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学概论复习资料

2022-09-05

第一篇:艺术学概论复习资料

艺术概论复习资料必备

《艺术概论》试题、参考答案

《艺术理论》试题 A卷 评分标准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50分)

1、什么是灵感?

灵感或灵感思维是指艺术家在创造活动中,由于大脑皮质的高度兴奋,所产生的一种特殊的心理状态和思维方式,是在一定的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的基础上,显意识和潜意识的相互作用,产生出新概念和新意象的顿悟式和突发性的思维方式。灵感思维具有突发性、超常性、易逝性等特点。

2、什么是艺术风格?

艺术风格是指艺术创作的整体上所呈现出来的代表性的特点,是由艺术家的主观方面的特点和作品的客观特征所形成的一种独特的艺术风貌。风格是艺术家在创作实践中逐渐形成的,是艺术家的创作见解通过独特的艺术形式的表现,是一个艺术家在全部作品中反映出来的基本特色和创作个性。风格,是一个艺术家创作上成熟的重要标志。

3、什么是艺术传播?

艺术传播就是艺术的信息在时间和空间上的迁徙、变动、蔓延,达到公共化或社会化的过程。艺术信息、受传者、传播主体和传播媒介(或加上传播效果),就是艺术传播得以构成和运行的不可缺少的基本要素。

4、 共鸣

共鸣是指在鉴赏过程中,鉴赏者为作品中的思想情感、理想愿望及人物命运所打动,从而形成的一种强烈的心灵感应状态。不同时代、阶级、民族的鉴赏者,在鉴赏同一部艺术作品时可能会产生相同或相近的审美感受,也可以称作共鸣。

5、什么是艺术典型

艺术典型指的是艺术作品之中那些具有高度典型性的形象体系,包括典型人物、典型环境等,其中,典型人物是艺术典型的主体,典型性格是典型人物的核心。

6、建筑艺术的涵义及其审美特征是什么

建筑是一种实用与审美相结合,以形体、线条、色彩、质感、装饰、空间组合等为语言,建构成实体形象的造型与空间艺术。 建筑的基本特征: (1) 造型的形式美追求; (2) 环境的人格化体现; (3) 多重的象征性意味

1、什么是艺术流派?

艺术流派是指思想倾向、审美观念、艺术趣味、创作风格相近或相似的一些艺术家所组成的艺术派别。他们既要有明确的艺术主张,还要有具体的创作实践、艺术成果和成就显著的代表人物。

2、什么是艺术批评?

艺术批评是艺术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艺术作品及一切艺术活动、艺术现象予以理性分析、评价和判断的科学活动。

3、艺术传播的主要方式有哪些?

艺术传播的主要方式有三种,即现场传播方式、展览性传播方式和大众传播方式。

4、什么是艺术中的幽默?

幽默是喜剧性的一种独特形态,它把内容和形式中美和丑的复杂因素交合为一种直率而风趣的形式外化出来。幽默所引发的笑,常常带有轻微的讽刺意味。

5、书法的涵义及其艺术特征是什么? 书法是以线组合文字的艺术形式, 它主要通过用笔用墨、结构章法、线条组合等方式进行造型和表现主体的审美情操。书法艺术的基本特征是: (1) 线条与组合; (2 ) 具象与抽象; (3 ) 情感与象征。

6、什么是艺术欣赏的审美效应?

审美效应是艺术欣赏活动具体运作的结果,也是艺术欣赏的作用和目的。艺术欣赏活动最为显著的审美效应,是能够产生共鸣;其二是能够陶冶欣赏者的情绪,净化他们的灵魂;其三是能够深化人们的哲思,提高其精神境界。

7、什么是艺术创作的物化与表现?

即艺术家将自己在艺术构思中已经基本形成的艺术意象转化为艺术符号,并以物态化的形式得以显现,使之成为具体的、稳定的、可感的艺术形象、艺术情态或形象体系的过程。

8、雕塑的涵义及其艺术特征是什么?

雕塑是一门直接利用物质材料,运用雕刻或塑造的方法,在立体(三度空间)的空间中创造出具有实体形象艺术品的艺术。 雕塑艺术的基本特征是: (1) 物质与技艺的统一;(2) 造型与观念的融合。

二、简答:(每题10分,共50分)

1、简述艺术与宗教的关系。(要点)

艺术与宗教在其早期是融合在一起的,而在其后的发展进程中也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二者在认识与掌握世界的方式上有着相似之处。宗教长期利用艺术来宣传宗教,客观上促进了艺术的发展,同时艺术也在不断影响着宗教。但由于宗教反科学的性质,决定了它与艺术的本质不同。

2、简述艺术主体与客体的关系。(要点)

在艺术创造活动中,艺术主体和艺术客体是一对重要的范畴,它们之间的运动形式,决定着艺术创造的总体趋势;艺术主体是指在艺术活动中的社会历史实践中形成的与审美对象相对应的具有一定创造能力的认识和实践者,艺术客体是与艺术主体相对立的诸客观审美事物,是艺术主体认识和实践的对象;艺术主体具有能动的创造性;艺术主体需要具有一定的审美和艺术创造能力;艺术创造主体与艺术客体的相互交流运动与相互作用,是艺术活动的核心,二者的相互交流运动是双向的,同时主体应处于矛盾统一体的主要方面。

3、简述艺术活动中的形象思维。

形象思维是艺术家在创作活动中从发现和体验生活、到进行艺术构思、形成艺术意象和意念,并将其物化为艺术形象的整个过程中所采取的一种主要的思维方式。形象思维具有很强的具象性、情感性、创造性和整体性,它以具体的形象作为思维的主要材料,以情感作为思维的中介和动力,并体现出浓烈的创造色彩和艺术家对事物的整体把握。

4、简述艺术创造中的崇高。(要点)

崇高是在实践主体提出了理解、征服和掌握现实客体的历史要求,并且已经或必将趋于实现的历史条件下产生的。崇高以现实客体压倒实践主体为其外表特征;而其实质在于受到压抑的实践主体,充分激发起人的本质力量,转而征服、掌握(或趋向于征服、掌握)客体。崇高不是主客体的和谐统一的静态美,而是双方在对立、冲突中趋向统一的动态美。在这里,人的本质力量的显现,呈现为实践主体迫使现实客体与之趋向统一的过程。

5、简述艺术家应具有的修养和能力(要点)

艺术家应具有的修养 :(1) 进步的世界观和审美倾向;(2) 广博的知识;(3) 深邃的思想;(4) 丰富的情感和独立的人格。

艺术家应具有的审美创造能力: (1) 敏锐的感知能力;(2) 丰富的想象能力;

(3) 精湛的艺术技能。

三、论述:(每题25分,共50分)

1、论述艺术生产的意义与特征(要点)

艺术生产,既不像一般物质生产那样,完全基于实用的目的,生产人类必需的生活用品,也不像一般精神生产那样,是一种纯粹的理论演绎和概念论证,而是将自己的主体精神和审美意识渗透于生产过程,并物化为审美产品的活动。艺术生产是精神生产和物质生产的统一。

艺术生产,就是以审美思维和审美物化为手段,进行艺术创作和制作的活动。艺术生产,是艺术掌握方式的重要方面,是艺术创制的精神实践和物质实践的统一。艺术生产包括艺术创作和艺术制作,艺术生产涵盖艺术思维的过程,但不能取代艺术思维的方式,艺术思维方式主要是对客体世界的认知和反映,艺术生产则主要是对客体世界的变革与创造。

由于艺术生产同时具有精神生产和物质生产的基本特性,因而在生产过程中就要既遵循精神生产的一般规律,也要遵循物质生产的一般规律;由于艺术生产具有与精神生产和物质生产的许多不同的特点,因而艺术生产就不能完全遵循一般精神生产或物质生产的规律,而要在此基础上,遵循与精神生产和物质生产有密切联系的、属于艺术生产特有的规律。艺术生产的规律,是艺术整体规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艺术活动多种规律中的一种。艺术生产的规律,就是在艺术规律的规范和制导下,遵循精神生产和物质生产的基本原则,按照美的规律和艺术特性的要求,创制审美产品的一般性规律。艺术生产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第一,精神性与物质性的统一。 第二,审美属性与商品属性的并重; 第三,创造性与工艺性的结合。第四,个体生产与集体生产的交叉。

2、论述艺术意境的审美特征(要点)

第一,情景交融。又可分作两个类型,其一,景中有情,即景生情;其二,情中见景,即“情生景”。(6分)

第二,虚实相生。 虚实相生,是人们对于和谐美意境的创造和追求。意境,应是实境和虚境相互转化和融合的结果。(6分)

第三,意与境谐。即指主体在艺术活动中得以升华的审美精神和生命意识与作品中建构而成的具有浓郁美感氛围的交融与和谐。(6分)

第四,韵味无穷。是指意境中那种使人得到美的感染的韵致、情趣和滋味。又可具体从空灵、飞动、含蓄等方面来阐述。(7分)

第二篇:艺术概论资料

2008年成考专升本艺术概论模拟试题三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4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2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历代帝王图》是我国_____朝的绘画作品。

A.唐

B.宋

C.明

D.元

2.著名油画作品《格尔尼卡》是_____的代表作之一。

A.梵高

B.高更

C.伦勃朗

D.毕加索

3.《安魂曲》是_____的作品。

A.贝多芬

B.莫扎特

C.海顿

D.舒伯特

4.在湖北随县出土的编钟是我国_____时期的乐器。

A.周

B.春秋

C.战国

D.秦

5.踢踏舞是_____的具有鲜明特色的舞蹈。

A.日本

B.韩国

C.墨西哥

D.斯里兰卡

6.被改编为戏剧的同名小说《茶花女》是_____的代表作。

A.大仲马

B.小仲马

C.墨西哥

D.斯里兰卡

7.导演过《绳索》的大导演希区柯克是_____人。

A.美国

B.苏联

C.意大利

D.法国

8.《花木兰》原是_____作品。

A.京剧

B.昆曲

C.豫剧

D.评剧

9.《威尼斯商人》是英国作家_____的作品。

A.乔叟

B.莎士比亚

C.艾略特

D.维吉尔

10.提出"童心说"这一文艺思想的是_____。

A.李贽

B.王守仁

C.袁枚

D.袁中

11.画论上的"气韵生动"是_____提出的。

A.张彦远

B.顾恺之

C.吴道之

D.谢赫

12.在诗学理论中提出体现艺术情感特征和形象特征"滋味说"的是_____.。

A.陆机

B.萧统

C.钟嵘

D.刘勰

13.文艺的社会功能方面,_____提出了"净化说".。

A.柏拉图

B.贺拉斯

C.亚里士多德

D.康德

14.德国美学家黑格尔的重要美学论著是_____。

A.《判断力批判》

B.《美学》

C.《论崇高》

D.《诗艺》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9个小题,共22空,每空1分,共22分。把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

15.根据造型形式来看,雕塑一般可分为_____和_____两大类。

16.一般说来,我国古代的园林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北主大型的_____园林,另一类是江南小型的_____园林。

17.王献之是我国_____时期的大书法家。

18."颜筋柳骨"指的是唐代大书法这_____和_____。

19.根据作品存在方式,艺术一般可分为_____、_____和_____。

20.艺术批评的形态可以分成_____、_____、_____、_____和读者批评。

21.审美效应一般有三个阶段:_____、_____、_____。

22.诗歌根据其性质,可分为_____和_____两类。

23.灵感的特征包括_____性、_____性和_____性。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5个小题,每小题10分,共50分。

24.简述艺术活动的构成。

25.简述艺术作品的层次。

26.简述艺术鉴赏的性质和特点。

27.简述艺术批评的作用和功用。

28.简述工艺美术的特点。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个小题,第小题25分,共50分。

29.结合某艺术作品,论述审美想像的特征。

30.联系实际,论述艺术创作主体与客体的关系。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A 2.D 3.B 4.C 5.C 6.B 7.A 8.C 9.B 10.A 11.D 12.B 13.C 14.B

二、填空题

15.圆雕 浮雕

16.皇家 私家

17.东晋

18.颜真卿 柳公权

19.时间艺术 空间艺术 时空艺术

20.社会 传记 心理 文本

21.共鸣 净化 领悟

22.叙事诗 抒情诗

23.突发 超常 易逝

三、简答题

24.我们可以将艺术活动视作一个系统,它由四个要素或环节构成:(1)客体世界,即艺术活动所反映和表现的客观社会生活及自然界;具有审美价值的客体世界是艺术创造的主要对象;(2)艺术创作与制作;(3)艺术作品;(4)艺术传播与接受。

25.艺术作品的层次可以简单划分为三个层次:(1)艺术语言。艺术语言是渗透了艺术家独特个性的特殊语言。(2)艺术形象。艺术形象是艺术反映社会生活的特殊方式,是通过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的相互交融,并由主体创造出来的艺术成果。(3)艺术意蕴。艺术意蕴是指在艺术作品中蕴含的深层的人生哲理、诗情画意或精神内涵,是艺术主体对艺术典型或意境深刻领悟和创造的结果。

26.艺术鉴赏是以艺术作品为对象,以受众为主体的欣赏活动,是接受者在审美经验基础上对艺术作品的价值、属性的主动选择、吸纳和扬弃。它是一种积极能动和审美创造活动。

27.(1)通过对作品的分析和阐释,评判其审美价值;(2)通过将批评的信息反馈给艺术家,对其创作产生影响;(3)通过批评的展开,对艺术鉴赏活动予以影响和指导;(4)通过艺术批评,协调艺术与意识形态其他领域的关系,促进社会文化的发展。

28.(1)实用与审美结合。工艺品首先应当具有实用性,审美性应当寓于实用性之中。因此,工艺品总是按照实际使用的要求来进行设计、选材、造型、色彩装饰等,艺术处理和加工等问题教要结合实用要求来考虑。 (2)工艺美术具有物质性,又具有精神性。工艺品是具有实用性的日常生活用品,满足着我们的物质需要;同时工艺品十分注重造型设计,并且尽量发掘材料和装饰的潜力,注意运用色彩、线条、形体等多种形式因素以及夸张、变形、均衡等多种艺术手法,来创造外观形式美。由于工艺美术比起其他艺术种类,更加直接地受到物质材料和生产技术的影响,因此更需要高超的艺术构思和制作技巧。

四、论述题

29.答案要点:(1)审美想像是在记忆表象的基础上,经过有目的的组织和改造,创造新的艺术形象或情境的过程。(2)审美想像是艺术家从事创造活动以及获得审美经验的过程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3)想像又分为再造性想像(知觉想像)和创造性想像,艺术家的创造活动主要依靠创造性想像。(4)结合具体的作品,分析想像的特征有:第一,审美想像离不开表象记忆;第二,审美想像是积极的、能动的和创造性的;第三,审美想像要符合生活的逻辑和情感的逻辑。

30.答案要点:(1)与艺术创造相关联的客体是主体观照、实践和创造的对象。艺术创造客体是包括社会生活、自然界和人在内的客观世界,它应具有一定的审美价值,或经过提炼而具有审美价值。(2)艺术创造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关系是相互交流运动和相互作用的关系,这是艺术活动的核心。(3)这种相互交流运动是双向的。(4)这一动态过程中,主体应居于矛盾运动的主导方面,主体的价值将通过对客体的实践和创造而得到实现。 来源:考试大-成人高考2008年成考专升本艺术概论模拟试题二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4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2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我国_____朝画家荆浩有著名的山水画《匡庐图》传世

A.汉

B.东晋

C.唐

D.五代后梁

2.《最后的晚餐》是_____的绘画代表作品。

A.米开朗基罗

B.达·芬奇

C.梵高

D.接斐尔

3.《月光奏鸣曲》是_____的钢琴奏呜曲作品。

A.巴赫

B.贝多芬

C.舒曼

D.海顿

4.相传古琴曲《阳春》、《白雪》是_____所作。

A.师旷

B.李延年

C.李龟年

D.朱载育

5.赵飞燕是_____朝著名舞蹈家。

A.汉

B.唐

C.宋

D.元

6. _____提出了"间离效果"的演出方法。

A.斯坦尼斯拉夫斯基

B.布莱希特

C.欧文

D.奥尼尔

7.影片《大独裁者》、《摩登年代》是_____的代表作品。

A.爱森斯坦

B.让·加本

C.卓别林

D.嘉宝

8.影片《黄土地》是由_____导演的。

A.谢晋

B.孙道临

C.张艺谋

D.陈凯歌

9.《羊脂球》是法国作家_____的作品。

A.司汤达

B.巴尔扎克

C.罗曼·罗兰

D.莫泊桑

10.《人间词话》明确提出了_____说。

A.境界

B.格律

C.神韵

D.格调

11.在我国_____提出了"以美育代替宗教"的主张。

A.鲁迅

B.胡适

C.毛泽东

D.蔡元培

12. _____在《美育书简》中提出了"游戏说".

A.席勒

B.亚里士多德

C.柏拉图

D.歌德

13.达·芬奇的美学理论著作是。

A.《论俗语》

B.《论绘画》

C.《论美》

D.《美的科学》

14.雨果的剧作《欧那尼》的成功标志着_____在法国的全面胜利。

A.古典主义

B.浪漫主义

C.现代主义

D.现实主义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9个小题,22个空,每空1分,共22分。把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

15.我国三大石窟分别为_____、_____、_____.

16.江南小型私家园林的代表有苏州的_____、_____,上海的_____.

17.总体上,汉字书法可分为五种书体,即:_____、_____、_____、_____和草书。

18.未来主义的创始人是意大利诗人_____,他在1909年发表的_____标志着该流派的诞生。

19.18世纪下半叶到19世纪初,在维也纳形成的以古典风格为创作标志的音乐流派,以_____、_____和_____三人为重要标志。

20.20世纪初以美国著名舞蹈家_____为先驱的现代舞,以自然的舞蹈动作打破了古典芭蕾的程式束缚。

21.俄国早斯马克思主义者普列汉诺夫在_____一书中提出了艺术起源的"劳动说".

22.文学艺术的基本特征是_____、_____和_____.

23.典型包括_____、_____等。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5个小题,每小题10分,共50分。

24.什么是艺术风格?简述其特性。

25.简述艺术批评在形态上的分类。

26.简述艺术构思的内涵。

27.简述形象思维的特性。

28.简述艺术作品的三个层次。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个小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

29.试结合某一文艺流派的产生、发展,分析艺术发展中继承与创新的关系。

30.联系实际文艺作品,谈一下艺术作品是如何实现再现与表现统一的?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D 2.B 3.B 4.A 56A 6.B 7.C 8.D 9.D 10.A 11.D 12.C 13.B 14.D

二、填空题

15.敦煌 云冈 龙门

16.拙政园 留园 豫园

17.篆书 隶书 行书 楷书

18.马里内蒂《未来主义宣言》

19.海顿 贝多芬 莫扎特

20.邓肯

21.《没有地址的信》(或《艺术论》)

22.间接性 广阔性 情感性

23.典型人物 典型环境

三、简答题

24.艺术风格就是艺术家的创造个性与艺术作品的语言、情境交互作用所呈现出的相对稳定和整体艺术特色。风格具有以下特性:(1)独创性;(2)稳定性;(3)多样性。

25.艺术批评是对艺术作品及一切艺术活动、艺术现象予以理性分析、评价和判断的文化活动。根据艺术批评的着重点不同,艺术批评的形态可以分为:(1)社会批评;(2)传记批评;(3)心理批评;(4)文化批评; (5)读者批评。

26.艺术构思,是指艺术家在艺术体验和艺术发现的基础上,以特定的创作动机为引导,以各种心理活动和艺术表现方式为中介,对生活素材进行加工,提炼和组合,形成艺术意象,并将其物化为艺术形象或艺术情境的整个过程中所采取的一种主要的思维方式。具有以下特性:(1)具象性:形象思维始终以具体可感的事物或物象作为思维的材料;(2)情感性:形象思维过程中渗透着强烈的审美感情色彩;(3)创造性:形象思维具有突出的审美创造功能。

28.(1)艺术语言,是创造主体的特定艺术种类的创造活动中,运用独特的物质材料和媒介,按照审美法则,进行艺术表现的手段和方式。(2)艺术形象,是艺术反映社会生活的特殊方式,是通过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的相互交融,并由主体创造出来的艺术成果。艺术形象既包括鲜明生动的人物,也包括其他富有审美特征的情境、画面和意境。(3)艺术意蕴,是指在艺术作品中蕴含的深层的人生哲理、诗情画意或精神内涵,它是艺术主体对于艺术典型或意境深刻领悟和创造的结果。艺术意蕴具有多义生和模糊性。艺术意蕴是艺术创造的最高境界。

四、论述题

29.答案要点:结合具体的文艺流派,须得出以下观点。(1)在艺术发展的各种因素中,继承和创新是一对重要的范畴和基本的规律。(2)艺术在它的发展过程中其内在结构是有继承性的,这种继承性,反映着社会意识形态和人们审美观念的连续性。(3)艺术的历史继承性,首先表现为对本民族艺术遗产的吸收和接受,以及对其他民族和国家优秀文化和艺术成果的吸纳。艺术的历史继承性,在艺术的形式与技巧、内容、审美观念和创作方法等方面均有突出的表现。(4)艺术发展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除旧布新、推陈出新的过程。(5)在艺术发展过程中,继承是手段,创新是目的。(6)创新,是在继承基础上的创新。为了创新,就要坚持批判的原则,对过去的文化遗产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创造出新鲜的艺术品,以适应新时代的人们对于审美文化和艺术的要求。

30.答案要点:结合具体的文艺作品:(1)再现是指在艺术创造中将客体世界及人物真实地呈现于作品之中。(2)表现是指在艺术创造中重在表达主体的情感和理想,以及对客体世界的思考和评判。(3)在艺术作品中,再现和表现从来都是紧密联系的,在侧重再现的艺术作品中,不可能没有表现的因素,其间只是存在比重的差别。(4)再现性艺术作品同样需要融入主体的情感和理想,表达作者的思想和情趣;表现性作品也要注重对客体世界及其规律的遵循,只不过它所表达的主要是心理和情感的真实。

来源:考试大-成人高考2008年成考专升本艺术概论模拟试题一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4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2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扬州八怪"是指_____朝活跃在扬州的8位风格相近的革新派画家。

A.宋

B.元

C.明

D.清

2.《自由女神引导人民》是法国_____绘画垢代表作品。

A.古典主义

B.浪漫主义

C.现实主义

D.印象主义

3.《蓝色多瑙河圆舞曲》是奥地利作曲家_____的代表。

A.贝多芬

B.巴赫

C.约翰·施特劳斯

D.李斯特

4.汉末魏晋时期出现的_____名曲《广陵散》、《梅花三弄》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艺术水平。

A.古琴

B.古筝

C.扬琴

D.二胡

5.由些可夫斯基作曲的古典芭蕾舞剧_____达到了古典浪漫主义舞剧的光辉顶点。

A.《天鹅湖》

B.《天鹅之死》

C.《罗密欧与朱丽叶》

D.《浮士德》

6.梅特林克的《青鸟》、《不速之客》等作品是_____戏剧的典型之作。

A.荒诞派

B.象征派

C.写实派

D.印象派

7.影片《偷自行车的人》是20世纪50年代_____影片。

A.法国

B.意大利

C.英国

D.日本

8.影片《城南旧事》由_____导演,曾获金鸡奖。

A.谢添

B.谢晋

C.吴贻弓

D.滕文骥

9.《红字》是美国作家_____的代表作。

A.奥尼尔

B.霍桑

C.爱默生

D.福克纳

10.席勒在_____中首次提出了"美育"这一概念。

A.《美育书简》

B.《诗艺》

C.《艺术哲学》

D.《美学》

11.宋代米芾、米友仁父子的"米派"以_____最为著名。

A.山水画

B.花鸟画

C.人物画

D.墨竹画

12.提出"风格即人格"的法国文学理论家是_____。

A.莫里哀

B.布封

C.福楼拜

D.丹纳

13.柏拉图在《理想国》中要驱除_____。

A.诗人

B.政治家

C.工匠

D.军人

14.康德最著名的学论著是_____。

A.《美学》

B.《判断力批判》

C.《汉堡剧评》

D.《拉奥在孔》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9个小题22个空,每空1分,共22分。把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

15.魏晋六朝时期的_____、_____、_____三位画家被称为"六朝三杰"。

16.20世纪20年代,萧友梅在蔡元培的支持下筹建了我国第一所音乐学校_____。

17.最早的舞蹈是_____、_____、_____三位一体的。

18.我国戏曲种类繁多,其中起源于江苏昆山的_____是最古老的剧种之一,而京剧是在_____多年前_____进京演出后逐渐形成发展起来的。

19.工艺艺术的基本特征有_____、_____和_____三点。

20.艺术创造的过程为_____、_____和_____三步。

21.与艺术风格体现艺术家的创造个性特征相比较,艺术流派则体现了风格相似、相近的艺术家们的_____.

22.审美效应包括_____、_____和_____三种情形。

23.艺术语言除了自身的_____价值之外,还有更重要的功能即_____。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5个小题,每小题10分,共50分。

24.简述三种以上关于艺术起源的重要学说。

25.简述审美想像的特征。

26.简述艺术作品中感性与理性的关系。

27.简述一下艺术鉴赏中的主体性。

28.简述摄影艺术的基本特征。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

29.请结合某一门具体艺术,谈谈你对郑板桥"眼中之竹"、"胸中之竹"和"手中之竹"创作过程的理解。

30.什么是典型?试结合某一具体作品阐述一下你对艺术典型的个性与共性特征的认识。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D 2.B 3.C 4.A 5.A 6.B 7.B 8.C 9.B 10.A 11.A 12.B 13.A 14.B

二、填空题

15.顾恺之 陆探微 张僧繇

16.国立音乐院

17.诗 乐 舞

18.昆曲 200 四大徽班

19.实用与审美 物质与精神 技能与创造

20.艺术体验 艺术构思 艺术传达

21.艺术派别

22.共鸣 净化 领悟

23.审美 塑造艺术形象

三、简答题

24.(选择三种即可)(1)摹仿说。这是一种最古老的艺术起源理论,认为艺术起源于人类对自然或现实生活的摹仿,柏拉图、苏格拉底均持此说。

(2)游戏说。德国的席勒、英国学者斯宾塞等人认为,艺术起源于人类具有的游戏本能,人类具有过剩的精力,可以运用于没功利性的活动中,体现为自由的游戏。

(3)表现说。克罗齐、柯林伍德等人认为,艺术起源于人类情感情现和交流的需要。

(4)劳动说。俄国马克思主义者普列汉诺夫认为,艺术产生的根本动力和原因在人类实践活动,尤其是占主导地位的物质生产实践中。

25.审美想像是在记忆表象基础上,经过有目的的组织和改造,创造新的艺术形象和情境的过程,它是艺术家从事创造活动及获得审美经验过程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其特征有:(1)审美想像离不开表象记忆;(2)审美想像是积极能动和创造性的(审美想象要符合生活逻辑和情感逻辑)。

26.(1)在艺术作品中,感性更多的是指蕴含于作品之中的情感因素,以及寄寓在形式之中的感性特色。(2)在艺术作品中,理性是指通过作品的形象情境及意境所凸现出的理性内涵。(3)在艺术作品中,感性与理性统一于文化。一方面艺术作品表现为感性形式和理性内容的统一;另一方面艺术作品还表现为情感因素和理性精神的统一。

27.艺术鉴赏的主体性体现为:(1)对艺术作品审美娱乐属性的享用。(2)对艺术作品审美认知属性的认知。(3)对艺术作品文化价值的阐释。(4)对艺术作品形象或意境的再创造。

28.摄影艺术的基本特征:(1)高度的纪实性;(2)主题的创造性;(3)光与影的结合。

四、论述题

29.答案要点:郑板桥的这三个词非常形象、恰当地描述了艺术创造所经历的三个阶段,回答时须用具体艺术实践对此加以描述。

(1)"眼中之竹"——艺术体验。是创造主体在长期积淀的审美经验的基础上,充分调动情感、想象、联想等心理要素,对特定的审美对象进审视、体味和理解。

(2)"胸中之竹"——艺术构思。艺术家在艺术体验和艺术发现的基础上,以特定的创造动机为引导,以各种心理活动和艺术表现方式为中介,使得艺术意象得以创造和成熟。通过艺术整合、变形、移情从而凝结艺术意蕴,将主体的审美情感、审美认识与把握到的客观审美物象融合,并以一定的艺术表现方式和语言为媒介,所形成的存在于主体观念中的艺术意象。

(3)"手中之竹"——艺术表现。艺术家将自己的艺术构思中已经基本形成的艺术意象转化为艺术符号,并以物化形态使之得以显现,成为具体可感的艺术形象、情境或形象体系。然后在艺术意象物化与表现之后,将艺术内涵进一步深化,主体在物化过程中呈现出鲜明的审美倾向,不断进行艺术语言的锻炼,提升艺术意蕴,最后形象、意境、典型建成,形成于文本。

30.答案要点: (1)艺术典型是艺术作品中具有一定社会本质概括性的具性化的艺术形象或形象体系,它包括典型人物、典型环境等。它既具有鲜明的个性色彩,又反映了社会生活本质规律;是个性和共性的统一。

(2)艺术典型的具性是指形象的独一无

二、不可重复性。艺术典型的个性问题就是个性鲜明和独特性问题。以阿Q而论,其形象的鲜明性是他的爱看热闹、赌钱,而主导性性格则是"精神胜利法".阿Q这个典型所以能够令人难忘,就在于鲁迅先生集中笔墨描绘了阿Q性格中"精神胜利法"的种种鲜明表现。这一点无疑具有一种活生生的、不可重复的特征。他具有独特的外表、行为、生活习惯和性格、情感和独特的内心世界。

(3)与艺术典型个性鲜明性联系的是其真实性的概括性,即共性。共性使得艺术典型具有了深刻的认识功能和有益的教育作用。阿Q是一个连姓都被剥夺的雇农形象,精神胜利法成为他赖以生存的精神支柱,自欺欺人、欺软怕硬的性格特征既具辛亥革命前后这些流浪雇农的表现,又体现出了中国农民身上一定程度上存在的劣根性。这种特征既是一个时代人物的特征,又是不同时代、阶层人物性格的典型,表现出了艺术概括性即典型的共性。

(4)艺术典型在个性中体现出了共性,在特殊性中体现出了普遍性,在偶然性中体现出了必然性。

2008年成考专升本艺术概论复习笔记一:绪论

1、理解艺术概论学科的构成,包括艺术活动、艺术种类、艺术创造、艺术作品、艺术接受等。

2、了解艺术活动的性质、各门艺术的主要特征,掌握艺术创造、艺术作品及艺术接受的基本理论。

3、以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为指导,运用所学基本理论观察和分析艺术现象、艺术家及其艺术作品,正确地评价其优劣和是非。

复习考试内容

一、绪论

要求:了解本学科的研究对象与科学性质,及其内容、任务和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及学科性质

1、研究对象

艺术概论的研究对象是人类的艺术活动,以及与之相关的原理、范畴、原则和方法等。

2、学科性质

艺术概论是一门研究艺术活动基本规律的学科,是阐述艺术的基本性质、艺术活动系统以及艺术种类特点的科学体系。

(二)学科任务

1、系统和全面地阐释艺术活动的基本规律,确立进步的、科学的艺术观。

2.了解艺术活动系统各个环节之间的本质联系,以及艺术活动的规律与特点。

3.指导人们遵循审美规律和艺术规律进行能动的创造、接受和批评。

(三)研究方法

艺术概论的研究方法包括以下三个层面:

1.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则。

2.运用行之有效的科学方法,研究艺术活动的实践与发展。

3.运用艺术学科特有的研究方法,研究艺术领域的各种问题。

2008年成考专升本艺术概论复习笔记二:艺术活动

二、艺术活动

要求:

了解艺术活动的构成,理解艺术活动发生和发展的状况,掌握艺术活动的基本特征和性质,对艺术的功能有基本的了解。

(-)艺术活动的构成

根据艺术活动的发展及其当前状况,可以将艺术活动视作一个系统,它由四个要素或环节构成。

l.客体世界

即艺术活动所反映和表现的客观社会生活及自然界。具有审美价值的客体世界是艺术创造的主要对象。

2.艺术创作与制作

艺术创作即艺术家基于自身的审美经验和审美体验,运用特定的艺术语言和材料,所进行的从审美意象到艺术形象或艺术意境的创造性活动。

艺术制作与艺术创作密切相关,它更多地体现出以物质性制作为主的特点。在当代艺术活动中,艺术制作显示出重要的和具有相对独立性的意义。

3.艺术作品

即艺术创作和艺术制作的成果,是由艺术主体创造的审美意识物态化的表现形式。

4.艺术传播与接受

艺术传播即借助于一定的物质媒介和传播方式,将艺术信息或作品传递给接受者的过程。

艺术接受即在传播的基础上,以艺术作品为对象、以鉴赏者为主体的积极能动的消费、鉴赏和批评活动。

(二)艺术活动的发生和发展

1、关于艺术发生的几种学说:

(1)摹仿说

认为艺术起源于人类对于自然或现实生活的摹仿。这是一种有关艺术起源的最古老的理论,它在古希腊的哲学家中比较流行,德谟克利特、亚里士多德等人均持这种观点。

(2)游戏说

认为艺术活动起源于人类所具有的游戏本能。一方面由于人类具有过剩的精力,同时由于人类可以将这种过剩的精力运用到没有功利性的活动中,于是体现为一种自由的游戏。德国的席勒、英国学者斯宾塞、德国学者谷鲁斯均持这样的观点。

(3)表现说

认为艺术起源于人类情感表现和交流的需要。持这一观点的有意大利美学家克罗齐、英国史学家柯林伍德、美国学者苏珊。朗格等。

(4)巫术说

认为艺术起源于原始民族的巫术仪式活动。这是在近代西方学术界最具影响的一种理论。这个学说最早由英国学者爱德华。泰勒提出,英国学者詹姆斯。弗雷泽也持这一观点。

(5)劳动说

认为艺术产生的根本动力和原因,在于人类的实践活动,尤其是占主导地位的物质生产实践活动。这是对艺术产生根本原因最具影响的揭示。俄国普列汉诺夫等人对此进行过阐释。

总之,艺术的发生经历了一个由实用到审美、以巫术为中介、以劳动为前提的漫长历史发展过程,其中也渗透着人类摹仿的本能、表现的欲望和游戏的冲动。艺术的起源应当是多因的而并非是单因的,但归根结底,艺术的产生和发展是人类社会实践活动的必然产物。

2、艺术活动的发展

(1)艺术发展的根本原因

①在人类社会生活的结构中,经济基础是与一定物质生产力相适应的、由社会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的现实物质基础。耸立在经济基础之上的上层建筑,是由经济基础影响和制约的政治制度及思想方式、世界观或社会意识形态的总和构成。艺术既属于意识形态,又具有不同于其他意识形态的特性。②经济基础的发展对于意识形态具有较强的制约和影响作用,同样,艺术的发展也要受到经济的制约和影响。以生产劳动为中心的人们的经济活动是推动艺术发展的根本原因。③经济对于艺术的制约和影响作用并不是直接的,而是往往要经过一些中介环节。其中包括政治的、社会的、制度的等各种因素。经济的兴衰与艺术的兴衰虽然有着密切的联系,但并不是机械地互为因果关系的。④艺术的发展与经济的发展并不总是同步的,有时艺术的发展显得快些,有时显得慢些,有时甚至与经济呈反方向发展。这种现象,正是马克思所指出的物质生产与精神生产的不平衡关系。那种认为经济繁盛,艺术一定繁荣;经济衰退,艺术也就衰落的看法是缺乏根据的。

(2)艺术发展的继承与创新

在艺术发展的各种因素中,继承和创新是一对重要的范畴和基本的规律。

①艺术在它的发展过程中其内在结构是有继承性的,这种继承性,反映着社会意识形态和人们审美观念的连续性。每一时代的艺术对于后来的艺术,都是一种既定的存在和条件。后一时代的艺术注定要在前一时代的基础上得以发展。②艺术的历史继承性,表现为对本民族艺术遗产的吸收和接受,以及对其他民族和国家优秀文化和艺术成果的吸纳。③艺术的历史继承性,在艺术的形式与技巧、内容、审美观念和创作方法等方面均有突出的表现。艺术发展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除旧布新、推陈出新的过程,其间,继承和创新是紧紧连在一起的,没有继承,便不会有创新。在艺术发展中,继承是手段,创新是目的。④创新,是在继承基础上的创新。为了创新,就要坚持批判的原则,对过去的文化遗产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同时,又要坚持在艺术内容、艺术形式、艺术语言、艺术表现手法等方面的创造,不断适应新的时代人们对于审美文化和艺术的需求。

(三)艺术活动的基本特征与性质

1.艺术是一种审美的意识形态

(l)艺术作为一种特殊的精神文化现象,它既具有一般意识形态的特性,又具有自身的特殊性质,因而它是一种审美的意识形态。作为审美的意识形态,艺术与意识形态各部门以及政治、科学等均有着密切的联系。

(2)艺术与哲学

哲学主要从事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等领域中带有普遍性的根本规律的研究,哲学主要通过美学这一中介对艺术产生影响。艺术也可以通过审美创造对艺术家的思维及其思想产生启迪。

(3)艺术与宗教

艺术与宗教在其早期是融合在一起的,而在其后的发展过程中也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二者在认识与掌握世界的方式上有着相似之处。宗教长期利用艺术来宣传宗教,客观上促进了艺术的发展,同时艺术也在不断影响着宗教。但由于宗教反科学的性质,决定了它与艺术的本质区别。

(4)艺术与道德

道德是指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形成的伦理观念和行为规范的总和。道德与艺术的联系,一方面,一定社会的伦理道德总要通过艺术的内容和精神得以体现,同时,艺术通过其审美的表现,对道德观念的评价也具有很大的影响。

(5)艺术与政治

政治是经济的集中反映,政治对于包括艺术在内的上层建筑和意识形态领域各部门的影响是最为直接和广泛的。艺术会受到政治的制约和影响,同时也可以对政治产生影响,二者是相互联系和统一的关系。政治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影响和引导艺术的方向,可以保障艺术得到更快、更健康的发展。艺术也可以通过自身显现的审美情感和精神倾向,影响政治的方向和发展。

(6)艺术与科学

科学也是人类社会的一种重要文化现象,它与艺术在本质上有许多一致之处,同时在其发展过程中也有一定的区别。现代科学技术为艺术提供了新的物质技术手段、传播手段,并促使新的艺术形式的产生和美学观念的变化。艺术也对科学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

2、艺术活动的基本特征

(1)艺术活动是形象把握与理性把握的统一

形象,即审美形象,在广义上包括审美的情境和意境。形象把握是艺术活动特有的方式,是主体对于客体瞬间领悟式的审美创造,它是感性的而不是推理的,是体验的而木是分析的。但是形象把握又不能离开理性,理性在分析时代氛围、读选素材和题材、构思主题和情节、选择表现形式等方面均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2)艺术活动是情感体验与逻辑认知的统一

艺术中的情感即审美情感,是一种无功利的具有人类普遍性的情感,情感在艺术活动动机的生成、创造与接受过程中均是重要的心理因素之一,同时情感又是艺术创作的基本元素。但是艺术活动也包含认知因素,认知在艺术活动中意味着客观的、理智的反映。在审美情感的深层往往隐含着理性的认知。

(3)艺术活动是审美活动与意识形态的统一

艺术的审美特性是区别于其他社会实践活动以及意识形态活动的根本标志,但同时艺术又具有意识形态特性。艺术的审美特性是形象的、情感的和多义的,它规范着艺术活动的基本倾向,其意识形态特性则是隐藏在审美特性之中的,它使艺术的审美世界具有了更为广阔和深透的内涵。

3.艺术活动的基本性质

艺术活动是以特有的艺术语言体系为媒介、以创造形象或意境为旨归的人类的精神文化活动,它凝结为审美的意识形态。

(四)艺术活动的功能

1.艺术活动的功能

(1)审美认知功能

(2)审美教育功能

(3)审美娱乐功能

2.艺术教育

艺术教育是美育的核心,也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

美育即审美教育,是指运用审美的方式实施教育,旨在提高人们的审美感受力、审美创造力及审美情趣,以促进其人格的完善以及全民族整体素质的提升。

艺术教育主要通过指导人们进行艺术创作、艺术鉴赏等活动,实现美育的最终目标。

2008年成考专升本艺术概论复习笔记三:艺术种类

三、艺术种类

要求:

理解和掌握艺术分类的基本原则和方法,理解各艺术种类的定义和特性,了解不同艺术种类体裁的区分,了解中外艺术史上重要的艺术家和艺术作品。

(一)艺术分类的方法

1.以艺术作品的存在方式为依据,可以将艺术分为时间艺术(音乐、文学等)、空间艺术(绘画、雕塑等)和时空艺术(戏剧、影视等)。

2.以对艺术作品的感知方式为依据,可以将艺术分为听觉艺术(音乐等)、视觉艺术(绘画、雕塑等)和视听艺术(戏剧、影视等)。

3.以艺术作品对客体世界的反映方式为依据,可以将艺术分为再现艺术(绘画、雕塑、小说等)、表现艺术(音乐、舞蹈、建筑等)和再现表现艺术(戏剧、影视等)。

4.以艺术作品的物化形式为依据。可以将艺术分为动态艺术(音乐、舞蹈、戏剧、影视等)和静态艺术(绘画、雕塑、建筑、工艺等)。

5.从本质上讲,艺术作品就是以物态化的方式传达出艺术家的审美经验和审美意识。因此,按照艺术分类的美学原则,应当把艺术形态的物质存在方式与审美意识物态化的内容特征作为根本的依据,将艺术分为五大类别:即造型艺术、实用艺术、表情艺术、语言艺术(文学)综合艺术。

(二)造型艺术

1.绘画

(l)绘画是一门使用一定的物质材料,运用线条、色彩和块面等语言,通过构图、造型和调色等手段,在二度空间(平面)里创造出静态的视觉形象或情境的艺术。绘画在造型艺术中处于基础地位。

绘画艺术的种类,根据使用材料的不同,可分为中国画、油画、版画、水彩画、水粉画等;根据表现对象的不同,可分为肖像画、风俗画、风景画、静物画、历史画等;根据作品形式的不同,可分为壁画、年画、连环画、宣传画、漫画等。

(2)绘画艺术的基本特征

①形式的变幻;②瞬间的凝固;③丰富的意味。

2.雕塑

(1)雕塑是一门直接利用物质材料,运用雕刻或塑造的方法,在立体的空间(三度空间)中创造出具有实体形象艺术品的艺术。

雕塑可分为圆雕和浮雕。

(2)雕塑艺术的基本特征

①物质与技艺的统一;③造型性与表现性的融合。

3.摄影

(1)摄影是指采用摄影手段塑造可视的画面来反映生活、表现主体审美情感的艺术。摄影特别注重纪实性,画面构图、光线和影调是它的独特的造型手段。

摄影艺术包括新闻摄影、人像摄影、建筑摄影、风光摄影、静物摄影、生活摄影、舞台摄影等。

(2)摄影艺术的基本特征

①高度的纪实性;②主题的创造性;③光与影的结合。

4.书法

(l)书法是以线条组合、变化来表现文字之美的艺术形式,它主要通过用笔、用墨、结构章法、线条组合等方式进行造型和表现主体的审美情操。书法主要有篆书、隶书、草书、楷书、行书等书体。

(2)书法艺术的基本特征

①线条与组合;②具象与抽象;③情感与象征。

(三)实用艺术

1.建筑

(l)建筑是一种实用与审美相结合,以形体、线条、色彩、质感、装饰、空间组合等为艺术语言,建构成实体形象的造型与空间艺术。

(2)建筑根据社会需要可分为民用建筑、公共建筑;根据人们的审美需要可分为园林建筑、纪念性建筑等。

(3)建筑的基本特征

①造型的形式美追求;②环境的人格化体现洞多重的象征性意味。

2.园林

(1)园林是指利用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所创造的景观,它利用技术和艺术,凭借山水、花木、建筑等组合成为实体形象。园林在广义上是建筑艺术的一种类型。

园林艺术的类型,从世界范围看主要有三种,即欧洲园林、阿拉伯园林和东方园林。东方园林以中国园林为代表。

(2)园林的基本特征

①浓缩的自然2②综合的形式;③意境的追求。

3.工艺与设计艺术

(1)工艺是指既具有审美特性、又具有较强的物质特性,既表现出审美价值、又可以体现一定实用价值的造型与空间艺术。

(2)设计艺术:设计艺术是工业革命后在国际上兴起的一门交叉性应用学科,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①产品设计;②环境设计仍视觉设计。

(3)工艺与设计艺术的基本特征

①实用与审美;②物质与精神;③技能与创造。

(四)表情艺术

1.音乐

(l)音乐是以人声或乐器声音为材料,通过有组织的乐音在时间的流动中创造审美情境的表现性艺术。音乐以旋律、和声、配器、复调等为基本手段,以表达人的审美情感为目标,具有较强的情感表现力。其中旋律是最具表现力的因素。

音乐可分为声乐和器乐。声乐可分为男声、女声和童声,以及高青、中音和低音;从歌曲角度可分为颂歌、抒情歌曲、叙事歌曲、进行曲等。器乐可分为:弦乐、管乐、弹拨乐、打击乐等。器乐作品可分为序曲、协奏曲、交响曲等。在演奏(唱)方式上有独奏(唱)、合奏(唱)、重奏(唱)、齐奏(唱)等。

(2)音乐艺术的基本特征

①情感性;②想像性;③多义性。

2.舞蹈

(1)舞蹈是以人体动作为主要表现手段,运用节奏、表情、构图、造型等要素,创造形象和表现情感的艺术样式。

舞蹈的品种有民族舞、民间舞、古典舞、现代舞等;按出场人物的数量可分为独舞、双人舞、三人舞、群舞等。

(2)舞蹈艺术的基本特征

①动作性;②抒情性;③节奏性。

(五)语言艺术(文学)

1.语言艺术,包括诗歌、散文、小说、戏剧和影视文学等

文学是以语言或文字符号作为物化手段的一种特殊艺术形式。文学语言是指加工提炼了的人民口头语言和书面文字语言。主体通过对语言的审美把握来塑造艺术形象,表现思想感情。

2.语言艺术的基本特征

(1)间接性;(2)广阔性;(3)想像性。

(六)综合艺术

1.戏剧与戏曲

(1)戏剧是指以舞台演出为存在形式,以演员的动作和声音为主要表现手段,为观众当场表演故事的艺术样式。

戏曲是中国传统的戏剧形式,它既具有戏剧的一般特点,又具有独特的表现手段和审美特征。戏曲将表现审美意境作为最高的艺术追求,唱、念、做、打是其主要的表现手段。程式化、虚拟性是戏曲的主要审美特征,体现出高度的综合性。

戏剧的分类,按其矛盾冲突的性质的不同,可以分为悲剧、喜剧和正剧;按其容量大小,可以分为多幕剧、独幕剧;按其表现手段的不同,可以分为话剧、歌剧和舞剧。中国戏曲种类繁多,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剧种主要有京剧、昆曲、豫剧、越剧和黄梅戏等。

(2)戏剧艺术的基本特征

①综合与多样是戏剧的表征;②演员行动是戏剧的基础;③矛盾冲突是戏剧的核心。

2.电影与电视

(1)电影是将艺术与科学结合而成的一门综合艺术,它以画面为基本元素,并与声音和色彩共同构成电影基本语言和媒介,在银幕上创造直观感性的艺术形象和意境。画面、声音和蒙太奇是电影的主要艺术语言和表现方法。

电视属于大众媒介,既有传播新闻信息的功能,同时也有艺术的功能和娱乐的功能。电视艺术与电影在审美特征上有很多相似之处,既是综合艺术,又是现代科技的产物,同时又具有独特的审美特征。

电影的主要样式有故事片。纪录片、科教片、美术片等,其中作为电影艺术最主要样式的故事片又可作进一步划分。

电视艺术主要是指电视荧屏_b播出的各种文艺作品,其中主要包括电视剧、电视综艺节目、电视艺术片、电视专题文艺节目、音乐电视(MTV)、电视娱乐节目等等。

(2)电影与电视艺术的基本特征

①运动的画面想重组的时空;③科技与艺术的交融。

2008年成考专升本艺术概论复习笔记四:艺术创造

四、艺术创造

要求:

艺术创造主体——艺术家的涵义,了解艺术创造是特殊的精神生产,理解艺术家的修养和能力,以及创造中主体与客体的关系,掌握艺术创造的基本过程及其各个环节的主要特点,理解创造活动中艺术家的心理机制和艺术思维状况。

(一)艺术创造主体

1.艺术家

(1)艺术创造主体——艺术家,是人类审美活动的体验者和实践者,也是审美精神产品的创造者和生产者。他们通常具有独立的人格和丰富的情感,掌握专门的艺术技能与技巧,具有良好的修养和突出的审美能力。同时,艺术家又是具体的和社会的人。艺术家的生命在于创造。

(2)依照马克思、恩格斯对社会实践活动进程的分析,可以将人类生产活动分为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精神生产始终是以物质生产为前提和基础的。物质生产制约和决定着精神生产的性质,同时精神生产又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和特殊性,并且体现出与物质生产不同的特殊性。

而艺术创造又是特殊的精神生产,即审美的精神生产。艺术家正是从事审美精神生产的人。

2.艺术家的修养和能力

(1)艺术家的修养

①进步的世界观和审美倾向;②广博的知识;③深邃的思想;④丰富的情感和独立的人格。

(2)艺术家的审美创造能力

①敏锐的感知能力;②丰富的想像力;③精湛的艺术技巧。

3.艺术创造主体以及与艺术创作相关联的客体

(l)与艺术创作相关联的客体是包括社会生活、自然界和人在内的客观世界,它应具有一定的审美价值,或经过提炼而具有审美价值。

艺术创造客体是主体参照、实践和创造的对象。

(2)艺术创造主体与客体的相互交流运动与相互作用,是艺术活动的核心。这种相互交流运动是双向的,即主体可以影响客体、作用于客体;客体也可以影响主体。作用于主体。在这一动态过程中,主体应居于矛盾运动的主导方面。主体的价值将通过对客体的实践和创造而得到实现。

(二)艺术创造过程

1.艺术体验

艺术体验,是艺术创作的准备阶段。它是创造主体在长期积淀的审美经验的基础上,充分调动情感、想像、联想等心理要素,对特定的审美对象进行审视、体味和理解的过程。

(1)材料的储备和审美经验的积累

(2)艺术的体验和审美发现

(3)创造欲望的萌动及动机的生成

2.艺术构思

艺术构思,是指艺术家在艺术体验的基础上,以特定的创作动机为引导,以各种心理活动和艺术表现方式为中介,对生活素材进行加工。提炼、组合,形成艺术形象的过程。

(1)构思的方式及运作

①整合;②变形;③移情;④意蕴的凝结。

(2)艺术意象的形成

艺术意象,是艺术家在构思的过程中,将主体的审美情感、审美认识与把握到的客观审美物象相融合,并以一定的艺术表现方式和语言为媒介,所形成的存在于主体观念中的艺术形象或情境。

3.艺术表现

(1)艺术意象的物化与表现,或称艺术传达,是艺术家将自己的艺术构思中已经基本形成的艺术意象转化为艺术符号,并以物态化形式得以显现,使之成为具体可感的艺术形象、艺术情境或形象体系的过程。

(2)艺术内涵的深化

①主体在物化的表现过程中呈现出鲜明的审美倾向;②主体在物化的过程中应不断进行艺术语言的锤炼他艺术意蕴将在物化过程中获得提升;④艺术内涵获得深化的表征是形象、意境或典型的生成。

(三)艺术创造的心理要素与艺术思维

1.艺术创造的心理要素

(1)审美感知

感知包括感觉和知觉。感觉是指客观事物在人的头脑中的主观映象,是对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审美感觉是人在审美活动中的一种特殊感觉。知觉,则是在感觉的基础上对事物的综合的、整体性的把握,审美知觉的对象不是事物的客观物理属性,而是事物的审美属性。审美感觉和知觉通常是交织在一起、共同发挥作用的。

(2)审美想像

①审美想像是在记忆表象的基础上,经过有目的的组织和改造,创造新的艺术形象或意境的过程。审美想像是艺术家从事创造活动以及获得审美经验过程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想像又分为再造性想像(知觉想像)和创造性想像,艺术家的创造活动主要依靠创造性想像②想像的特征:A.审美想像离不开表象记忆;B.审美想像是积极的、能动的和创造性的;C.审美想像要符合生活的逻辑和情感的逻辑。③想像与联想:审美联想是指审美主体由当前所感知的事物引发而想起有关的另一事物的心理活动。想像和联想有着密切的联系,联想往往能激发艺术家的想像,想像与联想可以相互交叉与融合。

(1)审美情感

①情感是人对客观现实的一种特殊的心理反映,审美情感则是审美主体对客观审美对象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所作出的一种心理反应;②情感在创造活动中是联系感知、表象、想像、联想、理解、判断等心理因素的中间环节,是将诸种心理功能综合在一起的"混凝土",是推动艺术创造思维进展的内驱力;③创造主体的审美情感是丰富多彩的,也是多层次、多方面的。同时,又具有很强的个性色彩。

(4)审美理解

①审美理解是人在审美过程中对主体与审美对象的相互联系、内容与形式的审美特性及其规律的认识、领悟或把握;②审美理解是和感知、情感、想像等心理因素交织在一起的、领悟式的理解;体现出积淀在感性中的理性,是审美判断和逻辑推理的结果;③审美理解是美感深化的表现和必要环节,能够推动想像和联想的展开,并促成艺术意蕴的升华。

2.艺术思维

艺术思维包括形象思维、抽象思维和灵感。

(1)形象思维

①形象思维是艺术家在创作活动中从发现和体验生活、进行艺术构思、形成艺术意象,并将其物化为艺术形象或艺术意境的整个过程中所采取的一种主要的思维方式。②形象思维具有具象性、情感性。创造性等特点。具象性是指形象思维始终要以具体可感的事象或物象作为思维的材料;情感性是指形象思维过程中渗透着强烈的审美感情色彩;创造性是指形象思维具有突出的审美创造性功能。

(2)抽象思维

①抽象思维是人类最普遍的思维形式,是运用概念来进行判断、推理和论证的思维方法;③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可以在艺术家的创造活动中相互交叉和转化。

(3)灵感

①灵感是指艺术家在创造活动中,由于大脑皮层的高度兴奋,所产生的一种特殊的心理状态,是艺术家在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的基础上,意识和无意识的相互作用,突然激发的、情绪特别亢奋、极富创造力的精神状态;②灵感的特征:突发性、超常性、易逝性;③形象思维与灵感交互作用,灵感是形象思维的深度表现。

2008年成考专升本艺术概论复习笔记五:艺术作品

五、艺术作品

要求:

理解艺术作品的主要构成,掌握艺术作品三个层次的内涵,深刻理解典型和意境的意义,对于艺术风格、流派和艺术思潮有基本的了解。

(一)艺术作品的构成

1.内容与形式的统一

(1)艺术作品的内容,是指经过艺术家体验伽工和创造的人类生活,其中包括客体世界和人的主观世界。内容主要指题材、主题、人物、环境、情节等诸多要素的总和。

(2)艺术作品的形式,是指艺术作品内容的存在方式,亦即作品的内部联系和外部表现形态。其内部联系表现为内部形式,包括内容诸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组织方式,主要指结构;其外部表现形态呈现为外部形式,即表现内容的方式和手段,包括艺术语言、艺术手法、类型体裁等。

(3)艺术作品的内容和形式是不可分割的有机体。在艺术创造中,内容常常起到主导的作用,形式的选择应以是否适应内容的需要为原则;同时,形式又呈现相对的独立性,它不仅具有独立的审美价值,而且由于形式的变幻,可以直接影响和制约内容的审美价值的实现。

2.感性与理性的统一

(1)在艺术作品中,感性更多地是指隐含于作品之中的情感因素,以及寄寓在形式之中的感性特色。

(2)在艺术作品中,理性是指通过作品的形象及意境所凸现出的理性内涵。

(3)艺术作品是感性与理性的统一。一方面,艺术作品表现为感性形式与理性内容的统一;另一方面,艺术作品还表现为情感因素与理性精神的统一。

3.再现与表现的统一

(1)再现是指在艺术创造中将客体世界及人物真实地呈现于作品之中。

(2)表现是指在艺术创造中重在表达主体的情感和理想,以及对客体世界的思考和评判。

(3)再现和表现从来都是紧密联系的,在侧重再现的艺术作品中,不可能没有表现的因素;在侧重表现的艺术作品中,也不会没有再现的因素,其间只是存在比重大小的差别。再现性艺术作品同样需要融入主体的情感和理想,表达作者的思想和情趣;表现性作品也要注重对客体世界及其规律的遵循,只不过它所表达的主要是心理和情感的真实。

(二)艺术作品的层次

艺术作品分艺术语言、艺术形象和艺术意蕴三个层次。

1.艺术语言

(1)艺术语言是创造主体在特定艺术种类的创造活动中,运用独特的物质材料和媒介,按照审美法则,进行艺术表现的手段和方式。

(2)艺术语言是各门类艺术创造的媒介和形式的总称,艺术语言又可具体划分为文学语言、音乐语言、绘画语言和电影语言等。

(3)艺术语言具有多样性和丰富性,并在艺术发展中不断变化和革新。

(4)艺术语言是渗透了艺术家独特个性的特殊语言。艺术家应在创造活动中不断锤炼语言,追求艺术形式与表现手段的创新。

2.艺术形象

(l)艺术形象是艺术反映社会生活的特殊方式,是通过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的相互交融,并由主体创造出来的艺术成果。艺术形象既包括鲜明生动的人物,也包括其他富有审美特征的情境、画面和意境。

(2)艺术形象是个性与共性的统一,感性与理性的统一,思想与情感的统一。

3.艺术意蕴

艺术意蕴是指在艺术作品中蕴含的深层的人生哲理、诗情画意或精神内涵,它是艺术主体对于艺术典型或意境深刻领悟和创造的结果。

艺术意蕴具有多义性和模糊性。艺术意蕴是艺术创造的最高境界。

(三)典型和意境

1.典型

典型是指艺术作品中具有一定社会本质概括性的个性化的艺术形象或形象体系,它包括典型人物、典型环境等。

2.意境

意境是指艺术形象或情境中呈现出的情景交融、虚实相生,能够蕴涵和昭示深刻的人生哲理及宇宙意识的至高境界,它是主体情感与客观物象的有机统一,在有限的艺术形象中体现出无限的意蕴。

(四)艺术的风格、流派与艺术思潮

1.艺术风格

(1)艺术风格就是艺术家的创造个性与艺术作品的语言、情境交互作用所呈现出的相对稳定的整体性艺术特色,风格是艺术家创造个性成熟的标志,也是作品达到较高艺术水准的标志。风格既包括艺术家个人的风格,也包括流派风格、时代风格和民族风格等。

(2)艺术风格的特性

①独创性;②稳定性;③多样性。

2.艺术流派与艺术思潮

(1)艺术流派是指思想倾向、审美观念、艺术趣味、创作风格相近或相似的一些艺术家所组成的艺术派别。

(2)艺术思潮是指在一定社会条件下,由于受到一定的社会思潮和哲学思潮的影响,艺术领域所出现的具有较大影响的思想潮流和创作倾向。如西方艺术史上先后出现的古典主义思潮、浪漫主义思潮、现实主义思潮、自然主义思潮、现代主义思潮和后现代主义思潮等。来

2008年成考专升本艺术概论复习笔记六:艺术接受

六、艺术接受

要求:

了解艺术传播的涵义,理解艺术鉴赏的意义,掌握艺术鉴赏的过程;理解艺术批评的内涵与功能。

(-)艺术传播

1.艺术传播的性质

艺术传播指的是艺术信息的传递和交流,是艺术信息在社会系统中的运行。艺术传播具有公共化与个人化相互交融的特点。它借助一定的物质媒介和传播方式,将艺术信息传递给艺术接收者,使其得到扩展。

2.艺术传播的五个要素

构成艺术传播的五个要素是传播主体、艺术信息、传播媒介、受传者和传播效果。

3.艺术传播的方式

艺术传播的方式有很多种。历史上先后出现口头传播、文字传播。印刷传播和电子传播等方式。在现代社会中艺术传播的主要方式有:现场表演传播方式、展览性传播方式和大众传播(报刊、广播、影视、网络等)方式。

(二)艺术鉴赏

1.艺术鉴赏的性质

艺术鉴赏是一种以艺术作品为对象、以受众为主体的欣赏活动,是接受者在审美经验基础上对艺术作品的价值、属性的主动选择、吸纳和扬弃。它是一种积极能动的审美再创造活动。

2.艺术鉴赏的主体性

(1)对艺术作品审美娱乐属性的享用

(2)对艺术作品审美认知属性的认知

(3)对艺术作品文化价值的阐释

(4)对艺术作品形象或意境的再创造

3.艺术鉴赏的过程

(1)审美期待

①审美期待是指在艺术接受活动中,基于个人和社会的原因,心理上往往会有一个既成的结构图式,它使接受者具有了审美需求,并希冀在欣赏中得到满足。期待视野可分为文体期待、意象期待和意蕴期待;②文体期待即指艺术鉴赏者由于艺术作品的类型或形式特征而引发的期待指向;③意象期待即指接受者由于作品中特定的意象或形象而引发的期待指向;④意蕴期待即指接受者由于作品呈现的深层的审美意蕴、人生哲理和情感境界而引发的期待指向。

(2)鉴赏过程

鉴赏过程包括直觉与感知、体验与想像、理解与创造三个阶段。

①直觉与感知艺术直觉是指人们在审美活动中对于审美对象具有一种不假思索而即刻把握与领悟的能力。审美感知是指人们在注意审美对象形式特点的同时,已开始关注审美对象的意义。鉴赏活动往往是在直觉与感知的心理基础上开始的,它将使鉴赏者完成对作品形式美的注意和对其意义的直观感受。②体验与想像在鉴赏过程中,主体以自身审美经验为基础,潜入作品规定情景之中进行审美体验,不断推进与作品中情感的交流与融合。同时由于审美想像和联想的展开,鉴赏者可以与作品或艺术家进行对话,洞察其深层意蕴,并使审美愉悦逐渐生成。③理解与创造理解既包括对于作品的形象、情境、形式、语言的审美认知,也包括对于作品整体价值的追寻。艺术鉴赏的目标是接受者再创造的完成。鉴赏者对于作品中形象、情境、典型和意境的补充、完善与变异,正是再创造的结晶。

(3)审美效应

①共鸣:共鸣是指在鉴赏过程中,鉴赏者为作品中的思想情感、理想愿望及人物命运所打动,从而形成的一种强烈的心灵感应状态。不同时代、阶级、民族的鉴赏者,在鉴赏同一部作品时可能会产生相同或相近的审美感受,也可称作共鸣。②净化:净化是指接受者通过对艺术作品的鉴赏和共鸣的产生,使情感得到陶冶、精神得到调节、人格得到提升的状态。③领悟:领悟是指接受者在鉴赏艺术作品时由此引发的对于世界奥秘的洞悉、人生真谛的彻悟,以及精神境界的升华。这是一种更高层次的审美效应。

(三)艺术批评

1.艺术批评的性质

艺术批评是对艺术作品及一切艺术活动、艺术现象予以理性分析。评价和判断的文化活动。

2.艺术批评的形态

在艺术批评史上出现过多种批评形态,其中影响较大的有:

(1)社会批评,如 19世纪法国丹纳在其《艺术哲学》中从种族、环境和时代三要素出发,进行艺术批评。

(2)传记批评,如 19世纪法国圣。佩韦从研究作者人手去解释作品。

(3)心理批评,如 20世纪奥地利心理学家弗洛伊德运用精神分析方法研究艺术现象和艺术作品。

(4)文本批评,如 20世纪法国符号学者罗兰。巴尔特运用符号学方法研究作品本身。

(5)读者批评,如 20世纪德国接受美学家姚斯和伊瑟尔强调从接受者的角度研究艺术作品和艺术史。

3.艺术批评的功能

(1)通过对作品的分析和阐释,评判其审美价值。

(2)通过将批评的信息反馈给艺术家,对创作产生影响。

(3)通过批评的开展,对艺术接受者的鉴赏活动予以影响和指导。

(4)通过艺术批评,协调艺术与意识形态其他领域的关系,促进社会文化的发展.

2008年成考专升本艺术概论复习题

艺术活动的功能?

答:

⑴审美认知功能,指人通过艺术活动能够获得关于自然和社会的知识和信息。

⑵审美教育功能,指人通过艺术活动收到真、善、美的熏陶和感染,思想上受到启迪。

⑶审美娱乐功能,指人在艺术活动中能够使身心得到调节,精神获得愉悦。

艺术创作的基本过程及其各个环节的主要特点?

答:艺术创作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可以分为艺术体验、艺术构思和艺术表现三个阶段。这三个阶段表现为连续的和不可分割的整体。

⒈艺术体验

艺术体验,是艺术创作的准备阶段。它是创作主体的审美经验的基础上,充分调动情感、想象、联想等心理要素,对特定的审美对象进行审视、体味和理解的过程。

⒉艺术构想

艺术构想,是指艺术创作者在艺术体验的基础上,以特定的创作动机为引导,通过各种心理活动和特定的艺术思维方式,对原始素材进行加工、提炼、组合,在头脑中形成艺术意象的过程。艺术意象是艺术创作者的审美情感与客观事物相融合的产物。

⒊艺术表现

艺术表现,是指艺术创作者选择并运用特定的艺术语言,将自己艺术构思中已经基本形成的艺术意象最终呈现为物态的存在,使之成为具体可感的艺术形象或艺术情景。

简述艺术作品三个层次的内涵?

答:艺术作品分为艺术语言、艺术形象和艺术意蕴三个层次。

⒈艺术语言

⑴ 艺术语言是创作主体在特定艺术种类的创作活动中,运用独特的物质材料和媒介,按照审美法则,进行艺术表现的手段和方式。

⑵艺术语言是各门类艺术创作的媒介和形式的总称,艺术语言又可具体划分为文学语言、音乐语言、绘画语言和视听语言等。

⒉艺术形象

艺术形象是艺术反映人类生活的特殊方式,是通过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的相互交融,并由主体创作出来的艺术成果。艺术形象既包括鲜明生动的人物,也包括其他富有审美特征的情景、意象和意境。

⒊艺术意蕴

艺术意蕴是指在艺术作品中蕴含的深层的人生哲理或精神内涵。它具有多义性、不确定性和深刻性。艺术意蕴是衡量艺术作品境界高低的重要尺度。

简要说明什么是艺术意境?

答:

⑴意境是中国传统古典美学的一个重要范畴。意境是艺术作品中一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境界,是艺术中客观因素的有机统一。意境中既有来自艺术家主观的“情”,又有来自客观现实升华的“境”,“情”和“境”是有机地融合在一起的,境中有情,情中有境。

⑵艺术意境一般包含以下三个方面的特点:意境是一种若有若无的朦胧美;意境是一种有限无限的超越美;意境是一种不设不施的自然美。

1.简述艺术概论的研究对象及科学性质。

答:

⑴研究对象是人类的艺术活动,以及与之相关的概念、范畴、理论和方法等。

⑵科学性质是阐述艺术的基本性质,艺术活动系统以及艺术种类特点的科学体系。

2.简述艺术概论的学科任务

答:

(一)系统阐述艺术活动的基本状况,确立科学的、进步的艺术观。

(二)了解艺术活动系统各个环节之间的密切关系,探讨艺术活动的规律与特点。

(三)指导人们遵循审美规律和艺术规律进行能动的创作、接受和批评。

3.简述艺术概论的研究方法。

答:艺术概论的研究方法包括以下三个层面:

⑴坚持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则。

⑵借用行之有效的科学方法,研究艺术活动的实践与发展。

⑶运用艺术学科特有的研究法,研究艺术领域的各种问题

4.简述艺术活动的构成。

答:艺术活动由客体世界、艺术创造与制作、艺术作品、艺术传播与接受4个要素或环节构成。

⑴客体世界即指艺术活动所映和表现的客观社会生活及自然界,具有审美价值的客体世界是艺术创作主体观照的主要对象。

⑵艺术创造指艺术家基于自身的审美经验和审美体验,运用特定的艺术语言和材料,将其审美意识物化为艺术形象或艺术意境的创造性活动。

⑶艺术作品是艺术创造和艺术制作的效果,是由艺术主体创造的审美意识物态化的表现形式。

⑷艺术传播指借助于一定的物质媒介和传播方式,将艺术信息或作品传递给接受者的过程。艺术接受指在传播的基础上,以艺术作品为对象,以鉴赏者为主体的积极能动的消费鉴赏和批评活动。

5.简述艺术发展的根本因素。

答:艺术发展起源于经济基础的发展,但经济基础不是直接地对艺术产生制约与影响作用,而是需要通过各种复杂的中介因素和环节制约与影响艺术的发展,所以艺术与经济的发展有时会有不平衡性。

6.简述艺术发展中的继承与创新关系。

答:

⑴继承和创新是促进艺术发展的重要因素。艺术的发展是有其内的继承性的,这种继承性,反映着社会意识形态和人们审美观念的连续性。后一时代的艺术必然要在前一时代艺术的基础上得以发展。

⑵艺术的历史继承性,首先表现为对本民族艺术传统的吸收和接受,以及对其民族和国家优秀文化和艺术成果的吸纳,尤其表现在对艺术的形式与技巧、内容、审美观念和创作方法的继承。

⑶艺术发展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除旧布新、推陈出新的过程。为了创新,就要坚持批判的原则,对过去的文化遗产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同时,又要坚持在艺术内容、艺术形式、艺术语言、艺术表现手法等方面的创造,不断适应新时代人们对审美文化和艺术的需求。

7.艺术教育与美育的关系。

答:

⑴美育即审美教育,是指运用审美的方式实施教育,旨在提高人们的审美感受力、审美创造力及审美情趣,以促进其人格的完善以及全民族整体素质的提升。

⑵艺术教育是美育的核心,也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艺术教育主要通过指导人们进行艺术创作、艺术鉴赏等活动,实现么美育的最终目标。狭义的艺术教育是指培养专业艺术创作者的特定教育。

8.简述五种主要的艺术分类方法。

答:

⑴以艺术作品的存在为依据,可以将艺术分为时间艺术、空间艺术和时空艺术。

⑵以对艺术作品的感知方式为依据,可以将艺术分为听觉艺术、视觉艺术和视听艺术。

⑶以艺术作品对客体世界的反映方式为依据,可以将艺术分为再现艺术、表现艺术和再现艺术。

⑷以艺术形态的物质存在方式与审美意识物态化的内容特征为依据,可以将艺术分为动态艺术和静态艺术。

⑸以艺术形态的物质存在方式与审美意识物态化的内容特征为依据,可以将艺术分为造型艺术、实用艺术、表情艺术、语言艺术和综合艺术。

9.简述绘画艺术的概念及其种类。

答:绘画是一门使用一定的物质材料,运用线条、色彩和块面等元素,通过构图、造型和设色等手段,在二度空间里创造出静态的视觉形象或情景的艺术。

绘画艺术的种类:

根据使用材料的不同,可分为中国画、油画、版画、水彩画、水粉画等;

根据表现对象的不同,可分为肖像画、风俗画、风景画、静物画、历史画等;

根据作品形式的不同,可分为壁画、年画、连环画、宣传画、漫画等。

10.简述中国画的概念及其种类。

答:

⑴ 工具材料一般采用中国特制的毛笔、墨和颜料,在宣纸或绢帛上作画。

⑵中国画的另一个重要特点,是在构图方法上不受焦点透视的束缚,多采用散点透视法,使得视野宽广辽阔,构图灵活自由,冲破了时间与空间的局限。

⑶中国画将绘画与诗文、书法、篆刻四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讲究诗、书、画、印的结合,形成了中国画独特的内容美和形式美。

⑷中国画的特点来源于中华民族悠久的传统文化和丰富的美学思想。

11、简述雕塑艺术的概念及其种类。

答:雕塑艺术是一门直接利用物质材料,运用雕刻或塑造的方法 ,在三维空间中创造出实体形象的艺术。

雕塑可分为圆雕、浮雕和透雕。

12.简述摄影艺术的概念及其种类。

答:摄影艺术是采用摄影技术和手法获取静态图像来反映客体世界、进而表现主体审美情感的艺术。构图、光线和色调是其主要造型手段。

摄影艺术包括肖像摄影、建筑摄影、风光摄影、舞台摄影等。

13.简述书法艺术的概念及其种类。

答:书法是一线条组合变化来表现文字之美的艺术形式,它主要通过用笔用墨、结构章法、线条组合等方式进行造型和表现主体的审美情操

中国书法主要包括篆书、隶书、楷书、行书等书体。

14.简述建筑艺术的概念及其种类。

答:建筑艺术是一种实用与审美结合,形体、线条、色彩、质感、装饰、空间组合等为艺术语言,建构成实体形象的造型与空间艺术。

建筑可分为民用建筑、公共建筑、园林建筑、宗教建筑、纪念性建筑等。

15.简述园林艺术的概念及其种类。

答:园林艺术利用多种技术手段和艺术手法,将山水、花木、建筑等要素组合成为统一的景观。园林艺术体现了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的有机融合。园林艺术在广义是建筑艺术的一种类型。

园林艺术的类型,从世界范围来看主要有三种,即欧洲园林、阿拉伯园林和东方园林。东方园林以中国园林为代表。

16.简述什么是艺术创造主体。

答:艺术创造主体即艺术家,是人类审美活动的体验者和实践者,也是审美精神产品的创造者和生产者。他们不但掌握专门的艺术技能与技巧,具有良好的艺术修养和突出的审美能力,而且具备独立的人格和丰富深刻的情感。

17.简述什么是审美感知。

答:感知包括感觉和知觉。感觉是指客观事物经由人的感觉器官在人的大脑中的主观印象,是对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审美感觉是人在审美活动中的一种特殊感觉。知觉,则是在感觉的基础上对事物较为综合的、整体的把握,审美知觉的对象不是事物的客观物理属性,而是事物的审美属性。审美感觉和知觉通常是交织在一起、共同发挥作用的。

18.简述什么是审美想象。

答:审美想象是在记忆表象的基础上,经过有目的的组织和改造,创造新的艺术形象或意境的过程。审美想象是艺术家获得丰厚审美经验以及从事创作活动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想象分为再造想象和创造性想象,艺术家的创作活动主要依靠创造性想象。

19.简述什么是审美情感。

答:

⑴情感是主体对客观现实的一种特殊的心理反应,审美情感则是审美主体对客观对象是否符合自己的审美需要所作出的一种心理反应;

⑵审美情感在创作活动中是联系感知、表象、想象、联想、理解、判断等心理因素的中间环节,它是推动艺术创作思维进展的内驱力;

⑶与人的日常情感相比,创作主体的审美情感更加丰富、深沉和细腻,是多层次、多方面的。同时,具有很强的个人色彩。

20.简述什么是审美理解。

答:

⑴审美理解是作为主体的人在审美过程中对其客观世界的关系、对艺术活动及其规律的认识、领悟或把握;

⑵审美理解是和感知、情感、想象等心理因素交织在一起、领悟试的理解;

⑶审美理解是美感深化的表现和必要环节,能够推动想象和联想的展开,并促进艺术意蕴的升华。

21.简要说明艺术作品中内容与形式的关系。

答:

⑴艺术作品的内容,是指经过艺术家体验、加工和创造的人类生活,其中既包含着对客观世界的能动反映,又凝聚着艺术家对生活的感受和评价,融入艺术家的知、情、意。在具体艺术作品中,艺术内容主要指题材、主题、人物、环境、情节等诸多要素的总和;题材和主题是艺术内容的主要要素。

⑵艺术作品的形式,是指艺术作品内容的存在方式,亦即作品的内部联系和外部表现形态。其内部联系包括内容诸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组织方式,主要指结构;其外部表现形态呈现为表现内容的方式和手段,包括艺术语言、艺术手法、类型体裁等。

⑶艺术作品的内容和形式是不可分割的整体。内容与形式的和谐统一才能充分体现艺术魅力。

22.简要说明艺术作品中感性与理性的关系。

答:

⑴在艺术作品中,感性更多地指隐含于作品之中的情感因素,以及寄寓在形式之中的感性特色。

⑵在艺术作品中,理性是指通过作品的形象、意境及形式所凸现出的理性内涵。

⑶艺术作品中是感性与理性的统一。一方面,艺术作品表现为感性与理性的统一;另一方面,艺术作品还表现为情感因素与理性精神的统一。

23.简要说明艺术作品中再现与表现的关系。

答:

⑴再现是指在艺术创作中将客体世界及人物真实地呈现于作品之中。

⑵表现是指艺术创作中重在表达主体的情感和理想,以及主体对客体世界的思考和评判。

⑶再现和表现从来都是紧密联系的。再现性艺术作品同样需要融入主体的情感和理想;表现性作品虽然所表达的主要是心理和情感的真实,但也具有再现性。

24.简述艺术语言及其特性。

答:

⑴艺术语言是创作主体在特定艺术种类的创作活动中,运用独特的物质材料和媒介,按照审美法则,进行艺术表现的手段和方式。

⑵艺术语言是各门类艺术创作的媒介和形式的总称,艺术语言又看具体划分为文学语言、音乐语言、绘画语言和试听语言等。

⑶艺术语言具有多样性和丰富性,并在艺术发展中不断变化和革新。

25.简述艺术形象及其特性。

答:艺术形象是艺术反映人类生活的特殊方式,是通过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的相互交融,并由主体创作出来的艺术成果,艺术形象既包括鲜明生动的人物,也包括其他富有审美特征的情境、意象和意境。

26.简要说明什么是艺术典型。

答:

⑴艺术典型是指艺术作品中具有一定本站意义的个性化的艺术形象或形象体系,它包括典型人物、典型环境等。

⑵艺术典型是优秀艺术作品的一个显著的特征,尤其在叙事性艺术作品中,塑造出鲜明的典型人物形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创造艺术典型,要求在鲜明生动的个性中体现出广泛普遍的共性;对现实关系的真实描写和深刻把握是塑造艺术典型的重要条件;要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典型直接或间接地体现着艺术家的审美理想。

27.简要说明什么是艺术意蕴。

答:

⑴艺术意蕴是指艺术作品中蕴含的深层的人生哲理或精神内涵。

⑵艺术意蕴具有多义性、不确定性和深刻性。艺术意蕴是衡量艺术作品境界高低的重要尺度。

28.简述艺术流派及其形成的三种情况。

答:

⑴艺术流派是指思想倾向、审美观念、艺术趣味、创作风格相近或相似的一些艺术家所形成的艺术派别。

⑵艺术流派的形成有三种情况:第一种是自觉形成的。有一定的组织形式和共同的艺术主张;第二种是不自觉形成的,仅仅因为创作风格、类型的相似而呈现流派特征;第三种由他人将其归纳为特定流派。

29.简述艺术传播的含义及艺术传播的五要素。

答:

⑴艺术传播指是艺术信息的传递和交流,是艺术信息在社会系统中的运行。艺术传播具有公共化与个人化相互交融的特点。它借助于一定的物质媒介和传播方式,将艺术信息传递给艺术接受者,使其得到扩展。

⑵传播主体、艺术传播内容、传播媒介、受传者和传播效果是构成艺术传播的五要素。

30.简述艺术传播的方式。

答:艺术传播的主要方式有三种,即现场传播方式、展览性传播方式和大众传播方式。

31.简述艺术鉴赏的性质。

答:艺术鉴赏是一种以艺术作品为对像、以受众为主体的欣赏活动,是接受者在审美经验的基础上对艺术作品的价值、属性的主动选择、吸纳和扬弃。它是一种积极能动的再创造活动。

32.简述艺术活动中的共鸣现象。

答:

⑴共鸣是指在鉴赏过程中,鉴赏人者为作品中的思想情感、理想愿望及人物命运所打动,从而形成的一种强烈的心灵感应状态。

⑵不同时代、阶级、民族的鉴赏者,在鉴赏同一部艺术作品时可能会产生相同或相近的审美感受,也可以称作共鸣。

33.简述艺术家应具备的修养和能力。

答:

⑴艺术家的修养:①先进的世界观和审美观;②广博的知识;③深邃的思想;④丰富的情感和独立的人格。

⑵艺术家的审美创造能力:①敏锐的感知能力;②丰富的想象力;③精湛的艺术技巧。

2008年成考专升本艺术概论论述题复习

1.联系实际论述艺术活动的基本特征。

答:

(1)艺术活动是形象把握与理性把握的统一。形象,即审美形象,在广义上包括审美的情境和意境。形象把握是艺术活动特有的方式,是主体对于客体瞬间领悟式的审美创造,它是感性的而不是推理的,是体验的而不是分析的。但是形象把握又不能离开理性,理性在分析时代氛围、遴选素材和题材、构思主题和情节、选择表现形式等方面均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2)艺术活动是情感体验与逻辑认知的统一。艺术中的情感即审美情感,是一种无功利的具有人类普遍性的情感,情感在艺术活动动机的生成、创造与接受过程中均是重要的。心理因素之一,同时情感又是艺术创作的基本元素。但是艺术活动也包含认知因素,认知在艺术活动中意味着客观的、理智的反映。在审美情感的深层往往隐含着理性的认知。

(3)艺术活动是审美活动与意识形态的统一。艺术的审美特性是区别于其他社会实践活动以及意识形态活动的根本标志,但同时艺术又具有意识形态特性。艺术的审美特性是形象的、情感的和多义的,它规范着艺术活动的基本倾向,其意识形态特性则是隐藏在审美特性之中的,它使艺术的审美世界具有了更为广阔和深邃的内涵。

2.结合一部作品,论述艺术鉴赏的具体过程。

答:

(1)直觉与感知。艺术直觉是指人们在审美活动中对于审美对象具有一种不假思索而即刻把握与领悟的能力。审美感知是指人们在注意审美对象形式特点的同时,已开始关注审美对象的意义。鉴赏活动往往是在直觉与感知的心理基础上开始的,它将使鉴赏者完成对作品形式美的注意和对其意义的直观感受。

(2)体验与想像。在鉴赏过程中,主体以自身审美经验为基础,潜入作品规定情景之中进行审美体验,不断推进与作品中情感的交流与融合。同时由于审美想像和联想的展开,鉴赏者可以与作品或艺术家进行对话,洞察其深层意蕴,并使审美愉悦逐渐生成。

(3)理解与创造。理解既包括对作品的形象、情境、形式、语言的审美认知,也包括对作品整体价值的追寻。艺术鉴赏的目标是接受者再创造的完成。鉴赏者对于作品中形象、情境、典型和意境的补充、完善与变异,正是再创造的结晶。

3.试结合某一文艺流派的产生、发展,分析艺术发展中继承与创新的关系。

答:结合具体的文艺流派,须得出以下观点。

(1)在艺术发展的各种因素中,继承和创新是一对重要的范畴和基本的规律。

(2)艺术在它的发展过程中其内在结构是有继承性的,这种继承性,反映着社会意识形态和人们审美观念的连续性。

(3)艺术的历史继承性,首先表现为对本民族艺术遗产的吸收和接受,以及对其他民族和国家优秀文化和艺术成果的吸纳。艺术的历史继承性,在艺术的形式与技巧、内容、审美观念和创作方法等方面均有突出的表现。

(4)艺术发展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除旧布新、推陈出新的过程。

(5)在艺术发展过程中,继承是手段,创新是目的。

(6)创新,是在继承基础上的创新。为了创新,就要坚持批判的原则,对过去的文化遗产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创造出新鲜的艺术品,以适应新时代的人们对于审美文化和艺术的要求。

4.联系实际文艺作品,谈一下艺术作品是如何实现再现与表现统一的?

答:结合具体的文艺作品:

(1)再现是指在艺术创造中将客体世界及人物真实地呈现于作品之中。

(2)表现是指在艺术创造中重在表达主体的情感和理想,以及对客体世界的思考和评判。

(3)在艺术作品中,再现和表现从来都是紧密联系的,在侧重再现的艺术作品中,不可能没有表现的因素,其间只是存在比重的差别。

(4)再现性艺术作品同样需要融入主体的情感和理想,表达作者的思想和情趣;表现性作品也要注重对客体世界及其规律的遵循,只不过它所表达的主要是心理和情感的真实。

5.结合某艺术作品,论述审美想像的特征。

答:

(1)审美想像是在记忆表象的基础上,经过有目的的组织和改造,创造新的艺术形象或情境的过程。

(2)审美想像是艺术家从事创造活动以及获得审美经验的过程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3)想像又分为再造性想像(知觉想像)和创造性想像,艺术家的创造活动主要依靠创造性想像。

(4)结合具体的作品,分析想像的特征有:第一,审美想像离不开表象记忆;第二,审美想像是积极的、能动的和创造性的;第三,审美想像要符合生活的逻辑和情感的逻辑。

6. 联系实际,论述艺术创作主体与客体的关系。

答:

(1)与艺术创造相关联的客体是主体观照、实践和创造的对象。艺术创造客体是包括社会生活、自然界和人在内的客观世界,它应具有一定的审美价值,或经过提炼而具有审美价值。

(2)艺术创造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关系是相互交流运动和相互作用的关系,这是艺术活动的核心。

(3)这种相互交流运动是双向的。

(4)这一动态过程中,主体应居于矛盾运动的主导方面,主体的价值将通过对客体的实践和创造而得到实现。

7. 请结合某一门具体艺术,谈谈你对郑板桥“眼中之竹”、“胸中之竹”和“手中之竹”创作过程的理解。

答:郑板桥的这三个词非常形象、恰当地描述了艺术创造所经历的三个阶段,回答时须用具体艺术实践对此加以描述。

(1)“眼中之竹”——艺术体验。是创造主体在长期积淀的审美经验的基础上,充分调动情感、想象、联想等心理要素,对特定的审美对象进审视、体味和理解。

(2)“胸中之竹”——艺术构思。艺术家在艺术体验和艺术发现的基础上,以特定的创造动机为引导,以各种心理活动和艺术表现方式为中介,使得艺术意象得以创造和成熟。通过艺术整合、变形、移情从而凝结艺术意蕴,将主体的审美情感、审美认识与把握到的客观审美物象融合,并以一定的艺术表现方式和语言为媒介,所形成的存在于主体观念中的艺术意象。

(3)“手中之竹”——艺术表现。艺术家将自己的艺术构思中已经基本形成的艺术意象转化为艺术符号,并以物化形态使之得以显现,成为具体可感的艺术形象、情境或形象体系。然后在艺术意象物化与表现之后,将艺术内涵进一步深化,主体在物化过程中呈现出鲜明的审美倾向,不断进行艺术语言的锻炼,提升艺术意蕴,最后形象、意境、典型建成,形成于文本。

8.什么是典型?试结合某一具体作品阐述一下你对艺术典型的个性与共性特征的认识。

答:

(1)艺术典型是艺术作品中具有一定社会本质概括性的具性化的艺术形象或形象体系,它包括典型人物、典型环境等。它既具有鲜明的个性色彩,又反映了社会生活本质规律;是个性和共性的统一。

(2)艺术典型的具性是指形象的独一无

二、不可重复性。艺术典型的个性问题就是个性鲜明和独特性问题。以阿Q而论,其形象的鲜明性是他的爱看热闹、赌钱,而主导性性格则是“精神胜利法”。阿Q这个典型所以能够令人难忘,就在于鲁迅先生集中笔墨描绘了阿Q性格中“精神胜利法”的种种鲜明表现。这一点无疑具有一种活生生的、不可重复的特征。他具有独特的外表、行为、生活习惯和性格、情感和独特的内心世界。

(3)与艺术典型个性鲜明性联系的是其真实性的概括性,即共性。共性使得艺术典型具有了深刻的认识功能和有益的教育作用。阿Q是一个连姓都被剥夺的雇农形象,精神胜利法成为他赖以生存的精神支柱,自欺欺人、欺软怕硬的性格特征既具辛亥革命前后这些流浪雇农的表现,又体现出了中国农民身上一定程度上存在的劣根性。这种特征既是一个时代人物的特征,又是不同时代、阶层人物性格的典型,表现出了艺术概括性即典型的共性。

(4)艺术典型在个性中体现出了共性,在特殊性中体现出了普遍性,在偶然性中体现出了必然性。

9.结合某部作品,试分析艺术与哲学之间的关系。

答:

(1)这一题目应结合歌德的《浮士德》、曹雪芹的《红楼梦》等一些具有深刻意蕴的作品来分析。

(2)哲学主要从事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领域中带有普遍性的根本规律的研究,主要通过其内在的分支——美学作为中介对艺术产生影响,作者的世界观、人生观等哲学思想直接作用于文艺作品,促进某些艺术流派形成,并直接产生某些哲理性作品。

(3)艺术反过来也可以通过审美创造对哲学家思维及其思想产生启迪,艺术作品可以传播特定的哲学思想,尤其是哲学家的艺术思考往往会成为其哲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10.就某一门类艺术来分析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之间的关系。

答:

(1)形象思维是艺术家在创造活动中,从发现和体现生活,到进行艺术构思,形成艺术意象,并将其物化为艺术形象或艺术情境的整个过程中所采用的一种主要的思维方式。

(2)抽象思维是人类最普遍的思维形式,是运用概念来进行判断、揄和论证的思维方法。

(3)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可能在艺术家创作过程中相互交叉和转化、渗透,与灵感思维一起成艺术思维。

(4)形象思维具有整体性特征,着重结合,从整体上把握事物特征;抽象思维则侧重于分析,在艺术创造中要服从于形象思维规律,有机融合于形象思维中,二者在融合中共同发挥作用。

11.联系实际论述艺术鉴赏中的主体性特征。

答:概括起来讲,艺术鉴赏作为一种审美再创造活动,它的主体性主要有以下特征:

(1)对艺术作品审美娱乐属性享用。艺术作品的审美价值只有在鉴赏的过程中才能产生并表现出来,鉴赏主体充分地拥有艺术作品所具有的审美娱乐属性。

(2)对艺术作品审美认知属性的认知。艺术作品还具有一定的认知价值,所以,鉴赏主体又具有突出的认知属性。

(3)对艺术作品文化价值的阐释。优秀的艺术作品包含了巨大的文化内涵,在鉴赏过程中鉴赏主体自然要对艺术作品的文化价值做出阐释。

(4)对艺术作品形象、意境的再创造。鉴赏主体在艺术欣赏活动中,并不是被动、消极地接受,而是积极主动地进行着审美再创造。

12.结合具体艺术作品论述艺术形象的特征。

答:

(1)艺术形象是艺术反映社会生活的特殊方式,是通过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的相互交融,并由主体创造出来的艺术成果。

(2)作为艺术反映生活的基本形式,艺术形象是艺术作品的核心,艺术形象既包括鲜明生动的人物,也包括其他富有审美特征的情境、画面或意境。

(3)艺术形象是文艺反映生活的特殊方式。艺术形象总是具体可感的,它是客观因素与主观因素的统一,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也是个性与共性的统一。例如:可以以文学作品中的孙悟空、猪八戒为例。

13.以具体作品为例,试论艺术作品的三个层次。

答:任何一件艺术作品,都可以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展开三个层次:

(1)艺术语言。它是创造主体在特定艺术种类的创造活动中,运用独特的物质材料和媒介,按照审美法则,进行艺术表现的手段和方式。艺术语言是各门类艺术创造的媒介和形式的总称。艺术语言具有多样性和丰富性,并在艺术发展中不断变化和革新。艺术语言是渗透了艺术家独特个性的特殊语言。艺术家应该在创造活动中不断锤炼语言,追求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段的创新。

(2)艺术形象。艺术形象是艺术反映社会生活的特殊方式,是通过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的相互交融,并由主体创造出来的艺术成果。艺术形象是共性与个性的统

一、感性与理性的统

一、思想与情感的统一。

(3)艺术意蕴。它是指在艺术作品中蕴涵的深层的人生哲理、诗情画意和精神内涵,它是艺术主体对于艺术典型或意境的深刻领悟和创造的结果。艺术意蕴具有多义性和模糊性。

14.结合艺术实践,谈谈艺术发展中继承与创新的关系。

答:在艺术发展的各种因素中,继承和创新是一对重要的范畴和基本规律。

(1)艺术在它发展过程中其内在结构是有继承性的,这种继承性,反映着社会意识形态和人们的审美观念的连续性。每一时代的基础上得以发展。

(2)艺术的历史继承性,首先表现为对本民族艺术遗产的吸取和接受,以及对其他民族和国家优秀文化和艺术成果的吸纳;艺术的历史继承性,在艺术的形式与技巧、内容、审美观念和创作方法等方面均有突出的表现。

(3)艺术发展的过程是一个不断除旧布新、推陈出新的过程。其间,继承和创新是紧紧连在一起的,没有继承,就没有创新。在艺术发展中,继承是手段,创新是目的。

(4)创新,是在继承基础上的创新。为了创新,就要坚持批判的原则,对过去的文化遗产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同时,又要坚持在艺术内容、艺术形式、艺术语言、艺术表现手法等方面的创造,不断适应新的时代人们对于审美文化和艺术的需求。

15.举例说明生产劳动是艺术产生的根本动力。

答:

(1)劳动创造了人,也为艺术的产生提供了前提。劳动使人从自然中分离出来,促进了手脚的分工,锻炼出发达的大脑、复杂的神经系统与灵巧的双手,形成了人特有的感觉能力、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劳动使人的审美感觉、审美能力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艺术创造是一种审美活动,要从事艺术创作,必须具有审美感觉和审美能力。而人的审美能力同人的感觉器官一样,也是在劳动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3)人为物质生产劳动本身就是艺术的胚胎。在原始社会,某些劳动本身就伴有艺术性活动;原始艺术的内容主要是再现劳动生产的内容或是与劳动生产有关的事物;人类对诸如对称、均衡、和谐、多样统一等形式美法则的掌握,以及对色彩美的认识,也源于劳动生产实践。

16.试论艺术创造的基本过程及各个环节的主要特点。

答:艺术创造的基本过程,实质上就是对现实的审美认识与对审美认识的表现过程,是在生活体验的基础上,艺术构思和艺术意象物化的过程。

(1)艺术体验。它是艺术创造的准备阶段,是创造主体在长期积淀的审美经验的基础上,充分调动情感、想象、联想等心理要素,对特定的审美对象进行审视、体味和理解的过程。艺术体验的特征:材料的储备和审美经验的积累;艺术的体验和审美发展;创造欲望的萌动及动机的生成。

(2)艺术构思。它是指艺术家在艺术体验和艺术发现的基础上,以特定的创造动机为引导,以各种心理活动和艺术表现方式为中介,使艺术意象得以创造的成熟的过程。

(3)艺术表现。它是指艺术意象的物化与表现,或称之为艺术传达活动。它是艺术家将自己在艺术思中已经基本形成的艺术意象转化为艺术符号,并以物态化形式得以呈现,使之成为具体、可感的艺术形象、艺术情境或形象体系的过程。这一过程有如下特征:主体在物化的表现过程中呈现出鲜明的审美倾向;主体在物化的过程中应不断进行艺术语言的锤炼;艺术意蕴将在物化的过程中获得提升;艺术内涵获得深化的表征是形象、意境或典型的生成。

17.为什么说艺术是社会生活的反映?

答:任何艺术作品都是艺术家对于社会生活的能动反映和艺术创造的产物。因此,艺术创作从主客观两个方面看,都与社会生活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1)社会生活是艺术创作的源泉和基础。古代的、外国的作品,只能作为今天创作的借鉴,所以是“流”而不是“源”。

(2)艺术家本人作为创作主体,总是属于一定的民族和时代的。艺术家在进行艺术创作时,不仅需要从社会生活中汲取创作的素材和灵感,而且要对社会生活作出判断和评价,从主观方面折射和体现出社会生活对艺术家本人的影响。艺术世界中的人物殉和诗情画意,都是艺术家人生阅历和生活实践经验的结晶。

18.举例说明艺术的社会功能。

答:

(1)审美认知功能。主要是指人们通过艺术鉴赏活动,可以深刻地认识自己、认识社会、认识历史、认识人生。

(2)审美教育功能。主要是指人们通过艺术鉴赏活动,受到真、善、美的熏陶和感染,思想上受到启迪,实践上找到榜样,认识上得到提高,在潜移默化的作用下,引起人们思想、感、理想的变化,使人们正确地理解和认识生活,从而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3)审美娱乐功能。主要是指通过艺术审美活动,使人们的审美需要得到满足,获得精神享受和审美愉悦,使身心得到愉快地休息。

(4)艺术的三种社会功能彼此相辅相成,密不可分。要实现艺术的审美教育功能,就必须通过“寓教于乐”来激动人、感染人,将艺术的思想性寓于审美娱乐性之中。

成考专升本艺术概论复习资料一

总要求:

1、理解艺术概论学科的构成,包括艺术活动、艺术种类、艺术创造、艺术作品、艺术接受等。

2、了解艺术活动的性质、各门艺术的主要特征,掌握艺术创造、艺术作品及艺术接受的基本理论。

3、以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为指导,运用所学基本理论观察和分析艺术现象、艺术家及其艺术作品,正确地评价其优劣和是非。

复习考试内容:

一、绪论

要求:了解本学科的研究对象与科学性质,及其内容、任务和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及学科性质

1、研究对象

艺术概论的研究对象是人类的艺术活动,以及与之相关的原理、范畴、原则和方法等。

2、学科性质

艺术概论是一门研究艺术活动基本规律的学科,是阐述艺术的基本性质、艺术活动系统以及艺术种类特点的科学体系。

(二)学科任务

1、系统和全面地阐释艺术活动的基本规律,确立进步的、科学的艺术观。

2.了解艺术活动系统各个环节之间的本质联系,以及艺术活动的规律与特点。

3.指导人们遵循审美规律和艺术规律进行能动的创造、接受和批评。

(三)研究方法

艺术概论的研究方法包括以下三个层面:

1、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则。

2.运用行之有效的科学方法,研究艺术活动的实践与发展。

3运用艺术学科特有的研究方法,研究艺术领域的各种问题。

二、艺术活动

要求:

了解艺术活动的构成,理解艺术活动发生和发展的状况,掌握艺术活动的基本特征和性质,对艺术的功能有基本的了解。

(-)艺术活动的构成

根据艺术活动的发展及其当前状况,可以将艺术活动视作一个系统,它由四个要素或环节构成。

l.客体世界

即艺术活动所反映和表现的客观社会生活及自然界。具有审美价值的客体世界是艺术创造的主要对象。

2.艺术创作与制作

艺术创作即艺术家基于自身的审美经验和审美体验,运用特定的艺术语言和材料,所进行的从审美意象到艺术形象或艺术意境的创造性活动。

艺术制作与艺术创作密切相关,它更多地体现出以物质性制作为主的特点。在当代艺术活动中,艺术制作显示出重要的和具有相对独立性的意义。

3.艺术作品

即艺术创作和艺术制作的成果,是由艺术主体创造的审美意识物态化的表现形式。

4.艺术传播与接受

艺术传播即借助于一定的物质媒介和传播方式,将艺术信息或作品传递给接受者的过程。

艺术接受即在传播的基础上,以艺术作品为对象、以鉴赏者为主体的积极能动的消费、鉴赏和批评活动。

(二)艺术活动的发生和发展

1、关于艺术发生的几种学说:

(1)摹仿说

认为艺术起源于人类对于自然或现实生活的摹仿。这是一种有关艺术起源的最古老的理论,它在古希腊的哲学家中比较流行,德谟克利特、亚里士多德等人均持这种观点。

(2)游戏说

认为艺术活动起源于人类所具有的游戏本能。一方面由于人类具有过剩的精力,同时由于人类可以将这种过剩的精力运用到没有功利性的活动中,于是体现为一种自由的游戏。德国的席勒、英国学者斯宾塞、德国学者谷鲁斯均持这样的观点。

(3)表现说

认为艺术起源于人类情感表现和交流的需要。持这一观点的有意大利美学家克罗齐、英国史学家柯林伍德、美国学者苏珊。朗格等。

(4)巫术说

认为艺术起源于原始民族的巫术仪式活动。这是在近代西方学术界最具影响的一种理论。这个学说最早由英国学者爱德华。泰勒提出,英国学者詹姆斯。弗雷泽也持这一观点。

(5)劳动说

认为艺术产生的根本动力和原因,在于人类的实践活动,尤其是占主导地位的物质生产实践活动。这是对艺术产生根本原因最具影响的揭示。俄国普列汉诺夫等人对此进行过阐释。

总之,艺术的发生经历了一个由实用到审美、以巫术为中介、以劳动为前提的漫长历史发展过程,其中也渗透着人类摹仿的本能、表现的欲望和游戏的冲动。艺术的起源应当是多因的而并非是单因的,但归根结底,艺术的产生和发展是人类社会实践活动的必然产物。

2、艺术活动的发展

(1)艺术发展的根本原因

①在人类社会生活的结构中,经济基础是与一定物质生产力相适应的、由社会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的现实物质基础。耸立在经济基础之上的上层建筑,是由经济基础影响和制约的政治制度及思想方式、世界观或社会意识形态的总和构成。艺术既属于意识形态,又具有不同于其他意识形态的特性。②经济基础的发展对于意识形态具有较强的制约和影响作用,同样,艺术的发展也要受到经济的制约和影响。以生产劳动为中心的人们的经济活动是推动艺术发展的根本原因。③经济对于艺术的制约和影响作用并不是直接的,而是往往要经过一些

中介环节。其中包括政治的、社会的、制度的等各种因素。经济的兴衰与艺术的兴衰虽然有着密切的联系,但并不是机械地互为因果关系的。④艺术的发展与经济的发展并不总是同步的,有时艺术的发展显得快些,有时显得慢些,有时甚至与经济呈反方向发展。这种现象,正是马克思所指出的物质生产与精神生产的不平衡关系。那种认为“经济繁盛,艺术一定繁荣;经济衰退,艺术也就衰落”的看法是缺乏根据的。

(2)艺术发展的继承与创新

在艺术发展的各种因素中,继承和创新是一对重要的范畴和基本的规律。

①艺术在它的发展过程中其内在结构是有继承性的,这种继承性,反映着社会意识形态和人们审美观念的连续性。每一时代的艺术对于后来的艺术,都是一种既定的存在和条件。后一时代的艺术注定要在前一时代的基础上得以发展。②艺术的历史继承性,表现为对本民族艺术遗产的吸收和接受,以及对其他民族和国家优秀文化和艺术成果的吸纳。③艺术的历史继承性,在艺术的形式与技巧、内容、审美观念和创作方法等方面均有突出的表现。艺术发展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除旧布新、推陈出新的过程,其间,继承和创新是紧紧连在一起的,没有继承,便不会有创新。在艺术发展中,继承是手段,创新是目的。④创新,是在继承基础上的创新。为了创新,就要坚持批判的原则,对过去的文化遗产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同时,又要坚持在艺术内容、艺术形式、艺术语言、艺术表现手法等方面的创造,不断适应新的时代人们对于审美文化和艺术的需求。

(三)艺术活动的基本特征与性质

1.艺术是一种审美的意识形态

(l)艺术作为一种特殊的精神文化现象,它既具有一般意识形态的特性,又具有自身的特殊性质,因而它是一种审美的意识形态。作为审美的意识形态,艺术与意识形态各部门以及政治、科学等均有着密切的联系。

(2)艺术与哲学

哲学主要从事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等领域中带有普遍性的根本规律的研究,哲学主要通过美学这一中介对艺术产生影响。艺术也可以通过审美创造对艺术家的思维及其思想产生启迪。

(3)艺术与宗教

艺术与宗教在其早期是融合在一起的,而在其后的发展过程中也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二者在认识与掌握世界的方式上有着相似之处。宗教长期利用艺术来宣传宗教,客观上促进了艺术的发展,同时艺术也在不断影响着宗教。但由于宗教反科学的性质,决定了它与艺术的本质区别。

成考专升本艺术概论复习资料二

(4)艺术与道德

道德是指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形成的伦理观念和行为规范的总和。道德与艺术的联系,一方面,一定社会的伦理道德总要通过艺术的内容和精神得以体现,同时,艺术通过其审美的表现,对道德观念的评价也具有很大的影响。

(5)艺术与政治

政治是经济的集中反映,政治对于包括艺术在内的上层建筑和意识形态领域各部门的影响是最为直接和广泛的。艺术会受到政治的制约和影响,同时也可以对政治产生影响,二者是相互联系和统一的关系。政治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影响和引导艺术的方向,可以保障艺术得到更快、更健康的发展。艺术也可以通过自身显现的审美情感和精神倾向,影响政治的方向和发展。

(6)艺术与科学

科学也是人类社会的一种重要文化现象,它与艺术在本质上有许多一致之处,同时在其发展过程中也有一定的区别。现代科学技术为艺术提供了新的物质技术手段、传播手段,并促使新的艺术形式的产生和美学观念的变化。艺术也对科学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

2、艺术活动的基本特征

(1)艺术活动是形象把握与理性把握的统一

形象,即审美形象,在广义上包括审美的情境和意境。形象把握是艺术活动特有的方式,是主体对于客体瞬间领悟式的审美创造,它是感性的而不是推理的,是体验的而木是分析的。但是形象把握又不能离开理性,理性在分析时代氛围、读选素材和题材、构思主题和情节、选择表现形式等方面均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2)艺术活动是情感体验与逻辑认知的统一

艺术中的情感即审美情感,是一种无功利的具有人类普遍性的情感,情感在艺术活动动机的生成、创造与接受过程中均是重要的心理因素之一,同时情感又是艺术创作的基本元素。但是艺术活动也包含认知因素,认知在艺术活动中意味着客观的、理智的反映。在审美情感的深层往往隐含着理性的认知。

(3)艺术活动是审美活动与意识形态的统一

艺术的审美特性是区别于其他社会实践活动以及意识形态活动的根本标志,但同时艺术又具有意识形态特性。艺术的审美特性是形象的、情感的和多义的,它规范着艺术活动的基本倾向,其意识形态特性则是隐藏在审美特性之中的,它使艺术的审美世界具有了更为广阔和深透的内涵。

3.艺术活动的基本性质

艺术活动是以特有的艺术语言体系为媒介、以创造形象或意境为旨归的人类的精神文化活动,它凝结为审美的意识形态。

(四)艺术活动的功能

1.艺术活动的功能

(1)审美认知功能

(2)审美教育功能

(3)审美娱乐功能

2.艺术教育

艺术教育是美育的核心,也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

美育即审美教育,是指运用审美的方式实施教育,旨在提高人们的审美感受力、审美创造力及审美情趣,以促进其人格的完善以及全民族整体素质的提升。

艺术教育主要通过指导人们进行艺术创作、艺术鉴赏等活动,实现美育的最终目标。

三、艺术种

要求:

理解和掌握艺术分类的基本原则和方法,理解各艺术种类的定义和特性,了解不同艺术种类体裁的区分,了解中外艺术史上重要的艺术家和艺术作品。

(一)艺术分类的方法

1.以艺术作品的存在方式为依据,可以将艺术分为时间艺术(音乐、文学等)、空间艺术(绘画、雕塑等)和时空艺术(戏剧、影视等)。

2.以对艺术作品的感知方式为依据,可以将艺术分为听觉艺术(音乐等)、视觉艺术(绘画、雕塑等)和视听艺术(戏剧、影视等)。

3.以艺术作品对客体世界的反映方式为依据,可以将艺术分为再现艺术(绘画、雕塑、小说等)、表现艺术(音乐、舞蹈、建筑等)和再现表现艺术(戏剧、影视等)。

4.以艺术作品的物化形式为依据。可以将艺术分为动态艺术(音乐、舞蹈、戏剧、影视等)和静态艺术(绘画、雕塑、建筑、工艺等)。

5.从本质上讲,艺术作品就是以物态化的方式传达出艺术家的审美经验和审美意识。因此,按照艺术分类的美学原则,应当把艺术形态的物质存在方式与审美意识物态化的内容特征作为根本的依据,将艺术分为五大类别:即造型艺术、实用艺术、表情艺术、语言艺术(文学)综合艺术。

(二)造型艺术

1.绘画

(l)绘画是一门使用一定的物质材料,运用线条、色彩和块面等语言,通过构图、造型和调色等手段,在二度空间(平面)里创造出静态的视觉形象或情境的艺术。绘画在造型艺术中处于基础地位。

绘画艺术的种类,根据使用材料的不同,可分为中国画、油画、版画、水彩画、水粉画等;根据表现对象的不同,可分为肖像画、风俗画、风景画、静物画、历史画等;根据作品形式的不同,可分为壁画、年画、连环画、宣传画、漫画等。

(2)绘画艺术的基本特征

①形式的变幻;②瞬间的凝固;③丰富的意味。

2.雕塑

(1)雕塑是一门直接利用物质材料,运用雕刻或塑造的方法,在立体的空间(三度空间)中创造出具有实体形象艺术品的艺术。

雕塑可分为圆雕和浮雕。

(2)雕塑艺术的基本特征

①物质与技艺的统一;③造型性与表现性的融合。

3.摄影

(1)摄影是指采用摄影手段塑造可视的画面来反映生活、表现主体审美情感的艺术。摄影特别注重纪实性,画面构图、光线和影调是它的独特的造型手段。

摄影艺术包括新闻摄影、人像摄影、建筑摄影、风光摄影、静物摄影、生活摄影、舞台摄影等。

(2)摄影艺术的基本特征

①高度的纪实性;②主题的创造性;③光与影的结合。

4.书法

(l)书法是以线条组合、变化来表现文字之美的艺术形式,它主要通过用笔、用墨、结构章法、线条组合等方式进行造型和表现主体的审美情操。

书法主要有篆书、隶书、草书、楷书、行书等书体。

(2)书法艺术的基本特征

①线条与组合;②具象与抽象;③情感与象征。

(三)实用艺术

1.建筑

(l)建筑是一种实用与审美相结合,以形体、线条、色彩、质感、装饰、空间组合等为艺术语言,建构成实体形象的造型与空间艺术。

(2)建筑根据社会需要可分为民用建筑、公共建筑;根据人们的审美需要可分为园林建筑、纪念性建筑等。

(3)建筑的基本特征

①造型的形式美追求;②环境的人格化体现洞多重的象征性意味。

2.园林

(1)园林是指利用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所创造的景观,它利用技术和艺术,凭借山水、花木、建筑等组合成为实体形象。园林在广义上是建筑艺术的一种类型。

园林艺术的类型,从世界范围看主要有三种,即欧洲园林、阿拉伯园林和东方园林。东方园林以中国园林为代表。

(2)园林的基本特征

①浓缩的自然2②综合的形式;③意境的追求。

3.工艺与设计艺术

(1)工艺是指既具有审美特性、又具有较强的物质特性,既表现出审美价值、又可以体现一定实用价值的造型与空间艺术。

第三篇:09艺术概论复习

艺术概论期末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5个概念5×420分)

艺术 艺术学艺术真实典型形象 典型化意境艺术形象巫术说游戏说造型艺术表演艺术艺术家艺术体验艺术构思艺术传达 艺术技巧形象思维艺术直觉灵感创作方法现实主义浪漫主义艺术风格艺术流派艺术思潮艺术作品艺术意蕴艺术欣赏再创造顿悟共鸣期待视野召唤结构

二、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号码填在题干后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10分)

1. 艺术反映的对象是( )。A.实际生活B.劳动C.思想D.政治

2. .决定艺术存在的根本因素是( )。A.经济基础B.社会意识C.政治法律制度D.科学文化

3. 艺术真实主要指( )A艺术家反映社会生活现象的真实.B艺术家表现思想感情的真实C艺术家想象的真实D艺术家对

4. .艺术美感中最显著的特征是( )。A.形象B.情感C.思想D.生活

5. .艺术的审美教育作用建立在( )。A.艺术作品中内容的丰富和艺术形象鲜明

B.艺术家对题材及意义的认识和判断C.其他意识形态的存在D.正确反映生活

6. .李白诗歌的创作方法是( )。A.浪漫主义B.现实主义C.古典主义.自然主义

7. .以动物为表现题材的原始壁画,产生的根源是( )。A.人们的巫术信仰B.人们的狩猎生活C.人们的审美观念D.人们的理想愿望

8. .艺术构思是艺术创作过程的( )。A.起点B.基础C.中心环节D.完成

9. .艺术作品的内容是( )。A.题材B.现实生活及其认识、评价C.主题D.结构

10. 艺术作品的形式主要决定于()。A.艺术媒介B.题材、主题C.艺术技巧D.结构

三、判断题(10分)(判断正误,并简述理由。每小题1分,共10分)

1、 艺术来源于艺术家天才的头脑。

2、 艺术真实要求艺术创作必须摹仿生活。

3、 艺术即直觉。

4、 艺术形象是对生活形象的模拟。

5、 艺术形象要具有审美性,因此艺术家要美化生活。

6、 艺术典型即是对社会生活共性的反映。

7、 艺术起源于游戏,即是说艺术就是游戏活动,如同儿童的游戏一样。

8、 艺术的继承就是继承古代艺术的成就,复兴古代艺术的繁荣。

9、 艺术风格即艺术作品的特点。

10、艺术欣赏就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四、简答题(两题2×1020分)

1、 为什么说社会生活是艺术创作的唯一源泉?

2、 艺术反映社会生活具有哪些特殊性?

3、 如何理解艺术的形象性、主体性、审美性的特征?

4、 艺术真实的定义及基本特点是什么?

5、 艺术的社会功能的具体内容有哪些?

6、 关于艺术起源有哪些主要假说?主要观点是什么?有什么价值和局限?

7、 艺术发展的规律是什么?如何处理艺术的继承与革新的关系?

8、 音乐的审美特征是什么?

9、 舞蹈的审美特征是什么?

10、美术的审美特征是什么?

11、艺术家要具备那些基本条件?

12、艺术创作有哪几个过程?

13、形象思维的定义及基本特征是什么?

14、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创作方法的定义及基本特征是什么?

15、什么叫艺术风格?艺术风格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16、什么叫艺术流派?艺术流派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17、艺术欣赏的性质特点是什么?

18、艺术欣赏活动中应该如何进行再创造?

19、艺术欣赏主体的心理要素有哪些?发挥什么作用?

20、艺术欣赏的审美过程有哪些?

五、分析题(20分)

分析一篇文学作品,要求从艺术语言、艺术形象、内涵、意境及风格特征等方面分析,写出自己的感受和理解。要求能扣住作品进行分析,观点基本正确,有良好的艺术感受力、分析判断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六、论述题(两题任选1题20分)

1、 为什么说社会生活是艺术的唯一源泉?试举例分析论证。

2、 艺术真实有什么特点,在不同类型、风格的艺术作品中有什么不同的表现?

3、 为什么说艺术形象具有情感性和审美性?试举例分析论证。

4、 如何塑造典型形象?结合对中外艺术史上经典作品的解读谈谈自己的看法。

5、 艺术家要具备那些基本条件?为什么?试举例分析论证。

6、 艺术创作有哪些基本过程,根据自己的学习创作谈谈体会。

7、 形象思维具有哪些基本特征?结合自己的创作经历谈谈切身的体会。

8、 为什么说艺术风格是艺术家成熟的标志?试根据你所熟悉的艺术家的代表作品来

分析艺术家的风格特征。

9、 在艺术欣赏中,怎样感悟体验艺术作品的内在意蕴,试举例分析。

10、 试以你自己在具体的艺术欣赏过程中的心得体会,谈谈艺术欣赏再创造的欣赏

特点。

第四篇:大一艺术概论考试复习资料

1.艺术语言。艺术语言是指任何一门艺术都有自己独特的表现方式和手段,运用独特的物质媒介来进行创作,从而使得这门艺术具有自己独具的美学特征和艺术特征。这种独特的表现方式或表现手段就叫做艺术语言。

2.艺术作品。艺术作品是指艺术生产的成果或产品,他是艺术家运用一定的物质媒介和艺术语言,通过艺术构思和艺术创作,将头脑中形成的主客体统一的审美意象物态化,创造出来的审美鉴赏的对象。

3.艺术流派。所谓的艺术流派是指在中外艺术发展的一定历史时期里,由一批思想倾向、美术主张、创作方法和表现风格方面相似或相近的艺术家形成的艺术派别。

4.形象思维。形象思维是运用一定的形象来感知、把握和认识事物,也就是通过具体、感性的形象来达到对事物本质规律认识的一种思维形式。

5.造型艺术。造型艺术是指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通过塑造静态的视觉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与表现艺术家思想情感的艺术。

6.书法艺术。书法是中华民族特有的一种传统艺术形式,它主要通过汉字的用笔用墨、点画结构、行次章法等造型美,来表现人的气质、品格和情操,从而达到美的境界。

7.意境。意境是艺术中一种情景交融的境界,是艺术中主客观因素的有机统一。

8.艺术体验。所谓艺术体验是指一种活跃的、丰富的、深刻的内心活动,它伴随着强烈的情感情绪,把艺术家长期对于生活的感受、观察和思考,形成艺术创作的基础和前提,乃至萌发不可遏止的创作欲望。

1.关于艺术本质的几种说。 法客观精神说、主管精神说、模仿说或在现说。

2.造型艺术审美特征体现在那些方面。造型性直观性、瞬间性永固性、再现性和表现性。

3.艺术的社会功能有几种。审美认知、审美教育、审美娱乐。

4.艺术基本特征。形象性、主体性、审美性。

5.艺术起源的几种说法。艺术起源于模仿、艺术起源于游戏、艺术起源于表现、艺术起源于巫术、艺术起源于劳动。

6.审美心理是哪几种心理因素的统一体。注意、感知、联想、想像、情感、理解。

7.毕加索创作分为那几个时期。蓝色时期、玫瑰时期、原始时期、立体主意时期、铅笔画时期、变形时期、表现主意时期、田园时期。 1.艺术与道德的关系?

一种观点是把艺术完全当作道德教育的手段,否认艺术与道德的根本区别;另一中观点完全否定艺术与道德的内在联系认为表现道德内容会损害艺术;第三种观点则承认艺术与道德的紧密关系,认为二者互相影响,具有内在联系,同时又承认二者的根本区别,用寓教于乐取代道德说教。 2.艺术与宗教的关系?

一是艺术影响宗教;二是宗教影响艺术;三是尽管艺术与宗教有着密切的联系,宗教对艺术的产生和发展都产生过直接的影响,但是艺术与宗教二者竟有着本质区别。 3.艺术与哲学的关系?

哲学对艺术有着深刻的影响。其表现在哲学对艺术家的影响;出现了一些哲理性的艺术作品;哲学能起到促进艺术潮流形成的作用。当然,哲学对艺术的影响是相对,并不是每个艺术家都在自己作品中表露哲学观点,更不是每个艺术作品都具有哲理性。同时,艺术也对哲学产生一定的影响,艺术可以启迪哲学家的思维,艺术作品可以传播特定的哲学思想等。 4.现代科学技术对艺术的影响?

(1).现代科学技术为艺术提供新的物质技术手段,促使新的艺术种类和艺术形式的产生。(2).现代科学技术为艺术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文化环境和传播手段,为艺术提供了更广阔的天地。(3).现代科学技术对艺术的影响,又表现在艺术与技术、美学与科学的相互结合与相互渗透,对人类生活产生了深刻影响,也促进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自身的发展。(4).现代科学技术对艺术的影响,更表现在科学领域的重大发现对艺术观念产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影响,例如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模糊数学等观点和方法,已被运用到艺术创作和艺术研究之中,成为某些艺术理论和艺术批评的观点和方法。 5.艺术审美心理中的理解因素的三层含义?

(1).首先对于艺术作品内容的鉴赏离不开理解因素。 (2).其次对于艺术作品形式的鉴赏离不开理解因素。

(3).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对于每一部艺术作品的内在意蕴和深刻哲理的认识离不开理解因素。

6.艺术生产理论给艺术学研究提供了那些启示? (1).艺术生产理论揭示了艺术的起源、性质和特点。 (2).艺术生产理论阐明了两种生产的不平衡关系。 (3).艺术生产理论揭示了艺术系统的奥秘。 7.简述艺术作品内容和形式的关系。

艺术作品的内容和形式是相互依存的。形式是实现内容的前提与基础,内容是是深化形式的必要过程,二者不可分割,并共同用于艺术作品,形成了一幅作品必不可少的组成元素。 8.简述艺术作品中感性与理性的统一。

(1).在艺术作品中感性是指隐含于作品之中的情感因素,以及寄寓在形式之中的感性特色。 (2).在艺术作品中理性是指通过作品的形象及意境所凸现出来的理性内涵。

(3)艺术作品是感性与理性的统一。一方面,艺术作品表现为感性形式与理性内容的统一。另一方面,艺术作品还表现为情感因素与理性精神的统一。 9.简述为什么形象思维是艺术创作和欣赏的主要思维方式? (1).形象思维过程始终不能离开感性形象。

(2)形象思维过程不依靠逻辑推理,而是始终依靠想象、情感等多种心理功能。 (3).形象思维具有整体性的特点。

正因为形象思维有这些基本特点,因而它成为艺术创作和欣赏的主要思维方式。 10.简述艺术生产创造者具有多种特点的原因?

作为一种特殊的精神生产,艺术生产不同于其他的精神生产,更不同与人类的物质生产,它具有自己独特规律和特征。正是艺术生产这些独特的规律,使得作为艺术生产创造者的艺术家具有许多自身特点。

11.艺术鉴赏作为一种审美再创造活动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1).艺术家创作出来的艺术品必须通过鉴赏主体的审美再创造活动,才能真正发挥它的社会意义和美学价值。

(2).鉴赏主体再艺术欣赏活动中,并不是被动、消极的接受,而是积极主动地进行审美再创造。

(3).从根本意义上讲,艺术鉴赏同艺术创作一样,也是人类自身力量在审美活动中的自我肯定与自我实现。 瓷器。

(1).瓷器从东汉开始出现。

(2)代开始出现窑址。唐代官窑有岳窑(南方)、形窑(北方)。民窑有鲁山花窑和长沙窑。 (3).宋代五大官窑。

汝窑:偏青属于青瓷体系、鳞开片、香灰胎、素面无过多装饰,有“丰华”“蔡”字落款。 官窑:紫口铁足、有开片。 哥窑:青瓷龙泉窑系,成品釉面出现“开片”,又称“百圾碎”,紫口铁足样式。 钧窑:属青瓷系统,以胎质厚重,色彩斑斓闻名。又的有“

一、二......十”落款。 定窑:属白瓷体系,胎质白腻有色略黄,呈象牙质特点。(定窑孩儿枕) (4).宋代八大民窑。

北方

磁州窑、耀州窑、钧窑、定窑

南方

饶州窑(景德镇窑)、龙泉窑、建窑、吉州窑。

敦煌壁画体裁。

1.故事画。(1)、佛传故事:主要宣扬释迦牟尼的生平事迹。其中许多是古印度的神话故事和民间传说,佛教徒经过若干世纪的加工修饰,附会在释迦身上。一般画“乘象人胎”、“夜半逾城”的场面较多。(2)、本生故事画:是指描绘释迦牟尼生前的各种善行,宣传“因果报应”“苦修行善”的生动故事。也是敦煌早期壁画中广泛流行的题材,如“萨捶那舍身饲虎”、“尸毗王割肉救鸽”、“九色鹿舍己救人”、“须阁提割肉奉亲”等。(3)、因缘故事画:这是佛门弟子、善男信女和释迦牟尼度化众生的故事。与本生故事的区别是:本生只讲释迦牟尼生前故事;而因缘则讲佛门弟子、善男信女前世或今世之事。壁画中主要故事有“五百强盗成佛”、“沙弥守戒自杀”、“善友太子入海取宝”等。(4)、佛教史迹故事画:是指根据史籍记载画成的故事,包括佛教圣迹、感应故事、高僧事迹、瑞像图、戒律画等。(5)、比喻故事画:这是释迦牟尼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地给佛门弟子、善男信女讲解佛教教义所列举的故事。

2.佛像画。作为宗教艺术来说,它是壁画的主要部分,其中包括 各种佛像------三世佛、七世佛、释迦、多宝佛、贤劫千佛等; 各种菩萨------文殊、普贤、观音、势至等;

天龙八部------天王、龙王、夜叉、飞天、阿修罗、迦楼罗(金翅鸟王)、紧那罗(乐天)、大蟒神等等。

3.山水画 敦煌壁画中的山水画遍布石窟,内容丰富,形式多种多样。大多与经变3画、故事画融为一体,起陪衬作用。,“五台山图”。

4、经变画 利用绘画、文学等艺术形式,通俗易懂地表现深奥的佛教经典称之为"经变"。用绘画的手法表现经典内容者叫"变相",即经变画;用文字、讲唱手法表现者叫"变文"。

5、民族传统神话题材画。在北魏晚期的洞窟里,出现了具有道家思想的神话题材。西魏249窟顶部,除中心画莲花藻井外,东西两面画阿修罗与摩尼珠,南北两面画东王公、西王母驾龙车、凤车出行。车上重盖高悬,车后旌旗飘扬,前有持节扬幡的方士开路,后有人首龙身的开明神兽随行。

6、供养人画像 。 供养人,就是信仰佛教出资建造石窟的人。他们为了表示虔诚信佛,留名后世,在开窟造像时,在窟内画上自己和家族、亲眷和奴婢等人的肖像,这些肖像,称之为供养人画像。

7、装饰图案画。 丰富多彩的装饰图案画主要是用于石窟建筑装饰,也有桌围、冠服和器物装饰等。装饰花纹随时代而异,千变万化,具有高超的绘画技巧和丰富的想象力。图案画主要有藻井图案、椽间图案、边饰图案等。

第五篇:艺术概论复习题1

1、从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角度来考察,艺术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从社会生产实践的角度来考察,艺术又是一种特殊的精神生产形态即“艺术生产”。

2、在艺术表现上,后现代主义往往采用反讥、拼贴、荒诞、调侃、亵渎、嘲弄化模仿、矛盾叙述、中断等手法,直观地表现出当代世界的不确定性和分解状态,它既是现代主义的继承,又背离和超越了它。

3、艺术生产的全过程,情感意向始终是一个不可缺少的最活跃的元素。

4、广义的题材是指艺术作品中所表现、描绘的生活、情感的范围或性质,也称取材范围。

5、美感从根本上说,是客观事物的美作用于人而引起人的一种意识活动和情感活动,这种意识活动和情感活动只有在人对客观事物的美的审美认识的基础上才能发生。

6、主题的产生有两个基本条件,一是作品的题材,二是作者的思想情感。

7、艺术发展的他律性就是指艺术发展过程中,艺术与其他事物如经济、政治、道德、宗教、哲学等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也就是揭示艺术的外因是怎样制约和推动着艺术的发展。

8、在艺术欣赏活动中,当欣赏者被艺术作品所感染,从而达到与作品的色彩、线条共呼吸;与作品中的人物共命运,思其所爱,爱其所爱,恨其所狠时,这种现象,就称其为艺术欣赏中的共鸣现象。

9、从艺术家的角度来说,革新可以表现为对他人的超越和对自我的超越。

10、以艺术形态的创造方式为依据,艺术可分为造型艺术、表演艺术、语言艺术和综合艺术四个类型。

11、艺术心理定势是指艺术工作者在掌握了一定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艺术基础理论与艺术创作的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在长期进行艺术修养的过程中,在头脑中逐渐形成的稳定而又习惯成自然的艺术心理态势。

12、艺术发展的历史继承性就是前代艺术对后代艺术的巨大影响以及后代艺术对前代艺术的积极成果的继承保留,它揭示了艺术发展历史之间的必然的、本质的、稳定的联系,也是古今中外一切艺术发展都应遵循的普遍规律。

13、以艺术形态的存在方式为标准,艺术可分为空间艺术、时间艺术和时空艺术三个类型。

14、艺术是艺术家为着审美目的、按照美的规律、进行审美创造的一种自我

表现。

15、绘画艺术是造型艺术中最为自由的一种类型。

16、再现性艺术是指艺术家在其作品中对他所认识的客观对象或社会生活的具体描绘,在创作手法上偏重于写实,追求感性形式的完美和现象的真实;在创作倾向上偏重于认识客体,模仿现实。其特点是感性的现实和冷静的理智在创作中起主导作用。

17、艺术是一种特殊的生产形态,即精神生产形态。

18、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创作方法是贯穿了艺术史的两大主流创作方法。

19、艺术想象是指艺术家在艺术创作过程中,按照创作主旨的需要,在头脑中对从生活中得来的有关的诸多表象进行分解、重组、连接等加工,把实际上并不在一起的事物从观念上把它们组合在一起,使之成为新的理想化了的艺术意象的创造的能力。

20、在作品中,艺术典型就是高度真实和高度概括的艺术形象。

21、典型形象是指塑造得非常成功的艺术形象,是个性鲜明独特又具有高度概括性的艺术形象,它集中体现了艺术家对生活的审美发现和审美理想。

22、艺术风格就是艺术作品的因于内而符于外的风貌,是艺术作品在整体上呈现出的具有代表性的面貌。

23、广义的题材是指艺术作品中所表现、描绘的生活、情感的范围或性质,也称取材范围。 名词解释:

1、艺术流派:在艺术史中,一个艺术家的艺术风格反映特定时代和特定社会的审美理想,同时代的艺术家反映审美理想的相似性使艺术家在艺术风格上产生近似性特征,由若干个艺术风格基本相同或近似的艺术家自觉或不自觉地形成了艺术流派。

2、艺术想象:是指艺术家在艺术创作过程中,按照创作主旨的需要,在头脑中对从生活中得来的有关的诸多表象进行分解、重组、连接等加工,把实际上并不在一起的事物从观念上把它们组合在一起,使之成为新的理想化了的艺术意象的创造的能力。

3、表现性艺术:是指艺术家运用艺术表现手段来表达自己的情感体验和审美理想,在创作手法上偏重于理想情感的表现对象或抛弃具体的物象,追求超感觉的内容和观念,常常采取象征、寓意、夸张、变形以至抽象等艺术语言,以突破感受的经验习惯;在创作倾向上,偏重于表现主体意识,直抒胸怀。

4、艺术家 : 艺术家就是指具有艺术才能、掌握相应艺术技能,专门从事艺术创作,通过自己的创造性劳动来满足人们的精神需要的劳动者的总称。

5、再现性艺术:是指艺术家在其作品中对他所认识的客观对象或社会生活的具体描绘,在创作手法上偏重于写实,追求感性形式的完美和现象的真实;在创作倾向上偏重于认识客体,模仿现实。其特点是感性的现实和冷静的理智在创作中起主导作用。

6、艺术个性:就是在一定的先天条件、世界观、生活体验、艺术修养基础上所形成的独特的审美理想、情感气质及艺术才能等体现出来的独特性,是一个艺术家区别于其他艺术家、具有相对稳定性的整体特征。

7、艺术构思:艺术构思就是艺术家将不系统的零散的生活素材,通过艺术思维构想成独特而又理想的艺术意象的活动,其实质是艺术家对社会现实的一种审美认识活动。它是艺术创作的中心环节,它上承观察和体验生活,下接意象物化。

8、艺术语言:艺术语言是一种比喻的说法,指的是它在艺术作品中起到的类似语言的表情达意的作用。事实上艺术语言就是艺术作品的物质表现手段,是作品的外部形式。 简答论述题

1、谈谈不同艺术之间联系和融通的主要方式。

各门艺术之间的是相互联系和相互融通的。这一现象是普遍存在的,各门艺术之所以能够相互联系甚至结合在一起,首先是因为它们有着共同的本质,都是客观世界在人们的意识领域的审美反映,都是以感性形象来反映世界,另外,不同的艺术门类之间,在某些方面可能具有共同的特点

不同艺术之间的联系和融通,存在着多种不同的方式,主要方式有以下几种:

(一)吸收与借鉴

一种艺术,经常会从其他艺术中吸收自己需用的东西,在另一种情况下,一种艺术并不只利用它种艺术的题材内容或其他因素,而只是从它种以上所创造的境界或形式等方面得到借鉴或启示。吸收与借鉴并不改变它自身独立的性质。

(二)配合

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艺术出现在一件作品中,形成统一和谐的整体,但并不改变各自的性质。但有主次之分。

(三)结合

是两种以上的艺术结合成为一个整体,不可分离,也没有各自独立的价值。

2、谈艺术家应该具备哪几方面的修养。

艺术家的修养是指在取得一定基础知识和一定的艺术实践的基本技能的基础上,才有肯提出进一步努力提高自己的艺术理论修养和艺术创作技巧,以达到一定高度和水平,并熟练自如地创造出具有一定艺术意蕴和神韵的艺术作品。 艺术家修养的五个方面:

(1)进步的世界观和审美理想

世界观影响着作品的格调和品味;进步的人生观使艺术家自始至终具备着强大的创作动力和激情;科学的审美观使艺术家正确的把握艺术审美的标准,并矢志终生去追求最理想、最高的艺术美的境界。 (2)深厚的文化素养

学识修养能帮助艺术家从整体上提高创作的境界,文化素养直接影响艺术的表现力。

(3)丰富的生活积累

丰富曲折的生活体验是艺术创作的基本材料和前提条件。 (4)超常的艺术思维活动能力 ①发现的目光和独到的感受力 ②丰富的艺术想像力 ③独特的记忆力

(5)精湛的艺术技巧和表现才能

只有具有精湛的艺术技巧和表现才能,才能最后完成艺术形象的创造。

3、什么说人类的生产劳动是艺术发生的根本动因。

艺术发生的动力是复杂的,不是单一的,劳动、情感、巫术、想像、幻想等原始社会的一切,它们互相联系、互相制约,构成了一个系统,组成一个合力,推动艺术的发生。在这个动力系统中,并不是每个动力因素都处于同等重要的地位,其中一个因素决定着其他因素的产生和发展,成为艺术发生的根本动力,这就是人类的生产劳动实践。

(一)生产劳动实践为艺术的发生创造了前提

生产劳动实践创造了艺术创作的主体——人,为艺术的发生提供了前提。 首先,劳动猿爪变为人手,猿脑变为人脑;

其次,劳动推动了语言的产生,劳动与语言有进一步推动了意识的产生。 再次,劳动推动了工具的制造;

(二)生产劳动实践推动着思想与感情的产生,为艺术的发生创造了第一个必要的条件

(三)生产劳动推动着审美意识的产生和发展,为艺术的发生创造了第二个必要条件

(四)生产劳动实践是原始艺术发生的直接动因

生产劳动不仅创造了艺术发生的前提和条件,而且成为艺术发生的直接动因。

4、试述艺术与经济的关系。

经济是艺术发展的决定力量和终极原因

(一)经济决定艺术的发生

任何艺术的发生,都以经济的一定发展为前提。经济创造了艺术发生的条件,创造了艺术发生的动因,经济甚至决定了艺术的内容与形式。

(二)经济决定艺术的性质 经济决定了艺术的不同性质。

(三)经济决定艺术的发展

艺术是发展的,推动艺术发展的决定力量是经济的发展。

(四)艺术与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

经济高涨必将导致艺术繁荣,但艺术繁荣与经济高涨,并不是如影随形、亦步亦趋的决对平衡的关系,而是复杂的、包含差别的关系,这就是艺术与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表现在:

首先,对历史发展不同时代做纵向比较,艺术与经济的发展具有不平衡性; 其次,对同一时代不同地区、国家做横向比较,艺术与经济的发展具有不平衡性。 再次,对艺术内部不同艺术种类做比较,艺术与经济的发展具有不平衡性。

5、试述艺术发展过程中的继承与革新。

(一)历史继承性是艺术发展的普遍规律

艺术发展的历史继承性:就是前代艺术对后代艺术的巨大影响以及后代艺术对前代艺术的积极成果的继承保留。它揭示了艺术发展历史之间的必然的、本质的、稳定的联系。这是古今中外一切艺术发展都应遵循的普遍规律。 艺术发展的历史继承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作品思想内容的继承;

前人在艺术作品中所表现出来的进步思想,在后人的艺术中都有所继承。 (2)艺术作品形式的继承;

艺术作品的形式对于内容具有相对独立性,因而继承关系表现得更明显突出。 (3)艺术种类和艺术创作方法的继承;

艺术种类具有相对稳定性,每一个时代的人们没有可能也没有必要重新建立一切艺术种类,而是继承以往的艺术种类。艺术种类是发展的,新的艺术种类也不是凭空建立起来的,离开了继承就没有任何新的艺术种类的产生。

(二)艺术发展具有历史继承性的原因

(1)艺术发展的历史继承性是社会物质生活发展的连续性所决定的; (2)艺术发展的艺术继承性是由艺术本身的性质决定的; (3)艺术发展的历史继承性是由艺术表现生活的任务决定的。

(三)继承艺术遗产的原则

继承艺术遗产的原则是批判的原则,即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首先区分艺术遗产中的精华与糟粕。 其次要坚持继承艺术遗产的批判原则,就要反对肯定一切与否定一切的两种错误;

(四)艺术继承的条件和类型 一般来说,艺术继承的条件是艺术风格的相似形。艺术继承的条件决定了艺术遗产继承的类型,有两种:

(1)同一艺术风格渐进延续中的继承; (2)不同艺术风格飞跃断裂的继承;

(五)革新是艺术发展的必然规律

革新是一切时代、一切民族艺术发展过程的必然规律。 (1)革新是艺术的任务所决定的; (2)革新是艺术的本性所决定的;

()革新是欣赏者的审美需求所决定的;

(六)艺术发展过程中革新的表现

(1)从艺术作品来说,革新可以表现为艺术作品内容的革新与艺术作品型号司的革新;

(2)从艺术家的角度来说,革新可以表现为对他人的超越和对自我的超越; (3)从革新的程度来说,革新可以区分为同一艺术风格延续的革新与不同艺术风格转变中的革新。

(七)艺术发展过程中继承与革新的关系 艺术发展过程中

继承与革新是辩证的统一:革新是继承的目的,继承是革新的基础。

6、试述艺术家的作用、价值与地位。(请在书上找答案)

(一)艺术作品体现作用与价值 (1)艺术家通过作品记录社会生活 (2)艺术家通过作品来表达人类情感

(3)艺术家通过作品来体现人类的审美理想

(二)、艺术家自身的作用与价值

(三)艺术家的地位

(1)艺术家地位的历史形成 (2)正确认识艺术家的地位

7、举例说明艺术流派、艺术思潮与创作方法的关系及现实意义。

(一)艺术流派与艺术思潮的关系 区别:

(1)艺术流派是艺术主张、创作倾向、艺术风格的等相近或相似的创作主体的群体化,具有风格的艺术家未必是哪个流派的成员,但同一流派的艺术家却往往具有相近的艺术主张和艺术风格,这是流派的一个特点。 (2)艺术思潮是在一定的历史阶段,以一个或几个艺术流派为核心,在相近的艺术思想、创作倾向下进行诸种艺术活动而形成的影响很大的艺术潮流。也就是说,在一个大的艺术思潮中是包含着多个艺术流派的,或是在同一个艺术思潮中可以分化为多个流派。

(3)艺术思潮偏重于从社会历史的方面来把握某种艺术思想和审美主张,而艺术流派则偏重从艺术史的角度有艺术主张和风格特色的基本认同而产生的。艺术流派在多数情况下往往是指某一门类艺术中的派别,而艺术思潮往往包容多个艺术门类中的多个艺术流派。 联系:

(1是互为前提条件而具统一性的。有时流派的发展和扩大可以形成跨艺术门类的艺术思潮,思潮是以流派为基础的。 (2艺术思潮也可以生发出各种艺术流派,时,当特别大的艺术思潮产生后,其内部也可引发或派生多种子思潮,这种子思潮往往是大艺术思潮引发下的艺术流派发展而来的,跨艺术门类的。

(二)艺术创作方法与艺术流派、艺术思潮的关系: 联系:

(1)创作方法体现了特点的艺术思潮、流派的审美文化精神; (2)术流派、艺术思潮往往要推崇与相应的一定的创作方法;

(3)法也因艺术流派和艺术思潮而得以迅速发展,如古典主义、浪漫主义等。 区别:

(1)派是艺术派别,创作方法相近只是流派形成的多种原因中的一种; (2)派与艺术思潮是特定历史时期的艺术现象,创作方法则是艺术家从事艺术创作时所遵循的基本原则,是从人类全部艺术创作中总结出来的基本的创作路数,故是广泛的艺术现象。

(3)法具有普适性,可以为各个艺术家、艺术流派、艺术思潮只有选取,在一定的艺术思潮中的各个流派所选用的创作方法也是五花八门的。如西方现代主义的不同流派中。欧洲古典主义也有多种创作方法的因素。 (三)研究艺术流派、思潮与创作方法的现实意义

(1)有利于直接推动各时代艺术的蓬勃发展。对于增强艺术创作的自觉性,推动艺术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有助于深入了解艺术家及其作品的内在意义。

(3)进一步证明再现与表现相统一是艺术自身的规律之一。

9、请举例谈谈艺术欣赏的一般方法。(请参考听课笔记)

(一)以审美的眼光看待艺术作品

(二)了解作品的时代背景及作者的创造意图

(三)抓住“点睛之笔”作全面欣赏

(四)在比较中欣赏艺术作品

上一篇:意识形态工作的讲话下一篇:医师下基层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