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综合改革工作总结

2023-01-24

工作总结是当代年轻人的重要成长方式。根据自身的工作情况,编写详细的工作总结报告,可使我们在不断的反思、吸取教训、目标优化的过程中,对自身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价,改进自身的工作不足之处,从而得出有利于自己成长的宝贵经验。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农村综合改革工作总结》,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第一篇:农村综合改革工作总结

农村综合改革工作汇报材料

农村综合改革工作汇报材料全县农村综合改革动员会以后,我们**镇立即着手作了工作布置,现将前阶段工作及下一阶段性工作计划向各位领导和同志们汇报:

一、前一阶段工作主要是开展了项工作:一是组织一次学习。全县农村综合改革动员会以后,我们**镇立即着手召开党政班子会议,准确及时全面传达会议精神,并展开了班子成员层面的座谈交流,就有关农村综合

改革工作进行初步商讨。同时把县委综合改革的主要精神向机关干部进行传达,使每一位干部对该项工作做到心中有底。在此基础上,我们及时组成了以镇党委书记、镇长为组长的农村综合改革领导小组,并就有关情况进行了分组落实,做到责任到人,时间到人。二是制定一套方案。全镇班子会议后,我们立即组织全体党政班子成员分成5个小组就农村综合改革5个重点内容进行调研,听取镇机关老领导、村、厂、事业单位四个层面的建议意见,获得了第一手资料。在综合听取各方意见的基础上,依据县委综合改革的实施方案,结合我镇实际,最终制定了《**农村综合改革实施方案》。《方案》对镇机构改革、农村教育体制改革、财政体制改革、镇级财务化解、村级组织运转等五方面工作进行了明确。在一系列准备工作完成之后,我们于10月24日下午,组织全体机关干部、事业单位负责人召开了**镇农村综合改革动员会,对下阶段工作进行了充分地动员详细地布置。县委常委、组织部长陈建光同志亲临会场,对我镇的综合改革工作提出希望和要求。三是召开一次读书会。10月27日,我们组织全镇22位村支部书记召开了一次读书会,专门邀请县纪委常委、监察局副局长王群,县经管总站副站长孙挺军同志为支部书记进行专题辅导。读书会重点就“一事一议”、加强村级财务管理两个方面进行座谈交流,并就已在全镇范围内推广的锦坞经验,深化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工作进行了再次强调布置,主要是以“八个一活动”为载体开展工作,即:进行一次民主管理培训;发放一本村民自治手册手册;疏通一条村务工作渠道;制订村级行事规则一套制度;规范一套民主管理程序;推行一项“党员 代表”联户做法;开展一项服务等。通过“锦坞经验”的推广,把我镇村级民主管理的核心定为:民主、依法;团结、和谐;发展、稳定;实干、诚信;服务、便民;重心定为是重大事情决策“六步法”,实质定为党内民主与群众民主相结合,团结依靠群众与引导服务群众相结合,干部自律与制度监督相结合。四是开展一次培训谈心。针对综合改革中,建设、环保、安监、社保四个部门行政执法管理权限的下放方案,我们邀请上级部门领导、专家及时对相关办、中心人员开展了一次培训,要求相关办、中心对上述下放的四项行政管理职能权限有较为清晰的判断和认识。并从这些办、中心抽调一批政治思想坚定、业务能力强、工作认真负责且具有相关执法资格的机关干部作为执法人员,直接行使县行政执法职能。同时,我们还组织驻村指导员进行了个别谈话,在驻村指导员中,民主选拔推荐副镇(局)级后备干部,征求驻村指导员微调方案。五是成立一个委员会。适应农村全民教育、终身教育的需要,根据综合改革中有关农村教育体制改革的精神,我们对现行教育行政管理模式进行了改革,成立了**镇教育管理委员会,由党委宣传委员孟雁凤任主任,教育总支书记毛太松兼任副主任,另设委员7名。镇教育管理委员会主要职能是在在县教育主管部门和镇政府的双重管理下,研究决策全镇教育事业发展的重大事项。教育委员会下设办公室,办公室主任由教育总支书记毛太松兼任。

二、下一阶段工作一是开展一项试点。在确保村级组织运转工作中,推行“一事一议”制度的是一项关键性工作。对于这项工作,下阶段,我们将着重把重心放在xx和xx两个试点村身上,通过进一步健全完善两村原有的村民自治和民主管理方面的制度,突出““一事一议”制度”,及时总结试点经验,再在全镇面上予以推广。二是进行一次微调。在今年年初“四办两中心”的机构改革基础上,按照“精简、统

一、效能”的原则,进一步完善“四办两中心”的格局,保留党委政府办公室、经济发展办公室、社会事业和保障办公室,村镇建设办公室、驻村指导中心,将调处中心改为综治工作中心,并组建一个**镇事业综合服务中心。对个别中层干部和驻村指导员岗位进行微调。三是建立一个中心。即村级便民服务中心。目前,全镇已有兴联、锦坞、新迪埠等村建立起村级便民服务中心,下一阶段,我们将在其余村推广设立村级便民服务中心,对村民所托工作实行全程代理,要求做到“六个有”:即有牌子、有房子、有人员、有制度、有记录、有考核,实现“农户办事不出村、纠纷调解不出村、信息提供不出村、致富服务不出村”的目标,初步构建起“知民情、解民忧、方民便”的新型便民服务机制。四是做好一个网点建设准备。组织召开不同层面的座谈会,广泛征求干部群众对镇教育网点调整的建议意见,积极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分尊重群众意愿,力求教育网点选址做到科学合理,为2006年秋瑾一小的建设打好财

第二篇:农村综合服务改革工作总结

大庆村农村公共服务运行维护标准化试点

工 作 总 结

2015年初,靖江市农工办、市质监局联合牵头,将我村纳入农村公共服务运行维护的试点村。通过一年多的工作实践,公共服务运行维护工作已步入正轨,各项维护机制已经形成,村容村貌、社会风气、人居环境明显改善,村民对公共服务运行的满意度明显提高,现将一年来的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基本情况

我村地处季市镇镇郊东南,宁通公路横穿东西,新长铁路纵贯南北。我村地域面积2.8平方千米,现有6个自然埭,13个村民小组,全村农户560户,人口1780人。

二、工作中的具体作法

(一)明确方案,稳步推进

1、摸清家底,明确思路。在市农工办、质监局的指导下,针对我村的实际情况,从农村基础设施状况、公共服务平台建立、农村公共服务需求、创新农村公共服务方式等方面进行了大胆的探索。我们根据“群众急需、财力许可、因地制宜、持续发展”的原则,多次组织村民代表讨论,请他们建言献策。自上而下、自下而上反复征求村民对农村公共服务运行维护长效机制的意见,制定了《大庆村农村公共服务运行维护标准化试点实施方案》,成立了由村主要负责人组成的工作领导小组。

2、典型引路,推动一般。根据市农村公共服务运行维护保障机制建设试点工作会议精神,围绕“典型引路、全面铺开”的原则,从轻重缓急,以先进带动一般。全面提升村两委班子战斗力,使公共服务运行维护方案落地生根,制定发展规划,引入长效管理机制,常抓不懈,全面提升农村公共服务运行维护水平。

3、大胆探索,勇于创新。在全面推进农村公共服务运行维护标准化的工作中,围绕标准化的建设,创新工作方法。一是建立了服务管理标准体系,按照“群众急需、先急后缓、量力而行”的原则设置服务项目,明确经费保障标准,解决做什么的问题。二是建立服务质量标准体系,从服务职责、服务范围(对象)、完成时限、考核方式、奖惩兑现等方面进行,解决怎么做的问题。三是建立服务工作标准体系,细化各项目具体服务标准,解决做到什么程度的问题。四是健全机制,制定措施。五是加大宣传力度,形成全民参与的共识,通过广播、公开栏、公开信等多种形式宣传,增加全体村民对加强公共服务运行维护的认知度,营造人人皆知、人人参与、人人享受的氛围。

(二)明确项目,规范操作

一是明确了服务项目的主要内容。主要围绕公共环境管护、社会事业服务、社会管理服务三个方面开展。以环境保洁(垃圾清运、河道管护、绿化管护)、爱心帮扶、代理代办(便民大厅值守、信息收集、代理代办)、文体管理、治安巡防(网格管理)、基础设施维护6项内容为主。重点示范村服务项目控制在项以内。各村从参考项目中选择或根据实际补充。最主要一是做好环境卫生保洁,二是和网格管理工作结合起来做好代理代办、治安巡防等。

二是明确了议定项目、人员的工作程序。项目议定程序为:民主议定村级申报镇级审批。村支部、村委会召集群众代表、党员代表会议召开民主评议会议,通过表决确定项目和服务人员,公开公示无异议后,上报镇政府审核,获批后严格执行。会议记录作为重要档案。对环境卫生、治安巡防、设施管护等政策性要求不高的项目倾向于家庭困难、有劳动能力、认真负责的群众承包。

三是整合各部门同类公益项目。从整合项目、整合资金入手,在保证管护质量前提下,将同类服务归并,提倡一岗多责,一专多能,扩大范围,延伸服务,责酬统一。比如,将各部门要求设立的网格管理员、计生助理、司法调解员、治安管理员等统一归并到村级公共服务运行维护建设中便民服务大厅“代理代办”,既是网格管理员,也可以是代理代办员、治安巡防员等。

(三)明确职责,严格考评

一是签订了聘用合同。由村委会与管护人员统一签订聘用合同,聘用合同中,明确各项目的基本职责、管护范围、工作标准、报酬数额、考核方式、奖惩措施等,由合同双方共同签字认可,并交镇(办、区)党建办、财政所存档备查。其中,考核方式采取百分制形式进行,即明确项目承包人员所承担的每项任务所占分值,明确每次检查履职不到位的扣分标准,按季度实行量化考评。

二是制定了服务质量考评办法。按“月考核、季兑现”的原则,对公共服务项目完成情况实行村“两委干部”每天抽查查,每月巡查,每季考评,每次检查情况要填制《村级公共服务运行维护抽查巡查记录表》,并作好台账;次月初对上月公共服务情况进行综合考评并填制《村级公共服务运行维护考评打分表》,以群众代表、村委会、镇工作专班成员所打分值为依据。凡考核得分在90分以上的,全额兑现服务报酬,并发放相应的奖励报酬;考核得分在80-90分的,不发放奖励报酬,考核得分在80分以下的,将扣除一定的服务报酬,并取消下一年度公共服务项目的聘用。所扣服务报酬,用于奖励本村公共服务贡献突出的项目。

(四)公开公示,完善资料

一是实行项目、考核、报酬“三公开”。做到定点公示:村委会将服务人员基本情况,包括姓名、服务范围、工作职责、服务报酬等情况在村务公开栏上向全村群众公示;定向公示:村委会在每个服务区域内设置本区域项目服务人员职责公示牌,随时接受群众监督;全面公示:村委会将本村农村公共服务的服务项目、服务职责、服务报酬、服务人员、考核办法等内容印制成《致全体村民农村公共服务运行维护机制建设一封公开信》,逐户发放,使村里公共服务质量好坏由群众说了算。

二是收集文件资料、工作记录、活动图片,做好档案管理。作为村级公共服务运行维护标准化试点村,我村在项目启动之初就系统地收集整理档案资料,同时,完善的档案资料也做为村级公共服务工作系统化、规范化、考核的内容,不管是谁有问题、有疑问,就可以通过档案来查看村级公共服务作的规范不规范。按照工作流程,从项目、人员、报酬确定到服务职责、抽查巡查、考核细则、资金兑现等都有系统的档案加以印证,包括文字资料、各种表格、服务图片,让工作过程各个环节有所记载,让广大群众满意放心。

三、取得的初步成效

1、落实了国家政策,促进了社会稳定。开展农村公共服务运行维护,落实了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城乡一体化”发展战略,缓解了公共财政资源的配置不公,解决了农村税费改革以来农村公共服务缺位的短板问题,逐步让广大农民群众与城市居民同样享受到均等化的公共服务,是又一大的“惠农工程”,起到了社会平衡器的作用。

2、服务了基层群众,密切了干群关系。农村公共服务运行维护体系做的是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暖人心的大好事,成为基层政府开展基层工作的抓手,密切了干群关系,为党、政府和人民群众之间架起了一座新的“连心桥”。

3、提高了生活质量,改观了农村面貌。通过农村公共服务运行维护的开展,达到了现在村庄清洁美化、群众生活便利、业余活动丰富的效果,大大提高了农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卫生保洁使农村环境脏乱差、污水遍地流、垃圾到处扔的现象大为改观,村民居住环境干净了;基础设施管护解决了行路难、饮水难、抗旱难、就医难、购物难、养老难、水电难;绿化亮化解决了村庄树木花草修剪、浇水、路灯管理,美化了生活环境;代理代办依托村级便民服务大厅为农民代理代办各种社会事务,开展法律援助、政策宣传、上传下达,解决了办事难;网格管理和社会治安能够及时化解了邻里矛盾,了解村庄社情民意,促进了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以“文化书屋”为代表的文体活动,增加了农民文化娱乐活动,改变了空闲时间抹牌赌博、偷鸡摸狗的不良现象,保留和传承了传统文化,让老百姓留得下“乡愁”;农业生产性服务,对农民进行生产技术培训,推广优良品种,病虫害防治,防灾抗旱措施,畜禽防疫等,解决了农业生产技术指导。

四、几点建议

1、要进一步明确农村公共服务运行维护的内涵。要端正农村公共服务运行维护机制建设的出发点,充分认识农村公共服务运行维护机制建设的核心就是“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目的就是有效解决城乡二元结构的矛盾,使每个公民都能享受平等、便利的公共服务。

2、要管好用好村级公共服务运行维护财政奖励资金。近年来,中央打出了一系列“组合拳”强化村级组织建设:村级转移支付资金用于保障村级组织正常运转,目前中央、省已加大了村级转移支付的额度;“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资金重点解决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村公共服务奖励财政资金农村公共服务财政奖励资金只能用于项目服务报酬支出,不能平调和挪用,不得用于村办公场所建设、村办公经费、村干部报酬等超出专项资金使用范围的其它支出。

3、请领导、专家、学者多到基层一线指导村级公共服务运行维护标准化工作。请专家学者到基层一线指导工作,引导项目实施单位把农村公共服务运行维护标准化工作做好,做实,做出可复制、可推广的标准。

第三篇:2011年农村综合改革工作总结

昌宁县农村综合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

2011年度工作总结

在省市综改办具体帮助指导下,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昌宁县财政局综改办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市关于农村综合改革的各项方针政策,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协调部门开展工作,全县乡镇机构改革、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和县乡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工作进一步深化,村级公益事业建设取得显著成效,有力地推进了我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全县经济和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一、加强领导,全面落实农村综合改革政策

全面推进农村综合改革,是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举措。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把农村综合改革工作作为当前“三农”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加以落实,成立了以县长为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财政、教育、农业、水利等相关部门主要领导为成员的农村综合改革领导小组。工作中始终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把发展农村经济、促进城乡协调发展作为基本方向,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农村综合改革和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试点的政策规定,切实做到政策贯彻到位,工作落实到位,资金管理使用到位。真正为农民群众办好

—1—

事、办实事,有力地促进了我县农村综合改革工作向纵深发展。

二、深化改革,各项改革工作取得显著效益

一是政府职能切实转变,办事的效能进一步提高。根据《中共云南省委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化乡镇机构改革的实施意见》文件精神,对乡镇政府站所实施撤并,行政和事业人员实行“三定”,富余人员实施分流。通过机构改革,改变了过去人浮于事的现象,降低了行政成本。改革后政府职能重新定位,从过去行政命令型转变为服务型,政府行为进一步得到规范,办事效率进一步提高。

二是建立经费保障机制,农村义务教育持续发展。2011年县财政按小学每年每生420元、中学生每年每生635元的标准测算给予补助,分别投入资金1254万元、1053万元。全年共投入公用经费2307万元,其中:中央1752万元,省级438万元,县级117万元。农村中小学公用经费的正常投入,为农村义务教育持续发展提供了资金保障。

三是落实“两免一补”政策,确保各项资金足额兑现。2011年春、秋两季为中学生提供免费教科书33164套,免费金额252万元,为小学提供免费教科书59748套,免费金额210万元。两项合计共为中小学生提供免费教科书92912套,免费金额462万元;对家庭贫困寄宿制学生按照小学每年每生750元的标准补助生活费共计1071.6万元,初中每年每生1000元的标准补助生活费共计1102.7万元。全年共计补助50630人次,补助金额2174.3—2 —

万元。其中:中央补助资金1087.15万元,省级补助资金869.72万元,市、县补助资金217.43万元。认真落实“两免一补”政策,把各级对教育事业的高度重视和对广大农村中小学生的关爱落到了实处。

四是合理调整校点布局,教育资源更进一步优化。按照“以提高办学为目标,集中办学为方向,因地制宜,统筹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把校点撤并作为一项长期的工作加以落实。2011年撤并小学校点23个,自2000年起至2011年末,全县共撤并校点305个。通过实施校点撤并,既降低了教育成本又优化了教育资源,充分发挥了集中办学的优势。

五是加大危房改造力度,建立校舍维修长效机制。2011年共投入改造资金2900万元,新建、重建校舍27167平方米,排除危房8000平方米。有效地改善了办学条件,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促进了农村义务教育健康持续发展。

六是深化财政体制改革,实施精细化规范化管理。完善预算管理体系,通过加强基本支出管理,优化了支出结构;继续深化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强化部门预算,加强资金调度,提高了财政支出的均衡性和时效性;完善政府采购制度,扩大采购规模;加快财政信息化建设,建立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实现了对国有资产的规范化管理;公务卡制度改革工作取得进展。

七是加大资金投入力度,确保基层组织正常运转。村级组织办公经费按各乡镇所辖行政村数和农业人口数计算确定补助,在

—3—

此基础上,从2010年起每个村增加党组织活动经费2万元,社区公用经费和党组织活动经费不足5万元的按5万元补助。2011年,下达村(社区)公用经费和组织活动经费377.495万元,确保了基层组织正常运转。

八是落实税费改革政策,管好用好转移支付资金。按县人民政府批复各部门的转移支付资金使用计划,县财政局下达2011年国有农场转移支付资金374万元。其中用于种地场员补助135.032万元,用于道路、饮水、危房改造等公益事业建设 238.968万元。享受补助人数3234人,实施公益事业建设项目14项。补助农工资金已兑现到人,并进行张榜公示,用于公益事业建设的资金,正在组织项目实施,年底将全部完工。综改办对建设项目和资金使用情况进行了督查。

九是乡村债务有所化解,农村减负工作扎实开展。2011年化解乡级债务248万元,村级债务123万元。合计化解债务371万元。截止2011年末,全县债务余额12605万元。为切实减轻农民负担,县人民政府于今年6月组织监察、农业、财政、教育等相关部门,分别对田园、苟街、珠街、大田坝、柯街等8个乡镇的一事一议筹资筹劳情况、强农惠农资金落实情况、涉农收费专项治理情况、“五项”制度落实情况进行了检查。经检查,未发现乱收费和加重农民负担现象。通过监督检查,进一步加强涉农收费监督管理,规范各项收费行为,切实减轻农民负担,促进了农村经济社会健康持续发展。

—4 —

十是配合省市政策调研,政策和管理水平有提升。今年,省市综改办和市政协对我县农村综合改革工作和财政奖补试点工作进行调研,有力地推进了我县各项工作向前发展。县综改办通过参与调研,掌握了调研的方法、内容、重点和步骤,进一步提升了政策和管理水平。

三、采取措施,村级公益事业建设再创佳绩

今年共批准实施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175个。其中普惠制项目150个,省级重点村建设项目16个,示范村项目9个。按建设内容分为自然村道路120项,村内公共活动场所47项,村内水渠5项,人畜饮水3项。批复总投资5028.9万元。其中各级财政奖补资金2383万元,村民筹资96万元,村民捐资54.1万元,村民以劳折资1139.6万元,以物折资127.38万元,村集体投入147.55万元,社会捐资1.44万元,其他财政资金1079.83万元。实施项目自然村183个,受益农户10356户,受益人数41079人。已完工项目66个,占总数的38%,所有项目确保在规定时间内完工。省市县资金指标已全部下达到乡镇财政所。

一是加强领导,落实责任。结合我县实际,制定了《昌宁县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试点工作实施方案》、《昌宁县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试行办法》、《昌宁县村民一事一议筹资筹劳管理实施办法》等工作制度。同时成立了县长任组长,分管副县长任副组长,财政、农业、交通、水利、新农办、扶贫办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工作机构,细化落实责任,明

—5—

确工作任务,真正做到重点工作项目化、项目建设责任化、责任落实具体化,为“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

二是强化宣传,营造氛围。以广播、电视、标语、发放宣传材料、召开群众会议、入户宣传等方式,做到宣传有方案,电视有图像、广播有声音,大力宣传“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试点工作的重要意义和政策措施,做深、做细、做实群众思想工作,做到政策宣传乡不漏村、村不漏组、组不漏户、户不漏人,使“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政策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三是坚持标准,严格程序。实行阳光操作,严格执行“一公开、两公示”制度,广泛接受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的监督。 “一公开”即:公开“一事一议”财政奖补的政策、奖补标准、实施办法、奖补方案以及相关部门的职责职能、工作分工、办事程序和服务承诺。“两公示”即:拟报县人民政府批准立项的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在上报前由县综改办公室进行公示,广泛征求各方面的意见建议,公示的内容包括:议事主体、项目内容、工程概算、施工期限、村民筹资筹劳数额、社会捐赠、乡村投入和县级财政奖补资金等情况。对已建成的“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由村民委员会将财政奖补资金的安排使用情况向全体村民予以公示,经公示得到绝大多数村民认可后方可上报乡镇人民政府验收。同时建立监督检查制度。县农村综合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会同有关部门每年对“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及资金使用情况—6 —

进行监督检查和跟踪问效。

四是整合资金,加大投入。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性质相近、捆绑使用、各记其功”的原则,整合各种农村公益性项目和资金,做到集中力量、合力攻坚,形成了政府奖补、部门扶持、社会捐赠、乡村自筹和农民筹资筹劳相结合的多元化资金投入机制。

五是突出重点,确保质量。在奖补工作中,由县人民政府在兼顾公平、确保普遍受益、向贫困村倾斜的前提下,给予各乡镇充分的自主权,由乡镇自主决定对自然村给予倾斜,实行分类补助。在项目审批上,坚持“谁积极、支持谁,谁主动、谁受益”的原则,优先支持干部群众积极性高的地方。在项目类别上,把财政支农资金尚未覆盖,农民群众急需解决的村庄道路硬化、人畜饮水、环卫设施、村容村貌整治等项目作为重点进行扶持。同时抓实财政奖补项目的质量监管,实行工程验收制度,对有质量问题和验收不合格的工程,县财政一律不预兑现补助资金,确保了工程质量。

六是建章立制,发挥长效。在“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实施过程中,始终坚持“三分建、七分管”的工作理念,始终坚持“建管同步”的模式,建立项目管护责任制。坚持“谁受益、谁使用、谁管护”的原则,在项目建设的同时,制定管理制度,认真落实管护责任,建立了“建管并重、协作管护”的长效管理机制,确保了项目发挥长期效益。

—7—

四、2012年工作思路

围绕十二五目标,继续深化乡镇机构、财政管理体制、农村义务教育改革,切实落实农村税费改革转移支付惠农政策。扎实推进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试点工作,更进一步规范奖补项目申报审批程序。整合项目,加大投入,扩大项目覆盖面。加大奖补项目事前、事中、事后的监督检查力度,确保工程质量和资金运行安全。加强乡村公益性债务管理,制止发生新的乡村债务,不断探索乡村公益性债务化解路子。加强政策理论和业务知识学习,提高综合素质,增强服务本领,为昌宁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一)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政策,进一步深化改革。一是积极参与新一轮乡镇机构改革,并积极做好服务工作。二是认真落实各项惠农政策,及时足额拨付各类资金,确保农村义务教育公用经费正常投入、贫困家庭寄宿制学生补助落实到人、村级组织机构正常运转。

(二)继续推进财政奖补试点工作,力争再上新台阶。一是加强组织领导,落实部门责任。二是合理安排资金,重点支持村内户外道路硬化和村容村貌整治。三是整合资金,加大投入,确保奖补资金“量”的增加。四是点面结合,突出“点”的示范效应。五是加强监督、规范程序。六是增加项目储备,提前谋划示范村项目。七是制定措施,重在落实。

—8 —

二〇一一年十二月七日

—9—

第四篇:农村综合改革工作进展情况的报告

“>关于某县农村综合改革工作进展情况的

报告

某县农村综合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2006年4月20日)

2005年8月,某县被省、市确定为农村综合改革试点县后,某县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在深入研究上级文件精神、充分结合本县实际的基础上,制定了成立组织、摸清底数、外出考察、制订方案、研究论证和组织实施六步走的方略,积极主动地开展工作。目前,我县已完成了前五步工作,部分工作已进入实施阶段。我县农村综合改革总体工作居全省前列,以启动早、进度快、谋划细,多次受到省主管部门及相关领导的高度评价。现将我县农村综合改革

总体进展情况报告如下:

一、乡镇机构改革的进展情况

(一)乡镇职能、机构编制及人员现状

1、乡镇职能

农业税费减免前,我县乡镇的主要职能是贯彻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完成县委、县政府下达的目标任务,征收农业税,抓好计生工作,维持乡村社会治安,发展乡村基础设施,调解民间纠纷,发展各项农村社会保障事业和公共服务事业,组织农业生产,推动农村政治活动,发展乡村经济。

2、乡镇党政机关情况

2002年机构改革时确定较大乡镇2个,一类乡镇10个,二类乡镇9个。

较大乡镇和一类乡镇设5个行政办公室:既党政办公室、农业办公室、社会事务办公室、财政经济贸易委员会办公室、计划生育办公室;二类乡镇设3个行政办公室:既党政办公室、社会事务办公室、财政经济贸易委员会办公

室。

21个乡镇总编制703人,其中:行政编制640人,老干部服务编制21个,工勤编制42个。目前,21个乡镇党政机关工作人员实有430人,缺编273人,其中,公务员缺编249人,老干部服务缺编21人,工勤缺编3人.

现有的430人中按年龄划分:51—55岁的12人,46—50岁的44人,41—45岁的63人,36—40岁的85人,31—35岁的135人,30岁及以下的91人;按学历划分:本科100人,大专219人,中专68人,高中41人,初中2人;按开支渠道划分:县财政361人,乡财政69人。

3、乡镇事业单位情况

乡镇下设4个事业单位(即:农林水综合服务中心、农村经济服务中心、文化广播服务中心、计划生育服务中心),编制根据乡镇情况确定,多少不等,最多的有44个,最少的有18个,21个乡镇总编制564个,其中:全额事业编

制252个,自收自支编制312个。

21个乡镇下属事业单位现有1417人,其中:全额事业单位现有159人,缺编93人;自收自支事业单位现有1258人,超编946人。

现有的1417人按身份划分:干部721人,固定工7人,合同制299人;按年龄划分:56岁以上的7人,51—55岁的42人,46—50岁的100人,41—45岁的108人,36—40岁的135人,31—35岁的275人,30岁及以下的750人;按学历划分:本科47人,大专229人,中专565人,高中473人,初中及以下103人;按开支渠道划分:县财政159人,乡财政开支1258人。

(以上统计数字不含县直派出机构编制及实有人员数)

4、派出机构情况

21个乡镇都设有卫生院、国土资源所、公安派出所、司法所。

某城镇、双井镇、车往镇另设有物价所、财政所、法庭、动物监督站。

北皋镇另设有物价所、法庭、动物监督站。

牙里镇另设有物价所、财政所、法庭。

德政镇另设有财政所、法庭、动物监督站。

院堡乡另设有财政所。

大辛庄乡、张二庄乡另设有动物监督站。

21个乡镇的派出机构中:司法所、派出所、法庭为行政机构,编制136人,实有123人,缺编13人。财政所、动物监督站为全额事业单位,编制78人,实有68人,缺编10人;其他派出机构均为自收自支事业单位,编制800人,实有901人,超编101人。

(二)乡镇机构和职能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1、乡镇原有职能已不适应当前农村发展的需要

随着农业税的减免和计划生育工作的转轨上道,被视为乡镇“中心工作”

的农业税费征收、计划生育工作职能理应减弱,应把主要精力转移到加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上来,大力发展农村经济。但是由于过来的传统体制,乡镇职能的转变受到了以下因素的制约:一是职能制约。过去,在以实现gdp、财政收入目标为主的职能定位下,往往视“催粮催款、超生罚款”为主要任务,这种职能不转变,就不可能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为群众服务;二是机构人员制约。过去,为了完成经济增长、财政增收目标,不断增机构、添人员(临时机构和人员),使得机构、人员越来越多,导致农民负担不断加重,干群关系紧张,也导致乡镇政府无力办

农村综合改革工作进展情况的报告

第五篇:农村综合改革工作进展情况的报告

关于某县农村综合改革工作进展情况的

报 告

某县农村综合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2006年4月20日)

2005年8月,某县被省、市确定为农村综合改革试点县后,某县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在深入研究上级文件精神、充分结合本县实际的基础上,制定了成立组织、摸清底数、外出考察、制订方案、研究论证和组织实施六步走的方略,积极主动地开展工作。目前,我县已完成了前五步工作,部分工作已进入实施阶段。我县农村综合改革总体工作居全省前列,以启动早、进度快、谋划细,多次受到省主管部门及相关领导的高度评价。现将我县农村综合改革总体进展情况报告如下:

一、乡镇机构改革的进展情况

(一)乡镇职能、机构编制及人员现状

1、乡镇职能

农业税费减免前,我县乡镇的主要职能是贯彻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完成县委、县政府下达的目标任务,征收农业税,抓好计生工作,维持乡村社会治安,发展乡村基础设施,调解民间纠纷,发展各项农村社会保障事业和公共服务事业,组织农业生产,推动农村政治活动,发展乡村经济。

2、乡镇党政机关情况

2002年机构改革时确定较大乡镇2个,一类乡镇10个,二类乡镇9个。

较大乡镇和一类乡镇设5个行政办公室:既党政办公室、农业办公室、社会事务办公室、财政经济贸易委员会办公室、计划生育办公室;二类乡镇设3个行政办公室:既党政办公室、社会事务办公室、财政经济贸易委员会办公室。

21个乡镇总编制703人,其中:行政编制640人,老干部服务编制21个,工勤编制42个。目前,21个乡镇党政机关工作人员实有430人,缺编273人,其中,公务员缺编249人,老干部服务缺编21人,工勤缺编3人.现有的430人中按年龄划分: 51—55岁的12人,46—50岁的44人,41—45岁的63人,36—40岁的85人,31—35岁的135人,30岁及以下的91人;按学历划分:本科100人,大专219人,中专68人,高中41人,初中2人;按开支渠道划分:县财政361人,乡财政69人。

3、乡镇事业单位情况

乡镇下设4个事业单位(即:农林水综合服务中心、农村经济服务中心、文化广播服务中心、计划生育服务中心),编制根据乡镇情况确定,多少不等,最多的有44个,最少的有 18个,21个乡镇总编制564个,其中:全额事业编制252个,自收自支编制312个。

21个乡镇下属事业单位现有1417人,其中:全额事业单位现有159人,缺编93人;自收自支事业单位现有1258人,超编946人。

现有的1417人按身份划分:干部721人,固定工397人,合同制299人;按年龄划分:56岁以上的7人,51—55岁的42人,46—50岁的100人,41—45岁的108人,36—40岁的135人,31—35岁的275人, 30岁及以下的750人;按学历划分:本科47人,大专229人,中专565人,高中473人,初中及以下103人;按开支渠道划分:县财政159人,乡财政开支1258人。

(以上统计数字不含县直派出机构编制及实有人员数)

4、派出机构情况

21个乡镇都设有卫生院、国土资源所、公安派出所、司法所。

某城镇、双井镇、车往镇另设有物价所、财政所、法庭、动物监督站。

北皋镇另设有物价所、法庭、动物监督站。

牙里镇另设有物价所、财政所、法庭。

德政镇另设有财政所、法庭、动物监督站。

院堡乡另设有财政所。

大辛庄乡、张二庄乡另设有动物监督站。

21个乡镇的派出机构中:司法所、派出所、法庭为行政机构,编制136人,实有123人,缺编13人。财政所、动物监督站为全额事业单位,编制78人,实有68人,缺编10人;其他派出机构均为自收自支事业单位,编制800人,实有901人,超编101人。

(二)乡镇机构和职能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1、乡镇原有职能已不适应当前农村发展的需要

随着农业税的减免和计划生育工作的转轨上道,被视为乡镇“中心工作”的农业税费征收、计划生育工作职能理应减弱,应把主要精力转移到加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上来,大力发展农村经济。但是由于过来的传统体制,乡镇职能的转变受到了以下因素的制约:一是职能制约。过去,在以实现gdp、财政收入目标为主的职能定位下,往往视“催粮催款、超生罚款”为主要任务,这种职能不转变,就不可能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为群众服务;二是机构人员制约。过去,为了完成经济增长、财政增收目标,不断增机构、添人员(临时机构和人员),使得机构、人员越来越多,导致农民负担不断加重,干群关系紧张,也导致乡镇政府无力

:编制、登记、填报各种财务报表;制定村集体财政管理制度;村集体资产的清查、登记;农村财务管理及审计;

农业综合服务中心:负责农村及农业技术推广及病虫害的防治工作;抗旱防涝、打井配套及农田水利建设工作;农民负担监督管理;农业承包合同的签定及农业服务工作。

社会事务服务中心:负责科技、文化、教育、卫生、广播电视的指导和服务;负责民政、村镇规划建设和环境保护的指导和服务;负责文化广播、卫生院、中小学等事业单位的协调服务工作。负责党委、政府交办的其他工作。

5、重新核定乡镇行政和事业编制及领导职数

21个乡镇行政编制608人,其中一类乡镇编制41人,二类乡镇编制28人;三类乡镇编制23人。每乡镇工勤人员编制2人。

21个乡镇核定事业编制共608人。其中一类乡镇某城镇41人,北皋镇40人,张二庄乡、牙里镇、回隆镇各37人;二类乡镇28人;三类乡镇23人。

乡镇实行党政领导干部交叉任职。领导职数按9-11名掌握。非领导职数按4-5名掌握。

一类乡镇设领导职数11名。其中:党委书记1名,副书记兼乡镇长1名,副书记兼纪委书记1名,副乡镇长3名(党员副乡镇长为党委委员),组织委员、宣传委员、武装部长各1名,人大正、副主席各1名。非领导职数5名,其中:主任科员2名,副主任科员3名。

二、三类乡镇设领导职数9名。其中:党委书记1名,副书记兼乡镇长1名,副书记兼纪委书记1名,副乡镇长2名(1名党员副乡镇长为党委委员),组织委员、宣传委员、武装部长各1名,人大主席1名。非领导职数4名,其中:主任科员2名,副主任科员2名。

6、按编制定岗定员

各乡镇严格按照编制数额定岗定员。可采取双向选择的办法进行,通过召开机关干部职工大会,公布职位设置情况,个人根据岗位任职条件,申报1-2个岗位。然后根据“工作需要,群众参与,综合考评,党委决定”的原则,公开、公平、公正的提出拟定人选,最后由党委集体讨论决定,并履行相关手续。

7、多渠道、全方位分流超编人员

一是充实行政(招录)一批。针对乡镇干部队伍中存在的机关工作人员严重缺编,事业单位人员超编的现实,可在乡镇分流的事业单位干部中招录一批人员充实到乡镇机关工作;二是到村任职一批。从乡镇超编的事业单位干部职工中,择优选派一批政治素质高、热爱农村工作、有能力、有魄力的人员到村任职。根据工作需要任村支部书记、村委主任或副职。经济上享受省委组织部规定的农村支书记或村委主任的同等待遇。三是提前退休一批。参照《公务员法》有关提前退休规定,对参加工作年限满25年的干部职工或男年满55周岁,女年满50周岁,男工人年满55周岁,女工人年满45周岁,且工作年限满20年的,可办理提前退休手续。提前退休的人员,在办理退休手续时,可适当上调职务工资和增加级别工资。事业人员提前1-5年办理退休手续的,可上调一档职务工资,提前5年以上办理退休手续的上调两档职务工资;机关工作人员提前五年可增加一级级别工资,不满五年的按一级计算,五年以上的按两级晋升。以上所增加工资额一次性调整到位,从正式办理退休手续的下月起计入退休费基数,其它均享受退休人员待遇。四是提前离岗一批。截止到2005年底,男年龄在53周岁以上,女年龄在48周岁以上的必须离岗;男年龄在50周岁以上,女年龄在45周岁以上的乡级和股级干部不再担任领导职务,享受原职级待遇,如本人自愿,经组织批准后,可提前离岗。一般干部参照执行。截止到2005年底,工人男年龄在53周岁以上,女年龄在45周岁以上必须退养;男年龄在50周岁,女年龄在42周岁,如本人自愿,经组织批准后也可提前退养。离岗(退养)人员,不再占单位编制,晋升一档职务工资,享受国家规定的在职人员的工资福利待遇,工龄连续计算,待达到退休年龄时,再按有关规定办理退休手续,享受退休人员待遇。五是买断工龄一批。鼓励乡镇事业单位超编人员领取一次性经济补偿费后置换身份,退出县、乡财政供养,解除与单位的劳动人事关系,转为社会自然人。经济补偿标准:以工龄和上月平均基本工资为依据,每人1万元为基数,另每工作一年加发一个月的基本工资。工龄的计算办法是按周年计算,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其计算截止时间为2005年12月底。一次性补偿费所需资金原则上由县财政负担。六是转变成经济服务组织一批。变“用钱养人”为“用钱养事”,积极成立各种经济服务性协会、基地及农技推广组织。

目前,我县《乡镇机构改革方案》和六个一批专件已完成县级研究论证工作,已报市编制部门审批。特别是在机构编制方面,我们正等待省市编制部门下达统一明确的意见,防止不必要的反复和震动。我县计划将乡镇机构改革工作与乡镇党委政府换届有机结合起来,已经着手开展前期基础性工作,待省市审查批准后,立即付诸实施,保证6月底以前乡镇机构改革主体工作到位。

二、其它改革方案的主要内容及实施情况

由于各单项改革工作面临的实际状况存在较大差异,在工作中我们不搞一刀切,按照“整体推进、重点突破、先易后难、严防反复”的方针,积极稳妥地推进农村综合改革工作。

(一)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工作

我县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改革方案的主要内容是:按照省、市要求,依据有关标准,采取分实施的办法,逐步构建“以县为主”的教育管理体制。(1)中小学布局调整。按照“一次性规划,分实施”的原

则,2006年规划新建、改扩建中小学17所,撤并中小学48所。2007年-2009年,规划新建、改扩建中小学53所,撤并中小学235所。到2009年,全县建成新标准小学71所,初中24所,基本符合中小学布局调整规划。2轨制以下小学占全县小学总数的13%,3轨制及以上小学占全县小学总数的87%,校均规模达到900人;初中校均规模达到8轨以上。(2)教育三项改革。按照“先行试点,稳健实施”的原则,逐步推进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改革、人事制度改革和工资分配制度改革。削减乡镇中心校的行政职能,增强乡镇中心校的业务职能。全面推行中小学校长和中小学教职工全员聘任制,有计划、有步骤地招聘一定数量的师范本科生和优秀教师,对无法正常工作的教职工实行内部退养。将教职工工资30%活的部分用于再分配,重点向一线教师、毕业班教师、主科教师、优秀班主任倾斜。实行中小学教师城乡交流制度,调动县城中小学教师到农村支教的积极性。

目前,全县中小学布局调整总体规划已于2005年通过市教委审批,我县已按照规划付诸实施。2006年需增加学校占地154亩,新建校舍31130平方米,共需资金1974万元,已筹集项目资金736万元,资金缺口1238万元,计划建设学校的地址勘探、图纸设计和招投标等前期准备工作正在进行。教育“三项改革”方案已报县委、县政府,正在研究论证,县教育局已在一所中学和一个中心校搞试点,方案审批通过后即向全县推广。

(二)县乡财政管理体制改革

我县县乡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是:(1)在19个乡镇实行统收统支加激励的财政管理模式。主要内容是:按照“建立机构、账户统设、分户核算、收入统缴、支出统管、工资统发、乡财县管”的原则,实行超收奖励和节支留用。(2)在2个乡镇实行分税制财政管理模式。主要内容为:“划分税种、核定收支、定额补助(或上解)、自求平衡、一定三年”。

目前,我县《关于在某城镇等19个乡镇实行统收统支加激励财政管理体制的实施方案》和《关于在回隆镇、双井镇实行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改革试点的实施方案》已通过市农村综合改革领导小组的审批,2006年1月1日至3月31日试运行,4月1日已在全县正式运行。县财政局已制订相关配套措施,对各乡镇财政人员进行了业务培训,县财政局下属的二级局“某县农村财税局”已更名为“某县乡村财税管理局”,支付中心已开始运行。

此外,建立健全农民负担长效监管机制和解决乡村债务问题都已按照上级要求,结合本县实际制订了改革方案,已经通过了县级研究论证,正在报送市农村综合改革领导小组审批。建立健全农民负担长效监管机制主要内容是:通过规范农村“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办法、扎实开展农民负担专项治理、落实农民负担“四项制度”、充实完善农民负担监测网络、查处农民负担案件,保证农民负担不反弹。解决乡村两级债务问题的主要内容是:通过制止新债、锁定旧债、降息化债、拍卖化债、清欠化债、置换化债、核销化债等措施,缓解乡村债务压力。目前,全县农村“一事一议”筹资筹劳活动已全部实行了统一票据管理,县、乡、村三级已建立起了农民负担监测网络,并定期开展监测活动,全县乡村锁定旧债工作已经完成,县级正在研究论证化解债务的方案。

三、农村综合改革工作中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由于农村综合改革是一场深层次的社会变革,具有艰巨性、复杂性和长期性,特别是各地工作基础、经济条件相差很大,必然会遇到不同的困难和问题。就某县来讲,主要困难和问题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资金难题

根据全县专项统计数据,全县乡镇下属事业单位(不包括县直派出机构编制及实有人数)实有1417人,其中全额事业单位现有159人,自收自支事业单位现有1258人,这些人员都是经组织人事部门按当时政策规定,分配到乡镇的大中专毕业生和复退军人。省编制部门最近下发文件,明确提出在这次乡镇机构改革中,乡镇不再举办自收自支事业单位。按照这一规定,如将现有乡镇自收自支1258人全部分流,按有关法律规定就必须为其缴纳养老保险金及发放补偿金,共计4083万元;如将其中449人通过公开招聘的形式转成县财政供养,按人均工资800元计算,每年增加财政支出430多万元。

在农村义务教育方面,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资金缺口非常大。全县农村现有中小学426所,按照省市教育部门的要求,计划合并成95所,在2006年-2009年的规划期内,需新建、改扩建中小学84所,改扩建面积为50.4万平方米,需投入资金23763万元。

乡村两级沉重的债务负担,已经成为农村综合改革顺利进行的一大障碍。截止到2005年8月31日,全县乡村两级债务共计22862.47万元,债权4140.27万元;其中,乡镇债务10472.97万元,债权3366.89万元;村级债务12389.5万元,债权773.38万元。全县乡、村两级债务分别从债务来源、债务用途、形成时间三个方面进行详细分类。从成因来看,乡村两级“普九”建校债务3918.73万元,农业投入债务4515.09万元,农业税垫支3687.59万元,欠发乡村干部工资1600余万元,此外还有合作基金会债务、占地补偿、乡村道路建设等等。从资金来源看,借个人款8740.87万元,银行贷款4284.86万元,向上级借款2367.24万元,此外还有借其它乡镇、单位、欠企业借款、基金会贷款等等。按时间划分,乡镇债务2002年税费改革前形成8583.67万元,2002年以后形成1889.28万元;村级债务在1999年以前形成债务6264.04万元,1999年以后形成6125.46万元。2005年我县免征农业

税后,因乡村两级失去了最主要的农业税收入,债主催债比往年更加急迫,围追堵截、上访告状、媒体曝光、法院起诉不一而足,个别债主甚至采取极端的手段索债,乡村主要干部春节前到处躲债已成为一种普遍现象,这已经成为影响农村基层政权形象和农村稳定的突出问题,尤其是乡村两级干部为完缴农业税费任务的个人集资、垫付款问题,严重影响我县农村综合改革的顺利进行。

某县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经济基础十分薄弱,县、乡财政十分困难,根本无法承担如此巨大的改革成本,这是我县在推进农村综合改革过程中遇到的最大难题。

(二)政策问题

农村综合改革是农村上层建筑适应农村经济发展的重大变革,这一变革必然会引发一系列新矛盾、新问题,需要上级在政策或法律层面上及时予以明确、规范或给予倾斜。在乡镇机构和编制方面,我县乡镇行政和全额事业单位严重缺编,乡镇自收自支事业单位严重超编,能否从自收自支事业超编人员中招收补充到行政岗位,自行消化分流人员压力,减少改革带来的冲击和震动。但上级对财政供养人员及机构编制方面诸多政策限制,使这种共赢的人员流动根本无法进行。

在农村兴办集体生产公益事业筹资筹劳政策方面,一些经济条件普遍较好的村,在硬化道路、农业开发、建设“两室”等较大的公益性项目时,一次性投入比较多,多数群众自愿筹资筹劳。但上级筹资不得突破20元的限额,影响了农村筹资筹劳的顺利进行。特别是在绝大多数群众同意筹资,仅有极少数群众不同意筹资,并且经多次做工作无效的情况下,对这些群众的行为应该如何定性,应该采取什么措施,有关法律和政策中都没有明确规定,基层在操作过程中十分困难。

(三)上下协调联动问题

农村综合改革虽然发生在农村基层,但必然会带来一系列的链锁反应,波及上层,需要上下协调联动,共同为农村综合改革创造一个良好环境。比如,乡村两级债务本来就十分沉重,如果上级在新农村建设、村“两室”建设、教育布局调整等等类似的工作开展过程中,不妥善解决资金问题,用行政办法强行推动,必然会使乡村两级产生大量的新债,从而使乡村两级财政雪上加霜。又如,在乡镇机构设置方面,涉及农村的省、市、县各部门,都想保留乡镇的对应机构和人员,都想保护本部门的利益,但农村综合改革减人、减事、减支出是总体趋势,必然会精减部分机构和人员,因此部门干预农村综合改革问题应引起上级的高度重视。

四、对农村综合改革工作的建议

结合我县农村综合改革方案和前一阶段工作实际,我们向上级提出以下四点建议:

(一)建议省委、省政府及省直有关部门在政策上给予大力支持

1、放宽机构、人事、编制政策。允许我县从分流的乡镇自收自支事业单位人员中公开招录一批,对缺编的乡镇行政机构和县直党政机关进行补员。这样,一方面可以减轻分流人员压力,另一方面也可解决县直党政机关和乡镇行政机构严重缺编问题。

2、放宽乡镇机构设置政策。在乡镇机构及编制设置上,有关部门对试点县要放宽给足政策,特别是要减少部门干预。例如,我县乡镇计划生育工作,因过去特殊的工作形势,建立了比较庞大的专职人员队伍,目前总体工作已走向正规。过去这部分人员和计生工作经费大多依赖向农民收取,在这次乡镇机构改革中不一定再单设计生机构。对此类似问题,希望得到上级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减少干预。

3、放宽农村“一事一议”筹资筹劳政策。建议省、市放宽农村“一事一议”筹资筹劳政策的议事范围,对农村确因兴办集体生产公益事业所欠债务,能否采用“一事一议”的办法筹资解决。建议适当提高“一事一议”筹资限额,对那些经济条件比较好,或一次性投入比较大的集体生产公益事业,在全体村民同意的情况下,能否突破每人每年最高20元的限制,酌情提高“一事一议”的限额。

(二)建议上级在资金上给予大力支持

1、加大对试点县农村转移支付力度。要继续保持原有的对试点县农村转移支付的额度,延长转移支付时间。同时,针对由上级政策造成的“普九”达标、兑付基金会储户存款等形成的债务,建议省、市财政帮助乡村偿还,纳入省市财政预算,实行资金封闭运行,专项拨付,专户储存,专款专用。

2、允许县财政向省市财政借款。兑现支付必要的改革成本,仅靠试点县财力根本无法承担,建议借鉴湖北省的做法,允许县财政向省市财政借款,解决改革过程中资金方面非常突出的矛盾和问题。

3、制订更加优惠的税收超收返还政策,激励贫困县自我发展。目前实行的对贫困县税收超收返还政策,对某县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建议进一步加大税收超收返还比例,延长超收返还政策的执行时间。

4、建议省、市尽快拨付农村综合改革专项工作经费。某县在财政十分紧张的情况下,目前已支付外出考察、表格及文件印刷、购买必要的办公设施等费用20余万元,建议省、市尽快研究,拨付专项工作经费,保证试点县农村综合改革工作正常开展。对象某县这样的国家级贫困县,在工作经费上可给予重点倾斜。

(三)建议从源头上确保农民负担不反弹

有些农民负担增加是基层造成的,但确实有些加重农民负担的根源在上级,建议在以下两个方面,加强对有关部门的监督和管理。

1、严格禁止强行向乡镇和农村征订报刊。取消农业税后,乡村两级收入主要是上级转移支付资金,这部分资金维持正常运转尚且困难

上一篇:农村住房安全调查报告下一篇:农村信用社如何还贷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