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工作方案

2024-04-18

乡镇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工作方案(精选8篇)

篇1:乡镇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工作方案

乡镇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工作方案

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根据县委、县政府《关 于开展乡镇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实施方案》要求,结合我镇实际,特制 订本工作方案。

一、工作目的 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以建设服务型、法治型 镇人民政府为目标,提升行政管理效能,规范行政执法行为,加强行 政执法力量,为全镇经济社会发展创造和谐、稳定、有序的社会环境。

二、机构和人员组成 成立 XX 镇综合行政执法队,设队长一名由 XX 兼任,设副队长二 名分别由 XX 兼任,成员由镇政府干部XX 及社会招聘人员组成,总 名。招聘人员条件为:原则上年龄在 35 周岁以下,五年内无违法犯罪记录,违反计划生育受处罚必须满 三年以上,原则上以退伍军人为主,身体健康,初中文化以上,签订 劳动用工合同,2015 月份到位。

三、工作范围及职责 根据县政府有关部门授权,镇综合行政执法队履行下列领域行政 执法权(主要指行政检查、行政处罚、行政强制权)。

1、依照建筑业管理方面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对个人自建 房屋违反建筑工程施工许可管理的行为实施查处。

2、依照房地产管理方面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对违反房地 产开发经营管理、物业管理、房屋管理、房地产经纪管理和商品房租 赁管理规定(资质资格管理除外)的行为实施行政处罚。

3、依照城市管理方面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对违反城镇市 政设施、环境卫生、园林绿化、乱停乱放、户外广告等镇容镇貌行为 实施查处。

4、依照城乡规划及其监督管理方面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对违反城乡规划管理规定的行为实施查处。

5、依照土地和矿产资源管理方面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对 违反土地和矿产资源管理规定的行为实施查处。

6、依照工商行政管理方面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对违反工 商行政管理规定的行为实施查处。

7、依照民政管理方面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对违反民政管 理规定的行为实施查处。

8、依照安全生产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在县安 监局授权范围内,对违反安全生产规定的行为实施查处,以及县政府 有关部门授予的其他行政执法权。

9、镇党委、政府交办的其他工作任务。

四、工作保障机制

1、经费保障。镇财政每年安排 万元专项工作经费,在镇财政管理下,实行单独列支核算、均衡据实拨付、绩效管理考评的使用原 则;专项工作经费主要用于解决聘用人员工资,日常运转及队员加班 补助等支出,不得用于其他违反八项规定的开支。

2、车辆保障。县政府配备的行政执法车辆,由镇综合行政执法 队使用。必须严格按照公务车辆管理规定使用,非工作时间和节假日 不得使用公车,且车辆必须停放在镇车库里面。

3、组织保障。在镇党委政府统一领导和安排下,镇综合行政执 法队于 2015 月份组建到位。镇政府所抽调人员,原则上不参加镇党委政府其他业务工作和考评,由镇执法队统一调配、考核;镇执 法队必须制定完善相应的管理和工作制度报镇党委、政府审批后执 行;执法队必须定期向镇党委、政府汇报工作进展情况。

4、机制保障。按照县委县政府要求,建立乡镇行政执法联席会 议制度,综合行政执法协作机制、综合行政执法信息共享机制、综合 行政执法责任监管机制。

五、工作要求

1、严格要求,依法行政。镇综合行政执法支队要严格把握法律 界限,对法律、法规赋予乡镇政府的法定行政执法职责,以及县直部 门委托的行政执法权,必须严格按照法律、按程序办事;不得越权行 使行政执法权,确保做到科学执法、文明执法。

2、认真履职,高效勤政。乡镇综合行政执法任务重、难度大,必须尽职尽责,重点围绕土地、建房、环境卫生、市场管理等主要工 作,加强巡查排查,建立相关台账、资料,善于总结经验,完善制度,推进工作。

3、严于律己,廉洁从政。镇执法队要严格执行法律政策,决不 允许出现索拿卡要行为;要严格经费管理使用以及执法车辆管理使 用,不得出现违规违 纪行为;要严格落实“三重一大”管理制度,执 法队重要事项、人事安排及决策、大额资金使用必须经正、副队长集 体研究后报镇党委批准。

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推进行政体制改革,根据《浙江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在嘉兴市、舟山市全面开展综合行政执法试点工作的通知》(浙政办函〔2014〕35 号)、《关于嘉兴市开展综合行政执法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的复函》(浙编办函〔2014〕78 号)等文件精神,特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省委十三届四次全会等会议精神,以整合执法主体、相对集中执法权、推动执法重心下移为重点,清理并整合行政执法队伍,推进跨部门、跨行业综合执法,着力建立权责统一、权威高效的行政执法体制,为促进我县经济社会转型发展提供体制机制保障。

(二)主要目标。综合行政执法试点工作,在城市管理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工作基础上,进一步横向扩大综合执法领域,纵向向镇(街道)基层延伸综合执法范围,构建城乡一体化的综合行政执法体制;进一步清理整合执法职能,规范建设执法机构,合理配置执法人员,综合提升执法队伍素质,构建精干高效的综合行政执法体制;进一步理顺相关行政主管部门与综合行政执法部门权责权限的关系,科学界定和规范权责边界,落实“监管和执法”责任主体,强化“监管和执法”长效 措施,构建权责统一、阳光透明的综合行政执法体制。

(三)主要原则。

1.简政放权、权责一致。按照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要求,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和管理方式,加大简政放权力度,推进管理和执法重心下移,合理划分相关行政主管部门与综合行政执法部门的职责权限,实现政策制定、行政审批与监督处罚职能相对分开、监督处罚与技术检验职能相对分开,规范行政执法行为,推行综合行政执法。

2.精简统一、效能优先。清理并整合行政执法机构,提高人员素质,规范执法行为,减少执法层级,强化执法权威,落实执法责任,着力解决“看得见的管不了、管得了的看不见、应该管的不想管”的问题,提高执法和管理效能。

3.统筹协调、整体推进。开展综合行政执法试点工作与政府职能转变和机构改革、事业单位改革、部门职责清理和推行权力清单制度、创新政府管理方式、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等相结合,综合规划、协调推进,发挥改革的整体效应。

二、试点内容

(一)试点领域范围。主要是围绕县委、县政府“五水共治”、“三改一拆”等中心工作、围绕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关系密切、面广量大人民群众比较关注的领域,进一步扩大横向执法领域,延伸执法范围到各镇(街道),在全县行政区域内全面开展综合行政执法试点工作。

在继续行使原经省政府批准集中行使的城市管理领域市容和环境卫生、城乡规划、住宅室内装饰装修、城市绿化、市政公用、环境保护、工商管理(室外公共场所无证经营)、公安交通等 8 个方面法律、法规、规章规定行政处罚权(盐政发〔2012〕40 号已经公布,限制人身自由的除外,下同)及相关的监督检查权和行政强制职权的基础上,增加集中行使土地、水行政、安全生产并扩大环境保护等 4 个方面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行政处罚权及相关行政监督检查、行政强制职权。具体为: 1.集中行使土地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关于非法占用土地、破坏耕地、不按照批准的用途使用土地、非法转让集体土地等违法行为的 18 项行政处罚权及相关行政监督检查、行政强制职权;

2.集中行使水行政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关于违反河道、水资源、农村供水管理规定等违法行为的 16 项行政处罚权及相关行政监督检查、行政强制职权;3.集中行使安全生产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关于违反安全生产(危险化学品、矿山安全、烟花爆竹、职业卫生监管和生产安全事故调查处理及行政处罚除外)等违法行为的 82 项行政处罚权及相关行政监督检查、行政强制职权;

4.扩大集中行使环境保护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关于违反畜禽规模养殖污染、大气污染等违法行为的 23 项行政处罚权及相关行政监督检查、行政强制职权;建筑业、房地产业、人防(民防)、林政、石油天然气管道保护管理等 个方面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全部或部分行政处罚及相关行政监督检查、行政强制职权,待省编委办批准后,相应划转。行政执法职权划转给综合行政执法局后,相关行政主管部门(包括法律法规授权组织)除已经立案但未结案的以外,不得再行使已划转的行政执法职权;仍然行使的,作出的行政决定一律无效;未划转的行政执法职权,仍由相关行政主管部门行使,综合行政执法局不得越权行使。

(二)健全执法机构。

在县委、县政府领导下,结合实施县政府职能转变和机构改革工作,县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更名为县综合行政执法局,为县政府工作部门,挂县综合行政执法大队牌子,依法独立行使有关行政执法职权,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按规定重新制定其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三定”方案。建立健全县综合行政执法局(大队)镇(街道)中队,作为县综合行政执法局(大队)的派出机构,并挂镇(街道)综合行政执法办公室牌子。镇(街道)安全生产监管机构与综合执法办公室合署办公。

(三)完善管理体制。

县综合执法局镇(街道)中队实行条块结合的双重管理体制。干部管理以条为主,中队主要负责人由县综合行政执法局征求镇(街道)意见后任免;行政执法 以块为主,在综合行政执法局的业务指导下,由所在镇(街道)负责综合协调统筹。县综合执法局主要负责综合行政执法工作的业务指导和协调、行政执法业务培训、综合行政执法责任制的监督考评、行政复议及组织全县重大或专项执法活动及应急处置,必要时可直接行使行政处罚权。

(四)严控人员编制。

按照“精简统一效能”原则,综合行政执法工作所需人员编制,主要通过整合资源、盘活存量、挖掘潜力的途径解决,在不突破我县行政编制和事业编制总量、不改变编制性质的前提下实行专项管理,保证基层和一线执法工作需要。县综合行政执法机构的人员编制,以县城管行政执法局现有行政编制 10 名、事业编制(参公)120 名为基数,通过优化配置人员编制资源,即从划转行政执法职权的行政主管部门所属承担行政执法的事业单位中,相应划转事业人员编制的途径解决。具体由县编委办另行研究并专题报上级编办批准。

(五)建立协作机制。

建立健全综合行政执法配合协作机制,进一步完善行政执法运行机制,实现综合行政执法的高效、权威、统一。

1.加强配合协作。结合推行政府部门权力清单制度,合理划分行政主管部 门与综合行政执法部门职权权限,公开执法职权范围和运行流程。政府相关行政主管部门要切实加强源头监管,依法履行政策制定、审查审批、监督管理、协调指导等职责,加强对综合行政执法局相关执法工作的支持、监督和协调,督促其执行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并会同综合执法部门建立行政监督管理与执法监督检查配合协作规范,构建事前预防、事中检查、事后查处有机结合的长效监管机制,明确细化职责和工作程序,切实避免产生划转具体行政处罚权后相互推卸监督管理检查责任的现象。综合行政执法局要加强与相关行政主管部门的配合,依法履行好监督检查、行政处罚、行政强制等后续监管职责,有关监督检查和行政执法情况要及时通报相关行政主管部门。综合行政执法局在查处违法案件时,相关行政主管部门及专业技术机构应配合做好提供审批资料、进行技术鉴定等相关工作,努力形成无缝对接的监管格局。行政执法部门与相关行政主管部门对违法案件处理发生争议时,由县政府法制部门协调明确。县监察局要加强对综合行政执法及行政监督管理与执法监督检查的监察,严肃追究部门和个人失职、渎职及部门配合协作不到位责任人的责任。

2.实现信息共享。各相关行政主管部门与综合行政执法部门应当加强联系、互通信息。行政主管部门要为综合行政执法部门开展行政执法提供许可、监管等方面的数据信息和技术支撑,作出涉及综合行政执法职权范围的决定,应当及时抄告综合行政执法部门;综合行政执法部门在监督检查中发现的违法行为及行政处罚相关信息应当及时通报相关行政主管部门,并抄告纪检(监察)和公 安、检察等司法机关备案。

3.强化执法监督。综合行政执法部门应当建立健全行政执法责任制度和内部执法监督制度,全面实行行政执法人员持证上岗制度,确保严格公正执法;并引入诚信评价体系,建立执法监管数据库,通过不定期交叉互查等形式,强化重点对象的监督检查。全面实行案件主办人制度和案件审核制度,以及案件质量跟踪评判;全面落实和强化责任追究制度;推行行政执法公开,自觉接受社会和行政相对人的监督。4.落实执法保障。综合行政执法所需装备和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并予以保障,行政执法实行“罚缴分离”、“收支两条线”,行政处罚中收缴的罚款、没收的违法所得和没收财物拍卖的款项,按规定全额上缴国库。公安机关要全力保障行政执法工作,做到有警必接、有警必处、有案必查、有责必究。对违反治安管理法律,以暴力、威胁等手段阻挠行政执法人员依法执行公务的行为,应当依法查处,构成犯罪的,应当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三、组织实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统一思想认识。成立由县政府领导牵头的县开展综合行政执法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县纪委(监察局)、县委组织部、县编委办、县法制办、县人力社保局、县财政局、县城管执法局(综合行政执法局)及县级有关部门和各镇(街道)政府为成员单位。主要负责研究部署综合执法试点工作中重大事项,协调处理执法试点工作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设在县城管执法局(综合行政执法局),负责日常工作。开展综合行政执法试点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作,涉及部门多,调整范围广,全县上下必须要思想上高度统一,行动上保持一致。各镇(街道)、县级相关部门特别是涉及职能划转、机构和人员调整的行政执法部门,应充分认识全面开展综合行政执法试点工作的重要意义,要以改革创新大局为重,积极支持配合,确保综合行政执法试点工作平稳有序推进。各新闻单位要加强宣传引导,为综合行政执法试点工作的顺利开展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二)明确工作职责,合力实施改革。县编委办负责全面开展综合执法试点工作的统筹协调、试点工作方案制定、报批审核,以及综合行政执法局“三定”规定、权责清理和权力清单制定及人员编制调整等工作。县法制办负责综合行政执法工作的法制监督及行政执法人员的资格管理、培训教育等工作。县监察局负责制定行政监督管理与综合行政执法监督检查责任追究制度。县人力社保局负责综合行政执法机构调整中人员划转(选调)工作的指导、加强对行政执法队伍管理的指导监督,建立健全有关管理制度。县财政局负责执法机构人员调整后经费预算划转和执法装备经费保障工作。县城管执法局(综合行政执法局)要主动加强与县级相关部门的衔接,顺利完成职能移交,有效承载相关职责,要主动加强与各镇(街道)的工作衔接,积极承担相关任务。并负责制订综合行政执法配合协作工作等有关意见,县相关职能部门要配合做好相应执法机构、职责和人员、经费等划转、调整工作。各镇(街道)和其它有关部门要按照各自 工作职责,各司其职,相互配合,积极稳妥推进综合行政执法工作。

(三)明确工作纪律,强化监督检查。综合行政执法试点工作专业性、政策性强,涉及到部门职能和人员编制的调整。为此,各有关部门要强化对综合行政执法试点工作的监督检查,明确工作纪律,防止职能划转和人员编制调整过程中,出现监管不力或监管失控等情况。

(四)大胆实践创新。开展综合执法试点工作是行政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将面临着许多的困难和问题,需要大胆探索、大胆实践。在试点工作中,需要不断创新和完善各项工作制度,不断改进工作方式和方法,不断总结经验、创造条件,为全县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提供强有力的行政执法保障。

篇2:乡镇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工作方案

2015年,县商务综合行政执法大队在县委、县政府和商务局的正确领导、关心和支持下,以党的十八大及十八届四中全会和五中全会重要理论为方向,依靠执法大队全体人员的共同努力,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及县商务局党组年初安排的各项工作目标任务,狠抓各项工作的落实,认真履行工作职责,圆满完成了上级交办的各项工作任务。

一、加强队伍建设,提高执法工作综合素质

一是狠抓学习教育培训。今年以来,针对大队执法人员的行政执法水平不高、法律文书制作不熟、书面文字表达能力不强的薄弱环节,专门从市执法支队聘请具有专业特长的人员定期对大队执法人员进行业务知识培训,还组织执法人员旁听法院的行政审判和开展执法案卷观摩。同时,还组织执法人员参加省商务厅举办的商务执法法律知识学习培训,通过培训使执法人员的执法水平规范化能力有较大幅度的提高。二是狠抓规章制度建设。为保证日常行政工作的正常运行,以制度约束人,以制度规范人。大队对全体队员考勤、请假、着装、仪容、违反规定的处罚都做出了明确要求,要求执法人员执行公务时,必须做到持证上岗,亮证执法,着装整齐。认真规范执法程序,使用统一的行政执法文书,从规范填写使用各类执法文书,到下达处罚决定、送达回执、采集证言笔录、建档立卷等各个执法环节,达到了依法办案、依程序办案、处罚适当,适用法律准确的目标。

二、加强宣传力度,为商务执法营造良好环境 为了营造良好的商务执法环境,扩大12312商务服务举报投诉热线在广大群众中的知名度,让广大群众了解12312商务举报投诉的业务范围及工作职责,一是于今年的3.12、3.15日在友阿世茂广场设立咨询台利用图片展示、资料发放等多种方式开展商务综合行政执法暨12312商务举报投诉热线的宣传活动,在活动中共计发放宣传资料2000余份,接受群众现场咨询100余次。通过宣传提高了广大群众的自我保护意识,城乡居民对商务综合行政执法暨12312商务服务举报投诉热线有了更深一步的认识。二是开展了知识产权宣传活动。4月24日,在友谊阿波罗商业广场设置展台、展板、悬挂宣传条幅,向过往行人和群众发放知识产权宣传材料3000余份,接受群众答疑咨询150余人次,并展示我县打击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专项行动的成果。三是开展了诚信兴商宣传活动。11月30日,以“倡导诚信兴商理念,共创诚信营商环境”为主题,在友阿世茂广场举行了现场咨询活动,向市民发放《酒类流通管理办法》、《成品油市场管理办法》、《零售商促销行为管理办法》、《单用途商业预付卡管理办法》、《国务院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2014年-2020)》、《商务部关于加快推进商务诚信建设工作的实施意见》等宣传资料3000余份,现场咨询500余人次,制作宣传展版8块,很好的向广大市民宣传了“诚信兴商”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四是充分利用网络、电视、报纸等媒体和宣传车、广告标语、横幅多种方式对商务综合行政执法的职能职责和对涉及到商务领域的20多部法律法规进行广泛宣传,让经营者和消费者接受和了解商务执法的具体内涵,营造了良好的商务综合行政执法氛围。

三、加强市场监管,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

(一)加强成品油监管,确保群众用上“放心油”

为切实加强我县成品油市场监管,维护市场秩序,促进成品油流通体制规范化发展:一是积极配合内贸股开展成品油经营资格年检换证工作,指导企业按时上报年检材料,在资格审查过程中,对不符合年检要求的,不符合安全生产的加油站责令限期整改,及时完成了上级下达的年检换证工作。二是1-6月份在全县范围内开展了车用燃油专项整治行动。先后组织执法人员148余人次,对全县成品油企业进行检查。对存在安全隐患的企业,现场责令整改,购销台账、油品来源情况填写不全的现场给予行政指导,责令限期完善。通过整治,确保了油品质量,减少了环境污染,做到诚信经营,确保人民群众用上“放心油”。三是对非法加油站(点)和群众反响强烈的加油站进行了整改。今年,执法大队对全县非法加油站(点)和流动加油车(船)进行了整改,对违反了《成品油市场管理办法》有关规定的,送达了责令改正书(停止非法经营通知书),并对加油机、加油枪及储油罐进行了封存,贴上了封条。今年共开展了5次成品油专项整治行动、查处非法加油站﹙点﹚2家,行政处罚3.5万元。有力维护了成品油经营市场。

(二)加强酒类管理,确保群众喝上“放心酒”

一是强化酒类流通随附单管理。酒类批发企业在批发酒类商品时必须按酒类商品来源、去向、品名、数量等内容的填写酒类流通随附单,切实做到单随货走,单货相符,确保酒类商品自出厂到销售终端全过程流通信息的可追溯性。二是严把市场酒类商品准入关。今年,先后对全县77家酒类批发企业、65家ktv、150家酒类零售企业进行了全面检查,查处了无酒类批发许可违法从事酒类批发的企业2起。三是严厉打击假冒伪劣酒类商品。今年共开展专项整治行动8次,查处酒类流通案件11宗,查获假冒伪劣酒38瓶、侵权酒品24件,行政处罚近1.5万元。

(三)依法对再生资源市场的清理和整顿

今年,我执法大队对全县再生资源回收市场的乱堆、乱放、无证经营等不户现象进行了整顿,并加强了对典当、拍卖及二手车市场等行业的管理,推动了我县再生资源市场的规范、健康、有序发展。

(四)加强举报投诉受理,努力把12312办成老百姓服务热线 为加强商务12312举报投诉服务中心的工作,完善了《举报投诉服务职责》、《限时办结制》。做到了12312举报投诉热线电话24小时有专人接听,群众举报投诉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今年,共回复县长热线3起,受理群众投诉43起,上门咨询15起,办结率达100%,在广大人民群众中树立了良好形象。

(五)积极开展单用途商业预付卡领域非法集资风险排查

为进一步加强单用途商业预付卡管理,有效防范和化解当前可能存在的非法集资风险,维护市场秩序和人民群众合法权益,2015年4月,县商务综合行政执法大队执法人员对全县30多家企业及已备案的8家企业的单用途预付卡进行了专项排查,对未签订购卡协议、未有效建立购卡人信息登记台账的企业下发了《责令整改通知书》。通过单用途商业预付卡领域非法集资风险宣传和排查工作,切实增强了广大人民群众防范非法集资的意识,使广大流通领域员工和群众充分认识到非法集资的危害性,起到了对社会公众提示风险,引导群众自觉远离非法集资的目的。

四、其他中心工作齐头并进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信访、纪检监察、人事组织、党务、计划生育等其他中心工作齐头并进,促进我局各项事业有序推进。

五、认真梳理法律法规,拓展新的商务执法领域

为把商务综合行政执法向广度和法度推进,按照商务部一年促提高,两年促巩固,三年促发展的总体工作要求,在巩固完善已开展的酒类、定屠、成品油等商务行政执法工作的基础上,新拓展了《单用途商业预付卡管理办法》、《家电维修服务业管理办法》、《洗染业管理办法》、《美容美发业管理暂行办法》等新的执法领域,并扎实有效地开展了前期宣传,调查摸底和造册工作,为新的执法领域执法工作开展营造了氛围奠定了基础。

六、2016年工作计划

(一)、做好“12312”信息工作。继续做好“12312”举报投诉咨询服务工作,将群众反映的问题及时传达到相关股室,争取第一时间解决所反映的问题,有力的保障服务工作顺利进行。

(二)、加大执法力度。重点对酒类经营户、流动加油车、非法加油点进行突击检查,确保经营和消费安全。

(三)、加强学习培训。加强对商务综合行政执法涉及的20多部法律法规学习,全面掌握商务行政执法法律法规。

(四)、规范执法行为。严格执法行为,按照商务综合行政执法程序严格执法,按规定程序实施,确保所办案件不发生违规操作。

(五)加强部门联动。进一步加强相关执法部门联动,促进商务执法监管到位,要加强同公安、工商、安监等职能部门的联系和协作,依据法律、法规,强化对商务领域经营活动的执法监管。

篇3:交通行政综合执法改革之我见

一、交通行政综合执法改革的目标

1. 规范执法的合法性。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第二十四条规定, “对当事人的同一个违法行为, 不得给予两次以上罚款的行政处罚”。即对于当次运输发生的同一违法行为, 已经由一个运输管理机构处罚的, 沿途其他运管机构不得再次处罚。而目前交通各执法机构按专业进行设置, 公路路政、公路稽征、道路运政、水上航政等执法队伍只负责各自的执法内容。由于执法目的不同, 都可以实施检查和处罚, 于是出现了一条路上交通部门多头执法状况。多头执法容易产生执法不公问题, 容易损害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交通行政综合执法就是要有效克服目前交通行政部门存在的处罚不到位、多头处罚的弊端, 合法的、有效的对违法行为进行管理。

2. 加强执法队伍监督管理。

在现行管理模式下, 从事交通行政执法工作的队伍, 他们既肩负着审批审核职能, 又肩负着监督检查职能, 在审批审核与监督检查之间无法形成互相制约、互相监督的机制, 难以保持执法的公平性。实行交通行政综合执法, 使交通行政许可与交通行政处罚、监督检查职能分离, 实现机构分离, 形成交通行业内部监督机制。

3. 提升执法效率。

公路交通各分支执法机构之间存在职责交叉、分工不明的问题, 例如治理超限运输, 公路路政治超, 道路运政也治超, 公安交警也治超, 大家为一个目标, 却分头去执法, 而且, 每家执法的依据不同、处罚力度不同, 执法程序也不一样, 常常导致矛盾和混乱。增加了行政执法的难度, 使行政执法应对事件反应慢、执法不及时。交通行政综合执法要形成执法合力, 有效地加大执法力度;提高执法效率, 增加应对事件的反应能力;有效地减少分散执法各机构之间存在的职责交叉和分工不明。

4. 降低执法成本。

在多头执法体制下, 交通各执法机构分别配备人员, 对执法客体进行重复检查, 造成了人力、物力的浪费。加大了管理和执法成本, 制约了交通执法工作的正常开展。交通行政综合执法应有效的整合现有资源, 降低执法成本。

二、国外实施交通行政综合执法的基本情况

1. 美国。

美国沿海水域和内陆水域的交通行政执法由设立于运输部的美国海岸警卫队 (USCG) 统一执法。USCG在海上和陆地设17个执法区域, 战争或应急时归海军部指挥。USCG是美国海上的惟一执法力量, 覆盖全部海上管理业务。美国海关仅负责货物进出口管理, 反走私行动由司法部协调, USCG对抓住的走私船舶, 只负责看管和待交司法部门处理, 涉及没收由海关处理, 从而保证了海上执法的统一性, 避免了多头执法的弊病。在道路运输方面, 美国由联邦公路管理局 (FHWA) 主管全美公路规划、建设、养护、运营及汽车运输事务, 下设38个分支机构负责辖区公路的运营管理。美国的高速公路已开始大量使用电子信息系统对道路交通状况进行实时监控, 各地交通部门一般都设有联网的交通管理中心, 当地交通警察机构多与这些交通管理中心合署办公能有效地监控数百公里道路及车辆情况。

2. 荷兰。

荷兰分水路、陆路两块实施交通行政综合执法。水路设航运检查官实施航运综合执法, 包括安全、环境保护、船员工作条件和船员适应性, 并负责海船和内河船的标识、登记和丈量事务。陆路设国家交通检查官在客运、货运领域实施综合执法, 以对法定有效期、危险品运输、机动车辆超载、列车安全等实施监督和控制。从2001年起, 航运检查官和国家交通检查官集成为运输、就业和水管理检查官, 实施大综合行政执法。

3. 日本及其他国家。

日本将国土和水域资源、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输事务管理全部综合于国土运输省。博茨瓦纳将运输、就业与建筑、通信与邮政管理事务综合于一个部。牙买加于1998年成立就业与运输部, 对该国的就业、公用事业和运输实施综合管理。新加坡将电信及信息技术、全部运输业管理综合于交通与信息技术部。

显然, 行政综合执法的优势已被许多国家广泛认同和运用。我国也应根据国情和需要, 加紧对现有行政执法模式作出相应改革。

三、交通行政综合执法改革措施

交通执法体制改革, 应当紧密结合交通执法体制现状, 严格按照“精简、统一、效能, 权责一致, 两个相对分开”的原则, 重组交通动态执法机构, 实行综合行政执法。

1. 建立完善的综合执法体系。

建立完善的交通行政综合执法体系, 首先要加强管理, 健全各项制度, 完善监督制约机制, 严格交通依法行政。只有建立起完善的规章制度体系, 才能做到有法可依。这是规范执法行为的前提;另外建立健全执法监督、制约机制, 用制度保证交通行政执法队伍的基本稳定和交通行政执法的正常性。严格实施交通行政执法责任制, 层层签订责任书, 结合政务公开, 将执法的工作目标具体分解到人, 明确执法岗位、执法权限、执法程序、执法责任, 严格依法行政, 做到执法权限法定化、执法内容标准化、执法程序合法化、执法制度规范化、执法监督经常化、执法管理制度化。其次, 通过改革内部管理体制, 建立统一领导、分级负责、权责分明、政令畅通、工作规范、统一协调, 符合交通行政执法特点的行政综合执法管理部门。

2. 提高执法队伍的专业化水平。

交通行政综合执法涉及不同专业领域, 因此要求执法人员具备较高的专业化执法知识和技术, 严格选拔执法人员, 建设高素质的执法队伍。目前交通行政执法人员综合水平有限, 很难适应多个领域综合执法的要求。为此, 开展交通综合执法, 必须重视队伍建设。结合执法人员综合素质条件, 从现有执法队伍中公开考聘, 确定素质较高的具体执法人员。上岗后仍然要坚持定期的政治和业务培训, 不断提高人员的执法水平和综合素质, 以利于为人民群众提供文明、规范、高效的执法服务。

3. 健全综合执法保障体系。

行政综合执法工作, 涉及面广、震荡大、矛盾多, 健全和完善各方面的保障机制尤其重要。一是要切实加强对该项工作的组织保障, 对有关问题进行深入调查和潜心研究, 从而作出科学的决策, 同时应密切关注实施过程中的各种情况和问题, 加强信息反馈, 及时协调、解决有关问题。二是要重视制度建设和程序规范, 通过完备的配套制度, 统一规范行政综合执法各环节事项, 加强对行使具体职能的单位的法律监督, 保障行政综合执法的各项工作纳入依法运作、依法监督的轨道。三是执法机构所需经费必须予以保障, 例如海上综合执法中, 可以通过协议的方式根据执法人员构成由海事与地方财政按比例承担, 在严格收支两条线管理的前提下, 禁止从罚没收入中返还作为经费来源或补充, 真正做到权力与利益完全脱钩。四是加强后勤保障, 整合现有资源, 减少重复投资。

4. 加大综合执法宣传力度。

交通部门倡导实行综合行政执法改革, 并且在一些地方也进行了试点, 收到了一定的效果。但真正要改多头执法为综合执法, 进行实实在在的推进, 却存在着一定的难度, 特别是改变人们的思想认识。交通行政执法体制改革能否顺利有效推开, 关键在交通内部上下能否形成共识;关键在交通各级能否从全局和执政为民的理念出发, 真正树立起创新意识、规范意识和效能意识;关键在交通各级领导能否准确及时把握住改革的机遇。

四、交通行政综合执法改革实施中注意的问题

1. 行政执法职责界定问题。

行政执法体制调整后的具体情况, 对开展综合行政执法所依据的法律、法规和规章进行认真的梳理, 对各执法岗位执行的法律、法规和规章, 分类排序、列明目录, 做到分类清晰、编排科学。按照综合行政执法各岗位的配置将其执行的法律、法规和规章所规定的职权, 分解到具体执法机构和执法岗位。按照职权法定的原则, 逐项列出行政执法各层级现有各项执法职权相对应的法律依据。为确保区、县 (市) 行政执法协同与配合, 科学合理地分解了职权, 防止了平行执法机构和执法岗位的职权交叉重复, 增进相互之间的协调配合。根据有权必有责的要求, 在分解法定职权的基础上确定执法责任, 做到行政执法机构和执法人员的执法责任和违反义务应当承担的法律后果具体明确, 确保行政执法机构和行政执法人员严格依法行政, 以免重蹈覆辙, 在此出现多头执法的局面。

2. 现有执法部门处罚权处理问题。

对于原有行政机关处罚权处理的问题, 应当根据当地自身情况选择, 切勿换汤不换药, 比原来的“多头”还要多“一头”。目前在北京、天津、广州、深圳进行的一些试点改革中, 采取的方式是本来拥有处罚权的行政机关不再行使处罚权, 以此保证处罚主体的唯一性和处罚的不重复性。

3. 综合执法部门与原有部门的协调配合问题。

交通行政综合执法改革的主要目的就是规范执法, 提高执法效率。因此, 综合执法部门与原有行政执法部门之间不应互相扯皮, 推卸责任, 应积极协调, 互相配合, 做到责任明确, 分工到位, 有效地、及时地完成执法任务。

篇4:乡镇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工作方案

一、衢州市试点综合行政执法改革的具体做法与成效

根据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和行政执法体制改革的部署要求,衢州市从实际出发,在2004年底进行了综合行政执法改革的试点,在综合行政执法的机构设置、职能转变和定位、执法范围内容、管理体制以及运行机制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并取得一些成效。

(一)建立了综合行政执法体制

衢州系浙江省实行综合行政执法的唯一试点地市,市综合行政执法局属本级政府的组成部门,依法集中行使综合行政执法权。主要职能归纳为“十一加一”,“十一”是指主要履行行政执法的职能,即市容环境卫生、园林绿化、市政工程、公用事业、建筑施工、房地产、城乡规划和工商行政、环境保护、公安交通、卫生方面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全部和部分的行政处罚权以及与之相关的监督检查权;“一”是指履行市政府交办的其他职责,主要是执行市政府的公共政策,我们理解为城市管理的职能。从编制上看,衢州市综合行政执法局工作人员全部是公务员编制,较好地解决了执法主体资格的问题。市综合行政执法局不仅承担了行政执法的工作,而且执行着大量地市政府的公共政策,承担了相当一部分城市管理的职能。目前,根据有关文件精神,应由市政府职能管理部门履行的各项执法职能正逐步集中到市综合行政执法局。其次,根据衢州市的实际,确定了以市为主、一级执法的垂直管理体制,在规划控制区内按区域设立五个支队,规划控制区以外设立两个分局具体管理衢江、柯城两区的农村地域,以利于集中统一领导,确保行政执法渠道畅通、政令统一,并利于统筹城乡社会管理,确保公平公正。三是严格执行“罚缴分离”、“收支两条线”制度,实行罚没款全款上缴财政,行政执法所有经费由财政保障的办法,彻底杜绝以罚代管、以权谋利、罚款与福利待遇挂钩等不当做法。四是为有利于保障综合行政执法工作,由市公安局设立治安支队城市管理警察大队派驻到综合执法局,业务受综合执法局指导,主要配合综合执法局工作,防止暴力抗法事件发生。通过体制理顺,初步建立了结构比较合理、内容比较完整、方法比较科学的执法框架体系,执法效率明显提高。

(二)不断完善、创新行政执法机制

一是加强了层级考核机制建设,科学制定考核方案,从队伍建设、职能履行、执法业务三方面明确考核比重和工作职责;考核结果和人员使用、评先树优、经济利益挂钩;二是加强了网格化执法运行机制建设,着力推进精细化管理、网络化执法运作机制,正确处理网格化执法与专项执法治理、开展和配合重大活动、集中突击整治的关系,在人员、时间和工作任务上统筹安排;三是加强了综合行政执法社区联动机制建设,实行辖区执法支队负责人街道(乡镇)挂职工作制度,深化“阳光执法”活动,逐步完善执法密切联系社区工作机制;四是加强了公安保障机制建设,密切综合行政执法公安保障协作,建立健全公安保障执法工作办案制度、联络员制度、例会制度、情况反馈制度等四项机制;五是加强了综合行政执法外部协调机制建设,积极沟通市法制办、法院、建设、规划、工商、公安、环保、财政、纪检监察等有关部门,进一步完善与有关部门的工作例会、配合协作、文件会签等制度。

(三)全面提高行政执法队伍素质

市综合行政执法局自成立以来就全面推进行政执法队伍的规范化管理和制度化建设。一是强调执法观念,促进工作思维转变。大力提倡用法律的思维考虑问题,用法律的语言解决问题的工作方式,有效地推动了原来的城管思维向执法思维、城管行为向执法行为的转变,强化了行政执法人员的法制观念和忠于法律的意识。二是加强业务培训,促进队伍素质提升。通过执法资格考试培训、法律业务培训、法律学历进修和业务交流等形式,有效提升了队伍的整体法律素养。三是加强案件审核力度,促进案件规范办理。综合行政执法面向的范围广、权力比较集中,因此,行政执法队伍的行为规范化对有效控制执法过程的合法有效就尤为必要。通过规范执法程序,明确审批权限,加强办案指导和审核,做好案件听证和专家论证等,规范了案件的办理。四是注重制度建设,促进执法监督落实。

(四)建立、健全行政执法责任制

行政执法责任制是规范和监督行政执法活动的一项重要制度。市综合行政执法局成立运行以来一直致力于行政执法责任制的建立和完善。通过梳理执法依据、分解执法职权以及确定执法责任等方式,建立行政执法过错责任制和行政执法错案追究制等制度,强化执法责任,明确执法程序和执法标准,进一步规范和监督行政执法活动,提高行政执法水平。例如,对于单位来说,综合行政法部门任何违反法定义务的不作为和乱作为的行为都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对有关行政执法人员的行政执法责任的落实,根据过错形式、危害大小、情节轻重,给予批评教育、离岗培训、调离执法岗位、取消执法资格等形式的处理;对行政执法行为在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中被认定违法或者变更、撤销等比例较高的,追究相关领导人和承办人的责任;对实施违法或者不当的行政执法行为依法依纪应采取组织处理措施的,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和规定办理。

二、综合行政执法改革中遇到的问题与原因分析

(一)法律制度还有欠缺

一是相比较其他政府部门序列的成熟有序,综合行政执法体制至今仍然没有全国统一的模式;在国家层面还没有一个统一的机构对综合行政执法进行指导,只是原则上规定集中执法权的工作是由国务院法制办来管,建设部来牵头日常工作。这样的机制让综合行政执法的合理性、合法性也因此屡受争议。

二是综合行政执法局所执行的行政法律法规已不适应社会发展,很多法律法规的规定过于原则,缺乏可操作性,对法律责任规定畸轻,导致违法主体的违法成本极低,无法起到应有的震慑作用;另外,一些部门规章,基本上都是各部门站在自己的立场上所制定的,部门利益化的立场非常明显;综合执法部门在实际执法中不可避免地要触及相关部门利益;一种违法行为可适用多个部门法的法条,零碎散乱,规范执法队员的自由裁量权较为困难。

(二)部门配合有待加强

以综合行政执法为主导的新行政执法体制改革涉及到既有利益格局和条块关系的调整, 涉及到行政权力重新划分和组织结构重组的问题。绝大多数管理部门的传统模式是“一条龙”管理,从立法到执行,从管理、审批到监督、处罚,都由一个部门决定。部门自己给自己设定权力,又自己去行使权力,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行政执法中存在很大的随意性。原来制定的各项法律都是为解决某一个问题而制定的,相互之间在立法之初就没有彼此呼应,导致实际执法过程出现法律漏洞或者法律矛盾。很多部门规章尤其反映出此类问题,现在由综合执法局集中行使处罚权,在某种程度上是在和相关部门争夺利益。综合执法机构设置后 ,触动了某些行政机关的部门利益,综合行政执法部门必然面临如何与相关行政管理部门之间衔接和协调关系的问题。

综合行政执法通过将处罚权与其他行政权进行分离,强化权力之间的监督和制约,从而减轻部门自利性的影响。但是,行政执法只是行政管理的一个环节,要实现政府管理的目的,有赖于其他行政管理环节的配合与协调才能实现。实行综合行政执法之后,相关职能(管理)部门认为失去了行政管理最有力的手段,其责任压力减轻了,因而就放松了审批许可后的监督管理,导致事前管理的责任缺失,增加了事后控制(行政处罚)的压力和执法成本;现场监督、检查以及处罚权由综合执法局行使,出现问题不是追究职能部门的责任,而往往将责任归咎于综合行政执法部门。

(三)执法保障需要完善

一是外部保障方面。主要是公安执法保障和法院执行保障。一方面,公安执法保障主要是由公安派驻城市管理警察大队到市综合行政执法局,其职能主要是配合综合行政执法局工作,防止暴力抗法事件发生。由于办案程序较复杂,环节多,使大队的保障功能受到限制。城市管理警察警力严重不足,造成阻碍执行公务的案件处理不及时,保障不到位。另一方面,综合行政执法作出的行政处罚案件面广量多,且多数执法相对人由于自身利益的原因,对综合执法部门作出的行政处罚往往不主动履行,大多数案件必须通过申请法院强制执行,严重影响了效率。由于法院执行力量不足,导致一些申请执行的案件不能及时到位,既削弱了执法的威信,也影响了行政执法的成效。

二是内部保障方面,主要是经费保障。综合行政执法工作具有劳动强度大、专业性强和执法成本高的特点,经费保障非常重要,但衢州是经济欠发达地区,属于“吃饭”财政,财政状况比较困难,目前我市相对而言财政保障与综合行政执法试点工作实际需要存在着较大的差距,福利待遇也比较低,执法保障工作需要进一步加强。

(四)政府管理的公共政策需要调整

进城务工人员和城市低收入人群,是城市市区日常执法中主要打交道的两个群体,但问题产生的根源——社会保障体制的不健全、公共配套设施不完善,是城市管理难的根本。从我国目前经济发展的水平来看,大量的下岗失业职工和数以亿计的农村剩余劳动力需要解决生存问题,城市中的练摊人员并非都是农民,有相当一部分是下岗失业的城市居民,他们除了最低生活保障之外,就靠“练摊”来补贴家用。如果管理者的政策目标定得不恰当,行政执法人员在执行最末端的行政处罚权时就会遭到暴力抗法。如为了配合政府管理工作的“创卫”、“创园”等工作,行政执法局经常疲于应付,忙于奔波,但是城市管理的很多问题却还是没有根本解决。很多公共政策的问题、政策目标的设定以及涉及城市管理的种种公共问题的解决,是属于公共管理的问题,是政策层面的问题,需要政府根据社会发展状况进行相应的调整。

三、进一步推进综合行政执法改革试点工作的建议

(一)在现有行政管理体制的框架内,依法推行综合行政执法改革

综合行政执法机关应该是一个独立的行政执法主体,是行政系统的一部分,其设立应当符合法律法规的相关规定。作为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建议地方各市政府有效整合政府资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第六十四条规定:“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根据工作需要和精干的原则,设立必要的工作部门”;“自治州、县、自治县、市、市辖区的人民政府的局、科等工作部门的设立、增加、减少或者合并,由本级人民政府报请上一级人民政府批准,并报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备案”,依法设立综合行政执法部门作为政府的本级序列部门,实行综合行政执法。通过优化组织结构,减少行政层级,集中权力,强化配合和监督,将分散的行政执法权力、监督、制约职能优化重组,对现有行政执法机构实行综合设置,通过整合职能、精简压缩地方政府各行政职能部门原行政执法机构和执法队伍,地方政府设立一级政府部门综合行政执法局,直接负责综合行政执法事务,向地方政府负责并报告工作。

(二)制定地方性法规,规范行政执法程序和法律适用

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涉及到既有利益格局和条块关系的调整,涉及到权力重新划分和组织机构重组等一系列问题。法治政府要求权力和责任的对等。按照行政管理科学化和提高行征效率的要求,同一级政府所属的不同部门之间要求分工明确,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以及地方政府所属的不同层级部门之间应当划分事权,确定各自的职责和权限。综合行政执法部门以自己的名义行使专属的权力,其所行使的执法权自原来的专业部门移交后,原专业部门就不再行使这些权力,具有行政主体地位,应当独自承担相应的执法责任,遵循独立的活动规则,不再受其他部门的干涉。综合行政执法部门的成立只是解决了行政执法部门的权力冲突问题,但是,对于这种综合的、集中的行政权力运作过程中涉及到的运作程序和法律适用等问题则需要地方法规以立法的方式予以明确和规范。建议在推广综合行政执法改革模式的同时,应该以地方立法的方式设立法定、科学的、高效的行政执法程序和行政执法责任制以保障综合行政政法权力的合法行使;为综合行政执法提供法律依据,为将来制定统一的综合行政执法法规打好基础,逐步建立统一的行政执法体制,使行政执法不断专业化、规范化和科学化。

(三)打破传统的改革思维模式,创新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实行综合行政执法,原本就是一项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举措,是在现有体制下的改革。综合行政执法改革符合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方向,改革的宗旨是促使政府更好地提供公共服务;打破了传统的条条管理的弊端。现在很多地方提出的要为综合行政执法部门在上级部门找个所谓的“婆婆”或者“父母”之类的想法是典型的传统思维方式。事实上,不同层级的政府有不同的侧重面;只有对不同层级政府的功能进行定位,按照其不同功能特点,合理划分事权,解决好各自的错位、越位和缺位问题,把中央政府和省政府转变为以宏观管理和调控为主的“决策型政府”,把市、县、乡政府转变为以向社会、企业和公众提供优质服务为主的“服务型政府”,政府职能转变的问题才能有效得到解决。因此,实行综合行政执法不仅解决长期以来的多头执法、执法扰民等问题,更重要的是,地方政府因地制宜,根据各地的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实际情况,成立综合的行政执法部门,直接受地方政府的领导,可以更好地为公众提供优质的公共服务。地方政府应该重新认识行政管理职能,重新改组政府组织机构,使政府的权力和行政机关的职能既有简化又相对集中,合理配置权力资源。

(四)建立部门间信息共享机制,促进相关部门间的协调与配合

以跨部门的电子政务应用带动信息资源的交换与共享,探索政府信息资源共享机制。原则上与政府各部门协同业务相关的信息,应根据应用的需要免费交换与共享,以促进政府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加强部门之间的业务协同和部门配合。通过跨部门的政府业务信息系统建设,在实践中发现问题,探索政府部门之间协同办公、信息交换、资源共享的体制与机制创新,带动信息资源的交换与共享。行政机关的前置管理环节,用信息化手段与其他部门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如许可、审批以信息共享的方式告知执法局,其他部门认为应该由综合行政执法局处罚的案件(行为)及时告知执法局。前置管理环节如果有违法行政等行为,执法局不去处罚,则有行政不作为之嫌疑;综合行政执法局如果发现其他相关部门有不依法行政的行为也会函告相关部门,从而形成执法部门与其他部门相互制约和相互监督的格局。

(五)加大宣传力度,使社会公众理解、认识到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的意义

由于全国各地的情况不同,以及综合行政执法改革的经验不足,个别地方的暴力执法行为严重损害了行政执法队伍的形象。因此,应该加强对行政执法体制改革的宣传力度,加深社会公众对综合行政执法的理解。综合行政执法的根本目的就是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利益,促进政府机关依法行政。行政执法人员利用执法过程中碰到的一些具有典型教育的案件,通过有关的电视或报纸等新闻媒体,进行宣传,充分发挥新闻舆论的正确导向作用。对于一些地方的暴力执法现象不应该片面地报道,新闻媒体应该更多地从正面报道、宣传综合行政执法的改革工作,为推进依法治国方略、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提供强大的舆论支持。同时,通过广泛的宣传也促进全民的公德意识、责任意识以及法律意识等。通过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积极营造有利环境,努力推进综合行政执法工作,提高行政执法效能,更好地为公众服务,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篇5:乡镇卫生院综合医疗改革实施方案

根据省、市、县卫生工作会议精神,为推进我镇医药卫生一体化综合改革,更好地为全镇人民群众提供优质医疗预防保健等全方位服务,提高全镇人民身体健康保障水平,促进我镇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现结合我镇卫生工作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国家和省、市、县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精神,加快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推进我镇医药卫生机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提高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能力,满足人民群众基本医疗卫生服务需求。

(二)基本原则。坚持政府主导,强化政府责任,牢牢把握公益性方向;坚持立足镇情,积极稳妥,分步实施,有序推进;坚持综合改革,体制改革与机制创新并举,维护公益性与调动积极性相统一;坚持以人为本,正确处理政府、卫生机构、医务人员和人民群众之间的关系,满足群众多样化的医疗卫生需求,实现改革成果共享。

二、总体目标和实施范围

(一)总体目标。我镇医疗卫生机构公益性管理体制和高效规范的运行机制初步建立,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 1

疗服务能力明显增强,公平性和可及性显著提高,有效减轻

全镇居民医药费用的负担。

(二)实施范围。政府举办的乡镇卫生院和实施乡村一

体化管理的行政村卫生室。

三、主要内容

(一)推进管理体制改革,建立政府举办的基层医疗卫

生机构公益性管理体制

政府举办的乡镇卫生院是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重

要组成部分,是公益性事业单位,主要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

务和基本医疗服务,由县卫生行政部门统一管理。对政府举

办的乡镇卫生院在严格界定功能和任务、核定人员编制、核

定收支范围和标准、转变运行机制的同时,政府负责保障按

国家规定核定的基本建设、设备购置、人员经费和其承担的公共卫生服务的业务经费,保证其正常运转。积极推进乡镇

卫生院对所属行政村卫生室实行行政、业务、人员、药品、财产、绩效考核“六统一”管理,对村卫生室承担的公共卫

生服务等任务给予合理补助。

(二)推进人事制度改革,建立因事设岗、全员聘用的用人机制

依据乡镇卫生院承担的工作任务,在合理核定人员编制的基础上,确定岗位设置、核定人员比例。乡镇卫生院负责

人,由县级卫生行政部门会同相关部门公开选拔,择优聘任,实行任期目标责任制。其它专业技术人员实行卫生技术人员

资格准入制度。乡镇卫生院在核定的编制范围内,按照人社

部门核准的设岗方案,所有人员实行竞争上岗,按岗聘用,合同管理。

(三)推进分配制度改革,建立科学公平、绩效管理的考核分配机制

根据我镇卫生院的功能定位,科学核定承担的工作任

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任务根据承担服务的人口数量和服务

半径核定;基本医疗服务任务根据医疗服务的平均人次数、收入现状和影响医疗服务任务的特殊因素,综合考虑核定。

建立以服务数量、质量、效果和人民群众满意度为核心,公开透明、动态更新、便于操作的工作考核机制。由上级卫

生行政部门组织对我镇医疗卫生机构进行绩效考核,考核结

果与经费补助挂钩。

建立按岗定酬、按工作业绩取酬的内部分配激励机制。

我镇医疗卫生机构应依据公共卫生服务、基本医疗服务和公

共卫生管理岗位任务制定内部分配管理办法,定期组织对职

工绩效进行考核,实行考核结果与职工个人收入挂钩。

(四)推进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逐步建立规范的药

品供应保障体系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执行国家相

关政策和规定。我镇医疗卫生机构配备使用的基本药物,实

行省级网上集中招标采购、市级统一配送,零差率销售。我镇医疗卫生机构应根据诊疗范围、临床路径,按照《国家基

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和《国家基本药物处方集》及国家有

关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药品使用管理规定,合理使用基本药

物,严格规范医务人员用药行为。我镇医疗卫生机构应加强

执行基本药物价格,在本单位醒目位置公示基本药物的名

称、生产厂家、剂型、规格、价格等相关信息,公布监督举

报电话,主动接受社会和群众的监督。

四、主要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明确责任。镇政府成立了以主管镇长

为组长,医院院长为副组长的乡村医药卫生一体化综合改革

领导小组,在全镇逐步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及时协调、制订

方案、检查督促、考核评估等日常监管工作。

(二)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基层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

革是党中央、国务院践行落实科学发展观,提高全民健康水

平的一项重大决策,涉及面广、政策性强,时间紧、任务重。

各有关单位必须从讲政治的高度,从大局出发,充分认识这

项改革的重大意义,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县委、县政府的部

署上,扎扎实实把各项改革政策贯彻落实到位。

(三)突出重点,规范管理。严格按照乡村医药卫生一

体化综合改革任务和重点项目,分步实施,重点突破,整体

推进。要加强实施全过程的监督管理,确保规范操作程序。

强化督查,严格考核。乡镇卫生院要加强对村卫生室医药卫生一体化综合改革的督促检查,建立信息通报制度。

(四)强化督查,严格考核。乡镇卫生院要加强对村卫生室医药卫生一体化综合改革的督促检查,建立信息通报制度。

(五)广泛深入宣传,营造良好氛围。要切实加强我镇医疗改革的宣传工作。充分发挥舆论导向的作用,广泛利用黑板报、广播、互联网等多种方式和途径,全方位、多角度对广大干部群众进行医改宣传。重点宣传基本药物制度的意义、原则和主要政策,普及合理用药常识,改变不良用药行为,提高群众对基本药物制度的认知度和对基本药物的信赖度,争取群众的理解和支持,共同推进基本药物制度的顺利实施。

(六)加强培养选拔,打造人才队伍。着眼未来,从现在抓起,我们要依托上级部门开展学历教育,实习进修,业务技能培训,提高基层卫生人员的学历层次、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建立对口支援、结对帮扶等制度,定期组织并邀请县级医院的中高级专业人才到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进行专业指导,不断提升我镇卫生服务的总体水平。

二O一一年九月十日

篇6:乡镇提升依法行政水平工作方案

在这个法治社会,尽管我们笼罩在法律下,但是有很多乡镇的依法执政工作做的不够,很多村民法律意识没有加强,这也造成在管理中有一些问题,你有哪些方案提升依法行政?下面给大家带来的`是乡镇提升依法行政水平工作方案。

为加快法治政府建设,确保政府始终在法治轨道上全面履行职能,**镇通过多项举措努力提升依法行政水平。

一是加强领导干部学法。

制定领导干部年度学法计划和法律测试制度,通过集中学习、法治讲座、专业法律培训等多种形式,开展内容丰富的法治教育活动,从而提升领导干部的法律素养和法治意识。

二是积极发挥法律顾问作用。

发挥法律顾问专业能力,积极为重大项目谈判、签订重要经济合同和其他重大决策提供法律意见,开展法律风险评估,有效防范因决策不当、行政违法而引发社会矛盾的问题,引导领导干部养成向法律顾问咨询的工作习惯,切实做到依法决策、依法行政、依法办事。

三是认真落实普法责任制。

制定普法责任清单,将普法融入执法的全过程、各环节,一方面提升执法效果,倒逼执法者提升法治素养,提高执法的公开透明度,把权力关进笼子;另一方面把普法宣传贯穿于依法行政的过程中,以生动具体的现实案例说法普法,帮助群众以法治方式解决矛盾和问题。

四是注重内外监督。

篇7:乡镇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工作方案

为推动行政事业单位开展内部控制工作,提高行政事业单位管理水平,根据《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以下简称《内控规范》)的要求,结合我区实际,特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贯彻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坚持科学规则、有序推进、问题导向、全面治理原则,全面推进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规范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经济和业务活动,强化对内部权力运行的制约,防止内部权力滥用,建立健全科学高效的制约和监督体系,促进行政事业单位公共服务效能和内部治理水平的不断提高,为健全治理体系、提高治理能力奠定坚实基础,提供有力支撑。

二、目标任务

通过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的贯彻实施,夯实全区行政事业单位各项基础工作,健全内部控制体系,强化内部控制流程,加强内部权力制衡,规范内部权力运行;建立内部报告制度,促进内控信息公开;加强监督检查工作、加大考评问责力度,保证经济活动合法合规;国有资产安全有效使用、财务信息真实完整有效,达到进一步推进财政规范化科学化信息化管理;提高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管理水平,有效防范舞弊和预防腐败;提高公共服务的效率和效果的总体目标,形成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的长效机制。

三、工作机构

为抓好《内控规范》的贯彻实施,成立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领导小组,由区党工委书记丁乙任组长,纪委书记杨正陆、副主任高翔任副组长,综合管理办主任聂会翔、纪检监察室主任郭艳辉、财政结算中心主任刘湘军(兼任办公室主任)为成员。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负责全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工作的组织实施。

四、工作步骤

1、宣传动员阶段(10月)

召开全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实施动员布置暨培训大会,组织各单位学习财政部和财政厅有关文件精神,系统培训《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的内部控制工作内容、工作程序和工作方法,为全面实施内控规范营造氛围、奠定基础。

各单位按照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实施动员部署暨培训大会要求,结合本单位工作实际,制定本单位内部控制建设工作实施方案,明确工作目标、组织领导、实施步骤和工作要求。

加大宣传动员力度,组织全员学习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采取多种形式,实现单位决策层、执行层、监督层了解掌握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要点、本单位管理制度应遵循的原则、基本要求、控制重点、监督程序和方法等,把认真学习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本单位管理制度贯穿于施行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的全过程。

2、组织实施阶段(月-11月)

全区各行政事业单位以本单位的经济业务活动为基础,按照《内控规范》要求,对单位层面和业务层面的现有工作制度和业务内容进行全面梳理,依据相关法律法规、监管要求,进一步完善本单位的经济业务流程,形成本单位规范的经济业务流程目录。同时,对本单位的各项经济支出进行系统梳理,形成本单位的经济支出分类目录。

在流程梳理的基础上,按照内部控制基础性评价指标体系,结合本单位管理现状,开展经济活动的风险评估工作,识别潜藏的经济活动风险点,形成符合本单位实际情况的风险清单和内部控制基础性评价自评报告,报县财政局会计股评审。

县财政局会计股组织内控建设专家团队依据相关的政策文件和风险清单及内部控制基础性评价自评报告,对各单位现有的内部控制体系进行全面诊断,查找各单位现有内部控制体系对相关法律法规、监管要求的遵循程度和现有内部控制体系的控制措施对风险的防控能力,诊断出各单位现有内控体系的缺陷,形成诊断报告,编制缺陷清单。

各单位在内控诊断的基础上,依据相关的法律法规和监管要求,综合运用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内部授权审批、归口管理、预算控制、财产保护控制、会计控制、单据控制、信息内部公开等八类控制方法,设计控制措施,形成书面整改意见启动整改工作。

3、验收总结阶段(年12月)

12月起,县财政局将对各单位的内部控制体系建设情况进行督导检查、考核评估和全面验收。对考核评估和验收不合格、内部控制建设落实不力的,将由县财政局挂牌整改。

全面验收后,由会计股对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实施工作进行总结、归纳、提炼,形成全县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实施范本(含工作方案、工作底稿、工作成果等),为单位更好地实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提供指导。

五、工作要求

1、加强组织领导。各单位要建立健全单位“一把手”任组长的内部控制领导小组,落实内控建设专项经费,确定内控牵头部门和参与部门,建立单位内部控制部门联动机制,做到牵头部门负责组织落实,相关部门积极协调配合,确保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推进有力、取得实效。

2、实时跟踪推进。各单位要按照时间节点和要求推进内部控制建设工作,确保我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实施工作的有序推进。内部控制建设的内容将纳入财政绩效管理和监督检查工作的重要内容。

篇8:乡镇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工作方案

一、面向农村、服务农民, 明晰职能定位

乡镇处在我国“金字塔”行政系统的底层, 必须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依法行政的需要, 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要从经济建设的组织者、生产者向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转变, 把主要的精力、财力用在维护公共秩序和安全、促进农村公共设施不断完善, 改进农村医疗教育卫生环境, 健全农村服务体系, 发展农村文化教育等公益事业。当前乡镇职能转变中的定位问题重点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在产业发展上, 要由主力军向服务队转变。要把目前拿在手上的果园、菜棚、养殖小区等产业项目, 通过联系外地客商承包经营、鼓励大户集约经营的方式, 促进富民产业发展, 带动群众发展产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群众工作上, 要由管理员向领航员转变。要重视政府管理服务职能的发挥, 突出对农民的教育引导、产业带头人的培育、专业技术人员的培养, 要把主要的精力放在服务三农和引领发展上。在工作中要深入了解掌握广大农民群众的期望、呼声和利益诉求, 要由数字政绩向惠民工程转变。把政府的工作很好的与农民的愿望结合起来, 在产业园区、新农村建设等重点工作中要积极引导农民参与其中, 把“人民满意不满意”“人民拥护不拥护”“人民赞成不赞成”“人民高兴不高兴”作为衡量标准, 确确实实让农民从中得到实惠, 求得农民对乡镇工作支持最大化。

二、依法办事、明确权责, 理顺职能权限

县里管事、乡镇干活的现状导致乡镇形成了“有限的权力、无限的责任”。要理顺县、乡村之间的关系, 首要一条就是要严格落实《乡镇机构改革方案》, 明确县乡两级的事权范围、职责权限, 保障县乡政府在法律和制度规定的范围内行使职权, 切实增强乡政府的自主性, 让乡镇能够办更多的事情, 使之真正成为乡镇有效治理的主体单位。应主要理顺以下几方面的关系:一要理顺县直部门与乡政府之间的关系。法律、法规和有关规范性文件明确规定由县直部门承担的职责, 不得转交给乡镇。确需乡镇配合的, 要明确权利义务关系, 赋予相应的办事权限, 提供必要的财力保障。对派驻机构的党组织关系实行属地管理, 其主要领导的调动、任免要事先征求乡镇党委的意见。二要理顺乡镇党政机构与事业单位之间的关系。按照政事分开的原则, 区分乡镇所承担的管理性职能和公益性职能。管理性职能由乡镇行政机构承担, 公益性事业、技术信息服务由事业单位承担。三要理顺乡村关系。乡镇党委、政府要加强和改进对村级党组织的领导和对村民委员会的指导, 健全村党组织领导下的村民自治机制, 引导农民运用“一事一议”等办法有序参与村级事务管理, 推进村务公开, 推动农村社区建设, 完善社区功能。

三、注重创新、引导发展, 健全考评体系

考核评价是推动工作落实的有效手段之一, 也是乡镇开展工作的重要导向, 对干部职工工作的积极性、创造性时刻起着有效的调节和激励作用。随着价值追求和价值观念的多元化, 考核评价更加要注重乡镇及干部职工的个性发展, 形成强烈的团队意识、竞争意识, 切实增强底线思维, 积极培育核心价值观。在这种情况下, 乡镇和干部职工越来越强烈地要求得到公正、公平的评价, 要求得到的评价结果与自己的劳动付出相辅相成。尤其是随着考核评价的结果越来越直接涉及到乡镇、干部的切身利益, 考核评价成为利益分配过程中的关注点和矛盾集中点。如果做得比较科学规范、公正合理, 就会欣然接受。否则, 就会直接引发矛盾, 影响工作积极性。因此, 县直部门对乡镇工作的考核, 要在明确“规定动作”必考的同时, 更多的根据乡镇发展实际、地域特征、群众思想观念等设立“自选动作”的考评, 坚决取消不切实际的考核指标, 重抓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 分清大小事务、轻重缓急, 减少个别不必要的“一票否决”事项, 减少对乡镇的达标升级检查评比活动, 切实为乡镇“松绑”。考核要更多的把着眼点和立足点放在惠民生、打基础的事上, 加强对乡镇开展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工作的考核, 引导乡镇尽快转移工作重心。

四、突出重点、分类推进, 强化教育管理

人是推进乡镇职能转变中最积极、最核心的因素。乡镇干部结构较为复杂, 人员参差不齐。在转变政府职能中, 必须与时俱进, 针对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分层分类推进各层次人员的教育管理, 尤其要突出群众观点、群众立场的教育引导, 着力提高为群众工作的能力和水平。对长期在乡镇工作的人员, 要关心帮助他们解决好生活中诸如亲人大病就医、子女上学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使他们能安心留在乡镇工作。让他们在工作中充分发挥多年积累的丰富的乡村工作经验, 出力的同时多贡献智慧, 多参与决策谋划, 多做榜样、多发挥以老带新的作用。对中层科级干部, 要压担子、定任务, 多注重从思想上引导, 多关注干事过程, 事前多指导、事中多支持、事后多交流, 从待遇上提升, 从仕途上拓展, 使他们工作有盼头, 付出得肯定, 奉献有回报。对年轻干部中工作能力强、脚踏实地、默默奉献的及时表彰提拔, 激发他们立足乡镇、干事创业的热情和积极性, 对不称职的要及时教育、诫免、辞退, 形成“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用人机制。要把提高干部思想素质和带富本领作为实现乡镇职能转变的重要条件来抓, 建立起科学合理的干部教育管理机制, 并严格执行。

五、依法行政、群众监督, 规范权力运行

上一篇:各大院校编导试题最新下一篇:晚,晚李嘉?v,晚的意思,晚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