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与反思教案范文

2022-06-11

教案是为实现教学目标而进行的教学设计,为教学活动提供科学的行动纲领。只有合理挖掘或注入思政元素,才能实现专业内容与思政教育的有机融合。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回顾与反思教案范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

第一篇:回顾与反思教案范文

数学教学回顾与反思

北师大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材分析

1.情境+问题串

“情境+问题串”就是将情境和问题串设计有机地结合起来,其中“问题串”指的是基于“情境”,围绕一定目标、按照一定的结构精心设计的一组问题,通过一个个问题指向数学知识、方法、思想等发生发展过程,从而引领学生的学习过程,有效实现学习目标。 2.试一试

在一些内容中安排了“试一试”的内容,安排这一内容的课节都是3页,一般需要2课时完成;没有这一内容的课节都是2页,一般需要1课时完成。 3.练一练和独立练习

每个课节都安排了“练一练“,供课堂练习或课后作业。 “练一练”按照基本练习、变式练习、拓展练习三个层次设计,题目的比例大致为7:2:1。其中基本练习、变式练习作为学生的基本要求,拓展练习为问号题,不要求全体学生完成,更不做考试要求。变式练习可以从问题变式、情境变式、方法变式等角度来设计。拓展练习力求体现在对于重要内容的进一步理解,发展数学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不在繁杂度或者课程标准已经明确要求削弱的地方进行拓展。“独立练习”按照(事实性)知识和技能、数学理解、解决(常规)问题、联系拓展四个维度设计。其中前三者是作为学生的基本要求,联系拓展为问号题,不作为统一要求。特别注意了习题层次设计,尤其增加了一定数量的有利于引导学生理解概念的习题,同时在保证学生基本计算技能的前提下努力控制计算练习的数量和复杂性,教材练习传递明确的信息“不以计算速度论英雄”,引导教师和学生更加注重对数学核心概念理解和运用、更加注重学生从事有意义的数学活动的经验积累。

4.整理与复习、总复习

在一册教材大约中间的位置(相当于学期期中时段)安排了“整理与复习”,在学期末安排了“总复习”。

5.数学文化

按照《标准(2011版)》教材编写建议中的要求,教材需要提供一定的阅读材料,包括史料、背景材料、知识应用等,供学生选择阅读。对于史料、背景材料、知识应用等,教材首先关注的是尽可能结合正文和练习加以体现,也就是说,教材努力从数学发展史中挖掘有利于小学生学习数学的素材和问题情境(参看一下教材第25页说一说,读一读。你知道吗)。

随着年级的升高,可使用的题材不断丰富,教材也设置了“你知道吗”的栏目,供学生阅读,拓展学生视野,丰富对数学的认识。考虑到学生的阅读量,这一栏目从三年级开始出现。

6.本学期你学到了什么、问题银行

每册最后设计有“本学期你学到了什么”和“问题银行”。“本学期你学到了什么”旨在帮助学生对于本学期所学的内容进行回顾和整理;“问题银行”是鼓励在整个学期的学习过程中,将学生自己发现和提出的但暂时没有解决的问题“存入银行”,有些问题伴随着学习过程就得以解决了,有些问题将留待以后解决。

第一单元已学的相关内容一年级上册20以内数的加法、不退位减法及其应用加与减

(一)后续的相关内容一年级下册100以内的加减法及其应用二年级100以内数的连加、连减、加减混合本单元的主要内容20以内数的退位减法解决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单元目标

在具体情境中,通过探索、交流活动,进一步体会剪发的意义。

学会20以内数的退位减法计算,并能比较熟练口算。

能理解他人的不同算法,体会算法多样性

利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激发学习兴趣。 学情分析

 学生已经学过10以内数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不退位减法,掌握了相关的计算方法,并达到并了一定的熟练,积累了大量关于数的知识,为本单元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易错点

 不理解算法,计算有误  在数线模型上画线表示减法

 理解“比较两个量的多少”不准确,导致列式错误  提出问题并解决,困难。 训练点

 通过小棒、计数器、数线模型深入理解算理  加强口算练习,提高熟练程度

 通过摆小棒、画图等方法理解“比较两个量的多少”  练习根据数学信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拓展点

 写出得数相同的算式(含进位加法、退位减法)尽量多写  整理20以内退位减法表,并发现规律。

第二单元观察物体本单元的主要内容从不同的方向观察一个简单物体后续的相关内容三年级上册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的形状体会不同位置观察物体的范围和形状不同第二学段三个方向观察用小立方体搭成的立体图形的形状体会不同范围和角度观察到的物体的不同已学过的相关内容一年级上册认识前后、上下、左右单元目标

 经历观察实物的过程,初步体会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  能根据具体实物、照片或直观图,辨认从前面、后面、左面、右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 在实际操作活动中,逐步积累观察物体的经验,初步发展观察、推理和空间想象力。

 积极参加与观察活动,了解观察方法,体会观察物体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学情分析

 学生已经在一年级上册学习了认识前后、左右、上下等方位。为本单元观察物体积累了知识基础。但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缺乏。

易错点

 在物体的不同方向看到的样子,是哪幅图,连线  辨认图片的样子是在实物的哪个方向看到的。 训练点

 在物体的不同方向看到的样子,是哪幅图,连线  辨认图片的样子是在实物的哪个方向看到的。

拓展点

 从实物的多个方向(如4个方向)看到的物体是哪个图片

第三单元已学的相关内容一年级上册10以内数的认识与比较20以内数的认识与比较生活中的数后续的相关内容二年级下册万以内数的认识与比较大数的意义及估算本单元的主要内容100以内数的认识与比较在具体情景中描述数的相对大小关系

单元目标

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百以内数的过程 ,

体会百以内各数的意义理解计数单位“百”、“十”的意义

百以内数的大小比较

运用数进行表达和交流、体会数与日常生活

的密切关系,培养数感。 学情分析

 学生已经学过20以内的数,初步感受自然数的意义,会比较大小,认识了个位、十位两个数位,感受了“满十进一”。

易错点

 数拐弯数,如,29,(30)。31.  比较多个数的大小。  比较数的相对大小。  理解数的意义  填数表 训练点

 练习数数,填空、填数线等练习。  加强数的意义理解,填空练习  比较数的大小练习。

 设计练习比较数的相对大小。 拓展点

 填数表练习

 用三个数字组成不同两位数,并比较大小。

第四单元已学过的相关内容一年级上册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有趣的图形后续的相关内容二年级下册直观认识角、直角、锐角和钝角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直观认识平行四边形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知道平行四边形的名称用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拼图欣赏、设计图案本单元的主要内容

单元目标

 在操作活动中,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体会“面在体上”,初步培养空间观念

 能利用所学图形,进行拼图、折纸等活动,进一步感受图形的特征。  欣赏利用图形组成的美丽图案,并能进行设计。

 感受图形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习图形的兴趣 学情分析

 学生已在一年级上册学习了认识简单的立体图形,对这部分内容很感兴趣。为学习本单元内容积累了一定生活经验。 易错点

 数图形,易漏掉。

 点子图上画图马虎,不准确、美观。  找规律画图形。  设计美丽的图案。 训练点

 数图形练习。

 点子图上画规定的图形  找规律画图  折纸练习 拓展点

 数较复杂图形的个数。如书37页5题

整理与复习(一册书的中间位置)我学到了什么我的成长足迹我提出的问题巩固应用

“整理与复习”分为“我学到了什么”、“我的成长足迹”、“我提出的问题”、“巩固应用”四个版块。

“我学到了什么”帮助学生通过在情境中解决问题来整理学习内容。 “我的成长足迹”体现了学生的成长过程。

“我提出的问题”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束后提出新的问题。

“巩固应用”,题目维度仍然包括知识技能、数学理解、解决问题、联系拓展。

第五单元已学过的相关内容一年级上册10以内数的加减法运算20以内数的加减法运算加减法

(二)本单元的主要内容100以内不进位、不退位的加减法后续的相关内容一年级下册100以内进位、退位加减法二年级下册乘(除)加、减的两步混合运算万以内的加减法与混合运算

单元目标

结合具体情境,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进一步体会减法的意义

探索并掌握100以内数的不进位、不退位加减法,并正确计算

初步形成解决简单问题的意识 学情分析

 学生已经学习了20以内的加减法,初步理解了加减法的意义;并且认识了100以内的数,理解了100以内数的意义,为100以内的加减积累了经验。

易错点

 位数不同的两个数列竖式  改竖式错题

 根据数学信息发现、提出、解决问题

训练点

 竖式练习,进行变式练习。  改错题练习  解决问题  填数线 拓展点

 根据加法、减法算式的规律填算式。

第六单元已学过的相关内容一年级上册20以内的加法、不退位减法及其应用一年级下册20以内数的退位减法及运用100以内数的不进位加减法

(三)本单元的主要内容10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退位减法解决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后续的相关内容二年级上册100以内数的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二年级下册万以内的加减法与混合运算单元目标

 在理解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理解10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与退位减法的算理

 探索并掌握10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与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 通过交流算法,体会算法多样化。初步发展估算意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的运算与生活的联系,体会计算的乐趣,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学情分析

 学生已经理解了100以内数的意义,并学习了100以内数的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为本单元的学习积累了经验。

易错点

 列竖式计算进位加法  列竖式计算退位减法  改错题(森林医生)

 估算题,如80页队员乘车  解决实际问题 训练点

 列竖式计算进位加法、退位减法。  理解算法,改错题(森林医生)。  解决实际问题 拓展点

 列竖式计算进位加法、退位减法。  理解算法,改错题(森林医生)。  解决实际问题

“总复习”分为“回顾与交流”和“练习”两个版块。“回顾与交流”按知识版块复习,如数的认识、数的运算、图形与几何等,内容是提出某一知识的一些关键性的思考问题,供学生在讨论问题中整理所学知识。“练习”按照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全部题目均为基本要求。

总复习

回顾与交流 练习

本学期你学到了什么

第二篇:回顾拓展五教学反思与建议

《回顾·拓展五》教学反思

《回顾·拓展五》包括三部分内容:交流平台、日积月累、趣味语文。其中“交流平台”又分为“谈自己心目中的鲁迅”和“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两小部分。按要求完成这部分内容的学习需要2个课时,但作为精品课,我把它们压缩在1课时之内完成。下面,我来简单地谈谈我在教学中的得与失。

小组合作学习得与失

得: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采用小组学习方式进行。在合作学习的课堂教学中,我比较注重每个小组成员的感受与参与,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尽力创造良好的合作学习气氛,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们的思维非常活跃,探索热情很高,整节课显得生气勃勃。

失: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虽说整节课学生们参与的热情很高,但是我在组织课堂教学方面仍存在一些失误。如小组成员学习任务的分工不够明确,有少数几个同学基本上都是在给别的同学当听众,始终以旁观者的身份出现,并没有主动参与到学习中。因此,在这节课的学习中他们有能力并没有得到提升。

教材处理得与失

得:2节课的教学任务压缩在1个课时之内完成,我感觉还是有一定难度的。纵观我的课堂教学,我以为在教材的处理上我做得比较好的有两点:一是学生们掌握了一些理解含义深刻句子的方法:结合时间背景、联系上下文、抓住重点词、联系生活实际、展开联想等等。二是在完成“日积月累”这部分内容时,我让学生们先理解重点字词,然后在熟读的基础上说出从这些名言警句中看到了一个怎样的鲁迅。学生们有的说鲁迅是一个非常珍惜时

间的人;有的说鲁迅是一个一心为广大民众服务、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人等等。

失:在教学“我心目中的鲁迅”这一环节时,学生们虽然也能谈起鲁迅在自己心目中的形象,但基本上是泛泛而谈,没有结合到具体的事例,给人感觉过于抽象。在“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这部分教学中,所花时间比较多,而且所列举的句子都是课文里学习的内容,给人感觉时间安排不够合理且是在重复以前的学习内容。在“趣味语文”教学中,所问的问题过深,学生难以理解。

建议:老师们在使用这课资源的时候,应该结合自身的教学特长及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如学习“心目中的鲁迅”这一内容时,可以让学生们结合课文、课外书中鲁迅的具体事例来谈;在教学“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时候,可以在进行简单的教学之后即总结出理解这些句子的方法,让学生们用这些方法来理解“名言警句”中给出的5个句子。在“趣味语文”的教学中,可增加“对对子”内容,让学生学以致用,增加学习的趣味性等等。

第三篇:中国国有企业改革的回顾与反思

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国有企业的变化是国内市场环境发生巨大变化之后中国最为关注的问题之一,毕竟,光靠外资的注入还是不行的,外资的注入也是为了发展本国国有企业而创造的良好条件。

回顾新中国成立的这些年的中国国有企业改革,让人不禁为中国国有企业的发展之路之快一惊。反思中国国有企业的改革之路,其实我们能做的还有很多。

阅读书籍,我了解到国有企业改革的历程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79年到83年。第二阶段是83年到87年。第三阶段是87年到92年阶段。第四阶段是92年至今。

第一阶段的措施是简政放权,放权让利,而以放权让利为重点。第二阶段的改革的核心是调整国有企业与政府间的权,责,利关系,重点实行“利改税”和“拨改贷”。放权让利以中央政府利益让渡作为切入点,受益者包括国有企业在内的社会各利益主体。在各利益主体均可获得收益的情况下进行改革,不仅阻力小而且还会对社会各经济主体产生较强的激励作用,有利于调动各个主体参与经济活动的积极性,经营权层面的改革是在原国有经济体制内进行的改革,不改变远所有权框架。但是由于经济总量增加中央政府收益的绝对量也在增加,同时社会经济总量的增加又带来其他社会成员收入的改善,因此这阶段进行的国有企业经营权方面的改革是一种社会绝大多数成员都受益的帕累托改进。

可见第一二阶段的中国国有企业改革是具有一定成效的,但十分需要努力的。

第三阶段是国有企业从经营权向所有权层面的过度。核心内容是实行国有企业承包制,承包制的宗旨是企业财产所有权和企业经营管理权的分离,承包的对象是企业上缴的利税,承包制度的性质是政府与国有企业围绕上缴利税这一核心目标形成的的一种行政契约关系。在承包制中,国家和企业处于一种不完全的契约关系中,政府与企业一对一的谈判成本很高,对于承包合同的内容也很难以加以面面俱到的细节性规定。所以企业经营者可凭借承包对剩余的充分控制权进行合法或者不合法的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由此而出现短期行为和机会主义行为也就不足为怪了。

第四阶段以十四大召开作为标志,整个改革的目标明确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与此相适应,国有企业改革以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现代企业制度为基本目标。国有企业的改革从以往主要在分配关系上,特别是在企业与政府间的利益分配关系上进行调整,转向从产权制度上进行改革。然而,出现了一股独大的情况。 一股独大是指改制后的国有企业形成的有限责任公司或者股份有限公司中国有独资或者国有控股的机构仍然占相当大的比例。

中国国有企业建国之后的管理只有短短几十年,出现的问题与中国行政管理模式问题是密不可分的。

改革开放28年来,中国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行政体制还不能完全适应新形势和新任务的要求,改革的任务仍十分艰巨。中国式的行政管理的问题特点是,管理粗放,甚至放而不管,缺乏系统管理理念,管理技术和效率都不高。

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是消除经济社会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全面深化改革和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的关键环节,为此,政府要进一步转变职能,进一步推行政企分开,在更大程度、更大范围内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要进一步调整和改革政府公共权力运行中“越位”、“缺位”现象。

行政体制改革还要理顺和创新政府行政体制。要根据责任政府、服务政府和法治政府的要求,明确政府权责。要建立和完善公共财政体制,保证公平高效提供公共产品和有效履行政府职能。健全中央政府宏观调控体系,加强经济调节和市场监管。

要健全和完善政府行政机制。建立民主科学决策机制,对关乎全局的重大决策要进行审慎、科学的规划;对技术性和涉及群众利益的决策,要进行专家论证、咨询、评估与社会公

示、群众听证等;对由市场和社会主导的决策,要交给企业、社会组织、公民自主决策。要进一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完善政府行政监督机制。

中国正在向世界大国迈进,中国式的行政管理应该在管理理念和管理技术上向世界一流看齐,那种仅仅停留在执政口号更新的执政意识在复杂的社会事物管理面前显得苍白无力。因此,中国在新一轮改革开放中,应该刻不容缓地引入民众对地方长官以至中央领导任免的监督和决定权!

第四篇:小学数学的研究三十年:回顾、反思与展望

作者:南京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徐文彬

尽管影响小学数学教育(核心是其中的课程与教学)的因素有很多(甚至有些至今我们可能还没有意识或发现),但是研究者们一般都认为数学发展、社会需要与儿童发展等是三个主要影响因素。而小学数学则是在把握社会需要与遵循儿童发展的前提下,就数学发展而萃取的适应时代发展与儿童学习的“数学及其认识”,主要涉及数学思想、数学本质、数学文化、素质教育与教育观念、课程与教学改革等内容。因此,“关于小学数学的研究”就是对上述内容的不断深入的认识。

一、历史回顾

对数学及其思想和本质的理解、领会与把握,应该是开展小学数学教育及其研究活动的前提条件和根本保障。有研究者通过内容分析强调指出 [1]:函数(数量之间的确定性关系,譬如,四则运算、面积计算、试算)思想最重要(贯穿数学的所有领域);“数形结合”在小学是可能的;“寓理于算”(中国传统数学的特征之一)的思想容易被忽视(推理是抽象的计算,计算是具体的推理,而图形则是推理和计算的直观模型);而且“把变量与函数的思想、形数结合的思想和寓理于算的思想结合起来,往往能够化难为易,化繁为简”。更有研究者通过事例分析特别指出[2]:小学数学教师应“展示数学的本质,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那么,如何在小学数学教育中具体落实“展示数学的本质,把握数学思想,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这一目标追求呢?恐怕只有树立数学素质教育观、凸现数学的文化特征,并不断地对数学教育进行反思和改革方有可能。

有研究者在肯定此前“三个转变”(由以教为主转向以学为主,由只重视学习结果转向

[3]既重视学习结果又重视学习过程,由只研究教法转向研究学法)基础上,指出:(1)

应重新认识数学及其教育;(2)应精简传统的数学内容;(3)应采用有效的教学策略;

(4)应探索新的综合的教学模式;(5)应大力提高教师素质。还有研究者在肯定“数学教育改革是科技发展、社会进步的必然趋势”前提下和梳理“国际数学教育改革的主要发展趋势”(如,对数学意识、问题解决、思维能力和信息交流等数学素质的关注与强调)与“我国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教材的改革成果”(目标与内容两方面)基础上, 进一步指出[4]:(1)应改革教学内容;(2)应更新教学思想;(3)应采用渐进的改革方式。更有研究者在揭示“小学数学素质教育的全部本质内涵”(即,“小学的数学教育,其学习的认知对象不仅仅是目的──掌握这些事实并能运用,同时也是──发展科学地对社会探求的意识、价值、方法和情感的过程”)基础上,进一步强调其应具有四个基本特征[5]:(1)注重社会实践;(2)培养科学精神;(3)发展创造潜能;(4)加强情感体验。还有研究者认为,可在小学数学教育中通过以下方式来凸显数学文化特征(传播人类思想的基本形式、特殊的语言形式、自然与人类社会相互联系的工具、相对的稳定性和连续性、高度的渗透性)[6]:还原数学概念的真实生命,绽放数学法则的严谨之美,彰显数学思想方法的深邃,洋溢数学价值的理性精神。

今天看来,尽管道路并不平坦,但“10多年”前的这些设想与展望部分已经实现或正在部分实现。不过,仍有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探讨。今天我们在强调学生主体地位的同时,如何兼顾社会发展的迫切,可能是一个不可回避的大问题[7]:(1)如何对待“满足学生兴趣与小学数学教育的强迫性之间的矛盾冲突”;(2)如何看待“大众数学教育与精英数学教育之间的矛盾冲突”;(3)如何处理“数学专家的建议与学校数学教育目标之间的差距”;(4)如何把握“小学数学教育目的的功利性与过程的非功利性之间的矛盾冲突”。其实,早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就有研究者对此(小学数学教学改革)进行过反思[8]:为什么教,即教学目的问题──知识、能力和品德;教什么,即教学内容问题──精选、增加和渗透;怎么教,即教学方法问题──手段与目的、继承与借鉴、主体与主导;谁来教,即小学数学教师问题──政治与业务、教书与育人、工作与学习、“过教材关”。并同时对“深入开展义务教育数学教学研究”展开思考[9]:如何结合数学学科特点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如何转变教育思想面向全体学生提高教学质量(即,如何做到“教学有法、法无定式、贵在得法、妙在创式”)?如何加强与实际的联系?如何重视数学教学评价研究(即,如何既关注评价的全面性又关注评价的实际可行性)?如何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素质?

然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始终存在着一些“科学性失误”需要避免[10]:领悟全面分析的观点,克服结语的片面性;坚持相互联系的观点,防止论述的绝对化;掌握发展变化的观点,理清概念间的关系;运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发挥算术解法的优势。同时又有一些“数学教育观念”需要切实落地[11]:包括动手实践与主动探索的学生活动应是一种有着明确目标的自觉行为,教师应根据具体情况采取适当的教学形式;教学工作的主要目标并不是使学生建立关于相应逻辑结构的牢固记忆,而应帮助学生形成适当的认知结构;教学中既应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同时又应当帮助学生清楚地认识超出“日常数学”上升到“学校数学”的必要性;不应将知识、技能的学习与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绝对地对立起来,而应很好地实现其相互渗透与必要整合;在积极进行教学方法改革的同时,我们应注意防止理解上的简单化与做法上的片面性,并应注意对已有传统的继承与发展。

二、现实反思

由上述简要的历史回顾可知,这30年的研究确实提高了我们对小学数学的认识。就当下的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而言,其四个内容领域(即,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中的知识技能固然不可或缺,但贯穿其中的数学思想方法可能更为重要,而由这些知识技能与思想方法所折射出的数学本质也应该得到必要的彰显。

数学文化观的提出为我们准确、系统、全面地认识数学及其发展,乃至数学思想方法的产生与运用等提供了一个更为广阔的视角。数学的产生与发展一刻也没有离开过社会需要的刺激加速与探究“自然的奥秘”的原始推动,而数学的精神气质也在这刺激加速与原始推动的历史长河中不断地从想象走向实在:从“自然的秘密是上帝的数学设计”到“世界的本质是数字的存在”──“万物源于比特”,从幕后走向前台:从“揭示自然的数学结构”到“设计我们的世界结构” ──数学建模。与此同时,数学的作用可谓无处不在、无时不存。 [12]

因此,关于小学数学素质教育与教育观念,以及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改革的任何思考、谋划与实践,就不能不在数学文化观的立场上来进行与展开,否则就会显得有点不合乎事宜乃至落伍时代,更无法真正实现我国现行数学课程标准所提出的“四基”与“四能”之总体目标。

三、未来展望

数学文化发展的整体特征就是数学文化中的“数学科学”与“数学人文”之间的辨证关系在一定的“社会—文化”语境中所呈现出的总体特征。虽然作为整体的数学文化之发展我们无法观察、归纳和概括,却只能依靠局部的“主观体验”和“想象力”来建构这个整体及其特征,但努力把握数学文化发展的整体特征却是我们开展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研究的前提或基础乃至出发点。

当代数学文化发展的整体特征主要有以下几点:(1)数学是辩证的辅助工具和表现形式;(2)数学的技术特性越来越明显,甚至有人放言,高科技的核心乃是数学;

(3)数学的统一性主要突出体现在不同的数学文化传统之间的趋于一致,而非数学理论的统一;(4)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交叉互动已经成为数学发展的重要动力之一。

因此,站在数学文化观的立场来开展有关小学数学的思考与研究,就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努力理解并把握当代数学文化发展的整体特征:

(1)不仅要熟悉现行课程标准中的数学内容,更要力争了解更多的现代数学的新思想、新方法和新趋势。因为现代数学的新思想、新方法和新趋势,是我们更新教育观念和开展课程与教学改革的活水源头之一。目前,在小学数学教育改革中,就有不少只知道自己所关注的那一个学段(甚至年级)的数学内容而不知道该学段的“上下左右”之为何物的现象,而这显然就是所谓平常“精讲多练”、考前“多练精讲”、考后“训练补救”的必然原由之一。更不要说对新思想、新方法和新趋势的了解、消化与运用了。

(2)不仅要与教育家或教学论专家结盟,而且还要与数学家或数学工作者交朋友。小学数学研究不能仅仅局限于一般的教育学原理或教学论之原则,而应该把这原理与原则“融进”数学文化当中。而数学文化的教育原理和教学原则最好本身就来自于数学文化──数学家和数学工作者的数学研究就是这数学文化本身之一。另一方面,小学数学研究者最好也能够兼做些数学至少是初等数学的研究工作,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在数学活动中体验数学活动”。

(3)应努力至少使自己了解、熟悉乃至精通一门或二门现代数学的分支学科,以便真正体验“数学地思考”和窥视“数学文化的整体特征”。这一要求可能过高,但唯有如此方见小学数学研究的真工夫。

(4)要重视“数学技术”中所蕴含的人文意蕴,而不仅仅是其“方便、快捷、高效”的工具价值,以避免“技术手段”对人的异化。技术要服务于“对人的培养”而不是训练。因此,现代网络信息技术支持下的数学课程、教学与学习问题就应该成为小学数学研究的一个内在蕴含而非外在强加的研究课题。

(5)勤思考并研究数学的科学性与数学的人文性之统

一、教学的科学性与人文性之整体,及其相互之间的辩证关系,以整合小学数学的科学性与人文性,并以此来回应当代数学文化发展的整体特征。

注 释:

[1] 张景中.感受小学数学思想的力量——写给小学数学教师们[J].人民教育,2007(1

8):32-35

[2] 张奠宙,唐彩斌.关于小学“数学本质”的对话[J].人民教育,2009(02):48-51

[3] 周玉仁.21世纪我国小学数学教育改革展望[J].中国教育学刊,1997(06):59-61.

[4] 卢江.面向21世纪的小学数学课程改革与发展[J].课程•教材•教法,1998(10):38-43.

[5] 杨庆余.浅论小学数学素质教育的四个基本特征[J].中小学数学:小学版.1998(0

6):1-4.

[6] 李晓梅.实施凸显数学文化特征的小学数学教育[J].课程•教材•教法,2008(11):40-43.

[7] 王维花,王永红.对小学数学教育几个问题的思考[J].课程•教材•教法,2002(07):5-9.

[8] 张玺恩.谈谈当前小学数学教学改革若干问题[J].课程•教材•教法,1985(01):14-18.

[9] 张玺恩.深入开展义务教育数学教学研究工作[J].课程•教材•教法,1991(09):1-5.

[10] 肖鉴铿.掌握辩证思想,克服教学失误:对小学数学教学中一些科学性失误的思考

[J].江西教育科研,1996(01):51-53.

[11] 郑毓信.试析新一轮课程改革中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由若干小学数学课例说开去[J].课程•教材•教法,2003(04):29-33.

[12] 李建会.科学前沿的计算主义哲学意蕴[J].哲学动态,2012(12):74-81.

第五篇:六下 回顾与拓展四 教案

回顾.拓展四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读外国文学作品,二是通过交流学习一些读外国文学作品的方法。

2、积累文学作品中富有人生哲理的句子,从中悟到阅读文学作品要善于积累的读书方法。

3、了解几个外国作家的故事,体会他们语言的幽默和巧妙。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交流平台)

一、导语:同学们,这一段时间,我们比较深入地阅读了外国文学名著,了解了名著中的性格鲜明的人物,今天我们就开一个小型读书交流会,好不好?

二、从四个方面交流:

1、交流外国名著及名著中的人物,可以说说读了什么名著,简介名著内容,交流读后感受,可以介绍名著中印象深刻的人物。

(这个部分是重点。教学中引导学生深入交流,一方面给他一个展示的平台,另一方面也是一次好书推介。)

2、交流读中国名著和外国名著不同的感受。

结合学生的交流,引导学生注意外国名著的语言特点,对不同国家语言特点有所了解。

3、交流阅读外国名著和长篇的方法、遇到的困难,及解决困难的方法。 比如书中提到的宗教信仰、名字姓氏、风俗习惯,要引导学生理解不同的文化,不同时代人的思想,而不要排斥或迷信。

4、交流怎样做读书笔记。

长篇名著可以摘录充满哲理和智慧的话语、摘录优美的片段,写梗概等方法做读书笔记。

第二课时(日积月累)

一、自读文学大师智慧的话语。边读边试着理解句子的意思。

二、说说打动自己的句子,并试着说说自己的感悟。

三、背诵句子。

四、交流自己阅读外国作品积累的值得记忆的句子。

五、简要介绍几部适合学生阅读的文学作品的内容,鼓励学生阅读这些作品。

飞鸟集:《飞鸟集》是泰戈尔的代表作之一, 也是世界上最杰出的诗集之一, 它包括300余首清丽的小诗。白昼和黑夜、溪流和海洋、自由和背叛, 都在泰戈尔的笔下合二为一, 短小的语句道出了深刻的人生哲理, 引领世人探寻真理和智慧的源泉。

玉米人:伊龙大地是土著印第安人世世代代主活繁衍的地方,林木蓊郁,莽莽苍苍。山下的皮希古伊利托村里住着几十户拉迪诺人其(即西班牙人和印第安人的混血种人)。他们计划放火烧山,种植玉米,出售玉米。这完全违反了印第安人的传统观念。当地印第安人认为,人是玉米做的,卖玉米就是出卖自己的子孙。围绕着种玉米发生了一个离奇的故事。 老人与海:故事讲到一个精神沮丧的老渔人,在他对职业的自豪感(他留下的唯一自豪感)的支持之下,冒险远航至墨西哥湾流并在那里钓住了一条该水域中从未见过的最大的马林鱼。故事接着说到他孤零零地、在因奋力叉住这条大鱼而耗尽了力气之后,被迫投入一场和一群海盗似的鲨鱼的绝望的搏斗之中,结果是那些鲨鱼只给他留下了猎获物的一具骨架。

六、趣味语文

一、读几则小故事,想想趣在哪里?

二、分别就三则小故事交流。

1、《巧问巧答》巧在什么地方?你能把问号和感叹号变成语言吗?

2、《一个逗号》说明了什么?(作家创作的严肃和认真)

3、《文豪和蚊子》马克•吐温的话巧妙在哪?

上一篇:户籍证明户口卡范文下一篇:婚礼策划全流程范文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