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生减负论文

2022-05-12

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中小学生减负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摘要:探讨中小学生学习负担过重的原因,造成的危害及如何减负,重点出计谋减负的方法。关键词:中小学生学习减负提出对策孩子是祖国的未来,孩子的教育问题更是关乎每个家庭的大事,我的孩子正在上初中,每天背着一个重达10多斤的大书包来回往返于学校和家里,每天有做不完的作业,叫苦不迭。

第一篇:中小学生减负论文

减负增效聚焦课堂为学生成才加油

“减负增效,聚焦课堂”这是很多教育工作者的共识。科学、合理、有效的课堂教学质量管理体系的形成,离不开高效课堂,更离不开积极的课堂气氛。所谓课堂气氛,是教师与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相互作用所构成的一种心理环境。它影响着师生在课堂上的思想行为、教学效果和学生的个性发展。它也是教学活动是否能顺利进行的重要条件。

我国学者将课堂气氛划分为积极的、消极的和对抗的三种类型。积极的课堂气氛是指课堂上师生双方都有饱满的热情,师生关系融洽,配合默契。课堂纪律良好,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思维活跃,课堂发言踊跃。积极的课堂气氛是恬静与活跃、热烈与深沉、宽松与严格的有机统一。消极的课堂气氛常常以学生的紧张拘谨、心不在焉、反应迟钝为基本特征。对抗的课堂气氛实质上是一种失控的课堂气氛。教师失去了对课堂的驾驭和控制能力。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各行其是,教师有时不得不停止讲课来维持秩序。

实践表明,积极生动的课堂气氛能调动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激发学生思考问题、回答问题的热情,增强学生探求新知的欲望。常言道,环境影响人。有什么样的环境,就有什么样的气氛,人在怎样的气氛中,就有什么情绪。同理,学生的积极状态反过来也会影响教师的情绪。这种互动的教学,在课堂上会形成一种良性循环。在这种教学环境中,课堂教学怎能不高效?

如何营造积极的课堂气氛,为学生成才加油呢?托德·维特克尔先生在谈到优秀教师是如何管理课堂时,言简意赅地指出:“优秀的教师关注期望,另一些教师关注规则,而最差劲的教师关注破坏规则后的惩罚措施。”教师营造积极的课堂氛围的关键是,坚持不懈地使“期望与学生之间建立联系,并让学生想要实现这一期望。”

一、相信学生,人人“想做一个好孩子”

每一个学生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强烈的“想做一个好孩子”的心理需求。而教师的作用就是小心呵护并不断强化这种情感心理需求。诚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我在教育实践中有一条原则:孩子心灵里的邪恶不管有多么可怕,也要在这个畸形化了的心灵里首先看到人,一个期待着有人帮助他摆脱邪恶的人。我响应的不是邪恶的呼叫,而是人性美的呼唤,孩子身上必定会有这种美,而且无论什么也无法磨灭它。”

相信学生还必须认识到,走进课堂的学生并不是因为无知而需要我们帮助的人,恰恰相反,他们是为了寻求知识的宝藏、为了获得个性的发展、为了培养健全的情感、为了实现人格的完善而富有生命活力的青少年一代。正如著名教育家布卢姆所说的那样:教育中最具破坏性和浪费性的是教师的消极的期望,就是教师不相信学生。上海市闸北八中校长刘京海先生也说:“不相信学生的教师,一辈子只用一种方法教育学生,因为首先是他觉得学生教不会,所以教的结果是学生果然不会。消极的期望使教师从来不会去想要改变自己的方法,它的教学水平也就愈来愈差。真正的好教师一定相信学生能够提高,所以当第一种方法效果不好时,就会继续探索用新的方法教学生。”

二、多份期望,让学生在自我牵引中成长

教师要确立对学生的积极的期望,还必须做到让这种期望转化为学生对自身的积极期望。唯有学生用自身的期望牵引自己,学生的求知和发展才算真正找到了原动力,也才算实现了“最好的教育是自我教育”的良性目标。

用积极的期望去牵引学生,从而营造积极的课堂氛围,并不是说不要规则。使用规则的最佳状态是不让规则发生作用,而不是用违规后的严重后果去“恐吓”学生,更不是违规后对学生的惩处。须知,逆反是处于青春期的学生的本能和天性。很多时候,正是因为我们一味地强调不要如何如何,否则会如何如何的规训,诱发了学生的好奇和冲动,最终导致了学生去偷食“禁果”。托德·维特克尔先生在《优秀教师一定要知道的14件事》一书中所引述的一个相关例子,很能说明这一问题。

“几年前我参观过一所中学。当时,我正在旁听一位成功教师的课,全班同学都安安静静地专注于重要的学习项目。突然,扩音器里开始播放全校通知,干扰到楼里的所有教室。校长宣布的通知如下:‘本校学生必须立刻停止弹人!学校里有些同学总是弹其他同学。弹人指的是弯曲中指和拇指,然后放开,弹击另一个人的胸膛。我们学校不允许再有弹人的现象发生。任何弹人的同学都将被请到办公室。’我环顾教室,学生的注意力都分散了。29名学生都在按照广播里的描述比划着‘弹人’的动作,要么在自己身上试验,要么在同伴身上试验。事实上,我很快意识到,我自己也坐在那里弹自己,只为试试那种感觉。”显然,要实现学生的自我教育,离不开一些规则。但规则的实施要有艺术。

三、“80-15-5”法则,预防消极和对抗的秘密武器

心理学家克文和门德勒在大量的课堂观察中发现,在典型的课堂中一般有三类学生:80%的学生已经发展起了适合的课堂行为,很少违反课堂规则;15%的学生会周期性地违反规则,他们并不无条件接受课堂规则,他们有时会与这些规矩作对;最后5%的学生是长期的规则违反者,这些学生需要额外的支持和帮助。这就是典型课堂中的“80-15-5”比例。优秀的课堂管理者就应用好这一法则,要控制不让那15%的学生对课堂学习环境产生副作用,维持那80%准备学习的学生的兴趣,同时又不把那5%的学生逼上绝境,否则就会引起课堂的混乱,使教学难以继续。

(1)铺面,师生有个约定。加思科尔在《明智的纪律》一文中提到:只有在学生被允许对学校和课堂规则具有适度的兴趣时,才能控制课堂和形成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研究显示,有效的课堂管理者都会在学年的开始花一定的时间来制定课堂规则和程序,以便顺利进行课堂教学和减少课堂上的捣乱行为,从而增加教与学的时间,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由此可见,要保持良好的课堂秩序,保证课堂教学的有效进行,就必须建立制度化的课堂规则和程序。与学生有个约定,共同探讨课堂规矩,使每个人都明确课堂中哪些行为会受到鼓励,哪些行为不可取等。通过这样约法三章后,接下来就要求教师仔细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做到言必信,行必果。这样的约定面向全体,重点指向80%学生,预防他们中可能发生的问题,起到防患于未然的作用。

(2)拉线,实现自我管理。而对于15%的学生则必须在爱的基础上严厉严格。这些孩子明事理、知对错,能体会到老师家长对他们的期望和要求,但自控力差,毅力欠佳,不能始终如一地坚持,约束感是他们所需要的,他们需要靠老师家长的反映来评价和衡量一件事情的严重性和再犯的风险性。对于这些学生,既不能缺少“大棒”的威慑力,也不能缺少“夸奖”的抚慰和鼓励。正如高尔顿所言:“唯一有效的管理方法,是学生个人发自内心的自制。”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在帮助学生发展自制功夫,使他能够靠自己去做适当的决定,去约束个人的行为。让我们努力教会这些学生自我控制,增强他们的学习自主性和积极性,提高他们的自我成功体验,最终实现自我控制、自我调节和自我管理。

(3)抓点,面对面的关怀。对于那5%的学生,我们要格外付出心血,关爱他们。如果我们教师也放弃他们,后果更不堪设想,其实他们只是需要额外的注意、支持和专业的行为矫正。我们对待这5%的学生最有效的办法就是爱。面对他们所犯的任何错误都不能发急,只有春风化雨的方式才能消除他们的自卑,激发他们学习和生活的积极性,教师的期待,就像阵阵南风吹暖了这些孩子的心灵,从而改变了他们一生的命运。

当然,营造积极的课堂氛围有许多的因素,但是最根本的也是能够创造可持续良性发展态势的因素是教师要“目中有人”“心中有爱”,即课堂应该并且必须是基于人的特点、满足人的需要、实现人的发展的“人”的活动场所和活动过程。当课堂教学的状态不理想时,需要改变的不是方法,而是人,是教师自己。

作者:何俐

第二篇:例谈中小学生减负问题

摘要:探讨中小学生学习负担过重的原因,造成的危害及如何减负,重点出计谋减负的方法。

关键词:中小学生 学习减负 提出对策

孩子是祖国的未来,孩子的教育问题更是关乎每个家庭的大事,我的孩子正在上初中,每天背着一个重达10多斤的大书包来回往返于学校和家里,每天有做不完的作业,叫苦不迭。家长看在眼里,也没有办法,因为这是一个普遍现象。长期以来,中小学生书本多、课程多、作业多、考试多、补习多、竞赛多,是我国基础教育“特有”的现象。其结果导致中小学生背负了沉重的学习负担、精神负担,身心健康受到影响,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培养被忽视。近年来,教育部门在“减负”方面做了一些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然而,学生负担过重的现象没有从根本的上得到遏制。目前,减负虽已经喊了多年,但收效却不尽人意,且有越减越重、越演越烈之势。而且由于对“减负”的概念不真正理解,对“减负”的目的不真正明确造成了很多减负误区及危害。究其原因,是没有触及问题的实质,即教育观和教育思想的转变问题。下面我将从中小学生负担过重形成的原因、造成的危害、为什么要减负及如何减负几个方面说说我的看法。

一、中小学生负担过重形成的原因

我国中小学生过重学习负担的形成的深刻的社会、历史、经济背景。从根本上讲是我国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用人制度不完善,就业竞争引发升学竞争;教育观念落后,考试制度存在缺陷;教育结构和规模不能完全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等。通过分析我们发现造成学生学习负担过重的原因既有现行政策上的原因,又有深远的历史根源。从现行政策上来看,现行的考试制度、升学制度、就业制度和设置各类重点学校的做法,是学校对学生“加负”的直接原因。从历史根源来看,始于隋文帝时代的科举制度,1400多年以来,“以考择优”、“以考取士”的一套做法,代代相沿,影响深远,以至于形成了今日的应试教育,且有着深厚的社会基础。同时历史遗留还有一个传统的观点认为:教育等于学校,学校是传授知识的场所。在这种思想指导下,传授知识与接受知识的关系,就是老师讲,学生听,教师的嘴成了“知识的溪流”,学生就成了“知识的容器”。随着“知识爆炸”,课本的内容不断拓展,作业量也越来越多,这必然导致学生负担过重。这种旧的教育模式已经背离了时代精神,不仅加重学生的负担,而且扼杀青少年的创造性。

另外,目前许多家长在认识和理解上存在不同的差异。他们认为只有学习优秀,成绩突出,考上大学就是好孩子,就算完成了培养任务,就如释重负了。因此,往往会出现白天教师在学校把负担减了下来,实施了素质教育,晚上家长则开小灶,请家教,搞应试强化培训,进行模拟训练,甚至比实施减负之前更是变本加厉。对此,家长们也有他们的苦衷,他们颇感无奈地说:“白天,学校实施减负,孩子在校里学的东西少了,晚上回家就要补上。自己也不忍心看到孩子们天天学习如此辛苦,但面对日益激烈的竞争,残酷无情的现实告诉我们不得不对孩子严格要求,增加将来竞争能力的‘砝码’。在挤‘独木桥’的局面还没有彻底改变之前,确实不敢丝毫放松对孩子的要求。升学看分,求职凭分靠学历,晋级靠分挣文凭,现实就是这样,不容许我们对孩子有一丁点儿的‘仁慈’之心,我们的良苦用心孩子日后会理解的。”看来,这也是课业负担减而不轻的一个重要因素。现在很多孩子都是独生子女,父母对子女的期望值很高,家长直言:虽然“减负”了,但升学时衡量的标准还是分数,这种“考试成绩论英雄”的体制不变,他们不敢放松孩子的学习,甚至把全部希望都寄托在孩子身上,期盼孩子将来能出人头地,父母不惜财力、物力、人力,精心去培养孩子;从而剥夺了孩子的礼拜天、节假日。钢琴班、美术班,名目繁多的各种补习班的学习,使孩子累得够呛,难怪有的孩子怕过星期天和节假日。调侃称之为“黑色礼拜天”、“黑色节假日”,看来正是不科学的应试教育制度是目前学生负担过重形成的罪魁祸首。

二、中小学生过重的负担造成的危害

学生过重的学习课业负担严重挫伤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的发挥。名目繁多的课程、考试、作业、补习、竞赛,使学生幼小的心灵承受了沉重的压力和负担,致使学生怕老师、怕上课、怕考试。学生学习时间过长,导致学生睡眠严重不足,身体素质下降。近视眼、神经衰弱、脊柱弯曲等病症的学生越来越多,从而严重摧残了中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出题者绞尽脑汁,出一些偏题、怪题、难题去为难学生。学校、教师为了对付考试,不惜牺牲学生宝贵的时间,增加课时,加大课业量,搞“题海战术”,办各种名目的收费补习班。一些学校和任课教师为了一已荣誉,不惜以占用学生大量时间为代价,学生因完不成繁重课业任务而受罚的现象十分普遍,造成师生情感对立,学生厌学、辍学现象十分严重。一些学校受应试教育的影响,眼睛只盯着中考和高考学科,即中考和高考考什么就教什么,不能开足开齐国家规定的所学课程,有的学科干脆不开,致使学生知识面狭窄。如此教育现状,与党的教育方针背道而驰。照此下去,推行素质教育就成了一句空话。

学生负担过重造成的另一个可怕后果是给学生的心理上造成极大的危害,我们看过的例子还少吗?有的学生不堪重负自杀,有的学生因考学受挫精神失常,有的大学生只注意学习书本知识,不注意其它方面的培养,成绩好,但品行有问题,最后沦为杀人犯。还有的大学生高分低能,踏入社会后不能胜任自己的工作,给社会造成巨大的损失。学生心理负担过重是比较“隐性”的问题,也是不利于学生健康成长最为突出的方面。那么,学生心理负担过重直接来自何处?我认为,首先是家长。现在,一般家庭都只有一个子女,面对竞争越来越激烈的现实社会,许多家长常常手持升学这根大棒在孩子面前乱舞,由望子成龙到逼子成龙。其次是学校。如果学校教育思想不端正,教师教育方法不适当,都会增加学生的心理压力,按照考试成绩排名次,使后进学生整日忍辱负重,自觉低人一等,抬不起头来。有的教师歧视后进学生,更刺伤学生的心。中小学生毕竟尚未成熟,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是有限的,压力过大往往会适得其反,不仅功课不能学好,而且心理上受到扭曲,甚至发生病变。由于精神重压,导致孩子说谎、逃学、离家出走,甚至违法犯罪,酿成如此悲剧,实在值得深思。让我们静下心来去反思一下教育吧。重智育而轻德育;重分数而轻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岂能造就社会有用人才?素质教育要求教育面向全体,全面发展,发挥学生个性特长。而以上所有的这一切都与素质教育的要求和社会的飞速发展背道而驰。

三、如何真正做到减负

“减负”势在必行,否则将影响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行。教育部提出的“减负”,顺民心,顺民意。站在教育发展、社会发展的角度,用长远的眼光来看问题,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需要。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也指出:“坚持教育优先发展,促进教育公平。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保障人民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实施素质教育是一场深刻的教育改革,而减负是民心所向、人心所思。是让中小学生脱离书山题海的良好途径,是实施素质教育,进行教育改革的重要主题之一。研究中小学生的减负策略,正确处理好减负与进一步提高素质教育质量的关系,对于提高义务教育实施水平,扎实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目前“减负”的措施,仅仅是量的减少,没有触及到教育观念、教育目的、教学制度、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因此,这种“减负”只是治标而不治本。俗话说,“查漏要找因,医病要治根。”要想真正把“减负令”落到实处,关键是要制定查处违规活动的规章制度,同时建立全面、公正、合理的评估,“考试成绩论英雄”在教育界早己形成气候,要想真正“减负”,必须从依学生考试成绩评定学生优劣、奖惩教师的传统入手,建立相应的法规,用法规规范扭曲的应试教育制度。下面我从学校领导、上级主管部门的领导、教师、家长以及社会环境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入手,谈谈如何利用几方面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协调好学生减负问题。

1.思想观念和认识上的问题。尽管“减负”已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同,但还有少数领导把“减负”与提高中小学生文化知识水平对立起来,认为“减负”后,中小学生文化知识水平会降低;有的教师将“减负”后推进素质教育简单理解为就是多搞课外活动;有些家长对“减负”仍持反对或怀疑态度,学校“减负”,家长“加负”。其次是虽然学校和社会已停办各类中小学生补习班,但有关部门对城市中火爆的家教市场难以进行有效的监督管理。第三是“减负”后,可供学生活动的社会公益场所不足,而游戏机房太多,以至于一些中小学生把更多的精力和时间投入到玩游戏机上了。

2.学校领导及上级领导的作用。当前,“减负”工作要真正落到实处,学校主管领导必须高度重视,转变观念,改变以“分”看人的做法。从应试教育樊篱中解放出来。不折不扣地执行上级关于“减负”的有关政策,并把“减负”工作作为学校工作的头等大事抓紧抓好,严格要求每个任课教师按照上级“减负”有关政策去履行自己的工作职责,并把“减负”与教师的奖励评先进挂起钩来,鼓励广大任课教师多在教学环节上下功夫,多在教改上下功夫,提高课堂45分钟的利用率。作为学校领导或上级领导,应该是减负的主要源头,因为领导看人一般都看分数,如看学生的学习成绩、看教师的教学实绩,所以形成“以分数论英雄”的评价机制。因此,领导眼睛里千万不要只有分数,除了分数就容不进任何东西,看人也只看其分数,就连教师的教学也不例外,领导注重教师的教学实绩之后,那么教师就加强了这方面的要求了,这本无可厚非。但有些教师通过增加过重课业负担来提高“分数”,达到上级规定的硬性指标,学生的负担就不会减轻,减负还只是空谈。

3.教师的作用。素质教育主渠道在课堂,要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老师必须把“减负”落实到课堂教学各环节中。首先我认为要转变教师的观念。一是由学生被动接受向学生主动发展转变。二是由“教书匠”机械传授向掌握教学系列自觉进行教改转变。三是由向机械学习时间挤时间到向可变时间转变。四是由单一教学手段向多样化的教学手段转变。其次是要提高教师素质。教师是“减负”的重要实施者和参与者。教师的观念和能力直接影响“减负”的效果。单纯给学生减轻课业负担,而教学效益和教育质量并不见有多大改变。只有教师确立了科学的教育观,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才能高屋建瓴地指导学生科学地获取知识,否则,如果教师还停留在原来的水准上,对发展讯速的教育动态和教育内容一无所知,用已过陈旧的知识指导学生,减负只能是一句空话,教育也不可能有什么起色。教学不得法已是一个很普遍问题,也是导致学生负担过重,产生厌学情绪的重要原因之一。21世纪教育的目的应当是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教师的作用是启发学生的思路和指导研究,培养学生“举一知百”和“异想天开”的活泼的想象力,进而培养他们的创造力。这就是当今世界先进的教育思想,是我们进行教育改革的目标。

在这个目标的指引下,教师还要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必须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每位任课教师要精心备课,即备教材、备教法、备学法,精心设计教学过程。讲课要抓住重点难点,不面面俱到,做到不给学生吃夹生饭,不抢占学生自习课时间。留作业要适量留自主型作业,有梯度作业,兼顾各类作业;不留超时超量作业,随意性作业,惩罚性作业。并做到学生能当堂完成的作业,老师不要留到课下,能自习课完成的作业不留到家里;学校、教务处和班主任要协调好各科的作业量。在作业的时间和作业量上严格控制,在保证教学质量的同时,切实把“减负”落到实处。

4.家长在中小学生减负方面的重要作用。要切实为学生减负,仅靠行政命令,靠学校单方面努力还远远不能达到既定的目的,还缺少不了家长的大力支持与积极配合。家庭内部也要给孩子一道“减负令”,家长配合得好,减负工作和学校教育就在家庭中得到巩固和强化。反之,则很有可能极大削弱甚至抵消家庭中的学校教育内涵。家长要为孩子创造宽松的学习环境,切不可把家长意愿强加给孩子。“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切,往往事与愿违。其实家庭作业的形式很灵活,不只是习惯意义上的温习功课。例如,国外的学期作业,像现在春天来了,就让每个孩子都去观察一种植物的生长过程,花、草、树都行,什么时候发芽、开花、结果等,做一个生长报告;一周作业,让孩子从父母、报纸等处了解某个社会问题,写写报告等,以开拓孩子的思维空间;至于辅导班,课余时间多了,上上也未尝不可,但这种辅导班决不是课堂教育的简单重复,也不是以考试增加学分为目的的艺术教育,而是纯粹以陶冶身心为主的音乐、美术等练习。总之,给孩子们一个自由的空间,是为了让孩子们自由地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家长、社会和学校应该努力创造这方面的条件,这才是“减负”的真正目的。

5.环境的重要作用。环境相当重要。我们的影视制作和书籍出版单位,要从培养青少年的学习兴趣、开发青少年的智能、丰富青少年的想象力的角度出发,多出好影片,好电视剧,好的文学作品,科幻小说,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中小学生过重的负担实际是我们就业压力的提前。它是我们经济体制运行过程中诸多矛盾在孩子身上的表现。所以单靠教育部门的几个减负文件减去几个课时,削减几本教材辅导书就想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是不可能的。我们必须在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前提下,在拓宽就业渠道,创造尽可能多的就业机会上下一番苦工。当人们不再为就业而担心至少不是过于担心的时候,我们的中小学生才能有一个健康的成长环境,过重的课业负担才能从根本上得到解决。

总之,综上所述,减负不减质,减负不等于不做作业,也不是不考试。它减掉的是频繁的考试和机械、盲目的作业,减负工作的真正目的是把孩子从过重的课业负担中解脱出来,让孩子生动活泼、主动全面地发展,健康地成长。在宽松的,属于自我的空间里生活、学习接受全面的培养和训练,进而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生存、学会创造、把握自我、战胜自我、走向成功。我们真心希望孩子的书包从此不再沉重,孩子的心灵不再沉重,孩子的一切不再沉重。

工作单位:陕西省绥德县满堂川乡土地岔完全小学邮编:718000

作者:赵宏飞

第三篇:解决中小学减负难之策略

摘要:中小学课业负担过重问题早已进入人们的视野,政府、家长、社会各方也意识到减负的重要性。然而近年来的减负工作却举步维艰,收效甚微。本文通过减负难的表现分析其内在原因,提出针对性的建议,为促使我国中小学的课业负担确实得到减轻贡献一些微薄之力,促进我国青少年健康成长。

关键词:减负 应试教育 改革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提出:减轻中小学课业负担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政府、学校、家庭、社会必须共同努力,将减负工作进行到底。这已是多次从国家层面提出要减轻中小学课业负担的问题,然而近年来的减负工作开展进行的并不顺利,中小学仍然背负着沉重的负担,应减之“负”仍然很重。

一、中小学减负难的具体表现

家长不愿意减负家长的传统观念致使其不愿意参与到减负工作中来。长期以来,“学而优则仕”、“望子成龙、望女成风”的观念在人们心中根深蒂固。最近几年,各种暑期班、课外补习班异常火热,中小学生每天正常的上课学习时间之外,课余与寒暑假就被家长送到一个有一个的补习班。家长认为,孩子不能输在起跑线上,虽然明白孩子的负担很重,但为了孩子将来能有一个好的前程、好的未来,减负问题就被搁置一边。曾几何时,家长带着孩子悠闲地在公园嬉笑打闹的日子早被各种奥数班、钢琴班等等所代替。

教师对于如何减负无所适从。新课改也进行了将近十年之久,新课改要求教师由以前的填鸭式教学转变为启发式教学。这样以来教师就要由以前教师占主导地位的教学方式与方法转变成为学生占主导地位。北京市教委罗杰副主任曾说过:“减负是什么?减负是教师要让学生的负担下来,让教师的负担上去。”然而教师对于这种新的教学方式与方法无法全面把握,也没有系统接受新的教学方式与方法的培训,即使政府提出教师要严格按照新课改讲授知识,教师仍然采用原来的教学方法,减负工作在教师这一环节行不通。

校长实施减负承担着巨大的风险,不敢轻易严格落实新课改的要求彻底实施减负。我国义务教育法规定:中小学的学校实行校长负责制。这就意味着校长承担了中小学生在校学习生活的责任。在当前根据学生学习成绩来评价学校的优劣。在学校的激烈竞争与家长的殷切期望的背景下,作为学校的负责人校长来说,严格贯彻落实新课改,实施素质教育,将会面临巨大的风险与压力。致使政府的政策落实不到位的问题至今仍没有解决。

当前的社会意识不利于减负工作的开展。我国传统的教育观念倾向于学生繁重的课业是合理的,这就给学校、教师给学生施加课业负担披上了合法的外衣。“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从小到大我国的孩子就是在这样的影响下成长的,仿佛快乐、轻松与学习就是互不相容的。长期的传统教育观念仍在延续,家长、社会对于学校的这种做法通常采取支持、合作的态度。相对而言,他们都是学生繁重课业负担获得好成绩的收益方。而新课改的减负与这种不成文的契约是相违背的,无疑成为减负工作的一道障碍。

二、中小学减负难的原因探析

从家长、学校、校长、社会意识四方面对于减负的态度和做法可见减负工作任道重远。究其根本原因,是我国的应试教育制度在其作用。应试教育以升学率的高低来检验学生的学业水平、教师的工作成绩、以及学校的教育质量。与学生有关的利益各方因应试教育制度而丝毫不敢实施减负。

对于家长而言,应试教育背景下,分数就是王道,难免家长对孩子进行教育时带有很强的功利性。升入重点小学、中学、大学的关键性衡量指标到每个个人就是分数的高低。对于孩子大都是独生子女的家长来说,孩子要想有获得优质的教育,将来能有一个光明的前途,那么在当前的应试中唯有取得好成绩才是唯一的出路。因此只要应试教育制度不进行改革,那么减负工作很难取得家长的支持。

对于教师而言,在当前的应试教育仍占主导地位选择人才的今天,学生的升学率是衡量教师教学质量好坏的重要参考指标。只要教师能提高学生的成绩,提高整体学生的升学率,那么无论这个教师采用何种方式就无关紧要了。新课改要求教师采用学生占主导地位的教学方式与方法,然而评价考核教师水平的指标却没有改变,仍然是应试教育制度下的考评方式。加上教师采用填鸭式教学方式能取得较好的效果,对教师群体而言是有利的。应试教育背景下考核教师的指标不改变的话,新课改提出再多的要求对于减负工作而言也是无意义的。

校长作为学校的负责人在当前的应试教育制度下,社会对学校的评价以升学率作为衡量学校是否成功的标准,校长是否优秀的标准。在这种作用机制下,校长对于大刀阔斧进行减负承担巨大的风险,减负成功也很难达到好评,减负失败则意味着失去很多原本不应丢失的东西。趋利避害是人的本能,在这种情况下,校长很难做出排除阻碍进行减负的抉择。

现在的社会意识也不利于减负工作的开展。社会上认可的是应试教育的考核标准,取得好成绩就贴上“好学生”、“人才”的标签。曾几何时,社会上各行各业用工标准都是统一高端复合型人才。那么想要取得好成绩进入重点大学、学个好专业,必须从小学时就要抓紧时间复习功课,丝毫不敢耽搁。社会上整个大背景是遮掩的形式,即使政府部门下发命令说要实行素质教育,社会上这种总体意识更给减负工作无形之中施加了一种压力。

可见,应试教育制度背景下,对人才的评价标准使学生的课业负担过重现象得到了持续的强化,家长、教师、学校、社会的行为链条上出现了一致,使得这个链条出现了恶性循环。要想确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必须要改变这种应试教育制度,对人才评价制度和学校考核办法。

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当前的减负工作任道而重远。政府、学校、家庭、社会必须共同努力,标本兼治,综合治理,切实将减负进行到底。

政府层面仍要将减负作为教育工作的重要任务,统筹规划,整体推进。首先改革考试评价制度和学校考核办法是当前减负工作的重点。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改进教育教学方法,改进考试评价制度,探索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途径和方法。我国是一个经济政治文化发展极不平衡的国家,要想在全国内全面贯彻落实减负工作不现实,也得不到应有的效果。采用试点进行试验,逐步由点到面再覆盖全局的做法,我国的中小学生课业负担终将不再成为问题。其次,各个地方的政府部门应该联合教育部门规范各校的办学行为,建立学生课业负担监测和公告制度。各地方政府不得以升学率对地区和学校进行排名,不得下达升学指标。然后针对当前部分高校實行的高考自主招生制度在合理的情况下给予大力支持,一部分高校率先打破当前的高考招生制度实行高考自主招生政策,逐步使我国的人才培养模式趋向合理化,是值得提倡和借鉴的。最后,政府应完善中小学教育投入机制,使得各个地方的中小学办学经费充裕,为学校开展素质教育提供制度保障。

学校要把减负落实到教育教学各个环节,给学生留下了解社会、深入思考、动手实践、健身娱乐的时间。提高教师业务素质,改进教学方法,增强课堂教学效果,减少作业量和考试次数。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爱好。严格执行课程方案,不得增加课时和提高难度。各种等级考试和竞赛成绩不得作为义务教育阶段入学与升学的依据。建立开放性教师培训体系,及时起到并实施升级中小学教师培训计划、省级骨干教师培养工程等计划,通过科学有效的培训和帮、教、带活动,转变广大中小学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使得减负增效变为现实。

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与水平,充分发挥其在减负工作中的重要作用。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与教师关系最密切,因此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最直接的就是教师学会如何减负。教师不断提高自身教学水平,改进教学方法,不仅解放自己,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课堂环境中学得知识,而不是通过以往的“题海战术”取得好成绩,考个好学校。

家长树立正确的观念,充分发挥家庭教育在儿童少年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首先家长要掌握素质教育的精髓之所在,认识到素质教育对孩子成才的重要性。其次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尊重子女的健康情趣,鼓励支持孩子培养自己的兴趣,而不是将自身未完成的心愿交给孩子去完成,让孩子在压力下成长。加强与学校的沟通配合,共同减轻学生课业负担。

政府、学校、家长、社会形成合力,为学生的发展提供广阔的平台。使学生多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增加学生课外活动的时间,让学生在有趣的活动中增长实施,提高素质。真正使学生从繁重的课业负担中解脱出来。

参考文献:

[1]姚红君.找准病灶下猛药—浅析减负难的根源[J].教育与社会,2010(6)

[2]王志彦,夏凤琴.论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现象的强化机制与解决思路[J].普教研究,2010(4)

[3]教育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OB/OL].

http://www.edu.cn/zong_he_870/20100730/t20100730_501910_2.shtml.2010-07-30

[4]张俊珍.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思考与对策[J].工作研究,2011(5)

[5]吴颖惠.中小学生_减负_必须溯源治本[J].本刊关注北京教育普教,2009(5)

[6]宣昊.走出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两难困境[J].基础教育研究,2010(1)

作者:许素梅

上一篇:大学心理健康论文下一篇:铁道概论期末论文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