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和谐班级打造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摇篮——大学生英雄模范成长历程中的启示

2022-09-10

一直以来, 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是高校学生工作的一项重点与难点。当代大学生思想状况, 出现喜忧参半的局面, 喜的是在当今拜金主义思潮泛滥的时代大学生英雄模范还层出不穷, 为广大师生树立着在社会思潮多元化下坚守高尚道德情操的榜样;忧的是部分莘莘学子立场不稳, 意志不坚, 易受社会不良风气腐蚀, 出现令人痛心的道德滑坡。本文在收集徐伟、洪战辉、赵长平、宗玉保等大学生英雄模范的基础上, 从探讨英雄模范的成因中总结出有益的启示, 结合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实践和经验, 给广大高校学生工作者提供借鉴。

1 良好的环境在英雄模范成长中的重要作用

英雄模范的产生, 是多种因素有机综合的结果。其中, 环境因素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良好的成长环境是英雄模范脱颖而出的重要原因。

环境对人的心理和行为具有普遍制约作用。系统论认为, 环境是第一个在系统周围能够广泛产生作用的场所和条件。人的心理机能是对环境的长期适应的结果, 人的心理和行为取决于当前的刺激、个性特征、整个环境及特征。同时, 环境与人的心理和行为是相互作用的, 这种关系不仅表现在人类生存的自然环境与人的心理与行为的相互作用, 也表现在社会环境与人的心理和行为的相互作用。环境对人的心理、行为产生普遍的制约作用, 人的心理、行为又导致环境的改变。心理学家考夫卡在其《格式塔心理学原理》一书中提出环境分为现实的地理环境与个人意想中的行为环境, 他认为行为产生于行为环境, 受行为环境的调节。另一位心理学家勒温在《拓朴心理学原理》一书中提出动力场理论, 理论中的生活空间是指人的行为, 也就是人和环境的交互作用。勒温的环境是指心理环境, 是与人的需求相结合在人脑中实际发生影响的环境, 由于人的需求的作用, 使生活空间产生了动力, 勒温称为引力或斥力。由于生活空间具有的动力, 人行为的就沿着引力的方向向心理对象移动。考夫卡的行为环境论和勒温的生活空间, 都提出环境的作用取决于人的心理因素, 人对环境的行为反应是具有主动性的, 环境对人们行为影响视个人对环境的认知而决定, 人在主观上对环境加以规定和把握, 赋予意义。

徐伟、洪战辉、赵长平等人也承认, 在他们成长过程中, 外部环境对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起着重要的作用。洪战辉回忆在读初中时, 由于家境贫寒, 不得不选择利用上学的空余时间做些小生意, 以此来维系家人和收养的妹妹的生活。但社会上的某些人却以影响他们的生意为由, 对年幼的洪战辉进行欺凌和毒打。这使他的情绪一度低落, 几乎对前途丧失了信心。正在这个时候, 班集体向他伸出关爱之手, 想方设法帮助他渡过难关。同时, 班里还开展了向张海迪学习的活动。老师同学们真切的关怀与热情的帮助, 张海迪和病魔疾病顽强斗争, 永不屈服永不放弃的精神, 让洪战辉对社会、对人生、对自己的处境都有了新的认识, 激励他重新振作起来, 重新树立对生活的信心, 坚定对理想的信念, 以致日后成为推动着他成就英雄模范壮举的力量。赵长平强调, 在见义勇为的那一刹, 有一种责任心在驱使着他。他认为, 这种责任感是在成长中形成的, 他长期身处健康向上, 和谐互助的校园环境里, 不仅使他愉快地学到丰富的文化知识, 还在潜移默化中承传了中华民族乐于助人, 舍己救人的传统美德。宗玉宝身为湖南工程学院纺织工程系0301班班长, 积极为增强班集体的凝聚力, 营造一个给同学们以温暖和关爱的大集体而努力, 这个集体同时也深深影响着他, 促使他更加团结同学, 关爱同学, 主动去帮助同学, 以致后来有了舍己救人之壮举。

2 构建和谐班级, 营造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

大学生英雄模范的成长历程启示我们, 良好的环境为英雄模范提供了茁壮成长的土壤。因此, 大学生工作的首要任务就是要营造一个人际关系融洽, 向心力凝聚力强, 舆论导向健康向上, 充满互爱互助氛围的和谐班集体, 为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创造客观条件。长期以来, 不少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为什么遭遇“瓶颈”, 就在于工作方式、方法上过于直接、单调, 相对忽视了营造和谐氛围对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促进作用。所以, 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 构建和谐班级, 不失为突破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瓶颈”的一条重要途径。

2.1 构建和谐班级对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意义

2.1.1 构建和谐班级是实现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目标的保障

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总体要求和目标是:“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 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 以思想道德建设为基础, 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坚持以人为本, 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 努力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 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1]

和谐班级重在营造一种以内和外顺为核心, 以班级为纽带的整体优化的育人氛围, 形成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和谐发展的教育合力, 产生以学生发展、教师发展、学校发展为宗旨的整体效应, 引导学生在思想、信念、道德层面上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和谐班级文化强调以人为本, 尊重人、关心人和激励人, 强调民主公正, 更倡导把个人价值的实现和社会价值的实现有机结合, 奉献社会、关心他人、遵守各项公德和制度、掌握各种知识和技能、训练各种能力只是自我实现的一种途径, 只有与社会的要求和期望相一致, 才能创造社会价值, 而创造社会价值的本身就是创造自我。这些和谐班级的特质, 将极大的影响大学生的成长过程, 有利于大学生形成良好的心态、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高尚的道德情操, 激励他们学好知识本领, 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由此可见, 和谐班级为实现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目标, 培养社会主义建设合格人才提供了了一条切实可行的途径。

2.2.2 构建和谐班级有利于更好地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

总的来说, 一个良好的班集体具有舆论导向力、思想渗透力、组织协调力、团结凝聚力、师生亲和力、规范约束力、行为激励力等。和谐班级能把各种力量形成合力, 最大限度的发挥其作用, 更为有利于大学生辅导员加强对班级的管理。如我们常常可以看到一个原来品质较差的学生, 调入一个生气勃勃, 奋发向上的班集体后, 辅导员 (班主任) 并没有对他采取特别费劲的思想教育, 通过同学们的舆论影响, 这个差生的不良言行逐渐改正了, 这就是舆论导向力的作用。在和谐班级中, 师生的亲和力很强, 师生关系, 同学关系十分亲切、融洽, 有利于辅导员 (班主任) 深入大学生的生活和内心世界, 随时掌握大学生思想动态, 为进一步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打下坚实的基础。再如, 和谐班级会形成一些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以及大家约定俗成共同遵守的公约规范, 这些习惯、公约、规范, 对集体的每个成员有着普遍的约束力, 使他们的思想言行自觉符合班级的要求。通过充分发挥合力的效能, 辅导员 (班主任) 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结果, 更为省力更为有效地实施班级管理。

2.2.3 构建和谐班级有利于激励大学生成长

和谐班级倡导正确的价值取向、健康的审美情趣、优秀的人格品质, 形成一种催人向上的教育情境, 无疑会更加激励学生, 努力进取, 发奋学习、热爱生活, 珍惜光阴。和谐班级对大学生的激励作用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体现:

(1) 目标的导向激励

当班集体的目标与学生个体的目标一致时, 班级体的目标期望效应便激活学生进取、发展、成功等需求, 即产生所谓目标的导向激励。调查中我们发现, 大学生英雄模范所处的班级, 尤其注意充分发动学生共同参与到班级的各项目标制定中来, 同时在计划实施过程中, 充分考虑个人的发展需求, 使班集体目标与个人的目标结合, 在营造集体氛围的同时照顾到学生个人的发展空间, 达到增强学生的自主意识和执行的自觉性的目的, 充分调动了每个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激励他们为在实现集体目标的同时实现个人目标而努力奋斗。

在和谐班级中, 班级的终极目标是把每位同学都培养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合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接班人, 培养成为既有专业技能又有专业道德的社会精英。这个目标与大学生们渴望早日成才与创业的个人目标是一致的, 这样有利于形成班级个体共同的奋斗目标, 大家志同道合, 意气相投, 在人生的道路上互相帮助, 互相学习, 从而形成一种共同奋斗的氛围。马卡连柯“前景教育”思想认为, 要激励一个集体, 首先必须形成大家共同拥有的希望与追求, 正是这种追求和希望, 能团结大家、激励大家, 使大家心往一处想, 劲往一处使。[2]这种共同奋斗的局面能够给班级的个体提供更大更强的精神动力与物质帮助, 激励他们奋发有为, 勇敢前进。

(2) 活动的发展激励

班集体活动可诱发、培养、满足学生参与、表现、成就、发展等需求, 即产生所谓活动的发展激励。班集体开展健康向上的活动, 一方面活跃了班级气氛, 增进了解, 加强团结, 提高班集体的向心力与凝聚力;另一方面, 让学生们在活动中激发他们的兴趣与爱好, 激发他们的思想与感受, 促进他们的成长。就学生个人来说, 形式丰富、内容新颖活泼的集体活动, 能满足他们的求知欲望和完善知识结构的需要, 培养各种能力, 如表达能力、协作能力、交往能力、操作能力, 增进友谊和交往, 加强沟通, 得到认同和支持, 陶冶情操, 体会人生, 有助于培养良好的个性品质。

(3) 规范的同化激励

规范的同化, 指个体期望与群体规范的要求趋于一致的过程。班集体规范由纪律、舆论、班风等诸要素形成, 它是班集体内各个成员的行为准则, 是班集体价值导向对学生个体的行为规定性, 为学生个体的健康发展提供了保障。在和谐班级里, 辅导员 (班主任) 与全体同学通过民主协商, 共同制定班集体的公约, 公约为全体同学的健康成长, 进而实现同学们的理想与愿望提供保障, 从而使班集体规范与学生个体的自我期望趋于一致。班集体规范民主的制定过程, 有助于促进班集体规范转化为学生个体的自我期望, 进而产生规范的同化激励, 即集体成员不仅自身会主动地遵守规则, 而且敢于对违反规范的行为提出批评, 从而维护了优良的班风、学风、生活作风, 有助于营造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

(4) 人际关系的驱动激励

班集体的人际关系集中体现在师生和同学之间, 它含有认知、情感、行为多种心理成分。情感是人际关系的指示器, 是人际关系的纽带。人际关系产生的情感共鸣潜在着巨大的能量, 即产生人际关系的驱动激励。“一个具有和谐的人际关系、自觉自律、乐学向上的班集体, 随时都在熏陶、感染着集体中的每个成员, 起着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3]和谐班级是以建立良好、协调的师生、同学关系为基本要求的。在这种和谐的人际关系里, 班集体的成员的相互了解, 增进交流与沟通, 有助于培养共同的兴趣与爱好, 共同的理想与信念, 给个人以巨大的影响力、驱动力。同时, 也有助于辅导员 (班主任) 利用和谐的人际关系去了解班集体产生的矛盾, 及时化解矛盾。

2怎样构建和谐班级

我们结合多年的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经验, 探讨构建和谐班级的具体作法。

2.1做好思想动员

做好大学生的思想动态调查, 对大学生进行广泛、深入、细致的思想动员, 让广大大学生深刻认识构建和谐班级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尤其要使学生们明确构建和谐班级与个人的发展、实现个人的抱负有着密切的关联, 力争使每位同学都积极投身于和谐班级的建设中。这是构建和谐班级的前提。我们曾在湖南大学、中南大学、湖南科技大学、湖南工程学院等高校中随机发放问卷调查1000份。根据回收的调查表统计, 67.71%的大学生对高校新近涌现的英雄大学生持钦佩的积极看法;94.48%的大学生认识到大学生英雄模范的产生与其良好的环境有关;67.05%的大学生认为一个思想向上、团结友爱、凝聚力高、追求进步的“和谐”班集体有利于个人健康成长;86.2%的大学生对构建和谐班级充满信心。调查结果显示, 绝大多数当代大学生对构建和谐班级是持支持、渴望的态度的, 这有利于我们根据掌握的大学生思想动态开展构建和谐班级的舆论宣传与思想动员, 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确保构建活动取得实效。在思想发动过程中, 还得注意充分发挥党员、团员、班干的带头示范作用, 以点带面, 以一带全, 带动全班同学积极投入构建活动中来。

2.2及时发现矛盾, 化解矛盾

毛主席说过, 矛盾无时不在, 无处不有。[4]和谐班级中也存在着矛盾, 隐藏着矛盾。和谐不是掩盖矛盾、消除矛盾, 而是及时发现矛盾, 及时解决矛盾, 通过矛盾的解决去实现和谐。辅导员 (班主任) 在构建和谐班级中, 要与学生们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深入学生当中, 仔细留意学生的一言一行, 善于发现班集体中产生的矛盾, 及时采取措施化解矛盾, 并通过化解矛盾进一步促进和谐班级的建设。要定期召开班会, 诚恳向广大学生征求意见和建议, 并把征求到的意见和建议作为制定班级建设规划的重要参考。通过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 以自己找、同学帮、班干点的方式, 认真查找自身存在的问题, 切实改正缺点与错误。充分发扬民主, 发动全体学生积极参与到班级管理与班级建设上来, 牢固树立主人翁意识、集体主义意识、大局意识, 培养团结友爱、互相帮助、共同进步的精神, 增强班集体的向心力、凝聚力与荣誉感。

2.3 积极开展主题实践活动

根据学生的个性、爱好, 有针对性地开展主题实践活动, 如主题班会、青年志愿者活动、献爱心活动、文艺体育比赛、联欢会、社会实践、参观考察等。主题实践活动要以丰富多彩的内容、多种多样的形式、紧密联系实际来吸引同学们参与。在活动中要注意做好以下的工作:一是加强交流与沟通, 增进了解与友谊, 培养集体荣誉感与热爱班集体意识, 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二是激发同学们的兴趣和爱好, 让他们的活动中提高素质, 陶冶情操, 给个体的个性创造发展的空间;三是寓教于乐, 通过活动触发同学们深入思考, 热烈讨论, 有意识把他们的思想引导到正确的认识上来, 帮助同学们一步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2.4 落实激励和约束机制

和谐班级建设不仅仅停留在思想建设层面, 还要落实到制度保障。根据规范的同化激励理论, 建立大家共同认可, 有利于所有人发展的规则条例, 有助于在个体的内心里产生自觉遵守、共同维护规则的意识。同时, 建立班集体规范准则, 也有利于约束个体的不良言行, 激励个体朝规范所要求的方向发展。班集体在广泛征求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 以民主的程序制定班集体公约, 务必使公约体现全体同学的利益, 保障全体同学健康、快乐成长, 并严格执行, 使其形成一种机制, 长期发挥效用。

作为高校教育工作者, 我们应该高度重视并加强班级体的建设, 紧紧围绕党中央提出的创建“和谐”社会为目标, 创立“和谐”校园, 建设“和谐”班级, 培养全面发展的优秀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为国家、民族输送更多栋梁之材。

摘要: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遭遇“瓶颈”的现象表明, 改革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方式、方法势在必行。我们通过考察良好的环境在大学生英雄模范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提出构建和谐班级的设想, 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一条可行之策, 资以借鉴。

关键词:环境,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英雄模范,和谐班级

参考文献

[1] 就学习贯彻落实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意见中宣部、教育部、团中央负责同志答记者问, 人民日报, 2004, 10, 16 (5) .

[2] 让孩子从这里起飞——浅谈班集体的文化建设.

[3] 童如山.用陶行知教育思想激发学生主体意识, 构建和谐班级.

[4] 毛泽东.毛泽东选集.

上一篇: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下一篇:区块链视角下会计变革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