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本科毕业论文

2022-05-12

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工商本科毕业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摘要:工商管理专业旨在培养复合型应用人才,本科生毕业论文质量直接反映学生分析和解决复杂环境下工商管理实际问题的应用能力以及专业培养目标的实现程度,已引起社会和学校的关注。

第一篇:工商本科毕业论文

基于TQM提高工商管理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的研究

摘 要:近年来工商管理类本科毕业论文的质量却在逐年下降。本文结合工商管理专业本科的学科性质和毕业论文特点,应用全面质量管理理念来构建工商管理类本科毕业论文的质量管理体系,提出全在全面质量的推动下,建立起一套科学严密高效的论文质量保证体系,以提高工商管理类本科毕业论文水平。

关键词:工商管理类本科毕业论文;全面质量管理;问卷调查;

工商管理类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在其本科教学体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是工商管理类专业本科生培养计划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衡量学校教学质量的重要指标。同时毕业论文是大学生大学4年学习成果的重要检验。但近年来工商管理类本科毕业论文质量呈现出不断下降的趋势。作为工商类教师,应认真思考工商类学生毕业论文质量的现状,有针对性地提出改良措施,有效发挥毕业论文的作用。

一、工商管理本科毕业生论文特点

教育部1998年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中工商管理类本科专业(不含目录外)包括工商管理( 110201 )、市场营销( 110202 )、会计学( 110203 )、财务管理( 110204 )、人力资源管理(110205)、旅游管理(110206)。工商类本科毕业论文与其他类型的论文相比,具有以下特点:一是从选题的角度,工商类本科毕业论文选题主要涉及到我国经济发展中所面临的实际问题,具有鲜明的时效性、应用性;二是从研究的方法上来看,工商类研究属于人文社会科学的范畴,与自然科学相比,论文以定性分析为主,定量的内容相对比较少。这在一定程度上使学生产生了一种工商类论文比较简单的错觉,学生临时拼凑现象比较严重,论文质量难以保证。

二、全面质量管理的理念及其在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管理中的应用

全面质量管理代表了质量管理发展的最新阶段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全面质量管理得到了进一步的扩展和深化,其含义已经超出了一般意义上的质量管理的领域,成为一种综合的、全面的经营管理方式和理念,也得到了质量管理界广泛共识。实施全面质量管理TQM(Total Quality Management)已经成为全球企业的一个热点,并逐步从工商企业扩展到教育行业。TQM体现了现代质量管理的精华思想,其管理理念、模式和方法对高校教学管理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全面质量管理理论的核心思想集中体现为"三全"和"一多"。"三全" 即全过程的管理、全方位的管理、全员参与的管理;"一多" 体现在管理方法的多样化。学校的教学质量如同企业的产品质量一样,也需要以全方位、全员、全过程及多样化的质量管理作保证。在本科毕业论文 管理过程中,"全方位"是指与毕业论文有关的部门(学校和学院教学管理部门等)以质量管理体系来保证教学质量,并用多种方法和保障措施进行全面管理。"全员" 是指毕业论文指导教师、学生和管理人员,通过全员动员,进行质量意识教育,使他们明确自己的职责,为提高毕业论文质量而圆满完成自己的任务。"全过程" 是指从毕业论文选题、教师下任务书、学生做开题报告、中期检查、撰写论文到论文答辩、论文归档的全过程控制。此外,还应当注意丰富质量管理手段,实现毕业论文质量管理方法的多样化。

三、工商管理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分析

本文主要采用了网上问卷投放和实地采访填写问卷的形式,对与本科论文工作有关的学生及教师进行取样研究。取样的对象是2009级工商管理专业的毕业生和相关的教师。具体专业涉及工商管理专业、市场营销专业、旅游管理专业。本研究共发放问卷260份,回收248份, 回收率95.4%, 剔除无效问卷22份, 回收有效问卷226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91.1%。对于调查结果采用可靠性分析、效度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等方法进行综合分析,发现工商管理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在以下相关问题上存在较为严重的质量问题:学生在思想和态度上对毕业论文重视程度不够、部分教师对论文指导投入不够,把关不严、论文选题偏空泛,难以深入、论文写作方法不科学、内容不够充实,工作量不足、论文意识薄弱,写作功底较差、管理制度松散。造成上述情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从环境来说,由于就业压力,许多高校都是将毕业论文安排在第七学期末和第八学期之前,而这段时间恰恰是学生就业和备考研究生的高峰时期,学生巨大的就业压力使得学生把主要精力放在寻找工作上,而毕业论文只是次要问题,学校教务部门和指导教师为了保证学生就业率在论文质量把关上也形成了宽容处理的惯例。但是根本的还是学生、教师和学校三个主体方面的原因以及制度方面的原因造成的。

四、基于TQM全面提升工商管理类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的对策

(一) 构建全方位的质量管理体系

1、专业课程教学环节

(1)在专业课程教学各环节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发现、思考问题的能力。必须改革"一言堂"的做法,改革填鸭式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探讨式教学,以及其他能使学生积极参与,调动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主动性的教学方法。

(2)从专业课程教学开始培养学生的论文意识。强化学生论文意识,应从专业课程教学开始。在运用启发式、探讨式教学过程中,学生为了解决问题,必然主动检索查阅相关论文资料,并在这种检索查阅中学习专业论文的写作方法,并发现更多的问题。

(3)适当增加与毕业论文相关的写作课程。应当在三年级或四年级由经验丰富的专业课教师开设专业论文写作课程,课时不必多,可以采取讲座的形式,介绍常用的论文写作步骤、技巧和注意事项。

2、实践教学环节

(1)重视实践教学环节。师应当鼓励学生撰写调研报告、结合实习单位需要写作策划书、论证报告等,以增强学生的实践素质和能力。

(2)强化学年论文、实践报告等相关训练环节。在课程论文的基础上,应要求三年级的学生撰写学年论文。学年论文在专业性、理论性、综合性和篇幅的要求上应当明显高于课程论文。这个环节的管理应当参照毕业论文,从导师指导、论文评价到学分计算都应当从严要求。

3、学校保障体系

(1)制度保障。学校应该增强保证制度。学校和学院应利用各种校企合作的机会,为毕业生进入企业实践和实习搭建平台,切实增加学生的实践机会和过程。

(2)条件保障。条件保障体系是毕业论文进行的物质基础,是毕业论文开展的载体,为提高毕业论文质量提供良好的客观条件。主要有实验室、实验材料、图书资料、计算机上机及其他条件的使用及管理规定等。

(二)实行全员参与质量管理办法

1、教务处方面。作为学校主要的教学职能部门教务处应负责全校毕业论文的宏观管理工作及相关教学研究和改革;应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规范化要求,制定有关毕业论文安排、检查、评优等方面的管理文件。

2、学院方面。学院要起到承上启下、组织落实的作用。学院负责全过程管理,贯彻、落实学校有关文件精神并根据学院自身情况,拟订本院工作计划和实施细则,向各教研室布置毕业论文工作任务,定期检查各教研室工作进度和质量。

3、教研室方面。教研室负责学生毕业论文的具体组织和实施,做好学生选题和指导老师的选择工作,按学校文件指导毕业论文,安排答辩,做好论文评阅、成绩评定工作。

4、教师方面。首先,能否正确的选题是毕业论文教学成功与否的首要一环。其次,加强质量过程控制。最后,每周还应该安排一到两次的小组讨论和汇报会。

5、学生方面。学生应端正对本科毕业论文的写作态度,增强毕业论文的自主思考性和创新性。

参考文献:

[1]刘冬华,刘福成.管理类本科毕业论文质量提升的3I策略研究[J].教育管理,2009,(6).

[2]陈岩,谢煜.基于TQM的经管类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管理体系研究[J].科技资讯,2009,(34).

[3]刘林.工商管理类专业本科毕业论文有关问题探讨[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09,(4).

[4]李长艳.提高本科生毕业论文质量的思考[J].光明日报,2010-05-04.

[5]周新年,吴能森.毕业论文(设计)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J].中国林业教育,2009,(5).

作者简介:熊爱华(1966-),女,四川成都人,山东财经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战略管理、品牌管理、市场营销等研究。

作者:熊爱华

第二篇:工商管理本科毕业论文教学改革实践探析

摘 要:工商管理专业旨在培养复合型应用人才,本科生毕业论文质量直接反映学生分析和解决复杂环境下工商管理实际问题的应用能力以及专业培养目标的实现程度,已引起社会和学校的关注。文章以某高校为例,发现工商管理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在类型应用性、方法科学性、内容创新性和格式规范性等方面存在质量问题,反映出学生投入、教师指导、课程设置和学校监控等方面的不足,需要在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师指导和监督检查等方面加强教学改革。

关键词:工商管理;毕业论文;教学改革

偏应用型的工商管理专业要求学生具备较强的分析和解决复杂环境下工商管理实际问题的能力,而毕业论文是锻炼学生创造性地运用工商管理知识的重要教学环节,也是衡量创新创业教育、职业规划教育和专业论文写作等个性化教学模块教学质量的重要依据,理应受到重视并被高质量地完成。然而,近年来随着工商管理专业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粗制滥造甚至抄袭剽窃等毕业论文质量问题已引起学校和社会的关注,并一度引起工商管理本科生是否有必要撰写毕业论文的争议。因此,通过调查分析工商管理本科毕业论文的问题及原因,提出有针对性的教学改革措施,对于提升论文质量乃至学生专业素质将有所裨益。

一、工商管理专业的性质及毕业论文定位

(一)工商管理专业的性质

工商管理教育源远流长,国内大多数高校均已开设工商管理专业。工商管理本科专业包括工商管理、市场营销和人力资源管理等,培养目标是培养出能够承担企业、事业单位及政府部门管理、营销、财务或人力资源管理等工作的创新型应用人才,可以说其性质是主要面向工商企业的应用型专业[1]。当然,不同学校工商管理专业存在不同特点:(1)不同专业面对的管理对象或环节有

所差异,但专业基础和培养方向存在共性;(2)不同类型学校的工商管理类专业各有自身特点,培养方案各不相同,开设体现学校特色的课程模块,如侧重信息管理、交通管理或工程管理;(3)不同层次学校的培养目标和要

求有所差异,分精英型、大众型和技能型。新常态下我国社会经济转型的步伐加快,工商管理人才需求呈现出多样化特征,工商管理专业需要科学定位和特色办学,主动适应创新驱动等国家发展战略和地方经济建设的需要,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高层次复合型应用人才。

(二)工商管理专业毕业论文的定位

本科毕业论文是学士学位授予的必需条件。工商管理作为文科专业,学生绝大多数时间在进行理论学习,实践运用环节主要集中在企业经营模拟、企业生产实践、会计全真模拟、创新创业实践、假期社会调查和毕业实习等环节,参与的学生范围和时间、投入的精力、分析的系统性等方面相对有限。毕业论文的撰写可使学生对工商领域内的某一具体问题进行深入系统的思考,并运用专业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这无疑是学以致用的重要途径。工商管理本科毕业论文在其教学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其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最终人才培养的质量以及专业培养目标的实现程度。2007年教育部在《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要求强化对毕业设计等教学环节的管理。鉴于工商管理类专业的应用性,除传统学位论文外,毕业论文还可采用案例研究报告、企业(项目)策划方案和社会调查报告等应用型研究报告形式。

二、工商管理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存在的问题

我们调查了某高校2011—2015年工商管理专业的750篇本科毕业论文,并通过访谈调查了部分学生和教师,结合教学实践,发现工商管理本科毕业论文有以下突出问题。

(一)应用性研究报告欠缺

工商管理专业本科生毕业论文可以分为传统型学位论文和应用型研究报告两种类型。2011—2015年该校传统型学位论文占比分别为73.7%、67.5%、69.2%、62.8%和63.2%,应用型研究报告分别为26.3%、32.5%、30.8%、37.2%和36.8%。虽传统型学位论文的占比略有下降,应用型研究报告占比略有上升,但传统型学位论文占比远高于应用型研究报告,这与工商管理应用型专业的性质相悖,工商管理本科毕业论文类型的应用性问题未引起高校、教师和学生的足够重视,未得到明显改善。

(二)实证研究较少

学位论文研究方法主要有規范研究、案例研究、调

查研究和实证研究等。在被调查的论文中,采用案例研究方法的论文达406篇(占54.1%),其次是调查研究方法(占27.5%)(见表1)。学生采用案例研究方法、调查研究方法是值得鼓励的,但调查发现,多数学生调研工作较为肤浅,缺乏科学性。比如,大多学生只是粗略调查案例公司的总体概况,对公司内部具体的运营模式、管理结构没有做深入细致的调查剖析。工商管理专业的研究倾向是学习自然科学的研究范式,提倡使用实证研究方法,然而在学生实际的毕业论文写作中,却很少有人(约占1.5%)使用实证研究方法。

(三)内容缺少创新

访谈时发现,绝大部分学生都不否认自己在撰写毕业论文时有复制他人文献的行为。其中,近半数学生承认自己的论文大部分是抄袭的,其余一部分学生认为自己的论文是对他人研究成果的整合。抄袭必然缺乏创新,缺乏自己的分析思考,缺少对所学知识的整理与运用,而这与工商管理毕业论文撰写的初衷是相悖的。就所调查的论文来看,学生大多从管理学中比较宏观的方面,如战略管理、营销管理等角度写作,很少就其中某个具体问题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缺乏创新之处。

(四)格式不够规范

工商管理本科毕业论文的写作都会有一定的规范性要求,虽然各高校对此规定略有不同,但都旨在规范学生毕业论文写作的框架、格式等,遵循这一规范与否不仅体现了学生对论文写作的重视程度,也体现了高校对本科论文管理的严格程度。然而在被调查的论文中,论文的格式规范存在很大的问题。例如,本科毕业论文要有绪论部分,该部分主要讲述研究背景与意义、文献综述,以及研究的思路与方法。然而在很大一部分论文中,存在有背景无综述,有综述无方法,甚至不分二级标题,把这几方面的内容概括起来写的情况。此外,被调查的论文在字体、排版格式等方面不统一,使得工商管理本科毕业论文在格式上缺乏规范性。

三、工商管理专业本科毕业论文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学生对毕业论文不够重视

不少学生不重视毕业论文的撰写。调查发现,学校在对毕业生进行毕业论文动员时,到会的人数一般占毕业生总数的2/3。按照相关安排去做的学生的比例较低,许多学生对学校布置的毕业论文的写作要求、程序和进度,采取应付或敷衍的态度。由于现代计算机技术和网络的普及,研究工商管理问题的文章随处可见,因此工商管理专业本科论文抄袭现象严重,缺乏创新性。找工作也挤压学生撰写毕业论文的时间[2],有些学生甚至在很短的时间内拼凑毕业论文。

(二)教师指导不足

大多数高校在毕业论文的指导上都采取导师制,这一点是值得提倡的。但是由于我国高校长年扩招,很多学校一个导师需要指导七八个,甚至更多的学生。如果对每位学生都很细致地指导,需要耗费教师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调查发现,在指导时间上,超过半数的学生认为教师的指导时间不足,约有10%的学生认为指导时间严重不足,个别学生甚至认为自己的教师对论文指导采取敷衍了事的态度,只有少部分学生认为教师的指导是充足且有耐心的。虽然毕业论文的写作最终要靠学生自己完成,但是这并不能够否认教师指导在学生论文写作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教师的指导投入有待加强。

(三)专业课程设置不科学

撰写毕业论文需要查阅大量中英文文献,有必要学会利用数据库资源高效地进行文献检索,并能阅读专业外文文献,以便较为系统地掌握国内外研究动态,需要有效地开设文献检索、专业英语课程。另外,创新创业教育有助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有助于企业(项目)策划方案等应用型报告的设计。然而,部分学校要么没有开设文献检索、专业英语和创新创业课程等相关课程,

要么课程的开设由于缺乏应有设施和师资条件而流于形式,使得这些课程的教学大多仍采用传统的“满堂灌”方式,学生在查阅文献以及阅读外文文献时遇到障碍,不利于工商管理专业学生毕业论文的撰写。

(四)论文质量监控不到位

近年来不少高校都建立论文质量监控制度,包括课题申请、开题、中期考核、评阅、预答辩和答辩等论文全过程控制程序,论文重复率检测制度,评阅教师和指导教师相互牵制制度,学生教育系统评教制度甚至教学督导制度,但制度形成后面临的是实施问题,没有执行机制的制度是不完整的,而制度执行效率也取决于制度执行的成本效益构成,过于复杂的制度因其执行成本过高而导致执行效率受损,对论文内容、答辩程序等方面的监控不严[3]。调查发现,大部分教师认为本科论文涉及的表格过多,指导教师忙于应付,实际指导论文的时间被压缩,为减少麻烦而放任学生答辩全部一次通过;过半数学生认为答辩等程序只是流于形式,最后都会通过,甚至在答辩前都已经知道答辩的问题,论文质量的监控不到位。

四、工商管理专业毕业本科论文教学改革的策略

坚持问题导向,全面推进毕业论文教学改革,对于培养工商管理专业学生的文字表达和处理能力以及提高论文质量至关重要,重点在于专业课程设置、教学方式、教师指导和质量监控的改革。

(一)合理设置专业课程,构建能力主导型课程体系

突破原有知识传授体系的隔阂,遵循课程间循序渐进的有机联系,以提高学生的能力为核心,构建“能力主导型”毕业论文相关课程新体系。毕业论文教育相关课程应包括专业导论、文献检索、社会统计、专业英语、商务沟通、职业规划、创新创业和和专项训练等有关课程体系:一是在专业导论课中,针对学生对毕业论文不够重视的情况,强调毕业论文的重要性,加入科技论文写作的规范与方法的讲解,引导学生自觉遵守学术道德,

力图对学生论文写作产生正确的导向;二是增加文献检索课程,培养学生的情报素质,包括搜索、获取、整理、吸收、引用、应用有关的科研信息的能力;三是增加常规统计软件和数据库的教学,让学生初步掌握实证研究的理论和方法;四是开设专业英语课,系统学习外语教学科研方法,从根本上纠正印象型、感觉型、单维性思维模式,提高专业英语素质,有能力阅读外文文献;五是开设商务沟通、中小企业创业管理等实用性课程,并把西方先进的管理理论同我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六是开设职业规划和创新创业类课程,并注重提高该类课程的质量,切实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4];七是加强专项训练,面向学生的专业课程,有针对性地进行提高能力的专项训练,让学生真正把知识变为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改革教学方式,注重创新思维和应用能力的培养

在日常教学方面,教师教育思想的更新和教育观念的转变对培养出符合社会需要的创新型管理人才至关重要,只有创新型教师才能培养出创新型人才。所以,教师要从知识传授者角色调整为学习组织者、合作者、开发者、引导者,成为一个卓越的课堂引领者。以理论讲授为主的工商管理本科教学方式不被学生认可,而且从实际效果来看也是差强人意。因循守旧的传统式教学方式无法适应现代工商管理的要求,难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必须在现有教学模式基础之上,进行大胆创新,转变传统的以“满堂灌”为主的教学模式。通过角色模拟教学、体验式教学和多媒体教学等方式,增加学生对所学知识的主观感受,从中形成认知和领悟,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相关知识、方法和技能。有研究发现,包括吉林大学、华中师范大学、西南政法大学等多所国内知名高校在工商管理专业教学中安排的实践环节所占比重偏低,实践教学体系不完善[5]。为此,深化校企合作,学校和企业基于对应用型和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共同目的,优势资源要素协调互补[6],以校企协同的方式强化实践教学,有利于学生将课堂上学到的知识转化为实际的应用能力。

(三)推行本科生导师制,通过工作底稿加强论文指导

应推行本科生导师制,并控制每位教师指导学生的数量,确保教师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指导学生,鼓励教师组织学生参与自己的课题研究,让学生从中选取自己感兴趣并具有研究价值的问题进行研究。教师要重视论文指导,在论文的撰写、修改、定稿过程中,要适时与学生交流。为了便于记录教师指导和加强考核,可设计并运用毕业论文指导工作底稿。工作底稿是汇集一定期间调查搜集的资料,为取得一定数据而进行调整、试算和分析的一种表式。它用在毕业论文写作中是学生和教师就论文咨询和指导相关问题进行沟通与交流的一种媒介,也是有关论文创作和指导的一种考核工具。

(四)实行末位淘汰制,加强毕业论文的监督控制

答辩环节采用末位淘汰制有利于提高工商管理本科毕业论文质量。在答辩中,每个组按答辩成绩排名次,排名靠后的若干个学生被淘汰,需要参加第二次答辩;在二次答辩中,成绩排名靠后的若干个学生的论文,需经集体讨论是否能最终通过答辩,如若集体讨论确实认为不合格的则不予通过,学生需要重新撰写论文并在1年后参加答辩。这将加大学生按质按量完成毕业论文教学环节并认真撰写毕业论文的压力。一些学校现采用论文评阅系统对学生的毕业论文进行评阅打分,公开毕业论文的评审工作,方便学校对毕业论文进行抽评,使得毕业论文的评审工作更加公平公正,促使教师加强指导和学生认真撰写。

参考文献:

[1]劉林.工商管理类专业本科毕业论文有关问题探讨[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09,(4).

[2]田春生.目前我国高校本科毕业论文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0,(4).

[3]孙玉华,彭文钊.俄语本科生、研究生毕业论文撰写与指导:问题与对策[J].中国俄语教学,2014,(2).

[4]罗锋,黄丽.地方高校创业创新型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商业经济,2013,(20).

[5]蒋贵凰,张欣瑞.国内高校工商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的比较研究[J].大学教育,2014,(7).

[6]杨洁,何燕子.工商管理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探讨——基于校企协同的视角[J].科技经济市场,2013,(11).

作者:周昌仕 张紫云

第三篇: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生社会适应能力调查分析

【摘 要】文章以某高校2009届大学本科毕业生为研究对象,通过调查问卷研究其工作能力。经研究得出:现在的学生就业能力还比较差,这就需要学生提升自己就业竞争力,学生在不断提高学习能力的同时也要注意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使之面对就业、择业的时候能从容以对;同时,也要求学校加强就业指导,学校也要更加优化合理的设置课程和教学计划安排,从而提高学生社会适应能力。

【关键词】毕业生;社会;适应能力;调查

就业,一直是一个热门话题,特别是高校的就业工作尤为引人关注。高校扩招,大学毕业生越来越多,大学毕业生就业压力和难度加大。虽然大学毕业生面临毕业即失业,但社会上出现了企业用人荒,即“大学毕业生找不到合适的工作,企业也找不到合适的人才”。本文对此问题,展开对某高校2009届工商管理大学本科畢业生进行问卷调查,主要了解其工作岗位、专业对口、工资水平、对工作的满意程度、工作的发展潜力、对工作的胜任程度及大学所学知识的有用程度等内容,研究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工作能力。根据调查问卷反馈信息,进行科学评分,给予每项调查内容赋值。对于赋值的数据应用下式进行标准化处理。

x■=■

公式式中:x■表示标准化的值。

n 表示问卷调查的学生数。

X■表示第i个学生第j项调查内容的量化值。

■■表示所有调查学生的第j项调查内容的量化值的平均值。

根据标准化的数据矩阵,应用下式计算各项调查内容之间的相关系数。

r=■(j≠k)

公式中:var(x■), var(x■)分别表示第j项的标准化值的方差、第k项标准化值的方差,cov(x■,x■)表示第j项与第k项的协方差。

通过以上计算,得出各调查项目之间的相关系数矩阵。根据相关系数矩阵将调查项目聚类为——工作岗位、工作变动、专业对口、知识应用等4个潜变量,以下从这4个方面进行分析。

1.工作差异大,对大学教育提出新要求

在问卷调查中,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去向:民营企业占43%、国有企业18%、行政单位是16%、事业单位有11%、自主创业占了5%、其他占5%、外资占2%。从这结构可看出,学同样专业知识找不同的工作。这些学生在不同工作岗位的切身感受反过来看大学的路应该怎样走——大学生需不需要兼职、需不需要考证、课程需不需要改革?

兼职是对所学知识实践的一种模式,兼职对大学生了解社会和锻炼能力有一定辅助作用。被调查者中有58%认为大学生兼职对于工作很有帮助、有33%认为没多大帮助、有9%认为没有帮助。他们一般认为:兼职能提供接触社会、培养工作能力、增加工作阅历的机会,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书本知识与社会实践相脱离的缺陷。的确,大学生兼职相当于大学生提前适应工作环境等。大学生通过兼职获得工作经验、找到核心竞争、增加人脉资源、学到更多的社会知识等,从而拓宽就业、择业路子。但是,大学生兼职会影响学习,如何把握这个度的问题,是还值得研究的问题。

现在在大学生中出现考证热,证书是对能力的一种认可,是就业的通行证。问卷调查显示:认为证书要精而不要多的占80%,认为证书没有用的占13%,认为证书有用的占7%。由此看来,在学好专业知识的基础上,理性地选择有利于职业生涯发展的考证是有必要的。考证与专业学习没有多大关系,如果放弃学业而考取证书,即使你找到了工作,但你发展后劲不足也会失去工作。证书只是就业的敲门砖,就业后的发展还要凭知识、凭能力,现在的用人单位不仅仅要看证书,更看重实际能力。

同一专业的学生,毕业后从事不同的工作,他们从不同的角度回过头来看我们大学的师资与课程设置,认为大学的师资与课程设置有点问题占48%、有问题占24%、没问题占16%、很有问题占2%。这表明我们大学的师资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大学的课程设置有待进一步调整,大学制度有待进一步改革。

2.就业不稳,工作变动大

大学生找工作难,要找到一个自己理想的工作更难,要想稳住一个好工作难上难。面临毕业的大学生都要积极地找工作,投很多简历, 参加很多面试,参多场招聘会,花去很多费用。很多同学就先找一份工作,然后再“骑驴找驴”(先就业后择业),一般在毕业时或毕业后不久都找到了工作。但,他们工作后不久就更换工作。被调查者工作不到两年,有70%的都改换了工作,有的更换工作高达9次。问卷调查显示:找到了更好的工作而更换工作的占50%,自己不喜欢已有的工作而更换工作的占6%,嫌工资低而更换工作的占38%,嫌工作艰苦而更换工作的占3%,被用人单位裁减的占3%。由此看来,更换工作有三大因素——一是薪酬,二是满意度,三是职业前景。

毋庸置疑工资对于是否换工作有相当大的影响。工资是工作的回报,在某种程度上体现了对一个人工作的认可。每个人都有一个心里预期工资,一旦工资少于心里的预期时候,换工作的可能性就很大。问卷调查显示:月工资2000元以下的占32%、2000—4000元的占58%、4000—6000元的占5%、6000元以上的占5%。工资水平在2000以下的这一组同学换工作的频率相当的高,占了这组人数的73%。占了总更换人数的61%,超过了一半。工资水平在2000-4000这一组换工作的同学相对于2000元以下的同学要低一些,占总的更换工作人数25%。工资在4000-6000 以及6000以上的同学的工作相对稳定,更换频率相对较少。两组同学总共换工作的只占了总数更换人数的14%。

月工资在2000元以下者对于工作不满意的人数占了所有不满意人数的65%,对工作不满意者更换工作的频率高。问卷调查显示:对现有工作很满意的占2%、满意的占53%、不满意的占45%。一般在行政、事业单位工作者感到很满意或满意,在国有企业工作者感到满意或很满意。

对工作满意或很满意者认为职业前景好,更换工作的频率低。对工作不满意除了嫌工资低以外,还有因工作艰苦、工作单位没有发展潜力等而不满意。问卷调查显示:认为现在的工作具有发展潜力的占58%(换工作的次数较多)、发展潜力不大的占30%(更换工作的频率相当高)、很有发展潜力的占12%(没有换过工作)。

3.专业对口与胜任工作

专业对口与否也是影响工作能力的重要因素。经过四年的学习实践,对于本专业有了较为深刻的体会,如果从事与本专业相关的工作,不会陌生,更易上手。专业不对口,会给从业人员带来麻烦,对于从事的职业不熟悉,没有基础,需要时间去了解、体会、探索、掌握要点。专业不对口是对教育资源的浪费,是对师资资源、时间等的无形浪费。调查问卷显示:从事的工作与所学专业很相符的占2%、 相符的占53%、不相符的占41%、完全不相符的占4%。专业对口的,工作很轻松(占20%),专业不对口的,工作吃力(占16%),一般能够胜任现在工作的占63%。大多求职者没有明确的目标,不知道自己要从事什么工作,在大学期间缺乏正确的大学四年规划及毕业后的职业生涯规划。

4.知识的有用性

专业不对口的主要原因是学校的专业设置和市场变化没有很好衔接,专业不对口,学非所用。被调查者在工作实践中所缺乏的能力主要表现为: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占47%)、专业知识能力(占30%)、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占23%)。他们所缺乏的这些能力,正就是大学教育的缺口。由于这缺口和就业难,夸大了知识无用论。被调查者中有55%的人认为知识有用、有43%的人认为知识用处不大、有2%的人认为知识无用。在社会实践中,认为专业知识用处不大(甚至于没有用)的人也就是在工作中缺乏专业知识的人,他们误认为大学生成了廉价的白菜,过分强调工作经验,这严重影响了在校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真的读书无用吗?把上了大学找不到好工作与“读书无用论”等同起来,将高等教育完全功利化,为就业而读书,有回报就是读书有用,反之,读书无用,忽视读书追求人的品质方面的培养塑造。读书使人开智、明礼、有德、开阔一个人的眼界,培养理想与情操气质。不能把教育等同于投资,不能以有用无用这样的简单价值标准来判断读书与否。

被调查者所缺乏的能力也就是大学教育的缺陷,现在的大学教育没有注重大学生的语言能力、就业竞争力的培养。虽然学校也把应用文写作纳入人才培养规划之中,在授课时,学生理论掌握很好,但是实践的机会很少。教学和实践是大学教育中的两个轮子,缺一不可。不能撇开实践教学说理论教学更重要,也不能撇开理论教学说实践教学更重要,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只教学不实践,就有可能是纸上谈兵,学生学到方法而不知怎样去运用。问卷调查显示:理论教学重要的占2%、实践教学有用的占37%、两个都重要的占61%。这反映出大学实践课程相当的重要,所以学校在安排教学的时候应该增加实践课程的数量。

5.结束语

大学生就业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它的培养是贯穿整个大学生涯,甚至于是一个职业人的一生。因此,大学生从大学开始就要着手就业能力的培养。大学的学习生活过程就是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和形成的过程。为了在毕业后能更具有竞争力,就得在大学四年中抓住各种机会去锻炼提升自己,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作出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当然就业不仅仅只是学生自己的事,学校也应该做好对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在学校的指导和学生自己的努力下,大学毕业生的社会适应能力会有较大的提高,会更好地适应工作环境,实现其理想。

【参考文献】

[1]刘定祥,等编.统计学基础[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2009.

[2]刘娴,冷泽兵.当今“知识无用论”冲击下对我过教育改革的探讨[J].科教文汇,2009,(2).

[3]马小辉.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的策略探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7,(11).

基金项目:重庆市统计学精品课程建设项目(渝教高【2010】14号)。

作者简介:王志强(1986—),男,重庆璧山人,大学本科学历,主要从事教育管理研究。

王玥(1981—),女,江苏连云港人,硕士学位,讲师,主要从事教育管理研究。

作者:王志强 王玥

上一篇:学前美术教育论文下一篇:环境保护科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