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系统论的国家审计论文

2022-04-25

【摘要】国家审计免疫系统论是对传统国家审计本质的继承、发展与创新,它对国家审计的一些基本理论问题进行了重新诠释。国家审计要实现免疫系统的作用与功能,必须对现有的审计模式、程序与方法进行改革。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免疫系统论的国家审计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免疫系统论的国家审计论文 篇1:

基于“免疫系统论”的审计价值观探讨

第一,“免疫系统论”是对审计理论的创新。一是从审计学角度看,“免疫系统论”是对审计本质认识的深化。从传统审计理论对审计本质的认识上看,审计是一种经济监督活动,审计最基本的职能也是监督职能,即使承认审计的评价和鉴证职能,还是把监督放在第一位,这种监督更多强调的是事后审核监督,而“免疫系统论”的提出,将国家审计的职能定位于事前、事中防范,审计职能作用范围的扩大,强调了审计预防性与监督性并重。

二是从国家学说和系统论角度看,“免疫系统论”突出了国家审计在国家经济发展和民主法制中的地位和作用。从国家学说的角度看,国家是一个统治机器,政府是国家合法的权力机构,权力运行机制需要一个独立的权力监督系统,而国家审计是政权的组成部分。通过依法行使审计监督权,保证国家经济政策有效实施,促进国家机器安全运行。从系统论的角度看,事物是普遍联系的,国家审计是在整个国家社会经济制度的大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按照系统论的原理和实践反复证明的结果,构成系统的任一子系统的存在和发展,均在于其能够较好地满足某一方面特定社会分工的需求。作为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免疫系统,国家审计要发挥预防、揭示和抵御经济社会运行中的障碍、矛盾和风险的免疫功能。免疫系统论明确了国家审计在整个经济社会全局中的地位和作用,从而使审计关注的对象由财政财务收支、经济效益、财经法纪领域扩展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的安全,更多的关注审计工作对整个国家经济的影响。从本质上讲,现代国家审计是国家民主与法制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又是推动国家民主与法制建设的重要工具。作为免疫系统的国家审计应能够避免政府依法行政工作中风险的产生而降低行政管理成本,促进国家法制的完善和民主的发展。

三是从审计实践看,“看门狗”到“免疫系统论”,国家审计发挥职能作用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从我国国家审计发展历程看,每个阶段国家审计发挥的职能作用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当经济社会生活中存在的违纪违规问题较多,审计监督的范围与重点主要是集中在财政财务收支活动的真实、合法性上时,审计的主要任务是以预算执行审计为重点,查处财政资金管理使用过程中的违纪违规问题,审计的目标是确保财政资金的安全,这时审计的本质被理论界称作为国家财政的“看门狗”。然而,“看门狗”是被动的、消极的,变化了的环境要求国家审计发挥更主动更积极的作用,而“免疫系统”正是发挥着这样的作用。它要求审计机关主动扩大发现问题的视野,以预防性来提前感受风险,从全局的角度看问题对国家社会经济的影响,对审计实践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国家审计不仅仅停留在事后审计上,而应向事前和事中审及延伸,实施跟踪审计,从而达到预防性的职能。

第二,“免疫系统论”框架下审计文化的核心——审计价值观。文化建设已被提升到关系国家发展战略的高度,而审计文化作为审计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审计有效发挥”免疫系统”作用和审计事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工程。在审计署发布的《审计署2008至2012年审计工作发展规划》中提出,审计机关要着力加强五项基础建设,夯实审计事业可持续发展的根基。其中与以往规划不同的是,在阐述基础建设目标和要求时,除“人法技”和审计理论外,突出强调了审计文化建设,这凸显了审计文化对于审计事业发展的重要意义。可以看出“免疫系统论”这一理论创新,也必将对审计事业的发展,包括审计文化建设提供了新的思路。

一是审计文化及其核心——审计价值观。审计文化核心内容是审计人员的群体价值观。审计价值观是贯穿审计全过程的审计群体共识和价值的认同,是审计文化的核心,对审计事业的生存和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虽然对审计文化的研究已经有很长时间,但是审计理论界和实务届对审计价值观的基本内容一直没有达成共识,这就需要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审计理论上的创新——“免疫系统论”这一框架,进一步加强对审计文化的研究,特别是对审计价值观的研究,对审计人的信念、审计人共同接受和遵循的行为方式和原则进行分析,总结归纳抽象出符合我国实际、能够促进审计事业健康发展的审计价值观的基本内容。

二是“免疫系统论”下审计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免疫系统论”作为审计理论的创新,反映到审计文化上必然带来审计文化核心内容——审计价值观的变化,具体而言,笔者认为在新的历史时期、新的理论基础下,审计价值观应主要包括以下内容:依法审计。“免疫系统”要发挥免疫作用首先要区分何为“异己”,审计要发挥免疫系统功能,也要对“异己”做出准确地判断,因此就要求以法律为准绳,从两个角度上依法对国家经济安全运行行使审计监督权利。一方面,必须对被审计单位及其经济活动依据法律、法规规定,定期或不定期地检查被审计单位的会计账目,对照法律法规判定其是否真实、合法,是否有效益,评价其经济责任,处理处罚其违纪违规行为,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另一方面,国家审计机关及审计人员在履行监督职责时,必须严格遵纪守法,规范自己的审计行为,使审计范围、审计实施程序、对违纪违规行为的处理处罚等完全控制在法律框架之内。只有严格遵照法律法规进行审计工作才能真正发挥“免疫系统”的功能作用,对真正危害国家经济运行安全的行为进行公正客观的监控。积极主动。免疫系统的作用要发挥在整个系统因“异己”入侵而受到伤害出现问题之前,对风险进行预警。审计作为国家经济安全运行的免疫系统要发挥防御性功能,首先,在确定审计对象时,要结合经济形势发展需要,主动寻找当下最容易出现问题的领域,制定审计计划、实施审计工作。其次,在实施审计时,国家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要坚持以查错纠弊为己任,积极地与各种经济违法违规行为作斗争。此外,审计机关在揭露和惩处违法违规行为的同时,要更加主动地帮助有关部门和单位规范管理、改进不足、提高绩效。通过及时发现并惩治财经领域的违法乱纪行为,抵御对国家经济社会大系统的侵害,维护国家正常的财经秩序,促进经济社会的自我完善和稳健运行。勤勉尽责。对所有有可能导致机体受到侵害的情况进行排查,这就要求免疫系统自身具有很高的敏感度。同样审计工作专业性很强,相当繁杂琐碎,随着经济工作的日益复杂化和作假的手段愈来愈狡猾隐蔽,审计工作的艰巨性日益提高,这要求审计人员勤勉进取,严谨细致。而要做到勤勉尽责,就要对被审计单位保持合理怀疑态度,在计划审计工作时,设计审计程序应能保证揭发财务报表中可能存在的错误和舞弊,应客观评估所观察的情况及所搜集的证据,并任何看到的和潜在的负面指标或迹象,进行积极追查,以确定其是否导致财务信息的重大不实表达。审计人员不仅应了解会计、审计方面的知识,还必须有高度的责任心和责任感,通过对一些看似无关实则相关的问题或线索,坚持追查下去,从而最终发现隐藏的问题,履行审计职能,发挥审计作用。此外要用心关注和感应国家的时事,不断学习提高自身感知能力、判断能力和对突发事件的应变能力。廉洁自律。廉洁自律是整个审计价值体系的道德基础。对审计人员自身来讲,崇高的道德理想信念给人以鼓舞,纯洁的道德情操给人以理智,正确的道德规范给人以准绳,高尚的道德素质能更好地约束自己做到谨慎用权,守住防线,修正自我。廉洁自律是一切审计工作的前提,否则,审计人员就会丧失自我乃至审计的灵魂——独立性,依法审计、客观公正就成了一句空话;如果不能做到廉洁自律,审计的开拓创新、与时俱进也就失去了必要的动力。因此保持廉洁自律是审计工作的生命线,是审计工作有效运行的必要保证。首先,国家审计机关领导班子及班子成员要模范带头,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领导干部廉洁从政等规定,带头搞好廉政建设。其次,审计小组要严格执行审计定性处理集体讨论决定和依法严格按程序审计等规则,严防暗箱操作、以审谋私行为;最后,审计人员要严格执行审计“八不准”,审计经费要自理,坚决割断与被审计单位的经济联系,保证审计工作从项目选定到审计实施到定性处理全程公开透明、廉洁公正,杜绝腐败。

笔者认为,要明确居于核心地位的审计价值观,树立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看待和判断审计事项是非优劣的标准、共同接受和遵循的行为方式和原则,并在此基础上总结归纳抽象出符合我国实际、能够促进审计事业健康发展的审计文化,在这样的审计文化作用下,国家审计人员必将展现出特有的精神状态、审计形象和审计风采。

作者:赵凌云 辛祥晶

免疫系统论的国家审计论文 篇2:

国家审计免疫系统的实现路径:连续审计模式

【摘 要】 国家审计免疫系统论是对传统国家审计本质的继承、发展与创新,它对国家审计的一些基本理论问题进行了重新诠释。国家审计要实现免疫系统的作用与功能,必须对现有的审计模式、程序与方法进行改革。文章通过对国家审计免疫系统实现路径的讨论,指出连续审计模式可以满足国家审计免疫系统对于经济运行全面、实时、连续监控的需要,并对现有条件下,我国国家审计采用连续审计的实现条件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国家审计;免疫系统论;连续审计

自2007年12月,国家审计署审计长刘家义在全国审计工作会议上提出现代国家审计是经济运行的“免疫系统”以来,理论界与实务界纷纷展开了国家审计“免疫系统”论的讨论。学者们认为国家审计免疫系统论是对传统国家审计本质的继承、发展与创新,它对国家审计的一些基本理论问题进行了重新诠释。免疫系统对于国家审计的审计范围、审计效率等等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国家审计要实现免疫系统的作用与功能,必须对现有的审计模式、程序与方法进行改革。

一、国家审计成为经济运行免疫系统的条件

国家审计是由国家审计机关代表国家所实施的审计。国家审计作为上层建筑的组成部分,其审计目标与侧重点是随着国家政治、经济、法律和文化环境的变化而不断变化的,国家审计免疫系统论即是在我国政治经济改革不断深入、政府的公共受托责任不断扩大的背景下提出来的。国家审计免疫系统论认为,在国家政治制度体系中,需要一个“免疫系统”来预防、揭示和抵御经济运行中的各种矛盾和病害。国家审计凭借其相对独立地位以及对经济社会的熟悉,能够成为国家经济运行中“免疫系统”的组成部分。由此可见,免疫系统论下的国家审计目标转向为识别经济发展中面临的风险,维护国家安全。

国家审计免疫系统论认为,国家审计作为经济运行的免疫系统,它的作用方式与机体免疫系统的作用方式类似:即发现问题(免疫防御)、处理问题(免疫稳定)、修补问题(免疫监督)等三大环节。其中,以第一个环节最为重要,它是后两个环节的前提与基础。发现问题,是指国家审计能够及时发现和抵御各种违法犯罪分子的侵蚀和腐败行为,维护免疫系统的法纪规章的严肃性,维护良好的财经秩序和发展环境。可以说,发现、识别问题是国家审计发挥“免疫系统”功能与作用的基本前提,如同机体免疫系统必须及时发现侵入机体的病毒和机体器官的重大缺陷一样。而国家审计要能及时发现经济运行中存在的问题,一定要满足以下要求。

(一)审计的全面性

机体的免疫系统是针对机体全身进行监控。因为机体是一个整体,机体的任何一个部位都会受到病毒和细菌的感染,如不加以防范与抵御都有可能最终危及生命。我国国家审计的审计范围很广,包括政府部门、国家金融机构,国有企业、基本建设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有关经营管理活动以及经济效益等。国家审计要发挥免疫系统的功能与作用,则需对国家经济运行体系、各个审计对象进行全面关注,而且要对各个审计对象的各项经济事项进行全面关注。

(二)审计的实时性

机体的免疫系统在机体的整个生命周期内都会对病毒或外来入侵者进行监控,一旦发现问题,立即作出清除与修补的反应。这一切都立足于实时的监控与反应。国家审计要发挥免疫系统的作用,也应对国民经济运行情况进行实时的监控,一旦发现异常,立即作出相应反应。这对国家审计的审计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能够对审计情况作出及时的反馈。

(三)审计的连续性

机体的免疫系统对病毒或外来入侵者的监控是终其一生持续不断的。审计系统要发挥免疫系统的功能与作用,必须通过日常的持续性的监督、检查,通过对各种潜在的风险、问题的及时防范、化解,从而防止、避免各种重大风险的爆发、各种严重后果的出现与重大损失的形成。

免疫系统论对于国家审计的审计范围、审计效率以及审计持续时间提出了新的要求,以往的审计模式因其对审计对象有选择性、相关事项的监控的事后性、监控的间断性而不能满足这一要求。因此,免疫系统的实现必然要求国家审计采用新的审计模式。

二、连续审计模式

连续审计模式是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一种新型的审计模式。传统审计只是对于交易进行周期性的抽样复核分析,这种有限的检查对于复杂的商业系统来说监督不足,人们希望有一种方式可以实现对于商业活动的连续、实时、全面、独立的监控,连续审计的设想应运而生。20世纪90年代,贝尔实验室研发成功连续审计处理系统(Continuous Process Auditing System,CPAS),证明了连续审计在技术上的可行性。与此同时,AICPA①与CICA②也提出连续审计的必要性,并由SCAS③提出了详细的连续审计的规则。

连续审计模式虽然起源于内部审计,后来由民间审计所借鉴,但其原理与方法,同样也可以应用国家审计,而且由于其天生所具有的实时、全面、连续与独立等特性,可以极好地满足免疫系统对于国家审计的要求。

(一)实时性

国家审计免疫系统对于发现识别问题的时效性提出了严格的要求,传统审计模式因其事后反应,而不能满足这一要求。连续审计的出现,使得实时审计真正得以实现。CICA和AICPA在1999年联合发布的一项研究报告《连续审计》中,对于连续审计作出如下的阐述:“……发布审计报告的时间与事件的发生是同步的或紧随其后的。”由此可见,连续审计与传统审计模式的最大区别是,它可以使审计报告与事件同步发生。同时,连续审计的实时性表现在三个环节,第一,信息证据收集的实时性;第二,监控分析的实时性;第三,发布审计报告的实时性。连续审计的实时性,可以帮助国家审计实时地进行审计证据收集、监控与分析、提交审计报告。

(二)全面性

国家审计免疫系统对于关注对象的广度提出了严格的要求,它不仅要对所有审计对象进行关注,而且要求对每一个审计对象的所有相关事项进行关注。由于审计人员有限,这一要求在传统审计模式下难以实现。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IIA)在2005年发布的全球审计技术指南(Global Technology Audit Guide ,GTAG)中指出,連续审计是利用技术自动执行控制与风险评估的方法,是审计策略从传统的交易样本的周期性复核向对所有交易进行持续测试的转变。因此,连续审计改变以往对交易进行抽样测试的方式,转而对所有交易进行全面的关注,这一模式,可以满足国家审计免疫系统对于全面监控的要求。

(三)连续性

国家审计免疫系统要求对于所有的交易进行持续性的监控,事实上,这一要求也是实现审计实时性的前提,只有连续不断地进行控制与测试,才有可能在第一时间发现并识别问题。GTAG不仅强调了连续审计是对于所有交易的控制与测试,同时也强调了其是从周期性复核向持续测试的转变。这说明连续审计模式是可以达到国家免疫系统对于相关事项日常的持续性的监控要求。

连续审计模式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对于被审计单位的相关信息系统进行连续全面监督,其典型特征是利用技术优势来缩短审计周期、改善风险和控制安全系数。

三、国家审计免疫系统连续审计模式的实现条件

Vasarhelyi(2004)认为连续审计模式是一种完全自动化,能立即获取相关的事件并产生相应结论的方法,也是一种利用信息技术对公司的交易过程进行自动化分析监控的方法。因此连续审计对于审计环境的要求较高。根据CICA和AICPA于1999年联合发布的《连续审计》的研究报告,认为在内部审计或民间审计中采用连续审计模式必须具备七大要素,即网络服务器、连续审计环境、数字审计代理、连续审计协议、可靠的信息系统、安全的信息传输以及长青报告。本文将这七大要素进一步分为实现国家审计免疫系统连续审计模式所需要达到的环境条件、技术条件、制度条件。

(一)环境条件

环境条件是指采用连续审计模式必须具备《连续审计》报告七大要素中的网络服务器与连续审计环境的要素。

网络服务器是连续审计得以进行的基本元素,网络服务器包括被审计单位服务器、审计人员服务器、第三方服务器和网上现场估价服务器。连续审计将参与审计的服务器进行连接并提供通信授权,允许审计人员监控被审计单位的专用服务器的授权部分的运行状况,进入相应的数据库进行审核,并同步生成审核报告,储存于审计人员的专用服务器中,允许特定的第三方随时浏览。连续审计环境包含被审计单位的实时报告系统和审计人员的监控设备生成的信息流。

环境条件是国家审计免疫系统所需的条件中最难达到的一个。环境条件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是审计单位的环境条件;另一方面是被审计单位的环境条件。我国国家审计经过将近十年的审计信息化的建设,“金审工程”一期已经成功完成,二期正在进行,因此审计单位所需要具备的硬件条件可以达到。但对于被审单位来讲,情况就复杂很多。对于各级政府机关而言,良好的电子政务网络基础设施可以为连续审计各方网络服务器的互连提供稳定可靠的环境,而对于各金融机构、企事业单位,信息化程度参差不齐。在实现连续审计模式时可以采用分片处理的方式,在对信息化程度高的企事业建立连续审计模式的同时,对信息化程度较低的企事业的信息化进程进行大力促进。

(二)技术条件

技术条件是指采用连续审计模式必须具备《连续审计》报告七大要素中的数字审计代理、可靠的信息系统及安全的信息传输等要素。

在连续审计的环境中,数据审计代理是一系列计算机指令,通过将其设成远程执行方式,审计人员即可进行交易测试和控制测试,并将测试结果与实际的结果相比较,得出审计结论。而数字审计代理的成功实施完全依赖于相互连接的信息系统的可靠性与信息传输的安全性。因为如果没有产生信息的信息系统可靠性的保证,以及信息传输过程中不能确定是否被截取篡改,审计人员作出的审计结论将毫无意義。

从目前情况来看,我国从2001年开始的“金审工程”为国家审计免疫系统连续审计模式的实现提供了良好的技术条件。虽然连续审计所需的数字审计代理程序与计算机联网审计存在着一定的区别(前者是实时的监控,后者是事后的监控),但在联网审计的基础上,进行数字审计代理程序的开发则更易于进行。对于系统的可靠性与网络的安全性,审计人员可以通过开展计算机系统审计来测试与评价。

(三)制度条件

制度条件是指采用连续审计模式必须具备《连续审计》报告七大要素中的连续审计协议要素。连续审计协议是指审计的利益相关者之间的连续审计合约。由于连续审计模式下,审计人员必须访问与利用客户的相关信息系统,因此连续审计协议除包含传统的聘书内容以外,还对审计人员所能采取的技术手段等在协议中进行注明。

由于连续审计模式对被审计单位信息系统的深度介入,在民间审计中连续审计协议是审计是否得以顺利进行的一个制度保证。而对于国家审计来说,被审计单位有义务接受审计单位的监督,而且,我国在法律上作了相关的规定。我国2006年修订后的《审计法》第三十一条增加了审计机关可以要求被审计单位提供“运用电子计算机储存、处理的财务收支、财务收支电子数据和必要的电子计算机技术文档”的权限。同时,第三十二条规定,审计机关进行审计时,有权检查被审计单位“运用电子计算机管理财政收支、财务收支电子数据的系统。”可见,我国国家审计免疫系统采用连续审计模式有着法律的支持。

连续审计模式以其实时性、全面性和连续性,可以满足国家审计成为国民经济运行免疫系统的条件,而我国国家审计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经具备了实现连续审计模式的环境、技术以及制度条件。然而审计模式的转换是一个巨大的工程,在转换过程中,将会有更多现实与理论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 刘家义.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推动审计工作全面发展[J].审计研究,2008(3):3-9.

[2] 刘英来.审计是经济社会运行的免疫系统研讨会综述[J].审计研究,2008(5):3-7.

[3] 张娟,廖洪.基于IT技术的连续审计(CA):综述与展望[J].审计研究,2006(5):79-84.

[4] Vasarhelyi M.A., Alles M.G.and Kogan A, Principles of analytic monitoring for continuous assurance[J].Journal of Emerging Technologies in Accounting, 2004(1):1-21.

作者:孙静华 李卫东 张 冬

免疫系统论的国家审计论文 篇3:

国家审计防御国家经济安全风险辨析与借鉴

摘 要:国家审计与国家经济安全的内在逻辑与外在联系都表明二者存在密切相关性。一些发达国家将国家经济安全风险防御重任赋予国家审计。文章通过比较分析后,笔者认为我国经济安全正在“倒逼”国家审计承担责任,但由于我国国家审计风险防御系统存在缺陷,风险防御能力较低,国家审计只有转变和创新审计职能才可肩负此任。我国政府应尽快考虑和部署国家经济风险防御战略,构建国家经济安全平台和完善国家经济安全防御系统,建设国家经济安全风险评价体系,监测和防御国家经济安全风险,国家审计应当成为经济安全风险防御和风险评价的核心主体。

关键词:国家经济安全;政府绩效审计;免疫系统;辨析与借鉴

作者简介:杨茁,女,黑龙江大学黑龙江省国家审计研究中心教授,从事财务、审计问题研究。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的加剧以及可持续发展的需求,国家经济安全观越来越受到各主权国家和社会的广泛关注。特别是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无论发展中国家还是发达国家,都要共同面对国家经济安全问题。如参与国际经济竞争所带来的信息安全、金融风险、保护民族工业等问题;可持续发展中遇到石油、矿产资源保障、粮食供应、淡水资源保护、碳排放等问题;重大自然灾害引发的国家及其他地区的环境安全、经济安全等问题。我国经济发展具有特殊的时代背景,即集大国经济、转轨经济和不发达经济于一体,因此,在全球经济安全问题凸显下,中国的国家经济安全问题更具有特殊性。

一、谁在关注国家经济安全风险

马克思曾指出,资本帝国主义或资产阶级帝国主义正在改造传统社会,并起到将全世界结合为相互依存的世界经济体的革命性作用。他说:“暴力还是由经济情况来决定,经济情况供给暴力工具的手段。但是还不仅如此,没有什么东西比陆军和海军更依赖于经济前提。”其后,发展经济学、结构主义不发达理论以及依附理论等也都阐述了国际资本主义井然有序地发展会使不发达国家经济畸形,同时国际市场的不完善加剧了这种不平等,并使发展中国家日益依附和受制于发达国家,从而引发国家经济安全甚至国家安全问题[1]。

近年来西方国家学界及政府将国家经济安全问题作为重要问题加以关注。正如美国政治学者塞缪尔·亨廷顿所指出的,经济活动是国家权力最重要的源泉,在一个主要国家间不大可能发生战争的世界里,经济力量将是决定一国是处于主导或相对优势地位还是从属地位的日益重要的因素。

美国政府早在1986 年就开始向国会提交《国家安全战略》。美国政府责任办公室(Government Accountability Office,简称GAO)在《2004—2009 发展规划》目标框架中清楚地指出了未来美国政府责任办公室的经济安全战略目标。其中包括:向国会和联邦政府提供及时、高质量的服务,报告当前美国人民面临的生存和财产安全方面的紧急挑战;向国会和联邦政府提供及时、高质量的服务,以应对随时变化的安全威胁和全球互相依赖的挑战;转变联邦政府职能和决策方式,应对21世纪挑战;成为联邦的模范机构和具有世界水平的专业服务机构,使美国政府责任办公室的价值最大化。

美国政府责任办公室近年来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支持国会和联邦政府的相关工作:(1)提高和保护美国的国际利益;(2)分析美国对外国援助和人道主义计划的管理及其执行效果;(3)评估针对威胁美国利益的挑战所作出反应的计划、成本及其效果;(4)评估美国对多边组织的参与能在多大程度上有效地服务于美国利益;(5)分析美国外交事务职能和活动的策略和管理实践等。其主要目的是建立一个可以更加有效维护国家安全的安全网。

除美国外,许多国家已经制定并建设国家经济安全防护措施。如日本政府 1980 年开始制定《综合安全保障战略》;俄罗斯 1994 年开始组织撰写《俄罗斯经济安全构想》,并于 1996 年颁布了《俄罗斯联邦国家经济安全战略》等。

近年来,我国国家经济安全问题正在被关注并开始提升到战略高度。党的十五大报告中首次将国家经济安全问题提到议事日程,并明确提出了“维护国家经济安全”观;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指出“在扩大对外开放中,要十分注意维护国家经济安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扩大开放领域,优化开放结构,提高开放质量,完善内外联动、互利共赢、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自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以来,我国更加关注国家经济安全风险,特别是国家金融风险的预警及防范。

从世界范围看,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安全更容易受到威胁,这是由于发展中国家比发达国家面临更多的安全困境,根源在于缺乏必要及充裕的物质财富来维护国家安全。因此,发展中国家要维护国家安全的关键是要增强国力,这也是发展中国家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国家审计与国家经济安全:辨析与借鉴

(一)国家经济安全观分析

由于研究者的视角不同,所以对国家经济安全的理解存在差异并呈现出多样性,但也存在相关性。这些观点主要为:(1)国家经济安全首先是国家经济体系本身的安全和维护这种安全的能力;(2)国家经济安全是经济因素对军事、政治安全的影响,主要是经济力量和经济能力对国家权力和军事力量的支撑;(3)国家经济安全是全球化所带来的安全问题,主要是非军事政治因素的威胁。 “从狭义上说,国家经济安全是在开放条件下一国如何防止金融乃至整个经济受到来自于外部的冲击引发动荡并导致国民财富的大量流失。从广义上说,是国家对来自外部的冲击和由此带来的国民经济利益损失的防范,是一国维持本国经济免受各种非军事政治因素严重损害的战略部署。”[1]

笔者认为,不同时期、不同环境下的国家经济安全观有所不同。一个贫穷落后的国家是没有“话语权”的;发展中国家在发展中开始认识到“发展才是硬道理”,从而认识到,只有发展,国家才能强盛,才可谈国家经济安全;而当一个国家的经济能力开始对国家权力产生强有力支撑时,经济发展带给国家和人民多方位的安全感和幸福感,同时使人们更加认识到国家经济强盛的重要性,此时的国家经济安全已经是国家安全、国家经济发展、增强国力、降低国家安全风险和减少外来威胁的保障。我们知道,当世界进入全球化阶段,一个国家不能仅从自身经济安全角度考虑国家安全防御,还应当从更广泛的角度考虑国家安全和人民利益的保障。国家经济安全观是随着世界经济环境的变化、国家经济发展而逐渐清晰的。不论狭义还是广义的国家经济安全观已经不再是一国的经济安全问题,正如美国金融危机的发生不仅全方位冲击美国的国家经济,同时连动的是世界范围的经济安全,而日本大地震引发的核辐射蔓延正在使日本经济陷入“孤岛”状态。国家经济安全正在影响和决定着一个国家在全球范围内的安全战略部署甚至危及到全人类的利益。

(二)国家经济安全审计职责分析

国家审计制度的确立是基于国家对经济活动的必要干预、调节和管理的现实需要,是国家政治制度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国家审计的本质是对公共受托经济责任履行情况进行独立的监督,它是维护国家财经秩序、打击经济犯罪、防御国家经济安全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公共受托经济责任的角度分析,维护本土人民的经济安全是其民主法治本质要求和公共受托责任的具体表现形式,是国家审计的法定职责。具体体现在:以审计公告等方式让人民了解经济是否安全,经济生活是否有保障,人民生活是否处于安全状态,协助人民参与经济生活,这体现出民主;依据国家政策法律,惩处贪官污吏,制约和监督经济权利,从经济安全的自然因素与社会因素、经济因素与非经济因素等诸多方面维护国家经济安全,这体现出法治[2]。

国家审计本质是一个动态的、历史的、逐步显现的发展过程,它反映了国家审计作用的根本目标和发展方向。国家审计在对国家军事、社会、国土资源、重大自然灾害、产业安全、民生等方面的安全监督与评估过程中,履行维护国家经济安全职责。近年来,许多国家正在或已经完成国家审计职责的扩展,期望能对国家经济安全给予最大的保障。

1. 美国审计署的职责发展

美国国会依据1921年颁布的预算和会计法案建立了美国审计署并赋予其主要职责是:调查“所有与收入、支出以及公共资金申请有关的问题”和“在公共费用支出方面提出加快经济发展和提高效率的建议”。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国会进一步阐明了上述内容“支持履行宪法责任的国会,并帮助提高其性能并确保对美国人民的利益”,“向立法者和能够促使政府更好工作起主导作用的机构提出很好的建议和咨询”。

从1945年至1994年期间,美国国家审计职责不断变化。如1945年政府法人控制法案的颁布为美国国会提供了审计政府法人财政事务的职权;1950年预算与会计程序法案的颁布规定了美国审计署的责任是为联邦政府建立会计准则以及实施内部审计控制和财务管理;1970年立法机关的整编法案的颁布赋予了美国审计署对联邦政府工作项目的评估和分析职权;1990年财务总监法案和1994年政府管理改革法案的颁布,赋予了美国审计署审计代理人财务报表和美国年度统一财务报表的职权。1994年以后,美国审计署致力于一系列的监督、检查和预测性工作,这些工作横跨了联邦政府工作和项目的各个角度和范围。美国审计署每年公布数以千计的报告和其他文件,并且提供大量其他相关服务。为了改善政府代理机构的实践和运作情况,美国审计署通过政策建议,不仅为联邦政府的开支及其日益提高的工作效率负有责任,而且也为增强纳税人的信任和联邦政府的自信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2. 我国国家审计职责的完善

我国国家审计真正开始关注国家经济安全问题时间较短。国家审计署刘家义审计长于2007年首次提出了“现代国家审计是经济社会运行的一个免疫系统”的观点。2008年刘家义对“免疫系统论”作了详尽的阐述。他认为,从经济社会发展与审计发展的内在联系来分析,从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更深层次研究来看,审计本质上是一个国家经济社会运行的“免疫系统”。审计发挥的是预防、揭示和抵御经济社会运行中的障碍、矛盾和风险的“免疫系统”功能[3]。《审计署2008至2012年审计工作发展规划》提出了“充分发挥审计保证国家经济社会运行的‘免疫系统’功能,全面提高依法审计能力和审计工作水平,初步实现审计工作法治化、规范化、科学化,积极构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中国特色审计监督制度”的要求[4]。这是我国国家审计职责的进步。

(三)国家经济安全审计核心价值观分析及借鉴

虽然防御国家经济安全风险已经成为一些国家的国家审计法定职责,但其定位和工作对象却有所不同。国家审计防御国家经济安全风险的能力和成效是依据各国政治、经济、法律环境及国家审计的职能、政府赋予的权力、工作范围以及自身建设而定。对此,我们重点分析美国国家审计的工作内容及范围,以期借鉴。

美国审计署的核心价值观是:问责性、完整性和可靠性。它的主要工作内容包括:确定联邦资金的使用是否有效率和效益;调查非法和不正当活动的指控;报告给政府的方案和政策,满足他们的目标;进行政策分析和概述国会审议方案;出具法律决定等。其目的为使政府更有效率,为纳税人节省高额开支。美国审计署的工作包括公共财政的方方面面,如关注问题资产救援计划、联邦政府的援助汽车业、美国介入伊拉克和巴基斯坦问题、联邦政府的财政状况和财政前景,以及需要重建现代化美国金融监管体系、环境保护、社会保障、武器出售等,并进行审计报告。近年来美国国家审计的工作范围更加扩大,这从美国审计署更名即可见一斑。根据2004年美国审计署人力资源改革法案修正案,自2004年7月7日起,美国审计署正式更名,由总会计师办公室(General Accounting Office)更名为政府责任办公室(Government Accountability Office)。这一措辞上的变化是美国审计署近年来业务内容转换的结果,仅2009年,美国审计署就提出了2000项有针对性的建议来改进联邦政府的运作。美国审计署已经形成了一个现代的、具有多种不同学科的综合服务技能的专业服务机构。

除美国外,一些国家也在努力改变国家审计的价值观,积极转换工作重心,增加和创新审计职能,有效进行战略部署。如德国审计机关开展的效益审计是对国家任务和利益进行界定、审查和评估的活动;英、澳等政府开展的信息化专项审计,目的是为促进电子政务的安全和有效运行,针对其所依赖的基础设施、服务内容、业务基础、保障条件、支撑环境和社会环境等方面的特定要求或存在的特定问题而进行的审计等。

近年来我国国家审计一方面针对金融危机所导致的诸多问题进行研究和改进其工作,另一方面在理论界开展有价值的学术研究和科学借鉴。但就我国紧迫的国家经济安全防御需求而言,审计工作滞后。通过分析美国审计署的责任、能力及工作范围我们不难看出,我国国家审计的核心价值观远未形成,国家审计的国家经济安全责任、职能及方法还在探讨阶段,国家审计工作重心还未转换,国家审计的国家经济安全战略还属空白。所以,从目前看,国家审计对国家经济安全的定量分析、风险管理系统、安全指标评价体系等的建设都还需要深入研究并形成有效的战略支撑。借鉴美国审计署的做法,我国国家审计应当构建中国的经济安全监测评估体系、中国经济安全预警系统和评价体系,并在此平台上实施有效的国家经济安全防御。我国国家审计也应该成为国家经济安全防御的核心机制,国家审计署应当成为国家经济安全风险防御的核心组织。

三、我国国家审计的改进与创新:思考与行动

国家审计的国家经济安全观与价值观决定于国家经济、政治制度以及国家对经济、政治制度干预、调节和管理的需求。因此,国家经济、政治制度,政府的进步与执政能力决定了国家审计的地位、作用、职能以及未来走向。对此,国家审计首先要在国家经济发展需求平台和政治制度基础上建立国家审计的国家经济安全观,明确国家审计的责任以及建设一个完整的工作程序。

(一)确立我国国家审计的经济安全观

国家审计与国家安全的内在逻辑与外在关系都表明二者存在密切相关机理。国家审计的本质决定其保障国家经济社会运行的健康和安全,推进法治、维护民生、推动改革、促进发展,抵御国家经济安全风险,保障国家经济社会稳健安全运行。国家审计的最终目的是维护人民利益。

如前所述,国家经济安全具有国别性。中国不是发达国家也非同于一般发展中国家,因此国家经济安全不是发达国家的“进攻型”和发展中国家的“附属型”或“依赖型”。中国经济发展的特殊背景决定了中国应当是立足本国国情的“稳健和积极”的国家经济安全。从目前看,威胁我国国家经济安全的风险不只来源于金融、能源、制造业等,还有很多风险来自于自然、突发事件、居民预期、体制改革、对外贸易环境、外商直接投资、跨国并购、国际产业分工、产业转移、国内产业竞争力减弱、环境保护、企业社会责任、粮食安全、食品安全、医疗及社会保障等经济发展和政治体制改革的诸多方面。对此,国家要依据政府的执政能力考虑建立一个防范与管理国家经济安全隐患的有效防御系统和国家经济安全风险评价体系,以满足国家监测和防御国家经济安全风险的需要。国家审计的本质决定了它在国家治理和风险防御中的地位和作用,因此,国家审计应当承担国家经济安全风险防御战略实施的重要责任。

(二)创新国家经济安全风险审计防御职能

政府要有效地行使监管国家经济安全的职能,最重要的是调动政府的各个职能部门,建立民主、科学的国家经济安全决策机制、信息获取和传递机制、公民对政府维护国家经济安全行为的监督机制、政府职能部门履行经济安全监管职能的责权对称机制,才能真正保证经济安全监管职能作用的发挥和决策效率的提高,防范其中可能发生的道德风险和信息不对称。国家审计是政府经济监督职能的载体,政府职能转变必然引起国家审计的变革与创新。

我国国家审计防御国家经济安全风险职能创新应该包括以下方面。

1. 监督职能。国家审计作为政府的监督机制,通过对有关部门、有关组织的安全防护机制的监控,保证其能正常履行其职能,使国家经济运行始终处于健康、可控的状态。国家审计的监督职能是有效的国家经济安全防火墙,能够维护国家安全。

2. 防御职能。国家审计在国家经济防御体系中监督、检查相关措施,致力于改善经济、提高效率。通过对公共资金的监管防御公共受托责任履行中的问题并提供处理建议。对突发性重大问题做好预见性防范,抵御风险,发挥监视与制约功能。国家审计通过防止外部不利因素对国家经济的侵袭,建立防御平台和体系,维护国家经济安全。

3. 评价职能。国家审计通过评价国家经济运行指标,致力于一系列的监督、检查和预测性工作,从深层次评价体制和制度上存在的缺陷,提出关于体制和制度方面的完善措施,并对其绩效进行评价,发挥建设性作用,预防风险的发生,从而维护国家经济安全。

4. 预警职能。国家审计的风险预警职能,一方面体现在对国家政策、公共财政收支、国际经济竞争、产业结构调整、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等重要问题的风险预警及阐述风险趋势;另一方面还体现在对政策性问题的预警。由于受托公共责任中的代理风险可能导致政策制定异化和政策执行异化,因此,国家审计需要对政策制定风险预警,对政策执行风险预警,对政策目标完成结果进行风险预警和绩效评价。

5. 问责职能。作为政府职能监督载体,国家审计应当承担起对政府受托责任履行全过程以及公共管理绩效的问责和评价责任。国家审计应当通过对审计结果的综合性分析,针对倾向性问题可能对宏观经济产生的不利影响进行问责和追责,从而维护国家经济安全,保证人民利益不受侵害。

(三)国家经济安全风险防御中的政府绩效审计实施

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政治民主进程加快,政府所承担的受托责任的内容和范围发生根本性变化。正是基于变化的环境,美国和一些国家的国家审计开始由财务审计向绩效审计发展。不同国家政府绩效审计所关注的对象以及具体内容有所不同,但大都关系到政府运作高效、资金使用方向及安全、政府项目的高风险区等。例如美国政府绩效审计是对项目的绩效和管理进行独立评价,对前瞻性问题进行评估或对综合信息、某一深层次问题进行的评估。美国政府绩效审计是对每个政府项目的资金流向和政府运作高风险领域进行实质性的监督检查,并监督联邦政府的财政管理,开展广泛的绩效审计和项目评估。英国政府绩效审计主要是评价资源管理方面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英国的绩效审计对象是公共资金使用情况的方式和效果。具体对象大致分为四类:严重的铺张浪费、效率或效益低下的控制薄弱区;特定的部门、重大项目、工程等;管理活动;其他较小规模绩效检查。英国绩效审计遵循一个基本原则,即审计是仅对政策的执行结果进行检查、评价,而对政策本身并不提出批评意见。加拿大政府绩效审计包括政府活动的经济、效率、效果、成本效益、对环境的影响、对公共财产的保护以及政府活动的合法合规性,政府绩效审计的评价对象是政府部门、政府从事的项目或者政府职能。

我国政府绩效审计刚刚起步,无论审计理论及实务都在建设和实践中,在政府绩效审计的对象、范围和具体方法方面还有待系统化、规范化。随着政治体制改革力度加大、政府职能转变,政府管理创新将会引导我国绩效审计发展。从市场化理念角度看,市场化不仅是一个管理工具,更是一个社会治理的基本战略。政府管理创新理念认为政府管理应着眼于终极产品和实际社会效果,这就引导绩效审计作为现代国家审计的主流内容正在启动。与传统财政财务审计不同,绩效审计作为一种对受托经济责任更深层次的考核方式,其审计的内容与发挥作用的机理上都具有全新的改变。因此,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绩效审计模式是国家审计国家经济安全战略实施的主要方法,也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5]。

借鉴其他国家政府绩效审计在评价国家经济安全方面的做法,我国政府绩效审计工作范围也应当包括以下内容。

1. 评估政府在实现国家目标中的作用。政府绩效审计要将重点放在分析政府面临的新的机遇、挑战和风险;创新方法用于分析国家经济发展状况和评价资源的利用;创新评估政府实现总体目标的政策有效性的途径;评价地方政府实施国家总体目标的责任及结果。

2. 支持政府职能转变。政府绩效审计要做到分析和评价政府职能转变的人力资源基础结构及效率;了解和提高政府管理能力;分析、评价和支持能够提高政府业绩的组织建设工作;了解能够提高信息搜集、处理和传递以及提高信息质量的方法;创新能够提高财务管理效果和可用信息能力的方法;分析政府计划的运作方式以及现代化程度;掌握能够提高政府服务方式效率的方法。

3. 协助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对政府执政能力的监督和风险管理。政府绩效审计应该对政府执政能力和承担的职责进行监督和评价,以提高政府的政策水平和实施效果并确保其可靠性。工作重点在具有高风险的政府工作项目以及行政机构面临的主要管理风险上;评估政府对科学技术投资的管理及其成果以及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的有效性;了解加强政府资产管理和工作可靠性的方法;预警政策制定及执行中的风险。

4. 分析政府财政状况并加强弥补当前和预期财政缺口的力度。政府绩效审计要能够分析政府的长期财政状况;分析预算选择的结构和方法并挖掘改进的途径;分析财政状况和融资渠道方面的财务信息的可靠性,防范金融风险等。

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政府公共支出需求与国家财力供给之间的矛盾较为突出。从实际情况看,我国资源稀缺、毁损严重、利用率低、结构失调、市场体系不完善、就业和分配矛盾突出、财政压力较大和存在潜在的金融风险。因此,促进绩效审计发展可以促进经济社会科学发展[6]。现代国家审计是在法律框架下,对政府及其公共部门履行职责的规范性及其管理和使用公共资源的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进行评价。国家审计不仅是维护公共利益的政治工具,是民主与法制建设和国家治理的权力制衡、责任评价机制,也是国家经济安全风险的防御系统。因此,创新国家审计的经济安全保障职能将是国家审计未来的重心。

参考文献

[1] 王素梅,李兆东,陈艳娇. 论国家审计与国家经济安全[J].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09,(1).

[2] 张庆龙,谢志华. 论国家审计与国家经济安全[J]. 审计研究,2009,(4).

[3] 刘家义.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推动审计工作全面发展[J]. 审计研究,2008,(3).

[4] 刘英来. 审计是经济社会运行的免疫系统研讨会综述[J]. 审计文摘,2008,(8).

[5] 杨茁. 问责与绩效评价:国家审计职能创新解读[J]. 求是学刊,2006,(5).

[6] 许宝强. 对我国国家审计未来定位问题的探索[D]. 厦门:厦门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

[责任编辑 国胜铁]

Discrimination against and Reference to National Economic Security Risk by State Audit

YANG Zhuo

(Center for the Study of State Audit of Heilongjiang Province, Heilongjiang University,

Harbin, Heilongjiang 150080, China)

Key words: national economic security;governmental performance audit;immune system;discrimination and reference

作者:杨茁

上一篇:我国体育经济发展前景论文下一篇:推进村镇银行内部审计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