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扩大免疫规划程序

2022-11-24

第一篇:国家扩大免疫规划程序

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儿童接种疫苗公示

根据卫生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教育部、财政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五部委《关于实施扩大国家免疫规划的通知》精神,在现行全国范围使用的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基础上,将甲肝疫苗、流脑疫苗、乙脑疫苗、麻疹腮腺炎风疹联合疫苗、无细胞百白破疫苗纳入国家免疫规划,对适龄儿童实行预防接种。依据四川省卫生厅关于印发《四川省扩大免疫规划实施方案》的通知精神,现将具体实施对象公示如下:

一、 实施原则:突出重点、分类指导、注重实效、分步实施。

甲肝疫苗、麻腮风、无细胞百白破等疫苗暂不能满足全部适龄儿童接种,随着疫苗供应量的增加,逐步扩大实施范围。

二、 接种对象

1. 现行的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按照免疫程序,所有达到应种月(年)龄的适龄儿童,均为接种对象。

2. 新纳入国家免疫规划的疫苗,其接种对象为规定实施时间起达到免疫程序规定各剂次月(年)龄的儿童。

三、 实施时间:2008年7月1日起实施。

四、 接种要求 1. 甲肝疫苗

甲肝减毒活疫苗接种1剂次,儿童18月龄接种,即2007年1月1日以后出生的适龄儿童。

2. 流脑疫苗

流脑疫苗接种4剂次,儿童6—18月龄接种2剂次(2剂间隔3个月)A群流脑疫苗,即2008年1月1日以后出生的适龄儿童。3周岁即2005年7月1日以后出生的适龄儿童,6周岁即2002年7月1日以后出生的适龄儿童,各接种1剂次A+C群流脑疫苗。

3. 乙脑疫苗

乙脑减毒活疫苗接种2剂次,儿童8月龄即2007年11月1日以后出生的适龄儿童和2周岁即2006年7月1日以后出生的适龄儿童,各接种1剂次。

4. 麻腮风疫苗(麻风、麻腮、麻疹疫苗)

目前,麻腮风疫苗供应不足阶段,使用含麻疹成分疫苗的过渡期免疫程序。 8月龄即2007年11月1日以后出生的适龄儿童。接种1剂次麻风疫苗,麻风疫苗不足部分继续使用麻疹疫苗。18—24月龄即2007年1月1日以后出生的适龄儿童。接种1剂次麻腮风疫苗,麻腮风疫苗不足部分使用麻腮疫苗替代,麻腮疫苗不足部分继续使用麻疹疫苗。

5. 无细胞百白破疫苗

无细胞百白破疫苗免疫程序与百白破疫苗程序相同。无细胞百白破疫苗供应不足阶段,按照第4剂次至第1剂次的顺序,用无细胞百白破疫苗替代百白破疫苗;不足部分继续使用百白破疫苗。

以上疫苗在家长知情同意情况下,可选择相应的二类(自费)疫苗替代。

第二篇:扩大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调查分析

了解2004年以来湖北省儿童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分析影响因素, 评价工作成效,为进一步改进免疫规划工作措施提供决策依据。方法 用分层容量比随机抽取县级调查单位共10个,用整群随机抽取乡镇级调查单位共50个,用容量比整群抽取村级调查单位共461个,入户调查2004-01-01/2010-06-31出生的适龄儿童。结果 全省调查适龄儿童37944人,平均建证率为91.75%,平均建卡率为89.84%;五苗单苗基础免疫平均接种率维持在90%以上,五苗全程平均接种率为87.29%,卡痕率为73.45%,乙肝疫苗首针及时接种率88.74%。但加强疫苗和扩大国家免疫规划新增疫苗平均接种率均低于85%。结论 全省平均接种率基本维持较高水平,但建证率、建卡率、加强疫苗及扩大国家免疫规划新增疫苗接种率均离目标要求有不同程序的差距,今后应重点强化相关工作措施,提高免疫规划工作质量。

为了解湖北省2004年以来儿童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特别是扩大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情况,并分析影响因素,评价工作成效,为进一步改进工作措施提供决策依据,根据全省人口、经济、地形等条件,确定进行扩大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调查工作,现将调查结果分析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2004-01-01/2010-06-31出生的所有适龄儿童,含在该地永久居住和连续居住满3个月以上的流动儿童。

1.2抽样方法县级单位的选定:用分层容量比随机抽取县级调查单位,根据地形、地貌并结合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将102个县(市、区)分成城区、山区、平原、丘陵四层,共抽取10县(市、区)。根据各层人口数总量,随机抽取3个城区、2个平原地区、2个丘陵地区、3个山区地区。乡镇的选定:用整群随机抽取乡镇级调查单位,将被抽中县级单位的辖区地图按对角线划分成东、南、西、北四区,以县城为中心与县城相连的乡镇作为中区,五区各随机抽取1个乡镇,共5个乡镇。用容量比整群抽取村级调查单位,每个乡镇以村为单位,按人口总数从小到大排序进行顺序编号,随机抽取1/2的村作为调查村。毎个调查村,入户调查所有对象儿童。

1.3调查内容基础免疫:卡介苗、乙肝疫苗、百白破疫苗、脊灰疫苗、含麻疹成份疫苗、流脑疫苗、乙脑疫苗、甲肝疫苗等扩大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基础免疫接种情况。加强免疫:脊灰疫苗、百白破疫苗、含麻疹成份疫苗、乙脑疫苗、A+C群流脑疫苗等疫苗的加强免疫完成情况。

1.4评价指标以县和省为单位分别评价:建证率、建卡率;卡痕率;12月内儿童卡介苗、乙肝疫苗、百白破疫苗、脊灰疫苗、麻疹成份疫苗、流脑疫苗、乙脑疫苗、甲肝疫苗接种率及乙肝疫苗及时接种率;12月龄内五苗全程接种率;脊灰疫苗、百白破疫苗、含麻疹成份疫苗、A+C群流脑疫苗等疫苗的加强免疫完成情况;不合格接种原因和未种原因分析。

1.5合格接种与及时接种判断标准必须同时符合以下标准才判为合格接种:有准确的出生年、月、日和接种年、月、日记录;免疫起始月龄不提前;接种针(剂)次间隔不缩短(≥28d);基础免疫在12月龄内完成;内容填写齐全,记录清楚,不缺项。乙肝疫苗首针及时接种,是指在新生儿出生后24h内接种第1针乙肝疫苗。有接种证和接种卡者以接种证记录为准;无接种证,有接种卡者以接种卡记录为准;接种证和接种卡两者均无者,判断为未接种。 对每名儿童的合格接种判断只能选择接种证或接种卡一种方式。不能一种疫苗以接种证为准,另外一种疫苗以接种卡为准[1]。

2结果

2.1基本情况次调查10县市区,占全省备选县级抽样单位的9.80%(10/102)随机抽样确定50个乡镇,总人口1833471人,调查对象范围儿童数95590人,村级抽样确定调查461个村(社区居民)委会,覆盖人口867601人,占50个乡(镇、街办)总人口的47.32%;2004-01-01/2010-06-31出生的适龄儿童(含在该地永久居住和连续居住满3个月以上的流动儿童)47436名,占50个乡(镇、街办)适龄儿童的49.62%,其中流出儿童9078人,流入儿童729人,实际调查儿童37944人,占应调查适龄儿童数的79.99%

2.2建证率和建卡率调查2004-01-01/2010-06-31出生儿童37944人,平均建证率91.75%(34815/37944),建卡率89.84%(34089/37944),从地区分布看,建证率、建卡率由高到低依次为山区、城区、平原、丘陵。其中:有4个县建证、建卡率均为100%,有1个丘陵地区县建证率低于80%,2个丘陵地区县建卡率均低于80%地区。

2.3五苗基础接种率和全程接种率调查2004-01-01/2008-12-31出生儿童28986人,卡介苗实种27728人,接种率为95.38%;脊灰疫苗3针全程接种27359人,全程接种率94.39%;百白破疫苗3针全程接种27253人,全程接种率94.02%;麻疹成份疫苗基础免疫实种27048人,接种率93.31%;乙肝疫苗3针全程接种27089人,全程接种率93.46%;五苗全程接种25303人,全程接种率87.29%。

2.4卡痕率和乙肝疫苗及时接种率

调查2004年1月1日至2008年12月31日出生儿童28986人,平均卡痕率仅73.45%,卡痕率最高的城区县为98.14%,最低的平原县为21.22%。卡痕率由高到低依次为城区、丘陵、山区、平原。乙肝疫苗首针及时接种25722人,及时接种率88.74%,最高的是平原县及时接种率为98.05%;最低的是丘陵县,及时接种率只有67.73%。及时接种率从高到低依次为城区、平原、山区、丘陵。

2.5新增扩免疫苗接种情况

2.5.1乙脑疫苗调查乙脑疫苗第1针应种6488名儿童,实种5792名,接种率89.27%。接种率最高的是城区县为96.95%,接种率最低是丘陵县仅74.21%。从地区比较,接种率城区﹥平原﹥山区﹥丘陵;乙脑疫苗第2针应种6387人,实种3751人,接种率58.73 %,接种率最高的是山区县为77.53%,最低的是丘陵县仅28.62%,地区比较与第1针类似。

2.5.2A群流脑疫苗调查A群流脑疫苗第

1、2针应种人数分别为608

7、6488人,实际接种人数分别为4847和4731人,接种率分别为80.02%、72.92%。地区比较,城区和平原接种率高于丘陵和山区。

2.5.3A+C群流脑疫苗调查应种A+C群流脑疫苗儿童6089人,实际接种3462人,接种率56.86%,接种率最高的是郧县84.29%,接种率最低的是黄梅县,接种率仅16.21%。地区比较:平原接种率﹥山区﹥城区﹥丘陵。

2.5.4甲肝疫苗调查应接种甲肝疫苗儿童6488名,已接种3684人,接种率56.78%,接种率最高的为75.86%,最低接种率为0。

2.6加强疫苗接种情况

2.6.1百白破疫苗调查百白破疫苗应加强儿童28986名,实际接种22286人,接种率76.89%,接种率地区比较:山区﹥城区﹥平原﹥丘陵。接种率最高的是城区县为96.45%,最低的是丘陵县仅31.97%。

2.6.2脊灰疫苗 调查脊灰疫苗应加强儿童10067名,实际接种7348人,接种率仅72. 99%。接种率地区比较:城区﹥平原﹥山区﹥丘陵。

2.6.3麻疹疫苗 调查麻疹疫苗应加强儿童28986名,实际接种22785人,接种率为78.38%。加强免疫接种率最高的是平原县为91.80%,接种率最低的是丘陵县,仅31.96%。接种率地区比较:平原﹥城区﹥山区﹥丘陵。

2.7不合格接种原因调查共查出不合格接种9073针次,按疫苗种类来分,含麻疹成份疫

苗1851针次,占不合格总针次的20. 40%,其中提前接种410针次、超期接种1290针次;百白破疫苗1546针次(17.04%),其中提前接种329针次、间隔不够130针次、超期接种1016针次;乙脑疫苗1477针次(16.28%),其中提前接种173针次、间隔不够44针次、超期接种1260针次。

按不合格原因分析,超期接种的5797针次,占63.89%;提前接种的2011针次,占22.16%;间隔不符692针次,占7.63%;其他573针次占6.32%。

2.8未接种原因调查共查出未种针次57258针次,未接种原因中:说不清楚共16147针次(28.20%);本调查方案未涉及的原因共12326针次(21.53%);其他原因共11422针次(19.95%)。

从疫苗种类分析, A群流脑疫苗未种共12110针次(21.14%),其次是乙脑疫苗,未种10941针次(19.11%)。

3 讨论

3.1本次调查适龄儿童37944人,预防接种证平均建证率91.75%,平均建卡率89.84%,离98%目标有一定差距,主要与大龄儿童接种证遗失、接种单位接种登记册保管不善有关。农村丘陵地区黄梅县建证、建卡率和松滋县建卡率明显低于全省平均水平,也一定程度拉低了本次调查结果。

3.2调查统计适龄儿童28986人,五苗单苗基础免疫平均接种率均维持在90%以上,但不平衡麻疹疫苗接种率最低只有75.05%;五苗全程平均接种率达到87.29%,但最低县只有70.60%。从调查结果看,丘陵地区五苗单苗基础免疫接种率明显低于其它地区,而城区、平原和山区无显著差别。五苗全程接种率由高到低依次为城区、平原、山区和丘陵。

3.3调查统计适龄儿童28986人,乙肝疫苗全程接种率达93.46%,首针及时接种率达89.72%。及时接种率最高为平原地区天门市达到了98.05%,但最低为丘陵地区黄梅县仅达67.73%。

3.4扩大国家免疫规划新增疫苗接种稳步实施,但接种率离目标要求还有差距,这与各种新增疫苗起始应种对象前推和疫苗品种分地区实施,以及大年龄组儿童难以通知到位有关

[1]。

3.5随着儿童年(月)龄的增加,相关疫苗接种率呈现下降趋势,特别表现在儿童加强免疫接种率不高[2-3]。脊灰疫苗、百白破疫苗和麻疹疫苗复种和加强接种率均不到80%。

3.6主要问题基层免疫规划工作人员工作主动性降低,“重基础、轻加强”的意识较为严重; 随着儿童年龄增大,接种频次减少,儿童监护人接受预防接种的信息量减少,关注程度降低,主动性差; 人员流动因素。农村地区大龄儿童隔代监护现象比较普遍,儿童接种经常错过接种时间;非城镇地区接种点布局不合理,路程远、交通不便、通知不到位等也是部分地区影响接种的重要因素[4-6]。

3.7工作建议加大政府投入,保障工作经费。各级领导要充分认识免疫规划工作是社会公益性福利事业,是国家要求,政府行为。政府要保证并逐步加大对免疫规划工作的经费投入和政策支持,保障免疫规划项目的运转费用,落实免疫规划工作和人员经费,合理解决村医报酬,不断提高免疫规划人员的社会地位,激发免疫规划从业人员的工作热情,促进免疫规划工作健康持续发展。 加强部门协作,认真开展入托入学儿童预防接种证查验工作,改进在校、在托漏种儿童补种服务方式,及时、安全落实补种工作。加强流动人口管理,建立和落实适龄儿童主动搜索工作机制,及时发现未建证、建卡和漏种儿童,并落实补证和补种。 加强专业队伍建设,提高人员素质。各级疾控机构要结合“强基”工程和基层公共卫生服务建设等工作,完善免疫规划科室建设,稳定队伍,加强专业人员的业务培训,着力提高预防接种人员的整体素质。 结合创建群众最满意预防接种门诊工作,加强预防接种服务网络建设,明确责任区域,强化免疫规划工作基础管理。各地卫生行政部门要合理布局辖区预防接

种单位,特别是山区和丘陵地区要合理布局村级接种点,进一步完善服务网络,提高预防接种服务的可及性和均等化水平。 加强儿童预防接种信息化建设步伐,改进管理措施,提高管理水平。未完成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管理系统市级平台建设的市州要创造条件,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尽快完成平台建设,要着重加强对薄弱地区儿童预防接种信息化建设的督导,为提高客户口端录入质量和实现儿童接种信息资源的共享打下扎实的基础。 创新工作方法,动员社会参与。各地要根据自身暴露出的问题,结合本地实际,创新工作方法,大胆实践,逐步实现预防接种服务均等化,促进免疫规划工作快速稳步发展。同时,我们还要大力加强健康教育,把国家免疫规划政策、预防接种相关知识通过多种方式、多种渠道传达给广大群众,动员社会各界广泛参与。

第三篇: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和疫苗管理检查表(附件2)

附件2 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和疫苗管理检查表

(接种单位用)

检查单位:___省(区、市)__市(地、州)__县(市、区)

______乡(镇、街道)______接种单位

一、 预防接种服务管理部分

1 基本情况

1.1接种单位类型:(1)乡/街道集中接种 (2)村/社区定点接种 (3)入户接种 (4)其他_____ 1.2服务形式:(1)日接种 (2)周/旬接种 (3)月接种

(4)双月接种 (5)其他_______

1.3接种单位资格:取得资格时间____,最近一次审核时间____。

1.4接种人员资格:接种人员数__,取得资格__人,最近一次审核时间__。 1.5服务人口数__,管理0-6岁儿童数__,最大服务半径__公里。

2 人员工资和补助经费落实情况

2.1 2010年乡级接种人员平均工资额__元/年,经费来源______。 2.2 承担预防接种服务的村医/社区医生报酬__元/年,经费来源____。 2.3协助预防接种服务的村医/社区医生报酬__元/年,经费来源____。 2.4 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是否用于预防接种补助:(1)是 (2)否

补助对象____,补助标准____。

3 接种公示/告知

3.1 第一类疫苗公示内容 (可多选):

(1) 免疫规划 (2)接种方法 (3)其他:__ (4)无 3.2第二类疫苗公示内容 (可多选):

(1)品种 (2)作用 (3)不良反应 (4)价格 (5)其他:__ 3.3 接种告知方式 (可多选):

(1)口头 (2)公示 (3)告知单 (4)知情同意书 (5)其他:__ 3.4 接种场所张贴现场留观30分钟提示: (1)有 (2)无

4 冷链管理

4.1 装备的冷链设备数量:冰箱__台,冷藏箱__个,冷藏包__个。 4.2 现有冷链设备是否满足工作需求: (1)是 (2)否

4.3 查2010年冷藏温度监测记录是否符合要求: (1)是 (2)否

5 第二类疫苗接种记录与报告

5.1 是否有第二类疫苗接种记录: (1)是 (2)否 5.2 第二类疫苗接种记录方式(可多选):

(1)接种证 (2)接种卡/薄 (3)儿童接种电子信息档案 (4)单独登记 5.3 2010年向上级单位报告第二类疫苗接种完成情况报表次数:__次

6 接种证查验后补种工作开展情况

查2010年该接种单位对接种证查验漏种儿童补种工作开展情况,查看有关 记录,并评价。

7 儿童预防接种信息化管理情况

7.1 接种单位是否实施儿童预防接种信息化管理: (1)是 (2)否 7.2 接种单位收集儿童个案数:__;

其中2005年1月1日以后出生儿童数:__

二、 疫苗管理部分

1 疫苗采购、运输

1.1 第一类疫苗供应方式

(1)疾控机构配送 (2)物流公司配送

(3)生产/经营企业配送 (4)自取 1.2 第二类疫苗采购方式(可多选):

(1)上级疾控机构供应 (2)本单位自行采购 (3)其他: 如为自行采购,请说明: 1.3 采购疫苗来源 (可多选):

(1)上级疾控机构 (2)疫苗经销企业 (3)疫苗生产企业 (4)其他

2 出入库记录 (查2010年资料)

2.1 是否有第一类疫苗出入库登记: (1)是 (2)否 2.2 是否有第二类疫苗出入库登记: (1)是 (2)否

2.3 现场抽查5种疫苗,检查疫苗出入库登记是否完整: (1)是 (2)否 2.4 现场随机抽查2种以上疫苗,查看是否有生物制品每批检验合格证复印件:

(1)是 (2)否

2.5 请列出2010年使用第二类疫苗的种类疫苗的种类和数量

填表人______ 填表日期__年__月__日

验收人_______ 复核日期__年__月__日

第四篇:扩大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查漏补种工作总结

为消除免疫空白,巩固常规免疫基础,确保无脊灰状态,力争实现消除麻疹目标,全面加强我县规范化预防接种工作,按照卫生局的统一布置,结合我乡实际情况,

2012年3月8日—17日在全县范围内集中开展了扩大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查漏补种对于: 8月龄—17月龄儿童查漏补种麻风1剂次 18月龄—6岁儿童查漏补种麻腮风疫苗 7岁—不满15岁儿童查漏补种麻疹疫苗

其他疫苗按查漏补种

(一)高度重视,克服困难: 我们防疫组人员高度重视,充分认识到此项工做的重要性,必要性,明确工作任务和目标,把这次查漏补种工作作为免疫规划工作中的重中之重,一是动员了各村卫生室人员全面进行拉网式查漏,排查率达到了100%

(二)认真执行方案:

并按照计划逐步实施各项相关工作,制订了计划和工作方案,积极开展摸底调查工作,掌握相关信息,重点是流动儿童进行摸底。

(三)接种工作:

1、严格标准,确保疫苗质量安全,疫苗在运输、注射过程中、严格掌握疫苗温度。

2、规范程序、应急处理、为保证好预防接种实施的安全性,我防保组严格按照预防接种规范进行操作,对所有常规基础免疫,疫苗都严格掌握了接种禁忌,接种部位、接种方法、接种剂量、对对可能出现的异常反应进行应急处置准备,接种过程中未出现异常接种反应、接种做到了一人、一针、一管。

(四)总结经验、巩固成果 本次查漏工作,充分贯彻了执行上级的要求,使我辖区的儿童的免疫水平进一步提高,同时,总结了良好的经验和工作方法,使今后在工作中不断运用和提高,为全县的卫生防疫工作作出应有的贡献。

胡桥乡卫生院防保组

第五篇:2011年得荣县扩大国家免疫规划项目实施方案

为继续落实扩大国家免疫规划任务,降低疫苗可预防传染病的发病率,现结合我县实际,制定项目实施方案。

一、项目目标

(一)总目标

全面实施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巩固并提高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提高接种服务质量,继续保持无脊灰状态,消除麻疹,控制乙肝,进一步降低疫苗可预防传染病的发病率。

(二)2011年工作指标

1、国家免疫规划疫苗,以乡镇为单位适龄达到90%以上;

2、在重点地区、重点人群组织开展适龄麻疹疫苗、脊灰减毒活疫苗等针对性疫苗接种,保证目标人群接种率达到规定的要求;

3、疫苗可预防疾病发病率得到有效控制,以县为单位,AFP各项监测指标达到卫生部要求,麻疹发病率控制在0.5/10万以下。

5、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网络报告率(48小时内)达到100%,调查率(48小时内)达到85%以上。

二、项目内容

(一)项目范围

1、常规接种覆盖全县12个乡镇。

2、脊灰减毒活疫苗强化免疫活动在全县范围内开展。

3、实施消除麻疹行动,麻疹疫苗群体性接种活动按全州麻疹发病率情况确定。全县范围开展入托、入学接种证查验活动,对既往麻疹疫苗漏种儿童接种麻疹类疫苗,对所有疑似麻疹病例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和实验室诊断。

(二)项目内容

1、常规接种

(1)按照《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实施方案》,为适龄儿童提供乙肝疫苗、卡介苗、脊灰减毒活疫苗、百白破疫苗、白破疫苗、麻疹类疫苗、A群流脑疫苗、A+C群流脑疫苗、乙脑疫苗和甲肝减毒活疫苗等疫苗的常规接种服务。

(2)麻疹类疫苗免疫方案:8月龄接种麻风疫苗,18-24月龄接种麻腮风疫苗。

2、开展脊灰减毒活疫苗、麻疹疫苗的强化免疫。在全县范围开展脊灰减毒活疫苗强化免疫,接种对象为0-3岁儿童,每名适龄儿童接种2剂次(2剂次间隔不得少于28天)。根据麻疹发病和预测情况确定麻疹强化免疫目标地区、群体性接种对象,每名对象接种1剂次。入托、入学接种证查验发现的麻疹疫苗漏种儿童补种1剂次麻疹类疫苗。

三、项目组织实施

(一)组织形式

按照《关于四川省实施扩大国家免疫规划的通知》和本实施方案要求组织落实,确保国家免疫规划工作的实施。县卫生局及相关部门负责技术指导和定期监督检查,及时发现和研究解决项目执行中的困难和问题。

(二)资金来源和用途:资金来源于2010年牧民定居行动项目资金中疾病预防控制经费。经费开支项目:

1、疫苗和注射器的购置。(1)常规接种:实施扩大国家免疫规划所需常规接种疫苗和注射器的购置经费(2)安排脊灰减毒活疫苗、麻疹疫苗强化免疫疫苗和注射器所需购置经费。(3)应急接种疫苗和注射器。

2、脊灰、麻疹监测经费。

得荣县疾控中心 二〇一一年四月十日

得荣县2011年艾滋病综合防治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艾滋病防治条例》及《中国遏制与防治艾滋病行动计划(2011-2015年)》,切实加强我县艾滋病防治工作,达到五年行动计划2015年底要实现的目标,根据《甘孜州2010年中央补助地方艾滋病防治项目管理实施方案》(甘卫办发【2010】308号)要求,结合我县实际,制定得荣县2011年艾滋病防治实施方案。

一、目标

(一)总目标

有效运转政府组织领导、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共同参与的防治工作机制,群防群控,确保各项防控措施落到实处,切实做好这项重大民生工程。

(二)具体目标

1.健康教育:有关部门负责同志100%接受艾滋病防治政策和知识培训;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城镇居民达到85%以上,农村居民达到75%以上,流动人口达到80%以上,校内青少年达到95%以上,校外青少年达到75%以上;汽车站、广场等公共场所90%以上设置艾滋病防治公益广告牌或宣传栏,候车室80%以上放置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材料。

2.行为干预:

经性传播干预措施月平均覆盖卖淫妇女比例达70%以上,男男性行为人群干预比例达70%以上。 3.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孕产妇艾滋病检测咨询率分别达到80%以上,艾滋病病毒感染孕产妇及所生婴儿90%以上采取预防母婴传播干预措施,承担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服务的人员培训覆盖率达到90%以上。

4.感染者/病人发现与管理:充分发挥免费自愿咨询检测点的作用,完成自愿咨询检测不少于532人;感染者/病人完成个案流调的比例不低于85%,管理比例维持在80%以上,随访干预比例不低于70%,CD4检测比例达到50%以上;新报告感染者/病人的配偶/固定性伴的HIV抗体检测率达到60%,既往感染者/病人的非HIV抗体阳性配偶/固定性伴的HIV抗体检测率达到50%。

5.筛查实验室建设: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筛查实验室质控考核参加率达到100%,并达到要求。

6.治疗关怀:符合治疗标准的艾滋病病人80%以上接受抗病毒治疗,其中儿童达到90%以上;抗病毒治疗12个月病人按照要求完成随访比例达70%,完成病毒载量检测的比例达到55%,艾滋病致孤儿童100%免费接受义务教育,艾滋病病人90%以上得到相应的机会性感染治疗服务,为艾滋病感染者/病人及其家庭提供关怀、支持和服务的比例达100%。

二、防治措施

(一)完善运转工作机制,形成合力

县政府相关部门和各乡镇政府要充分发挥在艾滋病防治中的组织、协调、管理和督促作用,定期召集相关成员单位开会和研究工作。组织村委会开展宣传教育、干预、关怀支持等综合防治工作;建立艾滋病防治的长效工作机制,将艾滋病工作任务的完成情况纳入公共卫生任务考核,与公共卫生财政补贴挂钩。

(二)加强能力建设,提高防治水平

完善艾滋病综合监测网络,提高监测质量。县疾控中心要加强对各乡镇的督导频次,做好现场调查工作的质量控制和数据收集、分析及利用;进一步提高性病疫情报告质量,开展性病疫情监测工作的督导检查、漏报调查及性病门诊报告梅毒病例与诊断标准符合率的调查。

加强检测网络建设。县疾控中心要进一步规范艾滋病筛查实验室,用快速诊断试剂检测,初筛阳性样本送州疾控中心复核。要结合高危人群干预开展咨询检测,扩大在高危人群中自愿咨询检测覆盖面。

加强人员培训。开展医疗卫生人员艾滋病防治知识及技能全员培训, 90%以上的乡镇卫生服务人员、70%以上的村卫生室乡村医生要接受艾滋病防治知识和技能培训。

(三)广泛开展健康教育,提高防治知识知晓率

相关部门各负其责,做到健康教育进乡村、进工地、进学校、进工作场所,宣传教育工作要经常化、制度化。

1.县广电局、县文体局负责将预防和控制艾滋病的宣传工作纳入本系统工作计划,通过电视、广播等媒体常年开展大众宣传教育。 2.县交通局要在做好本系统防艾工作的基础上,利用车站及交通工具等对旅客进行艾滋病防治知识宣传教育,在候车室设置艾滋病防治知识的宣传栏和宣传牌,摆放宣传教育材料,张贴宣传画,刷写墙体标语。

3.县建设局、县劳动保障局要充分发挥系统工会、建筑协会网络优势,发动劳务中介机构,利用农民工技能培训等多种形式,针对农民工流出前、流出中、流出后的各个环节开展宣传,加大农民工等流动人口宣传力度。

4.县教育局要指导中学、小学通过课程渗透、开展专题讲座、宣传栏、社会实践活动等方式,广泛宣传艾滋病防治知识,艾滋病防治知识教育进入初中以上学校课堂。

5.县卫生计生局要督促各级医疗机构开展艾滋病防治的宣传教育,发动乡镇卫生院开展健康教育,对有关部门、组织和个人开展艾滋病防治的宣传教育提供技术支持。县级医疗卫生机构在人群相对集中处设置宣传栏,80%的乡镇卫生院和50%的村卫生室要设立艾滋病宣传栏,各诊所要组织就诊者艾滋病防治专题讲座每年至少2次,医院的皮肤科、泌尿外科、性病专科等科室为就诊者提供咨询和宣传教育,发放宣传资料;要督促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在向育龄人群提供计划生育技术和生殖健康服务时,开展预防艾滋病传播的宣传教育和安全套推广使用。

6.发挥社会团体的网络优势,县妇联要将艾滋病防治的宣传教育纳入妇女儿童工作内容,做好“妇女面对面”宣传教育活动;县团委要发动青年志愿者队伍,做好“青春红丝带”宣传教育活动,深入校外青少年的活动场所,开展定期宣传;县红十字会要组织会员和志愿者开展艾滋病防治的宣传教育。

7.公安和司法监管部门要与卫生部门建立协调合作机制,配合完成当年新入所高危人群的检测任务,开展艾滋病预防教育和行为干预,对符合条件的艾滋病病人及时提供免费抗病毒治疗,健全监管场所艾滋病检测和相关信息收集机制,并及时将出所后的感染者和病人转介到户籍所在地的疾控中心。

(四)扩大干预措施覆盖面,提高干预质量

以娱乐服务场所卖淫妇女、男男性行为人群、吸毒人群等高危人群为重点干预对象,相关部门各负其责,采取项目管理的方式,组织、动员社会团体、民间组织和志愿者开展干预活动。

1.推广安全套使用:采用市场营销和免费发放相结合的形式推广安全套使用。利用药店、计生部门网络销售安全套;开展干预的机构结合高危人群行为干预发放安全套;县疾控中心要结合定期随访,对感染者和病人免费发放安全套,在咨询服务点摆放安全套。

2.娱乐服务场所卖淫妇女行为干预:推广以居委会为基础、调动多方力量的娱乐服务场所干预模式,注重娱乐服务场所卖淫妇女干预广度和深度的结合。县疾控中心负责干预工作的技术支持和流动卖淫妇女的干预;支持民间非政府组织开展卖淫妇女行为干预。

3.男男性行为(MSM)人群行为干预:针对MSM人群开展艾滋病综合防治,采取多种措施扩大MSM人群干预覆盖面,要通过多种渠道找到并干预男男性行为者。县疾控中心负责监测、感染者/病人随访管理等工作,对其他单位、非政府组织的防治工作提供技术支持。

(五)扩大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覆盖面,阻断传播

县卫生计生局负责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的组织、协调工作,督促妇幼保健院做好孕产妇及婚前保健人群艾滋病咨询检测;对发现的阳性孕产妇实施母婴传播阻断,对阳性产妇及所生婴儿提供追踪随访和检测服务,12个月及18个月婴儿艾滋病抗体检测率分别达到90%;建立阳性孕产妇及所生婴儿追踪随访档案。

(六)加强血液安全管理,杜绝医源性传播

各医疗单位要结合艾滋病的大众宣传,严格血液管理责任制。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要强制推广使用一次性注射器、输液器,杜绝艾滋病医源性传播。

(七)加强感染者/病人规范管理,提高工作质量

健全覆盖乡镇的艾滋病疫情管理随访网络,建立“感染者和病人发现、随访、干预、治疗、关怀”一条链管理模式。对现住址在本县的感染者/病人按规定进行随访管理,规范告知方式和告知内容,利用转介通知单,进行疫情协同管理。结合随访对感染者/病人进行行为干预,采血做CD4检测。加强感染者配偶、特别是单阳性家庭的管理,定期开展对配偶的随访检测和干预,建立单阳性家庭的追踪管理档案,收集分析感染者/病人阴性配偶阳转率。

(八)加强医疗救治网络建设,提高治疗工作质量 加强医疗救治网络建设,构建县、乡镇、村三位一体的防治体系,明确工作职责,建立协调机制。规范药品管理,保证艾滋病抗病毒治疗药品的持续供应。县疾控中心要及时发现符合治疗标准的艾滋病感染者和病人,为符合治疗标准的艾滋病感染者和病人申请抗病毒治疗,审核相关治疗信息。

要完善农村以乡村为主、城市以居委会和家庭为主的、为感染者和病人及其家庭提供关怀和救助的社会支持机制,进一步加大对受艾滋病影响儿童、感染者和病人的关怀救助,动员感染者和社区组织共同参与关怀和支持工作。疾控中心结合定期随访,收集感染者/病人的救助信息,汇总并上报县防艾办,县防艾办将救助信息转达给相关部门,由民政、劳动保障、税务、工商、教育、扶贫、卫生等部门和乡镇政府根据职责实施关怀救助。

三、保障措施

相关部门、乡镇、村委会要有固定的兼职人员从事艾滋病防治工作。医疗机构设有艾滋病防治的专兼职人员,包括负责抗病毒治疗的医生、相关科室检测发现的医生和乡村医生。团委、红十字会、妇联、社区等发挥志愿者队伍的作用,发动非政府组织参与艾滋病防治工作。加强各类防治队伍艾滋病防治知识和技能培训,疾控中心提供技术支持。

建立健全艾滋病防治督导评估机制,定期开展对乡镇和相关部门的督导工作。加强项目管理,合理规范使用资金,合理安排各种渠道来源的防治经费,并严格执行财政部、卫生部制订的《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央补助地方卫生事业专项资金管理的通知》(财办社〔2006〕23号)、国家财经纪律和国际合作项目经费管理规定,加强艾滋病防治专项经费的使用和管理,做到专款专用。

四、信息报送

健全信息报送制度,各乡镇政府年初上报艾滋病防治计划、半年上报工作进展报告、年终上报工作总结。各相关部门、各乡镇政府指定艾滋病防治工作联络员,负责信息的收集上报和联络工作。

五、项目资金来源:资金来源于

2010年牧民定居行动项目资金中疾病预防控制经费。

得荣县疾控中心 二〇一一年四月十日

2011年结核病防治项目管理方案

为贯彻落实《全国结核病防治规划(2011-2015年)》,进一步加强全县结核病防治工作,遏制结核病的流行,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促进我县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今年继续在我县实施结核病控制项目。根据我县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项目目标

(一)总目标。

促进《全国结核病防治规划(2011-2015年)》目标的实现,降低结核病的感染、发病与死亡,提高全人口的健康水平。

(二)目标。

1.新涂阳肺结核病患者发现率在70%及以上,治愈率保持在85%以上。

2.2011年发现、治疗管理肺结核患者13例。

二、项目范围和内容

(一)项目范围。

全县12个乡镇。

(二)项目内容。 1.患者诊断。

对到县疾控中心就诊的肺结核可疑患者提供免费的结核病诊断检查,包括提供1次胸部X光片、1次痰涂片检查。据估算,每检查7例可疑者,可发现1例涂阳肺结核患者。

2.患者治疗及检查。

对确诊的活动性肺结核患者提供免费的治疗和随访检查,主要包括:国家免费提供统一标准化疗方案所需的抗结核药品;治疗期间提供3次痰涂片随访检查,疗程结束时提供1次胸部X光片检查。各类患者的治疗以不住院化疗为主,采用国家标准化疗方案,在县疾控中心接受规范的治疗管理。

3.肺结核病报病及治疗管理补助。

对推荐和报告肺结核患者的医务人员以及承担有关公共卫生工作的医务人员给予适当补助,以激励医务人员参与肺结核病的报告及公共卫生服务工作;对按要求已完成肺结核患者治疗管理工作的医务人员或公共卫生工作人员发放治疗管理补助费。

4.提高肺结核患者发现率。 (1)疫情报告。县疾控中心实施报告管理工作,以保证国家获得及时准确的疫情信息。

(2)密切接触者流行病学检查。与肺结核接触最密切的是患者的家庭成员,动员已知的肺结核患者家庭成员尽早到结防机构就诊,是早期发现肺结核患者手段之一。对所有涂阳肺结核患者的家庭密切接触者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并提供相应工作补助。

5.规划管理工作。

(1)健康促进。在世界结核病防治日开展综合性健康促进活动,同时举行“三下乡”活动;发放健康促进材料(包括材料的运输、分发等费用);对健康促进活动进行督导评估。

(2)强化督导。为提高工作质量,确保完成各项工作指标,县级每年对所辖乡镇增加1次督导。

三、项目组织实施

县按照《中国结核病防治规划实施工作指南》的要求,落实规划各项指标。卫生行政部门负责项目的组织实施,县疾控中心负责项目的技术指导和监测工作,对项目实施进行质量控制。

四、项目资金来源:资金来源于2010年牧民定居行动项目资金中疾病预防控制经费。

得荣县疾控中心 二〇一一年四月十日

上一篇:国家级语文优质课教案下一篇:公交都市建设示范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