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哲学生存论文提纲

2022-11-15

论文题目:马克思人学视野的虚拟生存哲学研究

摘要:虚拟生存是一个关涉人的生存和发展的重大时代性问题,是当今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不可逆转的宏观背景和趋势。如何科学合理地对虚拟生存现象进行哲学阐释以及如何应对虚拟生存造成的人的生存发展困境和社会问题,从而促进人和社会的虚实和谐发展,是当前学术界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 本文立足于马克思人学立场,结合人的虚拟生存实际,以及学界关于虚拟生存研究的成果,综合运用以人为主体理解虚拟生存的方法、比较分析法、理论分析与现实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多学科综合研究的方法对虚拟生存哲学做出具体的探讨,系统阐述虚拟生存的内涵及其基本特征,深入挖掘虚拟生存的存在论、本质论、发展论,揭示虚拟生存对人的生存和发展带来的新课题,探讨虚拟生存的未来之路。对虚拟生存哲学研究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它不仅有助于拓展马克思人学的研究视野,为马克思人学理论研究工作提供了新的机遇,也有助于丰富人们对虚拟生存与社会及人的发展之间关系问题的理解,从而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及人自由、全面、和谐的发展。主要内容分为三大部分: 第一部分,导论。主要分析研究马克思人学视野下虚拟生存哲学研究这一选题的缘由,对这一选题的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进行综述,对目前研究需要注重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对本论文的主要内容、研究方法、创新之处及研究意义进行交代。 第二部分,分析虚拟生存的存在论、本质论、发展论。首先,分析虚拟生存的存在论。从哲学层面对虚拟生存这一基本概念进行解读,揭示出在马克思人学视野下“生存”、“虚拟”、“虚拟生存”等基本概念的哲学意蕴。文章认为的虚拟生存是现实的人利用网络这一中介系统在网络虚拟空间中进行超越性实践活动,从而实现人在网络虚拟空间中自我发展、自我实现的一种生存方式。作为人类在当代获得的新型生存方式,虚拟生存具有虚实二重性、自我超越性、开放兼容性等特点。虚拟生存是现实生存发展的必然产物,它以人的存在作为发生学意义前提,是人在网络技术发展的基础上通过虚拟实践这一根本途径获得的全新的生存方式。虚拟生存和现实生存不是截然对立的关系,现实生存是虚拟生存的前提和基础,而虚拟生存是现实生存的拓展和超越,两者交融互动。此外,虚拟生存和现实生存还存在虚拟性与现实性、理想化与世俗化、全球性与民族性的矛盾。其次,分析虚拟生存的本质论。本文用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理论及对人的本质的分析方法指导研究人的虚拟生存的本质,认为虚拟生存的主体是既现实又虚拟的“虚拟人”,从而从两个方面对人的虚拟生存的本质进行理解。一方面是区别“虚拟人”和“现实人”的人的虚拟实践本质,它是人的实践本质在虚拟社会的丰富和发展;另一方面是区别“虚拟人”和“虚拟人”的人的虚拟社会本质,它是人的社会本质在虚拟社会表现的一种形式。最后,分析虚拟生存的发展论。在分析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发展理论的基础上探讨虚拟生存与主体的发展,认为虚拟生存有利于人的社会关系的丰富、有利于人的素质和能力的提升、有利于人的个性的张扬的同时也导致人的社会关系异化、人的能力和素质异化,人的个性异化,从而得出人在虚拟生存这一新的生存方式下发展的原则。 第三部分,分析虚拟生存的途径论,即走出虚拟生存困境的途径。虚拟生存的出现使人类面临虚拟环境虚拟环境污染严重、自我认同危机加剧、虚拟技术的消极影响巨大这些新的生存境遇和发展困惑。在分析导致困境产生原因的基础上找到走出虚拟生存困境的途径,即建立良好的虚拟生存发展环境、提高人的虚拟认同理念、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战略。在虚拟生存的背景下,我们必须坚持虚实共生、虚实和谐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不断提升虚拟文化软实力,同时加强大数据时代来临的虚拟生存哲学的研究,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以及人的自由、全面、和谐发展的实现。 本文的主要创新之处有:一是从选题角度看,文章从马克思人学视角来透视和反思虚拟生存这一新型生存方式,克服目前学术界从技术、社会学、心理学及一般哲学对其展开研究的局限,为马克思人学理论研究工作带来新的机遇;二是从具体观点看,文章着重从马克思人学角度对虚拟生存的存在论、本质论及发展论进行系统地提炼和概括,是对马克思人学相关理论的丰富和发展;同时,结合全文分析对虚拟生存进行了未来展望,认为在当今时代我们要加强大数据时代来临的虚拟生存哲学研究,体现了论文研究与时俱进,不断拓宽虚拟生存哲学研究的视野。三是从研究方法上看,文章着重以人为主体理解虚拟生存的方法,从人的存在、本质与发展赋予虚拟生存人学内涵,比较完整地再现虚拟生存丰富的哲学含义。

关键词:马克思;人学;虚拟生存

学科专业: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中文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 问题的缘起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1. 国内研究现状

2. 国外研究现状

(三) 主要内容、研究方法及创新之处

1. 主要内容

2. 研究方法

3. 创新之处

(四) 研究价值

1. 理论价值

2. 实践价值

一、虚拟生存的存在论

(一) 虚拟生存的基本涵义

1. “虚拟”

2. “生存”

3. “虚拟生存”的马克思人学视域

(二) 虚拟生存的基本属性

1. 虚实二重性

2. 自我超越性

3. 开放兼容性

(三) 虚拟生存何以可能

1. 发生学意义前提:人的存在

2. 技术基础:网络技术发展

3. 根本途径:虚拟实践

(四) 虚拟生存与现实生存的关系

1. 虚拟生存与现实生存关联分析

2. 虚拟生存与现实生存矛盾分析

二、虚拟生存的本质论

(一) 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理解

1. 马克思人的本质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2. 人的实践本质

3. 人的社会本质

(二) 人的本质在虚拟社会的展开与发展

1. “虚拟人”

2. 人的虚拟实践本质

3. 人的虚拟社会本质

三、虚拟生存的发展论

(一) 马克思关于人的发展的理解

1. 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内涵

2. 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经历的阶段

3. 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实现的条件

(二) 虚拟生存与主体的发展

1. 虚拟生存为人的主体性发展创造了条件

2. 虚拟生存对人的主体性发展带来了挑战

(三) 虚拟生存下人的发展的原则

1. 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人的发展理论为指导

2. 坚持虚拟发展和现实发展相统一

3. 坚持人的虚拟全面发展的目标

四、虚拟生存的途径论

(一) 虚拟生存的困境及原因分析

1. 虚拟环境污染严重

2. 自我认同危机加剧

3. 虚拟技术的消极影响巨大

(二) 走出虚拟生存困境的途径

1. 建立良好的虚拟生存发展环境

2. 提高人的虚拟认同理念

3. 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战略

(三) 虚拟生存的未来之路

1. 坚持虚实共生、虚实和谐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2. 提升虚拟文化软实力

3. 加强大数据时代来临的虚拟生存哲学研究

结语

注释

参考文献

致谢

上一篇:服务型社会管理论文提纲下一篇:来华留学生教育行政论文提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