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实践论矛盾论

2022-07-22

第一篇:学习实践论矛盾论

矛盾论实践论的学习体会

学习体会

在8月21日,我有幸参加并学习了有关毛泽东撰写的《矛盾论》和《实践论》的讲座。让我对毛泽东从革命初期到抗战胜利的整个过程有了更清晰的了解,体会到了当时他所处的外部环境和写作背景。

《矛盾论》和《实践论》是毛泽东哲学思想的两篇代表性著作,是毛泽东哲学思想形成的主要标志,它们分别从辩证法和认识论两个方面对中国革命的历史经验做出了哲学总结,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与认识论。

《实践论》,毛泽东写于一九三七年七月。《矛盾论》是毛泽东《实践论》之后,为了克服党内存在的严重教条主义思想,于同年8月完成的,曾在延安抗日军政大学作过演讲。 《实践论》以认识和实践的关系为基本线索,系统地阐述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主要内容,本质特征和重要意义,坚持和发展了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毛泽东同志在《实践论》中阐述这以下四个基本问题: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基本观点;认识的辩证过程,即从实践认识的过程,又从认识到实践的过程;批判“唯理论”和“经验论”;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关系。《实践论》探讨了马克思主义真理观和认识论,结论是通过实践发现真理,而又通过实践证实真理和发展真理。“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实践和矛盾之每一循环的内容,都比较地进到了高一级的程度。”

通过学习《矛盾论》的内容,使我更加认识到了世界上任何事物在其发展过程中自始至终存在着矛盾,而这些矛盾又各有不同,所以,我们要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根据不同的情况解决不同的矛盾,要确立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做到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生活实践相结合。

在《矛盾论》中,毛泽东同志首先阐明了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是两种宇宙观的对立。形而上学的宇宙观用孤立的、静止的、片面的观点去看世界,把世界上的一切事物,一切事物的形态和种类,都看成是永远彼此孤立和永远不变化的。唯物辩证法的宇宙观与此相反,认为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互相联系、互相制约、不断运动和变化发展的;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性,“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为我们揭示了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指出了事物的矛盾法则,即对立统一的法则,是唯物辩证法的最根本的法则。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矛盾贯穿于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从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来说,矛盾的普遍性是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处处有矛盾。

我收获最大的是关于实践论中的一些认识,尤其在于我的教育工作中,能够对我今后的工作有指导作用。《实践论》的核心是实践出真知,一切理论只有经过实践才能检验它的正确性。我作为一名新晋的教师,在工作上还处于摸索状态,对于课堂教学还停留在大学理论知识学习,以及自己的教学设想之中。但是这些自身的理论肯定是不完善的,甚至是错误的。作为新教师不能盲目地自大,认为自己的教学设计是符合学生的学习规律是科学的。往往这些内容存在很大的欠缺。应该根据上完课后的反馈,及时从实践中总结经验,对自己的教学设计进一步完善和修改,只有在一次次的修正后,在实践中取得成功,那么这份设计才算真正的成功。同样,我们也可以向老教师请教向师傅学习,因为他们是先驱者,是具有实践经验的教师。往往他们能够总结多年实践中的经验,在不断改进适应中走到现在。向他们讨教经验是一种捷径,可以让自己少走许多的弯路,但是我们也不能就此无所作为,认为所学的就是正确的成功的,因为时代在不断的进步,学生的各方面能力、素质、家庭背景都不相同,老教师的一些经验可能也跟不上现在的课堂,所以我们还需要在已有的基础上进一步的消化并修正,在自己的实践中去应用去接受反馈。这样我们才能在正确的工作方向的道路上越走越远,越走越好。在教师这个岗位,实现自己的价值,有效地开展工作。

第二篇: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实践论》《矛盾论》发言

本文系作者原创投稿,仅供学习参考,请勿照搬照抄!

运用“两论”哲学

增强战略定力

不断推进经济社会更好更快更高质量发展

同志们:

《实践论》《矛盾论》是毛泽东同志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革命实践经验相结合的产物,集中体现了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有机统一,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典范,正是靠着实践论和矛盾论等重大理论的指导,我们党才能团结带领全国人民取得一个又一个的伟大胜利。实践证明,无论世界如何发展,时代如何变迁,伟大的理论永不过时,永恒的真理充满生机。我们要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认真学习“两论”哲学,不断提高战略思维能力,增强战略定力。

一、通过学习把哲学智慧深植于心

《实践论》《矛盾论》所提供的世界观、方法论是经过历史和实践检验的真知灼见,是正确认识事物、正确制定决策、正确指导实践的普遍真理。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治国理政新实践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继承和发扬了“两论”的思想精髓,充分体现和深刻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观、发展观、群众观、辩证法等基本原理,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为我们自觉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方法论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树立了光辉典范。作为党员领导干部,我们要切实增强理论自信,学哲学、用哲学,融会贯通“两论”,在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基础上,学深悟透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深刻领会贯穿其中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学会用战略思维把握发展趋势,用辩证思维洞悉发展规律,用系统思维统筹发展全局,用底线思维争取最好结果。

二、通过落实把先进理论践之于行

《实践论》告诉我们,认识的每一次飞跃要以真实和丰富的感性材料为基础,通过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获得对事物的规律性认识,做到“察实情”“作实策”“求实效”,这就需要我们具有敏锐的洞察力、科学的决策力、有效的执行力。一要搞好调查研究。领导干部搞好调查研究,就要学会怎样去“蹲点”、怎样去“解剖麻雀”,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带着感情沉下去,扑下身子搞调研,像习近平总书记那样坐在百姓炕头上、围在农家小院里,拉家常、问民需。只有面对面、心贴心,才能做到察实情、听民意。比如,在移民社区建设中,我们坚持“三上三下”,将群众利益想在前、政策讲在前、工作做在前,赢得了群众的理解支持,助推了工程的顺利实施。二要坚持科学决策。任何决策的制定都要冷静观察、谋定后动。在这过程中往往会遇到很多障碍和难题。将决策谋划好、贯彻下去,考验着大家的智慧、胆略和定力。面对转型升级、扶贫脱贫、全面深改等繁重任务,要始终保持头脑清醒,在充分了解情况的基础上,科学决策、有效施策,决不能拍脑袋、拍胸脯、拍屁股。近期以来,随着中央环保督察工作和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的全面落实,有的地方出现了变相的、曲解中央环境保护政策的行为,简单的一关了之、一封了之、强拆了之。实际上,这种做法违背了中央的初衷,也损害了群众的利益,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干群关系。三要切实抓好落实。任何好的决策、美好愿景,如果不抓落实,都是镜中花、水中月。要在真抓实干上下功夫,既要“真抓”落实,又要“会抓”落实。要发扬“真抓”的作风,敢于担当、勇于担责,对重点工作、重要事项、重大部署要亲自安排、亲自调度、亲自督导,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要提高“会抓”的本领,在抓准上下功夫,在抓长上下功夫,在抓细上下功夫。要有“功成不必在我、建功必定有我”的境界和胸怀,不贪一时之功,不图一时之名,多干打基础、利长远的事,善始善终、善作善成。

三、通过实干把科学方法熟用于手

《矛盾论》是每名党员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形下都应该坚持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当前,我们既面临着一些困难与问题,更有着诸多难得的发展机遇,既要做好常规的工作,还要处理好急难险重的任务。这就需要我们“善弹钢琴”,统筹兼顾,分清主次,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重点抓、抓重点,通过担当实干将改革发展蓝图变为美好现实。一要紧紧抓住科学发展这个“硬道理”。“两个一百年”、经济文化强省、富裕文明幸福新市是中央和省市委提出的奋斗目标。这些目标,体现了发展才是硬道理,体现了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我们必须坚定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偏移不得,折腾不起。要紧紧抓住加快新旧动能转换的重大机遇,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抓手,向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要动力、向产业转型升级要动力、向改革创新要动力、向全面从严治党要动力,补齐短板,系统提升。比如,我们开展的河砂山石禁采、“散乱污”企业整治等行动,表象上看短期内发展受限,但从长远看我们的生态、文化、资源优势将会日益凸显,必将为跨越发展、加速崛起带来强劲动力,生态经济、绿色经济必将成为发展的重要支撑。二要紧紧抓住深化改革这个“牛鼻子”。学习《矛盾论》,我们必须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各领域改革都要抓住主要矛盾和核心问题。就我县而言,底子薄、不平衡、欠发达这一最大县情仍没有根本改变;发展不足、发展水平不高的问题就是主要矛盾。改革创新是加快发展的“牛鼻子”。要发扬“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奋斗精神,敢于直面改革发展难题,善于应对复杂严峻局面,勇于承担急难险重任务。尤其要抓住用好全国农村改革试验区、全省旅游综合改革试点县等新机遇,提振精气神,展现新风貌,更多地打造全国、全省改革样板的成熟模式。三要紧紧抓住执政为民这个“定盘星”。矛盾对立的统一是有条件的、暂时的、相对的。对党委政府而言,解决矛盾的根本出发点和立足点,是发展好、实现好、维护好人民的根本利益。要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始终坚持心中有民不忘本,把人生追求融入为民造福的不懈努力之中。坚持眼睛向下、力量下移、工作下沉,逐年增加财政投入,充分利用有限财力做好“无限民生”;特别要把脱贫攻坚、“三大工程”“美丽乡村”建设等作为最大的政治任务、民心工程,精心组织实施好每一个项目,让广大群众拥有更多的获得感。

第三篇:学习毛泽东《实践论》、《矛盾论》心得

毛泽东同志的文章我读的并不多,这次因为在党校参加为期两个月的集中学习,才系统地学习了毛泽东分别在1937年7月写的文章《实践论》和8月写的文章《矛盾论》,不禁被毛泽东的伟大人格、雄韬伟略和杰出文才所折服。

毛泽东同志的《实践论》分析了人的特性和本质,讲了社会和人的改造。《矛盾论》指导了如何分析社会矛盾、解决社会矛盾,促成事物的转化,达到改变社会结构、实现人的自由解放。“两论”言简意赅,深入浅出,读后有透彻淋漓感。

我在学习《实践论》中,感触最深的一个方面,就是理论来源于实践,但又是实践的高度概括。学习理论,掌握理论,乃是为了运用,为了更正确更有力地指导实践。在学习《矛盾论》中,感触最深的就是, 要坚持用全面、联系、发展、矛盾的观点来观察事物、分析事物,远离主观,真实地反映事物的相来面目,加深对事物内部规律的认识,减少矛盾、化解矛盾,转化矛盾,促进和谐。

这里我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情况,把自己的感想、体会和认识诉诸笔端,以期达到进一步提升自己思想境界,提高自己各种素质和推动本职工作发展的能力。

自九十年代中期以来,我市根据国家相关政策要求,对国有企业积极推行多种形式的改组改制, 1998年至2002年大范围全面改制基本完成。企业改制后自主权扩大,干部职工大锅饭被打破,内部管理逐步走上规范化、科学化、民主化的轨道,企业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能力不断增强,职工收入有了增加,主人翁意识明显增强。这些国有企业通过改制转换了机制、增强了活力、提高了市场竞争力、增加了经济效益,使企业真正走向了市场。当时市政府出台了***【98】53号文作为指导国有企业改制的依据,但是十多年过去了我们对国有企业改制的操作依据仍然是***【98】53号文。

随着我市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保障体系相关政策相继出台和完善,这就与当初制定的政策有些不衔接;加之改制后的企业,由于物价上涨和现行政策变化,市场竞争加剧,经营者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等原因,经营者和职工之间的利益矛盾冲突,引发了群体性上访不断发生。

为使今后企业改制与现行政策接轨,2006年我们针对“回头看”清查的问题起草了“关于《****企业改组改制若干意见》的补充意见”,对职工关注的医保、取暖费标准、退休职工遗属生活补助、内退职工的待遇、退休职工独生子女奖励政策等都作了重新规定,并提交市委、市政府领导,但最终此文件没有出台执行。

根据***【98】53号文件规定:取暖费500元/采暖季/

人,根据***【2008】163号、***【2009】162号文件规定: 取暖费补贴标准694元/采暖季/人;根据***【98】53号文件规定:职工医药补贴500元/年,而现行社保职能部门的测算,医保费现已核到每人1970元/年。这些差异的存在就要求我们,在进行改制操作的过程中不能照本宣科不重视实际,只有参加变革的现实实践,才不会做出错误的决定。

同时在改制操作过程中,所有的企业有共性也有个体差异,这就要求要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依据法律法规,制定一些参数标准,而不能统一一个标准执行,才不会造成职工情绪的波动,影响到社会稳定。例如:2006年改制的***大理石厂的2名自愿解除劳动合同者,领取的一次性经济补偿标准是800元/年;2007年破产的***公司二百余名自愿解除劳动合同职工经济补偿金的标准是2300元/年;2009年被兼并的***公司20名自愿解除劳动合同职工领取的经济补偿金标准是1200元/年;2011年注销的*****公司1名自愿解除劳动合同职工领取的补偿标准是1300元/年。纵观这些有差异的数据,都是根据企业实际情况测算出的补偿标准,已经最大程度的考虑到了职工的利益。

运用“知行统一观”和“矛盾对立统一法则”的思维方法和工作方法,解决工作中的问题推动事业发展,就是我学习《实践论》和《矛盾论》最大的收获。所以,在今后的学习、工作、生活中,我都将进一步加强对《实践论》、《矛盾

论》的学习,对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学习,努力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坚持用崇高理想鼓舞自己,用坚定信念鞭策自己,以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不断超越自我,实现人生最大的价值。

二〇一一年九月十三日

第四篇:学习《矛盾论》和《实践论》的心得体会

——李洪国

矛盾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润滑剂”。既然矛盾不处不在,既然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不在于事物的外部而是在于事物的内部,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性。那么在处理人际关系、构建和谐社会上就要坚持多从事物内部找原因。矛盾具有同一性,可以相互之间转化,也就是说,矛盾既具有积极的内核,又具有消极的内核,其结果之所以不同,关键是我们怎么去对待,去处理。只要把握行当,处理有度,就会出现意想不到的效果。只要我们坚持用矛盾的观点来处理人际关系,我们就会减少矛盾、化解矛盾,转化矛盾,促进和谐。

矛盾是开启科学思维的“钥匙”。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发展的过程中,矛盾贯穿于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矛盾具有多种特性,既有普遍性,又有特殊性;既有同一性,又有斗争性。同时还区分为主要的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把矛盾的这些特性掌握了,我们也就掌握了科学思维的“钥匙”。因此,坚持用全面、联系、发展的观点,也就是用矛盾的观点来观察事物、分析事物,有助于接近客观、远离主观,真实地反映事物的相来面目,有利于加深对事物内部规律的认识,实现科学思维、立体思维,这一条用在我们建筑施工管理中也同样适用。

矛盾是推动工作创新的“动力”。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不同质的矛盾,只有用不同质的方法才能解决。这是《矛盾论》告诉我们的。现实工作中,我们正是坚持对具体的事物作具体的分析,才推动了一项项工作的创新。因此,只要在工作中善于捕捉矛盾,善于把握矛盾,善于剖析矛盾,善于利用矛盾,就一定能够推动实践创新、理论创新、科技创新、制度创新以及其它各方面的创新,不断推动工作向前发展。从这个意义上来,矛盾也就是生产力。 《实践论》中关于人们的认识,不论对于自然界、对于社会方面,都是一步又一步由低级向高级发展,即由浅入深、由片面到更多的方面。结合实践,我们对事物的认识也有这样一个发展过程。一方面,我们要注意积累工作中的认识和经验,另一方面,一个人的知识,不外直接经验的和间接经验的两部分。我们要注意需学习他人的经验,采取拿来主义,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帮助我们工作的完成。

认识的过程,第一步,属于感觉的阶段;第二步,属于概念、判断和推理的阶段。只有感觉的材料十分丰富(不是零碎不全)和合于实际(不是错觉),才能得出正确的概念和论理来。就是说我们如果想要正确的认识,就得对现实事物充分了解,且感觉深刻而丰富,才能最终形成正确的结论。而在实际操作中,又要根据改变了的现实情况,不断地修正自己的工作方案,以期和客观过程的规律性相符合,得到预想的结果。目前我们面临一些困难,有困难就有机遇,克服困难,把握机遇,不凭空想象,脚踏实地,劲往一处使,我们的工作就会有进展出成绩。

当某一客观过程已经从某一发展阶段向另一发展阶段推移转变的时候,须得善于使自己在主观认识上也跟着推移转变,即是要使新的工作方案的提出,适合于新的情况的变化。我们反对思想上的顽固保守,也反对空谈盲动。我们要注意在实践中学习,并且不断地总结经验,提高我们的认知能力,我们就会从不懂不会到少懂明白,再到清楚明了,做好工作。

在绝对真理的长河中,人们对于在各个一定发展阶段上的具体过程的认识只具有相对的真理性。无数相对的真理之总和,就是绝对的真理。社会实践中的发生、发展和消灭的过程是无穷的。人的认识的发生、发展、和消灭的过程也是无穷的。客观现实世界的变化运动永远没有完结,人们在实践中对于真理的认识也就永远没有完结。所以,我们要不断地认识、学习、提高,最终达到对事物的准确把握,更好地开展工作,完成我们的既定目标。

综上所述,在今后的实际工作中,我将进一步加强对《矛盾论》、《实践论》的学习,对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学习,努力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坚持用崇高理想鼓舞自己,用坚定信念鞭策自己,用党员标准要求自己,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不断超越自我,实现人生最大的价值。

2010年12月28日

第五篇:读《矛盾论》、《实践论》有感

《矛盾论》和《实践论》是毛泽东哲学思想形成的主要标志,它们分别从辩证法和认识论两个方面对中国革命的历史经验做出了哲学总结,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与认识论,《实践论》探讨了马克思主义真理观和认识论,结论是通过实践发现真理,而又通过实践证实真理和发展真理。“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实践和矛盾之每一循环的内容,都比较地进到了高一级的程度”。《实践论》提出根本意图是指导人们认识世界、指导人们依据对客观事物的深入认识来改造世界。为我们提供了认识事物的基本原理和方法。需要我们在认识事物的时候,不急不躁、由表及里、全面观察、由感性到理性、了解事物的演进变化、分清事物彼此间的区别联系、大胆假设、小心求证、循环往复、不断加深对事物的认识。《矛盾论》着重论述了事物的矛盾法则,事物在矛盾中相互作用从对立走向统一,同时又用矛盾的特殊性,用来反对教条主义。《矛盾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上系统地阐述对立统一规律的哲学专著,其论述紧密结合中国革命的实践,因而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为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奠定了哲学基础,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从逻辑上讲,这两篇文章上毛泽东思想的哲学理论基础,其它著作文章是这个哲学在各项工作上的成功运用。毛泽东的《实践论》、《矛盾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典范之作,为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奠定了哲学基础。

通过阐述认识的发展过程,我们可以更清楚地了解到人的认识究竟怎样从实践产生,而又服务于实践。

首先,认识来源与实践。在实践过程中,人们通过自身的感官得出事物的各个表象、各种片面以及事物的外部联系,即对事物的感性认识。然后,随着社会实践的继续,人们抓住了事物的本质、全体以及事物的内部联系,感性认识达成飞跃,成为理性认识。而认识的飞跃,是绝对不能离开实践的。认识的不断深化,无不基于实践这一基础。无产阶级对于资本主义的认识,中国人民对于帝国主义的认识,以及战争的领导者对于战争的认识等等皆是如此。

但是,认识的目的不是认识本身,而是用于实践、改造世界。因而认识来源与实践,并要回归实践。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运动,在获得理性认识之后,还有更重要的过程,那便是从理性的认识到指导实践又一个飞跃。通过得来的认识指导

实践,并且在实践中检验的发展认识,这是认识过程的继续。理论是否符合于客观真理性,在由感性到理性的运动过程中是不能完全解决的。要完全地解决,只有“把理性的认识再回到社会实践中去,应用理论于实践,看它是否能够达到预想的目的”。

认识运用于实践并得到证实之后,人们对于某一客观过程在某一发展阶段内的认识运动便是完成了,对于过程的推移来说认识并没有完成。事物是不断变化和发展的,实践活动也会跟着变化发展,所以,认识同样要不断变化和发展。某一客观过程在某一发展阶段向另一 阶段变化发展时,认识就要继续,就要适应新的情况。客观过程的发展充满着矛盾和斗争,因而人的认识运动的发展同样充满矛盾和斗争;社会实践过程是无穷的,人的认识过程也应当是无穷的。

于是,我认为,在单个对于某一客观过程在某一发展阶段内的认识中,通过实践发现真理,又通过实践证实真理和发展真理。从感性认识能动地发展到理性认识,又从理性认识能动地指导革命实践,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我们又可以得出辩证唯物主义的知行统一观: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如此循环以至无穷,并且每个新的循环都代表着更高的内容。《实践论》是毛泽东同志对于实践的正确而系统的见解,对于指导当时的中国革命,指导我们现在、将来各种实践活动都有着极为深远的意义。我们要认真学习它,并领悟其中的思想,应用于我们的实践,从而使我们更好的参与实践,收获成功。

唯物辩证法的最根本的法则是事务的矛盾法则,即对立统一的法则。《毛泽东文选》的矛盾论深刻的向我们阐释了形而上学论和唯物论的区别;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主要矛盾和主要的矛盾方面;矛盾的特殊统一性和斗争性以及对抗在矛盾中的地位。

辩证法与行而上学论最大的区别在于认为世界是一个在不断运动着各种运动相互作用,相互联系,最后再运动中达到某种平衡。人认识物质,就是认识物质的运动形势。运动是可以无限的,事物也就可以无限的划分,任何运动都有自己的特性,这也是为什么对这一事物如此定义的标准,所以矛盾有其特殊性,同时每个特殊的运动之间又相互作用,这样直接导致矛盾普遍性,矛盾直接存在特殊的运动中也普遍支配这所有运动。矛盾着的事物依一定的条件有同一性,因此能够共居于一个统一体中有能够相互转换到相反的方面去.运动的不间断决定了

矛盾的不间断,不论矛盾的双方是在共居的时候还是在相互转换的时候都在相互作用,矛盾只有缓和与激化,它只有一个动态的平衡。辩证法就是依据我们的需求,运用科学的方法分清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在运动中调和各个方面。

所以我们要不断地认识、学习、提高,最终达到对事物的准确把握,更好地开展工作,完成我们的既定目标,综上所述在今后的过程中,我将进一步加强对《矛盾论》、《实践论》的学习,对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学习,努力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尝观点和方法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坚持用崇高理想鼓舞自己。

用坚定信念鞭策自己,要求自己,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不断超越自我,实现人生最大的价值。

读完《实践论》、《矛盾论》后我觉得自己的世界观更为清晰,对辩证唯物观点的理解更为透彻。毛泽东的《实践论》、《矛盾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典范之作,为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奠定了哲学基础。认真研究“两论”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华的贡献,对于我们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事业,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上一篇:学校升本工作总结下一篇:小学生简爱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