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优化《机械制图》课堂教学

2022-09-10

创新是时代的主旋律, 知识经济呼唤创新型人才。教育对培养创新型人才起着重要的作用。课堂教学是创新教育的主渠道, 是学生创新素质培养的重要途径。怎样在日常教学实践中落实创新精神, 发挥课堂教学的资源优势, 提高教学质量, 笔者结合《机械制图》教学实际, 从以下三方面做了尝试。

1 培养创新思维是培养学生创造力的基础

1.1 培养形象思维, 奠定创新基础

形象思维是建立在对视觉形象的感知上, 把个人感知到的素材重新加以组合, 得到是新事物的形象或事物的新形象。也就是说, 形象思维过程符合“创造”的含义。

对于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思维方式的初中生来说, 制图知识领会的起点, 就在于观察, 充分利用直观性原则。如对投影方法、三投影面体系的建立以及三视图的形成的观察等等。只有让学生通过对三维空间体系向二维平面图形的发展、运行以及变化过程进行全面观察才能掌握投影规律, 认识它们的特征。

1.2 培养发散思维, 营造创新氛围

发散性思维是指面对问题沿着多方向思考、产生出多种设想或答案的思维方式, 是创造性思维的重要组方法。教学中教师除讲清重要的概念和分析方法外, 还应注意启发学生的思路, 讲课要留有“缺口”, 为学生自学和进一步探索留有余地。

制图中的“一题多解”就是培养发散思维的有效手段。例如, 物体的主视图为一矩形, 请尽可能多的说出物体的形状。答案有多种, 同学们可以尽情的发挥想象力, 从而训练了发散思维。

1.3 培养质疑思维, 开辟创新天地

质疑思维是指创新主体在原有事物的条件下, 通过“为什么”的提问, 综合应用多种思维改变原有条件而产生的新事物的思维, 是比较灵活的思维方式, 在培养人的独立思考、破除思维定势上发挥着独特的作用。

制图中出现的习题大部分为同式问题, 它表现为把问题所提供的条件信息聚合起来, 得出一个正确答案的过程。它具有明显的方向性和概括性, 但容易造成思维定势, 形成对思维的束缚。求异思维是可以同时从广度和深度上进行多思维活动。

1.4 培养直觉思维, 迸发出创新火花

爱因斯坦说过:“在科学创造中, 真正可贵的因素是直觉”。直觉思维是创造性思维活跃的一种表现, 它既是发明创造的先导, 也是百思不解之后突然诞生的硕果。

直觉思维总是以熟悉的知识及其结构为依据, 要发展学生的直觉思维, 就要教育学生掌握学科的基本理论体系。“长对正, 高平齐, 宽相等”这一基本投影规律就贯穿了机械制图这本书, 它是画图、读图的基本依据。有关制图国标知识是读图、画图的准则, 教师必须讲清、讲透。

对学生直觉思维的发展起直接影响的是教师运用直觉思维的情况。如果教师在解答问题时能经常有效地运用直觉思维的方法提出多种不带思维的设想, 就会对学生起示范或潜移默化的作用。在讲到线面分析法读图时, 课本中只提了一条直线可以是一个平面投影, 那么, 教师就可以提出一条曲线代表什么的投影呢。

2 营造创新的课堂环境是培养学生创造力的关键

2.1 营造和谐民主的课堂教学氛围

在创新课堂教学中, 教师要充分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 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创新活动中来, 营造轻松、民主的创新氛围, 营造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教学情境。

首先, 要有正确的学生观, 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和发展的眼光去看待学生, 相信每个学生都可以成才, 相信处于发展过程中的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其次, 课前教师要善于调节自己的心态, 控制自己的不良情绪, 保证教师在课堂上有一个良好的心境, 把微笑带进课堂, 献给学生。

再者, 课堂上教师把自己当成学生中的一员, 帮助学生自主学习, 独立思考, 保护学生的探索精神。自信心是产生创造动机的基础, 只有自信的人才有创造的愿望和创造的意识, 鼓励学生“我能行”, 营造崇尚真知, 追求真理的氛围。

2.2 开放课堂, 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应充分明确自己的职责与任务, 当好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 并通过创设情境, 把教学内容转化为学生的需要;通过启发、诱导、设疑等导向作用, 使学生轻松愉快地获取信息, 从而突出学生的主体性。

2.2.1 教学思想开放

课堂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教师要以“不求人人升学, 但求人人成才”的观点, 建立现代人才观, 认为每个学生都是一个潜在的天才、人才。

2.2.2 在教学内容上要有开放性

教学内容上, 既不拘泥于教材, 也不局限于教师的知识视野。教师在备课时, 要凭借教材但不局限于教材, 根据教学的需要, 对教材进行整合, 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 与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和知识经验相适应。

2.2.3 学生的心态是开放的

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心态是开放的、自由的、不受压抑的, 这就要求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营造宽松愉快的学习环境和课堂氛围, 同时教师以良好的情绪感染学生, 多给学生以关爱和赞美, 对学生尊重、理解和宽容, 以自身的人格魅力激励和影响学生。

2.2.4 学生的思维是开放的

在思维空间上, 教师要重视对学生进行开放性的思维训练, 不能轻率地否定学生的探索。表现在教学结果上, 不满足于课本、权威、教师的所谓标准答案。鼓励每个学生大胆的发表自己的见解, 对错误的答案不要简单的否定, 要学生重新审视自己的答案, 引导学生得出正确结论。

3 教学方法的创新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

3.1 变传统的知识传授过程为“解决问题”序列的探究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 学生所学的都是经过人类长期积淀和锤炼的间接经验, 让学生快捷地懂得这些成果或者沿着一条“简洁、顺畅的道路”, 重复推演一下当初科学发现的过程, 无疑是一条高效提高学生知识水平的途径。但是, 如果在这个过程中, 有意地创设一些对学生来说需要开辟新路才能消除困惑的问题情境, 对于提高学生的创新技能是十分有益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有意识的将某些要提示的概念、证明的规律纳入“解决问题”的序列之中, 将学生学习概念、规律的过程设计成对这些问题的“再发现”、“再求解”的创新思维活动过程, 让学生在经历了探索过程的弯路后受到创新思维方法的启迪, 从而增进创新技能。

3.2 鼓励学生大胆幻想

以幻想目标激励学生, 然后启发学生改组、迁移、综合运用所掌握的知识, 架设通向幻想目标的桥梁。美国教育家杜威说过, “科学的每一项巨大的成就, 都是以大胆的幻想为出发点的”。在课堂教学中, 我们应引导学生对事物的未来大胆的幻想, 并以此幻想目标为导向, 激励学生改组、迁移、综合运用掌握的知识, 寻求各种幻想目标化为现实的途径, 从而增进创新技能。

3.3 利用多媒体教学, 进一步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

创新课堂的教学手段应不拘一格, 传统的粉笔加黑板的教育手段在课堂教学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在使用传统教学手段的同时, 强化多媒体教学, 把计算机引进课堂, 实现文字、图像、声音、动画的完美结合, 使原本枯燥乏味的知识变得生动、形象起来。例如, 在《机械制图》教学中, 对于结构复杂的物体, 在制作模型很困难时, 教师无论怎样讲述与比划, 学生始终难以想像, 在这种情况下, 运用多媒体来进行教学, 就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总之,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发挥课堂教学主阵地的功能, 教师要解放思想, 结合讲授内容, 千方百计地激活学生的创新潜能, 培养现代化所急需的综合素质较强的新型技工人才。

摘要:本文结合《机械制图》课的教学实际, 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营造创新的课堂环境、采用有利于学生创新的教学手段三方面着手, 谈谈在《机械制图》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机械制图》教学,创新思维,创新环境,创新教学方法

上一篇:分光光度法测定饮用水中铁的含量下一篇:浅谈未来电子通信的技术发展和主要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