,还培养了他们的集体主义意识,给每个学生以成功的愉悦和美的享受。

上一篇:植树问题教学设计获奖下一篇: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德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