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大学生党员成长中的权力思想

2022-09-11

一、引言

吸收和培养优秀青年加入党组织是我们党一贯的主张, 更是新形势下高校党建工作中的重要任务。新的党章指出:“要重视在生产、工作一线和青年中发展党员”。高校是青年密集之地, 培养一批政治觉悟高、品德素质好、能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的大学生党员, 是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成功与否的关键。

2014年6月, 《中国共产党发展党员工作细则》中指出发展党员应该遵循16字方针:“控制总量、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发挥作用”。

在大方针的引导下, 党员数量增速放缓, 总量得到控制, 但是对大学生党员及时进行关注与教育, 是提高党员质量的重要手段。以往的大部分关于大学生党员教育的文献, 往往较多关注培养机制、管理的途径、方式的研究, 较少有文献从大学生党员权力思想角度对大学生党员教育进行考察[1]。

权力 (power) 是对重要资源的不对称控制 (Fiske&Ddpret, 1996) , 高权力的个体控制着其他个体所需要的资源。米歇尔·福柯认为权力是“众多力的关系”, 它存在与任何关系当中, 在党员和党组织、党员和群众中也存在这权力关系。权力感则指个人认为拥有对自己和他人资源的影响力, 并不代表一个人所处社会地位的高低或者是实际拥有的权力的大小。

不同的社会角色会对权力感产生影响, 大学生党员作为一种政治身份与普通大学生不同的存在, 其权力感水平也会与其他学生不同, 以往的权力研究更多的集中在政治学、管理学等学科当中, 而从心理学的角度进行考察的情况较少, 因此本文试从心理学角度出发, 探究大学生党员中的权力思想, 并探索一些大学生党员教育新理念[2]。

二、大学生党员权力感的现状和原因分析

本研究为了了解当前大学生党员的权力感状况与普通大学生的区别, 用自编的个人信息问卷和个人权力感问卷 (Personal Sence of Power scale) :安德森 (Anderson, 2006) 调研当前大学生的权力感的现状。调查结果有如下几点:

(1) 调查显示, 总体看来, 目前大学生党员基本素质良好, 在思想品德、学业状况、集体观念、爱国精神等方面的水平都高于普通大学生。

说明了目前高校在发展青年党员的过程当中, 总体状况良好。在思想上积极进取, 在学习中树立良好的人生观和道德观, 能过正确面对挫折, 用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困难;在组织纪律性上, 能够按照老师的要求参加各项活动, 并起到带头模范作用。

在学业上, 大部分的大学生党员均获得过奖学金, 担任过学生干部;在群众关系方面, 虽然参与过志愿服务的大学生党员积极性比较高, 但是, 有部分党员同志也反映参加志愿服务, 只是为了个人的发展, 党员的纯洁性不够高, 有党员同志在群众关系当中定位通常不够清晰, 人际关系较差, 群众基础不好。

在政治素养方面, 大部分党员同志都有待提高, 对党组织的理论知识认识不够, 只停留在高中政治课本的层面, 很难把理论和实际联系起来[3]。

这些情况反映出高校党组织在发展党员方面机制比较完善, 在总量控制和质量控制上, 都把握的较好, 大学生党员都已经具备了基本的党员素养, 但是在对党员的培养上, 还有待提高, 入党之后的党员持续发展并不完善。

(2) 在权力感方面, 大学生党员的权力感水平也要高于普通大学生。证明大学生党员普遍有着对他人或者资源的控制感, 党龄和大学生党员的权力感水平呈正相关, 在对不同党龄的人党员进行调查也发现, 党龄越大的同学, 权力感的水平也会越高。

布劳认为, 人们在社会上社会角色和地位的分化, 相应产生出社会的异质性和不平等。而且, 权力在政治领域的敏感性要显著高于经济领域, 例如, 在政治领域当中, 官员一般都承担着组织、国家、群众的利益, 无论是在个人付出、集体利益以及社会利益的层面上, 他们都需要付出自己的心血, 往往调用的资源非常广泛, 需要完成的责任事项往往也更加庞大, 而不是简单的任务, 对官员的评价往往也是多方面的, 在这种多重的重压之下, 官员的权力感水平普遍要高。

而经济领域当中, 一般只会关注个人或者是组织的得失, 所以经济领域的从业者往往会将关注点放在当前需要完成的任务上面, 经济领域的工作者好坏的评判方式往往是劳动成果或者绩效, 并不注重个人奉献或者社会产生效益, 所以他们的权力感也更低。

同样的道理, 党组织在对大学生党员的培养时非常注重学生党员身份的确立和强调, 需要在大学生党员能够凸显出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和带头性, 在这种状况之下, 党员和群众会出现异质性, 权力感水平也会高于其他政治身份的大学生。

三、权力思想在大学生党员发展中的作用

有人认为权力感可以是一种特质变量, 可以把权力感看成是人格特质的一部分, 人本身就具有一定的优势特性, 也有学者认为权力感是一种情景变量, 当我们身处于某一种情境下时, 也许会改变我们权力感的强弱。

无论是哪一种观点, 任何关系当中都存在这权力的影响, 本质上权力的反应就是一种关系。党员作为一种政治身份, 会对大学生的权力感造成一定的影响, 长此以来, 同样也会影响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 让大学生党员的成长受到影响。

(一) 权力的积极作用

高权力的个体相对于低权力的个体来说, 其注意力和行为更具有灵活性, 而且在实现某种目标的过程中更不易被干扰, 同时, 高权力的个体往往也能够更好的遵守组织和集体的道德规则和规章制度。也更愿意去参加团体, 对团体能够更好的形成认同感。对大学生党员来说, 需要他们有更强的创造性和创新性, 开创新的方式方法, 也可以更好的完成组织交给的任务, 在同学之间能够较好的起到先进性和模范带头性。高权力感同时也意味着有更强的责任感, 能够有所担当。

同时高权力感的个体对党组织的认同感会更强。

(二) 权力的消极作用

高权力的个体往往能够感知到更大的社会距离, 而且还会通过一些行为来维持和增大与他人的心理距离, 高权力感的个体更加习惯于独自行动, 同样也可能会采用更多压迫和强制的行为去对待他人, 在这种情况之下, 权力大的人通常会把他人看成实现目标的工具, 导致人的物化。此外, 权力感还非常容易产生虚幻的的控制感, 即使对超出自己能力范围的结果也有一种能够控制的感觉。马克思主义的权力观是一种公共权力, 任何党员拥有的权力来源于人民, 是人民谋福利的工具, 也就是说对于党员来说, 实际上应该是被人民群众利益所驱动的, 但是这种权力感过高, 有可能会导致在与群众的交往过程当中产生这种虚幻的控制感, 认为自己的观点绝对正确, 难以听进别人的忠言, 损害群众关系, 不利于群众路线的开展, 也很容易滋生“腐败”的思想。

(三) 权力的中性作用

权力感大小不同的人, 在知觉、态度、情绪和行为等等各方面都存在差异, 虽然这种差异在不同方面会产生或好或坏的后果, 但是实际上, 权力感本身是并不带有积极或者消极的含义的。权力会客观的存在于每一个个体身上。

每一个人始终都摆脱不了权力的影响, 虽然马克思主义权力观认为权力会随着国家、阶级的消亡而消失, 但是人对于自己掌握资源的认识并不一定会与实际情况相符, 所以, 权力感还会长时间存在于人的思想。

当中在大学校园学生的环境群体中, 共产党员作为几乎唯一的一种政治身份, 大学生党员不可避免的一定会收到权力的作用和影响。因此, 在大学生党员成长的过程当中, 需要时刻正确的看待权力, 认清权力的作用, 这对大学生党员的教育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关链接】

中国共产党宣言:

《中国共产党宣言》是在1920年11月在陈独秀主持下由上海共产主义小组起草。宣言的正文分三个部分包含:共产主义者的理想、共产主义者的目的和阶级斗争的最近状态。是当时接纳临时党员的标准, 也是全国建党的纲领性文件。

摘要:本文从大学生的党员的权力感现状入手, 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出发, 旨在厘清大学生党员成长过程当中的权力思想。大学生党员的权力感水平较普通党员要高, 原因在于党员政治身份对大学生造成了一定影响。对此, 我们归纳了权力感在大学生党员成长中的三种作用:积极、消极和中性作用。结合以往权力感和大学生党员的研究, 希望对今后高校大学生党员教育所有启迪。

关键词:大学生党员,权利感,高校党员教育

参考文献

[1] 杜小真, 编选.福柯集[M].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 1998, 345-346.

[2] 金燕徽, 王娜[J].社会科学版, 2013, 2 (7) :58-61.

[3] 王春光.彼特·布劳Peter M Blau.不平等与异质性[M].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1, 16-17.

上一篇:浅谈电力营销管理下一篇:创业型企业战略管理模式探究

本站热搜